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疾病不能在網上諮詢而是要看醫生?

【請盡量以常見疾病,中小病舉例】
既然現實中能判斷,那麼只要在網上提供足夠的信息,按理說也應該能判斷呀。


某版寶藍書,懂的人懂的。

一個腰背痛,僅是羅列可能的病名,就在《診斷學》教材上佔了三頁……

高致死率的急性冠脈綜合會征導致背部放射性疼痛,這個病在其他章節。

在醫學高度發達的美國,誤診、漏診率超過50%,一半的病人確診用了三個月,然後人均還有半年好活(及時確診的中位生存期是2年)的骨髓瘤,會因為骨損失導致背痛。這個知識在課本的這一章節沒有體現,一般人不會因為首發癥狀腰背痛就想到骨髓瘤,要憑藉高鈣血症、肝腎功損傷等引起其他相關癥狀(如高鈣血症造成的頭暈)和肝腎功血鈣免疫八項等臨床檢驗等等進行排除,最後才想到骨穿進行骨髓檢查。

課本依照腰背痛這一常見癥狀羅列病名都不能做到事無巨細,更何況為了排除和確定這些病名,需要對病人進行病史採集,需要對病人視觸叩聽進行體格檢查,還要病人配合體格檢查便於觀察有無病理反應誘出,還要進行相應的實驗室與影像學檢查。


能提供呼吸音,心音,腸鳴音嗎?
能提供各種部位粘膜的樣子嗎⊙﹏⊙
還有各種觸診,叩診,神經科blabla一大堆的反射體征,骨科一大堆體位和運動試驗。
你們啊,圖森破,拿衣服,總想搞個大新聞。給我回去買本《診斷學》念一百遍。


1.網上當然信息不夠,很多有經驗的老醫生一看病人的體態、面容等等就大概能判斷是什麼病,比如是否貧血、面色是否發黃,查體的視觸叩聽也是不能免除的。你在網上貼幾張冰冷的化驗單,當然看不出來。很多交流不面對面效果也是打折的,比如一些有經驗的醫生問話能看出哪一句你講的是真的,哪一句是假的,網路問診做不到。

2.現在國家對網路診療的規範不足,理論上網路問診存在法律風險,但沒有明確的法律說明這一點。如果出現安全問題對雙方都是一筆糊塗賬。還有從功利的角度出發,那種貼幾張化驗單或者描述幾句癥狀問我怎麼辦的問題我當然不可能回答,因為沒有形成合同關係。


足夠的信息?
舉個例子:我告訴你我電腦全部的信息。我的電腦型號內存型號,裝了什麼軟體,電腦主板內介面,使用時間,驅動是哪個版本......全部告訴你,你能告訴我我電腦偶爾會藍屏的原因嗎?
能?你得告訴我多少種可能?我挨個試一試?
何況人體這麼一個龐大的信息網路!出毛病了,你讓我把每種可能造成我頭痛的葯都吃一遍???


提供足夠的信息當然能夠診斷,但目前的技術就是不能達到讓患者自助提供「足夠的信息」。

有經驗的醫生會根據你提供的癥狀先提出幾個假設,然後通過一系列手段對這些假設進行修改或排除,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於:詢問既往病史、血壓心率的測量、驗血和屎尿、做CT,醫生不能僅僅通過病人口述「醫生我腦袋疼頭暈手麻使不出力」來判斷你是腦瘤、血栓、腦震蕩還是缺氧低血壓疑病症,如果是腦瘤,良性的還是惡性的?現在的醫療是非常依賴高精尖設備的,膽敢說自己從來不需要設備的醫生都是耍流氓。

所以問題來了。你總不能要求病人家裡有一套CT、MRI、FMRI吧?總不能要求病人自己做一套過敏原檢測吧?總不能要求病人能自己驗血驗尿吧?別說驗血,你能指望病人自己能正確抽血嗎?一普通人哪有空學這麼多啊,就算學會了,設備一套幾千萬你也買不起啊……

這時候有人要說了,可以弄個體檢中心啊?醫生先根據你的彙報做個初步判斷,給你一套體檢項目,大家去體檢,回來把單子傳真給醫生,醫生來診斷,這不挺好?

媽的,這麼麻煩為什麼不讓醫生就坐體檢中心裡……

但醫生坐在體檢中心裡……特么不就是醫院嗎摔!!!!!!!!


咳嗽最常見了吧,下圖是衛生部2009年中國慢性咳嗽診療指南上摘下來的,你可以體會下,靠網上交流來確診基本沒可能性。順便說下,醫生大多數時候真的不是亂開檢查,醫生更常見的是漏開檢查。例如,有人見過看咳嗽的經歷過衛生部指南要求的全套檢查么?剛到胸片那步就開始罵娘了吧。


醫生里有句行話:
病人講一千句,不如醫生問一句;
病人拍一千張片子,不如醫生看一眼。
網路就醫,西醫中的「視觸叩聽」,中醫中的「望聞問切」,沒有一個能實施,敢問如何看病?

總結一句,網路就醫可以減輕醫生的工作負擔,人身安全也有保障了,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無法保障。


問題過於低級,無力回答


首先,不找正規醫生就用不了醫保,配不到處方葯,沒有醫生簽字的病歷記錄也不具有法律責任,出了問題就不能找醫生索賠,到時候連醫鬧的資格都沒有,媒體都幫不了。


其次,題主所說的網上諮詢得分情況來說。如果是在類似好大夫網上諮詢專業醫生,那麼好,中醫診斷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診斷講究視觸扣聽,問診可以網上交流,望舌象神態有像素光線要求,聞診通過語音的話會失真,味道也聞不到,化驗單病理報告你可以拍照發過去(話說不去醫院這些東西哪裡來),x光,ct,磁共振等片子呢,更別說切脈和體格檢查了。所以去好大夫網上看看,多數醫生的回復結尾都會說:「建議到正規醫院就醫」 還有一個問題,站在醫生的角度,你不知道網路那端是個什麼人,一個不願意露面的人的話有多負責呢,冰冷的文字也不能夠表現醫生的人文關懷,對醫患關係的促進是不利的。再舉個極端例子,一個吸毒/化學中毒/惡性傳染病/刀槍傷患者在網上諮詢,醫生做不到控制病人和上報組織的話,對社會穩定是個極大的危害,到時候是救他呢還是報警呢。


如果網上諮詢指的是患者自己在丁香園論壇尋找診療指南共識或者在cbm,pubmed等資料庫中檢索專業文獻,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自己的癥狀體征進行診斷治療,那也沒啥不對,因為很多醫生就是這麼乾的。可是當你真的掌握了疾病的癥狀體征判斷和分診治療原則以及用藥規範,你為啥不順便把執業醫師證給考了呢。


最後,如果所謂的網上諮詢指的是百度,貼吧,萬能的朋友圈,等等阿貓阿狗都能湊上來說幾句爆幾個偏方的地方,那我很贊同其他回答的嘲諷態度,還不如求神拜佛轉發錦鯉呢。


本人皮膚科醫生,微信上經常遇到這樣的對話:

先是一張圖片:

然後是一個問題:小王,這是我朋友,ta什麼毛病?

每次我的內心都是崩潰的。

然後要詢問ta年齡,性別,簡單的病史等相關信息,給出一個或幾種可能的疾病,讓ta買葯試驗治療,沒效果去醫院。

如果面診患者,第一眼就可以知道許多個人信息,包括是體力還是腦力勞動者,生活環境、衛生習慣、全身皮膚狀態如何,甚至可以感覺到患者本人是否重視這個疾病,ta是期望明確診斷、療效立竿見影還是可以試著看。可以觀察皮疹,境界是否清楚,有無皮屑,壓之是否褪色,刮一刮是否有出血點,以排除相似的疾病。可以行相關檢查,用於明確、排除疾病、以及知道哪些藥物要慎用(一些藥物對肝腎功能有影響)。如果需要用激素、免疫抑製劑這類救命,但副作用明顯的藥物時,必須面診,了解患者個人意願,檢查有無禁忌症,簽署知情同意書,才能給患者使用。

以上這麼些,僅僅通過一個網路終端都做不到。

對於患者:
輕、簡單、典型的病網上就醫或許能給出診斷,甚至治療建議。但患者怎麼清楚自己得的就是簡單、典型的病呢?請各位患者警惕自作聰敏及想當然!這是出於對醫生知識技能的尊重。
面診時,書寫病志及蓋章代表著醫生的責任,如果出現問題是可以找到相應醫生問責,網路就醫,沒有病志、簽字蓋章、處方,誰承擔責任呢?
而且我相信,輕輕鬆鬆在網上就醫,並得到一個診斷,心裡的信任程度、對疾病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與醫生面談吧!同時,面診時患者可以通過是否喜歡醫生本人來選擇醫生,那些頭銜與資歷,怎麼能代替一個患者喜歡並信任的人呢?


不能
萬一看病了,加重了,掛了,不能指望一個網路id負責。但是遠程醫療未來很好,最近這方面項目特別多。


感冒發燒,常見吧,給我提供個血常規結果。。


就這種問題,還有這麼多業內人士正兒八經的打那麼多字回答。你們覺著題主都問出這種問題了,你們寫的他能理解得了嗎?我是不願費這個勁。趁早把這話題關了吧。


頭疼
生理性的:冷熱累睏渴
受傷:開放性外傷,皮下出血,顱內出血,腦震蕩,顱骨骨折
病理性的:腦炎,感冒,肺炎,腦瘤,青光眼,結膜炎,虹膜炎,腦膜炎,鼻炎,牙齦炎,齲齒,中耳炎,腦血栓,中風......
這還沒有細分。


我來舉幾個最簡單的例子吧
第一個是牙痛:有些說牙疼還不簡單么,但是牙疼除了口腔科的問題以外(這個歡迎口腔科同仁補充完善),還很有可能是心梗!!至少我在臨床上已經見到不止一例,萬一心梗呢,當成齲齒治,不光好不了,還有可能死人。
我看還有人說腹瀉:好吧腹瀉相對而言比較簡單
(仍然歡迎消化科補充),因為可能你就是吃壞肚子了,但是也有可能是傷寒副傷寒腸易激綜合征腸道菌群失調??比如說你要是飲食不潔,口服抗生素有效,如果菌群失調,服用抗生素會導致癥狀加重,隔著十萬八千里,我沒法保證您是哪一種。
DuangDuangDuangDuang接下來就是本宮的專場了┄發熱
有些人來了就說醫生我發燒,給我開點葯吧,啥檢查都不做,我給查個體吧,還特別不情願,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內心都在咆哮,單單是表現包含有發熱的病至少可以寫一本書,從頭到腳基本都可以包含,你不檢查不查體這是要我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么?老娘不想玩啊!在急診上也不是沒發現發熱最後是闌尾炎、肝膿腫、流腦,腦梗死甚至淋巴瘤的也見過,所以一個簡單的癥狀並不代表它就是個簡單的疾病。你要知道,非典、禽流感也屬於感冒的,那跟你平常感染個常見病毒能一樣么,隔著電腦,你說要怎麼判斷?


望聞問切,懂?文字更不是B超X光CT。再說,光感冒也有很多種,如果醫生不看著患者,萬一有一些是患者不知道可以致病的原因,也不會說出來,那細節不就被忽略了么


據說知乎上IT從業人員比較多,那就從資訊理論的角度來闡述我的看法。醫療行為大致可以分成「決策」和「執行」兩個過程。

一、醫療決策過程離不開與患者進行物理接觸
醫生就像一個信息處理器,TA需要輸入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結果,然後讀取「資料庫」(也就是TA掌握的醫學知識)進行運算後產生結果(注一)。患者的病史和輔助檢查結果這兩塊通過互聯網是可以進行的,但是體格檢查就必須親自接觸患者了。

二、醫療執行過程更離不開與患者進行物理接觸
有了正確的決策,執行才有意義,而如上文所述,決策過程中離不開與患者的接觸。
另外,執行階段中很多醫療操作都必須與患者進行物理接觸,比如注射、手術等等。

三、互聯網給患者什麼幫助?
我們認為通過互聯網開展「量身定製的醫療科普」(注二)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要知道醫學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大眾化的醫學科普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比如,「發熱多喝水」這是一個常識,但是,也有部分病人發熱卻不能多喝水。
在給大眾寫科普文章時,如果追求面面俱到,把什麼情況都往裡頭裝,勢必導致文章又長又臭;可如果只截取某個常見場景,又會導致知識片面。這對矛盾很難解決,所以我個人的科普專欄里就專門有一篇講明我的立場:知乎專欄 - EasyMedicine - 定位與局限性。
相反,如果把讀者確定為具體的個人,那麼這個矛盾就比較好解決----只需根據該讀者的具體情況選擇ta需要的知識點進行精講----如果該讀者的發熱是不宜多飲水的,那就跟ta強調不要多喝水,以及說明為什麼不要多喝水。

我很高興我的觀點得到了一幫校友的認可,於是,我們做了一個公眾號,在上面可以進行量身定製的醫學科普:

私人定製的使用方法請點這裡。
「通過互聯網不能看病,哪怕會掉粉也在所不惜」,這是我們一開始的共識。

四、為什麼有時醫生也不看患者就做出醫療決策?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比如住院部夜班人手有限,二值醫生在會診患者,然後一值醫生向TA請示某患者的處理。此時,二值醫生很可能在沒有親自查看患者的情況下就做出指示。為什麼這位二值醫生又可以這樣做?
在醫療層面上講,一值醫生和二值醫生長期相處,二值醫生清楚一值醫生的水平如何,會對一值醫生彙報的體格檢查資料進行可信度分析,如果這位二值醫生覺得不放心,TA會親自查看患者。另外,二值醫生平時也要跟著科主任進行大查房,對同一病房的患者情況也有了解,在值班時自己也要巡一遍病房,在巡房時花不長的時間就能迅速更新患者的情況。
在管理層面上講,二值醫生也是同一家醫院的僱員,比較容易釐清責任。

注一:嚴格來說醫生在決策時還要考慮患者的經濟狀況、個人價值觀、宗教信仰、社會文化等等,為簡化論述,暫不考慮非醫學直接相關的情況。
注二:國家衛計委允許通過互聯網進行「健康諮詢」。「量身定製的醫療科普」可以看作是「健康諮詢」的一種形式。


為什麼網上有AV為啥還有人想嫖娼 因為有些信息並不能僅僅通過視覺和文字傳播
(這比喻真特么欠揍哈)

反過來說 為什麼明明能嫖娼還有人要看AV 因為可以不花錢!有這種問題的是不是想通過網路免費看病啊?

ps:嫖娼違法 不對任何人因以上言論導致的任何行為負責


因為疾病是分很多種,你你怎麼知道你自己患的病和網上的描述的病是同一種。
再說了,要醫生何用?有很多醫生連自己的病也要請專家來診斷,因為術業有專攻。更何況是普通老百姓呢?


看病我不懂,修電腦我懂。以前給許多人修過電腦,親身體會大多數人根本沒法在電話中清楚描述問題(只會說電腦卡、沒法開機之類),也沒法對電腦進行檢測,即便是能夠令我明白出了什麼問題並且告訴他們怎麼做之後他們也不會去處理。

………………附一個與題目無關的小故事
女生:我電腦壞了,你幫我看一哈嘛。
我:哪裡壞了,現在是怎樣一個情況,
女生:不曉得,它斗是開不起,哎呀,你過來看一哈撒,放學後我等你
(放學後去看了一下,很小的問題,花了五分鐘解決,然後在那吃了個晚飯)
女生:好了索?那再幫我殺哈毒,裝幾個軟體
(嗯,女生確實麻煩,一直弄到晚上很遲)
女生:好遲了,要不你晚上就……
我:嗯,沒公交了,晚上我就打的回去吧,我給你裝了360和卡巴斯基了,以後有什麼問題自動修復一下就好了,中毒了就用卡巴斯基……
女生:那你慢走,謝謝了……
很久以後我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但當我明白時我已有了女朋友,並且從此再也不給別人修電腦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多數人尖牙會偏黃?
睡覺時候牙齒應該怎麼放?
為什麼醫生不同意拔牙?
各位有經驗的牙科醫師,請問選擇牙醫這個行業好嗎?
中國人的牙齒健康處在世界上的什麼水平?看到一份報道說65-74歲的人群平均每人有20.97顆牙齒。

TAG:生活 | 牙醫 | 生物學 | 醫學 | 臨床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