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能從多個方面說說細節嗎?比如百姓生活什麼的,不要總是說「大方面」的東西。也不要說類似於「甲骨文的資料庫軟體明文寫著的不允許使用的五個國家之一」這樣的細節,因為它對於了解一個國家並沒有太大幫助。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了納德和西敏的故事,希望能從平民的角度來多了解一點伊朗,謝謝。


排名第一的遊記答案讓很多人對伊朗產生了美好的幻想,作為遊記那位答主寫的確實很好,不過真的要談在伊朗的生活,是遠沒有遊記那麼美好的,壓抑與無聊是這種伊斯蘭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尤其我們住的地方不是旅遊城市,附近除了石頭山就是幾座工廠,人影沒幾個,樹也沒幾棵,即使想去周圍玩玩也沒地方可去。伊朗人民確實非常熱情,但是與遊記里的答主不同,作為男性,在伊朗基本上只能受到男性的熱情歡迎,陌生姑娘根本不會和你說話(當然也可能與小地方民風保守有關),我們廠區里也沒有女人,搞得廠里的伊朗人向我們大聲疾呼:All men! All men! No good! 不過這裡比沙特強點,好歹能露臉了,我們還可以去鎮里遠觀一下伊朗女人的芳容,相比之下,同樣是伊斯蘭國家,世俗化土耳其的姑娘的熱情與友好真的讓我有一種「感動常在」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還會覺得很有意思。

我們平常聊起來也會開玩笑地說,在伊斯蘭國家生活和當和尚沒什麼區別,沒酒,沒豬肉,沒女人,如果只是這些的話倒還可以忍受,但是目前對於伊朗政府組建的大區域網,我是真的一點也受不了,與其他國家的網路審查不同,伊朗不是「禁止你上什麼網站」,而是「只允許你上什麼網站」,所以國內的主流新聞網站,遊戲網站,電影網站,生活網站(豆瓣,百度貼吧等等)是全部被禁止的(只是不知道知乎因為什麼原因成了「伊斯蘭友好」網站,竟然允許訪問,實在令人費解),而且伊朗政府還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主動降低網速的國家,導致我現在這裡網速奇慢,WIFI很多時候有信號也上不了網,給公司發個郵件也要大早上爬起來發。來伊朗的第一個月我就看完了6本書,舊電視劇,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硬碟里的老遊戲挨個重玩,每天面對著無法訪問的頁面從霍梅尼罵到魯哈尼,總之可以很肯定地說,如果伊朗的網路保持這個樣子的話,我是肯定不會再來伊朗生活了,起碼這種網路審查我個人無法接受。

在伊朗生活了一段時間,與各式各樣的伊朗人交談,也窺得了一些伊朗生活的風貌,今天剛問到了伊朗普通工人的工資摺合人民幣大概是1900元,不過在除了大都市之外的地方,伊朗女人工作的機會還是較少,所以對於不少人這1900元應該就是家庭收入。在伊朗被問到的最多的還是能生幾個的問題,其次則會有伊朗人比著酒的手勢,問我們中國有沒有威士忌和啤酒,之前在中國接待的伊朗人就更無所顧忌了,直接告訴我們酒隨便喝,除了驢肉什麼肉都吃。上個周末因為沒事幹,我們嘗試向石頭山挺近,但是望山跑死馬,只走了一半便撤退回家了,第二天早上一直陪同我們的Siavash很誠懇的和我們說,以後去哪裡請一定帶上他,因為現在這邊對遊客不是很友好,之前來的中國人就因為去外面拍照被警察抓走了,即使在伊斯法罕,也有人因為拿著長焦鏡頭拍照被抓起來的,被抓起來之後也要他跑到警察局交涉,所以不如直接帶上他。他告訴我們說,我們的政府很愚蠢,實際上在以前談到網路防火牆的問題時,也有伊朗人告訴我他們的政府是瘋子。

因為之前去過沙特,偶爾會和他們談到他們與沙特的區別,不止有一個伊朗人告訴我說,他們和沙特人是不一樣的,沙特人信仰伊斯蘭教是真心信仰,而他們則是政府規定他們必須信仰,他們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做禮拜,也更願意伊朗走向世俗化,其中有一個叫穆斯塔法的說的話很有意思,他說:伊朗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讓伊朗人民知道,他們已經落後這個世界的生活方式100年了,只有知道了這樣的落後與差距,我們才能努力趕上,像伊朗的話,我們可能需要50年的時間能夠跟上世界,有的國家,比如沙特或者阿富汗,可能需要100甚至150年。他說:在巴列維王朝時代,因為財富增幅導致貧富差距和很多社會問題,有的人就希望伊斯蘭革命,覺得伊斯蘭革命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事實證明伊斯蘭不能拯救伊朗,現在不止人們不相信,就是政府本身,很多時候也是心知肚明,我們負責防火牆開發與維護的部長,本人卻有一個Facebook賬號,而且還經常更新呢。他說:雖然這樣,可是我們不希望再次通過革命來改變伊朗了,敘利亞和埃及還有利比亞革命的結果都不好,敘利亞到現在還在打仗,80萬人無家可歸,我更希望能由政府或者上層人士來主導,通過改革而不是革命來改變伊朗,之前總統選舉舞弊事件人民的抗議與爭取就是一個好的開端(這裡他好像有些矛盾,因為這個事件應該是自下而上的抗爭)。這個人的話讓我對伊朗人的印象有了頗大的改變。

洋洋洒洒寫了這麼多,沒什麼條理可言,雖然現在伊朗人在經濟上受到西方制裁,政治上還是伊斯蘭政教合一的環境下忍辱負重,但是有著像穆斯塔法這樣有想法的人,我覺得普通老百姓那種「融入世界生活」的理想應該也不會很遙遠。


多圖預警!謝邀 @Mustafa Xia,今天特來填坑。前面各位已經說得比較全面了,我主要補充幾個外人不容易注意到甚至是誤解的點吧。

1.政治上伊朗和沙特是死對頭,這點很多人提到。在德黑蘭國際機場,進入Arrival大廳,就能在大屏幕看到一則奇葩的政治廣告:背景是戰火紛飛,人民受苦受難,婦女兒童痛哭流涕的場景,主體是奧巴馬和沙特國王手牽手,眉來眼去,基情滿滿的樣子。另外別看今天伊朗、以色列水火不容,在79年伊斯蘭革命前,以色列和伊朗關係非常好,是少數承認以色列的穆斯林國家。

2.歷史上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是世仇,但不見得和所有阿拉伯國家關係不好。伊朗最恨的是沙特,薩達姆時代最恨伊拉克,也不喜歡阿聯酋、卡達等海灣國家以及約旦,但是和阿曼關係挺好。

3.伊朗目前有很多阿富汗難民在做民工,其身份一直處於灰色地帶,也比較敏感。比較有意思的是,阿富汗雖然是遜尼派為主,但到了伊朗都愛說自己是什葉派。

(設拉子燈王塚清真寺里一個小間里,一群阿富汗人禮拜聚會)

(某小吃店偶遇的阿富汗大叔,疑似塔吉克族,來自剛被塔利班佔領的昆都士)

4.政府反西方,禁止西方音樂尤其是美國的,可是民眾私底下普遍很愛美國音樂,政府也是管不過來。我入住的酒店早飯時就在餐廳里放美國音樂,所有伊朗人都覺得沒什麼。搭車時,司機小哥問我想聽啥音樂,我還沒回復說想聽最炫伊朗風,他就說不如聽美國流行歌曲吧,並且一路哼哼的很歡樂。

5.政府不許麥當勞、KFC等洋快餐進入伊朗,但伊朗各種賣西式快餐的小吃店比比皆是,物美價廉。更奇特的是,各種山寨麥當勞、KFC也非常多。比如我就見過如ZFC怎德基,Kentucky House肯德居等(如下圖所示)。之前有個新聞,伊朗開了第一家肯德基(其實是最接近原版的山寨),開了一天就被關了(伊朗有了第一家肯德基,不過它只存活了一天)。不過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雖然理論上被禁,但還是能找到的,據查一般是通過阿聯酋或者中國這些渠道(感謝 @seul 指正)。本地有一個Zam Zam聖泉牌的可樂,好像在一些反美情緒強烈的穆斯林國家有些市場。

6.波斯人民族性其實比較類似漢族等中原民族:比較委婉不直接,心思細膩敏感,小主意多;好面子,官僚思想重;熱愛文學藝術,文學成就高,尤其是詩。大文豪,詩人比如哈菲茲,菲爾多西地位崇高,幾乎家家都有哈菲茲的詩集;相對而言沒有那麼擅長歌舞(高曉松對漢族的見解,個人比較同意)。

7.各種節日非常多,數不過來,外國人稍不注意就發現又過節了。比較重要節日比如諾魯孜春節,也有宗教性節日比如開齋節,阿舒拉節等。每到節日期間,伊朗人很愛出遊,各個旅店房間緊張,價錢飛漲,沒有預訂你就倒霉吧。

8.伊朗人很喜歡野餐。經常會看到一有時間,全家老少或者朋友之間找一塊草地,鋪一張席子就開始野餐。

9.特別喜歡給鼻子整容。亞洲人普遍以高挺的鼻樑為美,而伊朗人卻經常要把鼻樑削小,削平。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到有妹子鼻子上貼著膠布或者創可貼(如下圖所示,來自網路,侵刪),這表示她剛做完整鼻手術。有時也能看到男人做這個整鼻手術。

10.交通安全狀況令人捉急。伊朗的司機普遍開車很野很快,經常不守交通規則,行人視紅綠燈如無物,隨便橫穿馬路。年年說要整頓,也不見成效,前些年連交通部長都出車禍撞死了。很多外國人反應,馬路才是伊朗最危險的地方。作為外國人,最保險的過馬路方法就是隨著當地人一起過,而且保證當地人處於更靠近車來的位置。

早晨6點左右剛從德黑蘭機場出來,叫了一輛計程車進城,一路很快。即使進了城,司機也以130km/h的速度駕駛。我說太快了,不安全,能不能慢一點。司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把速度降到了110km/h......

11.街道雖然顯得老舊,可能是因為建築很多是高速發展的巴列維時期建造,而革命以後經濟建設乏善可陳造成。但普遍並不凌亂,還是比較整潔的。

(清晨的德黑蘭街景,陳舊但寧靜整潔)

12.德黑蘭的空氣污染嚴重,經常讓人喘不過氣來。這個和伊朗遭受制裁,必要的技術和設備進不來,提煉的油品質差有關。另外德黑蘭三面環山,空氣流通不好也有關。

13.都愛吐槽中國逗逼雷人的外語標語告示,伊朗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飯店寫well come的比寫welcome的多。下圖這個告示牌是在設拉子Shiraz拍的,中英波都有,反正我是看不懂。。。

14.如果有心讀讀伊朗歷史,你會發現無論是朝代,人物還是事件,會發現和我們的歷史是多麼相似,經常能夠找到可以對應的。比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秦漢時代,伊爾汗國——元朝,薩法維王朝——明朝,愷加王朝——清朝,巴列維王朝——民國,伊斯蘭革命後——1949至改革開放前,居魯士——秦始皇,大流士——漢武帝,阿巴斯——康雍乾,巴列維——蔣介石,霍梅尼——毛澤東......還有很多。

15.和中國另一個類似的地方是,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城鄉居民的思想意識也不一樣,總體來講城裡的更開放世俗點,鄉下更保守一點,但一般也還算世俗。

16.民眾對政府和政治體制看法也和中國類似。有人支持有人反對,5000里亞爾和美分的爭執很激烈。據我觀察,越是底層人民越可能成為自干里亞爾,接受教育層次高一些的更美分一些。

17.滿大街的政治宣傳標語:偉大領袖個人崇拜的,反美反以反沙特的,各種宣揚伊斯蘭價值觀的比比皆是。而且還經常懸掛兩伊戰爭戰死士兵的頭像。

(戰死於兩伊戰爭的伊朗士兵頭像)

(前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外面的宣傳畫)

(德黑蘭梅赫拉巴德機場的反美反以宣傳)

(德黑蘭地鐵站偉大領袖的語錄)

(馬什哈德街頭反沙特宣傳)

(馬什哈德街頭宣傳,意思是ISIS是被美國操控的傀儡,彼此狼狽為奸)

18.據說政府給窮人補助,每個月每人差不多都會白髮相當於¥200-300的錢,不過未證實。有人說這是底層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普遍支持政府的原因之一。

19.

20.因為受制裁,國際信用卡,銀行卡在伊朗根本用不了,伊朗是個現金社會。你來到伊朗,要是沒了現金就呵呵了。

現在已經解除了制裁,不知道信用卡可不可以用了。

21.搞基成風。根據伊朗法令,同性戀會面臨嚴苛的懲罰。但經常可以在大街上上看到兩個男人很親密的樣子(並不是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的誤會,真是的過度親昵。我理解在中東兩個男人牽手是正常禮節。),似乎政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基都Qazvin,甚至流傳這樣一句話:「沒有鳥能飛過Qazvin的天空,因為它們必須一隻翅膀護住後庭花。」據在伊朗中國人講,伊朗的基佬比例世界第一,但我沒有找到相應的證據。

有意思的是,雖然法律禁止同性戀,但變性是合法的。伊朗的變性人比例在全世界屬於比較高的。

22.伊朗人禮數較多,兩個人見面先要寒暄好一陣,才開始說正事。據一個在那裡念過書的中國人講,每堂課45分鐘,老師對著每個學生先寒暄一番:你好嗎?你爸爸好嗎?你媽媽好嗎?你的貓貓狗狗好嗎?花花草草好嗎?。。。等全部打招呼完了,20多分鐘過去了,才開始正式講課。伊朗人也很講究待客之道,認為有客人來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23.對中國人比較有親近感。你走在大街上,很多人會先主動對你說「你好」,而不是konichiwa或者anyohaseyo。會些英語或漢語的人也有意願和你主動交流。

24.人們經常反映伊朗男人嘴巴甜,喜歡勾搭外國妹子。妹子也比較容易被老外勾搭,easy girl現象可能比東亞妹子更普遍。當然這裡也有希望藉機離開伊朗的原因在裡邊。

25.伊朗盛行臨時婚姻,就是男女約定好了時間,男的付女的錢,女的做他一段時間的「老婆」。少則一兩天,多則數年。在法律上也屬於灰色地帶,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26.飲食很有特色,在中東各國里算是種類比較豐富的,論精細程度也不差。伊朗料理並不只有各種烤肉,豐富多彩的燉菜也是它的特色。常吃饢餅,米飯,乳酪,酸奶。和中國人類似,飲食也有寒、熱屬性,講究寒熱菜品搭配食用,而且對各種食品的寒熱歸類和中國人類似。人們經常去茶館聚會,侃大山抽水煙。

官方實施禁酒,所以流行一種叫Delster的無醇啤酒,個人非常不喜歡原味的,但是檸檬口味的還不錯。還有一種酸奶汽水,很清爽,值得一試。有一次,我到小賣部說要買酸奶,老闆指著其實是酸奶汽水的一大汽水瓶白色液體,我看價錢便宜就買了。以為是真酸奶的我不停地搖晃,結果一開蓋噗地噴了一地。還好沒噴到我身上,不然被誤會就神作了。。。

關於伊朗料理可以說的很多,足夠另開一個答案了。在這裡就簡單放兩張圖吧。(部分來自網路,侵刪)

再補充幾點。

27.號稱是什葉派伊斯蘭宗教國家,但對於法定的異教還是允許的,包括遜尼派,拜火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很多異教遺迹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所以說法定,是因為信奉法律沒規定的宗教或信仰,比如大同教(巴哈伊教)和無神論就是違法的。伊朗自古就不待見大同教,從誕生起就沒停止過打壓。另外,異教徒可以改信什葉派伊斯蘭,什葉派穆斯林卻決不允許改宗。至於民間,普遍對拜火教,基督教和猶太教沒什麼看法,尤其是對拜火教還有點推崇,對於遜尼派感覺比較微妙。

28.關於民族,除了波斯人為主體,亞塞拜然突厥人也非常多,和波斯人間相互接納程度也高,比如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前國腳阿里·代伊都是亞塞拜然族。伊朗北部有東西亞塞拜然省,世界上多數亞塞拜然族生活在伊朗而不是北邊的亞塞拜然共和國,相當於中國內蒙和外蒙古國一樣。伊朗和同樣是穆斯林國家的亞塞拜然國關係並不好,反倒和亞塞拜然國的死對頭亞美尼亞國比較不錯。

其他的穆斯林主要還有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以及俾路支人。阿拉伯人很多遜尼派,比較低調。相比其它國家的庫爾德人,伊朗庫爾德比較安分,對國家認同感也高一些。和鄰國巴基斯坦類似,俾路支人在伊朗算是比較不安分的,東南俾路支地區有獨立運動和反政府武裝,再加上這是廣義金新月地區,毒品走私黑幫活動比較多,治安不太好。

亞美尼亞人信基督教,和波斯人世代交好,地位比較高。感覺亞美尼亞人社區往往都顯得更富足一些。猶太人數量不多,但社會地位也比較高,從古波斯帝國釋放「巴倫倫之囚」開始,波斯人就和猶太人關係很鐵。即使是政府,也是反以不反猶。不過話雖如此,伊斯蘭革命後,更多猶太人的確是跑到美國和以色列去了…

29.國家有兩支相互獨立的正規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軍隊(IRIA)和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前者收編自巴列維時代的軍隊,後者則發展自和霍梅尼鬧革命的憤青,政治性強,聽命最高領袖和神棍集團。相當於新中國把國軍收編,中國同時有國軍和解放軍兩支軍隊的意思。國軍數量更龐大,強調正面作戰和常規戰爭,革命衛隊更重視特種作戰,非對稱作戰,戰略武器還有特務工作,敏感機關的衛戍也主要交給革命衛隊,並且他們還經商。此外街頭的風紀委員,城管大隊則是准軍事民兵組織巴斯基(Basiji),名義上也隸屬革命衛隊,但該組織實踐中則相對獨立。

(負責德黑蘭機場安保的革命衛隊,絡腮鬍子和墨綠色制服是其標誌,櫃檯上是他們的logo。其制服與logo與其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非常相似。)

30.在伊斯蘭革命以後實施禁酒,但此前伊朗產很多酒,比如Shiraz設拉子就以出產好葡萄酒聞名天下。不過今天伊朗民眾家中經常自己偷著釀酒。

31.伊朗官方語言為波斯語Persian / Farsi,和阿富汗的通用語達利語Dari,塔吉克的塔吉克語Tajik(可不是中國的塔吉克族語言)幾乎就是方言間的差別,屬於同一種語言,相互間交流無障礙。

32.不許養狗。政府認為狗是不好的動物,養狗是垃圾的西方腐朽文化,所以規定不許伊朗人養狗。按規定,狗會被沒收並處決(曾有地方政府借打疫苗之名收狗,然後殺掉),養狗者會被罰錢或挨鞭子。

33.糾結的貨幣單位。伊朗的法定貨幣單位是里亞爾Rial,但民間則習慣使用Toman這個單位來計價,1 Toman=10 Rials。在街上標價若不特別說明單位,也是指的Toman。比如一件標價5,000的商品,那麼它售價是50,000里亞爾而不是5,000里亞爾。

一張幣值500,000里亞爾的紙幣,背後寫上50。咋看應該寫上500會更符合人們的習慣思維,其實就是講五十千Toman...此外還有把10,000里亞爾或者1,000 Toman說成一個霍梅尼的俗稱,但這個說法越來越少了,畢竟一來貨幣上0越來越多,二來每張錢上都變成了霍梅尼...

伊斯蘭革命后里亞爾一直在貶值,目前它是世界上還在流通的合法貨幣中價值最低的。政府曾考慮使用新的貨幣來消除太多的0,不知目前進展如何


因為工作原因,我在伊朗待了快一年,並且現在就在伊朗德黑蘭,樓主的描述大部分屬實,不過wifi和網吧就別想了,wifi覆蓋率極低,我見到的他們的網吧都是在商場中一個大概10幾個座位的區域,更像是休息區,進口處寫的超快網速2M,是整個網吧網速2M。偶爾有些年輕人在裡面打區域網CS,總之網路非常不發達,手機信號也是很差的,很少會滿格信號。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我在這邊結識了不少的伊朗年輕人,問他們對自己國家政府的看法,他們都喜歡說「fk that shit」,我有個伊朗女同事,40多歲,離異,她結婚的理由是坐計程車時候坐在了前排,被「宗教警察」抓住了為了逃避懲罰被迫和司機結婚,因為在伊朗婦女坐計程車是要坐在後排的,除非是司機配偶,當然這是在20年前,現在慢慢的局勢越來越好,不會再有這樣的情況,各方面都逐漸開放,對於衣著要求也沒那麼嚴(法規中規定婦女必須帶頭巾並且不能露出頭髮,現在確實如樓主所言,年輕女孩頭巾就只是做做樣子搭在後腦勺,露出很多頭髮,年輕女性的衣著也不再是黑袍裹身,但衣著色彩還是以黑色為多,也有一些小年輕穿紅色綠色,沒有人裙子,也沒有緊身褲緊身衣,有高跟鞋,指甲油)確實有很多女性外面一個深色大衣,裡面穿的色彩斑斕,但是有一點,女性不能穿露出自己身體線條的衣服,比如前面說的緊身衣,更讓人惱火的是,所有人(包括男性)不能穿短褲,即使是夏天,我有次穿短褲去門口買水,短短的路上都是異樣的眼光,當時嚇尿。男性可以穿短袖不能穿無袖,女性是不能露出露出腳踝以上的皮膚的。所以我一直覺得在這邊生活的女性很艱難,中東夏天那個熱啊,她們都要長袖長褲頭巾,一個女同事跟我出去辦事坐在計程車上差點就暈倒了。樓主說在伊朗遇到的都是善良的人,也許是呆的時間不長,我承認伊朗人大部分是善良的,可是我也遇到過多次買東西或是坐計程車宰外國人,而且也遇到過對外國人不友善的情況,尤其是這邊的初中生高中生見到我們都是怪叫並且伴有挑釁的肢體動作,也可能他們這個國家外國人很少,像90年代初外國人在中國也被猴一樣看,而且這些小年輕正處在青春期天天閑的蛋疼,我有幾個伊朗朋友,20多歲,人很好,周末會喊我出去玩,也會介紹其他伊朗朋友給我認識,並且告訴我這個人很nice,別相信那個人等等。會告訴我們不要輕易相信他的一些「朋友」,因為我們是外國人,怕我們被那些「朋友」傷害。德黑蘭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車,地鐵是中國人造的,雖然說汽車的普及率很高,但是他們的車型多為桑塔納2000、奧拓那種過時的車型,正正方方的,大部分都是他們本國的品牌SAIPA,基本每輛車都很破也沒人修,寶馬賓士等等都很罕見,偶爾見到一輛都覺得是高大上了。帶過伊朗客戶去中國,他們覺得中國都是好車,因為都是那種現代化的流線車型。伊朗的整體發展水平感覺大概就是中國90年代的樣子,伊斯蘭革命讓他們的經濟倒退了20-30年,西方世界的經濟制裁讓他們的石油只能向少數國家出口。伊朗有一個離岸島KISH,有點類似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口,我去過一次,感覺是另一個國家,島上計程車都是是豐田卡羅拉,kish是伊朗富人旅遊購物的地方,是波斯灣中一個小島,因為島上人不多,沒有污染,海水很清澈很藍,自然環境很美,海真的是湛藍湛藍,清澈透底,我感覺就跟國內電視上那些旅遊景點拍的宣傳片中的海差不多,在那裡潛過水,在快艇上能透過海水看到海底的珊瑚和魚,KISH有一個景點是希臘沉船,落日、希臘沉船、海風、海鷗、藍的透底的海水,一望無際的波斯灣,有機會一定會再去一次。就說這麼多了,都是想一點寫一點,沒什麼邏輯,打字太累了,還是在上班時間,還有很多關於伊朗的都沒說到。


8.22又更新了一些內容,大家有什麼想了解的可以在評論里寫~我會更新到答案里~
另外,我在考慮要不要放上一些伊朗家庭的日常飲食給你們看看,贊多了我再考慮吧!
-----------------------------------------------------------------------
我覺得伊朗是一個很生動的國家,在大部分發達國家生活習俗基本趨同的情況下,在伊朗絕對可以看到具有衝擊性的場景,這種衝擊倒不是具有多少視覺衝擊力,而是生活、習俗、文化等各方面的迥異帶來的一種反差。

文末有圖,禁止盜圖!禁止盜圖!禁止盜圖!

1、外界往往認為伊朗和美國、以色列是世仇,伊朗還被美國制裁,因此可能反美情緒嚴重。但事實上,大部分老百姓對美國是沒有敵意、甚至親美的,他們的電影院不能放美國電影,他們就自己翻牆上網看;雖然有賣iphone,但沒有專門的蘋果維修店,大部分人用的手機是三星、lg、華為,但還是抵擋不了他們對蘋果產品的喜愛。他們對以色列也沒什麼特殊感情,無愛無恨。反倒是大部分人對政府是非常有意見的。

2、對政府有意見是很合理的,因為伊朗政府在不該花精力的地方花了巨大精力,比如規範人們的生活習慣,具體表現為,全國人民都不能穿短褲,女性必需穿遮住臀部的長款上衣,必需戴頭巾 (遊客也是如此,同理,男性遊客也不能穿短褲)。我跟朋友開玩笑說「伊朗政府的全民防晒工作做得真是太好了」,雖然說現在大城市對於穿著,特別是女性戴頭巾這件事管的已經不算很嚴格,露出前額頭髮之類的都沒有啥問題,但太囂張也不行,我朋友就因為戴頭巾不規範被抓進過警察局,不過抓進去也就是訓你一下,把你家人叫過來,叮囑一下,並不會有什麼懲罰措施;女性不能在公眾場合唱歌跳舞,所以伊朗街頭只有男人拿著吉他彈唱;地鐵有專門的女性車廂,公交也是男女分開,通常男性在車廂前部,女性在車廂後部;公眾場合男女不能有親密舉動,但關於「親密舉動」的定義,其實很模糊,牽牽手在大城市還是可以的,但接吻啊親親抱抱啊我就從來沒見過了,據我朋友說,他們會有一些秘密基地用來約會,比如小樹林啊,或者某一方獨自居住的話就直接在家裡約會。

但是,如此奇葩、觸手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政府,卻在一些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上,沒啥作為。在伊朗最直觀的一個感受是交通差,像德黑蘭這樣的大城市,早晚高峰堵車堵得飛起,但堵車並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更可怕的是伊朗人開車毫無交通秩序,作為一個行人,過馬路真是驚心動魄,分分鐘感覺自己要被撞死!那些司機到了路口也不減速,高速公路雖然名義上有限速,但大家飆到120以上很正常。去了伊朗之後再去歐洲國家,真是覺得,再也不用擔心被撞死了呢。。

3、對於全民必需戴頭巾這件事,很多女性是反對的,你會看到很多妹子的頭巾就是鬆鬆垮垮地往頭上一套,其實就是一種無聲的抗議啦。我遇到過一對第二次來伊朗旅行的荷蘭夫婦,當我問他們「15年前的伊朗和現在有什麼區別」時,他們說,15年前,頭巾遮住全部的頭髮,現在,已經可以露出不少頭髮了。他們說完,我和我朋友都很開心,說明雖然進步緩慢,但這個國家也算是還在進步。但即使如此,穿黑袍的女性也佔到了一定比例,更宗教化的馬什哈德就更保守了,據說大部分女性都是穿黑袍。

4、就業率低,很多人讀了大學,但沒有工作。伊朗的巴扎總是人很多,因為許多人壓根就沒工作,或者只有part-time job。如果想多賺錢,有的人不得不打兩份part-time job。最賺錢的職業是醫生,如果你的男朋友是醫生,那麼你家長根本不會關心他長相如何、人品如何,醫生這個職業就是長期飯票的保障。而銀行、政府這些也被認為是金飯碗,但早已人滿為患,想要應聘進入這樣的單位,普通人基本是沒希望的。

5、就業率本身就低,女性的就業率更低。伊朗這個國家么,根本談不上什麼男女平等,根本沒有這回事啊!同樣的工作,給女性的工資比給男性的低。但事實上,大部分已婚女性都被要求呆在家裡燒飯帶孩子做家庭主婦,即使女性想出去工作,找得到的基本也就是教師、營業員這樣存在感不強、工資低的工作。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女性找不到工作,或者只能找低薪工作,那麼男人寧願女性呆在家裡照顧家庭,因為家裡也不差你那點工資。沒經濟實力就意味著沒有地位,就我所看到的情況,我覺得大部分伊朗女性,就是生而為保姆的,每天都在廚房裡忙啊忙啊忙啊。我個人對這件事感到很難過,因為她們幾乎沒有選擇。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讀完碩士後,在一所私立學校教英語。她說她工資很低,上課的時薪大概是20塊一小時,大家可以對比一下中國補課老師的時薪。暑假的時候,她一星期要去一個為貧窮學生補課的公益機構教書,沒有工資,路費還自掏。我和她一起去開過那個組織的一個會議,在場的教師全部是女性。我問過她們是不是出於愛心才來這樣的類似於慈善機構的地方義務教書,但事實上不是的,她們表示,暑假太無聊了,只是想找點事情做,不然就只能天天呆在家裡給一家人燒飯了。我個人對這件事感觸比較大,在一個女性幾乎沒有選擇的社會裡,「有點事做就行了」的想法產生在一群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女性之中,但即使自我意識萌芽,開始困惑於自身價值,想要通過做一些事尋找除了打掃衛生做飯之外的價值,但她們依舊是只有少得可憐的選擇,付出的勞動得不到金錢的回報。

這種情況很讓人沮喪,因為社會並沒有給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好的生活,那麼女性也就沒有受教育的動力。對於伊朗女性來說,生活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父親和你的丈夫。

6、男性需要服2年兵役,如果不想服兵役,護照就有限制,每年只能出國20天。但也可以讀碩士,碩士畢業之後,護照就能正常出國了。不過伊朗護照比中國還難用,出國旅行基本很少碰到伊朗人,因為,他們根本出不去啊!

7、就因為即使你有錢、有房、有車,護照也不好用,甚至伊朗沒有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大使館,伊朗人得去亞美尼亞、土耳其辦這些國家的簽證,所以有能力的伊朗人比較傾向於移民,移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出國讀書,然後想辦法在國外立足腳跟。大部分伊朗人選擇去歐洲,尤其是德國,因為學費便宜。

8、伊朗人家庭觀念很重,去伊朗人家裡,會發現,他們會把家裡的大部分面積用來做客廳,而房間只是用來睡覺的,所以特別小。他們做啥都在客廳,比如爸媽在看電視,一個孩子在拉小提琴,一個孩子在學習英語。他們明明都有自己的房間,但他們就是都要在客廳里!他們對於私人空間的概念很淡薄,比較重家庭和親戚。

9、星期五是伊朗唯一的休息日。但伊朗的娛樂生活極其有限,電影院不能放資本主義邪惡電影、人民不能在公眾場合跳廣場舞,文化藝術生活也是完全跟不上,所以他們主要的娛樂和休閑就是——野餐。帶上一塊波斯地毯,茶、餅乾、沙拉、零食、水果,甚至是飯菜,伊朗人可以去你想得到的任何地方野餐,遠到驅車去附近的山裡,近到家門口的公園,反正他們就是喜歡一大家子人一起出去野餐。他們還會帶上羽毛球、排球之類的,在公園裡玩,伊朗人好喜歡打排球!

10、伊朗禁酒。但是人都是很賤的,越禁止什麼,人們就對什麼越感興趣。他們有一些秘密的電話號碼,打一個電話,就會有人送酒上門。甚至不少男同胞都會自己釀酒,我的一個伊朗兄弟就跟我詳細解釋過釀酒的全過程,我聽完如此細節的描述,問他「你一定試過吧」,他呵呵一笑,深藏功與名。

11、伊朗人民對中國人印象很好,因為他們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made in china。我去巴扎買個指甲鉗,上面都特么是中文名字的品牌。伊朗人覺得我們中國人好厲害,什麼都會製造生產,他們只要負責用就行了。

12、伊朗妹子很愛美,很愛很愛。可能是因為頭巾和穿著的壓抑,讓她們在其他方面的慾望更加強烈,她們會把頭髮染成奇妙的顏色,比如粉紅、綠色、藍色,會塗指甲油、化濃妝。還有很多女孩做鼻子手術,他們不喜歡鷹鉤鼻,不喜歡高鼻樑,專門攢錢去削鼻骨。

13、在伊朗,你很少看到顏色鮮艷的車子,大多是黑白灰,和不買蘋果產品同理,如果買鮮艷顏色的車子,維修是個大問題。所以走在路上,看著幾乎清一色的黑白灰車子,我總覺得有點沉悶。。

14、伊朗人真的很熱情,這一點在伊朗的時候感受特別明顯,長著一張外國人臉,就算坐在廣場上休息,都能有伊朗人一個接一個地來跟我聊天。這一點在離開了伊朗之後,感受就更明顯了,因為在其他大部分國家,根本沒人理我=。=有一個星期五,我去伊朗人集中野餐的公園裡休息,結果那一個下午,我吃遍了各種蛋糕、水果、茶水、飲料、堅果、瓜子……只要坐在那邊,就有伊朗人給送來吃的,然後還會派出家裡唯一一兩個會說英語的人來攀談,要求合影。等我換一個地方坐著,又有人來給送吃送喝。。即使是不太會英語的人,也會想跟你聊上幾句。

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覺得一方面跟波斯人民本身熱情好客的性格有關,另一方面,也跟他們的封閉有關。越封閉的地方,人們對外界的好奇越是強烈,他們渴望知道外界對他們伊朗的評價,渴望了解其他國家的生活,也單純地渴望和外國人說說話。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發達國家,因為人家對老外早就見怪不怪了。

15、關於伊朗中產的生活,其實和我們的中產差不多,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出國讀書,有房有車,房子一般兩房一廳或三房一廳,廳都非常大,可以放2-3組沙發,廚房一般都是開放式,和客廳融為一體。但娛樂活動基本也就是出去野餐、郊遊或者在家裡開party。因為伊朗嚴格的法規,大部分伊朗人的慶祝活動都喜歡在家裡辦,比如過生日、結婚紀念日、各種節假日,會請很多親朋好友,女人通常還都會化妝,來參加party。他們熱愛跳舞,會在自家客廳翩翩起舞,這大概也是他們都需要一個大客廳的原因吧。我的一位女性朋友給我看她和她老公結婚紀念日的照片,每一次紀念日,都是在家裡慶祝的= =這和我們「有啥事就出去搓一頓」的習慣真是完全不同呢。

16、飲食上,伊朗人熱愛薄荷和酸奶,幾乎每一餐都有酸奶,他們還喜歡把薄荷加入任何一種食物,比如把搗碎的薄荷加入酸奶、生吃薄荷等。薄荷么,就類似於中國的香菜,奇妙的香味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反正我是不喜歡=。=

17、伊朗的離婚率不低,這在我去伊朗前也是萬萬沒想到的,我還以為穆斯林不能離婚呢。。但是,如今為人父母的那一代人,他們的婚姻有的是父母操辦,自然談不上喜歡;有的是因為社會過於嚴苛,導致男女朋友在婚前幾乎沒有親密相處和互相了解的時間,到了婚後才發現非常不合適,於是就離婚了。而且離婚後無論男女,再結婚都是不困難的。

18、很多伊朗年輕人是不信宗教的,穆斯林只是一個生而就有的身份,但多和年輕人聊天,會發現他們對於宗教有各種各樣的觀點,有的人信伊斯蘭教,卻不吃政府那一套,覺得不需要用行為規範來規範他們的宗教信仰;有的人小時候受家庭教育影響而信教,稍微長大一點,發現那些都是扯淡,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我的一個伊朗朋友跟我說,他15歲以前是個非常虔誠的伊斯蘭教信徒,直到有一天,他讀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他猶如被雷劈了一樣,突然意識到這特么好有道理啊!比阿拉那套東西有道理多了啊!然後他就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己開始研究腦科學,在他房間里還有他畫的各種大腦解剖圖,從那以後,他就在無神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變成一隻虔誠的科學狗了,可喜可賀。

19、伊朗人傳統的吃飯方法是在客廳的地毯上鋪一塊桌布,然後席地盤腿而坐吃飯。為了讓我體驗伊朗傳統,他們幾乎每次都是邀請我在地毯上用餐,但他們都有從小培養到大的強大的盤腿功力,吃飯自如,而我每次都是把雙腿往邊上一放,以一種他們看來很彆扭但我很舒服的姿勢坐著,他們會關切的問我「你的姿勢這麼彆扭,是不是不舒服啊?你可以盤腿啊!」我只能笑笑說我覺得這樣挺舒服的,無法解釋更多,因為我不知道「我韌帶不好,盤腿太不舒服了」的英語怎麼說!

20、大家去過清真寺,但或許不知道一些大的清真寺有個挺大的bathroom,是供做禮拜前人們凈身的吧?這個地方只有在做禮拜的時候才開放,我跟著我朋友去過伊斯法罕伊瑪目清真寺做禮拜,她們要先去bathroom洗手洗腳洗臉,然後披上黑長袍,再去清真寺的廣場上跟著毛拉在廣播里的指示做禱告。

德黑蘭大巴扎,人山人海

德黑蘭地鐵的女性車廂

在女性車廂處等車的人們

密密麻麻的德黑蘭

在設拉子,朋友dorsa帶我一起去野餐,她媽媽是體育老師,這些女性全部是學校里的教師

德黑蘭山頂,大部分男女在公眾場合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我很喜歡伊朗的夜,因為似乎只有在夜色降臨之後,人們才可以不那麼顧及那些繁瑣的規矩,得到一點點放鬆

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橋下的夜色,男青年帶著吉他來這裡彈唱,不為賺錢,只為喜歡

在巴紮上,會看到很多女人對化妝品痴迷的表情

小朋友跟著大人一起去清真寺做禮拜

傍晚之後的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伊朗人很喜歡到這裡來放鬆,有的孩子會去噴泉池裡玩水

伊朗人民和新疆人民一樣,熱愛吃饢


有潛力,有希望,有進步,是伊斯蘭國家的異類,在過去20年,伊朗是唯一可以和中國比拼工業增長率的國家。但它的雄心和戰略布局遠遠超出自己的實力,好比用下圍棋用2個深入敵後的棋子爭奪中腹,前景相當兇險。具體案例請看下面的新聞聯播截圖:

為什麼說風險巨大呢?因為伊朗的外交明顯偏離博弈論最佳策略:

「石頭剪刀布制勝策略」的研究,是浪費錢嗎?

一位名叫羅伯特·阿克斯羅德的政治學家在上世紀80年代初做了一個名垂青史的實驗。他在計算機里擺了一場錦標賽,有很多名虛擬的參賽選手,雙方捉對廝殺——哦不,是捉對進行重複囚徒博弈。按照博弈的結果記分,你背叛他合作,則你得5分他得0分,雙方都合作各得3分,雙方都背叛各得1分。


然後,他向全世界徵集策略,每一個得到的策略變成一個參賽選手。提交的策略共有14個,來自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數學等等領域,再加上一個「完全隨機」的對照策略,共15「人」進行比賽。這裡面有些策略極其複雜極其精妙,比如有一個策略用馬爾科夫過程為對方的行為建立模型,然後用貝葉斯推斷最好的選擇。


但是,最後得分最高的竟然是所有提交策略里最簡單的一個——「一報還一報」(TFT, tit for tat)。這個策略一共只有兩條規則:(1)第一步先合作,(2)從第二步開始,對方上一輪出的是什麼,我就出什麼。提交這個策略的是維也納的安納托·拉伯波特,他寫這個策略只用了4行BASIC代碼。


阿克斯羅德發表了錦標賽的分析結果,並邀請大家吸取經驗教訓提交新一輪策略——這次他獲得了62個策略,不但有上面提到的領域,還包括了演化生物學、物理學和計算科學等新學科。只有一個人厚顏無恥地原樣提交了上次的衛冕冠軍,那就是拉伯波特本人。你猜對了。他又一次獲得了勝利。


TFT這個「報仇者」成功的秘訣並不複雜。阿克斯羅德說,它有三個要素:它第一輪總是合作,先表示善意;它會懲罰背叛者;如果對方改過自新,它也不會咬住不放。

我之前寫過另一個外交案例,解釋了為什麼外交需要強調平等原則。進一步說,「對等」實際上就是博弈論中的首次表態。伊朗明顯因為自己的雄心和體制而偏離了博弈論最佳策略。這對於超級大國來說可能影響不大,對於想變成超級大國的中等國家來說,恐怕是取死之道:
(超級大國對小國可以直接碾碎,而超級大國之間不太可能有真的互信,所以第一步的善意不太影響最終實力對比)

如何評價「法國不願上清真菜 法國取消伊法總統餐會」 ? - 馬前卒的回答

首先,外交無小事,沒有既定慣例的時候,避免矛盾的最好方式是默認採取對等原則。即伊朗外事人員提出要求,法國答應的前提應該是外事人員在伊朗得到同等待遇。外交宴會採取的是分餐制,如果伊朗人在法國可以要求撤掉法國人面前上的酒,法國外交人員也必須有權伊朗的宴會上自由提出一項對等要求,以示公平——即便這個要求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比如說,馬嘎爾尼訪華,中國官員要求他覲見皇帝的時候採取三拜九叩禮,馬嘎爾尼並不是直接拒絕這個禮節,而是指出這個禮節超出了他對英國國王的禮節,所以不能執行。他提出2個解決方案

  • 1 對中國皇帝主動行禮,但禮節不超過他向英國國王致敬的水平。
  • 2 聽從中國安排,接受中國官員設計的任意禮儀程序,但中國應該派出一名同級別的官員,對英國國王畫像做同樣的禮節。

很顯然,對英國國王畫像行禮是沒有實質意義的行為(那時候還不能遠程視頻),但作為外交基本原則,馬嘎爾尼必須先提出這個要求,然後視己方對談判實質進程的急切程度,或堅持到底,或讓步。但無論如何,外交人員不能一開始就退到對等原則之後,那樣有辱國體

所以在這個事件中,法國既然已經主隨客便,提供了清真餐食,就已經算盡到義務和表達善意了(伊朗人會在招待宴會上特意為法國人提供酒精飲料和豬肉丸嗎)。如果伊朗人進一步要求撤下法國人面前的酒和豬肉,那就得承諾法國外交人員到伊朗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隨意要求撤下宴會廳里的任何設施(比如代表伊斯蘭的新月,比如婦女的頭巾),這樣才算對等表達了善意。(我猜伊朗沒有做出這個承諾)不然的話,除非法國政府非常有求於伊朗政府,或是戰敗求和,否則絕不可能憑空在外交禮儀上做出讓步。作為妥協方案,法國提出舉行一場不涉及酒和肉食的早餐會,伊朗官員又不同意,那就只好作罷了。

進一步說,既然是一方面急於達成合作,或是戰略上處於明顯劣勢的時候才會在禮儀上讓步,那麼外交禮儀上就不能輕易退讓,避免過分示弱或是讓對方提出不切實際的談判要求。很多時候,為了表達自己在談判中的堅定立場,雙方可以在簡單的禮儀問題上爭執幾天乃至幾個月,哪怕為此耽誤一些「正事」也要爭到底,免得在進入「正題」的時候損失更大。

在這個案例中,法國人試探了伊朗人,試探到了什麼呢?首先試探到的當然是對方的合作誠意。既然伊朗無意積極表示自己的誠意……單次事件未必有負面影響。但在博弈論的世界中,頻繁表示不合作意味著滅亡。


  • (自作圖轉載需授權,多圖)

感覺要是不是因為知乎的某些新聞大家也不會這麼關注伊朗,其實這個問題的提問者可能更偏重一些現代伊朗的生活體驗,本來我只想默默的看著來的。但是,大家這樣熱情(霧),我就來說一下吧,當然了還是偏重歷史文化方面的,因為如果不知道一個民族的歷史,是很難了解為什麼現在會有這樣的文化和政治,這篇文章的目的還是最快的時間帶領大家梳理伊朗歷史,當然也歡迎指正和交流。並且貌似還有不少人認為伊朗人是「阿拉伯人」而不知道其實他們兩個正是千年前的宿敵。

  • 其實伊朗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一直是個非常遙遠而且存在感很弱的國家,它比不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伊拉克、利比亞,也比不上提起來就知道金字塔的埃及,其實伊朗這個國家和我們以及西方的歷史息息相關,可以說是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十字路口,承擔著太多文明廝殺的榮辱興衰,伊朗並不神秘,在本文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我們熟悉的東西方文明,我們會發現,伊朗並不陌生,他其實一直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紐帶之一。傳說當年安息帝國一支人走到長安,化為安姓,生生不息,無論虛實,我對這個古老的國度,確實有一種熱烈的敬佩,正好我在日本留學周圍也有不少伊朗的留學生,這也是我能了解到他們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我們先來看一下伊朗的地理位置。

圖 伊朗的地理位置(黃色的線是亞歐分界線)

  • 還是以前的問題就說過的,亞歐大陸的中部,有個巨大的「中央山結」,這就是上圖紫色部分由多個山脈匯聚成的「帕米爾高原」,這個高原海拔極高並且深居大陸內部,是個「乾旱苦寒」之地,「帕米爾」在塔吉克語中的意思就是——世界屋脊,可以說這個帕米爾就是「東西方世界」的天然屏障,多少年來它阻擋過多少妄圖征服它的民族。帕米爾高原西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幾乎全部在阿富汗境內的「興都庫什山脈」,這個山脈也是由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共同作用產生的,而它的西邊,就是本文的主角——伊朗高原了,不過從這個衛星圖就能看出來,這地方好像就是個粗糙的不毛之地啊,而伊朗高原的西邊,就是紅色部分著名的「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而伊朗的北邊就是中亞的戈壁荒漠以及草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那些斯坦,這個後文還會說。

我們來看一下伊朗高原,不感興趣的看看就好。

圖 伊朗高原地形
伊朗這個地方是由於下面的阿拉伯半島和亞歐大陸擠壓形成的「多摺山脈帶地形」,由於東邊還有個印度板塊,所以這個地區就形成了上圖這個神奇的三角形高原,內部山脈的構造都讓人看得要犯密集恐懼症了,而北邊的裏海雖然是個內陸湖,但是其實和海也沒什麼區別,裏海其實曾經也是海(特提斯洋),結果就是這個倒霉催的阿拉伯半島沖了過來,導致伊朗高原崛起,裏海也就成了內陸湖。

  • 伊朗正好經過「副熱帶高氣壓帶」地區,這個就很有名了,看第一個圖就能發現,這個緯度附近幾乎全是乾旱荒漠,再加上伊朗多山的大陸性氣候,導致內部幾乎全是乾旱的荒漠和鹽鹼地,真正比較怡人的地方僅僅是上圖的藍色部分的「胡齊斯坦省(屬於美索不達米亞的一部分)圖蘭低地之間的部分」。

好的我們看下伊朗附近地區自古都有什麼人。

圖 伊朗附近的主要民族,紅色區域是使用印歐語言「印歐民族」,這也是現在歐洲的主體民族,我們學習的英語也都被稱為「印歐語系語言」。白字是他們的幾個主要分支,他們分裂也不超過6000年,算是近親。藍色閃米特人(這個名詞很重要),使用閃含語系語言。(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因為伊朗的歷史,很大一部分程度就是紅色的印歐人和藍色的閃米特人相愛相殺的歷史)

黑紫色,一般認為是一批血統比較複雜的人群,他們既有最早走出非洲的矮黑人血統,也有後來我們和白種人的祖先們的血統,這些人又分為在伊朗的「埃蘭人」和在印度的「達羅毗荼人」,他們使用的語言一般都被認為是「達羅毗荼語系」。

圖 印度泰米爾人,達羅毗荼人直系後裔。

  • 埃蘭人就是伊朗最早的一批住民,他們主要也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過著游牧和少量農耕的生活,畢竟氣候惡劣,所以規模也不大,本來也算是和鄰居閃米特人和雅利安人與世無爭,這個時候閃米特人卻開始盯上了兩河流域的土著蘇美爾人
  • 閃米特人的一支——阿摩利人開始和伊朗高原的埃蘭人結盟,開始輪流騷擾並吊打剛剛復興的蘇美爾烏爾第三王朝,終於前2006年,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滅亡。

    而這個阿摩利人建立的王朝,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比倫王國。

所以兩個族群也算是互惠互利,直到閃米特人中的另外一個族群——亞述人的崛起,亞述吞掉了巴比倫,吊打埃及,幾乎要稱霸整個美索不達米亞了。埃蘭人算是徹底不能在這裡好好的玩耍了,同時北邊的印歐人因為總是被亞述人欺負,也在伊朗高原抱團取暖建立了——米底王國,這樣一下伊朗高原的局勢就更混亂了。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時候的情況。

圖 前7世紀的西亞,西亞戰亂正歡,而在現在中亞也就是那些亂七八糟斯坦地方(帕米爾高原以西)游牧的雅利安人開始往南去了,逐漸進入伊朗高原和阿富汗地區。

  • 新巴比倫從亞述中獨立,亞述沒辦法吞併了埃蘭,而米底和藍色的新巴比倫結盟,兩方大的不亦樂乎,最終,新巴比倫和米底的聯盟打敗了不可一世的亞述帝國,兩家開始平分西亞,這個時候,伊朗就變成了米底人的時代了。

圖 米底和新巴比倫平分西亞
閃米特的其他部族比如腓尼基人,就愉快的在大海上飄蕩。而閃米特的希伯來人其實是最慘的,這群人當年從埃及逃出來,好不容易在大衛王、所羅門王的帶領下建立了個以色列王國,結果不久之後就分裂然後被亞述吞併,南部猶太王國苟延殘喘,最後又被上面藍色的新巴比倫吊打,搞的自己家存放聖經的第一聖殿都被拆了。

  • 唯獨閃米特的阿拉伯人與世無爭,他們在阿拉伯半島過著游牧生活,雖然落後但是自得其樂,猶太教的經典聖經里的傳說是,這群人全都是上帝耶和華降罪下來的人類諾亞的子孫,後來又出來個「先知」亞伯拉罕,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做雅各(以色列)也就是以色列人的祖先,一個是以掃也就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不過聖經里的東西肯定不能當成歷史,但是阿拉伯和希伯來人(猶太人)是同源倒是沒什麼爭議的事情。

總之吧,上圖的這種情況沒維持多久,東邊那個最沒有存在感的游牧民族——逐漸南下的印歐人雅利安人就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里,誰也沒想到這個算是活在米底人控制下的民族,最終改變了西方世界。

米底王國的老大阿斯提阿格斯為了安撫不斷壯大的雅利安人,把女兒嫁給了雅利安人阿契美尼德部落,隨後一個神奇的孩子居魯士就出生了,這貨成長的也不是很順利可能也就造就了這種尚武的心理,開始逐漸統一一盤散沙的雅利安人部落,反叛自己姥爺的國家米底王國並顛覆了它,隨後他們就搞掉了盤踞在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隨後趁著新巴比倫的內亂,用了個反間計就滅掉了這個現在享譽世界的文明古國,而埃及,本來就被亞述折磨的不像樣子了,波斯人很順利的就又拿下了埃及。

  • 這可是一個雅利安人大開花的時代,矮黑人建立的古印度文明,也被雅利安人摧毀,建立了雅利安印度和北印度十六雄國,佛祖釋迦牟尼這個雅利安印度人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生的,當時的雅利安人中盛行「沙門」思潮,這種高深複雜的思辨可以說也是三哥開掛之後的結果。
  • 同時雅利安人還在北部的帕米爾高原一直到現在的新疆(北疆)各種游牧,我們一般叫他們「斯基泰人」或者「西徐亞人」,他們也逐漸的接觸到了和自己分道揚鑣多年的印歐人同胞——吐火羅人的月氏。

我們看下這個時候的伊朗周邊情況。

圖 雅利安人首領居魯士大帝的霸業
可以說一直在尼羅河和底格里斯幼發拉底兩河燃燒的文明古國,最終被摧毀從東邊高原來的印歐人——雅利安波斯的鐵騎下,其實伊朗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是比較悲壯的,也就是在波斯滅亡之後,一些統治者為了回憶起當年雅利安人的榮光,自稱自己是伊朗沙赫爾,也就是雅利安之王,其實伊朗(IRAN)和(ARYAN)都是表示雅利安的意思,這一波雅利安人使用「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和閃米特人的阿拉伯語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卻和英語是親屬語言。也就是因為居魯士的征戰,雅利安、波斯這樣的名稱永遠的成為了這片高原的名字,伊朗正式進入世界舞台。

  • 由於居魯士屬於阿契美尼德部落,所以這個波斯又被稱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可是肯定有人有疑問,這樣的一個巨大的國家是怎麼滅亡的呢。

其實在居魯士死後,繼任者岡比西斯二世在巡視埃及途中被刺殺,一個「大祭司」——大流士一世上位,這人就太有名了吧。

  • 大流士一世這個人其實算是玩中央集權玩的非常明白的一個人,不僅合理的分配了雅利安人的游牧和農耕區域,還鎮壓了巴克特里亞(阿富汗地區)敘利亞等東西南北的叛亂,搞出了一套帶有基本法性質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各個征服的區域設立總督聽命於中央,可以說大流士也算是個中興之主了,但是一個典型的「軍國主義」集權制度也在波斯誕生了,要知道這時候離秦始皇統一還早著呢。

一大部分雅利安人的信仰中,都有對「光明」這個意向的崇拜,包括象徵光明、太陽、永恆的符號「卍」,也很廣泛的出現在整個雅利安族群活動範圍中,當然反旋的「卐」也被希特勒搞成了納粹的標誌,也塑造了所謂以雅利安人為代表的印歐人對「劣等」閃米特的猶太人的侵略合法性,雖說德國的日耳曼人雖然同樣作為印歐人但是和雅利安人沒什麼毛關係。

  • 波斯受到米底人瑣羅亞斯德創立的拜火教影響很深,這個我在之後會總提到這個名字,他們崇拜一元神(光明神)二元論(光明和黑暗對立),可以說這種思想很有可能脫胎於原始的印歐人思維,並且很有可能對佛教和基督教都有一定的影響。

自然而然,大流士就會把目光朝向那個小小的希臘城邦們了,希臘城邦從黑暗時代走出來沒多久,本來一直趁著東邊一直征戰悶聲發大財,結果等到波斯打過來才傻眼,結果就是這個時候,希臘的兩個最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達還是互相看不順眼,所以早期總的來說還是被吊打的份。

  • 但是隨著馬拉松戰役波斯的失利,一場轟轟烈烈的希波戰爭正式拉開帷幕了,這個在我的專欄里也有說。15.亞歷山大大帝 - 祖先 - 知乎專欄

總之希臘以區區之地抵擋了波斯的大流士和薛西斯的進攻,最終算是維持了自保,但是波斯這邊就不妙了,薛西斯由於財政困難中斷了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的工程,最終還因為開始狂熱的大搞拜火教,混亂的宮廷內鬥,最終在波斯波利斯被暗殺,波斯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 但是希臘也好不到哪裡去,來了個波斯他們或許還能團結一下,出來個兄♂貴斯巴達王李奧尼達什麼的,一旦外敵消失,所有城邦又開始撕B,最後北邊一直被虐的炮灰希臘邦國馬其頓隨著國王「腓力二世」的經營開始崛起,他兒子就更有名了——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的霸業在這裡就不說了,馬其頓迅速統一希臘城邦,開始對抗龐大的波斯,隨後逐漸腐朽的波斯在西方、埃及的領土盡失,最終高加米拉戰役,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被攻破,龐大的波斯帝國迅速滅亡。

圖 亞歷山大的希臘馬其頓帝國

  • 亞歷山大作為一個希臘人,摧毀了雅利安人多年的基業,整個西亞地區開始迅速的希臘化,亞歷山大像模像樣的塑造了不少的希臘化的廣場和劇院,但是可悲的是希臘人真的不怎麼會波斯那一套政治制度,亞歷山大死後,帝國迅速被瓜分。

好了,再迅速的說下,馬其頓帝國的亞洲部分被部將塞琉古拿去,這也就是塞琉古帝國,貌似史記里叫做「條支」,條支把重心設立在兩河流域,波斯地區就被架空了,所以一時間,北邊「野蠻」的游牧雅利安人斯基泰人大量進入伊朗高原,這群人我們又稱之為——塞種人

  • 而這個時候我們的東方也完成了秦的統一,雖然秦曇花一現,但是隨後的漢總算是收拾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殘局,而塞琉古帝國一步步被塞種人建立的國家帕提亞所控制,就這樣,塞種人領袖阿爾薩息讓重新奪回了雅利安人對於伊朗高原的控制,雖然這群塞種人雅利安人和波斯那批雅利安人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有點類似我們和藏族的關係一樣。
  • 阿爾薩息建立的國家,就是我們史書上的——安息,世界歷史上稱作帕提亞帝國。

圖 安息 相當於現在的伊拉克加上伊朗,同樣在伊朗高原東邊的帕米爾地區,游牧的雅利安塞種人開始大開花,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希臘化國家,比如巴克特里亞王國(大夏)、大宛等等。

  • 而同時代的東方,漢武帝為了包圍匈奴,做出了神奇的征討希臘化塞種國家「大宛」(上圖有)的決定,一路殺到了帕米爾高原西邊,這下整個西域(新疆)的吐火羅人嚇得全部都歸附,還有北邊的游牧雅利安塞種部落「烏孫」也歸附漢朝,安息帝國開始不停地和漢朝進行貿易,卻又時不時的和羅馬帝國打來打去,但是總之,處在絲綢之路上的安息帝國成了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希臘、波斯、以及游牧部落的文化在這裡交融,安息不像波斯時代拜火教一支獨大,而是包容各種各樣的宗教,這也算是伊朗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了。

圖 安息帝國建築,可以看到明顯的希臘化風格

  • 結果當時一直被匈奴烏孫聯軍暴打羞辱的吐火羅人——月氏,逐漸進入巴克特里亞王國,建立了——貴霜帝國,這個帝國一直擴張到了雅利安印度,為了讓這些文明全部臣服,貴霜帝國推行了佛教至大的原則,也就是這個時代,佛教開始源源不斷進入東西方,安息帝國自然也受到了影響。

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羅馬、安息、貴霜、漢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四個勢力,這也就是「四帝國時代」

  • 等到公元元年,猶太人耶穌繼承猶太教搞出了個基督教,自稱「彌賽亞」,宣揚猶太教的原罪需要自己這個救世主去拯救,可是不久之後猶太又被羅馬吊打,這下這群苦難的希伯來人自被巴比倫拆了第一聖殿之後又被拆了第二聖殿,這也就是猶太人「哭牆」的來源,閃米特的這一波算是徹底毀了。

但是安息對佛教和基督教都保持寬容政策,所以基督教這種一神論宗教也在安息周圍大量的傳播,甚至也傳播到了那群最不開化的閃米特游牧人貝都因人裡面去了,這也就是我們日後所說的阿拉伯人。可是隨著漢末的衰敗,安息失去了東方的貿易夥伴,塞種人失去了漢的牽制,也開始不斷騷擾安息,安息又在多年和羅馬的戰爭中透支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

  • 3世紀初,安息內部出現了問題,自稱是雅利安部落首領薩珊後人的阿爾達希爾反叛安息,開始從一個行省開始奪權,最終滅亡安息,並且恢復了波斯的名字,這也就是歷史上的——波斯薩珊王朝。

波斯薩珊王朝重新把當年大流士時期的拜火教拿了出來,這種一元神二元論的宗教開始大開花,拜火教的主神光明神叫做——阿胡拉·馬茲達,薩珊的國王頭戴象徵光明神的「日月」王冠,修建大型祭壇闡述自己的合法性,當然為了鞏固階級波斯也搞了類似孔子的那一套,那就是禮法階級是很重要滴,但是統治者也應該把關懷百姓放在第一位。薩珊王朝很注重城邦建設,阿爾達希爾一個人就建立了8個大興城邦進行集權,同時為了維護統治設立了眾多的宗教法庭,搞了個政教不分離的「法治社會」,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波斯就開始走上一條奇怪的道路了,國家的四個階級中是「祭司、士兵、學者、工匠」,可以看出來這一套還不如我們的士農工商,祭司士兵的地位也展現著這個熱愛戰爭的半神權王國,宗教成為維持統治的重要因素,這也就和波斯後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了。

  • 總之薩珊王朝在羅馬和漢都苟延殘喘的時代繁榮了起來,和羅馬進行過大小不下十餘次的戰爭,最後也是沒輸沒贏兩敗俱傷。

薩珊王朝中期,一個叫做摩尼的人,把拜火教、佛教、基督教全部攢到一起,搞出了一個信仰光明神的「摩尼教」,這也就是我們中國所說的——明教,這個之後會說。

  • 隨後就是突厥這個民族的異軍突起,我們知道在南北朝時期,北方有個鮮卑拓跋的分支——柔然部落,(就是花木蘭里那個「敵人」游牧民族)他們發展起來後,不僅僅攻擊同胞「鐵勒」人,還讓一群住在阿爾泰山的游牧民族作為自己的「打鐵奴」,最後鐵勒反抗柔然卻被這群「打鐵奴」吞併,這群打鐵奴住在被稱為「突厥」的阿爾泰山上,於是他們也就自稱「突厥」,使用的語言也是鐵勒的東胡語言(阿爾泰語系)。

圖 阿爾泰山一帶的叫做「突厥」的小部落吞併反抗柔然的鐵勒後,自己滅掉了柔然,開始擴張。
在這之後突厥人讓臣服於自己的鐵勒大量征服西邊的雅利安人,這群人也開始逐漸突厥化,突厥成了一個黃白混合的大型民族,雅利安人們也說上了這些黃種人的語言,這就是——大突厥汗國的時代,不過沒多久就被隋反間計給拆開,又被唐太宗吊打,成為了一群混亂的民族。

  • 所以其實我們看完這個文章會發現,無論是回鶻自稱自己是突厥還是土耳其自稱自己是突厥,都挺蠢的。

圖 突厥人的形成,不過我們看到,與此同時,南邊怎麼多了那麼大一片。

  • 到了七世紀,也就是歐洲陷入混亂而東方進入了唐的統一的時代,波斯薩珊王朝的末日就要到了,薩珊王朝沒想到的是,這次顛覆他們的竟然是那個在歷史上幾乎就沒怎麼露過面的——閃米特阿拉伯人。

閃米特的貝都因人本來是一群善於經商的游牧民族,後來慢慢的也形成了像麥加一樣的城邦,而穆罕默德本來是個麥加的邊緣貴族,年輕的時候在敘利亞耶路撒冷一帶經商,學習到了關於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知識,後來的穆罕默德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自稱是自摩西耶穌之後的最終先知,還給上帝起了個阿拉伯名字「安拉」,阿拉伯人們武裝了穆罕默德的伊斯蘭教之後,勢如破竹的統一了現在的阿拉伯半島,這個以猶太教為基礎,並承認基督教的嶄新一神教,把當年閃米特人的亞伯拉罕、摩西、耶穌等等全部都列為先知,並且仍然認定那個上帝為唯一的主神,很快的成為一股絕對的新興力量。

這個閃米特一元神集大成者的伊斯蘭教控制的阿拉伯帝國一路上摧枯拉朽,北邊的東羅馬帝國被迅速的搞掉了敘利亞,之後阿拉伯帝國開始轉身進入兩河流域,開始和波斯薩珊王朝展開了決戰。

  • 阿拉伯帝國的首領被稱作「哈里發」,哈里發是一種政教合一的職位,算是先知穆罕默德「硬點」的繼承者,這個時候正是阿拉伯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他在對薩珊作戰中算是居功至偉了,其實這一仗打的也並不輕鬆,但是薩珊王朝終究沒能抵抗的了這個被伊斯蘭教武裝的阿拉伯民族,他們就和蒙古人一樣,一旦統一就變得勢如破竹,波斯薩珊王朝毀滅。

波斯的這次毀滅和以往任何一次毀滅都不一樣,因為一場伊斯蘭化的風暴開始了。
古老的波斯盡最大能力的和伊斯蘭化進行鬥爭,和阿拉伯人進行鬥爭,但是終究一切都是徒勞,只不過這個時候阿拉伯內部也出現了內亂,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之後,敘利亞的貴族穆阿維葉和合法繼承哈里發的穆罕默德的堂弟阿里展開了鬥爭,最後仁慈的阿里在內亂中被殺,穆阿維葉繼承了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這也就是阿拉伯帝國歷史上的一個新時代——倭馬亞王朝。

  • 倭馬亞王朝仍然繼續著星辰大海的征服,最終歐洲西哥特人控制的西班牙也成功地成為了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而東邊阿拉伯帝國一直進攻到帕米爾高原,直接撞上了東方的唐朝,最後也是怛羅斯之戰,不了了之,但是可以看出來這個阿拉伯帝國已經要逆天了。

圖 天下江山一片綠的阿拉伯帝國

  • 可是當時啊,很多人是對穆阿維葉繼任哈里發非常不滿的,堅決擁護阿里的後人作為穆斯林領袖,這一下內部就出現了分裂,這也就是伊斯蘭教什葉派(又叫阿里派)的前身,而穆阿維葉的伊斯蘭就屬於遜尼派的前身。

但是阿拉伯人對於伊朗的波斯人其實是很不友好的,不僅僅區別對待,還搞稅收歧視,最終伊斯蘭化的波斯人阿布·穆斯利姆都忍不了了,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起義。

他開始聯繫大量的波斯穆斯林以及信奉阿里後人的阿拉伯人,從呼羅珊起兵(伊朗阿富汗交界,也是現在基地組織的老家),驅趕了倭馬亞王朝呼羅珊的總督,甚至一路向西,直接消滅了倭馬亞王朝。

  • 這一次可算是波斯人的逆襲了,只不過,這個波斯人阿布·穆斯利姆,也確確實實的已經是一個穆斯林了。他擁立穆罕默德叔叔阿拔斯的後裔為哈里發,波斯人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這個時代,就是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這樣一來,秉承阿里至上的什葉派,開始成為阿拉伯帝國強勢的一個宗教派別。

  • 可是就算是這樣,阿拔斯王朝時代伊朗的內部還是爆發了多次反對穆斯林的起義,雖然沒有成功,但也足以看出來同化這些硬骨頭雅利安人的困難,這些人誓死不信伊斯蘭,永遠記得他們的光明神。

不過由於也正是這個時候,大量的薩珊王朝的文化逆向進入阿拉伯帝國其他地區,而哈里發的權威也是日益下降,這個龐大的阿拉伯帝國也離分裂不遠了。

首先就是倭馬亞家族的後裔就在西班牙獨立,這也就是中國史書所說的「白衣大食」,與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禮。788年,摩洛哥又出現了什葉派的伊德里斯王朝。同樣在裏海一帶的波斯人建立了布維希王朝,直接控制哈里發隨意廢立,哈里發已經成了波斯人控制下的一個只剩下一城之地的徹底的傀儡。

這之後就是阿拉伯帝國的大崩潰了,各個地區紛紛獨立,但是獨立的同時卻永遠的把伊斯蘭教留存了下來,當年那群雅利安人和突厥人(黃種)融合的新民族,突厥西烏古斯也全部獨立出去,這也就是塞爾柱帝國的前身,而另一批波斯人不僅僅控制了波斯的舊地,進入中亞一帶建立了伊斯蘭化的波斯薩曼王朝,薩曼王朝大量找回波斯人原本的文化,實行阿拉伯——波斯混合制度,這樣一來本來的政治性集權和宗教性控制變得更有機的結合起來,也可以看出來伊朗在整個伊斯蘭世界也一直是個奇葩,他們總是對阿拉伯人以及阿拉伯的制度格格不入。也就是這個王朝,對我們的新疆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 當時我們的新疆地區主要又叫新疆三國時代,由於整個中國是五代十國的戰亂,所以新疆也就獨立出來了幾個政權,一個是突厥的核心——葛邏祿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一個是被吉爾吉斯吊打的回鶻跑到東新疆建立的「高昌回鶻」,一個就是規模比較小的于闐王國。回鶻是當年被突厥吞進去的黃種「鐵勒」部落,而葛邏祿人主要是被突厥征服並且突厥化的中亞雅利安人(包括粟特人、塞種人這些伊朗語族群),實際上突厥的領導者阿史那部落本身沒幾個人,只不過是貝加爾湖來的游牧人鐵勒的一小部分,而剩下的都是其他鐵勒部落、鮮卑殘部、中亞白人等,本身就是個黃白種人的部落聯盟。

等到回鶻人和葛邏祿人建立了這個喀喇汗王朝之後,就不停的和波斯薩曼王朝打交道,結果最後發現伊斯蘭教是個好東西,結果就開始從上到下的推廣伊斯蘭教,最後和薩曼王朝相愛相殺,直接滅掉了薩曼王朝的河中地區(烏茲別克),也就是當年的那個大宛,並且回鶻和于闐也就全部進入了喀喇汗王朝的勢力範圍內。

不過喀喇汗王朝的大汗很多自稱「桃花石汗」也就是「中國之汗」,喀喇汗王朝總自認為是中國的一部分,穆斯林的傳說里也有薩曼王朝時期「中國皇帝」皈依真主的說法,現在怎麼想都挺滑稽的。

  • 對了,葛邏祿就是現在烏茲別克的主體民族,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情況。

圖 波斯薩曼王朝時代

  • 葛邏祿人和突厥的西烏古斯對波斯薩曼王朝實行了夾擊,最終波斯薩曼王朝滅亡,伊朗地區一片混亂,這樣一來突厥的西烏古斯就做大了,這群被突厥人突厥化的印歐人,即將爆發出自己最大的一次逆襲。

我們所說的那個突厥西烏古斯,本質上是一個——二十四烏古斯聯盟,他們不斷在中亞休養,
其中最小的——乞尼黑部在塞爾柱家族的帶領下開始崛起,為了團結烏古斯諸部落,改信和波斯人不同的遜尼派,他在烏古斯人的基礎上建立「塞爾柱王國」。
1040年,塞爾柱孫子圖格魯勒伯克佔領呼羅珊(不解釋了),隨後就是波斯全境,並於1055年進入巴格達。阿拉伯沒什麼存在感的哈里發卡伊姆感謝圖格魯克伯克為他解除了波斯什葉派的控制,封他為蘇丹,號為「東方和西方之王」

1071年,塞爾柱的征服還是沒有停下,東羅馬帝國這個無數次被吊打有無數次存活下來的不死小強又一次被踩,皇帝「羅曼努斯四世」被俘,東羅馬帝國小亞細亞地區大部分地區幾乎全部都是塞爾柱的了。

  • 可是隨後的塞爾柱轉向了內訌,歐洲由於內部混亂,爆發了「奪回耶路撒冷,驅逐異教徒」的著名的十字軍東征,這個就太有名了把。不停攻擊控制了巴勒斯坦的塞爾柱帝國,不過塞爾柱帝國還是挺過來了,十字軍東征最後也以失敗告終。

可是這個時候,一個BUG蒙古就要出現了。

我們前面說的那個喀喇汗王朝滅掉了薩曼王朝搞到了河中地區(主要在烏茲別克)的領土後,勢力極度膨脹,殘餘的波斯人只能進入帕米爾高原,這也就是現在塔吉克的前身,塔吉克的塔吉克族也是這些斯坦裡面唯一使用伊朗語族的印歐人

  • 而喀喇汗王朝沒高興多久,我們東北的契丹被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追著到處跑,最終契丹的遼滅亡,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心想我打不過女真還打不過西邊的這些小同學么,於是大軍攻滅喀喇汗王朝,帕米爾高原周邊的伊斯蘭化中斷,信仰佛教高度漢化的耶律大石建立——西遼,控制整個喀喇汗王朝的領土,不可一世的塞爾柱帝國絕對看不下去這個「異教徒」國家吆五喝六,這麼一來,塞爾柱的蘇丹桑賈爾在西方安定之後,糾集了自己所有的突厥和波斯小弟,組成10萬聯軍和耶律大石打了起來,這個也就是著名的「卡特萬戰役」,桑賈爾的鬆散聯軍最終被征戰一生的耶律大石打的一潰千里,塞爾柱帝國也就是在這麼一戰後迅速走向衰敗,隨後塞爾柱的主體部分花剌子模崛起,最終成為中亞以及波斯一帶的霸主,而這麼一戰,最後搞得整個西方世界都以為契丹人的西遼就是中國,現在突厥以及俄羅斯的諸多語言里,中國的讀音還是「契丹」。

結果這也是東邊民族大開花的時代,蒙古的霸業就不多說了,統一東胡、突厥諸多部落,吊打女真,西烏古斯的乃蠻部也被蒙古摧毀,結果乃蠻部的王子屈出律本來都要亡國了,結果他利用越來越腐朽的西遼的內部矛盾,以及離間西遼和花剌子模的關係,趁著西遼末代皇帝耶律直魯古外出直接控制了他,篡權西遼。最後蒙古也就因為這個事情,摧枯拉朽的滅了西遼。

  • 西遼滅了之後,蒙古本來想和西邊的伊斯蘭世界和睦相處友好經商,結果伊朗東部的邦國花拉子模(呼羅珊、河中一帶)卻殺了蒙古人的商隊,這一下成吉思汗這個本來就有點童年陰影的人那就更是加倍奉還了。

轟轟烈烈的蒙古軍隊跨過帕米爾高原,伊斯蘭世界的災難就要到了。

蒙古人也不用多解釋了,當時成吉思汗把花剌子模的國王都給逼到了裏海的小島上,追著王子跑到了印度,一路也是燒殺搶掠,其實後來成吉思汗本人也對這種侵略產生了疑問,還把金國道士丘處機請到了印度河沿岸(巴基斯坦),讓丘處機給他開導。

  • 成吉思汗死後,子孫也沒閑著,最終托雷(成吉思汗小兒子)的五子旭烈兀以及漢人大將軍郭侃,徹底控制伊朗地區並且進入巴格達(這貌似是頭一次漢人以將軍的身份進入西亞),當然了,這一次伊朗的命運,幾乎是所有波斯文化的大滅絕,不同於阿拉伯人還有點信仰,波斯的一系列從居魯士留下來的東西也都被搞的沒多少了。

不出意外,阿拔斯王朝徹底滅亡,這也宣告著阿拉伯帝國的時代徹底結束。

蒙古馬上就要進入埃及了,當時派出去的速不台和哲別稀里糊塗的就把俄羅斯佔領了,蒙古的征服在戰爭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要不是蒙哥大汗(托雷長子)在四川釣魚城中了暗箭導致所有的蒙古王子回來爭奪汗位,還不知道歐洲將要有什麼浩劫。

  • 好的我們還是回到伊朗,旭烈兀聽說自己哥哥忽必烈(托雷四子)繼任蒙古大汗之後表示歸附,並被忽必烈建立的大汗汗國(也克蒙古烏魯斯,又叫大元)封為伊爾汗,這也就是伊朗歷史上的伊爾汗國時代
  1. 其實總的來說,旭烈兀和他的繼任者還是對伊朗文化保持著一定的敬畏的,所以說伊爾汗國時期波斯伊斯蘭文化是朝著一個比較和諧的程度發展的。由於蒙古人的落後,在新疆、河中的察合台汗國不得不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來維持內部穩定,這也是新疆的維吾爾人逐步從佛教、拜火教等皈依伊斯蘭教的開始,而察合台汗國也在快速的突厥化。
  2. 同時當年塞爾柱的一支「奧斯曼人」給了垂死掙扎的東羅馬帝國最後一擊,奧斯曼土耳其建立,這個當年印歐人、希臘人、羅馬人叱吒風雲的土地,正式成為了突厥人的地盤,以至於我們現在要看特洛伊遺迹,還得去土耳其尋找。
  3. 俄羅斯的蒙古金帳汗國也不好過,內部陷入了蒙古大汗的紛爭,非常的混亂。

可是伊爾汗國正要往好的方向發展,重新復興,甚至很有可能恢復波斯文化的時候,伊爾汗國的內亂,導致了察合台汗國的一個蒙古神人——帖木兒的入侵。

  • 這裡就不多說帖木兒干過的事情了,總之帖木兒好像就是天生喜歡打怪升級,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征服那麼多國家,總之本來就被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燒殺搶掠的差不多的西亞,又一次雪上加霜。

圖 帖木兒帝國
但是一個神奇的效果出現了,原來混亂不堪的伊朗內部徹底實現了統一,雖然文化也被消亡的差不多了,但是穆斯林哈里發的勢力也逐漸的從伊朗高原淡出,尤其是伊朗開始大量開發西部土地,這樣一來整個國家要開始走一條和自古以來都不一樣的道路了,可憐的阿拉伯人又一次變成了當年的酋長國時代,只不過,伊斯蘭教卻成了永遠留存的東西。

  • 帖木兒帝國更是曇花一現,不久之後,伊朗北部的土庫曼人崛起,土庫曼人也屬於突厥烏古斯,Turk就是突厥men就是突厥語里的我(可以問問維吾爾同學),這群人還算是用心經營,搞出了走伊朗特色伊斯蘭主義的黑羊王朝、白羊王朝,這裡面也不多說了,總之是個伊朗文化逐漸復興的時期,一系列新的伊朗藝術開始蓬勃發展,和奧斯曼土耳其的連年爭鬥也讓文化又一次交流碰撞,但是從這之後,波斯本來的文化就越來越少了,居魯士、大流士、薩珊王朝,也只能成為這批雅利安人永久的回憶了。

隨後就是伊朗的薩菲王朝,為了不變成流水賬,在這裡簡單說下,薩菲王朝也是算是一群號稱「古波斯貴族」的人建立的時代,他們為了和土庫曼人以及奧斯曼人這兩個頭號突厥敵人抗衡,頭一次正式設立什葉派為國教,並且設立戴著十二個褶子的紅帽子(代表什葉派十二伊瑪目)的「紅帽軍」,伊朗開始穩定發展,游牧人口減少,定居人口增加,薩菲王朝時代的伊朗雖然和諧,但是我們也看出來這種政教合一的模式導致宗教人士和政權勾結,中央機構越來越腐朽,最終,東邊的阿富汗人入侵,雖然屁股沒坐熱就被踹下去了,但是伊朗卻進入了近代化的前夜。

  • 1736年,突厥首領納迪爾踢走了阿富汗人,緊接著就是窮兵黷武的連年征戰,伊朗又一次陷入混亂,1779年,又一波突厥人統一伊朗,首次定都德黑蘭,這也就是——愷加王朝,德黑蘭這個城市也正式的成為了伊朗的中心。可是沒多久,和我們一樣,西方列強就過來了。

1801年俄國兼并喬治亞,隨後俄國直接吞併那些當年叱吒風雲的突厥烏古斯們,硬生生的搞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幾個斯坦;英國同伊朗三次戰爭導致伊朗割地賠款及承認阿富汗獨立。此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採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1907年,英、俄兩國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的勢力範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衝區。 之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簽訂不平等條約。

總之和我們的清朝一樣,這個由突厥人建立的伊朗近代王朝,終於不免成為了列強搶奪的肥肉,別看伊朗這地方沒什麼地可以住人,但是資源簡直不能更豐富,所以這個孱弱的狩獵場本來就站在亞歐大陸的中心,自然也不會有人善待這個十字路口。

當年居魯士波斯帝國的榮光,先後被阿拉伯、蒙古、突厥、列強羞辱,就如同我們這塊文明古國一樣,面領著不得不選擇的改革道路,但是伊朗的路途更不平坦,宗教勢力以及保守勢力的龐大讓伊朗比我們更舉步維艱。同時伊朗在這些侵略中產生了極其強烈的民族主義,極端主義和盲目的排外思潮的產生也就不奇怪了。而這個時候的波斯被英國和俄國分制,變得非常的尷尬。

  • 1921年2月,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建立巴列維王朝,停用一直以來的代表著悠久歷史的「波斯」國號,正式使用「雅利安」也就是伊朗作為國家名稱

也就是這個時候,美國看到了機會,嗯,我終於有了好棋子了。

而這也已經是石油開始逐漸取代煤炭,成為重要的化石燃料的時候,那麼伊朗,也就沒好了。
誰會知道這麼古老的一個帝國,竟然還存在著這麼多的石油資源,波斯帝國當年馳騁的波斯灣,伊朗高原連綿的高山,全部因為下面的石油失去了光輝(我已開始給大家講伊朗地理情況的時候大家也應該感覺到為什麼石油多了)。

巴列維王朝很快的成為了美國的傀儡,這個軍政府開始迅速的加大軍備成為美英在西亞的天然警察,伊朗也是美英的天然大油罐,這樣一來本來就不得人心的政府加上民族主義的驅動,顯得越來越難維持穩定。

1963年,這群貨又搞了一個「白色革命」按照美國的意圖,進行土地改革、男女平等、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等等,就是為了限制宗教勢力和民族勢力。

但是他們卻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簽下在伊美國人可享受治外法權的條令,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這給人的感覺和我們的21條也差不多了。伊斯蘭教「領頭人」霍梅尼因為反對被逮捕驅逐出境。而伊朗內部在巴列維王朝的獨裁和美國的操控下變得越來越兩極分化,國內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越來越窮,最終的結果是在蘇聯等的滲透下,紅色革命此起彼伏,這麼一來霍梅尼也就看到了機會。

  • 所以說惹什麼也不能惹宗教領袖啊,本來內部就極其混亂的伊朗更是如此,1979年,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

霍梅尼在國內民族主義和宗教主義的支持者幫助下,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霍梅尼隨即返德黑蘭,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而美國自然也想不到後來蘇聯會這麼快就倒台了,為了限制紅色勢力和收拾這個越來越不聽話的巴列維王朝,這個伊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很快的就滅亡了。

  • 不過說是封建王朝,可能巴列維王朝是伊朗迄今為止最為世俗化的一個政權了,隨後霍梅尼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伊朗,其實本來有一定政治自由的伊朗,又重新回到了政教合一的制度上來。後來巴列維去美國治淋巴瘤,伊朗人佔領美國使館,這也就是——伊朗人質危機,至此伊朗和美國本來就不好的政治關係繼續惡化,隨後伊朗和美國斷交。

這之後又是漫長的美蘇爭霸,整個中東就像美蘇的後院一般,被不停的奪來奪去,伊朗的孤立主義越來越深,可是高強度的武裝自己,這個昔日的十字路口大國如今只能明哲保身。

  • 隨後就是兩敗俱傷的兩伊戰爭,和伊朗有著同樣複雜歷史的伊拉克在西方大國的策動下一片混亂,本來希望和西方恢復關係的伊朗隨後又因為美國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而徹底中斷,2005內賈德執政,一切和解全部歸零。

可以說伊朗這個民族有著太複雜厚重的歷史,他們的文化不止一次被斷絕,最終只能依靠曾經的入侵者的宗教來維持著內部的穩定,本來發達開放的波斯其實也可以在近代化的進程利用自己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資源來完成自己的復興,但是在大國壓制之下,伊朗又不得不走向孤立的政教合一的軍事大國道路,或許這些道路是不得已而為之,僅僅是為了那當年大流士大帝最後留下來的一點尊嚴。

  • 可是儘管飽受磨難,伊朗人的骨子裡卻永遠有著那絲綢之路上的開放與樂觀,這好像是融入在一個民族靈魂里的,伊朗人希望看到外面的世界,希望自由的面對思想和宗教,就算這個世界對這個古國包含惡意,伊朗的民眾仍然希望用最大的善意麵對這個世界,伊朗的尊嚴正如雅利安貴族們一脈相承的一樣,就算文化屢遭磨難,斷斷續續,甚至不得不拿起別人的刀槍武裝自己。

扎格羅斯山的波斯人,卻永遠不會被任何人踩在腳下,這個民族,永遠真誠,善良的面對波斯灣,面對帕米爾,沒有詭詐和欺騙。

  • 我們也相信伊朗人終究會找到自己該找的路,無論是對宗教的寬容,還是對自身歷史的延續,以及對現代化的堅持,伊朗這個智慧的民族都可以做得到,我們也樂於看到這個厚重的大國,能夠真正崛起。

那是千年前,居魯士大帝走在米底的皇宮時希望的。

以上,篇幅較小不能說的太詳細,也歡迎大家關注我或者我的專欄——祖先 - 知乎專欄
關聯回答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沒有出現過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這種妄圖征服全球的帝王? - 安森垚的回答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最早是哪個民族在新疆生活? - 安森垚的回答
為何歐洲那麼小土地上會有那麼多語言(如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它們之間的區別相當於我國方言的區別嗎? - 安森垚的回答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時候,中國人在做什麼?世界上各個文明都在做什麼? - 安森垚的回答
歐洲各個人種之間是什麼關係? - 安森垚的回答

最後說一下,本文關於伊朗的部分大多是從埃爾頓·丹尼爾的《伊朗史》中學習到的,這本書對於了解伊朗歷史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周邊情況的歷史還是需要一定的積累,這本書中也有可以回答作者關於伊朗人這種複雜歷史造成的民族性格的描述,我這裡貼上幾個,就當拋磚引玉了。

就是這樣,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伊朗是一個嚴重被媒體標籤扭曲了的國家。關於此問題,知乎上擁有最高7490點贊量的回答來自一個在中國留學的伊朗女生。回答中沒有對事實的詳盡論述,更多的是傾情地表達對「和平、友好、美麗、幸福和歷史悠久、文化絢爛」的祖國的熱愛和讚美,以及對偏見和誤解的強烈控訴。在8天5城的遊歷之後,結合我和同事、朋友們說起我要去伊朗這個事兒後,大家驚愕的反應,我意識到面對洪水猛獸一樣的偏見,愛國情感的宣洩或許真的要比慢條斯理點到為止的論述更有力吧。

相比戰火紛飛,破舊保守的刻板印象,伊朗呈現出來的是友善、祥和、風情和底蘊,(伊朗、阿富汗邊境除外),卻也難掩自身發展的掙扎。

1. Iran 101

1.1 伊朗歷史

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故鄉,其歷史及聚居點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最初的埃蘭人(Elamites)和米提亞人(Medes)向蘇美爾人和新亞述人進行朝貢。但從公元前550年始的1100多年裡,伊朗帝國橫亘了整個埃及、地中海,西至歐洲邊界,東達Indus河流域。這一帝國,始自阿契美尼德帝國(Achaemenids:550
BC-330 BC
) 由居魯士 Cyrus II創立;在大流士Darius
I時期帝國疆域得到空前發展,他將領土分成省份,建立統一貨幣制度和語言,經歷了希臘化時代及塞琉古帝國(Alexander the Great and Seleucids 312 BC–63
BC
)焚城入侵的中斷,而這一時期伊朗成為東西方的交流的一個樞紐。終於見證了帕提亞帝國Parthian(248 BC-224 AD)和薩珊帝國Sassanid(224-651)重新統一的波斯帝國。

Cyrus』tomb,Pasargadae

Persepolis

公元633年,阿拉伯人的到來是伊朗歷史的轉折點。Zoroastrian拜火教快速地被伊斯蘭教更替。但定義波斯文明的先進的藝術、科學、行政管理被吸收到伊斯蘭生活中。接下來是一個模式將重演數百年:一個強統治者創造一個帝國,他死亡導致了權力的緩慢分裂,而後另一個強大的統治者掃除弱者並再一次開始自己的帝國。風雲弄潮兒包括阿拉伯人,幾個當地王朝,土耳其王朝和蒙古人。幾經戰亂,波斯卻一直保持其國家認同,它政治和文化特性大部分被侵略者採納,並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及文化實驗,得以有生命力地存活下來。

在1502年,薩非王朝(Safavid1502–1736)重新將伊朗建成一個獨立的國家,採用伊斯蘭教作為官方宗教,該王朝將什葉派作為國教,擴大了帝國在該地區版圖,對伊斯蘭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在1722年的隕落成就了另一個在卡扎爾(Qajars 1796-1925)之前的短期朝代,後來的巴列維王朝(Pahlavis 1925-1979)繼續皇家統治直到1979年革命帶來它伊斯蘭共和國。

卡扎爾王朝是伊朗歷史上的一個災難,多任國王都花了巨大精力和興趣在藝術收集上,Nasser al-Din曾試圖以GBP 40,000和25年GBP10,000年金出售伊朗的獨有的經濟資源(包括所有銀行,礦山和鐵路)。一戰期間,英國和俄國分別佔領了伊朗部分領土,為了防止俄軍割據伊朗,英軍力挺Reza Khan為新一任魅力領袖,從此拉開了巴列維王朝的序幕。

Qajars時期極盡雕琢的鏡面屋頂 Reza Shah執政期間,向土耳其看齊,全面推行現代化建設,提高教育率、交通設施建設、醫療系統,加快工業農業發展,同時也致力於女性平等權利的推廣。文化方面,Shah Reza也大膽地摒棄對宗教建築關注,而致力於激發當代藝術(德黑蘭的地毯博物館、當代藝術館、城市劇院、自由塔等等)。激進的改革從此開始了宗教保守與現代化進程的拉鋸。

二戰期間,由於親納粹的立場,Reza被盟軍逼迫退位。在Anglo-Iranian Oil Company(BP)國有化之爭的過程中,伊朗領導人的更迭更是由英美持續干涉。白色革命的種子也在重重交涉中生根發芽。美國對伊朗社會、經濟現代化的干涉和控制,激起了民族主義和宗教保守派的強烈不滿,加上1974年石油革命中暴露出的Shah的庸碌——將價格暴漲的石油浪費於武器製造而非社會改革。前後八位美國總統為巴列維國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用以換取伊朗的石油供應,以及在中東的戰略存在。那些反對巴列維國王的人(因為他1960年代早期曾許諾自由及改革,後卻食言)對於美國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憤怒。而巴列維國王及其親信中飽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讓國內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憤怒。在霍梅尼的領導下,伊朗革命於1979年3月爆發,這是一場將伊朗從在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統治下的絕對君主國轉變成為一個伊斯蘭共和國的革命。 1979年11月,以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為導火索,被激怒的伊朗革命者們(500名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爆發了長達444天的伊朗人質危機。

1.2 伊朗宗教

據官方統計99%的伊朗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其中89%什葉派,10%遜尼派,剩餘的1%包括巴哈伊教Baha』I,拜火教Zoroastrians,基督教和猶太教。除了巴哈伊教,宗教信仰的自由為憲法所保護。伊朗是唯一一個什葉派人數占支配地位的中東國家。

1.2.1 伊斯蘭教

在伊斯蘭教中,唯一的神是安拉,穆罕穆德是他的先知(prophet),這是伊斯蘭教教義的最基本支柱。其他的4項基本教義包括:1.每天祈禱5次(什葉派3次)。2.布施3.在齋月(Ramazan,伊斯蘭日曆的第9個月)禁食禁慾(從黎明到日落)4.去麥加朝聖。根據古蘭經記載,穆斯林認為耶穌是僅次於穆罕默德的先知,這與基督教中耶穌的三位一體是相互衝突的。

在我們所遊歷的城市中,每個城市都有一個Jameh Mosque,即公理清真寺,是當地敬神和宗教集會、議事點。另有和Mosque長得很像的叫Shrine,但實際上Shrine本質上是為了埋葬Imam等sacred
people及其後代而建立的,但其社會功用也是為了朝聖,只是級別更高於Mosque。每個清真寺/Holy Shrine中都有叩頭石,象徵著人從砂石中誕生也要回歸到砂石中。

叩頭石

Ali Ibn Hamzeh Holly Shrine

Sheikh Lotfollah Mosque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根本衝突起源於對穆罕穆德的繼承人確立問題。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大部分人根據傳統部落首領的勢力,支持Abu Bakr,穆哈默德的岳父,並推選了3位繼任者(被稱為哈里發)。第三任哈里發遇刺後,在反對派的推舉下,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Ali出任第四任哈里發。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Muawiyah I)對阿里繼任哈里發表示不滿。雙方為爭奪哈里發的職位爆發了隋芬之戰。阿里在獲勝情況下,卻接受對方提出以《古蘭經》裁判的和談建議。最終導致阿里在公元661年被政敵刺殺。此後阿里的兒子哈桑儘管「高票當選」哈里發,卻被迫讓位,讓政敵登位而建立倭馬亞王朝(Ummayad Dynasty 749-830),「阿里黨」由此開始遭到大批迫害,甚至連阿里本人也遭到「批判」。

遜尼派阿拉伯語原意為「遵循傳統者」。他們除尊崇《古蘭經》外,還特彆強調以聖訓為立法、立論的依據。遜尼派雖然將其他不同信仰視為異端,卻同時提倡求大同存小異,融合不同見解,努力調合真主的無限權威和人的責任這兩個觀念。遜尼派主張自己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在古蘭經沒有指明的地方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知世界,主張革新,也比較溫和。遜尼派堅持哈里發必須經過協商選舉產生,這也是與什葉派顯著不同的地方。

什葉派認為Ali與其後代為「伊瑪目」(imam),認為他們是 「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聖人,且認為末代(第12任)伊瑪目Mahdi已隱遁並永生,將以救世主身份再現,並帶領世界走向和平與光明。其中祭日最受廣泛紀念是第一個阿里(Ali),第三個海珊(Hossein)和第8個伊瑪目Reza(只有第8個的伊瑪目是被埋葬在伊朗的)。他們認為只有伊瑪目才是可蘭經的真正解讀者。而霍梅尼(Khomeini)在去世後被稱為「the imam」用以表達對他的尊敬和紀念。

什葉派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悲情主義和所謂救世主情結,常常表現出很強的宗教熱情。什葉派與遜尼派的相互殺戮始自什葉派歷史上的一個關鍵事件,是公元680年阿里的另一個兒子海珊以及他的72個追隨者,作為當時先知穆罕默德碩果僅存的外孫和「阿里黨」的領袖在伊拉克的卡爾巴拉城戰敗被殺害。這一事件(以及阿里的被刺)成為今天什葉派悲情心結的歷史起點。什葉派一直代表了伊斯蘭教中的非主流派(10%),受到主流派的壓制、歧視和迫害。但是這種逆境,也加深了什葉派的宗教信念和凝聚力。什葉派被認為比遜尼派激進,多半是出於這一宗教感情。

1.2.2拜火教(Zoroastrianism)

《倚天屠龍記》里的明教,即歷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於拜火教,伊斯蘭教誕生之前中東和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該教認為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意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其宗教認為善與惡不斷鬥爭,結局是善取的最後勝利,一種獨特的二元論宗教。該教以光明之象徵「火」為崇拜對象,火是阿胡拉·馬茲達的兒子,是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東西。火的清凈、光輝、活力、銳敏、潔白、生產力等象徵神的絕對和至善,因之火是人們的「正義之眼」。對火的禮讚是教徒的首要義務。他們不建神廟,不造神像,但有專職祭司,稱麻葛,是聖火與祭祀的管理人員。宗教信徒主要聚居在Yazd,部分定居德黑蘭。毗鄰沙漠的Chak Chak村落是拜火教的朝聖地。

1.2.3 基督教

伊朗的基督教徒主要由定居在伊朗北部的Jolfa,然後於Safafid時代搬到Isfahan的New
Jolfa的亞美尼亞人組成。今天,伊朗的250,000基督徒還包括羅馬天主教徒,復臨信徒,新教徒,迦勒底人和約20,000名亞述人。基督徒被允許消費酒精,舉行混合性派對,跳舞,只是沒有穆斯林可以看到狂歡,更不用說參與。

1.3 伊朗女性地位

整體來說,相比鄰國,伊朗女性地位隨著歷史的進步在螺旋式上升,經歷了阿拉伯佔領時期的倒退,Reza Shah 1931年的立法保護婦女離婚權、Mohammad Reza Shah
1962年立法保證投票權、推延女性法定結婚年齡至15歲,廢除面紗等,1997年Khatami政府對單身女性出國受教育權的賦予,女性的權利得到了緩步提升,擁有了相對的自由和平等,女性能在國會中佔據一席,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投票權、購買不動產、工作權等。

但由於伊斯蘭教義中指出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權利和責任(並非「不對等」),男性被期待提供財力支持,因此女性並沒有相應的法律義務保障和累計財富,因而也在家庭、社會中缺少話語權。再加上保守派和宗教的影響力,女性的不平等依然隨處可見。雖然大學中女性佔比2/3以上,但入職率依然小於20%;法庭上女性的證詞的分量依然只佔男性的一半,聖祠(Shrine)、清真寺(mosque)等社會場合中的hejab依然是必須的,地鐵中頭幾節車廂為女性車廂,之間用透明玻璃阻隔,婚禮慶典男女不得在同一層共同慶祝,女性不被允許單獨會見除伴侶以外的任何異性。婚姻中女性不成文的規定,女性必須比男性小。

未來無論政權的更替、女性權利解放的速度,女性維護自身權利、尋求開放的呼聲是不會減弱的,這從伊朗德黑蘭、設拉子等明顯變多的紅唇和變鮮艷的頭巾中可以體察出來。

---------------------------------------------------------------------------------

2. 伊朗現代生活窺探

初到伊朗,不,不只是「初到」,整場旅行中,我所觸摸到的伊朗都是友好、祥和、唯美的。從Isfahan在夜空里散發著迷醉柔光的的三十三孔橋,到鑲嵌著有被陽光浸染孔雀尾的lotfollah
mosque穹頂,到金碧輝煌的Imam Reza shrine,到靜謐優美的詩人Hafez之墓,再到著名網紅五彩斑斕的粉紅清真寺(Nasir ol Molk
Mosque);從沿街笑靨熱情、主動打招呼的當地人,到清真寺里虔誠祭拜的穆斯林們和外圍廣場上其樂融融的家庭,到免費為我們當一下午導遊還邀請我們去他家的小哥Ali,到路邊語言不通卻毫無顧忌給我們分享妙脆角的店主小哥,再到半夜跑出去為我買牙膏牙刷的旅社fantastic manager,在伊朗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覺得這真是被偏見和誤解掩藏的瑰麗國度,多次讓我思考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虔誠、簡單、與世無爭——即使從無神論到全面接受宗教洗禮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當我踏進德黑蘭富人區購物中心Divan Fine Dining
Restaurant,看著幽暗燈光籠罩的奢華獨特的餐廳布置和菜單上低調高冷的美元標價時,我意識到,「虔誠、簡單、與世無爭」永遠都只是烏托邦。平靜、祥和、唯美底下的是貧瘠與增長乏力。

2.1 人口結構失衡

伊朗佔地1.6 mio sq km, GDP 增長率 2.5%,通脹率22.5%,現有人口78
mio,18%以上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自1979年革命以來,由於避孕的非法化和大家庭觀念的盛行,伊朗人口在30年內幾乎翻倍。截止2016年統計,70%以上的人在30歲以下,30%以上的人在15歲以下,導致失業率和為充分就業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伊朗激進的城鎮化在1979年進行較為順利。現在70%以上的居民住在城市中,和其他經歷城鎮化的國家一樣,在農村留守的大部分為老人。伊朗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長期難民收容國——註冊難民包括1百萬阿富汗難民以及46,000伊拉克難民。這些難民對於伊朗經濟舉足輕重,擔任了伊朗本國人群不願意乾的低薪工作。

2.2 世俗化螺旋式進階緩慢

伊朗的政治體制是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一方面,行政首腦由選舉產生,有議會(majlis)作為立法監督機構,更低層級的政府官員由選舉或指派來任命。另一方,政府是受最高領袖(Supreme Leader,精神上的宗教領袖,而不是世俗政治首腦)制約和監督。最高領袖,由於宗教原因,享有至高無上的威望,且終身制。他凌駕於12人的Guardian Council之上(6位神職人員,6位伊斯蘭大法官),擁有憲法上的軍隊最高指揮權,還掌握革命衛隊,可以否決議會通過的法案,任命選舉指揮官。所以他即便不是憲法規定的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也是伊朗的一號人物。

伊朗通過這一系列的權力體制,建立於1979年革命之後,巴列維政府被推翻,這種在世俗和逆世俗的政教合一的神權體制被嫁接到了現在共和國體制之上。宗教機構和世俗政治糾纏不清,又互有矛盾,總統由民眾選舉而來,權力來自選舉人,但無論選舉過程還是執政過程都受到最高領袖的干涉與制約。1997年,改革派哈塔米當選總統,曾帶來短暫的「德黑蘭之春」,但改革很快被保守勢力吞噬;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新聞、集會自由出現倒退;甚至兩個月前,美國女記者還因採訪活動被伊朗當局判刑8年。但如果站在09年6月15號的伊朗,我們看到的則截然不同:據說約有一百萬人自發湧上街頭,抗議選舉的不公正、不透明。溫和的人高舉抗議牌:「我的選票上哪去了」?而憤怒的人則直接高喊:「專制者去死吧」!

政治自由的訴求只是要求開放社會的一種極端集中體現,活躍頻繁的facebook,Instagram的使用,滿集市山寨的Prada、LV,餐館裡電視機里說著波斯語的美國隊長等等都是對更好更多元生活的追求的縮影。但是同時,伊朗的網際網路牆也遠比想像中的厚實,外國新聞網幾乎都不能上。宗教的儀式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生產力,比如多大每次5日,每次將近半小時的祈禱、齋月的禁食都是伊斯蘭教教義的支柱,也不是能輕易動搖和世俗化的。

與歷史預期差別,可能在於螺旋式上升的速度和形式,即這種或正或逆的拉鋸並非來自美國「武力輸出民主自由」外交思想,而是來自伊朗內部,來自人民內部對開放和對保守爭議和爭取以及人民和統治階級保守勢力的抗爭。

2.3 經濟發展乏力

2016年1月17日,美國和歐盟宣布取消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但解除制裁本身並不能解決伊朗國內經濟的乏力,何況美國只解除了很小一部分制裁,歐盟對伊朗制裁的解除也只是循序漸進地落實。

由於多年來難以獲得外部資本,伊朗政府現在以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如免稅期和豁免進口關稅,其中重點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領域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和採礦、運輸、農業、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及衛生。

伊朗國有經濟佔了很大比重,據估計,計劃經濟比重佔全國一半之多。其出口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佔八成,收益占政府收入的六成(2010年)。 伊朗經濟特點是擁有龐大的宗教基金,佔中央政府三成庫房。始自2005年,內賈德的諾言「將石油收入放入人民的口袋」及其相關措施導致伊朗燃油價格上漲,通貨膨脹惡化,失業率高企,社會暴亂頻發。

國內貧富差異嚴重。國內普通中產階級一個月收入大約為USD 400,而在德黑蘭城內2室一廳的房子月租金超過USD 800,城北部人富人區人均消費USD 80的餐館也屢見不鮮。國內工作工作機會也很少,人民只能通過大多份廉價零工來維持生計,養活家庭中的多個子女或是半數沒有工作的妻子。

----------------------------------------------------------------------------------------

3. 關於偏見與文化兼容性

這次旅行與其說是獵奇不如說是嘗試對「偏見」的對抗,想用親眼所見所感,證實媒體關鍵詞堆砌出來的混亂激進保守的中東是多麼有失偏頗。少了些揭露「偏見」的驚喜,卻多了一些「偏見難除」的遺憾。

偏見大多來之無知,狹隘與武斷,又是什麼導致了無知,狹隘和武斷呢?

人們對於世界看法,大多是社會觀念和環境決定的,而極少是部分是個人的選擇。

比如宗教信仰,大多來自於家庭,而家庭選擇也受到世代相傳。當外界信息和衝擊較少時,這種從小耳濡目染的信念,很難被挑戰。伊朗有99%是穆斯林,其中90%是什葉派,他們從小到大就不會質疑真主的真實性,12伊瑪目的合理性,相反,我們這些從小受無神論教育的人,就很難理解他們為什麼對無法證實存在性的「人物」如此虔誠,如此堅信不疑。但轉念一想,如果我出生在伊朗,我也一定會虔誠地皈依什葉派,期待著某一天伊瑪目Mahdi會降臨在某個Holy Shrine帶領全世界人民走向光明與和平。

除了宗教信仰,對於歷史事件、對於外交內政,由於信息不對稱或是人性弱點,人們多多少少都會有偏見。反覆涌動的中國反日浪潮,「愛國志士們」不僅義憤填膺地抵制日貨還襲擊日本留學生乃至破壞日本餐館,這種極端行為分明是將個人對社會不滿的情緒以民族主義為渠道發泄向了錯誤的對象。西方世界對穆斯林世界的不滿與偏見本質上也是因為知識的局限性以及自身的不安全感藉由宗教為渠道發泄向了錯誤的對象。同樣穆斯林世界也因為片面的了解,對歐美世界有非理性的強烈的仇恨。

比如我們拜訪的前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使館外牆內院都是強烈反美的塗鴉和海報,30多年前這裡是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腥風血雨的現場,是美伊關係惡化的重要歷史事件。二戰以後,美國對共產主義及其謹慎敵對。為了防止Tudeh(伊朗共產黨)執政,控制伊朗的石油供應,以及在中東的戰略存在,在英國的慫恿和聯盟下,兩國共同推進阿賈克斯行動(Operation Ajax)中,幫助巴列維國王和保守派發動政變推翻了改革派穆首相罕默德·莫沙德哈(Mosasdegh),維護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對伊朗的控制權和君主制的沿襲,並為、其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而巴列維國王及其親信昏庸無能,中飽私囊,並沒有推行國內改革發展,而是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引發了國內的宗教保守人士和社會民眾的強烈不滿,最終在霍梅尼的領導下爆發了伊朗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美國曾想減少伊斯蘭革命對自身的影響,並也曾嘗試與伊朗的新政權建立關係。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1979年11月,霍梅尼號召伊朗人民向美國和以色列示威,將美國政府稱作「撒旦」和「伊斯蘭的敵人」,激進的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大使館,扣押了66名使館人員。現在的使館舊址已經成為了一處反美博物館,CIA會議室、特工身份製作室以及事件相關文件展覽廳等,在導覽員冷靜卻堅毅的描述中勾勒著美國政府「撒旦」的形象。的確,美國政府在大使館內布置了監控與偵查設備設施;的確,美國政府利用世界霸主地位,打著「人權民主」的旗號左右中東局勢控制石油體系;的確被泄露的Cliton的郵件揭示了美國與Saudi Arabia和Qatar與ISIS直接錯綜複雜的關係;但這裡忽視了一個國際關係一個最基本的性質,各國是自製的(autonomous),並沒有至高無上的法律約束,每個國家都會基於最優化自己的利益來行動,所以用「撒旦」「惡魔」來形容一個國家的政府就顯得有些以卵擊石的單薄和無力。再具體一些,美國對於石油的控制,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穩定石油體系,而這石油體系也是中國的石油安全乃至全球的石油安全,其他國家也多少受穩定石油產出的裨益。

當然,要跳出國恨家仇,被扭曲被局限的信息來全面、公正,尤其是在飢餓、戰爭、政治動蕩依然迫在眉睫的環境中顯得有些不切實際。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沒有利益衝突,偏見是否可以被最大程度得減免,消除了偏見,不同的文化的是否有兼容性?

在強有力的國家機器控制下文化兼容或許是可行的。以一個不一定恰當的類比為例,新加坡也是多種族的國家,新加坡的穆斯林比例達15%,遠高於法國的8%,比利時的7%,但新加坡在建國以來,並沒有出現過嚴重的種族衝突。新加坡通過強有力的政府通過多層次的行政措施強行建立對新加坡「民族國家」的認同,這種認同甚至凌駕於種族和宗教之上。具體而言這些措施包括:1)在小學和中學的公民教育強化「新加坡人」的這一身份認同,並從小熏陶種族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識,2)新加坡租屋的住房強行規定了每個社區的不同人種的組成比例 3)英語為教學語言,各族裔母語為一門必修課,而且畢業要求低,從語言上淡化了族群認同感,緩衝甚至阻礙了強烈種族的直接傳達的途徑等等。

世界範圍內的顯然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可能有這樣強有力的國家機器控制,實現超越種族的「世界公民」認同感。消除偏見了解並擴大文化的兼容或許將一直成為一種可望不可求的奢侈品。「經歷過內憂外患、政治不穩定局面和經濟短缺時代的人,心中始終有著深深的不安。這種恐懼會讓人更加努力保護自己,包括反對一切可能帶來傷害的異端。」生活在物質並不富足又飽受歧視的中東人民是這樣;生活質量不如預期,被迫迎接多元文化衝擊的歐美中下層人民也是這樣。而只有我們這些從未感受過對經濟政治文化的恐懼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不需要和別人爭搶,不需要設防別人的攻擊,才能以平和的心態看另一種世界,尊重另一種選擇和可能。只有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的土壤才能孕育出以尊重、謙卑為基石的對遙遠、迥異的世界的探索。衝破環境的影響,選擇獨立的思考方式,更多的是一種奢侈,是一種物質富足政治穩定的時代所孕育的寬容和開放的態度後滋養的一種訴求。

前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外牆

前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內院

-----------------------------------------------------------------------------------------------

4. 關於伊朗旅遊

伊朗的旅遊主流城市包括德黑蘭、Isfahan、Yazd、Shiraz,另外也包括Qom,Kashan等,我們一行8人8天,於2016年聖誕前夕,沿路從北往南,包了一輛有當地導遊的麵包車,浪跡波斯。

4.1 中國人的「到此一游」

伊朗中國旅行團數量近幾年激增。無論是Isfahan bazaar里賣波斯地毯的老闆還是酷愛中國文化自學中文的伊朗手工藝品店小少爺,都說到即使是旅遊淡季每天都能來個2-3個購買力巨大的中國遊客,他們大部分不會說英文,也就是逛逛,買買波斯地毯、藏紅花、工藝品等。就連我們隨行的司機大叔的留言本里從2014/2015年開始,幾乎都是中國人留言。他還興緻勃勃地翻開留言本,指著著名網紅貓力的大叔的照片,說自己曾陪同過她在伊朗旅行,還笑著誇她給自己介紹了好多中國遊客。

當我問及中國遊客和其他地區遊客差異的時候,大叔不假思索地說,中國遊客非常喜歡拍照。比如Shiraz的Nasir al-Mulk Mosque,即傳說中的粉紅清真寺,一般歐美遊客大約逛個10-20分鐘就出來了,中國遊客不但早起去趕時間等開門,而且在裡面一呆就是2-3個小時,就是為了捕捉斑斕陽光散落下來在「虔誠」遊客上逼格爆棚的瞬間。比如,我們喜歡所有人爬到車頂在沙漠里照相,引得大叔打趣說,車踩壞了沒關係,你們給我錢換一輛車就行。在伊朗學術之城Qom參過Holly Shrine時,導遊甚至意外地說你們是我做volunteer導覽3年以來唯一碰到的一群對宗教有興趣的中國旅客,我之前都只是用迷之微笑給他們介紹好的拍照角度,幫他們進行合照,我們雙方都很高興。我對突如其來的「褒獎」竟無言以對。

如前所述,伊朗人民那非常熱情好客,我們沿途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男女老少對會對對我們微笑,用波斯語「Salam」或是「你好」打招呼,即使英語並不流利,他們也會嘗試與我們聊天對話。在Isfahan和Shiraz我們甚至都收到路人邀請,歡迎我們去他們家裡做客。我們在地鐵站買票尋找方向時,總有好心群眾過來問是否需要幫助。雖然結果他們自己也不確定、需要和另一位陌生人溝通確認,甚至可能指錯路,但滿滿一臉的熱情和友好,真像是冬天裡的一把火,燃燒了整個波斯。

4.2 伊朗食物

伊朗的食物是伊朗旅行中最無力吐槽的一個元素。伊朗的傳統食物,實在是沒有一樣能稱得上「美食」。之前略有憧憬的kebab(烤肉),也在我們連著幾天,天天吃,頓頓吃之後,魅力殆盡,他們連擼串兒的口味都是如此的標準化,區別僅僅在於乾和很乾。光我們大學不同宿舍區門口黑暗料理的多元程度就能甩他們無數條街了,更別說大好河山下的各種菜系。以至於深夜的康師傅鮮蝦魚板面都成了饕餮美食,省吃儉用的各牌榨菜更是每次飯點兒兵家的必爭之地。

賣萌的蜜餞

伊朗的蔬菜更是讓人終生難忘。除了salad配蛋黃/千島醬,伊朗的蔬菜要麼就是一種被稱為dizi的糊糊——將完整的腌制過的西紅柿、茄子和羊肉子當場用罐子和鎚子剁成肉泥,入口有種難以名狀的異域風情。蔬菜小食(side dishes)更是挑戰味蕾極限,看著好端端的花菜、茄子、黃瓜被腌製得略帶金燦燦的黃色,一入口,那銷魂的酸爽能讓你整個旅程都口水狂流,小夥伴們無一不表示那是這輩子吃過最酸的東西。

豐盛的dizi和kebab

集齊了了5款不同口味無酒精啤酒依然不能召喚一罐正常啤酒 (伊朗禁酒)
有意思的是,在德黑蘭,我們體驗了伊朗版的深夜食堂,滿滿都是驚嚇,Trip
Advisor Ranking No.1-Khoone Restaurant。之所以稱為深夜食堂是因為該餐館至晚上10點左右依然人聲鼎沸,而且沒有紙質菜單,菜品每人更新。我們飢腸轆轆一身疲憊地來到看似溫馨的餐館,經過大鬍子老闆慢條斯理的寒暄、嘮嗑和扯皮之後,他鄭重向我們介紹了當天提供的格式飲料、主食、配菜等,我們興緻勃勃地點了所有他強烈推薦的菜品,結果我們經歷了:磕牙酸甜交融的石榴飯、焦味洋溢的黑菜餅、濃郁膻味混合酸味的橄欖混羊肉。最讓我們欣慰的竟然是免費贈送的試吃番茄湯,和當時獵奇點的黃瓜蜜醋飲品。在無力回天的絕望體驗後,我們終於爆發出了上了直播美食癲狂狀態。

中看不中吃的石榴飯

4.3 手信

伊朗手信比較推薦的包括:波斯地毯、手工藝品、開心果。

4.3.1 波斯地毯

波斯地毯名揚中外,優劣難辨,裝逼砍價主要依靠以下幾個常識:

  • Carpet (&>2m) 和 Rug(&<=2m)的設計主題主要包括:宗教、pre-Isamic意象比如生命樹、幾何圖形(伊斯蘭國花)的美化變換
  • 著名產地包括:Tabriz,Isfahan,Kashan和Kerman
  • 地毯的材質分為羊毛、羊絨、真絲,價格依次升高。羊毛、羊絨地毯可用刷子、洗衣粉清洗,真絲地毯只能用溫水浸泡,手工清洗。真絲地毯手感順滑,在不同角度可顯現出不同的明暗變化,柔韌性好可摺疊。因為其只能通過手工編織,真絲的含量(100%最佳)、每平方厘米節數(144 knot為最佳),花紋複雜性是價格的重要衡量標準。
  • 砍價、砍價、再砍價

4.3.2 手工藝品

手工藝品品類屈指可數,包括波斯花紋的鐵盤、銀器、波斯藍器皿、駱駝骨擺件兒和波斯美女套圖等。

4.3.3 開心果

開心果價格不貴,又能講故事,是上好的給同事朋友分享的伴手禮。故事是這樣的,伊朗是最早人工種植開心果的國家。開心果的源地也是兩伊地區,後來才傳入中東其他國家,美國加州,還有中國新疆。伊朗主產地科爾曼省與加州主產地科曼竟然還有著同樣的名字(Kerman)。除了石油產品外,能為伊朗賺取大量外匯的,恐怕就是開心果了,2007年,它不僅為伊朗創造了超過10億美元的外匯收入,還為主產區克爾曼省創造了14萬個就業機會。

伊朗當地的土質都是石灰質,地處高緯度,伊朗高原的向陽面,同時年均溫在24到26攝氏度,十分適合開心果的生長,所以伊朗一直是開心果消費和出口大國,再當地被稱為「green
gold」。

在開心果出口的表現上,伊朗是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的。
過去數十年間,美國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大型開心果生產國,對來自伊朗的進口開心果征300%的關稅,保護其美國生產商。美國政府在過去30年對伊朗開心果實行過三次禁運,分別是1979年人質危機期間、1987年兩伊戰爭期間和2010年對伊實施制裁期間。隨著美伊核談判向著和解的方向發展,伊朗的開心果出口被解禁後必將成為逆襲美國開心果的大牌。

4.4 遺憾

在旅行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英文的普及率並不高,當地導遊的英文水平有限、即使是著名如波斯波利斯等地的英文介紹也是有如機械的google translate。我們隨行的司機大叔更是在被問及了複雜的問題後,微笑1秒,直接放棄作答,開始玩自己的華碩pad。這大大阻礙了我們了解當地文化、風土人情的機會。

5. 附錄

行程簡介


因為好朋友一個人在伊朗學波斯語,兩年未見,分外想她,於是購買了馬漢航空的機票+簽證的特價套餐,在她波斯語學期間隔期去見她,順便蹭著她帶我游伊朗。伊朗在大多數中國人的眼中,因為這幾年並沒有什麼消息,所以概念上還停留在快四十年前的兩伊戰爭期間紛亂,也可能是因為鄰國伊拉克現在依舊政局不穩,土耳其最近也頻發恐怖襲擊,家裡人其實多有擔心。可是看看同臨波斯灣的國家阿聯酋,因為迪拜和阿布扎比的充分的旅遊營銷,成為很多國人的旅遊之地。好在有好友在,其實出發前依舊無知的我,多了勇氣和好奇前往。


行程安排:德黑蘭-卡尚-伊思發汗-設拉子-波斯波利斯-德黑蘭

只有7天,如果時間更長,朋友強烈推薦去波斯灣沿海的城市,和我們在旅途中相逢的朋友其中有兩人就南下去了波斯灣,波斯灣很藍,聽說還可以看成群的海豚舞蹈。

我這次在伊朗當地總共花費1800土曼(標準貨幣是18000000里亞爾,1土曼=10里亞爾,不過交流的時候往往省略掉三個零),約合人民幣3600元,因為並沒有在住宿上花什麼錢(大多住在朋友的伊朗朋友家),估計一半是買了雜七雜八的美麗桌布,背靠,耳環和其他手信啦~

零散的記賬:

伊朗的景點都不大,但是大多對於外國人收費都是20土曼。

吃飯有貴的也有不貴的,

- 在正宗川菜館,就貴,大概每人算下來70元人民幣。

- 在卡尚的豪宅亞美利哈吃正宗的卡尚菜,4個人,4個菜,1547,800里亞爾,每人算下來75元。

- 設拉子大巴扎旁的「設拉子餐館」,大羊腿藏紅花飯飯 47土曼

- 吃路邊小店的快餐不算貴,17.5土曼,35元的烤雞肉串餅套餐

交通不算貴,

16土曼坐公車從德黑蘭去卡尚,相當於32塊錢人民幣三小時豪華大包的費用

在設拉子,去波斯波利斯包車,來回3小時,我們逛景點,人在等。6個人兩輛車,合一個人 75土曼,150人民幣一天。

手信不算貴,

- 伊斯法罕 一盒傳統點心 22土曼

- 品質很好的藏紅花4.7克一包27土曼,保質期5年甚至更久(伊朗媽媽識貨懂價格,外國人可能會賣到一倍價格以上)

也有很貴的手信只詢價沒敢砍價

-真絲掛毯 大 4000美金

-小 800美金


重溫了三部電影:


1. 在北京到德黑蘭的飛機上重溫了一遍《一次別離》,講述了伊朗人對於現在政府的不滿,道德委員會的裁判,知識分子和底層人思想和觀念的不同,無論有沒有強烈的宗教信仰,都有對正直的堅持。

2. 在德黑蘭去卡尚公車上,重溫了一遍《我在伊朗長大》,一個小姑娘成長的視角,了解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前,反對派對巴列維政府的不滿(1900年代一個終止卡加王朝的青年,被英國石油商人扶植成新的君主,儘管他很開明建設了現代伊朗,但是他兒子卻在思潮湧動的20世紀成為一個無能奢靡的統治者,反對派,其中包括共產主義分子被大量抓捕和謀殺,3000人吧。一年後,推翻了政權的反對派,卻遭遇薩達姆的突然入侵,英法給兩邊都賣武器,八年兩伊戰爭,死亡100w人,摧毀德黑蘭但什麼都沒改變。)霍梅尼和哈梅內伊在和美國承諾利益後回國掌權,卻開始了反美的宗教集權統治,那個時候,伊朗才從中東小巴黎變成了女性需要戴頭巾,低調順從,不能公開場合和非老公的人牽手,乘車。1982年,把美國大使館扣押人質,後驅除出境。

3. 回到北京後,二刷了《逃離德黑蘭》,聚焦講述了美國接受巴列維王朝的皇帝避難,導致伊朗人不滿,衝擊美國大使館並劫持人質,美方如何營救6個躲在加拿大大使館府邸的故事。


都是很好的片子,對伊朗現在的社會,近代歷史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


開始分享我的行程之前,想先談下總體感覺,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伊朗現在政局穩定,旅行安全,但是一個女孩的話還是可能出現被小流氓語言和肢體輕微騷擾的可能性(不過若你敢一人旅行我覺得這些都不是事兒了哈)其次伊朗人和中國人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文明古國的人聊天廢話都很多,寒暄很半天不聊主題,在巴扎買東西砍價很費時間啊哈哈。德黑蘭像北京,伊斯法罕像上海,設拉子像西安,旁邊的波斯波利斯就像兵馬俑,現代化發展程度估計要落後二三十年(真的蠻像小時候的城市),但是古迹的美,還有現代的審美,感覺比中國強很多,清真寺的色彩花紋的平衡精緻,三十三洞橋的光影之美,地毯設計的精妙(真是覺得買包不如買真絲地毯啊!),很飽眼福!


然後這兩天在知乎上也有關注伊朗相關問題的解答,其中有個朋友@山丘之卒 總結的伊朗和中國很像,從領袖都可以做類比,覺得很形象也便於了解波斯古國的歷史,粘貼到這裡和大家分享:

如果有心讀讀伊朗歷史,你會發現無論是朝代,人物還是事件,會發現和我們的歷史是多麼相似,經常能夠找到可以對應的。比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秦漢時代,伊爾汗國——元朝,薩法維王朝——明朝,愷加王朝——清朝,巴列維王朝——民國,伊斯蘭革命後——1949至改革開放前,居魯士——秦始皇,大流士——漢武帝,阿巴斯——康雍乾,巴列維——蔣介石,霍梅尼——毛澤東......還有很多。


好接下來一些拉雜的行程有感,兼記我的好友大象對當地文化的了解側記:


D1 德黑蘭掠影


凌晨航班抵達,朋友大象打了德黑蘭版本的Uber-Snapp來接我。修整後,我們去遊覽了

-古勒斯坦宮,這個皇宮最大的特色是有一間全是雕花玻璃做的房間(不能拍照),因為穆斯林認為鏡子能照耀純潔的內心。這在卡尚我們擺放的近代豪宅也得到印證。

-藝術之家,禁錮的思想?挺先鋒的

朋友在伊朗學波斯語,因此當我們去到藝術之家的時候,遇到了好幾個她認識的朋友。當語言不再成為隔閡,之前的友誼作為基礎,大家在自由藝術的氛圍里就會聊的特別開心。讓你聽風格鮮明的伊朗音樂,和你聊有的沒的。在一個展館因為看得認真,也或是長著中國面孔,還被採訪。觀察記錄他們的時候他們也在記錄你。

-原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看看告示牌上的標語:museum garden of anti arrogance(雖然我並不是支持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政權,但這句話其實沒錯的,美國很多時候外交上就是挺arrogant的啊)

旁邊有一塊寫著,We know the state of American"s unreliable public, 13th xxx National Day fight against global arrogance。

D2 在卡尚的艾哈邁德蘇丹浴室 聽大象講伊斯蘭教和波斯文化。

入駐民居,感覺像來到山西的王家大院。

在亞美利哈的老宅吃晚飯 。晚上,進宅院的一剎那,美的一塌糊塗。(太晚,手機像素差,無圖)

艾哈邁德蘇丹浴室是融合了洗澡功能和禮拜精神的社交場所。以下兩段是大象在浴室(200年前只供男人使用,現在就是景點)中給我們講解她了解的伊朗伊斯蘭文化。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到麥地那(現在沙烏地阿拉伯)。穆罕默德本身在麥加傳道,麥加現在有一個黑屋子,當時放了每個部落信奉不同的神。穆罕默德在其老婆(很有能力和人脈的商人,穆罕穆德的第一個追隨者和贊助者。其實伊斯蘭教裡面有很多位受尊敬的女性。在古蘭經裡面,對女性地位和女性權利有不同的解讀,有的時候平等,有的時候又說一個女性的證詞可信度只有男人的一半。)死去之後,因為支持者少,離開麥加去向麥地那,伊斯蘭在此之後正式發達。因此穆斯林把公元622年選作伊斯蘭的元年。現在無論在伊朗簽證,還是在伊朗國人的通用習慣里,都是1395年。伊斯蘭文化剛傳入波斯的時候,7-11世紀,是性開放的文化。並不是如此禁閉的文化,想想《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特別開放的文化。

伊朗主要是信仰什葉派的人,伊拉克也是,但是沙烏地阿拉伯是信仰遜尼派的人佔主要部分。區別源頭是穆罕默德的繼承人,什葉派推崇穆罕默德的侄子阿里,而遜尼派推崇選舉出來的那個人,前者偏改革,後者相對保守。(感謝@肩上騎個猴 同學指出我上一版回答的筆誤!)


D3 伊斯法罕ali家的善意對待,還參加了一場家庭聚會。

伊朗 第三天 伊斯法罕,意外地被邀請參加了大象的朋友的朋友的30歲生日派對。在朋友的一個花園裡,借來朋友的音響,準備好正餐(伊朗習慣晚上11點開飯!),大家一起跳伊朗傳統舞蹈(非常奔放!),穿插放幾首媽媽結婚的時候就在聽的經典歌曲。席間有20-30人,其實有很多女性,這張照片沒有顯示出來罷了,都是很活躍熱情的人。

政府宣傳什麼,老百姓就干反的,喜歡聽美國饒舌歌曲且唱的很好。

談到舉辦派對的場地,是朋友在郊區的花園,因為在伊朗,「除了買和借,你不能租」,音響是從朋友家借的,酒和水煙也是低調的準備的。


D4 伊瑪目廣場大巴扎買買買

伊斯法罕半天下,指的就是這個伊瑪目廣場,這是我,相信也是很多不了解伊朗的遊客最初最感興趣的地方。它的確很大,很美,陽光下,有很多伊朗人鋪一張地毯,全家就在廣場上享受陽光和野餐。皇家的謝赫娜芙清真寺,供大眾禮拜的伊瑪目清真寺、阿里卡普皇宮,美得讓人無話可說。(照相技術一般有興趣窮游馬蜂窩有很多照片,很值得去!)

午餐:藏紅花的酸奶,佐餐,太好吃啦!

典型的伊斯法罕餐,烤雞肉串、饢,黃瓜,洋蔥等

傍晚的三十三洞橋,沒有等到放水全景不好看~但是有人在橋洞里唱歌,很好聽,然後執勤的衛兵看到有中國人,一定要求合照。。。這種當地人要求合照的情況在我在伊朗的時候發生過4-5次吧,大象說,這是因為伊朗人像30年前的國人一樣,看到老外還覺得挺稀奇。。。

在亞美尼亞基督區很小資的咖啡館喝的Bora花草茶,配送一根藏紅花糖棒。

亞美尼亞教堂區,就像北京三里屯一樣的洋氣地方,是伊斯法汗小資的談戀愛的勝地。亞美尼亞族信奉基督教,但是一直和伊朗穆斯林都和諧相處,伊斯法汗的亞美尼亞人,是當初修建伊瑪目廣場的能工巧匠,因此當去亞美尼亞人為自己建立的這個基督教堂里去參觀時,裡面的美也非常震撼。特別是當我看多了清真寺美麗的花紋(清真寺裡面較少人像,穆罕默德不準人像崇拜),驟然看到講述天堂人間和地域的壁畫,嘆為觀止。

D5 Do you remember the things we used to say

在伊斯法罕去設拉子的大巴上聽The Cranberries,The Cranberries是十五年前我和大象友誼開始的時候就在聽的歌,現在聽著依然感動地熱淚盈眶。大象十年不在中國,我們其實聯絡也稀釋拉雜,這次來伊朗見她,發現她變成了一個女權主義者,或者更公平的講,是有清晰公民權利的人,對政府質疑,對不公平質疑的強人。舉例,特朗普當選後鬱悶三周的人;對mindset change的工作抱有高度熱情,主張在交流中公開表達政治權利和主張。她在伊朗7個月,波斯語已經日常交流無礙,走到哪伊朗人都很喜歡她,這也是我有幸住到了伊斯法罕親切的ali一家的原因,感受了正宗的伊斯法罕有教養的家庭文化。因此我玩了一天可以11點睡覺,大象還要和伊朗媽媽討論到底信仰禮拜需不需要偶像的話題,也是辛苦。


D6 設拉子, 回顧伊朗的好與不好

伊朗不好的地方:計程車司機會欺負外地人,30分鐘路程要收455土曼,也就30土曼的距離,關鍵是他會把時間說的特別誇張,明明十分鐘的路他說半個小時趕不上,搞得大家很緊張。

伊朗好的地方:遇到的伊朗朋友大多有教養,伊朗媽媽早餐好吃,很期待交流;被邀請到伊朗朋友的家庭聚會玩,特別high,很重視家庭、朋友關係,禮物可以是戒指,鞋、收音機和100-200土曼。


設拉子大巴扎里的金色胸針,設計很有美感吧?!其實價格都不貴,應該就是鍍金的,好看而已。我買了一對耳環,才10土曼,設計也很複雜。。。(答@會飛的小豬,伊朗適合女孩去逛,大開眼界。)

大象談學波斯語

主動性語言和被動性語言

主動性語言:說和寫容易,中文

被動性語言:聽和讀容易,阿拉伯語,伊朗語,德語等。他們的語法更精準。

德黑蘭大學波斯語學校,一學期六周,1400人民幣,住宿宿舍近1000元人民幣一個月,在市中心。


設拉子,粉紅清真寺

設拉子 大巴扎,我很喜歡的真絲掛毯,報價800美金。從不同角度看過去,顏色不一樣。

設拉子大巴扎外的設計感很高的小店,喜歡這些有波斯花紋的盒子

設拉子文化里很喜歡石榴,我自己以為和中國人一樣,討個多子多福的吉祥意思。

設拉子房東女主人養個鸚鵡,叫Tina,和我英文名一樣。。聽說這也是一個伊朗名字。。。

從設拉子回德黑蘭的飛機上,大象談到和接待我們的房東的摩擦向我吐槽(因為她會波斯語所以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全面)。來了7個月,開始感受到有明顯的Culture shock,現在的伊朗人是比中國人還講面子的國家。他們會和你寒暄,讚美你,接待你,但是會因為在外吃一頓飯沒有主動請他們吃飯,而向你牢騷我請你到家喝茶吃點心你卻不回報我?之前在德國待了9年的大象大喊,我真是從一個講究人情世故的中國到了一個規則清晰的德國,又回到了一個更講人情世故的伊朗!

我想,張愛玲在《小團圓》這本半自傳小說里,遇到女主人公九莉在小時候被教育的是無愛訓練。因為每次做選擇的時候都是在考量「對方想我怎麼樣,怎麼做才能讓對方高興,我怎麼適應這個場面。」沒有一次發自真心的,選擇她喜歡的,而是為了應對別人。中國和伊朗的面子文化,人情文化,即有這個教育環境的成分在。有些伊朗人,其實自己並不熱情,並不好客,卻要硬綳面子,內心卻又矛盾的渴求他的所謂付出都能得到回報。這到底是古國的好,還是不好?


D7 德黑蘭地毯博物館,巴扎買買買和回顧伊朗

好喜歡伊朗的地毯,很美很有趣,從地毯的文化中,你看出來的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悠閑富足的人民所在的國家。以下是地毯博物館的一些成列,其實歷史都不久,100-200年間的作品。

以上,是我7天匆匆伊朗掠影,因為有了個「波斯語導遊」,然後感受到更多面立體的伊朗。導遊大象笑著說,如果每年都能這樣見一周就好了。如果能這樣,真好。

附三張在路上「撿」到的同行攝影師孟火火先生的人物攝影,專業攝影師眼中的伊朗人,更加清晰的代表了這個國家的人民特色。分別是

1. 我們在德黑蘭大巴扎外一個餐館的門衛

2. 我們在卡尚民居的男房東

3. 我和大象在伊斯法罕朋友家的伊朗媽媽(她很喜歡我,覺得我很美啊哈哈,但是你看這照片,難道不是更有味道的中東美女辣媽么?她有一個28歲的兒子和29歲的女兒。。。)


明明問的是伊朗是個怎樣的國家,但多數答案都是在說伊朗地理歷史是怎麼樣。簡單說吧,在發展中國家中,伊朗無論社會秩序,基礎設施,還是工業基礎,教育水平都是不錯的,如果僅在德黑蘭看看,也有點歐洲中等發達國家的意思。但整個伊斯蘭世界其實是細分為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國家的,穆斯林國家就如馬來西亞,印尼等,多數民眾是穆斯林,但整個社會總體很世俗,外人去生活沒太多不適應,一切基本照舊,我其實特喜歡生活在印尼,因為印尼島太多,國家管不過來,自由!但伊朗屬於伊斯蘭國家,執行伊斯蘭教法,所以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完全不同。

只要在伊朗停留超過24小時,你立馬會發現這個國家的一些問題。首先,互聯網不行,伊朗的WIFI勉強能連上微信,但基本發不出朋友圈,對此我特別費解,朋友圈到底有多大的殺傷力,能讓伊朗人如此忌憚。如果想發朋友圈,需要辦張當地電話卡,但是這種電話卡流量很少,出了德黑蘭基本沒什麼地方能充值,讓人非常煩。此外,全世界的銀行卡伊朗都用不了,所以出發前必須帶好足夠的美元現金,這又是一個麻煩,因為帶少了怕不夠,帶多又怕丟,也讓人兩難。除此之外,伊朗這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乏味,具體表現是晚上六點之後基本沒地可去,沒酒吧就不說了,伊朗這國家連夜市和電影院也基本沒有,商場有,但裡面主要賣電子產品,沒有任何休閑娛樂,書店有,但基本沒外文書。伊朗白天街上是「一片漆黑」,晚上則連個人都沒有,加之酒店又沒網,所以在伊朗生活最大的挑戰的就是-----寂寞。

此外,在伊朗吃飯也是個大問題,伊朗這國家中餐館和洋快餐都是標本般的存在,本地人吃的食物很單調,就是麵包和大餅。本來伊朗就乾燥,當地人吃東西還特喜歡烤,所以待幾天之後基本沒有不上火的,而且伊朗這國家基本沒什麼葉子菜,多的是根莖菜,消化起來頗為困難。

唯一還能習慣的食物,就是紅燒茄子泥。

但主要食物還是烤肉。

伊朗的宗教環境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但這種宗教環境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幹什麼都不方便,例如,伊朗不許男人穿短褲,穿背心……換言之,在伊朗找個能打籃球的地方相當不易,如果沒當地人帶路,基本找不到。為了防止女性看到男性的軀體,伊朗的球場都是圍起來的,健身房則基本是在地下,所以現階段青年男女晚上唯一的消遣就是抽水煙。

伊朗的貨幣里亞爾後面零很多,吃頓飯花個幾十萬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旅行時做預算也很麻煩,常常要為換多少錢而煩惱。

此外,伊朗也是當今世界為數不多不用阿拉伯數字的國家,所以去伊朗前要學一下波斯數字,不然看東西的價格很費勁。

伊朗雖說國家保守,但其實青年人內心挺騷動的,走大街上會有年輕姑娘過來搭訕,問你要不要去探討下人生,這讓我挺詫異。可惜我對什葉派了解不多,波斯語又不行,不敢露怯,不然就去了。對,這倆姐妹就是過來搭訕的。

來伊朗的遊客基本以歐洲中老年旅行團為主,其中的德國人特別多。中國遊客也很多,但很分散,基本都是自由行的青年人,日本遊客也不少,基本都是三五人的小團,美國遊客確實很少。

參加阿舒拉日反美大遊行我就覺得,伊朗有時也是矯枉過正,你和美國有仇,你非扯上英國幹嘛,英國人討厭美國真的不遜於你,本來可以合作,現在尷尬了……

非穆斯林去麥加比較困難,除非那邊剛好有工程,你又在藍翔學過挖掘機,但去馬什哈德很容易,特別是聖陵,真的值得一去,我估計這也是世界少有的24小時全天開放且免費的景點吧。中東伊斯蘭國家基本上星巴克,冰雪皇后一類能坐會,休息一下的地方很少,走累了,唯一能坐會的地方其實就是清真寺。

伊朗我能想到最大的好處就是汽油便宜,和人民幣差不多一塊錢一升,這還是漲價之後,聽說原來是一毛錢,所以在伊朗坐大很便宜,兩個小時的車程,基本就是十塊錢,還管飯,我都不知道巴士公司還怎麼賺錢。再就是飲料做的很好喝。

東亞人在伊朗基本是明星待遇,走到哪都有人找你合影,而且還特正式,合影前把墨鏡擦的蹭亮,是的,我說的就是我左右手邊的那兩位哥們。

雖然國際上總醜化伊朗,但伊朗人還是不錯的,當地的小朋友怕我吃虧,帶我各種鑽狗洞逃門票,我其實不喜歡逃票,但無奈盛情難卻,只好勉強為之。

最後,我覺得伊朗沒必要整天和美國沒完沒了,沒什麼好處,中國過去就死倔,非要兩個拳頭出擊,現在想想有什麼必要。再者,你們穆斯林國家都不是鐵板一塊,你為什麼會認為西方的白人們是鐵板一塊呢?很可笑,一竿子打翻一傳人。全世界一共六十來億人,西方十億你認為是害你的,中國十幾億,認為唯物主義該下地獄,印度十億,你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遜尼派穆斯林十億,你不共戴天,猶太人你恨不得除之而後快,非洲加勒比的黑兄弟十億你又瞧不上,我想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你的朋友在哪?朋友多了路好走,十歲小孩都明白的問題。

最後,讓不讓本國人上網那是你的事,我們外人管不著,但起碼你要保證遊客來了你這要能和家裡聯繫上,不然一去你伊朗直接和世界失聯,這以後誰還敢去。還有一點,我發現我和哈梅內伊臉型五官還是蠻像的。


這國家的人36年沒有喝過酒,想想都覺得心疼。


從伊朗革命之後國家就禁酒了,人民失去生命快樂的重要支柱 - 酒,這對民族性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你要我清醒兩個星期我已經不是我了,更何況36年,那些嚴肅的國讎家恨本來一杯酒就澆熄了,偏偏苦撐了這麼久。


我們去了好多個伊朗城市,我很多不太記得了,他們都長得一模一樣,每一個城市都是一個很大的聚禮清真寺,一個富商故宅,一個澡堂,一個巴扎,一個噴泉花園,也許還有一個博物館或者是一個舊城廢墟。我拍了幾千張照片,後來就是快分不出哪些照片在哪裡照的,我就把他們歸檔在一起叫波斯。

每個城市都是一樣的,他們之所以出名大多因為他們是絲路上有水源的重鎮,沙漠里的人都是向水而生,城裡交易多的人多了就有了巴扎,路上沒有辦法洗澡就建立澡堂一是衛生二是社交,有些人生意做大了就給自己建個大宅子,更厲害的就在宅子裡面修噴泉,在沙漠裡面別墅修噴泉就是等於我們福建人把村口的傳達室修成白宮的樣子 - 我們有錢一定要讓你知道。後來有錢人因為各種原因需要宗教了,城中黃金地段就修了個四開門的清真寺,全城男子半數改名為默罕默德。如果城市水源斷了,那城市就會成為廢墟,市民的鍋碗瓢盆就會送進現代博物館裡。 馬可波羅如果有經過這裡,看到的城市相信與我所見差別不大,這些城市就是以這樣的目的建成,千年來沒有改過。他們長得都是一樣的。

文青這時就會說:時間在這裡好像靜止了一樣。

我們去過的城市包括克爾曼,亞茲德,色拉子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號稱」半天下」的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是個古城,市民們從容不迫,街道寬闊,巴扎物產豐富。 伊斯法罕與別的城市粗看沒有差別,可是走著走著,就是覺得這裡土壤豐盛,陽光充分,土地里能夠長出詩歌,圍牆的角落裡都處著阿訇,畫家從樹上摘下石榴就可以畫在牆上,其宗教性是明顯的,可是被溶進生活,因此不顯得突兀。伊斯法罕讓人覺得他們能看到宗教中的真善美,平和的氣氛貫穿其中,不像其他鄉下城市,感覺隨時可以從寺里衝出極端分子。

寫這個文章的時候,世界已經發生了很多事。我突然想起以前哈佛校長的一個故事,薩默斯說男生比女生更加適合做科學家,因為男生的智力正態分布比女生要扁一些,就是男生在兩端的延伸更長,因此稱為極端人群(也就是科學家或是白痴)的概率更高。他後來校長就沒得做了,但是這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世界上出格的事大抵都是極端人群做的,所以我們去到任何地方都會說,大部分的人民都是熱情友好的,主要問題就是那少數人。伊斯法罕讓我覺得這是一個中庸的地方,是一個方差小的曲線,出不了那少數人。這是我覺得對伊斯法罕最好的描述。

重新說回喝酒,喝酒可重要了。文明古國的人尤其需要喝酒,這裡的人呢雖然名叫默罕默德,可是祖先都是什麼居魯士大流士,上承波斯古代文明,心中總是有一種焦灼,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家世顯赫,這就好像中國人哪怕沒讀過書的人也會說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如何如何,五千年從哪一天算卻不知道。

伊朗人看到陌生的東亞面孔就喜歡問:你喜歡我的國家嗎?然後我就面帶微笑說very good,內心就想你辦事這麼慢英文這麼差騙人這麼厲害煮飯這麼難吃,還問我喜不喜歡?

文明古國人都有一種焦灼,來處是歷史課本上的榮光與現實生活的挫敗,我們的導遊聽到關於波斯古代歷史的細微瑕疵評價都會毫不猶豫的否認。這種心態啊,唯一的解藥我覺就是酒。why so serious?

不過人嘛,大多時候還是可愛的風景,巴扎裡面有賣印巴出的電影盜版碟,裡面女人的頭髮好像美杜沙一樣。饢店聽到你是中國人,就會送你一塊饢吃,感謝你在反美帝國路上為他出力。學生們看到東亞面孔就想湊上來合影,不敢合影的也在遠處都偷看著你。在美領館門口的士兵害我以為要沒收我的手機,後來發現只是要和我一起自拍。


你來到這裡,這些伊朗人從那些新聞頭條里,放下槍,放下核彈,走了出來,形成了伊朗人的群像。如果諾干年我回想起來,我大概就會想起大漠里的風沙,鮮紅的石榴,和他們的微笑。

很多人的遊記中都記錄自己被當地人邀請去家裡吃飯,我從來都沒有這樣的運氣。不過我也不覺得遺憾誒,我去過四十多個國家,伊朗是我去過東西最難吃的地方,難吃到最後我們自己在外面買菜,回酒店做了一桌川菜請伊朗人來吃。這對於我這種粗生糙養的人來說是第一次。


微信在伊朗是被禁的,因為微信的搖一搖以及漂流瓶功能簡直就是色情功能,這讓年輕女性在沒有父兄的監督下與其他男性有機會談話,這簡直就是令人髮指的陌生人社交!

這個國家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不用阿拉伯數字。這個是重傷好吧,本來不會看波斯文就是文盲了,在不會看數字就是白痴啊。這非常不方便,無法看路牌,無法看賬單,我覺得在2015年還不用阿拉伯數字,是一個非常有民族自尊心的行為,中國人民還能夠寫下下面的數字嗎 -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數字特別重要,因為一美金換三萬。每一次換錢就好像去參加奧數比賽,一換錢就是好幾千萬,零都數不過來。

我覺得伊朗最該去的地方前三名是伊斯法罕的國王清真寺,色拉子的粉色清真寺,以及德黑蘭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前兩個非常好的原因是他們在繁複的伊斯蘭藝術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分析下來主要就是其配色非常出眾,有效抵抗了伊斯蘭世界的審美疲勞。第三個現代藝術博物館就很有說法了,我第一次聽說現代藝術博物館是因為有個紐約時報的記者在書中寫到他去德黑蘭訪問,內賈德帶記者們去參觀,結果擺著一個佛朗西斯培根的三聯畫,中間的一副因為有過分露骨的場景被遮住了。

培根的畫在當代中國都還是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更何況在伊朗。因此想去看看當代藝術如何在伊斯蘭教國家留存下來。

這個博物館是巴列維的王妃建立的,藏畫4000幅,她在1979年之前就經常在紐約倫敦購畫,我們看到的展覽包括Rothko, Pollock等價值連城的東西,都是在1960年代買的,也就是說Rothko可能剛剛畫好,才在畫廊擺出來沒有多久,就已經被王妃全數買走了。

現在看來未必是因為王妃眼光好,而是買的數量太大,裡面一定有些好東西。博物館設計的很好,室內動線清晰,大廳正中掛了霍梅尼的肖像,但是卻擺的很自然,不像別的地方政治人物肖像有侵入性。

我很好奇的一件事情就是王妃在1979年逃走的時候,她有沒有帶什麼畫走呢?就是類似於女人在逃難的時候,帶走的最後一件首飾。有個紀錄片說巴列維在逃走的時候什麼都拿不走,因為機場都被人控制了,他自己能出來就是萬幸,可是在電影Argo中又說國王逃走的時候帶了一堆金子,導致飛機都飛不起來。換一種問法,就是這博物館四千幅畫,挑一副送給你,你會選哪一副呢?


這個博物館很明顯還藏了很多好東西,有各種雷諾阿畢沙羅裸女裸男或者其他宗教的近現代油畫,在這個伊斯蘭國家沒有被銷毀已經是萬幸了,就只能藏在地庫里等,等外面不知何時才能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參觀的時候博物館裡有那些時髦的伊朗年輕人,他們有深邃的五官,修長的身體,就好像在MOMA看畫的年輕人一樣,他們的頭巾戴的方法都好像是巴黎米蘭舶來的裝飾品,完全沒有宗教的氣息。

很多時候精神領袖人物遠看起來就覺得是倉央嘉措或是克魯亞克,容易陷入一場甜蜜的愛戀,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現在回想就發現當初自己託付終身的人其實是霍梅尼,結了婚三十幾年,想要離婚都是傷筋動骨血肉分離的大事,誰會有這個決心,然後變成了死局。

回來之後總是有人問我,我覺得伊朗怎麼樣,我其實不知道如何簡短地解釋。但我最近想起來一件事情,在伊朗玩的時候,聽到的最令人震驚的消息並不是美國準備解除制裁,而是那天蔡康永說康熙要停了,康熙陪了我整整十二年,感情非淺。


我想如果伊朗有人要開一個康熙來了的波斯語版,那會經歷非常多的困難,受到很多打擊,而這些困難和打擊,就是伊朗和我們之間的距離。

注一:女生去真的很不方便,請務必考慮清楚,你真的仰慕穆斯林文化可以從新疆開始,也可以去馬來西亞,伊朗真的是難度過高。我去過其他的中東國家地區包括巴勒斯坦,黎巴嫩,約旦,埃及,阿聯酋等沒有一個對非回教女性有過度要求的。這本身與其國家是政教合一有關,因此無人能夠倖免。我女朋友在美領館門口就被一個當兵的呵斥要"watch out your cover",其實她當時穿的很正常,除了改成全黑之外,我也不知道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如果女生在大熱天對戴頭巾這件事不介意的話,那我覺得安全上還是好的,我們一行六個人中就有人第一天就遭遇咸豬手的,不過你也可以認為是個例。


注二:很多人告訴我在伊朗是有多容易喝到酒,這個說法基本是說中國人也是可以上facebook一樣,對啊,只要肯努力,朝鮮人都能脫北呢。這個「容易」的定義是不是太寬泛了。而且36年沒喝酒並不是一個科學陳述,是一個鬆散的文學修辭以形容伊朗人的緊繃程度。


注三:有人說伊朗宗教壓力根本不算差,還有沙特呢。這基本上就是說你看班上倒數第二名的學生,成績不算差,因為還有倒數第一名的。世界上政教合一的國家只有三個,梵蒂岡,伊朗還有沙特。我本人對政教合一是有高度的反感。我總是覺得最為天朝子民,總是有許多事情不如我們所願,但並不代表我們對文明社會的種種標準可以視而不見,更不應該指鹿為馬吧?

拍了一個視頻。
http://www.bilibili.com/mobile/video/av3196197.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才從伊朗回來,在伊朗待了10天,很有感觸的一個地方。其實就旅行來說,伊朗不算神秘,各種旅行網上攻略遊記泛濫了。我貼上前幾天寫的遊記。

為什麼想去伊朗?

估計八零後都是聽《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長大的。回憶起來,記憶最深刻的估計還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當然這也多虧傑克馬讓阿里巴巴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大概兩年前,在微博看到一張照片: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五顏六色照射在波斯地毯上面。那是粉紅清真寺,在《一千零一夜》的玫瑰與夜鶯之城——設拉子。立馬被那一股浪漫氣息自我感動了,在筆記本上狠狠地寫下:我要去伊朗!

滿懷一腔浪漫的一千零一夜童話夢到了設拉子,看到滿街卻是這樣的情景:

雖然不明波斯文,通過空氣中瀰漫的殺氣,都知道八九不離十都是老闆娘跑了,老闆無心經營。果然,路邊的這些店,不要說沒老闆娘,連女售貨員都不見了。就算是首都德黑蘭,也就是個城鄉結合部的造型。也有高大的建築,只有仰望天空時,才可以看到藍天的邊緣點綴著稀稀落落地點綴著。伊朗朋友Niaz帶我穿越了傳說中最西式的德黑蘭21區,也就是二線城市的衛星城款式,並且還是正在建設中的衛星城。

不過當進入各種清真寺的時候,被各種複雜又精細的花紋惹得眼花繚亂,彷彿又追回了童年的夢。

在伊朗待了10天,沒有做攻略,出發前列印了朋友發給我的LP電子版的幾章,放在包里就出發了。

需要買門票的清真寺,除了伊斯法罕傳說中世界最美的清真寺以外,都沒有參觀。對博物館更是不感興趣。估計因為以前小時候每次被老師拖去參觀了博物館,都被逼著寫參觀感想作文,造成了厭惡感條件反射。

但正是因為沒有提前做攻略,有了更多的機會張嘴去問別人、跟別人聊天,讓伊朗行充滿了奇遇。在這個全世界最沒有人權的地方,參加了一個人權會議。在跟路人的交談中得到了一個幫伊朗政府做課程的項目,他們甚至還想簽我下半年到伊朗工作。通過跟各路人的交談,了解了伊朗人的現狀和他們的需求,也找到了自己行業的發展目標和機遇。

總體感覺:

  1. 伊朗人民迫切渴望與國際接軌

據我觀察,幾乎所有的飯店酒店都會擺上很多國家的國旗以示國際化。

就算是小旅館擺不下那大的排場,也會放上一面印滿萬國國旗的小旗子,代表與國際接軌。

路邊隨便拉一個用智能手機的人,都會告訴你如何下載伊朗版的VPN應用來翻牆上Facebook.用智能手機的伊朗人都知道微信,不過貌似微信也被伊朗政府擋了。有中國朋友表示可以上微信,不過速度很慢,發不起圖。我是只連通過五分鐘。但是QQ可以暢通無阻地上。估計是因為微信那些搖一搖、附近的人之類的YP功能太傷風敗俗了,讓人家一個嚴肅的伊斯蘭共和國情何以堪。


2.有信仰的人,真是非常熱心

走在路上,一條街十米,起碼有20人來找你搭訕:哈羅,耗兒油?看你順眼請你吃喝茶吃水果是常事。我遇到迷路的時候,拿著地圖問路,大爺問我:靠瑞恩or秦?答曰:秦。於是,他摸出電話,搭電話給他在伊朗的中國朋友,讓我直接問那個中國朋友。

估計我的頭巾太好看了,一路都有年輕小夥子搭訕、要電話、說當免費導遊。學過精神分析的何老師一眼就看出他們滿臉的性壓抑。有一個熱心的小夥子一路充當免費導遊,跟我到了粉紅清真寺。幸好遇到兩個濃妝艷抹的中國女孩子,成功把他甩給了那兩個在同一個地方凹造型擺拍了半個多小時的中國女生充當攝影師。

據說坑蒙拐騙的也有,至少我沒有遇到,覺得走在路上包不拉,都沒有人會偷東西。


3. 消費不算低

消費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低。汽油2塊錢人民幣一升,德黑蘭一頓路邊小餐廳吃一頓飯也要十多塊錢人民幣。計程車費用也不便宜,司機沒有表,都是隨口喊價。一般出門前找酒店前台問清楚常規價格,跟司機殺價的時候不至於走太遠。總的消費水平感覺比東南亞貴點。由於旅遊業沒有得到很好發展,去一些景點,比如波斯波利斯還是需要包車。我錯過了旅遊旺季的中國新年,去波斯波利斯沒有找到人來分擔車費。自己在酒店的旅行社找了個司機兼導遊帶我去,來迴路費加解說費50美元。

4.兩個著名的「約點」

如果是像大畔一樣的獨行俠,有兩個地方可以找到約飯約車約房各種約的人。一個是德黑蘭的Firouzeh Hotel。看了別人的遊記攻略的都知道我說的是哪一家。老闆是Mr.Mousavi。因為非常熱心而在中國伊朗旅行界出名。也正是如此,他的旅館成了中國遊客的德黑蘭根據地。第二個是設拉子的粉紅清真寺。去早一點,就算是淡季都會遇到各種擺拍的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女生。

5.生活化

伊朗因為被美國封鎖幾十年了,各種行業發展沒有跟上國際的步伐。正是因為有種與世隔絕的狀態,讓他們的各種習俗沒有過度國際化。走在街上都沒有一種在旅行的感覺,而是覺得在欣賞伊朗人的生活。

由於旅遊業沒有其他國家那麼發達,紀念品手信之類的只有在某些景區門口才有賣。據說值得買的是藏紅花和波斯地毯。一般的巴扎都賣生活用品居多。

比如這樣的黑袍。幸好胸前的標示牌是粉紅色,要是是黃色,大白天都嚇死人。我還真沒看出這幾件黑袍除了大小不同,有什麼區別。

巴扎裡面各種金銀器皿都不稀奇,最讓我匪夷所思的是居然有賣女士假髮的店。女人出門都要戴頭巾,這些假髮的消費者和用途是一個迷。

關於女生們夢魂縈繞的粉紅清真寺

當我跟遇到的中國大叔講起來伊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看這個粉紅清真寺,他說,他遇到的幾個女孩子都這樣說的。這麼美麗的地方,就連伊朗本地人都會選擇來這裡拍藝術照、婚紗照。

(圖片來自網路)

跟守門大爺聊天,他說參觀粉紅清真寺最佳的時間是早上8點到10點。因為陽光斜著,可以照到柱子上面。

古蘭經是粉紅清真寺照片的標配,大部分中國遊客都會拿一本古蘭經當攝影道具。

因為第一天去得比較遲,到了門口一車一車的團隊游都離開了。用了一張土耳其沒有寄完剩下的明信片把守門大爺賄賂了,他同意我第二天免費再來參觀一次。

上圖就是守門大爺的收發室,玻璃窗上面全部都是受賄的罪證。如果沒有明信片也不著急,摸一下身上有沒有人民幣,守門大爺也喜歡收集貨幣。看,櫥窗裡面的毛爺爺五元以下還差一角和兩角的,要去的盆友趕緊配備,門票可是5萬里爾哦!

德黑蘭印象

前天伊朗和美國在核談判上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西方國家對伊朗的制裁即將瓦解,伊朗市場的開放指日可待。也就是說,伊朗在未來十年即將成為發展最快的國家,從朝鮮一躍為沙烏地阿拉伯的水平。要去伊朗旅行的朋友,趕快趁現在去啊!

朋友說伊朗最先發展的可能還是銀行金融體系,以及各種商業貿易。雖然伊朗銀行業與外界完全隔離,沒有VisaMaster,旅行只能帶現金,但是他們國內有很多銀行,也有自己的銀行卡體系。至於商貿,其實一直都跟中國有合作。比如在德黑蘭的市中心Imam Khomeini廣場,類似深圳的華強北。論技術也不差,我在這裡400人民幣換了一個手機屏幕,一個小時交貨,Made in China。如果日用品交易的話,個人切身體會洗髮水的銷量應該會低於預期——戴頭巾的好處。


德黑蘭交通

德黑蘭很多地方的交通燈都只是擺設,大家好像也習慣亂穿。

德黑蘭的交通體系完善,公交車、計程車、地鐵等一應俱全。由於待的時間不多,去的地方都在附近,一般都是靠11路走過去。遠的地方就坐計程車。計程車沒有表,都是靠砍價,旅行恆久不變的真理就是一張嘴走天下。

德黑蘭空氣污染

德黑蘭的空氣污染據說排在世界的前幾位,就連LP上面都專門抱怨了這個問題。可能因為我去的那幾天是冬天和春天交接,每天都是藍天白雲。

個人覺得空氣比成都好很多。證據是鼻屎的顏色。在澳洲,鼻屎是白色的,在香港深圳是白綠色,成都是接近黑色的。德黑蘭是深綠色帶血,因為太乾燥了。中東空氣乾燥加上飲食不適應,每天臉上長一顆痘痘,出來多少天,數臉上的痘痘就知道了。

德黑蘭景點

美國國旗壁畫

(圖片來自網路)
旅館老闆給我介紹這個很有趣的地方,並徒手給我畫了個地圖,讓我去尋找醜化美國的壁畫。

拿著這張地圖理所當然的迷路了。主要因為大部分伊朗人都不會英文,問路每個人指的地方都不相同。伊朗朋友給我解釋,會英文的伊朗人都移民了。於是,我轉了一天都沒有找到美國國旗壁畫。


德黑蘭大巴扎

德黑蘭市區有很多博物館、清真寺和宮殿。大多集中在大巴扎附近,走路便可一網打盡。在德黑蘭待了四天,唯一去的景點是大巴扎,在大農村待久了,只想感受一下商業氣息。

讀大學的時候,在一本閱讀書上面讀過一篇講中東集市的文章,從此夢魂縈繞,一直渴望去體驗充滿異域風味的Bazaar巴扎。德黑蘭的大巴扎是密封式不露天的。幸好是春冬季節來的,要是夏天來,站在門口估計就已經聞到各種異域風味了。

把各種商品這樣塞在一起,更讓人有一種淘寶的感覺。

世界還是向前發展的,儘管在這個阿迪耐克都不能正式進入的市場。

「嗯,兄弟,阿迪耐克三折,要不要?」


默德塔

(圖片來自網路)

朋友說,一定要提到德黑蘭默德塔,站在上面俯瞰整個德黑蘭相當有氣勢。伊朗朋友載我周圍逛的時候,專程路過這個讓他們自豪的電視塔。她告訴我,這個電視塔下面有很多商店電影院,學生哥很喜歡的地方。嗯,看來德黑蘭的學生數學考試裡面應該沒計算電視塔高度這道題。


閑逛德黑蘭

伊朗的旅遊業還不發達,城市保持著最生活化的風格。走在路上並不覺得是在旅行,感覺就像在縣級市一樣。生活,在哪兒都一樣。

從守攤大爺的髮型和神態就可以看出他人緣好。每天吃了晚飯,李三姨馬二姐都要來找他閑聊家常,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其實她們還是沖著瓜子胡豆免費吃。

排長龍的餐廳,看走路來的這個婦女滿足的神情和微隆的胃就知道應該不會差。只可惜我的胃是純正高貴的四川血統,外面的東西再好吃,都不如家鄉的那一鍋亮堂堂的地溝油。

各種進口品牌的飲料明目張胆地放在小賣部的門口,說明進口的東西就夠受歡迎,夠吸引目光。大包裝則說明這些商品不容易買到,一次就買夠大半個月的量。

出門之前,親朋好友最擔心的便是我的安全問題。他們總是從各種方面來認為伊朗是個很恐怖的國家。其實我覺得我到了伊朗,伊朗人才應該感到恐怖。掏手機的出來捕捉畫面的速度之快,他們還沒來得及對著鏡頭笑,我已經把手機放回包裡面了。

槍被這樣擺著賣,加上牆上的飄逸的波斯文,瞬間覺得聖戰確實離自己很近。

以前沒文化的時候,一直覺得中國打腫臉充胖子,自己都沒錢還到處去給亞非拉兄弟伙援建捐款。來了伊朗以後,終於明白中國的領導人多有遠見。羊毛出在羊身上,在你身上花的每一分,都會賺回來。當美帝野心勃勃地打開伊朗國門的時候,發現大半個市場早已經被中國佔領了。想想就自豪,世界的,都是中國的。


在伊朗參加人權會議

為了請假旅行,找到了二月份伊朗唯一跟自己的專業掛鉤的一個關於人權的會議。對,在這個女人出門必須戴頭巾、必須遮住全身、上衣必須長到蓋住屁股、不能穿短袖、不能露出身體線條、沒有fb、網速慢到刷不起微信、翻不了牆的地方,跟他們談人權。就像跟對瞎子談美女,跟聾子聊音樂,不對,聾子都不能聊天。總覺得有諷刺又有點殘忍,想一想,其實也是五十步百步,大家各懷願景。

話說這個人權會議,非常的高大上,聯合國信息中心和伊朗一本學術期刊以及一所大學合辦的。遞交的摘要通過以後,收到了一份參與者名單。一看學校單位,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大學,英國是劍橋大學,美國是哈佛大學,就連非洲的代表都是肯亞大學。

到了某大學,會議比想像中正式很多。與會者都是正裝出席。滿心期待遇到各種名校教授,結果只遇到劍橋大學法律畢業的愛爾蘭人Clare。她在倫敦某大學當講師。英國和美國的與會者,就算主辦方提供了簽證材料,還是被拒簽了。

會議正式開始才傻眼了,這裡沒有PPT,估計因為微軟是美國的。干讀論文,就跟裸奔一樣。提問題時間,不知道大家沒有聽懂我的英語,還是同傳沒有翻譯到位,居然沒人問我專業問題。更多人問:中國的經濟為什麼發展那麼快?(我不是學經濟的)你對中伊關係有什麼看法?(我不是研究國際關係)你覺得伊朗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我不會佔卦)好在最後終於有人問到我比較擅長回答的問題了:如果去中國旅行,需要做什麼準備?

每人講15分鐘,外國學者都比較準時結束,波斯的老教授們就比較憤世嫉俗,完全投入在自我營造的世界中,脫稿滔滔而論,就像話匣子一開,心中的千言萬語瞬間奔騰千里,講了半個多小時都沒有停的意思。看旁邊那個黎巴嫩大姐的表情,老教授講得她尿急。同事給他寫了張小紙條提醒時間,他的目光完全用來跟觀眾交流了,顧不上看紙條。簡直苦了同傳小妹,估計以後交情再深都不會接這類活路了。我把同傳器關了,靜靜體會波斯語之美,說話都像在念咒語。突然感覺背景變得模糊,像是老村長在開村民動員大會,從張家的狗到李家的貓,鄰村的小花偷漢子,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一道來。

會議的午餐是在大學的食堂吃的。這算是伊朗菜的標配:酸溜溜的湯,雜米飯,烤雞肉串,以及干蔥酸奶。對,干蔥,就是長得像四川獨蒜的那個干蔥,切成粒放在酸奶當中。這種酸奶就適合熬夜趕工的時候吃,光是淺淺地聞一下就已經提神醒腦、精神百倍。

隨餐送的百事可樂,看到上面的「活在當下」幾個字,會心一笑,拿起手機照了下來。旁邊一個伊朗女學生看見了過來問我為什麼要照可樂,是不是因為你們國家沒有?我說,我們國家的可樂鼓勵我們要有夢想。

會議發的紀念品。回到澳洲以後跟辦公室的伊朗女生聊起,才知道這個會議的主席是她研究生導師。果然印證了:你的世界大了,整個世界就小了。


坐和諧號的土豪大哥

從德黑蘭到亞茲德,我坐的夜間火車。旅館老闆看幫我定的頭等艙,摺合人民幣67元。

在火車上等衛生間的時候,遇到一位伊朗大哥搭訕。他一見到我就用中文說「你好」,我挺驚訝的。驚訝歸驚訝,在外旅行被搭訕慣了,對他還是抱著禮貌性的愛理不理。他熱情地在廁所門口掏出他的Iphone,給我介紹他在中國的朋友和吃過的烤魚。當我看到他一隻手五根手指,戴滿了各種寶石戒指,就決定跟他交朋友了。這位大哥在非洲出生巴基斯坦長大定居伊朗跟中國人做生意。廁所旁邊就是就餐的車廂,然後他邀請我跟他的朋友們一起喝茶。

喝茶的時候,他拿著手機給我介紹了2個小時他的工廠是如何開礦,如何進行大理石地板的製作並賣到中國,他在中國吃的每一道菜,以及如何用VPN翻牆上微信。他說,你們中國好呀,火車好快,又豪華,可惜沒什麼人坐。我說,為什麼每次我都擠滿了人呢?他拿出照片給我看,尼瑪,坐和諧號居然坐一等車廂。看照片的瞬間我在心中加深了我們的友誼。

其他信息

簽證

中國護照在伊朗的幾個國際機場是落地簽。100歐一個人,只需要提供在伊朗的聯繫人,不需要其他任何資料,包括很多攻略上面所說的包頭巾照都不需要。

簽證官可能會一個一個打電話到伊朗聯繫人那裡去確認。排在前面的法國人就遇到麻煩了。他的伊朗聯繫人電話打過去是醫院,於是他被扣留了。

網上攻略說的落地簽很可能被拒,最好提前辦理Pre-approval code。信攻略,吃大虧,花了40美元找德黑蘭旅館的老闆幫忙辦理了PAC,其實中國護照根本不需要。在伊斯坦布爾的機場被問伊朗簽證。我給值機的小妹解釋了半天我有Pre-approval code,她打電話向有關部門確認了中國人不需要提前辦簽證,轉而問我這個Pro-approval code辦成好多錢,然後嘲笑我不事先確認清楚,花那麼多冤枉錢。

酒店

由於伊朗和西方諸國關係僵硬,所以享受不到互聯網社會帶來的便利。Booking,Agoda,Airbnb都沒有伊朗住宿預訂。加上旅遊業發展滯後,酒店基本上都是攻略上面的口口相傳或者照著LP上面的聯繫方式發郵件預定。差不多2-3星的酒店就200人民幣一晚上以內。也有五星級酒店,但是基本都是伊朗本國的酒店,幾乎沒有國際酒店。

交通

從國內到伊朗主要有南航和馬漢航空。我是從土耳其飛伊朗,單程大概也就五六百人民幣。

城際間一般都有巴士、火車和飛機供選擇。最舒服、最方便的還是巴士,一般客運站都在城外,買票即買即走。巴士分VIP和普通巴士,票價相差不大。我只坐過VIP,因為可以把板凳靠腳的地方拉來平放。上車找到座位調好高度以後,馬上就把鞋子脫了,把腳放在椅子上。不要問我為什麼,因為我是中國人。

伊朗的巴士也要發零食,坐過最豪華的巴士,感覺把一車的人收到的零食放在一起就可以開個小賣部了。


伊朗的食物真的可以用飲食災難來形容。伊朗朋友問我想吃什麼菜,給我的問題是:你想吃紅肉還是白肉?

如果喜歡喝咖啡的朋友準備去伊朗,最好自備點速溶咖啡。很少有西式咖啡館,餐廳裡面的菜單上有各種咖啡名字,好像也只是為了證明他們在對國際流行有所了解,至於摩卡、拿鐵、卡布基諾,端上來的都是伊朗版的土耳其咖啡——帶著咖啡豆渣的咖啡。雀巢咖啡也在菜單上可以找到,不過,也僅限於菜單上找到。我在德黑蘭一條賣外貿食品店買雀巢咖啡,偷偷摸摸的感覺得像在買走私貨。

關於波斯數字,最好能夠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買水果之類的可以比對。我是拍下了一個波斯月曆,每次遇到波斯數字,就翻手機對照。1跟阿拉伯數字1很像,倒著的心形代表5。這個月曆是從右邊開始看的。


伊朗北靠裏海,南臨波斯灣。國土面積1684000平方千米,跟新疆差不多大。人口約7900萬,相當於一個江蘇省。比起東西兩個鄰居——阿富汗與伊拉克之和,還要大68%,人口要多40%。

伊朗最重要的地理特徵是多山,這個國家主要領土都位於伊朗高原上,諸山守護著伊朗的邊界與城市,同時也界定了如今伊朗的地理位置。而後文所有的推論也都是從多山這個基本點所展開的。

伊朗境內最大的山脈是扎格羅斯山脈,西起庫爾德斯坦,東至霍爾木茲海峽,如上帝不經意之間的揮毫,在伊朗高原的西部與西南部綿延了1500公里。西部的起點位於土耳其與兩伊邊境,雖然在此處三個國家都是群山起伏,但土耳其的山脈卻漸漸消失,伊拉克更是一片平坦,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底格里斯-幼發拉底盆地。伊朗就可憐多了,山脈在伊朗境內反而陡然升高。歷史上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邊界就誕生於此。

伊朗的北部則是另一條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西起亞塞拜然,東至阿富汗。沿著裏海南岸綿延橫亘,將卡拉庫姆沙漠劃給了土庫曼。

扎格羅斯山脈就像一座橋樑橫架在裏海與波斯灣之間,而伊朗則是另一座橋,連接著印度次大陸與地中海,地理位置十分關鍵。但由於它龐大的面積與多山的地緣,伊朗不易征服。

伊朗是世界第二十八大經濟體,似乎排名還不錯?但是人均GDP才第90名,我大天朝還排第69名。


有油咋還這麼窮?表面上的原因是石油產業的低效率以及無能的政府。但毛主席教導我們看問題要看本質,更深層次的問題還是得回到多山這個特徵上——伊朗龐大的人口都堆積在山區。伊朗人傻?中部明明有塊海拔低的地方。但上帝對於伊朗的殘酷就是關了它的門(幾乎沒有平原地區),還不給它開扇窗。除了西南部,這裡聚集著阿拉伯人,以及東南部,這裡居住著俾路支人,伊朗的其他低地地區都是沙漠盆地。

首先是橫躺在北部的卡維爾鹽漠,總面積77600平方公里,跟重慶市差不多大。西起厄爾布爾士山脈,東至阿富汗境內。卡維爾鹽漠,顧名思義,覆蓋著一層厚厚的淤泥鹽層,像沼澤一樣,走著走著就會陷進去。而另一個是東南處的盧特沙漠,是伊朗最大的沙漠盆地。這些地方都不宜生存。

但是卡維爾沙漠的顏值讓人心醉

盧特荒漠

回到伊朗自身,也仍然是多山導致的問題。多山地區之間交流極為有限,儘管波斯人在伊朗佔55%-60%,但各式各樣的少數民族仍然很多。宗教方面也分為89%的伊斯蘭什葉派與9%的遜尼派,還有2%信奉著其他奇奇怪怪的宗教。境外大國想要對伊朗干點什麼,使用離間計即可。利用少數民族與少數宗教勢力,與他們結為同盟,從內部動搖伊朗中央政府的統治。這種招數在國際鬥爭中屢試不爽,天朝的同學們應該也很熟悉啊。

伊朗的民族分布,其他顏色為其他民族

因而伊朗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確保內部統一,這就要求一個高度集權的政府以及一個極為強大的安全機構,民族團結問題已經關係到了伊朗的國家存亡問題。所以伊朗政府的威權與對軍事警衛力量的重視也就很容易理解。

目前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

拒絕信奉伊斯蘭教的一部分波斯人,仍然信奉著古波斯帝國的國教:瑣羅亞斯德教,此教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

歡迎關注我團微信公號:
地球觀察團
ID:diqiuguanchatuan

http://weixin.qq.com/r/BTr95TzEhmH5rXiG928X (二維碼自動識別)


Negar Kordi那個答案在我看來通篇都是虛假的煽情,看得我噁心。噁心的自誇一通還不忘把美國人批判一番。

我理解每個人都愛自己的祖國,都希望自己的祖國被其他國家的人喜歡和嚮往,但是你說的太虛假就是你的不對了。

我接觸的這麼多伊朗人,他們表面上說「中國人是我們的好朋友!」實際上他們骨子裡巴不得跪舔美利堅,也就是因為現在受制裁只有中國人還搭理他們,他們才對中國人表現出表面上的熱情。

不信去伊朗任何一個小區走一走,看看路邊、門縫裡、車擋風玻璃上什麼廣告最多?我可以告訴你們托福培訓廣告最多。
你問問伊朗人最喜歡什麼手機?99%的伊朗人會告訴你蘋果。
你和伊朗人聊聊美劇,人家看過的比你多,權力的遊戲、行屍走肉這些美劇在伊朗年輕人里的普及率可比中國還高。
伊朗人用著apple,看著美國電影電視劇,受著美國文化洗禮,努力學托福英語,心裡嚮往著有一天移民美國離開伊朗,嘴上倒是還不忘狠狠的誇一下自己的國家然後把美國貶低一番。

呵呵,我呸。

——————————————
我在伊朗呆了兩年,接觸的伊朗人從政府官員到商人,知識分子,白領,底層勞動者都有。我覺得我答這個題比大部分人有資格。

像我一樣長期和伊朗人打交道的中國人對伊朗人的共識:

1,不誠信,完全不可信任。
2,懶惰。
3,貪婪。
4,對金錢看的特別重。
5,除受過良好教育、思維方式西化的那些人之外,大部分人很蠢。
6,對外國人很熱情。

以上並不是僅僅我一個人的看法,是眾多長期在伊朗工作生活的中國人的共識,也包括一些在伊朗生活的歐洲人、美國人、日本人,對伊朗人的看法也和我高度一致。怎麼樣,是不是覺得美好的幻想被殘忍的破滅了?

伊朗這個國家,適合來短期旅遊,一星期以內足夠。你可以參觀伊朗的歷史遺迹,美麗的皇宮,可以品嘗美味的水果,欣賞波斯美女,可以體驗到伊朗人對中國人的熱情。

但記住。一星期,足夠。

一旦你長期工作生活在這裡,和伊朗人長期打交道,那相信我,表面上對中國人無比友好熱情的伊朗人民會用實際行動讓你們好好讓你們體驗一下現實的殘酷的。

我就不講故事了


  • 伊朗極簡近代史,是什麼造就了今時今日的伊朗

超多圖殺流量,流量預警,土豪隨意。


15年國慶去了一趟伊朗,10天,途中經歷行李被拉在廣州只背一個小包包要就地取材買衣服買褲子。經歷的種種讓我對這個一開始陌生的中東國家倍感熟悉,進而慢慢去了解。今天花了一天時間整理伊朗20世紀以來經歷的一系列事件,What makes Iran, Iran. 是什麼造就了今天伊朗的樣子。


我好奇,為什麼6、70年代伊朗開放的像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現在反而一夜回到解放前,女生又披起了Chador,婦女地位持續低下。還不能愉快的喝酒。


最後是旅途的經歷和今時今日我所接觸伊朗的表象。

伊朗基本情況


伊朗古稱波斯帝國,以前帝國時代波斯戰象就是這出來的。也是攻打希臘城邦跟斯巴達300勇士在溫泉關苦戰的波斯帝國。地處中東咽喉,東臨阿富汗、巴基斯坦;西接土耳其、伊拉克;北臨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路上絲綢之路途徑伊朗首都德黑蘭,地理位置重要。接近8000萬人口,GDP排名世界29名,經濟實力較強。跟周圍的中東國家一樣盛產石油。


然後說一個中東國家旅遊上的小tips,就是如果你想去以色列和伊朗。先去伊朗,再去以色列。因為中東國家都和以色列不共戴天,護照上有以色列的簽證,別的中東國家在你換護照之前去是不用想了。所以,以色列留在最後去。


伊斯蘭教什葉派在伊朗明顯是國教,信眾超過全國90%。但伊斯蘭教也分遜尼派(傳統教派)和什葉派。

除了伊朗、伊拉克什葉派占多數,其他伊斯蘭國家都是遜尼派佔大多數。

伊朗地理位置,google地圖

就從近現代講起,按事件發生的年代寫。太久遠的歷史感興趣查維基。


英俄協議 1907年

就在我大清國苟延殘喘之際,帝國主義的魔爪一視同仁。在1907年英國和俄國簽署了瓜分伊朗的英俄協議。最終也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俄國控制伊朗北部到亞茲德地區,英國由於從印度出來,自然控制與印度阿富汗接壤的南部地區。中間留作緩衝地帶。可見伊朗被瓜分的情況當時也沒比大清國好多少。1909年4月,波斯發生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立憲革命,當年12月,由於當時的俄國勢力和忠於愷加王朝的地方軍隊佔領德黑蘭,保守勢力捲土重來,封閉報紙,追殺革命黨人,波斯立憲革命以失敗告終。就這樣伊朗的石油業從1913年起就被英國BP公司控制。愷加王朝得以繼續苟延殘喘,不得不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連時間都如此接近。


巴列維王朝
1921-1979年

巴列維國王和王后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從此愷加王朝滅亡。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巴列維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到巴列維這個王朝就結束了,這王朝就兩任國王,也算是短命王朝。但從他建立的時間來看,在20世紀還能支撐60餘年對比袁世凱還是長命不少。

摩薩台 1951-1953年 - CIA阿賈克斯行動

1951年時代雜誌年度人物 – 摩薩台


二戰後是當代世界殖民地獨立運動和民主運動的第一個浪潮。越南、寮國、巴基斯坦、印度、緬甸、以及我國都在二戰結束的5年內先後獨立。同樣伊朗社會也想擺脫西方的控制,實現真正的立憲。1951年摩薩台成為伊朗首相,巴列維國王被軟禁在王宮。開始推行改革,主要意圖把當時被英伊石油(BP)公司控制石油資源全盤國有化,組建國營石油公司。但其實伊朗當時本身的技術、資源也無法單獨經營石油產業。缺乏技術,加上英國因為被排擠開始制裁。禁止向伊朗輸入鋼鐵、車輛、金屬等工業品,並聯合殼牌拒絕提供運油船隊給伊朗。使得伊朗的石油產業陷入停頓,伊朗經濟狀況惡化。到1953年的兩年里伊朗都沒有石油收入,一夜回到解放前。人民生活日益貧困,慢慢支持摩薩台的支持者變成了反對者。


而且此時摩薩台越來越傾向莫斯科,結果CIA策划了阿賈克斯行動,把摩薩台趕下了台,投入牢房。美國扶持巴列維國王回國執政。雖然看起來巴列維是美國的傀儡政權,但其實在站穩腳跟後,巴列維國王還是想實現自己的抱負,讓伊朗繁榮富強的。

第二個七年計劃
1955-1962年 – 白色革命前

1960年一個女青年站在德黑蘭第一批居民樓前,當時在伊朗代表一種潮流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 Sourena Parham


伊朗的第二個七年計劃,原本想在1948年制定發展的,由於石油國有化以及一系列的經濟制裁幾乎破產。這時依靠美國的開發贈款和美元貸款為啟動資金,著力建設石油化工、農業、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發電站和配套的輸電網線,建成蓄電水壩、運河、坎兒井和灌溉網等農業設施,伊朗第一座電視台也是這個時間建成的。


從下圖伊朗GDP增長可以看出,國家迅猛發展,巴列維的第二個七年計劃是完全成功的,初步改變了波斯古國的風貌,第一次感受到現代化的新風。

第二個七年計劃期間伊朗實際GDP情況,1955-1962年,數據來源:IMF


白色革命 – 1963-1978年


在第二個七年計劃成功了之後。巴列維已經從登基時的花花公子,毫無政治經驗,變成經過十幾年政壇磨鍊的老油條。大權在握,雖然還是得益於美國扶持,但同一開始的傀儡政權不是同日而語了。壯志成成開展「白色革命」,最終目標使伊朗成為全球經濟、工業強國。建設資本主義新伊朗的感覺。巴列維對革命的解釋「導致這場革命的根本思想是:權利應歸全民,而不得為少數人所壟斷。」

70年代德黑蘭美國使館前的大街,時至15年去看街景也是沒有什麼變化。


經濟方面:土地改革計劃與封建制度的廢除森林與牧場的國有化,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建立起工廠主階級。聽起來都在歷史課本里。土地改革使伊朗的地主階級失去了影響力和權力,90%的佃農因此有了自己的土地。此同時也侵犯了教會產業。對婦女的各種教條的放寬。這個現代化、世俗化的改革一開始就受到什葉派首領霍梅尼的激烈反對,1963年在德黑蘭街頭髮生流血衝突,最後霍梅尼被迫流亡海外。1979年改革的宗教部分的梁子就此結下。

1960-70年代伊朗美女

宗教上。巴列維從宗教手中奪回教育、司法權。創辦了現代學校學校體系,免費義務教育,取代了神學教育。最受注目的是伊朗婦女地位的現代化。白色革命提倡穿西裝,讓婦女摘下遮蓋千年的黑紗Chador。規定婦女有選舉權。通過「婦女保護法案」,取消了男人可以隨意休妻的特權。各種開放的文化政策和西方生活方式湧入,大大衝擊了原有的宗教傳統,也觸碰了宗教團體的利益。


政治上。「由於巴列維推行的現代化、世俗化的政策與傳統巴扎商人(bazaari)階層的衝突,對以色列的承認以及皇室及領導階層的腐敗醜聞,巴列維逐漸失去了伊朗什葉派教士和勞動階層的支持。他隨後推行了若干富有爭議的政策,如查禁共產主義的杜德社和建立鎮壓政治異議者的秘密警察SAVAK等。薩瓦克被稱為伊朗人最受人憎恨和恐懼的機構,它以虐待和處決巴列維政權的反對者聞名。根據官方統計,伊朗在1978年有2,200名以上的政治犯,這一數字因革命而快速增加。」

-維基百科

白色革命期間伊朗GDP變化情況(黑色:伊朗GDP,藍色:GDP增速,
數據來源:Trading Econmic)

可以看出在白色革命期間伊朗GDP增速很長一段時間保持在10%以上,最高1972年試過觸碰過20%,發展迅猛。人均GDP從1961年160美元增長至1978年2250美元。恰逢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原油價格從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伊朗每年石油收入猛增數倍,從債務國翻身做了主人。但正是如此巨大的資金,政府開始亂花錢,不計成本、不顧效益上大項目。多數項目因為配套不完善閑置浪費。反而經濟發展嚴重失衡,引發了高通脹。政府腐敗嚴重,社會發展不協調。所以,也可以說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白色革命」曾經激發、造就了一批「現代」知識分子,胡韋達寫道:「伊朗看起來沿著合理的方向前進,以至於許多知識分子和技術專家,紛紛參加了國王的現代化運動。我的一群朋友認為,真正的經濟發展,必定會帶來民主。因此,要做的事情是支持國王的改革,並且為經濟發展和政治自由化提供動力。」但巴列維國王長期堅持所謂「帝國民主」,使知識界逐漸產生了強烈的離心和對立傾向。經濟的發展雖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總體提高,但由於種種原因卻造成了驚人的兩極分化。

「白色革命」的失敗也凸現出了改革不徹底的困境。不徹底的改革必然弊病叢生,在經過了改革初期的繁榮階段因而普遍支持改革後,人們對種種弊端的感受必將越來越強烈。」


伊斯蘭革命 1979年 – 逃離德黑蘭 –巴列維去世


77年起,伊朗就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沙阿的統治最終引爆了革命(標語:沙阿是美國的傀儡)


最終,1979年1月17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此後再也沒能回到伊朗。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當天他受到三百萬人空前盛大的歡迎,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滅亡。4月1日,伊朗經過全民公投以98.2%的支持率通過新的伊斯蘭共和憲法,廢除君主制,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年底,霍梅尼正式成為伊朗的最高領袖。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新的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制度建立起來了。


電影逃離德黑蘭所描述的伊朗人質危機也是在這個情況下發生的。1979年11月1日,霍梅尼號召伊朗人民向美國和以色列示威,他將美國政府稱作「撒旦」。這一反美言論極富號召力。11月4日,大約500名自稱「伊瑪目的門徒」的伊朗學生,佔領了使館的主體建築。66名美國人被扣留為人質,一直持續到1981年1月20日,長達444天。

小帥本在德黑蘭機場,後面是霍梅尼的大頭貼。逃離德黑蘭截圖。

本來挾持人質的訴求是讓美國引渡沙阿巴列維回來受審的,怎麼知道到1980年巴列維在埃及去世了。這突然之間扣押人質的理由就沒有了,這樣就非常尷尬了。但革命衛隊也死不放人,估計是無端端放人顯得很沒面子。最後是在里根上台的前一天把人質全放了。

  • 今時今日的伊朗 - 出發 ~!

從機場出來,伊朗的司機都是F1賽車手,第一次坐在隨便就飈到140碼的士的副駕駛,兩車後視鏡間經常距離不到10cm。但是,燁姐的老公依舊熟睡如常,我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後面旅途遇到女司機比男司機還猛,邊開車鬆開雙手拿暖水壺給我們倒茶,一人一杯倒5杯。在此期間手沒有碰過方向盤,車子還跑著時速100。導致剛回來時候覺得我國司機開的真安全以及中國路況其實也沒多差。

伊朗的車基本都是這樣的

  • 在伊斯法罕

於我看,旅行不在於去了多少個地方,而在每個地方感受的深淺,如果只是蜻蜓點水上車睡覺景點照照然後po到社交網路,只是跟每個書上的大大小小景點走,雖然脫離了旅行團,卻成了旅行書的奴隸。每個自由行的旅者,都是從旅行書、前人的遊記、鏡囊開始,如果能慢慢走出自己風格的旅程,那就最好不過了。我喜歡拍,特別是拍人文,所以如果能走近去看,最好像當地人一樣生活一下。不讓人覺察到你在拍攝的辦法就是融為一體。「如果你拍的不夠好,說明你靠的不夠近。」


因為聽到了城市裡更多的聲音,

讀到了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故事。

三十三孔橋的歌者

伊斯法罕有著逛不完的巴扎,蔥蔥鬱郁的街道,溫和濕潤的好天氣。lp上寫了一句「伊斯法罕半天下」也真沒有誇張。特意在伊斯法罕多留了一天,慵懶的感受這座城市。如果給我選,伊斯法罕無疑是最值得流連的城市,其次則是人人恨不得第一天落地便逃離的德黑蘭。

《在巴扎等待的少女 》

在亞茲德

用雙腳去丈量城市,亞茲德是一個特別容易出片子的城市,迷宮一樣的老城有著像印度一樣的神奇轉角。你永遠不知道在轉角又有怎樣的鏡頭在等待。

在亞玆德大街旁的巷子里小蘿莉抱著頭哭,我把包里的巧克力放她手上,她抬頭看了一下繼續哭,快要走回大街上時候她抬起頭看著我走,就沒有哭了。

下車上學

《在德黑蘭大學》

  • 三則伊朗小故事

《Welcome to Iran》 - 我和行李分開旅行

因為帶著我行李的飛機最快也要第三天才到,美少女們又物資充裕,所以絲毫沒有把行李當回事。我有我自由,理鬼你感受。第二天就已經到了伊斯法罕。第三天找到一個聰明伶俐的酒店前台幫我問行李的行蹤,在伊朗一定要找對人。Rule No.1 你啥還沒說就跟你說No problem的人就是problem,請忽略他的熱情如火。


然後美女前台耐心的打了好幾個電話到不耐心之後,分別找了德黑蘭機場Lost Found,馬啥航空德黑蘭辦公室。告訴我「我的包到了,要怎

么拿?他們可以送到伊斯法罕。 」開心真的找到之餘,驚喜還能送過來。忙說好好好。絲毫忘記了是誰把我的包弄不見的。。。真是聰明如我。


一天過後,說好的電話卻一直沒有響過。又找到美女前台幫忙。有了經驗的她早已防備伊朗的官僚主義。好多個電話之後她快要失去耐心跟我說「你的行李在Mashhad。」「Mashhad是什麼鬼,說好的送到家呢」「他們知道錯了,正趕快往這邊送。」

掏出地圖一搜Mashhad就醉了。

馬什哈德,距您833km。

所以我的行李去過了聖城朝拜,但我沒有。


美女前台告訴我「Welcome to Iran. 」

我笑笑「You guys are so cute.」


我用了整整一個早餐的時間消化,我的包從終於到了伊朗,在自己找飛過來的路上,卻飛向了遠方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


正當我萬念俱灰,一口一口在水煙館又吐不出煙,吸的暈乎暈乎之時。接到酒店前台妹子的電話,說聯繫上航空公司。那縹緲不定的背包,原本歸期未有期轉了180度的彎,今晚能到伊斯法罕,這是一喜! 再問需要去機場拿否,航空公司快遞到酒店,這是二喜!今晚就到,樂開了花。


也算輾轉反側,終有一個好的歸宿。


《伊朗愛情故事》 - 從水煙館到順義

這是伊斯法罕巴扎里的水煙館,鍋碗瓢盆和燈具掛滿了屋頂。本地人也愛來這抽水煙,明明每家自己都有水煙。愛情故事的主角更是從伊斯法罕的順義特意開車過來這家店抽水煙,估計是朝偉去倫敦喂鴿子一個道理。


具體位置在lp 伊斯法罕中心地圖,標註38號的餐廳對面小巷子向下走就看到。

從巴扎通往38號餐廳的小巷子叫Haj Mirza。順帶說,38號餐廳是伊斯法罕吃燜羊腿最好吃的餐廳,也是我在伊朗吃過最好吃的燜羊腿!


右下角就是女主,17歲的洛雷族少女。洛雷族只佔伊朗人口6%,也算是少數民族了。恰好跟未婚夫過來水煙館,一通瞎聊後問她伊朗哪找到酒呢。她有深意的看著我,小聲告訴我們她家今晚很多朋友來,應該會有酒,邀請我們去她家做客。我們一口答應,晚上打車到她家happy。


我們在伊朗Rush hour上了出租,看過lp的童鞋應該記得,形容德黑蘭的交通叫一塌糊塗,我覺得同樣能用在伊斯法罕。穿越了下班時間的廣州大道後,緩緩開出了城市,開上了高速。隱隱約約哪裡不對。然後轉眼間周圍只有路燈光,遠處伊朗高原的群山和清澈的星空。是吃飯嗎不是吃人?我還跟上海couple留言發了定位說如果我今晚沒有回復她,記得幫我報警,小弟先謝過了。


最後走了一個小時後,車停在了路燈也沒有的小鎮邊緣,見到了女主。真的是開車到了順義。所以,下次在伊朗有人熱情邀請你到家裡,先問問家是不是在順義。


一位美少女一直帶著老乾媽,一伊朗帥哥說平時特能吃辣,搞了一大勺在飯里,結果讓老乾媽教他做人。原來晚上是女主的訂婚儀式,邀請很多親戚朋友來觀禮,阿訇也在,所以我們開車到了順義也沒嘗到伊朗酒是什麼味。儀式很簡單,帶著白頭紗聽阿訇念了一段類似無論貧窮富貴,生病與否,都要在一起。他們類似說I do. 以上都是我猜的。

但是,未婚夫是女主媽媽家親戚的兒子,大表哥!果然有情人終成兄妹。

一問之下,原來她爸爸媽媽也是表兄妹,這事也能家族傳統。但這隻代表我見過這家洛雷人的情況,伊朗絕大多數情侶都不是兄妹。


而且,是她爸爸安排的婚事,她只見了未婚夫一個月,其實之前她有個相親相愛的男朋友。因為這樣她分手了但還是愛著前男友,也沒有告訴前男友為什麼分手。女主爸媽也不知道,因為自由戀愛在她家族不是主流,她很苦惱。未婚夫也不知道她有男友,漸漸當晚覺察到哪裡不對,回去的路上質問了她一路,還讓我們第一次體驗高速百米倒車。從開車到順義到一個傷感的伊朗愛情故事。


本以為故事隨風消散,生活繼續。上星期收到信息,女主終於跟大表哥撕了,和前男友又重新在一起,這次告訴了爹娘。

希望最後是一個開心的伊朗愛情故事。


《伊朗囧瑟夫》

我在德黑蘭大學碰到Farshi,第一眼看到他是這樣的,真像囧瑟夫。他旁邊放的是隨處能買到的桃子味啤酒飲料和一個三明治。他已經在德大畢業幾年了,就在離我們坐著不遠的通訊系,現在在一家政府通訊機構工作,時不時回來校園看看。政府機構太偏僻,估計是一隻寂寞的單身狗,回母校吸吸人氣。從下午聊到傍晚德黑蘭難得的下起雨,他解答了我很多疑問。

」現在女生可以染髮,頭巾也只戴著一點點?」

」其實傳統不允許,走到街上會被人說。但德黑蘭漸漸開放了,其實我不太信教。「


他跟我說伊朗人很喜歡看韓劇,中國內地劇也愛看。他特別喜歡《來自星星的你》。果然全智賢是世界的。


我說我只喜歡看美劇,然後我們異口同聲說出「Game of Throne.」

真是他鄉遇故知,感動的擁抱了一下。然後我們討論了一下,馬丁大叔能不能寫得完。

囧恩·什麼都不知道·雪諾會不會死。

以及下一季為什麼還要那麼久。


我們在德黑蘭大學坐了一個下午,一直到德黑蘭下起雨。第一天我來伊朗時候德黑蘭也下了雨,最後一天我走它也下雨。那天我一個景點都沒有去,但是是離生活最近的一天。


我跟他介紹人在紐約 這個博客,他說「我知道,他以前還來過伊朗。」真是把我想說的都說了。

希望你能早日實現願望,在加拿大寫出「Hey, Deryck」的博客,可能那時候馬丁大叔就把書寫完了。

所以這裡我用人在紐約的方式,寫下這個故事。

謝謝看完這麼長一篇大雜燴。


永遠不要以遊記來判斷一個地區,你能想像你只交往了1個禮拜的前女友/男友號稱是最了解你的人么?


此貼已絕經。

-----非正式遊客讓我來亮瞎你的眼-----
1.在德黑蘭,馬什哈德,設拉子這三個機場入境過且不止一回,但每次過安檢特別是後兩個的時候I was like -_-|||, 答應好的international airport呢,這規格不要比我們鎮上的客運站再高點?
2.除了幾個較大的城市去到鄉鎮的時候總想問候下美國人,連兒童的遊樂設施都是三十年前的好吧。最膽戰心驚的一次是飛他們的國內航線從mashahr到shiraz,飛機座椅是舊大巴的就不說了,遇到氣流的時候飛機有一種要散開的感覺啊,前蘇聯的飛機修修補補再用三十年啊。
3.到處都有小孩在做買賣真怕是被人販子操縱了,窮是真的,但真沒見過要錢的,要吃的倒有。
4.英語好的就是native speaker的級別,不好的就是真不會。從對老外的態度上講友善度不要太好。
5.高速公路就是我們的國道啊尼瑪,話說我們的國道也有雙向雙車道啊,雙向單車道隨時切換是在拿繩命在開車啊尼瑪。
6.見過隨遇而安的,沒見過這麼能自得其樂的,一家人旅行累了餓了,找個地兒把毯子往地上那麼一鋪,把準備好的各種吃的拿起來就好好享受,海邊公園裡到處都有一家人搭帳篷露營的。據說節日里有的時候誇張到有人還睡在馬路中間的綠化帶的都有。
7.屏蔽微信也就算了,現在想傳個圖都不行真讓人蛋疼,這惱人的網路讓我攢了一肚子的怨氣於是乎我說,我覺得你們還是回到30年前更好點。「恩,讓我明天打電話給哈梅內伊試試看」(認真臉)。
8.見過伊朗人罵他們政府shit,罵內賈德monkey,罵各種坑爹禁錮人民的規矩,迄今為止沒聽過一個伊朗人罵自己的祖國,無論是伊斯蘭革命以前的繁華,到三十年後今朝的沒落,到處都是愛國小粉紅,無論是鄉村城鎮還是繁華鬧市,隨處可見普通人家商店高掛伊朗國旗和綠白紅三色塗鴉。與其說他們愛國倒不如說他們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題主既然你要接地氣的答案,那天文地理就不說了下面說說雞毛蒜皮。
------------伊朗人的日常-----------

1.當有人來你家的時候,你的茶不能有一刻是冷的,什麼你喝茶竟然不放糖這姿勢可不對呢,什麼你喝茶的時候竟然只把糖放裡頭攪一下,這太沒意思了。看我的:首先把糖放舌頭上像奧利奧一樣舔一舔,然後拿起你那滾燙的茶一口下去,讓糖充分在你嘴裡融化,再一口茶,一個字爽! 覺得糖太甜沒關係,我們還有一萬種甜的供你選擇。
2.好了現在吃飯,慢著,把那幾片鍋巴給我留下,知道你們不吃,但鍋巴之於我們就像泡菜之於高麗,你和我說致癌信不信我抽丫的。哦對了人一多我們還是習慣坐地上,沒辦法誰叫我們能生又喜歡生呢,就別費那什麼生一個足球隊不好管理的廢話,真主自會負責。
3.一般來說我們有一日五餐,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早餐和午餐的中間有水果和甜點,午餐和晚餐的中間有甜點和水果,來到我們這您放開了吃,大膽地吃,我們的目標是要你站起來坐不下,坐不下可以躺著沒關係,我們一般雖說買各種沙發還是喜歡坐地毯上,就是這麼任性!
4.看你們中國人就是面無表情真沒意思,我們就算隔著電話給你指路也會加上手勢的,更別說見面就要抱抱親親,我們是個熱情的民族可別被我們悶騷的外表騙了哦,給你演個一秒變逗比妥妥的。我們的辭彙里大約有1萬個以上讚美人的詞語,誰叫我們糖吃多了呢。
5.這是我們的女人。
出門前:圍上頭巾。
走在路上:你不要這樣的看著我我的臉會變成紅蘋果。
回家後:脫脫脫,怎麼舒胡怎麼來,都是女的有什麼所謂(媽呀我這是來到法國了嗎),水煙給點上,A:我老公最近好像不行。。。B:我老公好像想娶小四。。。C:我老公總去中國出差。。。D:E的老公。。。 ABCD:干!!男人沒個好東西。。。
6.作為一個伊朗人你和人說話的時候要禮貌客氣每一句話里都不要忘記以「真主保佑你」結束,並且在稱呼人的時候要往死里把他捧起,什麼你怎麼能幹這種只稱呼他為張先生王先生這樣的蠢事,如果這人是搞工程的你要叫他工程師先生(儘管他可能只有小學文憑),如果這人教書的叫他博士先生,如果這人看不出是個啥就使出最高招殺手鐧稱他為Haji,這表明他是已經去了沙烏地阿拉伯朝聖過了脫離了低級趣味的聖人了,總之最好能顯得自己低到塵埃里。千萬別覺得我斯虛偽哦,日本人請客吃飯趕人走不也是問你要不要喝湯。


2017年7月3日更新

中間那個 是巴格達迪

這個是川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圖預警 wifi環境下使用

來貼點圖吧 拍攝水平有限求別噴

shiraz 某路邊

Urumieh某商場

好像是德黑蘭吧

仇視美國以色列

北部ZANJAN附近吧

路邊看到的

記不得了哪了

fars某處山 叫啥名記不得了

BAM古城 地震之後的了 世界文化遺產

esfahan吧

YAZD還是哪的

伊朗人開車還是比較瘋的 坡下掉下去輛卡車

Gorgan 車 paykan samand 標誌 雷諾

kerman的一個小鎮

Sadabad Place 以前 巴列維住的地方


德黑蘭 兩個著名的滑雪場 tochal (適合初學者 在德黑蘭市內)和 dizin (坡還蠻陡的,距離市區1小時車程吧 )下圖是tochal

婚禮party 男人會要求打領帶哦

霍梅尼國際機場

最近天氣不錯 污染也少很多

美國大使館外牆 之前自己去一直不敢拍照 同事 去玩膽大拍了兩張

特別詭異的 塗鴉?

建築一般都是這種鋼架結構 比咱鋼筋混凝土紮實多了

hamadan 的溶洞

開發的沒有國內發達 就小船進去晃一圈

esfahan

ilam 吧

某四星酒店的早餐 羊奶 饢 各種醬

吃過的最好吃的饢

便宜到爆的大車厘子

同事拍的小妹妹

醫用酒精 純度很高 伊朗人民買來當酒喝的

踩在腳下

螺旋漿灰機 還體驗過 T154多次

地鐵

Yazd的空調系統 室內部分

一張2000多

大褲衩

恩 很辣的披薩

最近發行的50萬 有點歐元的感覺

奶奶很便宜 這個8000里亞爾 1.6軟妹幣

1L 50,000里亞爾 10軟妹幣

應該是400g的吧 最大的了 90,000里亞爾14軟妹幣

還蠻大的彩虹

呵呵噠 和香港差不多價

伊朗是綠松石的原產地 這個得600軟妹幣左右

各種石頭

應該是國家博物館來著 裡面有漢謨拉比法典的

萌萌噠

德黑蘭路邊的小公園

德黑蘭巴扎

讓我在伊朗感覺到了春運

玫瑰精油也蠻便宜的

總覺得來自天朝

霍梅尼是怎麼來的

半山腰的餐館

傳統服飾 模特實在太...

1g不到20軟妹幣 去birjand買更便宜

說點負面的哈


被小偷偷過
被的士司機宰過
被騙子騙過
呃 還被小孩子用石頭砸過

不是黑 哪都有壞人 給大家分享下教訓哈

不要把錢包給陌生人 換錢的時候 一哥們先和你搭話 然後說想看看人民幣長啥樣 打開錢包 瞬間搶走裡面的美元跑路

單身女性不要 獨自外出 女同事曾經被騷擾 體育館籃球賽結束後 在等計程車 被管理員獨自叫到屋裡坐 結果被揩油

路上瞎停車

四車道的路面停了四排車
轉彎不打燈極多
快速路上倒車
摩托車瞎飆

-------------------------------------------------------


關於的士

Arjans
打表的很少
兼職的很多
本地車多
機場有凱美瑞

沒有滴滴打車
沒有uber
有女司機 開的叫霸道 一般是綠色的士 一般是在機場或 汽車站 火車站
現在是有SNAPP


若干司機掛在一個片區的調度中心
電話叫車為主
路上攔車難度較大 除非是順路 價格便宜很多 類似公交車
我天朝 得利卡 在德黑蘭也是公共交通的主力之一 通常是綠色
價格和國內差不多
起步價德黑蘭10塊人民幣吧
叫了車上門之後取消給5塊錢就可以了
晚上比白天貴
4個人坐比1個人坐貴
堵車貴
走錯路貴
發票手寫
部分城市沒有發票

長途汽車站有城市間的 計程車 可以拼車 前排比後排貴 後排三張票 票賣完就發車

司機說英語的很少
司機大多是四五十歲的
司機經常問的問題:
你是 日本人 韓國人 還是中國人
你來伊朗幹啥
來了多久了
會說波斯語么
伊朗好還是中國好 一般會顧及他們面子違心的說伊朗好
有的司機會回答 中國好 伊朗不好

嗯 發票叫 發克投

———————————————————————

最近上了下 telegram 嚇尿了。 違規刪

谷歌翻譯了下 原來是性保健品的廣告群

--------------------------------------------------------------------------------------------------------------------

2016/03/06

昨天晚上夜跑的小夥伴被伊朗小青年持刀搶劫了,幸好只損失ipod一隻。

伊朗新年前不能亂跑

--------------------------------------------------------------------------------------------------------------------

城鎮和農村的住宅

撞死的狗狗和撞爛的車車

birjand

birjand的博物館

Yazd 某酒店的兩隻鸚鵡

阿信?

客戶帶我去的Yazd的四川餐館 伊朗店主 伊朗大廚 就不吐槽什麼了

哦 這是yazd的空調建築的外部

男用和女用的門把手

屌絲當年在巴基斯坦 阿富汗 伊朗交界的那個省幹活時候遇到的當兵的 在SB省還享受到 出酒店警車在前面開路的待遇

阿富汗的小朋友 陪著老爹出來幹活

BAM古城 地震後修復中

某處鹽漠

dizi 或者叫 abgoosh 字面翻譯 叫 羊肉湯 吃起來有一點點羊肉泡饃的意思

這家在 ferdosi 廣場附近的特色餐廳 只提供 Dizi,餐館名字叫 Sara Dizi, 生意特別火爆,一般周末1點半之後都是爆滿, 附近有前美國大使館,以及珍寶館

這個是地址

不用點菜 只有這個套餐 無限續饢 續duke續小菜 酸洋蔥 酸沙拉 酸泡椒 西紅柿辣椒做的醬 蔬菜

吃法是先把罐罐里的湯倒在碗里,泡饢吃,

額 好像有點噁心

然後用杵在罐子裡面搗碎羊肉和土豆,可以自己搗,或者讓服務員幫忙,這個是服務員搞的

三個人吃了1,400,000rils 差不多80人民幣一個人 全吃完快撐爆了

Pokemon go 在伊朗 完全就是另外一個遊戲
沒有櫻花雨
補給站密度極低
gym極少

前兩天阿舒拉節

手裡拿的是鏈子綁上小刀片 然後拿這玩意甩到自己身體上, 估計沒開封 也沒裸著 都沒見血 太形式主義了 一點都不虔誠


(搭時光機回來的lz友情提醒:這不是攻略不是攻略不是攻略,這只是一篇LZ拚命偷懶在飛機上寫的遊記和散文,只代表個人的經驗和印象而已...如果需要攻略的話...那啥...下次有合適的問題我再用攻略體答。)

剛從伊朗回來,就從我的經歷談談吧。

我去伊朗之前,讀了《我在伊朗長大》和佩瑜的伊朗旅行手繪書,這兩本書都是從女性視角寫的,讀後也都讓人有點心裡戚戚然,總覺得去伊朗是拿自己的人生冒一次險。現在平安返來,我得說,去伊朗確實是一次冒險,但是,不是拿自己的人生安全冒險,而是一次衝破頭腦中被媒體附加的刻板印象、遭遇異文化與反省自己文化的心靈冒險。

伊朗是一個在當今世界上受到很多誤解的國家。當周圍的人聽說我要去伊朗的時候,他們為伊朗貼上的標籤有:邪惡軸心國、女性受虐地區、戰爭狂、宗教極端分子集散地...等等。
但是真正在伊朗轉了一圈之後,我發現上面的標籤也許適用於伊朗的媒體形象,卻不適用於屬於伊朗人的日常生活的伊朗。我會給伊朗貼的標籤是:到今天都很有文化,斑斕多彩的波斯文明古國、對旅行者超友好的熱情人民、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造就的「奶與蜜」之地、適合生活的地方。

一條一條說。我在伊朗涉足的地方是設拉子(Shiraz)、德黑蘭(Tehran)和伊斯法罕(Esfahan)。地方不多,但是很有代表性,古波斯和現代伊朗的風采都看到了。設拉子的藍色清真寺和鏡宮、伊斯法罕的世界第二大廣場、德黑蘭的Golestan Palace都是色彩斑斕的地方,建築的顏色既鮮亮又和諧,瓷磚、彩窗和碎鏡片在陽光、月光、燈光下折射出的光彩令人迷醉。這種豐富的色彩在伊朗的街道也能體現出來:出城的高速路邊放置著黃色的反光燈和藍色的小燈,從遠處看來就像浮在黑暗裡的光之河;Bazaar櫥窗里玻璃製品、銀製品、細密畫製品、琺琅碟子、波斯地毯、黑袍下穿的斑斕衣飾、多彩的香料等等更是匯聚成鮮亮的色彩洪流。在伊朗,無論是白天黑夜,無論身在何處,你的眼睛和相機都是不寂寞的。

然而這種色彩又不只是表面的顏色豐富,波斯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多彩斑斕的文化。從歷史上來說,希臘人曾來過,蒙古人曾來過,阿拉伯人曾來過;波斯帝國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個大陸,朝貢者從衣索比亞到地中海,從俄羅斯直到小亞;從曾出現在這裡,生活在這裡的人種和膚色來說,這裡絕對算得上COLORFUL;看一眼波斯波利斯的宮殿牆上的朝貢者隊伍,你會發現一個不言自明的事實:這些不同背景的人種帶來了文化的交匯,造就了顏色和內涵一樣豐富的波斯文明。

波斯文明的多彩,又體現在波斯人對花園和詩歌的偏愛。我們在設拉子住的是伊朗的傳統民宿:有個小小的庭園,裡面有藍色的水池、鋪著紅色花紋毯子的波斯座塌、綠色的柑橘樹,還養著褐色的夜鶯,這一切都被有著五彩落地玻璃窗的米黃色房屋包圍起來。後來,在設拉子的歷史博物館和伊斯法罕,我們看到了規模更大、更美麗的波斯花園,不過和上面民宿的要素是一樣的:花園中絕不只有成蔭綠樹,樹上一定會結著其他顏色的累累果實;園中必定有藍色的噴泉;園中的建築一定是淺色的,米黃色居多,間以藍色的花樣,有些有錢的人家還會在房屋上方加上鏡宮的設計;花園的氣氛一定是安詳和諧的,但絕不是寂靜的--如果沒有鳥叫聲就會有人語聲,都沒有的話,就會有人拿喇叭放Hafez的詩或者念經的聲音。一言以蔽之,伊朗人愛花園,不僅因為花園符合他們的審美需求,更因為花園可以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而這就前進到伊朗人對詩歌的愛。

在伊朗時,文化上對我衝擊最大的,是詩人Hafez在波斯文明中的地位。按照LP的建議,我們在傍晚去了Hafez之墓。儘管夜幕低垂,但是墓園--實際上也是個花園,Hafez的棺槨並非縮在園區安靜的角落,而是大大方方地放在園區中心匯聚著各種彩色燈光的亭子中--還是很熱鬧。當地人一批一批地來到Hafez墓前,虔誠地祈禱並觸摸詩人的白色大理石棺槨;而Hafez詩歌最有名的吟唱者唱詩的錄音就在園區里一遍又一遍回放。園區門口還有人手裡捧著鸚鵡和一個裝滿彩色紙片的小盒子給人算命;每一片紙上寫的都是Hafez的詩,鸚鵡叼出給你的那句詩就是你得到的箴言。當地朋友告訴我,當他們準備考試,或是為了戀愛尋求建議的時候,都會去問Hafez。他在波斯文化中的地位,也許就相當於孔子在我們文化中的地位--然而孔子是教育家和政治家,Hafez,用我們文化的觀念來說,不過是個詩人。他所寫的詩,主要是有關愛情、葡萄酒和夜鶯;他所感慨的,主要是人生。Hafez並沒有在詩里講修身齊家平天下的道理,他所關心的,似乎只是享受生活,愉快地活下去。然而波斯人摯愛他;在伊朗,他的書是除了古蘭經以外每家每戶必備的書。甚至就在一個賣腌菜的小店,當我拿出當地朋友送我的Hafez詩集時,店主都摘下手上的綠玉戒指,劃開書中的一頁,念出其中一行,與我對詩。

這種對詩人的厚愛,使得波斯文明閃爍著美和閑適的光彩。伊斯法罕廣場被稱作「半個世界」,是世界第二大廣場。然而,和第一大廣場--我們的天安門廣場--不同,伊斯法罕的廣場從設計上來說,就是一個歡迎人們消磨時間的地方,而不是政治的象徵。廣場的被Bazaar包圍出外圈,由藍色清真寺領頭;廣場中央是一座花團錦簇的波斯庭園,步道用小燈標出,噴泉在燈光下閃著七彩的光芒。誠然,這座廣場在規模上遠不能與我們的廣場相比,也遠沒有天安門那種蓬勃大氣的感覺;但是,作為個人來說,我卻更願意在這個廣場逛逛,坐下來歇歇,吃點Bazaar賣的小零食,欣賞清真寺穹頂和磚瓦在不同光線下的風采,聽聽清真寺傳出的唱詩聲和鐘聲,再和周圍漫步閑逛的伊朗人聊聊天。

說到聊天,就涉及到我說的第二點,即熱情的伊朗人。LP上說,假如你喜歡充滿意外,令你吃驚的旅行,就去伊朗--而在那裡,會最令你吃驚也給你留下最美好印象的,就是伊朗人。確實如此。作為一個不懂波斯文,只能勉強辨認波斯數字的人,呆在伊朗這種地方,我本應覺得孤獨無助、舉目無親。但是我並沒有。在設拉子的街道上,Mohammad夫婦主動向想進清真寺參觀的素不相識的我們伸出援手,又開車帶我們轉了設拉子的所有景點直到日暮,還慷慨地送了我一本Hafez詩集;在德黑蘭,當我迷路、語言不通地向路人打著手勢的時候,Heider amar先生從旁路過,不僅將我護送到目的地,更同意我坐地鐵以考察民情的要求,還主動提出次日帶我遊覽德黑蘭城市。我更無法忘懷,當我走進清真寺的時候,當我進入地鐵女性專用車廂的時候,那些黑袍和頭巾下友好的笑臉和溫暖的善意:我首次進入鏡宮時,兩個十幾歲大的小姑娘主動跑來用英語問我有沒有問題,她們願意解答;在伊斯法罕的清真寺,一位不會講英文的大嬸憐憫地看著被雨淋濕的我,送上一碗熱乎乎的當地甜點,笑著做手勢讓我喝下去...從古迹和花園的景觀,我被伊朗之美震撼;但是,是這些伊朗人,使我的旅行有好故事,使這次冒險閃爍著人性的光輝,使伊朗對於我成為一片溫暖的土地。

提到伊朗人,就不能不提伊朗女性。這裡的女性地位,從各種意義來說,都是特別的。由於伊斯蘭教的要求,在當地的幾乎所有時間,我都和當地女性一樣,帶著遮住頭髮的頭巾,穿著直到腳踝的黑袍,在進清真寺的時候,還必須披上像床單一樣巨大的Hejab;而在伊朗遇到的男性旅行者和伊朗當地的男性,無論去什麼地方,只要穿戴他們習慣的衣服就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平等和不方便確實是存在的;這裡也許不會是女權主義者的樂土。但是,就我在這裡的了解來看,這裡的女性也絕不是男性的私有財產。女性在伊朗的各行各業都活躍地工作著,是不是同工同酬我不很清楚,但至少是機會均等,也有政府的社會保障;即使是婚後,如果她們願意出來工作,她們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伊朗大叔Heider說,「結果這些女人喜歡工作勝過喜歡呆在家裡!」--。黑袍黑頭巾乍一看好像會剝奪美的權利,塑造出死氣沉沉的女性形象;但實際上,我在伊朗看到的女性頭巾是各式各樣的,在清真寺以外的地方,年輕的女生也很少穿黑袍;在過臀的大衣或袍子底下,掩藏的往往是各種美麗的現代服飾,有些甚至相當暴露。伊朗女生的化妝術更是一絕,就算頭巾遮掩了部分秀髮,波斯女性久負盛名的貓眼還是維持了她們裝束的魅力,潔白的皮膚和立體的輪廓更是使這裡成為美人的國度。

此外,伊朗人的求知慾和現代程度也與我們所設想的不同。作為世界第二大產油國,這片土地其實相當富饒;這裡有無線網點、也有網吧;年輕人翻牆玩Facebook和Twitter;就算不用MSN, 他們也用Yahoo Talk來通訊聊天;大街小巷都貼著三星手機和SONY的廣告(不過他們主要用的還是諾基亞,拍照手機還沒普及開來);車站的書攤上滿是托福、雅思類書籍,以及英文-波斯文詞典;我所遇到的不少伊朗人還表達了對學習中文的興趣,因為「Qin and Iran are good friends」 (伊朗人管中國叫Qin,估計是最早了解中國就是從秦朝開始)。 我所遇到的伊朗人都很有興趣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多了解中國。作為多彩文明的傳承者,他們了解自己是誰,心甘情願地披著傳統的長袍;然而,出於對自己文明的自信,他們並不固步自封,而是對其他文明,和迫於政治狀況不能夠探索的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並懷抱著開放的心態。

伊朗是一個怎樣的國家?這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我讀過有關這個國家的歷史和現在,有好的有壞的;當我真正去往那片土地的時候,我發現真相是完全不同的。我以為我會懼怕,我以為去那裡是一次冒險;結果,我在伊朗收穫的是善意和愛,以及對自身文明的深深反思。伊朗是一個會改變你的地方,真正在那裡呆過之後,你會懂得什麼是文化的自信,以及什麼是歷史的寬容與開放。

很久以後的p.s.這是我在知乎寫的最早的幾個答案之一,那時知乎還是一個很多元化的社區,大家敢於分享自己個人化的意見和心聲,討論的氛圍也比較友善。三年後的今天我回來看評論區,發現一堆人身攻擊的評論,看來知乎真是不同了。問題問的是對伊朗的看法,我答的便是我的看法,這問題問的不是旅遊攻略或者官方評價,愛用什麼文體寫,寫成什麼樣,是我的事。不喜歡這個風格您自己寫啊,不愛看您自己去伊朗玩啊。真不知道現在的伸手黨哪來這麼大臉,自己生活在井底也就算了,非得用井裡的臭水噴經過井的人,最好連天都變成您那個井的蓋子的形狀。只可惜,您再努力,您的世界還是狹小又惡臭。我在另一個答案說過,我不在雜魚身上花時間,這個答案評論區的大多數人看起來也永遠不可能修鍊成boss了,評論我就關了。


樓主的問題可以這樣理解:請大家提供更多日常人生活的細節,以便更好地理解伊朗。伊朗一直是我個人比較看好的中東國家,翻譯過與當代伊朗相關的書籍(然而至今尚未出版),今年夏天有幸去了一趟,提供幾個可以關注的細節:

1、首先要說明的是,伊朗的國家對社會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非常巨大。因此,很多我們關注的問題受到伊朗內部政局的影響。比如說魯哈尼上台後,國家的管控少了一些,伊朗的社會風氣放開了很多。原先男女同行在街上都會被宗教警察盤問,近年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會有了。因此,要觀察伊朗的日常生活細節,要看是持什麼主張的政府在台上。問題中沒有出現關於伊朗政治體制的問題,在這也就盡量少地涉及。

2、其次是關於女性和宗教問題相關的細節:與我比較熟悉的中東國家——埃及相比,伊朗的宗教氣氛沒有埃及那麼壓抑,這可能同什葉派本身的風氣有關。雖然國家有一些著裝上的規定,但是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埃及那麼死板。以頭巾為例,很多人會把自己的前額的頭髮露出來。同埃及一樣,一個女性如何佩戴頭巾,與她所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如果家裡對此的規定比較嚴格,那麼她可能會更加保守地著裝。唯一的區別是:因為法律規定的關係,在伊朗所有的女性都在有外人的情況下佩戴頭巾,而在埃及,你能找到少量的不戴頭巾的女性。另一方面,在埃及保守著裝的女性要遠多於伊朗。(當然,據我所知,著裝這個問題還因階級而異)伊朗的女性要遠遠比埃及女性自信,也更願意在公共領域發揮作用。另外,需要澄清的一點是:伊朗同宗教極端或者恐怖主義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當代的伊斯蘭原教旨恐怖主義多出自遜尼派(需要說明的是,遜尼派和什葉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的相互影響還是很深的,什葉派的一些教義解釋有時還會被遜尼派所接受,但是沙特和伊朗在地緣政治上的齟齬慢慢阻斷了這樣的相互影響)。很多美國大眾媒體對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差別都分不清楚,將伊朗渲染為一個恐怖主義國家。這樣的論調甚至影響到了我國媒體和精英,盲目照搬這一觀點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某銀行前些年的內部報告就將伊朗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也不知道具體的支持是什麼。類似同樣照搬的關於中東國家觀點還有: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是一個恐怖主義組織)。

3、其次是普通人的教育。在中東伊斯蘭教國家中,普及性教育做得最好的就是突尼西亞和伊朗。突尼西亞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經達到15年這麼一個誇張的程度,走在街上一逮一個大學生。伊朗在高等教育普及率上沒有這麼高,具體的數字需要查找。對旅行者來說,往往直觀判斷一個國家受教育水平的方式是看英語的普及程度。這個指標自然有很多問題,但是不得不說,在我走過的一干中東國家中,伊朗人的英語是說得最好的,很多普通人都會講英語,還有不少人阿拉伯標準語也講得不錯。另外,看上去伊朗人學習也蠻刻苦的,常常見街頭有人抱著字典在背單詞。

4、另外,互聯網在伊朗的使用要比埃及更加普遍,但是也更加封閉。城市間的大巴,各種酒店,都能在伊朗國內網路上進行預訂。各個城市都有像原來的中關村一樣的數碼集散地。年輕人中智能機的普及率很高,有很多二手iPhone在市面上流通。同東亞某國一樣,伊朗的互聯網高度管制,施行網路白名單制度。facebook等就不用說了,連douban這種人畜無害、只有中文的網站都因為有美女圖片在伊朗無法訪問。微信則因為被伊朗年輕人用來約炮而被封鎖了圖片伺服器,只能發送文字信息。可能恰恰是因為互聯網的管控過強,國內網路又不能提供替代性服務,年輕人基本上都知道如何使用VPN。基本可以認為,伊朗政府的網路普遍提高了網路使用成本,但是沒有造成像東亞某國一樣的網路分層的情況。

5、伊朗的經濟情況對普通人來說不容樂觀。一方面,很多外部因素影響著伊朗經濟的發展,常年受到的歐美製裁和油價的不斷下跌使得伊朗僅僅有限地融入了世界經濟。另一方面,同中國一樣,伊朗面臨著特權階級地位鞏固、貧富差距不斷加大、污染加劇等等的挑戰。以德黑蘭為例,很多人在市區買不起房,只能住郊區,每天要開四五個小時車去上班,於是交通狀況也差得不行(德黑蘭市區面積兩倍於北京)。很多年輕人亦覺得生活苦悶。但是伊朗經濟的底子還算好,我對其經濟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伊朗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國家,不同地域的風俗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異。觀察的視角和不同的經歷也會影響對這個國家的感官,我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些中國人就非常不喜歡伊朗。以上只是一些對比的片段,供大家參考。


想了解伊朗歷史的可以參見 @安森垚 的答案。伊朗的歷史對於現代伊朗的影響還是十分深刻的,伊朗人說的是波斯語,但大約60%的辭彙都來自阿拉伯語,使用的是改良過的阿拉伯字母,信仰為什葉派伊斯蘭教。

伊朗歷史上都是被稱為波斯,伊朗這個名字是自稱,1935年巴列維王朝時改國名為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教革命之前,巴列維王朝效仿土耳其的現代化,試圖進行土地和工業改革。巴列維王朝試圖把伊朗定位成古波斯第一王朝的繼承者,而非一個伊斯蘭國家。1979年伊斯蘭教革命之後,霍梅尼使教派取得了最高權利,又重新用伊斯蘭教法來約束國民。

一般來說,伊朗人有2種身份認同,一是認同自己是波斯人而不是阿拉伯人,自己有比阿拉伯人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比如古波斯詩歌),同時也認為自己還是個穆斯林,認為伊朗是伊斯蘭教國家。由於伊斯蘭革命後教派把持國家大權,伊朗無法像土耳其一樣政教分離,伊朗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卻又被伊斯蘭教教義約束著。最典型的例子是,1979年之前伊朗婦女是不戴頭巾的,但1979年之後伊朗立法規定婦女必須戴頭巾,可謂是倒退。不過伊朗戴頭巾的管制目前已經比較鬆了,很多婦女只是象徵性的戴頭巾,並沒有完全遮住頭髮。

伊朗由於自身的歷史,一直以來都希望自己能重返地區大國的地位。也由於近代被英國俄國的欺壓,導致外交上非常不信任西方國家。伊朗信奉的什葉派使得伊朗在穆斯林世界裡也並不受待見,比如最近沙特跟伊朗斷交事件。最近幾年伊朗暗中增加自己的勢力滲透,比如支持在敘利亞國內並不歡迎的巴沙爾·阿薩德總統,同俄羅斯一道維持敘利亞內戰,因為阿薩德家族信仰的阿拉維派屬於什葉派的分支。佔據黎巴嫩半壁江山的真主黨就是在伊朗幫助下成立的,目的是利用真主黨打擊以色列。伊朗也向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提供軍火支援,增加自己在伊拉克的勢力範圍等等。最近聯合國宣布解禁伊朗制裁後,伊朗的石油將會重返國際市場,又將遭到沙特等產油大國的敵視。

伊朗歷史上有多次黑歷史,也是伊朗在國際上不受待見的原因。1930年代,為了對抗英國和蘇聯在伊朗地區的影響,巴列維王朝曾經跟納粹德國關係密切,保護德國僑民。1951年伊朗違反之前跟英國的約定,收回/國有化 英伊石油公司 AIOC,英國撤出了所有工程師,封鎖伊朗石油出口,連美國也一同抵制伊朗石油。1979年已經得癌症的伊朗國王流亡美國就醫,霍梅尼放任大學生沖入美國大使館綁架外交官和平民(即伊朗人質危機),導致美國跟伊朗斷交。這使得西方政府或者西方企業面對跟伊朗打交道時,都要警惕伊朗會不會又干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出來。伊朗也是苦於這點無法得到國際資金來發展自己的經濟。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因為民主致富的國家?
加拿大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憲法有可能不合法嗎?
為什麼在宋以後就很難再現南北朝劃江而治的局面?

TAG:國民文化 | 價值觀 | 伊斯蘭教 | 國家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