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文明中古中國起步最晚,在別的文明發展的這段時間裡,中國文明在發生什麼事?

華夏文明幾乎和最早的古文明差了一千年,想知道為什麼會差這麼多,有點懷疑華夏族是別的民族擴散到中原後混合成的~還有判定一個文明誕生的標準是什麼呢?


姑且用兩位考古學家的文章來拼湊出這一問題的答案吧,我覺得可能要不絕大多數非考古專業的知乎er回答得好。


一、何謂文明


文明可能有100多種解釋。一方面可以說是文化的成就;另一個意義,就是社會發展程度。從文明探源的角度看,文明的形成,就是人類社會進入了國家形態,探源就是探尋國家的起源——早期國家何時產生?如何發展?

關於文明的標準首先是由西方學術界提出的,比如出現文字、城市、金屬器後,人類社會就進入文明階段了。後來這些標準落實在考古學上。英國考古學家柴爾德提出了文明的10個標準,比如一定規模的遺址,人口要達到5000以上,有權力機構,有大規模的公共建築——它標誌著建築技術達到一定程度,社會動員能力達到一定程度等等。這些標準是依據西方文明起源的研究而提出的。不是說不對,而是需要在中國的環境下具體的討論。

當我們套用這些標準對一些有關的考古發現進行是否是文明的性質判斷時,就會發現這些文明的標準有的是不那麼能對上號的了。中國各地文化的發展是一個跌宕起伏而漫長的過程。於是,對文明的研究就從定性的研究逐漸轉變成了過程性的研究。這就要追溯,什麼時候出現「城」?什麼時候開始階級分化?等等。我們發現中國文明的進程不是鐵板一塊,各地有自有過程和特點。

我們認為給文明建立標準,是一個比較老的研究方法。而我們需要探討的是,這個考古學文化背後的社會是否形成了國家的形態?我們並不急於提出文明——國家形成的標準。這些標準應該是在研究史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普遍意義的特徵。而不是顛倒過來,拿著一個產生於國外材料中的標準清單去比照。——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原院長 趙輝


二、中華文明在文明(青銅器時代)之前,發展的脈絡是怎樣的。


傳統考古學將漫長的中國早期人類歷史以距今約1.2萬年左右的末次冰期為界,劃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又劃分為早中晚幾個發展階段。舊、新石器過渡或者說舊、新石器之交在文化演進上是個重要的轉折點,這是因為不光是磨製石器普遍取代打制石器,主要生產工具的類型(功能)、效率和美感等都大為改進,而且因為動植物的馴化與陶器發明等,使得經濟形態從原來的狩獵採集為主向農業為主兼營別樣發展,人群越來越定居,地方性和社會性知識不斷深化和積累。總之,人與人、與土地和環境的關係由此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家庭、群落和村落也發生變化,文化與社會組織更加複雜起來——一種新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出現了,並最終導致了城市、國家和文明時代的到來。因此,舊、新石器的過渡,農業及村落社會的出現,是追尋和觀察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合適的起點。


而此時中國大地上的人類及其文化顯然已經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或者可以稱之為「中國底色」。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這塊土地上已經可以觀察到兩個比較明確的石器工業技術傳統,即北方的片石器-刮削器和南方的礫石器工業,它們大致上以秦嶺-嵩山-淮河一線為界,分別體現了末次冰期前後人類面對不同環境資源的不同適應策略。與之相對後來也大致上有兩個早期農業起源的中心——華南的稻作農業和華北的粟-黍作農業。這兩種農業經濟最終都融匯到同一個文明系統及華夏文明中,成為經濟、社會和文化的重要支撐,這是世界上少見的。在世界上重要的穀物農業起源地中,新大陸是玉米(也包括某些豆類,其他穀物起源中心均是如此)的起源地,發展出中美和南美兩個重要的原生文明;近東是小麥的起源地,哺育了包括兩河、古埃及、印度等早期文明以及稍晚的歐洲文明,而中國早期文明由稻作和粟作兩個農業系統融匯而成,這是一個鮮明的特點。再一個是中國陶器起源非常早,華南與華北若干地點都曾經發現過距今萬年以上的制陶遺存,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早的,並且其主要分布區與稻作、粟-黍作農業起源中心大致吻合。而近東有個前陶新石器時代,農業和村落生活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之後,距今約9千年左右才有了陶器出現。美洲陶器早於農業和文明的形成。這說明各地早期基於農業社會基礎上的文化和文明走過了一條不一樣的發展道路,而中國這個早期文化的基礎是相當好的。


農業經濟和村落社會出現之後,社會的複雜化、文明與國家的形成既有漫長的路要走,更有各地具體的環境、文化適應機制和社會管理互動與調節方式方面的不同,因此也會表現出不一樣的特點。就早期中國來說,稻作農業形成之後藉助全新世大暖期逐步上升的氣溫和變化的環境,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北傳播,很快就從其初始主要分布區南嶺北麓沿線到達了河南中部的舞陽賈湖附近,和粟作文化區發生碰撞。這支文化可能折頭向東,對後裴李崗時代江淮地區諸文化如青蓮崗文化、大汶口文化、龍虯庄文化、凌家灘文化等產生了深遠影響。粟-黍作農業形成之後,不僅在華北地區廣泛傳播,而且逐漸從其最初的適宜生態位山前坡地向黃土台地、溝谷以及河流階地集中,在以黃河中游為重心的黃土高原東南緣的各河流谷地很快形成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繁榮發達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諸文化。仰韶文化不僅廣泛地吸收華北各地的文化因子,也採納了水稻種植,已表現出強烈的融匯性特點。


農業形成之後的各文化區相對來說更加孤獨——農人們深化了對土地等資源的利用開發,儘管相對聚集,但終生堅守不大的一塊地方,流動性大大降低,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原來有共同祖先的人們因為分隔和缺少聯繫而漸漸分化,而不斷增長的聚落人口則提供了分工和創新的動力,手工業興起,磨石、琢玉、紡織、旋輪、冶煉、建築等新發明與創造層出不窮,文化和社會在不斷進步,因此,一種迥然不同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得以確立並不斷發展。英國考古學家柴爾德曾用「新石器革命」概括之,並認為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農業村落為稍後的「城市革命」埋下了種子。


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時期的這種考古學文化的演變模式——新石器時代以來的諸考古學文化已經不僅僅是考古學上通常所說的一組器物或者工具的組合,而且已經是一個個和地方性及族群共同體密切關聯、在經濟和社會形態方面相當複雜的區域性文化傳統。和新石器時代早中晚期相對應,這樣的文化傳統可以區分為落地生根、成長壯大、碰撞調整與重組蛻變等不同的演進階段。


新石器早期遺址還相對稀少,但是其偏晚階段以農業經濟所主導的村落社會的基本雛形已經形成,在個別適宜的地方甚至相當輝煌。比如距今八九千年左右南方中國的彭頭山、城背溪、上山、跨湖橋等以及北方中國的賈湖、裴李崗、磁山、老官台、後李、興隆窪等遺址,農業經濟已經相當發達,遺址內部已有居住區、儲藏區、墓葬區等功能劃分,其中賈湖的骨笛、綠松石飾品,興隆窪的玉器等工藝品已經非常精美,興隆窪和彭頭山等遺址外圍甚至出現了環壕等防禦設施。這些經過較為充分發掘的遺址和周邊相似的聚落共同組成較大的聚落群,儼然已經是較為成熟的地方性文化共同體並獲得了考古學文化的命名。


到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各文化區一方面發展經濟,增加人口,擴大規模,強化特徵,同時也不斷向外擴張,但相對而言,還是在相互隔絕中發展演變,因此地方性不斷加強,這是由於這個階段環境相對適宜,人口仍然不是太多,尚有充足的擴展空間,向外進行拓荒式移民可能是最重要的擴張形式。那些移出去的,又因為隔絕而不斷分化為新的文化類型,區域特色不斷增強。蘇秉琦先生概括的六大區系類型基本上囊括了當時中國主要地區和主要文化及亞文化類型。而這種文化格局也大致上奠定了後世中國地域性文化傳統的早期基礎。


此時,中原地區表現的相對突出,一來因為黃土高原尤其是其東南緣諸河流谷地在地理區位、地貌、土壤等方面的環境優勢,比如黃土是非常優質且易於開墾的旱作農業土壤,不僅具備土壤腐殖層、淋溶層、澱積層等,垂直節理髮育,而且黃土地帶植被不太發達,加上氣候和農業技術等因素的耦合,很快成為較為理想的開發對象;二來該地區農業和其他經濟形態多樣發達,在賈湖時期即接受稻作農業影響,仰韶時期藉助優越的環境氣候,初步形成了粟——黍作與稻作的混合農業,比如在豫西、關中(扶風案板)、甘肅(西山坪)等仰韶文化的腹心地區都已經了種植水稻的遺迹;三是河谷地帶人口密度相對較高,空間交往條件好,社會組織能力強,仰韶文化的遺址分布密集,數量多,規模大,堆積厚,在全國其他地方均罕有其匹;四是充分利用不斷升溫造成的新的宜居環境,沿著河谷向外快速擴張。黃河中游及汾河、渭河、伊洛河以及黃河上游的湟水等眾多深切的支流河谷不僅顯示出強大的匯聚能力,連山前坡地、台地和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部分也基本上被仰韶人所佔據、開發。因此,仰韶文化不僅自身空前繁榮,並派生出被蘇秉琦先生概括的兄弟文化如後岡文化、馬家窯文化、海生不浪文化、紅山文化等關聯文化,且對大致同時的海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江漢地區的屈家嶺文化、江淮地區的青蓮崗文化以及江浙地區的崧澤文化等形成輻射式影響。

新石器時代晚期即大約距今約五千年後,由於文化區間空白地帶漸漸消失,環境變化,人類社會動能加大,互相間發生普遍的碰撞,各區域間交流與互動乃至衝突增強,文化進入調整與重組期,尤其是聚落間和聚落內分化加強,奢侈品在上層之間的交流與爭奪,使社會與意識形態建設速度加快,個別區域的中心聚落比如良渚等已初步形成具有經濟、文化、宗教和社會管理的城市功能,一場社會的巨變正在孕育中,有人認為此時已經進入初期文明階段。


我們通常所講的新石器時代,其實是個不能完全按照石器製作技術衡量的複雜概念,石器既不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因素——中國的石器中在興隆窪階段即分化出玉器,並被賦予重要的審美和意識形態意義;這個時期的的中晚期的若干遺址也已經出現了冶銅製器的遺迹,比如仰韶文化的姜寨、齊家文化多個遺址、中原的王城崗等龍山遺址,以及石峁和陶寺等。玉器、銅器當然是很耀眼和很重要的新因素,以至於有人提出玉器時代的與銅石並用時代的新概念,但是這些都應該屬於以石器為主要工具的農業社會的伴生性文化因素,其出現只是共同組成了一個大時代並形成了一些更為複雜的文化共同體,尚未能發揮改變社會性質的關鍵作用。華北(河南滎陽青台村出土的羅織物距今5630年)和華南(浙江湖州錢山漾出土的絹片距今4750年)也已經明確發現了後來在中國對外交往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人工絲織品。不少肯定是源自西方的重要文化因素比如小麥、黃牛、綿羊等也開始在北方乃至中原、山東的一些遺址廣泛出現。


新石器時代總起來說是村落共同體的時代。其中期尤其是晚期大批城址在各文化區的普遍出現,不僅加快了區域性文化要素的匯聚與融合步伐,甚至影響到區域性文化共同體演變的軌跡、性格與相互間互動的方式,直到作為禮器的青銅容器、馬與馬車等在個別中心性遺址中以壟斷性面貌出現,社會開始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文物報社總編輯 曹兵武


三、很多答案都提到了技術的傳播,中華文明在發展進程中吸取了很多其他文明發展的技術成就,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在技術傳播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對接受技術一方的社會進行分析。因為一個技術現金與否,是後人站在歷史整體的角度來評判的,而當時的人只會吸收為自身社會所兼容的技術。譬如說冶銅術,中國很可能僅僅吸收了如何冶銅這門技術,至於銅冶煉出來之後做什麼,卻是完全不同的。而後者,同樣是判斷文明獨立性的重要因素。


補充,某知友答案中提到了安諾石印,並認為「而且石印上的符號比陶寺的符號更清晰,作為印戳,用途也非常明確,基本可以認定為早期文字。」這一結論是有問題的,安諾遺址發現石印之後,李學勤、水濤兩位考古學者曾就此發表不同意見,發表在2001年的《中國文物報》上。3個月之後,陳星燦先生在和相關國際學者對話之後,寫出了《&<紐約時報&>關於安諾出土「石印」的爭論》,總結了對安諾石印的研究和爭議,最後結論為「我們認為, 在沒有更多證據之前, 還很難把它與漢字特別是漢字的起源聯繫起來, 甚至連稱為『印章』都很勉強 , 因為我們並不真正了解它的用途何在。當然 , 考古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 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新的類似的發現。」


來反對一下本題下 @魑魅魍魎 有關「天山回紇」與安諾遺址關係的說法。

四大古文明中古中國起步最晚,在別的文明發展的這段時間裡,中國文明在發生什麼事? - 魑魅魍魎的回答 - 知乎

這個答案里關於古建築的部分我是不懂的,但和歷史有關的部分充滿了史實錯誤和臆測。

他認為

說是4300年前的「史前遺址」,其實只不過是公元6世紀以後天山回紇的城址,深受漢文化和波斯——兩河文化的影響而已。

這個印章就是當時回紇的一個長官之印。

甚至還附了一張可薩突厥與「天山回紇」接壤、拔汗那(費爾干納)放在了裏海南邊的「歷史地圖」。

這地圖是哪裡來的呢?唐朝地圖兩張,歡迎大家批評指正。_歷史地圖吧_百度貼吧

歷史地圖吧眾對這地圖的評價,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我就不多說了。隨便拿一張YY地圖就來說話的人,其它言論自然也值得懷疑。

暫且相信這個地圖指的是本位面的事情,那麼「天山回紇」究竟可以指代什麼呢?

長期以來,回紇人游牧的區域一直是漠北的色楞格河、鄂爾渾河流域,回紇汗國的都城哈喇巴喇哈遜就在鄂爾渾河谷。人口繁衍之後,才有部分部眾遷徙到天山東麓的巴里坤草原,乃至天山北麓的伊塞克湖沿岸去。因此「天山回紇」這個名字在840年回紇汗國崩潰之前是無意義的。此後一部分回紇部眾西遷到北疆乃至蔥嶺以西,一度在焉耆建牙,才算的上以「天山」為中心建立政權。圖上也把「漠北各部」和回紇分開,還有10世紀初建立的西漢金山國,說明這是10世紀以後的事了。那麼這個YY地圖上的政權,實際只能落實到喀喇汗王朝。

然而這也存在問題。喀喇汗王朝是西遷回紇人9世紀後期政治分裂之後的產物,本身以楚河上游的八剌沙袞為都城,與原先的同族高昌回鶻以西天山為界,且改宗伊斯蘭教、開始接受了突厥認同,已經不能稱為一個「回紇」政權了。只能說魑魅魍魎是對回紇人的發展史相當無知的,連我這種現學現賣的工夫都不肯做。

這樣看來,這個所謂的「天山回紇」,實際只能指代西遷回紇人在9世紀中葉的一段短暫春秋。我不知道魑魅魍魎把「6世紀以後」寫上去有什麼意義,這和把宋太祖到宋欽宗的那個汴梁政權叫做「南宋」完全是一樣的性質的錯誤。


==============補正分隔線=================


經 @赤坂凌太郎 君提醒,「天山回紇」實際來自是日本學者對9世紀後期至13世紀後期的高昌回鶻政權的稱呼「天山ウイグル王國」,特此感謝。

天山ウイグル王國 - Wikipedia 天山ウイグル王國 - Wikipedia

據中國學者拓和提·莫扎提在《中世紀維吾爾社會》中介紹,日本史學家山田信夫、梅村坦、伊原弘等人使用這一稱呼。其好處是可以涵蓋西遷回鶻人除高昌之外,在別失八里、焉耆、龜茲等天山周圍地區的歷史活動,故拓和提·莫扎提也使用「天山回鶻王國」的稱呼。之前未能指出其確有來源,是我孤陋了。

不過就本答案而言,高昌回鶻的西界全在今日中國國界之內,和BMAC文化的分布區域並不相干,是魑魅魍魎胡亂指派的產物。

==============補正完了=================

現在且放過概念問題,繼續追問下去,回紇人曾經建立的兩大強權,回紇汗國與喀喇汗王朝,能和Gonur Tepe古城扯上關係嗎?

回紇汗國全盛之時,在西面最遠也只曾進兵七河地區與費爾干納盆地。而那個被認為屬於BMAC文化的古城在哪裡呢?土庫曼的Gonur Tepe,城市Mary北方60km。位於現在的卡拉庫姆沙漠南部,在古代應還在馬雷綠洲上。傳統上屬於阿姆河以西的呼羅珊地區

這個地方在回紇汗國存續的8-9世紀,毫無疑問是由雖不存在於YY地圖上、卻存在於現實中的、波斯貴族建立的薩曼王朝統治的,回紇人絕不可能從費爾干納跑7、800公里到馬雷綠洲去建城。

而後來的喀喇汗王朝,也只以阿姆河為分界與伽色尼王朝對峙,雖有侵入阿姆河西岸的舉動但都以失敗告終,未能統治呼羅珊。不知喀喇汗是什麼時候跑去伽色尼王朝重鎮、號稱當時世界(伊斯蘭世界)最大城市的梅爾夫(merv)附近修了個城?證據在哪裡呢?



(出自YURI BREGEL ,AN HISTORICAL ATLAS OF CENTRAL ASIA, BRILL, 2003, p.27.紅色國界為伽色尼王朝,藍色國界為喀喇汗王朝。綠色線所示為土庫曼人的劫掠與遷徙,與喀喇汗無關。)

可見就算按照魑魅魍魎採用的YY地圖和「天山回紇」這種詭異叫法,仍然無法把Gonur Tepe納入回紇人的統治範圍,把它變成「天山回紇的城址」。這是赤果果在發明歷史啊。

至於那個「安諾印章」,請問它用的究竟是漢文還是回紇文、突厥文?寫的是什麼內容?憑什麼一張嘴就是「回紇的一個長官之印」呢?這又是赤果果的在發明文字學、語言學了。

那麼再回來看魑魅魍魎對「迂腐文人」的頻繁攻擊就很有意思了——他的確比這些人要果斷地多,連證據都不要,可以直接設定一個世界了。對於這種以歷史發明來嘩眾取寵的行徑,我是不能視而不見的。

最後說說澄清這個問題的意義。渴望真知的網友們應該認識到,古代世界中的生物流動、技術傳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雖然不像全球化時代一樣快捷,但確實是持續地助推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在此基礎上,認清華夏文明和其它古文明距離相對較遠、生物與技術的傳播不易這一事實,才能正確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偉大成就,擺脫瀰漫著歷史發明思維病毒的表演文明斗獸鬧劇的泥坑。


吃瓜群眾來強答一發,可能會有些偏題(我想順便梳理下其他文明的發展)~(未完待續!)

首先,審題,個人以為本題的關鍵詞在於四大文明,那麼具體是哪四大文明?文明又是什麼?中國文明的發展脈絡和其他文明又有何區別?如何確定時間?

根據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通常教科書會把古巴比倫(古代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國列為四大文明古國,梁啟超1900年在《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寫到「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於是四大文明古國這一概念就被引入中國,梁啟超並不是這一概念的發明人,其實在國外也有類似提法(並不常見)。

四大文明古國的提法常見於中國,而在西方,則有另一個相似的概念:「Cradle of civilization」Cradle of civilization 文明的搖籃,文明5中有個資料片就叫這名字)

所謂文明的搖籃,指的是根據考古研究發現的獨立發展的文明(當然,不排除少量的交流)。一般認為新月沃土(兩河流域和埃及)是最初誕生的文明搖籃,亞歐大陸的文明搖籃還包括印度河谷,以及中國的兩河流域(長江和黃河),他們都位於大河的沿岸。相對隔離的新大陸也有兩個文明搖籃,分別為中美洲和安第斯山脈中部。

根據牛津英文詞典,Cradle of civilization一詞可以追溯到Edmund Spenser(1590年),1734年,Charles Rollin在其著作古代歷史中,提出埃及是神聖文明的最初搖籃。文明的搖籃這一概念在民族主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就體現了歷史在構建民族認同,民族記憶中的重要作用。

幾大文明搖籃的發展(來源:維基百科,這張圖依據的資料比較老,而且標準可能不太統一,僅供參考)

從上到下,中東、埃及、印度河谷、中國、安第斯山脈、中美洲,根據考古發現,時間軸會發生變化,本時間軸中最早的文明是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開始於公元前3500年,而中國文明的起點二里頭文明則開始於公元前2000年,確實起步較晚。(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時間軸中,安第斯文明開始的很早~)

至於文明,它的定義紛繁複雜,在這裡,我們把達到一定物質和精神世界發展水平的共同體稱為文明,代表著比文化更高的人類發展階段。英國學者格倫.丹尼爾(Glyn Daniel)在《 The first civilizations 》中將文字,複雜的禮儀建築,城市是界定文明的三大標準,其他學者將冶金術列入其中,這一標準被廣泛認同,成為比較通行的文明標準。

當然人類文明的發展並不是單線的,這些要素在不同文明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因此格倫.丹尼爾對文明的定義並不適用於所有地區,比如瑪雅文明就沒有冶金術,印加文明就沒有文字。私以為,文明的門檻體現在三個領域:社會組織(勞動分工,階級分化等);精神世界(宗教,禮儀);工具和技術(文字,冶金術)

無論文明的標準如何,文明的產生總是基於一定量的人口和定居社會的產生,那麼作為文明的前提,這個轉折點產生於何時呢?

根據如今的研究,一般認為智人(現代人)起源於非洲,隨後擴散到世界各地,在智人擴張的過程中,也融合了各地原有人類的成分,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

智人的擴張,關於人類遷徙的問題,還是 @李雷 吧

(題外話)為何智人會沿此路線遷徙呢?給我們上環境史的教授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人類遷徙的主幹和首選方向是水平方向,因為水平方向緯度相似,氣候也相似, 因此可以更快、更好的適應,對於人類以外的大型哺乳動物也是如此。更快、更好的適應意味著更大的種群數量,對於人類而言,更多的人口令技術創新的步驟加速。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水平方向延伸,且面積最大的亞歐大陸孕育了最多的人口,文明的搖籃也多位於此。而在垂直方向延伸的非洲和南北美洲,文明的發展則相對較晚。

最初的人類以家庭為單位,通過狩獵採集的方式生存,這種生活方式可以給人類提供足夠的營養,並且無需花費過多時間用於生產,狩獵採集生活方式如今在桑人等族群中得到保留(人類星球中就有桑人狩獵的片段)。但狩獵採集生活無法支撐大量的人口,而且需要根據動植物分布的改變進行遷徙。隨後人類發現了可種植的食用植物,開始有意識的進行種植活動,這一階段被稱為園藝農業階段,在亞馬遜雨林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某些角落,依舊生存著從事園藝農業的族群。(所謂園藝農業就是選擇一些植物種下,多半不經過刻意的栽培和照料,在成熟的季節收穫)

在全新世,也就是大約12500年以前,發生了一場重大的技術革命,這次革命被稱為「新石器時代革命」(Neolithic Revolution),或曰「農業革命」,這一革命象徵著人類生活方式的轉變,直接引向了文明的產生。詳細的介紹可以維基:Neolithic Revolution

那麼我們如何確定這些轉變發生的時間,以及器物的年代?

一般來說,對於有機物,我們可以用碳14進行斷代,此外還有熱釋光法,鉀-氬法等,而當文字記載出現後,除了根據具體的紀年以外,我們還能通過對自然現象發生時間的確定來判定年份(最常見的是依賴天文現象)。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對於相對晚近的器物測試誤差較大,所以往往要綜合運用各種斷代方法得出結論。

之後的討論將涉及從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時代人類技術和文化的發展(應該能包括中美洲文明的誕生)

接下來就是詳細的回答啦,要了解當時中國先民在幹什麼,需要一定的事例和對比,所以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是以時間軸為主線,輔之以考古發現來介紹(並且和其他文明對比一番)

上帝說,要有詳細的時間軸,於是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時間軸(來自於微軟的encarta百科,牆裂推薦這個電子百科,功能強大,互動出色,這裡有介紹:有哪些值得你推薦的百科全書? - 知乎 什麼時候中國能出現這樣適合學生的百科啊~)

說明:由於encarta從09年就開始停更,裡面的資料比較老,所以如果有打破時間軸的新考古證據,我會盡量在下面列出,以考古發現為準。

時間軸1:在約公元前8000年,也就是一萬年之前,在新月沃土地帶,人類開始了農業實踐,農業隨之改變了歷史的走向。約公元前7000年,出現了早期的貿易,伴隨著貿易,人群和技術開始流動,各地文明產生交流。

農業的傳播(來源:維基百科),可以發現,幾大農業起源中心同時也是文明起源的中心。

最初的農業和動物馴養活動誕生於中東,也就是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 )地帶,雖然如今中東地區土地貧瘠沙化,但在古代,新月地帶比如今更為濕潤,土地也更為肥沃。新月地帶分布著野生的小麥等可食用植物以及山羊等可馴化動物,通過選擇性的育種和培養,最初的農業和家畜飼養在新月地帶出現。(當然也正因為新月沃土地帶的農業發展較早,所以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過程發生的也較早)

新月沃土地帶(紅色部分,鼎盛時期的亞述帝國疆域大致和新月地帶重合)

幾大農業發源地的歷史進程,從上到下:西非(以稷、牛為代表);黎凡特近東(新月沃土地帶,以小麥、大麥、牛為代表);印度稀樹草原(以稷、牛為代表);印度河谷(以水稻和印度水牛為代表);中國北方(以稷和豬為代表);中國南方(以水稻和豬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文明的標誌之一,陶器可能發源於中國地區)

隨著農業的產生,人類得以開始定居生活,維持更大的種群數量;隨著農業的發展,剩餘積累開始出現,人類有了財富和私有制的概念,而為了維持農田,需要修建水壩等大型工程,社會組織和動員隨之完善,勞動分工,階級,乃至國家,文明逐一誕生。

於是在此時的西亞,出現了(目前發現)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城鎮(Proto-city,原始城市,或者較大的城鎮等人類定居點)和神廟。

原始城鎮以耶利哥和查塔爾胡尤克為代表:

耶利哥(Jericho):耶利哥遺址位於約旦河西岸,在聖經的約書亞記中即有對耶利哥的記載。在耶利哥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距今約1萬年的城牆,這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城牆。(不少網文中說耶利哥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但其實可能只是設防的大型定居點)

Wall of Jericho - Wikipedia

查塔爾胡尤克(?atalh?yük):查塔爾胡尤克遺址位於土耳其中南部,靠近古城科尼亞,是規模非常大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定居點,存在於公元前7500-公元前5700年間,繁盛於公元前7000年左右。查塔爾胡尤克遺址大多由民居構成,並沒有明顯的公共建築(儘管有部分較大的建築,但用途不明),根據不同的估計,當時在此生活著5000-10000人(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類定居點)。有趣的是此地民居建造的極為緊密,並沒有多少公共道路,且房屋的入口都在樓頂。

?atalh?yük - Wikipedia

查塔爾胡尤克遺址中發現的女神塑像,此地發現的女神塑像遠多於男神塑像,至於具體象徵什麼 ,不得而知。

哥貝克力山丘(G?bekli Tepe):哥貝克力山丘坐落於土耳其南部,位於古城艾德薩附近(其實在歷史上屬於敘利亞)。在哥貝克力山丘,發現了人類最早的巨石陣(megaliths),距今約有11500年之久。在其中較早的遺址中發現了超過200根巨石排列成的大約20個石陣,每塊巨石都有6米多高,近20噸重,較新的石陣石柱相對較小,最晚近的則可以追溯到古典時代。這些巨石陣的具體含義至今不明,大多數學者認為這代表了聖地,因此在土耳其官方的宣傳中,都將哥貝克力石陣視為世界上第一座神廟。此外在哥貝克力石陣還發現了不少動物浮雕、圓雕以及大量的動物遺骸(可能是人類食用過,或祭祀的動物遺骨)

哥貝克力石陣

關於哥貝利克山丘的紀錄片,難得一見的土耳其紀錄片 哥貝克力石陣:世界上第一座寺廟 (豆瓣)

G?bekli Tepe - Wikipedia

官方網站 Gobeklitepe - The Worldamp;amp;amp;#x27;s First Temple near Sanliurfa, Turkey

巨石陣 Megalith - Wikipedia (最有名的巨石陣當屬英國巨石陣,其實類似的巨石陣廣泛的分布於中東和歐洲各地,而在東亞的環渤海區域,也有類似的巨石遺址發現,南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群島也有類似的巨石遺址,比如復活節島的人像)

補充1-定居點:各個歷史時期的最大城市 List of largest cities throughout history

各大洲人類持續居住時間最久的城市 List of oldest continuously inhabited cities

那麼,中國的先民那時在幹什麼呢?

2012年,來自北大的考古團隊在江西仙人洞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殘片, 「這一成果直接顛覆了「陶器是在全新世大暖期來臨後才出現」的觀點,推翻了以前學界普遍持有的「陶器最早出現的時間基本上應在距今一萬年左右」這一判斷 」

他們告訴世界:最早的陶器在中國_song_新浪博客世界最早陶器出自萬年仙人洞--江南都市報

仙人洞遺址發現的陶器殘片,陶器的產生,表明了人類對於火的利用達到了一定水平,隨後的冶金術,以及玻璃的產生,都與火的利用有關。

此外,在仙人洞遺址還發現了距今1.2萬年的稻穀,此外在湖南道縣玉蟾岩也發現了距今1-1.6萬年的稻穀。此前關於水稻起源地,有印度、中國西南和長江流域等多種假說,根據最近的考古發現,長江流域(尤其是長江中游的湖南、江西地區)成為了水稻最可能的起源地。

對於雞的起源地,有印度河谷、東南亞、中國北部、中國西南部等多種假說,2014年,中國科學家趙興波的研究團隊對最早的雞骨進行基因測序,提出家雞起源於1萬年前中國的假說。

趙興波研究團隊揭示中國北方家雞起源和馴化之謎(圖文)

中國是世界上豬肉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在很久以前,中國人民就開始馴化野豬。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家豬的馴化和飼養起源於多個中心,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家豬起源於亞洲野豬,而中東和歐洲的家豬則起源於歐洲野豬,中東、中國、東南歐可能是家豬起源的三個中心。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家豬來自距今9000年的土耳其Cayonu遺址,到6000年前,中東地區的家豬飼養就已較為普遍。我國最早的家豬飼養遺迹,一般認為是來自距今8600年的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

家豬起源的研究進展「2013年河南五大考古發現之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系列四 能工巧匠出賈湖(組圖)

一些賈湖遺址的器物圖片:賈湖遺址的一些事_冷兵器吧_百度貼吧

公元前6000年的賈湖文化刻畫符號,是否是甲骨文的先驅?存疑

時間軸2:在公元前6500年左右,出現了灌溉農業,在兩河流域出現了陶器;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印度河谷開始出現人類定居點(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兩河流域的糧食產量穩步提升,葡萄也開始被培育,進入了人類的餐桌;公元前5000年左右,早期的中國文明開始出現。

這一階段是時間軸1的延續,農業技術逐漸普及,中國和印度河谷的文明開始興起,但文字,大型宗教建築等突破性的進展還未到來,主要的革新在於灌溉農業和陶器。

最早的灌溉農業可能起源於中東,灌溉農業的產生提高了糧食產量。灌溉農業象徵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有意識改造,建設水利設施,維持灌溉農業需要一定的人口和社會組織能力,這也為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基礎(之一)。

陶器,根據之前的考古,中東地區最早的陶器發現於前述的查塔爾胡尤克等地,但是近年來東亞地區的考古發現打破了這一假設,除了仙人洞遺址發現的最早陶器以外,在日本也發現了早於西亞的陶器。

大約14000-8000年前的繩文陶器 (繩文人是日本的原住民,主要以狩獵採集的方式生活,輔以有限的園藝農業,繩文時代的日本文化經常被拿來和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文化比較。相對於亞歐大陸的其他文明,繩文文化的發展程度較低,但他們的陶器卻做的不錯~)

繩文陶器 Jōmon pottery - Wikipedia

讓我們把視線轉向印度河谷~

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區的梅赫爾格爾(Mehrgarh)是印度河谷地區最早的人類定居遺址之一。從公元前6500年開始就已有人定居,梅赫爾格爾文化可能是印度河谷文明的先驅,在梅赫爾格爾一期文明中,半游牧的人群開始播種大麥和小麥,馴養綿陽、山羊和牛,民居多以泥土修建。在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的梅赫爾格爾二期和三期文明中,開始有了陶器和紅銅。

儘管印度河谷常被視為文明的搖籃之一,但印度河谷文明是否獨立起源,還存在爭議,文化、器物和種植植物,馴養動物的相似性使一些學者傾向於認為印度河谷文明在起源過程中受到了兩河文明的影響。

Mehrgarh - Wikipedia

此時的中國:

按照傳統的分期,我們認為人類在技術層面經過了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以及鐵器時代。但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在中國發現的上古紅銅器物並不多,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到來雖晚,卻很快就接近成熟。相對於中東歐洲的銅石並用時代,此時的中國開始出現了大量玉石器物。

越絕書曰:「黃帝之時,以玉為兵」,用珍貴且難以加工的玉石製作高消耗量的兵器似乎並不現實,但可以確定,上古中國確實有一段極為注重玉石器物的年代。作為禮器和飾物,玉器象徵著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精神世界需求的提高。所以我們可以把這段時間稱為玉器時代

過去認為中國最早的玉器來自公元前5000年江浙地區的馬家浜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但1983年發現的興隆窪文化打破了這一看法。興隆窪文化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紅山文化的中心也在赤峰,紅山文化的玉龍如今已經成為著名的logo),繁盛於公元前6200-公元前5400年之間。在興隆窪遺址發現的玉器,以及附近內蒙古林西縣白音長汗、克什克騰旗南檯子、遼寧阜新縣查海遺址的玉器將中國玉器的使用年代上推到8000年之前。

此外在興隆窪遺址還發現了1000餘座房屋遺址,30餘灰坑,成為中國目前所發現保存最好且時代最早人類定居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村」。(不過無論是時間還是規模上,都不如西亞的查塔爾胡尤克和耶利哥)

神話學家葉舒憲的論文(觀點有爭議),葉舒憲先生認為上古的絲綢之路實為玉器之路,上古中華文明精神世界的形成,與玉器時代密不可分,此外上古中華文明的象徵,可能是熊(黃帝是有熊氏),而非龍 玉教神話與華夏核心價值——從玉器時代大傳統到青銅時代小傳統

玉器|回顧中國玉器發展簡史-搜狐興隆窪遺址_百度百科

時間軸3:技術大爆炸開始,人類準備邁入信史時代。(有種寒武紀大爆炸的感覺)

公元前4500年,東南亞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在泰國的班清文化遺址,發現了最早的青銅器(這段有誤,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的青銅器在塞爾維亞,而泰國發現的青銅不但比東歐晚,也比中國、印度河谷、中東晚),最遲進入青銅時代的是哥倫布之前的美洲,有些文明跳過了青銅時代,直接進入鐵器時代。

同樣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在兩河流域和埃及出現了最早的,犁可翻土,碎土,鬆土,為播種做準備。犁的發明使個體經營農業成為可能。

在公元前4200年左右,蘇美爾文明誕生,成為可能是最早誕生的人類文明,之後會詳述。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兩河流域和中國出現了最初的城市,不同於之前的人類聚落,定居點,城市的出現意味著大量脫離農業生產的人們的聚集。有了城市,就開始有了勞動分工,發達的手工業和商業,複雜的階級社會,城市的誕生,標誌著人類的群居進入了更高的狀態。橫平豎直的中國式城市規劃此時也已出現。

同樣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人在尼羅河修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水壩(存疑,維基上認為最早的水壩是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約旦Jawa水壩),標誌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對自然力量的運用進入了新的階段。而在中亞和波斯,人類馴服了馬,馬的使用便捷了交通和貿易,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葉門馬里卜水壩的復原圖,馬里卜水壩是上古工程奇蹟之一,象徵著上古南阿拉伯地區的輝煌文明,水壩和運河的修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Marib Dam - Wikipedia

公元前3800年左右,埃及人發明了釘子,建築、手工業和造船等技術都得益於釘子的發明,而在此時的中國,人類開始學會用筆刷(也可能是毛筆)進行繪畫。

在公元前3900-3600年之間,蘇美爾地區的烏拜德文化開始繁盛,在公元前3600年左右,蘇美爾城邦烏魯克誕生。

公元前3500-3000年之間,脫離生產,依賴物品交換的城市和城鎮在兩河流域正式出現。

同樣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蘇美爾人發明了輪子(輪子的源頭之一,陶輪可能產生的更早,兩河流域、埃及、印度河谷、中國、東南歐都可能是陶輪的起源地),輪子的出現促進了運輸,軍事和手工業的發展,令馴養動物成為人類得力的助手。一般認為輪子只被發明了一次,由蘇美爾傳向整個歐亞大陸,在輪子發明後不久,蘇美爾人發明了戰車。

公元前2500年左右,繪有戰車的蘇美爾文物,喜聞樂見的蘇美爾式大眼

此外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還出現了較為成熟的冶金業,冶金的出現標誌著人類可以大規模、標準化的製造金屬工具和武器。

還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新大陸也出現了成型的文明,安第斯山脈的巴爾迪維亞文明遺迹中發現了城鎮,豆類,陶器和紀念性公共建築。

公元前3400年左右,埃及出現了計數符號,這意味著人類可以便捷的進行計算,為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時埃及人還開始製作木乃伊來保存屍體。

公元前3300年左右,埃及的涅伽達文化三期中出現了文字,關於埃及的文字是否是獨立發展,目前仍存在爭議。除了便於記錄和交流外,文字的出現為人類知識的積累和信史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3200年左右,蘇美爾文明(可能也包括埃及)出現了勞動分工,此時最明顯的特殊從業者可能是商人和冶金匠人。

公元前3100年左右,在埃及出現了最早的航船(用木材組合而成的船,獨木舟在之前就已出現),航船的出現拉開了水運(以及之後的海運)業的序幕。相較陸路運輸,航運可以運載更多的貨物,並且速度更快。

古埃及浮雕中的船,儘管埃及人發明了釘子,但古埃及的船基本通過榫卯和繩結合,不用釘子固定。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又迎來了一波發明高潮,此時蘇美爾人發展了成熟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可能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圖畫符號,隨後被其他文明繼承(包括埃蘭文明,赫梯王國,阿卡德王國,新舊巴比倫王國,新老亞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等),羅馬共和國建立後,由於紙莎草的普及,楔形文字隨之衰弱。

楔形文字的演變

公元前3500年的基什表格,可能代表了最初的文字

公元前26世紀的蘇美爾泥版,象徵著成熟的楔形文字

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開始建造階梯型神廟(Ziggurats),建造階梯神廟的傳統延續到公元前600年(新巴比倫王國),聖經中的通天塔,原型可能就是蘇美爾的階梯型神廟。

當代復原的蘇美爾神廟

還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發明了60進位的計數系統(主要用於商業活動),如今我們依舊使用60進位計數來計時和量角。同時在中東的某地,人類開始利用算盤輔助計算(當然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算盤,只是一種用石子和凹槽進行計算的工具)

巴比倫的算表(有人認為楔形文字可能起源於蘇美爾算盤)

印加人的計算工具 Yupana,看上去好奇妙的樣子,不知如何使用,此外作為一個類似共產主義社會的計劃經濟古國,印加人是如何用結繩記事處理大量數據和日常事務的?真是很神奇~(貼圖只是因為有趣啦)Yupana - Wikipedia

此外,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發展出了以線條和色彩為主,特色鮮明的壁畫;以及最早的知名牙醫Hesi-Re,而此時的英國原住民,正在建造巨石陣。

這一階段代表性的突破是冶金術,文字和城市的出現,蘇美爾和古埃及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接下來介紹一些小眾的古文明吧~

庫庫泰尼-特里皮蘭文化(Cucuteni-Trypillian culture):分布於烏克蘭、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繁盛於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3000年期間的文化。庫庫泰尼-特里皮蘭文化的先民(可能是古印歐人,這一時代從南俄草原到保加利亞,希臘北部廣泛分布著類似的文化)已經開始馴養動物,種植小麥、黑麥、豌豆,擁有犁、鐮刀和陶器等生產工具,並且開始用銅製作飾品。截止2003年,在這一區域發現了從小村落到大型定居點在內約3000處文化場所。某些定居點(在當時看來)規模極大,比如 Dobrovody,Maidanetske,Talianki(可能居住著2萬-4.6萬人,發展程度類似於土耳其的查塔爾胡尤克)。當時東歐-南俄草原的文化還有種奇特的習俗,他們會以60-80年為周期,定期的焚毀他們的定居點,有些定居點會被反覆的重建(比如羅馬尼亞的 Poduri,甚至被重建了13次),至於他們為何會定期焚毀定居點,至今無定論。

Maydanets定居點的復原圖,和羅馬全戰的蠻族城市很像~

來自新石器時代東歐的調羹

出土於羅馬尼亞,約公元前5500-5300年間出現的刻畫符號,被稱為T?rt?ria tablets,可能是原始文字。T?rt?ria tablets

庫庫泰尼文化的神像,長著一張生無可戀的臉~

Cucuteni-Trypillian cultureBurned house horizon

泰國班清文化(Ban Chiang):班清文化遺址位於泰國的東北方,1966年被美國考古學家 Steve Young 發現,1992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班清文化可能是東南亞最早的青銅時代文化,在班清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陶器以及稻穀(還發現了不少類似中國南方的玉器)。早期的斷代認為班清文化始於公元前4420-3400年之間,於是班清成為世界青銅器起源地的候選,然而之後的發掘結果顯示,班清文花可能始於公元前2100年左右,延續至公元200年,青銅器則可能製作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公元前1500年左右,班清地區出現了最早的城市,而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班清文化逐漸進入鐵器時代,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地區之一。

即使是早期的班清青銅器,性質也較為成熟,因此有些考古學家認為班清的青銅冶煉和冶鐵技術可能來自於其他地區,至於是哪裡,不得而知~

班清彩陶

Ban Chiang - Wikipedia泰國班清文化簡論

在班清文化之後,中南半島興起了東山文化(興盛於戰國到秦漢時期),東山文化以紅河三角洲為中心,以其銅鼓聞名(雲南銅鼓與其類似),東山文化的創造者可能是駱越人,越南人通常將駱越人視為其祖先。

東山銅鼓

補充2:城市的起源

從定居點發展而來,以商業和政治、宗教權威為代表,生活著大量脫離農業生產居民的城市大約誕生於公元前4000-3000年之間。早期城市以兩河流域的埃利都(Eridu)、烏魯克(Uruk)、烏爾(Ur),埃及的阿拜多斯(Abydos),伊朗高原的蘇薩(Susa)等為代表。波斯灣沿岸的埃利都很久以來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最初的定居點建立於約公元前5400年,根據蘇美爾王表記載,埃利都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多少帶有神話色彩,另有說埃利都附近的烏魯克歷史更悠久的)

不過接下來要介紹的城市和前文無關,讓我們來到戰火紛飛的葉門。

葉門的薩那是人類持續定居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從公元前10000-9000年間就已有人定居,根據聖經的記載,薩那由諾亞的兒子閃建立,被稱為「Azal」或「Uzal」。今天的名字Sana可能得名於南阿拉伯語的防禦良好一詞。薩那是貿易路線彙集之地,連接了馬里卜到紅海的道路,自古以來就是阿拉伯半島南部的重要城市。

薩那老城,如今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感覺很適合做刺客信條的背景呢

Sanaamp;amp;#x27;a - Wikipedia

補充3:文字的起源

補充4:冶金術

初民對金屬的使用始於對裸露地表的金、銀、銅等金屬礦物,以及從天而降的隕鐵的使用。通過鍛造,簡單的熱處理,這些金屬礦物可以加工成首飾、工具、武器等。陶器的發明標誌著人類對火的運用進入了新的階段,而當金屬礦物與陶器燒造技術相遇,最早的冶金術就誕生了。

由於熔點相對較低,紅銅是人類冶煉的第一種金屬。儘管在東歐發現了最早的金屬冶煉遺迹(塞爾維亞 Rudnik山,約公元前5000年),大多數學者依然認為冶金術最早起源於新月沃土地帶,之後通過貿易、遷徙傳播到亞歐大陸的其他地區,比如印度河谷、伊朗北部和土庫曼南部。在新大陸,南美的安第斯地區獨立發展出了冶煉銅器的技術,並傳播至中美洲。

Chalcolithic - Wikipedia

黃銅質地柔軟,並不適合用來製作工具和兵器,隨後,人們發現可以在冶煉的過程中加入錫(或鉛)製作青銅,只要銅錫配比適當,那青銅就可以用來製造兵器、樂器和銅鏡等。當一個文明開始使用青銅,擁有原始文字和城市生活,我們就稱其進入了青銅時代,青銅時代這一名詞由丹麥考古學家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提出。

人類對青銅的冶煉可能始於東歐,2010年,在塞爾維亞的Plocnik發現了距今7500年的青銅武器和金屬冶煉痕迹,將人類對金屬冶煉的歷史上推了500年,Plocnik遺迹屬於文察文化。Vin?a culture - Wikipedia

塞爾維亞考古發現或將歐洲青銅時代提早500年_國際新聞_看看新聞

Worldamp;amp;amp;amp;amp;amp;#x27;s oldest Copper Age settlement found

地中海周邊地區冶金術的傳播,顏色越深,冶金術起源越早,綠圈是銅礦,藍圈是錫礦(鉛錫常伴生共存),紅圈是金礦,紅色箭頭是琥珀運輸之路

Bronze Age - Wikipedia

目前所知世界各地最早開始金屬冶煉的文化(遺迹)和時間:

東亞:公元前4700年,姜寨遺址 (中國的先民很神奇的率先冶煉出了黃銅)六千多年前可以生產黃銅嗎-光明日報-光明網

南亞:公元前7000-3300年之間,印度Bhirrana,梅赫爾格爾文化

中東:公元前7000-5000年之間,以色列提姆納山谷和伊朗北部 Timna Valley - Wikipedia

歐洲:公元前5500年,塞爾維亞Plocnik

非洲:埃及的金屬冶煉技術可能由中東傳入,而在非洲其他地區,冶銅術和冶鐵術往往接近同時出現。尼日的 A?r 山遺迹在公元前3000-2500年之間獨立發展出了冶銅術,與公元前1500年左右成熟。

北美:公元前4000-1000年間,在五大湖區域產生了北美最早的銅石並用文化,部分遺迹古老的程度可以和舊大陸的類似遺迹比肩(五大湖區域散布著不少純度很高的自然銅) Old Copper Complex

南美:公元前1432-1132年間,智利 Metallurgy in pre-Columbian America

公元前3000-1000年間北美五大湖地區的銅製品

同時代的中國-良渚文化神廟,陶寺遺址,石峁古城,城頭山遺址,最早的水田,先挖坑

(雖然還沒寫完,但已經寫的太長了,之後只能挑重點講了。)

最後,關於為什麼四大文明裡中國文明起步最晚的問題。

先問是不是,我們對上古文明的了解,多半是通過考古材料,輔之以對歷史記載,文學作品,神話宗教經典,繪畫等的解讀,無論如何,我們目前所能了解的只是一個側面。現代考古學起源於歐洲,作為歐洲文明的源泉之一,兩河流域和埃及從18世紀末就已成為歐洲學者考古的目的地,發掘和研究的時間越長,所能發現和闡釋的細節就越多,對文明的細節越了解,就越能體會其內涵深厚。

此外,文明的形態並非同一,技術的演變也不是單線的過程,通常意義上的文明的標準,對不同文明意義不同,發展順序也會不同,比如東亞地區陶器的發展就遠早於歐洲,東南亞地區出人意料的發現了極為古老的青銅器和鐵器,我們可以說各大區域進入文明階段的時間有差別,但是起步時間,即使在同一區域內,也並沒有共同的標準。不過,按照現有的認知,兩河流域、埃及進入文明國家的年代確實要比中國早,印度河谷則不確定。

那麼原因何在?從前面的人類遷徙圖就能看到,中東是智人(現代文明是智人創造的,所以在此不考慮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等各地特有的古人)出非洲後首先來到的區域,文明在此演化的時間相對較長,而東亞地區則是智人到達相對較晚的區域,演化時間相對較短。

其次,中東地處非洲、歐洲和亞洲交匯之地,(在當時)氣候適宜,四方貨物在此聚集,技術在此交匯發展,因此更容易出現早期文明和國家,也更容易向外輻射,推動周邊文明的發展(印度河谷文明、愛琴海文明都和中東文明有交流);而中國地處東亞,南方是不便通行和開墾的密林,北方是苦寒的針葉林和沙漠,東方是大海,唯有西北方向,通過歐亞草原和亞歐大陸的其他區域相連,和域外文明的交流相對來說比較欠缺(馬車等器物可能受到了中亞地區的影響)。就中國區域內部而言,長江流域的良渚、石家河文化發展出了發達的稻做、玉器文化,西部的齊家文化發展出了較早的冶金術,北方的紅山文化也有發達的玉器文化,他們都有成為東亞地區主導文明的可能,為何現代的中華文明卻起源於中原地區?我想,這和中原地處文明交匯之地也是密不可分的。

此外,無論文明的定義如何,都擁有定居、人口增長、人群分化這幾個特徵,這些特徵的前提條件就是農業的產生,中東地區史前就分布著大量的野生小麥,為人口增長提供了條件,最初的農業從中東產生,因此中東地區的定居生活,勞動分工和階層分化也產生的最早,文明的進程得以加速。

最後,偶然因素,歷史的發展也許有大致的方向,但有時也會受偶然因素影響,輪子、文字、馬的馴化都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不幸的美洲人在馴化馬之前,就已將美洲的馬獵殺殆盡,輪子遂喪失了用武之地。國人經常思考為何近代科學產生於歐洲而不是東方,為何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也誕生於西方而不是其他社會?彷彿這是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每個文明順其自然的發展都會走向這一道路,但科學、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產生,何嘗沒有偶然因素和特殊條件?我們今天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必然~

推薦讀物:

布賴恩.費根:《世界史前史》

布魯斯·G·崔格爾:《理解早期文明》

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

謝維揚 :《 中國早期國家》

對於東西方文明的標準和標準定義上的西方中心主義,參考回答 夏朝為什麼不被考古學術界承認? - 知乎


昨晚太晚了沒有答,就佔了個位;一早起來就發現有不少人mark圍觀。感覺好好惶恐。
部分贊同目前第一的答案。反對所有說是外來文明傳播的答案。華夏文明是獨立發展出來的,這點是常識。網上相關資料大把,不舉證了。

四大文明的誕生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發明了農業,學會了馴化作物和動物。
發明了農業意味著人類不用再隨著野生動物的遷徙而遷徙,可以定居下來。這導致婦女的生育周期可以縮短。人口增加。因為嬰幼兒是不適宜跟隨部落四處漂泊的。同時,農業的發明也意味著食物產量的穩定和增加。單個糧食生產者可以養活多個人。而不是採摘狩獵時期的每個人都必須尋找食物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存。而動物的馴化允許人類利用穩定的動物蛋白來補充營養。同時,也可以利用動物來從事農業生產,大幅度提高產量。最後,動物也可以極大的提高人類的活動半徑,並且提供巨大的軍事優勢。(冷兵器時代騎兵對步兵)所以,當文明發明出農業後。就允許部分勞動者不再繼續從事食物生產工作。這些解放的勞動力可以去從事手工藝,原始祭祀,防禦和進攻,以及曆法和維持部落的運作。進一步,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文明發展出工匠、宗教、軍隊、政府。所有這些現代文明的基石,都必須是發明出農業後才可能誕生的。所以說,四大文明古國,也可以說是四大農業古國。

然後,是為什麼?為什麼中國的文明出現最晚。
這個問題也可以換個角度來問。為什麼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出現最早。
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人類最早發明農業的地帶在新月沃地。
來自百度百科。新月沃地。

公元前8000年左右,歐貝德人的祖先馴化了動植物;於是在古代近東地區,人類由原本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逐漸過渡到基本定居生活,這也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早的定居生活。不過這種定居生活經歷了長期的適應過程。在美索不達米亞東北部的莫耶,從公元前7000年地層處,考古學家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村落,從其中出土了石制鋤頭、人工種植的大麥、小麥和各種豆莢,還有馴化的山羊和綿羊的骨頭;從同一地層還出土了大量野驢和瞪羚的骨頭及蝸牛、橡樹子、阿月渾子等採集物;這說明該處是一個正處於過渡時期的定居點,此處的人們在初期嘗試種植和畜牧的同時,繼續保持著原本的狩獵採集生活方式。


如圖看到的。新月沃地幾乎就是古巴比倫和古埃及的文明範圍。
所以,因為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是誕生在人類最先發明農業的地帶的文明,所以它們也是最早的兩個古文明。
中國呢?中國的農業發明是獨立誕生的,在8000~9000年前。大約公元前6000~到7000年。也就是說,華夏文明在進入農業社會的時間相對新月沃地的兩個文明要晚一千年以上。這也就相對解釋了為什麼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比華夏文明出現的早。

然後會有同學問了,為啥是新月沃地啊?內嘎達有啥特殊還是咋的。
新月沃地確實很特殊。
那裡是地中海氣候,夏季乾旱炎熱,冬季溫暖濕潤。(我都高中畢業多少年了,還能這麼順口的背出來,我一個高中物理生容易嗎?)這種氣候適合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植物的把主要的營養供給種子而不是生長枝幹葉子。這是為了讓種子可以挺過乾旱的夏季,等到雨季來臨時可以快速生長。有沒有覺得這種植物好眼熟。沒錯,換句話說,新月沃地就是我們現在要的糧食祖先的主要原始生產地。另外,新月沃地跨越面積遼闊,海拔差距變化大,動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是大於其他文明的。
就以馴化的大型動物為例。
新月沃地馴化的動物有:狗、綿羊、山羊、豬、牛、驢。
而作為另外一個獨立的文明中國呢?只有豬、狗和水牛。
這個差異的原因不是古中國人比新月沃地人笨,而是以上這些物種只有在新月沃地才存在。另外,就如我上面所說,動物的馴化可以極大的提高人類的食品營養等級,提高生產率。換句話說,也就是新月沃地的古文明,因為地理條件的優越,不但起步比華夏文明早,質量也比華夏文明好。新手村位置好,誰也沒辦法。
另外,新月沃地乃至印度文明,在地里上是相鄰的,沒有不利於交通的地理阻礙。文明間可以相互交流貿易。物種、技術可以相互交換傳播。文明間的交流可以促進文明的發展,而華夏文明因為地里阻礙,就沒有這個機會。
就是因為以上原因,地中海氣候,適宜農業發展的動植物種類多,再加上@Devymex Wang所提到的河流文明優勢,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早於我們出現。

但是華夏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之一。地理優越性除了新月沃地,幾乎也可以完爆其他任何古文明了。你看澳大利亞土著在歐洲人登陸前還沒發明出農業呢,這找誰說理去。同時華夏文明也是日韓、東南亞的文明輸出地。而東南亞是太平洋文明的輸出地,所以,沒必要擰巴那誰先發明銅器誰先看見天狼星了,都很偉大,知足吧。而且對於古代文明來說,一兩千年的差距真的不算大,反而最近一兩百年的差距才是質變。

補充回答下@Devymex Wang 在評論里的提問。

有點問題,遠東的亞熱帶大陸氣候也非常事宜作物生長,只是種類不同罷了。一個適合種植小麥,一個適合種水稻,這不是農業起步晚的原因。馴化的動物種類少作為理由也比較牽強吧?

首先。
東亞大陸的古中國文明開始農業的時間比新月沃地大約晚1000多年。這個不是推論,而是在大量考古發現後得出的結論。(資料很多,可自查,不舉證了)
所以我認為爭論的焦點是為什麼會有這一千多年,而不是這一千多年是真是偽。
又因為既然這一千多年的時間差距是真,所以對於回答題主的關於為什麼四大文明中中國文明起步晚的問題已經論述清楚了。因為中國進入農業文明晚了新月沃地1000多年,所以文明歷史也晚於人家一千多年。

現在開始回答評論里的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好,為什麼東亞大陸同樣環境優越,進入農業社會的時間卻沒有領先,反而落後?
其實只要換個角度看下,新月沃土在今天還是糧倉嗎?跟東亞、東南亞、南美、北美比,新月沃土現在的糧食產量對世界來說已經無足輕重了。所以,適宜農作物生產的地區不一定就是適合原始人發展農業的地區。
因為適宜農作物生產要求氣候,土壤,水分,光照,溫度,病蟲害等多方面因素。而適合原始人類從無到有發明農業的環境,卻要求的是有大量有潛力被馴化動植物。沒有可供種植的作物,再土地肥沃風調雨順也沒用。

Devymex提到的中國也有水稻。沒錯的,就是因為中國有水稻才有機會躋身於四大文明之列。就如我在上文所說,對於新手村來說,中國的自然環境也是非常好的。咱要知足,不能老想著啥都是世界第一,那不科學。
關於新月沃土,為啥這麼好,我上文已經提到了一部分,再補充下。地中海氣候,是典型的適合一年生草本植物地區。也是世界上野生小麥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在遠古人類學會農業種植以前,新月沃土地區的野生小麥就數量龐大,產量豐富,適宜當地的採摘狩獵文明採集。
而人類學會農業技術,其實就是一個原始人通過大量重複接觸後偶然發現的過程。在個案上看,有偶然性,但是放到歷史的長度和統計學的角度來看,是必然性。原始人接觸野生作物的次數越多,對它們的食用性越依賴,那麼發明農業的概率就越大。
另外,原始的野生作物是不適合進行農業種植的。例如小麥。野生的小麥,在成熟後,種子會自動脫落到地上。這對農業來說是災難性的。無法採集的食物等於不是食物。而如果一個地區的物種資源豐富,野生族群龐大,那麼農民發現經過基因突變後始於種植的野生作物的概率就大很多。例如基因突變後種子成熟了不會掉落到地上的小麥。這對小麥來說是有害變異,而對原始農民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這種變異,只有族群龐大、物種多樣性豐富時才容易發生。的新月沃土的屬性恰巧符合這幾點。
下面來看新月沃土在遠古時代獨有的本地作物大類:二粒小麥、單粒小麥、大麥、豌豆、兵豆、鷹嘴豆。
而中國,就沒有這麼優越的物種優勢。即便是水稻,中國也不是它的最核心分布地。其馴化前的祖先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同時,族群密度,基因多樣性不如新月沃土。在農業發明前的飲食結構中,對野生作物採摘的依賴度不如新月沃土。(不是說中國的不豐富,而是沒有新月沃土豐富。就是這點差距造成了東亞文明晚1000多年進入農業社會,但是也是世界上前幾個獨立進入農業社會的文明之一)另外,小麥的蛋白質含量要大大高於水稻,在主要糧食作物中是最高的。所以在單純比較原始人類的營養水平時,新月沃土也要高於其他文明。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種子的儲藏。地中海氣候一年大部分時間炎熱乾燥,有利於糧食儲藏,而華夏文明誕生的地方,相對潮濕的氣候對於種子的儲藏是不利的。另外新月沃土在採摘狩獵文明時就大量採集野生小麥、大麥。對於小麥的採集、加工和儲藏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其他文明如果身邊沒有大量的野生原始作物族群,要想累積相應的知識就需要更長的時間。
總結下。新月沃土分布的原始作物種類多,數量大,原始人對野生作物依賴度高。從而先於其他民族慢慢發明了農業。
華夏文明的分布地物種資源也很豐富,但是沒有到新月沃土那麼豐富的地步。所以晚了一點。但是相對於人類從走出非洲開始採摘狩獵生活到發明農業這10萬年時間來說,這一千年跟本不算什麼。都是智人這個物種該著進化到這一步了而已。
至於發明農業之後,真正的文明就開始了,一直到今天。

補充回答@暗羽的評論,順帶吐下糟。

請問在遲了一兩千年的時間中,中華文明發生什麼呢?還沒有回答啊?

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和古非洲人,古歐洲人,古美洲人,古大洋洲人一樣,繼續採摘狩獵文明。采采野生果子,打打獵,抓抓魚,跟現在巴西雨林里的土著差不多。
其實我很反感按現在的國家政權區分來看待這段遠在國家誕生以前的歷史。這段歷史是屬於全體人類這個物種的。無論是新月沃地的原始人,還是東亞文明的原始人,或者穿越白令海峽、橫渡太平洋的原始人。這些歷史都是體現出人類這個物種在進化史上的偉大。硬要區分出遠古時代哪個文明偉大哪個文明比起其他遜斃了。只能說有這樣想法的人真是狹隘的遜斃了。地球上每一個角落的人類都是同樣的,都是會把當地的自然資源利用到極致,我們看到的古文明差異其實只是各地自然資源差異的表現而已,和人無關。這就是我上面說了這麼都最終想表達的。所有想在這個話題里找民族自豪感或者民族自黑感的人,都洗洗睡吧,上海的哈士奇真心不比北京的哈士奇聰明。


看到一個答案關於西方建築比如埃及金字塔偽造並進一步引出了西方文明斷代偽造的問題。

我覺得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我不是做考古的,也不是做建築的,所以我也沒看到過「金字塔是黃沙、水泥澆築而成,冷卻後形如石狀」研究論文,因此,我不會從這個角度來論證,歡迎大家提供金字塔的時間科學研究。

其次,雖然我也挺反感文明西方論的但是,我不是盲目的否認者,我更不會認為西亞地區的文明存在【根本性偽造】

我在知乎上分子人類學話題下回答過不少問題都在試圖糾正西亞中心論這個理念,但是否認西亞不是我的風格我們,要講證據啊!

在文明起源問題上,我認為蘇秉琦的「滿天星斗說」放到世界上依然成立,就是大多數地方的文明獨自起源,但是彼此之間有交流。

—————來自基因的證據—————

大家都是高材生,學過生物學,看過電視懸疑片,知道現在做啥都得搞個DNA研究,畢竟,你建築可以偽造,你材料可以造假,但是你的DNA是沒法偽造的啊(如果你自己合成一段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那我服,但是尼安德特基因測完才沒幾年啊)

同樣,在古人類學研究中,我們也會經常有各種來自於基因的證據,而這些證據,寫入了我們的DNA,正不斷的被我們重新發掘。

比如,1987年,科學家們通過對線粒體基因組的研究,推翻了人類各地起源的假說,提出了人類走出非洲的理論。


———證據一,古埃及的貓————

2012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學家們對來自於古埃及的一隻貓進行了基因研究。


這些貓(3隻)是在埃及古墓中發現,距今時間大概是Late Period (664–332 BC),也就是中國的戰國時期。

這些貓的體型和外觀介於家貓和野貓之間,不過最後被埃及人做成了木乃伊。

其實這就意味著:

在至少戰國時期,也就是2600年前左右

1,埃及人已經掌握了成熟的製造木乃伊技術

2,這些貓是用於祭祀,代表著文化上的一些內容

3,埃及人已經可以馴養貓了。

埃及人為了祭祀製作了數百個貓木乃伊,然後埋在埃及的各個地區。為了滿足貓作為祭品的需求,埃及人陸續建了大量用來飼養貓的場所。這裡的貓只有一個用途,就是用於宰殺。


關於貓的馴化原因和時間,目前學術界還有爭議,但是大家的看法是,貓的出現是伴隨著農業文明的擴張。有了農業文明後,人們不再大規模遷徙,而是選擇了定居。糧食的儲存伴隨著老鼠的聚集,而貓也隨之固定下來,並最終被馴化(狗略早,出現於狩獵的馴化)

而對貓的基因研究發現,這隻貓事實上已經屬於馴養的家貓而非野貓,而這隻木乃伊貓他們這一支的分化時間在木乃伊製作的2000-7500年前。

而更早的貓在9500年前的塞普勒斯墓葬發現。

Kurushima J D, Ikram S, Knudsen J, et al. Cats of the pharaohs: genetic comparison of Egyptian cat mummies to their feline contemporaries[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12, 39(10): 3217-3223.

【小結】從貓被埃及人馴化來看,古埃及的的確確出現了農業性質的聚集地,並且存在為了祭祀而出現的貓等,這意味著,古埃及並不是那種簡單的茹毛飲血。

————小麥在西亞馴化————

我們的常見主糧有兩種:小麥和水稻。

水稻這場仗,打了100多年,從西亞起源到印度起源到日本起源,最後還是中國學者牛逼轟轟的終結了這場論戰(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子),水稻起源於中國。大概在1萬年前左右被中國馴化,在良渚文化等均有大量的水稻發現。


然而,另一種基本主糧小麥,爭議卻比較小,無論是來自考古學證據,還是來自生物學證據,都支持小麥起源於西亞。


小麥,當然也是野生的馴化過來的。最早的糧食採集產生於19000年前的亞洲西南部地區。而農業則起源於10200年前至9500年前的土耳其東南部和敘利亞北部地區(這個區域其實也是人類遷徙史上的重要節點之一)。今天,這兩個地區仍生長著野生小麥。


考古學上發現,最早的馴化的小麥應該是在9250年前,主要馴化地就在敘利亞北部和土耳其南部這個區域,在該區域,存在大量的古代小麥的麥穗殘留物。

最早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古人類過的是狩獵–採集生活,野生小麥很早就成了採集者青睞的對象。

小麥屬的成員生來就適於作為糧食作物。它們的主要棲息地位於亞洲大陸的西海岸中緯度地區,在海陸位置和大氣環流的作用下形成了全球少見的地中海氣候。這種氣候的最大特點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卻炎熱乾燥,而且極為漫長。為了熬過漫漫夏季,野生小麥演化成了一年生植物,種子在冬季到來之前萌發,以幼苗的形式越冬,再在春季迅速拔高、開花結實;等酷夏到來之時,全株早已死亡,只剩下土壤中休眠的種子靜靜蟄伏著,等待下一個冬天的到來。正是因為每一代小麥都只有不到一年性命,把營養過多用在自己身上毫無益處,於是它們就把大量精力花在培養下一代之上,把種子「喂」得又大又飽滿——有了充足的營養,這些後代在自己死後順利長大的機率可以高一些。
長城裡的風暴:小麥起源的爭論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然而,大概在1.28萬年前,小麥的原產地出現了問題。當時,整個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場地質學上叫做「新仙女木事件」的氣候劇變,新月沃地重新變得乾冷,各種資源都減少了,這種情況下,窮著思變,當地的先民們開始了有目的的種植植物來生產糧食,於是就誕生了農業。

後來,小麥隨著「青銅之路」傳播到中國,大概在5000年前進入中國,

關於麥這個字,評論區有人指出
來,『本義為麥,如《詩?周頌?思文》「貽我來牟(牟:麰之假借,大麥)」。假借為至、到,如「客從遠方來」、「回來」。』(中華語文知識庫)
麥,『夊,義是走路遲緩,在此表示生長的意思。麥雖由來、夊為形,然而不能當作會意。因麥、來二字有聲音關係,所以麥應是從來得聲的形聲字。』(中華語文知識庫)

但是由於小麥本身適應地中海氣候,對中國的大陸季風氣候不太適應,所以直到秦漢以後,政府大力修建水利工程,改善了離河較遠的旱地的灌溉條件,才成為中國的重要糧食之一。

【小結】本段論述小麥起源於西亞並帶來了農業文明。

農業的出現是文明出現的充分必要條件。

有了農業,人們不需要再到處找吃的,可以種上一塊地,然後收割糧食就可以了。

從此農婦山泉有點田,然後開始創造更多的文明了。

西亞有小麥,東亞有粟黍和水稻。

我們沒理由直接否認西亞不存在文明。

其他考古證據,我就不說了,關於楔形文字或者象形文字之類的,羅馬之前的希臘和埃及,我相信無數從事考古學的人自己心裡明白,我就不贅述了。

—————關於題目——————

當然,回到題目:我認為中國文明並不比西方文明晚1000,所以就成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問題了。

中華文明,從八千多年前開始萌發,在五六千年前已經有了最初的古國,三四千年前完全成熟。中華文明古國之悠久,完全不輸於西方的文明古國。


有關中國文明,我提幾個重大發現

1石峁遺址「皇城台」、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調查發現,石峁石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內城牆體殘長2000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牆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

2 良渚遺址(古城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東西長1500-1700米,南北長1800-1900米,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城牆底部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寬度40-60米,基礎以上用較純凈的黃土堆築,部分地段地表以上還殘留4米多高城牆。共發現六座水門。城市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圍,貴族住在城中央的30萬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

3大地灣遺址(發現象形文字黍和油菜籽的種子,以及年代最早,規模最大最具中國建築風格的「宮殿式建築」,距今5000多年)——文字,農作物的馴化,建築

4 粟黍文化傳播(西方一直認為黍是外部起源,傳到中國,而現在結論反過來了-大地灣,中國馴化後傳播到西方)

5 仙人洞遺址 2012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發現陶器,使得中國新石器文化向前推動近一萬年,達到了公元前18000年,而世界其他地方,最早進入新石器的西亞,也才開始於公元前9000年,晚了中國近一半時間(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36/6089/1696.abstract)

6 仰韶文化 縱橫兩千於里,跨兩千年,父系社會,村落和墓葬,彩陶,發達的農業

7 家犬馴化於中國,馴化歷史超過3萬年。張亞平院士的研究:家犬是在3萬3千年前左右開始在東亞的南部地區逐漸被人類馴化。家犬在這一地區與人類共同生活了幾千年後,於1萬5千年前開始向中東、非洲和歐洲等地遷徙擴散,並在1萬年前左右到達歐洲地區。其後,這些遷徙出亞洲的家犬群體中的一個支系又向東遷徙,在東亞北部與當地家犬群體雜交形成了一系列混合群體。並在其後隨人類遷往美洲地區。 (doi:10.1038/cr.2015.147,Cell Research)

以上幾個都是有明確證據,無論是時間還是規模,絲毫不遜色埃及金字塔和蘇美爾文明。


而復旦大學李輝教授在聯合國的演講時提出:

一、文明定義的質疑

中華文明起源於何時?

西方很多學者認為根據青銅器這一條標準,中華文明只能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國很多學者對此也無奈接受。但是我認為以西方文明的物質產物作為標準來評判東方文明顯然是不科學的。西方文明的四項標準:城市、文字、青銅、神廟和祭壇,除了文字,多是具體的物質。而文明,應該是社會文化的升華,更多是精神文明層面的,是精神的產物。

所以我認為東方文明形成的標準應該調整為:國家政府(帝王)、文書記錄(圖文徽章)、禮儀規範(禮制玉器)、曆法或法規。這或許是更好地適應世界各地的文明形成標準。

玉器出土於各個中國文化之間,包括紅山、龍山、仰韶、大溪、良渚。

二、文明的基因證據

用Y染色體構建的中國父系遺傳譜上,我們發現了三個獨特的新石器時代個體節點,發生了突然的後代人口擴張。也就是說,有三個人,分別有特別多的兒子,他們的兒子又有特別多的孫子,兩三代內就迅速繁衍出了成千上萬後代。今天,近半數的中國男人都是這三個人的直系後代。根據積累的突變計算出這三個個體的年代,分別是大約6800、6500和5400年前。如果不是帝王級別,如何能有這麼多的子嗣?有趣的是,這三個年代正好分別對應考古文化中高廟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鼎盛期的開始時間。

so,題目不成立,over。

我寫過的一些內容,希望能夠走出文明西方論的:

漢族有大量的人的直系祖先來自三個個體,時間分別是大約6800、6500和5400年前。並且漢族主題的單倍型比較純粹,而非大家認為的「文化」意義上的漢族人。

上下五千年,你認為哪一個人是中華的最大功臣? - 李雷的回答 - 知乎

中國並不是來自埃及,人了走出非洲是幾萬年前,而人類文明是1萬年的事情

夏朝及之前的遠古時代其實就是古埃及嗎? - 李雷的回答 - 知乎

中國2萬年前的陶器:有哪些考古發現完全推翻了人們之前對歷史的認識? - 李雷的回答 - 知乎

地質學結合考古學論證夏朝大洪水:大禹治水的那場洪水,和《聖經》及其他傳說中的大洪水有什麼關係嗎? - 李雷的回答 - 知乎

簡單的說一下:我認為西方文明的確很早,但是華夏文明毫不遜色,我們也許不必管別人怎麼樣,做好自己的考古就行了。隨著中國這一塊考古越來越好,多學科融合,多技術配合,肯定讓我們的發現越來越夯實,話語權遲早會回到我們手上的。

雖然我不支持文明西方中心論,但是我不否認西方古文明。


探討史前時代怎麼能沒有考古證據呢?那時還沒有文獻記錄,只有考古和DNA證據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先展示一個好玩的文物,堯舜用過的齒輪!

下圖是中國史前時代4000多年前的金屬齒輪,是夏代之前的堯舜時期!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中原一千年之陶寺篇:小銅器的大問題

開玩笑的!這不是堯舜用過的,也不是機械齒輪,而只是裝飾物。但是文物的年代沒有錯,其發現地是山西陶寺遺址,這是一個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的大型城市遺址。有人認為他是唐堯時代的城市遺址,早於夏代。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山西陶寺遺址2012年春、秋季發掘新收穫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陶寺遺址:中國早期國家的第一輪朝陽中華

以上只是陶寺遺址的局部,如果按照陶寺的中期城牆計算,其面積達到280萬平方米。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陶寺城址的布局與規劃初步研究

下圖是陶寺的城牆遺迹。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襄汾 陶寺遺址

1981年,在山西陶寺遺址還出土了一個扁壺陶。注意!上面有符號!

專家對這兩個字進行了解讀:【1】

專家對這兩個字進行了解讀:【1】

扁壺上書有兩個字元,一個字元確實形態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多數學者認定為「文」字,沒有太多異議。而在扁壺背面還有一個紅色的字元,爭議就比較多,被認為是命、堯、邑、唐等。何駑則認為此字形體上接近甲骨文的「堯」字

原物是這樣的。

文字、青銅(準確的說是砷銅)和大型城市,陶寺遺址已經滿足了文明所需的必要條件。考古學者對陶寺遺址的發現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這一考古發現「改寫了歷史」,使中華文明起點由原先的「距今3700年左右」,推前到「距今4200年左右」,陶寺遺址也因此被稱為「中華文明的肇始」「雛形的中國」。【1】

到目前為止,陶寺遺址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可以算做文明的城市遺址。


但,這還不是最好玩的文物,再來看一個好玩的文物
2000年9月,考古學家在一個史前遺址中發現了一枚石質印章。

把印章上的字印到紙上,是這樣的圖案。

把印章上的字印到紙上,是這樣的圖案。

根據李學勤先生的描述是:【3】

根據李學勤先生的描述是:【3】

石印出於一處多間土坯房址中一間的地下。質料是有光澤的黑玉(jet stone),印背有橫置圓柱形鈕,印面正方,邊長稍小於1英寸。面上刻有4或5個符號,筆畫里有紅色。對與石印共存的炭測定,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

注意,這個石印的年代是4300年前,比已知最早的、4200年前的陶寺符號還要早100年。而且石印上的符號比陶寺的符號更清晰,作為印戳,用途也非常明確,基本可以認定為早期文字。

在石印出土的遺址東邊,距離300公里處,考古學家在城市遺址中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其中一個青銅器如下圖所示:

上面的圖案是不是似曾相識,很有中國的韻味?

上面的圖案是不是似曾相識,很有中國的韻味?

而且這個大型城市遺址的規模非常龐大,但因為被埋在沙漠里,直到近代才被發現,其年代為公元前2300~前2250年,也就是距今4300年~4250年,是夏代之前的城市遺址!

注意看內城和外城複雜的城防結構,其中內城還有瓮城的設計。

注意看內城和外城複雜的城防結構,其中內城還有瓮城的設計。

不過上面這個城只是南城,距離不遠處還有一個規模更大的北城。

上圖中,左下角是南城,中間的是北城,兩城都有複雜的城市結構。

上圖中,左下角是南城,中間的是北城,兩城都有複雜的城市結構。

北城的近距離照片


下圖是經過藝術復原後的北城效果圖。


從城中發現大量的黃金、青銅等金屬容器。


4300多年前的文字,還有青銅和大型城市遺址,這是極為輝煌的史前文明啊!不僅比陶寺遺址早,而且在冶金工藝、城市結構方面遠勝陶寺遺址!

咦?這麼重大的考古發現,怎麼從來沒有看到過媒體報道啊?!


這就是最好玩的地方!
因為,這些令人震驚的、具有中國元素的石印文字、青銅器和大型城市,它們的發現地並不在中國,而是在中亞伊朗高原以北的土庫曼,距離山西陶寺遺址超過4600公里。


文字的表達是無力的,只有實物的展現才能讓人有視覺衝擊,意識到差距究竟有多大。
就連土庫曼這個很邊緣化的、也不是四大文明古國的地方,都能發現遠比中國更輝煌的史前文明,我們腦子裡的條條框框是不是該拆除一下了。

那個石印就是紐約時報曾經報道過的安諾石印(Anau seal)。【3】【4】【5】
那個發現青銅器的大型城市就是土庫曼的Gonur Tepe遺址。【6】【7】

看到這些相似性,你可能會問,難道中國文字來源於中亞?這太荒謬了!

其實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並不能證實這一點,這個問題需要更多的考古證據,並由專家們進行更嚴格的論證,因為普通人太容易被民族自豪情緒所干擾,無法保證學術的中立客觀性。真正嚴肅的專家只關心證據和邏輯,他們會一碗水端平,來保證結論的科學性。

什麼叫一碗水端平呢?
我們知道安諾的石印是孤證,是無法支撐證實任何結論的。
那同樣,陶寺扁陶壺上的文字也是孤證,也不能認為陶寺有文字,不能算文明。還有二里頭遺址,沒有文字也不能算文明。

按照文明的標準,中國文明史還是要從殷商開始算起,因為那時才出現了成熟的文字體系。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文明只有3500年,如果把陶寺遺址算做文明也只有4200年,是四大文明中最短的。

圖片來源:許宏先生的講座《

圖片來源:許宏先生的講座《中國前的「中國」》

很多人總是在強調文明的定義是西方制定的標準,但實際上無論是美索不達米亞還是埃及,對西方來說都是東方文明,因為那是近東、中東地區,不屬於歐洲。這套標準對大家是一致的,你可以從這個圖上看出,如果它不利於中國,同樣也不利於「西方」。我們之所以感到不公平,是因為我們是遠東,我們把近東、中東也看成了西方,這是地理視角不同所導致的。

西方這個詞語本身就暗含著二元論思維,會自然的區分出西方和非西方兩個陣營,這可以被人利用,成為激發對立民族情緒的工具。例如把現代醫學稱為西醫,反覆宣稱中國古代醫學是中醫,就能激發對立的民族情緒。這在心理學上叫路西法效應,其實歷史上的無數次戰爭,都是從二元論區分人群開始,例如異教徒、剝削階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看歷史,只要持有漢族和異族的不同立場,就很難理性的討論歷史問題,人們會無意識的誇大自己,並貶低和攻擊他人,這種反面教材在各國都存在。為了避免這各問題,就需要我們警惕民族情緒,不要讓他們干擾到理性思維。


那中華文明是不是來自其他文明的傳播呢?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時間上中國文明是靠後的,這是事實。但要證實中華文明來自其他文明的傳播,還是必須要有更多堅實的證據。僅僅靠分析石印上的文字和漢字的相似性,遠遠不足以說服別人。因為這很容易被「這是孤證」、「純屬巧合」等理由給排除掉,所以還需要更多的證據鏈,要依靠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現代科技。


在考古證據上,目前已經證實了戰車、青銅、鐵礦石冶煉技術是從西亞、東南歐傳入的。
例如,公元前2000年至前500年,馬戰車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注意這裡不是說車或牛車,這裡所說的是雙輪、幅式戰車。因為二里頭已經發現了車轍印,夏商時代可能很早就發明了牛車來運輸。

圖片出處:

圖片出處:Chariot (China) - Wikipedia

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馬戰車是在商朝晚期。幾乎是突然出現,沒有一個長期演進的過程。而從西亞、到中亞、到中國存在一條完整的考古證據鏈,能夠證實馬戰車是從西方傳入東方。【8】


通過現代的DNA技術進行基因考古也證實了很多關鍵作物和牲畜是從西亞傳入。
例如,小麥、大麥這些作物是在4000年前從西亞傳入中原的,這在DNA分析上已經是鐵證了。
同樣,用DNA分析還證實了,馬、黃牛、綿羊、高粱都是在4000年前從非洲、西亞傳入中原的。

所以說中華文明所需的很多關鍵技術和物種都是從西亞傳播而來,我們享受了其他文明所帶來的紅利,大大加速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但還不能說文明是從西方傳入的

因為技術和物種的傳入和文明的傳入不一樣,文明的傳入範圍更大,必須證實中華的語言、文字、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外來文明的極大影響才可以。

例如可以說日本的文明是中華文明傳入的,因為日本社會全方位的被唐宋文明影響。
但不能因為我們的四大發明傳入了阿拉伯和歐洲,就說阿拉伯和歐洲文明是中華文明傳入的,這完全不是一個尺度上的事情。

事實上,中國文明即使有上億年,也無法矮化西方文明。西方人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歷史比中國短,也不否定改變歷史進程的四大發明源於中國(四大發明這個詞還是西方人提出的),他們要全部吸收和接納這些技術為己所用,這才是開放的胸懷。漢唐時期的古人就有這種海納百川的胸懷,我們現代人的心智格局應該比古人更寬廣。

所以當你知道一些關鍵技術和物種來自西方時,先不要急著否定,而是保持開放的好奇心,來探索這段史前史究竟是如何演變的?

那究竟是誰把西亞的技術和物種轉入中原?
這是歷史記載中缺失的一環,究竟是什麼人?基於什麼動機?要跨越萬里把技術和物種傳播到中原?

史前時代的交通條件非常的差,如果要進行長距離的移動,必須得到持續不斷的補給才可以穿越萬里。古人是如何解決沿途補給的呢?

目前來看,至少有兩種途徑能夠實現技術和物種的遠距離傳播。

一種傳播途徑是通過游牧民族的遷徙來實現
游牧民族為了牲畜有足夠的草料,需要經常更換牧場,進行長距離的搬家。因為趕著牛羊,所以食物可以解決。遷徙過程中會路過一些聚集點,在進行交換時完成技術和物種傳播,這是小範圍的遷徙。

還有大範圍的遷徙。根據考古證據和DNA分析,最早的馴化馬的地方是6000年前的東歐的烏克蘭和中亞的哈薩克草原【9】。在東歐到西伯利亞之間是遼闊的歐亞大草原(Eurasian Steppe)。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565551/the-Steppe

6000年前東歐的原始印歐人掌握了騎馬技術後,開始從東歐平原向四周擴散。根據墳冢假說,公元前4000年~前1000年,原始印歐人向南沉重打擊了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波斯和古印度等諸多文明,向西則擴散到歐洲,進入希臘半島時重創了愛琴文明,希臘神話中的半人馬族可能就是騎馬的原始印歐人。他們向東則到達西伯利亞和蒙古,成為斯基泰人的祖先。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墳冢假說

5800年前,原始印歐人在烏克蘭南歐草原,建立了大型定居點塔連基(Talianki),面積3平方公里,房屋接近3000間,人口約15,600 到 21,000 人。

圖片出處:維基百科

圖片出處:維基百科Talianki (archaeological site)

到了公元前1000年,位於西伯利亞阿爾泰山脈的斯基泰人(Scythians)崛起,開始反方向的從東向西擴張,再次席捲歐亞草原。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黃金草原之路

這個過程是不是似曾相識?
對,這也是後來的蒙古人越過阿爾泰山向西入侵中亞、歐洲的路線。

公元前1000年~前200年間,斯基泰人征服歐亞草原成為新主宰,他們也是西域的烏孫、吐火羅、突厥和回鶻等古民族的祖先。

順便說一下,歐亞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體可分為印歐集團和蒙古集團兩種,匈奴、蒙古、拓跋、鮮卑、契丹、女真等屬於蒙古集團,而月氏、烏孫、大夏、吐火羅、突厥、回鶻等屬於印歐集團,在人種上區別較大。歷史上兩集團之間互相貿易和征服,也出現大量的混血民族。


在原始印歐人和斯基泰人時代,游牧民族不斷跨越草原進行大範圍的遷徙,這種遷徙成為東西方交流的紐帶。考古學家就從斯基泰人的墓葬中發現了大量來自東西兩方的物品。

下圖黃色方塊標出的是西伯利亞南部地區最大的兩個斯基泰人墓葬,因為從其中出土了大量的黃金、青銅器、鐵器等文物,徹底改變了人們對3000年前西伯利亞南部蠻荒落後的認識,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發現。

右上的阿爾贊2號(Arzhan-2)墓葬在蒙古國西北的圖瓦共和國,墓葬年代為公元前800年左右,相當於我國西周時代。

其中出土的黃金器多達5700件,下圖是一件重1.5公斤的黃金項圈的局部細節,可見其藝術和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黃金草原之路

下圖是墓中男女腰間佩戴的金柄鐵劍,右邊是復原的仿製品。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Ar?an
這說明,早在我國西周時期,西伯利亞南部的斯基泰人已經進入鐵器時代,有了高度發達的煉鐵和冶金工藝,超越了同時代中原的水平。

圖片來源:《歐亞草原東部的考古發現與斯基泰的早期歷史文化》

圖片來源:《歐亞草原東部的考古發現與斯基泰的早期歷史文化》

另一個墓葬是左下角黃色方塊標出的巴澤雷克墓地(Pazyryk Cemetery)
位於新疆邊境以北的阿爾泰高原,年代為公元前500年~前300年,相當於戰國時期。其墓葬中發現了大量來自波斯和中原的物品。

下圖是巴澤雷克墓葬中的毛毯,注意斯基泰人所騎的馬上已經有了馬鞍。

下圖則是巴澤雷克墓葬中來自中原地區的絲綢刺繡,年代是戰國早期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State Hermitage Museum: Southern Siberia/Pazyryk
這說明,斯基泰人早已經與秦國或趙國開展了絲綢貿易,這比張騫公元前139開闢絲綢之路至少要早300多年!


另一種傳播途徑是通過商人的貿易來實現
商人在逐利的驅動下,以接力棒的形式擴散技術和物種,每個商人的傳播距離可能不長,但是大量的商人作為中繼,就可以把商品傳遞的很遠。在中亞地區,就有這樣一個貿易走廊,進行東西方的貿易,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http://rsp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281/1783/20133382
上圖綠色的區域,就是游牧民族所在的草原。
藍色區域是種植小麥和大麥,向東傳播者兩種作物。
橙色區域是種植粟(小米)的區域,向西傳播中原的作物。
兩個區域重疊的地區則東西方的作物都有種植。

上圖中有很多標註數字的黑點,2就是出土4300年前安諾石印的安諾遺址(Anua),4就是大型城市哥諾爾遺址(Gonur )。從1到8都是因貿易而興起的城市群落,他們共同組成一個文明,叫巴克特里亞·馬爾吉阿納文明體(BMAC文明體,BMAC讀法為B-Mac),就是藍色的部分,是中亞~中國貿易走廊的西半部。

下圖是BMAC的範圍。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巴克特里亞·馬爾吉阿納文明體

BMAC文明體之所以很早就進入青銅和鐵器時代,就是因為他們在歐亞貿易的樞紐上。例如新加坡、上海因為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僅用了100年就從默默無聞的漁村一躍成為國際大都市。同樣,中亞所在的地區是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連接起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河文明和歐亞草原上眾多的游牧民族。財富、思想、技術和物種在中亞可以不斷的碰撞和融合,使他們快速完成了文明的進化,進入青銅和鐵器時代。【10】

正是BMAC文明體和歐亞草原游牧民族的長期貿易,西亞的技術和物種才得以傳入中原,讓我們從先商時代開始進入了文明發展的快車道。

綜上,游牧民族和商業貿易是西亞文明傳入中原的兩種途徑。當然,這兩種方式不是各自獨立進行的,例如阿拉伯半島上的貝都因部落,他們即是游牧民族,同時也是商人。所以這兩種方式是互相協同和交叉進行的。

在別的文明發展的這段時間裡,中國文明在發生什麼事?
回答這部分還需要3倍以上的篇幅才能說清楚,這樣閱讀體驗就不好了。
請關注我的知乎專欄自由心智,我會寫一個主題系列來專門分析這段歷史。


最後,我認為下面的做法是不理性的

  1. 降低文明的標準。為了證明自己是高個,堅持要把高個子的標準從180降到120;
  2. 人為的擴充歷史。為了不矮人一頭,踩著高蹺去和別人去比較身高;
  3. 造謠別人是假的。為了證明自己最高,造謠別人的身高數都是偽造的。

很多文章會有意、無意的混淆文明和文化的概念,用新石器文化遺址來證明自己文明久遠,這就是通過降低標準來讓自己虛高。例如很多人提到了良渚、石峁遺址,雖然這些都是偉大的城址,但目前在這些遺址中並沒有發現文字,還不能算做文明,更何況他們都遠離中原地區。

還有人強調中國馴化農作物的時間很早,這已經不是在說文明時代的起點了,而是討論新石器時代的起點,越討論越遠了。任何討論的前提必須是定義的一致。如果一邊討論,一邊大幅度修改自己對文明的定義,這其實是偷換概念的狡辯術,是攪亂邏輯、混淆是非。普通人很難發覺這點,甚至還覺得狡辯者振振有詞。

至於踩著高蹺去和別人去比較身高,這方面韓國和朝鮮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據說下圖是韓國歷史書《我們的古代史—1萬年曆史》里的歷史年表,你看看人家,很勇敢的踩在我們頭上,直接說1萬年曆史,我們5000年還是太謙虛了!

有心人可能注意到了,韓國人把我國史書中記載的箕子朝鮮刪除了。史書記載周人滅商後,殷商遺族北遷建立了箕子朝鮮。在古代,朝鮮人一直以自己是箕子朝鮮的後裔而自居。但到了近代,因為民族主義的需要,他們卻刻意淡化和刪掉這段歷史。

有心人可能注意到了,韓國人把我國史書中記載的箕子朝鮮刪除了。史書記載周人滅商後,殷商遺族北遷建立了箕子朝鮮。在古代,朝鮮人一直以自己是箕子朝鮮的後裔而自居。但到了近代,因為民族主義的需要,他們卻刻意淡化和刪掉這段歷史。

為了提高民族自信心,他們還把歷史捏造到了公元前2333年,在沒有考古和文獻的支持下,像寫小說一樣創造了大量不存在的君主,參見朝鮮半島君主列表。

1993年9月28日,朝鮮還挖出了檀君的遺骨!

……經挖掘,發現墓中有男女遺骨86塊,經組合,得知男子為身高170厘米的偉丈夫。用「常磁性共鳴法」數十次測定後認定是5011年前之遺物,遂斷定為檀君骨骸。

出處:維基百科檀君朝鮮

我不知道這些研究是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有這樣的研究,那就是民族情緒所澆灌出來的世界奇葩!

民族自豪感必然導致不理性的思考,這些研究不產生任何新知識,只會製造無數的垃圾信息混淆視聽,讓人們的雙眼被蒙蔽,永遠看不清歷史的真面目。

中華文明是否五千年真的很重要嗎?
如果你看到朝鮮和韓國的荒誕行為,感覺很可笑,你就知道國際上怎麼看「中華五千年文明」了。

現在還有很多不嚴肅的學者硬要把神話時代的三皇五帝都算在內,非把中華文明拼湊到5000年以上。這種不講證據的行為其實和朝鮮韓國踩高蹺沒有本質的區別,同樣是個國際笑話。

我們真的需要像他們一樣,靠人為誇大歷史、貶低他國來提升民族自豪感嗎?
如果一個民族折騰了10000年才發展到朝鮮那個死德性,這隻能證明這個民族太不爭氣了,該不會是劣等民族吧?(大霧)

真的是歷史越長,就越應該自豪嗎?
請仔細思考這個邏輯中的問題!

如果再仔細想想,其實無所謂,不光我們晚1000年無所謂,就是晚5000年,哪怕只有100年文明也無所謂!只要能吸取人類文明中所有的經驗和教訓,讓當下和未來的我們能成為世界上最自由、最發達的文明就行了!


參考資料
【1】陶寺遺址出土4000年前扁壺朱書文字成功破譯
【2】山西陶寺遺址3件寶將中華文明前推500年(圖)
【3】http://www.nytimes.com/2001/05/13/world/in-ruin-symbols-on-a-stone-hint-at-a-lost-asian-culture.html?pagewanted=allpagewanted=print
【4】http://www.nytimes.com/2001/07/31/science/rethinking-a-history-that-s-carved-in-stone.html?pagewanted=allpagewanted=print
【5】http://www.sino-platonic.org/complete/spp124_anau_niya_seals.pdf
【6】土庫曼沙漠發現古代神秘文明
【7】Gonur / Gonor/ Gunar, Mouru, Murgab, Merv, Margiana. Turkmenistan Region Zoroastrianism
【8】龔纓晏.車子的演進與傳播———兼論中國古代馬車的起源問[A]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03):21-31
【9】科學網—馬的馴化源於歐亞大陸西部
【10】GONUR - zaginiona cywilizacja.

另外,願意了解土庫曼Gonur遺址考古過程的人,可以從這個地址下載詳細的考古發掘報告。
https://archive.org/details/NecropolisOfGonur(需要科學上網)


不會科學上網的人,可以在我的微信公號里回復「土庫曼」或gonur下載。


回應一下評論
@魑魅魍魎

所謂的那個土庫曼遺址明明就是6-7世紀唐代天山回紇遺址
……
這個所謂的4300年前土庫曼遺址,目前沒有任何詳實全面的發掘記錄和報告,沒有任何全程發掘錄像和拍照存檔,沒有任何對出土文物及土壤環境的物理檢測以及對遺址的社會性考古研究(包括起源、發展、演變、影響等等),沒有任何對出土文字及第一手文獻的有力解讀和研究。就這麼個「N無遺址」,被一些不動腦子別有用途的文人包裝成了「4300年前史前遺址」

摘自魑魅魍魎的回答
人身攻擊的部分我就不摘錄了,滿篇都是何新式的陰謀論。

何新的做法和韓國、朝鮮一樣,套路就是否定別人所有的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堅持認為別人都是造假,只有自己是真的。這種造謠的套路,@魑魅魍魎 運用的非常好,唬到很多人為他點贊。

看歷史要依靠理性,提出觀點要給出證據和出處,不知道他的證據是什麼?
難道僅憑一張「地圖開疆」的圖片,就可以說Gonur遺址是唐代天山回紇遺址。

土庫曼的Gonur Tepe遺址,我在參考資料中已經給出了出處,也給了維基百科的鏈接。但顯然他沒有去看。相關文獻里有大量的照片,甚至還有紀錄片。怎麼就被他說成了「沒有任何詳實全面的發掘記錄和報告,沒有任何全程發掘錄像和拍照存檔」?

如果Baidu上查不到,不代表其他地方查不到,請用Google查詢好嗎?如果不會用Google,還可以在http://Amazon.com里搜Gonur,就能找到詳細的發掘報告:Necropolis of Gonur 。這些考古發現和相關科學數據都是可驗證的。

最後,他可能還不知道C14等測年技術已經可以準確的測定年代範圍,是大家都可以重複驗證的數據,是不能隨便亂編年代的。

用人身攻擊+何新式陰謀論來博眼球,這是製造混淆視聽的垃圾,純粹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長文,從建築方面說點,但願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吧。
謝3位邀,其實回答之前我還覺得需要再搜集資料,當時還沒有那個可怕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108573/answer/138029737。
而如今 @溫體仁 @kumataroutigrero等已經給予了@魑魅魍魎這個名如其人的妖魔鬼怪以很多的批判,所以我在這裡也就從建築史的角度簡單說兩句,以前回答過類似問題,但是現在反過來一看也是不忍直視,我覺得人該學會有錯就認的,是吧妖魔鬼怪先生。

1,關於上古文明。
一般對於不同看法的回答,我覺得最好還是以討論的態度來說,但是這位妖魔鬼怪真的是一個給民族主義者抹黑的胡說八道人士,說實話你這種人少一點,也不至於那麼多人黑民族主義者,且不說一口一個諷刺性的洋大人,其所有資料都來自天涯論壇已經奠定了其基調,而我們目前也發現,越來越多的民族主義民科,愛用「獨立思考」這玩意包裝自己了,不知您想沒想到您用這個詞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羞辱。而先說個前論吧,中國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優秀且傳承至今的文明之一,但不是你這種人瞎白話一通來捍衛的,起步晚真的不丟人,起步早結果最後懵逼了,那才是真丟人。

首先溫相已經給之前的內容有了明確的的評判,我也不想多說,前面這位答主上來就表示張所說的中亞史前文明其實是「天山回紇」,首先是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過什麼「天山回紇」這個政權,那個意淫的地圖比我用PS塗的還不靠譜,況且,這地圖把回紇給畫到河中地區和哈薩克北部去了,不要糊弄沒有基礎地理知識的小朋友好不好。

圖 這個民科圖(順便說下,且不說這個圖的南詔直接圓了東南亞千年沒完成的統一夢,還把本來應該是回紇汗國的今蒙古高原給畫成了「漠北各部」???有人說天山回鶻日本人說的,查了下日本人還真搞了個天山ウイグル王國,不過人家說的是東疆的高昌回鶻啊,而且是晚唐到宋時代的國家了,您在這裡反倒用上日本人的理論了。)

然後接著說那個印的問題,那個印按我並不多的文字知識來說,這個既不是漢字、也不是突厥文更不是回鶻文,你是根據哪個天涯歷史學家的文章里推斷出這個是回鶻文字的?

圖 此作者也是個「古文字學家」。

然後是這位先生對於兩河流域建築的信口胡說。

圖 此人批判烏魯克城遺址。

首先我要說,這位先生壓根就沒看過烏魯克城的相關文獻,你口中蔑稱的洋大人對於烏魯克城的推斷可不是4000年前哦,是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6000年前,你連你批判的東西看都沒看,就開始瘋咬一通是不是不太好。而事實上,烏魯克之前,8000年前還有很輝煌的農耕文明歐貝德文化埃利都祭祀台,史學家是根據已經發現的大量小麥以及多種農作物的碳14測定來斷定兩河流域歷史的,並不是你所說的土城牆。而小麥是兩河傳來,分子人類學對於兩河流域居民的大致時期我也不想多說, 中科院生物學博士@李雷已經寫得夠多,他可不是洋大人,而且據我所知還是很有民族自豪感的一位科學工作者。難道你認為我國的生物學者也是中了什麼毒?

當然了,還有個很關鍵的問題,烏魯克時期已經有了成體系的楔形文字了,而且楔形文字也正是被你抱冤的波斯繼承過去的文字,並且能找到明顯的文字演變過程,按照你的理論,那就是古文字學家耗盡一生破解的楔形文字,也是你口中的造假?我覺得你要為這些古文字學家說一聲抱歉。兩河流域文明的輝煌,絕對不僅僅因為文物,如果在烏魯克2000年後的二里頭,有一天挖出來成體系的文字,「洋大人」想不承認夏朝都不行了。

其實早期的農業文明,是在傳統漁獵採集行業中,人口增長後不得已的生活方式。在早期人們把狗尾巴草一代一代擇優培養,搞出了粟,也就是小米這東西。這個是中國北方土生土長的主食。而後面要說的長江流域一直是水稻,印度和中國總是爭水稻的起源,但是目前最早的水稻栽培遺迹,確實是萬年前的江西仙人洞。

而6000年前,恕我直言,中國大陸上確實沒有西方這樣的城邦遺址,半坡居民大約活動在這個時期,而半坡留下來的遺址,還不如你說的土房子——

圖 半坡遺址。
但是就算是這樣的遺址,我們通過上圖的地上那一個一個洞洞來斷定這是一種木材作為骨架所構造的半地穴房屋,但是抱歉這種房屋也不能開什麼窗戶。當然了,我們根據半坡遺址的一個中心建築遺迹,看到了明顯的柱礎痕迹,我們甚至推測這種建築可能是已知中國最早的柱樑結構。

不過話說回來,你如果建築史學的好的話就知道,柱樑結構幾乎是所有早期文明的標配,換句話說,只要用木材建造大型建築,用到柱樑結構也是最好的選擇,我們看下圖。

圖 半坡1號房遺址,不過我要說啊,這個課也是我們考古學家和建築學家復原的,按照你的邏輯,是不是西方人也可以說我們華大人偽造啊?

接著時間就繼續流淌,到了前300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我們說我們上下五千年歷史,那麼就只能從這個時候算起吧。),仰韶文化已經發展出我們現在考古發現的最早古城之一——鄭州西山古城,不過客觀的講,城市規模並不大,但是已經有夯土造的城牆了。

圖 鄭州西山古城城垣遺址,這種城牆用了後來朝代常用的集束棍夯,也就是把幾個木棍綁在來砸土的方法,可以認為是後來中原文明一脈相承的存在,但是目前廟、壇、殿、堂、冢等代表城邦國家的核心建築並沒有被發現,所以這也是個遺憾。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地方最起碼是個集中人力辦大事,很可能有了階級分化的狀況了。

按照西方的理論,美尼斯已經統一了上下埃及,不過確實沒啥文物能證明,就一個納爾邁戰場調色板,你肯定覺得這是人家偽造的,不過這時候埃及已經有象形文字了哦。然後再說一下你所說的石峁遺址良渚文化的問題,時間大約被認為是前3000年——2000年這個階段的,其實不僅僅這兩個文化,在長江中游也有輝煌的承接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這兩個區域也有過湖南澧縣城頭山遺址這樣的古城遺迹,而且事實證明,這些城垣都要比中原文明發達的多得多。

首先中國的學者真的也沒有你說的那麼嚴謹,今天一個學者說遠在陝北神木的石峁遺址是「黃帝首都」,後天又說浙江太湖地區良渚文化是「黃帝中心」,最後又說中原的河南龍山文化才是中國文化源頭,甚至按照「中原文明」的理論不怎麼願意提更發達的山東龍山文化。但是一旦挖出來更牛X的遺址,也會把這些東西往神話上套。而無論是石峁還是良渚,都不是傳統所認為的「華夏文明」區域,要知道到了西周時期江浙一帶還是于越人,陝北還是犬戎人,而就算春秋時代的中原地區,也是「蠻夷」和華夏混居的狀況,可以說整個春秋歷史,一大部分都是華夏和所謂蠻夷的鬥爭史,我們往往有一個誤區,就是愛把如今中國版圖所有的歷史都套上所謂「華夏文明」,這個本身就是個錯誤,照這個理論,早期的新疆遺迹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華夏歷史?

而石峁遺址我現在不是很清楚分子人類學的研究成果,但是據我所知復旦對良渚的測定是,O1-M119居多,歐氏距離相對古仰韶文明來說,和馬來人群更接近,根據良渚文明的遺骨,有著獨特的拔牙習俗,這個習俗和台灣原住民也非常類似。這個單倍體型在東南地區土著百越人身上非常常見,這個人群有大量的後裔是著名的南島民族,台灣、印尼,甚至太平洋島國波利尼西亞都是。你帶著民族情緒,照著你的理論最後沒想到給波利尼西亞人送了一記助攻。所以如果我們這麼來說的話,如果按照狹隘的民族主義,中原人群也就是我們一般認為的「華夏」的祖先,應該並不是良渚等發達文明的締造者,而且根據考古,在前2500年後,良渚文化就不斷地消亡下去了。

但是同時,我們卻能看到這麼一條線索,那就是無論是長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下游的良渚文化、還是黃河流域承接仰韶的龍山文化、以及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都有非常發達的玉器文明,而且神奇的是這些玉器還有十分大的近似性,最著名的就是東亞的玉器文化——

圖 長江中游石家河遺址的玉璧和玉琮。

圖 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琮,這個造型到了秦漢就沒人搞得清是啥東西了,註明的那件金縷玉衣還被做成了丁丁的套子。

圖 西遼河紅山文化的玉璧。

圖 石家河文化的玉蟬,這個蟬的造型一直影響到後來的商代,現在一般認為,蟬代表著蛻變和長生(土中蟄伏),是很早期的一種信仰,所以很多文化中都見到了蟬玉器。

圖 山東龍山文化、大連地區等不同遺址出土的大量玉璇璣,而這個區域是公認的東夷文化圈,具體造型含義目前說法太多。

圖 牙璋,著名的禮器造型,石峁遺址最大的發現除了石頭城牆以外就是這玩意了,這東西到了商代就不多了,主要出土範圍是西部的文化遺址,所以一般認為最早源於西部民族。

當然了,還有非常有名的紅山文化玉龍,為了給給大家省流量這裡先不放了。

可以說,這個時期,不同區片的遺址的玉器有著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反倒是我們傳統意義的山東的東夷、長江流域的苗蠻、百越,甚至偏遠內蒙的紅山、陝北神木的石峁、神秘的四川三星堆的玉器高度發展,河南龍山文化反倒並不出彩。這個時代是我們假定的「五帝」時代,所以很多人開腦洞根據這麼多相似的玉器來推斷,一定有一個中央的大帝在控制這些文明,然後才有了這些文化的相似性。

  • 且不說分子人類學對於這些文明的調查並沒有定論,就單單根據那個時代的生產力,我們也很難想像怎麼可能有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帝國的出現,地域覆蓋從現在的內蒙到四川甚至到了廣東,這一點是很難想像的。而那個時代西方絕大多數文明其實都可以看見相似的青銅器、建築模式,在族群、文字都沒有確定和發現的時候,我們只能認為這些玉器的出現,是文化交流的結果。族群的遷徙、商業部族的倒賣(商朝就源自東夷,是一個非常商業化的族群。),造成了玉器文化的發展和擴散,其實中國的黑陶傳播,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從長江——黃河的這麼一條線,你不能說是長江的一個什麼政權就這樣統治了黃河地區。況且這些遺址除了玉器相似度極高,陶器的差異性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就此來斷定我們那時候就是個統一的帝國,或許不太現實。(現在一般認為,人可以進行長距離的快速移動,還是有賴於馬車的出現的,但是目前最早的家馬、馬車以及馬車擴散痕迹,確實是中亞的原始印歐遊牧民。但是也別妄自菲薄,現在一般認為家狗是中國最早出現的。)

退一萬步講,我們現在只能認為,這個時候的東亞,是由一個個文化圈的城邦聯盟組成的,還沒有一個強有力的聯盟可以有什麼壓倒性的力量。不過話說回來,一個和其他文化圈來說相對閉塞的東亞地區,因地制宜能發展出這樣獨特的玉器文明以及古城、木造建築,其實已經是非常優秀的了,況且東亞氣候條件並不好、洪水地震多發,從這一點來說,這真的非常不容易,所以說某些民族主義者還是找到正確的點比較好啊。

2,關於古埃及、希臘以及商周。
我們到西方看一下。當然了,我們先看一下妖魔鬼怪先生扯淡並且露出醜惡嘴臉的一段話——

注意我畫黑的部分。

首先這位先生對於埃及的地理條件完全就是不懂亂說,埃及處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只是因為尼羅河的滋潤,以及尼羅河入海的三角洲,才有了埃及發達的文明。不要看兩河、埃及的文明都是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沖積平原,但是反而這地方沒有東方的河流那麼不安定,河水泛濫很有規律,這也造成了西亞和埃及發達的曆法,七日計數法發源於兩河這個您不會也質疑吧,更何況你口中的洋大人當年可是不願意承認聖經故事來自於兩河史詩「吉爾伽美什」的。而這種地理狀況,也使得他們不適合建造夯土、木造建築,確實更適合晒乾的泥磚搭建的房子,在早期建築上確實是不分什麼高下的,很多時候都是因地制宜造成的結果。

所以你如果心理實在不平衡,你可以想啊,我們地方不如他們,但是就算這麼惡劣的地方最終還是被我們治理的井井有條,這樣您多開心。再說一下上面黑的部分,您對於整個北非除了地中海沿岸頗為濕潤這點常識都不知道,還下出神論埃及為啥不影響非洲,我們來上個圖。

圖 地中海東部文化圈,也是俗稱的亞非歐文化圈,綠色區域因為形狀又叫「新月沃土」。
埃及南邊是個千里撒哈拉大沙漠,你問這文化為啥不傳到非洲?您自己傳播一下可不可以?埃及和兩河作為新月沃土的一部分,農耕文化非常發達,恰好克里特、希臘、敘利亞南部的腓尼基人都是著名的海上商業民族,地中海夏日風平浪靜,文化傳播兼職就是順理應當的事情,況且「腓尼基、海上民族、塞普勒斯、克里特」等傳說也是一直存在於地中海民族的記載中,這個邏輯您可明白?

我們再說一下,前3000年——前2000年,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玉器文明的時候,是的,你認為「近代」才建設的埃及金字塔確實是在這個時候建成了,我現在並不知道什麼主流的論文說金字塔式泥巴做的。 @kumataroutigrero也提到了,在涅伽達文化時期埃及就已經出現馬斯塔巴這種石頭壘起來的建築了,但是那位妖魔鬼怪還是一直在嘴硬的說我不聽我不聽反正我就覺得是偽造的。

圖 馬斯塔巴墓葬。

但是,我們其實也沒必要過渡的神化埃及的墓葬、金字塔以及美索不達米亞的梯形神廟等等,從本質來說這個和東亞的夯土堆也沒啥區別,我們知道早期文明,人們在沒什麼建築技術的時候,還想達到一個巨大的體量來表達威權以及永恆性,就只能搞出來這麼個大三角。但是我們根據金字塔的體量來看,埃及為了修這些陵墓確實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一個沒有王國狀態的文明確實也干不出這樣的事情。而且整個尼羅河沿岸的遺址都有著非常相似的特性以及文字,埃及的王國形態基本上是坐實的,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否認埃及文字的真偽,不僅僅是西方的古文字學者,中國那些埃及學專家做鬼都不會放過你的。

然後這位妖魔鬼怪又拋出了神論,說埃及歷史上的莎草紙文書是後人偽造的,還說這東西不過是個「植物」而已,根本沒這個東西。連紙莎草和莎草紙都傻傻分不清,並且不知道您是否知道,英文「paper」的詞源就來自埃及語papyrus,拉丁語也是這個,您可真可愛,歐洲人把自己的語言都改了就為了造假是么?

在歷史研究上,我們永遠都是以最早的出土文獻作為基準進行調查,什麼遊記只能作為一個輔助參考,這位先生無數次的拿出杜環的《經行記》做例子來說,這位杜環是個唐代參加過怛羅斯之戰並去過西亞北非的旅行家,他表示這哥們從來就沒提過金字塔。可是實際上,他的《經行記》原本早就已經散佚了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啊我估計您不知道,因為你所有的知識來源都是天涯論壇,那我要說,現在《經行記》只是在別的古籍中的一些摘抄,而摘抄部分並沒有他在埃及的過多見聞,更多是關於中亞以及西亞的,更何況拿遊記這個東西去推翻出土文物,你不要侮辱考古精神這幾個字。還有就是,李雷博士已經在文章中列出了埃及的貓木乃伊的年代測定,我相信李雷在生物上的專業水準應該是不會亂說的。

而埃及的建築,在金字塔之後其實是有了很大的飛躍的,埃及進入中王國時期,也就是大約公元前21世紀的時候,神廟建築就已經開始取代了金字塔,因為在埃及的歷史上,隨著地方貴族權利的加大,法老已經很難平衡這種矛盾,所以代表著貴族祭司的神廟已經大量建造了,那種法老動輒搞出來一群努力堆金字塔已經不太可能,而神廟的樣子在上面也已經說了,這種模式在建築學叫做「post and lintel」,也就是前面說的柱樑模式,這種模式搭建的建築終於可以四面開窗透氣,而原型很可能也來源於西亞的木造建築,而這種木結構、土牆的建築,在中東、希臘都有過大量的發現,而地中海氣候相對乾燥的條件導致人家也沒必要搞出來坡度太大的屋頂。

所以在建築史上,埃及神廟很可能也是吸取了木造建築的特點,但是又為了貴族和神的威嚴,建造永久性的石頭建築的,而且恕我直言,除了天涯我也沒見過什麼埃及神廟造假的論調。更何況從中世紀到殖民時期,奧斯曼以及西歐的帝國們搶地盤都來不及,還費這樣的人力物力來造假出現在技術都要耗費大量財力才能造出來的東西,能有這樣的邏輯,不是這些帝國腦子進水了,就是您腦子進水了。

圖 盧克索神廟,就是被中國小朋友刻了丁錦昊到此一游的那個。

而埃及中王國的這個前21世紀,很遺憾,東亞確實相對落後了,因為我們沒有出土成規模的銅器,並且目前考古不可顛覆的共識也是,青銅確實是從新疆——甘肅——中原這麼一條路徑發現的,而我們一般認為是夏代遺址的二里頭文化,也局勢龍山文化之後的一個文化,屬於前21世紀,但是1、2期的二里頭文化卻並沒發現青銅器,頂多是一些綠松石。並且中國並沒有經歷西方所謂的「銅石並用時期」,而是非常突然的就在二里頭三期出現了大量青銅器,但是根據樹輪矯正,已經是前1590年—前1300年,這個時候已經是一般認為的早商時期了,也就是說我們的青銅文明過於突然,很類似日本從繩文時代突然進入到有鐵器的彌生時代。

所以至少目前的考古都指向,青銅器外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就算我有再多的民族主義傾向,這個東西也不好推翻。而進入到前16——14世紀的這個時候,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也相繼產生了,當然了這倆文明別怪妖魔鬼怪先生質疑,就是歐洲人對於這兩個文明的解釋也有很多牽強附會的地方,但是目前來說對於愛琴沿岸的考古表明,石頭的城牆、木造的建築已經流行於這裡了,但是要是說國家形態的發展程度,真的是比不上東方的商朝。

圖 邁錫尼獅子門,其實這個建築就非常有時代特徵,兩邊的疊澀拱、彎曲的石頭梁,還有克里特造型的木柱雕刻。

對於商朝,我們可以明確的說,這是一個可以被稱為王國的存在了,成體系的文字、極其發達的青銅器。二里崗、鄭州商城、安陽殷墟的大城市遺址等等,但是商這個朝代又太突然,商的統治者根據史書記載出自東夷,而我們根據商代墓葬的研究也發現,商代不僅僅有著極其多樣性的人種(有可能是奴隸),貴族骨架特徵非常類似如今的東北類型,和華北類型並不十分接近。而商的文字也幾乎是沒有什麼鋪墊就出現的,這也是我們現在一直希望解決的一個問題。而可以確定的是,商代的影響也確實非常遠,不僅僅江西的吳城遺址出土了大量商銅器以及骨架(現在推測是商的征服,吳城遺址分子人類學檢測Y單倍體有大量O2)。而國寶中的國寶四羊方尊也是在湖南發現的,足以證明商的影響力已經非常大了。而按照《史記》以及先秦史書的記載,無論是盤庚、武丁、帝乙還是帝辛(也就是所謂紂王),都在進行著緩解內部矛盾以及對外征服,安徽的淮夷、徐州一代的徐夷、山東東部萊夷都被逐漸征服,可以說這些現在是漢人核心省份的區域,都開始於那個時候這個河南政權的征服,我們基本可以認為這個時代算是半信史時代,但是就算當年轟轟烈烈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也沒法徹底確定每一個商王的年代問題。(現在的信史時代開始於西周倒數第3個天子周厲王國人暴動之後的共和元年——前841年。)

當然了,後來的帝辛因為一直在打仗,結果因為內部叔叔比乾和哥哥微子啟不支持自己,外部剛打了俘虜沒消化,最後被一直和西戎游牧民混在一起的陝西的周部落,在姜子牙的帶領下爆了帝辛的菊花,然後商朝就被幹掉了。而這個周人可以說算是我們後來「漢族」的主要祖先了,其實很多華夏、蠻夷,以及三皇五帝的觀念,都是在周代才成型的,周代吸取商代到處打但是卻沒安排點信任的人導致後院起火的教訓,設置井田分封、確立階級性的宗法嫡長子繼承製來希望維持自己的江山,其實這種思維可以說也是後來儒家的祖宗了。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這一年被確定在前1046年。其實夏商周斷代工程也被西方學者黑出了翔,這個可能也是造成後來出現這些民族主義民科的很大原因,但是話說回來,雖說夏商周斷代也並不是絕對嚴謹(比如「天再旦」事件,有興趣可以查下。),但是比起西方一些學者,其實這個可信性已經很高了。(說完希臘之後,我們再來說一下周代的建築和一些文化。)

  • 武王伐紂的這個時期,是希臘歷史上所謂的「黑暗時期」,一個入侵者「多利安人」在前1200年入侵伯羅奔尼撒,希臘直到前800年都是沒啥歷史的黑暗時期,但是一般認為荷馬史詩是這個時候出現的,而前800年之後,新誕生的雅典、斯巴達就是我們所說的古典希臘了,在這裡也就說一下埃及和希臘的關係。首先要說,如果西方人搞文明中心論,他們沒必要一直把希臘擺放到一個埃及的次生文明體系里,而希臘的古建築,自前1世紀的建築家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中就已經有過很詳細的介紹,而你所說的那個——

圖 這個更是一派胡言,希臘建築偽造這個說法,除了天涯上的一些民科好像沒人這麼說,但是你知不知道天涯民科的理論也來自於你口中洋大人的小報。這位先生髮的這個圖非常有誤導性,實際上帕特農神廟確實被奧斯曼當過軍火庫然後不小心炸掉了,所以這個維修時非常正常的,不僅僅帕特農,其實希臘很多的神廟都已經毀的差不多了,但是正是因為古希臘高超的石建技術,才使得復原變得並不非常困難。

3,古希臘建築是怎麼來的。
而且這位妖魔鬼怪大學時候的建築史明顯沒及格,到處說古希臘、波斯的建築是木造的,然後給人家批判了一番,實際上維特魯威的時代,就已經很明確的說過希臘建築來源於木造,可惜這個建築學界已經是共識的玩意還讓你拿來造謠。其實這個我在一個回答里也寫過,就當和大家說說建築史吧——

在前600年希臘受到埃及影響開始大量使用石磚建築之前,他們的建築基本都是木造建築,我們也知道木造建築爛的那是很快的,我們現在就連唐中期的木造建築都找不到了,而巧合的是希臘早期建築的結構還和東方的很多木構挺像的。

當然這個也不是現代人的推斷,前1世紀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的時代畢竟距離希臘(馬其頓)被羅馬吞併沒多少年,所以關於這方面的描寫還是基本可信的,他基本描述了古希臘建築很多部件是怎麼從木構變成石頭的,也是最早提出了古希臘建築應該通過「柱式(order)」進行研究的,也是最早系統化的將希臘建築分為「多立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我們現在就根據他的描述和現在考古的分析來看看這幾種造型的來源。

一般很多藝術類的書籍里介紹的三種柱式是這樣的——

圖 三種柱式的「柱頭」。

實際上柱式(order)這個詞,不僅僅說的是柱頭(capital)和柱子(column),還形容的是整個建築許多部件的差異,而最能反映這個的就是很有特點的一個部分——檐部(Entablature
),也就是這個地方——

圖 多立克建築的檐部(CORNICE漢語叫出檐,FRIEZE叫腰線,ARCHITRAVE中國建築里一般叫檐枋)。

其實如果按照歷史發展最早的建築原型不是多立克而是愛奧尼克,但是既然多立克都被放在第一個,那就先說說多立克吧,我們正常看到的多立克是這樣的——

圖 典型的多立克檐部,當然了著名的帕特農神廟也是這樣的,只不過腐蝕的太厲害了。

其實這個建築,我們先不看柱子上面的那個「方板」(abacus)和再上面的枋(architrave),就再往上看腰線那裡的這個裝飾,這東西的學名叫做三隴板,英語叫Triglyph,現在一般認為,這個希臘建築最典型的一個裝飾性的玩意,其實本來就是房頂大梁的梁頭,然後因為木頭的梁頭太丑了,所以才加上了幾個木板釘在一起進行修飾,我們來看一下圖——

圖 曾經由土磚和木材構造建築時的猜想圖。
所以這個地方實在是太丑,希臘人就覺得我要是搞幾個泥條或者木條釘在上面不久好看多了么,於是就有了這玩意——

圖 三個小木條組成的三隴板,這樣美觀性就保持了,而中間那個豁口就是為了弱化拼接的縫隙,有人說那為啥不用一塊板子呢,實際上如果用一塊板子,這和直接露著梁頭還有啥區別。

但是那個時候又沒有木材膠,用什麼才能固定住這個板子呢,希臘人沒有東方那麼擅長用榫卯,於是就在下面搞了一堆木頭釘子,這才有了最開始那個圖裡三隴板下面的那些迷之凸起。

我們再看上面這個圖,在這一條條的樑上面,還有一條條斜著的木板,這個在我們中國的建築里一般被稱作「椽子」,也就是造成屋頂有斜線的玩意,在木造建築時代,希臘人在上面固定上這種木板,然後橫向再加一個木板作為房檐,當然了,固定方式全都是這種木頭釘子,於是我們才看到了前面圖裡的這個部分。

所以這個被後世建築無數次複製並被認為是古典建築典範的存在,來源其實也很實用性的,只不過是希臘的工匠突然改用了石頭,卻還不知道石頭應該怎麼加工,就直接把木造時代的工藝給搬了過來。

說完多立克我們再看下愛奧尼克建築,其實愛奧尼亞人才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希臘住民,他們也屬於《荷馬史詩》裡面的那一波,而他們居住的地方也不僅僅是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還有很多都在現在的土耳其西海岸(小亞細亞),著名的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就說水是世界本源那哥們)就是希臘「米利都學派」,這地方就在現在的土耳其。

圖 古典時代的希臘城邦。
我們發現粉色的其實都是愛奧尼亞人,他們本來是希臘的主體,只不過後來希臘發生了一次「多利亞人入侵」的事件,導致了希臘進入了長久的「黑暗時代」,看過我專欄的應該知道,也就是這個世代,多利安人建立了著名的斯巴達城邦,而愛奧尼亞人就建立了雅典這樣的城邦,不過這兩家一直就不對付。

愛奧尼亞人分布在愛琴海周邊以及小島上,所以產生泰勒斯這種認為水是世界本源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而他們的愛奧尼克柱式現在認為也有典型的海洋風格(渦旋),我們來看下愛奧尼克建築。

圖 雅典衛城著名的伊瑞克提翁神廟。

但是我們回到愛奧尼克的檐部,我們會發現更為明顯的一條條奇怪的東西。

圖 同樣是伊瑞克提翁神廟,我們先忽略這個奢華的柱子,先去看檐部。

愛奧尼克柱式的檐部有一排明顯的齒狀存在,這個東西更是後來很大影響到羅馬建築的部件,那麼這個東西的原型又是什麼呢。

圖 愛奧尼克土木時代的構想。

愛奧尼亞人生活的區域,基本上是以地中海氣候為主的,夏季炎熱乾燥,而且全年無雪,所以他們的房屋大多是平頂,而且房梁(或者說椽)非常輕便,沒有多立克那麼粗大(現在一般認為多利安人是從巴爾幹北部過來的),這一點也就很大的體現在了愛奧尼亞柱式上,我們看下。

圖 木造時代的愛奧尼克檐部,後來這一個個木條就變成了石造愛奧尼克order。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就是希臘為啥要把木建築改成石頭建築?

現在一般認為,希臘大約在前6世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希臘走出黑暗時代蓬勃發展進入「古典希臘」的時候,開始了「方塊石」作時代,如果按照歷史來說,這個時候正好是埃及被波斯佔領,而希臘開始在地中海快樂的做生意的時代,我們一般認為希臘文明是一個被埃及催生出來的次生文明,而實際上也是如此,我們如果看到埃及的很多建築和希臘是有驚奇相似的,就比如這個——

圖 阿曼連罕一世墓穴,其實現在一般認為,埃及最早的建築也是木造以及植物材料的。

埃及人在古王國時期喜歡營造大型的墓葬,但那時候還是以金字塔為主,對希臘的影響還有限,但是等到中王國之後,埃及出現了大量的神廟,我們知道神廟這東西也不是給人住的,最需要的就是永恆的保留,所以很多石廟都是在山體直接開鑿的,足以看出來埃及的極高生產力。

希臘成天做人家埃及人的生意,自然也就開始逐漸被埃及人影響,可是之前的希臘比起埃及的發達可就差得遠了,也沒有能力修建那麼多巨大的神廟,直到埃及衰落,波斯的居魯士、大流士迅速的吞併了巴比倫和埃及,希臘才找到了個發展的黃金期,後來就是著名的希波戰爭,撕了多年的斯巴達和雅典還聯合起來把波斯帝國給打了回去,甚至埃及還總要僱傭希臘的海軍來對付外敵,足以看出希臘這個時候已經鳥槍換炮了。

所以我們一般認為是埃及的衰落加上大量的埃及人進入希臘,加上希臘逐漸的富庶,導致了這次石造革命。而早期的希臘石造建築還主要都是如同埃及一樣,都是以神廟為主象徵永恆,隨著希臘越來越膨脹,很多公民建築也變成了石造的,不過造型還是脫離不了木構時期的樣子。

下一個我們再來看下希臘柱子為啥那麼多凹槽的問題,其實我們如果對比一下希臘和埃及的柱式,還是能找到很多共同點的。

圖 第一個就是埃及著名的「蓮花苞」柱子。

而關於這個,史學界一般認為的可能性,是來源於早期的木拼接、蘆葦拼接柱,凹槽(fluting)就是對這種接縫的模仿。還有如果對這個感興趣的,可以看下寧波保國寺大殿的木柱子,和那個蓮花苞很像。這裡也先不放圖了。

說到這裡大家就發現了,其實東西方建築已經走向了兩條路了,東方的石材確實比不上希臘質量極好的大理石,這個也是先天缺陷,而周這個民族吧,他們並不是很有宗教色彩的一個民族,相比於商代很愛跳大神搞祭祀,他們更注重祖宗崇拜。而缺少宗教色彩的東方,也沒西方那麼注重永恆性,卻更重視一種象徵統治合法性的「天人合一」的味道,這個思想也是後來儒家的核心。

4,東亞的工藝。

所以東方的大型建築,仍然是高高的夯土台,一來防水二來也很威嚴,而中軸線、方圓結合也是但是得建築考慮最多的,最著名的就是《周禮·考工記》裡面記載的城池構造——

圖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周禮·考工記》

這個城市規劃的模式,雖然沒有任何一個都城是按照這個來的,但是歷朝歷代的城市建設,原則上都是按照這個作為藍本的(宋朝比較自由,除外,不過後來的元明又玩起了復古。)。

在建築上就更好玩了——

圖 陝西岐山鳳雛村西周遺址。

這個是復原的一個喜歡走建築,因為目前沒有看到任何關於西周斗栱的記載,所以我們認為這個時代應該還是沒有斗栱的。但是這個配置就是滿滿的周味了,無論是內部的中院,還是前堂後室、東西廂房、影壁門房等,都可以看做後來四合院的鼻祖。在假想中,房屋應該是抬梁結構、上方有椽子。而房頂還是以茅草為主,但是因為出土了一定的蓋瓦和穿孔瓦,我們一般認為西周的建築在屋脊斜天溝等關鍵部位用了瓦,這也是東亞木構建築發展的重要一步。

圖 我在中建史課本上扒下來的。、
簡單放個斗栱的圖,混個臉熟就好。

圖 斗栱,最早發現的文物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後來漢代的明器里就確認早期斗栱的出現了,不過上面那個是日文名,按照中國的說法,一般叫栱、一斗三升、出二跳(《營造法式》四鋪作)這種。

  • 說到建築就不得不說一個問題就是,周代還流行了一個可以說改變東方歷史進程的東西,就是戰車——

圖 西周戰車。
我們再來看個模型。

圖 西周戰車模型。
戰車可以說徹底改變了周的國家形態,有了這玩意人的機動性空前的增加,甚至在西周時代,形容國家規模一般用的都是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這樣話,以車的規模來表示國家實力的狀態。可以說戰車直到職業步兵、騎兵興起之前,一直都是戰場的主力,也正是這個東西造成了西周春秋,最後到了戰國時期外族幾乎全部敗下陣來的情況。

而戰車這個玩意,現在早期出土的,基本都在中亞以及東歐的游牧民印歐人,甚至原始印歐人的文明也被命名為馬車文明,可以說這種東西確實和游牧民族的關係更大一些,也是游牧民不可缺少的工具,其實如果我們看復原的西方戰車,會發現和東方的也是很像的——

圖 波斯戰車。

其實對於西周這個朝代來說,中國的文化基本上就已經奠基了,這個朝代不僅僅有自己土生土長的信仰、建築、工藝模式,也有著很多和西方文化無法脫離關係的影響,其實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都是在一個半封閉狀態,不斷吸收外來文化,進行這個農耕民族的統一和發展的。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漢唐,也都和西域文化有著不可分的關係。

後來西周國家越來越大,老百姓越來越富裕,導致他們那一套等級制度玩不轉了,最後申侯造反犬戎入侵,西邊放馬的秦族給周平王護送東遷洛陽,周平王給秦封了個諸侯,春秋就開始了。前面也說了,春秋的表面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的爭霸,實際上更是華人和其他漁獵民族的鬥爭歷史,最終這些活躍在蠻族邊緣的山東的齊、湖北的楚、山西的晉、甘肅陝西的秦、東南的越都崛起,這也就有了後來的戰國時代。最終商鞅變法後的秦國確立了這個區域嶄新的集權制度,通過征服,把「中國」這個單純的地理概念,逐漸變成了文化概念。

其實按理說講到這裡,我就大致說完了,但是有些內容,還是要說出來以正視聽,可能這文章我最想說的也在下面了。

首先就是妖魔鬼怪先生,所說的希臘文化傳播之廣不可信,還有羅馬建築的問題——
我們知道,在希臘繁榮的時期,埃及算是徹底窮途末路,因為內部矛盾不可調和,加上亞述的吊打,最終被東邊的嶄新霸主,印歐人的一支——雅利安人建立的波斯給滅掉了,本來意氣風發的波斯打算滅掉希臘,結果溫泉關、馬拉松的失敗讓波斯徹底走向了衰落,當然了,妖魔鬼怪先生你可以說這個也是偽造的,馬拉松這玩意都是歐洲人意淫著玩的。

之後從希臘崛起的馬其頓帝國,在亞歷山大的帶領下一路向東滅掉了波斯,最終快打到了現在的新疆,也到了印度河流域的事情,你也可以認為是胡扯。但是亞歷山大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那場著名的高加米拉戰役,不僅僅在希臘有記載,波斯的楔形文字碑同樣記載了這場戰鬥,區別也是大同小異,基本也就是大流士三世逃跑方式的問題。

而至於你說希臘文化沒有影響西歐,這更是對於歷史的物質。且不說希臘人在義大利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義大利的伊特魯里亞人就差說了希臘語了,後來興起的拉丁人建立的羅馬,更是把自己的神話全盤的希臘化,我覺得如羅馬這樣的征服者民族,是絕對沒有理由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存在的國家的次生文明。

而在整個歐洲的語言中,大量的高級辭彙源自於希臘語以及拉丁語,甚至還有拉丁化的希臘語,按照你的理論,一個毫無存在感的國家,怎麼可能讓自己的語言影響如此之廣,那些在海洋邊緣的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德謨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甚至活躍在希臘殖民地敘拉古和埃及亞歷山大的阿基米德,全部都被你只能用噁心來形容的言論給抹殺掉,後來阿拉伯人、東羅馬人當成寶貝的希臘典籍、影響了文藝復興的希臘文明就被你一個民族主義民科給抹殺掉?

希臘這個海洋商業民族,不僅僅繼承了埃及的藝術和文化,更是把自己的人本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他們相信世界本源的存在和可感知,也相信人和人體的美,這一切都是後來近代科學所誕生不可或缺的東西。

至於為什麼希臘沒有控制西北歐洲的凱爾特人而去征服亞洲,同學,且不說希臘和波斯是宿敵,並且波斯及其富饒而西北歐洲因為冷期條件極差,北歐兇悍的日耳曼人都因為寒冷跑到歐洲內陸和凱爾特人廝打起來?你問為啥希臘沒有進入歐洲內陸?雖然希臘讓歐洲希臘化,但是希臘最大的繼承人羅馬,卻在凱撒的帶領下一路殺到了不列顛,全歐洲那麼多的希臘化時期建築,每一個都是造假的?

而希臘化在亞洲腹地的進程也是非常明顯的,最著名的就是阿富汗以及北印度的犍陀羅文明,這個時期也是著名的四帝國時代(羅馬、安息、貴霜、漢)時代,盤踞在中亞和北印度的,就是月氏和希臘人建立的貴霜帝國,帝國推崇佛教,希臘文化在他們的手裡和佛教大量結合,原來並不推崇偶像崇拜的佛教,在希臘文化的衝擊下,出現了大量希臘風格的佛像——

圖 犍陀羅佛教塑像,可以看到明顯的希臘雕塑特徵。

好,你可以說,這些佛像也是造假的,可是中國的克孜爾石窟、甚至內陸的雲岡石窟的佛像,都是極大受到犍陀羅風格影響的,也是很快在中國風靡的,包括佛像的造型都是大量的西域僧人從罽賓等北印度區域帶來的,好了,那你認為,雲岡石窟也是造假的?反噬到自己了吧。

我們回到西歐,羅馬帝國在統一地中海地區後,仍然維持希臘地區使用希臘語,一向以文化同化著稱的羅馬人,卻對希臘人保持了極大的尊重,而以色列的「異端」宗教基督教,最早也是經聖保羅在希臘傳教,基督這個名字都是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οs),所以羅馬的建築造型,來自以希臘為祖宗的,你給我搞個希臘是西亞建築。那羅馬的這些建築都是憑空想出來的?

可以說,整個建築歷史,我們是能看到一個清晰的脈絡的,這不是你一句毫無根據的造假能扯淡的,我這次憤怒的很大原因是,你的文章不僅僅羞辱了所有建築專業的學生,更是羞辱了一代代兢兢業業不求回報的建築史學家,我們先來看看建築學的脈絡。

在羅馬的時候,他們可沒希臘那麼浪漫,十分的實用主義,希臘人雖然拘泥於神廟的造型不願意使用更適合磚造建築的拱券系統(注意這個字念xuàn)。拱券最早在西亞出現,後來被義大利的伊特魯里亞人學了過去,後來傳承給了羅馬,這個東西其實就是梯形的轉或者石來搞出個半圓拱,我們來看下——

圖 楔形拱石,你看這石頭這麼弄肯定掉不下來,並且還彌補了磚石建築抗壓性強但張力不夠的問題。
但是羅馬又是希臘文化的狂熱粉絲,如果說希臘是埃及的次生文明,那羅馬就是希臘的次生文明,所以羅馬又不忍心放棄希臘的這些造型,於是就出現了這個——

圖 羅馬斗獸場。
這個建築的承重結構其實主要就是牆體和拱券,實際上這個才應該是磚石建築正確的歸宿,但是羅馬總覺得希臘文化才是代表最高生產力的,你建築不放希臘的元素那還是個好建築么,乾脆一層多立克二層愛奧尼克三層科林斯,檐部也是把希臘建築的東西搬了過來,雖然這些東西其實也就是個裝飾了。

等到下面這個也是這樣。

圖 羅馬萬神殿,明明是個混凝土建築,但是也要做出這些希臘建築的樣式。

好了,我們的妖魔鬼怪先生,硬是說這個建築是偽造的,不知道您的建築結構是怎麼學習的。羅馬的火山灰混凝土本身被大量應用不說,其化學成分和近代的混凝土也極為類似(CaO),你作為一個建築師,竟然不知道就算現在火山灰也是一些地方生產水泥的原料。而萬神廟更是開創了穹隆這個「三維化拱券」的設計,其受力結構,就算是劣質的混凝土都可以十分穩定,其造型的優美是後世大量經典建築以及建築師的靈感來源,就連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都是受到萬神廟的影響,因為一些地攤文學來侮辱萬神廟,真的不配是一個建築師。

然而羅馬後期越來越慘,內亂外敵不斷,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而日耳曼人徹底佔領羅馬後,為了控制先進的羅馬人,他們更是讓基督教加大影響。所以原來偷偷摸摸的地下組織變成了光明正大的統治者,這個我在專欄也寫過,基督教徒就開始考慮什麼樣的建築才能當我們的教堂呢,反正上面那個水泥罐子是不行的,什麼異教徒的玩意?

所以——

圖 羅馬曾經的公共會堂巴西利卡(BASILICA),象徵著人本的大會廳被基督教徒改造成了教堂。(也是因為這個,造成了後來西歐的長臂拉丁十字和東部的集中式等臂希臘十字的區別。)

而這個公共會堂是個長方形,從寬邊中間進入的,很有那種會堂范。但是基督教徒覺得這樣太不神聖了,就搞成了短邊開口,造成一種大縱深,並且在深處安置講台,這麼一來一種教堂范就出來了。

  • 所以要是這麼說,以前的羅馬人也想不到這個「民主」寶地變成教宗牧師吆五喝六的地方吧。

因為巴西利卡,所以西歐的建築中,拱券模式佔了上風,穹隆模式開始減少。

說回到中世紀西歐建築,從羅馬的這種拱券結構加上他們日耳曼人自己的尖頂建築(雪載荷能力大),演化出了羅曼式哥特式建築,他們已經逐漸的不用希臘這些東西了,羅曼式有厚重的牆壁和拱券,而房頂往往用木造結構,其實這也算是很「科學」的一種做法。等到哥特式乾脆把結構搬到了外面來把牆鏤空,造出了飛扶壁,其實並不像後來歐洲人黑的那樣,這些建築是代表著歐洲建築技術的很大進步的,但是文藝復興神奇的出現了。

圖 哥特式。其實哥特式的結構是很合理的,拱券應用的也很多,內部的結構,使用了特有的十字肋拱結構,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材料來運用到結構上,而且飛扶壁的出現也讓牆壁可以鏤空出巨大的窗戶。

圖 哥特把拱券技術發揚起來,但是核心還是成角度的磚。

等到了文藝復興時代,可以說這個運動在很多層面都是積極的,但是在建築上文藝復興所帶來的文藝復興式、巴洛克、新古典等建築藝術,往往會陷入一門心思的對舊有建築的批判,他們認為中世紀就是黑暗,所以中世紀的什麼東西那都不是好東西。所以「哥特式」在文藝復興時代就不是什麼好詞,這明顯就是個黑化的名字,就類似我們說「蒙古包式」的感覺。最近專欄剛寫到哥特,哥特人就是日耳曼人里的先行者,捅了羅馬最後一刀的存在。

而這個建築,就是著名的聖母百花教堂,可以說這個算是後來歐洲諸多建築穹隆的鼻祖了。

圖 這個建築在但丁《神曲》的插畫中,被認為是天堂一樣的存在,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利用哥特式的肋拱技術,結合萬神廟的穹隆,設計了這種巨大的有著骨架的穹隆,一方面代表著建築技術的高超發展,又符合了獨有的羅馬美學。(關於這個建築真的有的說。)

所以那個時代認為希臘羅馬時代的東西那一定就是最好最漂亮的,是有秩序的,所以從那之後越來越多的建築里又把希臘羅馬的東西搬了回來,其實有的人壓根就沒見過希臘的建築,但是根據書里的描述那也要複製希臘的東西,所以希臘的神廟就真么借屍還魂了。

圖 巴黎榮軍院教堂,巴洛克,可以看一下上面說過的希臘的東西都回來了。(當然了,類似穹隆、柱式的建築還有很多。包括拉丁十字的聖彼得大教堂、威尼斯聖母敬禮教堂甚至美國國會大廈。)

其實到了這裡,切不說後來還在輪番上演的新古典、新哥特、折衷主義等建築風格,其實西方的建築,一直都是在希臘羅馬的——柱式、拱券、穹隆這麼幾個東西中進行螺旋性的革新,但是因為石材建築的特點,建築的變化相對更多樣,再加上文藝復興後歐洲人對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也就造成了近代建築以及後來的現代主義建築逐漸的出現。

  • 我們這裡還沒提到使用帆拱的聖索菲亞教堂,但是可以說和西方建築比起來,我們的木造建築確實越來越僵化了,從漢唐的古樸雄渾,巨大的斗栱、簡約的直欞窗。到了宋金醇和精巧的柱、枋、天井。卻在明之後,因為樹木的大量缺乏,磚石建築增加,硬山頂、拱券的無梁殿開始增多,甚至到了清代,斗栱逐漸淪落成裝飾物,而建築的造型、形制變得僵化,裝飾越來繁瑣。這也是東亞建築的一條發展脈絡。(而且從西漢開始,墳墓廢棄了以往的木造黃腸題湊,而大量應用拱券,到了宋又應用了穹隆,從建築發展上,有明顯的傳入痕迹。而東方陵墓的意義,也和西方磚石教堂的追求類似,所以也造成了兩個文化不同的發展方向。)

可以說,建築的發展線索和歷史一樣,路線清晰,往往牽一髮動全身,而這一條條脈絡,是一代代建築師和建築史學家摸索而成,希望可以對未來建築以及藝術帶來指導的思想精髓,卻被你幾句網路段子,騙的2000多人點贊,這2000多人里,有其他專業學生我先不管,如果真的有建築系、歷史系的新生,被你這篇垃圾一忽悠,毀掉了整個學習脈絡,這個你怎麼負責?

無論西方文明、東方文明哪個出現的更早,我都堅信任何文明都是滿天星的誕生,卻又不得不進行必要的交流和自我更新來適應世界。中國文化有它的輝煌,但清後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以至於出現一些人狂熱的在歷史上去找存在感。不過換句話說,就算西方都是造假,那西方從文藝復興開始爆發出的啟蒙思想、工業革命等等,卻壓制了你如此古老的文明,是不是說明人家更聰明呢?如果一個從來沒研究出混凝土的文明,突然出現了鋼筋混凝土建築,是不是說明我們更失敗呢?8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先民,看到如今殘破荒涼的伊拉克,會不會驕傲呢?

有那時間,多看看前人走過的路,錯了的別走,對了的繼續走。不知對錯的,自己想想怎麼走,或許這才是歷史的意義吧。承認不足不丟人,你,很丟人。

但是就算說到這裡,我還是壓不住火,容我罵一句,臭tm民科,臭民族主義癌,(不友善)。

以上。(當然了,文章里提到的或者沒提到的,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專欄「祖先」,其實最近又發現不少錯誤。)


文明發展較慢所導致,但落後絕不止1000年。其原因很複雜,且聽我娓娓道來。
(參考:科學公園 : 海洋文明對決大河文明)

早期文明誕生於大河之旁,是一個基本常識。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印度河和恆河,中國的黃河,這些大河流域面積廣,支流多,物產豐富,土地肥沃。人類在經過漫長的採摘和漁獵生活後,逐漸在一些河谷地區種植糧食、飼養家畜,開始定居生活,為文明的出現提供物質基礎。隨著人口的增多,人們努力提高食物產量,增強生存能力。但是如果土地肥力下降或河水泛濫及改道,人們則被迫轉移,需要尋找新的定居點。

細分一下,可以發現兩河、尼羅河、印度河的穩定性較強,改道的可能性極低,泛濫有一定規律,容易掌握,是這三個區域文明出現較早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黃河與恆河則穩定性較差,經常無規律的泛濫成災,人們被迫遷徙,所以文明出現較晚。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除了各自特殊的條件,如地質、地貌、海拔、緯度、日照、氣溫、降水、動植物分布外,很可能與河流的流向有關。從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前四條河流的幹流中下游地區基本呈南北流向,支流少,流域面積相對較小,而黃河與恆河則呈東西流向,支流多,流域面積廣。河流受緯度和日照影響,降水和融雪情況有差別。南北向河流的幹流與支流豐水高峰期基本一致,勁往一處使,所以造成中下游定期泛濫。而東西向河流的幹流與支流豐水高峰期不同,各自發力,方向也有差異,所以造成河水無規律泛濫,甚至頻頻改道。


以尼羅河和黃河為例,比較河流的穩定性,可以看得更清楚。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發源於赤道南部東非高原上的蒲隆地高地,全長6670公里,穿越緯度達35度左右,下游自阿斯旺以下一千多公里幾乎沒有大的支流。尼羅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濫。人們暫住高處,10月以後,洪水消退,帶來新的土壤。在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們栽培農作物。這樣的規律較早被古埃及人掌握,由於可供耕種地域廣,還形成上下埃及,都城也在上游的底比斯和下游的孟菲斯之間輪換。

中國的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全長5464公里,跨越緯度為8度左右,中間還包括一個突兀的「幾」字,中下游支流眾多,河網密布。由於穿越黃土高原,黃河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經常造成河道淤積,再加上干支流水量豐水期有時間差異,所以黃河中下游的泛濫毫無規律可循,嚴重時河水還要改道,上演神龍擺尾。中國先民受惠於黃河,同時也很受罪,想找一個能長期安居的地方非常困難。中國早期文化遺址遍布黃河中游的幹流和支流,分布廣泛,但是存續時間都相對較短。考古發現也認定了許多古代文化都毀於洪水,大禹治水的傳說也描述了古人與洪水長期鬥爭的事實。印度恆河流域也有相似情況,沒有積累,難成大氣。

相比之下,兩河和尼羅河的早期文化遺址則比較集中。這些河流發生改道的情況極其罕見,以致進入文明時代後,兩河流域密集到城落城、腳踩頭的程度,至今如何斷代是個難題。尼羅河流域相對寬鬆,展現出城挨城、肩並肩的面貌,如今建築遺迹的排列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至商朝時情況有所變化。商朝一共五百多年,前二百多年共遷都六次,還是老樣子,水患可能是主因,另外也有戰亂和土壤逐漸貧瘠等其它原因,直至盤庚遷都殷墟安陽後,才踏實下來。安陽地處平原,離太行山脈較近,離黃河較遠。這一帶氣候溫暖,降水充足,植被茂密,動物眾多,附近的漳河及小支流水情穩定,適合農業生產和狩獵,可以長期定居建城。商朝的農業水平在此期間得到提高,掌握了整治土地、引水灌溉等一系列技術,度過王朝的後半段,留下精美的青銅器,還有輝煌的甲骨文。照此推斷,甲骨文只能出現在商朝的中後期,而以文字判定的中國文明史恐怕又要縮短。

另不得不提到的是,尼羅河歷史上的一次大改道也是古埃及文明被摧毀的重要原因。

文明誕生沒有統一標準,一般以城市和文字的出現為標誌。

曾有個相關的問題因政治原因被刪,我就再把我的回答貼出來吧。不含政治內容。

古埃及文明年表
前33世紀:青銅器(中國夏朝晚期出現,晚1500年)
前33世紀:出現象形文字(中國商朝出現,晚1700年)
前33世紀:那爾邁調色板(Narmer Palette),世界最早的歷史文件(中國沒有確切的考據)
前32世紀:最早使用十進位(中國商朝晚期出現,晚2000年)
前3050年代:在阿拜多斯開始造船(中國相同規模的船可能在周朝才造出,晚2000年)
前31世紀:用於書寫的莎草紙,世界已知最早的類紙材料(中國3000年後重新發明的紙性能要好得多,不具可比性)
前31世紀:出現醫院(北魏公元500年左右出現規模相當的固定醫院,晚3600年)
前28世紀:掌握原始的大地測量技術(中國2000年後的周朝才有類似的記錄,沒有確切的考據)
前2750年代:世界已知第一次手術(中國公認的是2900年後的華佗)
前27世紀:獅身人面像,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整石雕像(樂山大佛在3400年後的唐代修建)
前27世紀:航運出現(駁船運輸,斯尼夫魯和薩胡拉法老時期)(中國可能到隋朝才出現駁船,沒有確切的考據)
前27世紀:世界已知最早的花崗岩切割(中國到周朝末期的陵墓中才出現,沒有確切的考據)
前26世紀:蜜蜂飼養(中國東漢出現,晚2600年)
前2580年代:吉薩金字塔,僅存的世界七大奇蹟(中國當時最大的秦始皇墓則是在2500年後出現的但比金字塔,其規模仍較小)
前25世紀:曆法出現(中國秦代才出現水平相近的顓頊歷,晚2200年)
前23世紀:啤酒釀造出現(中國同期的小米酒釀造方法要簡單得多)
前19世紀:世界已知最早的字母(中國沒有,不做比較)
前19世紀:錐體通用體積公式出現(中國晉朝劉徽最早提出幾何體的體積計算,晚2200年)
前1650年:幾何學、餘切、代數方程、數列、幾何級數等的記錄(中國同等水平的祖沖之,晚2000年)
前1550年:世界已知最早的腫瘤記錄(《黃帝內經》中存在類似的記載,晚至少1000年,且古埃及的記載更為詳實)
前1500年:世界已知最早的玻璃製作(比中國2000年之後的南北朝時期生產的琉璃還要好得多)
前1300年:二階代數方程出現(中國同等水平的秦九韶的 《數書九章》在宋朝出現,晚2500年)
前1258年:世界已知最早的和平條約(中國可能在周代出現,沒有確切的考據)
前1000年:開始製造焦油(中國宋代出現,晚2100年)

古埃及人通過觀測太陽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稱「索卜烏德」,意思是水上之星)的運行制定曆法,即科普特歷。古埃及人將一年定為365天,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餘5天作為節日。

古埃及使用太陽曆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這種日曆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他們還發明了水鍾及日晷(即以太陽的倒影來計時)這兩種計時器,把每天分為24小時。考古學發現古埃及人了解許多星座,如天鵝座、牧夫座、仙后座、獵戶座、天蠍座、白羊座以及昴星團等。另外,古埃及人還把黃道恆星和星座分為36組,在曆法中加入旬星,一旬為10天,這與中國農曆的旬的概念類似。旬星概念至少是在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60年)時就已經出現了。

通過對天狼星準確的觀測,埃及人確定一年(天狼年,即一種恆星年)的長度為365.25天,與現在的計算長度相當接近。沒有了閏年,4年後日曆就會比實際天象(例:黎明前看見天狼星東升)早一天;1460年後便會提早整整一年(又會和實際天象一致)。這1460年,古埃及人稱為天狗周期(Sothic Cycle),「天狗」正是埃及人眼中的天狼星。

公元前3000年前的古埃及,教育也發展到令人震驚的程度,一位埃及人在送他兒子上學的途中說了一番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那位父親說:

"學習寫字要用心,學會了什麼重活都可以甩得遠遠的,還能當名氣很大的官。書史是不用干體力活的,卻能指揮別人。……你不是有書吏寫字用的玩意兒嗎?就是那玩意兒,能把你和划槳搖櫓的區分開來。我親眼見過在爐子口乾活的金屬製造工,十個手指就象鱷魚爪子,身上的臭味比魚卵還難聞。……石匠的活兒是對付各種堅硬的石頭,於完活時胳膊都累得抬不起來,晚上睡覺時還酸痛,只好整夜捲縮著身子睡,太陽一出來,又得幹活。他的膝蓋和脊柱骨都快碎了。……理髮匠從早到晚給人剃頭修面,除了吃飯,連坐的功夫也沒有。他匆匆地從這家轉到那家,兜攬活兒。就象蜜蜂吃自己釀的蜜那樣。他累斷了雙臂只是為了填個肚子。…種田的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嗓子粗啞得象老鴉叫,十個手指從來不得閑,兩條胳膊叫風吹得乾瘦如柴。他休息的地方——如果他真能休息的話,是爛泥地。他不生病時,和牲畜一起分享他的健康;得病了,就在牲畜中擠塊地皮躺下。用心學習吧。實在沒有什麼可與學習相比。在校學習一天,得到的好處一輩子也享用不盡。"
(此文來自《全球通史》)

這是歷史上最古老的《勸學》,中國的孔子則是在2500年後才出生的,又過了200多年荀子的《勸學》才問世。

非常感謝多名知友在下面的討論中貢獻了自己的學識,極大的豐富了這個回答的內容!

評論前請務必閱讀之前的評論,我們都沒必要說重複的話,珍惜大家寶貴的時間,謝謝!


首先感謝腓力四世囚教皇邀請,本來這個問題就是說不清的。說不好就開始撕了。

其他亞細亞人民雖然也有遠古的傳說,但是沒有真正的「歷史」:印度的「四吠陀經」並非歷史;阿拉伯的傳說固然極古但是沒有關於一個國家和它的發展。這種國家只有在中國才有,而且它曾經特殊地出現。-------黑格爾《歷史哲學》

我覺得還是黑格爾的看法比較靠譜。一個國家的歷史總不能就以紅嘴白牙的據說傳說為證據吧。證據就是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既然公認兩河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開端,就中國與兩河做個對比吧。

一、最早農業的對比

如果說文明是以農業開始為標誌的,那麼中華大地最早就是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了。
距今一萬四千年。
玉蟾岩兩度出土距今超過萬年的有人工育化跡象的稻殼和陶器遺存,超過28種屬的動物,27種屬的鳥類,5種魚類,33種螺蚌類,40餘種植物果核以及平地燒灰堆,大量的石、骨、角、牙、蚌制生產工具等。


玉蟾岩遺址最為重要的發現是水稻殼的出土。1993年在漂洗遺址近底部的文化層土樣中發現二枚稻殼,顏色呈黑色。1995年在層位稍上的文化膠結堆積的層面中發現了二枚水稻,顏色呈灰黃色。兩次出土稻殼的顏色存在差別,是因為標本所處的埋藏環境的不同。前者埋藏於較疏鬆的灰燼土層中,出土後因氧化而呈黑色,後者埋藏於黃白色鈣質膠結層中,可能因鈣化而呈灰黃色,更接近稻穀的本色。

考據資料和論文見底下鏈接。有實物有數據。
《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早期陶器及其地層堆積的碳十四年代研究 》
http://www.doc88.com/p-901289809271.html

看看兩河流域最早記載是多少。

公元前8000年左右,歐貝德人的祖先馴化了動植物;於是在古代近東地區,人類由原本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逐漸過渡到基本定居生活,這也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早的定居生活。不過這種定居生活經歷了長期的適應過程。在美索不達米亞東北部的莫耶,從公元前7000年地層處,考古學家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村落,從其中出土了石制鋤頭、人工種植的大麥、小麥和各種豆莢,還有馴化的山羊和綿羊的骨頭;從同一地層還出土了大量野驢和瞪羚的骨頭及蝸牛、橡樹子、阿月渾子等採集物;這說明該處是一個正處於過渡時期的定居點,此處的人們在初期嘗試種植和畜牧的同時,繼續保持著原本的狩獵採集生活方式。-------百度百科

問題的重點是這句話:在美索不達米亞東北部的莫耶,從公元前7000年地層處,考古學家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這句話出於何處?是哪個考古學家的發現的?出土的證據有么?學術論文有么?

這些文字來大概至戴蒙德(Jared Diamond)《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此書只是推論性的結論,僅僅是戴蒙德個人的推論,沒有考古發現的證明和實證!書中用的詞只是可能。誰能告訴我,兩河流域中哪個遺迹和博物館裡面發現過類似中國出土的水稻的實際例證。歷史是要講證據的,而不是可能性的推斷。我這樣說不是強詞奪理吧?

二、最早的遺迹的對比

1979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時,澧縣考古工作者首次發現城頭山遺址。澧縣進行了13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近9000平方米,先後出土有古城遺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壇、灌溉設施完備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貴文物。但是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的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也是迄今中國唯一發現時代最早、文物最豐富、保護最完整的古城遺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城市"。

城頭山遺址東城門北側發現有大塊稻田遺迹,面積達100平方米。稻田一側還發現有比較原始的人工灌溉設施。經測定,水稻田最早距今已有65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年代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水稻田。


這算是我國農業文明最直接的證據了吧。那麼兩河流域除了傳說和推測外,在同時期有這樣考古發現么?

那麼兩河流域發現最早就是埃利都遺址了,距今5400年,與中國的城頭山距今6500年是沒法相比的,更沒有發現灌溉農業痕迹。其遺址出土的文物也是無法和城頭山相比的,其出土的陶器多赭色,有時為棕色、黑色,偶爾也有紅色,常塗以黃色和米色陶衣。這也是兩河流域中最早發現的陶器了,比玉蟾岩遺址陶器晚了幾千年了。陶器的主要作用是貯存糧食和製作糧食的,如果僅從遺迹出土陶器來看,哪個文明的農業更加發達,這還用說么?

三、城鎮的對比

人類文明的另一標誌就是城市建立,城鎮建立需要集中統一的組織人力,是人類進入階級社會的表現形式。

蘇美爾人開始在烏爾定居,到公元前4000~前3000年這裡形成城市。公元前25世紀前後,發展為強盛的城邦國家,後來成為烏爾第三王朝的國都。公元前4世紀因幼發拉底河改道而逐漸廢棄。從19世紀中葉開始發掘。約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設了一些城市。這些城市是建在農村公社的自然經濟基礎上的農村公社的中心。經考古發據,在烏爾(Ur)等地發現了築城遺址。烏爾城約建於公元前2000—2100年。--------百度百科

國外把烏爾城址號稱世界第一城,這是兩河流域迄今最早的文明體現了。正好與中國的石峁(mǎo)邦國為同一個歷史時期,現在總算有比較的依據了。一切以實物說話!



特意指出的烏爾遺址用的是泥磚,經歷四千年的風吹暴晒是不能完整的保留了,所以其復原時候有多少原貌可以保留下來,還值得商榷。但中國此時還有石家河邦國遺址、陶寺邦國遺址等等,就數量規模也是超過兩河流域現存遺址。

這是兩河流域的前來自烏魯克遺址5100年前的女神面具。是伊拉克的國寶,最能代表兩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這同時期中國良渚文化的玉雕,最細的紋路僅有0.1毫米。

這同時期中國良渚文化的玉雕,最細的紋路僅有0.1毫米。

這兩件文物,你覺得哪個更精美,代表更高的文明?

這兩件文物,你覺得哪個更精美,代表更高的文明?

浙江良渚文化區中大量的遺址都出土了炭化稻粒,而且是成堆的。也就說明公元前3000年良渚文明就開始種植大量的水稻了。但,兩河流域至今有出土的碳化小麥么?

空口無憑,總要拿出點真實的出土的東西吧,動不動就依據神話故事和《聖經》中傳說為鐵證,這樣的標準合適么?


謝邀。
要知道中國文明當時在幹什麼,很簡單,看看在同一時期各個文明的考古遺址就行了。

一般認為古埃及文明大致起源於公元前3500年或稍後的時間,那麼我們將時間點放在公元前3500-3000年左右時間。

古埃及 涅伽達文化Ⅱ期
涅伽達文化因發掘於底比斯以北30公里的涅伽達村而命名,分為Ⅰ、Ⅱ兩期。

涅伽達文化Ⅱ期遺址除涅伽達外,還有格爾塞,希拉康坡里斯等。

這個時期仍處於銅石並用時代。銅器比先前更為流行,主要用於魚叉、短劍,縫紉工具。馬特馬爾墓中出土前王朝最早銅斧,16厘米長,3.5磅重。

陶器生產有了提高和發展,許多陶器頂部有穿孔的把柄,出現了兩種雕刻的陶器,可以看到繪畫圖案,有的繪畫被認為是文字。如鋸齒形線條或波紋符號表示水,圓圈裡畫個X被認為是道路交叉點,最後演變成城市一詞。

居民點遺址典型的是希拉康坡里斯,可能包括一個中心城鎮和許多附屬鄉村。陶器碎片範圍很難超過5萬平方米。被認為是典型城市。城牆遺址未見於考古報告,但調色板等文物畫有圓形或方形城市形象。

希拉康坡里斯還出土了兩枚黃色大石灰石權標頭殘片,現存於英國。被認為是王權的象徵。其中一枚權標頭上的戴紅色王冠就是統一上下埃及的蠍子王,但沒有其他材料支持。

兩河流域 烏魯克文化前3500-3000年

這一時期陶器發生變化,器物不加任何修飾。有的加上灰色,紅色的釉。肩部有耳,壺嘴細長彎曲,可能在模仿金屬器皿。

高臘遺址烏魯克文化層出土22件銅器,還有金環,花等金飾品,表明手工業開始轉向金銀銅器。

滾轉軋制印文的獨特印章文化開始廣泛使用,表明集團或個人對財產的控制已經被社會接受。

在烏魯克14-4文化層共發現6個建築層,也就是先後建了六次神廟。最大一座面積80米×55米。兩河流域烏魯克晚期出現了大規模的廟宇建築,被認為表明城市國家在宗教凝聚下出現了。

和埃及一樣,兩河流域也有許多藝術品描繪了激烈戰鬥或俘虜對方的畫面。穿長袍的首領,短袍都下屬,裸體的平民表明了社會階級差別明顯。

在烏魯克第四層發現了最早的圖形刻符,被認為是楔形文字的前身。

中國 仰韶文化晚期前3500-3000年

大地灣遺址,早期聚落較小,中晚期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分為若干居住區,每一區都有大型和小型房屋。在一座大型房屋出土權杖上裝飾的大理石物品,表明房屋主人可能享有高級社會地位。每一區內的大型房屋可能是社會上層的居所和舉辦公共事務場所。

發現一些大型陶器,形制與一般不同,一件四足鼎,一件長方形盤,大小兩件抄,一件四耳罐,一件漏斗形器蓋。對形狀,大小,容器的研究分析表明,應該是一套量器。表明有人掌握社會資源和財產的再分配權利。

有宮殿式大型建築。主室面積290平米,門廊式建築,門前1000平米範圍未見房屋遺迹,只有踩踏過的路土層,應為公共廣場。結構複雜,獨立於其他部分之外,應為整個區域的活動中心。

其南面100公里外有高寺頭遺址,中心處為結構相似大型建築,為本區域另一個中心。如為統一規劃,說明社會組織和領導能力達到相當程度。

西山遺址只保存了北部和西部城牆,殘存部長265米,寬3-5米,高1.75-2.5米。牆外有壕溝,寬4-11米,深3-4.5米。北,西各有一門,北門寬10米。一些出土器物風格與中原本土有差別,可能受山東大汶口和湖北屈家嶺文化影響,城牆和非本地文化同時出現,表明文化互動,社會集團間衝突促進防禦設施。

灰坑中發現有成年人骨,作掙扎姿態,有暴力或戰爭意味。
~~~~~~~~~~~~~~~~~~~~

所以說,同一時期大家乾的事都差不多。手工業繼續發展,打仗,分配財產,一些人開始佔據統治地位。和平的時候修城牆的修城牆,建大廟的建大廟。

西亞和埃及距離近,因此文明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相同。比如兩地銅石並用時代幾乎同一時期,但明顯在金屬應用和手工業上,西亞要更擅長一些。但應注意這與文明先進與否無關,只是一種選擇。

自然界存在天然銅,且有良好的塑性,可以加工各種工具或飾品。金,銀也是類似。而自然界缺少單質鐵,所以須等到青銅時代後才能認識鐵的應用。(早期人類社會少量鐵器都是隕鐵)如果從加工難度上說,自然銅等金屬加工難度低於玉石。

在陶寺遺址,身份高級墓主人陪葬品中不見任何金屬器,反倒是身份較低的陪葬品中只有一件銅鈴,從側面說明這個問題。

另外,從上面對考古的解釋可以看出,中國在這方面十分保守,這裡面有各種原因,不提也罷。

~~~~~~~~~~~~~~~~~~~~~~~~~
答案中很多人提到農業起源,也說兩句。先看幾種主要作物的考古遺存。

小麥:BC10000年,地中海東岸納多夫遺址二粒野生小麥遺存,觀察到居民牙齒磨損嚴重,推測廣泛採集小麥。
BC9000年,幼發拉底河旁阿布胡賴拉遺址見到一粒小麥,可能是人工栽培。
BC9000-8000年,約旦河谷和敘利亞等遺址,見證多種種子從野生向栽培型轉化。

水稻:吊桶環和仙人洞遺址舊石器文化層
BC11000年大量野生稻的植硅石,表明野生稻已經作為食物一部分。
BC9000年,出現人工栽培稻的植硅石。BC8000年,跨河橋,上山遺址,顯示栽培稻進入初始階段。

玉米:新的分子生物學證據,其栽培馴化始於9000年前墨西哥南部。

從絕對年代上看,西亞的小麥和中國水稻早於美洲玉米,但農業起源和最早作物栽培並不是完全等同概念。作物栽培的初始階段到作物形態和遺傳性狀顯著變化、收穫量增加並佔到主導地位,都需要演化過程和時間。

因此,現在觀點認為農業在全球主要地區幾乎同時起源。這也和氣象學相吻合。12000年前,寒冷的更新世冰期結束,在距今10500年時進入溫暖濕潤的全新世,森林向高緯度地區推進,原來比較乾旱都低緯地區受到雨水滋潤,農業在這個時間點開始發源也就不是偶然了。


有些人已經不要下限了,我正常的質疑不回復就算了,還居然諷刺拉黑,很好,這很知乎……

某答主毫不掩飾地吹所謂的青銅器發源地,還明目張胆地鼓吹中國青銅器西來說,只發現了一把所謂青銅刀,就特么敢跟品類豐富,工藝複雜,規模宏大的殷商青銅器比;一輛車都沒發現,還特么敢吹是車的發明者,敢跟殷商出土的大量戰車相比嗎?想證明青銅西來,也行,吹是沒用的,要拿出證據鏈來,否則只能說連草稿都不打。某答主還列一大堆所謂公元前建築遺迹來鼓吹西方文明,是不知道這些號稱幾千年歷史的東西大部分是近代以來重修或(按想像)復原的嗎?我們自己的古建築都會說在是什麼時代初建,在什麼時代修復,在什麼時代重建,時間地點人物記錄俱全。西方大部分所謂古建築什麼記錄都沒有,直接敢說是公元前的,這麼吹那些古人知道嗎?眼見方才為實。

我不是民族主義者,更不會鼓吹本土文明,但我是邏輯主義者,凡事都講證據,但恰恰在考古上,很多西方人最不講證據,拿聖經、荷馬史詩和希臘印度神話考古就不說了,還沒有發現相關考古證據就已經敢說誰發明了青銅器誰造了第一輛車誰最早開始了農業。這是就是所謂嚴謹的西方考古?我只問一句,蒸汽機是誰發明的?
蒸汽機是誰發明的都是爛賬一筆,近萬年前的朦朧歷史誰還敢到處吹第一?也就是某些西方人和他們的擁躉!

現在我講一講自己的邏輯,認同與否隨你。大家都知道人類的發展與火密不可分。人類最初使用的是石器,用不同硬度的石頭相互撞擊來獲得自己需要的形狀,這也應該是玉器發展的基礎,只需要更硬的石頭來雕琢比較柔軟的玉石就可以將玉石打造成自己需要的形狀,這給予了玉石人的意圖人的思想,最終玉器成了禮器,代表了權力和地位,玉就成了王。但這些還用不到火。
更早或稍晚,人類發現了泥巴的妙用,把泥巴捏成各種形狀,用來造房子造器皿造簡單的生活工具,後來也不知道誰發現泥巴可以用火燒乾而不需要等太陽晾乾,火燒泥巴就是燒制陶器之始。隨著燒陶需求擴大,人類對火的控制也更加嫻熟,火溫也逐漸提高,終於某些低熔點金屬和合金開始融化,比如錫(無錫為何無錫?錫的熔點才230多度)、青銅合金(銅錫合金的熔點僅800多度),此即青銅鑄造之始。金的熔點雖然高,但它的延展性太好,只要堅持不懈地捶打,也能塑造成一定的形狀,所以金器和青銅器根本就是兩個層面的東西,有些人卻以金器貶低青銅器,殊不知青銅器是人對火嫻熟運用的炫耀,而金器是人力量和耐性的炫耀。青銅器的冶煉鑄造更進一步提升了人對火的運用,火的溫度進一步提高,銅開始融化(銅的熔點1083度),銅被用作貨幣也是自然而然的,後來火溫突破到1500多度,煉鐵方才成為可能,當然不同地區鐵礦品質不同,鑄造的鐵器性能也不同。伴隨著鐵器的鑄造,陶器發展成為瓷器,瓷器開始大規模的燒制,某國因之成名。後來隨著煤炭的使用,火的溫度更高了,更多金屬和材料融化,此時已經是工業革命的前夜。
我說了這麼多就是在說一點,火制工具不論是陶、青銅、銅鐵、瓷器等無一不與火的控制和溫度緊密相連。在說某地是青銅器起源時,是否想過煉製青銅器是否先得有燒陶過渡,並有煉銅煉鐵繼承,而且規模不小,否則只能說此地發現的青銅器是別的地方帶來的或者乾脆是偽造的。但某地不過發現了一把青銅刀,某方及其擁躉們毫不掩飾地鼓吹此地為青銅器起源,要臉么?

對於問題,這涉及相關考古知識和歷史知識就不說了,更重要的是涉及到西方和中國兩種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觀,但不論是什麼觀,基本的邏輯還是要的吧,上帝神佛外星人請暫時退避,我們要對比不要對比他們怎麼說的怎麼吹的,一切講證據,應該對比考古證據或考古實物。由於西方大量遺址被重修,被所謂復原,這種建築遺址實際上沒什麼參考價值,雖然看起來宏偉壯觀,美輪美奐,不好意思,不能用來做對比。更不要用什麼C14作鑒定,否則會鬧出幾十萬年前人工遺址,幾萬年前神級文明的笑話,因為除了隕石地球上所有的岩石跟地球同齡。地層學只能作為參考,因為意外因素太多了,比如地震,挖井,地下水等等,都可能導致物品落入深層地層。建築斷代主要依賴相關文獻、歷史記錄以及建築風格,然後是地層學、風化程度。很多人對風化估計沒什麼太直觀的感受,建議大家清明節時擦一擦先人的墓碑,就會感受和理解到時間真正的力量。再來看看西方吹捧的古文明的建築遺迹,就會發現西方對時間的力量根本一無所知,這些遺迹也就是壯觀了點。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最能直觀對比的只剩下出土文物和化石,比如人工培育植物或馴養動物的化石、泥器石器陶器、青銅器銅鐵器等等,大家如果有心可以自己去對比對比,最早的小麥農業起源Natufian culture和中國仙人洞遺址,最早的青銅器發源地(出土了所謂的蘇美爾青銅刀)和中國甘肅馬家窯遺址。石器陶器就算了,跟中國比,太欺負人了,中國的玉器文化(就是石器文化的巔峰)縱貫大江南北從遠古至今,西方有玉器文化么。而陶器在中國後來則發展成了瓷器,China因之得名。誰說中國不重器的?每一種器,即使不是中國開創的,中國都可以把它推向巔峰!我相信鋼鐵、合金仍將如此,聚合材料也將如此。

到這裡,估計很多人都會嘲諷我,這不是民族主義嗎?還說自己不是民族主義者?看清楚我用的是「中國」二字,中國本就沒有民族屬性,中國本就是天下之中兼容並蓄的代名詞。別人好的優秀的我們都要去學,都會去學,張騫、法顯、玄奘、乃至近代到今天的向西方求學問道的仁人志士都在履行這一傳統。但無限度鼓吹別人,打壓貶低自己的並不在仁人志士之列,他們只是別人的二道販子,拿別人自己都不吹的東西跑到國內來炫耀供人仰視,別人知道嗎?至於鼓吹本土,貶低別人的,是不是要把學習這個優良傳統給扔了,去自吹自擂閉門造車嗎?連外國人自己都知道中國是偽裝成民族國家的文明,一堆民族主義者還恍然不知,現代中國之成為中國是中國境內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優秀的文化共同締造的,是共和之中國,而搞民族主義的必然失敗,蘇聯、南斯拉夫的殷鑒不遠。我國領導人一再向其他領導人重申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其他領導人也表示支持,怎麼,回頭就忘了嗎?因為未來的中國也必將是全人類各種優秀文化的共同體,這才是中國在人類歷史中的位置!

我是不喜歡講民族主義的,但不好意思,如果你跟我談人本主義,我就跟你談人本主義;如果你跟我談國際主義,我也會跟你談國際主義;但如果你跟我談民族主義,我也只能跟你談民族主義;如果你跟我談唯心主義,那就不用談了,各回各廟,各找各神吧。

大家有心就自己去網上搜文物對比,有錢有時間可以去世界各地博物館親眼對比,沒心就看看其他回答。有對比才有傷害。

————————
中國人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當前,戰亂和貧困依然困擾著部分國家和地區,疾病和災害也時時侵襲著眾多的人們。我真誠希望,國際社會攜起手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把我們這個星球建設得更加和平、更加繁榮。
——2017年元旦習近平新年賀詞。


這種問題題主還是自己維基吧,或者找相關專著看看。有兩個高票答案(過千贊的)謬誤百出。那個挺古埃及的答案簡直了,居然把秦九昭和古埃及數學相提並論。順便說一句,古埃及的十進位和現在的十進位完全不是一回事。古埃及人只是用一個符號表示10,但並不是10進位制。最早的和現代類似的真正的十進位制是中國人創造的。

還有別的幾個誇張、肆意歪曲事實的地方,我就不駁了,感興趣的話自己維基。

知乎不是學歷史的地方。歷史其實門檻也沒有這麼低的。知乎偶爾問個史實八卦還可以,題主這麼大的學術性問題,就不要隨便相信知乎了吧。




專門來打@魑魅魍魎的臉
他通過這些話來證明金字塔是現代澆築的,這是赤裸裸地斷章取義。就算是百度百科,都沒有這麼說,且不論文章真偽,人家作者是在懷疑古埃及人擁有類似現代混凝土的技術來鑄造巨石,怎麼到了他這裡就變成金字塔「應該是近代所為了」?
看都不看仔細,太急了吧!

百度百科原文如下:
金字塔上的巨石
據研究,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之多,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該塔高約146.5米,共用了220多萬塊巨石。每塊石頭都有一人多高,約2500千克重。人們一直存在種種疑問,這些石塊是怎樣開採、運送的,又是怎樣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擁有世界上所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建築師也很難完成如此艱巨的工作。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數百英里範圍內。竟然難以找到類似的石頭。不久以前,科學家約瑟.大力杜維斯提出了他驚人的見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衛杜維斯藉助顯微鏡和化學分析的方法,認真研究了巨石的構造。他根據化驗結果得出這樣的結論:金字塔上的石頭是用石灰和貝殼經人工澆築混凝而成的,其方法類似今天澆灌混凝士。由於這種混合物凝固硬結得十分好,人們難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頭的差別。此外,大衛杜維斯還提出-個頗具說服力的佐證:在石頭中他發現了一縷約1英寸長的人發,唯一可能的解釋是,工人在操作時不慎將這縷頭髮掉進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一些科學家認為,鑒於現代考古研究業已證實人類早在數千年前就知道如何製作混凝士,所以大衛杜維斯的論斷頗為可信。但少數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他們說:既然開羅附近有許多花崗岩山丘,那麼,古埃及人為什麼要舍此而去用一種複雜的操作方法來製造那難以數計的石頭?看來,金字塔之謎並未完全「破譯」,還有待人們進一步去研究、探索。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億所得的數,和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相等;穿過大金字塔的子午線把地球上的陸地、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用兩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積等於圓周率。以上這些都是巧合嗎?這些都還有待人們進一步探索。


說一下個人看法。
看過一個安德魯麥卡菲的ted演講,講的是人工智慧對人類的挑戰,他說了一些人類古代的事情,列了一條時間線,沒有講古埃及,而是孔子啊佛啊耶穌啊之類的。但是在那條時間線遠遠的前邊,有一個高峰,是亞伯拉罕——我還專門搜了下這是什麼東西。。。。


那個演講的核心要點是,工業革命以前的所有發明都並不重要,人類接下來面臨更大的挑戰。但他依然要執著地把亞伯拉汗放在最前端,所以說所謂的起源真的不重要嗎?其實,大家心裡都是看得很重的。


我只是個吃瓜群眾,我只想針對高票的魑魅魍魎兄所說的「西方中心論」發表一下看法

支持希臘文明的存在,壓根不是支持「西方中心論」,而是「反西方中心論」

西方中心論認為,西歐是希臘文明的直接繼承者,「希臘」反而不是希臘文明的繼承者。您認為「古希臘」和「現代希臘」不是一回事,正是正中「西方中心論」主義者下懷。

支持希臘文明,並且支持希臘、地中海文明的本位(而不是西歐,更不是東歐俄羅斯),才是我們的目的,才是我們用以反對「西方中心論」的最好武器。
想反對西歐的「西方中心論」,完全沒必要讓我們中華文明親自出馬。不要搞不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起步晚從來都不是個太大的問題。

起步為什麼晚,和地理、氣候有很大的關係。

看看《槍菌鋼》吧。


相差1000年是扯淡。可能差距更遠,也可能更短。
題主對比的是某個定義下的文明。這個1000年是以最早出土文字來定的。商是BC1800,蘇美爾是BC3000。
但甲骨文是表意文字。蘇美爾那個是象形。兩河出現表意萌芽只早了小几百年。

最怕題主這類亂擴大的。記得還有流行很廣的,商之前茹毛飲血。到處畫商之前的人,就是披著獸皮。。。。

拜託,中國種植水稻和小米都是萬年前。8000年前的糧倉可以囤夠養活萬人的粟。這比人類最早種植二粒小麥早多了。

考古證明中國在三皇傳說之前,已經進入農耕文化幾千年啦。聚落都超萬人啦。還披著獸皮?還能人人吃肉和野果?這有多扯淡啊。

但,我並不是說中國古文明和兩河同步發展。不少地方差距可能遠比1000還久。
我只是反對這個不知所謂的千年。以及背後的,商之前是原始人社會的邏輯。


文明就像男人,不要糾結長度,持久才是關鍵……匿了吧,好可恥……


好了,讓大家久等了,等了一年多了………………
既然還有人記得這個答案,那我就重新開始更新吧
提問者看起來有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華夏文明起步晚?第二,在別的文明發展的這段時間裡,中國文明發生了什麼事?
第一個問題好講,這裡先講。
其實之前的答案已經提到了,因為中華文明在歐亞大陸的一角。
當然要說晚也不是真的晚,比起埃及、兩河晚,比起瑪雅人……那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埃及,兩河流域這兩個文明處於歐亞非三州的交界之處,這樣的地方,能夠吸收到各處的文化,所以興起的早。另一方面,有大河滋潤,而且無論兩河還是尼羅河,泛濫有規則,比較容易控制。相對來說,黃河泛濫不甚規則,泛濫時水太多,乾旱時水太少。而馴服長江這種大河,顯然古人做不到。
第二個問題:在別的文明發展的這段時間裡,中國文明發生了什麼事?
答曰:在向文明的門檻發起最後的衝刺。
好,接下來我們開始正式縱覽那個一千年。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相當於古埃及的古王國時代和早期中王國,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和阿卡德)在中國的考古學上被稱為龍山時代,最初以龍山文化而得名,後來發現,這個龍山文化是由許許多多不同來源的小文化組成的,故放棄了這個稱呼,而稱此文化所處的時代為龍山時代。
龍山時代是一個什麼時代?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處在文明前夜的時代,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榮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由長江和黃河組成的大兩河流域,各處都出現了非常發達的考古學文化,就工藝水平而言,良渚的玉器、山東龍山文化的蛋殼黑陶(我導師說,今天人做的複製品還沒那個時候好)、陶寺的前銅禮器群、齊家文化的早期青銅鑄造工藝,都體現了那個時代最高的技術水平(如果還不是科學水平的話)。就社會發展而言,陶寺和良渚肯定已經建立了金字塔式社會結構,出現穩定形式化的權力,貧富差距之大,絕對令人咋舌。可以說,許多地區的文化都已經極其接近後世所說的文明和國家的水平,每一個,都代表了另一個中華文明的可能。

待續
——————————————————————————————————————————
多贊幾個吧,我好有動力寫


謝邀 @腓力四世囚教皇 @郭紀昌
個人認為所謂「四大古文明中古中國起步最晚」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所謂「四大古文明」應該是指古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古印度和古中國,那麼我們來看看「四大古文明」各自的起始時間。這裡首先要明確一點,「文明」(civilization)起源必須具備如下幾個主要條件:有城市出現文字出現階級分化國家政權誕生進入青銅時代,換句話說傳說時代不能算文明
古埃及文明:大約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年前)完成農業革命,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4000年左右進入涅伽達文化Ⅰ時代(BC4000~BC3500),出現私有制和階級分化,在尼羅河西岸一些聚落里發現了市場和古城牆遺迹,據考古發現這一時期有刻畫符號(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雛形);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進入了涅伽達文化Ⅱ時代(BC3500~BC3100),出現諾姆(Spt,據古埃及語音譯為「斯帕特」),即早期城邦國家或酋邦制政權(中國國內一度把Spt翻譯成「州」,這是不確切的,因為早期古埃及的Spt具有很強獨立性,並不是中央集權國家的行政區劃),同時還出現了早期象形文字。據此可以說,古埃及文明起源有一個漫長過程,大致是從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公元前3500年,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間古埃及已經進入文明時代,古埃及文明起源距今5500~6000年。
古蘇美爾文明埃利都·歐貝德時代(BC4400~BC3500)蘇美爾人的社會進入了青銅時代,有小型城市出現,據考古發現有神廟和其他宗教祭祀場所,酋長權力不斷強化,反映這一時期蘇美爾社會已經進入酋邦制階段[美國學者塞維斯(E·R·Servise)在其代表作《國家與文明的起源》(Origins of the State and Civilization)一書中提到人類政治文明進程經歷了四個時代:游群、部落、酋邦、國家,其中「酋邦」指由具有一定政治權力的酋長統治的社會政治組織];烏魯克時代(BC3500~BC3100)古蘇美爾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和楔形文字,意味著這一時期蘇美爾完全跨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所以說,古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也經歷了埃利都·歐貝德時代和烏魯克時代兩個歷史時期,時間是從大約公元前4400年到大約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500年前基本上可以斷定蘇美爾人已經進入文明時代,古蘇美爾文明起源距今5500年以上。
古印度文明:據現代考古學發現,其實南亞次大陸最早的文明是由達羅毗荼人(Dravidians)創造的「哈拉巴文化」(Harappan Culture)。達羅毗荼人是南亞地區早期居民,他們按人種分類屬於「小黑人」或者說「矮黑人」。哈拉巴文化地理範圍大致是印度河上游地區,東北到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崙山南麓,西南到今天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省。早期哈拉巴文化(BC3300~BC2500)還處於父系氏族社會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可能已經出現軍事民主制的部落聯盟組織。後期哈拉巴文化(BC2500~BC1750)已經進入青銅時代,有青銅器、金屬(金、銀、銅等)、小刀、寶石、象牙出土,出現了城市和象形文字,已經完成農業革命。應該說,此時印度河平原上游地區已經進入文明時代。不過公元前1750年前後,來自今俄羅斯西南部外高加索地區(車臣共和國、北奧塞梯共和國等地)的印歐語系歐羅巴人種游牧民族雅利安人(Aryan)入侵了南亞次大陸,哈拉巴文化被粉碎,古印度歷史倒退回原始社會時代。經歷了漫長的吠陀時代(Vidaya Age或Vedic Age,BC1500~BC600)雅利安人才創造出自己的文明。
古中國文明:按照中國考古學先驅、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教授蘇秉琦先生(1909~1997)的觀點,中國古代文明是「滿天星斗」式的起源,同時也是「上萬年的文明啟步」。蘇秉琦先生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下列六個地區:陝豫晉三省靠近黃河的地區、華東地區(山東省、蘇北地區、皖北地區)、長城以北地區、湖北省和鄰近地區、中南地區(從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到廣東省珠三角地區)、長江中下游平原。在繼承蘇先生理論的基礎上,中國內地考古學界經過長期努力,發現仰韶文化的時代(BC5000~BC3000)雖然中國遠古先民還處在新石器時代,但是這一時代農業革命已經接近完成,原始農業和原始手工業已經分離,當地居民已經是以定居農耕為主,出現了小型村落。東北地區(具體來說是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為中心,覆蓋遼寧省朝陽市、阜新市、錦州市和河北省秦皇島市、承德市部分地區)的紅山文化(BC4000~BC3000)晚期已經有階級分化的痕迹,氏族首領權力顯著增強,可能已進入酋邦制社會。龍山文化時代(BC2500~BC2000)已經進入銅石並用時代,出土文物上有刻畫符號,有城市的雛形,早期王權加強,表明這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酋邦制社會了。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的二里頭文化(BC1950~BC1600)則已經是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了,並且已經出現城市和國家(是否有成熟的文字目前尚無法確定)。也就是說,最遲到公元前1900年,中國也進入了文明社會,古中國文明起源距今約4000年。
-----------------------------------------------------------------------------------------------------------------------------------
從上面的描述就可以看出,古代中國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幾乎是同時起源的。而且古印度文明從達羅毗荼人的哈拉巴文化到雅利安人的文明中間有很長的斷層,古中國文明則是連續不斷地發展的,中間幾乎沒有斷層。至於說古代中國文明起源比古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晚倒是事實,不過古中國文明與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愛琴文明)起源幾乎是處於同一時代,比古羅馬文明、古代波斯文明、瑪雅文明起源都要早。應該說,在世界歷史上古典文明中,古代中國文明的起源時間處在中間,不算早也不算晚。古中國文明比古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起源晚也正常,畢竟人類社會從來就不是同步發展的,發展進程有先後並不奇怪。阿茲特克、印加、迦納、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歐亞大陸北方游牧民族、阿拉伯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的文明起源更晚,難道說他們在歐亞大陸早期文明和美洲早期瑪雅文明發展的時候也是在閑著什麼事都沒有幹嗎?
----------------------------------------------------------------------------------------------------------------------------
推薦閱讀:
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 60 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大英博物館為什麼那麼破?
漢族是不是沒有宗教傳統?為什麼?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是另一個名人的「腦殘粉」?
「清明兩朝風雨」,如何對下聯?

TAG:歷史 | 發展 | 人文 | 中國古代歷史 | 文明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