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化上接近 A 省,卻在行政上被劃歸 B 省的城市?

偶然看到有人說漢中其實和四川的文化習俗更接近,地理上也處於秦嶺以南,但卻被劃在陝西省。而漢中自古就是戰略要地,這樣的行政區劃方式是否有防止四川省在戰略上獨立的考慮?我本人是青島人,而中國戰略中樞多處於中西部(二三階梯及交界處),我對那裡地理不甚了解,希望能有更多的樣本來支撐我的思考。感謝知友們的分享


哈哈看回復果然壯哉我大內鬥省,所謂天下內鬥看中國,中國內鬥看江蘇,大江蘇一十三市都是互相看不上隔閡很大,各市或相鄰區縣也有爭議,大學時候看到一句很經典的話:如果你的室友有東北人那大學四年下來你可能會忘了他是哪一個省的,如果你的室友有江蘇人那大學四年你可能連他哪一個村的都知道了。。。
看我大內鬥省漫畫(轉自西祠)
南京


徐州


蘇州


淮安


南通

揚州


update 8.12
列入部分評論答覆
------------------------------------------------------此為正文------------------------------------------------------------------------

長文多圖慎入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人窮盡一生都難以做到全面回答的一個問題。
其歷史跨度之大,現狀之錯綜複雜,理論涉及面之廣都絕非須臾之功便可完成。
歷史地理學的很多泰鬥風燭殘年之際能完成一部單個朝代的行政區劃研究就已經是萬幸之至了。何況我們區區入門者呢。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綜合歷史地理學、社會學、行政學、語言學等諸多學科知識。
現在盡己所能,在收集一部分的資料基礎上,不敢說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僅僅只提供一個參考思路或是參考資料,不正之處,望請斧正。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 :
現在的行政區劃很大程度上沿襲了元明清時期漸漸確定的行省制。
下圖是自元代行省制後700多年來以來行政區劃變革演變圖。



至此很多人不禁要問 行政區劃分是受何因素影響的呢
1. 政治因素
這是最主要的因素。
高度集權封建帝國的一切舉措無不以能否鞏固和加強其對地方政府的絕對控制和優勢為原則,這就導致了地方行政區劃更多的是為了牽制各省力量,防止封建割據而設立。
目的說到底只有一個:維持帝國統一和穩定。即使要犧牲多方利益也在所不惜。
2. 經濟因素
行政區劃雖然遵循以政治為主的原則,但是在各級地方政府的指導下,努力發展區域內的經濟,最終達到增強國家總體經濟實力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前提。
所以上層建築的行政區劃要適應經濟的發展的這個因素作用也越來越大。比如,清代設置的廳、民國的設治局、當代的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等政區形式,都是經濟經濟因素主導下的典型產物。
3. 自然因素
我們從小便被教導天朝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反映到行政區划上就是我國的自然條件複雜多樣,進而導致行政區劃界限大多是以山脈、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等自然界線為劃界依據。
這種例子太多,幾乎所有人的家鄉行政區劃都有著自然地理狀況影響的影子。
4. 民族文化因素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以民族、語言、宗教等作為劃分行政區劃的基礎,設立許可權各異的民族自治行政區。
如明代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土府、土州、土縣的羈糜制度。
清代對蒙古、西藏等地的特殊行政區劃制度。
當今中國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等等。
5. 歷史因素
行政區划具有歷史繼承性,歷朝行政區劃體制都是在或短或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步演變發展而成的。當我們追溯到行省制確立的元朝時,便會發現,元代的行省劃分也很大程度上借鑒沿襲唐宋的行政區域劃分辦法。
而行政區劃長期延續所積澱的文化、風俗、語言等人文遺存,又反過來影響了當今行政區劃體制。
6. 軍事因素。
直接舉例:光緒11年在東南沿海把台灣從福建省分出,增設台灣省便是出於軍事防禦的目的。
7. 其他因素
行政區劃本身影響的廣泛性、複雜性決定了行政區劃影響因素的多樣性。除上述傳統影響因素外,隨社會發展行政區劃的影響因素漸趨多元化,如科學技術的發展、交通通訊的發達等等,都可能隨時代發展可能上升為行政區劃的主導影響因素。
比如現代中國,有很多所謂火車拉來的城市就是交通因素主導下的產物。

那麼自元以來省級行政區劃有什麼變化呢?


1. 元朝統一中國後,在全國推行省制。元朝將全國領土分為12個大政區。在中央京師附近地區設置中書省,其它各地方分為11個行中書省,即遼陽、嶺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湖廣、江西、江浙、河南、征東等省。
2. 明朝的一級行政區劃沿襲元制,開始仍稱為省,後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除京師所在地以及南京地區不設布政使司,分別稱為北直隸南直隸外,全國其它各地劃分為13個承宣布政使司,即山東、山西、陝西、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廣、河南15個一級行政區。由於承宣布政使司的範圍基本上與元朝的省轄範圍相當,所以在民間仍習慣於稱省。
3. 清朝一級行政區劃,廢除了承宣布政使司之名,正式恢復稱省。清初省級行政區15個,除沿用明朝的13省外,將南、北直隸改為江南省和直隸省。康熙初年,從陝西省置甘肅省,湖廣省分為湖北、湖南兩省,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兩省。這樣,全國共分為18個省,即所謂內地18省。還設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里雅蘇台五個將軍轄區,西藏、甘寧二個辦事大臣轄區和內蒙古等盟旗。光緒10年(1884年)在西北設新疆省,光緒11年在東南沿海把台灣從福建省分出,增設台灣省。光緒33年又在東北地區分置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到清朝末年,全國共有23個省,另轄內、外蒙古,青海額魯特,玉樹土司地及西藏地方。
4. 民國初年,一級行政區沿用清末的23個省。1914年在內蒙古地方設置了相當於省級
行政單位的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特別區,並在四川與西藏邊境設立了川邊特別區。1928年,熱河、察哈爾、綏遠正式建省。川邊特別區於1939年與四川西部的雅安、西昌二專區所屬各縣合併改建為西康省。1928年還改直隸為河北省,原甘肅省所屬的寧夏、西寧二鎮守使轄地改建製為寧夏、青海兩省。1929年改奉天為遼寧省。此時全國共設29個省和西藏、蒙古兩地方。1945年東北地區收復後,分設遼寧、安東、遼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興安等9省。到解放前夕,全國計有35個省、1個地方、12個中央直轄市。
如圖:

5.新中國成立後,一級行政區劃基本與民國相同。1949年底,全國共分30個省、12個直轄市、5個行署區、1個自治區、1個地方、1個地區1。後經1950、1952、1953、1954、1955年的多次調整,到1957年底,全國劃分為22個省、4個自治區、3個
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1958年,天津直轄市改為河北省轄市,廣西僮族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1959年,解散西藏地方人民政府,由西藏自治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的職權。1965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1967年,河北省管轄的天津市恢復為直轄市。1988年,將廣東省海南行署區划出,成立海南省。1997年,四川分出重慶直轄市,同年香港回歸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至此,全國共分23省、5自治區、4直轄市、2特別行政區共34個一級行政區。
如圖:


下邊是隋朝至今省級演變簡略圖(截圖自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以下則為詳細地圖(可放大詳細查看)


在我們了解行省制的發展歷程後,我們又應該如何定義題目里所說的文化相近呢?
這又是一個必須因地制宜有著多元化答案的問題。語言、風俗習慣、建築風格等等都可以表現一個地區的文化。
就全國而言,方言最方便也最能夠代表一個地方文化的認同。
下邊列出中國方言地圖




列舉這麼多又臭又長的文字、圖片不外乎就是想要告訴大家:
大部分情況下,所謂文化相近卻分屬兩省甚至多省,要不然就是歷史上此地屬於別的行政規劃區內,直至近代乃至新中國成立才被劃分(多見於兩省或多省交界處):要不然就是此地方言語系與本省迥異卻與鄰省某部分水乳交融。

在這個思路以及資料整理下,我們再去探求一個城市究竟多大程度上遠離自己如今的省份。
筆者精力所限,簡略列舉一部分排名高票答案的城市,舉出一些例證(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1. 南京(文化上略接近安徽省):元時南京在江浙行省最西北端的集慶路,更接近河南江北行省。

明代南直隸所轄範圍中南京大致居於中心位置此時如今安徽諸多城市比如廬州府合肥等都在同一省治下。

清代江蘇省治下大致如今,此圖可以看到

清代江蘇省治下大致如今,此圖可以看到南京所在的江寧府似嵌入安徽省一般。

再聯繫此地所說方言

沒錯,南京與安徽的合肥、巢湖、滁州等地同屬江淮官話洪潮片,語言相近。

2. 潮汕地區(文化上接近福建省)
潮汕為閩越地,自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劃給南越管轄,北宋地理全書 《輿地廣記》則記載潮州為閩地。
實際上在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潮汕大部分時間內屬廣東境內。
真正原因其實還在語言上
明代官方典籍《永樂大典·風俗形勝》:「潮州府隸於廣,實閩越地,其語言嗜欲,與福建之下四府頗類, 廣、惠、梅、循操土音以與語,則大半不能譯,惟惠之海豐與潮為近,語音不殊,至潮、梅之間,其聲習俗又與梅陽人等 。

可以看到,潮汕地區講閩南語,而非廣東其他部分的粵語與客家話。
3. 河南信陽(文化上略接近於安徽、湖北)
元時此地屬河南江北行省中央位置。那時湖北諸多城市如襄樊市以及安徽諸多城市與其是兄弟市。

而從方言圖來看。信陽屬於中原官話信蚌片,與安徽蚌埠等地所說語言相近。

4. 徐州(文化上略接近于山東、河南)
隋朝時徐州地區獨為徐州刺史部

宋時屬山東西路

宋時屬山東西路

元代時屬於河南江北行省歸德路。

元代時屬於河南江北行省歸德路。

語言上徐州屬於中原官話洛徐片,也就是說,徐州當地話語更近河南西北部的洛陽。


5. 客家人城市。江西贛州(贛南)和閩西(龍岩等)與粵東(梅州,河源,惠州等)
一圖足以說明這些客家話地區。

6.廣西梧州市(略接近於廣東)

6.廣西梧州市(略接近於廣東)
同樣也是受語言影響。說粵語,地理位置又極其接近廣東。

等等,如此列舉不一而足。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作編纂的《中國語言地圖集》。


以上
----------------------------------------------------------分割線------------------------------------------------------------------------

為便宜讀者,留下 《中國歷史地圖集 》軟體版網盤地址:
歷史地圖2.rar等

以及《中國語言地圖集》地址:
中國語言地圖集.rar_免費高速下載

---------------------------------------------------------部分評論答覆--------------------------------------------------------------
1. @馬修
問題:
我是襄樊(已改名襄陽)人,襄陽方言與河南方言幾乎完全相同,而與鄂西南的恩施乃至雲貴川的方言相差很大,不明白為什麼分在西南官話里,這是否是一個錯誤?
回復:
西南官話又分很多片,片里又分很多小片
襄陽屬於西南官話湖廣片鄂北小片。是中原官話和西南官話的過渡方言。雖然古入聲今全歸陽平,但陰平是中平、陽平是商降、上聲是高平,這和武漢有明顯差別,而更像河南話。比如丹江口市,十堰市,隨州市等都屬於這部分小片當中。
而您所說的恩施屬於湖廣片鄂中小片。主要特點是古入聲今讀陽平且四聲調值與武漢接近。除了恩施,武漢、宜昌等地區也屬於這一小片。

實際上在很多地區,相隔一個縣市我們普通人可能覺得這已經是兩種不同方言了。但在語言學家看來,音韻發聲是有相似性的。
你可參考西南官話專家李藍的論文。

2. @張原
問題:
為什麼婺源被劃入江西呢(兼答 @萬羽 )
回復:
婺源屬於特例。
這裡也講得很清楚了:
婺源隸贛:婺源隸贛_百度百科

3. @Ken Guo
問題:
為什麼東南形成幾大方言區,而其他地方都成為官話區呢?如果粵客家閩南都是漢族南遷形成的方言,為什麼不是形成一種方言而是3種呢?
回復:
第一個小問很好理解,
回答第二個小問:
漢族南遷之前,粵客家閩南內部就有各自的地區性方言;
漢族南下的時間不同,漢語本身也在發生變化,五百年前人說的話和五百年人後說的話在古代那個的環境下也是有區別的;
漢族南下的人群不同,自帶口音又怎能相同呢;
粵客家閩南各方言分別在一定獨特環境中發展,彼此相當大程度上獨立發展起來。


4. @Apollo Shaw
問題:
麻煩回答一下題主所說的漢中好嗎?尤其是在圖片中顯示,漢中竟然不是西南官話???我去過漢中,整個城市完全是四川話,作為四川人和他們交流沒有任何障礙。此外,我去過周正龍的老家鎮坪,雖然是陝西,但確實如圖所示,是典型的四川話。
回復:
漢中市屬於中原官話秦隴片,
但是,在漢中市境內,中原官話與西南官話發生接觸,因而具有一些西南官話的特點。
這種方言交界地帶的語言的混合程度是很高的。如漢中市略陽縣城話,外地人乍一聽,似乎是西南官話,因為其調值與西南官話相似。但經系統調查,基本特點如古入聲字的歸派等,仍然屬於中原官話秦隴片。
可參考邢向東教授的《陝西省的漢語方言》。


破500贊了,過來更新下。
兩年前跟朋友在微信里聊閑篇,扯來扯去就整理出了這篇文字,也算是沉浸區域歷史地理多年,個人的一點小小的總結吧。也因為是閑扯過後匆匆趕出的急就章,沒有詳細做功課,很多地方並不是很嚴謹,甚至出現了誤認為安慶在長江以南的知識性硬傷,下面評論已經一堆人指出了……在此道歉,以後一定認真讀書,小心考證,不再出這種打臉的硬傷了,阿彌陀佛~
感謝大家的捧場,歷史地理和區域文化確實是一門饒有趣味的學問,其中樂趣妙不可言,如今這全國一盤大棋,甚至恨不能整個世界也是平的的這種環境下,很多地域獨有的風土人情,人文氣息其實已經淡了很多,關注這些,研究這些,也算是對過去那段歲月的一個美好回憶吧。
以上~

------------------------------------------------------------我是分割線----------------------------------------------------------------

贊同樓上諸位的答案。
這麼劃分就是為了分省而治,一省擁有豐厚的人力資源和物質基礎,具備了在亂世割據自立的條件,但是一抬頭……啊咧?事關命脈的戰略要地卻被另一個省捏著,於是-_-lll 呵呵呵
除了大家講過的徐州,南陽盆地等等,我還想再補充一個。大家都知道進出東北的戰略要道是遼西走廊,明末清初和解放戰爭時期在此發生了無數場大戰,但是如今遼西走廊的起點,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卻是劃歸了河北省秦皇島市,嗯,沒錯……估計應該是在山海關前吃夠了苦頭的清朝人乾的。

而如果真按照文化區域來劃分行政區域,窩感覺會出現很多喜聞樂見的事情,在此姑且就亂彈一下,這是在知乎初次回答,以下言論不涉及地域攻擊,若話說得略有過分了,請不要打我==
先貼一張方言地圖

剛樓上有人貼出的是中國主要方言的分布圖,這裡再貼一張詳細一點的,北方方言即官話的分布。因為我也很贊同這個觀點,就是講同一種方言的地區,基本也是文化相近的,可以拿來作為文化區域的劃分標誌。而被樓上諸位吐槽最多的幾個省份比如江蘇、安徽、湖北,無一例外都是有三種甚至更多的方言分布的區域……大家話都講得不一樣,怎麼產生「老鄉」的認同感?
而相反的,如果是講同一種方言的族群,雖然處於不同的區域,但是至今仍然會感到親切。
典型例子就是圖中北京以北的那片綠色的區域,範圍涉及北京、河北、遼寧、內蒙古四個省區市,地圖上講這裡是「北京官話」地區,網上也有「普通話排行榜」說該片區域內的人普通話是全國最標準的云云。而最有意思的就在這裡,在民國時期這片說著相同方言的區域(北京除外)還真就是一個省!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熱河,今天的河北承德,內蒙古赤峰,遼寧朝陽等都屬於該省範圍,堪稱是一個完美的按照文化來劃分的省,可惜建國後熱河就被撤消了,而該地很多人民至今表示不服,就窩所知的「熱河復辟分子」其中著名人物就有馬伯庸親王(赤峰人)和「永遠健康」的馬督工(承德人)。

同樣的,以廣東梅州,江西贛州,福建龍岩這三個地區為代表的這片區域構成了我國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如果成立一個「客家」省,我感覺就跟熱河很類似,只是歷史上並沒有類似行政區域的存在,我能想起來的,也許當時王陽明在江西剿匪當的那個「贛南巡撫」的官管轄範圍可能跟「客家省」類似,但是明代巡撫並非常設機構,姑且不表。
再講一個自身的例子,我跟題主一樣,也是膠東半島人,表示以前去大連玩得時候跟當地的司機師傅和導遊用家鄉土話溝通毫無壓力,十分親切,因為我們都是講得同一種方言——膠遼官話(更具體點屬於膠遼官話登連片)。而在明朝時期遼東半島確實也是劃歸山東布政使司的,登州(今蓬萊)還是東江鎮抗清的後勤基地,兩地歷來聯繫密切,人口流動頻繁。如果這兩個半島地區組成一個省,大體就是明末登萊巡撫的管轄範圍,該區域地處黃海與渤海之間,扼守京津海上門戶,良港眾多,通商便利,經濟地位和戰略地位也是十分重要了……
可要是給這新省起個名字么,呃……叫「黃渤」省,您看怎麼樣 -_-

又找到一張更詳細的方言分布圖,這下可說得就更多了。
圖片右下角,閩方言的分布區域像極了一個紅色的犀牛角,除了福建省大部之外,牛角尖的那塊就是廣東的潮汕地區,我初上大學的時候,有個汕頭的同學可以聽懂當地人講閩南話,同時還能流利的用粵語跟廣州來的同學溝通。我對此驚詫不已,他卻跟我講,在潮汕地區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的基本功,潮汕方言可以看做閩南話的變種,但是由於在廣東省粵語的強勢地位,他們很小就跟電視節目學會了廣府白話,但是他又很悲催地跟我講,無論說白話、閩南話還是普通話,在這些語言佔優勢的地方人聽來,他都 有·口·音!(北方人表示還是不太了解這種族群的歸屬感)
旅遊勝地婺源,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令人流連忘返,明明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卻劃歸江西,不知道這符不符合題主的標準?又記得在千島湖旅遊的時候,當地人告訴我們,淳安縣古屬歙縣,當地的傳統料理也是偏向於滋味厚重濃郁的徽菜,而不是現如今大受歡迎的「砂鍋魚頭」。只是如今劃歸浙江久矣,來旅遊的又多口味清淡的長三角地區的人,當地人的口味也在一點點發生變化,不知道這又是不是如粵語般,地區強勢文化的一種影響呢?
好吧,說到這裡,終於可以觸碰到問題的核心了,也就是圖中那塊淺藍色區域,中國的腹地精華,長三角地區為什麼不是一個省?
嗯,想想首先這樣做會怎麼樣,所謂「東南財賦地,江浙人文藪」,蘇州、無錫、常州、寧波、杭州、嘉興、湖州、上海……若是將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吳方言區捏成一個省,可能會造就一個GDP佔全國1/3,人均收入遠遠凌駕全國水平之上,內部有共同語言,同時又人才輩出的超級巨無霸——到時候中央政府還能hold住這裡嗎?
我只知道西班牙有個很富的叫加泰羅尼亞的地方……嗯,我什麼也沒說。
至於東南財賦之地如今的區劃,大體是從朱元璋就開始的。安徽、江蘇在明朝和清朝初期都是一個大省,明朝叫這裡為南直隸,清朝稱為江南省,所謂的「兩江」總督也就是管轄這江南省和江西省的總督(不是江蘇浙江,浙江歸閩浙總督),而清廷拆分江南省也是出於如上考慮,江南財富佔全國三分之一,勢大難制,所以是自南向北一劈為二,而不是根據文化和經濟水平採取更合理的劃江而治。
清廷粗鄙無文,划出去的兩個省名字直接就在該省內有影響力的城市上找了:安徽是安慶、徽州的前兩個字;江蘇則取江寧(南京)、蘇州,而這幾個城市都是長江以南的……只是安慶被太平天國戰爭打爛了,不再復當年輝煌矣。
話說回來,清朝只有江蘇的總督巡撫是不在同一城市辦公的……兩江總督駐南京,而江蘇巡撫在蘇州,得票最高答案里的「安徽省會」,還真是自古以來,自古以來啊……
這次就寫這麼多吧。


居然沒有提到信陽的,
信陽歷史上曾屬於楚,
百科解釋信陽的方言是:中原官話-信蚌片,江淮官話-黃孝片,西南官話。
不過就我感覺,和正統的河南話是有很大區別的,跟湖北、安徽倒是有幾分相似。
另外信陽種植水稻,吃大米。
很多風俗習慣是偏南方。

----- 以上為 2014-06-16 原答案。下面是編輯補充。 -----

吐槽:老鄉們,貧嫩快比贊嗖含多了,gi? 點力好辦?
莫舍不爹恩力小手了,點過贊恁咋法兒?


這個問題的答案基本講的是中國的省份,我來講一些美國地理上的例子。

美國的地理概念中,「州」、「市」和「都市區」三個概念和中國的地理概念並不相同。從行政上,美國的「州」和中國的「省」平級,但有所不同的是,美國的「市」(city)的涵蓋面要比中國的「市」小得多,很多時候,美國的「市」在面積、人口上僅相當於中國城市中的一個「區」;而另一方面,美國的「都市區」(metropolitan area)涵蓋面卻要比中國概念中的都市區大,美國的「都市區」在行政上的稱謂叫「都市統計區」(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指的是由多個行政上的「市」相連構成的城市建成區,這個概念很多時候要比中國的都市區大,而中國的都市區往往指一個城市的中心區,不包括市一級下的其他轄縣,比如北京的延慶、密雲等。而我們習慣上說的「城市」,比如中國的北京、上海,美國的紐約、洛杉磯,指的都是「都市區」。

另一個前提是,由於美國的大部分土地的開發時間並不長,所以美國大多數的州的分界線採用的是兩種最簡單的劃分方式——經緯度劃分和河流劃分,加上少數州採用東西兩大山脈作為分界,這就是美國絕大多數州的劃界方式。這與中國很不一樣,國內的省份沿革從元代就開始了,發展至今,國內的大多數省份的劃界要比美國複雜得多。

在這兩個前提下,美國地理中就會出現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一個城市橫跨兩個甚至三個州,但從都市區的概念來說,整個都市區在文化、交通、傳媒等方面都顯然是基於處於中心的部分所塑造的,這也就是本題所描述的」文化上接近A,但行政上被劃入B「的體現。下面也舉一些典型的例子:

1. 紐約
說到美國最著名的跨州都市圈,那當然是紐約莫屬了。紐約在美國地理中是一個很奇異的存在,從行政區划上來看,紐約倒更像是一塊半島狀的」飛地「,雖然行政上歸紐約州,可實際與紐約州相連的部分非常短,大部分界線接壤的卻是新澤西州(下圖右下角New York部分對應的即以曼哈頓為中心的紐約市):


紐約市雖然在行政上歸屬紐約州,可紐約市跟紐約州其他著名城市——水牛城、錫拉丘茲(雪城)、阿爾巴尼的差的實在是天壤之別,紐約州的絕大部分區域都是群山覆蓋、叢林環繞、冬日白雪皚皚的內陸,可紐約市卻是處在出海口的海港,紐約的國際大都市文化也與居於紐約州內陸深山中其他城市格格不入。
但另一方面,紐約市受新澤西州的影響卻頗為深遠。紐約都市區有約2300萬人口,而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於地理上的新澤西州。紐約都市區的NFL球隊紐約巨人(New York Gaints)和紐約噴氣機(New York Jets)的主場就設在新澤西州境內的MetLife Stadium,包括過去的NBA新澤西網隊主場也就在紐約都市區的新澤西州部分。從這角度來說,紐約市划進新澤西州,或者單獨拎出來作為一個像首都一樣的特區,都要比划進紐約州要合理。

2. 費城
美國城市中,在跨州上最為誇張的還不是紐約,而是費城(首都華盛頓特區本來就是從馬里蘭和弗吉尼亞州內各划出一塊建立的,嚴格說不能算跨州),行政上的費城都市區整整跨了賓夕法尼亞、新澤西、特拉華、馬里蘭四個州!這一帶通常被統稱為」特拉華河谷「(Delaware Valley)。

費城和紐約都市區的跨州分界線的形成都差不多,都是由於兩個州的分界線正好由河流界定,而城市又恰好依河而建,城市擴張到河流對面後,對面的居住點在城市功能上顯然仍是依附於原城市的。不過儘管和紐約一樣大部分與新澤西州接壤,但費城都市圈的新澤西州部分在整個都市圈中屬於相對落後的區域,人口所佔比例也相對較小,費城的核心部分都基本在特拉華河的西岸,這與紐約還是有所區別。

費城和紐約都市區的跨州分界線的形成都差不多,都是由於兩個州的分界線正好由河流界定,而城市又恰好依河而建,城市擴張到河流對面後,對面的居住點在城市功能上顯然仍是依附於原城市的。不過儘管和紐約一樣大部分與新澤西州接壤,但費城都市圈的新澤西州部分在整個都市圈中屬於相對落後的區域,人口所佔比例也相對較小,費城的核心部分都基本在特拉華河的西岸,這與紐約還是有所區別。

3. 堪薩斯城
要說美國的行政區劃中最奇葩的一個案例,當屬這個堪薩斯城了。我們知道,美國有堪薩斯城,這是美國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大城市,同時也有堪薩斯州,但是,堪薩斯城不屬於堪薩斯州,而是屬於密蘇里州!

當然要細看地圖的話,更準確的說法是,在美國的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都各有一個名叫」堪薩斯城「(Kansas City)的城市,而且,這兩個」堪薩斯城「在地理上是接壤的,它們甚至只是隔河相望。而實際上以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為核心的」堪薩斯城都市區「,包括了堪薩斯州的堪薩斯城,但這兩個堪薩斯城在行政上卻分屬兩個州,法律、納稅、選舉都要隔開……這絕對堪稱世界地理中的一大奇觀!

(地圖上用紅線特別標出的是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也是兩個堪薩斯城的分界線,地圖上兩個堪薩斯城的位置只相隔4公里左右,還可以看出兩個地方儘管隔河相望,但分界卻並不沿著河流,在堪薩斯河與密蘇里河交匯處,分界線突然變成了經度線,可見這倆堪薩斯城是有多奇葩)

(地圖上用紅線特別標出的是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也是兩個堪薩斯城的分界線,地圖上兩個堪薩斯城的位置只相隔4公里左右,還可以看出兩個地方儘管隔河相望,但分界卻並不沿著河流,在堪薩斯河與密蘇里河交匯處,分界線突然變成了經度線,可見這倆堪薩斯城是有多奇葩)

而從文化、交通上來說,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顯然是整個堪薩斯城地區的核心,而堪薩斯州的堪薩斯城只不過是一個市郊小鎮,人口還不到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的十分之一。至於為什麼會產生這兩個奇葩的地名,要回看歷史沿革,其實是先有了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這個城市,而後現在堪薩斯州的這塊地方從德克薩斯州分離,才有堪薩斯州的名稱,最後才又在堪薩斯州領地內設立了另一個」堪薩斯城「,而三個地點之所以名字湊到了一塊,只是因為它們都在堪薩斯河沿岸。所以按題目定義嚴格來說,是堪薩斯州的這部分在文化上應該歸屬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但行政上被劃入了堪薩斯州……(再說下去就亂得收不住了)在美國50個州里,密蘇里是一個大州,擁有聖路易斯和堪薩斯城兩大都市圈,而堪薩斯州在人口、人口密度和重要城市上都要差密蘇里州很遠。


最後我再列幾個比較著名的跨州城市(跨州的原因基本都是河流正好是州的分界線):
孟菲斯(密西西比河沿岸,主體在田納西,跨阿肯色、密西西比)
聖路易斯(密西西比河沿岸,主體在密蘇里,跨伊利諾伊)
辛辛那提(俄亥俄河沿岸,主體在俄亥俄,跨肯塔基)
路易斯維爾(俄亥俄河沿岸,主體在肯塔基,跨印第安納)
波特蘭(哥倫比亞河沿岸,主體在俄勒岡,跨華盛頓)


我是覺得湖北省很特殊,單就風俗來說,一分為五,東部黃岡以南風俗方言接近江西,黃石以南口音也是接近江西贛方言。中部武漢鄂州江漢地區整體接近武漢的風俗文化認同等等。荊州則更接近單獨的亞文化區,和湖南嶽陽放一起幾乎可以單獨拿出來。襄陽十堰和南陽則整體相接近。宜昌恩施這些又接近巴文化。所以整體來看,湖北幾乎是沒有整體文化認知,常說的湖北方言其實單指武漢江漢的方言,且二者文化認知十分接近。


越明杭睦潤常蘇,秀湖台溫婺衢處。
自古兩浙十四州,朱重八是大賊禿。


如果你看過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在書的末尾,老先生就說了行省制度的發明就是元朝之時,為的就是拆分各個地區的軍事戰略能力........

非常強大而又意義深遠的一手


來來來,安徽省人士回答一下~
先上一張安徽地圖,這是從中國安徽摳下來的(圖稍微有點問題,可是瀏覽器原因吧,在邊界的市都能看到好幾個標示,不過也不是特別影響啦,大致看看吧)

下面看圖說話:
1、西北的阜陽市和亳州市在文化上本身就屬於中原文化的邊緣區,所以各種風俗民情上都和旁邊的河南省極為接近;
2、東部的滁州市,看到沒,就像一個突出的拳頭一樣打進了江蘇省的中間,沒錯,這個市跟江蘇省的關係非常密切(實際上現在的南京市六合區、浦口區和淮安市盱眙縣在歷史上都曾歸滁州(滁縣)管轄),文化風俗的不少方面和南京相似;
3、北部的宿州市和附近的山東省在各方面都很接近;
4、另外還有一個在圖上看不出來的,江西的婺源縣在文化上完完全全是屬於徽文化區域的範圍。請參照度娘百科「徽州」詞條徽州_百度百科,先通讀前四個自然段,再看一下第三自然段。

其實看出來了吧,對於安徽省而言無法定義一個所謂的「安徽文化」~很多童鞋對這個現象早有認識(雖然不一定十分準確),下面再上一張來自人人網的圖

除了沒提滁州,其他的都說到了,當然非說大別山區與湖北、安慶與江西有關係都可以,不過個人感覺也沒十分強烈了~

最後跑偏提一下安徽和江蘇兩個省,這兩個省都是南北差異、準確說是北部中部南部差異都非常大的省份,北部偏北方的中原文化,中部算是江淮文化,南部都是最文氣最秀氣的。我祖父生前曾開玩笑說,康熙年間把江南省_百度百科一分作二為江蘇省和安徽省是沿南北向把江南行省切開的,就是因為這樣一個縱切造成了現在的很多「尷尬」局面,要是橫著一切,有些方面可能就要好很多……

PS:本人是安慶人。據說現在安慶人的祖先全是大約五六百年前從江西遷過來的……不過我個人也沒覺得安慶和江西有多密切。

PSS:這個問題花了比我想像中更長的時間來回答,通過這個回答我第一次體會到之前只看到像 @張佳瑋 那些大咖們抱怨過的知乎閹割式的自我審查機制,我最初的回答當中僅僅是包含了幾句非常溫和沒有個人感情色彩、近乎陳述式的評論,還有幾個我都未料到能划到敏感詞行列的辭彙,都過不去!另外那個徽州的百度百科詞條我本來是引了前四段,但是第三第四段又莫名其妙地碰到了知乎的高壓線,所以我不得不以現在的形式寫第4點,對看到這個回答的讀者說一句抱歉!還有,這種事情真的很影響回答者的心情,特別是你必須像瞎子摸象般試探著修改你自認為已經很客觀很小心的答案來達到發表的標準,不是個滋味。


靈寶市,作為靈寶市的一員,怒答此題。方言與山西幾乎一致,跟陝西也很相似,偏偏被劃為河南境內,出省後每每遇到河南省的人,當他試圖用河南話與我對答時,我都無比尷尬,不會講,只能聽得懂,語言的不認同導致我們對老鄉這個詞極為有陰影,因為河南人不認為我們是老鄉,山西陝西的也不認,相信靈寶人民深有感觸。而且高考分數線巨高啊,再往西走十幾公里的陝西讓我們很不平衡啊,說起來全是辛酸淚。
百度介紹:靈寶市位於豫晉陝三省交界處的河南省西部,北瀕黃河。分別與陝西省洛南縣、潼關縣,山西省芮城縣、平陸縣,河南省陝縣、洛寧縣、盧氏縣接壤。靈寶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光秀美,資源豐富,境內有老子著《道德經》的函谷關、華夏子孫尋根祭祖聖地——荊山黃帝鑄鼎原,西坡國家史前遺址公園以及國家級森林公園亞武山、黃河奇觀鼎湖灣。


安徽省會南京市


加格達奇,一個地處內蒙古內部但是行政屬於黑龍江的地方。不只是在省界邊緣,而是整個在內蒙古省內啊。


這是從元朝開始確立的政治傳統,改「山川形便」為「犬牙交錯」。
割裂地理和文化,避免地方割據勢力憑藉天險和地方文化對抗中央政府。

試舉兩例:
漢中,雖為川音,劃歸陝西,四川便門戶大開無險可守。
信陽,雖為楚地,今屬河南,大別山脈著名的義陽三關,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皆屬信陽,從此處南下可直取武漢三鎮。


這個問題確實很大,我所能做的只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一談。到目前總共在三個省生活過,對這個問題也有不少自己的觀察。

我祖籍江蘇,和中國很多省份一樣,是一個內部差異極大的省。如下圖所示,南部為吳語區,北部大部分為江淮官話區,還有西北部的中原官話區。吳語區在文化上和上海、浙江一帶是一家,江淮官話區則與皖北是一家,中原官話區和山東、河南一帶是一家,可以說整個江蘇省壓根就不是一家,是把原本三個比較完整的文化區域分割之後重新拼湊出來的。如果回答題主的問題,那麼說「江蘇全省在文化上都接近別的省」都不過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很簡單,製造內部分歧,導致地方割據難以形成,明清兩朝按照這個原則劃分省份,這也是這兩個朝代沒有出現分裂的一個重要原因。

地圖上位於江淮官話區最北端的連雲港是我出生和長大的地方,往北的贛榆,往西的徐州,方言都與連雲港大不一樣。(評論里說到東海,我印象中的東海方言跟連雲港市區、灌雲差不多,但有一種特別的腔調,感覺像是帶點徐州口音,不知道是不是……)往南的淮安、鹽城甚至我在大學裡遇到的一些安徽人,從他們的方言中我都能找到一點熟悉的感覺。地處江蘇北部,連雲港和徐州都是江蘇主流文化的邊緣。包括方言在內的連雲港本土文化既具有較重的江淮色彩,同時也顯示出一定的過渡特徵。而徐州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原城市了,江蘇大部分地區的文化氣息都偏向於南方式的柔和,唯獨徐州比較粗獷。作為中原地區的戰略要地,徐州劃歸江蘇也許有牽制中原之意。

地圖上位於江淮官話區最北端的連雲港是我出生和長大的地方,往北的贛榆,往西的徐州,方言都與連雲港大不一樣。(評論里說到東海,我印象中的東海方言跟連雲港市區、灌雲差不多,但有一種特別的腔調,感覺像是帶點徐州口音,不知道是不是……)往南的淮安、鹽城甚至我在大學裡遇到的一些安徽人,從他們的方言中我都能找到一點熟悉的感覺。地處江蘇北部,連雲港和徐州都是江蘇主流文化的邊緣。包括方言在內的連雲港本土文化既具有較重的江淮色彩,同時也顯示出一定的過渡特徵。而徐州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原城市了,江蘇大部分地區的文化氣息都偏向於南方式的柔和,唯獨徐州比較粗獷。作為中原地區的戰略要地,徐州劃歸江蘇也許有牽制中原之意。
另一個比較多說到的地方是南京,此地一直有「徽京」之稱,確實,在南京,開飯店的,開旅館的,開計程車的,到處都是安徽人……而且地圖上也能看出來,南京在蘇南城市中,至少方言是與眾不同的……
由於江蘇省的構成是在太奇葩,多少年來一直有人建言重劃省界,我也看過一些劃分方案,無一例外全是按文化區劃分,但從元明清以來一直是按相互制衡的原則劃分省份,按文化區劃分的想法未免天真了些。

我10歲那年,我們全家遷到了青島。
山東內部也存在文化差異,但與江蘇相比,差異不太明顯。我一直覺得山東內部的文化差異主要是因為沿海和內陸有別,就如同春秋時期的齊國和魯國。沿海的膠東半島地區和同樣沿海、相隔一個海峽的遼東半島在文化上相似之處頗多,青島和大連被很多人稱為孿生兄弟(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相似)。
山東沒有像江蘇的徐州、南京這種在很多人看來應該劃給鄰省的重要城市,即使是膠東半島地區,也幾乎很少人覺得應該給別的省,也沒人說青島煙台威海更像遼寧,畢竟和遼東半島隔著一個寬寬的海峽。(看到好多答案說到山東省大連市……我不太敢想像如果大連給了山東會是怎樣一種效果……)但不得不提的是,沿海的膠東半島地區的人們,尤其是青島人,對省會濟南及其所代表的傳統山東文化認同度較低(比如青島人自我介紹都說自己是「青島人」而不是「山東人」或「山東青島人」),一方面是因為經濟比內陸發達,另一方面就是文化上的差異了,沿海和內陸地區的人們至少在性格、氣質上差別不小。豪放、敦厚、重義氣、保守等詞是外界對山東人的主要印象,用來描述內陸地區的山東人比較合適,沿海就是另一個樣了。不得不說一句,但近年來網上「青島直轄」或「膠東設省」的聲音就像重劃江蘇省一樣不靠譜。

現在我在廣州讀大學,又到了一個內部差異巨大的省份。廣府人近6000萬,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有2000多萬,還有600萬雷州人,不像說官話的多少能互相聽懂一些,他們之間方言是不相通的。風俗上也差別不小,外省人到廣東會覺得他們都喜歡喝茶,但就是一個喝茶,廣東人都有不同的喝法,茶點也完全不一樣。很多答案也都說到過,潮汕方言是閩方言的一支,潮汕習俗更接近福建,我那些來自潮汕的同學也基本認同,但是贊同潮汕應該是福建省的,就不多了,畢竟跟了廣東好幾百年呢。潮汕人鄉土觀念比較重,更願意強調自己是潮汕人而非廣東人或閩南人。
廣府文化在廣東比較強勢,潮汕人凝聚力強,這讓廣府人和潮汕人特別有存在感,而客家人就沒有什麼太突出的地方,所以我在很長時間裡都感覺客家人很少……其實人家還是挺多的。目前中國也沒有客家人佔主體的省份,所以沒法說廣東的客家人在文化上更接近於某一個省。我猜測中國沒有「客家省」,可能是因為客家人生活的地區不是丘陵就是山地,如果建了省幾乎就是東部的貴州省,除了惠州就沒有比較發達的城市了,缺乏一個比較強勢的中心。
說到廣府文化,這是廣東的主體,每一個以廣府人為主的廣東城市都可以算作典型的廣東城市。我原以為粵語區是粵語一統天下,頂多口音有點區別,不過後來發現,粵語區的一些城市比如江門、陽江,這些地方的人在說著粵語的同時,還有著自己的方言。同時不得不提的是,在廣西也有一部分粵語區,廣西東部的玉林、梧州等城市都是說粵語的,甚至梧州到廣州比到南寧更近,可以說梧州在文化上更接近廣東。
這一部分僅為一個外省人對廣東膚淺的觀察,如有不當還請指正。

我在三個省的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大概就是這些,最後總結一下。
元朝創立的行省制度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明清兩朝沿用並大體上形成了今天各省的範圍,其一直以來沿用的做法,就是將諸多完整的地理區域分割,再將原屬不同區域的地方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個新的行政單位,這就是省,這也導致了我們今天常常吐槽的有些地方更像別的省這種現象。
這和雅典的克里斯提尼以地區部落取代氏族部落的做法有點相似,都有通過防止出現過於獨立和封閉的區域以達到某種目的。古代是為了防止地方割據,到了今天,由於戰爭形態的變化這樣的省份劃分對防止地方割據的作用已大不如從前,但依然這樣做,我想這裡面既有對傳統的繼承,也有讓一個省「肥瘦搭配」,以先進地區帶動落後地區的設想,比如蘇南和蘇北的結合。所以像江南、膠東半島、珠三角這些富裕地區有沒有可能單獨設省這種問題,我覺得應該是沒什麼可能吧。
8.11修改


我們家,廣西梧州市。
以前就屬於廣東省,後來劃歸廣西管。
但城市文化到現在都是粵文化,說粵語,廣州人來到梧州除了口音有點差異,城市小了很多,其他方面跟廣州一摸一樣。喝早茶夜茶吃點心泡功夫茶聽粵語歌撐粵語。家家戶戶地方台都是看珠江台和南方衛視為主。
跟廣西其他城市的文化完全不搭界。
廣州有白雲山,我們也有白雲山,同樣都是城市之肺,市民登山郊遊的地方。


大連
大連更像是一個膠東地區的城市,風土人情跟煙台十分相像,城市建設、布局上又像是青島的孿生兄弟。


題主可以看看關於中國古代行政區劃方面的書。更利於理解這樣劃分的原因和傳統。
大概就是,這樣像拼圖一樣的劃分方式就是為了中央政府的統治。
比如徐州,自古就是兵家要地,離青島也不算遠。。相對啊~一直很重要,例如三國時期。文化上和山東差不多。我小時候就一直以為是山東的。後來驚悚的發現,這貨三面山東,棗莊什麼的~但自己屬於江蘇。那麼,山東要是有動作,這個重鎮不在自己手裡,很麻煩。而江蘇要是有動作,特別是對付山東,雖然有重鎮徐州,但是發現自己沒什麼發揮的空間。於是。。。雙方都乖乖滴~
還有俺在西安。從小就覺得陝西省應該是三大塊,陝北,關中,陝南。陝南明顯和四川文化一致,巴蜀文化。陝北其實和內蒙寧夏差不多。而在河南的陝縣以西,甘肅的天水以東,這一片平原其實就是中原和西域的大走廊,一直可以延伸到甘肅西部。
還有四川西部的藏區,其實也是為了鉗制西藏,現在西藏都不是很穩定,要是再給他一大塊兒地,那可就更不好說了。
而且,行政區劃只在地圖和政府的管理上。現實中又沒有。肯定是挨著近的文化差不多咯~


天水市,甘肅東大門,川陝甘交界處,與陝西接壤。語言風俗食物氣候更接近陝西,劃歸甘肅。

單就方言來說,天水的兩區五縣中,尤其麥積區、秦州區方言與陝西可以無縫交接,天水人在寶雞和西安幾乎可以充本地人,但兩區與五縣乃至甘肅稍往北的城市方言相差甚遠。

民風也更接近陝西,在本市內越往北民風越彪悍。很多本地人是幾代前從山西和陝西過來的,地方戲是秦腔。

作為距離蘭州不遠的城市最常見的當然是牛肉麵,但其實本地食物也更接近陝西,早餐必吃擀麵皮,肉夾饃、臊子面等也滿大街都是。菜品比較細緻,與甘肅中北部相比要秀氣很多。

氣候更接近陝西甚至南方的氣候,幾乎就是一個不悶熱有藍天的成都或者不燥熱的西安,與甘肅典型的大風沙、乾燥的氣候很不一樣。


參見中國方言分區圖:


必須是我大徐州......
好端端的魯南重鎮被劃入了大內鬥省......
說的是和魯南同胞一樣的方言,吃著一樣的地方菜,一同享受著暖氣。無論是鐘錶之爭還是粽子的舔咸,我們和魯南同胞永遠是同一戰線!
但!是!
大內鬥省妄圖用包郵來收買我們!
簡直是
妄想!
我們是黃河以北!
我們吃著麵條饅頭烙饃煎餅!
我們冬天有暖氣!
無論包郵何等便利,都無法改變我們是魯南的真理。
我們和魯南同胞血肉相連,無論反動派如何詭計多端,都改變不了大內鬥省魯南浙北徽東海西的事實! 徐州自古以來就是魯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們血脈
相連,我們心心相映。
今夜,不,永遠,我們,都是魯南人。

update一下:說的是故黃河。。。讓樓下的小夥伴們噴慘了。。。好歡樂。。。


推薦閱讀:

TAG:城市 | 行政區劃 | 人文地理 | 文化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