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試頭孢過敏但之前吃頭孢類藥物都沒事,還可以繼續吃嗎?
之前吃的是【頭孢呋辛酯片 達利新】作為消炎藥用,吃了之後也沒有什麼不良反應。
今天拔了智齒之後醫生說要輸液,開的是【注射用頭孢唑肟納(益保世靈)】,因為拔牙的口腔醫院只是一個分院沒有輸液室就到了社區醫院輸液,做皮試的時候護士說有過敏不能打就換了其他的葯輸液。
口腔醫院的醫生還開了一種葯【頭孢呋辛酯片 伏樂新】,因為皮試顯示的是過敏就問了社區醫院的醫生能不能吃,說是之前吃的頭孢片沒事應該也可以吃,因為皮試會受各類因素影響,所以回家我就吃了,但是剛剛在另一所醫院做醫助的朋友讓我不要吃。所以就想問下各位,我以後是頭孢類藥物都不能吃嗎,我吃的達利新沒有不良反應那再吃伏樂新還會過敏嗎?如果未來要輸液是不是依然要做皮試?
謝謝了。
------
謝謝各位的回答了!我以前沒有過敏史,昨晚吃了葯之後也無任何不良反應,我想我對這個葯應該是不過敏的,但是以後還是會注意的!再次謝謝各位了!
頭孢類藥物和青黴素藥物在化學結構、藥理機制上算是表兄弟,但是在過敏這件事上卻有不同。
青黴素類抗菌藥物過敏的原因已經很明確了,主要是青黴噻唑和青黴烯酸,所以它有著明確的皮試要求和皮試方法。但是頭孢類藥物引起過敏的半抗原決定簇還沒鬧明白,可能是原料葯的成分,也可能是生產保存過程中的其他雜質,所以目前就沒有統一的皮試要求和皮試標準。
在歐美的大部分國家是不做皮試的,日本和北歐的部分國家則要求皮試。目前,我國在這點上還沒有明確的要求,各家醫院可能會有自己不同的制度規範。
那是不是做了總比不做好呢?不見得,因為其皮試的符合率還不到30%,皮試假陽性可能使治療選擇變少,假陰性又使得醫療人員失去警惕。總之,很鬧心。
也許是出於防禦的心理,很多大夫還是很願意讓病人做一下頭孢皮試的,總感覺不做不放心。但是正如前面所說,致敏成分還不明確的前提下,即便要做皮試,也應該用原液來做皮試。可是,不少醫療機構都是用頭孢唑林來做皮試,這說服力就更低了。另外還有皮試液種類、濃度、用量、配製和貯存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這些要素的不統一,使得皮試的陽性率差異很大(10-50%)。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您皮試的作法是否規範?陽性的結果是否可靠?這都不太好說。即便是可靠的結果,也並不能說明你對頭孢類藥物集體過敏,今後再不能服用了。所以,如果必須使用該類藥物,可以在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首次服藥並留觀,沒有不適則可以放心的繼續服藥。至於是否每次用藥都要做皮試,可以讓大夫根據您的體質、過敏史、疾病情況綜合判斷。
至於什麼叫綜合判斷,怎麼綜合判斷,這是玄學!
關於頭孢類皮試的問題,北京藥學會有在2008年的「頭孢類抗菌藥物皮膚過敏試驗高端論壇」上出過一個專家共識,近年來有沒有更新的內容沒太關注,如果有新進展,煩請告知。
如果題主問的是我的話,我想我應該會給出不建議服的答案。
為啥?
這是題主給出的某牌頭孢呋辛酯片在網路查到說明書中的描述。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過敏者禁用」
那麼也就是說,題主之前在某醫療機構進行了另一種頭孢菌素的皮試,結果為陽性,如果由此可以推斷出頭孢菌素過敏的話,就禁用某牌頭孢呋辛酯片。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某牌注射用頭孢唑肟鈉皮試陽性,能不能說明頭孢菌素過敏呢?
這就要來推測了。
1.某牌注射用頭孢唑肟鈉說明書有沒有提示要做皮試呢?答主粗略地查閱了一下,沒有。
2.說明書沒有提示要做皮試,那麼皮試的依據是哪裡來的呢?
這是2010版《中國國家處方集》附錄部分【常用藥物的皮膚敏感試驗】 節選,建議在使用前做皮試,且提示了皮試液的配製方法。但遺憾的是,附錄中建議「用所注射的藥品品種進行皮試」,而題主口服的頭孢呋辛酯片對應的注射藥品是否可以就視為注射用頭孢呋辛鈉,這一點並不確定,因為二者因劑型不同,在工藝上有所差異,會對藥物的抗原性造成影響。
另外一點遺憾的是,其它答主也指出,頭孢菌素類藥物皮試結果有時不能指示真實情況,即皮試陰性的患者仍然出現過敏,這給實際工作的醫務人員和患者都造成了一些困擾。
另有一篇文獻回顧了β-內醯胺類藥物(包括青黴素、半合成青黴素、頭孢菌素、頭黴素、碳青黴烯、氨曲南及相關的複合製劑等等)交叉過敏的情況,其中有那麼一段:
在各種情況下,一種頭孢菌素過敏的患者可考慮採用另一種頭孢菌素治療,而換用的這種頭孢菌素應具有和前者有差異的側鏈結構,以免其引起免疫反應,並且在使用前應進行皮試。
這是頭孢呋辛的結構
這是頭孢唑肟的結構
打紅圈的部分是很接近的,所以二者可能擁有比較接近的抗原性,換句話說,可能存在交叉過敏。
扯了那麼多,其實扯出幾個結論:
1.頭孢呋辛和頭孢唑肟可能存在交叉過敏,理論上頭孢唑肟過敏的患者應該禁用頭孢呋辛;
2.但皮試的結果不一定指示過敏與否的情況,其受方法是否適宜、操作是否規範,判斷是否準確等因素影響。
3.即使本例中頭孢唑肟過敏是不一定成立的,但安全起見,還是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因為拔出智齒後預防感染可用的藥物很多,就算青黴素頭孢都過敏也可以選用其他藥物,但是過敏,尤其是嚴重過敏造成的後果是患者不可以承受的。即使是口服藥物,也可能來得又快又猛烈,一般家庭沒有處置的能力,送醫也可能來不及。
剩下兩個疑問:
1.根據題主的描述,後來吃了頭孢呋辛,也沒什麼事?
根據結果逆推,可能是皮試過程有誤,或者題主過敏的是輔料、雜質或者其他基團而已。
但不代表這樣做是安全無誤的,就像我們闖了紅燈也不一定被車撞,但我們仍然不能就此推出交通信號燈是沒有意義的。
2.以後能不能用頭孢菌素?
根據《國家處方集》,應該先做皮試,不過我又反覆閱讀了它的描述,發現這一段寫的也是模稜兩可的,似乎又把鍋丟給說明書去了。
而文獻中提示的是側鏈跟頭孢唑肟接近的頭孢菌素應該避免,不過他只是一篇國外的文獻,參考價值比較有限。
所以我能給出的比較實際的建議是,題主需要把頭孢唑肟皮試陽性的事情記下來,今後任何原因就診時,都應告知醫生。
參考文獻:
Romano A, Gaeta F, Poves M F A, et al. Cross-Reactivity among Beta-Lactams[J]. Current Allergy Asthma Reports, 2016, 16(3):1-12.
皮試過敏,不是說你對「這一個葯」或者「這一類葯」過敏,而是你對「將要使用的這一批次的葯」過敏。
也就是說——
你對某個頭孢過敏,不代表你對另一個頭孢過敏。
而你上次對這個頭孢不過敏,不代表你這次也會不過敏。
所以每次輸液前都要做皮試,不要省略掉這一步。即便是同一個廠家生產的同一種葯,使用時如果是不同的批次,也都要重新做皮試。
一旦發生過敏,注射液相對於口服來說,情況會更加兇險危急,所以社區醫院的護士換了其它葯輸液,這是對的。
口服藥的過敏幾率相對低一些,並且你以前沒有過敏史的話,風險相對更小。但建議服藥後 3 小時內保持觀察。之所以做過敏測試,因為工藝不好,藥物不純,不是葯本身出什麼問題。
換一個廠家的葯,或者同一廠家不同批次的葯,再做一次過敏測試,不過敏就可以了。
如果口服,一般沒事。
青黴素和頭孢都屬於貝塔內醯胺類。青黴素過敏主要是因為雜質青黴噻唑和聚合物,而不是青黴素本身,國外青黴素雜質都非常低,所以一般不會引起過敏。國內產品不行,雜質比較高,且青黴素對高溫高濕敏感,放置過程中雜質會增加很快。工藝原因,國外的可以在常溫穩定,國內不行,需要放冰箱才能穩定,所以不要看說明條件放置常溫或25度以下,根本不行,保質期24個月的也根本不能保證到期還合格。
不同廠家不同批次雜質大小不一樣,國內都需要做皮試。如果注射過敏,口服不好說。我們公司很多過敏的連青黴素車間都不能進去的,更避免接觸。
我對做青黴素比較有經驗,哌拉西林,氨卞西林,替卡西林……公司是國內大型公司。產品放行時質量很好,但穩定性不如原研,對比研究國內其他大藥廠均放不住。所以進口葯貴有貴的道理。
頭孢過敏也是雜質大。如果注射過敏,口服也盡量避免,特別是國產的,小廠家的根本不行。
懂了吧。
話說不同批次的頭孢貌似都不太一樣呢
最近一直在發燒吃了頭孢,吃一盒子什麼事兒都沒有
去醫院開第二盒吃完就過敏,手指上面全是又大又腫又痒痒的包
說是藥物過敏造成的,趕緊停葯了。。。
網上一查很多人都是吃頭孢過敏的,看來還是要小心的,,???,,
非醫學生。皮試通過了有可能你還是會過敏的,但是皮試都沒過你肯定過敏。一般二次過敏更嚴重,所以醫生一般聽到你過敏史不會給你開藥的。青黴素和頭孢成分很類似,一個過敏另外一個最好也不要再次使用。
利益相關:曾經頭孢皮試成功卻靜脈注射過敏的人(???︿???)
我記得好像以前有人說,青黴素過敏大部分是雜質性質過敏,也就是藥物質量不穩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