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類似問題:
20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 生活
30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 生活


今年正好30歲,從反面回答一下吧,後悔自己25歲時告訴我的。

1、25歲時,沒人跟我說,知識或者技能這種東西,學到了就跟你一輩子,不管工作或時空跨度多大,新知和技能都能排上用場

2、25歲時,有人跟我說,習慣很重要,但沒人跟我說重要到深度影響自己生活、人生選擇和生命質量的程度。因為幾乎大多數人,每時每刻都生活在形形色色的思維習慣、生活習慣中,比如健身、跑步、閱讀、表達、寫作、溝通、學習等等,所有影響我們生活工作結果的全是這些習慣。我們養成習慣,然後習慣養成我們。

3、25歲時,沒人跟我說,圍剿式學習,就是吸星大法,通過觀察對方的溝通、演講、寫作方式,從而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學習他們身上最優秀的思維習慣。

4、25歲時,沒人跟我說,真誠和誠信有多麼重要,真誠是領導力的真諦,誠信是商業的真諦,每個人的年薪、領導能力、商業成就全部都可以從這兩個辭彙里詮釋。

5、25歲時,沒人跟我說,父母正在逼近死亡。年輕人可能心裡想得更多的是幸福生活,但父母的年紀,他們年齡越大,越要去面臨離開這一主題,他們擔心被世界拋棄,擔心自己在兒女生活中扮演不了什麼重要價值,特別渴望回饋、關注和尊重,不管多忙,能多打一個電話就多打一個電話,能多在一起吃頓飯,就多在一起吃頓飯,能滿足他們想要的,不管大小,盡量去滿足。

6、25歲時,沒人跟我說,睡眠其實真正決定了生命的效率。因為睡眠決定著第二天的心情、狀態、專註度等,而心情、狀態、專註度直接影響結果,我們的現在就是由大大小小的這些結果構成的。所以睡個好覺可能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最大的捷徑。

7、25歲時,沒人跟我說,保持自我,並不斷變得更好,其實在一段感情里,遠比委曲求全,一味地寵溺對方,更重要。保持自我可以測試出和對方是否合拍,不斷變得更好,可以讓感情更深刻而持久。千萬不要因為孤獨、無助、父母逼迫、個人面子、焦慮等原因倉促地選擇一個人。這個人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對自己施加著無以復加地影響,所以謹慎點,即便單身都比錯誤好很多。

8、25歲時,沒人跟我說,利用所有的感官去體驗周遭的世界是那麼重要,刻意發現生活的美,發現細微處的不同,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小驚喜。


謝邀,誰邀?慢下來。(11.12)
1.講話速度慢下來。不要像一個機關槍一樣不停的說,有意識的培養自己講話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明確的因果和重點依次降低的順序。
多使用陳述語句。

2參與話題討論程度慢下來。一群人閑聊的時候,不用總是立即接上一些立馬想起來道聽途說的新聞性內容,牽強附和聊天氣氛,並時常把群體聊天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減少那些充斥著強烈散播性談資。

3.養成自己思考事件來龍去脈,梳理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自己或者人性中的本性。並不要試圖去指導別人。
------------------------------------------------------------------------------------------黃金分割線----------------------------------
(11.15)
增加一點東西。看到其他答主的答案,想起曾經無意識的跑步度過了人生一段低谷期的時光,只要一念之差,便萬劫不復,至今感謝;想起在眾多愛好里終於決定選取一個堅持數年後收穫喜悅,共情的力量很溫暖。

而答主又想到,所有年齡段都可以去做、都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是重要的。但人生就像蓋房子,25歲這個特殊節點上,增加的應該是具有基礎性、支撐性的四梁八柱。先去梳理自己有哪些支撐,填補立足於社會必不可少的根基,或許在日後回望,更利於形成自己的人生路線。
一些來自微信公眾號「槽邊往事」11月5日文章《生日快樂,和菜頭先生》的摘錄:

過了四十歲之後,人生終於開始像一部真正的電影。什麼是真正的電影?就是對於主人公而言,他的得到是真正的得到,他的失去是真的失去。十幾二十多歲的時候,人生更像是電子遊戲。無論你怎麼荒唐胡鬧,按下「重啟」鍵一切就會復歸正常,可以從頭再來,因為並沒有真的得到什麼,也就不會真的失去什麼,跌倒再多次也沒有多大關係;三十多歲的時候,人生開始像舞台劇。當你演砸了的時候,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這一晚所有人的努力就白費了。而且,這一晚過去了就永遠過去了,它不會重來,更無法修補。但是,你依然可以爭取第二晚演出成功,以及接下來的第三晚、第四晚......人們會忘記第一晚的意外,認為那是成就偉大的必要預演。

人一生當中的各個年齡段的可彌補性是逐次降低的,對於社會環境的影響程度也是增大的。
至於一開始寫下的那三點,在答主看來,少而優的talk習慣,養精神,從外作用內聚集力量,清靜腦路。

如果還需要點什麼,一顆柔軟堅韌的心,或許能讓你踉踉蹌蹌摸索這個社會的時候,多一些抵抗世界的力量。


25歲這個年齡很微妙,剛大學畢業工作一兩年,學生氣還沒有完全的褪下,職場經驗又談不上豐富,這個年齡段,最應該注意的就是如何提升自我價值,5年後,30歲的時候才能受益匪淺。

一,不要讓專業限制你的選擇
學生思維的一大局限就是覺得找工作應該專業要對口,實際上從我個人的觀察來看,大學畢業後,同學中反倒是從事本專業的屬於小眾,我覺得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
(1)一般來說,填高考志願的時候,你報的專業未來到底能做什麼工作,你的父母如果不太了解的話,你必定也不太了解,況且很多學生報的專業都是那種所謂的熱門專業,或者父母給選的,或者父母從事的專業;
(2)上大學後,真正的學了專業課後,你很有可能並不感興趣,或者並不擅長;
(3)除了少數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的理工科專業,大部分專業畢業後去公司實習完全可以搞明白工作流程。

所以除了隊技術要求較高的理工科職位,其他大多數職位,畢業去公司,通過實際工作中學習,是完全可以的,只要你做了感興趣,並且擅長的工作,工作技能都是學的很快的,而且在公司里你不懂的問題可以直接問資歷老的員工,比你自己在學校里上課效率高多了,我本科學計算機的,班裡同學有從事媒體的,金融的,出版社的,房地產的,考公務員的,還有經商的,反正幹啥的都有,只要是你感興趣的,並且覺得自己能做好的職位,大可以一試。

二,不要怕犯錯,年輕沒有失敗
網上很多人說過要找自己擅長的工作,但是問題是,一份工作你沒幹之前,很難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擅長,那這份擅長的工作或行業要怎麼找呢?

答案是:多去嘗試不同的職業。

大學剛畢業一兩年,很有可能你目前從事的工作並不是你喜歡的,也不是你一輩子只能幹這個,如果幹的不開心,並且在公司里乾的也不算出色,那麼,很可能就是你不擅長這個行業,這個時候,仗著你年輕,你大可以辭職轉行,30歲之前你的轉行成本是很低的,因為你年輕,大部分公司都會給你一個面試的機會,等你過了30歲再想轉行,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難度比20幾歲的時候會高几個量級:
(1)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公司更愛培養年輕人;
(2)30歲很可能結婚了,上有老,下有小,轉行的風險特別的高,就是找1個月工作,很多家庭的房貸就要斷供了,導致這個年紀即使想轉行,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會多很多。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在你的25-30歲之間這5年里,找到你擅長的行業或領域,這5年內你乾的不爽盡可以換,但是最好在30歲之前找到自己能做一生的職業,並且穩定下來。

三,如果碰不到自己喜歡的人,單身沒那麼可怕和不堪,可怕的是僅僅因為「合適」結婚
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當時的社會輿論是年輕人正常應該在30歲之前結婚,所以剛畢業一兩年後,我就開始被家裡逼的瘋狂的相親,想著還有四五年就逼近結婚的最後期限,我自然也為此事緊張的不得了,但相親過的人應該都知道,你倆見面之前,最先得到的信息其實就是簡單的那麼幾樣:學歷如何,工作如何,父母是做什麼的,經濟條件如何,這幾項信息過了之後,才會看眼照片,如果長相過得去,才會見面,如果前面的幾項信息自己或家人不太滿意,估計連照片都不會看一眼就pass掉了,後來我如願的跟一個跟我門當戶對的姑娘見了面,互相第一感覺還不錯,約會了一個月之後,對方提出要訂婚,我當時的想法其實蠻複雜:感覺還可以,相處起來不討厭,但是你真要問我是否喜歡對方,我也答不上來,我只知道,我倆,合適。

後來在我猶豫是否訂婚的時候,對方給我最後通牒:她已經26了,女人28歲之前是最好的結婚年齡,我現在這麼猶豫是在耽誤她的時間,如果不想訂婚,那就趁早明說。

經過她這麼一催,我也想明白了,我倆雙方只不過都覺得對方合適結婚而已,她催我訂婚不是多喜歡我,是因為她著急結婚,我想跟她結婚主要是因為合適,我的猶豫是因為有可能我以後相親的對象就碰不到這麼合適的了,所以我倆雙方心裡都有本賬,誰也不比誰高尚多少,但是,我心裡明白,我並不喜歡她呀,想通了就好了,我不想重蹈父輩的覆轍,就把婚事給推了。

目前國內年輕人婚戀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決定一段婚姻的主要是物質。

房子這麼貴,物價這麼高,生存這麼艱難,導致大家普遍的沒有安全感,自然覺得應該把物質排在首位,首先解決生存問題,其他的問題都排在最後。

但問題是,兩個人為了降低生活成本而搭夥過日子是咱們父輩那代人因為社會物質的極度匱乏而無奈的選擇的一種生存方式。

而當下的中國物質已經比那個年代豐富太多,在一個人也能活得很好的背景下,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加看重精神層面是否合拍,三觀是否一致。

所以如果你沒碰到你喜歡的人,單身也沒那麼不堪和可怕,那個人沒出現之前,就好好的豐富自己,自己好好玩唄。


四,好好利用下班的時間,5年後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改變
25歲的年輕人,如果指望不上父母,只能靠自己奮鬥的話,說難聽點,你隨後的幾年是不應該有過多的娛樂生活的。

道理很簡單,在你沒有過多的好的選擇的時候,好好工作,升職加薪是你能做到的風險最小的選擇(創業風險太高,不適合普通人),而決定你升職加薪的關鍵就是你的工作技能,所以如果你想30歲混個一官半職當個小主管,不想再當普通打工仔,那麼,有效的利用下班時間好好的給自己充電是你必須要做的。

而現代社會每個人白天得上至少八小時的班(不加班的企業真是良心),即使你有幸在一家不加班的企業工作,晚上下班擠地鐵/公交到家吃完飯,洗完澡之後,怎麼著也得8點了,如果你12點睡的話(基本已是極限,再晚睡會影響白天的工作),你一天中有效的連續學習時間就是4小時(這是比較樂觀的估計,還有很多人通勤時間就得1個多小時,所以能有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的人真是很幸運),4小時,乍一看不少了,但是實際用起來,減掉中間休息一下的時間,你就會發現,是很緊湊的,而且一旦開始決定晚上學習,基本就不能隔三差五的和朋友出去浪了,因為就怕一出去,打破了學習慣性,心就散了,無心再耐心學習下去了,所以如果你決定給自己充電,幾乎也就可以告別娛樂生活了,雖然這樣的生活很苦,但是人生是需要規劃的,若干年後,你應該感謝曾經那麼的努力的自己。

一輩子很長,25歲是你播種的時候,為的是未來的收穫。


又去答了20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思路和25歲的職場人思路不太一樣,供參考。

看了一堆答案,但我心裡想的那一點沒有被提到。高票答案中4個講的是堅持做事,一個講的是溝通技巧:

@曾少賢 說的是要堅持做好一件事
@傲嬌的鹹魚 說的是後悔沒有堅持做好一件事
@鬼木知 說的是不要拖,立即開始行動
@路小瘋 說了自己堅持做好的兩件事,寫作和外語
@匿名用戶 建議養成三個與溝通有關的好習慣

25歲是很特殊的年齡,離開平靜的校園後;工作、事業、家庭、子女紛至沓來,生活開始撒開丫子狂奔;如果沒有規劃,你的未來將有如落葉浮萍,從此失去方向。

我今年34歲,25歲那會,正在走彎路。沒有規劃好自己的未來,可能是我三年彎路的最大教訓。規劃未來不需要多精準,但應該有方向,十年做不到做五年,五年做不到做三年,三年做不到先把一年的計劃做起來。這就是我給各位的建議。

美帝老一輩資產階級音樂家Tom Lehrer,以寫歌幽默著稱。他有兩句名言:

生活就像下水道,你能從那裡掏出啥,取決於你扔進去啥。
Life is like a sewer: what you get out of it depends on what you put into it.
生活就像彈鋼琴,你是不是能聽到動人的樂律,取決於你是怎麼彈的。
Life is like a piano, what you get out of it depends on how you play it.

前一句說的是你的未來取決於你的規劃,後一句說的是你的未來取決於你的行動。行動大家說得太多了。我就說說規劃。

規劃未來包括:

家庭:我是不是要結婚,什麼時候結婚;要不要孩子,什麼時候要孩子?
工作:我希望進入哪個行業?我希望從事哪種職業?
個人:體重如何控制?飲食如何設計?我還想培養什麼愛好?我還想去哪些地方?

家庭:

誠然,結婚生孩子這些事(除非你說要單身/丁克),是很難計劃哪一年遇到TA,哪一年結婚,哪一年生孩子的。但是,你還是得計劃!

因為這樣你才能做正確的選擇。以我們家女神為例,老友記里,Rachel在做出簡單的計劃後,立刻就意識到現在需要做出什麼改變,美劇里台詞有些誇張但有一點是靠譜的:不做出計劃,你意識不到立即開始行動的緊迫性

緣分有時候不來,但來得時候又太快(有朋友到30多還單身,但一遇到合適的人,一年之內結婚生子都完成了)。關鍵是你需要做好準備,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


此外什麼時候結婚生子也會影響你的生活質量和職業發展,我在之前的回答中寫過一些,供參考:有什麼事是你踏入社會後才知道的? - Sean Ye 的回答 - 知乎


工作:

我經常給給私信提問或者值乎提問「我的職業發展已經如何規劃」的小夥伴們發這張圖:找到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事情,然後做好它。

  1. 愛好是最重要的,你不愛的工作再賺錢你也會憂鬱症的,到時候每天起床都沒動力,畢竟工作是半輩子的事情。
  2. 擅長與否,並非那麼重要。剛入職場,選擇擅長的工作看似最穩健,然而你所謂的擅長在行家眼裡到底是什麼水平?如果你的擅長僅僅是略好於其他應屆畢業生,那種擅長價值有限。以25歲時的潛力和好學態度,完全可以在幾年內打造一個新的擅長領域。
  3. 市場願意買單,這指的是行業選擇和工作類型選擇。這一點,學生時期,就應該有思考,通過實習去體驗。畢業後可以試錯,但需要迅速糾錯,找到合適的行業。行業 尤其重要,如果你進入了朝陽行業,就算進錯了公司,你至少積累了經驗,未來還能翻盤;如果你在職業生涯入錯了行。你的發展空間就很小,你的老闆外部沒機 會,自然萬年不動堵死了你的晉陞空間,如果你要跳槽,發現行業這麼low,外部機會少得可憐。

我提一點我的教訓,剛畢業時我跟了幾個外國創業者在中國創業,他們各人在其他國家都有本業,在中國也是一次嘗試,最後他們輸了,但損失最大的居然是我,儘管我一直以為我年輕輸得起,拼一次創業沒關係……我不後悔這段經歷——它塑造了今天的我——但我知道自己走了彎路。

前些天看《How Google Works》有一段讀得很虐心:

在你職業生涯初期,能夠獲得的股權激勵很有限,因此在正確的行業磨練技能要比在某家公司賭上自己的命運更加合算。在此之後,隨著經驗(以及年齡)的積累,挑選合適的企業變得越發重要。因為那時,股票在你的薪酬構成中所佔比例大幅提升,因此你也應該相應的將對公司的挑選放在優先位置。

個人:

健身:男人在畢業後或者婚後發福是普遍常態(別得瑟,我20出頭時也是自詡怎麼吃都不胖),體重一旦上來,想瘦下去實在太難。現在只要忙一點導致晚睡或抽不出時間跑步,立馬體重反彈。剛畢業那會,公司報銷打車費(包括個人),能打車絕不走路;現在反過來能走路絕不打車。

健康:去年年底翻看自己的病歷卡,病歷卡上用了32頁,恰好是我年齡…

25歲(2008年)前,一頁沒用過;

25-31歲(08-14年),20頁

32歲,也就是2015年,用了12頁

30之前,熬夜回來直接上班,不用睡覺;30過後熬一夜要早睡3-4天,否則緩不過來。

旅遊:婚後你的旅遊計劃會越來越難設計,老人帶不帶?父母一輩子了在你畢業後和你一起旅遊幾次?父母一帶就是4個哦。孩子帶不帶?帶孩子出去看看一起增長見識?那你就千萬不能窮游,萬一孩子病了你都不知道醫院在哪兒。都帶上,去趟海南都要5-6萬好不好,你多半還在給婚房還貸好不好。

我一個同事辭職去做旅遊設計了,最近推出個北極圈徒步旅行,沒結婚的各種興奮在籌錢,我們已婚已育的就當沒看見……

什麼?你拋下老婆孩子父母自己去窮游?你有沒有責任感啊!

在25歲的時候多安排幾次出國旅遊,想著這可能是你這輩子最後的機會,感受一下外國是啥樣。

我2.34元的Live,歡迎來聽:聽說你想進入諮詢行業?


其他回答也要趁機安利:

面試:

如何回答不靠譜的面試問題 - 瞎說職場 - 知乎專欄;

當面試官問「你有什麼要問我的嗎」時,應該問什麼? - Sean Ye 的回答;

面試官問你的缺點是什麼,應該如何回答? - Sean Ye 的回答 .

求職:
如何製作高水平簡歷? - Sean Ye 的回答 - 知乎 ;

提離職被老闆加薪挽留,該怎麼辦? - Sean Ye 的回答;

工作五年,給名企投簡歷卻石沉大海,怎麼辦? - Sean Ye的文章 - 知乎專欄

職場:

公司福利待遇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Sean Ye的回答;

勸退員工,你問過勞動合同法了嗎? - 瞎說職場;

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會才明白的? - Sean Ye 的回答 。


題主這個問題很好,也能看出你的上進心。25歲,對大叔來說已經是16年前的事情了,回憶一下自己25歲干過的事情,我發現有很多經驗讓我受益至今。


1、明確自己要的是什麼


在報社做了2年之後,我正好25歲,記者生活很累,但是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還是很有趣的。不過大叔其實在畢業的時候就一直很想去寶潔,想從事自己大學的專業。所以,25歲的時候,大叔毅然辭去記者工作,去荷蘭求學,攻讀MBA。


歐洲2年多的留學、生活經歷,是大叔最難忘記憶。

大叔自己學會了做飯、修自行車、組裝傢具,還買了一把電推子給自己剃頭。歐洲人工特別貴,外面剪個頭要20多歐,其實不過也是拿著推子給你推一圈。


去餐館打工,一天要洗1000多個碟子,對體力和意志力都是雙重考驗,每天累的腰都直不起來。不是缺錢,而是想看看自己能否堅持下來。


大叔畢業後還在歐洲做了將近1年的背包客,一路旅行中結識了很多的外國友人,欣賞風景,感受當地的生態人文。


這段異域生活的收穫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更讓大叔在意的是25歲那年,大叔在走了一段彎路後重新追求自己想做事情的決心。


25歲時一無所有的年紀,沒有經濟壓力,也不用擔負太大的家庭責任。正是這一次決定,讓我在回國之後能夠再次經歷重重考驗,從最底層做起,走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寶潔市場總監的位置。


當然,留學並不是唯一的方式,但是25歲的時候,要給自己一個清晰的目標:


我要做什麼,該怎樣去達成這個目標,然後為此一搏。5年之後,你不一定有這樣的勇氣。


2、你真的有注意自己的身體嗎?


大叔現在的公司絕大部分都是90後,雖然有很多的宣傳或者軟體都給大家創建了一個很好的全民健身的環境,但實際上,公司里很多的同事身體都很差,一到換季,因為拉肚子發燒生病的一大波。

我看到的事實是:大家都知道健身很重要,但是真正能夠堅持這件事情的人(尤其是年輕人)並不是很多。就算能夠堅持,熬夜、半夜喝酒擼串,嗨到凌晨,很少有年輕人會注意到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大叔在這裡還是要說這個話題,因為25歲,你已經折騰不起了。


大叔的大學專業是國際金融,之前從沒做過新聞工作。大學畢業時,卻機緣巧合進入羊城晚報當上了記者。


記者大多是夜貓子,很多人不到凌晨2、3點不睡覺。白天出去採訪,晚上回來要先去暗房沖洗照片,然後再寫稿。寫好稿、配好圖,往往已到半夜。交稿後,大腦還處在興奮的狀況,然後在約上辦公室里的其他幾個同事來幾盤Delta、帝國時代。。。一轉眼天空已露出魚肚白。


遇上採訪突發事件,通宵不睡覺也是常事。工作第一年衝勁十足,大叔一直是部門裡發稿量最高的記者之一。第二年開始,我常常中午12點才起床,但總是覺得很疲憊。


一次體檢,發現自己的肝功能指標超出正常值很多,人一下就蒙逼了。廣東可是肝炎大省,據說有上千萬的帶菌者,我整天在外面採訪,是「蒼蠅館子」的常客,該不會中招了吧?


複檢才發現這是虛驚一場,醫生語重心長地跟我說:「經常熬夜的人抵抗力會下降,年輕人不要揮霍自己的身體。」


人都是犯賤,永遠不會珍惜已經有的,直到有一天差點失去。


這是大叔25歲剛剛進入職場的第一次覺醒。健康是1,其餘是後面的0,沒有前面的1,後面再多0都是空。


3、去愛一個人


這種話題大叔之前從來沒有說過 ,到了這個年紀,「婚姻」、「家庭」才是一段感情最合適的字眼。但是想到25歲,大叔還是很想厚著臉皮來給大家一些建議。


在做記者的時候有一個和我一起入職的姑娘,因為我倆都不是新聞專業的,兩個菜鳥經常在一起研究寫作技巧,一起吃飯,周末一起看電影。


自然而然的兩個人感情迅速升溫,可是大叔卻要出國了。出國前還沒有確定關係,出國後大叔念念不忘,終於按耐不住,給她打里一個跨洋電話(2000年的時候沒有SKYPY、沒有MSN messenger,通訊只能靠電子郵件,或者是價格昂貴的長途電話)。


「做我女朋友吧!」


電話那邊她沉默了很久很久才說:「你為什麼不早點說?」


維繫一段相隔1萬公里的感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這段感情最終沒能work out。


「我的心好累。」 她有一天給我電話。


……


從荷蘭回來後,我有兩年在上海工作。回廣州過年期間,認識了一個女孩子。


廣州與上海間雖相隔不過1000多公里,但初萌的感情遇到距離的考驗依然是脆弱的。


因為之前的這段異地戀,大叔毅然跟老闆說,「不好意思,我要離職回廣州,因為我的女朋友在那裡等我。」


後來女朋友成為了我的太太、我的兩個女兒的媽媽。


感情天長地久固然是好,但是也得感謝25歲的那個女孩,讓大叔我知道在今後該如何對待一段感情,讓愛人成為親人。


25歲時畢業後的第一個節點。大部分人什麼都沒有,意識轉變+行動才是關鍵,畢竟,聽別人說的永遠是別人的東西。


————————


第一次說自己的情史,我這個逗比大叔略微害羞。。。不過大叔不僅會熬雞湯,還會寫乾貨哦~

下面是過往乾貨匯總,有一切你想知道的護髮知識:


怎麼樣養頭髮? - 植觀的TT 的回答 - 知乎

長期脫髮,頭髮厚度薄,如何料理? - 植觀的TT 的回答 - 知乎

頭髮乾燥並且燙過,沙發特別嚴重,怎麼改善?有什麼好的產品推薦嗎? - 植觀的TT 的回答 - 知乎


這個問題我曾經思考過很久,得出了一些有趣的觀點。

十分鐘閱讀時間,希望能終結很多人年輕時不知道幹啥的迷茫。

01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周邊有不少同學和朋友,都曾經有過要干點啥的宏偉願景,制定過很多計劃,也做過不少嘗試。

其中有一個同學,當年下定決心不讓自己的大學虛度,曾經花了好幾晚的時間,為自己制定了一個極!其!牛!逼!的計劃表。

在這份工整詳細的表格里,不僅有每天應該學習多少小時,看哪些方面的書,還有周末應該做什麼樣的鍛煉,用多少時間搞兼職,甚至連休息的時候怎麼放鬆,打多久的牌玩多久的遊戲都做了精確安排。

為了時刻提醒自己,更為了防止自己做不到時把這個計劃表撕了。

他用了整整一卷的透明膠帶,把這張表牢牢地貼在了床鋪邊的寫字檯上。

他粘了很多層,貼得非常牢靠,以至於畢業的時候,我們用刀子又劃又戳地折騰了一個多小時,都沒弄乾凈。

這張計劃表最終沒能給他的大學帶來任何改變。因為上面的計劃他只堅持了不到一個月就放棄了,但在其後好幾年的大學時光里,一旦談起他,大家都會調侃一下這張計劃表。

那張「撕不掉」的計劃表,成了他大學頹廢生活最為諷刺的見證。

這件事曾給我很大觸動,它讓我知道:在年輕的時候,即使你知道再多「今後可能受益終身的事」,即使你下了再大的決心,即使你做了再周密的計劃。

你還是可能一事無成。

在你們看到我的這篇回答之前,關於25歲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的話題,從人人到豆瓣再到知乎,甚至百度一下,都有無數回答。

比如,年輕的時候要看書啊,要理財啊,要健身啊。

都挺有道理,但也都做不到。

你也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文章。

那麼,現在請認真問一下自己:你收藏了多少這樣的文章,覺得以後一定有用?而其中,又有幾件事是真正堅持做下來的?

道理你都懂,要幹什麼事兒也都知道,為什麼你做不到?

有誰認真想過嗎。

我想過。

在大學畢業後的幾個月時間裡,我每天下班就把自己關在一個狹小、逼仄的出租屋裡,反反覆復地去梳理總結過去十多年裡我曾走過的彎路、歧路、回頭路。

極其殘忍地去剖析我內心所有的懦弱、迷茫與困惑。

對這個問題也曾經思考過很久,直到突然有一天恍然大悟。

我們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為大部分人,都無法把自己眼前的事或即將要做的事,和今後的收益聯繫起來。

畢竟,隔山的金子不如銅。

我又不靠寫作吃飯,看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呢?

一個月就那麼點錢,理財有什麼用呢?

已經長那樣了,健身有什麼用呢?

我又不想出國、不考外交部、不去外企,你讓我努力打卡學英語不是搞笑嗎?

……

而我之所以會在畢業後才開始去「認真思考和總結自己的人生」,也是因為我在工作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

人往往就是這樣,事到臨頭才會想到要抱佛腳。

我們其實都是很短視的動物,延遲滿足是很難的。就像廣告里說的:我要的,現在就要。

想不通這個問題,即使是巴菲特站在你面前,手把手地給你寫下年輕時應該做的99件事,你仍然會在蹉跎與懷疑中,沒有一件能堅持幹下去。

除非,他能確定地告訴你,做完這99件事,你就能去接他的班;最好,為了堅定你的信念,他再跟你簽個保證協議。

02

我在想通上面這個問題後,又更深入地想了一層:我們之所以看不透未來的收益,是因為我們現在做的事和未來的目標之間,隔著一重不可逾越的障礙。

時間

誰也不具有透視未來的超能,誰也不能百分百保證你現在做的事,一定能對未來產生積極作用(有名師指點和貴人相助者不在此列)。

說白了,其實上面的問題,就是一個投入——時間——產出的問題。

你要做事,就要投入,但因為存在「時間」這一重大變數,卻無法精確衡量產出。

權衡之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不做事,或者嘗試一段時間後就鬆懈下來。

萬一努力掙扎而無濟於事,還不如當初就躺下來好好休息。

為了破解這個難題,我當年曾苦思冥想,才終於得到了一個很奇葩的「理念」。

既然我們的投入都要面臨時間這一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那如果我們把「時間」本身作為投入呢?

之前的公示不就簡化為「投入(時間)——產出」了嗎。

投入需要資本,而對絕大多數25歲年紀人而言,時間,本就是他們年輕時唯一可以擁有的資本。

所以,這個理念的核心總結起來就是:

所有以付出時間為代價、而又能產生收益的事情,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

剩下的,就是儘可能地去找一些符合上述條件又契合自身實際的事情。

03

道理講完了,下面是乾貨。

在那個奇葩「理念」的指導下,我曾經把我覺得25歲時應該做的事情分為了以下幾個大類:

一是工具、技能習得類的事。

人類的大腦構造和肌肉記憶模式決定了,工具、技能類的東西一旦習得就根本忘不了,你可能高考結束幾個月就能把什麼立體幾何、線性代數全部還給老師,但如果你小時候學過彈鋼琴、騎自行車之類的事情,即使隔個幾十年不再碰,給你半小時也能全部撿起來。

所以,趁著年輕多多學會一些這樣的東西,以後就再也不需要在這種事情上花功夫了。比如,一些和興趣愛好有關的樂器演奏、球類運動,和生活質量有關的做菜、游泳、開車,和未來職場有關的PS、PPT、VBA技能等等。

這個清單可以列很長,完全取決於你有多少時間和想做點什麼,這類事的特點就是只要你做了,效果就一定看得見,因為這才是真正符合一萬小時定律的事情。

二是收益與時間長短呈絕對正相關的事。

如果說上面工具、技能習得類的事情,還存在你學了半天學不會、或者學了用不著的可能,那麼這一類事情,就屬於你只要投入了時間就一定能持續看到收益的。

比如存錢,我從大學畢業開始一直保持著每月固定存款的習慣,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多年來一直用一張自己的EXCEL表格來記錄,即使現在收入增加了,多了很多的理財投資渠道,固定存錢依然是我堅持在做的事情,因為看著數字按月增長能讓我有一種切實的獲得感。

比如摘抄,讀過的書你可能會忘,但從書里摘抄下來的經典語言和片段卻會一直留在紙上;還比如社交,在有閑暇的時間裡,你每多認識一個人,就代表著你未來可能會多增加不止一層關係……

同樣,這個清單也可以不斷延長,取決於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去思考和總結。

三是主要以投入時間為代價存在突破機會的事情。

我曾經講過,鯉魚跳龍門和醜小鴨變白天鵝這兩個故事最大的不同在於,鯉魚本不是龍、而醜小鴨天生就是天鵝。前者的質變需要千萬次摔得頭破血流的量變積累才能有那麼一點可能,而後者的質變理論上只需要等著劇情自然發展。

只要不是太沉迷於瑪麗蘇電視的人都應該清醒地知道,現實生活里的我們,大部分都是前者。所以,在年輕的時候,有時間不妨多做一些大膽嘗試,比如考一些有難度的證,考過了就是你的(CFA這種需要花費大量金錢等的不在此列);比如有點特長的,可以多去參加一些比賽,贏了很可能命運就此改變、輸了反正也沒人認識;還比如投入時間寫小說的、開公眾號的……

所有的這些事即使最終都沒有突破,也不過就是浪費了一點時間,或者把你原本準備投入到遊戲、綜藝中的時間分流而已,可一旦取得突破,金鱗就不再是池中物了。

四是短期消耗時間卻長期存在收益的事。

知乎上曾有個大V,花了兩三年時間仔細看完了所有TED演講視頻,並從中總結借鑒了大量另闢蹊徑的觀點、思想和方法,他把這些東西運用於工作中,幫助他職場取得成功,運用到回答問題里,讓他成了知乎十多萬人關注的大V;知乎還有一名奇人,初中畢業打工為生,憑藉上百數千部的電影觀影量,在知乎成了電影版塊的知名答主,最終幫助他如願以償跳出打工生涯成了一名都市白領。

類似的,還有很多,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大底氣不是他有多幽默,而是他曾用了幾年時間看完了上千萬字枯燥無味的《明實錄》。

時間本身也是一種資本,只不過多數時候,我們很難直觀感受到這種資本積累的力量罷了。

最後再說一個,年輕還應該積累一點獨特的經歷。

經曆本身也是一種財富。

一個完全規律生活、事事精確控制的人,和一個不懂珍惜時間、生活徹底失控的人,在我看來,本質都是一樣的。

辜負了生命賜予我們的無數精彩可能。

所以,趁著年輕,有過那麼一兩段深入骨髓、痛徹心扉的愛情,交過三兩個亂七八糟卻肝膽相照的朋友,做過幾件當時膽戰心驚過後回味無窮的事情,沒什麼不好。

大不了,就是年輕不成熟時「走過的彎路」罷了。

只要還有時間,我們依然可以重回正軌。

04

上面所有列舉的以時間為投入的事情,其實換個角度看,都是在講同一件事。

你要讓你所有做的事情,隨著時間發展產生變化。

我們年輕時曾沉迷的很多東西和事情,在時間的長河裡,都是一個個的獨立事件。

比如玩遊戲,除非你打出了名堂,否則打多少年都不會有任何實質變化。

你這一把能五殺,下一把就可能死成鬼。你在這個平台上打到了高分段,換個平台註冊還是得從零打起。

與此類似的,還有你看過就忘的無聊綜藝節目、燒烤攤前五毛錢一串的胡吹海喝、一次睡足十八個小時的懶覺、無數次背到abandon就放棄的背單詞……

所有的這些事都像是在拋硬幣,你今天拋一次,明天拋一次,並沒有任何分別。

你要做的,就是果斷扔掉硬幣,去想一想、去試一試那些能讓明天的你看起來和今天的你不一樣的事情。

物是人非固然讓我們覺得唏噓,但如果時間過去了那麼久,別人看到的還是一成不變的你,這就變得很可悲了。

這說明,在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裡,你已經成為被時間拉下的人了。

我之所以花這麼長的篇幅來專門講這個問題。

是因為人一過30歲,就真的沒有多少有效時間了。

固定的工作、加班、通勤時間,社交、家庭,還有孩子都將壓縮你原本就所剩無幾的自由時間。

20歲出頭的時候,你可以從一周時間裡擠出一兩天空餘時間來發獃;30歲以後,你很可能一個月里都擠不出一點時間來和朋友吃一頓飯。

如果過了30歲,你還在為考證,為學駕照,學游泳,看雜書什麼的花費太多時間,你哪還有時間去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我認識的很多人,過了一定年齡段後,都會去買時間。

是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價格的。

有錢,你可以把房子租的或者買的離單位近一點,一天就可以節約一兩個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

你可以請2個保姆來輪流帶小孩,做家務活,這樣你回家時留給你的就是真正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甚至於偶爾點開視頻看看youku啥的,買了會員,也可以減少看廣告的等待時間。

這個社會細分的非常厲害,幾乎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找到很專業的人來代辦。

越是麻煩,越是需要時間的事情,越有市場。

你需要的只是在年輕的時候多用時間做資本,去為未來做投資。

就能在未來取得收益後,買下更重要的時間。

人的一生很寶貴,酒足飯飽之餘,不妨多想想,做點什麼更有用的事,才能在階層固化之前盡量往上多蹦一兩個台階。

因為,相對於你今後的每一天,現在的你都是最年輕的你。

———分界線————

新書出版,歡迎大家閱讀點評

《所有的奮鬥都是一種不甘平凡(夢想有多麼珍貴,奮鬥就有多麼艱辛。知乎大神【李栩然】誠意解答人生困惑!)》(李栩然)【簡介_書評_在線閱讀】 - 噹噹圖書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56849.htm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後更新一下,不該寫長文的。
有朋友希望我放一張蹲牆的圖片,其實點進蹲牆百度百科就能看到……
放圖在這裡,說明幾個動作要點,就再不更新羅嗦了。

如上圖:
這是非常標準的蹲牆連貫動作,但是新手要注意:
a. 標準姿勢是腳尖貼牆,雙腿雙腳併攏,然後慢慢蹲下,你可以試試,一開始幾乎不可能做到的,還沒蹲下你就摔屁股墩了。
b. 新手一開始,腳尖離牆遠點(比如5cm或者10cm),腳稍微分開點,保證能夠蹲下就行。隨著蹲牆的練習,你會發現你能腳尖離牆越來越近,姿勢越來越標準。
c. 蹲下要到位,你看最右側圖中,蹲下後尾椎骨是垂直於地面的。這點盡量要做到位。
d. 蹲下和起來的過程,要慢!!有的人蹲下後立即起來,然後利用慣性蹲下起來,這樣做效果並不好。
e. 普通感冒後,蹲牆能治療。比如鼻塞,一鼓作氣蹲幾十個,鼻子就通暢了。
f. 我蹲牆了這麼久,外婆蹲牆更是二十多年,膝蓋真沒感覺有啥不適的,蹲牆過程中膝蓋咯咯響是正常的,不酸不疼,別怕。不適就停。

2016年11月21日18:30 更新一下(補丁略長。精短的原文在最後)
歡迎任何形式的轉發,點個贊拿走:)
謝謝所有點贊和評論的朋友,不點贊卻收藏的朋友們,我也愛你們。
本來以為頂多20個贊的答案,得到了2700多贊,驚喜,也惶恐。
作為「江戶川亂步症候群」的資深患者,我其實很在意別人對我的評論 (註:江戶川亂步雖然堪稱日本推理小說之父,但他心理承受力極差,一聽到讀者們的批評意見,就想封筆。此症候群癥狀參照於此,本人發明……)
但是大家的評論多數都是認同以及進一步的詢問,真的非常感謝大家。批評的意見也有,我也接受。這類問題的答案偏於雞湯,容易惹人反感也是正常的。
就評論里的問題,我做兩點小小的補充。
有朋友對我這幾條感慨說「知易行難」,其實,大多數人,包括我的問題,反而是「知難行易」。
蹲牆這種深蹲動作,一分鐘就能做十個,哪怕做一百個,這很難嗎?對健康人來說,並不難吧。
學學音標,發音,跟讀,這些難嗎?你總能找到簡單的內容做起來,所以你也不能說難。


問題出在「不知」,或者「知不足」。


1、英語學習我推薦的是 @惡膜的奶爸 首先說句對不起,我印象中他是叫惡喵的奶爸啊,他現在改名了?反正這個風騷簽名的人就是我推薦的英語學習大神。我絕不是他的小號,也不是他認識的朋友,但我為什麼推薦他的英語學習方法呢?
先從兩句話說起:
A. 大多數人適用的方法,對你也是適用的,因為你和大多數人其實沒什麼太大區別。
B. 你是獨特的,唯一的,和任何人也都有著根本不同,所以任何方法,當你使用時都要考慮到自己的情況和個性。
A決定了我們可以學習和模仿別人。B決定了我們決不能完全照搬別人的方法,要靈活,要順應自身的情況和個性。

在用奶爸英語方法之前,我探索過很多英語學習方法。從小我英語聽力奇差無比,但是考試還行,勉強上了一個211大學,大學英語三級沒過,英語老師把我找過去,讓我好好努力,要不然四級考不過去,畢業證拿不到,工作也就甭想找了,當時我壓力非常巨大,然而我卻另闢蹊徑,沒有採取大多數同學使用的複習方法,我一不做真題,二不報班,甚至我都不背辭彙(每次從A背到C,從Z背到T就中斷了的同學都懂),我從地攤買了本China Daily合訂本,用了半學期不到的時間,完整的看了十頁,每篇文字我都抱著電子詞典精讀,然後六級正好考了60分過關(2003年的四級是百分制,現在好像不是了?)
過關之後,我就徹底放棄了英語,直到三年前,第一次用百詞斬,堅持一個月後放棄,兩年前,用扇貝,堅持兩個月,放棄。去年,繼續用扇貝,堅持不到三個月(每天刷兩百詞),放棄。
我工作和英語毫無關係,平時玩個FM足球經理,都得苦等漢化,但是我內心一直燃著想把英語學好的願望,但我的個性,就是喜歡尋找高效率的方法,低效率的堅持會讓我非常疲憊,進而放棄,所以我很重視尋找工具和方法。
一直到一個月前在知乎上看到了奶爸的文章,真是醍醐灌頂。
大家排好隊,挨個關注一下奶爸大神……

奶爸方法有一個核心,得到了我的極度認可,那就是學習語言,必須有「教練」,我頓悟到以前背單詞的方法是不適合我的,為什麼呢?對英語基礎極差的我來說,單純背單詞,平時又用不到英語,意味著我使用了一個極其低效率的軟體(200個單詞我要背兩個小時啊尼瑪),參照上述B所說,我尊重了我的個性,我受不了低效率的學習,我要的是有效率的成長!!
奶爸推薦的教練,就是賴世雄老師,我現在從他的音標課程學起,感覺很對胃口,我吃的很香。
具體方法不替奶爸大神打廣告了,但是我要特別指出他在宣傳方面的一個嚴重缺點——那就是,信息太過載了。
我記得看奶爸的所有文章時,我內心激動,興奮,然後看完了呢,感覺是懵逼……看了這麼多,有點亂,有點亂啊,卧槽我都忘了該怎麼開始了,於是我用了最笨的方法——我把他的文章又TM重新看了一遍,看的時候就抱著一個疑問:你說的這麼好,可我TM從哪開始啊。
所以我在評論回復里一概推薦,你們別去亂七八糟看奶爸大神的所有文章了,費勁,直接登陸奶爸的豆瓣小站 奶爸的英語教室的小站 然後看看那個指南,再看看A級B級,好了,停住,掂量掂量自己英語的水平,選擇一個起點,開始吧。花費:賴世雄書籍系列,淘寶價200多。
和我一樣選擇從A0開始的朋友們,我就知道我們上輩子絕對是好朋友。
當然,我也要安利一下奶爸大神的微信公眾號,知識不能總是免費的,人家也需要打賞來獲得回報。奶爸大神的微信公眾號 lxg-milk 奶爸的英語教室。

2、我原答案里只說深蹲,是怕網友們看不懂蹲牆是個啥意思。評論里有不少朋友問我深蹲動作怎麼做的,以及深蹲磨損膝蓋的問題,我在此補充答覆一下。
當年及現在的我,做的深蹲動作就是蹲牆——蹲牆功_百度百科
謝謝大家點進這個百科看,大致看看動作要領就離開吧,反正你們和我一樣,沒耐心看完。
當初這個動作,是外婆教給我的,今年83歲仍然非常健康的外婆(外婆這輩子都沒有打過針,練氣功這二十多年來,藥片都沒吃過一顆,上個月剛坐飛機來杭州蘇州上海跟團旅行了一遭),從1992年左右開始練氣功,順便也練這個蹲牆,氣功這東西,在90年代的山東許多地方,非常盛行,堪比今天的廣場舞。氣功帶著些迷信的東西,我就不展開了,我現在每天兩遍十五分鐘的氣功,是我主要的鍛煉方式。
有朋友發來私信,想和我一起跑步,一起加油,這位妹子,我一萬個感謝你,但我不跑步。
跑步好不好,管不管用,參照A,毫無疑問,任何健康和適宜跑步的人,大膽跑步就是了(膝蓋磨損後面談),無數人驗證過的事實,你根本不用懷疑,也不用質疑它從而為自己懶惰找借口。
我不跑步的原因,很簡單,我先天心臟不好,從小體質奇差,經常感冒,屁股打針都打出了一個大疤,小學時候跑400米,從沒有及格過,上了初中,變成跑1000米,卧槽,我根本不是及格不及格的問題,我壓根跑不下來啊,我印象中,好像是初二,一次1000米測驗,離終點還有100米,我跑了個倒數第二名,我們班最胖的小子墊底,沒想到他突然發力衝刺起來了(少年你以為你會及格嗎?呵呵,計時都快到5分鐘了好嗎?)我本來心臟累的難受的不行,看他衝刺要超過我,我也加速起來了,早已跑完的其他同學高呼著加油,嘿,真好看,兩個人在爭誰不是倒數第一呢!!
最後我倆同時過了線,嗯,我創了歷史最好成績,4分55秒。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可以說,1000米長跑帶給我巨大的身心創傷。
高中的時候我全是借口生病拒絕跑1000米的,然而踢球時候跑多了點,就會嘴唇發紫,四肢冰涼……
高三畢業,做了心臟房缺修補術,休學一年。
到了大學一年級,快放暑假的時候,我們全年級參加金工實習,那時我感覺到自己身體非常不正常,非常不舒服!我喘不動氣,晚上睡覺根本無法平躺,只能把枕頭豎起來,靠在上面睡,其實就是心臟出問題了,可能是無知者無畏吧,我硬是熬過了一個禮拜的實習,回家過暑假,我回到老家立即一個人去作了檢查,心內科那位女大夫一聽我的心率,立即讓我住院,並且把手機借給我,讓我給家裡打電話,住院輸液,三天後出院了,醫生建議我好好治療,不要出院,但我實在太怕花錢以及萬一做手術什麼的,堅決出院了。
出院後,雖然癥狀緩解了,但這麼任由發展下去的話,我和家人也怕的,於是我到了外婆住了一個多月,跟著外婆鍛煉身體。
外婆對氣功信念堅定,她一直很勤奮的鍛煉。她說:咱們從蹲牆開始吧,你就只做蹲牆就行,畢竟在大學宿舍里練氣功實在太扎眼了。
外婆非常堅定的告訴我:你就練習蹲牆就行了!!
好吧,開始吧。
我問:每天做幾個?
外婆:幾個?先做109個蹲牆吧。
我:……
過了幾天,外婆找到我:我看你109個做的很好,很標準(那時候我很瘦,蹲下去很容易),這樣吧,我們加到309個吧。
我皺眉……外婆笑著安慰我:沒事,我和你一起蹲牆,你蹲多少個,我也蹲多少個。
好吧,309個,蹲完要花半個小時。
又過了幾天,外婆高興的找到我:我看你很能堅持呢,毅力很強,要不咱們試試每天蹲509個?
我:……
於是每天509個。
又過了幾天,外婆很高興的找到我:你真是很能堅持啊,蹲的不錯啊!
我心想:這誇不是好事啊。
外婆果然說:要不我們明天試試一直蹲牆,蹲到蹲不了為止?
我:……您要及時喊停啊……
於是第二天,我們娘孫倆(我們那裡的稱呼,外婆是「老娘」)一直蹲啊蹲,最終,蹲了足足1009個!用時兩個多小時,七月的酷熱天氣,汗水順著腳跟,一直流到身後一米多遠,但是那種感覺實在太妙了,雖然流了這麼多汗,但是毫無脫水的感覺,而且膝蓋大腿並沒有酸痛的不良感覺,渾身輕飄飄的,走路有點不穩當……
次日,外婆帶著我又蹲了一次1009個。在我老爸和其他親戚的強烈擔心和反對下,我們以後每天只蹲509個了。開學前,我答應了外婆,在大學裡我要堅持每天蹲209個,畢竟509個需要一個小時,大學裡湊出這個蹲牆時間並不現實。

宿舍狹小的很,於是每晚12點熄燈之後,把門反鎖,我就在宿舍門後蹲牆。一開始其他五位舍友就當笑話看呢,再後來他們說我這是在干牆啊,多牛逼,他們擔心我遲早把門干出個洞來……
後來一直堅持到轉過年的三月份,我們大學進行大學期間最後一次1000米測評,之前的1000米測評都被我以病為由躲過去了,這次我決心試試我的鍛煉效果。測試是在下午,中午的時候舍友們都抓緊時間午睡,我想起過去那麼多年1000米長跑給我的陰影,我根本睡不著午覺,於是我爬起來,干牆209個,哦,不,是蹲牆209個……
開跑後,我按照早已想好的法子,保持節奏感,還剩一圈的時候,體育老師喊了一聲衝刺,我這時並不累,但是很懵逼,還剩400米就衝刺?我可不敢,萬一最後200米又崩了呢。於是還剩200米的時候,我才開始發力,事實證明,我衝刺太TM晚了,只過了及格線……跑完之後心跳肯定很快,但是四肢不涼,更沒有嘴唇發紫的現象(我特意問了旁邊的同學),轉身看到舍友跑到終點累的吐了,於是攙著他回到宿舍。
舍友們對我能夠及格感到極度不可思議,看我談笑風生的樣子,他們沒有膜拜我,反而讓我請他們喝酒,我跑去小賣部買到了幾瓶雪碧,請了他們。
這之後,我就漸漸不蹲牆了,然而那時的我,身體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強壯,每天哪怕只睡五個小時,還能精力充沛。後來工作了十年,還經常熬夜班,身體徹底垮了下來,今年年初又住進醫院作了個心臟小手術,術後我深受刺激,於是又拾起了蹲牆,現在太胖,加上老婆不是很支持我蹲牆,所以我每天練兩遍氣功,做十個蹲牆,然後還有其他幾個功法動作,鍛煉時間每天保證在50分鐘。以後蹲牆個數慢慢加上去。

好了,羅嗦完了,我知道沒人看了……但是還是要回答兩個評論里大家問的問題:
第一個:時間哪裡來。答案是早起的時間。怎麼才能做到早起呢,答案簡單的不得了,早睡唄,我每晚23點就放下手機,腦子裡想想文章,想想爐石和其他xing幻想什麼的,慢慢就睡著了,早上五點四十左右起床,鍛煉完了還正好順便給老婆做個飯……
第二個:膝蓋問題。我想舉外婆的例子,外婆從60多歲開始練蹲牆,一直蹲到三年前80歲停止,她的膝蓋都非常的好,從沒有酸痛,而且再累也不會有膝蓋難受的情況。另外,其實除了跑步,我還推薦大家使用囚徒健身。
根據自身情況,我心臟暫時受不了力量練習時心率突變,所以我沒有開始練囚徒,根據囚徒的理論,任何循序漸進的,承受自重的鍛煉方式,都不會給膝蓋等關節造成損失,甚至還能夠修復損傷。所以我建議膝蓋有問題的朋友,首先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然後,如果跑步引起的,那就暫停跑步,轉而用適度的深蹲代替,另外你們要認真考慮自己的熱身是否足夠,建議你們去看囚徒健身理論,只看熱身方面的內容就行。如果說因為深蹲感到膝蓋疼痛的,我建議你去醫院檢查,同時暫停深蹲,任何想做蹲牆的朋友,你們切要牢記,一開始不要追求完美標準,離牆遠點,雙腳別完全併攏,但是蹲下盡量要到位,要感覺到尾椎骨垂直於地面,動作盡量慢,個數從少開始,10個不嫌少,500個不嫌多,而且,建議你們,當你們感冒流涕或者鼻塞頭疼的時候,也去蹲牆,鼻塞的話,一次性蹲到鼻子通為止,很有效。

另外,受到評論朋友的點醒,在此提醒朋友們一句:不要妄想這些內容同時開展,即使你在大學時間很寬裕。
每天人們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最好的使用意志力的方法就是,集中突破一到兩件事情,比如你計劃每周三跑並且每天早睡早起,OK,夠了,不要再加上讀書什麼亂七八糟的計划了,完成早睡早起和跑步,你今天就贏了,剩下的時間自由點,任性點,當你跑步和早睡早起養成了習慣(判斷標準就是覺得做起來毫不費力了),可以開始列你的讀書養成和蹲牆等計划了……然後循環反覆……謝謝指出這點的朋友們。

謝謝大家,看完全文的都是真愛。
================== 以下是原答案 ===================

1、每天都保持鍛煉,或者養成一周三跑的習慣。不用五年,一年即可見奇效。
我個人經歷是,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每天深蹲200下,堅持了七個月後,從小體質奇差的我,跑1000米歷史上第一次及格,而且跑的非常輕鬆,只是欠缺經驗(衝刺晚了),導致成績剛過及格線,跑完後,身體不累,感覺很輕鬆,把跑吐了的舍友扶回宿舍,請了每個舍友喝了瓶雪碧。
2、用惡喵的奶爸這位網友介紹的學習英語的方法,學習英語,每天一到兩個小時,兩年即可大成,你絕對會受益無窮。35歲的我,才開始這麼起步,略晚,但也來得及。
3、讀書,使用微信閱讀等工具,刷書,如果你能堅持每天讀書量在一到兩個小時,你就能成為讀書圈裡的大神人物。
4、如果想成為網文寫作大神的朋友,從25歲起,可以每天寫5000字寫起來了,年輕的時候會覺得時間特別多,但也容易造成浪費,切要珍惜。堅持兩年,你會寫出一番天地的。
5、最重要是明白一個道理,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情往往都來自於堅持,無論多小的,多麼不起眼的堅持,到最後都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拒絕重複,拒絕無聊,拒絕拖延。

不讓重複的工作和生活消耗掉自己的青春,不讓自己再屈服於這種無聊的生活,不給自己明天再做也不遲的借口。

工作後,會發現自己其實每天都在重複著昨天的生活,憑著已有的知識和技巧處理日常的工作,工作內容繁瑣而重複,這類工作就算做得再好,也不過是提高自己的熟練度罷了。下班後,回宿舍看一部電影,看幾集綜藝節目,刷一會兒知乎,一天就過去了;周末里,睡兩次懶覺,再出門逛個街,找朋友去吃個飯,一周就過去了;發工資後,上淘寶消費一番,出門去揮霍幾次,然後再緊巴巴地等著下月的工資,一個月也就過去了;

站在二十四、五歲的年齡,我開始感到恐懼,自己已經過了有大把時光可以揮霍的年紀,過了身體和頭腦的巔峰時期,面對未來,自己到底還剩下多少機會?五年時間,六十個月,也就是說我只要再領六十次工資就到了三十歲,而在這期間,自己又剩下多少時間去改變自己。

站在二十四、五歲的年齡,我開始反感那些動輒給自己定五年、十年目標的勵志雞湯,因為這種長期性目標容易給人一種自己還有很多時間的錯覺,然後會覺得把事情拖到「明天」再做也沒關係;

站在二十四、五歲的年齡,我們有太多想法,想改變,想成功,還想毫不費力就能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總是期望有人來告訴自己該怎麼做,不想浪費精力,不想做無用功,在沒找到答案之前乾脆保持現狀,得過且過。等到三十歲的時候,又該提問此時如何做才能及時補救,才能在五年後改變人生。

其實答案大家不是早知道了么:現在,立刻,馬上開始,馬上改變,去跑步健身,去背英語單詞,去看專業論文,去學做PPT,到了時間馬上關電腦關手機睡覺。將五年的目標細化為每天具體的努力,每天都努力改變一點,也許不用五年,便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共勉~


謝邀。

我剛滿26歲。
好像是陳忠實先生講的:父母尚在的時候,他們像兩座大山,幫我們擋著死亡的陰影,我們不會主動去想,就不會害怕;父母過世後,山沒了,人就得直面生死了,害怕極了,內心難安。
我父母尚在,身體健康,會長命百歲。可我奶奶、外公外婆,大約會在我25-30歲這個階段要跟我告別。我沒有準備好,而且是越來越害怕。從小跟爺爺最親近,可他過世的早,那會兒沒有這種擔憂。最近幾年,自己大了,父母老了,才能體會那種陰陽之隔的悲哀。我經常回家,朋友們總表揚我孝順,顧家,這麼儘力滿足父母。其實不是家人需要我,常常是我需要他們。好朋友都成家的、立業的、沉迷滾滾紅塵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慢慢一個人待著的時間特別多,孤獨難免的。親近的朋友本來就少,又慢熱,總是會落單。就很喜歡周末回恩施,跟我奶奶玩兒。
我奶奶是越老越可愛,每次回家帶她逛街,一起去吃派樂漢堡、去喝奶茶,帶我奶奶去街上的髮廊理髮,她都歡喜,不拒絕,滿足我,哄我開心。有時候突然一下發現奶奶又變老了,印象中她還是每年喂一頭大年豬的婦女,一眨眼銀髮蒼蒼一段坡都爬的氣喘吁吁了,有時候看著挺想哭的,蒼老真的很可憐,一個再能幹的人也被它折磨成步履蹣跚。特別喜歡跟我奶奶聊天,聽她講過去的事兒。每天吃完飯,就陪著她屋前院後的逛,聽她講這棵樹是哪年栽的,那顆是某年從某處移過來的,善忘,重複著講,可我愛聽,是真愛聽。
前段時間恩施大雪,家裡停電了,我媽給我打電話,說奶奶快急瘋了,正趕上美國大選,家裡停電了,我奶奶讓我上網看看「那個女的選上沒」。她識字少,前些年電視劇都看不明白,我爺爺過世後才開始看海峽兩岸、今日說法這類節目,特別沉迷,一套一套的講,講的亂七八糟的,可相當有趣。我特別沉迷這種家人的溫暖,小時候家人關係里一團糟,只想著逃。可大了反而有機會感受這種家的感覺了,特別珍惜。所以我特別害怕要告別,理智當然知道人總有一死,奶奶今年都83歲了,身體越來越差,很受蒼老的苦。
看《奇葩說》很受啟發,尤其是事關生死。所以我一直在想,到底該怎麼面對,想不明白,有時候想想挺害怕的,回家再也不能跟奶奶聊天了,再也不能陪她逛街了,想想都怕。

年齡大了,村裡的百事漸多,經常我媽打電話告訴我xx又死了,都是小時候印象很深刻的人,我們這波小孩又調皮,偷過這家的蘋果,禍害過那家的莊稼,他們看著我們長大的,可卻好多年沒見過面了,一個一個慢慢都沒了。

我一直很遺憾自己沒有跟爺爺的合影。
所以近些年,每次回家都會給我奶奶拍很多照片,保存在電腦里。也錄一些日常的視頻,準備著。如果真的沒了,總是需要一些東西拿出來緬懷的,越多越好,不然會更難過。25-30歲這段路,我們太多人要面對一輩人的「告別」,所以這段路上,我們要儘早做準備,能盡孝的要趁早,哪怕直白點多給老人家點零花錢也好,不然待他日想起,後悔晚矣。

25歲做什麼,可以在5年後獲益匪淺,有很多。但沒做,做錯了,30歲開始補救都不晚。可有些事兒,沒做,錯過了,一輩子都後悔。

所以只一個建議:有祖父母輩尚在的,自己一定得要專門做點兒什麼。真不知道做什麼好的,從幫老人家剪腳趾甲做起吧,你會發現其實老人家早就沒法彎腰剪指甲了。

(我拍的照片中,最喜歡的一張)


學霸貓最近出了個很長的、顛覆三觀的差,剛剛回來,今天開始又認真寫知乎了。

接觸的人越多,看到的事越多,也越來越覺得這是個太混亂的時代,一切都在崩塌,一切都在重構。我們再也找不到25歲結婚生子,30歲事業有成,50歲退休的美好生活節奏。年齡和對應的生活秩序,正在無限混亂,工作、生活、情感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挑戰。所以,無論今天的你是25歲還是30歲,請意識到,也許你對年齡和對應的人生階段的所有認知,應該全部改寫了:

1、重建現實觀:重新開眼看世界,下最徹底的決心拋棄教科書、父母、長輩教你的一切道理,在最動蕩的社會巨變期,它們全部都過時了。你必須拋棄對工作、生活、婚姻的所有美好幻想,靠自己的雙眼重新理解當下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究竟在發生什麼,真正面對現實,而不是網路世界上自媒體為你構建的所有想像。開眼看看世界,把關於完美生活的一切幻想都放下,徹底放下。

2、拿自己做實驗:不斷地拿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上的各種事情來做實驗,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和最佳狀態模式,再慢慢培養習慣。養成「實驗」的心態和方法論,凡事不著急下結論,也不急著培養習慣。沒有什麼是一定「最好」的答案,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去了解你自己的節奏,為你自己下判斷。有的人適合做匠人,有的人適合做管理,有的人適合單打獨鬥,有些人就是要熬夜才能有生產力。你自己到底是誰,到底適合什麼生活方式,沒有人能告訴你,只有實驗和自己的體驗,不會騙你。

3、意識到這個世界上99%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騙子:媒體、信息、內容、知識全都是生意,背後都是不同的利益集團和個體在操縱,而我們不過是被一茬茬收割的韭菜而已。有很多人發表一些觀點,雖然沒有利益操縱,也不是存心想騙人,但確實自己的腦力和認知水平有限,也無法提供更接近本質和真相的思考。傻子和騙子多了,三人成虎,假的也能說成真的,黑的也能說成白的。警惕一切流行的、火熱的概念和觀點,他們99%的情況下是錯的,不僅沒有卵用,而且永遠把你帶到坑裡,讓你始終覺得自己不行,生活絕望,別人都生活的比你好。關掉大多數媒體和信息源,越popular,越要小心。

4、近乎殘暴地訓練你的判斷力和篩選力:每個人都有一長串夢想清單,每個人都有一長串待辦事項,你也要知道,每一個渴望,每個動心,都是一個坑,它們都將向黑洞一樣消耗和佔據你的注意力,讓你的精力和決心都越來越分散。在這個照單全收,每個人都收集了一大片沒看的文章的時代,每分每秒都訓練自己Say No的判斷力,大多數書不必看,大多數朋友圈不必刷。這個世界太喧鬧,我們的注意力太容易被分散,生存於這個時代,判斷力和篩選力是我們必須進行的殘暴訓練。

5、盡最大努力簡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今天25歲的人,還根本沒有能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會去哪個行業,做什麼事,呆在什麼城市,遇見什麼人。不,我們根本都不會知道。從另一個角度想,與其為此而惶惶不安,不如享受當下的種種不確定性,享受不可預知的驚喜和快樂。生活越簡單,我們就越可能擁抱變化,適應變化。輕裝簡行,享受飛翔吧。

6、最後,鍛煉永遠都可以無條件的愛自己和蜜汁自信:肥一點,矮一點,丑一點,窮一點,傻逼一點,都不是事兒。心態要好。反正你有錢了,結婚了,成功了,還是會各種不開心的,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趁早學會沒事兒偷著樂吧。人這輩子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也沒有過了某個點就萬事大吉的magic point。心態要好,大家都是來地球玩一個RPG,反正最後分值都會清零的。啊,諸法空相,諸行無常,還是開心點好。


我今年29歲,剛好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

----------------------
2017.2.17 華麗麗更新:

謝謝在大知乎被200位你們點贊,感恩。評論中問到身體乳,這是我用的牌子,供大家參考:

1. 賺錢。職業上的成功是找到一個朝陽行業。能創業就創業。何以解憂,唯有暴富也。

2.變美。堅持隔天敷面膜。上班前描描眉,塗個紅嘴唇。沖完涼全身擦身體乳。每個月去弄弄劉海,剪剪頭髮。

3.變健康。晚上把紅棗,桂圓乾,紅豆,米泡好,預約早餐時可以吃。飯後百步走。冬天睡前泡腳十五分鐘。

4.對家人好點。我和爸爸媽媽同住,以前性子很急,說話燥。今年刻意去將語速放慢,爸媽說什麼,我基本都笑咪咪並盡量去滿足。提前一個月就要準備家人的生日禮物。逢年過節準備好禮金。

人生在世便是為生存嘛,賺多錢能高質量點地生存。形象是一個人的名片,變美,可以讓自己更自信,幹練點的裝扮也可以更讓人信服。變健康是保證我們的"革命本錢"身體,能夠更舒服地陪我們的思想航行幾十或上百年。對家人好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父母帶我們來這個世界的,不懂事的時候頂撞父母,現在成人了,一定要盡孝道。


25歲之前,我很喜歡去吃自助餐。

如果非要說出個為什麼,那就是吃自助餐,有太多太多的選擇,從海鮮,到熟食,再到甜品,水果,我可以從桌子的一邊,一直吃到另外一邊,那種感覺,太爽了。

那時候吃自助餐的心態,像極了我當時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觀。

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心態有點不正。

年少輕狂,總以為往後的日子,有太多的歲月靜好,數也數不盡的選擇,可以供自己去揮霍和篩選,於是,便沒有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有什麼事情,值得傾盡所有的精力和心思,去追尋和堅持。

所以啊,就像吃自助餐一樣,在這張桌子,停一下,就急急忙忙地奔向下一張桌子,這份食物,還沒有吃完,就匆匆忙忙地往自己的盤子裡面,加入更多的其他食物。

每天都在嘗試新的東西,每一樣事情,都淺嘗輒止。

如今我正直25歲,已經不想再過那樣子的生活。

找到一兩件喜歡做的事情,從今日開始,每天持續地重複,重複,重複。

如果你喜歡寫作,那就騰出時間來讀書和撰寫文章;如果你愛好烹飪,那就擠出時間下廚房,搗鼓鍋碗瓢盆;如果你想成為影評家,那就集中你的注意力,刷劇並寫出你的感想。

每天重複做一件事情,日久,肯定會心生厭倦,但沒有一項事情,是可以通過簡簡單單地嘗試,就能獲得成功的。

如果你真的想在5年後,收穫更美好的自己,那就從現在開始,停下來,想想,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找到方向感,便自始至終,持續地努力。

我的公眾號已經開通啦,有興趣的知友,可以關注一下,期待與你相遇。

http://weixin.qq.com/r/1zrYwDfEVGorrXOj92-F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要找一個形容詞來形容25—30歲的人,只找一個,那麼我覺得是:焦慮

具體到每個人,這輩子最焦慮的可能不是25—30歲,但是焦慮顯然是25—30歲人的普遍特徵,因為在這5年里,大部分人的生活會發生重大變化。

生活上,遇到另一半,組建家庭,生第一個孩子。家庭關係變得複雜的同時,各種家庭矛盾也逐漸顯現出來。

經濟上,準備買房買車,扛著房貸車貸,生活開始負重前行。更要命的是,這種負重前行,通常建立在零基礎的原始積累上。

工作上,絕對是沖在第一線戰鬥的員工,趁你年輕力壯,不敢輕易辭職,臟活,累活,996,OK都是你!


一邊是家庭矛盾一邊是懷裡可愛的寶寶,一邊是透支的信用卡一邊給自己打氣展望未來,一邊是苟且一邊是遠方,人生真TM的黑色幽默(手動笑cry臉


我在問題 20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里,回答過20歲的人首先要做的三件事是:學會使用並成為交際圈中的資源,建立自己的案例庫,學會讓工作為自己服務而不是成為工作的奴隸


我是一個工作10年的老鳥了,從我走過的路和碰過的壁里,再反思幾條經驗送給25歲的人,降低焦慮感,這和上面的回答是連貫的。


1.有事要找老司機

有一個笑話:某IT公司程序員調試某程序若干次,都不能通過,此時掃地的阿姨路過,看了一眼,然後說:內存溢出了...

很多年輕人遇到問題習慣自我解決,尤其是理科男。但是上學和上班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解決一個問題,學生習慣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而工作只認結果。

如果主管分配給你一個任務,他首先會關注你是否按時足量完成,至於過程多麼辛苦,那是你自己的事,有時候你太過於辛苦,還可能讓主管覺得你能力不足。

所以,不管你從事哪個行業,找到老司機,和他們交流。要知道你面對的那些障礙,正是他們曾經面對過的。這是職業道路的一條捷徑。

2.把自己當做一個品牌去優化

我們處在一個越來越快速的時代,知識的更替,產業的迭代,企業的上升沒落,都很快。也許你今天在一個公司擔任中層管理者,過幾天這個公司倒閉了,你什麼都不是,還得重新找工作,而且你在以前公司里獲得的評價也會隨之消失。

所以,重要的不是公司怎麼經營你,而是你怎麼經營你自己

我在菊花廠工作的那些年裡,遇到牛人幾乎都是這樣:把自己當做一個品牌,然後進入:賣點發掘-&>提煉需求-&>發現問題-&>修改方案-&>快速實現-&>上線驗證 的循環過程。

這個過程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員比較熟悉,是一種小步快跑式的迭代過程,我敢說以後的網紅也需要具備這樣的素質,不然連網紅可能都當不了多久。

這種迭代的收益是很明顯的,作為一個品牌——你自己——獲得了持續的競爭力,附帶的收益是,你獲得了別人的認同感。

不要小看認同感。舉個極端的例子,即使小米倒閉了,雷軍依然可以衣食無憂,至少他可以講述他的成功學,因為在人們的認知里,他就是一個成功者。這就是一種認同感。

3.經營自己的圈子

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是分擔風險最好的方法。如果你已經善於利用交際圈作為資源,並且已經成為了你交際圈裡的資源,那麼你會明白我在說什麼。

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他的上限,朋友決定了他的下限。 聰明的做法是,和優秀的人交朋友,和優秀的人中志同道合的人共事。

比如你要開一家小咖啡館,找幾個好朋友入伙當股東,分配好利益及責任之後,會比你一個人單打獨鬥要高效得多,因為你動用了幾個股東的能力和人際關係,即使少掙點錢也沒關係。資本的剛需是避險,保證避險後再去逐利。

RMB是資產,人脈當然也是。也許你覺得自己的朋友不夠多,可是你真的嘗試去交過很多朋友嗎?只有數量積累到一定量,才會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4.多接觸陌生,接觸偶然性

我聽過一個理論,這個世界是熵增的,不斷趨於無序是世界的固有規律。

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劇烈,而你的生活變成了兩點一線,幾乎與世隔絕在自己的軌跡里,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真的閑得蛋疼,多出去走走,接觸陌生的環境和人。沒準一次偶然邂逅到了你的另一半,或者一次聚會讓你認識了重要的合伙人,或者一次民間手工品展銷會給了你藝術靈感。

陶傑在《當時只道是尋常》里有一段話相當精彩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的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所以,多接觸陌生人的事物,不要帶太多功利心,這也是給你將來的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5.建立家庭責任感比建立工作能力更重要

不管男人女人,最終都是要回歸家庭的。即使你牛逼得上天,掙來金山銀山,在你老的時候,最需要的不過是找個人說話。

剛結婚的兩口子,在五年內的離婚可能性最大。大家發現原來兩個人遠沒有一個人給自己的快樂多,結婚以前,每個人用優點包裝自己,結婚後撕掉包裝,你才發現TA的真實面目,但是相信我,所有的兩口子都是這樣的。

除非是劈腿成癮,人品低劣,或者三觀嚴重不合,否則請珍惜身邊的人。生活習慣有差異沒關係,隨著你們共同生活,這種差異會越來越小,直到習慣。

完美無瑕的愛情只存在電視劇里,而生活里的愛情本身就是煙火氣十足。你會發現誰的生活都不容易,不管換了誰當你的伴侶,你都一樣要面對不同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

堅定的維護著愛情和家庭的夫妻,往往最終都比較幸福。

相信愛情,優化自己,擁抱偶然

焦慮感是否能減輕一點?

[手動笑臉]


============================

如果喜歡,請點個贊。

其他同類回答:

20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最前面的: 馬克吐溫曾說過:「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天是你出生的那天,以及你找到人生目的的那天。」我說:出生那天是你的「命」,找到人生目的那天是你的「運」。——25歲,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點都不晚!開始改變最好的時機,是5年之前,或者,現在。

回到問題本身:
——25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我的建議是:
25歲開始,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全力脫貧。

當然,這裡說的脫貧僅僅指
1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
(努力工作,但也要有失業的準備。25歲是你開創自己事業的最好時期,風雨兼程低頭趕路就好,因為你沒有那些年紀大了後的責任。)
2一定要處於一個不會落後的位置。
(25歲,也許上升很難,這個時候,沒有人能保證明天會更好,保證不更壞就可以偷樂了。)
請盡量滿足其中之一。

一定要有養活自己的工作。一個人不能養成工作的習慣,就不是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更是才華不足的證明。人生不過三萬天,為了面子騙騙別人沒關係,別騙自己。如果可以,與此同時,一定要儘早沖著結婚的目的去談兩情相悅的戀愛,你可能真的耗不起。
為了愛奮不顧身也好,為了工作奮不顧身也好,你必須要有所選擇。對於迎來送往的吃吃喝喝,過於熱鬧的友誼,不必太上心。

25歲,太尷尬的年紀了。25歲—30歲,正是與別人拉開距離的年紀——要追究一個人是怎麼和別人拉開距離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得問題有點大。可是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有一定的自我要求,這種「自我要求」決定著你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特別是後者,判斷的方向。

如果,你都走到25歲了,對待脫貧和脫單,這兩件人生大事,居然一點概念都沒有,覺得「錢」字很難聽,認為「愛情」這個東西是活見鬼,一天到晚躲著她們走。那麼,時間是把殺豬刀,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你到了30歲的時候,你會面臨什麼?我現在就可以給你假設一下:

1那個時候,你想求個「安穩」,都是奢侈。

2那個時候,說到身邊人,你也許有,也許沒有。沒有的話,你一天到晚被逼著相親。
有的話,你打了一路醬油,只能隨大流,生活就是找個人回來搭伴過日子。因為你沒有錢又沒有學會愛,所以,你們夫妻,天天吵架。

3然後,你開始用「我25歲時的熱血到 30 歲時涼了」來騙你自己,你身邊的人都知道你欲蓋彌彰,但他們和她們都不會提醒你。眼睜睜看著看著你步入中年危機——「35歲現象」。

4因為你在25歲的時候,沒有脫貧意識。立足於轉型中的中國,誰也不敢保證,你在30歲的時候,有沒有穩定工作。

5那個時候,你就真的頓悟什麼是「一步走錯,步步皆錯」。但,能怎麼辦呀,打了5年醬油,你依然處於一個相對你能力來說,一個很低的位置,物質回報也不咋地,個人的價值也無法得到較高認同。

6那個時候,「吃菜要吃素,穿衣要穿布,鍛煉要走路」就是你的生活寫照。

7到了這個時候,你會因為當初的「不開竅」後悔不迭,但卻欲哭無淚。

8你已不再年輕,社會也不會再以包容的心態去原諒你的年少輕狂。因為你已經人到中年。

9因為你看金錢是大便,骨子裡沒有脫貧的意識,你就做不到「在一個方向上積累」,然後,你就沒有「一技之長」;或者,命好,遇到一個好老闆,雖然在一個方向上長期積累,但因為沒有脫貧意識,一年365天,都是在做重複勞動,原地踏步。

1025歲的時候,可以做一名普通員工。30歲的時候,如果你還懂得一點做人,也肯拿低薪,你也可以做一名普通員工;但,公司只要有裁員計劃,第一個裁的就是你。

11:從29歲開始,你將和「危機感」三個字近身作伴,30歲的時候,風雲突變。

12靠年紀優勢吃飯的日子,已經徹底結束了,比你更年輕,更有衝勁,更朝氣蓬勃的25歲的年輕人,分分鐘把你搞死在沙灘上。

13你25歲的時候,不進則退,30歲,不進就滾蛋。

14:我和你說,職場現實得很,30歲?一般公司輕易都不要,除非你帶資源。

15:就像我們互聯網業,中層管理者老闆都喜歡年輕化,條件差不多一樣的,肯定選那個年輕的。30歲以下的。

這以上算啥?我和你說,「35歲現象」緊跟著來了。
但,如果你25歲就意識到「脫貧」的重要性,這一切都可以被避免。所以呢——不要迴避挑戰自我,不要否認慾望和好奇心、懷疑和不滿、快樂和陰鬱,它們可能改變你預設的人生軌跡。多數人25歲就死了,一直到75歲才埋。希望那個名單上,沒有你。

25歲,如果你把「我要脫貧」刻在腦海里。
你會不知不覺的:
1開始並重節流與開源。

2自然而然地養成了制定計劃的習慣。開始有目標的規劃自己的人生。

3開始關注如何投資自己。開始為10年後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而努力。

4開始關注如何理財。理財必須要放第一位。

4你會條件反射地隨時去尋找能幫助自己的一切事物。開始提升自己的價值,然後水到渠成吸引到自己豐富的人脈資源。

5你開始探索,開始思考,你會去思考自己到底適合哪個方向呢——是創業呢?是打工呢?還自由職業者呢?人生通常有三種選擇:專業工作者,商人或是手藝人。總有一款適合你。

6你開始努力扮美、開始變強、只為自己活著。

7有了目標,你就不再恐懼,沒有了恐懼就沒有了幻想,沒有了幻想,你就水到渠成學會了腳踏實地。

8有了目標,你的知識結構會越來越完善,構建技巧也越來越好。職業生涯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探索中學習、調整、改變、完善。有自己「知識結構」的人,至少知道「如何選擇」。

9有了目標,你就會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為有了目標,你開始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這就是專註的力量。

10有了上面的積累,你就懂得不去和大勢作對,明白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11當你明白了選擇的重要性,到了你29歲的時候,你就知道29歲以後,靠的都不是死努力了。

12當你明白了做人不能靠死努力,你就學會了很多東西:順其自然,珍惜每一個機會。將自己所學的一切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技能。

13雖然這個世界每一天都充滿了變數,但必須要承認——很多人的一輩子的生活都是在那麼一個公式里發展的——除非出現重大變故——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人混的再差,只要不作死,都不會低過TA出身的那個階級。
懂得珍惜的人,作死與他無緣。

14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心中有目標的人,就知道他們想做什麼,並且堅定地專註於此。通過職業和行業的調整來改變自己,直到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25歲的時候我在英國的學習剛進入第二學期,那是一段我至今覺得獲益匪淺的經歷,有一些事情至今難忘:

一度被同學嫌棄胖,然後每天8點起,跑10km,自己做豪華早飯,然後9點15左右去上課。中午超市買個卷或者三明治吃吃完事兒,晚上不吃,兩個月瘦了10kg回到70kg。

每天晚上2-3點睡,當日事當日畢,不做完不睡覺,那會兒一周一篇essay,每天都在巨大的壓力下,一年平均每天睡五個小時左右,考前複習的時候,每天4點睡8點起,堅持兩周後有一天打工到11點回宿舍看書到5點發現自己流鼻血,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拼盡全力了,第一次意識到身體的疲勞真的會導致身體變化。

考試月在學校的24小時自習室熬夜看書的時候,選一首UK Top40的曲子單曲循環,喝一聽紅牛,可以確保自己熱血澎湃,至今依然非常有效。

買了台破二手自行車,後來胎爆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在宿舍院子里拿一把便宜餐刀拆外胎,然後學小時候見過的修車攤拿個水盆找氣眼,最後氣眼太多隻好換新胎,折騰一下午,跟不停路過的各國姑娘們打招呼。

超市花10鎊買了個剃頭推子,用卡尺卡著自己給自己剃頭,剃了差不多10次,看著自己的頭髮被自己的手拿著的推子剃到地上的感覺很奇妙。

一周有2-3個晚上在打工,一共工作了8個月,考試月一周就做1晚,在餐廳和酒吧都做過waiter,賺點零花錢是一部分原因,強化自己的交流能力是另一部分,教會了不少老外正確使用筷子,糾正了很多人錯誤的姿勢,其實很多中國人拿筷子的姿勢也是錯的。

好好學習,確保老師講的都明白,有不明白的一定要問明白,下課後堵著財務老師和統計老師各在教室問了一個多小時,畫了一張板報,確保老師說的跟我理解的是一樣的,感謝老師的耐心。

幾乎每兩周去倫敦逛一次,省住宿錢坐5點半的大巴去,11點的大巴回,路上單程三個小時吧,有一次太累,在阿爾伯特博物館的獨角鯨標本下的長凳上坐著睡著了,二十分鐘後醒過來有個拿著氣球的小朋友很好奇的看著我。

在25歲生日聚會那天向朋友中五位單身的姑娘們索吻,感謝姑娘們不僅沒有揍我,還滿足了我。

作為一個還有3個月就30歲的人,給25歲的年輕人一點人生建議:

每天花5分鐘跟爸爸媽媽視頻,隨便聊聊每天的事情,工作,天氣,吃的如何,同事同學的八卦。
每天花至少30分鐘鍛煉,哪怕只是下樓遛彎。
每天專註自己的工作和學習,解決問題,以熱情擁抱工作和學習。
每天收拾好自己的頭髮,換一身乾淨衣服再出門。
每天認真洗臉,照顧好自己的皮膚,如果照顧不好,試試Kiehl"s的金盞花水。
學會做飯,不一定每天做,但是至少要有幾個能拿得出手的菜。
遇到喜歡的女孩,一定想辦法告訴她,以後很難再這樣追逐愛情了。
控制所有娛樂的時間,當你感覺對某個娛樂項目要沉迷的時候,刪了它。
學會控制語速,語氣堅定有力,不來回來說車軲轆話。
早飯要認真吃,不惜成本,蛋白質、穀物、水果都要覆蓋,每天都要
這個階段睡覺沒那麼重要,要想辦法讓自己進入渦輪增壓模式,專註在能讓自己興奮的事情,這些才是對你重要的事情,全部押進去,每天的事情都要完成才能睡覺,以上的這些,都是每天要完成的。

-------------


好多人糾結早飯和跑步的事兒,難道不是應該糾結跟女孩索吻的事兒嘛,明明那個更難啊。

當時的路線是從宿舍跑到公園再跑回來,五年前的手機不比今天,精度有限,每次距離測下來都不一樣,大概是9-10的樣子,谷歌地圖上量的是9掛零,跑完帶洗澡需要50分鐘,我洗澡很快的,我高180,那會70Kg,25歲跑這個速度不算快了,如果還有人覺得快,說明你太慢了,一萬米的全運會記錄是28分鐘,世界紀錄是26分鐘,我18歲的時候可以跑46分鐘左右,現在這個時間只能跑7km不到。另外,我有個有一幫40+的中年大哥組成的馬拉松愛好者群,他們備賽前的速度你們會更吃驚的。


早飯是麥片拿冰牛奶一泡,七八顆顆草莓,一把櫻桃,烤一顆土豆(洗澡前就切開扔烤箱),一兩根香蕉,連做帶吃15分鐘不到,那會手機沒有今天牛逼,沒人邊吃飯邊玩手機,我租的宿舍緊挨著離學院,我出門到教室門口不超過五分鐘。


睡覺的話那個時候因為吃得少,不容易困,一旦遇到感覺精疲力竭的時候,會停下去打個盹,去公園騎會兒自行車,調整個三四個小時,這樣精力會好很多。我還認識一些一直都只需要睡四五個小時的神人,今天的我每天不睡七個小時以上也要崩潰。


還有我想說別人的故事真的也罷假的也罷,都不重要,與其糾結這是不是編的,不如想想怎麼讓自己的時間更有價值,以自己的方式。


我回來了!


還有人在嗎?跟大家報個喜,或許是上天的眷顧,我的努力沒白費,總算考上了理想學校的理想專業。第二天就迫不及待跟家裡人攤了牌,沒敢說辭了職考的,怕他們責怪,學了這麼久心理學對父母還是誠惶誠恐2333。我爸還不相信,說你沒報名怎麼考上的?有沒有對下准考證號,是不是同名同姓的?真讓我哭笑不得。

不管怎麼說,心頭大石總算落了地,雖然知道這是一條新的長征路的開始,前面一樣也有很多妖魔鬼怪等著我去消滅,現實也遠不如理想來的美滿,但想起這是自己內心的選擇,就總還是感覺有了依靠,一切的經歷都是為了永不停歇的成長。

轉眼已到5月,去年的這個時候好像剛剛開始上諮詢師培訓課,某種意義上講,其實那就是我未來生活的一個轉折點,或許是梁靜茹給了我勇氣,讓我認清自己,雖千萬人吾往矣。

也曾想過落榜了怎麼辦?恐怕會痛苦一段時間,但我決不再走回從前的路,已經開始了新的旅程,有了心的方向,不管是二戰還是工作,我都會朝心理諮詢教育行業邁步。也正是這個想法在初試的艱辛、複試的忐忑中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力量。

今天我剛滿26歲,1年前我做了一個讓自己受益匪淺的決定——重新認識自我,尋找並追隨自己內心的選擇。追隨的路有時很坎坷,可奇怪的是運氣一向不怎樣的自己總是能化險為夷。感恩上天,感恩評論區每一個鼓勵過我的朋友,感恩知乎讓我在內心最孤獨的時候看見了來自大家的溫暖的光芒。

就不匿名了,讓我得瑟一回吧。


————————分隔線—————————
評論里看到不少都覺得人生好迷茫的朋友,我自己雖然有了起步,但是也常常有很多疑問困擾自己。剛剛看了@Lens 的一篇回答,「迷茫的時候該做什麼」,貼在這裡,與大家共勉。

人迷茫的時候該幹什麼? - Lens 的回答 - 知乎


~~~~~~~~~分割線~~~~~~~~
更新了一下答案,寫在最後。

91年女,今年剛好25歲,強答一發。
說一下情況吧,身居一線城市,非985,211一本畢業3年,國有銀行工作三年,辭職已經3個月。
說真的,我沒想過有什麼事做了以後就能讓自己受益無窮。這太一勞永逸了。我愛讀書,但從不覺得有哪一本書能影響我一輩子。我容易感動受激勵,但也從不為某個人的某句話而牢記一生。
過去的三年我一直在掙扎,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之間我一直選擇的是正確的做事,實在是自己的性格被動,也無力做出選擇,一直以來的習慣了的優秀驅使我要把工作,生活,感情一一料理好,我不承受失敗和不完美。
然而,這是個愚蠢的堅持。
有超過半年的抑鬱狀態,我知道我痛苦,我知道我夜裡流淚,但我不知道我到底怎麼了,一邊嚎啕大哭一邊有個微弱的聲音在不停的問,我怎麼了?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
工作中也會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哭一會兒,然後再出來繼續工作,或者回去就攤在床上,一睡20個小時。後來在一次絕望之後,遠方的好友開始介入,我漸漸的恢復出來。因為有過黑暗,所以懂得疼痛。經過三年的掙扎,也是力量的積累,我終於有勇氣做出了選擇,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單位,放棄了外界看好但卻沒人相信那不合適我的工作。
後來接觸了心理測量。做過EPQ之後才知道原來我是抑鬱質的氣質,而過去那三年我一直都在跟自己過不去地從事著銷售的工作,這種不匹配的感覺就好像明明是同性戀卻硬要上一個異性一樣吧,終於讓我明白,有些東西不是努力就可以的,也不是一定要成功才算數的。重要的,是你是誰,你有沒有讓自己的光和熱都釋放出來,而不是硬要把自己捏成一個不舒適的形狀,來迎合全世界。
畢業後的5年內是職業探索期,只為了錢而工作我真的做不到,我一定要找到並且從事自己喜歡的事,別問我為什麼,我就是知道。身邊好友全部都結婚生子了,家裡人也會著急,但我知道,這一切都要等我找到自己之後才能進行,我不想被時間被洪水推著前進,我想要,做自己,對,做自己。
如今的生活好像是遲來的青春期,我瞞著家人辭掉了工作,全力準備考研,生活再也沒有這樣安靜過,能不能考上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段時間我的大腦被喜愛的知識充斥著,內心感到很滿足。
請不要放棄尋找自己,你不知道這種甩開全世界只想看到真的我的感覺有多開心。

————————以上是原答案——————————

真的很謝謝大家的支持!!4000多人的點贊是我萬萬沒想到的!因為辭職以來都是自己一個人在默默奮鬥(當然男票的backup也是很重要的),能得到大家這麼多對贊同跟支持,我這個知乎小菜鳥真的好感動π_π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評論里有好多朋友都跟我有相似的經歷,有些還在掙扎,有些已經走出了泥沼。我一直以為自己辭職讀研的選擇是甩開了全世界,但沒想到一轉身原來還有這麼多人都和我站在一起……

評論里有些問題,我集中跟大家回答一下。

有朋友的狀態不太好,想加我微信聊聊,但是在這裡跟大家道個歉,一方面是我最近都在忙考研的事,一方面也想說如果真的身陷抑鬱,最好還是及時找靠譜的心理諮詢師或者是心理醫院的醫生諮詢一下,可以做一做心理測量,看看自己到了什麼程度(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抑鬱的狀態,但還未達到抑鬱症的程度)如果真的出現問題也能及時控制情況,要是沒有就請放輕鬆,多看一看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書籍會有幫助。有次上課的時候,有位教授告訴我們,人的神經細胞貌似不能再生,但事實上我們的神經突觸每天都在搭建,神經網路每天都會發生微小的變化。也就是說,有可能一開始你只是對一件事幾件事有負面的想法,但隨著負面想法的積累,你的神經網路漸漸會形成負面的認知結構,那樣只會加重癥狀而且使治療的難度越來越大。所以越早對自己有覺察越早干預就越有效果。

另外也有朋友問到EPQ的事情,我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吧,EPQ的全稱是艾森克人格問卷,它主要測量的是人格中的氣質部分。我們的人格包括氣質和性格兩部分,氣質是先天的,從基因裡帶來的,我們平時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氣質;性格是在後天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它也受到氣質的影響,比如我是天生是抑鬱質,那麼我在成長過程中就比較容易形成敏感細心的性格,而活潑敏捷的特質我是相對難以具備的。這有點類似反長短板原理,以前我們都是要取長補短,但在人格這裡就不適用了,這也是為什麼說我從事銷售的工作努力了很久都不見成效。這項工作要求的是頭腦靈活、反應敏捷,而這些特質恰好不是抑鬱質所具備的。抑鬱質的人細緻耐心,像一些比較枯燥需要長時間靜下心來完成的工作比如科學研究、財務管理等等反而是比較好的選擇。還有一點,抑鬱質不等於一定會患抑鬱症,希望大家不要對號入座哈。

EPQ我是在學心理測量這門課程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測的。如果大家想要測的話最好也是找靠譜的諮詢師或者是醫生來測,不要隨便上網找,網上很多題目都不全,或者測出來也沒有正確的解析。心理測量是一門科學,不同於那些網上流傳的心理測驗,它是經過測量學家信度效度的校正和標準化的,不同國家也有不同常模表,最終的結果解釋更是至關重要。所以如果真的也想要測量還請務必慎重對待。

最後還是很謝謝大家給我加油打氣!還有一些還沒畢業的小師弟師妹們也在鼓勵我,真是暖得我心都要化了啊!我做出辭職的選擇用了3年,有物質上的考慮也有內心力量的積累。如果不是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我想我不會那麼果斷地辭職,很可能還是在渾渾噩噩;我並不是一個內心多強大的人,如果當初只是因為工作的痛苦讓自己無法承擔就匆匆說了再見恐怕辭了職以後也會陷入更深的迷茫。當然,歷史不可假設,我的選擇未必就是你的答案,所以在做出訣擇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多設想一些辭職後的細節,能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也是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都已經準備好了,那就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吧,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在等著我們,等我們找回久別重逢的自己。


25歲,大致是年輕人剛剛踏入社會的時候。

如果是本科畢業,會稍微年輕點,如果是碩士畢業,正好。

此時的我們,處於自由度最高的狀態。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父母都還能勞動,經濟壓力小,經濟自由度高

一般都還沒結婚。沒有男女朋友的,時間自由度也很高,下了班,願意宅在家刷劇的沒問題,愛出去運動的容易找伴,喜歡社交的,也有各式的聚會。

有男女朋友的,其實也相對自由,畢竟沒有柴米油鹽,上有老下有小的牽絆。

工作上可能會有些成長的壓力,但剛剛進入職場,你不用自己扛起業績的壓力,也不用直面老闆的臭臉。至於那些中年職業危機,似乎離你很遙遠,你年輕肯干,所要的報酬也不多。

所以,如果不是後期事業有成,這段光陰也許是你離心靈自由最近的一段時光


但是好時光轉瞬即逝。如果不把握機會,中年危機的尷尬,將在不久之後襲來。

我有幾個建議:


(1)多學習。摒棄雞湯和微信上的所謂「乾貨」。多讀書,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可以的話,考幾個含金量高的證書。多看艱深的,耗費心力的書,這將是你最容易獲取安靜時光的日子,未來你在嬰兒的哭鬧聲中再想看這樣的書就很難了。暢銷書也可以看,當做消遣,放平心態,讀書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神聖化。考證也不意味著你有多厲害,只是以一種方式固化學習的成果罷了。


(2)多交朋友。不要經常混跡於那種純社交的飯局,大家互相敬酒你好我好大家都是好兄弟,下了酒桌,發現彼此並沒有增進了解。飯局還是小的好,能交換更多信息,說更多的心裡話。參加一些讀書會。參加一些戶外俱樂部。參加一些體育運動。一起做些公益。在這些活動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人成為好朋友,找到人品好的成為合作夥伴,找到貴人幫助你成長,也儘力幫助更年輕的人。不要想著表現自己,真誠的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和個人經歷,欣賞他們,這樣他們才可能成為你的人脈。你要明白,過了這個窗口期,當夥伴們都回歸家庭的時候,你再也找不到這麼高質量的社交活動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一場抱著幾個嬰兒亂鬨哄的聚會讓人今後再也沒有興趣組織了。


(3)適度消費。消費用於投資自己的見識,加深與朋友的關係。但也要注重積累,如果你還希望為自己安家或創業攢點兒初始資金的話。


(4)堅持一到兩個興趣愛好。不要淺嘗輒止,要深度介入。如果這個興趣愛好可以保持終身,就更好了。


其實你看看20歲的時候應該做什麼,5年後受益匪淺的問題答案,簡直都神似!

那些怎麼學習,怎麼做時間管理,怎麼讀書鍛煉能力,鍛煉身體,調控情緒,這都是你15歲的時候就應該想明白的,等到你都25歲了還沒想明白你不覺得有點晚么?

其實這些就算你想一輩子對你命運也沒多大作用。

作為一個做命理諮詢的老司機,經常遇到有人找你諮詢事業,無論他是20歲,還是25歲30歲40歲的時候,人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其實是迷茫,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如何發展自己的優勢,如何才能成功,這甚至是困擾他終生的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樹能力來評斷一條魚 它將一輩子相信自己是個笨蛋」。

古往今來,凡是年輕人都有想成就一番事業的心態,沒誰願意寄人籬下給人打工一輩子過那種老闆看你不順眼你就得滾蛋的混蛋日子。所以,如果你想早點彎道超車,超過你的競爭對手,你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把你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事情上,因為你也就幾十年的壽命,而你的大好青春和機會更是一瞬而過。

所以25歲,你該確定好人生大方向,究竟做什麼才會成功。那樣不管你是5年後,還是50年後,都會受益匪淺。

至於如何確定人生大方向,老司機給大家貢獻一點姿勢水平:

在我們神棍的思維里,命運的方向無非就是管理星,才藝星,技術星,社交星,賺錢星,折騰星,家庭主夫(婦)星這幾個。所以,長這麼大,你得明確,自己在這幾個星里哪幾個佔優勢,想成功肯定是得靠自己擅長的優勢星。

這裡我要提醒的是(對,畫重點了,趕緊拿小本記下來),其實每個人命里都有最突出的一個星,但是真正決定他層次高低的,是他的第二個優勢星。比如說你技術星突出並且也是搞了好幾年科研,你科研水平一定很牛逼,這時候如果你社交星突出出來的話,你會相比較同行來說更容易脫穎而出,獲得更多關注,成名的機會也會更多,這就如同韓寒說的一個段子,他是作家裡面最會玩賽車的,也是賽車手裡面最會寫段子的,所以他出名了。。。同樣的道理,馬雲是講英語裡面最會經商的,也是經商的裡面最會講英語的,首富!你再看看梵高和畢加索,都是最牛逼的畫家,為什麼一個終生貧窮凄慘等他死了以後才為人所知,一個富貴當頭,活著的時候早已聲名遠揚衣食無憂!(你可以再舉幾個例子再看看,比如愛因斯坦拉小提琴,)

所以,畫完重點你得背了,趕緊去找到你的第二優勢,把你的第二優勢和你的第一優勢結合起來,這是決定你成功的關鍵!

當然選擇主星優勢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非要去做你命里不佔優勢的星,除了給自己徒增煩惱以外,只會多走彎路,除非你家裡很有錢,你有很多時間,可以給你更多的機會犯錯。至於那些為了賺錢多而盲目去做銷售和編程的,無異於飲鳩止渴,人生永遠是選擇大於努力。

嗯,年輕人要少走彎路,多走捷徑。

======
看到好多朋友問,怎麼找到自己的優勢星,對,我覺得這也是非常關鍵的,有興趣的可以稍微等待一下,如果大家真的想聽,我晚上會認真結合我畢生所學整理成通俗易懂的繼續更。
謝謝點贊支持!點贊能讓乾貨黨有更下去的慾望,實在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毫無營養的雞湯文大受歡迎。
================
12月7日晚更

回來了,看到大家的點贊很熱情,謝謝支持,說下如何找到你那顆最亮的星。(其實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清楚自己的優勢,這裡單說少部分人)

首先問個問題,你的那顆星星在什麼時候最閃亮。

我的答案是,天黑的時候。

只有在天最黑的時候,你才能分辨出那顆最亮的星。


然後回憶一下,自己的那片天什麼時候最黑暗過。想想你在你最黑暗的時候,是依靠什麼走出來的,這裡我直接告訴不了你答案,你需要閉上眼睛冥想。冥想你處在困難無助不能自拔的環境中,你的那顆救命稻草是什麼,是通過什麼一步步掙扎出來,一步步建立自信,一步步開始發光發熱照亮夜空的。


以上只要你耐下心想,你肯定能找到答案


然後這裡更大眾化一點的尋星辦法就是,其實你的主星大多數是你現在所學的專業,說實話,命運大多數時候是既定的,雖然說你當時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沒那麼糾結過,但那時候的選擇也不是擲骰子,你也是在最危機的時刻靈感一現身體做出了選擇,選擇了你個人來說最擅長的專業,相信你從高中或者從初中開始,就已經對你所選的專業在畫草圖了,人的選擇都是他過往經歷的一個最終體現。


你以為你的人生選擇是隨機事件,其實它是必定事件,並且是在你還是個受精卵的時候已經決定了!

然後我再說,你的副星,也就是第二優勢星,這裡我只舉一個例子,一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喬布斯。喬布斯之所以創造出引領世界的產品,原因就是來自於他的那顆副星。

喬布斯很喜歡書法。從Reed退學後,他去旁聽一書法課,從而著迷於書法和字體。最初Mac電腦漂亮的字體便是出自他在書法課上的設計。 windows後來也使用了這一字體。(誰收藏有這字體?)

例如喬布斯從大學輟學並去參加了書法班,使得喬布斯對排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學習各種字體的目的卻是使之成為麥金塔(Macintosh)系統的核心賣點,這款由蘋果於1984年推出的電腦產品還具有開拓了滑鼠驅動、圖形優化的特性。

在給蘋果設計最初的手冊時, 他仔細的研究了索尼的手冊所使用的字體、排版、以及紙張重量。在設計第一台 Mac 的外殼時,他又不斷的在蘋果的停車場徘徊研究德國和義大利轎車的車身設計。

我跟著我的直覺和好奇心走, 遇到的很多東西,此後被證明是無價之寶。讓我給你們舉一個例子吧:Reed大學在那時提供也許是全美最好的美術字課程。在這個大學裡面的每個海報, 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術字。因為我退學了, 不必去上正規的課程, 所以我決定去參加這個課程,去學學怎樣寫出漂亮的美術字。我學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體, 我學會了怎麼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之中改變空白間距, 還有怎麼樣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樣。那種美好、歷史感和藝術精妙,是科學永遠不能捕捉到的, 我發現那實在是太迷人了。

喬布斯在工業設計上以品味著稱,他念念不忘的事情之一,就是大學時上的美術字課程

懂了?知道你的第二優勢星是什麼了么,在哪個時間點去找了么?你的第二優勢星一般會在你處在青年期的時候開始閃爍,什麼意思,一般主星是在小學初中的時候開始發光發亮,那是你啟蒙開始根深蒂固的東西,如同語數英史地生政音體美你擅長哪科,並且在這個基礎上你報了所學的專業,從而第一優勢星開始茁壯成長。而你的第二優勢星,是在你建立第一優勢星也就是大學階段基礎之上開始萌發的。

然後要告訴你,如果你實在迷茫到連這個都找不出來(對,你應該是那百分之一都不到的一部分人),或者說你的夜空一片迷霧遮住了星星的光芒,好的,我再告訴你一個辦法,停止迷思,停止掙扎,找到你最熟悉你最信得過的朋友,這個朋友最好是在你青年時期也就是說你大學時期認識的,因為他一般在你副星發育的時刻就正好認識你了,他最能觀察到你的一舉一動,你的興趣愛好,他會給你最客觀的評價告訴你擅長什麼,你可以去做什麼,這一點切記(那小本記下來!)

然後再靈活一點,尤其是那些已經畢業好幾年的,這個過程中,你的第二副星可能在慢慢發育慢慢發光發亮,甚至,他的光亮蓋過了你的主星,那麼現在,你的主星就是你曾經的副星,而你的副星可能是你曾經的主星,或者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第三星也發育成熟,變成第二主星,這裡需要你靈活看待!星星是在隨著時間的變化交替閃亮的,不要那麼死板。


然後我最後再提一點,什麼樣的兩顆星相輔相成最容易做出事迹來,也是有既定組合的,比如你的才藝專研星配你的交際星最好(在八字里叫 比劫+食傷 比劫生食傷,也就是交際有利於才藝 ),賺錢星肯定要配管理折騰星(在八字里叫 才生官 ,就是說拿你的錢去投資自己的事業)。


嗯,我們的宗旨是趨利避害,拒絕彎路,找到最短捷徑。

(有不懂得你再繼續問,繼續點贊。


你永遠記住,你之所以迷茫,無所事事,一直走彎路,這都是命運的安排,因為它不喜歡大部分人都悟得人生真諦,從而快速崛起,實現能量躍遷,因為這會打破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只有少部分人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戳中了命里的要害,從而把命運踏在腳下,提高了人生格局。)

當然八字是最直接的找星方法,有興趣的可以繼續支持,後面有時間更,教你怎麼用八字找星。


讀書和賺錢呀!!!

讀書,是為了獲取思維,而知識,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如今誰都可以通過網路獲取知識。

你的目的,是遇到問題,一分鐘就能看到本質,而不是侃侃而談幾個小時,顯擺了一堆無用的知識,卻抓不住本質,且充滿偏見。

你的目的,是學習一種技能,三五年內做到高手的水平,並不可替代,而不是成為一顆螺絲釘,並且不久的一天,被比你年輕的螺絲釘所替代。


金錢的力量很強大,千萬不要視金錢為糞土,最好的情況是用你的思維幫你賺錢。

太多人的生活,在25歲左右就封閉起來了,然後開始日復一日重複性的,毫無意義的勞動,而眼界再也無法拓展。年少時候,你嘗試新事物的成本很低,越到後面,你試錯的成本會很高。而錢可以幫你解決絕大部分問題。

錢是在這個世界上,支撐你理想最有力的武器。

研究中蘇關係史最好的學者是沈志華,因為他有錢買第一手的文獻。

太多的理想主義者,因為沒有錢,要麼選擇了平庸,要麼選擇了自殺。


在你25歲之後的一個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思維,會幫你避開人生的陷阱,而財富,可以幫你走你願意走的那條路。

(讀書的建議,不要讀學校的課本教材,讀歷史,心理學,投資,哲學等各個領域內最牛人寫的書,一般情況,讀200本之後,你就差不多能有自己成型的思維了。賺錢的話,用體力賺錢,是有上限的,用腦力賺錢,上限會高很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論中有朋友希望我推薦些書,我本人只是對股票投資有些心得,所以只談與此相關的書,之前也推薦過,這裡再推薦一次,地址在這裡關於股票的經典書籍有哪些推薦? - 金融 - 知乎


簡化一下書單:
1大投機家 (豆瓣)

2逃不開的經濟周期 (豆瓣)

3金融鍊金術 (豆瓣)

4富可敵國 (豆瓣)

5街頭智慧 (豆瓣)

巴菲特的書第一次推薦過,不過個人覺得精髓都在《窮查理寶典》中,至於有些人推薦的《聰明的投資者》,本人覺得,和《窮查理》相比,像是小學生水平。

6學習之道(第2版) (豆瓣)

7反脆弱 (豆瓣)

8 介紹杜威和波普爾的書。
9 窮查理寶典 (豆瓣)

10孫子兵法 (豆瓣)

11《道德經》老子今注今譯 (豆瓣)

12金融怪傑 (豆瓣)


這份書單,是我看過一些書之後的總結,但是我建議大家讀書還是要儘可能雜一些,因為你也說不清哪本書中的哪一段哪一句會影響你的人生。


我二十歲的時候,在大學談了個戀愛,找了個性格傳統的女孩子。
要是20歲沒談這個戀愛,出來工作了要談戀愛要結婚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二十五歲的時候,去到深圳,厚著臉皮讓家裡給我錢買房結婚,家裡給我20萬,岳父給我20萬,我貸款20萬在深圳買了個100平的房子。
要是那年沒買房,後面錢就沒那麼值錢了。
我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有兩個小孩了,原本的三房不夠住了,把之前100平的房子賣了兩三百萬做首付,買了一套200平的房子。
到我35歲的時候,這套房子一千多萬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你以前不以為然現在卻深信不疑的話?
畢業前後,有怎樣的體驗?
是否能夠將章魚作為寵物飼養?
你有哪些有趣的「撩」或「被撩」的經歷?
有哪些顏值爆表的撩妹零食?

TAG:學習 | 時間管理 | 生活 | 教育 | 職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