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活得最幸福?

現代人對幸福有都哪些理解?縱觀歷史,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例子?


這兩年,國內的編劇們都在專註於刻畫立體人物。


所謂立體人物,就是好人也有精打細算的私心,壞人也有良知的餘燼。猶記得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寫希特勒,起先說迫害猶太人云雲,陡然筆峰一轉,說他一生只和一位情婦廝守,結局還是一道殉情,比當代男士們忠貞太多,不算徹頭徹尾的「惡人」。語文老師氣得在講台上甩動稿紙,破口大罵:「希特勒怎麼就不算惡人?!」

翻案文章難做,但人人都愛做。從推敲汪精衛究竟算不算漢奸起,我們已經重新審視了李鴻章、張學良們,最近網上熱烈轉發江青同志對《智取威虎山》的修改意見,大家訝然發現,這個從上海出走到延安的女演員,藝術品位很不錯嘛。甚至有人感嘆,這出又紅又專的京劇,比現在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好多了。

並不是每個歷史人物都能被刨出來重新解讀,搭著時代順風車的我們,只有在瞥到魔幻現實主義場景時,才會主動跳下車往回跑,大多數也就走馬觀花說過就過,有不見者三十六年。那些僥倖被現代人「臨幸」的名人,都有個共通點,要麼長得好看,要麼私生活好看。

年輕時在廣州演說,粵地女學生「擲花如雨」的汪精衛自不必言,人們津津樂道於他和陳璧君的同舟共濟。據說汪精衛刺殺載灃前夜,兩人敲定終身,據說陳璧君在提籃橋監獄改造時,嘴裡反覆呢喃的就是一句「我的丈夫是個美男子」。這些眼花繚亂的據說,足夠湊成一本《少年英雄愛上我》的言情小說,至於建立偽政府嘛,權當是感情雞湯上的浮末,撇開一邊就好。

類似的,還有張學良,他和趙四、于鳳至的三角關係太哀婉,誰會在意西安事變的起伏和震蕩;紅袖添香的畫面靈動如聊齋,何必深究這山上漫長的囚禁歲月里,這個碰巧被歷史選中的,能力平庸的少帥,到底在懊惱和不甘什麼;就連不動一兵一卒不抵抗就撤出東北的窩囊事迹,也敵不過和電影皇后胡蝶的綺艷秘聞。

歷史不僅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還是只任人宰割的雞,你隨便選下一塊來,就能熬出一鍋,滋補當下的好湯。

當然,光是拎出來作為「男人沉默女人流淚」的榜樣還不夠,歷史名人們,還得承擔被唏噓,被同情的重任。

在QQ音樂里隨機聽到方文山為《武媚娘》寫的無字碑,歌詞讓人「彈睛落珠」。從「盛世大唐我退位,心無悔」就罔顧史實鬼扯,到結尾甚至許下,來生要落戶山水,「尋常布衣家有你陪,平凡的心碎」的願望,就差替廣大女性剖白心跡:幸福,不在於名利或者權勢,只要有個溫馨的家,有個貼心的人。

這個唯一的女皇帝不會料到,千餘年後會被拿來,作為「女人的圓滿究竟是什麼」的鮮活反例。她會不會和我的語文老師一樣,氣得甩動那一沓稿紙,憤怒質問:「誰他媽告訴你我在大明宮裡不高興啊?」

這些替武則天感慨「高處不勝寒」的人,同時也忙著替喬布斯憂傷眾叛親離的局面,替希拉里羞臊出軌的丈夫,替李嘉誠無奈「再多錢也買不來親情」。他們一邊為雞毛蒜皮吵不停嘴,一邊震驚於每一樁名人離婚案;邊向兒子撒潑索討每月養老費,邊操心劉嘉玲這麼大年紀了還不生;邊為年終獎跟同事鬥智斗勇互穿小鞋,邊對著落馬貪官搖頭,說哎呀要那麼多權力有什麼用。

他們未必對歷史感興趣,卻熱衷於轉發「歷史震驚你」;未必對真相感興趣,卻樂於從支離破碎的語錄中攫取養分。他們一會把呂雉當成隔壁的失婚婦女,說你看嫉妒心多可怕,硬是把一個見慣風浪的鐵娘子,描繪成吃陳年老醋的文藝兵;一會又把軍閥張宗昌當成遠房親戚,說小夥子人是魯莽了點,對老娘倒是滿孝順的。他們對歷史的主體表示淡漠,卻對八卦有著扶搖直上的熱情;他們對人物的主要功過少有了解,卻對他們的私生活如數家珍。他們擅長推己及人,覺得一切未知都很可怕,他們天然地抵觸深刻,把藝術家們臆想成瘋子。只有在瑣碎的日常領域,他們才覺得安全,對著一地的鍋碗瓢盆,告誡孩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歷來翻拍武則天的,重頭戲都在當上皇后前——跟太子有私、在寺廟相思,和蕭淑妃鬥法,這些片段尚屬常人能感同身受的範疇,從掐死親生女兒起,大家就有點吃不消了,至於登基後重用酷吏打壓李唐宗室,拜託,看電視是為了消遣,不是為了體驗智商局限性。有時我會不厚道地想,我們那麼愛看名人的花邊新聞,是想藉助這些或纏綿或苟且的愛恨,來獲得自我催眠:他們也就是普通人嘛,我們的能力、腦力、精力,其實並沒有差太遠。而一旦涉及專業領域或者政治題材,就不啻於接受一場智力上的鞭刑。

當然,我們一般都說,愛是人類的共通的情感,和知識、信仰這些東西比起來,它的流通領域比較廣,你也可以說,武則天接連換男寵,但這些都不是真愛,所以她晚年獨自踟躕於大明宮時,一定是不快樂的。我沒法否決這種猜想,畢竟史家只管記載帝王起居,不替他更新今日心情。但說真的,就像人們年年賭諾貝爾文學獎花落誰家,並不是因為全民愛閱讀,只是村上春樹比李政道淺顯易懂,我們一窩蜂地談論愛,也不一定是對愛情格外鄭重,而是跟其他精神層面的東西比起來,它的門檻比較低而已。感情就是這點好,眾生平等。

可惜雞湯只能暖一暖胃,從不承擔啟迪大腦的功能。大多數人讀史,讀到的不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而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我們都特別擅長,用牛人的小小缺憾,來消解自己的不圓滿。

或許世事的確公平,得了天下的失了美人,贏了獎盃的丟了人心,但真正的圓滿,也不過是一場求仁得仁。很多人的理想狀態,是在廚房擇芹菜等孩子放學,但也真的有人,需要從源源不斷的權力中攫取快感;很多人希望兒孫滿堂其樂融融,但也真的有人,獨自對著一疊疊稿紙推算定律時,覺得頭頂有上帝經過。

面對偉大,我們脫帽致敬就行,不必替他們揪心,回家有沒有三菜一湯等著。

就像看西遊記,我們只需要目瞪口呆地看孫猴子鬧天宮斬妖魔,不必替他分析,這種頑劣的性格源於幼時家庭教育的缺失,無畏的膽識背後,有無依無靠的孤單。規則是念給凡人聽的,當天才經過時,我們只需要閉嘴驚艷。我們學著土地公的樣子,恭稱孫大聖就好,你別推己及人,覺得這孩子伶仃一人太苦,非要給他上溯家譜找個媽。


我的日語老師是一個真正的白富美。會英泰兩門外語,工作好,結交日本各界名流。後來去做日本語教育,40歲的時候重新讀大學,然後去美國任教。
在畢業的時候,給我上的最後一節課,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人會獲得幸福。
她說,我見過太多有錢人,但並不幸福的;也遇到過工作平平,收入一般但生活得多姿多彩的。我自己也有陷入迷茫,覺得不如意的時刻,所謂的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幸福的人到底什麼樣?
她問了很多人,去感受和分析她遇到的人,最後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人是幸福的:
1、能夠有更多選擇
如果今天這個工作你不喜歡了,可以辭職;這個人你不喜歡了,可以不再交往。你可以選擇更多你喜歡,讓你開心的事情。並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你不會因為立刻辭職就活不下去,不會因為離開一個人就沒有依靠。因為你有更多選擇。
2、能夠儘可能解決任何問題
她說這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僅僅限於你的工作或者學習。生活中也有很多問題是很難解決的。比如說和朋友的關係,擾人的鄰居,失去親人的悲傷。懂得解決各種問題,才能迅速脫離問題的困境,越來越強大和順利。
3、比別人付出200%的努力
我覺得第三點才是最最重要的吧?因為一旦你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去行動,你才真的能學到更多解決方法,有更多的選擇權,看得更多。

與諸君共勉
----------------------
感謝各位的認同。

有人質疑日語老師,說有錢才能任性或者覺得不喜歡就選擇其他的是不負責任的。
我想就這些說明一下。
我本人也遇到很多真的算有錢但過的辛苦的人,有時候我都奇怪怎麼你已經獲得這麼多了還那麼不滿意。
很多原因大致都是因為被責任,被義務,各種東西束縛。我認為對自己負責才是最首要的責任。日本人因為所謂的責任,面對公司倒閉,失業等自殺的不計其數。當然、還有很多是因為個人問題。
試問,如果不能對自己負責,精神飽滿,身心愉悅的去工作和創造價值,談什麼對家庭對孩子對企業負責了?
另外,日語老師對我就特別負責,否則不會給學生上這樣的一課。她家境不錯,不工作做太太也很舒服。但是她每天5點起床,40多歲讀大學,還要教課,仍然能夠保證成績全部A,拿獎學金。當然獎學金都捐給了非贏利組織和買書了。
誠然,日語老師的經濟基礎比太多人好了。但看到她還在努力,我就慚愧自己至今從未5點起過床,開始一天的日常。

依然與諸君共勉。


不看別人的人


看淡得不到的東西,珍惜已擁有的東西。


能力高過自己的眼界與慾望的人。


其實我覺得很多回答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
1.減少慾望、節制、知足。(從長期上看,這樣並不能提高幸福的程度-via 哈佛幸福課中所提到的實驗數據)
2.無視別人、決不妥協。(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群中,與他們的幸福最正相關的就是人際關係了,有著良好的社交支持,對幸福的幫助極大)
3.天才其實很苦,凡人的生活又太乏味(好吧,我首先質疑什麼才是「天才」,什麼又能劃分「凡人」,一個人在某領域相對很有才能,但在另一領域相對極其無能,這樣的人算是「天才」還是「凡人」?同樣的,我所知道的有「費曼」、「愛因斯坦」、」羅素「等一些科學、哲學領域的極有成就的人,如果他們算天才的話,那就我從對他們自傳的閱讀來看,一點也不苦,反而充滿了樂趣,同樣的,作為芸芸眾生的我們,我也可以發現身邊有很多生活充滿了不竭快樂、樂趣無盡的人,生活也並不乏味)

好吧,如果這些答案都能拿高票。我只能哭著承認大家只希望看到那些自己」所以為「的幸福箴言,而不理真正具有統計學上意義的能夠促進幸福的基礎原則。

下面上乾貨了:
就拿以上的」費曼「」愛因斯坦「」羅素「再加上」蒙田「」霍金「的例子來說。
我發現了以下規律:
1.你需要去找到自己的興趣,並對之投入極大熱情。(你愛釣魚,你覺得周末能釣一發實在是最美好的事情了,於是你開始樂此不疲,並以此為你終生的休閑娛樂方式,你愛下棋,你遍覽中日韓古今的所有棋譜,你學習吳清源的布局法,你研究如何中盤搞掉對手的大龍,你在其中的時候,忘記了時間如何過去。這些東西幫助你產生了一種叫做」心流「的東西,你完全感受不到了自己的存在,只覺得和世界融為了一體。羅素曾經說過,」不完美是幸福之源「-後來應該是被王小波翻譯成了」參差多態是幸福之源「,沒錯,世界上的東西那麼多,你一定能至少找到一樣你感興趣的,這是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2.你要擁有相對健康的身體,標準即是你主觀上滿意。(這也是我為什麼拿霍金作例子的原因,他的興趣在物理領域的研究,但是他身體在我們來看實在是不算好--簡直是算太差,全身僅有幾個手指能動,但他還是很嗨,為什麼?因為他覺得他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這件事也一點也不影響他的科學研究,那就夠了。加個小故事-他有點見英國王子,在炫耀他的輪椅技術,玩得太嗨了,居然還不小心扎到了當時還是查爾斯王子的腳趾。蒙田也有結石,但疼痛的時候也並不影響他happy。)
3.不要去工作,要去幹事業。(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規律沒有,就是科學家普遍健康、長壽一些,當然這些都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統計,只是有一個這樣的相對靠譜的直觀印象。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堅定的相信自己是對人類有著意義的,是能夠極大提高人類福祉的,而不單單是研究工作,這是一項長久的事業,在獲得社會尊敬的同時,他們也認同了自己的價值。所以,當你選擇工作的時候,需要去選擇一種你認為對自己的收入有幫助(當然,養活自己是基礎嘛),也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的事業
4.學會與人交往。(從前我很喜歡尼采,總覺得超人意志wc簡直太犀利了,可惜1889年他抱著馬腿瘋了。他喜歡孤獨,也被孤獨所吞噬。我認為,人不能只一個人活著,朋友、家人、戀人(如果有的話)這三環,每一環對你可能都有巨大的支持力量,當你快樂的時候有人分享,當你不快樂的時候有人分擔,人際關係良好被積極心理學證實為了與幸福最相關的指標。但是你暫時人際交往出現問題也並不是災難,我也曾經出現過一系列人際交往的挫敗,但是我沒有灰心,我覺得只要學習就可以讓自己下次做得更好,所以我現在朋友很多、與家人也相處地非常融洽,他們認識我,我當然覺得他們也很幸福啦,哈哈哈。這是雙贏的。所以,加油吧各位!)

以上即是他們對生活的選擇與理解,喏,例子我也舉了費曼愛因斯坦羅素、蒙田霍金等人

目前就說這些,以後想到了再補充。就醬。


天才其實很苦,凡人的生活又太乏味。
小時候我最羨慕他。

這個人,能與天才為伍,每天能有新鮮而富有活力生活,又沒有被天才洗腦或者有壓力感,擁有自己獨立生活,且沒事還可以修理修理天才的人最幸福。

想想是誰?

Dr. John Hamish Watson


正好這兩天重看了老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和幼時很有不同的體會。那麼就從張大民的「幸福」入手,妄論幸福,有不當者盼大家指正。

張大民這個同志,個人命運很一般。家庭出身,普通工人階級。12歲的時候,父親犧牲在了暖瓶廠的工作崗位上,自此幫著母親拉扯比四個自己還小的弟弟妹妹長大。另一方面,個人形象不僅不能說平庸,在胖子裡頭也算不上耐看的。


大民這所處這社會生活環境可謂更慘。首先家裡人一個賽一個不讓他省心。大雨是個囊事包,大軍是個窩囊廢,老小大國一介窮書生又心比天高。好不容易有個善良懂事,人見人愛的妹妹大雪,卻又因病早逝。自己好似天上掉餡餅地撿了個好媳婦雲芳,還得為弟弟妹妹們操心,卻經常費力挨罵。老娘呢,先是忘性大後來乾脆就老年痴呆了。及至後來小妹因病逝世,又趕上經濟改革的深入自己下崗、雲芳轉崗,好不容易分個三居室又被剋扣……短短20集的故事,老張家真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遠沒個安省時候。而大民從小就承擔了這個家庭里父親這個角色與責任。


以上種種,導致張大民到從始至終也沒繞開一個字:窮。他和大軍都娶了媳婦,家裡實在騰不出地方睡,居然兩張雙人床鋪一個屋裡,拉個簾當隔斷。大軍新婚之夜和莎莎在床上翻雲覆雨不亦樂乎,大民卻在另一邊被吵的睡不著,玩兒命扇扇子。導演有心地把機位拉到頂位,讓觀眾俯視這個又可笑、又可憐的「小四口」,透著一個窮字生出的無限奈何。後來雲芳懷孕缺嘴,說想吃炸雞腿。明知好媳婦張回嘴老大的不容易,卻發現自己的錢包只剩四塊錢,只能逗媳婦想不想吃雞頭、雞爪子和雞脖子。箇中滋味,觀眾替大民咂么咂么,恐怕比媳婦吃不上炸雞腿還彆扭萬分。


文字碼到這兒我也不禁替張大民彆扭,但是如果他成天介牢騷滿腹,負能量爆棚,那就不是大夥喜聞樂見的大民子了。甭管多窩心、多屎到屁股門的要緊事,到咱大民這兒,那都得先經兩句調侃。雲芳一開始感情讓人涮了,他去勸,他調侃人姑娘家的花褲衩子;自己著急結婚怕家裡有意見,楞說自己「水燒開了,該灌暖壺了」;到最後自己下崗了不敢回家,跟警察逗悶子問人家吃不吃臭豆腐——調侃一番,該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張大民的困難哲學。其實相當一部分麻煩不禁逗,說兩句俏皮話,好多毛病也就將就著囫圇過去了。


再後來我發現我想的不對,咱這位大民同志,對好事歹事,其實是一視同仁的。工廠先進交流大會,師父給他寫好了稿,念十分鐘,年底就能評先進。大民同志上去一頓窮白活,把先進白活沒了,還十足地撅了師父的面子。包括他對於錢也如是。他是想盡辦法弄錢,冒著有毒害地危險為了掙一月38元的補助去噴漆車間,走街串巷地推銷暖壺。但是掙夠了需要的就得。街坊古三兒和弟弟弟妹做生意掙大錢,他不眼紅不眼熱,不操那份心。


古人云「努力持所趣,空名定何益」,放在大民身上好似很合適,當然得換一種說法——什麼都無所謂。換個大民可能不懂的:豁達。這部劇演到最後,看見風和日麗的一天,大民一家三口在公園悠閑地玩耍,觀眾似有一種體會,發生在老張家的這些事,總覺得都波瀾不驚,算不了什麼了。這其實並不是那些困難如觀眾所願完美解決了,而是大民的生活態度深深感染了觀眾。


然後,大民的無所謂,還是有底線的,底線就是他們一家子的好賴。這也是他作為長子,在這個父親早逝的家庭中應盡的責任。有人敢貶損他媽,大民第一個上去抽他。對於遠離家門的弟弟妹妹,他永遠囑咐常回家看看。大雪去世前的遺囑,遺產的三分之一給大民兒子小樹買鋼琴。當著全家面傳達遺囑的時候大民卻私自改成了「四家子平分」。家裡難免有個馬勺碰鍋沿、抬杠拌嘴的時候,大民永遠是去那個和稀泥的,哪怕引火上身轉移鬥爭的大方向。打架的兩邊末了一人一腳踹他一大馬趴,手拉手玩去了,咱們大民子哎喲喲地爬起來,抹一把嘴上蹭的泥,咯咯兒一樂。正因如此,老張家無論多麼困難,經歷多少變故,也不曾散過伙,因為大民的精神是這個家庭持久的向心力。


後來大夥一說大民這個形象,就是「貧」,但是這個只是他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現。張大民的精神,根源還在於豁達。雖然這張貧嘴時常給他破財招災,但是更多時候它維護了一個小家、一個大家、一個大院乃至一個車間一個工廠的和諧生活,當然這也是他能力的極限。假若現在給我一道中學語文試題,讓我總結下張大民同志的性格特點,我會略帶矯情地寫道:有底線的豁達,不著邊的貧嘴。

終於回到開篇的話題:張大民的幸福。多虧大民是這麼個人,他還能在這個出身貧苦,環境紛繁的社會夾縫中踅摸哪怕一丟丟兒的幸福。當然,最最根兒上的幸福,我覺得,是張大民有個好媳婦。


上世紀九十年的家庭題材電視劇,塑造了一批經典的「媳婦」形象,比如《渴望》里的劉慧芳,《我愛我家》里的和平,還有咱們的大民媳婦李雲芳。宋丹丹扮演的和平,是個咋咋呼呼,俠肝義膽的非典型好媳婦。而大民的媳婦李雲芳,可以說是正牌兒的國民媳婦。她基本具備了中國傳統觀念中好媳婦的經典特徵:任勞任怨,不言不語,又具有新時代女性的優良品質:工作生活兩手抓兩手硬,思想進步學習上進。當然啦,還長得特別漂亮,學生時代就是萬人迷。甭管嫂子大雨脾氣多爆,多成心找茬兒,雲芳總是把委屈打碎了往肚子里咽。家裡人鬧彆扭分開吃了兩天,還是雲芳頭一個想起來老父親的忌日,招呼一家子回到一個桌子上吃飯,還立下規矩說以後再也不許分食。俗話說長嫂比母,這一刻也確立了雲芳在家裡的地位。後來有了兒子,為了讓兒子入托自己還不耽誤上班掙錢,她愣是騎著大民給她改造的「一邊沉」的自行車帶著孩子上下班。又趕上因為沒學歷被調崗,她毅然拿起書本開始念成人高考。這麼個媳婦,按大民媽的話說,強大民百倍;按句俏皮話說,真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這焉能說不是大民的幸福呢!


除此以外,大民還有一個溫馨的家。這個家條件不好,家裡人還恨不得爭著搶著生事,但是因為大民,大家總是聚在一塊堆兒,分享快樂,同擔悲苦。不光是自己婆家,還有媳婦娘家,甚至街坊鄰里這個大雜院里的「大家」,大民是連接每一對關係的紐帶。


看到這兒不知您發現沒有,就這兩條幸福,恰恰好似是現而今人民辛苦追求卻不得的東西。15年前的北京,張大民憑著吃苦耐勞、責任心強、開朗幽默博取「芳」心;2015年的今天,可知「芳」落誰家?而咱大民這條件又能找個什麼樣的媳婦?再看看時下各大衛視最流行的節目,那當屬各種女選男,男選女,攢雞毛湊撣子的相親節目了。甭說像大民媽說的找個北京戶口的,就算找個人模樣的可也不易!誰知道過兩年會不會有男選男,女選女呢。


如今北京電視台各種節目豐富多彩,可老百姓最愛看的是哪一檔?貌似不是養生堂或者國安隊球賽,更不是北京新聞天氣預報,而是誰在說、大城小事這種揭露、調解家庭不和、鄰里糾紛的節目。因為拆遷、遺產分財不均,是這類節目最經典的橋段。甭管是房產還是遺產不論多少,都是父母、祖上積德,留給子孫後代的些許福蔭和慰藉。骨肉至親居然為了它們撕破臉皮鬧將到電視台,不惜在公眾面前抖落個一乾二淨,這讓父母、祖輩的在天之靈如何安枕呢。


都說經典的文藝作品是永恆的,因為它有很強的前瞻性。《貧》這部劇,在上世紀末就準確地預言了如今新時期的新問題。張大民的那些困難,像缺房、下崗甚至疾病,終有一天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消逝,但是他擁有的幸福,卻是現在奔跑起來怎麼也停不住的社會最最難得的東西。所以說,張大民的不幸,是時代的不幸;而張大民的幸福,是永恆的幸福。

所以我下個結論:張大民同志,還是挺幸福的。他要是穿越回古代,大概會是個程咬金、胡大海似的命運。


我們常提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努力繼承和發揚。我個人不太贊同這種態度。人倫綱紀,是任何一個民族、種族都應該恪守的社會基本規範。如果中華民族想要重新崛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就應該把禮、義、仁、孝當做我們的底線而不是努力的目標。可惜看起來我們目前的平均價值觀有低於這個底線的危險。

看看時下流行的家庭題材的電視劇,十有七八恨不得都是寫婆媳不合的,剩下的兩三成大概就是媳婦和小姑子打架。一個年長些的朋友跟我抱怨,現在媳婦最愛看的就是宮斗劇和婆媳劇:上班斗同事,下班斗婆婆。只能報以一聲無奈的嘆息。雖然講究創作自由思想自由,但是我覺得現階段的中國社會,還是需要主觀的思想、輿論引導的。去年冬天我回北京,陪奶奶看了一部陶虹演的《傻春》,和張大民類似的題材,挺不錯。我覺得《甄嬛傳》是好,播個二三十遍就差不多了,與其播上一百遍讓觀眾背台詞,倒不如多弘揚一些和諧社會核心價值觀。


同樣是13年冬春之際,北京市首鋼籃球隊有一位「臨時工」外援達米恩-威爾金斯。因為他的名字Damien發音類似,又因為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北京市民送給他「大民」的綽號,私以為雖然形象上稍有差距,但是這很好,表現出市民沒有忘記張大民這個正能量的人物。

扯遠了。再說幸福。對於幸福這個話題,其實張大民自己在劇中就作出過回答。有一次開支,拿到了在噴漆車間辛苦掙來的38元補助,大民給雲芳買了炸雞腿。看著媳婦大塊朵頤的吃相,大民不禁深情流露:「我這一輩子有三大幸福:

看小樹吃奶,

看媳婦吃炸雞腿,

看媽吃冰。

」。


看小樹吃奶是盼孩子茁壯成長,看媳婦吃雞腿是盼不虧待媳婦,看老娘吃冰是盼母親牙口好,身體康健。這「三吃」,恐怕是人類最純潔、最本真的三大幸福,特別能戳到你心中最柔軟的區域。就好比釣魚島之於中國,抽煙喝酒燙頭之于于謙,亘古不變。千百年來無數人窮其一生追求「自定義」的幸福而不得,往往失去了一些最重要的東西。

此時,我的腦海中迴響起劉歡那首經典《千萬次的問》。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

可是你,卻並不在意

你不像是在我夢裡

可是你卻依然是你

這首歌在此時此境,與其唱給輾轉反側而不得的窈窕女神,倒不如唱給我們的主題「幸福」來的恰切了。


又扯遠了。再後來,在劇集的最後。經歷了老娘痴呆,大雪去世,自己下崗,拆遷風波的大民,再一次面對幸福是什麼的問題,而它來自於天真的兒子。這一次,大民沒有重複從前的答案,而是簡單地說道:

幸福就是好好兒活著。


這個答案是不是太簡單抽象了——好似什麼都說了,又好似什麼都沒說。米斯凡德羅說,less is more。「好好兒活著」之於「三吃」,多出的不僅僅是更多的行為,還有更多的經歷,更多的責任:不僅僅是以前對著老婆孩子熱炕頭臭美,大雪死後,我想大民是意識到自己對大家承擔的責任之重了。這個回答,是張大民飽經風霜,歷盡磨難後人格的提升,也是「有底線的豁達,不著邊的貧嘴」的升華。而且您不覺得,「幸福是什麼」本身就是個宏大、高遠的問題么?只有「好好兒活著」這樣淡雅、超群的回答,才配的上「幸福」這個話題的逼格,不開玩笑。

小樹能理解爸爸的苦心嗎?現在不能,以後也會的。從他在醫院陪大雪的那段對白中我就能看出來。


不過張大民這種社會底層的市井小民,似乎很難與「人格提升」這種頗有傳奇色彩的話題有所勾連。可事實上,就是《張大民》這部市井生活劇,卻有意無意地刻畫了很多的傳奇。張大民苦中作樂撐起一個家是個傳奇,大雪的遠離凡塵的純潔無暇是個傳奇;甚至大雜院兒里居委會劉大爺為了大民媽終身不娶,這種平凡世界中柏拉圖式的愛情,也是一種傳奇。之於這悠悠大千世界,我們好似天地蜉蝣,滄海一粟。每一個平凡的生命,每天都在書寫自己的故事,每個普通的故事,都可能成為一段傳奇。


2015年,願大家都好好兒活著。


幸福這個概念太大,只從一個側面來說:我覺得所謂的幸福,就是「忙忙碌碌地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忙碌意味著你正在為目標努力勞作(忙碌中最好還要包含著一些體力勞動);另一方面,「自己真正喜歡」則意味著這件事情的完成能直接給你帶來快樂。

分頭解釋一下——

1. 勞作與幸福

從直覺上來說,幸福似乎應該來自於無憂無慮的安逸生活。但這可能是對幸福的一大誤解。

你一定聽說過「漁夫與富翁」的寓言故事:

漁夫在沙灘邊曬太陽,大富翁走過來,對他說:「你不該在這個時候曬太陽啊,現在正是捕魚的好季節,現在出海,你可以捕到很多很多魚。」漁夫說:「捕到很多很多魚,又怎麼樣?」富翁說:「那樣你就可以賺到很多很多錢。」漁夫問:「賺到很多很多錢,幹什麼?」富翁說:「那樣,你就可以僱到很多很多人,幫你打魚,還可以買到大漁船了啊。」漁夫問:「僱到人,買了大漁船又怎麼樣?」富翁道:「那樣,你就不用出海打魚,就可以在沙灘上曬太陽了啊。」漁夫回答:「你看我現在在做什麼?」

按照一般的解讀,這個故事的寓意在於:在追求幸福這件事情上,漁夫似乎更懂得幸福生活的真諦,而富翁捨近求遠,繞了一個大圈子最後回到了原點。

真是這樣嗎?事實可能正好相反。從享樂目標的實現手段來看,漁夫不勞而獲,而富翁通過勞作獲得獎賞。——而我們的大腦構造其實更適應於後一種生活。

「通過努力獲得獎賞」其實是進化賦予我們的一種巧妙的機制,它激勵早期人類保持獲取生存資源所必需的體力勞動和智力勞動(對於人類早期社會來說,顯然體力勞動占絕大多數的比例)——來尋找食物、對抗惡劣的自然環境。可以想像,人類祖先很少能像漁夫那樣輕易獲得足夠的生存資源,他們必須通過艱辛的努力才可能維生和繁衍。而當努力的勞作獲得了生存所必須的資源時,大腦就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和愉悅感來使這種努力得到激勵,這樣一來人的努力和勤奮就得以為繼。事實上,研究發現這個「通過努力獲得獎賞」的機制在大腦中是由「伏隔核-紋狀體-前額葉皮層」組成的環路共同負責的,其中前額葉皮層負責控制思維過程,在人類大多數高級活動中都會涉及它的作用,而伏隔核是大腦的快樂獎賞中心,紋狀體則負責控制身體運動[1]。也就是說,快感的獲得,與身體的勞作有密切的關係,缺了這一環,大腦里的獎賞迴路就難以聯通,人們也就自然難以獲得快樂。

所以,與幸福相聯的,恰恰不是安逸,而是某種程度的勞作。而現代人的不幸福,可能也和勞作的缺失有關。

對於早期人類來說,努力勞作和獲得獎賞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直接的:獵殺獵物,然後獲得食物;播下種子,在田間勞作,然後收穫糧食。這種顯而易見的聯繫在今天的農業生產中或許還尚可維繫,而在城市生活里,我們不需要播種然後收穫糧食,不需要把牛養大再吃它的肉,我們只需要開車去趟超市就能買到任何食物;我們不需要用搓衣板一件件地搓洗衣服,直接把衣服丟進洗衣機就可以;我們也不需要從井裡打水再把水燒開才能洗上熱水澡,直接擰開水龍頭就可以了。

雖然理性地來看,超市裡買食物的錢、買洗衣機的錢、洗熱水澡的水費和電費都是自己通過努力勞動獲得的報酬,但它們之間的聯繫已經間隔得十分遙遠,以至於無法被人類直觀地感覺到。在我們的感受里,賺錢是一回事,眼前的享樂是另一回事。

所以,雖然客觀上絕大多數人都要努力工作賺錢來購買生存資源,但是在主觀感受上,我們其實都是寓言里那個不需要努力就獲得享受的漁夫,總是繞過「努力」這一環而直接去獲得獎賞。因此大腦中那個「通過努力獲得獎賞」神經環路就被打斷了,負責身體勞作的紋狀體沒有被激活的情況下,負責快感的伏隔核也就很難被激活。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現代人的的生活比以往的任何時期都安逸,人們卻不幸福。研究表明,20世紀中期出生的人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是20世紀早期出生的人的10倍。更安逸的生活沒有增加幸福感,反而讓更多的人陷入了抑鬱[2]。心理諮詢里有一種改善情緒的技術,就是準備一塊農田讓來訪者耕種,讓他們體驗勞作之後收穫的快樂。這種療法就是有意無意中應用了上述的理論。如果抑鬱症繼續蔓延下去,我想未來的城市白領最熱愛的旅遊方式就不再是「農家樂」,而是「周末下鄉種田」了。

因此,在上面那個寓言故事裡,貧窮的漁夫反而更像各種生活資源唾手可得的、富裕的現代人,而富翁的生活方式則更像那些為獲取來之不易的生活資源而努力勞作的祖先。相比而言,富翁反而更有可能獲得幸福。

2. 興趣與幸福

但是,寓言里的富翁可能也沒能找到他的幸福。因為最後帶給他快樂的也還是整天躺在海邊曬太陽,而不是工作成就本身。現代人不幸福的原因,一方面是獎勵繞過了勞作,而另一方面就是自己拚命勞作的工作卻不是自己真正喜歡和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完成工作本身並不能直接給人帶來多少快樂。很多人做的工作只能為自己帶來金錢報酬,而金錢只是換取其他獎勵的媒介。

做不喜歡的事情無法獲得快樂,這似乎無須進一步解釋。不過如果把問題反過來問,就可能有稍微深挖一下的必要了——為什麼做喜歡的事情就會快樂

這同樣是個大問題,原因可能非常多。比如說,我們厭惡壓力。壓力會引起一系列神經生理反應,導致負面情緒增加。而做不喜歡的事情的原因幾乎只能是迫於壓力,心理感受到的壓力強度就相對比較大,情緒自然就低落了。而做喜歡的事情時,驅動力的很大一部分可能來自於內部動機,這樣一來外部壓力造成的心理負擔相對來說可能就減弱了。(當然,如果持續在巨大的外部壓力下做本來喜歡的事,保不準最後就粉轉黑了。所謂「干一行,恨一行」,一開始因為好色而入行的AV男優最後很有可能變成性冷淡退役。)

另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往往只有在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時,我們才有可能變得很專註。而專註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哈佛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做了一項調查[3],他們在隨機的時間點向參加調查的幾千名受試者的手機上上發送提示信息。志願者一旦收到信息,就要登陸一個網站回答這樣三個問題:

Q1:你此刻的心情怎麼樣?
Q2:你此刻在做什麼?
Q3:你心裡想的事情是正在做的事情嗎?(選項:1.是;2.不是,在想其他愉快的事;3.不是,在想其他中性的事;4.不是,在想其他不愉快的事)

在對幾千人的數據進行分析之後,研究者首先發現做白日夢是非常普遍的,調查中發現人們46.9%的時間裡想的事情跟做的事情都不同。而更重要的發現是,相對於專心做事時,人們在走神時比較不開心。當人們做著不愉快或者中性的白日夢時,他們的愉快程度明顯降低。而且即便是幻想愉快的事,他們的愉快程度還是比專心做事時稍低。 也就是說,專註地做事最快樂。現在又流行起來的所謂「冥想」修鍊,最核心的東西其實也無非就是培養專註力嘛。(專註能夠提升快樂這個現象也被若干神經科學的研究所證實,這裡就不展開了~)

據說有這麼個禪宗公案:

年輕和尚:「請問老和尚,您得道之前,做什麼?」
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
年輕和尚:「那得道之後,又做什麼?」
老和尚:「還是砍柴、擔水、做飯。」
年輕和尚於是哂笑:「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我得道之前,砍柴時惦念著挑水,挑水時惦念著做飯,做飯時又想著砍柴;得道之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這就是得道。」

專註就是得道。

積極心理學家喜歡把這種做事情時高度專註的狀態叫做「心流」體驗。沉浸在「心流」中的人經常報告說他們能在這個過程里感受到巨大的幸福感[4]。顯然,除非是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否則是不太可能達到高度沉浸狀態的。

進一步挖下去,「喜歡做的事情」里還可以進一步區分。比如有些事情是直接帶來感官上的快樂的(美食、性愛),一開始做這些事情時,「心流」可能很強烈,但也可能衰減得快(還是AV男優的例子~~)。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更持久的快樂可能更多來自社會性活動。重複吃一樣的美食容易讓人厭倦,而在朋友圈裡曬美食得來的快樂可能就能持續得久一點了。而最可持續的快樂,應該是來自於那些不但喜歡而且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這通常當然還是些社會性活動)。至於什麼叫「有意義」,那又是個超級大的問題,這裡無法展開。

綜上,幸福就是「在沒有什麼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依靠內部動力去做自己真正愛做並且覺得有意義的事」 。

按照這樣的標準,誰是幸福的呢?歷史沒學好,歷史人物不了解,就列舉兩個我熟悉的影視作品裡的虛構人物好了。

福爾摩斯是幸福的。

在看《神探夏洛克》(Sherlock)時,我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受就是福爾摩斯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倒不是因為他有華生相伴*^__^*),而是因為他總是可以沉浸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里。當然福爾摩斯偶爾也會不開心,比如他接不到有趣的案子而無聊發獃的時候。而每到這種時候他都會焦躁得發瘋。福爾摩斯是完全無法忍受無聊的,而一旦有感興趣的案子出現,他就立刻全情投入案件之中,專註的眼神里滿滿的都是幸福感。而且,由於涉及身體運動的體力勞作比單純的腦力勞作更有益於心態的調整,所以講求身體力行的福爾摩斯也一定比那些坐在壁爐前純粹靠腦子推理的「安樂椅偵探」更幸福。

《絕命毒師》(Breaking Bad)里的老白也是幸福的。

老實懦弱的化學老師老白被肺癌逼得走投無路開始制毒,沒想到卻做出世界上最純凈的冰毒,一步步從一個懦弱的老實人變成一代梟雄。後來再次陷入絕境時,他這樣向家人懺悔:

「我(制毒)是為了我自己,我喜歡制毒,我做得很好,而且,它讓我覺得我真的還活著。」

我覺得在那段制毒的歲月里,老白完全沉浸在「心流」中。蹉跎一生的老白居然在這個罪惡的勾當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文:瘋狂鑽石 @魏知超

[1] Lambert, K. G. (2006). Rising rates of depression in today"s
society: Consideration of the roles of effort-based rewards and enhanced
resilience in day-to-day functioning. Neuroscience Biobehavioral Reviews,
30(4), 497-510.

[2] 凱利·蘭伯特(Kelly Lambert). (2009). 越舒適 越抑鬱. 環球科學, 2009, (1): 46-51.

[3] Killingsworth,
M. A., Gilbert, D. T. (2010).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Science, 330(6006), 932-932.

[4] 馬丁?塞利格曼. (2010). 真實的幸福(pp. 118-122). 萬卷出版公司.

——————————

我在喜馬拉雅上線了一檔介紹心理學最前沿知識的節目,精講由全球頂級心理學家和科普作家撰寫、海外近一年出版尚無中文譯本的30本心理學新書,歡迎小夥伴們積極圍觀^-^

《魏知超:心理學前沿好書精講》


在哈佛曾經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對724名男性做了從1938年開始做了長達75年的跟蹤調查。這些男性中包括哈佛大學的學生,也包括波士頓最貧苦的人。跟蹤調查了75年。


這些人中,還有60多個活在世界上,其中一位當過美國總統,4位成為參議員,還有很多其他成為了流浪漢,酒鬼。


隨著75年,過去科學家研究的這個課題公布了。到底什麼決定了我們的幸福。

結果答案不是名譽,不是金錢,不是權力,不是成就感,不是社會地位。


幸福的原因只在於。

人際關係。


他們發現那些孤獨的人,容易大腦衰退,心情低落,記憶力衰退,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而那些人際關係融洽的人。首先要解釋一下什麼叫融洽,融洽不是你的朋友有多少數量,而是你的朋友有多少質量,你們的親密關係程度有多深。當然不止是朋友,還有家人,你和家人的親密關係有多深。


那些具有健康和諧關係的人,更容易成功,更快樂。缺乏人際關係和諧的人,往往壽命都會減少,而且活的比較痛苦。


好,這個調查說完了。可能大家對這種調查喜聞樂見,覺得可能是忽悠。但是我用我的親身經歷,以及我大腦潛意識的呼喚,驗證了這個結論。


我從小就是個極其孤獨的人,一直孤獨到前幾年。顯而易見的,我從未有覺得過幸福,我感受到的全是痛苦。痛苦說明我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左找右找,我發現我的痛苦全部來自於人際關係。自卑,敏感,懦弱,說話沒分寸等導致了我人際關係一直很不開心。


親密關係,朋友關係,社交關係我一個都沒處理好。但隨著我慢慢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我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和諧了之後。說真的,我從來沒有過像現在這麼幸福的時候。我和家人關係變好了,和朋友關係變好了,也能把控好愛情的關係了。


尤其是我做了這個自媒體,我搭建了社群,我集結了很多和我價值觀一樣的人。這裡的人,有部分成為了我的至交,成為了很親密的朋友,讓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愛,朋友之間的關愛,我突然覺得幸福就在我身邊。


大家不要以為幸福只是幸福本身,不僅僅是能夠讓你快樂,而且能夠極大的影響你的事業。


一個不幸福的人,尤其是在未來的時代,是絕對沒有幸福的人容易成功的。

因為未來的世界,隨著人工智慧的到來,確定性的技術都會逐漸被替代,只有不確定的東西才不容易被替代。譬如想像力,創造力,組織能力,說服力,演說能力,審美能力,文字能力,和人打交道的所有能力,感知能力,洞察力,音樂能力等等。


其實這些東西,都和一個人的幸福水平和人際關係有關係。我自己每天寫文章,其實也算是每天創造一個東西。而且我明顯的感覺到,只有當我幸福程度感受比較高的時候,我寫出來的東西會非常舒服,也能比較容易走進別人的內心。幸福說白了就是讓你情緒很好,很安寧,讓你更有專註力去做事情,幸福對於成功,對於生活,對於幸福本身是絕對重要的。


而且人際關係這種東西,對於每一個人社會生存的人,尤其是中國這個社會至關重要。你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你一輩子很大程度上只能打工,當不了管理者。


當然,我的價值觀還可能和中國目前這種成功論英雄的價值觀還不同。我認為,這個時代的成功已經不再是屬於那些能夠實現個人價值的人了,而是你能集結多少愛你的人圍繞在你身邊。這才是我認為屬於這個時代的成功,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不僅僅能夠很快樂和幸福,同時你很可能會賺的比別人多。


因為這個世界上最牛的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做事的高手,一類是做人的高手。

但往往成大事的人,都是做人的大師。比如世界的領袖,政治家,企業家等這些人,是最會做人的,最懂人性,最會搞人際關係的,同時我也認為他們是這個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強的人。


現代智人為什麼能打敗尼安德特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領袖,領袖能夠指揮大家通過一系列合作組織方式,同時發揮音樂,想想共同體,合作的關係打敗敵人。


人類是群居動物,不是離群索居的動物。所以,一個人要是能夠把其他人集結起來,這種人在過去就可以叫做領袖,而他的能量是最大的。

比如劉邦,他什麼都不會,但是他懂得降將,他能夠把張良,韓信,蕭何這些人用起來給他打天下。

所謂知人善用,王道也。


而且我不僅僅認為這個人際關係只是幸福這件事情這麼簡單。我認為人類的終極奧秘,都蘊藏在關係之中。

當然這個關係是廣義的關係,不止是人與人的關係。

譬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自己和人的親密關係,自己和人的社交關係,自己和社會的關係,自己和世界的關係。


人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涅槃,也就是意識到了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人和世界是一體的。為什麼這是人的最高境界,其實你簡單的把自己和自己的關係整合好了其實你就很幸福了,如果你把親密關係,社會關係也整合的很好了,自然你就是個社會公認的成功者。最後,你大徹大悟像佛陀那樣,或者莊子逍遙遊那樣,進入一種人和世界一體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終極的幸福。


但我們探究奧秘不需要從那麼高的角度入手,只需要從親密關係入手就好。

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愛情

一個人如果能夠把愛情這門學問參透,那麼他一定是人際關係的大師,而且他還能窺探部分的宇宙奧秘。


因為人與人的關係之中,本質就蘊藏這宇宙的規律,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畢竟人是宇宙從物質到精神推演出來的一種生物。相當於兩個宇宙的產物在進行連接,然後他們組合融為一體,這就是愛情。


如果一個人,他能夠維持非常好的親密關係,愛情關係,那麼他一定會很幸福,而且同時由於他幸福,他心情好,他做事情也會非常順利,心態好,不會浮躁,專註力強,能夠沉得住氣。


這就是人際關係的力量,下面再說說我的體會。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體會就是,我曾經幻想過無數次的畫面就是。

我知道我自己這輩子最想要的東西就是有很多的親密的關係,比如幾個很非常好的朋友,同時又是知己,然後有我的愛人家人我們幾個一起生活。

不管是幹什麼我都會覺得幸福,即使是種田大家歡聲笑語,也能很開心。


我這輩子要的東西不多,只是要幾個親密關係就好了。

人生在世,夫復何求。


常常有人跟我說,何日君,我有種奇怪的暴躁,幸福感很低,我常常感到厭惡,既看不起他人,也看不起自己,所有人我都看不起,這是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你還不懂得普通人的光芒在哪兒,你還不夠成熟,不願正視自己其實很普通,對這個世界有著虛妄的征服感,你的中二時代太長,看不起你身邊的人和自己,是因為在你幼稚的思維里,你認定的「看得起」絕大多數出自你的想像,錦衣玉食,天然一種高貴盡在眉梢眼角,認為唯獨這樣的人才器宇不凡,而那些在世界上痛苦輾轉的卻始終在堅持的普通人的光芒,你卻看不到。而看不到這些,離「幸福」,至少不那麼近。

我朋友簪說她給我做了盒月餅,中秋來廣州看戲帶給我。月餅是她自己做的,自己買原料,印花,裝盒子,圖上的紅色印章還是她自己的印章。我說簪姐,你真牛,這你也能自己做?她不以為然,這沒什麼,很簡單,只要你想做,你也可以學的,我家裡人都會弄。是的,我吃過她姑媽自己做的麵包,那是我三十多年吃過的最好吃的麵包,導致我之後見到簪總是說,簪,你姑媽最近又做麵包了嗎?我要~

我始終還沒有自己試著去做一次月餅或者做一次麵包,當然,我總是可以去試試,但我也是現在才開始這樣想。

我有個很省的單身女朋友自己供了間很小的公寓,她在吉林,三十三歲,不打算結婚,工資只有三千塊一個月,養了一隻小貓,每天弄貓為樂。有天她跟我說,卧槽,這個月才發工資,我全部花完了。

我說你不一直很省嗎?

她說是呀,但是這個月我必須買一張1500的書桌,我計劃很久了,我要重新開始練書法了,小時候練過,丟了很多年了。

工資三千塊,還這麼詩情畫意吶,又是養貓,又是練書法!

在我租的房子隔壁有個女生天天在陽台上澆花,前不久她也才租進來,那也並不是她的房子。她是做服裝外貿的,有一天,我上樓回家,她正在門口跟她男朋友在樓道上kiss,我莞爾,偶像劇呢!


其實,說起貓,我也原本可以養一隻貓。


那是幾年前,有一隻白貓,悄悄的溜到我租的房子里,立在我的飯桌上喵喵的叫,抖索著一身白毛,威風凜凜,我氣急敗壞拎起晒衣架就撲過去打它,它邊叫邊逃的從窗戶跑了。第二日我回家,發現它把桌上我的茶杯打碎了,這畜生竟然知道小心翼翼的大塊的玻璃渣踢到廚房的垃圾桶附近,當然,我又拿著叉衣架滿房子對它圍追堵截,最後徹底把它嚇跑了。後來我跟朋友說,我見到了這世界上最聰明的一隻貓。她說你怎麼不收養它,那肯定是只野貓。

我說,天哪,我連房子都沒有,我自己都是只野貓啊。

時過境遷,現在我還是沒有自己的房子,但是如果還能遇到這麼聰明的一隻貓,我應該會養著它。


曾經跟朋友走在廣州夜晚的馬路上,我對她說,看這些房子,很多人終其一生就為了這個東西咬牙奮鬥,不值得,她跟我說,值得,你站在這片暗黑里,看著那小小的匣子的光明,就有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和歸屬感。我們不過是普通人而已。

普通男人的一束花,自己炒的一盤菜,節日里做的一份小點心,小公寓的一張書桌,陽台上的一盆小花,桌子上立著的一隻小貓,以及重重黑暗裡一間小屋的微弱燈光,所有微弱的這些都是普通人們幸福的來源呀。上帝視角的人,習慣了冷眼旁觀,不肯與生活和解,你以為你很聰明,其實你很笨啊!


距離我在天涯寫文已經十年了,很多人也看著我寫十年了,有很多人對我包容,也有很多人掩蓋不住的失望,何日君,你變得對生活諂媚了,想當年你有支多麼鋒利的筆,寫盡人間辛辣事。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對生活諂媚了,我只知道,近幾年來,生活教會我太多了。


我有沒有跟你們講過一件令我震驚的小事,我去樓下買榴槤,忘了帶現金,於是我跟五十多歲的榴槤阿叔說用微信好不好。接著,我看到阿叔微信的簽名是——我要努力做生意,我要一天比一天過得好,奮鬥,加油!


這讓我想起我讀高中的班主任,他是教英文的,算普通人里的帥哥,家庭貧寒困窘,他沒有讀過多少書,沒有文憑,能當高中英語老師是因為一口流利的自學的英語,在我們讀高中的時候,他跟我如今差不多的年紀,有個五歲多的兒子,他每天圍繞著操場跑五圈,每天在辦公室背三十個英語單詞,每周打一次籃球。他上課的時候對我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做人,永遠都要對自己有要求,以及看得到自己的長處。

轉眼十幾年過去了,我也到了他當年的年紀,才明白他這句話的意思。

少年時代,我說我身邊沒有一個優秀的人,風花雪月的年頭,我認定的優秀是錦衣玉食,天然一種高貴盡在眉梢眼角,這樣的人才器宇不凡,如今,這個判斷標準早就變得寬闊多了。


我曾嘲笑一本書。這本書說了一個發生在長沙市黃興路步行街的愛情故事,我譏笑道,倘若這故事發生在巴黎,還是可以看看的,一條以賣豆腐聞名的街也會有愛情發生?

直到有一天,有個我心愛的男生,凌晨帶著我在黃興路步行街飛奔,去趕最後的夜車回家。我至今還記得那天街上昏黃的燈光,跟王菲歌里唱的一模一樣。


還記得街燈照出一臉黃,

還燃亮那份微溫的便當

剪影的你輪廓太好看

凝住眼淚才敢細看


那一刻,我確信這條街也會有愛情發生,不是只有衣著華貴的人或者巴黎才有愛情。

這時候才看得懂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一個死跑龍套的和一個死做雞的。


我養你啊。

傻瓜,你照顧你自己啦。


想起來好笑,當年還是小姑娘的時候第一次看這戲,真的不知道張柏芝為什麼在計程車上那樣哭,她那麼美,哭得那樣丑,真是難看,現在每看這一幕,都會跟著哭到像條狗。


到底是那個最會拍生活與愛情的周星馳,他不是天才,他只是懂愛情與生活而已~

生活調戲你,你調戲生活。

生活讚美你,你讚美生活。


生活不是每時每刻都好的,有時候它讓人焦慮不安,讓人憤慨無奈,就像老天爺給你許下的那個人一樣,他在你的想像里,總該光芒萬丈,結果是個死跑龍套的,或者是個做雞的,然而,你不會因為這樣,就不再愛他了。


當你能接收到普通人的光芒時,恭喜你,轉角遇到愛的可能性變大了,轉角遇到幸福的可能性也大了。

-----------------------------------------------------------------------------

微信公眾號:何日君么么噠

與大家分享情感,生活,與審美。


竟然沒有人說自己幸福。
高中的時候我在一張紙上寫了,什麼是幸福?然後這張紙傳遍全班,每個人幾乎都寫了一遍。好多種答案,其中有一個到現在我都難以忘記。

我就是幸福。

對。我就很幸福⊙▽⊙
我堅信如此,並讓努力讓自己幸福。


現在的我最幸福!!

為蝦米這麼說呢^O^

①有人愛┏ (^ω^)=?最令一個男人感動的就是有個姑娘願意說愛你,我現在每天幸福的都不願意睡覺覺。。電話拿起來就放不下,簡直就是徹底的瘋了。。(不是說過去二十多年就沒有人愛,但是只是竟然莫名有種初戀的趕腳,我真的是愛昏了頭)
(♀蜀薯,你只是感覺,我可是真的初戀呢 )

②每天睡覺都睡得心安理得,覺得一天天過得都非常有意義,很充實,很健康。每天一起床就有用不完的勁兒!渾身充滿正能量,做個小太陽~(≧▽≦)/~

③有一個近乎完美的後盾:一個和諧美滿的家。父母都是老師工作穩定,家庭和睦、錢不多卻夠花、對我從沒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有個弟弟接班、支持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④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依然熱愛這身軍裝!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依然願意做幫助他人的傻子!依然相信愛情!依然對未來充滿期待!依然常常熱淚盈眶!依然愛好看小說(只看歡喜的結局)


要愛要掙扎。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看誰都覺得像奇葩,好像失去了對人的分辨能力,融入這個世界的速度趨於緩慢。想來應該是一種拒絕或說宅,省掉了打交道的力氣。對有些人來講,生活就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一隻天平上,並計算著如何讓它此消彼長,一邊兢兢業業地尋求著平衡,下決心要讓每一分都用在刀尖上。

很多時候會感到心有餘力不足。時間力氣智商和資源,想要均分給不同的小理想,並未刻意權衡或過度消耗,但偶然驚覺,一些過早時候就該讓自己實現的心愿,到現在也只是一片空白。不得不承認這二十多歲的年紀里,大多數的戰鬥我都是一個人,已經非常習慣獨立思考和分析局勢,由於少了他人插手,每項決策都較為果敢,也是僅有的一些篤定。

我身邊有兩位朋友,他們從十五六歲的年紀就在一起,一直到走上婚姻殿堂。還有一些朋友,終其少年時代,都是在不同的男朋友身邊度過。我每次聽她們聊起來,內心裡的OS都是,真行啊,為什麼你們可以如此洒脫就走進不同的世界?

因為這種美好的改變,換我很難做到。本來生性就慫,還疏於練習,不是遇到極為愛敬的人,絕不肯吐露一點蛛絲馬跡,這是命。我甘願囿於自己的comfort zone。

所以看到有問題問,什麼樣的人活得最幸福?

隨心所欲算嗎。

然而什麼是隨心所欲,比如我那在我看來非此即彼的軌跡,在母親眼中卻是過於任性的選擇,暫且算是一種。對於生活仍保持強烈的好奇和新鮮感,但對於事物的理解和選擇,已分化為固執和無所謂,過濾掉大量可笑信息,不願被人說服。

暫時沒有別的生活讓我對現狀產生悔意,略微感興趣的是,不知會不會長此以往活成一個加繆,只對世界抱有一點微小的熱忱,剩餘的大部分都只看作淡白標籤,大家喜歡就好。

加繆不願順從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律,不明白人們為何總是希望他對這個社會表現出無差別的同情。在自己的世界裡陷入得太深,早就與人間世相劃開了距離。

加繆算是活得幸福嗎。高大英武,眼神戲謔,《異鄉人》(又名《局外人》)的封面上他披著風衣叼根煙,迷人紳士的標配,又像經過百般磨礪早就看透規則的前軍官,如果是個俗人,他想要幸福唾手可得。

但他是個思想複雜的人,不太容易與世界和平相處,好在知道如何借主人公之口表達他高貴的任性。就像小說里默爾索麵對母親的逝世曾不為所動,失手殺了人進監獄被審判,世人因為他對母親的冷漠而判他死刑,但他不是不悲傷,而是不願在人群中假作悲傷。這種任性是比較酷的。

彷彿那場暴怒凈化了我的苦痛,掏空了我的希望,在布滿預兆與星星的夜空下我第一次敞開心胸,欣然接受這世界溫柔的冷漠。

他讓默爾索說出堅守的理由。一個徹底划出界限的局外人,在內心的牢籠里安然久坐,不這樣就不幸福,這也是他自己的comfort zone。

他的好基友薩特似乎要幸福一些,一輩子都在搞外遇,但一輩子都沒離開過波伏娃。他愛她,不受困於肉體,也完全不介意波伏娃去愛一愛別人。痛苦的是波伏娃,過於忠貞和仰賴,以至於和別人搞曖昧大半出於對薩特的報復。憤懣之中寫出女權主義的《第二性》,帶點感情色彩地抱怨,認為女性終究難以超越性別上的附屬地位。

五十年的時間,兩人幾乎沒有像平常夫妻一樣在一起生活,神奇的是他們到底沒有離開彼此。因為思維上已經習慣了以對方為標杆,存在主義之類尖銳問題的探討上,別人似乎都無法給出滿意回答。何其幸福。即使身體上可以分道揚鑣,心理上彼此依賴其實早已超越了那一紙契約。也算是他們的comfort zone?

什麼樣的人活得最幸福,大概是自我一點的人,清楚自己的舒適區,千萬拒絕盲從的誘惑。此外,即使對一部分的外界白眼相待,有些敬畏的領域也務必保持謙遜,這世上有的是你我高攀不上的巨人,這也是另一種自我。

於我而言,那些小心維護的舒適區,就像一塊晝夜不息燃燒的小火堆,在漫長時間裡煨著畢生所需的溫度。我要在這裡好好儲存所有的熱忱與勇氣,即使只有一小塊,也耐心把它造得更堅固一些。那樣當我面臨困境時,也才有足夠力量熬過荒野的寒冬;遇到所愛的人也才有足夠底氣把它奉獻出來,製造一場絢爛的篝火晚會。

大學時期喜歡一位詩人叫馬雁,79年生於成都,10年在上海病逝。短短的31年,來和去都像詩一樣。她說,《我一生的願望其實是作一個游吟詩人》,她還說:「我只知道生活如此簡單,從來沒有餓過,也從來沒有遇到過壞人。我的世界裡最大的壞人是我自己。比誰都該殺。」這種狠勁和任性,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要愛也要掙扎,在烈風熄滅火苗之前。我還要奮力地愛,放下不願自取其辱的身段,站在風中凝望,再做一回飽含熱淚的夢想家。


我覺得我就活的很幸福,至少暫時是幸福的。 沒有房貸,沒有車貸,沒有老婆,連女朋友都沒有。早九晚五一周五天的班,屋子裡暖暖的,電腦網速都很快,還有書看。 下班有一份兼職工作,一直做到睡覺前,特別充實。父母身體健康,同事能和睦相處,朋友雖然很少,但是都是能聊心裡話的朋友,想想都好幸福! 如果2015年還找不到對象的話,我可能還會是這種狀態幸福下去,如果找到的話,那就更加幸福了^_^。


我自己。
為什麼沒人覺得自己幸福呢?
我就覺得自己很幸福
身體好,心情愉快,女朋友懂事,工作順心。
我很希望一直這樣下去,一點都不開玩笑。
其實能滿足自己慾望就挺幸福了。
知足常樂。


把這個世界看得很透,但依舊很熱愛這個世界。


永遠積極向上,永遠熱淚盈眶~


痛苦都是求之不得,幸福都是知足常樂。世上最幸福莫過兩種人,一是了無羈絆無知無畏的傻子,一是世事洞明生無所戀的聖哲。而肉體凡心的俗人,糊塗不了智慧不足,多少都在痛苦裡熬著。


我見過最幸福的人大都是傻子,其中一個是大學同學,叫他肥寶吧。他大概得過小兒麻痹,拖著一條病退,臉泛濃郁的高原紅。出於政策,在他老家幾乎只要參加高考都能有學上,肥寶估計是看了兩遍書,能算個中佼佼了。軍訓時他就名震學校,因為拖著病腿堅持,行軍像企鵝一樣搖晃,把周圍晃開一圈,他的方陣走到哪哪就鬨笑開來。可教官感動壞了,休息時肥寶要求才藝表演,教官就組織全操場人圍觀。他毫不怯場,念自己的詩。熱情像火,寫得像屎,全程咆哮,青筋暴起,右手高舉,病腿跺地,高原紅蔓延了一腦門。觀眾越起鬨,他興緻越高,口水噴了幾米,差點七竅飆血。操場邊有一隻老貓,平日方陣高喊嚇破鬼膽的口號,它沒斜眼瞄過,肥寶一嗓子嚎叫,它撒腿就跑。


肥寶每天在左耳夾支煙,腰裡別個收音機,哼著小曲一瘸一拐到處晃蕩,見熟人老遠就打招呼,每次看見我都要掏出煙盒說:哥,抽煙!儘管「謝謝啊,不會抽」這句話我跟他說過二十次。他也積极參与政治,在年級學生會撿了個半職,第二天便印成名片見人就發。他從未因生理缺陷而產生過一絲自卑,反而永遠面露罕見於常人的自信微笑。我一度認為,世上比他幸福的人再是沒有。


可有天遇到,竟見他悶悶不樂,他說:哥,我心裡難受。我詫異,他又說:愛情傷害了我,我想休學。那之後,他消失了很久。後來我才聽說,他追求一個維族女孩被拒,而後意志消沉。誰都知道,但凡心智健全的女孩都沒可能接受他,更何況維族不能與外族通婚。他管不了也看不透這些,愛了,追了,傷了,從此俗心開竅,第一次痛悟了生命中的求之不得。沒錢沒權,肥寶照樣樂呵,可他傻得不夠徹底,他也需要愛情和女人,於是求之不得,於是痛苦。


一年後肥寶回來了,變了個人,沒變聰明。他不再跟我打招呼,不再往左耳上夾煙,也不再笑了。他給老師念詩,老師煩到拿出自己的詩摔在他面前。他跟導員說自己去做了大保健,還拍桌子說:我需要!他不再逢人分發名片了,而是在班級群和各類講座上伺機就跟所有說自己的遭遇,大概是被人騙了錢,被關在精神病院的籠子里,他在籠子里寫詩,被人打。他所說的一切,沒人關心,無人過問,領導們只是想盡辦法讓他不要再搶去講座話筒。


後來他瘋狂借錢,挨個宿舍敲門。我借了他些,我相信他,我對他的信任也就值這麼幾個錢了。有人說他被妓女騙了。沒過多久,他又挨個宿舍敲門,我說:上次借的還沒還呢。他似乎忘了,吞吞吐吐:我一定會還的。


他轉身離去,我再也沒見到過他。


人這一生,誰沒遇見過幾個傻子。傻子分傻瓜和傻逼,區別在於,傻瓜可愛,傻逼可恨,而呆羊就是個傻逼。


他是我初中同學,班主任一時財迷,收了這個禍害,腸子毀得烏青。接老師話,解女生弔帶,紙條傳到他那他就打開讀。男老師揍他,女老師揍他,男混混揍他,女混混揍他。爛仔們在哪受了氣就對他臉上掄兩嘴巴,這傻逼捂著右臉哭得撕心裂肺,等右臉稍涼他又笑得沒心沒肺。他有鐵頭功,能徒頭給人工地圍牆開洞。他還自信有輕功,結果從石牆殘垣跌落下來。他一臉鮮紅地發現,原來是工地圍牆豆腐渣,不是自己鐵頭特耐砸。有師兄帶他去長江游泳,不料殞身江底,他見師兄沉下去,爬起來穿上褲衩跑回家睡覺了。


初中是人性最醜惡的時期,他被人踹下樓梯,踹進女廁所,而他常常血淚未乾就開始興緻勃勃地胡來。我看不慣他被如此欺凌,決定幫他。那時候兩類人說話管用,一類混得頂好,一個電話分分鐘甩來一支體育隊。一類學習頂好,學校為你分分鐘開除一支體育隊,畢竟黑幫鬥不過官府。那時候,我是後一類,我好兄弟是前一類,所以呆羊好過了不少。他或許對我心存感激,或許沒有,總之,最後他偷了我的自行車。呆羊也在那一刻從一個傻逼進化為混蛋。


但呆羊無疑是極其幸福的,他沒有人生觀,因為他的人生就是當下,也沒有世界觀,因為他的世界就是自己。他如同原始人一般遵從本能,無比直接地宣洩情感,開心便笑傷心便哭。他有慾望,想要便拿,不成便偷。


嫉妒是本能,不嫉妒是道德。偷是本能,不偷是道德。說謊是本能,誠實是道德。性慾是本能,忠貞是道德。道德說到底就是束縛,法律是道德升級版的暴力束縛。塵世凡間的俗人,在庸碌中希求放縱,於束縛里渴求解脫,不得,便是痛苦。人們被這些枷鎖夾得喘不過氣來,個中敢於脫去枷鎖的無法無天的混蛋,要麼被抓了,要麼被揍了,剩下的也只有無拘無束的傻子在幸福地無知著。

至於世事洞明生無所戀的聖哲,執迷不悟的都悟了,求之不得的便不求了。多智而近妖,寡慾而登仙。這種人太少,比傻子少太多了。


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


推薦閱讀:

現在的男性是否普遍不再對女性展開追求了?為什麼?
什麼樣的情境下讓你突然有種「心上開出一朵花」的感覺?
有哪些心理學小技巧可以運用在生活中?
在加拿大生活會無聊嗎?
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TAG:歷史 | 生活 | 心理 | 幸福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