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對短期的旅遊中,怎樣才能盡量深入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文化?

自己出遊一般在兩三星期到一個多月的長短,應該不算緊張了,但還是有走馬觀花的感覺。


終於找到時間來寫這個答案。也謝謝邀請。

寫點自已相關的體會吧:)

聲明:本答案特別主觀,不喜勿噴。圖有原創有借的,如果侵犯到您的利益,請通知我更換。

1. 書報攤。

我表哥小時候去參加過美帝的夏令營,回來的時候帶了一份大概一個手掌那麼厚的報紙,算是給我對國際文化開了個啟蒙課——整份報紙全是槍的廣告,內容大概和下面這張圖差不多,各種器械照片生動活潑,像一針雞血打進男人體內,腎上腺素沸騰。

可想而知,對於小時候只能看知音和故事會的我來講,這是多麼大震撼。於是我死皮賴臉的把報紙留下了,雖然一個詞都看不懂,但是還是會經常翻翻看,想想美帝人民的生活竟然如此奢華,再想想自己連球衣都只能買盜版,也只能興嘆。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從不是電視和書本接觸到美帝。

後來在香港某些街角晃,覺得書報攤里擺的那些書也挺有趣,算是從側面反映他們的一些思想。去年在西雅圖碰到個同路小姑娘,帶我逛了Pike Market,裡面有箇舊書店,結果她幫朋友買了一堆過期的《Playboy》。

(此處原本有圖片)

寫到這裡,我突然了腦補了一下日本的書店……

(此處原本也有圖片)

幸好我已年滿18周歲,可以自豪的喊出:哎喲,這個不錯哦。

私以為逛書報攤,主要是看看他們的文化食糧,而具體「食糧」是個什麼「味道」,並不用你去完全解讀,只需要有個概念——原來他們的文化里有這些啊。

書報攤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明信片和郵票。

我有朋友之前安排我旅行的時候給她寄明信片,印象比較深的是蘇杭那一塊,樣式很多,有些手繪,或者印個小詩什麼的,很多內容和當地的景點是關聯的,有些創作者也是當地出身,也算是了解當地文化的一個好載體。

郵票就更具有代表性了,每個國家各有特色,郵票內容也有不少看點。 還記得我第一次買美帝的郵票,結果郵局直接讓我在機器上列印二維碼然後粘上……後來去找實體郵票,又買到一種丑到爆燈的圓形的不幹膠式國際郵票……第三次才買到傳統的那種用口水就能粘的方形郵票……在折騰中沒少吐槽落後的美帝(連郵票都印不起是幾個意思?)。

不過現在想想,這樣不正好長了些亂七八糟的當地知識么。

2. 住民宿

自從用上了Airbnb,我就沉迷上這種可以簡單粗暴的直接插入當地人家的生活方式。

一是可以體會當地的普通民居文化,二是當地房東給你提供的寶貴信息。

(這是我在Airbnb上訂到的第一單,完全超出預期,巴黎5區,兩百多人民幣一晚的價格,三百多年歷史,熱情的房東,都讓我很喜歡)

關於住BNB的好處,之前寫過一個答案:女生獨自出門旅行是住酒店還是青旅? - 貝斯諾格林的回答。(不過現在看這個答案好像在炫耀……抱歉)

訂BNB,先要和房東來個互相選擇,你要看他的房子評價和地段,他要看你的過往評價,然後告知他你的入住信息(同時也確認了房東能至少有一種相同語言交流),相當於先交個友。入住就變成了老友見面的過程,基本不用破冰。

我見過的大多數房東會很喜歡真正把BNB當自己家住的房客,他們也會給你最周到的信息,讓你迅速融入本地文化,想讓你的旅途變得不一樣。

比如到現在仍然讓我印象深刻的住宿:巴黎三百年的石屋閣樓,阿姆斯特丹編劇的地下室,巴塞羅那奇怪的直線戶型(一條走廊直通尾端陽台,所有的房間都並排分布在走廊的同一側),伊瓜蘇美女建築師的客棧,洛杉磯典型的美式宅院小倉庫……

不敢說都是典型的當地文化,但是比起缺了點人情味的酒店和只剩人情味的青年旅舍,BNB的讓我舒適的程度剛剛好。

更有趣的是和房東的交流。他們很多人本身自己就是旅行者,也各自都有非凡的經歷。他們也會為旅客準備各種列印的Tips,甚至推薦了各種路線,餐館。很多房東都熱愛提供私貨,不屑於Tripadvisor和谷歌上上爛大街的信息。見面的時候可以找房東學當地語言,至少要會"你好","謝謝","再見"這幾個,我一般還要加學一個"我愛你"...然後很快就被他們認可為一個容易交流的人。這些東西都是BNB重要的附加價值。

當然了,如果和房東特別投緣,還會有額外的驚喜。比如他會邀請你加入他某一天的活動,如果恰逢節日,會邀請你一起加入宴會,或者給你提供一些額外的有意思的信息。當然,要想儘快的體會當地文化,請千萬不要拒絕這些邀請,放開自己,絕對有超過期待的回饋。比如和某個房東聊西班牙美食,聊高興了,她非要送我一本Tapas菜譜(可惜是西語的我沒要), 還有幫忙規劃塔斯馬尼亞自駕路線的澳洲好阿姨什麼的,這些都是住酒店很難有的體驗。

悄悄說一句,我選房東,喜歡把地圖上顯示的美女房東都先諮詢一遍……

為什麼不叻?

3. 「免費」步行團。

這個活動對語言要求相對高些。

說是免費,實際上是噱頭。導遊帶完以後,你還是得付小費的。小費數目一般來說我都給10個歐,或者10個鎊,或者10個刀,如果你心情被導遊搞得特別愉快,也可以多給,沒有上限。

我加過不少的類似團,不得不說整體上這種「免費團」比先付費的團有意思的多,這些步行團的導遊用盡各種招數讓你滿意,口若懸河,舌燦蓮花,比起預付費的導遊負責的多(因為你不開心就給錢少嘛)。他們會挖各種當地的文化,帶你走街串巷,常常走一些你平常根本不會看一眼的路,然後讓你各種漲姿勢。而且你可以隨時發問,隨便你刁鑽古怪,正經搞笑,一般團里的氣氛都會很好。

個人覺得,這個活動真的是快速體會文化的好介面。

還是舉個例吧:

比如在愛丁堡的時候,除了看常規的象屋咖啡和忠犬Bobby酒吧,導遊把我們帶進了一塊墓地……後來圖上的綠衣小哥說,羅琳寫哈利波特的時候給人家取名,沒靈感的時候就到這裡的墓碑上扒名字(伏地魔那一塊碑前的草都快被踩禿了我會亂說?),當然,休謨的大腳趾,廣場的盜竊刑,都是分分鐘滿足你獵奇心的東西,其實提前做攻略也很難去注意到這樣些小細節。

再舉個例吧:

圖上背景是個教堂——有了牛仔立領小哥導遊——圖上的背景是阿姆斯特丹紅燈區的第一座教堂——納尼?教堂怎麼能和紅燈區開在一起?——沒關係,讓小哥來告訴你為什麼……

小哥還帶我們逛紅燈區,講大麻,講鯡魚,講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歷史,殖民歷史,建築歷史,後來居然逛到阿姆斯特丹大學的某個樓里了(我一個人逛的話99%是不會進去的),後來才知道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原來的總部。小哥還教一些簡單的荷蘭語,後來恰巧還在庫拉索用上了:)

這種團,簡直就是我這種根本不做功課的旅行者福音哪。

不過這種團似乎只在歐洲火爆,主要旅行城市每天都出很多團。落後的美帝要麼每周定時出個三五個團,要麼就得預付,同團的人也不多,感覺內容也是乾巴巴的,不是很有趣(純屬個人遭遇,不一定是普遍事實)。

最難受的是那種景點內配的解說。印象比較深的是在密蘇里號上不小心聽到的中文解說,真是無力吐槽。導遊大多是沿海一帶口音(並無惡意,只是聽起來實在齣戲),中國遊客可能也是對這些文化不熟,也怎麼不發問,感覺就是一個在做背書任務,一個是聽完就完,確實挺尷尬的。

附送一個關於「問問題」的彩蛋。

加勒比海上某港口,我和一個美帝老大爺同一導遊,一路主要聽他發問。開始問的都很基礎,都是當地的就業率,人口,房價,支柱產業,政治體系,軍隊什麼的。那天的國家曾經被英法交替殖民,獨立幾十年也剛好沒軍隊,後來越聊越開,他居然問了個:「如果現在有個軍隊過來開戰,你們是給美國打電話找他們幫忙呢?還是給英國法國打電話求救啊?」

後來第二天到了另外一個國家的港口,我乾脆把昨天老爹爹的問題原封不動的全問給新導遊了。結果那天結束的時候,那個導遊主動加我的社交賬號,說我是他見過的少有的問題比較有水平的東方臉……

師夷長技以制夷啊~

不過話說回來,只要語言障礙不大,這種「免費步行團」,我誠心推薦。

——————————————————————————————————

20150818增補:很多人在看了答案後對免費步行團很感興趣,就單開了一篇文章,介紹自己參加Free Walking Tour的經驗:

請戳:【好上路 ? 走走走走走啊走】

——————————————————————————————————

4. 地鐵、市場、公園。

這三個放在一起寫,是因為它們都關乎日常。

說到地鐵,我刻意選了三張圖,雖然不是我拍的,但是我至少親眼見過類似的場景,這三張圖也代表了我個人的認知。

倫敦地鐵

紐約地鐵

某國內城市地鐵 (謝謝 @JINNAN LIU 的勘誤,原圖為深圳地鐵的事故等待現場,放這裡不妥,已更換)

不知道你們看了這三張照片,有沒有感受到一點文化差異?乘客的著裝,打扮,以及行為習慣都有不同。

題外話一句:我真的很想吐槽低頭族啊!順便號召大家在地鐵上沒事數數視線範圍內有多少人在玩手機的,我最多的一次數出快二十個。感覺都要魔怔了。

另外,地鐵其實是有氣味的,這個感覺更直接。比如狐臭味,遮蓋狐臭的香水味,報紙的油墨味,尿騷味兒,豆漿油條煎餅果子味,到那個環境很容易就感受到了。這也算是文化的一部分吧。

市場就更不用說了,直接舉例。

比如倫敦:一東一西兩大市場:Brick Lane 和 Portobello Market,前者是所謂的潮人聚集地,塗鴉滿街都是,醉鬼多,周末深夜警察駐點巡邏(不要問我為神馬知道……我住的地方走路到那五分鐘),後者古董多,也有各種文藝青年出沒,每年還有嘉年華,都是文化精髓。Borough Market,Billingsgate Market等等等等都是能體會城市日常的好地方。

再來幾張圖:

馬德里的周末市場

雅典的中央市場

西雅圖的派克市場

伊斯坦布爾大巴扎

公園綠地是一個城市的肺,逛公園絕對也是體會當地文化的好地方。我在各個公園晃蕩的過程中,練就了一身「隨便躺」的技能。

又來舉例吧,個人比較喜歡的幾個:中央公園(怎麼這麼多人練橄欖球啊),海德公園(女王的天鵝僅此一處啊),五十周年紀念公園(一個公園為啥搞這麼多博物館啊),斯坦利公園(怎麼大家車後面都拖了個船啊),奧林匹克公園(明明是慕尼黑為啥Currywurst排隊的人這麼多啊),西湖(整個城市都是大公園啊,啊啊啊啊啊)

至於唐人街,飛半個地球去看故鄉文化?我反正從不考慮。不過評論里 @有一種美 同學的一番關於唐人街文化的思考讓我覺得很有道理,建議各位不妨移步,看如何去體會這種中西合璧式的文化聚集地魅力。

5. Walk-in

這個不太好取中文名,大意就是「跟著感覺走」。主要是吃東西,不預定,看哪好就吃哪。

第一,少去網上的高分推薦,高分餐廳好多其實都是專門為遊客服務的,一是提前預定,二是貴,第三味道還不一定好。你大可以試試TripAdvisor高分中餐廳,大多數吃完了以後你會深情感嘆,這泥煤是什麼鬼。當然並不是全盤否定評分,只是預期太高,容易失望。

反之,期待低,容易被滿足。在巴塞羅那吃Tapas,我是一家酒吧一家酒吧的鑽,看看哪家肉多吃哪家……一晚上鑽了十幾個酒吧,吃了四輪,現在想起來還很佩服自己……

第三,臉皮要厚,要勇於詢問,先讓服務員推薦招牌菜,研究完菜單,覺得不喜歡也不用掛不下面子——拋棄「來都來了,不如就在這吃吧」的想法。不喜歡就換,但喜歡也別糾結,吃完這家,還可以打包下家嘛。

其實Walk-in也適用於逛街。

以前我用Nokia的時候常常被導航坑……反應慢,走了好大一截突然定位跳開20米遠,方向還反著……導致我常常鑽進一些不知名的小巷子,但是小巷子驚喜也不少,印象深刻的是在蘇州,鑽進的小巷子,一條小河,沿岸就是收廢紙殼的,收舊家電的,還有些小飯館,有很濃的市井生活氣息,幾百米之外就是獅子林拙政園,反差有點大,但我反而喜歡這樣的真實蘇州。

在南京,上海,香港都有類似的經歷。後來我乾脆導航都只記大方向,隨便跟著感覺走就行了。

再說一句題外,我覺得走路比開車感覺更好。開車的空間相對密閉獨立,撒丫子走街串巷才能把自己隱在城市裡。這是我喜歡的旅行方式。

6. 看錶演/球賽/歌劇。

表演是地域文化里很重要的部分。

比如到埃及看肚皮舞,到倫敦看英超,西區看歌劇,到西班牙看弗朗明哥,到維也納聽音樂會,到巴西看桑巴,到紐約看歌劇,看籃球,到拉斯維加斯看脫衣舞,到蘇州聽評彈崑曲,到成都聽川劇看變臉。

靜下心來享受表演環境,也並不需要你看懂。通俗點說,叫湊熱鬧。

但是也許後面某一天你會突然讀到相關的文章資料,那時候會慶幸自己當年沒有錯過那場表演。

來幾張秀:

留園的評彈

一個阿森納球迷的理想

我是只認識林書豪的湊熱鬧份子……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我還有一系列旅行答案推薦給您:【答案索引--【旅行】 - 知乎專欄】

——————————我是求賞的小尾巴——————————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不妨點擊【掃描二維碼】對我進行打賞:)


謝邀。來晚了,看到了不少值得學習的好答案,我再來補充一些愚見。
根據個人經驗而言,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短期旅遊時,想要儘快體驗當地的生活和文化,可通過兩大途徑去實現——一是走路,二是聊天。這兩點很容易做到,卻也很難真正做到。

選擇一種交通方式去遊覽一座城市的話,走路無疑是最累,但也是最深入的一種方式。只要有一天的完整時間,在你步行的過程中,就不必拘泥於導航中的大小主幹道去走,而是在明確大方向的前提下,穿梭於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去體味倘若坐地鐵、巴士或坐計程車前往的話,你所看不到的這座城市最地道而真實的一面。
在路上,你能看到繁華的十字路口,閃爍著的紅綠燈下面有匆匆過的人群,卻感受不到這裡的市井生活,墟集中的討價還價,以及老屋前的互問飯否。

我第二次去上海的時候,是高二那年,去參加《萌芽》雜誌社主辦的新概念全國作文大賽。比完賽到公布獎項前有很完整的一天時間,我和爸爸便從淮海中路出發,從宋慶齡故居一帶,一直徒步走到蘇州河口的外白渡橋,從徐匯的這頭行至浦西的那頭。在走過來的路上,你會發現許多原本在起點和終點之間多了許多計劃以外的好風景,你會發現"咦,原來這小巷一走出來就能通到這裡啦",你會發現在這片矗立在喧囂鬧市中的摩天大樓背後,還有一片如此接地氣的、安寧的舊民宅。走路能讓你的所見,在體力消耗後迅速催生出所想。

或許很多人說,那我選擇計程車來看這座城市時,跟計程車司機能扯淡扯好久,這不也是接地氣嗎?
很好,這就是我即將要提到的旅途中的聊天。
每個人都會說話,但說話並不等於聊天——聊天需要你先去花心思營造出一定的語境,然後才能讓你接下來的談話鋪展得順利並且有所收穫。而懂得如何在旅途當中開口,並和本地人侃上,往往能令來自異鄉的你增長對這一座城市的深層認識。

以親身經歷來舉例。那次從長春西站下高鐵後,我上了一輛計程車。很普遍的一點是,聽你是外地口音,看你拖著行李箱,就會必宰無疑。果然在我報出目的地後,計程車司機就跟我說了不跳錶而直接開價,一聽那個價格就能揣摩出是比實際價格貴一點的——但畢竟作為外地遊客,我便跟他說:「這個價錢也可以,但你在開車的路上,能跟我講解下沿途所看到的東西嗎?」
他馬上說這沒問題,你坐到副駕駛位來吧,我給你講解講解。於是路上他跟我講這邊是一汽集團總部,以前怎麼樣,現在又怎麼樣了;他跟我講這一排都是日本人建的房子,有個特徵就是窗戶特別小,長春還保留著不少這樣的建築;他跟我講等下怎麼坐城軌去偽滿皇宮比較便捷,而自己作為一個在曾淪為偽滿洲國首都的城市中的人,他們對日本人的憎恨又是怎樣……里程結束,初來乍到的我卻已從跟司機的聊天當中對這座城市了解不少。我打車多出來的錢,其實就是一個當地「土著」給我講解和侃大山的費用,因為這次聊天讓我一個異鄉人增長了見識,並讓我心感愉悅。

而亦在那晚,我要從長春大街一帶返回住處,但不確定那條線路最近的公交站在哪裡,便問了一位在散著步的大媽。意料之外的是,大媽相當熱情,說正好我也要散步到那邊,我帶你一起走過去吧。
那時候春寒料峭,有一個跟媽媽年紀相近的人陪著我走,在那一個瞬間讓我倍感溫暖。在走去巴士站的路上,大媽跟我一直在聊天,不同於跟司機侃的相對宏觀的層面,我們聊的是家長里短——她說最近想減肥啊所以要多點出來散步,我說我來東北這邊自由行是想看一看這裡的風光,她說那幢建築啊就是偽滿洲國時期的中央銀行,我說生長在南方的我來到這邊以後,才第一次看到正在下著的雪。
走到巴士站的時候,大媽沒有繼續走,而是說要等到我上車了才繼續散步。上車的那一刻我甚是感動,像跟一個相識了許久的親朋道別。這就是我愛上長春這座城市的原因。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短途還是長途,只要有能夠自由支配時間的旅行,你大可以用雙腳去多走一些公交地鐵不會途經的地方,用你跟當地人能夠順利交流的國家/國際語言聊開來,用一顆善於發現的心去融入這座城市。
到那時候,你會發現你比什麼都不想地跟著旅行團走,坐在旅行大巴的一路上都在睡覺,被導遊帶著走熱門旅遊景點和購物點時,所看到的多,所想到的更遠。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行走漿糊 - 知乎專欄


以下假定旅目的地是擁有中等基礎設施以上的城市。
以下所有圖片都是答主本人拍攝


1. 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千萬不!要!跟!團!。也盡量不要請導遊,即便是一對一的導遊。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旅遊,自己看地圖,自己找酒店,自己找公共交通那是旅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你要認識一座城市,首先就要認識她的街道。熟悉她的主幹道,幾條環線,老城區歪歪扭扭的來自中世紀的巷子,開發區方方正正的格子路。如果景點集中的話,就走著去吧,走路的話對道路的感知最有實感。可以坐地鐵公交的,就不要坐計程車,因為一跳上計程車所有人就會把一切交給司機,安心地坐在後排玩手機了。而地鐵和公交則是需要自己留意方向和站台的。當然,路邊黑車還是不建議,這種廣大亞非拉地區真的很常見。

在單個景點可以請這個景點的導遊解說一下,這個時候可以向他請教各種問題。

圖:在約旦坐大巴

圖:阿魯沙河邊洗衣服的坦尚尼亞婦女

圖:墨西哥城的地鐵

圖:亞歷山大的輕軌

2. 別吃中餐。這一點其實是和旅友交流過之後才發現
的。答主自己平時旅遊的時候基本上當地有啥吃啥,從來沒去過中餐廳。但聽說很多遊客不管去哪兒只吃中餐,這就很浪費了,畢竟餐飲也是旅遊中更重要的一部分。挑一家看起來本地人多的館子,問問本地人都吃些啥吧。

圖:日喀則吃的羊頭,還有牙齒呢。

圖:在聖米格爾—阿蓮德(墨西哥)吃玉米餅+煎蛋+芝士的一種東西

圖:在蒙巴薩吃生蚝。生蚝很小還咸&>&<

3.走之前查查基本的城市歷史情況,別到了才看講解。沒有人歷史資料看一遍就記得住的,來之前讀過然後在當地重複了解一遍才能在你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詳見:
有哪些旅行的細節極大地提升了整個旅行體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87810/answer/49403507

4. 建議一個人旅行。一個人旅行,那是人和地點的互動。兩個人旅行,就有很多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了。而一群人旅行,那是一個旅遊擔當在趕羊群。。而且人多的時候群體產生的at力場很強,不利於你和當地人交流。

存心是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風土人情,那就一個人去。如果是在某個印度洋小島在沙灘上趟五天,那七大姑八大姨都帶著也沒事。一個人旅遊萬般好啊,尤其是城市這種旅遊資源豐富,一天走到晚的地方。兩個疲憊的人是很容易發生口角的,只要團隊里一個人不開心,那整個團隊都玩不好了。一個人的時候走錯路也沒人罵,左拐吃蒼蠅館子,右拐去體驗米其林三星,沒人嫌臟或是貴。博物館裡待一天也沒有人會不耐煩。

圖:海邊談戀愛的兵哥哥

5.關於和語言不通的人交流
最重要的是要會英語,畢竟是全世界尤其是熱門景點的通用語言。
手機備好當地上網卡和Google翻譯,在那些用拉丁字母的語言里,那些單詞其實是可以按發音規律讀出來的,比如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甚至土耳其語。你只要查好要說的話,然後和對方說就可以了。盡量查單詞,不要翻譯整個句子。比如你要叫計程車等半個小時,你就查等這個單詞和30分鐘這個單詞。這個方法的缺點是對方說啥你聽不懂,輸出全靠點頭搖頭。
還有就是旅行前的準備了。了解一下他們的開國元勛,他們的現任國家首腦。了解一下他們國家近期的大事件。全世界的中年男子對談論政治的熱情都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如果你會英語他也說的還行,你們就可以開始侃政治了。
答主在埃及的時候,他們阿拉伯之春剛剛結束,軍方總統塞西取代了穆兄會的穆爾西上台。遇到過覺得穆巴拉克是劊子手的導遊,也和支持軍方政變的理髮師聊過天。還遇到過參加過第三第四次中東戰爭的老兵。在約旦一家敘利亞人開的批薩店一起吐槽約旦國會。學習一點姿勢,和當地人談笑風生吧。
其實除開熱門景點和城市,中國人是有自帶圍觀加成的。畢竟大多數人還是沒見過多少黃皮膚,遇到求合影,侃大山的不少。

圖:墨西哥城的反政府示威遊行(占街)。答主和示威者聊過天&>&<

圖:埃及阿斯旺的警察。和他一起坐船從景區回市內,偷拍了他的槍&>&<

6.關於住
很多人說一定要住民宿。這點我也比較同意。你可以從民俗房東那裡獲取很多有用的信息。有時候住好的酒店其實也是可以的,如果可以住在市中心最好的地段,對出行什麼的都有幫助。民宿固然美好,但也別只找民宿。像印度,泰國什麼的地方,酒店會比中國便宜很多。五星級酒店有一大好處就是早餐豐盛,而且大多數酒店也會提供當地的一些食物。老司機肯定會告訴你這些不如街邊攤上好吃。但我覺得=_=一般遊客反正吃不出來,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亞非拉地區路邊攤衛生無法保證,吃酒店的至少安全。

圖:在瓜納華托和住家的貓親密接觸

圖:在亞歷山大的四季吃早飯

7.早起,這點很重要。
我建議是凡是旅遊,早上六點就可以出門了。去還沒多少人的早餐店嘗試當地的早餐,和空閑的老爺爺老奶奶吹吹中國近些年的發展。景點一開門就趁沒人快去參觀,趕在大批遊客趕來前離開。中午很熱的話,就避免室外活動,休息一下。

圖:尼羅河


(寫完啦)我們為什麼旅行?對我而言,是為了看到另一種生活的模樣。與其說是教人在旅途中體驗當地文化生活,倒不如是一篇在旅途中怎樣「會玩」的教材吧。圖片全部系答主旅途所拍,轉載請聯繫我本人。

1. 行前功課:從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獲得靈感
我看電影《時空戀旅人》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男女主角在地鐵里的那一段。他們的娛樂,社交,感情,都是在倫敦這個大背景下。這其實就是生活的縮影。《愛在黎明破曉前》里摩天輪里的初吻和河邊的詩人,《和summer的500天》里公園裡大喊penis的遊戲…書中的旅途就更多了,主角們來過,旅行過或者生活過,你可以從他們身上發現一些目的地的細節,然後將它們變成下一段旅途的靈感。

(倫敦地鐵有些場景挺魔幻的,像異世界空間)

城市和電影,推薦一個豆列:【城市印象】-跟著電影去旅行
城市和書籍:想通過書了解一個城市再去那旅行,有哪些以城市為背景的書? - 魚丸的回答

2. 你參加過當地的節日嗎?
節日的氣氛可以感染人,當一群人穿著奇異的服裝做著奇異的儀式,你敢不敢衝到人群中去?看到他們的傳統,也看到他們的自由。我最美好的倫敦記憶之一就是跨年夜,在大本鐘下和全世界各地人民一起high一起倒數看新年煙花,擠到被人群推來推去倒也亢奮不已。話說之前還在曼谷「參加」過反政府集會(扶額),和當地生活簡直零距離…

(西班牙聖周,因為科爾多瓦很小,節日最高潮的大遊行基本全城都出動了,這些盛裝的人們都是當地的青少年,遊行的隊伍就在大街上,人們扛著聖母花車,每到拐彎處都有一套繁複的儀式動作,我就在人群里跑著看,還看到了小孩子拿蘋果去挨個接蠟燭油這類攻略上沒有的風俗)

(柏林gay pride,彩虹旗飄揚,各路妖孽全出動,跟著震天的迪斯科舞曲亂扭,讓隊伍中的人臉在我上畫彩虹圖案,用眼神隨便挑逗花車上的小帥哥和小帥T,又跑又跳又尖叫)

歐洲節慶日曆:歐洲每年有哪些不可錯過的high節? - 魚丸的回答

3. 利用榜單、旅行博主和生活門戶網站,尋找感興趣的細節
特色美食?小眾博物館?最具特色的集市?最酷的街區?最值得玩的活動?榜單是做完攻略大框架之後最好用的工具。它不是泛泛而談的攻略,也不是一條既定的死線路,它是給你選擇。你只要告訴我一二三四五(比如十大特色咖啡館之類的),列一下特點,我會自己選擇看著最順眼的或者最容易去的。推薦一個叫stay的app,裡面有很多不同主題的榜單(全英文)。或者直接google或者bing搜也夠粗暴有效。對於國外的亮點,學會用英文關鍵詞搜索

旅行博主可以是達人的遊記也可以是榜單式的特別推薦,生活在當地的尤佳,他們是「生活家」,會推薦城市裡的店鋪和不為人知的探險地。各大論壇都有,知乎上的旅行版塊也是一抓一大把。

生活門戶網站可以用來找特色小店、餐廳和會展live show等活動,作為幾小時的轉換口味穿插在旅程中。就算是自己居住的城市,也可以找到好玩的地方,比如SmartShanghai,是面對居住在上海的老外的生活媒體,可以看到上海的另一面呢,嘿。

(洛杉磯的一顆心,有些地下藝術家在LA的小巷裡畫上心的塗鴉,來自Discover Los Angeles的榜單)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可以刷漫畫牆,網上有不少教程幫你列出了那些漫畫都在哪裡,我大概找到了五六處)

4. 去旅遊景點,也去當地集市和藝術街區
集市有濃厚的「人」的氣息,幾乎所有答主都提到了這一點,不做贅言。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對於高追求的玩家,城市級別的目的地,應該是按街區(而非重要景點)劃分的。以芝加哥為例,除了遊客必去的大迴圈(loop),還有精緻的gay區,閑適的林肯公園區,以及黑幫雲集的南部……又比如,巴黎的20個區個個不同,拉丁區濃厚的文化氣息,蒙馬特的小清新氣質,瑪黑區的異域風情和雅皮士風格……一個個去刷遍它們實在是太有趣的一件事。看了那麼多攻略書,我最欣賞的還是Lonely Planet,只有它將目的地本身分區並概述,期待讀者去挨個探索。

(維也納的集市,一個香料鋪子)

(東倫敦哥倫比亞路鮮花市場,東倫敦是城市的中下層聚集的地方,地鐵向東開出了一區就很難見到西裝革履的白領形象了,倒是一派生機勃勃)

(LA威尼斯海灘,大麻文化和嬉皮士雲集的地方,夠野夠肆意)

5. 去人潮聚集的地方:廣場,公園,大學校園
所謂去人潮聚集的地方,我所理解和推崇的是:看當地人在幹什麼。梁朝偉可以去廣場喂鴿子,我們也可以去廣場看人。約見,等候,交談,甚至能撞見一些集會活動。話說我在特拉法爾加廣場被宣傳輪子功的拉住各種聊,還真是難以忘懷的回憶……

公園和廣場也是看人的好去處。海德公園的那些鵝和野鴨都在等著路人投食呢,看過一個當地人把整袋吐司掰碎了一口氣往空中撒,畫面太美。在慕尼黑的英國花園,沒有海的德國人在公園聊以慰藉,把草坪當做沙灘,打排球曬日光浴。啊,大學校園濃郁的安寧氣氛也很棒,大多有大草坪和騎著自行車穿梭的年輕學生們,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真是賞心悅目,況且不少大學的建築真的很好看。

(在芬蘭,赫爾辛基的港口有遊船,有集市,熙熙攘攘全是人,這裡的海鷗特別的兇悍,買的炸小魚拿在手裡都會被圍攻,拚死才護住了一半)

(在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大多數人慕名直奔學院里的「最美圖書館」,我也喜歡在校園裡走走,好像回到自己做學生的時候。還無意間看了一場學生展覽)

6. 掃街是最有趣的旅行方式,不論白天晚上
攝影師會喜歡街拍,因為那十分自然,我不是攝影師,但也喜歡用眼睛街拍。別說趕路去某地是無聊的事情。看建築,看街景,看店鋪和人,小到腳下的地磚和街頭的植被,不同的目的地會有差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不只是城市,就算是純自然景觀,路邊的風景很多也很美。
晚上也很美,同樣的地方,不同的時間段會有不同的風貌,某些治安良好的大城市,不妨夜刷。
不過夜間出行還是要注意人身安全。

(紐西蘭的蒸汽朋克小鎮奧馬魯,有保存完好的十九世紀舊海港,可以看到紐西蘭在淘金時代的模樣,如今是一家挨一家的vintage商店)

(巴黎街頭一景)

(哥本哈根的一個廣場)

(夜間的舊金山,我只是要去找一家越南米粉店,最後店家關門,倒是看了一些有趣的街景)

(凌晨五點的倫敦,某次旅途轉機時溜出機場約了舊友徹夜聊天,在街上閑晃,熟悉的街道就足夠喚起所有英倫記憶)

7. 嘗試不同類型的公共交通工具
不同地方公共交通有千奇百怪的規矩。荷蘭的電車上車下車都要刷卡,中歐要自己在打票機上打票,愛沙尼亞的公交是把錢放在司機身後的小匣子內,洛杉磯的公交下車前要拉窗戶上系著鈴的繩子,暗中觀察當地人怎樣做,然後故作鎮定地依葫蘆畫瓢,想想也挺有趣。

公共交通上的人也是暗中觀察的好對象,你會和一大票當地人擠在一起,他們從穿著打扮到行為都是文化的縮影,一些地方是流動T台,一些則是奇裝異服大展覽……英國的火車上人人都捧著報紙或是一本書,歐洲的地鐵上嚴肅到沉悶,美國則是不同種族的人都各種聊天電話還時不時尖聲大笑幾下……曼德勒的公交是皮卡車,男男女女和僧侶擠在貨箱里,裡面坐不下了人就掛在車沿外面(我也想外掛他們死活不讓硬要我坐裡面),還看到過巴黎的小年輕「忽」地一下飛過閘機逃票的樣子(我真的不是黑),噗。

如果可以,在同一地方儘可能多地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旅程會變得豐富多彩。兩次去曼谷,坐過人擠人的地鐵輕軌、漆成粉色的泰國計程車、公交船,泰語報站的公交車,tuktuk車,還有飛馳在小巷的摩托。每一種都是一套回憶。

(我這好像只有突突車的照片……在曼谷,后座是答主本人)

8. 和鄰桌的人點一樣的東西吃
如何在陌生的城市覓食?我用的是以下三種方式結合:
-利用旅行攻略、榜單和達人推薦,事先查好有名的餐廳,慕名而去
-利用大眾點評性質的旅行app,尋找所在地附近風評較好的特色餐廳(美國的Yelp,日本的Tablelog,全球的Trip Advisor,等等)
-walk in,看人多的餐廳直接進去,和鄰桌的人點一樣的東西吃,或者讓服務生推薦

俗話說得好,傻子吃飯看鄰桌,當地人吃的東西不妨也來一份嘗嘗,就算一不小心點了黑暗料理也算是一種特殊體驗嘛。北歐街頭的炒杏仁,維也納的炸豬排和牛肉湯,布拉格街頭的麵包圈,蘇格蘭的pub food,荷蘭的炸XX(炸什麼想不起來了OTL),美國的烤肋排,克拉科夫猶太區的鷹嘴豆丸子,拉脫維亞神秘的紅菜湯和某種烤肉,西班牙停不下來的tapas……還有,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愛嘗嘗當地的酒

(仰光街頭的茶鋪子,隔壁坐著一個穿籠基的喝茶老人。緬甸的茶攤衛生條件相當可怕,但是奶茶真心香濃,直到現在我都還回味)

(西班牙,塞維利亞最古老的酒吧,建於1670年,讓酒保推薦當地最受歡迎的雪莉酒喝,點一份大家都在吃的小吃)

9. 你總有辦法和當地人交流,如果不能交流,那就觀察
沙發主(couchsurfing),Airbnb房東,Uber司機,各種社交工具……如今共享經濟做得這麼發達,只要膽大心細,你完全可以找到一個生活在當地的人聊聊。就算沒有,車上坐在鄰座的人,餐廳里拼桌的人,甚至青旅和路邊小店的店員,隨口扯兩句都不是難事(與陌生人搭訕的技能太多了就不寫了),如果你說「我沒有辦法與當地人交流」,那是因為你不願意去這麼做。

我曾搭訕過別人,也被搭訕,交換了不少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卻還是第一次出國旅行時,在泰國的火車上和對座的老太太(一句英語都不會講)「聊」了幾個小時的經歷。為何語言完全不通的兩個人能聊上幾個小時,我也不知道……

(我在布達佩斯的沙發主,在給他種在天花板上的植物澆水)

(芝加哥住的airbnb,房東的兩隻貓很喜歡客房的床)

-如何找靠譜的沙發:如何辨別沙發主的真偽? - 魚丸的回答
-沙發與民宿的體驗報告:Airbnb 和 Couchsurfing有什麼不同? - 魚丸的回答

有時語言障礙,有時實在害羞,還有時就是社交無能,如果不能交流,那就觀察。在街頭閑晃,猜測陌生人背後的故事,腦補他們的生活狀態。只要出門,有故事的人,你每天都能遇到幾十個。或許還能看一些神奇的傳統……比如……在上海時,我偶爾會接沙發客,如果一同外出,都會去看大媽跳廣場舞,別笑,他們都看得津津有味的!

(芝加哥的街頭,當時正好是馬拉松前夕,跑步的人非常非常的多,看到一個裝著一隻假肢的跑者,拍了一張照片)
-去美國玩的時候,用手機拍的9張「人」的圖發了條微博,一張圖就是一個故事:城市與人合輯

(仰光街頭,男男女女大都穿著筒裙,女人和小孩在臉上塗著「特納卡」黃粉,就算仰光在緬甸已經是非常現代繁華的「大城市」,依舊保留濃厚的民俗傳統)

10. 在細節中發現亮點
如果你能了解前面9點,覺得我所看到的小事情很有趣而不是很無聊的話,你也會理解,旅途中細節的亮點在哪裡。

(13年去的希臘,當時雅典街頭就有不少鼓動退出歐元區的海報)

(舊金山的馬路轉角會刻上街道的名字,恰好發現了一條叫做California的路)

微博也發過一些有趣的細節:
-在美西玩的時候,發現各州的車牌都不一樣,於是拍了六個州的車牌:美國的車牌
-東歐的門做的很花哨,非常有趣:東歐的門

11. 充實你的旅途
當我自己出遊的時候,相比吃吃逛逛的度假,給自己做的行程是非常非常intensive的,當然不是指精確時間的踩點,而是在一天內儘可能所多地塞下要做的事情(包括掃街和坐在陌生的地方發獃)從早到晚不帶停。記得有一次和同青旅的德國小鮮肉聊天,他們還是學生,有的是時間,沒什麼錢,會因為預算緊在青旅煮麵果腹。而我正好相反,用寶貴的假期在陌生的城市一覺睡到中午簡直不可饒恕,去看,去走,去吃,去體驗,生活在別處是多有趣的事情。所以,如果你想「儘可能多」地去體驗當地的文化生活,充實你的旅途。

拿洛杉磯舉例:
如果是一個人,我的計劃會是這樣的:
中午落地→酒店休息一會出門去好萊塢小逛→坐地鐵去downtown掃街→在藝術街區尋找LA之心→逛墨西哥范兒的奧維拉街→吃晚飯→去The Hotel Cafe(好萊塢有名的地下唱作人酒吧)聽live→回程感受下晚上的好萊塢→回酒店睡覺

當我和小夥伴出遊時,我們的行程可能是這樣的:
中午落地→酒店睡一下午倒時差→晚上醒來出門吃個飯→晚上小逛一下好萊塢→回酒店睡覺

真實的故事 _(:3ゝ∠)_

以前看過約會要「轉換場地」的觀點,深以為然,吃飯看電影壓馬路一條線下來會比見面吃飯告別更愉悅。旅行也是如此,上午去個什麼景點,午後看博物館,在有特色的街區逛逛,晚上去看演出泡吧聽live,諸如此類,多場合,多感官,會比起床出門拍照睡覺豐滿得多。畢竟,旅行,就是和你的目的地戀愛的過程。

已寫完,寫過的答案不會更新,但探索世界的腳步從未停止。(o ° ω ° O ) ノ?

——————————————
以下兩篇遊記來自我特別欣賞的兩個女生作者,都是我十分敬佩的「會玩」的人,我也相信不論是在什麼地方,她們都能玩的充實又有趣。怎樣在旅途中融入當地,看遊記可能會帶來一點靈感:
從美東到美西,尋找陌生人和咖啡店的旅途:想像之外的美|好時光之旅
厄瓜多,一個人掃街,坐公共交通,吃當地特色,與當地人交流:南美背包獨行【厄瓜多】

——————————————
不把自己的遊記放出來似乎沒有說服力:魚丸的遊記
獨行帶給了我什麼:一個人的旅行真的那麼炫酷嗎? - 魚丸的回答
硬廣告:我的微博


逛菜場那是必須噠!

對於一個每天下廚的人來說,不論是菜市場里新鮮的食材,還是叫賣自家菜品的攤販和為了張羅一桌好菜而討價還價的顧客們,都格外迷人,這裡就是最市井氣、最生活氣的地方吶。所以去外地的時候還是習慣性地逛一下菜市場,到當地最市井、最生活的地方去,看當地當季獨有的食材,和感受不同城市裡生活氣息的些微不同。

1. 湘西吉首的菜市場

去年十一月份在吉首的時候去了當地最大的菜市場,覺得湘西菜市場和湘西這個地方最大的特點是——「野」。

各種不常見的野味,各式各樣的辣椒,有一股新鮮的野生的蓬勃生命力,混合著辣椒撲鼻的刺激和當地慣用的發酵酸味,聞著看著就足夠開心。雖然是短途旅行,帶多了行李怪累的,但還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會買一些可以帶走的食材帶回北京。沒錯…我帶了兩斤寒菌和三把胡蔥回去,期間為了不磕碰壞嬌嫩的寒菌,全程護寶似的抱著它,只為了回家可以復刻幾道菜,回味一下湘西的味道。

這就是寒菌。湖南人很喜歡的一種菌子,大概就是這個季節有,可以燒肉,可以榨寒菌油,香。湖南產寒菌最多的地方就是湘西,不打開的菌扣比較好,也貴一點,45-50左右一斤。長大了菌傘打開了就沒那麼值錢啦~

菜市場上十家攤位有八家都在賣的野豬肉,還有其他的少見野味,但太血腥就不貼了

這是胡蔥,不是藠頭,不是小蔥,不是青蒜。我會用它來炒雞蛋,辛香好吃

湘西菜口味偏重,這是菜場里各式各樣的辣椒

因為早些年湘西山區交通不便,為了更好地保存食材,發酵類的食材之多,也是湘西菜系的特色之一。這是辣椒裹糯米酸,我喜歡炸著吃~

魔芋,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湘西做魔芋無論口感還是風味都是我吃過的最好的。

粑粑

2. 長沙的菜市場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長沙妹坨,每次回家都恨不得空著肚子埋頭苦吃三天三夜。最能滿足這種思鄉情緒的吃食,不是在蒼蠅小店裡,就是在菜市場里(沒錯菜市場不僅賣菜還賣小吃)。當我咬下一口蔥油粑粑的時候,胃和心就同時知道到——「肥長沙噠」。

蔥油粑粑已經在長沙美食攻略里介紹過了,南門口菜市場就有一家,可以直接在地圖軟體上搜索「湘潭蔥油粑粑」,那兒也是南門口菜市場的入口之一。

蔥油粑粑,和湖北的面窩差不多,我喜歡蔥香味濃的,炸得夠pao的,外脆里嫩!

這兩年南門口賣菜的攤位少了很多,但是熟食和醬菜類的東西還不錯。蔥油粑粑附近的「太陽森」滷味,我爸喜歡吃牛百葉和鴨胗,我喜歡肥腸。他們家的肥腸就有三種做法,醬的大腸(左上)、鹵的大腸(右下)和鹵的腸頭(左下),很過癮。可以帶上料包按自己口味拌勻,直接吃也蠻好吃的。

三種鹵肥腸

火焙魚是湖南特產,河裡的小雜魚去掉內臟,用厚厚的鐵鍋在火上焙乾,極香。我們一般會配一些辣椒和蒜末炒著吃,過了「太陽森」滷味店之後,往菜市場裡面走十米左右,路左有一個半地下的小小菜市場,裡面有賣。

火培魚,香氣在五米外也能聞見

「德茂隆」老字號香乾,是湖南老牌子。各種軟質豆腐乾、蘭花乾子、油豆腐(豆腐泡)都可以買一買,味道不錯。不過就湖南本地而言,我個人還是更喜歡衡東的豆製品,長沙不知道哪兒有正宗的賣。

各種香乾

湖南的腌制食品很出色,蘿蔔菜和雪裡蕻每次都要帶上一小罐,自然發酵的開胃酸。回來切碎了炒肉吃,一定能多吃一碗飯。

蘿蔔菜和雪裡蕻

腌制的臘八豆

各種腌辣椒

煤火燒的辣椒撕掉表皮,直接涼拌皮蛋或者做「擂辣椒皮蛋」都非常好吃。自己在家燒很麻煩,喜歡菜市場的半成品。

如果在長沙逛這一家菜市場還不夠,可以在地圖上搜索「荷花池」菜市場,也是一家很大的老牌菜市場,可以買的新鮮蔬菜更多,我本人...是一個會買兩斤「茶陵大蒜」和「祁東黃姜」帶回北京的人,聽起來是不是很費勁…但與普通市售姜蒜比,這兩樣夠香,在菜里的味道更出色,我認為還是很值得的。

3. 廣州的菜市場

廣州的沙園市場,雖然和市區距離有些遠,但食材之豐富,分類之齊全,完全不負「食在廣州」的盛名!各類整雞就分了不下十種,更不提拆分的各個部分,食材的細分程度之高可以滿足不同菜品對口感、味道的訴求。再者,這樣擠擠攘攘的人群,滿耳的粵語,有人買湯料,有人買粥米,這不廣東嗎?

各種雞,再挑剔也能滿足你~

各類野菜

甲魚

鱷魚肉,可能只有在廣東這樣對食材有極致追求的地方才找得到

ps:只有鱷魚巡洋經營許可證的公司、個人人工養殖鱷魚法律允許食用

分割出來的豬內臟

廣州人對食材的挑剔,對吃的講究,在一個菜市場里就能體現的淋漓盡致。

4. 巴塞羅那的菜市場

逛國外的城市也是一樣噠,例如巴塞羅那的大市場Mercat de la Boqueria,雖然現在變得有些遊客,但真的是極美,西班牙盛產的水果海鮮火腿,在這兒擺出來都好似藝術品。這個市場也有當地的特色小吃,tapas、海鮮、火腿、乳酪攤位都有,甚至還有一些深藏不露的名店,可以一站吃到。

Mercat de la Boqueria入口

西班牙紅蝦,是蝦之「鮮美」的最高峰

應季的白蘆筍,纖維感很弱,煮熟了一咬一汪水

豬蹄和各類下水

各類乾貨

火腿店

水果/香料店

肉鋪

專賣橄欖的小攤位

市場里還有好些可以做tapas的攤位,可以吃上最新鮮的東西,且不貴。

我吃過的一家是El Quim,去巴塞羅那的第二天早上直奔此地吃早餐,新鮮的西班牙紅蝦鮮到極致。鵝肝也務必要點,美味的油脂一下子滑到喉嚨。名廚Ferran Adria也是座上客。

El Quim 招牌

西班牙蛋卷,西班牙代表小吃

小墨魚

西班牙虹蝦,鮮到極致,一次可以吃兩斤!!!!

鵝肝

嗨呀,借著寫答案的由頭,回顧了一下,彷彿又回到了這些地方,真好。總之呢,逛菜市場是我外出旅遊極其重要的一環,因為它就是當地真實生活的一個縮影呀~


自己自由行也算去過不少地方,主要是國內和日本一些地方。以前也愛和普通遊客一樣,走馬觀花看一遍照相發個朋友圈就算來過這了的打卡式旅行。現在我正在嘗試融入一個城市的環境,去真正感受一下這個地方以外體會不到的東西。
以下是我的一些嘗試方法。
第一,吃。

體驗當地特色小吃,說的不是那種遊客比本地人都多的那種店。我說的是像普通市民一樣去喝個早茶,早市裡的那種小吃店就很棒。比如武漢的某林記,我是真的沒有體驗到熱乾麵的好吃,這是典型的為了遊客的店。偶然間去一個菜市場,吃到了面窩,糊湯粉這才找到了點感覺。
渣畫質,以前的照片了,見諒。

體驗當地文化,必然是要吃。但是不要吃那種為了遊客的那種店,要去真正的生活區域去體驗。
在廣州,第一次吃早飯花掉了一上午哈哈,周圍坐滿了大爺大媽聊天吃早茶,享受了一次廣州式的慢生活。

第二,逛博物館和一些名勝古迹。
名勝古迹可能大家都會作為一個打卡的景點去參觀,但是從來沒有去深入了解過,這個地方的演變過程和緣由。去博物館最大的好處是能夠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變遷,又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的寶貝。一舉兩得還能漲姿勢。大力推薦。我個人很愛逛博物館,聽解說,看文物,不懂的地方最起碼也會看看百度,有個大致了解。交流起來也絕對不僅僅是這個地方有什麼東西僅此而已。
圖片是箱根的雕刻之森,我給他起名彎弓射大雕(羞)

第三,表演和參觀。
參觀在國內我只參加過旅行團那種,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個人參觀比較豐富的地方。日本這邊我去報名過kirin啤酒的工廠見學。

了解了一下啤酒的生產過程和啤酒之間的區別,當然這是企業做廣告的一種方式,但是免費體驗一次不是很好嗎。唯一麻煩一點就是需要提前預約。
在國內自由行我比較偏重看錶演。
在蘇州去平江路聽崑曲,當時晚上人很少,在一個小茶樓聽完還和演員合了影哈哈。

去紹興看了沈園之夜,雖然內容差了一點,但是節目編排還是很有新意的。結合演出讓人對陸遊和唐婉以及釵頭鳳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第四,公共交通。
去長春一定要坐有軌電車。就像這種別的地方很少有的交通方式也是深入的一種。還有就算是同一個國家的人,在不同地方生活,行為習慣和那種氛圍是不一樣的。在東京你能明顯感覺到冷漠和大都市感,在大阪你就能感受到那種關西人的活力。坐個公交車你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五,節日慶典。
少數民族的各種慶典,最出名的潑水節那種也不錯。在日本暑假最多的就是慶典和節日。
花火大會

京都祇園祭り

第六,民宿/地陪。
民宿我通過airbnb和其他的app體驗過一些。有和室,青年旅館,新宿的膠囊旅館。這些體驗很有趣,同樣的設施,人不一樣,周遭都會發生變化。
如果你當地有個朋友,他可以帶你深入當地生活是最好不過的,美食性格環境氛圍你都能一一體會。如果沒有,純粹就是旅行的話,按照上面幾個來,我想還是能夠深入一些的。不會說發個朋友圈,拍些照片,後來發現根本沒什麼印象。
以上~個人經驗所得,想到什麼寫什麼,不完善會補充的~


【做一個勇敢的對話者,我們才能更好的旅行~】

我給題主的第一個建議是:有時候並不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需要找一個小的切入點去感受一個地方,並且創造你的旅行內容。

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對於大多數旅行者,很難在短時間裡去對一個國家或城市做全面深入的了解。這是人力問題,而非能力問題。

那問題來了
如何找到一個切入點,並且創造與眾不同的旅行內容?

--------------------------------------------------------------------------------------------------------------------------------------------
我來分享幾段我的馬來西亞旅行,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海外華人世界的大冒險】

說到上海,我們想到了東方明珠,說到馬來西亞,我們想到了那個雙子塔,說到泰國,我們又想到了寺廟,於是你來了,你又走了,你什麼都沒記住,只記住了幾個鋼筋水泥硬邦邦建築。所以展開你的好奇心,這個世界就是你的遊樂場。


你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何我要來到這個城市?

要得到答案,記住我的一句話:做一個勇敢的對話者。


來到馬來西亞之前,我聽說馬來西亞華人很多,於是我帶著一個問題來到了吉隆坡,一個非常寬泛的問題:馬來西亞的華人是什麼樣的,他們在海外過得如何?


我網上查到了很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主要是唐人街,和幾個吃小吃的市場。我選擇後者看看,因為唐人街大家都忙著做生意呢。我和小夥伴們來到了一個叫pasa pudu的地方,我們點了咖啡和一些吃的,坐著開始觀察。

我看到了他。


他和我說起他的往事


他是一個耐心的老人

我們開始和越來越多的人聊天。


我們禮貌地邀請他們為我們介紹一下馬來的華人的情況,上圖右下角的金水伯說:如果你們有興趣,明天早上九點,你們過來,我帶你們看看這個城市的華人。我說好。


這可他媽把我高興壞了,就這樣,我們觸發了我們旅行的劇情,開始了我們海外老華人拜訪。


我想說一句:對世界抱有一點好奇心,真的很重要。


出發前,我和我們攝影師女生說:我有個想法,我們能不能為每一位我們拜訪的老人都拍一張照片?做成一個系列。她說:好。


第二天,金水勃我們去了菜場,去了集市,去了唐人街。拜訪了唐人街的商人,肉鋪的屠夫,百年裁縫店老闆,很多很多,於是我們誕生出了一組很好的照片,這裡和大家分享下。

在我們離開吉隆坡的前夕,我的小夥伴說就在我們住的地方對面,有一家舊書店,很大,裡面只有一個老華人在看店,我們的好奇心又忍不住了,我想去看看。

去了才知道,原來那家是全馬來最大的舊書店,這家書店有好幾十年的歷史。這是個有趣老人,他說:其實現在讀書的人不多了,尤其是年輕人,都不愛讀書了,但我喜歡讀書。我不孤單,因為我這裡有很多書我可以慢慢讀。


他翻出了一些非常古老的鎮店之寶給我看,其中有一套兩百年前的聖經。

他姓高,名興慶

他目前已經收集了上百萬藏書


其實旅行有時候和愛情一樣,如果你不去做一個勇敢的對話者,你會錯過很多東西。這些東西和錢真的沒太大關係。


(上面的這段旅行大概只用了我3天時間)


其實後來我們還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我找到了在檳城一個做娘惹菜的廚師,他的料理課很有意思,是開在自己的家裡,一天下來兩百塊,最關鍵他會帶你親自去菜市場購買食材,為你講解,最後回到家中讓你做菜,並且你得自己吃了,這部分就不多說了,我給大家看點照片。

最後我再挑一段吧【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我們旅行的最後一站,仙本那,科科。


這裡可是好多遊客的地方,潛水啊,海鮮啊之類的。我聽說那邊有一種少數名族,叫巴瑤族,也稱謂還上的吉普賽人,我問當地導遊我能看到嗎,他說:能啊!我們有包船項目,可以帶你們去看,現在已經是個非常有名的旅遊項目了,我就是巴瑤人,我可以帶你們看。


我當時超級失望,有種被人騙了的感覺,不是說好人間天堂嗎,不是說好與世隔絕嗎,怎麼已經是旅遊項目了呢?


後來我想了想,說:我可以讓你做成我們這筆生意,我知道你也是巴瑤人,但我希望我的行程是圍繞著巴瑤族展開,我想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巴瑤族,我想和他們對話,你能不能做我的翻譯,他說好,六天,10個人,人均一千五一個人。


於是我們包下了他的船開始了我們的征途。

大家HI起來!!!!

我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

我們去了很多島,有幾個我看了一眼,我對我們的嚮導,Zainal說:這裡不對,這一定不是我要找的地方,太遊客了。然後他帶著我們繼續逛

但我們還是找到了,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們離會主動問遊客要錢的巴瑤族越來越遠,走向了越來越遠,越來越淳樸的天堂。

隨後我們來到了這裡

我們進了一間巴瑤族人的村子,那戶人家是整個村子裡相對富裕的家庭,我上了他們的木屋,和他們家裡的頂樑柱,一家之長,坐在那邊聊了很久,他告訴了我巴瑤族的起源,他們部落是怎麼遷徙過來的,部落的規定,如何謀生。


也是因為在我有了這麼一次對話之後,我發現這群少數民族不像世人想想地這麼無憂無慮,他們有他們特有的艱難處境,他們沒有國籍,很難上岸,被軍方管制,後來我又和我們的想到Zainal聊了很多這方面的話題,他又給我講述了他作為一個巴瑤族人,他的祖父以前是他們部落里的巫師,而他的父親很叛逆,希望自己的孩子離開部落,最後他自己如何走上陸地,找到一個心愛姑娘的故事。


這世界真的很有意思。


在我們旅程的最後兩天,我讓Zainal幫我們安排了一個地方,是一個小島,我告訴他,我不想跑到很吵鬧的地方,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想去一些比較安靜的地方看看,呆兩天。他說:你要求真多!

最後我們去了那個地方,那邊的魚都是可以自己釣的,我們拿著魚到了海邊做了露天燒烤,那邊島上有很多年輕人,他們不知道哪裡搞來了自己的吉他,在上面唱歌跳舞,他們熱愛音樂。那邊還有很多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年輕人,他們問我們外面的世界怎麼樣的(因為那邊根本沒網路),我們打開很多照片,最後還留下一套JOJO漫畫。

其實我們總是把行程,機票,經費放在太重要的位置,這些確實可以很好改善你的舒適度,但這些東西無法改變你旅行的本質。躺屍的其實依然躺屍,喜歡去景點看看的依然是景點看看,只有改變你的心態和想法,你才能體驗到一個地方。


無論帶著什麼疑問或什麼心情去體驗另一種生活,請記住,帶著你的好奇心,面對世界,做一個勇敢的對話者。


評論中大部分在講自由行,這的確是可以發掘當地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一種,但絕對不是有效率的。其實跟團和自由行都是走馬觀花,前者是被趕鴨子似的走馬觀花,後者是慢悠悠地走馬觀花。想在短時間內熟悉一個目的地,那就需要有錢,請一個專業導遊和司機,注意,別把這種導遊和國內幾百塊的那些低價團導遊或者境外領隊,廚子,留學生或水泥工半路出家的野導掛鉤。這裡的導遊是指居住在當地數十年,文化修養較高的當地居民,可以是華人也可以是老外。最簡單的,比如來到法國波爾多,自由行是在各大酒庄外圍轉轉,拍個照看看葡萄就完了,跟團也差不多,但如果你有錢,就可以請到葡萄酒專業講師帶你深入名庄內部,可以深刻了解到葡萄酒或者當地酒莊主,農民的關係,bla bla bla, 更有聽不完的八卦,so...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提到了民宿青旅,菜市場一些很生活化但又逐步統一化的地方。
個人覺得,如果到一座全新而陌生的城市,想要了解它的過去與現在,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博物館。
之前在灣區,因為工作太忙,只能抽出半個下午去了Oakland Museum of California, 雖然本地唐人街很長很亂,但去到博物館,非常驚喜。作為一個主打contemporary culture的博物館,裡面記錄的近代加州,尤其是San Francisco的演變歷程。記憶比較深刻的是1906大地震之後華人作為paper son移民的故事,以及Great Depression時加州的蕭條。還有一個海洋博物館,你可以我在沙發上,聽著海流生,感受海洋的力量。科技館區,apple的每代產品都有收藏。不過最愛的還是avant-garde區,可以從大量黑膠里挑你喜歡的,放在唱片機上,回味曾經。也可以和大家一起窩在沙發里,聽每天的表演嘉賓,介紹自己喜歡的音樂,分享創作的心得。更可以直接去手工區自己製作用一些畫家作品拼成的小冊子。動漫和周邊也有相當數量的收集。最後的最後,在動態的San Francisco Fog和Golden Bridge里完成參觀。每每看到漁人碼頭上人潮湧動的時候,我就又多慶幸自己用博物館來了解一座城市了。更不用說,博物館周邊的Bookstore,明信片和手工的質量也非常出彩,帶給朋友,大多十分歡喜。
只不過國內的博物館,大多偏向陳述古代文明,會略顯枯燥,但租個解說機,一切又變得很有趣啦。
在長沙的省博,馬王堆里的長沙國,成都的川博,巴蜀三國和三星堆文明,蘇州博物館,江南文明和太平天國,以及藏物量驚人的上海博物館,都十分值得一去。同類型的還去過Toronto的Royal Ontario Museum,能把中國的墳冢和石牌,埃及的墓穴,木乃伊搬過去的也是十分驚人。
對於一個嚴重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而言,博物館無疑是最好的放鬆地帶。所以只要有機會,每到一個陌生城市,第一站絕對是本地博物館。更何況這些大部分都是免費或者半價(學生),why not?
其次最感興趣的當然是和紙張書本有關的地方,書店和大學。印象最深刻的是廣州的聯合書店和中山大學舊校區。前者有大量廣州本土文化的書籍,郵寄,明信片,後者走進去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民國風和廣州味,一直走下去就到了珠江,小蠻腰和國立中山大學,真的很有一種反差之美。
作為一個喜歡獨來獨往恐懼社交的孩子,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才是最重要的。偶爾也會住青旅,甚至在那兒過了一次生日,但終究還是喜歡背著包,拿著微單,去自己想起的地方,嘗自己想嘗的美味,沒有牽掛,不必煩惱,一切就很滿足啦~
Over~

真相~


和計程車司機聊天。


一般坐上車我都會先問:「師傅您是這兒的本地人嗎?」

回答如果是的話那最好不過了。然後我就會問:「那在這個城市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就是知乎上多了怎麼著⊙▽⊙)
然後就開始了解啦!我順帶便還會問問當地的平價美食、人均工資、物價水平、房價什麼的。

回答如果是不是的話,我就會問司機是哪的人什麼的。不過就算司機不是當地人,TA在這個城市待的時間也比我們旅遊的人待的時間長。然後又可以了解啦!而且你可以同時了解你去的城市和司機所在的城市呢!

就醬。


認識local 認識local 認識local 有local萬事足 local推薦道地的景點、美食、休閒娛樂都絕對比網友推薦強很多 重點是不管喜歡與否 那就是本地人的style


我也有去不同城市短期旅行的經歷,說說我個人的做法,會找一張地圖,尋找她人居密集的地帶,看看菜場和一些陳舊的老街道和菜場,一個地方日新月異,卻總有人保留傳統,我本人對歷史蠻感興趣的,所以會喜歡探索,根據知道的故事或者記載,每次都有驚喜哦,不一定會吃正兒八經的大菜,如果我是一個人的話,老人家集中去的地方,你可以去嘗試尋找他們的味覺記憶,味道不一定差到哪裡的,
如:蘇州的湯麵啊,羊肉啊等等


十分高興地看到很多答案和故事提到了 Airbnb https://zh.airbnb.com/?af=83334047,在此先謝謝大家對我們的喜愛。


這裡有一個來自
Airbnb 社區的故事,大家也許可以通過它了解如何與 Airbnb 一起深入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文化。


來自上海的 Mary 是屬於夏天的女孩,當小麥色肌膚的她穿著 T 恤熱褲,背著包提著 ukulele 出現在盛夏的京都北郊時,房東 Taeko 正在京都站歡迎 Mary。Taeko 在京都北部擁有一棟傳統和式住宅, 和紙門、榻榻米、迴廊。貓咪 Goma 一早已在門口迎接主人和新客人的到來。

Taeko 決定帶 Mary 體驗京都優雅緩慢的節奏:一份融入了慢生活的日式便當。

他們一起去了京都當地人最愛的手工豆腐老鋪「近喜」:

在自家菜園採摘夏日當季「京野菜」:


為了體驗最地道日本醬料「味噌」的神奇,Taeko 特別呈現了兩種味噌料理:

  • 白味噌京蔥拌豆皮

  • 紅味噌茄子田樂煮


完成以後,他們將所有食物擺放精美,即刻打包,去森林裡野餐。

Mary 完全沒想到,房東 Taeko 竟然會和自己分享這般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兩人吃著野餐,配著啤酒一起彈起 ukulele:

這個是 Mary
在京都的故事。如果你感興趣這個地道的野餐是怎麼做的,可以觀看這個完整的視頻了解:Airbnb X 一人食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來自 Airbnb 社區的故事,了解你可以如何通過 Airbnb 深入當地人的生活,還可以觀看以下兩個故事,他們分別發生在巴黎和曼谷:

  • Cui 是一個是開著法餐廳的帥哥主播,Liz 一個是懷著雙胞胎的私宴大廚,他們因為 Airbnb 而結識。房東
    Liz 親自帶 Cui 去到最地道的市集採購食材,一起在家裡做法國菜。 Cui 說「說真的,有那麼一瞬間,真的感覺自己就像個當地人一樣。」

視頻封面Airbnb X 一人食_巴黎篇—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 時裝造型師駱駱,在泰國旅行時住進了房東 Pariya 家。為了能夠帶駱駱體驗最地道的泰國生活,Pariya
    決定和她一起做一頓泰國菜。一起去當地的生鮮市場,一起挑選海鮮。

視頻封面Airbnb X 一人食_曼谷篇—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如果你也曾經通過 Airbnb 體驗當地人生活,歡迎在評論中分享你的故事。:D


菜市場。


謝邀。終於有電腦好好答題,開心、
從下面兩點答:
一、因人而異
不同人的切入點是不一樣的。當地人的服飾搭配、語言風格,當地的建築特色、城市結構······都可作為切入點。你喜歡哪一個?
二、異地而已
同一個城市存在不同生活層次的人。推薦以下方式深入當地,可隨意組合:
1.菜市場、大型超市。上面有人提到菜市場的環境問題,退而求其次,大型的超市也可以噠。(但是不一定可以看到真實淳樸/彪悍的民風特色哈)主要看當地有外地無,當地多外地少,當地便宜外地貴的商品。
本人坐標南方某小鎮,北上讀書後發現的家鄉(南方)特色:

紅糖年糕,一般過年期間有賣。(百度圖片,侵刪)

白糍粑,各地叫糍粑的其實味道很不同。(百度圖片,侵刪)
二、圖書館。曾近聽到一個評論員說:一個城市圖書館的模樣(大小,好壞)體現了政府對文化的關注度。
三、博物館。了解一個地方的官方歷史。軍事,工業,手工業,歷史文獻······
四、景點。1.景點之所以成為景點,必然有其理由/優點。
2.大概體現了城市想要展現的對外形象。
五、走中軸線。與那個很火的走北京中軸線同理。當然,有些城市可能沒有中軸線,那就從市中心跟著人流和感覺走吧。從日出到日落,從繁華到荒涼,其中滋味只有自己體會。坐公交,也是可以的。當然,請路痴三思,而後不行!特別是女生,注意安全。
六、小/中/大學門口。當地小吃聚集地呀╰(*°▽°*)╯,便宜又好吃。順便看看這個城市的未來們。
七、看一場話劇/舞蹈/電影,聽一場音樂會。沒有任何理由。
八、逛商場。雖然商場里大多是連鎖店,但是,款式是有很大差別的,已到多地調查過。符合當地的氣候與審美,是不是非常」當地「呀(*^__^*) 。說不定還可以淘到驚喜哦~~
九、醫院。生老病死,人生百態。
十、書店、咖啡廳。關乎情懷,與他人無關。
比如,桂林的刀鋒書店(百度圖片,侵刪)

···
···
···
···
···
···
···
···
最後:一個城市是多面的、看不完的、不斷變化的。若無工作壓力,建議以個人喜好為主,安全第一。眼見為實,書報不真不假。


謝邀。已經有很多很好的回答了,前人珠玉在先,我就厚著臉皮添塊磚吧。

說到「體驗當地文化生活」,每個人的定義其實都不一樣。

有的人覺得就是了解當地民居建築風格,有的人認為就是體驗本地人的休閑娛樂,有的人是想和當地居民有所接觸、窺探他們的生活風貌,有的人是想發掘一些非著名的、窄巷深處的名人故居、寺廟古迹……更多的人心中,恐怕想的是一定要吃到足夠多的、足夠地道的當地特色小吃。

請大家自動給自己歸類並站好隊。我比較貪心,就講一種盡量把以上幾種全部都體驗完的方式吧。

除了錢以外事先準備物品:
1、順手的手機地圖導航軟體(現在的地圖軟體其實都不錯,自己用著順手就好);
2、防晒、防雨裝置;
3、一雙舒適的運動鞋。

事先準備的事情:
1、在小本子上記下必去的幾個大景點(雖說大景點往往遊客氣太重,但個人認為,還是要去過天安門、故宮、頤和園、後海才算來過北京);
2、從社交網路上查詢相關推薦(比如知乎,知乎旅遊話題下面幾乎有所有大中小城市或地區的旅行、小吃推薦,而且非常靠譜);
3、從地圖上規劃一條差不多能覆蓋到上面必去景點的路線;
4、一些必須注意的事項:比如說博物館開門時間、景區某些大型表演的時間點等等。

然後,第二天起個大早,在路邊早餐店裡能吃多少吃多少,千萬別怕撐著,因為接下來的一天,你將用徒步的方式走遍這個城市。

徒步——這就是我心中最能夠接觸一個城市脈搏的方式。

在北京呆的時間久了,每次出行都是坐地鐵,自以為很熟悉、很了解這個城市,可直到一次,在北京徒步走了將近8個小時,我才知道,自己之前對這個城市的了解是多麼膚淺。一次徒步,就會顛覆你對一個城市的印象。

轉街過巷,你繞過揚州曲迂的青石小街,年久失修、長滿青苔的一橋一亭是這個城市最美的印記;
你走過老北京狹長的衚衕,四合院門口坐著馬紮下象棋、一口麻利京腔的老頭們是老城的人間煙火;
你穿過上海種滿梧桐的街道,轉彎處忽然出現在眼前的老樓是大上海遺存的風韻;
你擠過香港繁華的銅鑼灣,熱鬧嘈雜的大街里,藏著無數冷清幽暗的小巷,體驗著這個繁華都市的冷血與溫情……

徒步很容易餓,餓了,無名的小路邊上無名的小店裡就是這個城市最地道的食物。所謂「地道」,就是本地人做給本地人吃的。渴了,就進小賣部買瓶水,順便跟老闆寒暄幾句問個路。
我的父母永遠是我最好的旅伴。每次進一家人並不是很多的家庭餐館吃飯,父親就開始跟老闆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這些老闆一般都很樂意聊,他們會很得意地給我們介紹當地的吃喝行,會抱怨市政府的傻逼政策,會略帶遺憾地告訴我們如果提前若干年來會看到哪些現在已經沒有的景緻……
當然,最重要的是,真的聊嗨了,老闆往往會送我們一道菜或者少收多少錢。

徒步很容易無聊。走著走著,可以打開地圖搜周邊,總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一個窄巷深處的老教堂、一座煙火不絕的古寺、一個評價很高的特色書店、一家物美價廉的奶茶店……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在路邊隨手搜到的景點,甚至要比那些著名景點更讓你念念不忘。

徒步要走老街。現在的地圖都很高端了,只要超過5米寬的一條小巷都能搜到。往往你所謂的真正的「當地氣息」,都藏在這些小街裡面。每個城市都會有所謂的老城區,老城區的煙火才是這個城市真正的積澱。

一個人的時候最適合徒步。走在小街上,聽著符合這個城市心情的音樂,會忽然有種走進電影里的感覺。在香港,我聽著「在百德新街的愛侶,面上有種顧盼自豪」,轉角處的路牌上,就寫著「百德新街」;在北京,我聽著「人說百花地深處,住著老情人縫著繡花鞋」,一轉身,便走到了那個叫做「百花深處」的衚衕;在揚州,我聽著那首據說曾經風行整個揚州城的《煙花三月》,在綠柳陰濃中品味著「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夢裡江南是喝不完的酒」……和別人一起出來玩的時候,凡事圖個樂,恨不得越喧鬧越好;一個人的時候,才適合這種沉靜的氣氛。

越是有故事的城市,越值得徒步。比如北京,比如西安。走著走著,幾乎隔一道街就能碰上一個意外的驚喜發現:原來這裡是丁玲故居,原來這個樓是當年抗日聯絡點,原來這個區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哪個事件,原來這個不起眼的小街就是歷史書上的XXX……

舉個例子,如果不是徒步,在北京遊玩,幾乎所有人都會去天安門廣場,但幾個人會走進離廣場一步之遙的東交民巷——這條街幾乎所有人在歷史書上都背過吧(什麼,你不知道?來來來,翻開初中歷史書,《辛丑條約》怎麼背來著)。

徒步會讓你發現自己的運動潛能。在徒步之前,你可能從來不敢相信,自己一天能走三四十公里。你可能會以為自己走完腳肯定就廢了,可當你真的走完之後,躺在賓館裡,你會不自覺地計劃明天的徒步路線。

徒步讓你發現更多、更便宜、更好吃的食物。北京一條小巷子里6毛錢一個、買五送二的糖火燒是我吃到過最好吃的糖火燒(價格和口味均完爆稻香村),廈門菜市裡四塊錢一碗的鴨肉粥是我吃過最美味的鴨肉粥。而且走那麼遠的路,不禁讓人胃口大開,既吃得更多,還因為運動了這麼多而減輕吃食物的負罪感。

徒步讓你愛上徒步。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趕不上公交車、找不到地鐵站、打不到計程車了,要不是因為沒時間/沒錢住店,我都想退了火車票走回家了。

迄今,我徒步走過上海、廈門、新加坡、西安、北京、香港、墨爾本、特拉維夫、揚州、悉尼、奈良、青島、……每個城市其實我都只呆過幾天而已,但只要一整天的徒步,就會讓你覺得自己徹底融入了這個城市。

忽然想起來在悉尼的那天早上,我和同住的一個學姐兩個人換上運動裝,沿著6點半的海濱路開始晨跑。一路上,有和我們一樣跑步的,還有騎車的、滑板的、散步的、遛狗的,我們朝著每個迎面過來的人微笑,金黃的陽光逐漸鋪滿整個海面,海浪拍打著堤岸,濕潤的海風迎面而來,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已經跑到了海港大橋下面的小路上。偶爾有遊人來向我們問路,我們便根據記憶中路過的地點幫忙指一下。那天,我忽然有種錯覺,彷彿這是我的城市。

所以,少年們,邁開步子去走吧!不一定非要徒步旅遊一個陌生的地方,就在你自己住的城市,徹底地徒步走一天吧。你可能會發現,原來自己從來沒有深入體驗過自己家鄉的生活和文化。


留一些時間出來,漫無目的的走,早起感受沒什麼人的街道,吃當地的早餐之後和上班的人一起出發,像個當地人一樣,隨便走,感受街邊的人事物


沒有人提Couchsurfing?
(當沙發客有風險,尤其是妹子需謹慎。)


作為一個愛蹦噠的孩紙,我也想過這個問題,雖然沒有完全搞明白,但是也有點點經驗啦~(≧▽≦)/~
首先,出門前多做準備,全面的了解這個地方的地理,交通,人文……我曾有一次非常隨性的出行,開始覺得一定會美美噠,結果真的不是太好〒_〒……因為不了解,整個過程都很茫然,回來以後好好查了一下,哎呀原來還有辣么多有味道的地方沒有去,心裡那個遺憾吶╮(╯▽╰)╭
第二點,我覺得就是心態問題。去出門前我會盡量把自己放空,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會努力地以一種欣賞的態度去看待,越看越開心,即使是路上一片好漂亮的花我都會大大的贊一下,真的特別漂亮嗎?其實不盡然,我不太喜歡把走過的各個地方來比較,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地方,悅納它你就會發現真的很有味道~(≧▽≦)/~
第三點,多逛多聊天,盡量接地氣一點。我出門旅行假如不趕時間一定會選擇公交車,地鐵啥的大眾交通工具,坐在公交車上也不要忙著休息玩手機,多看看兩旁的風景,或者是和旁邊的人聊聊天。坐計程車的話,司機可以好好用起來,大部分的司機非常了解這個城市的變遷,了解這個城市的布局與構建,他們是最懂它脾氣的一個群體。說起聊天,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點,在鳳凰的時候和編草鞋的老奶奶聊天,和帥氣的店小二聊天打牌喝酒,花了一個上午在非洲鼓店一張張碟的聽,邊聽邊聊邊打鼓,那叫一個嗨~(≧▽≦)/~去菜市場,去路旁小店都是為了盡量接地氣,一個城市的美往往體現在它的日常,好好去感受……
對了,一定要提醒一句出門安全第一,不要為了快樂太冒險哦


依我個人的經驗,不要局限於景點。時間充裕的話,多走走小街小巷,裡面的食物絕對是正宗的當地風味,還能就近觀察當地人的生活。


推薦閱讀:

旅行真的能使人改變嗎?
甘肅的天水市是怎樣的一座城市?
以後的火星旅遊有哪些景點值得一去?
在沙漠里徒步有什麼經驗和技巧?
一個人旅行到底安不安全?

TAG:旅行 | 旅行攻略 | 旅行分享 | 旅行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