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很明顯跟科學矛盾,為何有部分人信奉?
鏡像問題:科學明顯和宗教矛盾,為何有人信奉?
1980年12月19日,李維漢在中央統戰部的部務會議上作了一個書面發言,對白己的宗教觀進行了13點概括。即「1宗教的根源是對自然壓迫和社會壓迫的無知和無能為力。2宗教信仰是歷史的產物,它是在歷史上發生、發展和消亡的。由於他的發生的根源,它只能隨著根源的消滅而消滅,只能自然消亡。菩薩是人民自己造成的,只能由他們自己去丟掉。行政辦法只能助長宗教感情,決不能消滅宗教。社會主義社會將長期存在宗教。3宗教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必須有相應的宗教活動場所。4宗教有五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複雜性、長期性。5宗教在歷史上曾經是被壓迫人民團結奮鬥的紐帶、旗幟。要歷史地看待,不能簡單否定。6宗教矛盾在民主改革和所有制改造完成後,將逐步演變為勞動人民間信仰和不信仰的矛盾。7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改革自由的政策。批判包辦子女信仰宗教。要把宗教信仰自由的旗幟抓在我們手裡。8實行政教分離,宗教與教育分離。9用和平改革方法,改革宗教制度,廢除封建剝削和特權。10在黨內進行無神論教育,在信教群眾中有步驟地進行科普教育。11團結、教育、改造宗教界人士,鎮壓和肅清反革命。12培養紅色教職人員,培養政治上靠攏我們、有豐富學識的學者。13宗教不是科學,但宗教問題要當作一門科學來研究」。
其實現在信教的比例在降低,看到人數上升很可能是因為總人口上升。。。現在已經屬於宗教的消亡階段了。
順便一說哪個人說偉大的科學家都不反對宗教的?自己去歐美科學家的Facebook或推特看看,不少都是在罵宗教,而且比我們這些語言較為溫和的罵得還狠
宗教、科學,這兩個辭彙本身覆蓋的內容都太大,「宗教和科學是否相互符合」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宗教包括核心的神哲學、神義論,也包括一些戒律、儀式,還包括經文、教條,還有宗教相關的技術、藝術。
科學主要指的是科學方法論,是判斷推理演繹知識能否成為經驗知識一組方法,模態可證偽性的判定與可重複性的實驗。其也是基於一組認識論的信念,即先驗概率與知識共同體。當然,知友中指的更廣泛的「科學」可能還包括了物理主義和實用主義。
當極端宗教神棍以一些宗教中的教條為由反對科學方法論時,宗教與科學或許是矛盾的。
同時,一些神學問題是可以並且正在引入科學方法論進行研究的,認知科學和進化心理學的研究也驗證了一些神學概念以及戒律、儀式能夠解決一些心理需求問題,並且可以根據認知科學與進化心理學的研究結論來進一步簡化、改進這些神學概念以及戒律、儀式。
宗教的這些內容又是與科學一致的,甚至宗教就是科學研究的對象,而科學研究以後給出的具體解決方案則就是宗教。
在物理主義與實用主義的情況也是類似的。
當極端宗教神棍以宗教的名義宣傳一些超自然的概念時,這些宗教概念與物理主義是相悖的。
但是同樣有很多神學概念並不是超越物理主義的。
當極端宗教神棍以一些宗教中的教條為由反對一些實用理論、實用技術,例如神棍反對進化論、反對轉基因時,這些宗教行為是與實用主義背道而馳的。
當使用被認知科學和進化心理學研究也驗證了的一些神學概念以及戒律、儀式,自主解決一些心理需求問題時,這些宗教內容又是實用主義的。
在社會化生物的進化歷史過程中,反覆的博弈篩選過程下,某些策略在社會化生物種群中會取得優勢,合作模式與社交需要所對應的基因型的勝出,合作模式與社交需要就好像神秘主義詮釋的一樣「內化於」基因之中。
其最終表現為我們這些社會化生物個體,對於主體之間「超越」概念的需求,其在進化的背景下成為了我們的一個需求,而「超主體」是這方面一個最簡化的概念。
一個符合物理主義的神學概念不一定是沒有吸引力的,神學不是以神秘和超自然為基礎的,而是以某種超主體的概念為解決社會性生物的心理需求,通過這個概念構建內向性的驅動,幫助面臨困境與社交忽視是個體。而最簡單的「超主體」類概念,自然一種泛神論式的唯一神論,是以柏拉圖式共相論為基礎的絕對的理性體概念,或者是一種生命內在論的神學。
而這些並不一定要求「超越物理」,只需要超越主體。
但是任何的組織都不可能不涉及其社會性,就像各種政經組織、社會團體、乃至同好會、俱樂部一樣,宗教組織可能起到一些好的社會功能,例如提供一個社交平台、維持社會福利,這可以為需要者提供更多幫助,也可能有些中性的功能,例如社會管理、社會動員。
且不說宗教的這些中性社會功能例如社會管理、社會動員經常被利用以後做製造出的各種教條以及組織出的各種暴力活動。
宗教組織一些好的社會功能例如維持社會福利,也與宗教核心功能,例如討論和教授神學、自發組織一些儀式活動,是相悖的。
雖然很多宗教都有關於社會福利的倡導,但是我認為政教分離的原則是很重要的,可以基於宗教的觀念倡導建立社會福利體系,但不應該由宗教組織管理社會福利體系,以免不同的社會功能混為一談相互影響其效果。
從邏輯實證主義者的角度看來,宗教跟科學並不矛盾。因為在他們看來,宗教那無法證實或證偽的邏輯無法顯示出任何有關事實的真理,因此有神論者的觀點只是空中樓閣,沒有任何有價值的邏輯關係,也就沒有反駁的意義。既然沒有反駁的意義,那麼宗教與科學就沒有對立了,宗教根本沒有辦法對科學進行挑戰,而科學卻可以奪走信徒們信仰的動機。簡而言之,整個神學體系都毫無意義,把他們當傻X就可以了。
但邏輯實證主義者可不只是無神論者的朋友,無神論的主張只是顯得更有道理,更有可能是真的,但沒人能證明這一點。為了方便理解,這裡要先回到上世紀中期發生的「寓言大戰」,看看各方哲學家對有神論和無神論的辯論。
首先登場的是劍橋大學哲學教授威茲德姆,他給出的「花園寓言」開啟了論戰的序幕,但由於原文有些啰嗦我這裡精簡改編一下:
一對背井離鄉的兄弟重歸故里,走進他們從前房子里的花園,理所當然地,由於久疏照料,花園雜草叢生,但在雜草叢中居然有幾棵當年種下的花木生機勃勃。哥哥認為這不過是自然的偶然,而弟弟認為一定是有哪個花匠趁悄悄進來照顧這幾株植物。但鄰居們都沒見過有人進過那花園,泥土上也沒有足跡,兄弟們甚至蹲了一晚上也沒發現有人進來。但到最後,弟弟依然認為有一個花匠照料這些植物,因為僅存的幾株植物有一種被安排般的美感,至於為什麼沒人見過那可能是因為花匠是凡人的眼睛看不見的,只在大家不經意的時候工作;而哥哥堅稱:「根本沒有什麼花匠來過。」
顯然地,「花園」代表的就是我們的現實世界,哥哥是無神論者而弟弟是有神論者,弟弟信念中那個看不見的「花匠」指代的就是「上帝」。事實上兄弟雙方所陳述的東西沒有分歧,都是同一個花園,他們的分歧是對同樣事物的不同感受方式導致的。儘管他們都有各自的理由,但雙方都缺乏決定性的論據,都是不可證實的。
真的是雙方都不可證實所以只能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嗎?另一個哲學教授弗盧想到了另一個點子:只要把其中一方嗆到出不了聲那另一方不就自然勝利了嗎?於是他修改了前面的寓言:
從前有兩個探險家在叢林里發現了一小片開墾過的園地,上面芳草鮮美,花朵茂盛。甲說,這裡肯定有一個園丁在照料;乙不同意:「根本就沒有園丁。」他們紮好帳篷等了幾天也沒見人影,甲就說:「這個園丁可能肉眼不可見。」於是他們架起電網圍了一圈,結果還是毫無動靜;甲還是不信服:「說不定這個園丁不僅看不見而且可以瞬移。」於是乙抓狂了:「到底是什麼使你固執最初想法呢?這個永遠看不見摸不著的園丁和根本沒有園丁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說法我們可能很熟悉,因為對我們影響最大的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的「車庫裡的龍」正是源於弗盧的寓言:
「我的車庫裡有一條噴火的龍。」
「太稀罕了!」
朋友連忙跑到車庫中,但沒有看見龍。
「龍在哪裡?」
「哦,我忘了說明,這是一條隱身的龍。」
朋友有些狐疑,不過他建議,可以撒一些粉末在地上,看看龍的爪印是不是會出現。
「不,這龍是飄在空中的。」
「那既然這條龍在噴火,我們用紅外線檢測儀做一個熱掃描。」
「也不行,隱形的火沒有溫度。」
「要麼對這條龍噴漆,讓它現形?」
「不行,這條龍是非物質的,滑不溜丟,油漆不能附著。」
「這樣一條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實體,任何儀器都無法探測的龍 和 "根本沒有龍』有什麼差別?」
——卡爾·薩根《魔鬼出沒的世界》
在邏輯上這很有說服力,確實根據奧卡姆剃刀定律,我們更應該相信論據更翔實、假設更少的無神論觀點,而沒有任何能夠用來證偽的神學命題毫無意義、不值得我們較真和信仰。
事態至今似乎已經水落石出,無神論一方大獲全勝,信徒和神學家們看似毫無還手之力。但這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卻被一朵烏雲所籠罩著——當少數人是異見者時,我們可以輕易地蔑視這些「愚者」們;然而當絕大多數人都是「愚者」,而且你提出的論據並沒有說服他們時,你很可能就要審視一下自己的觀點是不是有哪些紕漏了——畢竟在國內自小接受無神論教育的大學生也有不少「突然」成為虔誠的信徒,宗教一定擁有什麼我們長久以來忽視的魔力。
在上面的文字中提到了「神學不值得我們信仰」,問題在於,這個「我們」真的是「我們」嗎?事實並非如此,這個「我們」不過是信奉理性主義和邏輯論證的小部分人,只有這部分人才有可能被上面提到的邏輯所說服。在網路對噴中浸淫多年的我們應該很清楚,很多人並不能為我們的邏輯所說服,我們以為自己擺出的證據是堅船利炮,但在他們堅定的信仰之前不過是破銅爛鐵,正如上面寓言中提到那些堅定地相信花匠和園丁存在的人。
對於無神論者而言,寓言在說出那句「這個永遠看不見摸不著的園丁和根本沒有園丁又有什麼區別?」之時便宣告結束,但在信仰者眼中,這個故事還有下文:
「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我還是相信花匠/園丁的存在,因為這使我感到安心。」
是的,最基礎的問題在於,人TM就不是理性的動物!
我們的大腦誕生於演化,服務於生存,只要不妨礙生存繁殖的機制都可以保留下來,邏輯思考能力不過是其中之一。我們在紙面上正式應用嚴格的邏輯方法來探索這個世界不過數百年,誠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不應忘記在人類出現後的絕大多數時間裡,人類都運用著最自然的方式在險惡世界中求存。從這個角度來說,問題-證據-結論的三段式邏輯論證並非先天的賦予,而更接近後天發展的工具,不能用這個工具來滿足我們最原始最自然的需求。
像是知道再吃就會發胖卻仍然無法抵抗美食誘惑的姑娘;知道瘋狂洗手無益於健康依舊繼續的潔癖;知道是商家把戲卻繼續結賬的購物狂;知道各花入各眼的道理卻忍不住看見皇馬就嘲諷的巴薩球迷……為什麼聽過很多大道理都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因為人的抉擇正是由邏輯與衝動、直覺及根植於心靈底層的滿足感所引導的,後面幾項往往佔據了主導作用。我們所推崇的浪漫精神也是常伴有無謂犧牲的非邏輯行為。而宗教,正是在某些方面滿足了一些人的根本需求,方能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況且,這些我們看來起因錯誤的信念,也能夠為我們的行為作出指導和解釋。我曾經湊熱鬧混進過家門口一座基督教堂里的婚禮,新郎在發表感言時誠懇地說,在艱難困苦的日子裡正是主讓他和新娘走到了一起。在我看來這個理由未免牽強,要是主真的包分配的話我早就入教了,但顯然這對新人對他們的姻緣背後有著神的旨意深信不疑,在這裡神的存在對他們的行為作出了解釋。如果我對他們解釋他們的相遇只是完全巧合、相愛只是化學反應,他們才不會信哩。由此可見,雖然宗教神學在邏輯上站不住腳,缺乏理論上的意義,但對現實生活的意義不可忽視。實際上一直以「無神論」為標籤的中國社會也一直生活在「瀰漫性」的宗教指導之下:春節時的對聯、對祖先的崇拜、送葬,頭七,兄弟結拜等儀式、日常對話中的禁忌與避諱等,無不是在祈禱著超自然力量的指引。同理,儘管中醫的經脈和陰陽五行理論類似於其他文化中的傳統醫學——比如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學說」或印度阿育吠陀醫學的「平衡說」——都是無法證實或證偽的、「時靈時不靈」的、用理性主義的觀點應當摒除的,但不少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依然遵循著傳統醫學的平衡觀點來決定自己的飲食。這就意味著我們沒有必要將宗教信徒一棍子打為「愚者」,畢竟很有可能自詡為理性機器的我們也是其中之一,與其劃清界限,不如探究人們信奉的動機。
所以,儘管宗教並非科學,但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比較研究宗教,看看到底是其中的哪些特質使之擁有了吸引人們投奔的魅力。除功用以外,宗教的起源及人類是否存在追隨宗教的本能等問題也值得探討。
宗教是如何起源的?這個問題有著無法避免的方法論困境,在造出時光機之前我們都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實宗教的起源,但還是可以從今日的宗教活動中略窺一二。
「對超人力量的信仰,以及討其歡心、使其息怒的種種企圖」。——這是弗雷澤在《金枝》中對宗教理論的概括,為什麼人類會對超自然力量產生崇拜?即便到了今天施魏因斯泰格依然會覺得出場時走在最後可以令自己避免受傷、納達爾喜歡準備兩瓶水每瓶喝一點、人們會相信四片葉子的三葉草能帶來幸運,它們的特點都是希望可以為人們提供立竿見影的好處,也就是說,宗教很可能是源於利益動機的。
以加拿大納斯卡皮印第安人的狩獵為例,當他們狩獵手氣不佳的時候就會用火炙烤馴鹿的骨頭占卜,依據裂紋的方向決定下次的狩獵方向。占卜的好處在於裂紋的方向是隨機的,減少了因為動物學會依據狩獵者行動的慣性來躲避人類從而導致狩獵一無所獲的悲劇。同時因為狩獵的方向是占卜得出的,避免了任何決定狩獵方向的個人責任,就算狩獵結果不佳也可以甩鍋給神靈,有利於減少團體內部的衝突,加強合作性。
說到甩鍋,我們大概都發覺了每個人都有維護「自我」的本能,具體表現為美化自己的信念,推卸責任於外界因素而難以承認自我錯誤。過往的印象是權力的擁有者會運用宗教作為工具控制人民的思想,使他們將生活的不幸歸咎於天命而放棄對權力的反抗。但從平民的角度看,宗教的天命也為他們的困苦找到了合理理由,避免將自己人生不幸的原因歸為自己的能力問題,讓他們可以安貧樂道——竟然是符合大多數人的本能的。
現代的宗教信徒也有著相同的利益動機:加入教會可以為我們提供獎賞,原本希望通過努力學習工作在世俗生活中贏得的尊重和安全只要一踏入教堂就可以獲得。教會中大家都是神的子民,有著平等的地位,避免在對話中聊到工作等可能的不平等因素,因此在生活中遭遇到挫折與焦慮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尊嚴和豐富的人際生活。這就不奇怪為什麼有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會欣然加入宗教的懷抱,因為重點並非他們是否相信神,而是他們能否從中獲得獎賞。當然,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信教的比例還是會下降——因為當你完全不相信他們的說辭時,你也會懷疑宗教獎賞的真實性。
可以證明宗教的利益動機的例子還有許多:比如說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化,就伴隨著疾病流行以及基督教人員對醫治疾病的幫助;又比如說太平洋島嶼土著的船貨崇拜,因為西方人的貨船為他們提供了利益,因此土著居民們便放棄了原有的宗教信仰甚至是勞動,專心通過祭祀來祈禱貨船的到來;現代諸多原教旨主義的復興也是源於信徒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感受到不安定感,他們害怕外界的快速發展會威脅到自己信仰的文化的安危,因而希望通過復興原教旨來讓世界回到他們熟悉的環境中。而無論是組織船貨崇拜的活動抑或是原教旨組織,宗教都在其中起到了團結群體的作用,沒有宗教的影響,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很難團結一致去追求同樣的目標,而合作本來也是一種獎賞。
即便是那些看來對人生活有著不利影響的宗教行為也有著利益考量。比如說,很多宗教都有關於人死後去處的評判:行善者可以獲得救贖,而作惡者會受到嚴酷的懲罰。信奉這種宗教的社會基本都是密集農業社會,因為密集農業社會需要勞動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農田中,在作物成熟之前也有著漫長的等待時間,在這段時間如果偷懶就會導致糧食減產。因此關於善與惡、勤勞與懶惰的信條就強化了信徒們的長期需求,無形地監督他們辛勤勞作相互幫助,以避免糧食危機。而對於狩獵採集社會而言,他們並不需要什麼長期信條的監督,每天都能收穫新的食物,因此他們的宗教中便沒有關於死後去處的評判。同樣地,在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中宗教的規條更有可能指出神靈會對不道德的行為作出懲戒,這樣可以分擔政治體系在維持社會秩序上的壓力。
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近年來信教者的數量會大幅減少——當經濟發展、平等程度增加、生活期待提高、生活平靜、疾病減少時政治體系都不需要宗教的助力就可以維持社會秩序減少動亂。當生活的不確定性與焦慮感降低時,人們對宗教的需求也會降低。
不過為什麼世界各地的人在地理隔絕的時期,也都會不謀而合地使用同樣的方式——宗教——來為群體或社會謀取利益?這是一種演化上的策略抑或是具有普遍適應性的文化?
個人認為,不是因為正確才會去信仰,信仰是為了給自己依託。
人在現世活著辛苦,難過抑鬱的時候總會想著活著的意義,為何要活下去。
富貴為了活著而活著,尼採為了極少數最有價值的標本的利益生活。內心足夠強大的人為了自己而活著,互相深愛的兩人為了對方而活著。這些都是信仰。
而有些人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活著的方法,他卻有無數解不開的形而上的疑惑,那麼他可能就會選擇能用一個神,一些念解釋一切的宗教。譬如他信的是上帝,在他悲痛孤苦無法活下去的時候他的依靠就是,上帝是不允許自殺的,上帝會拯救我們這些罪人的,抱著這種信念他又能祈禱著重新站起來活下去。
所以我覺得這並不是宗教與科學是否相悖是對是錯的問題,人總需要個依存,而有些人則選擇了宗教。
感謝閱讀我的答案。
因為科學不友好啊!!!!!!
信基督你就皈依基督了。
信科學你就皈依偽科學了。
科學要的是「懂」而不是「信」。懂比信難一億倍啊。給你本具體數學你就是每天把它編成歌唱那也是唱不懂的啊。好不容易懂了還不會使啊。信了宗教整個人心裡就踏實了。懂了科學整個人就提心弔膽了啊。皈依宗教的過程是熱淚盈眶內心平靜的啊。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心潮澎湃狂喊「卧槽」的啊。
量子力學量力學,泛函分析心泛寒。這些
如果你追求寧靜中的幸福,那麼就停下來,皈依了吧。你會得到你想要的。
如果你追求癲狂中的自虐,那就去做學霸吧。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吧。沒有氧氣瓶的遨遊吧。。。
為什麼如此荒誕的世界觀能得到那麼多人的信奉???
它不自虐啊。
=======================================
有些評論會導致我將其拉黑。。。 比如
宗教很明顯跟科學矛盾,為何這麼多人信奉? - 王平的回答
原因是我一直在遵守的一個戒律。
永遠不要和XX吵架。因為他會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一個水平。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
這個姑娘diso aiy 在評論里回復了我這麼一句
嗯,這個我想用宗教的方式反駁你一下。聖經上說,基督復活的時候許多人都看到了,並記錄了下來。但是然並卵,後來還不是相信的人相信,不信的人不信。那你這裡的現身又有什麼意義呢?哪怕有video,後人說CG做的,又怎麼證明基督真的現身過呢?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的是,
很多人都看到了不能作為證據。微信朋友圈上的每一條都在說很多人都看到了。
隨後
處女懷孕。假死復甦。都有很多實際的例子。所以就算是耶穌身上的這些事是真的。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那麼。如果耶穌是全知者,並且想要讓後人中的邏輯實證主義者知道自己的存在。那麼他該怎麼做呢。
我的智商並不高。更談不上什麼全知。但是我知道該怎麼做。
耶穌首先利用全知,得到pi 的第1億位後面的10位數。
正常人想要得到這十個數字必須藉助計算機。
把這十個數字給保羅紋背上,讓他傳播的宗教里必須涵蓋這個數。把這個數字到處刻。告訴別人我們知道pi 的第1億位後面的10個數是多少。
對比耶穌時代的科技水平,這10個數是不可能通過正常方式得到的。這就是證據。
所以,基督教裡面並沒有這種證據。那麼只能說明兩點。
1。耶穌不是全知者。
2。耶穌是全知者。但是因為某種理由(比如不想更改後世科研進程)。 不願意給邏輯實證主義者留下自己存在的證據。
宗教是政治倒逼的產物,宗教的產生其最大的意義在於解決政治組織問題。
宗教產生的目的就是統和人心,而非解釋世界,解釋世界只是宗教的表象。因此宗教可與只解釋世界的科學並存。
在政治組織的意義上,宗教=狂熱=大義=道統=神聖=崇高=原憲法。
在為食物勞碌的遠古,人們無暇對所處的集體產生理性思辨,對歸屬感的本能追求是讓人聚合成部族的唯一原動力。然而隨著對集體團隊協作要求的提高, 部落急需有一個更加強大的動員力,去整合人心,去讓一部分天性求生怕死的人甘於犧牲自己的生命,甘於捨棄小我延續整個部族的生命。想像一下,一群遠古的狩獵者圍住了一隻巨型野獸,他們的部族已經挨餓了好多天了,這次狩獵可以說是他們唯一的生存機會,錯過了,就再也沒有體力狩獵了,只能是餓死。然而困獸猶鬥,大家都清楚必需一齊衝上去才能殺死獵物,然而沖在最前面的人必然會被這隻獵物殺死。誰有這個勇氣帶頭髮起衝鋒呢?誰有這個覺悟,在關鍵時刻甘於犧牲自己呢?在蒙昧的遠古,終日勞頓求生的人們無暇討論道德,感知和領悟所謂的大義,善惡之分尚且不明。一切的行動指導者只有本能。
是的,宗教是先於道德誕生的。人們必須造出一個反常人,反人慾的神或天理,讓那些天性貪生怕死,天性喜安逸厭辛勞的人自我強迫,為狩獵而犧牲,為耕種而揮汗。於是,全世界無一例外地,考古出來的最早期的一批人類大型建築都為神廟、祭壇、觀星台....這些,是統和古代社會的憲法,是大義,是人們心中崇拜崇高和狂熱的源頭。在沒有人倫道德和法律的時代,沒有任何人天生有權統治所有人,沒有人可以隨意限定它人的行為,安排他人的動作。唯有虛構一個神,用這個口耳相傳的神去說服部落中的人,發動需要強大動員組織能力的大型圍獵,部落戰爭,巨型建築工程。」耶和華造了你我,耶和華也能賜死你我,唯有遵從耶和華的旨意才能生。」 「宙斯能用雷擊劈死任何一個膽敢違抗他旨意的人,神的意志不可違抗」。這種宗教語言的心理效應與現代都市靈異故事,聊齋鬼故事、鬼屋傳說等造成的對不可知的恐懼感別無二質。靈異、神鬼都是不可證偽的。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謹慎心態是天然的宗教催化劑。
靠著這種微妙的心理效應,和不可證偽的邏輯自洽,一種上下同欲,眾人一心的群體效應隨著口耳交傳的宗教虛構迅速蔓延於人類群體。掌握著宗教解釋權和話語權的少數幾個人由此突然就具備了強大的社會組織動員力。東漢黃巾之亂,7世紀伊斯蘭帝國的迅速崛起,元朝末年的明教起義、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無不證明了宗教強大的政治組織及軍事動員能力。
崇高與神聖是造成群體「萬眾齊心」「上下同欲」效應的基礎情感。正因為感知了崇高和神聖,處於集體中的個體才能迸發出熱血,才能引發狂熱,才能做出違反自然慾望的赴湯蹈火死不旋踵之犧牲。而這種集體情緒,是任何群體展現出其強大生機不可或缺的東西。宗教是開啟這種集體情緒最有效的工具,是最方便快捷的工具。因此部落日漸壯大而難以管理的古人選擇了宗教作為集體凝合劑。造反者張角、洪秀全們選擇了宗教作為其構建組織的基石,先知默罕默德選擇宗教作為統一阿拉伯諸部落的利器,耶穌和佛陀選擇了宗教作為他們擺脫原有社會統治結構避世居所。
單看宗教創立者的言行記錄,似乎宗教的創立是一種心靈的思辨,對世界奧秘的追索和拷問過程。然而這是個體行為表象對集體運動意志的掩蓋。事實上,是集體有了需求,宗教才會誕生。沒有集體對宗教的需求,鼓吹教義的個體只能是大眾眼中的癲狂者,邪說之徒。不是耶穌佈道了眾人,而是眾人選擇了耶穌。不是佛陀拋棄了世俗去渡人,而是眾生厭惡了世俗,選擇了接受佛陀的傳法。
宗教,是集體行為的湧現,不是個體思想的傳導。
由此基於集體意義的宏觀角度,政治組織的需要倒逼出了宗教信仰。宗教反過來利用不可證偽的邏輯自洽成就了必要的政治組織。伊斯蘭有哈里發,基督有教皇,佛有大興地產置辦和率先搞金融借貸的佛寺,道教起於東漢造反(與開創道家思想的老子無關)。
因此無論與科學解釋相比較之下宗教對世界的解釋顯得多麼蒼白無力,宗教也不會被科學取而代之。因為宗教的醉翁之意本不在解釋自然,實現政治目標才是其天生使命。當然,那些最終沒能實現政治目標的「宗教」也就不是宗教了,那些,成為了數不清的邪教、異端、瘋言瘋語。
宗教與科學本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兩物,何來矛盾之說?
————————————————————————————————————
5月5日補充答案:
1、關於佛教。
有網友質疑佛教不是一種解決政治組織問題的宗教,認為佛教的本質還是解釋世界。認為佛教不是一種集體行為的湧現。
其實原答案中對這個問題已有解釋,注意這句話「沒有集體對宗教的需求,鼓吹教義的個體只能是大眾眼中的癲狂者,邪說之徒。」我寫下這句話的立足思想是:「歷史是群眾創造的,主宰歷史的永遠不是個別的聖賢或英雄。」相信如果是了解唯物史觀的讀者應該對此深有認同。當然有些人有點不認同唯物史觀,甚至本就主張認同唯心的世界觀。如果是這樣,那麼當然,三觀不同之下對同一個問題的討論自有不同。這涉及到了哲學基本問題的討論,只能與這些讀者別過了。
如果,您對唯物史觀稍有認同,或者說雖然您暫時對此不了解,但願聞其詳。那麼我認為基於這個世界觀,我上述的說法是有邏輯可循的。唯物史觀看待歷史的方式是盡量從客觀的角度辯證地分析歷史事實。因此對宗教的分析永遠是基於歷史事實為依據的。換句話說,分析佛教的歷史意義,不僅看其思想內容,更注重看佛教在歷史上的客觀影響。事實是,佛教在歷史上的迅速興起與繁榮,最重要原因不是其內容上對世界的解釋如何完美如何使人信服,更是因為佛教誕生的古印度種姓社會有利於使人產生人生苦短,希望逃避現實的思想,也有利於讓避世的佛教思想迅速地在古印度地區傳播。真正主導佛教興起的不是喬達摩悉達多,而是千千萬萬樂於接受佛陀思想的古印度勞苦大眾,他們在事實上推動了佛教的發展。
宗教的創立者,與宗教的受眾在宗教創立的問題上起到了正反兩面的互補作用,而真正讓宗教之所以為宗教的主導因素是宗教的受眾。因為歷史上何止就那幾個當前世界性宗教的宗教創始人?太多的神棍,太多的大教主都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了,他們創立的教派學說,不見得就是毫無邏輯毫無思想意義的妄說。很多都是其誕生的社會土壤匹配,誕生的歷史時機不匹配,導致了這些教派最終歸為邪教異端,無法主導歷史潮流。君不見當代的輪子教主李洪志?假如人家誕生於東漢末年的民不聊生中,又何嘗不能夠搞一場蒼黃之變?
打個比方,歷史長河中的各類教派學說就是遍布山野的蘑菇,人民就是采蘑菇的姑娘。那些有毒的蘑菇自然無福被採摘,然而無毒而有營養的蘑菇也不一定能被姑娘看上眼裡。採到什麼樣的蘑菇自然主要看小姑娘人家的心情和需要了!
因此,再說一遍那個結論:宗教,是集體行為的湧現,不是個體思想的傳導。 佛教亦如是。當歷史需要它時,他是阿育王孔雀帝國的政教合一之基石,他是西域大小佛國之法器,他是一統西藏的活佛喇嘛,他是南朝四百八十寺。而當人民拋棄他時,他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屠刀下的怨靈,他是儒家衛道士韓愈筆下的異端妄說。
我們對宗教的認識常常是看宗教宣傳者本身所宣揚的真理和神跡。我們習慣於從宗教宣傳者對方的主觀視角去看對方的宗教。因此我們常常忽視宗教之外的社會與人民大眾,只看其思想,其學說。看佛教只看無我、眾生相、輪迴和苦海。看基督,只看原罪、聖經、耶穌、福音書。如此豈不是人家口中之真理毫無辯駁地成了你的真理?豈不是完全蒙蔽在了對方解釋世界的口若懸河之下?又怎不會陷入宗教與科學兩種真理互相解釋世界的思維矛盾之中?
————————————————————————————————————
說一句題外話,當前國內伊斯蘭教部分極端思想的肆意橫行或許就與這種普遍的外行看宗教之習慣有關。宗教的治理者總想著主動去了解對方的教義經典,然後自以為可因勢利導,在對方的宗教語境中說服對方!這種治理思路與自陷於君瓮中的蠢行又有何兩異?信奉馬克思的共產黨人獨立思考之精神哪去了嘛!!獨立思考啊!critical thinking!
想不被比你聰明的人忽悠,請先學會跳出對方語境獨立思考,不要被宗教解釋世界的表象蒙蔽了!看清人家的本質!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當我們不再相信宗教是由天意所創之後才能認真討論的問題,我試著來回答一下,手機倉促碼成,疏漏之處煩請見諒。
工業的轟鳴已經過去了兩百年,上帝不存在也已成為婦孺皆知的常識,當有神論瘋狂退潮之後除了帶來進步也留給我們一些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一旦確認上帝不存在,又或者說一切超自然的第一力都站不住腳時,我們又該如何自處?我覺得一個人必然可以做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但也可以發現宗教時不時還是有用的,有趣味的,有撫慰心的。
宗教這個在我們小小星球上紮根生長了數千年的龐然大物,從來都不只是畫像和教堂以及一堆神秘故事那麼簡單,它在佈道講經,精進道德,營造團體精神,利用藝術和建築,喚起信眾遠行求法,錘鍊思想啟發智慧,激發人們感恩春天之美等等方面都是深的其法的。
這也許可以回答題主一部分的疑問,即我們日產所見的大量教徒,其實並不能算是宗教的真誠信奉者,而應該算是宗教活動的參與者,這兩者的間隙巨大卻又看起來如此貼合,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講求實用主義的國家,一切想要吸引民眾的公共活動都必須辦的如同過節般熱鬧,以及有好處可圖。所以題主大可不必擔心,十字架之下的絕大多數,都是圍觀群眾。
但這樣淺顯的討論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題主的疑惑是為什麼依然有人信奉宗教,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理解,即為什麼我們需要宗教?
世人發明宗教實際出於兩個核心需求,這兩個需求延綿不絕,世俗社會至今仍然無法有效的加以應對,其一,儘管人類懷有根深蒂固的私心雜念和暴力衝動,但我們終究需要在社會群體中和諧的生活在一切;其二,我們需要應對令人生畏的各種人生苦痛,不管是職業場上受挫失意,人際關係麻煩連連,還是痛失至愛親朋,或者垂垂老矣行將就木,人類太容易遭災受難了。上帝或許已死,然而,曾經促使我們樹立起上帝的那些迫切問題依然困擾著我們,仍在要求我們拿出求解方案。哪怕經人提示後我們知道,耶穌拿七片麵包幾條小魚讓眾人飽餐的故事在科學上並不準確,但那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揮之不去。
所以,即使經過現代無神論的無數次論證,即使在宗教的核心教義遭到摒棄之後,宗教的諸多側面仍然不失其有益的意義。經過精心的包裝以及與現代社會的日漸融合,宗教這個由無數天才概念堆積起來的寶庫,仍然具有震撼人心吸引信眾的力量,人們藉此或可紓緩世俗生活中某些最最源遠流長卻又未予有效關注的病痛。
脫開宏觀的論調去談論宗教本身,相信諸位不難發現無論任何宗教都具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各種規程和儀式,如佈道,彌撒,禱告,齋月等等,這些活動所帶來的區別感和歸屬感依然緊密團結著信眾,而這些人類所共有的精神需求卻因為其與宗教的相關而遭到排斥,道德變成了攻訐的武器,表達感恩成了需要特彆強調的事,藝術的感化作用讓位給了娛樂功能,自我救贖和精神訓練變得荒誕不經。
我絕無要為宗教的屍體張目的意思,我想要說明的是,這些需求本就屬於人類生而有之的精神領域,在我們尚畏懼閃電雷雨的年代,將之拱手讓給宗教是情理之中,但為何現在我們卻又因為其與宗教相關而棄如敝履?以至於相當一部人回頭去全盤接受宗教的種種教義不過是為了尋求一些我們本該在世俗生活中提供的慰藉,更有甚者則是去尋找那些儀式感的代替物,心甘情願充當所謂「教主」的傀儡。
這是宗教所被需要的原因,也是世俗生活的自我缺失,鑒於主動放棄了如此多的東西,我們實際上放任宗教把本該屬於全人類的體驗範圍都劃作它的專屬領地。我們理應毫無愧色地收回這些領地,讓其也為世俗生活服務,正如各大宗教成長早期總是充滿活力的奉行拿來主義以充實自己一樣。
面對宗教,我們總是洋洋自得於自身的成就,遙遠的星海被探明,歷史的真相也不斷被解讀,似乎這些曾經的龐然大物早已經將就木,踩上一腳就要死去,但那些佛殿前喃喃不絕的誦經聲,麥加禁寺里沉默的朝聖者,更不用提各處教堂禱告的人群,這些都在固執的提醒著我們,事實並不是如我們想像般簡單,畢竟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我操,寫完感覺像高中課文,一股禁慾氣息)宗教和科學沒有任何交集
自我意識的體驗在鐵幕的一邊,被體驗的世界在鐵幕的另一邊
題主問這個問題,說明
題主既不懂宗教,也不懂科學
天堂是假的, 教堂是真的;
神話是假的, 文化是真的;
祈禱是假的, 傾訴是真的;
獻祭是假的, 貢品是真的;
神曲是假的, 旋律是真的;
修鍊是假的, 苦行是真的;
頓悟是假的, 感悟是真的;
魔鬼是假的, 罪惡是真的;
神明是假的, 崇拜是真的;
地獄是假的, 恐懼是真的;
天國是假的, 夢想是真的;
顯神跡是假的,大自然是真的;
異教徒是假的,非我類是真的;
信仰是虛幻的,力量是實在的;
大徹大悟是假的,淡定從容則是真的……
混沌容易求真難;
盲從容易自主難;
感性容易理性難;
懦弱容易勇氣難;
墮落容易進取難;
屈服容易抗爭難;
求死容易苟活難;
寄於身後容易,
直面現世太難……
宗教善於解決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說是科學了,自然要規定工具、方法、框架、論證方式,路得一步步走,飯得一口口吃,想一個叉劈蹦到山頂?對不起,科學做不到。但是宗教卻敢告訴你,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宗教除了是個信仰問題,還是個組織問題。不成組織的不叫宗教,成了組織的就有立場,這立場不止是利益所系,還牽涉到價值觀的問題,利益和價值觀,哪一個在現實中對個人的影響都比「事實」要大,而事實還分能夠認識和認識不到的。自居學者的人都敢打出「七分廉價正確」的號子,這還沒成氣候呢,更何況成氣候的宗教?
宗教和科學求索的目標不同,一個是面向客觀世界,探求事物發展規律,一個是面向人的內心,尋求心靈深處的解脫。你只能說二者有相衝突的時候,但不能說二者相互矛盾。宗教和科學的區別,不是真理和迷信的區別,而是拿證據說話與憑信仰說話的區別。有人的上帝死了,他盡可以找新的出路和絕望,但是天塌不了,照樣有人從宗教那裡汲取力量。
科學的迅速發展是很晚近的事情,對宗教問題的思考以及宗教的出現卻非常古老,有這麼長時間,修也修成精了。宗教或許會在人類不需要它的時候徹底退出,但這是另一個話題,跟科學的發展不見得要有什麼必然關係。科學大部分教義都是迷信?題主這地圖炮放得有點大啊。
中國最早接觸的科學,包括數學,曆法,火器,機械,光學都是傳教士帶來的。康熙本人還在傳教士的教導下學過開平方根,還會彈鋼琴。中國最早的大學也都是教會學校。
最早的科學家包括哥白尼都是神職人員。伽利略同志被整是因為造謠教皇不懂科學。教皇表示呵呵噠你特么研究都是老子贊助的。至於布魯諾被燒死是因為他宣傳異端,和他從事科學研究完全無關。
西歐的大學最早也是教會創建的。這都不多提了。
因為西方教會是有閑階級。平時閑著沒事幹就計算下行星軌道,搗鼓豌豆發現遺傳規律啥的。沒有西歐教會其實就沒有近代意義上的科學。隔壁家的二舅媽或者誰,老了,得了絕症,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你帶了很多鮮花水果去看望她。
她哀怨地看著你,說:「不知道人死了之後,會怎麼樣呢?」
你堅定地回答道:「您放心吧,根據科學唯物主義,人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啥都沒了?」
「對,啥都沒了。」
「也沒有個天堂?」
「對,沒有天堂,沒有地獄,也沒有來世。您安心地走吧。」
「不是說做好事積功德,就可以…」
「那都是封建迷信!」
「啊?人活一輩子,苦一輩子,就這麼…沒了??」
「太對了!現在特流行生態葬,骨灰埋在樹下…」
「你給我滾!」
科學提供解釋,但是不提供關懷。
科學和宗教這兩者並不是對立的,在每一個善於思索的人的心目中,它們是相互補充的——普朗克
樓上有一個答主回答了這樣一句名言,結果被踩的不行,我想說,真的不要標榜什麼高端精英社區了,不過就是一個這個時代的大眾化論壇罷了。從這句話被踩就能看出來沒有讀過碩士的人有多多了,讀過碩士起碼必修過自然辯證法吧,自然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題主的問題描述就不正確,宗教並不是和科學明顯矛盾的,而是兩個屬性完全不同,特點也完全不同的東西,科學的解釋力有限,但在解釋力範圍內的解釋力強,具有可證偽性,而神學解釋力範圍是無限的,但是在解釋力範圍內的解釋力不如科學強,不具有可證偽性。
所以普朗克說,他們是互相補充的。而前面半句恰恰描述了那些踩答案的人的不善於思索的特徵。
科學的解釋範圍畢竟是有限的,而人總難免會需要尋找科學解釋力範圍以外的東西,比如面對死亡的勇氣,比如心靈的安寧,比如堅強生活下去的動力。這個時候,神學就不可避免的會佔據這些有需求人的心靈。
中國是無神論國家,但是並等於中國人沒有信仰,廣大的農村地區,依然流傳著各種封建迷信的活動,比如算卦。在城市中,儘管封建迷信並不流行,但是依然有著類似宗教的信仰,比如曾經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現在的科學教。
我這裡不是說馬列主義、科學這些是宗教,而是說,當人們把他們想像得無所不能(擴大了解釋力範圍),並且不再包容其他信仰時(排他性),他們就實質上成為了人的信仰。
因為人們很多時候想要的只是一個結論。
宗教可以給你方法和結論,但科學歸根結底只能給你方法和可能性。
所以很多人就會信前者,甚至有些人會信前者卻用後者工作。
科學 哲學 宗教 藝術 本來就是四個門類 也是人類文明的分類。
宗教不科學,藝術呢?兩副字放在一起,一個上千萬,一個十塊錢,但要在科學角度解釋就很麻煩了。「我覺得這個寫的好。」,這算什麼科學解釋?「有氣韻」,那你用科學證明出字上面有氣韻,「力透紙背」這不扯淡嘛!你怎麼不說隔山打牛?好了根本沒法交流了。
科學要建立在實驗上。找群眾做實驗?小蘋果在中國比什麼司機的第幾交響曲出名多了,難道算經典嗎?你說小時代是爛片,拿出科學依據啊?
哲學和科學一比也扯淡了,因為那根本就是哲學家坐家裡想出來的。
現在主要的問題不是科學和其他的矛盾,而是唯科學論的人,需要一點其他修養。
至於宗教和科學的矛盾,我倒贊同孔子的觀點:聖人設教。和有文化有科學素養的人講人要行善,很簡單,和愚昧的文盲,只要告訴他舉頭三尺有神明,就和告訴現在人頭頂有攝像頭你不要亂來,效果是一樣的,後來被人傳歪了,也算是流弊吧,至於後來的邪教騙人,和偽科學騙人一比,也算半斤八兩。
至於說宗教是工具,求內心安寧。很多宗教自己都是這麼說的。如果一個宗教最終沒能導入內心平靜,反而增長了信徒的貪婪、傲慢,憤怒,大半是邪教。佛教會告訴你,佛法只是船,到岸後,需要捨棄船。任何東西都是一個工具,目的才最主要。看宗教類的書,如果抱著:這些都是寓言,可能頓時會接受不少。
認識宗教和科學的關係,首先要意識到人類的生命是有限長度的。於是在人類生命的限度中,對任何科學的理解最終都會導向不可知論。
無論是牛頓,達芬奇,開普勒,愛因斯坦,在他們身後給人留下的是更多的不可知。在相對論里,證明了一切人類的認識都是主觀認識,否定了客觀事物的存在,例如物體的長和短在觀察者不同的速度下有可能改變。在量子物理中,薛定諤的貓又證明了不確定原理,即人類對量子物理世界的測量會改變測量結果,並使測量的狀態空間發生坍縮,而這個坍縮的空間是不可逆的,也就是無法測量的。
美國發射的旅行者一號經過幾十年才離開太陽系,而任何有質量物體都不可能被加速到光速,這更限定了人類的生命不足以完成星際旅行。因為相對論的基本公式告訴我們,耗盡地球的所有能量也不一定能讓一個飛船去無限接近光速。那麼經過蟲洞所要耗費的能量恐怕是更加巨大的。
於是,牛頓這樣智商的人最後都會去相信宗教,這已經說明了宗教對人類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性。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是孤獨的,他的父母或兄弟姐妹都會離開他,他的生命是有限長度的,是誰創造了世界,又是誰賦予生命。對於人類而言是永遠不可知的。科學家宣傳宇宙大爆炸理論,說宇宙在膨脹,那麼誰能知道宇宙不是一個在水中的氣泡,隨著氣泡上浮越來越大。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也不過是其中的灰塵。而氣泡終究會破,外面的物質將宇宙吞噬,而在外面世界激起這氣泡的是什麼生命還是什麼原因。我們又如何才能知道。
對於不可知的世界而言,在我們能力之內會訴諸科學,如果科學無法解決會訴諸哲學,如果哲學還無法解決會訴諸宗教。
於是,對於這世界上每一個孤獨的個體而言,只有宗教是人類心靈最後的安慰劑。請給每一個無助的人提供幫助是任何宗教的核心要義。而幫助的方法是通過經濟資助,身體力行進行義務勞動,還是從肉體上殺死對方,都是可能得選擇。宗教從而扮演了人類生與死的倫理核心。人們從出生,婚姻到死亡,這最關鍵的過程中,西方人去教堂,東方人請和尚。而最後當每個人發現自己必須面對死亡的時候,宗教更是個人獲得解脫的最終途徑。
天堂與地獄,因果輪迴,善惡有報,人終究是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面的。人類不會被消滅,宗教也將永世不滅。
"因為科學是研究真理的,科學既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運轉的法則,而追求他的真理是每個信徒的責任。
我不管教會怎麼解釋宗教信仰與科學,我從不信任他們,因為上帝在我心中,在我身邊,我不需要通過教會就能與我的造主對話。
上帝的手扶穩我拿試管的手,上帝給我靈感,上帝指引我的目光看到別人忽略的細節,上帝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給我力量重新開始實驗。
為了榮耀我主的名字,我們做好自己在地上的工作。我的工作曾經是科學,我就做好一個科學家,如果他指引我去做別的工作,我就做好別的工作。
信仰永遠給我更高的標準,更嚴格的自省,更多的忍耐和更頑強的毅力。我相信這些都是一個好科學家需要的。"
我覺得不明顯。
題目不恰當,邏輯有問題:信奉宗教跟是否與科學矛盾這件事情,沒有必然聯繫。
要說,每一個新的科學理論還都跟當時的科學矛盾呢,例如日心說。科學只是一種建立在邏輯和因果論基礎上,逐步演繹完善並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的一種認知世界的方法論,具有可重複性和可預測性等特徵,但其不等於真理。所以跟科學矛盾本身,不一定就是錯誤。
宗教和其他許多學說,同科學一樣,理論完善後是可以達成邏輯自洽的一套獨立體系。例如,上帝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建立在這條公理之上,很多說法就可以自圓其說的。信教和信科學在邏輯上不是完全互斥的事件。讓信科學(教)的人最難受的其實是宗教許多理論本質上屬於不可知論,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但在邏輯上可以自洽無法駁倒。而實際上,科學最大的好處在於可重複性的實踐,但不可知論無法指導現實實踐(雖然其信徒並不這麼認為,本質是邏輯鏈條的不完善)。
ps. 利益相關,堅定的科學方法論的實踐者(非科學教徒),身邊最重要的兩個女人都是基督教徒。。。推薦閱讀:
※有什麼知識,你知道後你的世界馬上就不一樣了?
※雞看到雞蛋被拿走為什麼不生氣?
※大型哺乳動物是否都分布在陸地和海洋,而非分布在天空?為什麼?
※科學技術這麼發達了,為什麼還是有人信教?
※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士會不會信仰宗教?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