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牙膏的古代,普通百姓如何清潔牙齒、保持口腔衛生?

如果真是這樣,這會不會成為讓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地位下降的一個問題?難道我又煞風景了?


謝邀。

上古人吃東西,很喜歡各類帶油水的肥嫩物,應該就和牙齒狀況不好有關。宋玉招屈原的魂魄時,寫菜譜是「肥牛之腱,臑若芳些」,這種東西,咬都不用咬,一口下去就好。至今老爺爺老太太們吃東西都很軟,就是給牙齒放放假,不用刀戈兵烈的去動手動腳。

1615年,德川家康臨終前一年,發動大阪之戰,意圖解決豐臣家,想在他老人家閉眼之前,把日本徹底劃歸德川幕府治下。當日也,對方的真田幸村奮勇突擊,以寡擊眾,險些完成神話逆轉,此後日本人都奉幸村為「真田日本第一兵」,漫畫遊戲等,都把他當日本趙雲。但真相是,他老人家那年48歲,因為在九度山隱居過久,營養不良,頭禿了不說,牙齒也掉差不多了。

小孩子最幸福。沒幾歲,乳牙就搖搖欲墜,哪天結結實實的掉了,很高興,跑回家,跟拿枚勳章似的給媽媽看:「掉了掉了!」媽媽就鼓勵:「好好,要長新牙了,孩子長大了!」

齷齪這詞,現在是罵人話。但最初,齷字就是在房間里吃完東西不凈口,滿嘴發臭;齪字就是牙齒咬合不齊者。如是,齷齪就是一口牙:又不洗,又不齊,嗅覺和視覺上都很折磨人。

所以,怎麼清潔牙齒呢?

《紅樓夢》里,賈府規矩重。吃飯前,大家用茶水漱口,再洗手,另捧上茶來喝。賈寶玉除了用茶水漱口,還擦牙:用的是青鹽。古代人不一定知道鹽和茶里含氟,能消炎殺菌,但經驗沿襲,用得恰到好處。孫思邈就說:「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可以「口齒牢密」。孫爺爺這話,不知道救活了多少私鹽販子。聰明一點的鹽販子應該賣一車鹽,送一本孫思邈的藥方,嚷嚷「我們的目標是——沒有蛀牙!」

宋朝人想過變花樣,比如,以柳、槐、桑等樹枝水煎熬,入薑汁,混兌些其他東西來洗牙——最後,還是不如鹽好使。所以到《紅樓夢》寫作那會兒,大家還是青鹽和茶。

歐洲人為了對付牙,可花了腦子。

埃及人使過牛蹄子、燒焦的蛋殼和石灰粉,不知怎麼想的;希臘人和羅馬人是用碎骨頭和牡蠣殼,這不知道是打算凈牙還是磨牙。阿拉伯人用燒鹿角、蝸牛和石膏,也動過香草、蜂蜜、鉛、銅的念頭——反正外國人是真捨得拿牙齒做試驗。到英國人發明正經牙膏牙粉之前,真不知道他們的牙齒挨了多少疼。

光漱口還不行,得刷牙。上古的人用手指刷牙,使的是右手中指。蘸點鹽,或者其他什麼,刷啦啦啦。很方便,但很土。明朝時,有人提出過改革意見:右手中指刷牙太落後啦!——我們要用左右手同時擦牙!!

你可以想像明朝時節,天蒙蒙亮,大家在井台上一字排開,抬雙肘,伸兩指,在嘴裡唏里呼嚕的一通擦;刷牙刷急了,手指皮都能磨破了。最怕的就是,有誰刷得正歡,忽然慘叫一聲:「我早起剛揀了驢糞!忘洗手了!!」

當然不是沒器具,唐朝時就有。將楊柳枝泡水裡,要用時,使牙齒咬開楊柳枝,楊柳纖維泡發了,支出來,像細小的梳齒。點些葯末,刷刷刷,就把牙給凈了。寺院里尤其愛用這個,還總結出楊柳枝的十大好處。但這個畢竟不是廣泛流行:誰家每天供你那麼多楊柳枝呢?

世界一般公認:正經的第一柄牙刷是中國人發明,那是15世紀末,哥倫布剛發現新大陸不久,明朝孝宗皇帝把野豬鬃毛插進了一支骨質把手。歐洲商人把這玩意帶了回去,先是當寶——沒法子,之前歐洲人都使碎布擦牙來著。刷了一段,痛慘了:野豬毛太硬,牙齦出血!中國皇帝的牙齦是鐵打的嗎?只好再想法子改良:刷毛試試鵝毛如何?刷柄試試竹木如何?……

總之吧,又不知多少牙齦牙齒流血的代價之下,我們才見著現代的牙刷。

牙疼是世上最要命的事。馬爾克斯有個小說叫《普通的一天》,寫一個市長上門求個牙醫治牙疼,幾乎卑躬屈膝;末了病牙被拔,看了發半天呆,想不通這麼一玩意,怎麼會把大活人折磨得死去活來。

牙是很難伺候的,因為牙不是骨頭——不然早被磨平了。牙外頭是琺琅質,很硬實;中間是象牙質;最裡頭是牙髓,包含神經線和血管。不用問,牙髓跟牙齦那兒稍一打架,人就哭爹喊娘。抓不著撓不著,只剩哭。

哭起來就只能打麻藥。以前世上還沒有注射器時,都使過一招。你張著嘴,坐在唐朝或中世紀阿拉伯的凳子上,齜牙咧嘴,看醫生把藥物燒了或水煮開,拿煙或水蒸氣熏你的牙。熏著熏著,你犯暈,有點噁心,但牙好像不疼。醫生拍拍你:回去吧!

但第二天早上,你又被牙疼醒時,就知道這事治標不治本。你想治本,就得拔牙。

上古傳說,從《山海經》到澳大利亞土著人,要拔牙都是使東西敲,並無二話。所以理論上,如果你門牙蛀了,跑去對魯智深罵一句「直娘賊」,換來他給你門牙一拳,蛀牙掉落,也是種方便的拔牙法。要不然,就和千萬患者一樣,排隊,拿號,最後坐上牙醫的椅子,張開嘴,看他微笑著手握鉗子朝你走來,你無助的、眼淚汪汪的,祈禱早點兒結束……

因為大家都恨牙疼,卻又怕拔牙,江湖郎中才有飯吃。老北京天橋上,經常賣些「哭來笑去散」、「一咳掉牙丸」之類。都是號稱往牙齦上點一點,你一咳嗽一噴嚏,蛀牙自落,方便得很——雖然這裡頭,許多其實是江湖騙子。

拔凈了蛀牙,洗漱了好牙,一張嘴就白亮亮,夠滿意了吧?非也。

古時候,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人,許多有奇怪的習慣:好好的牙齒,得敲了拔了鑿了才甘心。雲南有些地方,父母死了,兒子媳婦忍痛把門牙拆了,扔棺材裡,「爹娘,永別啦!」貴州有些地方,女子要嫁了,敲掉倆門牙,說是怕妨害夫家——多了倆門牙能把夫家怎麼樣呢?吃窮了他們?

美洲的瑪雅人不砸牙,但是愛把牙磨尖磨方,鑽個孔嵌些珠玉寶石:有珍玩不知道往哪兒放,只好往牙齒里塞,一吃東西滿嘴璀璨,罷了。如今流行的黃金烤瓷牙,算是給牙戴帽穿衣,而瑪雅人這種往牙里硬塞的套路,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最奇怪的牙齒裝飾,非日本人的黑齒莫屬。鐵針燒了,跟茶麥醋酒等物混合,發酵數月,製成腥臭黝黑的鐵漿水——聽著就費功夫。

再調和粉末,終於成品——看著就不寒而慄。

然後用楊柳枝當牙刷,隔三差五就刷一次——還嫌牙齒不夠黑似的。

妙在江戶時期之前,常人還玩不了這個,須是貴族,方得如此。江戶時期,此風蔚然。理由是什麼呢?好看?大大的未必:一張嘴就是黑的;好味道?滿嘴腥臭;方便?隔三差五得重新給牙齒補一遍黑。考慮到那時節貴族都滿臉抹白、剃眉畫蟬,一嘴黑牙除了顯得臉煞白如鬼,毫無用途。只能說,日本公卿是真捨得拿自己的臉和嘴去做調色盤。

宋朝的時候,補牙鑲牙已經很發達,許多老人家都愛去補個牙,以顯年輕。陸遊很豁達,就嘲笑大家說「染須種齒笑人痴」,由此可見,85歲高齡過世的陸放翁先生,一定鬚髮皆白,滿嘴牙一顆不剩也沒去補,吟誦「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時,一定滿嘴漏風,唏里呼嚕的。

舊文片段。載於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 (豆瓣)


問題:

那麼不妨重複一遍:

那麼不妨重複一遍:



古時平民刷牙率不高,但你所說的富戶、貴族,刷牙率則很高。在農村,至今有很多小時家人完全不刷牙的回憶。現在基本都刷牙了,但底層群體中有一小部分還是一口黃牙。但這不代表楊貴妃、王昭君他們也一口黃牙,明眸皓齒是美女帥哥永恆的追求。總之,你沒煞風景,你就是隨腦袋一想,覺得自己知道歷史的真相了。

古時平民刷牙率不高,但你所說的富戶、貴族,刷牙率則很高。在農村,至今有很多小時家人完全不刷牙的回憶。現在基本都刷牙了,但底層群體中有一小部分還是一口黃牙。但這不代表楊貴妃、王昭君他們也一口黃牙,明眸皓齒是美女帥哥永恆的追求。總之,你沒煞風景,你就是隨腦袋一想,覺得自己知道歷史的真相了。


很有趣的問題,其實問的就是一個牙齒保健以及牙膏的歷史,因為史料頗多,下面我按朝代順序挑重點介紹一下古代的牙科保健史:
戰國時代 我國人民就有了漱口的習慣,很早就注意口腔衛生,預防齲齒,《禮記》中有「雞初鳴,咸盥漱』一語.除此,《禮記》上還有「虛口」的記載,「虛口」就是吃完飯,喝口酒,蕩蕩口腔,使口腔清潔。
東漢 《金丹全書》記載:「飲食之毒,積於牙縫,於當夜晚洗刷,則垢污盡去,齒自不壞」。「故晨漱不如夜漱,此善於養齒者」。
三國·吳 在某某墓發現最早的牙籤
在某某墓發現最早的牙刷
南北朝 梁代劉峻撰《類苑》對揩齒有深入地介紹,其中《西嶽華山峰碑載治口齒鳥鬢歌》一首,謂:「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升麻蜀地黃。木律旱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青鹽等分同燒鍛,研煞將來使更良。揩齒牢牙顯鬢黑,誰知世上有仙方。」 這就是記載最早的藥物牙膏!
唐代 《外台秘要》記載了關於刷牙劑和刷牙方法:麻揩齒方:升麻9克,白芷9克,莫本9克,細辛9克,沉香9克,含水石18克藥物,研成細末,搗末篩為散,每朝楊柳枝頭咬軟,點取葯,揩齒,香而光潔。
宋代《太平聖惠方》中記載一種藥物牙膏:柳枝、槐樹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枝,細辛末,芙蓉末,每日擦齒。 太醫局設口齒咽喉科。蘇東坡的《東坡集》中介紹了中國飲茶防齲的最早論述。
元代 以口齒與咽喉科分為兩科《聖濟總錄》對口齒病記錄更詳細。書中載有揩齒固牙方。
明代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柳枝去風消腫止痛,其嫩枝削為枝,剔齒甚妙。」

參考文獻
[1]李剛.中國古代在齲病防治方面的偉大貢獻[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誌,1991,(02):124-125.
[2]付天星,文平,吳婷,周學東.中國口腔醫學大事年表(一)[J].華西口腔醫學雜誌,2010,(01):111-113.
[3]趙雙戰,趙林娟.中國古代健齒與牙刷發展[J].文博,2005,(03):84-88.


赤月為你解釋古人如何刷牙
我們來講述下這段故事 從文字中領略古人的口腔清潔歷史


春秋秦漢時期:
懂得牙齒美觀保健,認為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並已有醫藥保健,並使用含砷制失活牙髓的方法
資料:
「齒如瓠犀」——《詩經·衛風·碩人》,
「小兒疳蟲蝕齒方」,其處方為「雄黃、葶藶,右二味,末之,取臘日豬脂溶,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葯烙之。 《金匱要略》——東漢張仲景

三國兩晉南北朝:
金屬牙籤和叩齒法
晉代人們就以金屬制的潔齒工具「剔牙籤」清潔口腔
資料:
《抱朴子》內篇有中記載有叩齒健齒法,即上下齒列輕輕相互叩擊,,以促進牙周血液循環,可起到預防牙周疾患的作用。 ————————-—— 抱朴子 | 道家

隋唐五代時期: 從這時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

揩齒法: 「楊枝揩齒法」和手指揩齒法」兩種
資料:
「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葯揩齒,香而光潔。」——《《外台秘要》_中醫世家》唐.王燾著
手指揩齒法見於晚唐敦煌壁畫中的「勞度叉斗聖圖」。


兩宋時期:
茶葉蛋,植毛牙刷,牙膏
蘇東坡曾說過茶葉蛋的對牙齒有益的效用
還載有藥膏葯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謂今之藥物牙膏的雛型。————《太平聖惠方》宋官方編撰
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夢粱錄》第十三卷寫道:「諸色雜貨中有刷牙子。

大宋乃是中國文治之極致
刷牙的工具 牙刷牙膏基本已經成了型 缺乏的就是真正進入進入普通百姓 和讓其養成習慣的過程
這個過程十分的漫長 直到民國牙膏粉比較流行時 才真正的成為大眾每天必備的
在此之前的歲月 百姓雖有清理 但大多都是半月一月才清理一次

本文是多個資料匯聚後 按照年來歷史整理而成
參考文獻:
1、百度貼吧的探討鐵 古人怎麼刷牙?
2、搜狐健康專欄 話題 古人重視牙齒之清潔健美 古人怎麼刷牙
3、除了楊柳枝還有「口香糖」 古人是怎麼口腔衛生的
4、中國古代刷牙的歷史(圖)――華夏文明――中國經濟網
5、百度知道 古人用什麼方法保持口腔清潔
6、牙刷:小玩意大發明(組圖)_網易新聞中心


小時候見過我奶奶用窯灰(磚瓦燒成後積存在窯裡的草灰)窯灰呈白色,粉狀。那時候見我奶奶不用牙刷,就用手指蘸上窯灰擦洗她的牙。她的牙很好,但不算白,直到死也沒有掉一顆,去世時78歲。


翻閱了一下歷史記錄,其實我們偉大的古人早就開始刷牙啦,只是刷牙的方式和現在不一樣而已!早在先秦,人們就開始護齒。在《禮記》中有「雞初鳴,咸漱」的記載,即在清晨漱口。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鹽水、茶水等,起解毒殺菌的作用,而茶葉中含有氟和維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魏晉南北朝時期,則出現了手指揩齒法。古代敦煌壁畫中就有一幅勞度叉斗聖圖,畫中受戒者左手拿一長頸漱口瓶,用右手食指揩前門牙,非常形象的描繪了手指揩齒法。而在晚唐時期,就慢慢的出現了晨嚼齒木的方法,《南海寄歸內法傳》中記載:每日旦朝,須嚼齒木,揩齒刮舌,務令如法。意思就是每天都要用小樹枝、嫩枝條來揩齒,這個方法是從印度佛教傳入後流行開的。

到了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也有青鹽用布或者手指,或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這些蘸了,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

等到了明清時期,刷牙已經得到了相當範圍的普及。馮夢龍的《黃山謎》一書中收錄了一首戲謔村妓的山歌《黃鶯兒·村妓》:茅屋學鉛華,髻了邊,插野花。田郎各個拖來耍。溪邊浣紗,丘中種麻。三升麥子真高價,這嬌娃,吳城香刷,從未濺君牙。這首山歌的末句,明顯是在嘲諷村妓不刷牙。因為不刷牙而遭到嘲諷,由此反證刷牙已經相當普及了。

原文首發於:河馬牙醫
【一點資訊】古代人真的不刷牙?口臭會不會特別嚴重? www.yidianzixun.com


如果真是這樣,這會不會成為讓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地位下降的一個問題?難道我又煞風景了?

就天使君淺薄的認知,牙膏雖然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但是古代人很早就開始使用牙刷刷牙了。找了張圖~

但是相對於古代,現在刷牙的重要性其實要高的多,因為現代人吃各種含糖的飲料和食物,糖分附著在牙上會很快產生酸性,牙齒的腐蝕程度和齲齒髮生的幾率要大的多。

但是在古代,儘管沒有牙膏,古人依然有千奇百怪的護牙方式:

1、鹽擦牙

早在春秋時代,當權者已經懂得利用鹽來謀取暴利,它不僅是烹飪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有時也一些另類的功效。《紅樓夢》中曾記載賈寶玉每天清晨就有用鹽擦牙的習慣。

2、茶

飲茶自古是養生的一種方法,據術中記載,蘇軾自創造了一套濃茶固齒法,把普通的茶泡得濃濃的,在飯後用來漱口,既去了膩味,又不傷脾胃。殘留在齒縫裡的肉屑便會「不覺脫去」,不需要再剔牙,而「齒性便若緣此漸堅密,蠹病自己。」

3、楊柳枝牙刷

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4、茯苓當牙膏

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幹凈,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前面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看大家牙膏都講的差不多了,我來講講牙刷吧。

個人衛生從來都是個大問題——捫虱而談被傳為佳話的魏晉之時例外,總的來說,越是開化的文明對個人衛生的問題也就越講究。

《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視之為病態。這和現在我們的審美差不多。那麼這些「齒如瓠犀」的美女們怎麼保持口腔衛生呢?《禮記》有云:「雞初鳴,咸盥漱」。說白了,就是鹽水漱口。哎呦!美女不刷牙呀!年日一久,滿嘴牙菌斑和牙垢,如何愉快的啵兒啵兒?不急,且往下看。

這是秦漢時期的牙刷,青銅所制。↓

(安陽張洪濤先生私人藏品,借來一用,這廂有禮了)

至於刷毛是馬鬃還是豬鬃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不是尼龍。並且可以斷定的是,能用得上這樣牙刷的定是當時的白富美,青銅製品啊,豈是一眾屌絲可以擁有的?講究,先從白富美開始。那,屌絲們怎麼辦呢?↓

楊柳枝揩齒棍兒,純天然綠色無污染,平民值得擁有!不要小瞧了這麼根兒小小的楊柳枝,它自古至今奉獻幾度青春,白了多少美女和少年的牙!等等,至今?現在還有人用?當然!我們的鄰居印度國,現在還在廣泛的用這種辦法保持口腔衛生。

印度大叔親身示範,用牙齒把樹枝的一端咬的鬆軟,木纖維散開,帶著草木的芬芳,茶餘飯後聊以揩齒不亦快哉!其實,還有比這更環保的辦法呢!↓

這是中唐時期的壁畫,莫高窟158窟,講的是僧人揩齒的這麼一個場景,拿自個兒食指在嘴裡來回搗鼓,旁邊一小沙彌安靜的候著。自個兒手指,更是綠色環保無污染!

這是唐代的骨質牙刷↓

植毛孔整齊細密,雕刻細膩,美觀,古人講究起來真是了得!現在您送姑娘個香水,包包什麼,討姑娘歡心,那年頭送支雕工精細的象牙牙刷也是非常長臉的事情!東西不僅閃閃惹人愛,還隱晦又直接的傳遞著這樣的信息:你想和姑娘更好的啵兒。瞧古人這聰明才智!但當時牙刷造價之高昂,使其不可能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普通人怎麼刷牙?

唐朝僧人百丈懷海制訂了一部《百丈清規》,為中土僧人列舉了十八樣法器,其中就有齒木一項。據說《百丈清規》制訂以後,「天下叢林無不奉行」,影響之廣可以想見。

唐人對口腔衛生的重視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據說唐代宮廷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時曾充任文學侍從,宋儀錶堂堂,滿腹詩文,武帝肯定願意和他近一點,再近一點~

但是宋之問有,口,臭!武帝不爽。於是,宋之問每次覲見都口含丁香以解除口臭的問題。口腔問題關乎官運啊!提起這個宋之問,南先森就氣不打一出來,這個宋之問的詞在《宋詞》里頗有收錄,但人品差到極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金句閃爍詞壇千年,本是其外甥劉希夷所作,宋覺得這樣的妙句實在難得,欲強行奪去,劉不從。宋竟差人將自己親外甥活活悶死,搶得此句。至今,《宋詞》里仍將此金句歸至宋的名下。唉南先森的憤青病又犯,扯遠了扯遠了,咱們扯回來。

這是五代十國的象牙質牙刷。↓

五代十國,政權更迭頻繁,但講究人兒們的講究沒落下,該刷牙刷牙。

這是北宋時期的牙刷↓

瞧這造型,透著那股宋明簡約美學的氣息!簡約,不是簡單。

知道這是什麼材質不?↓

紅!珊!瑚!明朝人的牙刷,古人炫富都是這麼低調啊。

南先森講了這麼多,怎麼儘是富貴人家的故事呢?牙刷什麼時候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大清國的斧頭牌牙刷,牙刷中的斧頭,你值得擁有↓

民國的牙刷廣告,一毛不拔!這文案,堪比可口可樂啊↓

尼龍是世界上第一種合成纖維。1939年,美國開始公開銷售尼龍絲長襪,引起轟動,人們曾用「像蛛絲一樣細,像鋼絲一樣強,像絹絲一樣美」的詞句來讚譽這種纖維。到1940年5月,尼龍纖維織品的銷售遍及美國各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直到1945年,尼龍工業被轉向制降落傘、軍服等軍工產品。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1938年,美國杜邦公司等發明了用尼龍絲替代豬毛馬尾的技術,使牙刷生產效率成百上千倍地提高,也使價格降低到絕大多數人都能很輕鬆地購買。第一支以尼龍紗線作刷毛的牙刷於當年上市。 ↓

還有大家常問的電動牙刷,其實最早在十九世紀中期,就有機械牙刷設計雛形出現了。人類在「自動化牙刷」這條道路上已經躑躅前行了一百多年。↓

第一支電動牙刷名為「the Broxodent」,由(Philippe-G.WOOG,Ph.D.ToulouseUniversity)於1954年開發,由施貴寶製藥(SquibbPharmaceutical)於1959年美國牙醫會百周年紀念時推出的。↓

電動牙刷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簡直跟洗衣機解放手洗衣服一樣偉大。

電動牙刷發展到現在主要分為兩大派系,機械式電動牙刷和聲波式電動牙刷。機械式是通過刷頭高速前後振動旋轉清掃口腔,聲波式是通過刷頭超高頻+振動產生的水進行清潔。也發展出了更多功能,分段計時、多種模式、藍牙監控激勵刷牙等等,尤其是對於那些懶人自己也刷不好牙齒的,已經是非常省事兒了。

從古至今,人們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好好清潔牙齒也是想盡辦法了,現代牙膏牙刷這麼方便,我們更要好好刷牙,不開倒車。

祝大家都能有一口好牙(圖片來自網路)


今天大黃牙加口臭的人一點也不少 也沒怎麼樣嘛 都活得挺好


只不過沒有牙膏啊,又不是不清潔牙齒。千萬不要小瞧古代人的智慧,下面介紹下古代人的口腔保健史。

1.刷牙與漱口

古代人也刷牙漱口。公元前五世紀的《禮記》有記載:「雞初鳴,咸漱」,說明古人很早就有了漱口的習慣。

公元前205年—140年,西漢初期醫學家淳于意在「齊中大夫病齲齒」案例中,也明確提出患者的病得之「食而不漱」,並囑其以「苦參湯」漱口而愈。公元1624年,明代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更是很科學地指出:「每於飯後必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強調要在每次進食後及時漱口,保持牙齒清潔和口氣清新。

晚唐時代一幅名為「揩齒」的敦煌壁畫,形象描繪了我國古人用右手中指當「牙刷」清潔牙齒的畫面。而在遼墓穴中發現過骨質的牙刷柄,則被認為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時間。所以有關學者因此認為,我國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國家。

在那個時代,雖然牙膏還沒有出現,但聰明的祖先早已學會通過嚼楊柳枝來清潔口腔,也就是所謂的「晨嚼齒木」。古醫書《外台秘要》里記載,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李時珍也曾說過,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

此外,我們的祖先還懂得用鹽作為潔牙劑來清潔牙齒、預防口腔疾病,這種方法值得提倡。在藥王孫思邈的著作中就有「每旦以一捻鹽納口中,以暖水含,揩齒……」的記載。目前市場上出現一些含鹽牙膏,從中醫的角度看,含鹽牙膏對牙周病的確有一定的療效。

除鹽之外,我國古人常採用的漱口劑還有酒、醋、茶,甚至有的用童子尿。根據現代醫學分析,已知茶除含有多種維生素外,還含有氟,能防齲。古人雖不知茶中含氟,但知道茶可防止齲齒,在口腔醫學上是一大貢獻。而用尿漱口雖然感覺很不衛生,但尿中的尿素及氨對口腔病的確有一定療效,這說明人類早就對口腔衛生及治療口腔病有一定思考和重視。

2.叩齒與按摩

根據中醫理論,牙齒跟身體的五臟六腑都是相互關聯的,因此護牙健齒不一定全靠刷牙、洗牙。傳統醫學中提倡的叩齒和按摩牙齦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簡單有效的護牙方法。

東晉時代養生家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提到:「早晨叩齒三百下,永不動搖」。唐代《養生方》指出「朝夕啄齒齒不齲」。

在空閑休息時,讓上下兩排牙齒有節奏地碰撞,略聞聲響,連續數十下,既可以活動面部肌肉,又可以保護牙齒。現代研究表明,增加咀嚼與叩齒,可以產生生理上的良性刺激,促進牙床、牙齦的血液循環,改善牙齦組織的營養,使牙齒變得堅固而有光澤,並能延緩老年人的牙齒鬆動和脫落,對牙病患者是很好的輔助療法。

此外,還可在洗臉時,用食指上下旋轉按摩牙齦,排除齦溝及牙周袋分泌物,可改善牙齦內血液循環,提高牙周組織抵抗力,堅持這種方法可有效防止牙周病。此外,中草藥治療牙周病也有一定效果,長期使用中草藥牙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免疫力。

醫治牙病的穴位在醫治牙病的方法上,古人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中醫認為,上齒與胃經有關,胃經入上齒中;下齒與大腸經有關,大腸經入下齒中。所以上下牙痛分別是由不同的病所引起。所以醫治上齒的疼痛,就要扎胃經上的穴位,比如足三里、內庭穴等。若下齒痛,就要扎大腸經上的穴位,比如最常見的是扎合谷穴。對於一般的牙疼,按摩合谷穴和頰車穴就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頰車穴位於頜骨邊角向鼻子斜方向約1厘米處。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就是頰車穴。用雙手拇指放於同側面部頰車穴,由輕漸重按壓約1—2分鐘,可以起到解痙止痛、活血消腫的作用。

合谷穴位於虎口處,用一手拇指的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用拇指指尖進行按摩,由輕漸重按壓1—2分鐘,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活絡鎮痛的作用。

如果是實火牙疼可以配以內庭穴,此穴位於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虛火牙疼配太溪穴,位於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3.多吃健齒食物

食用健齒食物也是中醫護牙健齒常用的方法之一。中醫認為枸杞子有補益肝腎之功,久服堅筋骨,可補腎固齒,能促進牙周膜或纖維細胞增殖及附著作用。由於大棗中含有烏蘇酸和夾竹桃酸,能控制蛀齒菌產生酶,所以常食大棗,不僅可以健脾養胃,還能保護牙齒。另外,多食蜂蜜不僅可以抑制細菌生長,還能減少酸類物質的數量,可用來治療牙周病。而且古人還注意到飲食要「熱不灼齒,寒不冰齒」,以防止牙齒受到過度的刺激而致病。

所以,還是別擔心古人了,古人的一些生活環境甚至對牙齒有益(比如吃粗糧),咱雖然醫療環境變好了,但威脅同樣也變多了(精細食物,糖,汽水等)。古人的有些妙招咱也可以學學,最重要的還是擁有一口好牙啊。


刷牙的意義在於清潔牙齒表面的牙菌斑,一般來說口臭都是來源於產臭的牙齦朴啉單胞菌和聚合梭桿菌。古人與今人不同,古人食粗糧,牙面寬大,粗糧可以摩擦牙面起到清潔作用。再加之喝水漱口等洗脫力的作用,牙菌斑自然就減少了,古人也不會和現代人一樣有這麼多因進化而產生的口腔問題啦。


更新關於牙膏的進擊史

為了解答知友們這個問題,給大家做了視頻,點擊查看

更新,由於評論都介意排版問題,因為做了更改。不是答主寫現代詩,是因為之前有動態漫畫,而知乎不可以上傳,或者哪位知道怎麼上傳?

此外,感謝大家指正喔

華麗麗的分割線……

刷牙,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事情。每天都會接觸牙刷的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疑問,現在我們使用的牙刷,幾乎清一色都是塑料材質。那麼,在塑料出現之前古人怎麼解決刷牙問題?

當然,聰明的你可能會想到牙刷刷柄可以用木製或者竹製代替,但是在工藝水準還沒達到近代牙刷的製作要求以前呢?

往前一步說,「古人刷牙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他們也會想辦法去解決各種各樣的牙齒問題,刷牙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那麼最開始「刷牙」的人,是不是我們冰雪聰明的「中國人」呢?

至少由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答案比較杯具。在公元前3500年,那時候咱們的人文共祖,在地球另一端的古巴比倫人與埃及人已經開始刷牙了。不過那時候的製造工藝造不出植毛牙刷(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牙刷結構)。只能通過將細根樹枝末端嚼軟,也就是嚼成小刷子的樣子來充當「牙刷」。另一端削尖可用來剔牙很聰明吼?

不過味道嘗起來就有點…

等到了公元前1600年,故事的主角終於變成了我們炎黃子孫。處在夏朝與商朝迭代的中國古人發現了刷牙的「新大陸」,那就是咀嚼芳香的植物嫩枝。不僅可以清潔牙齒,還可以清新口氣。用戶體驗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個升級版的天然「牙刷」。一直被祖先們使用到「植毛牙刷」 的出現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植毛牙刷出現在公元7世紀~10世紀,牙刷的刷柄,唐人用的是堅硬的天然材料——獸骨。刷毛自然是天然的動物鬃毛這時的植毛牙刷刷頭略大,多為圓方形(少數為圓形)到柄端處變窄。怎麼樣,是不是感覺跟我們今天使用牙刷的形態差不多?是不是給祖先們的聰明才智跪了?雖然這種牙刷的基礎結構一直沿用至今。但牙刷在這個時候還不叫「牙刷」,而是叫「刷牙子」。直到南宋(1127~1279年)時期一位叫嚴用和的大夫在他的《嚴氏濟生方》中記載。這是能查到對牙刷最早的文字記載,也可以理解為:從這時起,「刷牙子」開始正式改名叫牙刷。

刷牙工具終於有了一個比較現代的名兒了,既然最早的牙刷在中國出土,那麼牙刷的發明人就是咱智慧的炎黃子孫了?

NO!

有人先於中國人申請了牙刷的專利,並已獲通過他叫威廉姆·阿迪斯(William Addis)是一個英國囚犯。他在1780年蹲監獄的時候「自以為」發明了第一款牙刷,然後以此申請專利並獲得認可。於是他成為了第一個擁有發明牙刷專利的人,發明植毛牙刷的老祖宗們要是知道這事兒。估計能氣得活過來?!

雖然牙刷從誕生到被搶注專利已經走過了幾百年的歷史,但牙刷依然不那麼好接受主要原因依然是「口感」。作為刷毛的主要材料動物的鬃毛還是太硬太尖銳,容易劃破嘴。而把天然的鬃毛每一根都打磨得很圓潤顯然是不現實的,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人工合成的塑料在1909年被發明不久後的1938年杜邦公司開始採用尼龍合成材料製造牙刷的刷毛。尼龍材質更柔軟也更衛生至少刷牙時不再那麼傷嘴了。牙刷也終於進化到了當下我們使用的形狀。

那麼,牙刷的進化就到此為止了嗎?

並不是!

沒錯,它又被進化成了電動牙刷。

1954年在傳統手動牙刷的基礎上瑞士研發並生產了第一款電動牙刷。爾後,在1961年無線充電牙刷問世。在26年後的1987年可旋轉電動牙刷問世牙刷家族的兩大巨頭手動牙刷和電動牙刷終於呈現出今天我們見到的樣子。

2003年麻省理工學院的萊梅爾遜發明指數將牙刷選為人類最重要發明對,沒有之一。

甚至超過了電腦、手機和車,馬上要睡覺了……

記得用這偉大的發明

刷個牙喔~


參考資料

【1】胡德渝. 口腔預防醫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趙雙戰,趙林娟. 中國古代健齒與牙刷發展[J]. 文博,2005,03.

【3】伍秋鵬. 中國古代牙刷形制演變考[J]. 中華醫史雜誌,2012,42.

補上牙膏視頻

https://m.weibo.cn/5973291748/4138939252106270


西遊記里的觀音有個羊脂玉凈瓶,插著柳枝。這一套東西,就是中國古人刷牙的牙缸和牙刷。
所以觀音大士當時的打扮就是一個早晨起來端著牙缸刷著牙的大姐……
貌似確實很親切……


貴族追求生活質量,牙齒保健也得算吧?其他答主答了很多法子。不過普通勞動人民,應該沒那麼多講究。也不怎麼講衛生。所以——口臭應該是家常便飯。大黃牙什麼的,應該也比較普遍,茶垢,煙垢等等。

就算是貴族,工業化之前都還厭惡洗澡,工業化後包括馬克思,大概視不洗澡為無產階級氣息。古代什麼場景大概能想見——那麼多牙齒保潔的法子,在貴族裡究竟普及不普及還是個問題。

所以,一想那個時代的愛情——接吻什麼的,就感到這很狗屁。嗯,西方人普遍狐臭,還不洗澡,愛情氣息更加了得。

我想古人活不久,應該與牙齒保健意識不強有關。不洗澡罷了,不刷牙。牙齒會很早就壞掉。然後——誰還能長壽呢?長壽還有什麼意思?自然壽命基本就這麼決定了。壽命短才正常,起碼幸福感沒丟。

楊貴妃,西施等中國美女,畫風應該還是不錯的。畢竟貴族,中國種族優勢,沒狐臭。而且最重要一點——紅顏薄命。她們沒有老去。早早地就死了。當我穿越古代看到她們時,她們對我淺淺一笑。然而,笑不露齒。口臭?不存在的。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補充一點,古代人吃的是什麼東西啊…
以糧食和青菜為主。
蛋白質少,口臭少。甜食少,蛀牙少。


秦漢時期關於口腔、牙齒之清潔、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

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

下面我將分材料、方式、工具三方面介紹中國古代刷牙漱口的資料:

一、材料

1. 末粉

將不溶性硬質物磨成細末狀,入口清漱齒根。秦朝時有用石磚末的,漢朝時有用瓦磨成粉的。據說還有動物骨粉的。

2. 鹽

兌鹽水來漱口,是民間很常見的方式了。鹽水漱口能清潔、除口腔異味、消減牙齦發炎。包括《紅樓夢》的很多古代小說都提及。有說專門用青鹽的,即沒有精加工過的海鹽。但理論上並不需要固定,只要是鹽,都有相近的消毒清潔作用。在唐代,還用加了糖的鹽水來漱口。

3. 明礬水

最遲在明代有記載以明礬水漱口。還能治療複發性口瘡。

4. 茶水

中國人傳統愛喝茶,也盛產茶,民間普通的大碗茶又多又便宜。茶水本身就有脫牙垢的效果。不少地方就有晨起時用隔夜茶漱口的說法,還有飯後即端杯茶水漱之的習慣,可謂漱口極勤。

飯後用濃茶漱口,既可清除牙齒縫中的食物,有利於堅固牙齒,又有清熱解毒、化腐去淤的功效。茶葉中所含豐富的維生素,還可補充體內維生素的不足。據現代藥理分析,茶還含有單寧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單寧具有抗菌、殺菌作用,氟化合物則有防止齲齒的作用。宋代文豪蘇東坡曾經說:「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輒以濃茶漱口,煩膩即去,而脾胃不和,凡肉之在齒間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縮不覺脫去,不煩挑剔也,兩齒便漱濯,緣此漸堅密,蠹病自己。」

5. 酒

關於酒劑漱口,對酒類有要求,可惜我實在不了解酒。《醫說》劉幾年七十餘多,精神不衰,每一飲酒輒一漱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酒精成分有消毒功效,這都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

6. 搽牙灰

又稱老糠灰,是稻穀的糠殼燒成的白色灰,一些地方至到解放後還有賣的。

7. 艾條灰

中醫炙用的「艾條」是用百草之王的艾草製成,驅寒通脈,它燒後留下的灰似白非白,與一般的草灰有區別,也是一種潔牙好物。

8. 牙湯

唐朝已有中草藥潔齒的配方,有的是熬成藥湯來潔口。

9. 牙粉

牙粉也是唐宋就有的,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就記錄過配製牙粉,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晒乾搗末,拿小篩子篩後以器具裝起,儲作漱口用。同期著名科學家沈括也配製過牙粉,原料為苦參,同樣晒乾搗末並篩細。沈括還提倡用牙刷器具,蘸清水,灑上牙粉以刷。

後面我會介紹這些方式與工具。

10. 古方牙膏

對就是牙膏!實際上以中藥配方製成的湯、粉、膏什麼的多去了。關於牙膏,北宋末年,洪芻編《香譜》,收錄了十幾個牙膏配方,這裡只說三個昂貴配方,絕對保口氣清香,以實際行動做到吐氣如蘭:

  • 沉香一兩半、白檀香五兩、蘇合香一兩、甲香一兩、龍腦香半兩、麝香半兩,以上香料搗成粉末,用熟蜜調成糊。
  • 黃熟香、馢香、沉香各半斤,檀香、零陵香、藿香、甘松、麝香、甲香、丁香皮各三兩。以上香料搗成粉末,用蘇合香油和熟蜜調成糊。
  • 龍腦香、乳香各半斤,青鹽二兩,一起搗成粉末,用熟蜜調成糊。

《太平聖惠方》還載有藥膏葯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

二、方式

1. 水漱法

用清水或各種材料漱口,很簡捷的一種方式。

2. 揩齒法

揩齒以保口齒清潔,在隋唐五代時期已趨流行。即是用洗凈的手指或布料清潔牙齒,同時也可配搭前面的各種潔牙材料。敦煌壁畫《勞度叉頭聖圖》中,畫有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齒。

3. 刷齒法

採用更專業的工具——牙刷!後面馬上講工具。

三、工具

1. 牙籤

雖不是刷牙的但也是潔牙工具,故先列出。古人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等外,此時尺有剔除齒縫間食物殘渣的習慣。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掘了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其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小楊枝是龍的尾部,圓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證認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此小楊枝也就是今之牙籤的雛形。

在文字記載上,西晉正式出現牙籤之說。晉代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之語。其製法雖不知其詳,但可看出牙籤當時較少有,屬精巧之物。

2. 楊柳枝

最早的刷牙工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處台秘要》中載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葯揩齒,香而光潔。」它使用起來廉價又方便,李時珍也說,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配上前面的潔牙材料,頗有效果。

3. 牙刷

你沒看錯,是真正的牙刷!我國1000多年前的遼駙馬衛國王古墓(公元959年)中出土了兩支骨制牙刷柄,頭部有兩排共8 個植毛孔,它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牙刷實物,而歐洲至到十八世紀才出現正式的牙刷。

從古書記載來看,中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如果大家去百度,可能會見到很多人說「牙刷」最早見於元代郭玉詩中云:「南洲牙刷寄頭日,去垢滌煩一金值。」實際上是錯的。牙刷的名字早在南宋就有了,俗稱「刷牙子」:南宋吳自牧描寫杭州生活的筆記體專著《夢粱錄》第十三卷寫道:「諸色雜貨中有刷牙子。」南宋人周守忠編寫養生書籍《類纂諸家養生至寶》,甚至專門討論了用牙刷來刷牙的時間要不要安排在早上:「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搖,久之患牙痛,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極有所損。」因為早上牙根較松,而馬尾較硬。

後來元末明初有一本為朝鮮人編訂的漢語教材《朴通事》,裡面有段標準市井對話:
顧客:賣刷子的將來。這帽刷、鞋刷各一個,刷牙兩個,掠頭兩個,怎麼賣?
商販:這的有什麼商量處?將二百銅錢來。哥,我與你這一個刷牙、一個掠頭,將去使,休掉了。
顧客:不妨事,我靴靿里揣將去。

再次可見牙刷在市井小民間也是普通貨品。

明代馮夢龍輯錄的民歌集《童痴二弄》第八卷收有一首南方情歌:「 吃個鏡子來里做眼,編筐著弗得個蓬塵,牙刷子只等你開口,絆頭帶來里繾筋,眉刷弗住介掠來掠去,刮舌又介掀嘴撩唇。」

不僅提到了牙刷,還很形象地描繪了刷牙時的動作:刮舌、掀嘴、撩唇。堪證明代南方有人刷牙,詳細度甚至比一些今人還高——你刷牙時還清理舌苔嗎?另外,裡面提到「眉刷」,懷疑那時牙刷已經告別了馬尾,改用又細又軟的眉毛之類來製作了。


題主這種想法,就好比「幾十年前衛生巾沒有普遍使用,豈不是每個婦女來例假都滿褲子血?」一樣。
在基本生活上,古人條件不好也會找到替代品,沒有牙膏,需要清潔牙齒,可以用鹽水漱口,可以用棉花擦乾淨牙齒牙床,並不是沒有牙膏就不能清潔牙齒了。
過去的婦女沒有衛生巾,甚至沒有內褲,但是她們來例假會用月經帶,墊上布條什麼的來吸收。
沒有洗髮水,可以用皂角煮水洗頭。
沒有沐浴露,可以用澡豆。
沒有洗衣液,可以用胰子。
當然,就古代和現在的東西使用的方便程度與效果,肯定是現代的好,現代的又方便又衛生,但是題主不能因此覺得古人都不好想辦法改善生活的。
畢竟,假如古代人人都不清潔牙齒,那麼根本就不會有清潔牙齒的需求,就沒有人會發明牙膏。


古人用柳枝削皮剝絲當作牙刷
用皂莢搭配各種中藥材做牙粉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各式各樣的牙膏,效果真的會有不同嗎?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國家圖書館中有《陳修園醫書72種》一書,在書中「經驗百病內外方」卷內,有「固齒神方」的記載。此書也在中華醫學會如皋分會與江蘇省如皋縣中醫院於1981年合編的《餐菊軒醫輯》中得以證實。「固齒神方」:青鹽5錢、石膏5錢、補骨脂4錢製、花椒1錢5分(去目)、白芷1錢5分、薄葉荷1錢5分、旱蓮草2錢5分、 防風2錢5分、細辛1錢5分。有中醫表示,此方藥材特性具有消炎消毒、止痛補腎效果;藥材比例對藥效影響不大。
用法
《教你活到100歲》一書中也有對此方的解讀,上藥生曬,研為細末。每早或晚上用此藥粉擦牙或刷牙,然後再用水頻漱吐之。方中「青鹽」即冬天醃鹹菜時所用的鹽塊,民間稱「大鹽」。實際上只要用普通超市中的細鹽就可。方中「花椒(去目),是指只用花椒的果皮,「去目」是指去掉花椒中的果實(即椒目)。在研為細末過程中,細鹽暫時不要放入,只把中藥研為板細粉末,最後再放入細鹽混合均勻,貯瓶備用。以牙粉代牙膏,先將牙粉適量(如刷牙膏時的用量)倒入左手心上,再小心放在牙刷上刷牙,也可用手指蘸著牙粉擦牙。此外,固齒神方還對頑固性復發性口腔潰瘍具有獨特功效。刷牙完畢後不要馬上漱口,要讓殘留的藥粉繼續含在嘴裡1分鐘,以保證藥粉作用的時間。牙周病嚴重者,可直接用手沾濕藥粉塗抹在患部,並做按摩牙肉的動作,1分鐘後再用清水漱淨。另外也可以將本藥粉稀釋成漱口液,平時多含漱。牙周病菌是厭氧菌,不喜歡流動的環境,所以多漱口是有用的。

=====================
固齒神方(出自《清.陳修園醫書》) 范津
台灣患牙周病的人極為普遍,牙醫診所到處林立,而且他們最歡迎牙周病人上門,因為,便可鼓動如簧之舌,趁機力勸患者拔牙,拔得越多越好,如果整排牙齒拔掉,再製做假牙,則鈔票就會滾滾而來了。

筆者三十年前,患牙周病,有一大半牙已呈動搖之象,坐立不安,當時醫師勸我「長痛不如短痛」,把它拔掉,但我對真牙視如瑰寶,予以婉拒,與其求牙醫拔牙解決,何不自己悉心研究,或有比拔牙較安全一些的辦法,於是,翻閱中醫書藉,得陳修園醫書72種,內有

「固齒神方」一則:
青鹽5錢、石膏5錢、補骨脂4錢製、
花椒1錢5分(去目)、白芷1錢5分、
南薄荷1錢5分、旱蓮草2錢5分、
防風2錢5分、細辛1錢5分
※上藥共為細末(以上藥方研成細末)。

方內說明如下:
上藥共為細末,每早洗臉後擦牙,用水頻漱吐之。治牙陳方甚多,苦無大效,昔有人四十病齒,大牙已脫三個,遇德州盧南石相國之弟,傳此方用之,動者復固,齒病遂除。即或冬月食火鍋,並煎炒等物,牙縫裡出疙瘩,用此末多擦一、二次,即消減,真是第一效驗方也!若於三、四歲即用之無間斷,可保至老不脫落,永免牙患,有此神方,諸方可廢矣。

筆者當即請中藥店照方配製,用以刷牙三月後,動者復固,迄今已年逾八十有六,仍保持滿口真牙,絲毫未受牙病之苦,可見傳統中醫典藉中寶藏甚多,正等待後人發掘。我慶幸深受其惠,除感恩外,特獻此方,給牙病者,作為自療之參考,並盼廣為推薦以利眾生,則功德無量!
-----------------------------------------------------------------
※ 編者按:
一、陳修園,名念祖,清福建長樂縣人,少孤,家徒四壁,篤志力學,尤精於醫,後舉於鄉,服官畿輔,所至以醫術利民,著述甚多,有《陳修園醫書》傳世。
二、本方之「細辛」,為牙痛常用藥,細辛又名「馬仙草」。
三、本方之「花椒」須「去目」,係將花椒內含之核除去,中藥店配製時必十分瞭解。
四、本方之「青鹽」一味,希望不要用普通鹽代替。
五、本方價格低廉,可依照比例加大其量,用磁瓶裝,可長期保存備用。
六、能早晚各刷牙一次,最有效力,但就寢前必刷一次。
七、每次刷牙用藥較多,必使其在口腔中停留五分鐘以上,以發藥效。
八、有患者除晨起、睡前各刷一次外,並於三餐飯後,將牙齒刷洗乾淨,再以本方塗擦牙齦,經五分鐘後,再以清水漱口,於三日或一星期內即見卓效。亦有患者用後,除了消解牙病,同時排出大量宿便,其原因據小吃店的太太說,可能吞食了未漱洗乾淨而殘留的藥粉。
===================
*******************************************************************
固齒神方(出自《清.陳修園醫 書》) 范津

台灣患牙周病的人極為普遍,牙醫診所到處林立,而且他們最歡迎牙周病人上門,因為,便可鼓動如簧之舌,趁機力勸患者拔牙,拔得越多越好,如果整排 牙齒拔掉,再製做假牙,則鈔票就會滾滾而來了。

筆者三十年前,患牙周病,有一大半牙已呈動搖之象,坐立不安,當時醫師勸我「長痛不如短痛」,把它拔掉,但我對真牙視如瑰寶,予以婉拒,與其求牙 醫拔牙解決,何不自己悉心研究,或有比拔牙較安全一些的辦法,於是,翻閱中醫書藉,得陳修園醫書72種,內有「固齒神方」一則:

青鹽5錢、石膏5錢、補骨脂4錢製、花椒1錢5分(去目)、白芷1錢5分、南薄荷1錢5分、旱蓮草2錢5分、 防風2錢5分、細辛1錢5分
※上藥共為細末(以上藥方研成細末)。

方內說明如下:
上藥共為細末,每早洗臉後擦牙,用水頻潄吐之。治牙陳方甚多,苦無大效,昔有人四十病齒,大牙已脫三個,遇德州盧南石相國之弟,傳此方用之,動者 復固,齒病遂除。即或冬月食火鍋,並煎炒等物,牙縫裡出疙瘩,用此末多擦一、二次,即消減,真是第一效驗方也!若於三、四歲即用之無間斷,可保至 老不脫落,永免牙患,有此神方,諸方可廢矣。

筆者當即請中藥店照方配製,用以刷牙三月後,動者復固,迄今已年逾八十有六,仍保持滿口真牙,絲毫未受牙病之苦,可見傳統中醫典藉中寶藏甚多,正 等待後人發掘。我慶幸深受其惠,除感恩外,特獻此方,給牙病者,作為自療之參考,並盼廣為推薦以利眾生,則功德無量!
-
----------------------------------------------------------------------------------------------------------
※ 編者按:
一、陳修園,名念祖,清福建長樂縣人,少孤,家徒四壁,篤志力學,尤精於醫,後舉於鄉,服官畿輔,所至以醫術利民,著述甚多,有《陳修園醫書》傳 世。
二、本方之「細辛」,為牙痛常用藥,細辛又名「馬仙草」。
三、本方之「花椒」須「去目」,係將花椒內含之核除去,中藥店配製時必十分瞭解。
四、本方之「青鹽」一味,希望不要用普通鹽代替。
五、本方價格低廉,可依照比例加大其量,用磁瓶裝,可長期保存備用。
六、能早晚各刷牙一次,最有效力,但就寢前必刷一次。
七、每次刷牙用藥較多,必使其在口腔中停留五分鐘以上,以發藥效。
八、有患者除晨起、睡前各刷一次外,並於三餐飯後,將牙齒刷洗乾淨,再以本方塗擦牙齦,經五分鐘後,再以清水潄口,於三日或一星期內即見卓效。亦 有患者用後,除了消解牙病,同時排出大量宿便,其原因據小吃店的太太說,可能吞食了未漱洗乾淨而殘留的藥粉。

【 後記】:
2010年一月上旬,那位三天兩頭牙痛的朋友,送了幾瓶他自己去藥房訂製的固齒神方牙粉到山上給我,瓶子上面貼著貼紙,簡單寫下自己和親友使用後 的心得。我想他既然如此用心,還是把他使用的心得分享給大家,故抄錄如下:

每晚睡前刷完牙後,用牙刷沾「固齒粉」刷牙齦,含口中十分鐘後,清水潄口吐掉。
防:牙齦萎縮、牙周病、牙痛。
固:真、假牙壽命延長。

PS.他已用了一年多,他說這藥方沒有騙人,原本常常牙痛,使用後,除了初期痛了兩次,到現在沒有再患過牙痛了。修改


匿名用戶(作者)
自家用後感受
2010/09/04

1. 頭幾天,滿口鹹鹹苦苦的中藥味,雖然覺得不大討好的,倒也沒有多大的反感;使用下來,越來越喜歡那天然草藥的薄荷味;再也接受不了牙膏那種人工薄荷「香」 味。
2. 我沒有吃零食的習慣,以往使用牙膏,往往到了傍晚時份,口腔便會覺得黏黏笠笠的,頗尷尬的;使用一星期左右,發覺這現象沒有了,口腔整天都清清爽爽的。
3. 最初使用,見這牙粉啡啡黑黑的,我的牙齒指甲是很易沾漬染色的,我又喜歡喝奶茶咖啡;很是擔心牙齒會沾漬變啡黑,使用下來,不知是否心理作用,牙齒不但沒 有沾色,反而因一些少漬也退了而變得白了少許。
4. 牙齦腫漲的次數少了
5. 以往吃牛腩等粗纖維肉類,往往會攝於牙縫之間,不知是否那固齒的效用,牙縫變得密了,這現象是少了。
6. 客人也說牙痛,流牙血的現象是改善了。

我的使用方法
用一小匙,勺出約綠豆的份量,用濕牙刷沾上藥份,以藥粉取代牙膏,如常刷牙漱口。
這牙粉的成份主要是清熱降火,活血健腎,石膏補骨脂可以磨擦清潔,且含鈣量高,青鹽薄荷可消毒殺菌,我自己是很放心使用的。
0 贊6 分鐘前


匿名用戶(作者)

這是在飯水分離官網的網友北斗七星分享的神方,非常好用!

今 天去牙科診所做半年一次的洗牙,醫生看了我的牙齒之後非常驚訝,因為去年我曾經牙周病發作,面臨開刀的邊緣,「先生娘」已經交給我「開刀同意書」要我簽 章,也是吉人自有天相,正好收到社大同學轉來一帖「固齒神方」,趕忙去迪化街參藥店配藥,藥店老闆說拜網路之賜,這帖藥現在紅得不得了,因為要磨成粉末, 本來至少要買三份,而且三天才能拿到貨,現在生意好到有現貨,而且買幾份都可以,我買回來用了幾天,牙周病就痊癒了,一年來介紹給很多人,用過的人都說有 效極了,我現在把這個方子抄在下面,有牙周病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固齒神方!范津

台灣患牙周病的人極為普遍,牙醫診所到處林立,而且他們最歡迎牙周病人上門,因為,便可鼓動如簧之舌,趁機力勸患者拔牙,拔得越多越好,如果整排牙齒拔掉,再製做假牙,則鈔票就會滾滾而來了。

??

筆者三十年前,患牙周病,有一大半牙已呈動搖之象,坐立不安,當時醫師勸我「長痛不如短痛」,把它拔掉,但我對真牙視如瑰寶,予以婉拒,與其求牙醫拔牙解決,何不自己悉心研究,或有比拔牙較安全一些的辦法,於是,翻閱中醫書借,得「陳修園醫書72種」,內有「固齒神方」一則:

青鹽5錢、石膏5錢、補骨脂4錢制、

花椒1錢5分(去目)、白芷1錢5分、

南薄荷1錢5分、旱蓮草2錢5分、

防風2錢5分、細辛1錢5分


0 贊剛剛


事實上別說是刷牙了,古代的話撇去貴族,貧民甚至連澡都很少洗。
別的地方我不是很清楚,我們南方長江流域改革開放前的一般家庭的老人家(甚至現在很多封閉的山村),女性都是裹頭巾的,相信大家可能在影視作品中都見過。那種頭巾實在太噁心了,基本就是包著頭,每天晚上拿下來洗洗,因為條件差,洗澡次數不多,一天裹下來頭巾裡面全是油和頭皮屑,想想身上都發麻。
至於刷牙,其實牙刷可考究的是在明孝宗時就有用豬鬃插到木棒上應該算是最早的牙刷。不過據家裡的老人說,都是拿樹葉抹上鹽,醮水擦拭的。不過話說回來,古代牙線、牙籤都不普及的年代,估計牙齒好不好就只能聽天由命,要是正好牙縫比較大,食物進入難以清洗,腐蝕牙齒恐怕很是常見。
總之,貴族應該有比較完善的保護措施,但是貧民,有口飯吃就不錯了,誰還在意這種細節。


推薦閱讀:

為什麼智齒在人體基本發育成熟後才萌發?
電燈泡吞入口中能不能自己取出來?為什麼?
普通人怎樣能夠到達南極,並帶一隻企鵝回來?
為什麼大多詐騙簡訊經不起推敲還會有人相信?
荊軻在等誰?

TAG:健康 | 歷史 | 牙膏 | 冷知識 | 口腔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