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話劇不能像電影那樣團購打折吸引人進場看?

其實是有個朋友在糾結話劇票價太貴,,我想要個嚴謹的算式算一下二者的成本和收益,,謝謝各位打擾了!

補充:我在廣州,這邊的電影團個購的話20-30塊就可以看大片。但是劇場演出基本是80起價,而且是180,280,480,680,1280那樣遞增。劇場演出為什麼做不到團購20-30的票價呢?或者能更便宜一點? 因為要說成本負擔的話,電影票房收入有一部分要給電影院的,其實人家負擔也挺大的?

現在想這問題可能涉及一個行業鏈的事啊。。。

另:我自己覺得80塊還可以接受但之後那些是什麼鬼?!我去香港看頂尖芭蕾的演出最貴票價也就600多吧?


大概在團購網站剛剛開始興起的時候,那一兩年里有不少話劇演出的團購出來,尤其是演出市場和團購市場都相對活躍的北上廣深。

根據我觀察,當時做團購的話劇演出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賣不出票的,依靠團購賣出一張是一張;另一種是一開始就奔著團購為目的,在開票的時候故意把價格設很高,然後團購價低於五折賣,我甚至有見過一折二折的。。。

這兩種情況對於演出市場來說都不是好事,因為都有殺雞取卵之嫌,對於本身並沒有成型的演出市場的培育沒有幫助,甚至是有傷害的。對於演出商來說,如果經常做團購,就會在最初劃票的時候就抬高價格。而對於觀眾來說,知道了這樣的規律後,就會永遠不買正價票,就等你團購。一般話劇演出開票都會提前一兩個月,而開團購基本都在演出開始前半個月左右(基本都是眼看著票賣不好了才團購的),那樣對於提前買票的觀眾是很大的傷害。「我為了支持你們的演出,你們一開票我就買好票了,結果晚於我買票的不但能買到很低折扣的票,而且為止還比我更好。」早買票的觀眾通常都是這些演出最核心的觀眾,一旦傷害他們,對演出本身的傷害也很大,他們將不再早早買票支持。

本來話劇演出提前很久就開票,為的便是讓觀眾早早買票,先到先得好位置,或者先得想要的票價。但是團購話劇票沒辦法促成這樣的良好循環,反而傷害市場,所以被淘汰了。

但是這並不說明沒有打折票了,越來越多劇院或者演出院團會在話劇演出開票之初設置早鳥票,讓一直關注他們的會員或者粉絲在第一時間買到相對便宜的門票。早鳥票一般折扣會比較大,且都是在演出剛開票的一兩周,過了這個時間就沒有折扣了,必須原價買票。這樣的方法是真正惠及喜歡看話劇以及關注這些演出的觀眾,並且還能造勢,對之後的票房銷售有幫助。


這麼說吧。一般一場演出,一場演出原價銷售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差不多能賺回每場的演出成本。這個演出成本主要包括場租,演職人員費用,均攤的宣傳費用,燈光化妝等消耗品或租賃品的費用。還不包括前期製作費和創作費。話劇相對音樂劇或是其他演出形式,成本已經是很低的了。
現在的戲劇市場,能賣光的戲太少,一般能到六成就是不錯的銷售成績。
話劇一般是沒有辦法拿到票房以外的其他的收入的,不像影視劇,可以做植入,做贊助,戲劇的影響相對小眾且傳播有限,廣告商不會出錢做這個的。
舉一個例子,30快一張票,一千人劇場,六成銷售就是六百張,一共一萬八千塊錢,可是一個一千人的劇場一天的場租費最便宜也要三、四萬塊錢,還不算裝台和燈光的錢,如果每一場演出都賠錢,那為什麼大家還要演話劇。
另外說團購,大概四五年前,話劇的團購算是非常興盛,很多小劇團都靠團購過日子,一度把票務公司擠兌的很為難,不過現在再看,哪有什麼好戲還上團購,團購對於演出行業來說,就是殺雞取卵。
最後,謝謝你能買票看戲,不論是80,還是880,這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謝謝你~


謝邀!

  1. 有團購的,只是你朋友不知道或者沒碰到。
  2. 電影院的電影放映,基本都是自營業務,而且同一影片多廳可以同時經營,拷貝的成本相對較低,成本是可調控的,一旦某部影片不受歡迎,可以取消後面場次改映其他影片。舞台演出很多是租用劇場演出,要支付租金,而且不可能像電影那樣臨時換片改場,只要一開場,1個觀眾和100個觀眾的成本是一樣的,如果取消場次,很多硬成本是沒法用別的演出收入來抵消的。如果搞團購,除非是特別熱門的劇目,否則很容易越演越虧。

人不是自動放映機,一天演個兩場也就累得夠嗆了,還有不包括各種道具的準備、場景的布置等一系列的劇務工作。


我不太清楚商業話劇演出的演員薪酬如何支付,場地租金幾何(但覺得一定不少),就我在武漢看的話劇,來說(cai)說(cai)一場戲劇的大概收入。一個話劇在一個劇院一般演出場次都是2~3場。以琴台大劇院一般的階梯票價50/100/150/200/250為例,最大的演出廳容納1800人,假設均分到每個檔次上各有360位(QAQ找不到具體安排的數據+不想數座位表的說),全坐滿的情況下票價收入是270000,但這種大型廳一般是用於歌舞劇或音樂會,除了很出名的演出項目,我去看過的三場中上座率最好的估摸也只有50%左右。話劇一般都在中小型劇場演出,比如中南劇場、長江人藝,其中中南劇場小廳是298座,中廳808座,其中小廳是兒童劇場。價格階梯依據話劇熱門程度有所不同,最近上演的《Q大道》的價格是180/280/380/480/880,《哈姆雷特》60/120/180/280/360。熱門話劇基本放票一兩個月前三檔的票就很難買到了。去看的時候很多都是座無虛席的(估計也跟武漢這邊學生話劇社團活躍有關,之前一張《兩隻狗的幸福生活》100的票,因為有事去不了,我半天內就出手了)。這樣算下來票價收入估計也跟沒坐滿的琴台差不多。
但即使這樣,我也不覺得話劇的票價應該低到20~30的團購水平,現在就算IMAX都沒有30以下的吧(除卻活動價學生價)。我覺得這種價格完全對不起劇組的付出。看起來一場演出票價收入好幾萬,但是扣除掉必要的場地費,道具服裝的費用,劇組能剩下的又有多少呢?還有排話劇所花的時間成本呢?

很多話劇演員,完全是憑著一腔熱愛在從事著話劇事業,比如韓劇《未生》里飾演朴代理的崔貴華,在出名前,演了19年戲劇,很多還是沒有報酬的,或者報酬不足以維繼生活同時打著好幾份工。再比如我們劇社已經畢業的前社長,想讓我們的一出獲大學生戲劇節金獎的話劇作品《自殺專賣店》全國巡演,現正努力地做著眾籌。【(/ω\)沒忍住把眾籌鏈接放評論了,有興趣的盆友可以看一看,幫幫我們,瑟瑟】

如果你覺得正規劇場的票價貴,我可以建議你去了解關注一下高校劇社的演出信息,高校劇社的票價一般都非常非常便宜,有些還是免費的。雖然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演技也稍顯稚嫩,但認真程度可是絲毫不輸。就拿我們武漢晨雨劇社來說,演出的票價一般是五元(容量是100左右),新生戲五元還能連看三場!就一根明治雪糕的錢吖有木有!!(不,嚴肅臉,五塊錢並不能買到明治雪糕)但其實這個價錢也不足以覆蓋我們的成本!衣服的租金可以上到幾百,還有學校的場地費(坑爹地學校沒有滋持,好羨慕中南財大)等等。雖然有時會拉到商家的一些贊助,但一般是贊助物資冠名,很少有錢的。往往一場演出之後,劇社還會倒貼。劇組成員們的報酬大概就是一頓聚餐一頓high吧。儘管有很多艱難,戲劇所能帶來的歡樂已足夠讓人陶醉。

再者,我覺得票價可以過濾掉一些觀眾,我不希望看場話劇還會像在電影院一樣被別人踢椅背,不希望有吵吵嚷嚷的熊孩子,不希望有人帶著食物飲料進場( >_< 好吧其實我干過把麥當勞藏包裡帶進去的事情,QAQ實在是因為沒吃晚飯太餓了)。。。。

話劇承載了很多東西,我既希望它能成為更加普遍的事物,也希望它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尊重和支持,但我最希望的也是演員導演等最喜愛話劇為之付出頗多的人能夠拿到足夠體面的報酬。

利益相關:晨雨劇社導演部成員,曾導演改編話劇《第二個秋天》、《禁閉》(法-薩特),參演《自殺專賣店》(跑龍套)。看場話劇錢包也是要死要活的窮學僧QAQ


那可是一大幫真人給你在那兒演!而且演話劇能賣票的都是不錯的演員,哪兒像電影拷貝,機子放去就得了。


前面一些老師已經把成本、人力什麼的分析的很清楚了,我這個外行人就來談談情懷,說兩句不好聽的話:
不要拿什麼團購、打折這些字眼來委屈「話劇」這種偉大的藝術表演形式,我就只說兩點:您看過有NG的話劇嗎?您知道一些小劇場里話劇演員一場話劇從頭到尾是不帶麥表演的嗎?再對比下某些電影、電視劇里那些細嫩得快要斷氣的公鴨嗓、公鵝嗓們...
不知道您是否認真看過話劇,我個人的建議是:在您的經濟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買一場最貴的、最靠前排的座位,好好欣賞;然後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提的這個問題。
私人推薦劇目:《戀愛的犀牛》、《暗戀桃花源》、《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哈姆雷特》
PS:個人是金世傑、屈中恆、段奕宏老師的粉兒:P


前年夏天 孟京輝導演的【活著】來演出 有一個劇組見面會 黃勃 袁泉都來了
黃勃說 我其實非常佩服袁泉 我就是偶爾來話劇圈子走一下 而袁泉是長期都在排話劇的 大家知道 排話劇所帶來的名利還有收入和演電視劇電影完全沒法比的
我是一個學生黨 算是攢了挺長時間的錢 買了580的票去看了話劇 三個小時下來 帶給我的震撼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覺得是值得這個價錢的 包括我
電影的拍攝過程 多少次NG多少次岔子是我們所看不到的 而話劇是真真實實在舞台上的演出 每一場演員包括舞美道具等等都要緊繃著弦兒努力發揮到最佳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 電影似乎像是一勞永逸的 而話劇 每一次 都是全新的
有人說選擇了話劇就選擇了相對的清貧和寡淡 但我要真心為每一個話劇工作者叫好


都說錯了,因為無法低成本複製,電影投資大,但是拍完了播放成本低,受限小,所以可以看到某某電影全球同步首映,所需要的成本只不過是多考幾個帶子,成本低的很。
見過話劇全球同步嗎,全省都不可能.
話劇每場都需要演員,不可能同時哪么多演員,而演員本身還有人為因素不能一天24小時滿場,不能天天不休息,人家也有孩子老婆,還要吃飯睡覺。
所以話劇就是小眾的vip,好好享受吧


我也是從事舞台藝術的,我的專業是舞蹈。我想換個角度來回答這個話題。作為一名舞台表演者僅僅只是你們看到的那些嗎?你們可能覺得不就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嗎~你們都知道,可是你們真的去感受了人家的努力與付出了嗎?電視劇、電影哭不出來可以下來醞釀情緒,或者用其它的方法,話劇演員在台上到了哪個情緒點該哭馬上就得哭,這樣的例子不是一點半點~整場演出還有很多可能的意外~在台上即使身體受傷一個演員的基本素質就是不能讓觀眾察覺任何,哪怕你踩到釘子你也得到你下場才能下場~這是演員對台下每一位觀眾的尊重。就憑這些也就值得用本來的票價來購買演出票~還不說前期的排練,磨合,演員為了達到效果從最初基本的排練、到後期整體的合成,再到舞台上服裝燈光的總體合成每一個步驟都是要用百分百的情緒去演繹才能為觀眾呈現一場演出。而電影電視不需要每個舞台都去走位合光吧?換場不用限時換裝吧?道具切換也不用限時吧?演員背不了台詞可以卡掉重來吧?不用上映幾個地方就去再來幾遍吧?所以舞台藝術應該打折嗎?


單從本人一名普通觀眾來看,話劇可接受人群本來就比電影的規模小很多,而團購又是以量取利,所以這個似乎較難平衡…另外話劇演出本身固有屬性決定了它沒有電影放映那麼具有靈活可變性,若一場話劇團購下來,觀眾寥寥無幾,那就不得不接受演完虧本的結果,所以這種現場性很強又受眾較小的表演藝術,如歌劇,古典音樂會等很少進行團購的道理應該是類似的吧。
以上。


話劇不像電影,電影的marginal cost比起話劇來說非常低,但是缺點在於重複性非常強,也就是說你在家用電腦看和在電影院看在內容上是沒有區別的,只是觀影體驗的不同。話劇則不然,由於每一場都要有演員參演,mc非常高,而且一個話劇每一場都會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你看的這一場和之前任何一場都不同,好的演員會根據現場氣氛、節奏來調整自己,這將給在場的觀眾帶來極棒的體驗,也是看視頻所體驗不到的。所以除了mc之外,原創性也是價格高的原因之一。當然,團購模式的興起也涉及到discriminate的定價和一些附帶的消費來平衡收益,前者我了解不多,但是我們總不能在話劇廳里賣爆米花吧~


演出相較電影就如電影相較電視,追求不一樣,感官不一樣,形勢不一樣!一個比一個更接近生活,一個比一個更有水準!所以:一個比一個價格更高!演出現在在國內就好比前幾年電影價格。是比較偏高的!其實國外演出類價格很親民!隨著國家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普及。相信以後演出類價格也越來越更好!


把腿打折了 不看的人照樣不看 何必把本來就有限的收入 再打折一點 賣給一定回來看的人?


跑個題,其實在不那麼發達的城市看話劇還算便宜的,因為一般人來得很少,所以可以坐到前排空位去。坐標貴陽,今年四月末去看《最後的晚餐》時候我就曾以120的座位坐到前三排(空位置,絕對沒有佔用其他人的座位)人挺少的,也許是因為粵語表演?


因為電影可以「薄利多銷」。


題主看演唱會么?演唱會票子一張多少呢?最便宜380吧基本上 還是山頂票了吧?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看呢?
你可能會說演唱會不一樣 演唱會基本就一兩場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吧?那麼話劇又有什麼區別呢?廣州如何我不清楚。但在上海的話,一些常青話劇每年都有演出季,的確可以連演好幾個月,那麼價格呢?150吧平時。如果座位不錯的話,150和更高價位的視野差不多哦。和演唱會時間差不多,2個小時+吧。那哪個合算呢?
你說的比較貴的話劇,1000以上的其實不太多了。現在都做公益票。前兩天《四世同堂》明星版開票。全上海的戲迷都去排隊買80的公益票了,而這場話劇最貴票價也就500。在上海也就演四場而已。
我寫到這裡發現沒有正面回答為何不做團購這個問題。其實想想親民的公益票已經比團購更便宜了吧。
哦對了,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購票公平性。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每年都有半價日。這一天一些指定話劇都半價。戲迷有的前一天晚上就去排隊了。買話劇票很公平。肯排隊、想看,就能買到票。一般話劇的票都提前半年甚至更早就開賣。所以大家都是買半年甚至一年後的票子。價格公開透明。假設團購,周末場打幾折?平日場打幾折呢?節假日又該怎麼算呢?

其實有一個途徑,可以在TB上買票。選擇靠譜的票務。一些常規的劇都會適當打個8、9折的。但是是熱門劇的話,溢價買也是很正常的。


其實就像你需要打十份文章,用電腦的話打一次就過了,後面直接選擇列印一份就可以。可是如果十份都是手抄的話,需要的時間和勞動就更多了。所以付出的東西不成正比的。再說就像看明星一樣,你在屏幕上看連續劇還不要錢呢,如果他出席啥活動,門票都還要買的呢。


自問自答。我覺得稍微計算一下每場電影和每場話劇的單位播放人力成本就可以得出答案。怎麼想都是話劇人力成本超高吧。。電影可以通過多場放映平攤製作成本。

列個算式。

電影單位放映成本=拍攝成本÷放映次數+影院單次放映固定成本

話劇單位演出成本=製作成本÷演出次數+劇院單次演出固定成本。。。。

我就當二者前面的製作成本就算都可以通過增加演出次數減到接近零,但是比較後面那塊就知道話劇成本多太多啊。。

而且實際上是話劇在單位時間的傳播量肯定遠遠落後於電影。。


電影可以拷貝呀 話劇一群演員只能在一個舞台上表演呀


我覺得電影票便宜而且有團購的一方面在於,電影在上映的時候,其成本就已經固定了,包括製作,片酬,道路等都涵蓋在成本里,接下來就是收錢的過程,所以有些電影會降低票價吸引更多的人來賺取更多的利益。但是話劇團每天的成本都在不斷增加而且成本不易估量的。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話劇團演出,都不能確定能否收回成本,他們怎麼會去冒風險降低票價呢。最後一點是,一個話劇團,一天也就演出一次,但是一部電影,全國大大小小電影院一天放映幾百場幾千場是有了吧。


推薦閱讀:

脫離了劇場的限制,戲劇可以怎麼演?
戲劇演員轉影視是不是所向披靡?
話劇演員應該如何平衡舞台表演時的誇張和真實?

TAG:心理學 | 話劇 | 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