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拒絕別人的方式是說謊而不是直接說不?

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說謊的,畢竟謊話說多了被揭穿的風險很大,就算沒有揭穿心理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也不會覺得很心安,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還要這麼做,僅僅是習慣性說謊嗎?

想不到這個不經意問的問題竟吸引了這麼多人,看來人性相近,現在想想這個問題其實不過是個說話方式和技巧,以及盡量顧及別人心裡感受的問題。


謝邀!

拒絕別人是需要力量的,這種力量來源於人的自主性。一個有充分自主性的人,能夠確認自己的選擇與主張,當然會有拒絕別人的力量。相反,一個缺少自主性的人,往往會順從地接受那些他們內心抵觸的要求,因為他們很少有力量去對抗他人。當他們總算鼓起勇氣拒絕了別人時,馬上會產生內疚、焦慮、自責、羞恥等負面情感。對於缺少自主性的人來說,任何選擇的情景都會讓他們寢食難安。

一個男孩重複了某種模式。A和B是他所喜歡的兩個女孩,不過他更喜歡A,兩人有時會互送禮物,感情即將水到渠成,等待著窗戶紙被捅破的那一刻。有一天,B突然向他表白了,男孩因為更傾向於A,於是便禮貌的拒絕了B。B很傷心,B的傷心讓男孩不知所措,並感到非常難過。於是男孩心軟了,他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後來他主動地約了B,並莫名其妙的答應了B。但與B的相處並未讓男孩安心,他不斷地被後悔與想逃的感覺所佔據著。

這個男孩無論在戀愛關係里,還是在專業選擇上,都出現了類似的糾結模式。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的主張總被父母粗暴的干涉,從日常的瑣事直到專業的選擇,無一不如此。我們可以推測,在這個男孩的自主性沒有被很好的建立起來,選擇與拒絕的情景是他最無力應對的情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約在2-3歲的年齡階段,會經歷一個自主性對依賴的衝突高峰。孩子會頻繁地出現說「不」的行為,比如不合作,不聽話,不遵守規矩,隨地大小便,不吃飯等等。這些拒絕行為其實是孩子建立自主性的嘗試,他們想要感覺到自己並非依附於父母,而是可以自我作主的。這種自我作主的感覺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獨立的重要標誌。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和理解這個說不的淘氣小孩,並適當的管教,那麼孩子的自主性便被建立了起來,他們會建立起自豪的品質,拒絕他人時不會有強烈的內疚或羞恥。相反,如果父母總是將自己的需求合理化地作為正當權益,擅自將孩子的需求歸結為錯誤的,這種自私專橫的養育方式將引發孩子焦慮、羞恥和內疚的情感。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父母,以種種有利於他們的說辭,比如「爸媽賺錢很辛苦,你要聽話」、「不孝順」、「把我氣得心臟病發作了」,來打壓孩子的自主性需求,有些父母還會因為孩子的不聽話而施以嚴厲的懲罰。這些孩子經常會被內疚與焦慮所控制,特別是在與別人意見相悖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體驗這些痛苦的情感,孩子會違心地答應父母的無理要求,但這種違心的答應背後又潛藏著強烈的憤怒。遠離父母是這些孩子強烈的渴望,誰願意跟一個總是不尊重你的人相處呢?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拒絕別人的方式是說謊而不是直接說不?原因在於這些人缺少拒絕別人的力量。於是他們採取了僥倖的方式,以說謊的方式去掩飾真實的拒絕意圖,以避免體驗到因為直接拒絕而喚起的內疚或羞恥,或者避免受到想像中的傷害。自主性沒有充分建立好的人,嚴重的會出現強迫的癥狀,生怕任何拒絕或攻擊信息的泄露,採取儀式性的行為去抵消那些攻擊性的意圖。比如,反覆的整理、計數,過度愛清潔,以這種反向形成的方式,去防禦內在強烈的傷害性願望。

最後來補充一些關於如何提升自主性的思路,以回應下面幾位知友的評論。前面做了為什麼會缺乏自主性的分析,由這些分析可知,一個缺乏自主性的人,對於拒絕總是會有消極的預期(比如,強烈擔心他人的不滿),或者總會過度地為他人著想,容易受到他人消極情緒的左右(比如那個當B傷心時便違心順從的男孩)。所以改變的關鍵是去修正這種預期,把天平擺在自身這邊,去認同而不是懷疑自己的選擇。一段良好的關係是修正不良預期的途徑,特別是每次拒絕或自主的行為能夠得到對方尊重的回應時。也可以試著把每次拒絕他人並有積極體驗的情景記錄下來,逐漸去強化對於拒絕的積極感受。在想法層面,去更多的關注拒絕的積極方面,比如「拒絕是有力量的表現」、「拒絕並非自私,而是一種正當的權力」,去找到適合你的對於拒絕的積極態度。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3DgLE--EXaIirbtw923O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各位五六歲的時候,是不是有這樣的叔叔阿姨來逗你:
哎呦,新的的玩具汽車啊,真漂亮,送給叔叔好不好?」
「好漂亮的蝴蝶結啊,阿姨想要,送給阿姨吧?」

你捨不得。然後:

「不給我呀?真小氣。」
「蝴蝶結都捨不得給我,摳門哦。」

事實上,這種要求是非常非常過分的。這樣的問題翻譯成成人世界裡,就是:
卧草新買的瑪莎拉蒂不錯啊,送給哥們吧!」
「親愛的你愛馬仕的包包可以給我嗎?」
問這種問題的除了MDZZ我想不到別的可能性了。

有的時候你父母也會幫著叔叔阿姨說幾句,然後大家欣然一笑。
是的,沒有叔叔阿姨真的會想要小屁孩的玩具汽車或是蝴蝶結,他們只是在開玩笑,在逗你玩。

但正是這樣的玩笑給了你壓力。
在潛移默化中讓你形成「拒絕別人就是小氣」的觀念,哪怕對方提出的要求非常過分
以至於每一次你想拒絕別人,都會覺得面臨極大的壓力。這個壓力可能對方並沒有施加給你,而是源於你童年的這段回憶。
於是,你退縮了。選擇了說謊,而不是直接說NO。

所以,以後我有了孩子,請不要跟我的孩子開這種智障玩笑。
如果不幸這樣的玩笑發生了。我會告訴我的孩子:
「孩子,這是你的東西,如果你不同意送給別人,可以直接告訴他,誰都不能拿走。」

———————————更新——————————
看了大家的留言,感到確實不能偏頗。
如何讓孩子樂於分享,但是面對過分的要求又有直接說不的勇氣,這是很難的課題。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一些成年人覺得無所謂的玩笑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卻流毒無窮。這種玩笑,離它越遠越好。


你先感受下這段謊話:
「我喜歡你」
「原諒我沒有辦法喜歡你」
「為什麼?」
「你是個好人,我配不上你」

再感受一下這段真心話:
「我喜歡你」
「我不喜歡你」
「為什麼?」
「你太丑了」


你有沒有過明明很想拒絕、卻還是說不出口的經驗?甚至,你會不會以犧牲自我作為代價、去對他人友善?


你不是一個人。你不擅長說「不」,往往是因為不想傷害他人的感情。所以,無論何時被請求給予幫助,你總是會認真考慮,即使有重要工作要做,即便會為一些請求付出2-3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或者放棄睡眠時間去趕做自己的工作。


一段時間後,你可能會意識到,這對自己一點幫助也沒有。你為他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幾乎沒有把同樣多的時間留給自己。這種局面是由自己造成的,因此尤其令人感到沮喪。


因此,你需要學習說「不」。


為什麼我們覺得難以說「不」

要學習說「不」,我們必須首先理解:是什麼在阻止我們說「不」。


以下是人們覺得難以說「不」的5個常見原因:


1. 你想要給予幫助。你不想拒絕別人,你想在可能的地方給予幫助,即使它可能耗費你的時間。這個時候你需要考慮到,對方可能依賴你,而不去自己學會處理自己的問題。你給予別人的短期幫助,實際上阻礙了別人的長期自我成長。


2. 害怕表現得粗魯。我從小受到這種觀念的教育——說「不」是不禮貌的,特別是對年長的人。這種觀念在亞洲文化中很常見,在這種文化中保全面子是重要的。保全面子意味著不要讓他人難堪(或者說不能讓別人沒面子)。


3. 想要表現得隨和,害怕衝突。如果你拒絕ta,你擔心這個人會生氣。這可能導致一次難看的衝突。即便沒有衝突,產生的異議可能造成日後的負面結果。你因此選擇順從別人。


4. 害怕失去機會,或付出代價。有時你覺得拒絕別人可能會惹惱別人,從而讓你付出代價。


5. 保留退路。有些人把「不」當作拒絕的信號,認為這樣做可能導致不留退路、關係斷絕,因此寧可模糊其詞,也不會明確說不。


如果上述有任何一條適用於你,我都想對你說,這些原因完全是誤解。


說「不」並不意味著你粗魯,也不表示你不隨和。說「不」不意味著將來發生衝突或丟失機會。說「不」不表示你斷了退路。這些全是我們頭腦中的錯誤觀念。


並不是你選擇說「不」,而是如何說「不」會影響事情發展的結果。畢竟,你也有自己優先的事物和需要,正如每個人有ta自身的需求。說「不」與尊重和重視你的時間和空間有關。說「不」是你的權利。 

與拒絕有關的概念:自我堅定


自我堅定(assertiveness)是指:能夠冷靜而正面地去堅持自己的觀點,維護自己的權益;既不具有攻擊性,不威脅其他人的利益;也不被動服從他人,放棄自己的立場。


具備「自我堅定」的人,是自信的,但不是自以為是的。它意味著:你有勇氣為你自己抗爭,坦誠、清晰地表達你的想法、感受以及信仰,同時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去尊重別人的想法、感受以及信仰。


「自我堅定」是一種可以培養的溝通技能,是合理表達自身情感願望的一種重要社交能力。要堅守自己的邊界,對「自我堅定」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掌握好這項技能的人們能夠為自己著想,在說出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不會感到羞愧緊張,表達自己感情的時候覺得很舒適,還有在爭取自身權益的同時也不去傷害別人的權益。


自我堅定經常被認為是被動和主動之間的一個平衡點。為了更好的理解「自我堅定」,我們還要區分一下它與「主動攻擊」、以及「被動接受」之間的不同。


被動型的人,通常會因為渴望被接納而做出一個被動無力的反應。他們不認為自己和別人是相等地位,因為對他們來說別人的需求、權益和感情往往更重要。所以被動型的人很難堅持自己的觀點、也很難堅持自己的權益不退步,甚至會為了取悅他人做自己並不願意做的事情。無論在工作關係還是私人關係中,被動型的人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如果所有人都知道你無法拒絕他人的請求,那麼大家肯定都一窩蜂來叫你給他們幫忙,最後受苦的只有你自己。在情感關係中也是如此,被動型的你會常常處於劣勢地位。如果你自己都不看重自己,那久而久之你的地位就真的會低於你的伴侶。


主動型的人與前者恰恰相反,他們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主動攻擊的人們幾乎從來不讚揚或對別人的行為表達感激,還經常用攻擊性的回答來鎮壓別人。這樣的行為通常也會鼓勵關係中的另一方用被動或是主動攻擊的方法來回應。有很多主動攻擊型的行為你可能平時注意不到,比如莫名其妙地催促別人,用要求的語氣說話,故意忽略某人或是忽略別人的感受,這些都是細微的主動攻擊型反應。


被人攻擊是一件很嚇人、很難受的事情,因為被攻擊方常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攻擊方會有如此深厚的敵意以及自己為什麼被攻擊。其實,如果一人不具有自我堅定,那麼很有可能他就無法正常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後只能通過操縱的手段來控制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操縱心理是主動攻擊的一種隱藏型的模式,有時候幽默也可以用來攻擊他人。我們應該都在生活中遇到過那些以「開玩笑」為名,明明讓你覺得很憤怒,又立刻說「你怎麼這麼開不起玩笑」的人——並不是你開不起玩笑,而是他們用這種方式在隱形地攻擊你。


而自我堅定者則會有以下這些表現:

  • 在表達自己願望和想法的時候很坦誠,並且鼓勵別人也這麼做

  • 無論是否處正在與人爭吵,都願意聆聽別人的想法並且做出適當回應

  • 願意承擔責任,並代表他人的利益

  • 經常表達出對別人行為的感激

  • 能夠承認錯誤並道歉

  • 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 認為自己和別人處在相等的地位

當你逐漸學會自我堅定的溝通方式,你會發現,你可以很自然的把握在什麼時候你應該說「不」。你能夠知道,這種拒絕,是你在充分考慮了自己和對方的需求之後,中肯的、真誠的一種拒絕。並不是出於攻擊,也不會盲目妥協和讓步。


5個說「不」的具體方法


不是避免說「不」,而是學習說「不」的正確方法。在開始對人說「不」後,我認識到它真的沒有像我想得那麼糟糕。那些人會非常理解並且不會有任何抵抗。的確如此,說「不」的恐懼只存在我們的頭腦中。


如果你不確定怎麼做,以下是幾個說「不」的簡單方法。

1. 「我不能對此做出承諾,因為我現在有其他需要優先處理的事情。」

告訴別人你拒絕的理由,分享你正在忙碌的事情,更容易得到對方的理解。


2. 「現在不是合適的時候,因為我正在做某件事。我們換個時間再聯繫如何?」

有時候,延遲請求比直接拒絕更讓人容易接受,因為這表達了你有幫助的意願。


3. 「這不符合我的需求,但是我確定會考慮你的想法。」

坦誠地表達對方的提議不是你想要的。這種明確可以為你們雙方都節省時間。但同時也讓對方知道你保持了一個開放的態度,你願意從ta的提議中儘可能的學習和吸收。很多時候對方並不是真的非要你接受,只要知道你在傾聽,就會覺得滿足。


4. 「我不是對此提供幫助的最佳人選。為什麼不試試找xx呢?」

在拒絕的時候,提出其他可能的資源。


5.「不,我不能幫忙。」

這是說「不」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我們在頭腦中對說「不」樹立了太多障礙。這些障礙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它們完全不真實。對說「不」不要想太多,只管直接說。你會發現,對方接受起來沒有你想像的一半糟糕。

害怕拒絕有時和自尊水平、自我評價的方式有關,有時則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幫助」可能實際對別人有害,誤解了「善良」的實際意義。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們還會繼續討論「如何判斷你的付出是不是已經太多」。敬請期待。

以上。

原文發表於:其實你可以說「不」|什麼是「自我堅定」(Assertiveness)?

----------------------------------------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knowyourself2015,查看更多內容: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一個秘密的、只有理解、沒有傷害的小世界。

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於人於己都留點餘地吧 -- 我都撒了這麼明顯的謊了,你要是懂點事就不要再糾纏了.


不願讓別人知道 自己真正介意什麼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歸結到人與人的觀念不同。有時候你真正的理由在對方眼裡根本不算理由。舉個例子,朋友打電話請你參加個聚會,但是你是個內向的人,不喜歡出席這種場合。你怎麼拒絕呢。A,我就不去了,不喜歡吵鬧的環境。B,我老婆發燒了,晚上我得照顧她。
A理由一般是不為朋友接受的(因為他不是內向的人,他不能理解你有多不想去聚會),他肯定會繼續軟磨硬泡,最後的結果要麼是你妥協,要麼是你朋友生氣(因為他覺得你一點都不給他面子)。選B的話,朋友就識相了,那沒辦法了,人家老婆生病了,下次再約吧。

做一個永遠不撒謊的人,固然很有力量和自尊感(因為你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需要迎合任何人)。但是有時候一些巧妙的謊言可以省去許多繁瑣的步驟,恰是高情商和智商的體現。如果誠實意味著永遠不撒謊,那麼誠實和愚笨就是同義詞了(我們只是需要智慧來區分什麼是該撒的謊什麼是不該撒的)


「不」是一個簡單至極的辭彙,但是卻很少有人能有勇氣說出這個詞,在面對不符合自己意願的要求時,很多人往往會選擇逆來順受。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請求與問詢,即使我們內心極其不願花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去幫助或者回答,但是卻總是礙於情面,「委屈」自己「成全」他人。因為每當我們想說出「不」時,卻總是缺少拒絕他人的勇氣。我們甚至太習慣於說「好」,以至於忘記了自己向什麼事說「好」。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我們自身性格軟弱,不像他人一樣強硬嗎?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顆不願意對他人說「不」的內心,因為人類社會的規則已經將我們馴化到相信我們自己應該盡自己所能,去取悅每一個人。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一個良好的社交關係,能保證我們更好地生存下去。我們的情感中有一個非常重要一環,就是「恐懼,害怕」,在越來越需要社交的時代,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害怕被他人孤立或者排斥。而生活中,由於社會規則和傳統,我們通常也選擇對長輩的要求進行順從,很多人在成年之後甚至仍然無法完全獨立做自己的選擇。小時候培養什麼興趣愛好,讀書了選擇什麼專業,畢業後做什麼工作,結婚時對象的要求,都不得不經過長輩們的「決策」和「討論」。我們不僅害怕被社交圈孤立,同時,我們也害怕讓自己關心的人失望。

心理學領域有一個非常著名並且有趣的研究,用簡單巧妙的研究,發現了我們人類在拒絕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心疼」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害怕被人拒絕,同時也不願拒絕他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個研究,邀請了一些被試來參與這個有趣的實驗。被試們會被邀請去玩一個虛擬的投球遊戲,研究人員會告訴這些被試一些設定好的背景故事,讓他們相信自己是在與兩個另外的玩家在玩投球遊戲(事實上只是程序設計出的NPC)。與此同時,核磁共振成像儀還會掃描在遊戲過程中,被試們的反應。

在第一個階段,被試們觀看其他的「玩家」相互投球,因為他們被告知由於一些技術原因,他暫時不能與另外兩名「玩家」連線,所以只能觀看他們玩耍。這個「借口」,是為了讓被試們感到自己並不是由於被排斥才無法參與其中,而只是單純地技術原因而已。

在第二個階段,被試們開始參與到遊戲中去,與其他兩個「玩家」相互投球。

而在第三階段,也就是最後的階段,被試起初接到其他「玩家」投來的球,而在七次投擲互動後,這個被試被鼓勵了出去,而另外兩個「玩家」卻仍然繼續著遊戲。在這個實驗結束後,被試們會填寫一個問卷,比如他們被排斥之後的感受如何等等。

結果發現,在被排斥時,被試們的特定大腦區域出現了特別明顯的激活反應,而這些特定區域的激活,與我們人類在受到生理痛苦時大腦的激活區域相似。也就是說,在我們被社會孤立時,我們大腦所感到的痛苦是切切實實存在的。

看到這我們又產生了一個疑惑,這個實驗只是說明了我們在被拒絕被孤立的時候會感到痛苦而已,但是這不妨礙我們拒絕被人啊,那樣也是他們痛苦,為什麼我們卻仍然難以對別人說出「不」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們在拒絕他人的時候,同樣會感受到痛苦。

2014年,幾個心理學家設計了一個實驗,想要探究一下人們,尤其是那些在意他人評價的人,在拒絕他人的時候是不是會感受到更多的痛苦。他們設計了三個實驗,在第一個實驗中,被試們被分為接受,拒絕組以及普通組,接受/拒絕組的被試們需要回憶並且寫下自己接受或拒絕他人時的感受。而普通組則只用描繪一下他們在周三會做的事。然後他們會填寫一份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在拒絕組裡的被試們,相比於其他兩組被試,感受到更多的痛苦。第二個實驗,則將關注點設在他人的評價對拒絕行為的影響,那些特別在意他人評價的人,是不是更難對別人說「不」呢?結果發現,越是在意他人評價,在拒絕別人時感受到的痛苦也就越大。而最後一個實驗,則想要探究未來的預期對拒絕行為是否也有影響。結果發現當被試擔心自己的拒絕行為會在未來給自己帶來同樣的後果(被拒絕)時,他們感受到的痛苦也就更大。

我們人類是一種社交動物,從遠古時期開始,我們就生活在一個群體社會中,相互幫助,而這種聯繫,也為我們人類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生存資源,為身心健康,後代的延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正因為如此,直至今日,我們人類仍然延續著互助互利的社會規則,所以拒絕他人,在潛在層面上也增加了自己的生存成本。正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所說的那樣: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海中獨踞;每個人都是一塊泥土,拼接成整個大陸。」

----

Eisenberger, N. I., Lieberman, M. D., Williams, K. D. (2003). Does rejection hurt? An fMRI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 Science, 302(5643), 290-292.

Chen, Z., Poon, K. T., Bernstein, M. J., Teng, F. (2014). Rejecting another pains the self: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future reje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0, 225-233.

Corriveau, K., Einav, S., Robinson, E., Harris, P. (2014). To the letter: Early readers trust print-based over oral instructions to guide their ac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oebel, S., Rowell, S. F., Koenig, M. A. (2016). Young Children Detect and Avoid Logically Inconsistent Source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ve Context and Executive Function. Child Development.


如果你早已將人際關係置之度外,就可以跟我一樣直白:我拒絕人,從不說謊,就直接說「不」。

只不過日子久了,再也沒人理我了而已……


一個借了你錢沒還的一個人,當大家面跑來問你:「你可是我最好的朋友,能借給我100塊錢嗎?」

你說「不行。」他會向別人傳播你是多麼冷血,多麼無情,連把你最好的朋友(他說的)僅僅借100塊錢都不借。

你說「抱歉哈,但是我錢花光了,也在等這個月工資呢。」合情合理,你看,不是我不想借給你,是我也沒錢了。

之所以不好直接拒絕,而需要找個理由編個謊,都是一些「流氓式道德」逼的。


1.拒絕別人代表了[主觀上的否定],而說謊找借口一般都是強調客觀原因。本質上是一種「這事不怨我」的思維。這種避責傾向是天經地義的,也是常見的。比如說,一個朋友找你借錢,你誠實地拒絕他:「對不起,我不願意借。」 容易分分鐘墜入道德窪地,「為什麼不願意?我們的感情連這點錢都不如嗎?你是懷疑我還不起了?」 這時候一句「我也手頭緊」就迴避了所以的麻煩,除非對撒謊有高度的潔癖,正常人沒有道理不選擇這個選項。

2.迴避價值觀差異的碰撞。比如前面有知友提到的媽媽叫自己相親。而自己不願意相親原因不外乎:a.暫時不想結婚;b.相親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而這些原因都會涉及和母親婚戀觀念的碰撞,「不想結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好嗎?!找不到喜歡的?眼睛別放到頭頂上!什麼共同語言都過不了日子知道嗎!」 這時候說實話無異議挑起更大的矛盾,而自己無力或不願意去解決這些矛盾,撒謊自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更典型的例子是,領導叫你吃飯/參加活動,你不願意去,你能直接拒絕嗎?在對方看來這種邀約是「看得起你」,而你直接拒絕更可能是對當事人的否定(或者你要解釋價值觀上的差異嗎?「我不喜歡吃飯/不喜歡玩」)。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討論關於怎麼躲酒的問題。

其中各種人都說了各種方案,各種說謊的方案。

幾乎沒有人推薦你直接告訴對方「我就是不喝了」。

題主考慮一下原因。


很多時候說謊話更省事。很多時候對方不識相,實話拒絕他他總是找一堆理由試圖說服你。
打個比方我媽叫我回去相親。我要是說實話不想見,近幾年不想結婚,好嘛,那得被勸好久。這個姑娘多好啊,你也要為家裡著想啊,你奶奶都盼著重孫子好多年了啊巴拉巴拉。
就說我們所最近接了個軍方的涉密項目,最近都住在單位,出個大門都特別不容易別說回家了。過幾天手機都會收上去。恩大約要持續3個月吧。
problem solved 比說實話省了一萬字。


還不是為了照顧那些誰誰們脆弱的玻璃心
=====
找我晚上出去K歌,直接說工作累了,頭疼,想回家呆著?玻璃心們會想TM看不起我啊? 不如說,唉,活沒幹完,晚上要加班~~
到很遠的地方吃飯,說路上太堵,吃到晚飯都8點了,我的胃受不了?玻璃心們想矯情什麼玩意?不如說,唉,今天婆婆過來看我們,這不,已經做好晚飯在家等著呢,sorrysorry~
好不容易跟老公能有一天相聚,結果朋友又偏偏這一天喊出門的,說要跟老公粘在一起,珍惜團聚時間?玻璃心們也會想老公不是天天能見嘛,好不容易喊你一回還這樣,下回堅決不帶著一起玩~~不如說,剛感冒了,床都不想起來~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成熟的人就直接說實話了,應該能體諒,玻璃心們就需要照顧一下了~~這不是撒謊騙人,只是一個你能接受我能說出口的借口而已


在我長輩這一輩看來,「直接說不」比說謊圓滑過去要糟糕的多。


「直接說不」不僅拒絕了對方,還沒給對方留台階下,是「不圓滑」,「不懂人情世故」,是為下策。

說謊來委婉拒絕對方,既表達了拒絕的意思,又給對方留有餘地,是為「圓滑」,是為「懂得待人接物之道」,是為中策。

何為上策?自己幫不了,委婉拒絕之餘,為對方指條明路。分析人之所急人之所想,提供解決方案,不僅不會顯得無情,反能令人為之感激,此為上策。


看了樓上很多回答,不吐不快!

首先,撒謊永遠是有道德負罪感的,無論是多麼小的一個謊言,一旦被揭穿,起碼尷尬一陣子,而你也並不能保證所有的謊言都不被揭穿。

說回題主的問題,我認為在拒絕對方的時候撒善意的謊言也並不是正確的,理由同上。

撒謊的人一般都是內心並不強大的,別提什麼人情世故,我呸~

我在生活中拒絕別人的時候就從不撒謊,朋友找我喝酒吃飯或者是其他事情,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我就很奇怪現在一些社會上的人,他們找你幫忙,你如果不幫忙就是你不對。很多人拒絕這類人的時候都要絞盡腦汁想一個合理的理由。在我看來都弱爆了。

我拒絕別人的時候從來不說理由,沒有為什麼。我沒有義務向你解釋這件事/飯局為什麼不行/不去。

其實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在我身邊聚集的朋友們,從來沒有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相處在一起簡單而愉快。

Keep it simple!

2016.1.15日更新
忙裡偷閒看了一眼知乎,發現大家對我的做法並不是非常認同啊~
想解釋一下,但是想了想還是不說了,哈哈!


很多人不敢拒絕別人,甚至說謊,是因為怕破壞自己已有的人際關係

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勉強自己的要求。在我看來,面對這些要求,最後只有兩種結果:

1.違心地答應了別人的要求

不想答應別人,但由於種種原因卻答應了,這種情況最常見也最不可取。明明內心一萬個不願意,但是礙於面子,迫於壓力,或者心存內疚,所以同意了。可是答應之後,又怪自己做出了錯誤決定,從此陷入矛盾懊悔之中。

2.婉轉地拒絕不合理要求

對於聽起來,看起來超出自己承受範圍以內的要求,成熟的人都會懂得如何婉轉地說不。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讓自己心生委屈或者懊悔。簡單來說,就是不和自己過不去。

很多人說我也想說不,但我不知道怎麼做。所以我們該如何婉拒但又不破壞人際關係呢?

1.給雙方留一點時間

當別人對你提出要求時,如果你直覺認為不應該答應,但是又想不出如何拒絕。這時最好的方法是拖延,我現在不能答應你,讓我考慮幾天吧。這樣就給自己和對方留出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餘地。

我的一個朋友找我借錢。她說需要一筆錢,做資金周轉。我覺得不應該這麼貿然地答應或者拒絕,於是我說,我現在不能答應你,我考慮幾天再回復。你也同時找找別的朋友,看是否有人可以儘快幫助你。

幾天後她沒有再找我,因為她已經解決問題了。

2.示弱,表達自己的難處

如果這個要求是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這時示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前文提到的實習生,她在公司級別是最低的,所以不敢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如果她魯莽的拒絕,的確會影響同事給她的業績評估。

但是一旦她學會示弱,就能夠妥善處理。比如,有人讓她做額外的任務,她可以說,我很想幫你,但是我現在手上的工作每天做到晚上12點也做不完。如果再接下你的任務,我估計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你體諒一下我,好不?

通常聽到這樣的話,應該沒有人再會堅持分派任務給她了。

3.尋找第三種方案

當我們覺得拒絕別人於心不忍,又怕影響關係時,可以採取第三種方案,同時滿足雙方的需求。

我拒絕親戚留宿家裡的故事,就是第三種方案的運用。如果我說,不好意思你不能住在我家。那親戚一定會很不高興,你怎麼出爾反爾呢,這下我去哪裡住?

所以我乾脆提出第三種解決方法,我家裡被子不夠,雖然你不能住我家,但是我幫你訂好了酒店,而且我還可以送你們過去。

尋找第三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一種很有效的達成雙方目的的方式。

4.微笑而又堅定的拒絕

有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堅定立場地拒絕。但是堅定立場不代表你要帶有情緒,那些激動的,憤怒的,委屈的情緒都不應該用在拒絕別人的要求上,即使是再不合理的要求,你也可以面帶微笑地說不。

朋友的表姐來廣州謀生,有段時間每個周末都會不請自來,到她家坐上半天。朋友到了周末很想好好休息,但不得已要陪著應酬。

朋友煩不勝煩,就問我該怎麼辦? 我建議她說,不妨微笑著對錶姐說,謝謝你每周來看我,但是到了周末我也想有些時間做自己的事,我們再約見面的時間,好嗎?

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和表姐說了,沒想到只說了一次就妥善地解決了問題。

學會拒絕,不願意就不要輕易答應。記住,拒絕如同生存一樣,是一種權利。

成熟的人都懂得,微笑著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你還不懂得如何獲得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自信

塑造完美的第一印象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

與人交往從不尷尬,冷場,永遠有說話不完的話題

建立高質量的社交圈並成為核心人物

比你更優秀的人主動幫助你完成任何事情

關注「澤宇教育VStarOne」微信公眾號,即可免費獲得價值298元的《情感自由》!


因為有的情況可能發生在職場

這裡有些不同行業婉轉拒絕的方式:


拒絕別人的方式,不只有說「不」,也不只剩說謊。

內心需求決定一個人拒絕別人的方式。


我們先一一來講解一下,各種拒絕人的方式:

1 沉默。

請記住,沉默,才是對一個人最大的拒絕!大概就是「對你無語,不想繼續交流」,這種情況下,唯有非常耐心,非常真誠,才可以讓人回心轉意,當然,別去強求。

不過你得區分,他的沉默是拒絕,還是陷入思考。

2 滔滔不絕,但不講問題核心。

這也是委婉的拒絕方式,轉移對方的注意力,避免談及核心問題,因為問題核心就是:「我拒絕做……」。

比如,作業拖拉的學生總是跟老師抱怨,作業困難,日程緊張,但其實他們對於做作業這種事,內心深處是拒絕的。

3 發泄情緒,交流感覺,但避免談正事。

太過強烈的情緒表現,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拒絕。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這點。

比如,你回想起失戀的經歷時,時常會淚流不止,煩躁易怒。精神分析的觀點認為,這是對痛苦經歷的拒絕和抵觸。

舉一反三,你小時候欺負別人家的小朋友,欺負完了之後,還在家長面前大哭大鬧,說你也受了好大的委屈,說到底,也是在對家長說:「我拒絕承認錯誤」,不是嗎?

4 健忘

人腦有一個很神奇的機制:忘記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的男/女朋友經常忘記一些重要的紀念日,有關你的重要物品,你得保持警惕了,他開始變相地拒絕你,儘管他可能當時沒有意識到。

5 拖延和不守時

不遵守時間,大多數時候都是因為恐懼和怨恨。

如果對這個難以理解,請想想你拖到截止日期,才給領導提交報告的情形。

再比如,你赴約遲到很久的時候,內心在想什麼:「媽的,我為什麼要去赴這個約」???!!!

6 順從

你們現在心裡一定有疑惑,為什麼順從,也是一種拒絕的表現?

那我換個詞:客氣?禮貌?當一個人對你句句話表現出客氣和禮貌時,你們之間就有了距離感,他不會與你爭辯實質問題,因為你們知道,捅破了這層玻璃紙,你們的結局就是冷漠和拒絕。

如果有異議,可以在評論區與我討論。


現在回答:為什麼說謊的方式這麼多,就不能直接說「不」嗎?!

是的,很多人都不能做到直接說「不」。

有這樣一些原因:

  • 直接拒絕別人,雙方都很痛苦。 這樣不得不直面彼此觀念上的衝突,自己甚至也會發生改變。試想:你直接和人撕逼,你痛苦不?你做出妥協和改變,你難受不?出於惰性,反而很少有人會直接拒絕。
  • 不直接拒絕,我們可以保護自尊。 當我們拒絕承認學業上的失敗,是出於自己不努力時,我們是在保護自尊,欺騙自己,告訴別人:「不是我無能,是問題太難,競爭太激烈」
  • 不直接拒絕,我們也可以避免承擔責任。 比如,如果一個男的,對待一個女孩兒的表白,既不表現出喜歡她,也不直接拒絕,他其實內心也很糾結啊:怎麼說服自己承擔,讓一個女孩兒傷心的責任呢,這後續的爛攤子,要怎麼收拾呢?所以要不,就這樣吊著吧,反正有個人喜歡我也不差。。。

有人可能覺得,面對這種委婉拒絕,很累。

那麼,怎麼應付這種委婉的拒絕呢?

教大家一句萬能金句:「請告訴我,為了這件事,你做過什麼?

舉例:

當愛人多次「忘記」結婚紀念日,或者你的生日,他告訴你說,他很忙,你就很真誠地問(一定要真誠):「請告訴我,為了我們的關係,你做過什麼?」

如果學生多次「忘記」帶作業,或不能按時完成,你可以耐心詢問他:「請告訴我,為了完成作業,你做過什麼?

如果每次回憶起失戀的經歷,你都只能在他面前哭鬧撒潑,你真心的問下自己:「請告訴我,為了挽回這段感情,你做過什麼?

做,一定要做的是實質性的事情,而不是擔憂,計劃等。

如果對方的真實態度是拒絕,他們會眼神遊離,支支吾吾。此時他們內心很羞愧。


「你是個好人,我配不上你」
「我討厭你」
你自己挑一句。


推薦閱讀: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解釋女生抱團行為?
不高興就花錢,從心理學怎麼解釋?
有哪些心理學效應可以運用在生活中?
心理學最後會變成生理學嗎?
為什麼作弊會讓人比公平競爭下心裡更爽?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