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知乎上的很多大學生都是穿的zara、優衣庫,現實中卻有很多都不知道這些牌子的大學生?

可能是我表述有問題( ?? ?? )
我的意思是通過默默混了知乎一年多,確實發現知乎上特別多大學生曬出來的東西不是月生活費2000+應該到不了的標準,但是周圍很多同學,據我觀察到的幾乎是70%以上的同學月生活費到不了這種程度,所以比較疑惑……

看各種大學生曬消費觀,曬服飾搭配,都是幾百+的衣服和用品,我周圍卻有很多人覺得zara,hm,優衣庫很貴,不會輕易去買。是我周圍的問題還是知乎上的大學生都比較有錢?


關於評論區幾個問題我回答一下:
1、耐克和HM的問題,不是因為價格的原因,而是HM,優衣庫,Zara根本沒有實體店【是我從小生活的四線城市沒有實體店】,是真心沒聽說過。到了大學去了合肥這種省會城市,雖然有了實體店,但是生活費需精打細算,由於人窮見識少,都是淘寶。第一次聽說HM,優衣庫這些品牌,是2014年我上知乎之後,第一次見到實體店是2015年畢業來到上海,第一次在HM店裡消費都是2016年了。
2、小米MIX,真沒想到很多人都在關心這個,至於怎麼搶到的請看這個回答:如何看待小米mix 11月25號在小米網上大量放貨?
3、至於是否可以省吃儉用買一條300的牛仔褲,這個怎麼說呢。理論上是可以的,但現實中我不可能只穿一條牛仔褲出門,我買了一條300的牛仔褲,那換洗的牛仔褲多少錢呢?T恤,外套,鞋子又要多少錢呢?。所以不如都買一些看起來都過得去的衣服,吃東西也不要太放不開。這樣一種平衡也不錯不是么?

————————————————分割線——————————————

我從小生活在四線城市,大街上的只見過耐克,阿迪,根本沒有HM,優衣庫,Zara。【這段引來了歧義,我改了】
我大學生活費就1000一個月,花兩三百買一條牛仔褲能不貴么?
你說像我這種窮人,就算在知乎曬淘寶幾十一百多的衣服,有人看么?那不是自取其辱么?所以出來曬的,一定都是比平均水平高出來那麼一點,大家才回去看。
是這個道理不?
即使我現在,工作了一年半,月薪六七千,我買過最奢侈的東西,3999的小米MIX,229的電動牙刷,399的小米電飯煲,199的小米熱水壺。買衣服鞋子基本控制在300以內。
我姐當初來上海,才3000一個月,背的包才三十多塊錢,在知乎曬不得被罵成土鱉么?我去年用了年終獎才給她買了個300多的包,這是她最貴的包包了。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可能並不了解中國,或者這個社會


有沒有人發現一件事,當你問別人身高的時候,那些說自己一米六的女生,很多時候其實只有一米五八,而那些明明只有一米七的男生,卻硬說自己是一米七三。

事實上,無論是描述身高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我們多數人都會傾向於自我美化,將自己踮起腳才能夠到的高度當成自己的現有能力。

為什麼知乎上大學生用蘋果手機、穿優衣庫基本成為標配,但卻沒幾個人說大學生應該開跑車、戴勞力士?
因為對於多數生活費只有一千多的學生來說,蘋果手機或優衣庫是他們咬咬牙也能夠承受的,或者說這是普通大學生能力的上限。即使其中很多大學生都不會真的去如此消費,但在自己心中,已經默默地在自己腳下墊上一塊石頭,將自己劃入那些商品的潛在消費者陣營。

同時,現在無論是知乎還是其他網路媒體,也正是利用了大學生的這種心理,通過不斷向他們傳播「過度消費」的思想,潛移默化地讓他們忘掉自己的真實高度,不斷地加高墊在自己腳下的石頭,幻想著自己已經擠入「時尚名流圈子」。到最後,媒體大V們收夠了廣告費,商品賣家們宰夠了肥羊,只有那部分大學生從高高的石頭上失去平衡狠狠地摔下來,身負各種債務,坑完爹媽又去拿裸照貸款。

所以對於動輒給學生推薦上千元衣服、鞋子,還扯什麼「只有會花錢的人才懂掙錢」歪理的人,我只想說一句——


這個問題真的稍微把我shock了一下。
因為以知乎一言不合曬豪車的尿性,
你說的這些根本就不能算是牌子。

我也混了知乎一年多,
我從來沒有意識到照片中的人正穿著這幾個牌子的衣服。
這些牌子如你所說並不便宜,
但是在服裝品牌裡面卻真的不貴。
它們基本滿足「好一點的衣服,但不要太奢侈」這個要求。
穿衣的人通常只是剛晉陞的小中產,或中產家庭的小孩。

所以,
你能得出【很多大學生都穿】這個結論,
說明你在重點關注這樣的品牌,
你現在很可能已經在試圖模仿上一級的生活方式了。

並不是說這種模仿不對,
這種模仿本身是階層上升的動力。
只是希望題主在這個過程中稍微警惕一下自己心態的變化。

衣物的品牌會造成身份隔離,
平時留意不同階層的衣著模式,
能夠有效的幫助你融入到對應的階層中。
但不管是高階品牌還是低階品牌,
都只是你用來交際的工具。
不要把這種隔離變成一種身份認同,
理所應當的將身份歧視內化。

簡單的說,
就是要學會「見什麼人,穿什麼衣服」。
但是不要給自己定義「是什麼階層就該穿怎樣的衣服」。
既不要因為穿的不好,而失去自信;
也不要瘋狂的追求更好,而失去自我。

反之,
也不要覺得內心強大穿什麼都無所謂,
在特定的場合,是需要特定的衣著的。
蠻橫的簡樸,會讓你失去很多重要的機會。

當你把衣服當做一組工具來對待的時候,
你會發現品牌有高低,但並不是值得追求的東西。


初中時我一雙摺後500的李寧都要被同學圍觀,衣服超過200已經是天大的事了(小學校,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地方。和外界、社會的交集很少)

高中市區的實驗中學,同學1000-2000的運動鞋隨處可見,我買鞋子超過500都會心疼,但超過200的衣服已經是正常水平了,nike、adi也開始慢慢進入清單(同學來自各個地方,家庭背景也是各行各業。同學們也是有事沒事就去KTV和掃大街)

高中畢業,留學預科。什麼Lv,gucci,prada已經是周圍同學們的經常談論的話題。家裡開的都是頂配卡宴,賓士g500的。然而一條700塊的Levis已經超出了我能理解的範圍(同學們家庭環境、收入是各行各業的偏上的了)

出了國,有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同學們。Hermes、Givenchy,Versace的,Burberry,Ferragamo成了一小部分同學的標配。也有人聖誕節三天花男朋友100w,眼都不眨,然後一句我們不適合就分開了,男方也根本不在乎那100w。而我一年學費加所有的費用不超過18萬,衣服也只能偶爾看看折後的north face,superdry,g-star這類,而且還是一穿穿三年...

畢了業,有的人靠自己留在了英國,進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剛開始收入也有10幾萬。有的靠著父母投資出來創業的。有的靠著父母的資源開公司的。有的靠著父母軍區的關係開公司的。有靠父母進了海外博士也進不去編製的中山大學、深圳大學。還有的回了國沒什麼事干,依舊是吃父母用父母,不知道該幹什麼的。

現在,有有從大學跳出來找人合夥的。有人在公司混熟了打算拉幾個人出來自己乾的。自己找到工作一年10萬依舊單身開開心心該買買該玩玩的。有開公司結了婚要養家養孩子私人賬戶一年50萬悶悶不樂的。

一路過來,社會方方面面的階層差異與差距一目了然。

你這時候問我優衣庫,hm,zara一類的為什麼那麼貴……

我只能告訴你,中國真的已經有一批人先富了起來,世界也真的很大很大,請不要站在自己的階層,嘗試揣測其他階層的想法和行為。

自己開心就好。


我一個北方一線城市的同學,當時我去他寢室,他正給他家打電話要打錢買科9,1200。

我一個西南農村的室友,有一次從快遞站回來,手裡拿著一雙鴻星爾克的鞋子,120。

說以上的例子是想說明,真正起著決定作用的,不是大學生的身份,而是你所處於的階層。

那個西南農村的室友,大二用自己買買買工和攢下來的錢,買了筆記本電腦;中飯晚飯食堂解,兩個素菜,5塊錢。那個北方一線城市的同學,寢室里堆滿了潮牌衣服;健身完點一頓二三十塊的外賣作為加餐(他自己也做兼職)。你說他們誰過得更舒服,從絕對的角度看,很明顯是後者,但他們相對得都在過屬於自己階層的生活。

你的同學,可能來自一線大城市,也可能來自十八線山區農村。他們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的眼界和生活水平。你覺得優衣庫、zara是平價品牌,但鴻星爾克、貴人鳥卻可能是另一些人眼裡的名牌。

不要拿不在一個階層的兩個人去比較。你可以羨慕比你有錢的人買得起更好的東西,從而努力去達到那個階層,而不是停在原來的階層去追求不屬於你的東西。


另說一些主觀的:

我的一些來自外地的同學,他們每個月的生活費有2000元,但如果要買衣服出去旅遊等,家裡還是會打錢給他們。不光是外地的同學,就連很多本地的同學,他們的生活費只適用於在學校的這段時間,買衣服買鞋子,後會讓父母…「報銷」。確實,2000塊對於我們這物慾橫流的城市中的90後,真的算是少的。身邊的誘惑實在太多,來自大城市城市裡的我們更加註重現在的享樂,「覺得花生活費讓自己快活是應該的」,「我現在還沒掙錢用父母的錢幫我買衣服是應該的」。到後來就會出現「我月入5000每月花3000在化妝品上男友要和我分手,他是渣男么」這類的問題出現在知乎上,

何不食肉糜。


我貌似偏題了,碼了半天並不想刪。但有一個答主說的很對,別人曬得是生活的10%卻是你的100%

下面的可以不用看
我答成了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不知道balabala

~~~~~~~~~~~~~~~~~~~~
上大學前,真沒聽過。
不僅是Zara HM 而且Ysl Tom Ford 紀梵希
悅詩風吟 施華洛士奇 資生堂 nars 科顏氏
Vans 匡威 悅木之源都沒聽過

阿瑪尼是賣西裝的
香奈兒賣香水的
潘多拉只是魔盒
CK是很牛逼的內褲邊兒
宜家是詩經中的
外交官是很厲害的人不是拉杆箱
范思哲是人名
愛馬仕就是男士包
歐米伽是奧特曼
歐萊雅是超級貴的牌子

然而我現在也只是大學一年半而已,世界觀快速刷新了。

來自於一個十八線城市下的小小小縣城,加之本身就比較宅,大學前吃過唯一的西餐是德克士,穿過最貴的衣服是耐克。

然後上學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自學學會的第一件事是坐地鐵,第二件事是自動取款機取錢。去的第一家商城是德基,除了負一樓,五樓,七八樓剩下的樓層沒去過第二次。

進HM第一感覺是原來南京人是這麼買衣服的(目瞪口交)


好了進入正題(微笑臉)
高一才知道有網購這種東西,高二通過淘寶買了第一條褲子60大洋,以前網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我們認識世界的最大途徑就是電視。

現在網路發達了,並且越來越多元化,我們認識事物很大程度來源於此。

我小學的表妹都腐了,我目瞪口交
我弟初中的女同學開始在網上碼黃色小說,我三次目瞪口交
我表弟六年級就有女朋友了,還在空間秀恩愛我:我他媽還…
我認識的一個妹妹初二,聊天爆出一張表情包,我說這誰啊最近老看見,她說這你都不知道,然後又甩出一張

我(微笑):到底是誰啊。她說鬼怪的男主孔侑。
我:好醜啊(三分鐘後)
我:怎麼不說話了!?
她:您已不是對方好友(後面balabala)
我淚牛滿面,願世界更美好

正如其他答主所說,中國農民很多,窮苦人很多,負能量更多 有很多人不知道這些所謂的牌子,那又如何,社會不是正在發展嗎?網路不是正在多元化嗎?

最後,知道zara HM很牛逼嗎?
再說一句我常說的話,zara HM 很貴嗎?Tom ford口紅很貴嗎?香奈兒很貴嗎?誰他媽兩三個月買不起?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為什麼評論區一副我懂你的表情,然而還在說衣服貴賤的事。微信表情捂臉哭。

挺好理解的吧我說的
貴和便宜是相對的
那些牌子在知乎顯得很正常是因為這兒算個小精英社區,入門本科人均年薪百萬。圍笑。
而題主生活中看到的情況才是接近我國國情的,也就是說,這些牌子對於大部分中國人說還是算貴的(不打折的時候)。

如果你不覺得貴,那麼恭喜你,但不用特意留言告訴我,不然我會覺得你不識字......

。。。。。。。。。這答案太簡單了吧?
因為你知乎刷太多了啊!

看了一遍,其實重點不是z hm,而是知乎。
有些人真的知乎刷傻了吧,我特么一個瀏覽量擊敗99.5%的人都沒這麼迷。

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是也不是。
是在於知乎上的答案比微博票圈更深、更細。
不是則在於,視野不只在寬度,更在高度。
而更大的世界不只是雲上,還有地下。

我國真的還沒發展到那種水平吧?
沒有誰都年薪百萬,本科起步吧?
就算把知乎當成個精英社區來玩,確實人人都牛逼,那沒關係,可至少你還是知道這裡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現狀吧?

順便說句,如何評價、怎麼看待 天天有,然而每個這麼問的題主其實都只為了秀個優越,抱團吐槽不同意見。你們好棒棒哦。

寫到這裡你們肯定覺得我離題了,我自己也是這樣以為的。於是我保存草稿出去看了一遍問題,終於想起來我為什麼要說上面這些了。

因為,題主,不是你窮或者知乎大學生有錢。而是因為知乎(這個不大的社區)的人確實或者裝作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中。
你作為一名大學生,怎麼這都不懂?

來敲個黑板,我們的基本國情是什麼啊?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主要矛盾是什麼啊?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我國的社會主義還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聽到沒有?!


你覺得貴,因為你相對於他們較窮,而你窮沒有錯,因為這個國家大部分都跟你差不多窮(′?_?`),你錯在以為他們代表了整個社會。

我這個人說話比較委婉,所以,懂了嘛?還不懂的話,前面我不是說我乎本科入門嘛?你去查查本科率吧。


首先,可能是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
你那些覺得優衣庫、HM貴的同學,有多少是認認真真去逛過店的。一看是日牌、美牌,或者是看到那華麗麗的門面,巨大的廣告牌,下意識就覺得貴,這部分不在少數。(評論區有不少朋友的回復證實了我這個說法)
其次,我們不可否認,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覺得優衣庫、HM貴。如果他夏裝單品必須要100塊錢以下,冬裝在200塊錢以下,那無疑,優衣庫、HM還是挺貴的。優衣庫好點的牛仔褲是200多接近300塊,便宜的要199。很多人覺得200塊一條褲子很便宜了,但是打開淘寶儘是幾十塊錢的牛仔褲。買慣了這個價位的衣服,看到199一條的褲子覺得貴不貴?
看到很多回答說,因為優衣庫、HM、Zara本來就便宜。便宜是相對而言的這個道理還不懂?中國還有一半的人是農民,在中國,大概有肉眼可見的龐大比例的人根本不知道這些牌子的存在,他們所在的地方連個像樣的服裝店都沒有,更不要說我們討論的這些店了。他們一件衣服就幾十塊,甚至已經好多年不買新衣服,你要讓他們買個幾大百的衣服就跟玩一樣,可不可能?
為啥題主會覺得知乎er穿這些牌子稀鬆平常呢,因為沒有人會專門上知乎告訴你,我挺窮的,我好幾年沒買過衣服了,我一件衣服就幾十塊。

另外,想再提一個觀點。
不少人在評論區裡面提,說打折的時候這些店也有幾十塊錢很便宜的衣服。
我想問,對於普通收入的人來說,沒事敢不敢進Gucci、Chanel、Hermes這些店裡去逛一下。一般人的心態是,知道自己買不起,所以根本不會去關心了解。有一個人跟你說,LV這段時間老款打五折,你聽聽價格,是的,你也可以買得起了,但是那依舊不是你熟悉的世界。
對於窮人來說,優衣庫、HM、Zara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奢侈品。他們著眼於無牌貨的時候,優衣庫、HM、Zara打折了他們都不知道。

統一回復:
1.評論區有人跟我說LV從不打折,我頓時很囧,瞬間暴露自己是個貧窮的人哈哈哈哈哈~但是這不影響我想講的這個道理。
2.優衣庫、HM等快消品店的衣服,確實有很多幾十百把塊錢的衣服可買的。希望那些受先入為主觀念影響的小夥伴呢,看了我這篇回答,可以再重新審視一下這些品牌,也許,你可以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呢。
3.要是真覺得貴,也無妨。尼采說,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e作為一個長期在:
hm
uniqlo
zara
ca
pullbear
topshop
forever21
stradivarius
bershaka
newlook
hotwind
only
等快消品牌買衣服的學生黨,我非常負責的告訴你我為什麼經常買這種牌子。
1.價格不貴啊。一件衣服平均價格在100至300之間,冬裝稍貴,一般不超過800。咱們窮學生咬咬牙還是買得起啊。。。碰上打折促銷就更划算了呀。
2.款式好啊。且不說他們抄哪家大牌服裝咯,款式多風格涉及也廣啊,基本都是有運動風ol風日常風這三類橫掃一切生活所需風格。對於2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來說真的非常適合啊!!!
3.質量也還行啊。。這裡重點表揚優衣庫,褲子是真的好。標註了會掉色的褲子真的掉色不騙人,說了不掉色的褲子也就真的不掉色!!!然後上述大部分品牌實體店就不提了,大家可以現場去對比質量價格。主要是網店這一塊,質量就有點參差不齊了。。。不過不滿意的話退換貨都挺方便的。

這裡是我個人想法時間:


的確不是每個學生都有2000或以上的生活費。知乎上的大學生也不是個個都有錢。生活費給多給少是看父母意願,覺得hm優衣庫貴是個人生活態度,沒必要覺得疑惑。有的人有錢買得起也不願意花,有的人是沒錢死要面子活受罪,都是各自選擇對待生活的態度。

只要咱們走出去的時候身上衣服搭配好,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何必在乎牌子不牌子的?誰還真的掀開你衣領看標籤哦


我以前也困惑過這個問題,後來上課講到「擬態環境」(李普曼《公眾輿論》),就覺得知乎簡直完美詮釋。

概念:所謂擬態環境,就是由大眾傳播活動形成的信息環境,它並不是客觀環境的鏡子式再現,而是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對新聞和信息的選擇、加工和報道,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後向人們所提示的環境。
絕大多數人只能通過「新聞供給機構」(比如知乎)去了解身外世界,人的行為已經不再是對客觀環境及其變化做出的反應,而是對新聞機構提示的某種「擬態環境」的反應,產生腦海圖景。

抓住關鍵點了嗎,所以簡而言之:
知乎上的信息在我們腦海中形成的圖景,形成的是「知乎體」的擬態環境,並不是客觀世界。
你在知乎上所認識的世界,是知乎所描述的部分世界,並不是全部的世界。

在任何媒體上都會形成不同的擬態環境,像微博、天涯、豆瓣,想必大家對它們的氛圍都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而知乎好像很客觀、很真實、很有理有據的樣子,但別忘了它也只是言論形成的世界而已,既然是人的主觀言論,就是有選擇性的、跟客觀有偏差的,你難道真的以為現實世界每個女生都化妝、每個男生都健身、每個人都會浙大校歌嗎。

題主真的不用糾結這個問題了,不是你可能存在於個假世界,而是你上了個假知乎╮( ̄▽ ̄)╭至於怎麼辦,請看最上面頭像那行。


我見過很多很有錢的人,照樣逛菜市場京東淘寶,買宜家迪卡儂麥德龍muji,優衣庫的t恤牛仔褲,小米的插座移動電源,網易嚴選,凡客,誠衣Lativ。

最近很多朋友都對網易嚴選和誠衣Lativ讚不絕口,並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有錢人首先得自信,自信自己所選。
根本不care衣服,快消品等東西,只是他們的選擇面更廣。
他們更care的是好不好,要不要,喜不喜歡;
而不是值不值,貴不貴,品牌low不low。

可以喝兩塊錢的怡寶,也可以喝二十塊的依雲。
可以喝五塊錢的啤酒,也可以喝一千塊的茅台。
可以吃茶餐廳路邊攤,也可以吃米其林。
可以坐地鐵或滴滴,也可以開Porsche。
可以住airbnb,也可以住Ritz-Carlton。
可以農家樂,也可以坐豪華郵輪。


第一次知乎回答,想說一下,個人女生,準確一點獨生女,想要什麼只要不過分家裡肯定會給,但是上大學後自己開始自主管錢,生活費一月1000,爸媽一下給一個學期的,自己調整處理這半年的生活費。作為一個女生不大愛買衣服,但是買的衣服都是能穿的住的牌子的,夏天衣服稍多,夏天會買4件左右短袖,每件不超過100,短褲3條左右每條不超過100,春秋裝一般買兩套300搞定,冬天衣服感覺好多都沒穿壞,每年毛衣自己買1件150以內搞定。過年的衣服600的獎學金再擠點生活費搞定。鞋子一般買鴻星爾克的運動鞋,花花公子或卓詩尼的pu高跟鞋,每雙150左右,200以內搞定,每月吃飯 500足夠,衣服平均下來200差不多,剩下300零碎商品和聚餐也夠了,平時稍微兼職幾天,表示還算輕鬆。化妝品是媽媽給買的,每年一套300以內的,只有水乳和面膜,不化妝。所以說一月1000,在一般的城市1000的生活費是足夠的,再多1200綽綽有餘,當然根據家庭情況生活費和質量是不能比的,有的人一雙鞋頂我一個月生活費。只是覺得,現在主要的支出還是父母給的,能穿的舒服、整潔、乾淨利落就好,我穿這個價位的衣服是因為我買得起,承受的起。如果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趁年輕去爭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我可以趁著我爸媽身體還健康,帶著他們體會一下我們年輕人的生活,周末可以帶他們去吃個從來沒吃過的牛排,喝著咖啡吃著甜點聽他們嘮叨,教他們上網教他們走進年輕人的視角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大四了,考研成績快出了,無論如何,要不斷努力,遊必有方,愛爸媽,謝謝這22年你們的愛都給了我一個人,一個任性倔強的獨生女。


不知道答主是否看過一部電影
叫《心迷宮》
文不對題 但是這個意思
北上廣深是中國的幻象
中國的十八線小城市才是中國的真相
知乎是中產階層的幻相
數以億計剛剛脫貧
甚至仍在貧困線以下苦苦掙扎的人
才是中國的真相

第一次修改

這是本片導演的處女作
豆瓣評分高達8.6分
對於一部國產電影來說
幾乎算是滿分作品了

導演特地選角採用縣城裡的雜技團或歌舞廳的人 目的就是為了真真實實還原一個發生在小村裡的故事

有為了不被發現地下戀情失手殺人的他
有為了情人痛下殺手的他
……

所以我想表達的是
知乎這個彙集中產階層精英階層的社區
同樣在學生這個特殊人群里
也是中產階層家庭出身的人
更多的在使用

而那些從農村 從十八線小縣城
考入大學的那些大學生
才是真相
他們可能練穿361 安踏等等這樣的國產都是逢年過節才買的
平時可能就是幾十的衣服
不知道Zara hm STARBUCKS
都是正常的

但我很喜歡的 也是唯一看過的網路小說《斗破蒼穹》有這麼一句話
莫欺少年窮!
在他成龍成鳳之後
沒人會關心他幾歲才知道的潮牌
幾歲才喝第一杯星巴克

言盡於此 此致敬禮


以前我還是個單身土鱉程序員的時候,一直以為優衣庫,hm是很貴的牌子

那時候夏天都去運動品牌折扣店買過季打折T穿,後來有了老婆變成已婚土鱉程序員以後,陪老婆逛街,才發現竟然在商場里也能買到三五十塊錢的T

當我發現,以前買一件衣服的錢,現在可以買兩件之後,我變得比我老婆還愛逛街


坐標北京某211

第一個宿舍六個人,兩個北京的(我是其中一個),四個外地的(均非富裕地區)。

開學第一天要穿白襯衫,有一個外地學生沒有帶,問我們哪裡能買,按照知乎標準tommy hilfiger應該是起步,我的概念里zara的襯衫就還行,在快消品牌里質量樣子都還不錯。
心裡考慮了一下他的情況,還是沒敢推薦zara,給他推薦了優衣庫,想著一件襯衫一百多已經是白菜價了而且質量挺好。把價格告訴他之後他說了一句話讓我懷疑了好幾天人生。

他說「一件襯衫居然要一百多,你們這邊好貴啊」

我的朋友裡面有隨便一個耳機好幾千的,有周末打飛的去南方度假的,有出去吃飯人均幾乎沒下過200的,可是這真的都是少數。

你在知乎上看到的大學生活和你身邊同學的大學生活不同,是因為通常情況下只有過得好的人才會曬出他們的生活。知乎上的大學生數量遠少於全體大學生數量,知乎上曬出自己優越生活的也只是上知乎的大學生中的很少一部分。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而已。

大部分人都是吃著學校食堂,穿著比hm zara便宜一半的衣服,用著手機自帶的耳機,沒有知乎上推薦的那些很貴的但是被稱為「雖然貴但是用著舒服啊能帶來溫暖啊」的用品,春節要做好久火車回家的。

曾經我很好奇為什麼那些最火車回家過年擔心搶不到票的人不去買機票,後來覺得當時真是可笑

p.s.我還是在北京一所學生們平均比較有錢的學校


倖存者偏差
有人贊就多說兩句。
百科的解釋是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駁斥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這個被駁斥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回到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情況是:大家只能看到在知乎發聲的一小部分穿快時尚的大學生。而沒有看到大多數沒上知乎,沒在知乎裝*的沉默的大多數。


優衣庫這個秋冬季衣服坑成狗,毛衣居然有30%羊毛含量的,大衣是30%還是40%,面料黨表示理解不能。


反正我覺得zara和優衣庫的衣服偏貴
即使是參加工作了以後


原來現在大學生生活費都2000+/月了……


題主你沒有錯,這些牌子相對於平均大學生消費比例就是貴啊,你周圍10個同學平均幾個用知乎?
我記得兩三年前武大有發過一個月生活費統計,忘記數據來源了,好像是一個參與度挺高的問卷調查+學校飯卡數據流量吧。
結果記得不太清,大概是月平均生活費在800-1100的佔了一半多,800以下的十分之一的樣子,1500-2000的十分之一,2000以上的十分之0.5。

說回到HM這些牌子本身,
以一件衣服100-200不算貴作為說辭是不合理的,
100-200你買的是夾克還是T恤你對價格貴賤的感受是非常不一樣的。
美邦,森馬這種國內二線品牌一件T恤在30-100浮動,厚外套100-200浮動的價格才是普通學生正常可以接受的消費感受,HM和Zara一件背心55,一件襯衣150,我憑什麼不能覺得貴?
平均生活費有1500的情況下,你讓一個普通學生花150去買一件春裝,他表示完全可以接受,
但當平均生活費只有1000的情況下,你讓一個普通學生花80去買一件T恤就是會覺得貴。

我上本科時一個月生活費就是1000,感覺的比較舒服的定價是T恤50上下,日常鞋80上下,厚外套120上下。
我現在在德國一個月生活費還是1000(歐),最常去的店子,準確說,我感覺價格定位比較舒服的店子就是打折時的HM,CA之流。為什麼?T恤20-30歐,牛仔褲30-40歐,外套30-40歐,超級厚外套80-90歐。和我本科覺得舒服的定價比,基本完全一致,細點比,其實還略降低了(所以比起本科買衣服略微多了一點)。


推薦閱讀:

有哪些東西你以為很貴但實際很便宜?
為什麼國內有些人願意在網頁遊戲里投入上千上萬,而不願意購買幾十上百塊錢的買斷制單機或者多人聯機遊戲?

TAG:消費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