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收快遞時說「謝謝」結果被同學說成「裝」應該怎麼辦?

問題描述已刪除…求不要復原了


有一年冬天,很冷。我在自習室呆到很晚。翻出手機準備回去的時候才發現手機有兩條簡訊和一個未接電話。
一條就是普通的快遞通知簡訊, 另一條是說她一會就要走了,讓我趕緊去取快遞。

我趕緊收拾了東西下樓去路口去取快遞。
天已經快黑了,路上很冷,風也大,我把圍巾緊了緊。來到路口時,就剩倆快遞員還在那裡了,我找到我的快遞公司。送快遞的是個大媽,看年齡和我父母差不多了,她坐在花壇邊上,面前擺著幾個快遞,兩個手縮在寬大的棉衣袖子里。

我趕忙走到她面前說
「不好意思沒看手機來晚了,真的很抱歉讓你久等了。」
「沒關係,還有倆人還沒來呢。」

聽到這我卻沒有好受點,反而更加愧疚。我做錯了事,她一點責備我的意思都沒有,還給了我一個可以免除自責的理由。

她把筆給我,讓我簽字。接過那支筆,我看到了她被凍的通紅的手,指節很粗大,可能是重活干多了吧。

簽了字拿了快遞,我還是覺得挺不好意思,走到附近的一個奶茶店,我買了一杯熱奶茶。
我回到路口把奶茶遞給她,說不好意思讓她在冬天在這麼大風的路口等這麼久。

她很驚異,一邊擺手一邊搖頭說不用不用,她習慣了不怕冷。
我把奶茶塞給他轉身就走了。想著,希望一杯熱奶茶能讓她在繼續等剩下兩個同學的時間裡不太孤獨。

事情要真是這樣就好了。

結果是,買了奶茶,我猶豫了一下,卻回了宿舍。為什麼?
因為我和一個大大咧咧的直男癌朋友一起取快遞的,我怕他說我裝,我怕他說我一個大男人這麼矯情。

我沒把奶茶給那個在冬天等了我這麼久的快遞大娘,當然也沒被直男癌朋友嘲笑,沒被說「裝」,沒被說矯情。

但是我卻一直很愧疚,我愧疚,不僅僅是因為我讓她在冬天等了那麼久,還因為我怕別人說我裝,放棄了一個本可以帶給她人一天美好心情的善意。

早知如此,其實被說一句「裝」,又有什麼呢?

---------------------

前一段我坐計程車。

因為很多計程車比較舊,不使勁的話門關不上。所以上車的時候我比較用力的把門關上了。

司機不高興了,說,關門就關門,這麼大勁什麼意思。

我連忙道,不好意思,沒注意是新車。

「老車也不能這樣使勁關啊!」

我一想,他八成是誤會我了,以為我說新車的意思是老車我就不愛惜了。其實我明明意思是老車門不使勁關不上啊。。。但是他氣頭上我也不好解釋了。

然後交談就蠻不愉快的,他語氣一直不太友好。


下車給錢的時候,他找我錢,我習慣性微笑並點頭說了一聲「謝謝師傅「。

他有點錯愕,好像覺得自己剛才態度不太好。

」路上小心點啊「。我下車的時候他有點尷尬的說道,帶著些許愧疚。

我說好,然後輕輕的帶上了門。

或許那句謝謝並沒有幫到我什麼忙,可是或許下一個坐上他車的人不會因為手勁大一上車倆人就搞得很不愉快。

一句習慣性的謝謝,卻能帶兩個陌生人一天的好心情。我一點也不覺得這叫」做「。

-----------

這些年,我遇到過很多態度冷淡甚至不好的服務人員。有司機,有售票員,有機關工作人員,有收銀員。

其實他們也沒必要給我好臉色,畢竟我也沒有給他們小費讓他們細心微笑著給我提供服務。又不是去理髮店。

但是每次結束的時候,不管他態度多冷淡,我多數還是會習慣性的說句謝謝。

對我可能已於事無補,但是說不定下一個人受到的對待能因為我的一句謝謝而有所改善。


題主你沒錯,正常人就應該這樣。
謙謙君子,有禮有節。一個處處與人為善的人,世界也會對他展現最大的善意。

如果你們是高中或以下,你那同學可能只是單純地得了中二病卻不自知,讓時間拯救他吧。
如果是大學或以上,那可能由於家庭教育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他的天賦樹歪到了混亂邪惡陣營那一邊。作為守序陣營的你,還是離那傢伙遠一點為好。

------------------------------------
看了問題補充後,終於可以得出科學的、嚴謹的結論了:

題主的同學純粹是燒餅一個……

所以題主啊,安心考研學習,以後疏遠他就好了,當他是空氣,他說什麼你就呵呵一笑,咱們作為正常人不能跟一隻燒餅較勁對吧。

------------------------------------
有好心腸的知友問,那麼該如何拯救類似的燒餅呢?

我想說的是……像那種自以為是、以看不慣整個世界為樂趣、完全不會換位思考、說話時嘴不把門還感覺自己很幽默的燒餅,他們這種招人厭的彆扭性格是根深蒂固的,絕非一天兩天養成的,憑你一人之力是絕對不可能拯救他們的。

那麼,作為一名正義、崇高、光榮的角色,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


感謝邀請。

宿舍里,室友天天打遊戲,你一個人每天泡圖書館自習,害怕被孤立;
辦公室,同事每天都在聊天打諢,你一個人埋頭苦幹,擔心被排擠;
朋友聚會,聊的都是家長里短、娛樂八卦,你想說點別的,卻害怕冷場。
本質都是一樣的。

人會有這麼一種傾向,依據一些模式和特點給人貼標籤,並把跟自己具有相似模式的人歸為「同類」。再通過這個「同類」的標籤,去認知和判斷一個人。
為什麼呢?因為人是非常複雜的,全面地認識一個人並不現實。因此,「貼標籤」的行為,就是把一個人簡化成幾種類型,並判斷他會怎麼想、怎麼做,以及選擇與他相處的模式。這可以大大地節省我們的認知和思考成本。
這些被貼上「同類」標籤的人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個「圈子」

我們會傾向於認為,同一個「圈子」里的人,在很多方面的行為模式是相似的。
例如,從名校出來的人,可能會傾向於跟名校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會預設,名校出來的人,在眼界、見識、心態上會比較一致。
這些「圈子」,有些是你主動去構造的,比如基於共同興趣的朋友;有些是被動聚集起來的,比如室友、同學、同事。對後者來說,擁有相同的背景,就是一種「同類」的標誌。

而當某個「圈子」里的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超出了我們對於他的標籤化認知,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們會感到害怕。
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行為,超越了我們對他的標籤化認識。我們通過貼標籤的方式,「期望」他作出一定的行為、表現出一定的應對模式。而現在他的做法跟我們的期望是不同的。
這就意味著,我們「貼標籤」的認知方式,失效了

譬如說,你有個室友,天天跟你一起打遊戲,不上課,你覺得他就是個肚子里沒有什麼貨的傢伙。可是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他居然是個知乎大V,寫了上百條回答,拿了10萬贊。你的心裡會不會咯噔一下?
這就是一種「心理失衡」現象。因為我們的認知模式失效了。

這種心理失衡來源於對穩定感的破壞。具體來說,就是兩個方面。

第一,你可能會想,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室友居然是個知乎大V,那麼,平時那些在你面前展現出某些樣子的人,他們真實的一面是不是截然不同?你對他們的認知和判斷,會不會完全錯誤?那麼,你對整個外部世界的認知體系將受到挑戰

第二,你可能會害怕,害怕什麼呢?害怕被他超越。一個「圈子」得以形成,它一定是相對穩定的,大家彼此之間相對的水準不會差得太遠。如果一個圈子裡有人表現出進步的跡象,很容易激起大家的警惕,因為這會導致整個圈子變得不穩定,最終分崩離析

這兩種對穩定感的摧毀,導致了焦慮的產生。而這種焦慮是極難忍受的。你必須去做點什麼,來抵消這種焦慮的影響。這個時候,很多人可能會產生這兩種行為:

1. 排擠
對圈子裡表現優秀的人表現出敵意,暗暗期望或者用各種方式讓他吃虧。
這一方面是出於「這個跟我水平相似的人,居然超越我了」的嫉妒,另一方面則是出於維護穩定感的需要。目的是將他拉回原來的水平。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企業會有所謂的「螃蟹效應」:在一個辦公室里,有一個員工出類拔萃,就很容易受到針對,直到他離開,或是變得平庸。因為群體不允許過於出眾的個體存在,那樣會讓群體變得不穩定。

2. 合理化
合理化的方式就是:告訴自己,他其實沒那麼優秀,背後是有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原因的。從而讓自己相信,圈子還是穩定的,世界還是安全的,只不過是出了個小小的bug而已。
這就是題主所遇到的情況。生活中,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
「他怎麼可能那麼勤奮,一定是為了做給老闆看。」
「哪有人那麼熱心,他一定是想巴結老師。」
「你就裝逼吧你。」
簡而言之,就是欺騙自己,從而達到消除認知失調的效果。

這兩種方式,一種對外,一種對內,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消滅不安定因素,解除自己的焦慮感。

心理學家Carol Dweck在研究兒童面對「失敗」的模式時,提出了一個觀點。她認為,人的思維模式可以分為兩種:固定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長模式(growth mindset)。固定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你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的存在就是為了測驗你的能力。他們害怕面對失敗,因為在他們眼中,失敗意味著對自己的否定,意味著自己能力的不完善。而成長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能力是可以成長的,整個世界就是為了幫助你成長。他們會樂於去做充滿挑戰性的事情,樂於從失敗中總結和提高,對他們來說,按部就班的成功才是最無趣的。

這個模型放在這裡也是適用的。

大多數人是固定思維模式。他們會認為,我的能力是穩定不變的,我的圈子也是穩定不變的,那麼,我身邊的人「最好」也不要變,圈子「最好」也不要變。因此,他們害怕變化,會通過將異端排擠出圈子或者合理化來否定這種變化。

而少部分成長思維模式的人,會認為,人生就是一場提升自己的修行。他們渴望看到身邊的人表現出突出、卓越、與眾不同,這樣他們才會感到興奮。對他們來說,「優秀」和「出眾」才是一種真正的「圈子」。

但是,你要知道,跟大多數人一樣,只會淪為平庸。而踩著非議艱難成長起來的,才能成為強者。

所以,如果你下次對身份「低微」的人「折節下交」時卻被說是裝逼,如果你幫了別人一個忙卻被認為是在巴結討好,如果你一心學習充電,卻被整個集體孤立,沒關係,這隻能說明一件事:你已經足夠優秀,優秀到這個「圈子」已經容不下你了

是時候找尋更廣闊的天空了。


題主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波人,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對於他們來說,唯一的快樂就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你好好學習,他們說你裝學霸;你天天打遊戲,他們說你不知上進。我們身邊總會有一些像父子騎驢那個故事中的路人一樣的人,那我們直接無視他們,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本心就好。


這件事換一個角度想。

一個人,從小家人都是和親戚鄰居勾心鬥角,每天灌輸的都是「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看誰熱情一點都疑心是裝來套近乎好騙點什麼的,突然發現自己的同學竟然會自然地對別人付出友善和幫助,他會怎麼想,他會怎麼做?你們是同學,意味著你們身在同一個環境面對同樣的人群,你們也理應使用同一套世界觀人生觀,你怎麼可以付出不求回報?難道自己家庭的教育全都錯了?

很自然的,他必須攻擊你,問你是不是在裝,在當狗腿子賺好處,只有取得了你的正面回應他才能繼續心安理得過下去。

但——請你也要看到這一點:

儘管不願意承認,但他真的在羨慕你。羨慕你可以自如地付出這麼多善意而不怕吃虧,羨慕你有這樣體面的言行。儘管他本能地用言語攻擊了你,但問你的同時未必不是在問自己:我能不能也變成這樣?

所以這事你可以這樣想:你的禮貌和對同學的幫助到目前為止,他們給你的反饋是正面為主,還是負面為主?環境正常的話,應該是正面為主,所以你沒有什麼可指摘的。他的惡意,未必是他本意,那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價值觀碰撞。以後走上社會,這樣的碰撞只能更多、更激烈,但願你能一直保留這樣的寬厚性格,但也能理解他們的惡意來源——他並沒有你這麼好的環境可以做到對所有人滿懷善意,那不完全是他的錯。理解之後,這種惡意是傷害不了你的。


他說「你裝的吧」您應該笑一笑轉頭再對他說聲「謝謝」。


我個人對國內90後有非常好的印象
併非傳聞中的糟糕 是優秀
標準的第一點 懂禮貌
不好意思 麻煩了 謝謝 請 您 辛苦了
這是很可貴的進步 在越變越好


他們講道理 知道什麼能做 什麼不能做 喝了酒 不能開車就是不能開 抱著僥倖心理 天王老子都不怕的基本都是中年人 他們受到的教育和修養不同

上高中那會出門遇到問路的遊客

普遍年輕人更加懂禮貌 而一些有點年紀的遊客雖說沒有惡意 但不懂禮貌用語總讓人心裡不舒服:
喂 你過來一下 對 就你 過來過來。
我繞到前面過馬路到她身邊
xxx大廈怎麼去妳知道嗎?
啊 對不起 我也不知道 但我可以幫您查一下
算了算了 哎喲餵你是香港人你不知道怎麼走啊?

國家發展速度飛快
不求全民素質能上升的這麼快
但至少在今天 年輕的90後和父輩一對比就能發現巨大進步 當這代人成為社會主導時 我想像不出有多美好

同學質疑您的禮貌
錯在他
而閣下拿此事來知乎問
就證明您自己也不清楚禮貌有無必要
這就是閣下的錯了


我每次收快遞都說謝謝。有一次,一個快遞叔叔弄丟了我一個件,他找了半天都找不到,他家日子過得緊,年紀也大了,這份工作得來不易,急得都快哭了,是我打電話給快遞客服,說快遞我又找到了,一時忘了,對不起。

我每次見了打掃宿舍樓道的阿姨都笑著打招呼。

我每次開車出入學校,後來就是單位,看到門口的保安和值班人員,我都搖下車窗,對他們微笑致意。

單位里,很多在編人員看不上臨時聘用的人員,但我真誠地對他們微笑,和和氣氣跟他們打招呼聊天。在習大大執政前,在編人員發的東西,不在編的人員通常沒有。我把這些發的東西都轉送給了最沒背景的臨時聘用人員。

當然有人說我,在學校,有同學當面嘲諷我裝逼。我笑著回答說,原來懂禮貌就是裝逼啊,難怪你從來都不裝逼,原來不懂禮貌呢。把我同學噎得回不了嘴。別人當面無禮挑釁我,我也會不客氣地還回去。有這麼一兩次,大家都知道我不好惹,慢慢地也尊重我的為人處世方式。

後來,工作了,到了單位,也有人背地說我裝逼,但沒有人敢當面說我,跟我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我很有性格,對誰都禮貌客氣,但絕對不是軟蛋。

我的人緣還是很好的。畢竟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講道理懂禮貌懂感恩的。

快遞大哥永遠都會很客氣很周到地跟我說話,在我不方便收快遞的時候,他們會改個時間給我送快遞,有時甚至會說我回家順路放你住的小區。就是有這麼好。

在單位里,我也算混得如魚得水了。總是在關鍵時候有人出手幫我,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出手。

嗯,我打聽事的本事也是一絕。我平時從不八卦,但涉及到自己的關鍵問題,總會有人告訴我一些小道消息。

這些消息有一部分來源於打掃衛生的阿姨,保安,值班大爺,臨時工,司機等等,這些高大上人士平時看不起的人群。他們都很喜歡我,願意告訴我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我都不用問,她們都主動會跟我說。

我做這些發自我的內心,來源於我受的教育:尊重每一個人,不分職業不分性別不分貧富。

我做這些,也得到了這些人對我的回報。我做事一向都比較順利,很多人說我有福氣,但我認為,這是尊重他人,禮遇他人的福報。


厚著臉皮來答題。

有一次我介紹我一個認識了很久的朋友A和另一個朋友C認識。

會面結束後,A對我說:「我覺得C有點裝啊,每次服務員給他倒水都要說謝謝。」
我說:「我也說啊,你剛才沒注意到嗎?」
A突然尷尬的說:「還真沒有,不過你好像確實說了。」

我說:「我不僅在別人倒水的時候說謝謝,拿快遞、坐出租、坐電梯、路過保潔阿姨等等的時候都說謝謝呀,你沒發現嗎?」
A說:「好像回想起來是這樣,但是為什麼沒感覺你很裝呢?」

我說:「因為個人長相語音語調姿勢表情啊。比如說如果你在服務員倒水的時候大聲說『謝!謝!』,甚至鄭重地站起來鞠個躬說,當然就會很奇怪,但是如果你只是幫著扶一下杯子點一下頭輕輕說聲謝謝,就很自然。但雖說是這樣,還是要看人,同樣的點頭的動作,有些人做起來看上去還是很裝。」

說這個例子不是為了表示我多有禮貌多有分寸(其實明明就是為了表示我很禮貌很有分寸),而是為了說明不同表達方式下的「謝謝」會有不同的效果,有些會讓人覺得很舒服,有些則會讓人覺得很裝。

舉個例子,看下圖:

同樣是禮貌的鼓掌,換了個人是不是感覺就不一樣了?

同樣都是沉浸在演奏中,為什麼有些人會被人覺得是陶醉,而有些人會被覺得裝呢?

同樣的鞋子類似的打扮,為什麼有些人會被人覺得時尚有品位,而有些人會被覺得是「赤果果的炫富」呢?

同樣是親民行為,為什麼有些人的氣氛這麼搞笑,而有些人會滿滿溫馨?

好像樓要歪了...

總而言之,題主,如果沒有大批量人說你裝,那就是你那個同學的問題。
如果有大量人說你裝,只有兩種情況:
1. 他們有可能是多斯拉克的後裔。

2. 你的語音語調可能讓別人覺得你說謝謝的時候有些刻意和做作。


我想起有次領快遞不小心喊了句「快遞先生」,就看到對方樂開了花的樣子。

我想起有次沒聽到電話,正好有同事也去領包裹,就順道把我的捎了上來。快遞還專門在包裹上留了言說明情況。文字里還把「你」寫成了「妳」。真是有趣。

我想起有次還在外面吃飯,快遞卻已經到了單位樓下。我說儘快趕到,天卻突然下起了雨。我被淋在路上,快遞在沒傘的情況下等了我20分鐘。從此以後無論哪家快遞遲到,我都不再把那當成問題。

我想起快遞新人無意間說起承包一個片區的費用,想起一個女快遞員說自己來自鄰市離家送件只因為這裡的提成高些。想起寄件時遇到的特別好說話和難說話的人,想起有人和我用著同一款手機。想起每個人的性格和特點,那些臉龐都是你清楚記得的,一個個會笑會累會等待也會著急的真實存在。

當然了,我在收快遞時也會說謝謝。為什麼不說呢。刻意拒絕交集?給自己和別人划出一個個的條條框框?若是不符合就要貼標籤扣帽子?那可真是片面又無聊啊。你同學怎麼想的不用計較,你只要做符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好了。接受人和人之間本來就有所不同的設定,但也需相信,人和人之間本來可以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溝通。


感謝贊同,附上一張物流截圖,亮點自己找。: )


題主遇到成長的好機會了!

特蕾莎修女說過這樣的話:

1.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2.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3.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4. 即使你是誠實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
5.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妒忌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6. 你今天做了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7.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
記得我36歲那年,和同事議論起想跳槽的事兒。一個女同事在旁邊癟嘴嘲諷道:你都三十六七歲了,誰還會要你啊!——我在心裡暗笑+不屑,心說,像你那麼懶的人,當然沒地方要,你怎麼能和我比? 若干年後,同樣是這位同事,據說在原來的單位里,向新來的同事講我的辭職跳槽,把我說成了一個傳奇。

我的孩子上了小學,班上家長建立了QQ群。我時不時在群里發一些閱讀、育兒和鍛煉、勞動相關的信息,經常是」潮打空牆寂寞回「,認真篩選的文章,發出來後沒什麼動靜。群里誰要是發一點八卦,那叫一個熱鬧。是不是我發的這些信息就真的得不到重視呢?非也。慢慢地,我發現,孩子的同學中,堅持早睡早起的多了,堅持鍛煉的多了。到孩子小學畢業時,我在QQ群里倡議暑期孩子們參加籃球夏令營,沒想到居然有12位家長同時報名,因為他們看到了我家孩子堅持鍛煉的好處:身高腿長,苗條健康,且學習成績出色。

前不久,路上遇到一位家長,她的孩子是一位可愛的小男孩。她見到我,停住腳步,說:假期里我向你學習,讓我兒子也在家裡做家務——我長期在群里倡導要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我感到好奇,問:孩子都做哪些家務呢?她答:買菜、洗菜,洗衣服,接著她又說:我們家長真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兒子可會買菜了,還知道討價還價呢!

題主很年輕,年輕的時候,不容易搞清楚的一些事是:
1.哪些人的話可以不當回事兒,哪些人的話要重視。
2.哪些事,只要自己認定是有價值的,暫時得不到讚揚和支持的聲音也要堅持去做。

像題主遇到的這位同學,總是以惡意揣測同學的言行,他恐怕不會只是對題主才如此,而可能是一種思維習慣,即看問題容易往消極、陰暗處去思考。接觸到這樣的同學,題主慢慢會認識到:在你的人生旅程中,你不妨把這樣的人收藏在「耳旁風」文件夾中,當然你也可以給文件夾起個更詩意的名字,比如「雁過不留痕」之類的。

有功夫的時候,可以琢磨一下為啥這樣的同學,看待他人的言行總是往壞處去思考,這種思維方式是怎樣形成的。如此,你便能掌握這類人的言行特徵,一旦發現這種特徵,及時歸入上述文件夾中,對他們說:輕輕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

昨天,我看央視採訪吳軍老師給出的若干個問題,其中,吳老師的一個回答給人印象深刻——

央視:您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吳軍: 1)教育學生,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激發他們從事獨立而原創性的研究、並通過他們的發現使世界受益。
2) 服務於社會:要培養實幹家和能夠做出成就的人,他們成功的事業生涯可以大大增進公共福祉。我們不要培養世界的旁觀者、生活的觀眾或對他人勞動十分挑剔的批評家


題主,你搞錯順序了,
你的同學是先覺得你裝,然後你說謝謝也變成了裝的一部分。
不是你說謝謝才覺得你裝的。
問題出在你們的關係,不是你說謝謝這件事。


我是個淘寶店主,不過我有個很特殊的癖好,就是喜歡冒充快遞給人送件。
所以我閑的沒事,就送同城的離得較近的件。
比如客戶當天下單,我突然晚上就送過去了。。
我喜歡看到人家問誰啊,我就喜歡冒充快遞員的語氣,喂你好,中通……
當人家看到是他剛買的東西的時候(我們的列印面單上是有物品明細的)
突然一個張大嘴巴好誇張的表情,我覺得特別爽!
「額。。。這個不是我剛才買的嗎?怎麼就到了。」
「哦,加急當天件。人家發的,趕緊簽字吧……」
……
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好多,我喜歡看看在網上有趣的人,實際現實中是什麼樣的。
比如裝可愛的小loli,御姐……師奶……大爺……
遇到的人都很有禮貌。都會說謝謝。我都無法記起有誰沒說謝謝的。
當然我也在無形中改變著別人對於快遞員的認知……
……
我有時候還喜歡故意惡搞~
記得是去年上海大雪。我是開車送件的。其實身上不會打濕的。
那天突發奇想,因為收件人名字看起來好美女的樣子……
於是我在大雪裡站了20分鐘,還拿雪拍自己頭上……
然後故意氣喘吁吁的送上去……
結果人家好感動哦~還拿毛巾給我…請我進去休息下,我說不啦~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呢。留下一個帥氣的背影,她凝視好久……

總之,禮貌是對的……


找個人多的場合好好誇一下你同學。
「小X這人特別耿直,上次我拿個快遞,給人說聲謝謝,他就很主動地指出我的錯誤了,說我太裝。真的是耿直,沒說的。」
配合猛拍小X肩膀和翹大拇指表情食用風味更佳。
現場有妹子風味更佳。
如果有人問「說謝謝有什麼錯」,你就繼續猛拍肩膀:「哎呀小X就是耿直嘛,見不得人裝。反正之後我再也不在他面前拿快遞了。」


之前在動車上遇到過一件事,印象很深刻。那天我旁邊坐了一個很漂亮的妹子,我在想怎麼搭訕她比較好。這時候旁邊來了個老太太,明顯比較拮据,從服裝就可以看出來,背著那種麻袋,她年齡大了,力氣不夠。我就站起來問要不要我幫你把袋子放上去。

然後老太太很感激的不停說謝謝,我把袋子放了上去的時候還特意把袋子挪到比較空的地方,避免碰到別人的行李。然後當我坐下的時候……那個漂亮妹子用一種看神經病的眼神一樣看著我。

之後非常厭惡看了我一眼瞥過了頭……我當時就覺得,她大概是覺得老太太的行李弄髒了她的行李。。。。。。然後我就很氣。

氣的我微信都沒要。


謝謝邀請!
題主你好,我與你一樣,都曾是遇上誤解時極力證明自己清白的年輕人。年輕人血氣方剛啊,性子躁,忍不了半分指責。大家無親無故,憑什麼污我就得忍氣吞聲?

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你逐漸發現,幾年前的問題可以用拳頭解決,現在不行;以前的人狗一眼看出,現在遍地人精;放到今天,就連對快遞小哥隨口一句再正常不過的「謝謝」,也要被說成是裝。

幾乎所有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下,變得沒有半分耐性。
老闆不願聽你任何遲到的解釋,只因隔壁小王那個爛的要命的借口;班主任對你粗下斷言「沒帶就是沒寫」,只因你是所謂的差生;就像故事中的題主那樣,無助,絕望,身邊的同學絕不會聽你解釋。


題主朋友。其實你沒有發現,你給自己解釋、自證的時間,同樣沒有它們應得的耐性。
就像那些質疑聲,來去匆匆,來去沖沖。

我家住在5樓。其實高樓層的快遞小哥是會讓你到樓下取的。但有一家的快遞小哥,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蹬蹬蹬上來,把包裹親自送到我的手上。是因為有次小哥包裹派送出了問題,我幫了他的忙。
後來等他下樓時,我會為他開著門,一直聽到樓下防盜門咔嗒聲才會關上。我媽一開始以為我是擺樣子。可後來當她發現我真的每次都會做到時,她就用那種很吃驚的表情說:「兒子你真有禮貌。」後來我一直做,她的這種表情也轉變成了「我兒子的確有禮貌」的驕傲。

也是現實里嘴笨。當我發現一時的口舌之爭毫無作用時,我僅能以長時間的自證應對。
想起高中時一件事。
有個哥們兒,高中三年,一直是死對頭。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互瞧不順眼的,嚴重時,差點兩幫人互毆。
就是這樣,我們還在一個班。當時我有一點權力,負責自習考勤。他本來就很痞,周末從不會上自習,我就把他的名字記上。
在當時我的考勤表連自己哥們都記,但他不這麼覺得,認為我公報私仇,只針對他一個人。於是這怨氣就積鬱很久。
後來臨近高考,這貨破天荒在最後三個周中,全勤自習。當時我的表情是震驚的,但還是給他做了簽到。
第三周的一天晚上,班主任在班裡做全天總結。在看過考勤日記後,他好像看到了外星人,「XX,XXX連續三個周來上自習,你確定你沒記錯?」我站了起來,「老師,真的,這三周每天晚上我都看到他在,無一例外。」
「你確定?」
「確定。」

班主任當眾表揚了他。當然,這跟我沒什麼關係,我只是在盡責而已。
至於他如何看我,切,我才懶得知道。

後來……畢業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某輛公交車上,我坐在這貨的斜後方,聽到他與旁邊一個人談論高中的趣事。旁邊那個人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麼,「哎,你記得XX么,當時他可把你抓的挺慘的啊。」

他說了這麼一番話。
「XX這個傻逼。我現在看了他還很不爽。但是,不得不說,他沒有我當時說的那麼不堪,這個傻逼沒背後捅我刀子。」

我心裡一暖。「XXX這個臭傻逼。」

所以題主你看,當被同學嘲諷,被身邊人誤解時,說到底他們還是不了解你。正所謂裝一時好人so easy,你裝一世給我看看?
他們就是這麼想的。

什麼?
氣急敗壞惱羞成怒?
這不更符合了你裝的本性了嗎?他們悠悠地說著,把你逼得像個小丑。

但是!
為什麼不靜下心來,拿出自己極大的耐性,擊垮這些小不耐煩,操翻那些流言呢?

要讓這些意志力薄弱的朋友們知道,你不怕被懷疑,因為時間,會給他們答案。

拿出真誠,對快遞小哥說謝謝,對保潔阿姨說謝謝,對說自己裝的同學說謝謝,謝謝他們繼續激勵自己,在有外人的面前說謝謝,在沒有外人的面前,對陌生人說謝謝。


只因為,你怎麼看我是你的事,我怎麼做是我的事。
我就是這麼個人,也一定會做下去。

謝謝邀請。

就是這樣。


我有個習慣。

家裡人吃飯給我盛飯的時候,我會說謝謝。

終於到了二十幾歲時,老媽看不下去了。

老媽對我說給你盛了二十年飯了,有必要說謝謝嘛。

沒回答老娘,對她笑笑,這句謝謝依舊。

其實也沒什麼,

一是人多少有私心,希望未來有了孩子,每次自己/愛人給他/她盛飯時能聽句謝謝。

二是怕會有那麼一天天因為少說了謝謝再也找不到那個想說句謝謝的人自己後悔。

至於說題主的問題。

他人既地獄,不同的世界不能理解,不必浪費時間解釋。

在「我」看來理所當然的事被「你」看成是「裝」,只能說大家世界不同,未來各奔東西,何必解釋。


溫柔的笑一笑,

「莫要以己度人呀...」


現在反智風氣可真嚴重。這不僅僅是說謝謝這一方面。

等紅燈的會被那些闖紅燈的說裝。

別人插隊你不插會被說裝。

別人看玄幻你看經典文學會被說裝。

買正版書尊重版權會被說裝,看盜版電子書佔小便宜才是對的。

按規則嚴格行事會被說死板,破壞規則左右逢源拉關係才叫會做人。

追求真理講原則會被說認真你就輸了。

有理想會被說幼稚,面對現實才是成熟。

對別人提出建議會被說多管閑事,有追求有進取心卻跑來說風涼話,譏笑諷刺別人的熱情,說你好高騖遠痴人說夢。

累得半死,坐個公交沒給老人讓座卻瞬間成為眾矢之的,道德綁架說你沒素質。

現在連說句謝謝都要被嘲笑了。我真的分不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

這句謝邀我還是不說了。


那你下次說完謝謝之後可以再加一句:辛苦了。
氣死你這個同學算了。


去飯店吃飯會對上菜的服務員說謝謝。
打的到家對司機說謝謝。
買東西結賬完對服務員說謝謝。
收到快遞對快遞員說謝謝。
門衛叔叔幫我開門我會說謝謝。

不管是不是對方應該做的,懷著感恩的心的人活著一定會幸福很多。

並且我自己假期里端過盤子,上菜的顧客中,80%的顧客會對我說謝謝,甚至有時候飯菜太燙的時候會說要幫我,當然也有不說謝謝的也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我感受到的是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有素養有禮貌的人。
至少沒見過阻止別人說謝謝的。

所以題主也是個有禮貌的有素養的人,請一定遠離說你裝的那個LOW逼,不要被帶壞!!!


推薦閱讀:

關於種牙系統的選擇,及求分享種牙經歷?
人為什麼不能在用嘴呼氣的同時用鼻子吸氣?
電動牙刷刷牙相比手動刷牙有什麼優缺點?
不同價位的牙刷具體有哪些區別?
什麼樣的人活得最幸福?

TAG:生活 | 人際交往 | 社會 | 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