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台灣女性不喜歡被稱作「台妹」?

台客的系列辭彙


「台妹」,可不是「台灣的妹子」的意思哦。

大家知道「台妹」這個詞,大概是從張震嶽(MC Hotdog)的「我愛台妹」來的吧?
這首歌對於台妹的形象有著精闢的描寫,我們就從這裡開始。

按照「我愛台妹」的歌詞,台妹的特徵/條件大概包括:

- 檳榔妹 (不知道這是什麽的請自行搜尋或另開題目請專家解答……)
- 電子花車妹(同上)
- 鋼管舞女郎
- 很早就生了小孩的單身媽媽
- 住在台灣南部的女生

加上我個人的理解和演繹,台妹的形象是:
(PS. 這是一種形容 -- 你也可以說是偏見,被認為是屬於台妹的僵固形象)

- 知識水準可能不高,台灣腔國語濃厚
- 性格直爽,個性開放熱情。
- 話很敢講,葷黃不拘
- 衣服很敢穿,能露的都會露給你看,但衣服材質可能不怎麼樣
- 化妝/服飾的口味很重,常見豹紋虎皮(假的),頭髮的顏色也常光艷照人
- 常在酒吧,歌廳,Pub出沒。很多人是風月場所的服務員。

……你覺得你身邊的台灣女生,會認為自己是這種形象的女生嗎?

「台妹」一詞的現在已被延伸到很多更廣的地方,比方說,看到一個女生有點台灣口音,講話很直爽開放,你可以說「哇,那個妹講話好台哦!」。或是你看到一個女生濃妝豔抹穿著大紅的迷你裙配豹紋低胸馬甲加上恨天高的高跟鞋,你可能會說「哇,那個妹好台!」。

但Mc Hotdog和張震嶽的「我愛台妹」並不是在禮讚這種表面的事情。他們想表達的,是台妹背後的鄉土味、草根性,想禮讚的,是台妹直爽、不做假、敢愛敢恨的性格。

張震嶽唱:「林志玲/侯佩岑對我來說算什麽」,就是說林志玲/侯佩岑這種與台妹完全相反的「淑女」太假、做作,誰知道這種假裝高尚的女生背後在做什麽髒事……。這是Mc Hotdog一貫的叛逆風格。

而我,已經完全被社會征服無法叛逆的人,還是比較喜歡林志玲的……(;′Д`)


嗨你好,我是一個台灣女孩, 去北京讀書一年後希望能促進兩岸交流所以開設了公眾號」灣女孩日記」如果對我的文章感興趣的歡迎關注

本文首刊於"灣女孩日記"公眾號,我是小編小熊

你身邊可能有些女性台灣朋友,為了表示親近,你會想要叫她妹子,而脫口出了一句"台妹",不過你知道嗎,台妹一詞在台灣人聽起來,跟"台灣女孩"可是天差地遠的喔!

你有沒有通過一首歌

我愛台妹 台妹愛我 對我來說 林志玲算什麼

我愛台妹 台妹愛我 對我來說 侯佩岑算什麼…..

《我愛台妹》是由MC HotDog,張震岳和Free9合作的一首歌,不過這首歌在2015年8月10日起,上榜了中國文化局的網路音樂黑名單中,並要求由網路平台下架,列在黑名單中的歌曲內容涉及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會公德的內容。

不過這不重要,今天要說的是,台妹一詞因為這首歌的關係再度被提起,也開始被大陸民眾使用,但是,你用對了嗎?

台客文化

要介紹台妹一詞,就要先從它的源頭,台客談起。

"台客"或稱"土台客",是一種帶有歧視的貶抑詞,早期為台灣外省人對於本土人民的歧視用語,現今則多用來形容言行粗俗等。

早期歷史

在早期,台客一詞是一種眷村黑話、髒話,是外省人對於粗俗、沒水準、不入流的本省人的蔑稱,對於看不順眼的本省人,即使沒有上述情形,也同樣會使用的一種辱罵性字眼。

1980年代中期

台客變成泛指翹二郎腿、騎改裝摩拖車、穿絲質襯衫、汗衫、喇叭褲,腰帶掛大串鑰匙,頭燙山本頭,染金髮,滿身刺青穿夾角拖鞋的族群。

1990年代

濁水溪公社樂團出版"台客的復仇"搖滾台語專輯,反應台灣的抗爭運動等議題。這首歌象徵的意義是,在當時公民意識崛起的時代背景下,"台客"開始思考對於自身的身份認同與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生存意義

1980年代末期

由蔡康永主持的綜藝節目首次邀請扮演台客族群的來賓,在節目中強化社會賦予"台客"的印象,為了節目效果,時而以丑角身份展現時而以趣味表演增加收視率,"台客"一詞的負面形象便由此加深了。

在媒體傳播下,"台客"一詞開始流行於青少年間,除了涉指低俗文化的族群外,也代表了當時參差不齊的次文化,顯示出思想空泛無方向卻又固執。

而台妹一詞也隨之出現,指的便是滿足上述情況的女性。

2000年代

伍佰、張震岳羅志祥等台灣藝人,賦予台客一詞新的生命。認為新台客代表活力,具有台灣特色意義並以搖滾演唱會的方式取得年輕人支持,使台客文化重新浮出檯面。

2005年台客搖滾嘉年華的舉辦,使台客成為一種生活型態,自我揶揄,謙稱自己不懂流行的辭彙。

時至今日

在台灣,若稱呼對方為台客,仍然是一種貶抑的辭彙,不尊重和鄙視的稱呼,而台妹,則是對女性台客的稱呼。

另外也有些比較有名的人說過

伍佰:"台客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陳升:"現在對台客的定義很模糊

王武雄:"台客有兩種",一種以台客為恥,鄙視任何他認定的台客:另一種"以台客為榮,鄙視所有鄙視他們的人"

台妹重點整理

台妹文化

一種次文化:正如同上面說到的,台客或台妹文化,其實在台灣是一種次文化,某部份族群的人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喜歡這樣的穿著與說話語氣。


台妹的特徵

1.染金髮

2.眼影顏色跟膚色形成強烈對比

3.腳踩"恨天高",相當高底的鞋,或是細高跟鞋,走路聲響大

4.故意露出刺青圖案

5.抽煙且動作豪爽

6.髒話當口頭禪

7.身旁有許多台客

8.說話語氣低俗,也有人認為比較不造作

9.說話有台灣國語腔調

以上9點特徵取自網路整理,藍白拖鞋一般是台客特徵,非台妹的。

灣女孩說

本文提及的台客或台妹文化,並不是所有人對台客或台妹的定義,不過大部份台灣人在聽到這兩個辭彙的時候,會想到的想法的確是這樣的。

當一個人出現這些特徵後,我們也會使用"你怎麼這麼台啊"來形容他/她。

當然也有人認為台客或台妹文化需要重新定義,不應該賦予這些負面的解釋或偏見。

許多台灣人在大陸生活的時候,一些大陸朋友朋友在無意的情況下經常這樣稱呼台灣女孩,讓這些人不知道該如何跟這些大陸朋友解釋台妹一詞在台灣的意義,所以很多讀者在後台請我寫這篇文章。其實這個問題不只是這些台灣女孩友遇到,小熊自己在大陸的時候也跟身邊朋友解釋好多次過呢,希望這些內容對你們有幫助啰!我想,交流就是這樣做起來的,誤會就是這樣解開的,情感就是這樣產生的,對吧?

所以啰,台灣女孩和台妹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下次再遇到台灣女孩,請試著不要用台妹來稱呼她們呢!

--------我是分隔線-----------

我是一個來自台灣的女孩,你可以叫我小熊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或是更多跟台灣相關的介紹

歡迎到微信公眾號或微博搜尋"台灣小熊大世界"

期待你的關注哈!


因為其實絕大多數大陸人不知道台灣某種蔬菜名字叫「大陸妹」,形容大陸女人便宜。

如果知道的話,台灣人,包括台灣女人的外號會更難聽的。


就好比內地中國共產黨不能稱呼為共黨一樣。大家都懂的。


失足女漢子氣質的台灣本土化表達。。。。


大陸的同學們都以為「台妹」就是火辣,時尚又會嗲人的可愛台灣女生
覺得這是一種代表,一種稱讚。
但正如@唐先智說的,台灣人口中的「台妹」是各種檳榔妹,或很「台」(也就是我們口中的「不洋氣」)、質感不太好(絕無歧視之意)的女生
如果要稱讚台灣女生,叫她們「正妹」才是正確的。


朋友,你知道「大陸妹」嗎?


台妹是


髮型要夠台

打扮要夠台

動作一定要台

朋友也要夠台

台上我最台

台下還要台

一家人出門也要keep住台味

就是這樣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台出高度的美眉,才配叫做 台妹!

「 我的槍呢!」


我個人也不喜歡...台妹是圖片這樣....並不是泛指台灣女生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台灣全社會從民間,媒體乃至立法院張口閉口叫陸客,陸配,陸妹的,怎不自我檢討?端的是一個虛偽,偽善,做作。


這麼解釋吧,台妹相當於大陸的鄉下妹,

如果你對一大陸姑娘說,嘿,鄉下妹你好!會有什麼後果


"台妹"這個詞,實際上來源於「台客」。而「台客」的則是對台灣本省人的一種貶低化稱呼,是「蠻夷」一詞的現代化變種。而這種貶低化,有來源於國民黨作為一個外來政權,對於台灣本土意識的刻意打壓(體現執政的「外省人」的優越感)。
但在實際的語境中,它的地域歧視的意味不強,而是指此人品味很差,類似「暴發戶」。
詳解見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5%A6%B9


香港女生也不喜歡被人稱作港女。


台妹以前是很low的稱呼,表示很鄉土。
但近幾年好多了,像一些藝人也紛紛自認台妹、台客了,所以就不是很貶義的詞語的,但隨意套在別人頭上還是怪怪的,就像大陸的女孩也不喜歡被人叫做大陸妹,即便說的人沒有貶抑之意。
我也是不太願意被叫台妹的。


-

寫個公式吧
[中國大媽] - 錢 - 年齡 = 台妹
[中國土豪] - 錢 - 年齡 = 台客

質感沒有,而欲重表,然充分顯露其不對稱者,故台之。
唯,未達殺馬特者也。

豈不可贊乎?


-


MC HotDog 是姚忠仁 好么? 並不是張震岳!


大陸妹是正當稱呼。
北姑是正當稱呼。
台妹是貶義,港女是貶義,大家不要用。
哼哼


和大陸女生不喜歡被稱為大陸妹一個道理……


我也來湊個熱鬧....

台妹是什麼....殺馬特知道吧,非主流知道吧....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這也沒什麼喜不喜歡,每個人對於次文化的接受度不同,就這樣而已,
想要有具體的認識,不妨可以看一下以前侯導的電影:少年咧,安啦(老派台客)

以前除了台客,還有咖仔(用台語唸),這兩派都是互看不順眼的...


以前不喜歡被稱作台妹,感覺文化被拉低了,但現在不會了,以台妹為榮!


推薦閱讀:

台灣有哪些美食值得一試?

TAG:台灣 | 女性 | 台灣人 | 台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