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五歲以下小孩關於「我從哪裡來」的問題?

現在大多數關於性教育落後的批評,都將著力點放在學校教育上。父母作為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該怎麼做?
==================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從零開始的性教育,更多「性教育」「兒童教育」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每個孩子大概都會在3-5歲之間開始問爸爸媽媽:我是從哪來的?或者寶寶是怎麼來的?而且他們會對自己的身體很好奇。

其實對孩子來說,他們問這些問題是出於好奇,探究,並沒有什麼尷尬的想法;往往是父母會覺得談論這樣的話題很尷尬。哈佛心理學家傑羅姆。卡根(Jerome Kagan) 建議父母和孩子談話時要注意不慌不忙,冷靜從容,而不是憂心忡忡或者言詞躲閃。他說:小孩子往往會從父母的語氣里獲得信息,而不是單詞。父母可以先看一些繪本,還有一些簡單的給孩子寫的科普讀物,做好比較適合回答孩子的語言上和心理上的準備,甚至夫妻之間可以互問互答,看怎麼調整自己的語言比較合適。

對了3-5歲的幼兒來說,回答問題的時候盡量簡潔,盡量使用正式的名詞。比如:寶寶是怎麼形成的?爸爸的一個精子碰到媽媽的一個卵子,它們在一起變成一個受精卵,這個受精卵在媽媽的子宮裡面慢慢長大,等等。我自己的孩子3,4歲的時候對這些回答已經很滿意了,認為已經解決了他們的問題。如果我說得文藝一點,小蝌蚪啊什麼的反而會引起他們的疑問:小蝌蚪長大了會變青蛙,為什麼人的小蝌蚪不變青蛙?這樣反而說不清楚。我實話實說,就用該用的名詞,反而讓他們覺得解決了他們的問題。有些孩子到這裡就覺得已經得到答案,不再追問。有些孩子可能會繼續追問,小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面是什麼樣子啊?不同的年齡,他們的問題不同,對父母的回答作出的反應也不同。我們根據他們的年齡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回答。

在美國,學前班的幼兒會學習生命的形態,比如青蛙,蝴蝶,小雞等等這些動物從出生到成年是怎麼變化的。我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就繼續追問,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會動嗎?那我就繼續提供信息,給他們看胚胎的發育圖片,告訴他們這個小細胞是怎麼慢慢長大,變化,最後媽媽去醫院,醫生會幫助小寶寶生出來。我的孩子還知道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靠臍帶獲得營養,生出來以後要靠自己呼吸,喝奶。我也順便告訴他,當爸爸媽媽聽到他第一聲哭聲的時候多麼激動,這意味著他可以自己呼吸了。還告訴他醫生,護士和爸爸媽媽一起給他唱生日快樂。他聽了特別開心,感到自己作為一個新生命被父母和其他人歡迎和愛護。

對於幼兒來說,我們不需要再提供詳盡的回答,比如詳細解釋性器官,因為他們可能還不能理解。

在美國,學校和家庭還會進行隱私教育,教育幼兒,他們的私人部位不能被別人看和碰,除了父母和醫生,並且父母只有在幫助他們清潔的時候,醫生只有在檢查他們的時候才可以碰。同時尊重他們的個人空間,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學會尊重父母的個人空間。我有時候跟孩子們說:對不起,請給媽媽一點個人空間和時間。他們能很理解地走開。

我們平時生活里的點點滴滴其實對孩子們都是有影響的。比如,我們有時候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怎麼認識的,什麼時候結婚的。我們是碩士畢業結婚,他們現在堅定地認為,自己要到24歲才結婚,而且結婚了以後才可以生孩子。

對於3-5歲的幼兒,甚至6,7歲的兒童,我們要了解他們的理解能力,生活閱歷並不成熟,對他們的提問並不一定要給出從頭到尾詳盡的解釋,而是要根據他們的年齡,對答案的滿意程度,隨機應變,調整自己的答案。


以這個經典問題為例分享幾個回答孩子與性有關問題的簡單原則。


1.尊重事實,不瞎扯編故事。

這是回答孩子問題時最基本的原則,但也是很多家長在面對與性有關的問題時常常輕易忽視的原則。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某位家長眉飛色舞的用極生動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氣告訴孩子他/她是如何以一種神秘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編故事會帶來很多問題:

孩子會形成錯誤的認知

在一次小學一年級的性教育課的課間休息時,一位女生過來偷偷告訴我她「不是父母親生的」,我問她為什麼這麼說,她說小時候她問媽媽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媽媽說是從醫院撿回家的。

會破壞孩子和父母在性方面溝通的渠道

當孩子明白問題的真正答案時,會意識到父母在這個話題上是不可信的。這可能會讓孩子在再一次遇到與性相關的問題時不再求助父母。


2.用簡單明確的語言。

孩子無法理解過於複雜抽象的描述,因此回答孩子的問題時,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越簡單越好。就像已有的答案提到的,回答3歲左右的孩子「我從哪裡來」的問題時,只需要告訴孩子「你是媽媽生的」就可以了。


3.使用科學的名詞。

年齡更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追問「怎麼生的/從哪兒生的?」。我建議採用順產的方式生育孩子的家長用自然的態度告訴孩子「你是從媽媽的陰道/產道生出來的。」不是從尿尿的地方,也不是從「下面」或者肚臍。在孩子問「陰道/產道在什麼地方」時,可以簡單的告訴孩子「在媽媽的兩腿之間」,或者更詳細的說「在女生的尿道口和肛門之間」。


由於「產道」似乎更多的在分娩的過程中使用,在一般的非產期女性身上很少使用「產道」,因此我更建議家長使用「陰道」這個詞。當然有可能很多家長並沒有辦法用自然的態度說出這個詞,請這些家長對著鏡子或跟自己的另一半一起聯繫正常、自然的說出這些科學的名詞。這很重要。使用科學名詞指代身體的每一部分,是正視、承認和了解自己身體的基礎。


4.不迴避。

有些時候,提出問題的當下家長可能沒有並不知道如何恰當地回答孩子,這是非常正常的。但諸如「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小孩子家問這個幹什麼」等回答傳達出來的迴避或指責的態度,會讓孩子意識到這些問題家長是不能回答的,甚至這些問題是根本不應該被提出的。

事實上,在提出一個問題之前,孩子很有可能已經思考了很長時間,有時候,他們的問題是非常鄭重的。

其實家長可以坦然的告訴孩子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回答這個問題,但與之相對應的,家長一定要在準備好後儘早主動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否則,連續幾次告訴孩子「我還沒有準備好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一種迴避的態度。

綜上,在回答孩子提出的與性有關的問題時,家長可以先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我的回答是科學準確的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需要知道其他「更正確」的答案嗎?

我的回答孩子能聽懂嗎?

我可以自然的說完自己想說的話嗎?


對於對自己要求更高的家長,還可以問自己額外的問題:

我的回答是不是還算挺有意思的?


如果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是令人滿意的,那就請用自己的方式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吧:)

回答孩子提出的與「性」有關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對親子關係的一次很好的滋養。

最後留一個問題作為練習:在6-8歲時,一些孩子可能會提出「我從哪裡來」系列之中的終極問題:我是怎麼進到媽媽的肚子里的?無數家長敗在了這道題目上。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試著按照上面幾條原則說說自己的答案。


也許有一天,你的孩子會問你類似的問題,當你你自然準確的給出你的回答時,他/她覺得你是世界上最酷的爸爸/媽媽。


【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可以只是簡單的一個「為什麼」的回答,但也可以是屬於系統的「性教育」的討論範疇。


從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2010年制定的《歐洲性教育標準》來看,性教育應該是一種全面的、整體的範疇。性教育的啟蒙應該是從出生即開始進行。(WHO,2010)


如果只是純粹地將【我從哪裡來】認為是一個簡單的為什麼的回答,那麼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闡釋,都只是屬於「零散的」性教育啟蒙。而《歐洲性教育標準》建議,與其無意識地、零散地向孩子傳遞性知識,不如正面、積極、規範地進行性教育。(WHO,2010)


一、 性教育啟蒙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


很多人以為性教育只是包括性行為、性態度和性觀念,但其實不是的。性教育啟蒙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許多父母面對孩子詢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這問題,由於不曉得怎麼和孩子解釋【關於發生性行為而有了愛的結晶】這樣的過程,於是就用他們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或垃圾場撿來這樣的玩笑話】來搪塞孩子,殊不知這樣的回應不僅讓孩子想法產生混淆,也錯失了和孩子坦率討論性的難得機會。(葉致芬,2014)


《歐洲性教育標準》建議,父母需要從六個年齡段去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啟蒙教育,包括0-4歲、4-6歲、6-9歲、9-12歲、12-15歲、以及15歲以上。每個年齡段包括8個主題:「人體與人的發展」、「生殖生育」、「性」、「情感」、「人際關係及生活方式」、「性、健康、幸福」、「性權利」、「性當中的社會文化因素:價值觀和規範」。這些主題與兒童的身心、情感以及社會的動態發展相關。(WHO,2010)


1. 父母釐清自己的性價值觀


就算是一個小baby,他都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好奇。比如換尿布的時候會看到他在把玩自己的性器官,比如在洗澡的時候會看到孩子摸摸自己凸起的小乳房,甚至還有一些媽媽們會覺得自己的幼兒也許還有「夾腳」、「自慰」等現象。


但以上這些都是嬰幼兒寶寶對自己身體開啟好奇的重要起點。如廁訓練就是因為孩子對自己的生理表現產生反應,因為便便時候的用力,臉部表情會發生變化,然後才慢慢展開對大小便地控制念頭

所以,重要的事情必須得說三遍,就是淡定、淡定、請淡定。


如果我們面對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探索,都已經反應很敏感了,那麼這個性教育啟蒙就無從開始。要知道,孩子一直都在觀察和模仿我們的一言一行,我們如果覺得孩子的身體探索的方式是一種不雅觀、甚至羞恥的行為,那麼我們也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向孩子傳達了相關的信息。(日本東京都教育委員會,2014)


所以,在開始身體認識教育之前,父母一定要先釐清自己對性器官的感受和價值觀,卸下尷尬敏感,放下面紅耳赤。


2. 在回答【我從哪裡來】之前,我們還有其他準備功夫


當孩子對【我是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感興趣,並提出來之前(一般在四五歲),我們還有很多準備功夫可以做。


1)告訴孩子身體特徵


《歐洲性教育標準》建議,告訴孩子身體特徵,這裡包括各個身體部位及其功能,性別的差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等。(WHO,2010)


對於年幼嬰幼兒的身體方面的教育啟蒙,主要是通過遊戲、故事、親子共浴等來一起配合學習的。

  • 唱遊:比如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等
  • 遊戲:人體小繪畫,準備卡片和畫,告訴孩子身體部分的功能,比如頭可以用於「思考」,眼睛用於「看」,手適合「抓握」東西,屁股可以坐,可以拉便便,「小雞雞」用於「尿尿」等。
  • 洗澡:在清潔中告訴孩子每個部位的名稱、功能,人的身體有很多器官,每個器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性器官是非常重要的,應該保持清潔。
  • 親子共浴:通過親子共浴的方式既增進感情,同時也可以讓孩子觀察大人的身體和自己不一樣的差異性。當然隨著幼兒的年紀增長,是否允許母子和兒子,或父親和女兒共浴,不同國家的文化存在差異,每個家庭可以斟酌權衡。

我們是否需要告訴孩子性器官的名稱比如睾丸和陰道?日本東京都教育委員會《性教育指南》里建議「不合適」,關於性教育的名稱,在日常生活中不直接說也是一種禮貌和修養。(日本東京都教育委員會,2014)


如何告訴孩子男女有別的身體差異呢?日本東京都教育委員會《性教育指南》里建議是,告訴年幼的孩子幾個要點:1)因為男女性器官形態不同,所以排尿方式也不同;2)性器官的作用,只需先告訴小孩是排尿的地方;3)性器官是很重要,所以要保持清潔,不能隨便給別人看,也不可以隨便摸隨便踢。(日本東京都教育委員會,2014)

2) 讓孩子了解生育和繁殖


《歐洲性教育標準》建議,孩子需要適時明白懷孕、生育和嬰兒的基本知識,了解人類繁殖的基本情況,即告訴孩子【嬰兒從哪裡來】,此外,還包括讓孩子明白成為家庭一員是有各種方式的,同時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生寶寶。(WHO,2010)


在這個階段中,分享幾點家庭可以用的親子活動:

  • 故事書/繪本:和大寶寶唸一些有關迎接小嬰兒的故事時,可以告訴媽媽肚子里有個房子,房子里還有個小寶寶。如果是二胎家庭,還可以告訴孩子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生寶寶,而最終肚子里的寶寶會成為家庭中的一員。(AAP,2010)

  • 產檢B超:生命繁殖的教育(適合二胎):帶上大寶做產檢。帶上大寶做產檢,他可以聽到嬰兒的心跳聲,看到B超圖。當嬰兒踢腳時,把大寶的手放在肚子上,把他介紹給二寶。(AAP,2010)

  • 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教育:讓孩子親自去孵化一個植物種子,去體驗生命的發芽和成長。可以通過對動物的認識來談性教育,從粗略認識動物,分類哺乳類動物,到動物生殖和繁衍,最後回到原點:「動物的交配」,這些知識都可以從書籍、動物頻道中獲得資訊,這些自然、厚實的知識是基礎。

3. 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子回答【我從哪裡來】


不可否認,會有一些孩子也許在2、3歲就已經提出這個問題【我從哪裡來】,如果是這個年齡段,父母可以簡單概括為從媽媽肚子里來即可。再配合前文所述的基礎教育,慢慢向孩子「準備」。當孩子4、5歲了,大部分孩子也會有這個問題,那麼可在上文的準備功夫外,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相愛而在一起。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結合,那就是你,然後你慢慢的在媽媽身體裡面長大,等你長到夠大後,就出來了。」(葉致芬,2014)如果想要舒緩尷尬,可以藉由可愛的童書、繪本分散尷尬的重量,比如市面上的圖書有《種子寶寶》(台灣),《我從哪裡來》(香港)和《小威向前沖》(國內)等。


————---


本文參考文獻為《歐洲性教育標準》(WHO)的0-4歲的階段性指導 和日本東京都教育委員會的《性教育指南》(幼兒園小學階段),以上所標註的文獻引用由#一起來玩萌芽科普群#群友@花捲兒的小屁屁,@念念媽和@Totoronomori 翻譯,全文請參考此文@萌芽研究所BUD:我們的童年談『性』色變?WHO教你如何正確應對性教育啟蒙


從《歐洲性教育標準》(WHO)的0-4歲的階段性指導的來看,【性教育】其實是有章法可循,並沒有那麼高深莫測,並且這個教育是滲透在孩子的每一個生活的小細節里,讓我們能從容去面對和作答,對於【我從哪裡來】,其實也同理。


————————————————————


知乎專欄:萌芽研究所BUD,致力於普及科學育兒的專欄

更多育兒的個人經驗與技巧,收錄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萌芽研究所BUD中,厚臉皮地放上關注鏈接:微信公眾號 / 個人微博,感興趣的爸媽們歡迎來坐坐。


首先,請記住兒童性教育的原則,也是美國家長手冊里最重要的一句話:只回答孩子問的問題,不提供任何額外信息。

熊孩子的三個終極問題,怎麼答?

當熊孩子漸漸長大,家裡就會有一個「十萬個為什麼……」

「為什麼會打雷下雨?為什麼有冬天夏天?……(跑題了……)」

初級問題:『為什麼男生有小雞雞?』

一般五歲以下的孩子在觀察到異性身體與自己身體不同時,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此時,正是性別教育的好時候。

  • 告訴他/她,他/她是男生還是女生;
  • 告訴他/她,男生女生的身體結構差異,注意使用科學名詞進行解釋;
  • 告訴他/她,男生去男廁所站著尿尿,女生去女廁所蹲著尿尿;
  • 告訴他/她,背心褲衩遮住的地方是隱私部位,不可以給別人看,更不可以給別人摸,觸摸別人的隱私部位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此時,如果孩子對異性身體很好奇,那是正常的,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洗一次澡,幫助他了解知識,但,請不要帶孩子去異性澡堂洗澡。

中級問題:『我從哪裡來?』

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父輩是這麼回答的:你是從垃圾箱里撿來的╮(╯▽╰)╭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解釋,但這些解釋必須科學、真實、準確……

  • 對3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告訴他,你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就像小鳥是小鳥媽媽生的一樣,一般這個年齡的孩子問到這裡就結束了
  • 對於5歲左右的孩子,他可能還會問,「是怎麼生出來的呢?從哪裡生出來的呢?」

這時,家長需要用自然的態度告訴他:「是從媽媽的陰道/產道生出來的」。

  • 如果他繼續問,「是在哪裡呢?」

你可以回答:「在媽媽的兩腿之間,但不是尿尿的地方。」

自然的說出這些科學名詞很重要,這是孩子認識自己身體的基礎,也是孩子對自我保護認識的基礎。

終級問題:『我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里去的?』

無數的家長在這道終極問題上陣亡……

其實家長可以使用繪本,用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孩子解答這個疑問,我比較推薦英國繪本《小威向前沖》。

大家可以先通過視頻,了解繪本的內容。

英國兒童性啟蒙繪本:小威向前沖(視頻)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p032398r2zz.html


結合《小威向前沖》,下面我給各位家長提供一些回答的思路。

  • 當孩子問:「我怎麼進到媽媽肚子里去的?」

你可以回答:「爸爸小雞雞里有小精子,媽媽肚子里有卵子,爸爸給了媽媽一個小精子,和媽媽的卵子在一起就成了你。」

  • 如果孩子繼續問:「爸爸小精子怎麼給你的?」

你可以回答:「因為爸爸和媽媽身體裡面有生命的通道,連起來就可以把小精子給媽媽了。不過只有結婚了想要寶寶的人才可以這樣做的。(結合《小威向前沖》)。還有這件事是我們的秘密不可以告訴其他人,包括其他小朋友。」

  • 孩子可能會問:「為什麼不能告訴其他人?」

你可以說:「因為這種事情應該由爸爸和媽媽告訴寶貝,可是有的爸爸媽媽沒有準備好告訴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告訴了他們,他們的爸爸媽媽會不高興的。」

  • 孩子還可能會問:「你們是在什麼時候或者地點把精子放到媽媽身體里的?」

你可以告訴孩子:「是在家裡,因為這是很隱私的事情,當一對結婚的夫妻想要寶寶的時候,才能做這件事情,所以要在家裡比較隱私和安全。」

可以由孩子進行主動發問和澄清,按照孩子的思路被動回答也可以。


好了,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回答孩子性相關問題的要點:

1、尊重事實;

2、科學用詞;

3、使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辭彙(正確使用繪本);

4、不迴避;


孩子諮詢父母性問題的時候,需要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想要了解的具體內容,只回答孩子問的問題,不提供任何額外信息。科學的兒童性教育是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基礎!

來自知乎專欄/微信公眾號:八卦心理研究所。


去年以前,指著肚子上剖腹產的疤痕,告訴大萌,他以前在媽媽的肚肚裡面太調皮,到時間也不肯出來,所以醫生只好給媽媽開刀。(我當然不會告訴他真相是胎位不正)
然後大萌撲閃著大眼睛,摸摸疤痕,很心疼地問:媽媽,還疼不疼?
然後他問,媽媽我是怎麼到你肚子里的?
我告訴他,爸爸把種子放到媽媽肚子里了。
大萌問,是不是蒲公英的種子生下來是男孩?玫瑰花的種子是女孩?
……
然後去年懷了小萌,大萌目睹了我肚肚從平變鼓,還陪我去做過產檢,聽過胎心監測器傳出來的心跳聲。
他說,媽媽好辛苦。
他還表示要陪我進產房。-_- !
當然大萌最後沒進去。
對他來說,媽媽生孩子就是,他去上學,回家之後就聽說媽媽生弟弟了,然後趕到醫院就看見媽媽身邊躺著小弟弟。
對了,他現在知道那個神奇的種子既不是蒲公英的種子也不是玫瑰花的種子了,還特別想弄清楚爸爸是怎麼放種子到媽媽肚子里的……


這種時候就應該把小時候的我媽拎出來晒晒。
「媽,我從哪裡來噠?」
「明天跟我去上班你就知道啦。」

第二天,我媽上班前把我提溜到婦產科,指著一群孕婦對我說:
「你以前在媽媽肚子里時,媽媽看起來就是這樣的。」

「那我是被媽咪吃下去了嗎?」
我媽直接帶我去看粘牆上的人類受精卵進化史。

「媽咪,你懷著我的時候辛苦嗎?」
「你去問問那些阿姨們的感受好不好?媽咪也不知道怎麼和你解釋。」
孕婦阿姨們給我開了新大門。


「你是爸爸給的一顆種子,名字叫sperm, 還有數不清的種子同時都想到媽媽的肚子里安家,可是這個遊戲的規則是:只有那顆跑得最快最強壯的種子能進來。你猜最後誰贏了?」

「我!贏!了!」

「是的,所以媽媽就有了你。」

「那我就是那顆跑得最快最強壯的!」 驕傲啊……


我對這種事兒一向不太愛轉彎抹角的。一般我都直接說。

我會跟大兒子說,我身體里有一個種子,放到你母親的子宮裡,然後就變成你,十個月之後你就變成你開始照片中的樣子。

五歲孩子,你懂得,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我身體里的種子,在小JJ里啊,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有了那個種子。


女孩沒有小JJ,小JJ的那個位置就是放種子的位置。裡面是子宮,子宮就是你十個月內住的房子。


記住,這不是完,不管問題問的多麼多,別嫌煩,你有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在最後告訴孩子。


你的小JJ別人不能碰,同樣女孩小JJ的那個位置雖然沒有小JJ,但你也不能碰。



這是1952年的兒童心理教育海報,針對孩子好奇心、想像力的發展,性啟蒙等問題給出了教育指導。

而至今還有父母無法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的問題。


相比很多專家,我覺得還是我們農村人的應對方法好一些。 直接帶孩子去看母牛(或者其他動物)生產,告訴他:「牛媽媽就是這樣把小牛生出來了,你媽媽也是這樣把你生出來的。」


媽媽生的。。。
真搞不明白你們寫的亂七八糟一大堆都是什麼。。


兩三歲時的我:我從哪兒來的啊?
我母親:(唱)你從哪裡來,我滴朋友,你像一隻蝴蝶,飛進我滴窗口……

唱完了,如果我還問,那就再唱一首,不過再唱這首已經和問題沒關係了,就是單純的唱歌。

還唱《搖籃曲》,我記得最後一句是讓我勇攀科學高峰。。。。

中國歌曲唱完了還有南斯拉夫的「你爸爸參加游擊隊打擊敵人我的寶貝……」小時候認為我爸的工作就是游擊隊。

有時候也會唱些京劇評劇河北梆子。

比較常用來回答問題的有《白蛇傳》里白素貞對她兒子的唱段,《鍘美案》里秦香蓮對她兒子的唱段。

後來還加上了楊白勞對他閨女的唱段。

由於這種純意識流的解答方式。弄的我直到小學,還不是特別清楚先有的我媽還是先有的我。


幼兒園已經教過了
人家大大方方使用專有名詞
類似陰道 子宮 受精卵什麼的 都知道了 。
關鍵幼兒園說明白了兩件事情 ,
1 只有相愛結婚的兩個成人 , 爸爸才能把精子放到媽媽的子宮裡 。遇到卵子 , 有可能成為受精卵 。
2 想要以後生一個小寶寶 , 就要愛護自己的身體 , 不能讓別人隨便看啊摸啊 內衣覆蓋的位置 。


記得前段某頻道有個廣告,一個小男孩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廣告里的媽媽告訴小男孩,你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

這時我兩歲多的兒子跑過來問我,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我告訴他你是在媽媽肚子里長大的,兒子還說我不是媽媽肚子里長大的,我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

我告訴兒子,走媽媽帶你下樓,咱們去垃圾桶撿一個小朋友回來好不好?

兒子半信半疑的看著我,我帶著垃圾,和兒子一起下樓,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並詢問兒子:垃圾桶里有小寶寶嗎?

兒子笑著告訴我:垃圾桶沒有小寶寶

在以後的日子裡,看到孕婦我就會告訴兒子,阿姨肚子里有個小寶寶,等小寶寶長大了,就會出來見爸爸媽媽了,同時告訴兒子,你小時候也是在媽媽肚子里長大的哦。

再後來陪兒子一起讀性啟蒙繪本《小威向前沖》,一本很好能很好表達孩子是從哪裡來的繪本。

目前兒子已經知道自己是在媽媽肚子里長大的,是爸爸媽媽身體的一部分取的種子,然後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的。


直接說啊雌蕊和雄蕊的故事啊!女兒不擔心,因為她見證弟弟是如何在媽媽的肚子里慢慢長大,有段時間她說自己肚子里有個BB ,那時間她不到三歲,現在問她從哪裡來,她會指媽媽的肚子


這個問題哈哈哈依稀記得我媽是這麼回答的:
「媽媽的身體里呀,有一塊地,然後你爸爸呢就有一把種子。你爸爸啊想種出你,就把他的種子種在了媽媽的地里。
但問題來了!爸爸的種子有很多,媽媽的地卻只有一塊(′?ω?`)這可怎麼辦呢?所以只能是最強壯的種子才能成功呀!於是呢爸爸的種子們都努力搶第一( ????? )但你是最強壯的!你左一拳,右一腳打倒了其他種子,成功長在了地里(≧▽≦)然後經過十個月你就生出來啦!」
當時感覺沒有任何問題,卧槽好神奇!我好厲害!
現在一想,神tm生動形象……


小布叮益智故事_39媽媽 我從哪裡來?mp3_兒童分類故事


BBC有個記錄片,裡面詳細說明了受孕過程,精子和卵子結合然後分裂生長到生產的過程,推薦給他看一看,我記得我的兒子第一次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是4到5歲的時候,一天晚上他突然問我,我就給他看了,在看的過程中他問了我很多問題,如精子是什麼卵子是什麼,如何結合,為什麼男女不同,我沒有保留都以科學的人體角度告訴了他,他似懂非懂,後來又給他看了一些其他的紀錄片和書籍,他現在7歲,對這個理解,但他覺得對這個也沒有什麼好奇的。不要人為的去讓他產生好奇。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常的讓他知道就好。


我們家的經驗:
(2歲)答:你是媽媽生的。
(4歲)答:你是媽媽生的。
繼續問:啊?怎麼生啊?
答:有一天,媽媽忽然覺得肚子好疼啊,哦,寶寶要出來了,我趕忙收拾東西,去醫院,醫生阿姨打開媽媽的肚子,把你抱出來了。你就這麼生下來了。
這個還有後來。後來她可能和表姐姐交流了,又問我:姐姐也是醫生打開姑姑肚子抱出來的么?答:不是,姐姐是姑姑自己生出來的。
問:怎麼生啊?
答:跟拉小便差不多。
沒有下文了。
(5歲)還不知道。她從來沒問過她是怎麼到我肚子里的,我覺得沒必要主動開始性相關的教育。

2012-10-17:
看了@李鵬彬 的評論,還是把姐姐相關的補充進去吧。但我得說明,姐姐偶爾才跟我在一起,我不知道前因後果和效果,僅記錄大概事實。(這也是我前面猶豫要不要寫的緣故)
姐姐大概5歲的時候,有一天我、爸爸、女兒、姐姐、姑姑一起在玩。
姐姐:媽媽,我是哪裡來的。
姑姑:啊?
我怕她說出什麼垃圾筒里撿來的之類不靠譜的話,搶著說:你是你媽媽生的唄。
我還以為她會像妹妹一樣就停止了。沒想到她繼續。
姐姐:媽媽怎麼生的我啊?
姑姑:這個....你問舅媽吧。
我:嗯?你想問生的過程嗎?吧啦吧啦(和我們家的雷同)
姐姐:媽媽說是從肚臍眼生的,是嗎?
我:不是,是從產道生的。
姐姐:什麼是產道?
我:產道就是小寶寶出生的通道。
姐姐:是肚臍嗎?
我:不是。
姐姐:產道在哪裡?
我:對不起,這個問題我還沒想好怎麼回答。下次告訴你好嗎?(我準備的回答是:產道在肛門和尿道之間。孩子可能會要看,這個時候的原則是可以給孩子看。可以順便做隱私教育。但她後來再也沒問過。我女兒也沒問過。)

我女兒的事實證明,的確是大人會把這個話題想複雜了。
小姐姐的事實證明,孩子的問題並不總是書本上歸納的那個樣子。

ps,我理解的基本原則是:盡量簡單直接;用生理衛生課的專業術語可以緩解成人回答時的不適感;沒問的沒必要說太複雜。但經過實踐,我發現我自己談論這個話題的心理故障比自己想像的要大的多。我是從那次對話後買了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成長與性》的。我還是推薦這兩本書,家長再結合孩子的實際摸索吧。


日本的少兒讀物有《人のからだ》(學研 ?こども図鑑?人のからだ)。如果有人能找到書請貼上來圖。

父母跟孩子一起讀,圖文並茂,很容易解釋。
孩子很早就學到正確的知識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流傳的「生活常識」已經被心理學證明是錯的?
有哪些包裝方法讓禮物瞬間高大上?
凍瘡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是什麼?
为什么炒花生凉了才脆?
癌症擴散是什麼原理?

TAG:兒童教育 | 生活常識 | 性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