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歲刷了將近一年的知乎,現在三觀混亂怎麼辦?
還好能堅定努力學習這一條,其他關於交友,性格,對事物的認知很混亂,找不到自我。
不過也明白了找捷徑有時候反而會弄巧成拙
個人覺得方法是多讀書,對於一些感受和對事物的認知自己親自去體驗,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謝謝
我也是個十六歲的女生。
十四歲開始刷的,現在也算千贊千粉了。
剛看的時候覺得知乎好厲害,跟著購物推薦買了一堆東西發現一點用都沒有,就不再帶著崇敬的心去看那些回答了。
於是「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笑),開始覺得有趣:
有的答案,明顯違背教科書上或是初高中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科學知識或者文學常識(客觀的那種)。有的答案不過是再做闡述,一大段地放上來就成為高贊。
有的答案邏輯混亂,事後歸因循環論證偷換概念比比皆是,也是高贊。
評論區混亂。會出現好多初高中閱讀理解能力都不具備的用戶,答案里明明說的是A,卻認為是B,然後高呼B是不對的。
有的用戶不具備基本素質,答案里心情很好地在分享自己的經歷,卻評論「編的吧」「好假」,卻不說出任何理由,甩下評論就走。
知乎並沒有那麼厲害誒。
我今天還要學習還要刷關於餘弦定理正弦定理的題下周三單元測試,不展開寫了也不貼上例子相信大家都看到過。
其實我是非常感謝知乎的,感謝那些有所產出的用戶,也感謝那些有所付出讓這個網站更好的用戶。我對這個網站是有情感的因為它陪伴了我的青春期。
知乎讓我明白我很多東西,但我一直覺得,刷知乎,對自己的三觀,是激發,不是影響和塑造。
沒有網站這麼神奇,你的三觀更多地來源於你自己的生活經歷。
所以有些大人呢,就算刷著知乎,也無法改變他們固化的陳舊迂腐的思想。
而我相信就算沒有知乎,我自己慢慢地長大,這些道理我遲早會明白。
我不知道過早地明白這些是好還是不好,的確我因此多了一些別的心思和困擾,但最終還是覺得它們是有助於我成長的。
而你,如果知乎上的一些觀點,你無法用現有的經驗去理解,就不要管它了,先放著吧,過幾年再看,那些困惑就不再是困惑了。而且你現在是否明白這些,對你並無實際影響。
還是按照自己的固有經驗對待這個世界吧。
覺得三觀混亂,就少關注些人,少刷知乎。
學業、興趣愛好
還有身邊笑起來好看的女孩子
哪個不比這個略帶自以為是的網站美好。
在生活中,你看到有人不停炫耀自己新買的蘋果手機時,你會覺得他在裝逼;
在知乎上,你看到大V在洗腦「手機必須用蘋果,看書必須用kindle,穿衣必須是優衣庫,傢具必須是宜家」時,你會覺得他的生活很高大上;
在生活中,你看到有女生說喜歡約炮、約炮有理時,你會覺得她很婊;
在知乎上,你看到大V在宣傳「身體是自己的,約炮沒必要自責」、「趁著年輕多睡幾個男人,將來才不會後悔自己沒享受青春」等言論時,你會覺得她們是勇於突破傳統思想的新時代女性;
在生活中,你看到學霸考完試後說自己要掛了時,你會覺得他很虛偽;
在知乎上,你看到大V說高中沒怎麼複習就上了清華北大,四六級裸考過的,出國留學很簡單時,你會覺得他們都是大神;
在生活中,你看到「聾啞人」拿著塊寫字板說自己在搞公益,讓你捐錢時,你會覺得他是騙子;
在知乎上,你看到大V說自己曾經身患重病,童年凄慘,後來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名牌大學,出國留學後回國開花店與青梅竹馬的男朋友長相廝守時,你會喝下她的雞湯然後果斷捐錢;
在我看來,擁有健康三觀的第一步就是能用一顆平常心平等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不要因為別人披上了一件「大V」的馬甲,你就覺得他說的做的都是對的。其實所謂大V,離開電腦後就是和你一樣的普通人罷了。
三觀可是個奢侈品啊~
說句不好聽的,別說16歲的題主了,全知乎算得上有穩定自洽三觀的都不多。
如何認識世界,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這是妥妥的形而上學和倫理學的問題啊,哪兒那麼容易就得到的。
說句濫俗的台詞,「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心去體會,去理解,去感受。
或許,能得出關於自己和世界的那麼一點見解。
能做到這一點,就很滿足了。
好生修鍊吧。
我也是十六歲女孩兒,我刷了兩年知乎啦。仔細想想,兩年,這基本上就是我現有生命的八分之一了。
我年紀還輕,沒去過什麼了不起的地方,也不認識什麼很酷的人。但是在知乎上,我見到一些前輩,他們看起來就像是站在中國金字塔尖兒上的那一小撮人,每天我打開知乎的首頁,上面兒寫著:「知乎,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那時候,我剛初中畢業,頂著一頭亂糟糟的短髮,拿著自己馬馬虎虎的成績,有著一幫子沒心沒肺的朋友。
嘛,這更大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兒呢?它會比我現在的世界更好么?我到底要不要推開門看一看呢?
這門後面兒,想必你也知道--
有人成為燃燒著的屠龍少年,拯救公主與世界,也有人來自山河湖海,卻終究囿於廚房與愛;有人考上清北後功成名就,說,「知識改變命運」,也有人高中畢業、卻輕鬆賺取「第一桶金」;有人告誡年輕人,「毒品的復吸率幾近百分之百」,也有人不屑一顧:「好東西該分享給所有人」。
我一開始也很迷惘。這傳說中的大世界,好像它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啊。它只是亂糟糟。
後來,我用上了iPhone,買回了Kindle,花了整整一個假期去健身,吃到了那罐評價五顆星的午餐肉。然後,他媽的,我到現在,還是沒敢去試著用一用衛生棉。
我變得更好了嗎,還是變得更壞了?我不知道。我只是發現,年輕人啊,咱們不要動不動談「三觀」。三觀這東西,倘若你不去實踐,它永遠都只是「站隊」的結果。
事情就是這樣。哪怕你恰好站在了「真理」那一隊,也不代表你真的就掌握了真理。
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比方說,那些用自己的步子邁了錯路的人、那些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了世界的人、那些用自己的身體去實踐「留著處女膜沒有用」的人。
那是他們的三觀。無論你站在哪一邊兒,那都不是你的三觀。
所以啊,這就是我的建議。這建議,不但說給你,也說給我自己:
所謂知乎大V的話,咱們先記著。可學習呢,一定要緊抓。等哪天,咱們也成為了那種人--那種有資本去選擇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生活的人,再到真正的「大世界」去,去看看這些前輩們的話,到底說得對不對。
你可別暈,也別煩。咱們這麼年輕,在不遠的未來,有很多屬於咱們。
--不僅是知乎,還有這個世界。人啊,其實生活圈子很小。
看看你現實生活中接觸的人,基本除了親戚,就是同學。而父母和同學的三觀往往和你是相對接近的。父母培養了你,你的同學們和你年齡相仿,還考入了同一所學校。所以我們平時生活里接觸多的人大多和我們都是相似的。
網路拉近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於是你發現在網上忽然出現了好多和自己相差很大的價值觀。這裡有一些是你的同齡人,有一些和你一樣是學生,也有一些剛開始工作甚至工作很久的人。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城市,做著不同的職業。他們和你周圍的人比起來,當然差異會大得多。
一個好的廚師,能從眾多的原料中去粗取精,搭配調理,做出一道道好菜。一個尚未嫻熟的廚師,你給他太多原材料,他就懵圈了,可能連個西紅柿雞蛋都炒不好了。
對於看法也是一樣的。對於一個三觀建立得比較完備,成熟度比較高的人來說,大量的他人的想法和思路是有助於他的成長的。然而對於一個對世界了解還不太夠,對新的看法更多的是吸納而不是篩選的孩子,太多的想法容易讓人感到無所適從。
因此我對你的建議是,不要再去關注知乎上有關三觀的論點,當一件事情兩邊的人都有道理,都有根據,這個事情自然就是因人而異的。而你現在還沒到通過看這些來完善自己的時間。多看看知乎上面和知識技術見聞有關的內容,多看看可以被「證實」或「證偽」的內容,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補充。16歲的時候不用急著樹立三觀,你還有很多事情沒有經歷過。
談過一次痛徹心扉的愛情,讓你體會到什麼是生命中最開心也同時是最痛苦的事。
獨自出去旅行一次,嘗試在陌生的環境中如何保護自己的同時找尋意外的驚喜。
被人騙過一次,沒錯,沒被騙,怎麼知道社會的現實、險惡與殘酷。
去打工兼職一次,早早體會一下賺錢的艱辛與收穫的幸福。
。。。。。。。
你的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的嘗試,都是需要你親自去感受。
人的成熟都是在不斷的經歷了很多事很多人,經歷種種結局後,再次面對這些事情時都已經遊刃有餘的情況下的淡定。
你的三觀不是通過別人告訴你就能樹立的,而是通過自己在生活去體悟,你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就能感知到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輕信他人,不如自己體驗,獨立思考才是樹立自己三觀的前提。
最後,我說的也可能是錯的。知乎是個成人網站,未成年人請在家長陪同指導下瀏覽。
知乎上的大多數答案都是在輸出作者的三觀(包含價值判斷的見解),此類價值觀爭論妥協出來的「價值觀共識」是極為片面而淺顯的。沒有思考判斷力的人長期利用此類觀念共識來更新自我認知,極易產生價值觀混亂現象。
而當今時代的人嚴重依賴於公共場域的價值觀認同來形成自我認同和群體身份歸屬,因而很多人的價值觀是無法做到邏輯自恰的。
身份政治的核心概念「身份」(identity)可翻譯為「身份」或「認同」,它具有兩個含義,作為名詞的「身份」指的是某個個體或群體得以確認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或地位的某些具有明顯特徵的依據或尺度;作為動詞的「認同」則指的是某個個體或群體去確認、追尋自己的某個「身份」的動作。
身份」可以指個體之間的相似性,也可指個體區別於他人的個性。而「認同」概念處理的是同一性與差異性、共同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人的認同可分為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兩種,自我認同指的是個體依據私人經歷所形成的具有反思特性的自我,它是一種內在性認同、內在化的過程或內在化的深度感;社會認同則是個體對某個的社群特有的價值、文化和觀念的共同態度。
個體依據私人經歷形成自我認同,在內心塑造出某種自我形象放置到社會結構當中尋求相應的位置,進而獲得身份認同;而對於群體認同,任何一個群體想要與其他群體區分開來,必須要有群體內部的共同特徵,進而形成群體意識和群體身份,群體成員根據群體特徵產生共同的群體認同。
以上為公共場域的身份認同和身份政治的理論基礎。
在現代社會,隨著傳統社會結構的逐漸解體與互聯網等媒介的興起,人們逐漸擺脫物質匱乏狀態,從以傳統宗族血緣認同為基礎的人情關係共同體當中解放出來,個體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逐漸提高,人們追求個人自由與自我表達,而血緣認同和宗族認同等現實關係的認同方式逐漸被公共場域的價值觀念認同所取代。
公共場域的價值認同成為大多數現代人的重要認知方式。個體需要通過觀念共同體實現觀念認知、自我身份確認和群體身份歸屬,否則就會產生身份焦慮。
而公共場域的爭論大多是因三觀不同而引發的模因戰爭。不同的價值觀共同體為了爭奪話語權在網路公共領域產生激烈的觀念衝突,雙方進行相互指涉,力圖將對方的話語進行壓制與貶低,從而達到消弭對方的合法性,爭奪公共場域話語權以及擴大已方影響力的目的。
價值觀共同體是以相互抱團和觀念情感共鳴的方式團結起來的,每一個共同體成員都必須為維護普遍認同的價值共識而努力發聲。雙方在經歷激烈的模因衝突和話語衝突之後會暫時達成妥協,形成某種彼此各方都承認的價值「共識」(未必具有真正的認同度,只是短暫被接受的妥協產物),並把這種共識加總到共同體內部共同價值的更新迭代當中,個體則依據共同體觀念完成自我建構和身份認同。
公共場域的認同具有情感共鳴和組織無意識的特點,人們基於現實關係和生活經歷形成初步的價值判斷標準,形成價值觀共同體,以價值共同體的方式形成激烈話語衝突,以反對或贊同的站隊形式表現出來,其過程常伴隨著極強的情緒宣洩,從而呈現出非常吵鬧的效果,對他人造成話語侵略。而由於公共場域的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和消費時代的娛樂性,很容易產生了某種無意識的狂歡現象,進一步加重模因衝突。
而最初引發爭議的新聞或話題在價值「共識」產生之後逐漸失去效用而被遺忘,至此模因戰爭結束;直到新的爭議話題在公共場域產生,各個價值觀共同體又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模因戰爭。
以上為公共場域大多數的身份政治的簡略模型。
最後切題一下,對於類似於題主這種年紀尚輕、沒有太多思考判斷能力和價值觀念體系尚未成型的人,就應該少上知乎多讀書。過多參與公共場域的價值觀認同和模因衝突只會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完整而自恰的價值觀體系是依靠自己經過長期閱讀思考、親身經歷和漫長摸索才有可能建構出來。在此過程中,可以適當借用那些著名思想家的思想理論體系來搭建自己的三觀體系,而知乎上的那些「價值共識」對個體自我建構的用處不大。
最後,不要迷信知乎大V!!!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雖然這句在如今營銷號橫行的知乎不過是徒勞之語。造神是人類普遍的天性,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所言:
「人一旦得到了自由以後,他最不斷關心苦惱的問題,無過於趕快找到一個可以崇拜的人…..這些可憐的生物所關心的不只是要尋找一個我自己或者另一個人所崇拜的東西,而是要尋找那可以使大家信仰它,崇拜它,而且必須大家一齊信仰和崇拜的東西。正是這種一致崇拜的需要,給每一個人以至從開天闢地以來的整個人類帶來了最大的痛苦。為了達到普遍一致的崇拜,他們用刀劍互相殘殺。他們創造上帝,互相挑戰:「丟掉你們的上帝,過來崇拜我們的上帝,不然就立刻要你們和你們的上帝的命!」這樣一直會繼續到世界的末日,甚至到世界上已不再存在上帝的時候:因為人們同樣還是要朝著偶像膜拜的。」我覺得吧,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做你自己。
在知乎上有有專業知識強悍的大v,有很多懂生活樂趣的大v,也有我這樣裝逼的小透明,有悶聲大發財的小透明,還有腦子進水的噴子。但你千萬不要把他們帶入到你自己中去。在知乎上建立三觀其實是很不妥的事,無論他人的人生再美好再強勁,最多也不過是個參照。
不要輕信大道理,也不要輕信故事,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把知乎作為一個消遣和偶爾了解新知識的地方才是最好的選擇。建議你讀一讀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再類比於現實情況思考思考。網上、尤其是論壇社區里的言論,多看一看,廣泛涉獵,;但是相伴而行的是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種思考的能力從何而來呢?個人總結的是:善於結合前人、他人的啟迪教訓以及自己的實際經歷,從中獲取越來越多的生活經驗,從而培養鍛鍊出正確客觀的思維方式(是思維方式!而不是觀點本身,個人認為這一點很重要!)
教你一招,別把他們奉為神明,找他們答案里的缺陷並開啟嘴炮模式。等他們惱羞成怒瘋狂舉報你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三觀變得很穩。
不要相信別人,只相信自己
無論是你能接受還是不能接受的言論,你都要把它當做是「人」的觀點而不是「正確」的觀點。
也就是說發現符合你心意的東西你可以點贊和感謝,但是不要完全相信對方說的話,只吸取對方驗證問題的方法和用的論據(對作文有益)。發現不符合你心意的東西不要著急去噴,而是想像對方說這一段話有一定的目的,代表了他自己的立場,而不是反駁了你的立場。對於不同立場的人,你也沒有太大必要吸取他的意見。
靜靜想一想,你上知乎的目的是什麼?是想成為幾萬粉絲的大v,還是只想想刷微博一樣看段子,或者像貼吧一樣發表個人觀點?確定了你最初目的,在接受到外界很多雜亂信息時會幫你保持平穩的心態。
在你上知乎之前,你對外物和自身是怎樣的看法?你可以回歸最初的想法,然後用知乎里的觀點修飾(而不是替代)。
十六歲的三觀可能不太完全,但是再不完全的三觀也是你自己的,不必強求所謂的「政治正確」。只要不危害他人,無論怎麼樣的三觀都不會有錯誤。你不必為了某些輿論改變自己,不必為了他人的眼光改變自己,也不要因為別人和你三觀不同而強迫別人。就算會經歷很多磨難,造成這一切的是你的三觀,而不是別人,這樣的話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有遺憾。
人都是為了自己而活,在飽暖的生存基礎上,你完全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感受世界。你存在的時間就那麼幾十年,如果按照別人的軌跡生活,你也就不是你了。
無論你相不相信我的話和所有的答案,你都要相信,能改變這一切的不是書本或是網路上的幾串文字,而是你自己。面對生活總是很痛苦的,面對知乎卻很容易。
想通過非常容易的手段去獲得不容易的結果。
那是在夢裡。
想要建立無比穩定的健全的三觀。
除了需要看書,學知識。
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體驗這個世界。
去體驗生活,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去做好它,去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去處理好和他人的關係,學會在關係和工作中成長。
你才16歲。
到菜市場,買一年菜。
——————————————
簡述一下為什麼。
生活最可怕的,不是如願,也不是違願,而是不了了之。
你在網上看到這樣那樣的說法,每種說法無不反射出其身處的階層、接受的觀念。
然而你不能變成所有人。你是你自己。你不應隨便就堅決貫徹一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提議,也不應奉為圭臬地複述玩世不恭的抖機靈,更不應將可能夾帶私貨的大量的乾貨,強行塞給生活中沒有義務接受你科普的人。
你羨慕著別人家開明的父母,憧憬著211985月入十幾萬的中產待遇,崇拜著高冷瀉藥一句話裝逼拿走不謝的大V,期待著自己能學學美妝擺擺傢具做做美食好名正言順地管男友要聖羅蘭口紅。
你鄙薄趙家人的吃相難看,譴責媒體的無良作風,痛罵直男癌的政治不正確,批判著廣電萬惡的審查制度,嫌棄著按鬧分配的可憐可恨的刁民,諷刺著川普的無知和剛愎自用,擔心著綠教的迅速擴張。
你害怕,你憂心忡忡,你鄙夷,你憤怒,你無奈,你覺得這局勢一觸即發,馬上就要天下大亂。
然而,菜市場依舊熙熙攘攘,喧鬧如常。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該送孩子上學的送孩子上學。居民,菜販,那一張張生活雕刻出的淳樸的臉上,居然比洞察天下局勢、深諳人性之惡、看透社會冷暖的那雙充滿智慧的眼神,顯得更為生動。
生活不是考試客觀題,沒有唯一答案。
而你要做的,是找尋自己的答案。
我對小孩子刷知乎,一直是反對的!
因為這裡的內容首先不不分級!很多成人內容,小孩子也照看不誤!這個是中國互聯網通病!
其次,這裡的內容魚龍混雜,連我一個成年人有時候都分不清作者是真心奉行這種價值觀,還是別有用心的散步一些理論。就算是沒有目的,一個答案下面完全就有好幾種回答。這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導致小孩子價值觀混亂!對一個三觀還在形成的孩子來說,容易導致價值觀虛無,不相信本來的世界,或者偏執的認為某件事本來就是這樣的,走到社會上以後簡直撞的鮮血淋漓,簡直就是殘忍!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元的。但這不代表,我們不能相信課本上給大家塑造的東西。其實現在看來,只要你按照學校里教給你的知識和價值觀來做,一般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但是,在社會中就不是了。
最後,崇拜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本來就是危險的。崇拜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找個精神寄託的對象,安放自己的脆弱。但是,崇拜本身就容易讓人利用!大家想想營銷號的營銷過程就明白了。首先,讓你接受一種價值觀,然後讓你接受一種生活方式,最後讓你相信實現這種生活的方式就是他推薦各種物化。
所以,這是知乎目前為止最無解的地方。他讓人了解更大的世界,但是,更大的世界也會帶來更嚴重的衝突。
更讓人遺憾的是,目前,它無法解決。知乎,即便是真正讓我佩服的大V們,也只是把自己獲取到的信息咀嚼一遍,理解後,讓它們變得更易消化的餵給讀者而已。
而像我這種的,就更等而次之了,只是擺立場與觀點,代某些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再把自己獲得的已經轉手多次的東西,以自己理解灑了點調味料而已。
當然,就本質而言,我們獲取的一些幾乎都可以說是加工物,不是原生的,但彼此層次之間還是有差別的,越接近源頭的一般也就越好,於是才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說法。
而知乎呢,固然是個很不錯的朋友,但想靠它去塑造三觀,那就是件很不靠譜的事兒了。——以知乎的層次,即便你不盲從不偏信,它也最多只能讓你清楚,哪些觀點明顯不對,這只是個很艱難的排錯遊戲。
所以,你說的一點沒錯,解決方法就是——多讀書。
除此之外呢,倒也確實有一點可以說是雞湯的東西要灌吧。
那就是:千萬千萬不要以非黑即白的二元眼光看世界。
你說你覺得性格,做事方法什麼的觀點混亂,因為本身這個世界就是容納著無限可能的啊,本身就是一切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啊。
進一步去推,你就會知道:既然世界並非非黑即白,那麼也就很難存在純粹的好與壞,因此你所做出的任何一個選擇,都是正負面共存的,你看到任何一個讓你驚嘆的事物,都該明白這背後一定付出了某種代價。——這或許就是你說的捷徑問題的解釋?
告別原先非好即壞的思維,或許你就能平息自己的糾結了。——因為你看到的那些,可能都沒有錯。
樸素的覺著應該怎樣——接受多種信息觀點後不知該怎樣——形成個人三觀能夠包容多種觀點,在現實中又能做出自己的選擇。這就是很俗但又很對的看山看水的境界了。
當然,或許這還是不能讓你明白哪種選擇能帶來最大收益,但還記得我剛才說知乎是一個排錯遊戲嘛?——至少,這能讓你的排錯遊戲玩的更順暢,更有效率。
說真的,我不覺得這是多麼嚴重的問題。
我問一句,有多少人在16歲的時候就有穩定系統的三觀?即便有,再問幾句,從題主所說的十六歲到你現在的年紀,你又有多少次懷疑打破繼而重建自己的三觀?
固然現在很多關於知乎局限性的討論,但是這個讓少年們三觀紊亂的鍋,我不情願知乎背。幫人建立三觀從來不是一個網路社區的任務,真正要做這件事的是你自己、你的父母以及你的朋友。
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打開知乎的方式,想學習,搜高考類時間管理類的話題問題,不要老在情感或者其他話題里逛來逛去。想看乾貨,關注一點安靜寫東西的人。
你真正需要的是對自己的管理控制以及提高。看書也好,實踐也罷。我並不想批判知乎以及知友。你要先找到自己然後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圈子。要知道知乎有各種玩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這世界沒錯,知乎也沒錯,請你踏實地生活,認真地看身邊。知乎給你看的算美好的東西了,知友們算素質高的一群人了。最後,吐槽一句,個人以為三觀正在知乎是過於濫用的話,真當真就?(ˉ?ˉ?)
好吧,可能話不好聽,但是我希望你能加油~世界觀有很多種,同時接納多種會彼此衝突。選定一個你喜歡的人,長期觀察和思考他的觀點,等到你產生疑惑以後再嘗試看看他人的觀點。一次性接受太多觀點,並不能消化。
或者,你可以像我一樣,先看上足夠多經典書籍,全面了解世界以後再接觸新鮮的見解。知乎用贊來排序的方式會帶來主觀偏見的影響。
有些事情是需要信仰的,如果你不能無條件相信身邊某個人,相信讀書就是一種信仰。不管你看到多少關於讀書缺點的回答,請堅定這個信仰,因為好書不會騙人,但人心難測。
關於讀書的話題,在我專欄里說過幾次,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翻一下。前提是你願意信任。
最後,永遠要提防推銷自己觀點的人,無論是喜歡誇大其辭還是自我推銷,比如不斷推銷自己公眾號之類。不代表一定不對,只是說要小心。
我這個回答可能也會埋沒在眾多回答中,但你有機會看見,就夠了。
這兩年無意中影響到一些年輕人,減少了浮躁,增加了思辨,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始料未及,也算一點小緣分吧。選擇誰的觀點來相信,有時候也是要靠緣分。16歲知道這三條還不晚:
第一,文字有極強的蠱惑能力,不管有沒有道理,只要邏輯上基本通順,甚至稍稍通順,再輔以一點簡單的行文技巧,很容易帶著一批人的思維跑。
簡單來說,讀字的過程需要用腦子理解文字,在這個過程中,你已不知不覺的順著文字的思路在走了。
所以你需要帶著腦子讀書,學而不思則什麼?
第二,學識的基礎是你系統的學過這些知識。沒有系統的從基礎學起,直接拿上層知識來指導實踐,這叫借鑒,不是你的,是借來的。借東西要還,也要付出點價碼,你現在就在付出價碼。
知乎刷刷玩可以,自己系統的學習必不可少。
腦子裡有很多套三觀並不是問題。
目前的時代正在一個動蕩期,好多好多的三觀在互相衝撞。這是一個連成人都無法妥善整理三觀的時代,何況一個未成年人。
個人認為,並不是腦子中只有一套三觀,什麼事都按這套三觀來行事才是好的。兀自困在一種三觀內其實才是這個時代最不幸的事。因為三觀,是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更新的。
所以啊,姑娘,三觀這件事,隨他去吧。把這東西當做一種儲備。等將來對生活有所感悟了,自然就知道自己適合哪種了。最終沒成為將來的你的三觀的那部分東西,會成為你理解別人的基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