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健康的流言為何讓人容易相信?
諸如轉基因食品危害健康,手機輻射可以致癌,人體酸鹼性,夜間排毒時間表,等等,這些流言主抓住的是怎樣的受眾?抓住的是怎樣的心理特徵?我們有什麼辦法提高免疫力嗎?
人們容易相信具備以下性質的流言:
1 包含陰謀論。只要該陰謀論陷害的對象是人們本來就不喜歡的人或組織,那麼該流言就容易傳播。比如相信美國整天琢磨著消滅我國的人(主要觀點:「因為中國是將來有能力威脅美國霸主地位唯一的國家,所以美國千方百計要把我們消滅在襁褓里」,「洋鬼子從鴉片戰爭起就沒啥好心眼」),對陰謀論流言免疫力為零。陰謀論流言免費給人們的觀點提供「論據」,「看起來」無懈可擊論證嚴密,當然受歡迎。
2 具有恐嚇性。該流言告訴你現在處在危險之中,你現在如果不止攝入酸性食品/不排毒/不買盆仙人掌擋住電腦輻射,就會得病甚至死亡。流言中必然包含各種聳人聽聞的事情:某某留學生整天吃泡麵結果胃壁附上一層蠟,英年早逝;某某花季少女同時吃蝦和西紅柿,七竅流血搶救無效;肯德基飼養有三對翅膀的雞…
3 對策很簡單。流言絕對不會讓人們費腦子理解它給出的應對方法(相比之下,科學家寫的闢謠複雜難懂,用戶體驗弱暴了!),流言給的對策絕對不麻煩:只要吃綠豆就包治百病了!只要吃地瓜就能對抗癌症了!只要一盆仙人掌就可以抵抗輻射了!
「我們不用那麼辛苦就可以成佛」。
健康類流言一般三者皆沾,繁殖力怎能不強。
謝邀
1、這類流言一般來說簡單粗暴,直接就是問題加結論,適合這快餐式閱讀的時代人們的需求
比如你說的人體酸鹼性這個問題,他就告訴你體液是弱鹼性的,蔬菜代謝後也是弱鹼性的,肉類代謝後是弱酸性的,偏酸性體質是亞健康。沒了。而且一般這類文字比科普文章來的簡單明了,易奪人眼球,大家都只是瞄一眼,誰願意看你一長篇的科普文章。。。
2、抓住了人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思想。
比如夜間排毒時間表,反正信了也不會有什麼害處,並且假如這個真的存在也算是養生了。所以就信了。轉基因也是如此,反正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有標註,再加上公眾對於轉基因技術並不熟悉,於是大家就想,不吃轉基因食品也沒事啊,吃轉基因食品說不定會出事呢?那就抵制吧。
3、恐嚇
吃轉基因致癌啊!手機輻射致癌啊!你信不信?再配合第二點提到的思想,你信不信?特別是當你手上沒有可靠的信息源去甄別的時候,你信不信?
4、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已經透支了自己的信用
現在即使是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為轉基因闢謠也沒人相信了吧。之前太多太多的事情,政府習慣於隱藏、欺騙,以至不斷透支自己的信用,最後,狼來了的故事就上演了。我記得,09年的時候,央視的一個欄目就提醒政府不要透支了自己的信用,現在這就已經成為現實了。
5、一些磚家叫獸胡亂髮言,砸掉了專家教授的牌子
大家應該記得,在很多公共事件中,一些磚家叫獸喜歡發表一些雷人的言論,玩弄公眾的智商。以至現在大家看到了專家教授的發言後都嗤之以鼻,選擇不相信。還是以轉基因為例,即使現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營養與工程學院院長一起為轉基因闢謠,有人信嗎?
6、從眾心理(包括明星效應)
「大家都這麼說的」,「大家都相信了」,「大家都……」對於很多人就是其信任的基石,特別是在現在的微博時代,另外還有,「xx都這麼說了這個是真的,難道這是假的?」(這裡xx指一些公眾人物)。
這些點綜合起來,信的人自然就多了,並且隔一陣子爆發一次,十年前的流言都給你翻出來,你想闢謠?煩死你,你每次就是那麼幾句話去闢謠。
謝邀,我一直覺得無知是最根本的原因(比如某大牌化妝品表示他們的產品從基因層面發揮功效什麼的),而受眾的不安全感,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也有影響,同理可見人類對鬼神的態度。
免疫什麼的,多上知乎吧……
一些健康養生的知識or流言,聽信者不是全民也是大眾
人們都有「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健康長壽不得病」的心理
用科學實驗闢謠,或者以此證明命題的正確性,因為人們普遍相信科學的力量
鏈接:最討厭謠言了
因為人們在心目中,知道健康很重要,但是說實話,日常的吃喝拉撒、運動睡覺,對於健康到底有著怎樣的影響,以及,每個人到底該怎麼正確地吃喝拉撒、運動睡覺,鑒於學校教育和社會普及度非常有限(好像老師自己會知道似的),所以絕大多數老百姓是不懂的,或者知道的都是些亂七八糟真真假假的「謠言」。
人們會怕死、怕生病、怕受傷、怕不能好好享受金錢和生活、怕減脂增肌塑形不成功,
所以但凡與健康有關的東西,大家就算喜歡聽、喜歡講、喜歡傳播、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沒辦法,人本性使然,改變不了;
只求科學和科普逐漸強大起來吧。
鏈接:最討厭謠言了
謝邀!
生本能啊。
對無病無痛的渴望。
對長生不老是追求。
大概是因為其他事總是不關自己的,唯有健康與自己息息相關。
提高免疫力最簡單的感覺就是不暴飲暴食,每天跑20分鐘步就行了
恐懼訴求。
這種傳播效果的產生方式是這樣的:先引起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恐慌,使人們急於尋求幫助,再給出解決這一恐慌的辦法,從而達到說服的效果。
這種流言一般都基於公眾對食品安全、新興科學技術的不信任,以及對疾病的恐懼上。而這些留言的內容或提示了避險的方法,或提示了解除危機的途經,使備受驚嚇的群眾像看見這些內容就像一棵救命稻草一樣,幾乎不加考慮就接受了。
這也是那些虛假醫療廣告對老年人有巨大影響力的原因。老年人更關注身體健康,於是他們在廣告中先把某種疾病描述的十分恐怖,再講他們的藥品有多麼神奇的功效。於是大量老年人前赴後繼受騙。
這些謠言與廣告的區別是,他們是利用社會上已有的恐懼進行說服,連自己花力氣嚇唬人的精力都省了。
推薦閱讀:
※心理學上看,人為什麼膽小,如何變得膽大?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
※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戀人身上的缺點會變得越來越難以忍受?
※心理學有哪些關於愛情的有趣的實驗研究?
※為什麼人有講故事和聽故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