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的野生動物都熬不過冬天的說法是否正確?

美國某個州的狩獵管理局寫的小冊子上提到的。 是不是死掉的大部分都是兔子和鳥之類的小動物?否則按照大點的哺乳動物的成長速度,早絕種了。


70%的野生動物都熬不過冬天屬於正常現象。
如果算上昆蟲的話恐怕是95%以上的動物都熬不過冬天了。
題主的數據來自於狩獵管理局,根據數據來源的可能性來看,應該不包括螞蟻一類的昆蟲。 有明顯的冬季應該屬於緯度較高地區。
不過野生動物70%過冬死亡率並未表明是那些範圍內的物種,只能說是一個很正常的數值。
生境中物種過冬的死亡率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其所在的緯度,也就是冬季的溫度和時間最為關鍵。其次和生態系統中群落等級有關,高等級的生態系統如森林,其過冬的死亡率就會相對較低(和動植物的生活史有關)。

一、關於r對策和K對策

r對策(r-strategy):通常是個體小、壽命短、生殖力強但存活率低的生物,親代對後代缺乏保護。

r對策(r-strategy):通常是個體小、壽命短、生殖力強但存活率低的生物,親代對後代缺乏保護。
K對策(K-strategy):通常是個體大、壽命長、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的生物,親代對後代有很好的保護。

當然,自然界基本上不存在絕對的r對策或K對策的生物,但都在這兩個極端之間。
偏向r對策的生物在冬天很可能會死掉很多,但是在來年春天,可以憑藉其極強的繁殖力從很少的數量繁殖到過冬前的水平。
偏向K對策一般都會想盡辦法過冬,如果某年的冬天出奇的寒冷和漫長的話,導致偏向K對策的生物大量死亡,那麼正如題主所擔心的一樣,很可能會滅絕。
上圖中K對策物種存在一個滅絕點(X點),這是K對策生物和r對策生物的明顯區別之一,r對策生物不存在滅絕點或者滅絕點極低。
滅絕點的意思就是如果該物種數量低於這個數值的話,基本上就註定要滅絕了,很多時候人類也是無能為力的。

如果生態系統中群落等級較低,如荒漠、草原等,那麼就主要是以r-對策物種為主,K-對策物種較少,此時過冬的死亡率就會較高。如果是頂極群落,在這裡指的應該是落葉林和針葉林組成的群落,存在很多K-對策生物,死亡率會相對低些。

二、關於生境的分類
除上面提到的r選擇-K選擇的概念外,人們還提出了多種劃分生境的方案以試圖建立一種連接生境與生活史的模式。
生境可以劃分為導致高繁殖付出(高-CR)的生境和導致低繁殖付出(低-CR)的生境。
高-CR生境:競爭劇烈,對小型成體捕食嚴重。處在該生境的物種的繁殖會在達到一個適度的身體大小以後才開始。
低-CR生境:競爭弱,大型個體處在較強的捕食壓力下,或死亡率很高而且是隨機的。處在該生境的物種推遲繁殖沒有任何優勢。

70%的過冬死亡率並不清楚具體是些什麼物種,也就不太清楚是高-CR還是低-CR的生境了。
不過生境的不同會導致過冬的死亡率不同,如果較高,這應該偏向低-CR生境,較低則偏向高-CR生境。

三、「兩面下注」(「bet-hedging」)理論

「兩面下注」理論根據對生活史不同組分(出生率、幼體死亡率、成體死亡率等)的影響來比較不同生境。如果成體死亡率與幼體死亡率相對比較穩定,可預期成體會「保護其賭注」,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生產後代(也就是多次生殖),而如果幼體死亡率低於成體,其分配給繁殖的能量就應該高,後代一次產出(單次生殖)。(度娘)

也就是說在動物的生活史中死亡的概率也是不相同的,選擇合適的生殖方式可以保持其物種不會滅絕。

四、植物物種種類和數量與CSR三角形
植物的生活史也會影響到動物的生活史和死亡率。

五、動物們是怎麼過冬的

1.不過冬
這個沒啥可說的,到冬天就死掉了,大部分是些昆蟲類的(某些大型蝴蝶和天牛還是要過冬的)

2.簡單準備的
基本上還是該咋咋地,可能會沒有準備,也可能準備的不是很充分,基本上靠硬抗。這種過冬方式比較危險,死亡率較高。麻雀算一個。
麻雀屬於r-對策。不過人類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麻雀過冬的存活率。

3.冬眠
哺乳類動物和某些魚類等當中很常見的一種方式,有的物種會做充足準備。
哺乳類動物的冬眠比其他類別的物種高端些,就是說如果天氣特別寒冷的話,別的物種基本上就沒有醒來的機會了,直接死在了冬眠當中,哺乳類動物是可以被凍醒的。

4.遷徙
鳥類的一大優勢,很多鳥類靠這種方法度過冬天。

5.迷之過冬方式———萌萌噠的松鼠
松鼠在秋天總是喜歡到處藏松果,但是藏到哪裡了它又總是記不得了,這一點對於松樹來說可真是莫大的幸福了,松鼠忘了挖出來,來年春天松果就可以發芽了...松樹可以靠這個萌萌的物種把種子傳播的很遠= =,跑題了...
這樣就導致了松鼠能否度過冬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是否能找到自己所藏的松果或者別的松鼠所藏的松果,這種過冬方式基本上靠的是運氣...

大家貌似都很好奇松鼠到底是如何過冬的...
嘛...呆到深處自然萌,萌到深處惹人愛..
除了松鼠是個典型,還有一類鳥類和松鼠一樣,這就是松鴉

首先松鼠為了過冬會做很多準備,要藏好多松果,其中大約80%的松果它都不會再找到。
至於記憶力差的松鼠是不是會滅絕,主要還是取決於其所處的緯度。
松鼠的記憶力和緯度是成正相關的,也就是說冬季比較漫長的森林裡面的松鼠的記憶力會比冬季較短的森林裡面的松鼠要好。
高緯度地區的冬季十分的漫長和寒冷,如果松鼠的記憶力很差的話就很可能找不到松果而餓死,這也算是一種自然選擇。對於那些緯度不是特別高的地區,很好的記憶力並沒有比較大的優勢,比較笨的松鼠也能很好的度過冬天,所以該地區松鼠的記憶力要低於緯度更高的地區的松鼠。

有一年生物聯賽的題就考了松鴉的記憶性,當時就感覺這貨好萌...等咱慢慢找來= =

---------------------
PS.前四點基本上就是本科教材,第五點是咱胡扯的...



不高興,不高興,我暑假買了只小刺蝟,這次放寒假回來我爸媽告訴我,它死了。
11月底被凍死的,(家在雲南,按理不應該啊)南方童鞋應該懂,有時大降溫,屋內比屋外涼好多。據說當時是抱去門口曬太陽,太陽沒了以後沒及時提回家,等晚上就各種發抖,拿電烤爐烘了好久,送去獸醫站,餵了葯,都沒用,第二天徹底不動彈,在山腳埋了的。
小刺蝟是野生動物吧,當時逛花鳥市場一好奇就買了,我還記得是立秋那天買的,就取了個名字叫秋立。哎,回學校之前就有點擔心冬眠怎麼辦呢,南方的冬天有時很冷有時很熱。早知如此還不如放歸山林呢,又怕它餓死。
沒想到啊,昨天回來聽到這噩耗。在家那短短一個月,我可是很小心地照顧它了呢,雖然它總是用刺扎我。。傷心中,以後再也不亂買小動物了。罪過。

刺蝟是吃貨,什麼都能吃,我也是吃貨,可這次它不能跟我一起吃了。

刺蝟是吃貨,什麼都能吃,我也是吃貨,可這次它不能跟我一起吃了。


我覺得錯誤。嚴格來說的話所有數量穩定的動物都能熬過冬天。如果70%都熬不過冬天,那動物豈不是會越來越少?題主所說的「熬不過」應該是指的成體或生活史中人們比較比較熟悉的階段,比如鳥、獸、昆蟲的成蟲等。任何一種動物但凡能世代繁衍的,必然能以其生活史中的某一個階段的形態度過冬天。拿我最熟悉的昆蟲來說,卵、稚蟲、若蟲、幼蟲、蛹、成蟲都是可以越冬的,只是除了成蟲越冬的人們都不了解或不關注罷了。


關於之前幾位答主提到的「蟲子」(這裡的蟲子包括昆蟲和蛛形綱的話)咱想稍微補充點

今年開始的一系列的蜘蛛生活習性的收集(自也養了一些本地出產的織網型蜘蛛),包括留意了它們的過冬行為。目前已知有三種:
1. 熱帶的徘徊型寵物蜘蛛,如紅玫瑰等毛茸茸的以遊獵蜘蛛,織網是繁殖和過冬用的。這一類是自己在角落裡織一大片稠密的網做窩然後窩在裡面冬眠,但多有人工條件干預,如保溫箱。(信息來自各網站和別的養蜘蛛的人)
2. 以卵過冬。咱是成都的,冬季濕冷。大部分窩牆角的織網型蜘蛛(應該算穴棲的,因為織的網是不規則的。)無論室內室外幾乎全部是以這種方式過冬,即下了蛋之後母體死掉。大多數「蛋」是以卵包的形式保留,一個卵包是由繭包裹的很多粒小卵組成,中間是中空的,卵排布也很分散(可能是為了減少同類捕食)。但是我養的兩隻不同種的雄性穴棲蜘蛛則一直活得好好的,目測原因是食物問題:一般蜘蛛可能3~4天捕食到一隻吃一頓,我的所有實驗對象都是秋後降溫前2~3天吃一次蚊子多時甚至1天2、3隻。蜘蛛一般會即刻吃掉抓到的獵物所以不存在「把蚊子包起來冬天吃」這種儲存食物的方式。而且秋後還先後收容了另外2隻蜘蛛,因食物不足(天氣太冷沒蚊子抓)或蜘蛛到新環境(我給它們做的窩)會絕食的習性撐不到3天就死了。
3.不冬眠???家住府南河下游,早晚兩岸都是會有很厲害的河風,但是岸邊樹上的樹棲蜘蛛(多是絡新婦)依然撐著碩大的網在河風裡穩著。最近一次觀察是個位數溫度,數量明顯減少但依然有不少健在,另外前天傍晚回家竟然又碰了一臉的飄絲(我特別容易撞到飄絲,而且是三個人並排走就我撞到,大概天生和蜘蛛有緣?),說明這些傢伙還在活動(蜘蛛喜歡傍晚織網,至少樹棲的喜歡)。

綜上,成都本地的蜘蛛應該主要是兩種過冬方式,即以卵過冬或根據降溫前食物減少的數量硬抗。希望有相關知識的答主補充或修改。


記得以前看過有節目說北極熊還是哪種熊只有大約一成能活到兩歲。而且爬行動物比如蛇,也不是人們想像的只要冬眠了就能安然過冬,醒過來的其實是小部分,但冬眠仍然是對動物的生存意義重大的事,假如冬眠成活率是一成,不冬眠可能就是全滅...0和1之間的巨大差距啊...


我很想知道這個數字是怎麼統計的,螞蟻之類的蟲子取一個很大的樣本作實驗嗎?


別說野生動物了,農村地區身體不太好的老年人都。。。


推薦閱讀:

TAG:生物學 | 野生動物 | 生態學 | 動物學 | 動物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