很多人努力一輩子也比不上有些富家子弟,那他努力的意義又何在?


人生比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


馬克吐溫有一篇小說,在一家高級餐館裡兩個富豪坐鄰桌,吃飯的時候聊起天來,聊著聊著較上勁,鬥起誰年輕時候更不容易,結果越斗越狠,最後要服務員把桌上好菜全端走,叫人把廚房的泔水拿來吃,以顯示老子當年就靠這玩意兒活下來的,你敢和我比慘?

為什麼許多已經成功的人會在各種場合強調自己當年的貧窮,強調自己是苦過來的?

這是因為,初始值越低,越說明取得今天的地位之不容易,也就越能證明自己的牛逼。

比存量,大部分人努力一輩子確實依然比不上有些富家子弟,但是你可以把這場人生視為hard模式的遊戲,就算給你的設定是血少怪多,也不妨礙你秀出一局精彩的survival。


總隨著思考在進步,第四次編輯。

———————————第三版回答————————————————

每個人都偏居於世界一隅,只看得到眼前的世界與生活。當視野無限擴大,世界的另外一端就展現無遺:

這世界的一角是貧窮的「黑暗之地」:

在這顆星球上最底層的10億人民,每天生活費不足一美元。他們中的大部分都無法打破生活的惡性循環。他們的大腦因為疲於應對貧困的現實,缺乏有效的帶寬,根本無法進行對生活長遠且有益的思考。

《白老虎》描繪的種姓制度下的印度,出身於黑暗之地的主人公默念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明白了世上之美安於何處,因此我註定不會為奴一生。」他最終依靠無法言說的方式離開了黑暗之地。他足夠幸運,可是對於黑暗之地的人絕大部分人來說,那裡就是宿命。

世界的另一角是「光明之地」:

這裡的人出身良好,佔有絕大多數的財富,他們是世界上1%的人。他們擁有豪宅,自己訓練有素的私人管家及各類服務人員,初入高級會所,收藏藝術品。他們來自「富人國」,是巨富,是所謂的「人生贏家」。他們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但是與底層的10億人一樣,與我們生活在平行的世界中。

大部分的人都居於這兩種極端的生活之間,是普通人。普通人不來自黑暗之地,也不來自光明之地。普通人的生活中也有那麼多困擾,那麼普通人努力的意義何在?

一些人看透了生命的本質,感受到了生而為人受限制的痛苦,在宗教中去探尋答案,祈求用這一世的修行換來下一世的富貴榮華,或者不參與塵世紛擾,在宗教教義中探尋生命的本質。

一些人在哲學中探尋答案。羅素說,人生的參差多態,是幸福的本源。羅素在對愛情的渴望,對真理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簡單而又強烈的情感中尋求生活的意義。

也有一些人在自己的創造中找到答案。從小地方走來的羅永浩也不是富家子弟,他從發著抖試課的新東方老師一步步成為今天評價分化卻自我實現的羅胖。有人那麼欣賞羅永浩,也是因為他一步步走來的理想主義精神吧。

爭,與起點不同的人比較,純屬自尋煩惱。據說世界上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現在1%最富有的人中間,0.1%的人佔有了其中70%的財富,而那剩下1%中的那些人,反而感到不快樂。

爭,但僅與過去的自己做比較,完善自身,不斷為自己升級,一級一級去完成馬斯洛需求層次。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己基本的衣食等物質需求,建立起職業安全感;反求諸己,建立起朋友的安全網路;尊重自我以及他人,完善德行以獲得他人的尊重與幫助;完善自我認知;完善審美觀;如果堅持一件事情,因為熱愛而不求回報,以實現自己我價值,以這樣的方式去爭,不是太美好不過么。

或者不爭,在哲學藝術自然中安放自己的心靈,「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也是種坦然隨性。

存量是沒有什麼意思,得對一切能往前走的事物感興趣。作為普通人,奮鬥的意義是,哪怕僅僅是提升了自己,也能在離開人世的時候不至於愧恨。我來到這人世一遭,我得創造點兒什麼,留下點兒什麼。

同時,當把視角拉大,看到這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群,以及最貧困的人群,我會覺得自己何其渺小。我的煩惱絕對不是最極致的,有什麼顧慮呢?因此,去往光明之地還是黑暗之地,完全取決於自己的選擇呀。

作為普通人,趕緊踏踏實實的升級自己的人生系統,成為更厲害的人才是正經事。

———————————第二版回答————————————————

曾經的我價值觀混亂、思維方式偏見狹義、人生方向迷茫,也曾有這樣消極的疑惑。


我認為提出這樣的問題,正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重新思考人生意義、方向和重塑三觀的開始,意味著自己對社會的運作規律產生了疑問,意味著自己並不甘心碌碌無為期盼改變,意味著自己想與這世界發生聯繫卻沒有找到合適的途徑。


如果能夠想明白這個問題,會給自己減少很大的困擾,堅定自己努力的動力,因而這是個十分值得思考,並且一定要想開的問題。


我將自己的解藥如數奉上,以下思考均是我自我拯救後發現的十全大補方葯:

  • 第一,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意味著一顆玻璃心及對社會殘酷性的認知缺乏。增加對社會現實的認識並接受社會的真相,這是尋求改變的第一步:

歷史變遷權力更迭隱含的邏輯在哪裡?社會民主進步的邏輯又在哪裡?———社會資源有限發展機會不均等:其一每個人的起點不平等,由於正向或負向的疊加,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每人出生時境況已然千差萬別,而父母的見識為孩子提供的資源與指導天差地別。其二,社會處於轉型階段導致的過程不公平問題嚴重:各類資源相對官富二代更加可得。國外資本主義發展時間歷史久遠,著名的家族與大財閥世紀傳承,如美第奇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等等,也只能讓人感慨人生而並不平等,與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皮凱蒂認為,美國貧富分化程度已重新升到一個世紀來的最高水平。美國0.1%超級富豪在2012年至少掌握了美國所有財富的23.5%。歐洲10%的社會上層擁有的財富份額佔60%左右,美國約為70%。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貧困差距擴大,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網上也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社會三層九階段的分層表格,都是客觀存在的。


《新約·馬太福音》說: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請砸碎玻璃心,擁抱殘酷的世界。

意識到了當今社會的社會分層,也明白了這是一個家族競爭的時代,所以趕不上富家子弟情有可原,原諒與寬容自己暫時的落後,對自己不苛求,擁有平和的心態。


起跑線不高,這是大概率事件。但也許幸運地是,我們沒有投胎在貧瘠的非洲大陸。

  • 第二,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意味著消極的思維方式。那麼就轉變思維方式,不再抱怨,成熟的人類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非抱怨問題。

尼采認為,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第一境界是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第二境界是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第三層境界嬰兒,這是一種「我是」的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那麼,你是駱駝,獅子還是嬰兒?


先心平氣和接受自己的境況,接受自己起點不高的事實。心平氣和地面對這個世界,不仇富(向他們學習),不怨天尤人(浪費時間),只與自己比較。


Serenity Prayer的禱詞使人心靈安寧:

  • 願神,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
  • 給我勇氣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
  • 並給我智慧去分辨事物的不同。

同時,積極的生活態度與思維方式至關重要,經常給予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

  • 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問題(如:人的潛能是無限的,通過學習人的能力是可以增長的,因此我的前景光明,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也能夠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 而非固定思維(如:人的能力的固定的,社會也是階層固化的,因此我永遠也追不上富二代,那我就不用努力了。)
  • 第三, 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意味著還沒有找准發展的方向與目標,不知道何去何從而產生了迷茫。同時因為未曾嘗試,並不確信自己的能力。

在一個相貌平淡,家境清淡,才華寡淡的女人,究竟在這個世界上能得到什麼?這個問題中我很喜歡@賀蘭喬月 的回答:與題主類似的情況,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一個相貌平淡、家境清淡、才華寡淡的女人,究竟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


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當我們將精力放在與自己較勁過程中,放在自己能改變的事情上,而非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上時,便沒有精力去顧及是否能趕上富家子弟了,自己的生活也很有意思,自己也有價值可以貢獻啊。


因為不斷地付出與努力,體會到了生活的快樂和意義,因而是否趕得上富家子弟已經完全不重要了。我相信有過這個努力過程的朋友們都有這種體會。如果還在思考這個問題,證明空想大過於實踐,將時間都浪費在思考這種問題上而沒有在某個方向上正向積累,正應了楊絳先生的那句「讀得書太少而想得太多」及」"才華和能力配不上野心」

記得在評論楊麗娟的作文里我寫道,楊麗娟的悲劇就在於擁有了一個夢想,哪怕是不切實際的,也從未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為什麼不能通過成為娛樂記者、酒店服務生、餐廳員工或者任何一個劉德華有可能出現的場合的工作人員,以正常的方式見到劉德華呢。而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在社會的正常實踐中,楊麗娟的認知模式很有可能改變,放棄自己不切實際的夢幻想回歸正常的生活。


生活的意義在於創造性的活動與消費。比如,在知乎「輸出高質量答案,看半衰期長的答案」。《幸福的方法》中那些消耗性的消費,如食物奢侈品房子車子給人帶來的幸福感都是短期的。想要長時間的獲得幸福感,需要自己去實踐與創造。所以我並不羨慕吸毒無所事事的富家子弟。努力去創造是解藥啊,別瞎想了,動次打次先行動起來。


同時,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與不可替代性。每個人獨特的背景使得他不一定擁有絕對優勢(官富二代),但是總會擁有相對優勢(自己的特長與適合的位置)。利用比較優勢,選擇自己適合的職業、事業,去創造,怎麼想想不都覺得激動人心?


與巨人鬥爭,方法在於另闢蹊徑。德拉格威爾的《逆轉》(又名《大衛與歌利亞》),副標題叫做「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中寫道:

如果你是一介匹夫,你打算怎麼跟巨人競爭?用龜兔賽跑的精神在別人睡覺的時候繼續努力么?如果別人根本不睡覺呢?難道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

我們知道馬丁路德金他們最後贏了。而失讀症患者中有很多人長大以取得重大成就,成為著名律師和CEO。Cohn成功拿到了那個交易員職位,而且他現在是高盛公司的主席和COO。至於那個籃球教練Ranadivé,他的球隊真的拿到全國冠軍,而且經常在比賽中讓對手一分都得不到。如同小男孩大衛戰勝了巨人歌利亞一樣,此書中的匹夫們全部逆襲成功。

格拉德威爾說,想要戰勝歌利亞,關鍵在於兩點。第一,你要知道你的不利條件,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你的有利條件;而巨人的所謂有利條件,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他的不利條件。第二,你絕對不能按照對手的打法去跟他玩,你有時候得使用非常規手段。(知乎專欄匹夫怎樣逆襲:手段上不了檯面,贏了就好 - 學而時嘻之 - 知乎專欄)

還沒開始努力呢,幹嘛這麼快就認輸?先找到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吧,沒有怎麼辦?千萬不要放棄希望與努力,嘗試踏出自己舒適區,通過去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高人指路( @王哲 )找到自己能夠為社會提供價值的地方,找到自己的方向。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伴隨著無休止的自我拷問與懷疑,但當找到目標與方向時,一切隨之將柳暗花明。

  • 第四, 提出這樣的問題可能是價值觀還在混亂階段。重新構建自己的價值觀,目標是成為有價值的人,而不是所謂成功的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許是社會的價值觀畸形的原因,好像只有富家子弟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我每每讀到或見到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找到樂趣,將自己的小事業做到極致,我都打心眼裡為他們感到開心快樂。


比如以前讀到快樂的計程車司機的故事,會講很多國家語言,在計程車上交朋友很開心。另外好像還有一個給MBA講課的計程車司機,研究出了利潤最大化的行車方式。


百花齊放才是春天啊,世界上不僅僅需要富家子弟,更需要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而我們也完全有能力找到使自己發揮長處的工作,贏得朋友,找到使自己開心快樂的方式。我想很多價值觀較為健全的發達社會的公民就不一定要提這樣的問題,因為多元的價值觀,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精彩。

生活中的成功不是人比人比出來的,而在於你對自己的滿意程度,能給自己打多少分。他們會明白,遊戲人生中有很多贏家,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其他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除此之外,他們也會理解:付出終有回報,但是付出的時間是擠占做別的事情的時間得來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奮鬥目標。學生中從這場遊戲中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不要一個勁兒地攢錢和拚命工作,應該懂得花錢和享受生活。(蘭茲伯格《買房還是買股票——你不可不知的經濟學常識》)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標,給自己打分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樹立了健全的價值觀,比不比的過富二代有意義么?


最近讀到的一條推文,「The only way to measure success is how happy you are。Shit ain"t about the money,cars,nothing but happiness! 」成功與幸福有關與金錢車子無關,因而咱不比社會成功,比幸福成么?


幸福的能力嘛——有次讀到梁編 @梁邊妖因為有了女朋友而沒錢了的時候怎麼辦?的回答我被梁編跳脫的思維完全感染了。熱愛生活且有趣的人就是可以在不涉及錢的時候也能為自己和所愛的人製造幸福感,太神往這種境界了。 成為有趣的人在我看來,可比超越富二代有意義多了。

  • 第五,終極解藥:自我精進與升級。

日本人很重視」道「的精神,武士道、花道、茶道……這些都是「道」,馬拉松就像是一種「道」;
「道」的精髓不在於與其他人拼勝負,而在於專精與自我超越。

雖然羅輯思維經常被吐槽知識傳播的錯誤百出,但是老羅的態度是很值得讚賞的。他說,我對一切存量不感興趣,我對一切往前走的東西興趣極大。海明威真正的高貴也在於專精與自我超越,是原答案淺顯的例子中我想要闡明的態度。


在支持你一直奮鬥下去的信念是什麼?為什麼越是牛人越努力,越是普通人越不努力?這個問題下 @烈楓 哥的「社會升級系統」理論也可以看做本問題的回答:「和遊戲裡面的打怪升級一模一樣,當你有了一定的積累和發揮,就是遊戲裡面的經驗值以後,你就會自動上升一級,然後你就是新的級別裡面經驗值最低的,必須從頭來過再次升級。」


請把關注點放在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上,給自己的系統不斷升級。只與自己較勁,平和積極地努力。在這個反覆與自己較勁的過程中,你有可能早就忘記自己提過這個問題了。

所謂命運,就是想像力被執行後所到達的限制。——王瀟
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豐子愷

每個人的起點不同,因而人生限制也不同,但別人的高起點有什麼理由成為自己不奮鬥不努力的原因呢?無論起點在哪裡,都為自己的極限去努力,生活不也生機勃勃?

願我們都有足夠的想像力與執行力,勇猛精進,觸及自己的極限,並活到淋漓。

———第一版雞湯回答————————————————


高人一等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真正的高貴是超越原來的你。——海明威


三年前在新東方上課時,聽到的故事。

當時的老師很厲害,是校友師姐,畢業不足5年已成為同聲傳譯員,每年會務高峰期全世界各地跑,住在超星級酒店,享受贏家人生。

有一次師姐在香港做傳譯工作,住在四季酒店。工作結束後,師姐站在37層望向夜色中的維多利亞灣,覺得充實而幸福,感慨終於有了今天的一切。

之後,師姐望向了維港上航行的遊艇,轉念一想,我是多麼努力才站在這裡。可是很多人出生就擁有維多利亞灣上的遊艇了,世界多不公平。

但是,師姐又轉念一想,擁有遊艇的人,有他們的不快樂與壓力。他們的人生從10000努力到20000,不論怎樣努力,永遠是超級富裕階層。而我的人生從100努力到2000,絕對高度永遠比不上,但是努力相對高度卻使我見到了更大的世界,實現了個人價值與意義,我的努力有意義,我應該知足。如果我出身於他們的家庭,說不定會比他們做的好。因此沒有什麼可比較的,我應該與自己比較。

只與自己比較後,師姐再也不會心理失衡。只與自己比較多好,創造自己的價值。物質上或精神上,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呀。

師姐還說到,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他們比我有錢更聰明,而是他們這樣聰明這樣有錢,卻依然努力,甚至比我還努力的狀態。人人生而不同,找准自己的價值與意義,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就感,不也美哉?
再送題主一篇我最喜歡的散文,海明威《真正的高貴》,常讀讀,成為真正高貴的、只與自己比較的人:

True Nobility
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

But all sunshine without shade, all pleasure without pain, is not life at all. Take the lot of the happiest—it is a tangled yarn. Bereavements and blessings, one following anther, make us sad and blessed by turns. Even death itself makes life more loving. Men come closest to their true selves in the sober moments of life, under the shadows of sorrow and loss.

In the affairs of life or of business, it is not intellect that tells so much as character, not brains so much as heart, not genius so much as self-control, patience, and discipline,regulated by judgment.

I have always believe that the man who has begun to live more seriously within begins to live more simply without. In an age of extravagance and waste, I wish I could show to the world how few the real wants of humanity are.
To regret one』s errors to the point of not repeating them is true repentance. 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some other man. The true nobility is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previous self.

風平浪靜的大海上,每個人都是領航員。

但只有晴天沒有陰霾,只有快樂沒有悲傷,那就全然不是人生。就拿最幸福的人來說吧——他們的命運就是一團糾纏不清的紗線。喪親之痛和神恩賜福此起彼伏,讓我們悲歡交替。甚至連死亡本身也使生命更加珍貴。人們在生命的莊嚴時刻,在哀傷和喪親的陰影之下,最接近真實的自我。

在生活或事業中,性格比才智更能指導我們,心靈比頭腦更能引導我們,而由判斷而得的剋制、耐心和教養比天分更能讓我們受益。

我一向認為,內心開始生活得更為嚴謹的人,他外在的生活會開始變得更為簡樸。在物慾橫流的年代,但願我能向世人表明:人類的真正需求少得多麼可憐。


反思自己的過錯以至於不重蹈覆轍才是真正的悔悟。高人一等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真正的高貴是超越原來的你。

內心保持嚴肅的生活態度,生活樸素,不必優於別人,但求優於過去的自己,悔恨自己的錯誤,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轍,這是作者推崇的人生態度,豈不美哉?

願我們都不再比較,成為高貴的,只與自己比較的、更好的自己。


我說個解決方案吧...大家喜歡岔開話題,都回答,我努力的目的為什麼要跟富家子弟比,我努力是為了自己,等等。正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我有時候覺得文藝青年缺乏經濟常識。比如周末在OCT看到一個海報,寫的是一個貧困少年單車騎行半年,去了西藏神馬的。海報的口號是,我寧可要貧困潦倒的自由,也不要什麼束縛之類的。當時我的反應就是:「我擦,又一個把財富跟自由對立起來的人」。

真相是,貧困能擁有的自由,遠比富有擁有的自由少的多。當你真正財富自由的時候,你才有資格去享有更多的自由,而恰恰不是貧困。

回到本題,從了解這個星球,包括經濟體的角度而言,努力了,比不上富家子弟,說明了一個問題是,你的努力的價值,或者努力對財富的增速度是有限的,所以你趕不上富家子弟。舉個栗子說明:

假設你定義的富家子弟的財富值是 1000萬。而你從零起點去追逐富家子弟。你的一輩子,從可以賺錢到退休是20年。那麼你需要保持你的加速度經常大於富家子弟的財富增加均速,就是說,在你起點低的時候,依靠你的努力,必須取得一定量的加速度,你才有可能追得上富家子弟。

如果簡單的數學解釋是:小明跑在你前面1000米,現在小明以每分鐘200米的速度前行,你以每分鐘300米的速度前行,你需要多少分鐘才能趕上小明?

如果更接近真相地計算一下,假設富家子弟不是腦殘,也不敗家。綜合現在國家8%的GDP增長,5%的通脹率,以及銀行3%的年利息,我們假設富家子弟每天的財富增速為5%,那麼20年後,按照通用的複利公式計算:F=P*(1+i)N(次方) F:複利終值 P:本金 i:複利率 N:複利率獲取時間的整數倍。20年後,富家子弟擁有2650萬的財富(這個還是均值)。那麼你要超越富家子弟,你需要在20年後擁有超過2650萬的財富值,你才算勝出。

那麼,請問你明確你努力的目標沒?你的目標是否要在20年內賺足2650萬?

按照白手起家的職場發展,一般在職業的前5-10年,一般為投入期,基本上扣掉房租、生活開銷,基本上存不下什麼錢。有些人足夠努力的話,又選對行業,5年後小存了20萬,才開始有這個基礎追趕富家子弟。

So,假設20萬要在15年內達到2650萬,你需要保持每年39%的財富增長速度。換算下就是你每年要比富家子弟多34%的努力程度,就是說富家子弟一天工作8個小時,而你需要工作10.5小時以上;

而假設你工作10年後,才存下了50萬的話,你需要保持未來10年48%的財富增長速度。換算下,就是你每天必須保持工作12小時。

如果你明白這個事實,你會發現,所謂的個人單體努力,是非常弱小,因為你的起點跟富家子弟,從一開始就差距太大了。

而萬一你又不足夠努力,比如富家子弟一天工作8個小時,你一天工作9個小時,一輩子都追不上富家子弟,這是很正常的。

有幾個白日夢級別的可能,你可以追上富家子弟:

1、你保持前進,富家子弟退著跑;
2、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財富重新分配(這不太可能);
3、在和平時期,全世界的財富,都在正向增長,你不止需要努力,是需要比別人更加努力才可以;
4、你買彩票中了大獎...

有幾個更大概率能必然達到的可能:

1、你永遠努力,你的兒子、孫子也永遠努力,一直保持比富家子弟更高的加速度,也許在20年、40年、60年、80年後,你或你的家族能追上富家子弟;
2、你在公司的加薪速度,升職速度快於同齡人,且公司發展速度足夠快,比如加入2002年左右的網易,2004年左右的騰訊……
3、你在股市上實現數十倍的財富增加,比如在恰當的時機買了茅台...
4、你從單體努力變成群體努力,比如你做管理了。
5、你選擇創業,或加入了高增長的創業公司。
6、你做了一個可複製的產品。
7、你進入一個高增長的行業,並作出比較好的成績,比如5年前的遊戲行業;
8、你明白財富增長的「真理」。

樓主,努力不會沒有意義,無知才是人類最大的天敵。


如果我是富二代,我早揮霍去了。
如果我沉魚落雁,我早傲嬌去了。
如果我才高八斗,我早得瑟去了。

正因為我平凡而且平庸,我才默默的努力。

我真的不在乎他富二代擁有的,有多少是靠自己多少是靠父輩,我只是看到很多家庭條件優越的同齡人,會說話,會穿衣,性格好,經歷豐富,見識廣。
我真的不在乎她大美女的美貌,是天生麗姿還是後天鍛煉保養,我只是看到她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的美讓人沉醉。
我真的不在乎他大才子的學識,是因為天資聰慧還是懸樑刺骨,我只是看到他引經據典博古通今針砭時弊,面對這世界,如此沉著自信。

我真的覺得他們好棒好棒,好厲害好厲害,而自己就是一隻醜小鴨。
我真的好想好想變得跟他們一樣。
我常常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回想起今天在單位上做的傻事,說的傻話,不由自主的對自己說:
你TM......SB啊。
我常常不開心,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常常會很難受,努力,只是為了讓自己好受些。
我愛聽歌,更愛幻想自己是台上的主角,飆高音的時候我就是主唱,彈solo的時候我就是主音吉他。
我常常很渴望,努力,也是為了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如果努力只是為了比上富家子弟,
那才是真的沒意義。


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我是一個遊戲迷。

遊戲的結果充滿未知,所以遊戲的過程才會變得如此妙趣橫生。

一個遊戲,如果我的初始天賦值很高,我的對手很渣,我總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甚至不用怎麼努力就能達到最後的目標,大家覺得這樣的遊戲好玩嗎?

也許開始的時候,你會有一點點興奮和喜悅,但是久而久之,你會習慣,你會麻木,你會對最後的成功變得不以為然——因為一切,都來的太容易了,你從來不對結果做其他的預期。

我覺得遊戲最好玩的時候,恰恰是最困難的模式。是你的初始天賦很差,裝備很爛,等級很低,然後一次一次被敵人打爆,你一點點去試錯,去積累經驗,去嘗試著改變方法,去熟悉周圍的環境,去研究你對手的特點。

然後,你仍然會被打爆,但是忽然敗的沒有那麼難看了。

也許你已經能夠見到最後的Boss一面,也許你已經能夠完成一些微小的目標。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失敗的結果慢慢的變得不那麼「必然」了。

有那麼幾次,對最後失敗的結果我已經預料到,拋開了結果,我忽然想到:我還有時間,我還有鬥志,我還有血條,我還有隊友,我想要在最終倒下之前,最後插上敵人一刀。這種罔顧結果的超然心態,反而讓我更加專註和輕鬆,全身心投入到遊戲的過程中去。

有那麼幾次,我真的就在絕境中創造了奇蹟。這讓我我感覺到了無與倫比的暢快和振奮。

縱然失敗,我也絕不頹廢。讀檔,重來,因為我知道,下一次的我一定可以做到更好。

人生當然不是遊戲,人生也不可以讀檔和重來。

但是人生的本質,也是一個長時間反覆的博弈過程。我們與天賦抗爭,與環境抗爭,與敵人抗爭,甚至與自己抗爭。每一次跌倒和失敗,只要你能夠勇敢的站起來,你就總是能夠向前前進那麼一點點。

這次犯的錯誤,我下次絕對不會再犯;這次瞎的眼,我下一次一定擦亮我的雙眸;過去挖的坑,未來我一點點填上;而未來的道路,也皆由我眼前的努力,一點點去開拓。

如果你最後僥倖能夠到達最後的目的地,也許你會看到你眼中的天賦、資源奇高的玩家們早已經到達。所有的人中,只有你衣衫襤褸,身上帶著一路過關斬將沾上的敵人的血。但是也只有你,眼神是如此的堅定,心情如此輕鬆,環顧四周,嘴角甚至能夠微微揚起一絲輕蔑的微笑。

如果你最終倒在了路上。那也無妨。

犧牲在衝鋒的征途之中,從來都是對一個戰士最好的褒獎。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倒下之前,你內心一直都是快樂的。不是嗎?

人生也不過是一個特殊一點的遊戲而已,起點從來都不是關鍵,不必老關注其他玩家遊戲過程。心態才決定了我們自己遊戲的質量。

「我要打十個!」


人生是一場遊戲,難度分別是Easy、Normal、Hard。

上輩子玩的Easy不過癮,
上帝問我這輩子要不要玩個Hard試試?
我說好,因為我是一個優秀的玩家,
勇於接受一切考驗。

你在為他人的充值限量黃金天空史詩套裝投去艷羨目光的時候,
我在為自己的手速和意識跑位洋洋得意,嘴角上翹。

人生這場遊戲,我打得精彩。


我們的人生不是為了超越某人或者某些人,其實他們的生活、他們富貴或者貧窮、威武或者落魄,和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努力,是因為我們想比以前的自己更好一些,讓自己所愛的人能比以前過的更好一些。

不努力,今天我們是1,明天我們仍然是1,一直就是1;努力了,我們是10,我們所愛的人也可以是10,也許我們還有可能成為100或者1000,也有少數可能更高更高;有一些人生下來就是10000,so what? 我們的快樂來自於由1到10,由10到100,而別人的快樂也許只能是由10000到100000,甚至,也許悲傷就來自於這10000。

努力我們自己的努力,生活我們自己的生活吧。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看了很多答案,都是從換個思維的雞湯式手法來答疑解惑。沒有一個人曾努力的跟富二代比過,所以他們沒有那種真切的情感和感悟。

如題
首先得努力去趕富二代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吧,都沒有努力過就進行的高談闊論不過都是紙上談兵。

雞湯只能換取人片刻的寧靜,而真正經歷過的情感變化才能得到讓自己信服的感悟。


我曾愛上過一個女孩,家境優越,高挑可愛,美麗而且善解人意。在一起戀愛的時候,情真意切。分開的時候心如刀割。

在一起的時候我不過是一個窮學生,開始的時候她給人的感覺只是家教不錯,後來有一次她偷偷帶我去她家才意識到她的家庭非同一般。但是她還是陪我去吃不對口味的湖南菜,吃幾塊錢一碗的西安油潑面,陪我去逛她都沒聽說過的服裝店。

最讓人誠惶誠恐的不是未曾得到什麼,而是得到了寶貴的東西而開始擔憂的失去。最後她還是離開了,關注的微博慢慢出現了她跟她新男友的照片,有的時候在羅馬,有的時候去了泰國,有時候在濟州島。還是那樣的自拍方式,不過在旁邊的人是一個嶄新的風格。-------健碩的富二代潮男。


他帶她買aj,買衣服,帶她去各處旅遊,帶她吃各種她喜歡的東西。


那天晚上我沉默了很久,當一個人深刻的愛著一個人的時候。這種情感容易轉化成恨,我不服氣,不過人家不就是比我有錢,比我潮。


我也開始健身,跑步。開始想辦法賺錢。每天都帶著憤怒去健身,賺錢。

每當我出現疲憊,懈怠的時候。我都會再點進去她的微博看看她的最新動態,每次看到她優厚的生活。我那種不平衡感就出來了,我於是又像打了雞血一樣維持一段時間。

後來我堅持了半年,在知乎上記錄了一些變化。後來第一個回答上了知乎首頁破了8k贊。那個時候的我也能夠月入5k,養活自己沒有問題,後來去實習一個月也能穩定月入1w。

那個第一個月收入到1w的那個晚上我一個人待了很久,在學校的操場上抽著煙。想著也就半年前我還只是每個月找家裡要1k生活費,每次出去吃飯都要思考很久的窮學生。

那個晚上抽著煙,抽著抽著我突然坐在地上哭了出來。忍住情緒的時候,即使內心波濤洶湧,只要摁住了源頭就還好。但是一旦爆發了就停不下來。

我哭不是因為我能夠像小馬哥一樣的說出那句台詞,而是儘管我拼盡全力做的這些努力好改變對於她來說其實還是不值得一提。

因為她曾跟我說她每個月的生活費有3萬,也曾在某天開心的告訴我她一口氣買了四套衣服要剁手。而每一件衣服都沒有低於四位數的。也曾因為她的造型師回北京了,她買了一張來回高鐵去找髮型師給她弄頭髮。等等等。

那天晚上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憤怒的想證明很多事情,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渺小到不行。仇恨的力量慢慢退化,才開始理智的看清楚那些東西。


原來每一次,出去都是照顧我的情況去一些我能力範圍的地方,最後每次都只吃一點點。每次見面她都總說想在我的學校逛逛而不是在之後我發現的她常各個茶餐廳店。原來無趣的我每每沉默的時候,她為了讓我有話可說自己回去沒事看看李小龍傳奇。


時間過得越久,很多事情看得也就越客觀清晰。

慢慢的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話

門當戶對-------不是階級論的故步自封,不是居高臨下的自我吹捧。而是不同背景,不同經歷,不同教育風格造就著不同共鳴點的人格。

臨近畢業前幾天,我微博私信她,加回了微信好友。我說,畢業了想見她最後一面。她同意了,我走的最後一天她來到了我的學校。還是那個長凳上坐了很久。

我曾經幻想過很多次有一天再次相逢我會是什麼樣,會說什麼話。見到她的那一刻我卻什麼也不想說了。她提了一句之前的事,我笑了笑說時間過得好快啊,不過我真的很感謝你。她笑了笑說,謝我幹什麼。我說,你讓我明白了很多東西。然後聊了很多她的現狀。

後來我說我請你吃飯吧,她笑了笑說 不吃了,我減肥。我說 不吃油潑面,她說,哪天去上海我叫我男朋友請你吃飯,不過別提我們以前的事,我怕他吃醋。


如果你聽到這裡覺得我說的文不符題,我還想說的就是。

隨著時間的過去,我發現也就是那段時間的努力和改變。

我發現我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而所謂的我們想真正想過的那種生活,不是看起來人人殷羨的富貴生活。而是慢慢接受我們能夠達到的最好的生活。----不是讓你遙不可及的掙扎,也不是讓自己覺得虛度光陰的悔恨。


我們的努力也就是讓自己不知不覺達到那種自己能夠得到最好的生活,努力過後,能不能超越他們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明白什麼才是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是自己想要得到的。

至少對於我來說,雖然當時的我是痛苦的。最後 的我不再是一個每個月找家裡要1k的窮酸學生,而是能自力更生,不是對著電腦天天感慨出生不公的有想法的學生。

有興趣關注土木人的公眾號----土木夜市

http://weixin.qq.com/r/Azg2LgvEglb9rU9N920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努力是為了和自己比,是為了今後的自己比之前的自己過得更好。


這世界上有很多小國家,它們無論如何努力可能都無法再趕上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那麼它們就不要再玩了?就都主動出局了?

我覺得有兩個理由支持小國繼續玩下去:一是國與國之間的角色分工使得每個國家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大家是個整體而不是完全分立的單位;二是希望——多年以後機會到來時迎頭趕上的希望。

對人來說也是如此。


一輩子再怎麼努力也娶不了高圓圓,那是不是這輩子就不結婚了?


貌似很多人都是「我壓根就不想比啊「的狀態,我實在忍不住跳出來答題了。

因為我就是那種「絕對不相信自己努力一輩子都比不上那些富家子弟」的人!

我現在的一個月的收入是1W出頭,但是我一點都不害臊的告訴身邊所有人,30歲之前我要買市價600萬的Vanquish。退休之前,我要有一輛Pagani。

有了堅定的目標,剩下的就是死命去拼了!我就不信比不上那些富家子弟!


我努力了這麼多年
不是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而是為了我自己可以喝咖啡

呃...為啥快一年前的墳挖起來了,那就補一句:
和對的人一起喝咖啡。


人不要橫向的比,要縱向的比。


我這麼努力,就是為了讓我以後的孩子,連看這個題目是否需要糾結思考的必要都沒有,因為TA已經是後者了。

就醬。


不光是比不過富家子弟,甚至連當初的自己都不如。

你連自己存在的意義都不知道,當然沒辦法知道努力的意義,因為這不是人類能觸摸到的層次。

你一副破牌再怎麼認真計算也玩不過一副好手牌的人,那你為什麼要玩下去?

鬼知道為什麼要玩,又不是我想玩的,牌也是別人發的。

這才是人生。


不上綱上線,如果非要比較,從最小的層面說,人之所以努力不是為了跟別人橫向對比,而是跟從前的「我」縱向對比。努力,是為了收穫更好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只有自行車,你就要眼睜睜看著開寶馬的人跑全程,自己傻愣著想:我沒他車好,到終點也比他慢。就不走了么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上學不是唯一出路,而我們卻一定要上學?
一億元是否會成為你愛情的分水嶺?
是不是大部分男性到了 40 歲,活著特沒意思?
你最慶幸自己當初做了什麼事?
最能激起你鬥志的一句話是什麼?

TAG:人生 | 心理 | 生活方式 | 人生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