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成就遠不如統一中國的秦始皇,隋文帝。孫子兵法為何流傳百世,名揚天下?為何孫武連一個楚國都吞不下?

難道孫子兵法浪得虛名?


我自己對《孫子兵法》的興趣是由於在1927年的春天收到了杜坎爵士的一封信而引起的,當時杜坎爵士受「戰爭辦公室」的派遣正在上海指揮軍隊協助蔣介石領導下的廣東軍隊反對北方軍閥的戰爭。

他的信里寫道:

「我正在讀一本使人著迷的、寫於公元前500的《孫子兵法》。有一個觀點使我想起了你的理論:軍隊可以比做水,水離開乾枯和高處而流入山谷,軍隊應該避實就虛;水流受地面形狀的限制,勝利的獲得是採取的行動和敵國的情況相適應的結果。這本書中所說的另一個被中國的將軍們所採用的原則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這本書中,我發現了許多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的思想,尤其是孫子一再強調的出其不意以及追求非直接路徑的思想。這使我認識到即使在戰術層次上,(他的)許多軍事思想也是超越時代的。

大約15年以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對中國大使館的武官進行過幾次訪問,他是畢業於蔣介石黃埔軍校的學生。他告訴我,我的書和富勒將軍的書是中國軍校中的基本教材。我問他對孫子怎麼看?他回答說,孫子的書固然是經典,但大部分青年軍官都認為它已經過時,在機械化武器時代已不值得研究。我當時告訴他,是他們回歸孫子的時候了,在孫子的這本小書中所包含的關於戰略和戰術的基本原則比我寫的二十本書所涵蓋的內容都要豐富。簡而言之,它不僅是研究戰爭的最好的入門書,而且作為對軍事進行廣泛的研究和時常的參考,也絕不喪失其價值!

----B*H*Liddell Hart

題主,知道這是誰說的么?

利德爾*哈特

一戰以來最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之一)、「間接路線戰略」的創立者、機械化戰爭模式的開拓者、「戰略教皇」。

他曾擔任過陸軍大臣軍事顧問,1966年被授予「爵士」。

他的《大西洋防禦》備受希特勒的稱讚,被譽為英國僅有的(陸戰)戰略家。德國著名坦克戰專家古德里安在回憶錄中明確感謝他的理論對自己建立坦克戰的基本模式的巨大作用。

PS:
他很鄙視克勞塞維茨

來個輕鬆點的吧~

克勞塞維茨:戰爭是這樣的一二三四五六

約米尼:勞資跟皇帝打過十二次戰役!

克氏:戰爭的理論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約氏:勞資跟皇帝打過十二次戰役,指揮過十萬人!

克氏:戰爭的規律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約氏:勞資跟皇帝打過十二次戰役,指揮過十萬人,你寫的書死後幾十年賣不出50本!

克氏:我們要了解戰爭必須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約氏:勞資跟皇帝打過十二次戰役,指揮過十萬人!你寫的書死後幾十年賣不出50本,勞資的書全世界的軍人來讀,海權論之父來給勞資磕頭。你啊,還要學習一個!

老毛奇:約米尼,你污衊我師父,我不服!

利德爾哈特:麻痹,一群弱雞。這世界上孫武第一,我第二!克勞塞維茨,狗屁不通,你算根屌?毛奇三腳貓,屌毛都不算~!

猿首:跪了!

古德里安:哈特一生粉,不解釋!

知乎大國濕wrong way:樓上都不如我!


幫助 @經略幽燕我童貫補個圖, @豬灣的古巴旅
下面的是「大約15年後」那一段的原文

資料來源
http://www.amazon.com/Samuel-Griffith-Liddell-Hart-Paperback/dp/B004LNTHIS/ref=sr_1_3?ie=UTF8qid=1440670636sr=8-3keywords=Samuel+B.+Griffith


看了這個題,我想到了三不朽。

立功,立德,立言。

能被後世人銘記的,並非只有攻城略地開疆拓土的秦皇漢武,還有周遊列國鬱郁不得志的的孔子,一騎遠走函谷關的圖書館管理員老子,以及題主說的憑兵書十三篇折服歷代君主和軍事將領的孫子。

如果問柳下惠這個男人為國家做了什麼貢獻,有過什麼著作,題主一定一臉懵逼,但是不妨礙大家都知道坐懷不亂這個典故。當時的天子是誰?大家其實並不關心。

就是說知名度和流傳千古未必只是從實績中來,思想(愛因斯坦等)、道德(辛德勒等)、體育(拳王阿里等)、文藝(莎士比亞等)、繪畫(達芬奇等)、工程(胡夫金字塔等)、設計(馮·諾依曼等)、發明(愛迪生等)……對人類社會產生深刻影響的各領域頂尖人物都會留下他們的痕迹。

這些痕迹既不能相互比較也不能相互取代,都有各自獨立的歷史價值。

希望青史留名萬世不朽的有志青年記住,路不是只有一條。

回答完畢。


要上課了,簡單說

首先要明白兩點:
1.春秋和戰國的戰爭性質
2.戰爭的本質

春秋時期的戰爭,規模不如戰國。原因:
1.戰國時期鐵器的普及,直接的影響是生產工具的改變和兵器的進步。也就是生產能力的進步和戰鬥力的提升。生產力是支撐軍隊能力的一個比較綜合的指標。所以商鞅變法為什麼耕戰並列。
2.戰國時期軍事思想開始體系化和成熟化。春秋的名將顯然不如戰國的多,戰國的軍事思想和軍事理論都是在春秋確立和發展的。
3.戰爭形式的改變。早期,春秋的戰爭基本就是雙方拿著木棒互毆,裝備好的上點石片,青銅之類的。而且戰爭方式單一,以打退對方為主。戰國就不同了,車戰馬戰步戰水戰,包圍戰,追擊戰,殲滅戰,運動戰,戰爭的方式層出不窮。

以上,就可以導致以下事情的發生:
在春秋一個軍隊只能把另一個軍隊打退,很多時候不能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但是戰國戰爭規模的全面擴大,出現了一支軍隊徹底抹殺另一支軍隊的現象(白起式殲滅戰)。其次,軍隊的戰略目的也可以多樣化了,搶奪土地和保衛主權,勒索資源和保有自我,毀滅敵人和抵抗屠殺。

這個說完了,那麼戰爭的本質呢?

要上課了我就快點碼。

戰爭永遠是政治的服務手段。
戰爭的目的並不只是爭奪土地統一天下那麼簡單。戰略威懾,搶奪資源,干涉政治,培植勢力,轉移矛盾,每一場戰爭都有自己背後的政治目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

孫武需要吞併楚國嗎?
我沒有研究過孫子的歷史,但是我知道春秋的戰爭多數不是兼并戰,即,其戰略目的不是以爭奪土地資源為最終目的。
春秋的統治者們喜歡幹什麼?爭霸呀!
每個國君都朝思暮想著當霸主,因為誰當了霸主,誰就能有號令諸侯的能力。就像美國的霸權,雖然不太一樣,道理是差不多的。所以春秋的戰爭本質,是爭霸戰,實打實的霸權戰爭。
戰國不同,戰國時期,霸權不需要靠大家來承認了,我不想承認就不承認,不需要聽從霸主的。那麼真正的霸權就是由軍事力量決定了,軍事力量又是由國力決定。同時期,統一思想開始萌發,所有的國君們都開始考慮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才能獲得更多的土地。所以戰國時期戰爭的本質是兼并戰。

孫武需不需要吞併楚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楚國曾經是霸主國(這點有爭議,春秋五霸歷來有很多版本),也算老牌的霸權主義國家,雖然國力不去當初,但是拿楚國開刀是一個很好的方案。吳國是小國,遠離中原,要想躋身霸主之位,必須要拿點乾貨出來。於是先把隔壁的巨無霸楚國打了,而且打敗了。這個在軍事上是成功的,政治上也是成功的,因為達到了最初的戰略目的和政治目的。後來吳國如願稱霸。

為什麼孫武流芳百世。
軍事思想是最重要的。而孫武確立了中國第一套完整的軍事理論,而且其正確性在今天依然被不停地論證著,現在的中東,以前的越南朝鮮,每一處的戰爭都處處有孫子兵法的影子。這套理論,其意義非常重要。孫子偉大不是他打了多少勝仗,論打勝仗他可能不如吳起,樂毅,白起,郭子儀,毛爺爺。但是但是這後面提到的每一位軍事家都是從孫子兵法的理論體系中出來的。

至於「成就不如秦始皇」
一個軍事家和政治家比政治成就,當然沒得比。
孫子的成就,在於為後世軍事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秦始皇的成就,意義在於他真正完成了統一,結束了國家的分裂。
兩個人都推動了歷史的進程,一個直接,一個間接。

草草回答,不想細化。
上課了。


克勞塞維茨、馬漢、杜黑、馬基雅維利統統哭暈在廁所。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孫子兵法 形篇第四》


孫武吞不下楚國情有可原,楚國的領土很大,經營了那麼多年,還是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的;
作為一個外來入侵者,以少勝多,戰勝了對方,但是你有足夠的兵力來消化對方的領土,安撫對方的百姓么?並沒有,所以,當進攻不斷分兵進行防守的時候,就會變成強弩之末的局面,無法最終攻下最後必須堅守的楚國,而,你在一個對自己政治歸屬不穩定的國土上作戰,早晚是要承擔遍地開花被人偷襲後路的風險的,所以孫武早早的就說不應該滅楚,甚至,可能基於對吳國、吳王性格、作風的判斷,覺得不是值得侍奉一生的明君,於是選擇早早地就退隱了。
這都是很明智的,能一步步想到那麼久遠的問題,急流勇退,明哲保身,這個能力應該不下於其他人吧?


孫子兵法的偉大在於他在公園五百年前就提出了軍事指揮學的基本原理,而且不僅在軍事學上有指導意義,在所有有體系對抗的活動中,孫子兵法都有很強的戰略戰術指導意義,同時,孫子兵法在文學上的成就同樣有很高的高度。


首先孫武是在你說的這兩個人之前,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你說的秦始皇隋文帝和他們的將領都是因為把孫子兵法學以致用才一統中國的?而孫武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把量變做成質變?畢竟秦國是經過幾代人的積累才把做到如此強的實力。隋文帝不太了解,記得是隴西貴族,我猜,他們也是積累了很多代。當然我這裡是想當然了,就不表了。
話說秦始皇隋文帝都是皇帝,孫武是將領,你這個對比的選擇有失偏頗!用什麼王翦,楊廣之類的來對比也許好些。
而且吞併楚國這個事情,起碼要有能吞併的實力吧?吳國之於楚國就像是越南之於中國。你叫越南吞併中國,你自己想想也覺得不可能。但是美國有可能有吞併中國的可能性(這裡只是說實力的可能,當然這是不會出現的,因為中國太特么大了)


小夥子,你這種思想很危險,你這種看法很沒邏輯。用劉邦的一句話告訴你「用人傑而取天下」。取天下靠的不是兵書,是人心。人心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劉邦這樣用謀權賺的。

要取天下需要多種條件吧。會用兵只是一個非充分條件。隋文帝和秦始皇是很好的大一統帝王的代表。一個武,一個文。你要想知道兵法大神孫武為什麼沒有奪天下,你需要的是去了解隋文帝和秦始皇得天下的過程。你才會知道,一個人為什麼能稱王。&1.出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多數時候是有的。隋文帝是北朝大臣高官,資源多,還娶了獨孤公主做皇后。&2.機遇&3.人才 &4.綜合能力 包括知人善任。不會用兵沒事。有張良這種人才就行了。


這樣說的話,《論語》不過是孔子師徒的唧唧歪歪,《道德經》說的也是些常見的道理,《莊子 》描述的也就是些夢幻一樣的故事。
雖然上述這些典籍和《孫子兵法》一樣,講述的看似都是一些基本的,甚至常識性的道理,但這些道理卻是永恆的。而從字面上讀懂這些道理,到真正理解,再到融入生活中,其間的距離不知幾何道里啊!
大道至簡,返璞歸真,題主,還是多看書吧。


我比較傾向孫武是伍子胥本人。
兩個方面論證
1:伍子胥其人很有能力,兩次安排刺殺,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兩次刺殺難度都非常大,結果都是成功,伍子胥其人識人用人能力可見一斑。寫過兵書,但沒有什麼實際的戰績,也沒有記載指揮過大型的戰役。
2:孫武是伍子胥屢敗屢薦舉薦給吳王的,顯然和伍關係是比較密切的。孫武一出場就已經寫好了兵書,獻給吳王,當時應該很年輕。對比古時候寫過兵書的人的性格,痴迷於戰,終生為戰。

矛盾就來了,孫武少年得志拜將出仕,一副指點江山激揚天下的英雄模樣。但是攻滅楚國之後,年紀輕輕效仿道家文化隱世遁逃而去。春秋實際上沒有隱士文化,除了虛無縹緲的鬼谷子外,找不到著名的隱士。而且鬼谷子本人還寫作了《鬼谷兵法》。純粹的隱士根本不存在。孫武以滅楚的威名,何以能消失的無影無蹤?也許孫武可以說吳王不值得輔佐,但滿天下諸侯卻沒有一個國君會去邀請這尊大神拜將封侯嗎?盛名之下,一個諸侯們最急需的兵家人才,無聲無息的消失是基本不可能的。

伍子胥名震吳越,卻沒有什麼戰績。孫武四戰之功,攻滅強楚,留下一部兵書消失無影無蹤。這兩人單獨作為一個故事是邏輯上很不完整的。伍子胥不應該沒有顯赫的戰績,而孫武不應該憑空消失。那麼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孫武和伍子胥的故事和在一起,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政治平庸,兵家奇才的故事。


親,難道你不知道吳國在楚國幹了什麼→_→


你們10個100級遊戲大神,竟然還打不過一個500級的笨Boss。那就是一個簡單AI,你們的操作呢,你們的智商呢。PK榜前十果然都是浪的虛名的傢伙,連個智商為0,操作為0的Boss都砍不過。


孔子的學說是中國專制統治的理論來源,但孔子是帝王嗎
一個是理論的創立者,一個是理論的實踐者。側重點都不一樣


秦始皇只要不換成戈爾巴喬夫、走資洋之流應該就沒問題吧?


兵法這事,有時候也是論心不論跡的


秦始皇家裡從秦孝公開始積累財富,積累了好幾代,由秦始皇完成統一兼并。
楊堅之父楊忠位列隴西集團十二大將軍之一,西魏,北周的核心領導圈子,楊堅是北周世襲隋國公,同時兼國丈。
請參考孫武生平·····
請再參考孫武老闆闔閭生平·····


好吧,要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就避不開這個問題:請問金瓶梅里的西門慶,潘金蓮是如何家喻戶曉的?


因為即便你是孫子,也不是代表戰無不勝,孫子兵法里有個思想是,算出來的結果如果是不勝,那麼他是不會進攻的!之所以百戰不殆,是因為只有在知道是打勝仗的時候,他才會去打。


推薦閱讀:

隋朝為什麼會突然土崩瓦解,有什麼歷史必然性?
求教「狐媚而圖聖寶,胠篋而取神器」釋義?
為什麼地理位置不好的鄴城在魏晉南北朝如此重要,壓過洛陽成為北方中心,為什麼被隋文帝摧毀後再也無法復興?
楊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北周為什麼會禪讓皇位給楊堅?

TAG:秦始皇 | 孫武 | 孫子兵法 | 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