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捂一身汗就會退燒嗎?

發燒 退燒


退燒是未必,更有可能的是捂出一身痱子。


簡單來說,發燒時指望捂一身汗就能退燒,大體等於你女友和你說她不舒服時,你回了她一句:


多喝點熱水就好了......


當然如果你沒有女朋友,就當上面這句我沒說過,我們來討論下科學的解釋。

----------------大家好,我是科學解釋分隔線--------------

「捂出一身汗然後就退燒」這種事屬於典型的本末倒置。


醫學上稱發燒為「發熱」,臨床上一般把腋窩溫度大於 37.2 ℃ 視為發熱。發熱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感染。


大部分情況下,一個人身體內的病原體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免疫系統消滅;但是一旦遇到身體免疫功能下降或病原體太過於強大的時候,身體就得通過內環境的調動,激發起更強大的力量來對抗病原體,而要召喚這股強大的力量,則需要更高的體溫。所以人體發熱的過程實際是免疫系統和病原體作戰的過程。


發熱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1. 寒戰期:這個階段相當於免疫系統為了蓄力而調高了人體的溫度設定,所以常常會感到身體非常寒冷;
  2. 高熱期:這個階段免疫系統馬力全開和病原體作戰,為了保證免疫系統戰鬥力,身體溫度升高,人會感到異常難受;
  3. 退熱期:如果免疫系統取得初步勝利,那麼體溫便會下降,這時人會面色潮紅,渾身出汗。

所以了解整個發熱過程我們可以得到幾個信息:


第一、出汗是退熱的結果,而不是退熱的原因,汗是退熱階段身體自發散熱的結果,而不是捂出來的;


第二、如果在高熱期不分青紅皂白強行捂汗,造成體溫過高會危及健康,比如國內很多孩子在生病時被家長捂出了「捂熱綜合征」。


發熱是一種身體對抗各種致病因素的反應,在抗禦疾病的過程中具有積極作用,我們不應該也不能盲目地去扼殺它。但是人體對於發熱的耐受程度是有底線的,一旦逾越了這個底線就有可能引起嚴重後果。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成人和兒童對於發熱的處理是不同,需要區別對待,一般來說成人發熱的處理辦法是:

  1. 適當降溫:喝點水補充身體代謝帶來的水分損失,還有其他一些物理降溫法;
  2. 不要刻意捂汗:體溫過高時再捂汗對身體無益;
  3. 適當服用退燒藥:目前成人退燒首選對乙醯氨基酚類藥物;
  4. 去醫院就診:這是永遠正確的辦法。

所以,如果下次有妹子對你說:

正確的回答應該是:

get 到新技能了嗎?不要感謝我,我只是每天都在給你們科普健康醫學知識的丁香醫生~


-------------------------------------------------------


更新。有知友問是多喝水還是多喝熱水,愛喝啥喝啥咯,沒有講究(只要不把嘴燙 / 凍著),喝水的主要目的是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如果妹子真的不愛喝熱水,你不會兌點兒溫水嗎?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成人發燒捂出一身汗能退燒嗎? - 丁香醫生 - 作者:王小澤


想在線詢問醫生健康問題?

想知道家庭用藥有哪些規範?

想看更多健康科普文章?

下個丁香醫生 App 吧

只要戳下這裡:應用中心-丁香醫生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


不會,真的不會,還很危險。

親身經歷。

那段時間,甲流流行。

我從小體質有點差,換季基本都要感冒一陣。果然,那段時間感冒了,有發燒跡象,去發熱門診測的體溫38多一點。

打了吊瓶,晚上準備回家去睡好好休息一下。【我家就在醫院對面的小區里】

我媽說怕我晚上亂動踢被子著涼,到我房裡來陪我一起睡。我媽就是屬於聽多了【發燒捂一捂出點汗就好了】的。蓋兩床被子,還不讓我胳膊和腿露在外面。

值得提的一點,就是晚上基本每隔一個小時我媽給我測一下體溫。【事後想起來真是多虧這麼做了】

【腋下溫度】38.5,39,39.5,40,…

測到 40 的時候,大概是凌晨兩點鐘,說實話我有點害怕了,我當時不知道40度腋下體溫算什麼程度,但我覺得不能再往上升了。

我跟我媽說,我們去醫院吧。

當晚又趕到醫院,【還好離醫院近】。當時值班就兩個護士,到了先測體溫,已經快到41了。當時說得趕緊降溫,拿出一白色橢圓型藥物,塞到肛門裡,說先這樣降下來,明早等醫生過來看。

再說明一下,當時在流行甲流,和普通感冒發燒貌似還挺難區分的。而我們那地方是縣級市,後來聽醫生說我們當地的醫院是沒有處理甲流的藥物,發現疑似甲流的患者得趕緊移送上級醫院。

所以當時他們醫院那邊的看法就是,如果明早溫度還是降不下來,就趕緊直接拉到上級醫院處理。想想當時甲流貌似也挺恐怖的,所以可想而知我爸媽有多擔心。

【這裡有個插曲。當天晚上我貌似也沒怎麼睡著,並且特別奇怪的是,我滿腦子都想的都是橘子 ,想它的甘甜。我跟我媽說我想吃橘子,我媽說現在這個季節哪有橘子啊,再說橘子上火不能吃。可我就是滿腦子橘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第二天早上,醫生過來查房,測體溫,大家都很緊張。測的結果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38.6 度。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但是我爸媽也不敢直接把我接回去,【雖然就在醫院對面小區】,就辦理了住院,住了大概3、4天,徹底好了才出院。

重點來了!!!

後來回去上學,記得生物課當時第一章就是【發熱】。當時我還對這個心有餘悸,所以這一章上的很認真,課本每一個小字我都看了。當時注意到課本上兩個小點,當時看了我真是後脊發涼:

1、發熱的時候千萬不能聽老一輩的,拚命地捂!
2、發燒到41度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當時看到第二點我真是嚇壞了,我最高溫基本就達到41度了。我中午回去就把書上這一段給我媽看,我媽也覺得後怕,說當時真怕我燒壞了,怕我一覺醒來變成個傻子……

我後來懷疑啊,當時我滿腦子橘子,可能就是產生了幻覺,雖然我確實挺喜歡橘子的…

後來大學時又發燒過一次,家裡知道了真的都很緊張,不過當時還好,有我姐在旁邊照顧我,還不至於隻身在外無親無故。

當然,我媽也再沒說過,發熱了捂一捂就好了。而是,只要聽到有人這麼說,她都會苦口婆心地跟人家講千萬不能捂,甚至還每次都要搬出我來做反面教材……


題主你會有這個疑問,可能是聽人說,發燒之後捂一捂出身汗就好了,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不能全聽老人言啊,也可能會吃虧的)。這個說法、其實是弄錯了因果關係。
不是因為出汗所以退熱,而是反過來,因為人體在退熱,所以會出汗。
--
以上是結論。
以下是解釋,可以不往下看了。
--

要解釋發熱(or退熱)與出汗的關係,首先,要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發熱?
課本上有一串很長的很唬人的定義是這樣說的:「發熱是指在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原,由內生致熱原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在中樞發熱介質的介導下使體溫調定點上移,進而引起機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最終引起體溫升高超過正常值0.5℃以上的一種病理過程。」(我一直覺得當年我們背這種名詞解釋,其實就是來了一段貫口)
解釋一下這句話,盡量說的直白一些:
首先,你受了一個刺激,這個刺激也許是細菌病毒等等來攻城略地了,也許是你體內自己產生了一些不那麼正常的物質;
受到這個刺激後,你體內一部分細胞,產生了一系列物質,經過了一些列反應,導致了體溫調定點上移;(所謂體溫調定點,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值,更像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就是說人體會根據這個點來調節自身的體溫,使體溫在這個值附近波動、處於動態平衡狀態。)
體溫調定點上移之後,你的體溫也跟著升高,超過一定值就是發熱。

解釋完了發熱的概念,我們再來看看發熱的時相:
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
先畫一個粗略的圖,藍色的線就是你的體溫~(註:這其實是個不太嚴謹的圖,體溫調定點不會驟然上移,體溫變化也不會是直線的,但是這樣比較容易看啦)

A.體溫上升期:
體溫調定點剛剛上移時,體溫還處於原先的調定點的位置,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體溫&<體溫調定點,那麼此時,你的體溫要趨近調定點的話,就是要升溫嘛,升溫意味著要產熱增加、散熱減少。
這時候你的皮膚血管就會收縮,看起來就會皮膚蒼白。淺層皮膚血流減少,致使皮溫下降(注意,這裡只是皮溫哦,整體來說溫度是在上升的),而冷覺感受器是位於皮膚的,那麼就會使人感覺發冷。立毛肌收縮就會產生雞皮疙瘩。骨骼肌不隨意周期性收縮就是寒戰。
通過以上這些方式,在此期內,產熱&>散熱,體溫上升。
B.高溫持續期:
當體溫上升到與新的體溫調定點相適應的時候,就不再上升,進入高溫持續期,此時散熱與產熱相當,那麼體溫上升期內的這些癥狀就停止了,而此時的體溫又是高於平時的體溫的,那麼,散熱其實是大於平時的,所以也會有自覺酷熱,皮膚髮紅乾燥之類癥狀。
C.體溫下降期:
當導致你發熱的那些物質被人體控制和清除、或者依靠藥物的作用,使你的體溫調定點又回到原先的水平時,體溫&>體溫調定點,此時機體就會出現散熱反應。
散熱反應就包括發汗反應,就是這,讓人誤以為是捂汗可以退燒,其實汗液的蒸發只是帶走一部分體熱,但是真正退燒的根源要追溯到體溫調定點恢復上來。

最最後,雖然說了很多遍,還是要強調:
發熱的時候不要捂!
發熱的時候不要捂!
發熱的時候不要捂!!!
這種不靠譜的經驗,燒傻了多少孩子吶!

———————2015-05-30更新———————
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回答也會上日報,最近比較忙一些,所以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只是針對其中一個點,隨手引了一些病理生理學的常識,看了評論,覺得這樣寫一半就扔在這裡的確不太好,所以就再補一點什麼。
先回復一些評論裡面的問題好了。
1.關於「我每次發燒捂汗就好了」
關於這一點,我絕對不會反駁你,因為這是你切身的經歷,真實存在何須辯駁,況且,這一點也不是在反對我。同時存在不意味著因果,這個邏輯還是挺簡單的。
很慶幸的事情是,現代醫學不是一門經驗學科,不是「哎呀我以前這樣做治好了,大家一起來學呀」,有一個詞叫做循證醫學,而它的一個核心內容叫做臨床證據,涉及到RCT、meta分析等等。好吧,又是一堆專業名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戳這裡:什麼是循證醫學? - 健康
2.關於「出汗降溫」
我什麼時候說過不可以「出汗」,你們告訴我,我改。
為什麼說不要捂汗,我覺得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捂汗吧,看大家的評論,很多人根本就是混淆了「捂汗」和「保暖」以及「發汗」,這讓我怎麼說呢。
題主這個問題是「發燒捂一身汗就會退燒嗎」,根據多年做閱讀理解的功力,我理解的這個題目的意思是「單純捂汗而不經過其他治療手段可以退燒嗎」。並且,我理解中的「捂汗」,它和「保溫」、「出汗」等等是有著程度上的不同的,如果因為這個原因跟大家產生了理解上的偏差,是我的錯。
3.有同學提到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問題
中醫我學的不多,所以關於中醫的問題我從來不插話的,這裡還是多個嘴,中醫里的風寒感冒對應的治療應該叫做」辛溫解表「吧,難道不是風邪入侵所以驅寒「發汗」?不單純是捂汗吧?
順便再多個嘴,誰說的發熱就是感冒呀。「發熱是很多疾病的前驅癥狀」這個常識看來也沒有普及吧。
4.我也是不願意發火,說我瞎扯的那位,大概是沒學過病理生理學,不知道內生致熱原、中樞發熱介質的激活通路,我看了你的回答,抱歉,醫學不是你的想當然。

好了,我接著補充本來應該說的話。
首先,發熱是有利有弊的。
一定程度的發熱有利於機體抵抗感染、清除致病因素,發熱過程中有部分內生致熱原本來就是有免疫調節功能的細胞因子,可以強化機體的免疫反應。
但是,發熱也是一種高代謝狀態,持續高熱會引起能量物質過度消耗、水分過度蒸發,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臟器功能不全。
另外要表明的是:我們在討論發熱這個問題的時候,不應僅僅是局限於體溫的高低,還應該顧及,在發熱這整個調節過程中涉及的各種物質對全身各種靶細胞的生物效應。

其次,很多人問發燒了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發熱的原因是不同的,所以只能說一些治療原則。
不要急於退熱。
其一,那些發熱程度不高、時間不久的,這時發熱本身並不會對機體產生多大的損害,前面我們說了,發熱也有有利於機體的一面,這個時候並不需要急於退熱。
其二,尤其是對於一些原因不明的發熱,降低體溫反而可能會掩蓋病情延誤診斷、抑制免疫功能,這時候解熱並不能使疾病好轉、而應該確定疾病之後針對病因,解決了病因,熱自然也會退掉。
(對於體溫高於39℃、出現明顯不適、有心臟基礎疾病等這類情況還是要及時解熱。)
退熱的話,可能還是有人不知道,解熱藥物和抗生素是不同的,解熱藥物比如水楊酸類的阿司匹林,比如類固醇類的糖皮質激素(大家通常說的激素),這些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免疫反應、抑制內生致熱原之類原理來降溫,而抗生素本身沒有退熱的作用,但是它可以作用於病灶,殺滅病原,隨之熱退(但是也要注意發熱未必是感染引起)。
還有物理降溫:過高體溫會損傷中樞神經系統,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比如酒精擦拭等方法。
其他的充足易消化的食物、補充足夠水分等等(對,就是這個病了喝熱水的哏)。

最最後,說的一點,不要希望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在病了之後不受苦,學醫之後我的一個收穫就是,在自己生病難受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必須經歷的自然的過程,醫學的作用最多也只是降低部分痛苦、減少受罪的時間罷了(還是在治療的確有作用的前提下)。
所以說,上醫治未病啊,所有的治療都不及預防


贊最多的回答給出了內外致熱源使體溫調定點升高導致發熱的原理,但是沒有講述其意義。
實際上捂在西醫理論里也是有一定意義和解釋的的,只不過要結合具體情況罷了。相信中醫也是。

–––––––––––––手機不好打分割線––––––––––––––––


首先簡單地搬運一下百科: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
發熱是由於發熱激活物作用於機體,進而導致內生致熱原(EP)的產生併入腦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更進而導致發熱中樞介質的釋放繼而引起調定點的改變,最終引起發熱。常見的發熱激活物有來自體外的外致熱原: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瘧原蟲等;來自體內的:抗原抗體複合物、類固醇等。內生致熱原(EP)來自體內的產EP細胞,其種類主要有: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IFN)、白細胞介素-6(IL-6)等。EP作用於位於POAH的體溫調節中樞,致使正、負調節介質的產生。後者可引起調定點的改變並最終導致發熱的產生。


這些百科中有一句話叫「 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 」 「 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 」 「 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 」我也跟風一下重要的事說三遍。
正如我們所了解的,發熱對人體害處不少,包括了「感覺不適」「損害人體正常功能」甚至「致人死亡」。人體最高的耐受溫度為40.6~41.4℃(105.08~106.52F),直腸溫度持續升高超過41℃,可引起永久性的腦損傷;高熱持續在42℃以上2~4H常導致休克以嚴重併發症。體溫高達43℃則很少存活。
但是(對就是萬惡的但是)!
生物既然進化出了這一功能,那它就有它的必然意義!
所以說發熱是有用的!有用的!有用的!重要的事兒說三遍!
祖國醫學或者我們的老一輩教我們的發熱時捂一捂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我們需要了解發熱的意義:
一、發熱可以暫時提高人體的抵抗能力
當機體發現了不正常的情況後,免疫細胞就會行動起來,增殖分化並發出警報。下丘腦前部的體溫調節部門接收到警報後就會通過提高機體代謝率的方式來增強身體的功能。一方面,隨著體溫的升高,免疫細胞會受到更強的刺激,活性進一步提升,吞噬和分泌功能更強勁,消滅病原體或者腫瘤細胞。另一方面,代謝率的提高也為機體的抵抗提供了額外的能量來平衡免疫時的高消耗狀態。
二、升高的體溫是對病原體的抑制
許多病原體和腫瘤細胞最愛的溫度就是人的正常體溫。在長期進化的軍備競賽中,病原體體內的酶的最適溫度和人體變得相同,這樣它們才能在人體內增殖地最快。腫瘤更不用說,本來就是人體本身的細胞變異產生的。機體通過升高體溫的方式就可以抑制病原體和腫瘤的生長,幫助免疫細胞消滅它們。
三、發熱可以使疾病不具有更強的傳染性
抑制了病原體的生長繁殖當然就可以抑制其傳染性啦。
四、發熱可以增強某些抗生素的功能
我相信這是個神奇的巧合,是巧合,嗯,是巧合,上帝是眷顧人類的。
所以說,適當在生病的時候提高體溫是可以起到縮短病程,抑制病原體在體內蔓延,防止傳染和輔助藥物生效的作用的!
所以說不要盲目退熱!不要盲目退熱!!盲目退熱會讓你好的慢!更難受!要看熱型、溫度和病原體選擇合適的方式和退熱手段或者乾脆不退熱甚至幫助發熱!
當然也不要盲目地捂,感覺冷,打寒戰的時候多穿衣多蓋被是好的,不過要做好體溫監測,不要讓體溫過高。一旦超過了耐受限度要立即合理退熱。如果感覺不舒服就多喝水吧(對就是萬能的多喝水)。
手機黨答題不易,雖然格式混亂,不過仍舊跪求一贊→_→。
如有不足和錯誤歡迎指正。


我就舉個反例

癌性發熱_百度百科
要是這麼容易降溫祛病就好了……

主要還是看病因,中醫捂汗退燒叫發汗解表,但也不是這麼不分青紅皂白地用……

16.10.20修改記錄
原文「發熱解表」為手誤,已改


捂汗有風險,強烈不推薦!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如下:

發熱是什麼?

醫學上定義高於正常體溫即為發熱。不同部位測量的體溫正常範圍不盡相同,為了方便記憶,通常我們認為測量體溫超過37.5℃為發熱。

發熱,不是疾病,是一種癥狀,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寶寶自身和病菌作戰得熱火朝天,這個過程對人體有益無害,在生病的時候能起到報警作用。

發熱的原因是什麼?

非疾病因素包括:環境溫度過高,捂熱過度,疫苗反應,運動劇烈或哭鬧後等。

疾病因素中最常見的就是感染,還有中暑,過敏等。

如何測體溫?

因為易引起汞中毒和誤吸窒息等意外發生,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兒科不再使用水銀體溫計。

數字溫度計、耳溫槍和奶嘴式體溫計是精確度較高的體溫計。

不同體溫計不同測量部位的發熱參考值如下:

發燒了怎麼辦?

雖然發熱本身無害,但寶寶發熱時會感到不舒服,容易口渴,甚至脫水。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減輕寶寶不適感和補充水分。

1.物理降溫:

1).降低環境溫度:可以開空調或風扇讓室內通風或保持室溫在24-26℃、松解寶寶衣物及包被、促進皮膚散熱。

2).水浴:最好採用坐式,水溫30-36℃,持續至少30-40分鐘才能起到較好的降溫作用。不用冷水或冰水,容易引起寒戰反而增加機體產熱使體溫更高。絕不能用酒精擦浴,因為寶寶皮膚通透性高,酒精易從皮膚吸收,可能造成酒精中毒。

如果寶寶手足冰涼,這是由於發熱時末梢血管收縮導致血供循環不好引起,這時除了皮溫高的地方要溫水降溫外,冰涼的手足末端需要保暖,可以熱水浸手足、熱毛巾包裹手足、用雙手揉搓手足等辦法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保暖效果。

2.補充液體防止脫水:

多喝水、稀釋的果汁、電解質液。寶寶喜歡的一些稀釋的軟飲料都可以。

3.藥物:

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小兒發熱最常用的退熱葯,都十分安全,不同規格參照說明書或諮詢醫生。

什麼情況下該去看醫生?

1.年齡不到12個月;

2.體溫40°C以上;

3.體溫48小時內不改善;

4.精神、反應、胃口變差(持續性、進行性),活力下降;

5.出現比較明顯脫水表現(口乾、精神萎靡、小便顯著減少);

6.面色變差;

7.出現其他併發症狀(呼吸困難、持續嘔吐、頻繁腹瀉、頭痛、疼痛、抽搐等);

8.你擔心的任何其他原因。

作者:古銳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生、公益組織培兒屋創始人


學中醫的,還說風寒感冒可以捂被子好,這就太不專業了。
服了藥劑之後,才捂被子,不是直接捂被子,汗欲出而愈熱,陰陽兩傷,正虛而邪愈盛。
再看到一句,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這話說的太昧心,發熱是得病之後的結果,發熱了,就證明身體真的不好了,至於發熱,那不是好處,是無力的掩飾。

補註:曹穎甫先生曰:「病汗常帶涼意,葯汗則帶熱意,病汗雖久,不足以去病,葯汗瞬時,而功乃大著。」中醫竟不明此道,讀書太少故也。


發燒其實是生病的癥狀,病菌、病毒感染會刺激身體發熱,以及減少散熱。當你吃了退燒藥,或者燒退了,身體需要把多餘的熱量散發出去,這時候就會出汗。所以「發燒捂汗」是倒果為因。


呃,看了前邊的長篇回答我就不湊熱鬧再羅列數據或者什麼其他佐證了。因為我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活生生的例子,當然,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試試,如果出現任何後果,自負哈

我去年12月份左右的時候,發燒了,溫度能走39度左右。我覺得一個男的,發燒感冒正常,挺挺就過去了,然後就吃了點熱面,然後蓋上三層被,捂汗。

捂了三天的汗,體溫時而正常時而偏高。燒到眼珠都要爆出來了,才去醫院打針,連續打了大概5天,燒退,工作。

沒幾天,發現眼睛間歇性失明,專業術語叫做一過性黑蒙。沒在意,過幾天這種情況頻發,而且伴隨視野缺角,到醫院檢查眼睛,vep查出的其中lp100(貌似是這個指標)有後延,住院!

進一步檢查,視盤水腫,治療無果,繼續檢查,顱內壓飆升到500,繼續檢查,乙狀橫竇血流不暢,可能形成栓塞。

我今年27,檢查凝血指標完全正常,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不會形成血栓。醫生最後得出結論,發燒後,身體進入了一個高凝狀態,身體水分流失更快,長時間捂汗之後,加劇身體缺水,導致身體進入了更易形成栓塞的狀態。醫生根本沒辦法動刀,因為是腦血管靜脈。基本和我類似病例都很快就掛了,而我比較幸運,所以馬上到北京,請了專家,九死一生的活了下來。


真心跟大家說,發燒了不光別捂汗,還要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


曾經看到美國人和ABC華人發熱是敷冰塊,而中國大陸是反過來特意捂,我一直以為是那無處不在的體質差異。


這個看法其實一直是存在一個誤區的。人們往往喜歡把兩件同時發生的事情看作互為因果,但是其實因果關係總是要在時間順序的基礎之上的。
發燒之後往往在退燒的時候,人們會全身出汗,然後溫度退下,因此很容易理解為是因為出汗了,所以體溫降低了。這其實是不對的。
人們之所以發燒,其實是因為調節我們體溫的cpu出現了故障,當我們感冒或者有炎症的時候,體內會產生一類因子,就好像系統bug一樣,讓我們的cpu感覺「啊!我的溫度低了!」然後開始控制機體自行產熱,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發燒以前,我們會覺得冷,打哆嗦。
而當我們的疾病開始好轉,體內的這一類因子被清除的時候呢,cpu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以開始想辦法下調體溫,而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靠大量出汗,讓液體把多餘的溫度帶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退燒的時候會大量出汗的原因。但是出汗這是我們看到的現象,但是真正退燒的原因是體內的致熱因子被清除了,才會自發地出汗把多餘的體溫帶走。
相反,如果可以捂出一身汗的話,只是在原有身體高熱的基礎之上,讓自己覺得更熱,然後刺激身體開始降溫,但問題在於cpu的系統bug並沒有解決,就算降溫,也不會低於原有發燒的溫度。
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讓自己吃點退燒藥,好好睡一覺。要相信。多喝熱水。才是萬能葯。。。


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發燒是人體對抗感染的方式,捂可以幫助體溫上升,利於免疫系統工作。
但是,體溫過高可能造成比感染更嚴重的損害。


是的,一定會退燒。
如果是輕微的感染引起的發燒,注意補充水分和鹽分,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自愈,自然就退燒了;
如果是嚴重的高燒不退,人體部分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這時候不但不想辦法輔助散熱,還捂起來,大概用不了多久就死了,人一死,自然也就退燒了。


僅從中醫角度講,傷寒太陽表證和陽明經證階段(就是通常說的受了涼感冒)的發熱可以通過「汗法」解決,這時捂汗對於退熱是有幫助的。但如果是溫病出現的高熱,捂汗並不起作用,反而徒傷陰液,使病情加重。


樓主切不可斷章取義,捂汗是有前提的!!!首先要先用藥(如麻黃湯)再加蓋衣被以取。 發汗解表只適用於風寒表實無汗! 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者,瘡瘍者,出血者切記不可用汗法!!!


退燒?我自己發燒的時候,也是出一身汗,燒差不多就退了。but,我只想提一點,燒退只是表象,如果沒有糾到病因,你發燒還是會反覆。
順帶說一句,出一身汗,記得及時補液啊!尤其是出大汗的時候!!!謹防低血容量性休克(上完傳染病的我又來現學現賣了)


逃(*/?\*)ε=ε=ε=┌(;′°ェ°)┘


看是什麼了,要是小病小痛,出身汗就差不多了。不過要是大病,例如癌症,發汗只是表示進一步惡化,通常到這一步撐不了十天半月了,要是還不能進食,一兩天的事。又想起過去不好的經歷了,這種問題還是少邀偶回答的好


捂是因為感覺冷!雖然在出汗,然而感覺越是冷,所以才捂著。
不冷的話別捂,沒用處。洗個熱水澡更好。


想到一批雞賊的病人
桂枝湯證,開個桂枝湯,醫囑趁溫喝,喝完蓋著被子眯一會,微微出點小汗就好了
病人一聽,來了精神,(⊙o⊙)哦,明白了,出汗就好。
完了過幾天碰到病人,病人一臉不屑,說是病沒好。我想不會吧,你喝了葯多多少少會好點啊。病人:你不是說蓋被子捂了汗出來就好了嗎?我就沒配藥浪費錢。我捂了!好多好多汗,沒用!

我內心:....你這個病,不是光感冒這回事,還有雞賊病,還有話聽一半的病。哪有不吃藥,光使勁捂汗的。再說不論什麼情況也不能捂得大汗淋漓啊

~
更新一下
桂枝湯證,溫服,喝了葯以後喝點粥小睡一會出點汗。這是正規的使用方法。嚴格來說,這也不是捂汗。這個出小汗是葯的作用,而不是捂出來的。

再更新一下,嚴格來講,以中醫自己的學術體系,也不提倡
「捂汗」,提的是發汗,就是用解表葯是人體出汗,而不是用高溫逼迫使人體出汗。
高溫逼迫人體出汗,甚至是被否定的,比如傷寒論的觀點

當然,中醫的發汗法,到底是
藥物?出汗?病癒
還是
藥物?出汗
?病癒
即發汗法中,是出汗這個生理過程做到了臨床治癒,還是說出汗僅僅是藥物的副作用?
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不會。溫度過高要降溫。


推薦閱讀:

身體各內髒的顏色是什麼樣的?

TAG:發燒 | 身體健康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