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對一個人正確認識世界有什麼幫助嗎?

電影很多都是虛構的,一般人看電影是圖個歡樂,但也有電影會向我們灌輸一些思想和理念。電影中缺少現實生活中瑣碎而無聊的細節,只會把一些輝煌而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擺在我們面前,比如,在真實的生活里,我很懷疑是否會有像《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男主角那樣能夠堅持的角色。
在日常生活中電影對我們的世界觀形成有什麼影響?你覺得你有哪些人生選擇是受到了電影的影響?如果不看一些經典電影的話有什麼損失?


1. 人的世界觀是由他所受的教育和接受的資訊綜合塑造的,他所觀看過的電影是其中的一部分。這部分能有多大,看個人情況了,潛移默化總會有的。

2. 曾經以列寧、希特勒為代表的專制政權領袖相信電影是最有效的教化工具,因為它不像書本那樣需要你先識字,文盲也能接受,所以大力採用電影用於宣傳、灌輸政治理念,至於效果嘛,多少是有一些的。

3. 一般情況下人們所接觸到的商業系統下的電影,都是大眾娛樂產品,宣揚的價值觀總體上還算是積極向上的,不過這要分情況,有很多電影是專門提供給成年人的,不適合價值觀成型期的青少年觀看。

4. 不要小看娛樂電影對人的觀念的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比如現在中國的年輕人,看多了好萊塢主流電影,就十分接受個人奮鬥、家庭親情、個性解放、反抗體制的觀念,再回頭看中國主旋律電影鼓吹的官方意識形態,就覺得不堪入目了。

5. 欣賞經典電影,和欣賞經典音樂、文學一樣,主要是為了藝術審美帶來的享受,其中自我教化的功能不能說沒有,但那是相對次要的。根據哈羅德·布魯姆的觀點,欣賞經典其實不會給人帶來任何世俗的利益,也不會讓人變得更善或更惡,它是面向自身的,是純粹的自我心靈修鍊,人歸根結底是孤獨的,經典的意義在於能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因為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一個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


這是一個偽問題,或者沒玩問到點子上

  1. 影響一個人正確認識世界的是電影所表述出來的藝術、哲學、價值觀,而電影本身是一個載體工具而已。從這個層面上講,圖書、電影、繪畫、音樂,甚至生活中的某一個場景,某個人跟你說的一句話,都會改變你的認識和價值觀。
  2. 一個內容能否對你產生了影響 決定於你是否對他產生了思考,這就像很多哲學問題,不需要有答案,但是引起你的思考即可。 你若是走馬觀花,那是消磨時間;認真思考,世界觀則自然形成。
  3. 什麼是正確的世界觀?正確與否很難判斷~~~

別的不說,光是看了部「春光乍泄」就讓我心花怒放得有「彎」的傾向,所以電影不光帶你認識這個世界,還深刻的影響著看完電影后的你如何參與這個世界。


1.什麼是「正確」?
電影可以讓你明白,「正確」只是一種偏見,和所有其他的藝術、文學作品一樣。

2.記得在電影《一 一》里,有一句台詞,說的是,電影讓人比過去的人能體驗到至少三倍人生。

3.當然,觀看和真正經驗永遠無法等同。


電影好比書籍、繪畫,但又比它們更直觀可信無需翻譯。前面說的潛移默化、獨立思考都很同意,但另一個角度而言覺得電影提供的是一個萬花筒、一個多元化的多可能性的世界,對於形成世界觀無疑有開拓眼界、輔助選擇內心最真切價值的作用。


我覺得應該是有一定影響的。
比如災難片,會給人緊迫感,反思現在的世界,是否會有大災難到來,人類終結的那一天。或者珍惜現在的生活,或者嘗試著去做出一些改變。
比如宮崎駿的一些動漫電影,總是會有一些更深的含義,映射到環境保護,拒絕戰爭等等。會給人以啟迪和深思。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部動漫而已。
比如高科技的一些電影,會給人看到未來世界的一個影子,裡面出現的高科技的鏡頭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也有心靈的震撼。
諸如此類還有許多,電影對一個人正確認識世界還是有幫助的。揭示了一些我們因為地域或認識的局限而還沒有看到的問題。電影就將這些呈現給了大家。

個人感覺,給我帶來很大影響的電影有:
《楚門的世界》看了這部電影壓抑了好幾天。一直反思著周圍的人,周圍的環境,還有我自己所在的人生和世界。
《梅蘭芳》一直覺得這部電影要是由張國榮來演繹的話一定更完美。感受最深的就是「人生都帶著一個紙枷鎖,打不開,又不能掙破。」
《畢業生》幾度有看不下去的感覺,但是又欲罷不能,最後終於看完了,電影的印象又時刻留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一個鍾情電影的人,要麼熱愛生活,要麼逃避生活。


電影可以分很多種,就像食物一樣,有些口感好,吃起來很香,有些有營養,對身體有用。你所說的那種圖個歡樂就像吃到好吃的食物,但沒什麼營養,而一些表達思想反應現實的電影就像那些有營養的食物,但不一定好吃。而且每個人的品味都不同,別人覺得好看的電影不一定你就喜歡。
在這我想列舉一些又好看又有營養的電影如《V字仇殺隊》《蝙蝠俠之黑暗騎士》《三個傻瓜》《告白》《搏擊俱樂部》等
不過《霸王別姬》是對我影響最大的,讓我第一次感受到除了日常生活看得見的東西,有更重要得東西是值得追求的,並從此改變了對電影的看法(以前一直以為電影就是讓人開心的)。
不能說哪部電影不看會有損失,因為好電影永遠看不完,只是看了會得到更多。


曾經我以為自己會是那個拯救心上人的蓋世英雄。

後來才明白自己只是在別人吻擁的城樓下落寞離開的背影。


電影只是一種載體,和書、廣播、電視、對話一樣,能夠讓人獲得信息,人當然可以通過電影增加或者改變對世界的認知。

比如,黃色電影是很好的性啟蒙的形式,讓一個懵懂的孩子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奇怪又好玩的事,而且形式可以這麼多樣。

歷史電影可以讓人感性、直觀的進入導演編造的主觀「歷史」。

電影中的政治、哲學、音樂、飲食、生活方式、審美。。。。。都會對人的世界觀有影響。


1、在日常生活中電影對我們的世界觀形成有什麼影響?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構的,在看諸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禁閉島》這些電影之前,一直認為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就是真實的,而電影世界是虛構的,而看過這些電影后,震撼之餘,會思考電影中的一些理念,也許你認為的真實生活只是一個夢境,而夢境中的生活才是真的,這種思考很難有結果,因為作為人類畢竟是有局限性的,但是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和繪畫,戲劇,文字等等一樣向我們展示更多的可能性。
一般性我們的世界觀是受成長的經歷,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形成,這樣長期處在一個環境里很容易坐井觀天,藝術帶你認識更多的世界,刺激你去思考更多。當然,是在你主動去思考的前提下。
但是想要正確認識世界那是不可能的,別說通過電影,就是通過任何科學手段都難以明晰真理,只能更加靠近而已。世界本身是不是真的還有待發現。。如果我們都是你腦中的幻想那想怎麼認識就怎麼認識了。

2、你覺得你有哪些人生選擇是受到了電影的影響?
從小到大預計今後整個人生都是受到了電影(動畫電影)的影響。

3、如果不看一些經典電影的話有什麼損失?
觀影是很私人的體驗,一千個觀眾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種電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評價,經典電影是經過時間沉澱下來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必定有其精華所在,但是世界上好電影那麼多,時間卻那麼少,挑想看的感興趣的為主,到達一定量後,想要深入研究,可以針對性得進行觀影。


提問有點問題. 啥才叫正確呢?
電影的作用嘛, 跟所有其他作用一樣, 分為作用和反作用. 唯一的建議就是多看, 越多越好, 然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舉個例子, 為啥小時候政治國產電影給自己起的正作用, 等長大就成反作用了? 因為長大的過程中我們看的片子也多了, 見多識廣, 有了自己的判斷力.
洗腦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永遠只被一種聲音洗腦.

再補充下最後一個問題. 所謂的"經典"也是冰山一角, 而且僅僅代表主流文化的. 太多的更有價值的東西並沒有這些"經典作品"那麼幸運得到賞識和發揚. 這學期我上的一門課叫American New Wave, 講的是美國1960年代開始的先鋒電影. 全都是很有價值但是未能得到當時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肯定而被埋沒的電影. 60年代的美國像今天的中國, "祖國多麼美好", 種族歧視橫行. 那時候的先鋒電影卻卓力描繪底層人民的生活, 尤其是黑人. 60年代的好萊塢你見過黑人當電影主角? 配角都當不上. 昨天看的一部電影叫killer of sheep, 在當年屬於非主流電影, 但非常有意義, 也獲過獎. 我個人其實挺看不慣中國像好萊塢看齊的. 一味的模仿和趕超, 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特色. 而且好萊塢在西方是受到藝術家們的鄙視的.
舉這個例子僅僅說明, 世界太大. 即便不可能爬出井底, 也至少儘可能爬的高些.


答案是:能夠幫助一個人正確認識世界。

當然,不同的電影帶來的幫助是不同的。

以最近看的兩部電影為例。

「V字仇殺隊」,一部許多人推崇的電影(只說個人感受,只說我能體會到的)。在裡面我見識到了獨裁,獨裁的手段,以及傳媒的力量。電影里的社會和現實中某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聯想到近五十年發生的一系列大事件,群體滅絕「610」、黃海、地震、重慶等等。宣傳的力量何其大,人們是多麼容易被蠱惑,人命如草芥。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講的是13歲男孩雷納托對美麗女子瑪蓮娜的青春躁動。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人性深處,男孩對瑪蓮娜由於青春期萌動甚至達到著魔的感情,以及小鎮上女人對美的嫉妒憎恨。

電影來源於生活,電影里所表達的事在生活種都有模子,甚至比電影里的更驚心動魄。

看電影,是以旁觀者的角度看世界,看世界裡的一切元素。政治,軍事,文化,社會,人性,應有盡有。至於能體會多少,取決於電影的表達和自身的接受程度。


電影對形成一個人的世界觀肯定有一定的作用,它和文字、圖片、音樂一樣,拓寬觀看者的視野,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資訊幫助人們認識世界,並以此形成個人的世界觀,至於對於能不能正確的讓一個人認識世界,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才是正確的世界?
一萬個人有一萬個不同的世界,我覺得沒有一個正確的世界標準在哪兒,但是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自己的世界,電影無疑是一項重要的途徑。


不知道到題主有沒有看過一個紀錄片叫做《萊妮·里芬斯塔爾的壯觀而可怕的一生》,這是一個很好的佐證電影是怎樣建立起了一個擬態環境並成功對受眾進行洗腦的。在這裡想說的是,電影能否幫助受眾正確的認識世界,一定程度取決於電影服務於一個什麼樣的群體,以及這個群體希望受眾建立的世界觀是怎樣的。
上面的萊妮·里芬斯塔爾是近代少有的天才演員、導演兼攝影藝術家,她開創了電影的許多拍攝模式,許多藝術構思即便在今天看來都非常具有開拓性。同時,她是納粹忠誠的服務者,她一手打造了希特勒在熒幕中的形象,她在一定程度上為希特勒贏得了德意志民族的支持。試想德意志民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他們非常理智並嚴謹,而就是這樣一個民族居然會在二戰時期全民投入瘋狂,萊妮的電影宣傳對他們世界觀的洗腦是取得了多大的成功。
但如果放在現代,這樣的成果不會這麼輕易達到。因為在那個時候,大眾傳媒的主要方式還是廣博、無線電,希特勒的演講才能無可非議,但他本人是個矮小(175左右)、其貌不揚甚至有些猥瑣的男人,而萊妮在為他拍攝的電影紀錄片時成功把他打造成了一個神話,天降偉人。(萊妮的藝術手法在後世里被最廣泛應用的就是朝鮮和我大天國了吧- -)
我說這些就是想說,導演的服務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影片是否能對受眾的世界觀產生影響,產生什麼影響。真正的天才導演甚至能推翻已有的世界觀,重新建立一個世界觀。所以說又壯觀又可怕。


好的電影對人生是有幫助的,但作用大小,因人而異,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作用並不是很大。很喜歡一個對電影的比喻:電影,不過一片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種抗生素,只能治治感冒,生了大病光吃這個是救不了你的,但是畢竟也是有一些作用的對不對?剛看完楊德昌的《一一》,裡面有一個八歲的小男孩喜歡拍照拍人的後腦勺,舅舅問他為什麼拍後腦勺,他說因為你看不到所以拍給你看啊。我覺得這就是楊德昌對電影的理解,我們活在生活中並不能看到全部的事情(就像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後腦勺),所以好的導演把這個世界拍成電影給你看,至於你看了能有多少理解,理解了能有多少吸收,吸收了能有多少轉化成能量,就看你自己了。


我覺得看電影的最大意義在於,它幫你看到完整版的這個世界,正義與邪惡,理想與現實,得到和失去,甚至最簡單的好與壞,它們之間並不是黑白分明的,還存在著很多灰色地帶。電影,正是通過聲音和畫面,和其間流動的蒙太奇,展現這一切。


還電影已娛樂本源吧!它真的擔不起教化億萬民眾的責任。影視劇的教育職能是計劃經濟時代給強加上去的。


如果沒有幫助的話,我國為什麼要建立效率如此之高的電影審查制度?


電影中的故事有時候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但那些情節美好的或是悲傷的,或是直擊人性的,會給人更多的想法和思考。好的電影能讓人看到更多不同的視角看出去的世界,然後帶著這些美好的願景更好的生活。


推薦閱讀:

什麼是「富人思維」?
如何評價手游《荒野行動》於 2017 年 11 月 13 日更新中的「遊戲世界觀迭代」?

TAG:電影 | 世界觀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