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溫帶的北極熊可以適應溫度嗎?

暑假去威海玩,在海底世界看到了養在室外的北極熊。當時室外溫度大概三十多度,很熱。在一個鐵欄杆的小院子里有一個水泥砌的小池子,還有幾塊籃球大小的冰。北極熊看上去很煩躁不停的走來走去,用手掌來回撥那幾塊冰。導遊說這隻熊是在這邊出生的,所以已經適應了這邊的溫度,不怕熱。可是看到它坐在地上用手掌撥那幾塊很快就融化的冰,並且努力試圖把臉貼上去的樣子讓人很難過。它沒有空調房,我不知道導遊說的是否是真的。已經開學一星期了,這件事總在心裡梗著。


不可能。

生理功能取決於生理結構,大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而不是環境。北極熊習慣於寒冷惡劣的環境,能夠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所以天生自帶特殊屬性來保持體溫,例如:

  • 厚毛皮和脂肪層;
  • 皮毛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毛光滑而長,下層毛短而密,能鎖住空氣並防止水滲入;
  • 毛其實是透明的,膚色是黑的,能更好地吸收熱量;

  • 毛髮是中空的、油性的,帶來陸地上的保溫功能;

  • 短耳朵和短尾巴,防止熱量散發;


這些屬性使北極熊在零下的環境里也能輕鬆保持體溫,為它們提供了在北極生活的巨大優勢。但是,一旦到了溫帶或者熱帶,這些就成了它們的巨大劣勢。

首先,即使環境因素會起到一點點作用,北極熊會根據環境做一定的調整,比如掉一些毛髮,減一些脂肪,但是黑色的皮膚、毛髮的高效保溫屬性是它永遠去不掉的。

其次,北極熊沒有任何保持涼爽的物理手段。如果生活在北極,夏天白天溫度稍高的時候,北極熊會找到草比較高或者小山丘的陰影處,挖個深坑直到凍土層,躺在坑裡休息。有時候也會用泥土或者灰塵洗澡來降溫,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就跳進北冰洋里去。但在絕大部分動物園裡,是沒有這個條件給它們挖坑的,更別提能一直保持溫度的冰水了。

野外可以挖坑把自己埋了:


同樣,野外北極熊可以在雪地里打滾,以此來乾燥和清潔身體。在動物園堅硬的地面也這樣做卻沒什麼效果:


除此之外,北極熊還會通過平衡飲食來調節體溫,比如夏天吃素比較多,避免產生過多熱量。同樣,在動物園裡,吃什麼是沒得選擇的。

所以,如果生活在溫帶或者熱帶的動物園,過熱是北極熊逃不開的問題。

過熱在北極熊身上有哪些表現和危害?

研究顯示當溫度高於21.1℃時,北極熊就會顯示出嚴重熱應激的徵兆。人的熱應激癥狀一般是中暑、痙攣、頭暈眼花、起痱子等等。對熊來說,無法像人一樣給出明確的診斷,但可以通過行為來觀察。

以Inuka這隻北極熊為例。Inuka是新加坡動物園的吉祥物,是第一隻在熱帶出生的北極熊。它是90後,在1990年12月26號出生,現在已經24歲了。在Inuka 14歲以前,對北極熊飼養的福利措施還不是很完善。但就在2004那年,Inuka和它的媽媽 Sheba身上長了藻類,被染成了綠熊,這件事在國際上引發了軒然大波,也導致了後來各國對自己動物園北極熊飼養條件的反思和措施出台。

它們當時還住在20年前搭建的露天場館裡,面積為391平方米,沒有特別的降溫措施,所以一到天熱的時候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熱應激反應。

它們過去的生活場館:

例如:

  • 長時間表現出氣喘吁吁的情況,長時間平趴在地上。因為沒有其他散熱方式,只能通過這兩種方式散熱。題主說的將北極熊臉貼在冰上,很明顯是它過熱的表現了;

  • 長時間沒有活力;

  • 長期表現出刻板行為,沿著固定的路線、用固定的速度走路、游泳,這在野外是不大可能出現的,主要表現在不適應環境、被圈養的動物園動物身上。

Inuka的走路和游泳固定路線:

  • 嚴重脫毛,這是壓力過大的跡象;

  • 有些北極熊身上會長藻類,把皮毛變成綠色。野外的熊沒有被發現過有藻類生長。雖然藻類本身對北極熊沒有危害,但說明了北極熊的毛髮是溫暖和潮濕的。實際上如果不下水的話,北極熊的毛髮不可能是潮濕的,不然在北極可熬不過去。這是很典型的過熱的徵兆。


實際上除了天氣以外,北極熊是非常不適合動物園環境的動物。

北極熊是高智力的食肉動物,現在普遍認為大型食肉動物不適合被圈養起來,不但喪失了原有的野性,而且會造成這些動物很多的健康問題,包括生理和心理問題。北極熊尤其不適合這種環境,因為它們的活動範圍很廣,一頭成年北極熊一天可以活動80公里以上,每年的遷徙範圍能達到25萬平方公里。動物園的環境大大限制了它們的行動,帶來了很多健康問題和類似刻板行為之類的不正常行為。


如今,英國、德國、瑞士等地的動物園已經逐步取消了北極熊的飼養,認為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可能有人會說,看上去環境不適合,但不少北極熊在動物園裡也活了很長時間啊,怎麼沒見夭折呢?

其實對大多數動物,包括人來說,都能夠常年在惡劣環境下生存下去,熊是其中的佼佼者,有非常強大的適應力和彈性。但這並不代表它們生活得舒服,有好的生活質量。比如極端的情況,很多養熊場被取膽汁的熊,它們被關在狹小的空間里,反覆被戳膽囊,但仍然能在那種環境里生存20年,可見其適應能力,但是你能說它們生活的好嗎?(強烈抵制活取熊膽汁,哪怕你有官方支持)。

即使一個動物園要飼養北極熊,也需要極為完善的措施。

在綠色北極熊事件以後,由於Inuka和媽媽的生活環境較為惡劣,動物保護組織起初想把Inuka送到溫帶國家的動物園去,新加坡動物園隨後花費20萬美元升級了生活場館,為Inuka巢穴加裝了空調,並在場館裡裝了去霧的風扇和陰影,保持場館內最高22℃,在這個熱帶國家裡已經是大大改善了生活條件。

2013年,Inuka搬進了耗資520萬美元的豪宅--新場館Frozen Tundra(冰凍苔原),從最初的391平方米變成了2700多平方米, 有一個更大的、 漂浮巨大冰塊的水池,還有瀑布和晚上睡覺的冰洞,設計模擬北極的氣候。旁邊增設了另外兩種苔原動物貉和貂熊的展示,以安慰Inuka在媽媽去世後的孤獨。

Frozen Tundra:


新家第一頓豪華午餐:


Inuka 23歲生日的大蛋糕


如今Inuka已經24歲了,已經是一隻進入了晚年的北極熊。對已經適應了動物園,再也回不到野外的它來說,生活條件變得已經足夠好了。而對許許多多的其他北極熊和別的動物來說,生存環境正在逐漸惡化,可能越來越需要人類來營造合適的環境來供它們生活。

這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可能就是,把動物們留在屬於它們的地方。


References:
What"s A Polar Bear Doing in the Tropics :: Acr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Welfare Of Captive Polar Bears In Japan


27年了,我都沒能習慣家鄉的夏天


動物園就不應該存在


動物應該回到屬於他們的地方


動物園都是監獄,投那個錢還不如圈個野生動物保護區還能連自然一起管著。雖說能近距離看到動物長啥樣卻也不讓摸啊!過眼癮那還不如做虛擬博物館。


進化論不是物種隨著環境變化,是環境淘汰不適合的物種,北極熊在溫帶環境中就是需要被淘汰的類型


放冰櫃里就行了,開個玩笑。。。適應是個很久的過程,比如說北極熊這種動物長大了皮毛就是那麼厚,那在溫帶它怎麼會生存的下去?可能過了幾十年上百年會適應,那需要很大的群體還有時間,絕不是短短几年可以見到的。。


不可能,因為北極熊身上的毛和它厚毛之下的脂肪是用來抵禦寒冷的,如果在30度的溫度,它最終會被熱死的,你的導遊是騙人的


除非李森科是對的


你出生在北極可以適應嗎?


那麼多移民歐洲的黃種人種內繁殖為什麼沒有生出金髮碧眼的芭比娃娃?


不行的,那脂肪厚度,你可以想像一個大胖子抱著火爐睡覺的情形嗎?


你出生在北極圈試試 ……


為什麼我在非洲出生還是很怕熱?為什麼適應不了?


是環境淘汰不適合的物種,北極熊在溫帶環境中就是需要被淘汰的類型,這是一個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需要經歷很長時間來選擇


出生在北極的人類也無法適應北極在北極裸奔,該穿羽絨服還是得穿


推薦閱讀:

從買蛇放生到反對吃狗肉,你是怎麼看待國人的動物保護行為?有什麼可以改進的?

TAG:動物保護 | 動物學 | 北極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