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價從 97 年到 03 年跌了 70%,對經濟造成了哪些影響?有哪些經驗可資內地當下借鑒?

1、由問題「房地產價格如果下跌 20~30% 對上下游產業的影響是否足以導致恐慌性拋盤」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51596的討論想到此問題;
2、香港房價走勢圖http://image.dukuai.com/attachments/day_081216/20081216_e02b8e048b11d5cee9a7oPM4PXYtTIzp.gif



紅色線為樓價指數,藍色線為GDP增長情況。請注意97-98年,就是你所提到的時間點。97年房價暴跌對經濟影響巨大,但並非毀滅性的,且經濟很快復甦,反而樓市跌足6年。

自1997年中香港回歸中國開始,至2003 SARS肆虐結束,這短短六年是香港過去50年最慘痛的六年,期間樓市平均下跌六成半(每年平均跌幅16%),全港超過一半業主成為負資產,於1997年摸頂買入真正豪宅(港島區)的業主,要捱至2006年才真正脫身,至於摸頂買入假豪宅或偏遠地區中下價樓宇的業主,直至13年後的今天,應還比當年買入價低30-40%,1997樓市泡沫之大,範圍之廣,可想而知。

香港的樓市與經濟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但是樓市週期與經濟增長的週期又不是完全重合,
宏觀地看問題,樓價長遠來講,應該與大眾的收入成正比。故理論上:
樓價=常數X大眾收入
大眾收入可以是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數,或者更準確地講是中產家庭收入中位數。
不過世事哪有如此理想?雖然樓價的大方向是與大眾收入成正比,但期間一定有週期性波動,有時樓價高於理想值,有時低於理想值。波動的形成有客觀原因:例如經濟環境、利息因素等;更重要的是有主觀原因:例如大眾對樓價走勢的主觀期望、對經濟前景的心理預期等。以上種種因素綜合起來,就產生了香港樓市波動週期的特有模式。

值得借鑒的方面太多了,我只說一點:

1997年,圖中列出由1997年4月至2010年4月於香港銀行體系內所有貨幣之存款及貸款。可以知道 , 於1997年中 , 於香港銀行體系內所有貨幣之存款及貸款大約分別為 HK$28,000億及HK$43,000億 ,

1997年,圖中列出由1997年4月至2010年4月於香港銀行體系內所有貨幣之存款及貸款。可以知道 , 於1997年中 , 於香港銀行體系內所有貨幣之存款及貸款大約分別為 HK$28,000億及HK$43,000億 , 當時香港超借HK$15,000億。
借錢過於容易,沒有適當的風險控制,也是推高樓市的重要原因,這也是需要壓力測試的原因!

2010年4月 , 淨存款 (i.e. 總存款 - 總貸款) 約為HK$35,000億 , 如我沒有記錯 , 2010年HK GDP 為HK$18,000億 , 香港淨存款約自身GDP的兩倍 , 這顕示香港本身其實是非常富有 , 香港人係借貸方面是非常保守、謹慎 , 從整體經濟來看 , 香港本身不但完全沒有過渡借貸的情況 , 同時亦有很大可舉債投資的空間。
由此可見1997年到底讓香港人學到了什麽。


謝邀,對香港房地產市場沒有研究,說點淺見。


1.香港樓市的虛高跟外資過量進入關係巨大。香港不同於中國內地,外匯市場發達,外資進入香港炒作房地產比較容易,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大量外資撤出香港,導致房地產市場暴跌,這種情況在內地不會特別明顯的暴露出來。


2.香港房地產市場跌幅達到70%,創造了很多負資產,但是大部分香港居民並沒有因為負資產而出售手中的自住房,而是節衣縮食攢錢償還銀行貸款,只要有收入,都會竭力保住自己的住房。


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說明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中居民自住房比例和投資房比例是多少,但是從以上兩個事實可以感覺出,香港樓市中投資房比例肯定比中國內地要大(從中國整體情況看,不特定跟某些城市比較),因為香港國際化程度高,外來炒房客數量多,這部分人的資金屬於投機性質,跟炒股的資金習慣相似。


至於房價下跌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我想最明顯的是使得香港經濟陷入長達幾年的通縮,經濟低迷陷入惡性循環,硬著陸導致經濟長時間無法恢復活力,使得香港社會深受其苦。


至於可供內地借鑒的經驗,我想最主要是在政策上保持穩定和獨立,不能跟著歐美的步調走,堅持按照中國自己的進度對待人民幣匯率問題,適度的開放外匯市場;另外對待金融創新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很多金融創新成果本身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因為沒有配合相應的制度和監管,導致金融成為損害經濟實體的罪魁禍首,我們應該同時學習金融創新所帶來的經驗和教訓,配合制度建設實行金融創新的摸索;提倡理性健康的投資理念,不要鼓勵老百姓進行高風險的投資組合,冒險投資超出自己經濟實力的東西,同時配合制度改革,創造更多的投資渠道。


香港房價持續慘跌 但卻無人敢「抄底」

盛夏的香港,各類花花綠綠「劈價盤」佔據了街頭的廣告櫥窗:一個又一個樓價數字被馬克筆划去,標上醒目標籤——「機不可失」、「一劈再劈,再降20%」。

一位中介公司的銷售人員正在用蹩腳的普通話向路過駐足的內地客人賣力推介,「這是這套房第三次降價了,絕對超值,有意不如去看看。」他強調,香港的樓價已跌至底部,但長遠仍看漲,此時正是入手的好時機,一旦錯過,必將後悔。

這位銷售的觀點似乎有一定道理。5月31日,香港特區政府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了最新的房價統計數據:4月香港住宅樓價指數報273.1點,回升0.7%。這意味著,香港住宅樓價終於終止連續六個月的跌勢。這是2015年7月到2016年4月這九個月中,香港樓價表現最好的月份。這個數字也令今年以來香港樓價跌幅收窄到4%。

那麼,香港樓價真的跌到底了嗎?

恆基兆業地產主席李兆基持有不同觀點。6月2日,這位香港地產四大家族之一的頂級富豪李兆基公開表示,他認為未來一年香港整體樓價可能再下跌10%。同時,他建議投資者們暫時不要炒賣物業,因為樓價還會下跌。

看跌樓市的李兆基,也在今年加入了拋售「劈價盤」(即降價盤)的大軍。香港媒體報道稱,今年3月,李兆基決定出售公司旗下30項香港非核心物業,市值總共近680億港元——包括10幢寫字樓、2間酒店、15個鋪位及部分商業樓面,其中多個項目報價均有所調整。

包括北角麗東軒、觀塘百本中心、觀塘鴻圖道78號、新蒲崗宏基中心、新蒲崗威達工貿商業中心在內的七個項目,報價較早前均有調整,降價幅度從4.17%至10%不等,另外還有五個項目報價降一成。上述物業報價調整的原因在於,恆基兆業地產的一部分物業很早就開始出售,卻一直未找到合適的買家。其中,報價達185億港元觀塘宏利金融中心,自2015年1月開始對外出售至今,已達一年有餘。

和李兆基一樣不買賬的還有大部分香港居民。儘管價格「一劈再劈」,但這些本地樓盤仍然缺乏買主問津。徘徊在中介「劈價盤」廣告前的陳先生,猶豫了很久之後,還是選擇了觀望,「再等等吧,現在還是不要冒險比較好」。在金融公司工作的李小姐,念完碩士留港工作之後獲得了一份體面的收入,並在去年買下了香港的一套房產。但她說自己「有點後悔」,香港樓市這段時間的跌幅讓她「深深受傷」,她甚至擔心自己有一天將因此成為「負資產住宅」的擁有者。

受房價下跌影響,一些香港住宅的價值已經跌至低於其按揭貸款金額,這些房產被稱為「負資產住宅」。來自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香港負資產住宅按揭宗數從去年四季度的95宗增加至1432宗,環比暴增將近15倍,創下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的17個季度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所涉及的總金額從4.18億港元暴增至49億港元。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中無抵押部分的金額增至1.95億港元,而去年四季度則僅為1200萬港元。金管局發言人解釋稱,負資產個案增加主要受首季樓市持續調整影響,其中大部分個案來自高成數按揭貸款,包括涉及按揭保險的貸款和銀行員工貸款。

這些暴增的數字讓大部分的香港人都「深深受傷」。曾經經歷過樓市大衰敗的香港人,深切體會過「負資產住宅」帶來的痛苦。在2003年6月,受到經濟衰落和非典影響,香港樓價暴跌,較1997年的高位下跌了近70%,當時整個香港的住宅負資產宗數達到了歷史最高的105697宗,因此帶來的資不抵債的破產事件數不勝數。一位並未透露姓名的銀行人士對媒體透露,一旦負資產數量增加至1000宗,就將觸及不少銀行的警戒線。

數據顯示,香港住宅樓價於2015年9月創高峰,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不斷的下跌。萊坊國際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中,香港一般住宅和豪宅樓價與去年9月樓價頂峰比較將分別下跌11%和7%;而大部分市場機構預測今年香港住宅價格將繼續下跌5%-1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6至2020年間,香港市場還將迎來10.8萬個新建住宅單位——平均每年約新增21,600個單位,而僅僅在2016年,新增住宅供應就將達3.8萬個單位。這些新供應將集中在新界的元朗和將軍澳,以及九龍啟德,這必將對同區二手住宅樓價帶來壓力——未來這些地區或將出現更多的「劈價盤」。

「劈價盤」的不斷湧現,更讓市場的殺跌情緒進一步蔓延。根據當前數據,萊坊國際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預計,今年香港住宅的總銷售量將為5萬宗左右,或創下近二十年來的最低點。

林浩文稱,當前香港政府並未停止此前的印花稅等樓市降溫措施,加上美國潛在加息的可能和預期住宅供應充足,近月的住宅銷售成交下跌,大部分潛在買家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繼續採取觀望態度。

全文:http://www.bitrmb.net/bitex/archives/dea8f4099d73382ff4eb973529375e63?type=C4ewDglgxgzkAA==inviter=FYSwhgngrgAmBuYA2B7A1gOgMYoLYYAs0gA=url=BYFxAcC4HpodwQOgEYEsQCcC2zEDsBTEaNEAgD2gEMMBjYVANwIGdoATAqgDgDMAWAAwBOYewDsAZkncATLwEFkwqQFZZwyeNUEAbJKAplatform=GYewTgrgtkA=

更多的精彩獨家新聞,港股和境外投資大數據工具,請下載比特港股新聞App:http://www.bitrmb.net:443/?q=pub_appct=jiayu-zhihu


影響房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罕見的是政治影響,但香港房價大幅下跌是典型的「受政治影響」,97年你懂的。許多人拋售房產移民,是重要原因;98年金融風暴導致外資撤出,也影響樓市,而外資撤出的根本原因,同樣是97;外資撤出後港人外出就業增加,樓市供求關係失衡,繼續影響房價。

值得注意的是,「炒房」是80-90年代許多香港人的投資手段。在前期這些人炒高了房價,但無法影響宏觀趨勢,因此房價下降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因此目前咱們這裡通過調控抑制炒房,也是在保護經濟的同時保護普通民眾的投資安全——其他作用嘛,那個就……


各答主的答案都有道理,筆者作為相關領域學生,有機會看到嶺南大學很多研究香港98年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樓市的長時間不合理衰退,期結論核心是香港政府98年出台的租者置其屋計劃 Tenants Purchase Scheme。

居民對計劃的反應非常熱烈, 到2000年三月底,已有75% 的合資格租戶購買了本身所居住的單位。在租置計劃的多重優惠安排下,居民如在首年購買單位, 售價可按根據重置成本計算的折扣價再折減60%,所得的「 折上折」 價可能只是市值的12%。

有學者指出是TSP對原有居者有其屋計劃HOS的擠出,導致商品房市場有效需求縮減。很多文章都是圍繞相關領域的計量分析與模擬。

(有興趣可以參考WONG W C.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Tsunami and the Tenants Purchase Scheme: A Study of External and Policy Shocks on the Hong
Kong Housing Market [J]. 2010)

這是上述文獻中的圖片,明確說明消費結構變化


回首當年,除了工作不好找,一切還是很幸福的,一個單間不過兩千,一頓飯二十幾,下午茶不過十二三塊錢,一個月四五千就能過得不錯。

存兩年錢就夠首付,也不擔心房價會跌,出去創業的話,租金也足夠便宜。


推薦閱讀:

為什麼香港人可以在內地隨便待,內地人(旅遊簽)只能在香港待 7 天?
香港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畫廊/美術館/中古書店/CD店?
如果賣淫在中國合法化了,香港的「樓鳳」能成為內地主要引導的方式嗎?
香港有哪些小吃和冷門遊覽地值得推薦?
港式茶餐廳的魅力在哪?

TAG:香港 | 房價 | 房地產 | 金融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