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移民?

先說明我對移民沒有什麼褒貶態度,據我所知有很多人是想把自己的父母或者子女接過來一起過相對好些的生活,但是我還是想知道,如果目的是「相對好的生活」, 那麼在國內努力掙錢難道不可以實現嗎?還是說國內有些永遠得不到的東西在國外可以實現?有的話請舉例說明,謝謝

另貼幾個相關的問答,大家亦可閱讀看看

為什麼國內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勵移民?
如何看待清華北大學子「出國」與「不歸」?
為什麼 2010 年來很多海外留學的中國人已經拿到綠卡了卻又紛紛回中國發展?
出國後,發現國內對你所在地或國家的最大誤會有哪些?
為什麼不移民? - 移民


移民理由千千萬,環境食物,法治誠信,個人前途,子女未來;不移民的理由也有千千萬,食物夜宵,父母親人,鄉土鄉音,發展機會。

只有一樣:每個人在這件事上應該是自由的。

移民的不要有優越感不要冷嘲熱諷別人不要覺得留在國內的都是出不去的傻X,不移民的也別覺得別人都是賣國賊說生活的好都是裝面兒不要酸葡萄心理。

希望隨著大家交流越多,對移民這件事能更平常心。


可能答非所問。
我只想舉個例子。

2016年11月,我家被入室盜竊,
各類損失共計約合人民幣5萬元左右。
到轄區所在派出所報案,
立了個案,結束了。
警察壓根沒有幫我們偵破的意思。

然後呢,


我們的人民警察可以動用大量的警力,
幫外國人找筆。

你有可能會說,
這是雲南警察啊!
是啊,沒錯,
我就在昆明。

可能有一天移民了,
人民警察也能幫我們找筆了。


把自己的工作崗位讓給更需要它的人,自己去搶外國人的飯碗,這是多麼偉大的愛國情操啊!


幾年前我爸媽違反交規,反向行駛,然後被交警攔下來了,我母親打了個電話給交警隊長,然後就解決了,其實是因為因為某個農村路口沒有轉向標誌。。我當時跟父母鬧矛盾,我想讀法律,然後我父母隨口教育了我一句,看,在中國法律沒有用的,並且還有點自得。我很生氣感到很可恥,最後偷偷私下裡哭了很久。。。那種羞恥感,現在想起來都有一種想吐的感覺。

我覺得講道理,有羞恥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也不想去要求別人怎麼怎麼樣。
但是對一件事情我持這種態度的時候,我被太多人用那種"這傻X"的口吻嘲笑了太多,包括我的父母。

所以,我很努力的希望改造這片土地,但是如果有了孩子這塊土地還沒有如我想像的那樣,我就移民。因為我要防止我的孩子在被嘲笑和被扭曲中二選一,這是我對他或她們的責任。


《Boston Legal》是我最喜歡的一部美劇,還記得其中一集,Alan Shore對決Denny Crane的一場訴訟,作為堅定的共和黨,「愛國者」Denny指責Alan不愛國,Alan在陳辭的時候,語重心長地說:我愛美國,可是我只是不知道,這個美國,是不是還是那個我深愛的美國了。

記得幾年前回國,約了兩個久未謀面的初中同學一起吃飯,兩個女孩子,其中一個是我曾經的同桌,另一個在醫院工作,當時二人都還單身,席間就談起了相親的話題,醫院工作的女孩子就開始分門別類的介紹不同科室的男醫生,哪個科室外塊多又不辛苦,哪個科室大夫總愛和護士搞破鞋,哪個科室千萬不能找,工作危險不說還沒錢。我靜靜的嚼著飯,心理怎麼也想不起眼前這個人,是小時候上健康課的時候用電子血壓計給我測血壓的那個小姑娘。她們口中的結婚和愛情,怎麼和我所知道的完全不一樣。

作為一個大齡單身狗,我找女朋友的問題早已經成了我家的頭等大事,每次回國都要被逼著相親,總有不知道哪裡來的親戚朋友給我介紹對象。說辭差不多是:那個女孩子,家庭條件挺好,父母是幹什麼工作的,自己工作也不錯,身高多少多少,長得也挺漂亮的……然後開始打聽我的情況:什麼工作的,收入大概多少,買房了沒……然後就能得出結論,我覺得你們挺合適的,你們見一下吧。好像從來沒被問過我喜歡讀什麼書,看什麼電影,有什麼業餘愛好,信仰什麼宗教……

我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初中高中一直是同學,到現在一直常聯繫,他是屬於為數不多的那種和你觀點和立場再不同,爭論再激烈,也不傷感情而且仍然尊重你發言權利的人。大學畢業後,他進入體制內工作,有一次他跟我聊一件事兒,說他跟同事出差到外地辦理一個案子,到了當地入住之後,天開始下小雨,當時他跟酒店經理說,幫我們叫打一輛車。酒店經理善意的說,你們要去的地方其實不用打車,門口的公交車站坐車,3塊錢就能直達,現在叫車的話,至少80,不划算。我這個朋友「耐著性子」說,不要緊,你叫車吧,酒店經理掛了幾個電話,回來跟他們說,現在叫車叫不到,只能叫黑車,可能得100多塊,要不你們就等等吧,這雨也不大,我還是送你們去公交車站吧。我朋友繼續「耐著性子」說:你就叫車吧……他跟我說這事兒的中心思想是:你看看這地方,服務意識這麼差,這經理這麼不會辦事。我心裡想的卻是:你拿著納稅人的錢辦事,明明3塊錢能辦的事兒,你花100塊辦,怎麼還這麼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呢?我知道我的觀點在他看來完全無法理解,在許多人看來我的這個觀點就是神經病。

之前有一個客戶,把小孩子送到新加坡來讀書,自己也準備投資移民,我幫著他聯繫學校和補習老師。席間閑聊,先是說了一大堆客套話,介紹了這邊的教育制度怎麼和國際接軌之類的,客戶就講了他小孩子在國內的經歷,從小上的也都是最好的學校,成績不錯,平時跟同學們相處也很愉快。他自己是做生意的,逢年過節,教師節什麼的也時常提著些東西去跟老師走走關係——雖然老師從未主動開口提什麼要求,平時也都挺關照自己孩子的——有一天,他女兒放學回來跟他說:爸爸,你買個新iPhone給我吧,我送給班主任。他驚愕的問你老師管你要的么?女兒說不是啊,我看到我老師的手機壞了……客戶說他當時心裡百感交集,他說如果出在別的家庭,可能有些家長還會覺得自己小孩這麼小年紀——初二而已——就很「懂事」,但他自己絕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在這樣一個「懂事」的環境里長大。

去年認識了一個女孩子,按她的話說,在她的年紀算是「混得好的」,人漂亮又會交際,認識了挺多所謂「上流社會」的朋友。在學校讀研的時候掛科,能找到主任的老婆跟任課老師說情讓她過,自己開車亂停,亂挑頭被開了罰單,一個電話給交警隊的「大哥」就能把這事兒給平了,家裡有人犯了案子,能通過不同渠道找到主審法官給「運作」減刑,她朋友喝酒喝多了,在街邊調戲女孩子,和人家男朋友打架受傷,她能找公安的關係,把責任推判給對方,然後搞到驗傷報告判定對方輕傷害。自己搞了個熟食店,也能找到不同夜店所在片區的公安負責人,去」打個招呼「,讓夜店代售她的產品。每次她跟我聊這些事的時候,總是一副飄飄然的優越感:你看我多厲害,在XX我能橫著走。要不你回來混吧我罩著你?我說不了,我不喜歡國內,總有人橫著走。

類似的事情我還能寫出很多,為了不被刪貼,我通篇沒有寫什麼民主,自由,權利,福利,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有沒有這些高大上的字眼,對他們每天的生活沒有什麼影響,按照題主的話說:相對好的生活,在國內努力賺錢,可能也能達到吧。

我只知道,上面那些真實的故事當中的那些人,和我活在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世界,在他們的世界當中,他們都不是大奸大惡,他們所做的完全沒錯,可我一定不要活成他們那個樣子——我改變不了這個社會,但我不會讓社會改變我。


根據我國的基本國策,人口是社會的負擔,多生的孩子要交社會撫養費。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中國人移民外國,讓孩子成為外國國籍,這是減少了中國社會負擔的愛國行為。中國計生委應該給他發社會不撫養費作為獎勵。



在手機里翻到這張照片,看《Life of Pi》的時候從書上拍下的。這一段出現在Pi舉家從印度搬到加拿大時,解釋他們為什麼要移民,我十分地感同身受:
People move because of the wear and tear of anxiety. Because of the gnawing feeling that no matter how hard they work their efforts will yield nothing, that what they build up in one year will be torn down in one day by others. Because of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future is blocked up, that they might do all right but not their children. Because of the feeling that nothing will change, that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are possible only somewhere else.
我拙劣地翻譯下,大概是:
「人們之所以遷移,是因為不安所帶來的血與淚,是因為那種"不管多努力最後還會一無所獲"的折磨--他們在一年裡辛苦積攢的東西可能毀於一旦,是因為"前景被封死"的感覺--即使他們自己可以這樣苟且但不想讓他們的孩子也這樣,也是因為感到什麼都無力改變--所謂的繁榮幸福只可能在別處來到。」

即使轉換時空大背景,從1970s的印度來到2010s的中國,這樣的理由還是十分應景。

分隔線----------------------------------------以上回答是兩年前寫的了,寫的時候沒想到會收到上千個贊和上百條回復,畢竟我只是個知乎小蝦米,兩年前花了更多心血寫的答案也不過收到十個贊。


受到寫關注後也收到了不少質疑、指責。評論中有不少人表示:「如果在當下的中國還感覺"奮鬥得不到回報",那大概是沒救了,移民到哪裡都沒有用;」
也有人說「答主一個高中生,前十多年是經歷了什麼樣的黑暗才會這麼想;」
「美國也不見得好啊」…
我沒有能力也沒用意向一一說服這些知友,但是會看當時的回答,只丟下一段引用,沒給前後文背景也沒寫自己的理解,容易引發對文本的誤解,於是今天再來添加幾點填上坑。

1. 兩年的時間裡我的世界觀有所改變,但是我還是很認同那段話;
2. 少年Pi這一段前後的大致情節:Pi的一家在印度有一個很大的動物園,在當地很受尊重。熱愛動物的Pi在其中快樂生活,直到他十七歲那年,由於印度國內政治原因,動物園的那塊地被國家收走。一家人失去了用心經營多年的動物園,被動地選擇帶著一些動物離開,希望到加拿大開始新生活。(於是出現了這一段話)然後在去加拿大的航程中,船沉了,Pi開始了他的奇幻漂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情節;
3. 是的,在當下的中國確實有不少通過踏實努力成為人贏的機會,甚至也可能通過灰色手段或巧合賺快錢飛黃騰達。但是一時人贏不能確保一世快活自在;
4. 是的,我沒經歷過什麼人生大變故,也別提下崗失業或者勞改下鄉。對於我經歷過和正在經歷著的生活,我很感激,也希望一切都好,延續這樣的安定;
5. 不同的人會從中國過去的歷史和時下的一些事件讀出不同的信號,你可以覺得天朝盛世穩定太平萬萬歲,如果這樣,那上面摘錄的話完全沒道理。但你我也有理由擔心;
6. 當時我寫的是「對2010s的中國很應景」,這個說法挺局限。你可以通過你得到的以一些信息得出判斷,美國/其他熱門移民目的地也是這樣—你辛苦積累的一切挺有可能毀於一旦。說實話,我有時候想著想著會覺得「地球藥丸」。如果你贊同這一點的話,歡迎移民出地球,加入宇宙塑膠人。

2017年1月 寫於車途中


我這個人有一個習慣,一般碰到一件我難以抉擇,或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難以企及的事情的時候,我都會參考一下比我強的人是如何選擇的。


你愛上一個人,很愛很愛,恨不得粉身碎骨奉獻一切去愛他。但是他不愛你,你付出了好多,他都無動於衷,你寄託的好多希望他都不屑一顧。他還騙你,許給你美好未來的幻夢,實際上卻一次次傷你的心,傷你的自尊,甚至傷你的智商。你想和他一起奔赴幸福,卻總有意無意地發現他與你背道而馳。有時候你也知道,也懷疑,但還是因為深愛而一次次告誡自己他還年輕,他會回頭,他一定有難言之隱。直到有一天你太累了。你覺得應該找個人關心一下自己,或者至少自己應該關心一下自己。於是你開始慢慢放下你們天然的婚約,試著用自己的眼睛和思想去看他之外的人。慢慢你發現你的辛苦不幸,不是因為他不強大,而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在那麼那麼愛他之前,應先那麼那麼愛自己。沒有人理所應當做他一輩子備胎。當你進一步強大,獨立,你可能選擇離開,選擇和另一個人在一起。你知道他會罵你變心,罵你自私,罵你不懂得同甘共苦。但你也知道,即便你已經與別人戀愛結婚生子,他也不是陌路的普通人,他仍然是你夢中會出現的曾經的最愛的人。他的好與壞,你還是會關心,會掛懷,但此時你的心已屬於你自己,再也不會不問緣由交與他人。


有再多錢,都沒安全感。

據說要依法治國,但是又說不能拿法律當擋箭牌。


但是我還是想知道,如果目的是「相對好的生活」, 那麼在國內努力掙錢難道不可以實現嗎?

湊合努力一下跟拼了命努力這之間可差遠了。


因為國內做好人的成本太高了。


以及我不想每次開車經過交叉路口的時候都擔心會衝出電瓶車或者汽車。


我的媽媽6歲那年變成「孤兒」。

她的父親,我的公公在5幾年被抓走,家裡開的銀行被接管,不久「畏罪自殺」在牢里。她的母親,我的婆婆沒瘋,且迅速從富有到赤貧適應了下來。但她得了一種病:工作強迫症。每天五點就去上班,半夜才回家,經常祥林嫂般自言自語碎碎念:「只要評上勞模就可以見總理,見到總理就可以平反了...勞模...勞模」。後來她真的評了省勞模,但沒有見到總理,也沒有平反。50多歲時她得了胃癌 。那時醫學不發達,醫生給她動了手術,據說切開後一看,不忍心又縫上了,估計裡面已經長滿了。 幾天以後的夜裡媽媽驚醒了,恍惚間聽到夜空傳來一聲「大妹!」,那是婆婆的聲音。第二天媽媽接到電話,婆婆過世了。過世那時她已經不提平反好幾年了。

爸爸是農村的孩子,考進了大學。

鬧饑荒那幾年,他的父親,我的爺爺怒氣衝天地到村長家鬧事:村長一定還有米。但是揭開村長的米缸往裡一看,默默地把米缸蓋上,平靜地回家了。後來就平靜地接受各種樹根,草皮。他是饑荒第三年生病死的,但死的時候只有40多公斤。後來奶奶也得了一種病:米缸症。只要米缸的米不到一半,就會恐懼地睡不著覺,半夜大聲哭喊一些沒人能聽懂的話,鬧鬼一樣。奶奶死的時候,抱著家裡的米缸。

爸爸和媽媽艱強地生存了下來。 但他們也得了一個病:送兒出國症。這個家族的後代生存的唯一目標就是變成外國人。這個國家的事,不要再管了!

#這就是這個國家當今眾生相之原由的一個縮影#


上海好不好?全國政府效率算高了。我給我貓打疫苗,上下諮詢,打電話跑櫃檯,三個人跑了起碼十五次,當中還有明顯矛盾的回答。這邊不知道,那邊你要找別的部門。

新加坡,一個email過去,三天後回復過來,每個步驟詳細說明,涉及三個不同部門,全部列清楚。

上海,物業費一個月六百,家門口被貼玻璃膠做記號,物業說找警察,警察直接在電話里說,你自己驚醒點。我自己安裝攝像頭,報警器,就差沒裝個陷阱了。

新加坡,小區里有條狗,有陣子凌晨不知道為什麼狂叫,投訴物業,物業找警察,警察來走訪,確定擾民,一針打死。

我們斗升小民,不就是求個生活安穩?


評論區真的好有趣啊~比看電影還精彩

不過說實話,評論里羅里吧嗦的那種真的好無聊,您愛在哪兒生活在哪兒生活啊。

我回答這問題又不是想說服誰或者被誰說服

您洋洋洒洒一篇論文都快出來,麻煩出門右轉:為什麼不移民? - 知乎。 預祝您的回答成為高票答案喲~么么噠

---

我有一個妹妹,剛剛到上幼兒園的年紀。結果去了一個星期後就不去了。

我媽說她去幼兒園總是尿褲子,問她為什麼,她說怕老師,老師不讓尿。

這讓我想起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有個兇巴巴的女人逼著我們睡午覺,而且午睡期間不許上廁所。當時就很害怕午睡,也害怕見到那個老師。

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事情,我以為那只是個案,沒想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在我的家鄉,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說要不換一家幼兒園。我媽無奈地說,沒辦法,都這樣。

除此之外,幼兒園老師虐待孩子的事件頻頻出現在新聞中,本應該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幼兒園,讓老師照顧孩子的同時給予孩子最啟蒙的引導和教育。現在卻變成了孩子在幼兒園的每一天都要心驚膽戰,選幼兒園一定要選擇有監控的。真不知道我們到底把孩子交給了天使還是魔鬼。
——
上海一個姐姐家的孩子,現在面臨小升初的「升學壓力」。

每個周末都是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的上,孩子自己都說,我放假比不放假還忙。

而姐姐還說,全上海的小朋友都在補習,她孩子算是輕鬆的了。
——
由於工作原因,我接觸了很多大學的學院和學生。學生跟我反映最多的就是:學不到東西。

老師專業水準不行,有些專業課程甚至讓在讀研究生帶。學校開設的專業課程也是走過場,兩年下來學生說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學了什麼。

舉個例子,一個學服裝設計的同學和我說他們學校和一個軍區簽訂了實習合作協議,學生去實習的內容是:納鞋底。

總之就是感覺很敷衍。

學校想的是如何招生,如何擴充規模,如何提高就業率和升學率,如何管理學生,如何維穩,如何......反正就是沒有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拿我學校舉例子,原來叫做XX外國語學院,為了升級為大學,在郊區新建了個校區,除了開設語言專業外,還有經濟類,管理類,法律類,新聞類專業。這是外國語學院么?這不相當於在新東方烹飪學校學武術么?

大量三本院校的校長都是房地產老總這事兒我就不說了。

還有一點比較有趣,我接觸過很多學校下屬學院的領導,比如書記或者院長什麼的,他們的子女都是在國外上大學,好神奇呢~~~~
——
生活環境--食品安全問題,空氣、噪音、環境、光污染問題......

政治環境--呃......

社會環境--最近發生了兩件小事分享一下:

1,一天晚上,我從便利店出來,剛推開門,迎面站著一個母親,她的孩子剛會走路,看我打開門就跑到門邊站著,我馬上用手擋著門生怕夾到他。

而這時孩子的母親站在門外正在給便利店內挑選飲料的老公一些建議。

最後她老公決定了買什麼,然後付款,邊吃邊喝出了門,拉著站在門邊的孩子,和媳婦走了。

自始至終我都保持著擋著門的姿勢,而這小兩口也從未看過我一眼,好像門就是保持著那樣半開的狀態似的。我不求你對我說什麼謝謝,但好歹你上前一步替我擋著門,畢竟門下站著的是你的孩子不是我的......

2,買菜回家過馬路,挺堵的,車都是在爬,亮了綠燈,穿馬路的同時順便回了個簡訊,因為分神的原因步速放緩。

突然喇叭聲震天,循聲望去,一個大哥坐在駕駛室一邊罵罵咧咧一邊惡狠狠地盯著我。

哦,原來是人行道另一側空缺出一個車子的位置,我正好妨礙了大哥把車往前挪過去。

可大哥啊,挪過去您不還是得堵著么,況且我看了一眼心說沒錯啊,人行道是綠燈!綠燈!綠燈!啊。

突然想起,國內除非行人變個坦克壓過去,否則在汽車面前就是螻蟻呀

分享任志強說的一句話,「移民的原因有許多種,但最重要的是安全感。生命的安全,財產的安全,食品的安全,空氣的安全,教育的安全,權利的安全等等,沒有安全感是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原因。解決了公民安全感的問題才能建立穩定的社會。」


除了水空氣食物這些問題外,我其實最大的障礙是每次回國都會很緊張,好像一隻公雞被扔到一群獵狗中,神經綳著。偶爾流露的善意,對方的回應似乎也不怎麼自然。反而回到倫敦後會突然輕鬆很多。這種環境十分消耗人的精力,精神萎靡不說,創造力也會大打折扣。

很多同學問Brexit的影響。實際上的情況是,倫敦不好了還能去紐約,紐約不好了還可以去新加坡,新加坡不好了還可以去芝加哥,芝加哥不好了還可以去灣區做fintech嘛。


雖然我們看這個國家欣欣向榮,但是那些見過各種世面的有錢人、官員都在想盡辦法移民,這讓我很疑惑。所以我認為這個國家肯定在發生著一些什麼不為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所知的事,要不然有了錢在哪裡生活不一樣?我有一百萬,我還想去越南當富翁呢。
應該不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那麼簡單。


這是兩年前的答案了,陸陸續續的還有些朋友來點贊,所以想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近況吧。

今年四月的時候拿到了簽證來到了德國,先讀了半年語言班考過了語言,然後申請了一所理工類大學讀informatik 的本科課程。

一路走過來,回頭再看自己當時寫的這個答案,其實還是有些片面和偏激了。
現在再看,其實無論在哪裡生活,總會有不如意,德國也不是天堂。剛來的時候住在土人區,樓下還會有黑人賣大麻,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是除了被偷的概率增大之外,其實習慣了也就好了。

但是感覺接觸了新的文化和生活以後,整個人變得更平和了倒是真的。現在對於移民的一些看法已經變成了保留態度。

德國很好,人很自由,人際交往也比國內單純,不會讓人覺得污七八糟的。但是有得有失,比起國內的生活,不方便了很多也是真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淘寶,快遞也不好。

現在的打算是先讀完本科,然後先在德國工作一兩年再回國。並不是德國不好,只是去年經歷了家中比較親近長輩的去世,突然覺得自己任性了那麼多年,也是該替媽媽背起一些擔子了,她嫁了一個不負責的男人,內心其實也不是一個成熟的人,出國讀書的任性要求已經讓她承擔了很多壓力,以後也要我來替她擔起一些擔子了。

回到問題本身的話,如果我沒有家,自己一個人,我還是會想留在德國,生活上沒有什麼要擔心的,比如食品安全。人際交往也很單純。對於我這種即使努力學習了怎麼和別人相處還是情商很低的人來說,真是再理想不過的生活了。

但是人總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啊,或許以後老了,我會選擇來德國養老吧,當然這必須建立在我賺了很多很多錢的基礎上啦!

下面是原答案
————————————————————
我是準備去德國重讀本科的大四學生,有畢業後留在德國爭取移民的打算。可能我的想法不夠成熟,但至少我覺得在現在我是堅決支持移民的。


最近,我一直在思索自己為什麼那麼想出國,然後經過長時間的思索和在知乎學習到的一些知識,我覺得自己離答案已經很近了。
我想,首先是因為我在這個地方感到了強烈的束縛感【國內一般二本院校】,並且這種感覺一天比一天強烈。

我不明白為什麼作為一個學生,我花錢來學校學習卻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想學的課程,甚至被迫學習類似馬克思之類的東西,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說,還要在學期末結束的考試時寫一些自己根本不認同的話。
對於在某種意義上消耗了我的時間,卻沒有相應價值體現的事情,我想我有權利痛恨它。
我還不明白為什麼在我還不太懂什麼是政治的時候,學校就要求每一個學生上黨員學習班,哪怕我不準備入黨也不準備了解黨。
對於我來說,一些以前覺得理所應當的事情開始在我眼裡變得不那麼合理起來。我開始覺得周圍的生活乃至這個社會都有那麼一些不對勁,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為什麼作為一個學生可以被所有「看起來是老師」的人一個電話隨叫隨到,然後你必須完成他給你布置的任何事情,不論你是不是本來準備利用這個時間好好看一部電影或者書。
每一個人看起來都很忙碌,可是其實他們並不真正意識到自己在做些什麼。考研為什麼?考公務員為什麼?有誰真正問過自己到底要什麼?又或者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有些人到了二十幾歲都不知道自己感興趣的是什麼,自己為之要奮鬥一生付出生命的到底是什麼,多麼可悲!
而在這個學校里我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學生,大部分時候我更覺得自己是其中一個被「奴役」的對象。而所謂的學生會也根本不是服務於學生的團體,他們同樣是一群可憐的打工仔,之所以稱之為打工仔,是因為他們至少還能夠為自己爭取到一些利益一些機會,當然前提是其中的佼佼者【意為會處關係者】。
當然可能這些在那些頂尖的學校里並不常見,但是我相信如我一樣平庸的學生佔據了大多數,一日一日漫無目的的被「奴役」,而我還屬幸運的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方向的人。
那麼對於我來說,我需要的是自由,身體和心靈的自由。所以當我看不到自由的希望的時候,就只能跳出這個圈子。

這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出國+移民。

當你發現一切的不合理之處的時候,你會覺得多呆一天都是一種煎熬。
——————————————————————————————————
也許有些舉例不夠合理,表達也不夠恰當,全因本人水平不夠有些想法也比較稚嫩,希望有人能指出不合理之處。謝謝看完我的答案!Danke!


瀉藥

1. 我剛畢業的時候,騎著小電驢跑到杭州的一個樓盤看房子,那個時候一間兩室一廳的樓盤價格是350萬左右。這個價格打消了任何我在此地安家的理由,儘管我是如此的熱愛這個城市。我琢磨著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收入和房價比比較正常的地方,於是我來到了多倫多,事實證明這樣的決定就好像因為吃不了辣所以從成都搬到了重慶。呆了兩年下來華人移民如此之多以至於房價很快上竄到類似國內的水準。I just can"t run away from my countrymen....

2. 社保健全的前提下,就可以不用存很多錢了,每個月有閑錢務虛自然是極好的。呵呵其實這麼說實在安慰自己,更準確的說法是在加拿大如果你收入是工薪的話其實也存不下什麼錢,消費稅,收入稅,各種稅等等。我覺得一個過於耿直的政府給人的用戶體驗非常不好,大哥你可以不可以不要告訴我我交了什麼稅,每天刷卡的時候都在提醒我在交稅,可以不可以像一些先進國家學習,靜悄悄的抽更多的稅,買房子的時候一大半都是稅但是不告訴你,that"s way smarter, 說不定還能給人一種小政府libertarian的感覺。

3. 生娃?不生娃?領養?我自己和我女友決定就好,這是一個異裝癖同性戀在大街上接吻路人都不會多看一眼的國家。作為丁克,我將來遇到的壓力會指數級別的降低,當然自打我媽說要來加拿大住上一陣,我覺得局勢似乎漸漸開始不那麼明朗了。

4. 我比較喜歡吃雪,多倫多每年有四個月無限量供應。如果我有一天想換換口味,想享受隨時淋雨的感覺,我可以搬去溫哥華。如果想吃更多的雪,可以去蒙特利爾。如果想被雪埋起來,可以去Winnipeg。如果想獲得報出城市大名就可以震懾全場的技能,我可以搬去Regina.

5. 我的愛好去唐人街的茶餐廳感受廣東籍服務員的唾沫星子和白眼。多倫多是如此徹底的滿足了我。當然全北美服務態度最糟糕的唐人街是舊金山無疑,我覺得我以後要是去美國工作的話一定會去灣區,我實在太想念被服務生隨手扔出的菜單砸到臉上的受虐感了。

6. 去電影院看喜劇片,大家笑然後我馬上一起跟著笑,然後頓時覺得自己英文好棒,沒有字幕都可以聽得懂。近兩年多倫多上映的華語片越來越多,我連這個逼都裝不了了,差評!

7.我很喜歡FLG學員找我【聊天】時我一臉高冷的感覺,幾近上癮。聽說國內目前還沒有這個機會。

以上。


從軟體工程的角度,我覺得大清的架構不好,雖然設定了基類,新的類剛開始還裝樣子繼承一下基類,後來直接跳開基類,直接新建一個類。雖然有的時候開發效率是挺高的,但是如果項目改動過大的話,過一段時間總是要重構。
燈塔國吧,也許開發效率不如清朝,因為無論新建任何類都要繼承這個基類,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系統的架構依然清晰,因為每個新的類都是繼承基類的。

所以還是看項目需求吧,也不能說燈塔國的程序就一定比大清的好。
短平快的項目大清框架好,長期的項目就用燈塔國。


推薦閱讀:

TAG:出國 | 移民政策 | 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