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會說話,怎樣提高說話的技巧?

會說話的人怎麼說別人怎麼愛聽,聽眾個個還都心悅誠服,為什麼不會說話的人,會說到一半就不知所錯甚至胡言亂語,聽眾對你毫無興趣。最後都不知道怎樣像個正常人一樣和別人說話了。求教怎樣練習說話?說話也需要怎樣優良的品質和心理素質嗎?我是認真的,請你也認真,謝謝!


我覺得不太會說話,可能很多時候就是明明沒話說,卻偏要找話說,結果說的全是廢話,自然不受待見。

所以,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一共九條,就稱為「獨孤九言」吧。

1. 發言、講話、研討之類分享型的說話場合,最好搶在前面來說,這是因為人的注意力差不多也就能集中一兩個小時的樣子,越靠後,大家越沒有精力去聽你講了什麼,前面的人偶爾超時發言大家還能接受,但後面的人可能都沒時間說什麼了,所以只要你認真準備了,靠前說比靠後說要好。

2. 演講、面試類需要打分的說話場合,則恰恰相反,最好是在後面來說,一方面,前面的人沒有參照系容易被打低分,人的心理也容易期待後面有更好的,「我是歌手」這樣的節目里,再大的牌都希望自己能在第六、第七位出場,就是這個道理;另一方面,就像前面提到的,人到後面注意力不會那麼集中,這時候你的發言只要能喚起他們一點注意力,就很容易出彩。

3. 即興發言時,有兩種情況最讓人絕望:一是說不出完整的句子,全程結結巴巴、斷斷續續,不停的「恩,恩,恩,呃,呃,呃」,還有一種就是離題萬里,洋洋洒洒不知所云。其實這兩種都是因為說話時邏輯性不夠,說出來的話全是斷章殘句,不知道你想要表達什麼意思,所以開口前請先用三句話的方式,幫自己整理和概括下思路:我要說什麼(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這麼說(什麼原因導致問題)說這些是為了做什麼(有什麼好的建議)

4. 要想提高說話的邏輯性,就要在平時說話時,多關注下自己常用的連詞。別只會不停地「然後……然後……然後……」,「其實……其實……其實……」,「但是……但是……但是……」,「而且……而且……而且……」。學會在合適的地方用合適的連詞,比如表並列的時候用「同時」「況且」「何況」,表承接的時候用「於是」「說到」「此外」,錶轉折的時候用「然而」「偏偏」「不過」,表因果的時候用「原來」「由此」「以致」等等,多掌握幾個總沒錯。重要的是,當你發現自己沒話說或者離題萬里的時候,用一個合適的連詞往往能圓回來——我就見過很多發言人說了一長段不知所云後,來一句「所以,我才要強調巴拉巴拉」,至少讓人乍一聽,好像還挺有邏輯,能注意到你接下來要說什麼。

5. 要想在人多的時候發言有「一鳴驚人」的效果,一定要在平常就準備一些小套路,熟能生巧後,什麼樣的場合都能套著就用,百試不爽。介紹幾種常用的:「故事導入」,準備幾個常用小故事或者自己獨特的經歷(不超過300字),表達觀點前先講故事; 「自我總結」,開口先對自己要說的話做個簡短的總結,比如「我想了想,只有三句話要對大家說」「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四個層次的思路」等;準備幾個逼格高一點的詩句或對聯,在說話的時候點綴一下。

6. 陌生場合,開口的第一句話很重要,你說的話一分鐘內吸引不了別人對你的關注,很容易就讓別人對你這個人也失去了興趣。在大家都不熟悉的場合,最能引起人注意的話就是打破常規的話,我在當面試考官時,有一次上午要面試十多人很疲憊,前面每個人進來都會說「各位面試官好」,最後一個人進來時說了句「各位面試官辛苦了,快中午了,希望我能用最短的時間讓各位考官充分認識我」,一下子就讓人印象深刻,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7. 很多人與領導或者德高望重的長輩談話時,往往不知道從何說起,更怕自己瞎說話引起他們的反感,推薦兩個思路:一是找興趣,聊自己擅長的東西,從他們「接話」的情況推測他們的興趣點在哪裡,現在社交的本質很大程度上都是「興趣社交」,而不是「關係社交」,看看貼吧、豆瓣、知乎有多火,而人人網、開心網怎麼沒落的就知道,領導、長輩也是人,不要總是去想你們之間是什麼關係,聊興趣才能讓大家聊得進去;二是找問題,要想從他們那裡得到真正的真知灼見,就一定要多從問題出發來聊事兒,甚至為了讓他們開口,你還可以主動暴露自己的問題,先聊一件最近發生的很轟動的事情,然後談自己的看法,故意暴露自己在信息搜集、思想觀點上的不足,這會給他們指點你的機會,很容易打開話匣子,拋磚才能引玉。

8. 請記住,誇獎別人或者批評別人都是一門技術活。第一,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你「真誠」的批評,大部分人吃西藥都只能接受外面有包衣的「膠囊」,所以你想在說話時批評別人(批評,不是撕逼),最好婉轉一些,最常用的手法就是用肯定來表達否定,不是批評這個不好、而是建議怎樣更好;第二,誇獎別人有兩種,一種是私下裡一對一的誇獎,這個只要做到真誠、有一說一就行了,還有一種是在公開場合誇別人、特別是誇領導(相信我,大部分人雖然看不起拍馬屁,其實也學不會拍馬屁),這個最好是通過具體的事情,放大某人在整個事情中的作用來夸人,比如「文章這段您改的特別好,感覺讀起來順了很多」。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夸人最好的是背後誇,批評則絕對不行。

9. 上面幾條,都是我和某個朋友閑聊時,口頭臨時總結的,寫下來後才發現其實並不嚴謹也不全面,但當時現場對方聽的津津有味,而且覺得很受啟發,這就揭示了關於說話一條最顛撲不破的道理:你不能指望你說的話像論文那樣嚴謹、全面、邏輯嚴密,事實上,你只要讓你說的話有一定結構(比如我前面說的「獨孤九言」),中間有一些閃光點,能把自己想說的表達出來,就很容易讓人記住了,真的真的不需要太長。

如果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說話簡短,又能讓人記住,那就記住「開口三句話」,只說三句,反而容易讓人記住,又不討人嫌。

最後,就像是《笑傲江湖》里,風清揚傳授令狐沖「獨孤九劍」時,反覆強調的:招是死的,人是活的。

上面的九條都是技巧,關於說話最終極的法則可能只有一條,那就是——在適當的場合,講合適的話,否則就老老實實聽別人怎麼說。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栩先生」,那裡有更多的乾貨和經歷等著你。

———分界線————

延伸閱讀:

會說話,不是會BB

比死亡更讓人害怕的,是當眾說話

有些話,你最好當面說

———分界線————

新書出版,歡迎大家閱讀點評

《所有的奮鬥都是一種不甘平凡》 - 噹噹圖書


大伯今年65歲,從市裡地質大隊局長職位退休,國慶長假去拜訪他。他和我聊了很多,聊了這一生的經歷,從一個農村小夥子經過二十年的奮鬥,進城,吃公糧,黨員,幹部,局長。四十五歲當局長,直至退休,身邊的幹部走了一批又一批,唯獨他剩了下來。講了一下午,告誡我要學會說話,這麼多年最重要的兩點就是勤奮和口才好。

口才不是說話天花亂墜,而是簡單幾句,就能對方啟發,讓對話者茅塞頓開。高手說話,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卻能讓溝通交談之人如沐春風,醍醐灌頂。那麼高手說話的功夫是如何煉成的呢?且聽我整理大伯所說一一道來。

一,最重要的就是真誠!

想要與人長久順暢地溝通,首先要為人真誠,不玩虛的、不作假,不矯揉造作。有一句話是你就是你的內心的鏡子,當你猶豫是你的眉頭緊皺當你開心時別人能感受到你的快樂,同樣當你說謊時別人能感受到你的虛偽和不安。所以當你真誠的時候你就有勇氣大膽和對方交流不怕被揭穿。


二,沒有分別心,同等對待。

不管對方是什麼人,都保持對等的心態。 面對社會底層的的勞動者,謙遜禮貌。 面對有錢有勢的大人物,能夠貧賤不能移,平等對待。


三,點到即止

高情商的人做事,做七分,留三分餘地,說話也是如此。一方面,要長話短說,讓對方有時間消化。另一方面,不要說絕對,世事無常。


四,儲備知識,肚中有料

說出來的話,只是水面上的荷花,下面還有莖和根知識的儲備,不是為了炫耀有文化,而是讓自己表達的更平易近人


五,邏輯清晰

說話要有邏輯,讓對方快速地理解你要表達的想法,提高交流效率。 第一,說話要有條理性,說話最好是「一二三」排開,這樣表達起來清晰簡單,對方也能很好理解。 第二,說話要嚴謹,說出來的話是經得起推敲,因果相關


六,換位思維

在話說出口前,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那種方式比較適合對方。 思考對方想要要什麼;思考對方能接受什麼表達方式;思考的文化水平,使用那些辭彙他能聽懂。 能夠用換位思維去說話、做事,是高手與普通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分水嶺。


七,在心態和思維的基礎上,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度」。

速度適中,看對方是什麼類型的人。音量適中,根據環境變化而變化。 適當的幽默感,能讓說話的氣氛變得輕鬆愉快。 適當的表情和肢體動作,更好表達


八,對各種人的說話方式

對領導,言簡意賅,清晰表達你要說的內容。講清後分析一下利弊,提供一兩套決絕方案,讓領導做選擇。 對客戶,現拉近關係,然後找到共同的利益點。先幫對方解決問題,搞清對方有什麼問題,對話過程中表達表達自己 能幫客戶解決問題的態度和信心。


最重要的是最後。

以上心態,思維方式和技巧都需要慢慢的訓練。這是普通人和會說話的臨界點,要想成為正真的高手,成為人人都信任都願意相處的人。你說了後,有後續的行動,行動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表裡如一,言行一致,你就是那個所有人信賴的高手。


很多人不知道,說話技巧其實是有公式的!


這年頭,不懂得說話,你真的都不知道怎麼開口!

說到說話技巧,不得不說如何快速有技巧地說服別人,這裡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如何運用公式來說服別人。

讓你學會使用令人無法拒絕的措辭。


這裡借鑒佐佐木圭一的新書《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里介紹的內容和知識點,

這本書中用一個公式概括來講,就是「3-7-8公式」

「3」就是指遵循三個步驟前提;

「7」是指說服別人的七個突破口;

「8」則是指直達人心的八個技巧。

下面我就來詳細說一下這個「3-7-8」公式的意思和運用。

一、三個步驟

在七個突破口之前,我們先說一下七個突破口共同的使用原則。具體說來,要遵循三個步驟,即:

①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

②揣摩對方的心理

③考慮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



舉個例子,你想約女神出去吃飯,你要是直接說:「這周六有空嗎?我想約你吃飯」,這樣被答應的幾率非常渺茫;因為你暴露了自己想約女神的想法。

若你揣摩下對方的心理,比如女神喜歡吃義大利面,

通過考慮對方利益,可以這樣說:「我聽說最近哪裡哪裡新開了一家義大利餐廳,味道非常棒,你這周六有空嘛,我們去嘗嘗呀?」

這時候,說不定女神就很爽快地答應啦~


再舉個栗子:

比如說你買了特別多的橙子,你想讓家裡人多吃點兒,但他們已經吃過一些就不吃了,怎麼辦?

你要是直接說:「你們再繼續吃啊?」,很可能沒用。

我們來試著用一下剛才說的三個步驟。

1. 不直接說,這個簡單,你不需要說:我買了這麼多,你們趕緊多吃點;

2. 揣摩對方的心理:為什麼不吃?可能是擔心吃太多涼的水果,對身體不好?好,這是第2步;

3. 從對方的角度為對方的利益考慮,比如對方注重「身體健康」這一利益;

最後,看看這麼說效果會不會好一點兒:

「橙子是水果里含維生素C最高的,晚飯後想要胃裡消化快,多吃點兒橙子,不但不會對身體不好,還可以預防感冒。」

這個時候很可能你家人往往會變的比較樂意多吃一點兒。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二、七個突破口

那麼,如何揣摩對方的心理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從剛剛說到的7個突破口入手。

7個突破口,分別是:

  • 投其所好
  • 儆其所惡
  • 選擇的自由
  • 滿足被認可欲
  • 非你不可
  • 團隊化
  • 感謝


這七個突破口具有強大的威力,學會以後受益無窮啊,下面一一道來:

突破口一:投其所好

比如,飛機上提供的午餐有牛肉飯和魚飯,而大多數人都選擇牛肉,導致了魚大量剩餘。這時怎麼說才能讓乘客盡量買魚飯而不是牛肉飯呢?

一般空姐會連連道歉:

「對不起,只剩魚了」,

乘客:what?堂堂航空公司居然只有魚?我要投訴!blabla~~

讓我們來看看同樣的意思換個說辭會怎麼樣,

空乘:

「我們今天供應優質香草、富含礦物質的天然海鹽和黑胡椒煎而成的白身魚配米飯,還有普通的牛肉飯。」

是不是聽著更好一些?

這就是投其所好,既能獲得對方的好感又能實現自己的期望。


突破口二:儆(jǐng)其所惡(wù)

人們都不喜歡自己厭惡的東西,所以要「嚇嚇他們」,明確警示他們覺得不錯的東西其實有這樣那樣他們厭惡的壞處,傳達這種信息的語句是:

「因為有這樣的壞處,所以不要這樣做!」


比如:想讓顧客不要觸摸展品,只是立個牌子寫上「請勿觸摸展品」是行不通的,反而觸發人們的好奇心,越不讓摸越摸,那該怎麼辦呢,很簡單,儆其所惡:

[塗有藥品,請勿觸摸!]


再比如:

餐廳里很吵,熊孩子來回跑動打打鬧鬧,假如你是店長,如何阻止這種行為發生?

如果你上去和大人說「請大人照看好自己的小孩。」家長們估計也會只顧自己說話,很少有所反應。

假如改成這樣說:

「我們餐廳這剛做好的食物很燙,在端菜的過程中如果被撞到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很嚴重的燙傷。」相信我,媽媽們一定會趕緊跑去拉回自己的寶貝孩子。

簡單粗暴~


突破口三:選擇的自由

這個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次數最多的,很多時候只要你仔細留意,就會發現它。比如你去coco買奶茶或是去肯德基點餐,當你點好後,有的服務員會問:

「要不要來份甜點?」

而這樣多半遭到你的拒絕,如果改一種問法:

「甜點有芒果布丁和抹茶冰激凌,你要哪種?」

這時候你肯定不會像上一個問題一樣直接拒絕,而是下意識的作出選擇。又由於此時是自己做出的選擇,而不會有強迫的感覺,但你確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上了賊船」啊!

在平時生活中也可以廣泛運用,比如小孩子不願意吃飯或是穿鞋,你就可以直接問:「你今晚想吃蔬菜還是牛肉呢?」或是:「藍色的鞋子和紅色的鞋子,寶寶今天想穿哪一個呢?」快去試試吧,比起:「穿上鞋,快穿上,你聽見沒有,你到底穿不穿,不穿我打你了,真打了……」好使多了。


突破口四:非你不可

「老張啊,這次沒你不行啊,一定要來!」

「沒有你氣氛哪搞的起來啊,你一定得過來!」

「哎呀,你不來不熱鬧呀,你一定得來撐撐場面啊!」

以上的話熟悉不,這就是高手們常用的呀,別覺得客套、虛情假意,關鍵聽的人舒服呀,這就是非你不可的巨大威力。

告訴對方別人都不行,你才是被選中的最特別的人,讓對方感到只有自己被選中的優越感,從而很樂於給予非常積極的回應。


突破口五:被認可

請求人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能提及他的某一特長,那他一定會非常開心的,平時生活中也能遇到很多理智的妹子用這招,

比如妹子那些一瓶水跑過來,說:你力氣大,幫我擰開好嗎,拜託了!你就是使出吃奶的力也要搞定這瓶水啊,弄不好就湊成一對了。

還有很多的例子都是依託對方的特長來的:「你字寫得好,幫我寫個材料好嗎……你文筆好,幫我弄個文本好嗎……你電腦玩的溜,幫我看看電腦好嘛」,再加一句拜託了,那你的自豪感倍增了,什麼忙都幫了。

再比如:

出門想拉住自己的孩子不要亂跑,總是拉不住?換個角度,試試這樣對自己的寶寶說:

「我一個人很害怕,你能不能拉著我的手一起過馬路?」

這樣反過來把孩子當做大人,增加孩子的被認可欲,自然就願意牽著你的手啦。


突破口六:團隊化

「一起」,對,就是這個詞,當要求(請求/邀請)別人加入時,用「一起」,會讓對方更樂意幫忙,比如:

「咱們一起組織這次晚會吧!」

這樣說會讓對方有種夥伴意識,當然就容易接受你的請求啦!

因為喜歡和別人一起做事本來就是人類的本能。利用好這種人類的本能,就算是比較麻煩的請求,也容易說動對方。

比如女兒想說動久坐不動的爸爸多運動運動,直接說:爸爸,你去運動運動吧。很可能起不到效果。

假如這樣:爸爸,我想夜跑。可是自己一個人去夜跑有點害怕。你能不能陪我一起跑?

這個時候,穩坐如山的爸爸估計瞬間就會被打動!


突破口七:感謝

一定要在提出請求的瞬間,趁對方還沒有做出任何思考和決定的時候就說出謝謝。這種情況,也可以用心理學上的互惠式好感來解釋:

互惠式好感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接收到的好意的時候就會產生向對方回報以好意的心理。


感謝的話永遠不嫌多,所以說聽到對方說謝謝的那一瞬間,我們往往會覺得自己和對方的關係變得更加親近了。


我們來總結一下快速說服別人的7個突破口:

1.投其所好:以對方愛好需求為先,如:這橘子吃了對你的咳嗽有好處,多吃點;

2.儆其所惡:因為有這樣的壞處,所以請不要這樣做,如:標籤有毒,請勿觸摸。

3.選擇的自由:讓對方自主選擇,考慮對方的想法,觀察對方的需求,揣摩對方的心理,如:紅鞋子和藍鞋子,你想穿哪雙呢?

4.滿足被認可欲:滿足對方被認可的需求,如:你看你夠得到高的地方,你能把窗戶擦得更亮更乾淨,拜託你了。

5.非你不可:告訴對方別人都不行,只有你最特別,如:你得來啊,沒有你不行。

6.團隊化:讓對方產生一種「我和你是一個團體」的感覺,如: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吧。

7.感謝:在提出請求的瞬間就說謝謝,如:能不能幫我提桶水,謝謝啦。

————————————————————————————————————————

三、八個技巧

最後,是八個技巧,

八個技巧,是創造警句的技巧,這個技巧不是名言警句,而是能夠直達人心的,打動人心的語句。

八個技巧分別是:

  • 驚奇法,
  • 反差法,
  • 赤裸裸法,
  • 重複法,
  • 高潮法,
  • 數字法,
  • 合體法,
  • 頂點法。


運用好這八個技巧,可以讓你的語言更強烈,更有力量感。下面說明+舉例。

技巧1.驚奇法

這個方法很多妹子都用過,比如:

"哇撒,你買的衣服好漂亮呀,在哪裡買的呀?"

"呀,你真厲害等等,"

當然還有小嶽嶽的:"我的天吶,哎呀媽呀!" 都是能吸引別人注意力,加強語氣的詞。

這是最簡單的一個技巧,只需要在你想說的陳述句前後加上感嘆詞就可以了。


技巧2.反差法

這個更吸引人,比如大叔與小蘿莉、美女與野獸、富家女與窮小子,對比越強烈效果越明顯,人們越充滿好奇。

再比如:「月薪3000的我如何攢下100萬」 「月薪3千的小白與月薪3萬的總監之間的思維差異」。

運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在要說的話前面加入它的反義詞,最後再將兩句話連接起來即可。


技巧3.赤裸裸法

所謂的赤裸裸法就是要表達出讓人臉上發燒,讓人難為情,暴露自我真實想法的措辭,這種類似表達內心的方法,往往能夠表達出其不意的效果,

比如向女神表白直接說:「我喜歡你!」這樣就太平淡無奇了,

如果加上赤裸裸的感官辭彙就強烈的多,比如:

「我喜歡你,你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

再赤裸裸一點:「每次見到你我都面紅耳赤、雙腿顫抖,說不出話來,我想說:我喜歡你!」

所謂的赤裸裸就是簡單直接地將自己身體的反應說出來,比如凍到我嘴唇顫抖、看得我脊背發涼、看見你讓我眼神迷離等等。


技巧4.重複法

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裡面不斷地重複開頭的一句話:I have a
dream,導致這一段話被人們深深地記住。

奧巴馬的「YES,WE CAN」,都是重複帶來的震撼,日常生活中的,「買買買」、「重要的事說三遍」等等。

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措詞,只需要重複想傳達的重點就可以了。


技巧5.高潮法

①大家注意了,這個地方是不能穿鞋走的,因為(停頓)……balabala...

②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你一定要幫我保密……

③同學們,我們接下來看看期末複習的重點……

鋪墊過後的轉折,接下來就是「高潮」,那些一下就能抓住你注意力的轉折詞就是高潮法,使用這些詞也能瞬間抓住別人的注意力,

比如你突然對著辦公室吼一句:「我只想說。。」(空氣突然安靜。。)

要說重點的時候先這樣鋪墊:「接下來的話,我只說一遍。」

高潮法,實際上就是賣關子的意思,說話說到一定地步的時候,要賣關子,讓大家覺得接下來的話很重要,引導大家集中注意力聽。


技巧6.數字法

人對數字比較敏感,比如我們大家熟知的動畫片《101隻斑點狗》,比如八仙過海,七仙女,六小齡童等等,有了數字更容易讓人記得住。

另外還有個秘密,就是奇數更有衝擊力更有力量,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等等。

數字法十分簡單,在語句中加入數字就能增加說服力,不僅在視覺上較為醒目,內容也會變得更好理解。


技巧7.合體法

就是幾個簡單的名詞經過組合重新變得有衝擊力,比如怪獸餅乾、神奇水等等,你也可以創造你的合體詞(如奶茶妹妹),讓你的表達更吸引關注。

把兩個平時一般沒什麼關係的詞合在一起說,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和關注。


技巧8.頂點法

人類本性,普遍會對頂端的東西產生興趣:大家往往只會記住第一名,而鮮有人去關注第二名。

這個老羅最喜歡用,像「可能是東半球最好的手機」,貝米錢包也有「可能是最好的理財產品」,還有什麼「全國最好!」、「銷量最高!」、「店長推薦」等等

頂點就是首屈一指,最頂頭的意思,較為誇張,但吸引力十足。

頂點法,就是告訴大家,這個,就是最好的。

好了,以上就是《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的主要內容,我們分為兩期進行了闡述舉例,現在再來總結一下: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溝通中讓對方接受的七個突破口和八個警句技巧。

在執行這七個突破口和八個警句技巧的時候,要先遵循3個步驟

①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

②揣摩對方的心理

③考慮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

然後,7個突破口主要是教你如何把逆境變成順境,教你如何最能打動人的內心,讓他們儘可能同意、認可、接受你的想法或者提議,而且心情還十分愉快。


最後,8個警句技巧主要是教你如何說話能顯得句句都是金科玉律,每句話都能讓人耳目一新,瞬間抓住人的耳朵,吸引人的注意力。


下面為大家提供整個框架的導圖

圖片來源:得到APP「每天聽本書」


讀書的目的在於運用,如果你去逛逛菜市場,去轉轉大商場,仔細留意優秀的銷售員(服務員)是如何跟你打招呼的,如何介紹他們的產品的,對比下不同的銷售員給你的感覺,好的壞的、能成交的不能成交的,你心中自有答案,揣摩他們的對話,你就能發現這其中的奧秘。


希望你能通過對以上突破口和技巧的掌握,一步步地實現更大的人生成就。

想要免費獲得《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這本書的電子檔及音頻版

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郵壹趣(u1qu365),後台回復【說話技巧】,即可獲得,

還可獲贈打包好的35本優質有趣書籍哦。

————————————————————————————————————————

更多說話技巧,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郵壹趣(u1qu365),一個教你變得更加有趣的公眾號!


朋友在QQ上發來消息:我離婚了。我一時不知該如何表態,便說:下班後,我們一起去武漢廣場?我請你吃香辣蟹!

她的單位離我僅隔一條街,下班之後她走路過來,和我一起等公交。我從來沒有在下班高峰期坐過公交車。抓住她的手,費力地擠上車,一邊感嘆:武漢的公交好擠啊!

她說,這還不是最擠的時候,最擠的時候,人的臉和身體要貼在車窗上 ,像一張郵票。她說完還朝我做了一個被擠扁的動作。

哈哈哈。我忍不住大笑。可是馬上又想起有什麼不對,偷偷看她一眼,發現她也在笑。可是嘴角牽強、神情無措……我知道她是真的難過。

我沒有刻意去安慰她,一句也沒有。只是陪她一起,將堆成如小山一樣高的螃蟹五馬分屍、粉身碎骨,那個秋夜菊黃蟹肥,我們在食物里快意恩仇。

吃完飯後,兩個人手拉著手,在沉默中走了很長很長的路。 我們走過武廣,走過車來車往,走過人潮洶湧,走過黃鶴樓旁的月亮。

我們走進熙熙攘攘的夜市,我在一個攤子上發現很漂亮的吊墜。我買了兩個,一個送給她。我們互相給對方戴上。你戴著真漂亮!真漂亮!我們彼此誇獎。

返程的路上,我開始和她說起我老家鄰居的故事:那是一個溫柔的女子,因丈夫出軌而離婚,後來遇到初中時的同學,他還沒結婚,原來那麼多年一直都暗戀她,在她離婚後不顧一切地追求她,後來兩個人幸福地在一起……有時候一個人感情歷盡曲折,就是為了成全另一個人。我說。

她聽了,眼神清亮地注視著我,認真地問道:真的嗎?我以後也可以嗎?那一刻我肯定、確定、堅定地回答她:是的,你可以。

後來我回福建,與這位朋友很久沒有聯繫。有一天她突然從QQ里冒出來,象是特地為了告訴我故事結局:她又結婚了,遇到比前夫更優秀的男人,對她很好,她現在很幸福。謝謝我當時對她的安慰。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說話方式恣意又毒舌。要是有人對我說:「我失戀了。」我一般會對他們說:「那麼你去死吧,死了就不傷心了。」

我之所以能夠很好地安慰到那個朋友,是因為我是真的關心她。只有當一個人真心關心另一個人的時候,才會對她的痛苦感同身受,才會去同情她的處境,去難過她的難過,才會去認真思考要用怎樣的態度去安慰她,才會小心揣測要說怎樣話才能令她振作起來。

於是我發現,有時候會不會說話這件事,其實和口才好不好並沒有太大關係,和情商高不高也沒什麼關係。當你對你說話的對象,懷有一顆懂得心、慈悲心的時候,你就會說出最溫柔最恰當的安慰。因為你會不捨得讓她因為你任何言語上的失誤,感受到一點點的不開心。

可是,更多時候大家需要面對的可能是自己並沒有那麼關心的人。面對我們不很在乎的人,我們要怎樣通過語言,向對方作出更恰當的反饋或安慰呢?

想推薦大家去訓練一種方法非常管用。

就是,當你聽到一句話的時候,不要太急於用直覺去回答。你不妨想像一下你就是對方,你才是說出這句話的人,你想一下自己會想得到一個怎樣的回答?當你站在對方的立場想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更懂得對方和富有同情心。

比如,有個客戶對我說:西西,我下周要回福州,你要不要和我出來吃個飯?我內心的直覺是:我們有這麼熟嗎?這種小合作有必要出來吃飯嗎?如果按照直覺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會說:不好,我不喜歡陌生人吃飯。

然而,當我去想像自己是那個說話的人,我想像如果是我要去某個城市,一番熱情地去約某個朋友,結果卻遭遇對方的冷漠臉,如果別人也跟我說:我並不想和你吃飯。我會感到有多尷尬和難過呢。於是我換了一種我覺得可能更好接受的回答:不不不,你長得那麼帥,那麼像陳赫,和你聊就很開心,吃飯的事就謝了。

如果再有認識朋友對我說他失戀了。我應該不會那麼簡單、粗暴、任性地亂回答,我會停下來好好想一下,自己失戀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需要被怎樣的安慰和對待,想得到別人怎樣的話?

是我開始變得虛偽了嗎?只是我開始意識到真不應該將連自己也不想聽的話,去說出來給一個對自己並沒有惡意的人聽。

當你試著去懂對方的處境,對方的情緒,對方的喜悅和憤怒。當你在談話中,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富有同情心,顧及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你的話就會越來越委婉動人,因為,真正的會說話,源自於聰明的善良。

文章來自我的公眾號:魯西西

苦難有什麼價值? - 魯西西的回答 - 知乎


看了很多答案,有所收穫!我也從認知心理學方面講講我的看法。

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為怎樣提高表達能力,辦法有很多,我大概講幾點。

1.金字塔模式的展開

心理學實驗證明(看不見的黑猩猩實驗):人的注意力在橫向維度是有限的,縱向維度上是分散的。講述過程越久 ,讓受眾感到煩躁的可能越大,那麼有效信息就得不到更好的傳遞。

所以,如果想要告訴一個人的觀點,最好是儘快告訴他結論,而不是論證過程。就像你要請假,但是你說「老闆,我最近心情有點不好,前幾天跟男朋友分手了,自己的手搬東西的時候扭到了,這幾天一直失眠,精神狀態有些恍惚,可能工作效率比較低,所以我想請幾天假。」感覺更像發牢騷。你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老闆,我需要請假,因為……」這樣的話,你老闆在一開始就知道你的目的,反而能夠更加集中精神聽你講的話,那樣自己的成功率也會高一些。

而最行之有效的模式是金字塔模式,就像我們高中老師經常提醒我們的:每段第一句儘可能強調一些段落大意。同樣的,說話也是如此。人對有規律、有層次感的東西更喜歡,更能接受一些,因為規律和層次可以減少我們在認知上需要的能耗

儘可能第一句話闡明你的目的和觀點,那樣對方也能夠被你的觀點而聚焦,對後面的內容會在你給的前提去定向思考,提高信息轉化。

2.設置基模

凡是物理的,都是有限的。大腦的容量相對要處理的信息,是不夠用的。但是它卻能夠存儲非常非常多的信息,原因在於大腦非常恐怖的壓縮比,1G的信息,甚至可以被大腦壓縮不到1K的內存,這樣大腦就能夠裝非常多的東西,就像一個人世界上有幾十億張臉,但是大腦的存儲的實際上只有一張臉的基本模型,只要適當「腦補」,就能夠很好地理解,記住對方的樣子。不過,就像圖片被壓縮了會模糊很多一樣,被大腦壓縮的東西很容易遺忘和記錯。

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被對方接受,最好的辦法是設置基模,通俗一點講,就是類比,比喻等的方式。那樣對方能夠很快抽取記憶中已經知道的知識來理解不知道的東西。

比如說,你家沒見過蝙蝠的孩子,要你解釋蝙蝠是什麼?你解釋「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我想孩子聽了可能還是非常懵逼的,其實你可以解釋說「一種會飛的老鼠」,那樣孩子就會不自覺地腦補一隻帶著翅膀的老鼠,雖然不是精準認知,但是能夠給對方一個初步的認識,那樣才能展開接下來的討論。

3.增加故事的生動性

相對於抽象、平淡的信息,具體、生動的信息更容易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認同生動具體的信息以及作用。因為我們的大腦是多組分的,其中一部分是原始進化的遺留(爬蟲腦),我們的分析能力是在大腦皮層,而爬蟲腦對能看到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受到可視化的信息影響。

比如「我和我的老婆走在大街上」與「我和我的長髮,長腿老婆,手牽著手,悠閑的走在華盛頓大街上」,雖然多了幾個字,但是後者我們還是有非常不自覺的代入感,有一些適當地腦補,後者更為可視化,讓我們覺得更加真實。所以,也可以適當的增加自己要講的故事或場景的細節。

當然,在營銷上也經常運用這種心理效應。比如說彩票,它從來不是強調中獎率,而是經常炒作隔壁老王去領500萬大獎,大肆宣傳的是故事而非數據。如果告訴我們數據,那麼很遺憾,我們投資的是一個負盈率達70%的產品。

4.先破後立

心理學上有一個信念固著的現象。人們一旦對某些事物建立了某種信念,尤其是為他建立了一個理論支持體系,那麼就很難打破人們的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證據與信息出現時他們也往往視而不見。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總感覺股市牛市快到了的原因。如果你一開始就著急著將對方說服,那麼往往就會激發他的認知反抗系統,產生極化效應,只能讓對方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雙方的目的不再是為了討論,而是為了不讓對方說服。

所以,儘可能採用溫和的方式去說法,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對方自己的觀點是對的,而是慢慢地引導對方發現自己的錯誤,因為錯誤是對方發現的,對方反而能夠獲得一定成就感,也不會因此而產生認知不協調。更容易走出牛角尖來。

5.轉化視角

討論是為了促進進步,是要走在一起解決問題的。所以討論過程中,應該儘可能弱化對立立場。至於怎麼弱化呢,最好的辦法是學會共情,知道對方的利益點。學會考慮,對方之所以是這個觀點是因為什麼?因為文化,還是因為我讓他感覺自己笨,還是因為知識面不夠寬考慮不到這些要素,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缺乏說服力?

儘可能將視角轉化到對方的身上,找到對方「為什麼不聽你的原因」,也避免了自我服務偏差、驗證性偏差等心理盲區。從而更好的討論和說服。

6.運用「熟悉+陌生」模式

用熟悉的知識和場景講解是為了增加好感,陌生是為了構建衝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對新鮮事物的認識方式,都是構建在已有的認知上的,我們都傾向於理解我們能夠理解的事物。因此,以熟悉的事物作為我們講解過程的載體,很容易帶給他人熟悉感和認知上的親切感。

但是熟悉的事物也往往被大腦自動過濾掉,所以,我們也需要在熟悉的場景和知識,適當的進行重新組合和內容的添加,激發對方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這也是為什麼部分廣告代言人是非常普通的小人物或者超市與家庭聚餐的場景,同時添加自己廣告的產品,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受眾的熟悉感。

這樣的討論交和說服過程也相對比較溫和。也能夠與對方找到相似性,非常容易得到認可。

7.創造知識閉合的需求

知閉合需要描述的是個體應對模糊性時的動機和願望,客觀存在是「給問題找到一個明確答案的願望,——無論是什麼樣的答案,——因為相對混亂和不確定,任何明確的答案都更好些」。

我們的朋友圈的「點開全文」,利用的也是我們的認知閉合。讓我們產生看下去的需求。

所以,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應可以給對方設定一定的場景和條件,適當的設置疑問,讓對方產生疑惑,從而得到對方的注意力。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好的傳達自己的信息,而不是你說你的,對方說對方的。這裡推薦大家去看一本書《金字塔原理》

當然,口才好不僅是有技巧,也是腦子裡面有東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口才好的人大抵都有較為寬廣的知識面。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很多見解,卻不知如何表達更好,這個則是可以通過增加對人性的了解來提高的。

如果真的要成為一個口才好的人,除了技巧上提升,還要有知識的增加。

就算辯不過對方,只會罵「MB」和會罵「小王八羔子、丟你樓母,三筆遞給,撲你母」還是有區別的。多學點東西准沒錯。

至於執行力方面,附上這個回答: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 衛藍的回答

如何更好獨立思考:如何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的人? - 衛藍的回答

互補回答:如何變得會聊天? - 衛藍的回答

也望大家收藏後點個贊,權當對知識創造者的一些鼓勵吧,謝謝!

(八嘎壓路!看了贊藏比,老子真想一槍斃了那些只收藏不點贊的!)

——————————

不到一天飯錢,卻可飽食一生的自我提升類書籍《反本能》,解答你80%的生活疑惑。點擊購買鏈接:《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衛藍)》- 噹噹圖書


不太會說話,光提高說話的技巧是沒用的。這就像你撿到《乾坤大挪移》的孤本,上面的招式你全部能看懂,但是沒有深厚的內力就是練不成。這就是武功絕學裡說的一句話:內力有限,勉強修行,心有餘力不足,稍有不慎走火入魔危矣。

所以我認為會說話不止是一次炫技過程,真正的會說話就像高手間過招行雲流水的內力一脈呵成。你在外圍能夠看到的全部是招式,真正起作用的內力肉眼是看不到的。怎麼學說話?光學招式,一輩子也就三流泛泛而已。說話一流,先學內力。就像倚天屠龍記裡面:為什麼歷代明教教主練不成的乾坤大挪移,張無忌卻可以?因為張無忌在練之前,內力早已獨步武林。

我認為,要想掌握說話的內力,首先要搞明白,人為什麼開始說話?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假設自己是一個原始人,人類文明還沒有發生,誰都不會說話。我們交流的方法先是比手勢,接著我們創造了文字。跨地域用文字溝通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想與其他部落貿易往來,可每個部落的文字元號圖騰都不一樣,複雜難記,貿易往來又急需溝通,這個時候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把當地人的文字用「音譯」,你把抽象文字用發音記下來,然後語言得以發生。

貿易往來使得最早的語言誕生,我們會發現,說話的發生就是因頻頻溝通需求。為了高效溝通,我們才將文字與聲音結合,所以,我認為說話也應該圍繞高效溝通展開。怎樣算高效溝通呢?

1.有明確的溝通目標:確認你想通過談話達成什麼目的(贏得支持/尊重/好感/利益/理解/同情/好評/自信/幫助)

2.掌握換位思考能力:去分析你的談話對象想獲得什麼(獲得支持/尊重/好感/利益/理解/同情/好評/自信/幫助)

高效溝通:你不僅知道自己要什麼,你還能揣摩到對方要什麼,這就像一場思維貿易遊戲,互換信息,自由平等。

為了幫助你理解我所說的高效溝通是什麼,我為你準備了1個職場溝通場景,讓你儘可能的理解我在說什麼。舉個栗子吧:如何向老闆提漲工資?

用我們的溝通技巧:「明確目的+換位思考」來分析一下:

1.明確目標:工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你認為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遠高於老闆實際付給你的酬勞。所以,本次溝通目標,就是讓老闆給你補差價,加上低於行業水平的那個部分。

2.換位思考:老闆最關心什麼?工作量?能力?忠誠度?用人成本?如果你是老闆,你關心什麼?你最關心的是,誰能幫你創造價值(賺錢)。你最願意給誰加薪?你最願意給那些為公司帶來價值的人加薪,因為你知道,你不過是把他賺到的錢按一定比例發給他罷了。如果員工,沒有為公司創造任何價值(學話術是沒用的)。

你關心的是自己能漲多少工資,老闆關心的是你將來還能為他賺多少錢。所以我們應該把你的需求植入到他的需求裡面,我建議可以從四個方面說

1.談你的崗位如何幫助公司未來發展
2.讓他評估你的價值,幫你在公司定位
3.結合他的建議,說明你過去是如何幫助公司盈利的
4.問清楚阻礙你加薪的原因是什麼

所以可以這樣和老闆說(我這裡只是舉栗幫你理解高效溝通,請不要完全按照我說的來說):

【談你崗位如何幫助公司未來發展】

boss我有兩個問題想要與你討論,一個是關於公司營銷階段目標的問題,另一個是關於個人發展的問題。沒來公司之前我都是在線下水果店買水果,來之後我每天都在公司買水果,我們的水果比同行品質好、性價比高,我認為咱們的產品能夠解決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的需求,我非常看好咱們公司,相信咱們公司有更好的前景。

所以我會花300%的精力工作,我希望處理更多任務。我希望公司越來愈好,公司發展好我才有機會升職加薪嘛。這是我制定的接下來3個月營銷目標,其中可能存在問題,需要你幫我一起過一遍。(……你的工作計劃……)

【讓他評估你的價值,幫你在公司定位】

好了這就是未來3個月的工作計劃,按照我之前的測試回收數據,我相信這樣下去,將會為公司帶來1萬個新流量,按照15%的轉化率,500的客單價,我將會花費5000元為公司帶來75萬元。你看,你對我的工作還有什麼問題嗎?我還要哪些不足?公司可能對我這個崗位有更高的要求,也請告訴我哦~

【結合他的建議,說明你過去是如何幫助公司盈利的】

按照你剛才的說法,過去1年以來我在A點實現了A;我在B點實現了B。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我已經實現了A和B,甚至我還研究了C點,並且在C上取得了成就C,看來我也算是一名優秀員工了呢。

【問清楚阻礙你加薪的原因是什麼】

可是像我這麼優秀的員工竟然還有升職加薪,請問公司究竟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人?我離升職加薪還有多遠呢?

如果按照這套邏輯溝通下來,還沒有漲薪,要不就是你的能力與公司不匹配,要不就是公司的領導是糊塗蛋,你可以直接跳槽漲薪。

高效溝通:你不僅知道自己要什麼,你還能揣摩到對方要什麼,這就像一場思維貿易遊戲,互換信息,自由平等。你關心的是自己能漲多少工資,老闆關心的是你將來還能為他賺多少錢。所以我們會把你的漲薪過程說成公司的發展過程。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會說話,高效溝通:有明確目標+換位思考的能力。

碼字很辛苦,這個點都還沒吃飯,如果覺得不錯,請給答主一個贊吧。謝謝你~

——————2017/2/26 11:43 更新以下——————

評論中爭議最大的聲音:普遍認為漲薪全看老闆,按照我建議的話術來沒鳥用。針對這些疑問,我決定將「漲薪這件事」掰開了揉碎了以便你理解這並不對。

1.我講是怎麼說,並不是怎麼選。

首先,這個問題「不太會說話,怎樣提高說話的技巧?」是關於「說話」的問題,為方便理解「什麼是高效溝通」我才引入「職場加薪」的溝通場景。但有一個問題「加薪只是一個結果」,「怎麼說永遠不是主導你加薪的第一因」,「怎麼做的過程才是你加薪的第一因」。

你如果已經做的很好,公司還是不給你加或者給你加遠低於行業的平均薪資,那麼不是話術的問題,可能你一開始就選錯公司。怎麼選公司,這是另一個問題且篇幅太長,如果有機會再做分享。這裡我講是怎麼說,並不是怎麼選。

2.決定漲薪的是你自己,公司只管如何分餅。

有人講,老闆水很深,給誰加、加多少,早就有打算,員工怎麼說都沒用?如果影響員工加薪的第一因「怎麼做」你已做到很好,在我看來加薪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公司遲早都會主動提出給你加薪(只是加多少的問題),而我提供的話術就是幫助你事先評估自己,儘可能的爭取到最大利益。

如果評估一圈,你發現自己只是「活多錢少人累,提漲薪公司不給你漲」,那就不是公司的問題,也不是話術的問題,是你沒有「職場競爭力」的關係。你是不是連請3天假都沒關係的人?掉進廁所也沒有關係的人?被外星人吸走也沒有關係的人?

如果你能幫公司賺錢、節省成本,凡不太昏的公司,都會論功行賞,將你賺來的部分按一定比例發放給你,以此留住你繼續為公司創造更高的價值。決定漲薪的是你自己,公司只管如何分餅。

3.要許可權比直接給你漲薪,更值錢。

同一類職位,要許可權比直接給你漲薪更值錢。中國的職場是按職稱發放薪資的,同一類職位內的漲幅最多幾千,職稱升級直接翻倍。你如果非常看好這家公司,你的能力又能夠幫助公司得以發展,那就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一些。當下的漲薪不如給你更多許可權,得到許可權你可以嘗試更多不同任務,做任務可以幫你提升個人競爭力,競爭力提升後別人難以替代你,那升值加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總監的收入直接翻倍,你是計較眼前的得失,還是在乎將來的利益呢?要許可權比直接給你漲薪,更值錢。

4.如果在意薪資,應該去跑的慢的公司。

你現在的公司已經做到市場第一了嗎?在行業內跑到第幾名了?你有沒有競爭對手?如果不是第一,又有競對,現在你可以馬上做一個實驗。在招聘網站輸入你的競對公司名,點進去查看你的職位,如果比你所在公司跑的快(有名氣)的公司,相同崗位的薪資應該比你公司低。如果比你所在公司跑的慢(比你遜)的公司,相同崗位的薪資應該比你公司高。

為什麼比你們跑的慢的公司,相同崗位薪資比你們公司高?因為部分創業公司是業務模式創新,概念執行都在比速度,跑的慢的最後都死了。人是組成公司的基本單元,而人的才能又決定公司的基因,跑的快的基因使公司活下來的可能性更高,創始人就算不願意但也必須犧牲眼前的利益,花費更高的薪資聘請人才幫助公司趕緊跑起來,且要跑到競對前面去。你如果真的在意薪資,你可以去這樣的公司。

為什麼比你們跑的快的公司,相同崗位薪資比你們公司低?不代表他們不需要跑的快,他們雖然支付略低行業的薪資,但人才會慕名而去,因為比你們有名的公司提供了其它附加價值。有這樣一句話「站在什麼位置決定你跟誰在一起,跟誰在一起決定你們的協作方式是高效還是低效」。職場什麼最貴?你的時間貴,你的未來最貴。和你一樣有才的人去有名氣的公司,人才高度密集發酵。跑的更快,他們在賭未來。

5.補充說明

補充說明,我把「漲薪」掰開揉碎並不代表我支持去和Boss提漲薪,有人在眼前斂財,有人在等待將來暴富,這些都沒有問題。我想說明的是評論中反對聲音最大的「普遍認為漲薪全看老闆,按照我建議的話術來沒鳥用。」 我認為你們說的不對,決定漲薪的不是老闆,而是你們自己。

把漲薪掰開揉碎後我們會發現,「決定漲薪全看你,不是全看老闆」。從你選擇進什麼樣的公司開始,到你進入公司後創造怎樣的價值,到你如何匹配慾望與獲得,無一不是你在主導公司加薪最後結果。

關於如何選擇公司是另一個問題,不再贅述,你如果感興趣可以進入我的主頁,裡面有相關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感謝閱讀。


提供一個用於職前培訓的內部訓練方法,這方法也許不能幫助你提高「說話的技巧」,但至少可以保證讓你在短期內「嘴皮子」更溜、說話邏輯性進一步增強。

給這方法取個高大上的名詞:高頻次電影複述法。


這個方法是我大學時期參加的一個大學生求職能力培訓班學習的。總的來說,當時的做法就是4到6人一組的學員,每天早訓晚訓去看選好的電影碎片,然後對電影片段的內容進行複述,後來慢慢增加複述難度和設置障礙點。整個過程就像遊戲闖關一般。

開始的時候,每個人要用5分鐘複述一個15分鐘長度的電影片段的主要內容,熟練後慢慢增加到需要在10到15分內鍾複述完一部一兩個小時的電影。

初期練習要求複述出主要情節內容,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明顯可以看到大家的複述有所增強,後期訓練要求學員進行脫稿複述,要求你「繪聲繪色」,還要求談個人的感受和看法,最後學員得用自己的口頭語言加上身體語言去演繹電影。

很多人平時沒有完整複述一件事的機會,一年開口說話(尤其是正式表述)的時間總和恐怕還不如這樣集中訓練的兩個星期。

這個方法基本上一兩個月就可以見效,至少可以讓你對「說話」不那麼抵觸。

這個練習一個人就可以進行,組成小組反而浪費時間。

如果你需要練習的話,我把這個練習告訴你:

第一周+第二周:基本口頭表達層面,訓練你的嘴皮子。

準備工作:挑選兩部電影(你喜歡的),分別截取正片60分鐘的長度。

把60分鐘的兩部電影切成15分鐘,一個8部分,邊看15分鐘的短片邊進行複述---邊看邊複述。

聽過籃球解說嗎?隨著電影的展開,你用自己的語言去複述電影的每一個情節或者細節。

頻率:早晚各一個小時。

建議1:使用可調整播放速度的視頻播放軟體,可以減少一些手動暫停視頻的麻煩,因為在一開始的時候,你的口頭敘述能力是跟不上視頻細節展開。

建議2: 8個15分鐘的訓練片段其實已經夠你反覆訓練了,沒必要換新的電影片段。

電影片段的情節展開給你提供了豐富的、高密度的陳述材料。

平時我們基本的口語表達能力之缺乏,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說話的機會少,尤其是那種需要完整表述一件事情的說話機會少,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我們想說話的時候沒有陳述的材料,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想練習的時候卻沒有要表達的內容,因此我們連口頭表達的基本「機械訓練」都沒有,我們的中文口語表達能力怎麼能提升上去?

而看電影陳述的這個方法,正好滿足了以上兩個訓練需求,值得嘗試。

第三~第五周:強化階段,鍛煉說話的邏輯性

看完後複述--跟前兩周「邊看邊複述」不一樣,這個階段要求你看完視頻再進行複述,你得對內容有所篩選、組織,因此這一階段鍛煉你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性。

準備工作:挑選5部90分鐘左右的新電影

切成15分鐘的電影片段看完一段複述一段,直到可以輕鬆在3~5分鐘內複述完一個電影片段的主要發展情節,然後進入下一個階段》》》》》》》》

切成30分鐘的電影片段,力求每段的複述時間為7到8分鐘,熟練工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

切成45分鐘的電影片段,複述時間為10~12分鐘。

到此,你的訓練可以告一段落。

做完這個訓練,你的口頭訓練已經已經上升一個level了。

問題:怎麼做到看完一段複述一段?

技巧:在看每一個電影片段的時候,可以用筆在紙上記下情節相關的關鍵詞,在複述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關鍵詞進行完整複述了。

其實一個多月下來,你的複述能力已經有相當的提高。這些練習里,你講話的字數總合可能已經遠遠超過你過去一兩年的說話字數總和!

建議:完成第二階段訓練之後,如果你還想要精益求精,還可以使用類似的步驟,分別對「複述並且有細節」、「複述並且繪聲繪色」等等進行針對性練習。

這是短期的辦法,是相當有效果的。

那長期的辦法呢?

一個方法是寫作。

一個寫作能力強的人來學習說話,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另一個方法就是閱讀。

閱讀可以增加人的見識和內涵,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經常在說話的時候會帶著剛看過的某本書的影子。

看書對人語言系統的長期作用是有很大好處的。

PS.很不好意思,我也開了一個公眾號,一直沒敢大張旗鼓宣傳~也不會弄二維碼……要去關注還很麻煩,麻煩手動微信搜索——「白詩詩」三個字,知乎不用關注。


[ 多用三段式!即:故事導入 + 觀點居中 + 強調收尾 ]

怎樣會說話?樓主大抵是指即席發言和職場交流的問題,呵。簡單三點,個人感受。

1、會說話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讓人家說爽型; 另一種是讓人家說得爽、聽你說也覺得爽型。——沒有「滔滔不絕自己爽」型;

2、讓人家說得爽,是指多聽,少說,會聽,能反饋!不是沉默,或不插嘴!怎麼辦呢:
第一級別:就某個主題,請人家使勁兒說,我使勁兒聽。微笑,點頭,稱好。有的場合可以動筆記錄,或用手機記錄。
第二級別:同1,然後重複或小結人家剛才講話的一個重點或大意,之後再請人家繼續詳解。水平更高的,是人家打磕絆時,最好遞遞詞兒,遞得准,遞得順。
第三級別:同2,或者重複2,然後估計人家說得爽夠了,就明確講出你的認同,收穫,感謝,下次再聊。認真聽了,你自然就會感謝得真誠;如果沒聽懂,那就說要繼續消化、請教。
——會提問,會傾聽,會接話,會反饋,哪怕整個對話中你只有1/20的發言量,也是個會說話的人!

3、輪到自己整段發言時,怎麼辦? 按最簡單、最管用的套路辦!
準則一:確定一個核心意思! 那麼,不論是講三十秒,還是三分鐘、十分鐘,就圍繞這個中心講!不跑題,作文再差,差不到哪兒去吧!
準則二:多用三段式! 即:(故事導入 + 觀點居中 + 強調收尾),附加感謝!故事指什麼呢:眼前事物、共同經歷、新聞、笑話等,跟主題越關聯越好,引出觀點就行!想不到素材就從眼前扯起!觀點居中,簡單的事就一句話,複雜的事整理成三個方面,一個方面一兩句就行了!總結強調,用一兩句話強調重點、心愿、懇求、約定,ok 完啦!
準則四:堅決說人話! 就是口語化,通俗化,莫整些高精尖、陽春白雪的辭彙!
—— 不跑題,說人話,有邏輯,不羅嗦,更是會說話的高人!

至於什麼風趣、幽默、文采、深刻……那都是把前幾個準則用好了用通了之後,錦上添花、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必強求,不必本末倒置。


很多答主分享了各類有意思的「說話技巧」,不過,在使用到具體的表達技巧之前,實際上我們還需要一些技巧來幫助「不太會說話的人」緩解對於「不會說話」的焦慮。

題主的描述里,已經很形象的提到了這種焦慮:「說到一半就不知所措甚至胡言亂語,聽眾對你毫無興趣。最後都不知道怎樣像個正常人一樣和別人說話了。說話也需要怎樣優良的品質和心理素質嗎?」

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光知道了一堆寶貴的說話技巧,卻不知道怎麼使用,畢竟沒有一種技巧是可以讓人看完後就立刻改變的,反覆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接下來我們提供一些小tips,幫助大家在練習說話的實戰過程中克服心理上的焦慮。


1. 在與人交談(社交)的過程中,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他人身上,減少對自己的過度關注。如果我們不再總想著「我看起來緊張嗎?」,我們自然會停止擔心自己該如何在社交中做到完美。實際上,他人往往注意不到我們是否緊張,因為他人不會像我們自己那樣花心思關注我們。沒有人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這樣的完美標準,所以不要太關注自己說話時的情緒表現(比如擔心剛剛是不是表現的「不知所措」或是太過生硬,其實很多時候只有我們自己有這樣的感受),將注意力放在交談本身。


2. 檢查我們在說話/交談/社交中的「焦慮觸發點(trigger)」是什麼?你在哪些場景下會更容易感到焦慮?焦慮時你在想些什麼?社交焦慮有時來自於對結果的過度負面預期。比如,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和別人爭執時感到格外焦慮,是因為擔心「如果我和對方有衝突,Ta會不會不喜歡我」。那麼當下一次你和他人爭執時,你可以在過程中回想一些積極經驗,告訴自己「衝突不代表我們的關係一定會惡化」。

這會是我們反覆練習說話技巧中的重要一步,沒有一種技巧是可以針對所有人的,我們必須記錄自己的「特殊焦慮觸發點」,哪些情況嚴重影響到我說話時的狀態?我能如何消除自己對這些情景的過度負面預期?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可以如何進行心理暗示?等等。總結完這些,才能找到針對自己的解決方法。否則可能會出現,「記下了一百種說話技巧,遇到xx場景還是一秒打回原形」的情況。


3. 提前為說話作好充分準備。(這句話就是典型的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卻萬分重要)

收藏完說話技巧的一瞬間我們覺得「醍醐灌頂」 ,但遇到了具體的場景好像又開始迷茫了起來……具體我們要怎麼做呢?在參加一個需要說話/交談/社交的場合之前,我們可以盡量提前了解場合的主題,或是參與人員的組成。我們可以根據主題或者參與者的背景,提前準備一些能夠聊的話題,例如相關領域的趣聞,近日的熱點等等。想好你的說話/交談/社交目的,如果你打算和一些人深入交流,那麼你需要比較透徹地了解相關內容;如果你只是打算進行幾段閑聊,那麼泛泛地準備一些信息即可。

有些社交焦慮者表示自己「不會說話」、「往往聊著聊著就會冷場」。建議可以在閑聊過程中,適當地豐富內容的細節。比如當被問到「你住在哪裡?」時,不要只是回答「我住在X小區」,而是擴充細節,像是「我住在X小區,附近有個很大的商場,最近因為XX事件在做宣傳」。他人可能會從這些細節中發現能夠繼續聊下去的話題,也更容易對你說的話「感興趣」。


不過也有可能,大可以不必對自己的「不會說話」過分緊張,因為可能十年之後它就不再困擾你。一項針對3000個挪威人、持續了十年的調查發現,在20歲階段感到社交焦慮的人中,有2/3到了30歲時,社交焦慮發生了好轉。研究者說,可能因為20歲階段讓人們感到社交焦慮的事(比如向老闆做彙報、求職時感到尷尬等),在30歲時發生了改變、或變得不再那麼重要(Torvik, 2015)。畢竟,真誠簡單的交流,或許就足以應對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場景。

以上。

相關文章 智商越高,越難被社交滿足?| 再談社交焦慮:如何應對「人際無能」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一,少說贅詞
聊天(特別是演講,當眾發言或談判中)少說贅詞,比如說,呃,噢,啊,嗯,這個...那個呢...
很容易給人一種不自信的感覺。
如一些人習慣在在句尾加一些諸如「我就說嘛」「當然啦」「這個嘛」等等,在正式場合顯得不夠嚴謹和莊重。

二,注意關係
別問不熟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就算問了別人不想回答也要知情識趣,適可而止。
別人沒有義務回答你這麼多「為什麼」,不是普天之下皆你媽。

三,剋制炫耀欲
不要試圖處處表現地比別人厲害,也不要處處想要陰晦地炫耀自己。
又比如說有人說我上次在英國玩了一個禮拜,你就不要說你去玩了一個月,就算是真的,處處顯得比別人厲害,會無意中傷到別人自尊心的。

四,注意話題
談論天氣和寵物等話題是相對比較安全的。
初次見面盡量不要談論政治或者一些比較沉重的話題。
不要談論一些可令自己或者別人尷尬的話題,比如說在不適宜的場合談論性...

與對方沒有深入的了解時,應該注意避免提到敏感話題。可能的雷區包括:對方的財務狀況、生什麼病、感情狀況、孩子的教育、對方的愛豆、信哪個宗教等等。


五,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
聊天時,少一些簡單題,多一些選擇題。你的問題越具體,對方回答起來越輕鬆,也就越容易和你聊下去。
例子
「你旅行時有被騙過錢嗎?」要明顯好於「你喜歡去什麼樣的國家旅行?」
「你喜歡什麼樣的男生?」比不上「你喜歡王力宏那樣的男人嗎?」
——蔡康永

六,嘗試著換個說法
反例
你是不是在吸毒?
正例
離婚以後,是不是過得很痛苦?
所以你在吸毒?
這樣的問題,對方就不會那麼難以承受,他知道你是關心,而不是在審問。
反例
蔡教授,同事都在傳你的論文是抄襲的
正例
蔡教授,我們收到這份英國的學術期刊,上面這篇論文,跟你上個月發表的那篇,內容上重疊的部分,大概有五千字
——蔡康永

七,把「要求」改為「詢問
「幫我拿雙筷子」雖然簡潔但多次用這種有點命令的語氣頻頻麻煩別人有可能會無意中令對方不快。可以改為詢問語氣,「可以麻煩你幫我拿一雙筷子嗎?」
別人並不是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所以有時候少給別人添麻煩,自己多走走,多動手是必要的。

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重要
1,少玩手機
2,聊天時,每個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覺。盡量不要說出「我」字。每次想說「我」字時,都改成「你」字或「他」字。
3,
請求別人幫忙時,可是突出對方的重要性,「因為我很信任你,所以想請你幫我這個忙...」

九,拒絕的藝術
1,
拒絕你純屬我個人偏好,不是你的不好
在雜誌社工作,常有自視甚高的文藝青年來投稿,那些文字是在乏善可陳。而會說話的編輯都是這樣拒絕的,你的文字很不錯,但不是很符合我們報社的風格

十,批評的藝術
1,
批評是建立在一定的交情之上的,換位思考,如果有交情不是很深真正是陌生人批評你,就算是真心為了你好,你也會覺得那人挺好為人師的。
2,
批評的同時可以提出建議,會給人一種我是在真心幫你出主意,想辦法的感覺。

十一,讚美的藝術
1 、 讚美行為而非個人
舉例說,如果對方是廚師,你讚美他說,你真的是一位很棒的廚師,也許人家心裡明白這是客套。可是你對他說,我一周去你的店裡吃了三次飯噢/這次來上海,就是專程為了吃到你做的菜!他會認為你的恭維更真心!

2 、 讚美要具體
對廚師說,你做的菜真好吃,不如更具體地對他說,你做得這道鵝肝,就像冰淇淋一樣入口即化,口感超好!讚美最好言之有物!

別人拿小說作品給你看,問你評價,你不要說籠統的好,可以從情節啊,文筆啊或者從文中一個有趣的細節去誇獎他,他會覺得你真的有認真在看。

3,真心地讚美別人,但別忘了女朋友哦
在街上遇到一驚艷的美女,女孩子有時候難免喜歡問,你覺得前面走來的那個女生怎麼樣?說不漂亮吧,顯虛偽;說漂亮吧,女朋友會吃醋!
記得跟女朋友說,嗯,是挺漂亮的,但你漂亮多啦!/但沒你漂亮!

4,通過第三者表達讚美
經常在背後說別人的好話,這些話通過第三者傳到別人的耳朵里,會比本人對他直接表達讚美更為驚喜!
更為可信!
一來,別人會覺得你的讚美很真心,不是那種「當面恭維」「刻意討好」。
二來,別人會有一種驚喜感,如,某某某居然跟別人說我長得漂亮,看來他的確定欣賞我的嘛!

5,被讚美時,坦率地說一聲謝謝!
別人誇獎你的衣服很漂亮什麼的,你說一句,沒有啦,這是便宜貨而已,反而讓對方尷尬!

6,讚賞對方最希望得到肯定的部分。
誇讚絕對不是一味的說好話,而是對症下藥,找到對方最感興趣、最引為傲、最需要得到認可的,進行讚賞。你可以從對方的計算機桌面中得到線索,如果放著他和高官巨賈的合照,那你應該讚美他的人脈之廣;如果照片是他孩子那你自然應該問候他的寶貝,並且盛讚他的孩子好優秀好聰明之類。
——蔡康永

十二,積累談資
留意一下最近的新聞,最近的電視劇電影,微博熱搜,附近有意思的去處,有特色的餐廳等等,甚至是你在路上遇到一顆很特別的樹,都可以記下來,作為日後談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讀的書多了,遇見的人,遇到的有趣或特別的事情,你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就有話題了。

懂得講「浪漫的廢話」吧
儲備那些毫無意義但動聽的話,學會在需要它們 時出口成章,你就能成為大師或者權威。

十三,適時沉默
1,聊天中出現沉默很正常的。
在聊天中適當的沉默、空當是很重要的。留點空當,讓聽的的人消化。千萬不要喋喋不休的說個不停,那樣只會讓人很反感。

2,適當的沉默既留給對方思考空間,又有利於自己的氣場。

十四,不要不懂裝懂
不懂可以大大方方地請教,但切記不要不懂裝懂,更不要班門弄斧,自曝其短。

十五,不卑不亢
在朋友的交往中,有一個原則:既不要讓自己感到卑微,也不要讓對方感到卑微。如果這個平衡被打破了,那麼這種關係就不能稱為朋友了。
——馮小剛


未完待續,想到再更!

感謝閱讀!有喜歡的點個讚唄!?_? 手動可憐臉?_?

Ps: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這本書不錯哦!
要的私信給你們發鏈接(?????????)


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


剛才去衛生間,同事在修剪洋桔梗,我走的時候跟她說:「這花兒還挺香的啊!」她繼續忙手中的活,「這花不香」。我愣了一愣,這是在衛生間啊,咱倆都不噴香水,除了花香,還有什麼是香的啊!況且我真的聞到了香味,你卻沒聞到,是不是我的嗅覺有問題啊!

接著她抬起了頭,朝我笑著說:「可能是你身上的香味吧!」

聽她這麼一說,別提我有多高興了。想一想也知道她說這話是在逗我,但就在這一瞬間,我覺得這姑娘真的是可愛極了,並且悄悄地喜歡上了她。

回到工位上後,我確定她就是我身邊會說話的聰明人。她的 「可能是你身上的香味」這個觀點,是想通過對話達到這兩個目標:1、這句話是在我還沒想明白的時候說出來的,突然點破了我心中的疑惑;2、她這樣用心地去說話,使我倆的感情變得更好了。

你看,她完全不是那種說話不過腦子的人,懂得如何掌握說話的語境,知道說什麼話會讓別人聽的舒服,就是用這樣一種「換位思考」的說話方式,獲得了我們公司所有同事的喜歡。

我的嘴很笨,儘管之前看過很多講溝通技巧的書,比如《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如何實現有效社交》、《溝通聖經》、《跟任何人都聊得來》,說實話,這幾本書內容挺好的,解決了我在溝通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傾聽時聽的是什麼,跟別人發生了衝突該怎麼辦,為什麼心裡想的話卻怎麼都說不出來,以及提問題的方法等。但是當我跟別人溝通的時候,卻把學到的技巧全都忘了,腦子一片空白,有些話甚至還沒過腦子,字就蹦出來了。

看過的會忘記,是不是我的記憶力不好呢?是不是我天生就不擅長跟人溝通啊?從小到大就沒被教過如何說話,再說說話本身就很複雜,說不好我也很無奈啊!於是我把這個問題反饋給了我那位會說話的同事,她這麼跟我分析。

▎這些講溝通的書,究竟好在了哪裡?你剛才也說出來了哈,幫你解決溝通中存在的問題,這是其一;

▎其二是它像一面鏡子,向你呈現出溝通這個情境。平時我們跟對方溝通時,在意自己說的話是不是太少了,在意自己說的觀點能不能被別人接受......許多人都以為能說就是會說,其實不是的。讓對方說爽了,你才會知道他想的是什麼,更有助於解決問題。這才是溝通該有的樣子。但是這種溝通,需要以下兩種能力:1、控制自己的言行;2、對於別人的態度(換位思考)

▎其三,你沒有把書中的知識用到生活里,或許你看書當做了消遣,只是看到了書中有哪幾部分,而沒有去消化這些知識。這種閱讀方式並不適合看實用類的書籍。

聽她這麼一說,我恍然大悟,猛地點了點頭。看溝通書籍的時候,我確實是沒動腦子,只注意到了書中講了些什麼,更不會拿這些要點來分析自己的情況。我沒有用上書中的知識,原因就在這裡。

她安慰我「你不要怕,你在說話之前,可以先去換位思考啊!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溝通方式,換位思考是實現有效溝通的前提。

我在《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中看到過這麼一個概念,經同事這麼一說,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大家都說她圓融、端莊、溫婉,現在我才明白,原來是她把「換位思考」用的好,隨時根據別人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反應。書中的這個情節,我印象特別深刻。

有一次,在聚會上寶釵、黛玉等人做行酒令的遊戲。林黛玉無意中引用了《西廂記》里的詞。當時《西廂記》還是禁書。事後,薛寶釵悄悄提醒,黛玉才意識到。因為寶釵沒有當面揭穿她,所以黛玉對她十分感謝,也消除了之前對寶釵的誤會

寶釵可以選擇不告訴她,也可以選擇當著眾人的面揭穿要她難堪,可是她沒有這麼做。聰明的人知道,不該說的話決口不提,可是善良,歸根結底是一種選擇。沒有換位思考是做不到的,它所帶來的善意心懷拈花。

寫到這裡時,我反倒覺得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無論是跟自己的父母,還是跟愛人、同事、鄰居、陌生人說話,如果你只聽他字面的意思,然後話不過腦子就從嘴裡說出來了,可能會發生誤會。但是倘若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了他這麼說的原因和目的之後,你再來說話,對方自然會給你不一樣的回應。

「少說話,少開玩笑,別一不小心得罪了熟人」聽到了太多這樣的話,現在說話的思維扭轉過來後,頓時感覺生活變得簡單許多,與人交往也沒那麼複雜了。

由此來看,換位思考真是一項特別重要的能力啊!有一次坐飛機,旁邊坐著一位父親和兒子。他的兒子看著還小,剛坐下來就打開座位前面的屏幕看起了《西遊記》,小孩看著孫悟空大鬧天宮很帶勁,揮著手跟他爸爸說:「我就是美猴王!」

但當飛機離開地面起飛的那一剎那,孩子嚇住了,趕緊用手抓住爸爸的胳膊。誰知他爸爸扭頭來了句,「熊樣,你剛才不還說自己是美猴王嗎?

我的心一揪,這孩子這輩子都難成美猴王了啊!

現在再來看這事,如果他爸爸換位思考,感覺到了兒子的恐懼,並且給予兒子鼓勵,「兒子,你是美猴王啊,怕什麼呢?」這麼一說,沒準他的兒子會變得比以前更加勇敢呢!

換位思考是需要刻意練習的一種能力 ,我們還是慢慢學習吧。


謝腰。

先前總結了一些談吐技巧,希望對各位知友有用。

1. Foot In The Door Effect,中文為「登門檻效應」。指的是當你向別人求助的時候,試著從一個微不足道的請求開始,人們為了避免認知的不協調,一般會答應你後面更大、更難的請求。就如同《菜根譚》有言之:「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當使人可從。」


如同漫畫中一樣,先拋出一個很小很小的請求,一般而言,人們不會拒絕,等他們答應了之後,再請求他們幫更大的忙。

如同漫畫中一樣,先拋出一個很小很小的請求,一般而言,人們不會拒絕,等他們答應了之後,再請求他們幫更大的忙。

2.當你在見新的朋友或者客戶時,在談話當中,記得多叫提及他們的名字,即可以讓他們覺得你很在乎他們,你也可以把他們的名字記牢。

3.遇到有人氣勢洶洶,脫掉他們的上衣準備和你大幹一場時,你可以默默地脫掉你的褲子,當他們問你在幹嘛時,你說你喜歡一絲不掛地打架。(氣氛有點怪異)

4.下次當你擔心自己在公共場合時自己的所做所為,別人會怎麼議論你時,試著想想你平時是怎麼看待別人的。你一定會克服所有的顧慮,因為who cares?沒有人多麼在意你的所作所為,以及你所謂的出洋相,所以,大膽地做吧!

5.多觀察別人說話當中的言行舉止,例如他們有什麼常說的辭彙?他們在平時有什麼經常做的動作?試著和他們一樣,這樣會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6.在道歉的時候,用停頓來代替「但是」。
例如:
對於這件事情我很抱歉,但是我是身不由己。
下次試著這樣子說:
對於這件事情我很抱歉(停頓),我是身不由己。
這是相關的鏈接https://www.youtube.com/v/J1wTgyWvQ38?start=0amp;amp;end=20amp;amp;autoplay=1

7.如果你想引起一個受歡迎或者非常有魅力的人的注意,記得坐在Ta的旁邊,和Ta周圍的朋友談笑風生,如同把Ta當做不存在,慢慢地Ta就會開始找你聊天,這叫欲擒故縱。

8.血糖真的很重要。記得不要在別人飢腸轆轆的時候向他求助;當然,更要記得千萬不要在沒有吃飯的情況下和女友逛街。

9.如果你知道你做了一些東西讓某人感到不悅,可以選擇在公共場合坐在Ta的身邊,這樣會降低Ta對你的怨氣。

10.在問別人問題的時候,可以一邊問,一邊輕輕的點點頭,這樣可以增加別人同意你的機會。例如:「你會支持我的是吧?」,一邊問,一邊點頭。

12.如果確實要和中意的人表白,選一個黃昏的時候吧,Ta接受你的機會會增大。

13.承諾和一致性。想要人為了做一件事情,不要在私底下跟他說,要在公共場所和他提及這件事情,如果他答應了,那他完成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因為他為了保持承諾的一致性。

14.如果你在面試之前緊張,可以到廁所做一個勝利姿勢,沒錯就是劉翔劉飛人奪冠時的動作,這樣可以增強你的自信心。

15.拋選擇,而不是詢問。
例如:
我:爸爸,我們家要為了準備50歲的生日Party!
爸爸:我們家沒有要開Party!
下次這樣說
我:爸爸,我們去哪裡慶祝你的50歲生日Party?在家還是去XXX酒店?
爸爸:去什麼酒店,直接在家啊。

16.表白失敗後,不要苦苦地追問女生為什麼。她們之所以拒絕你,很簡單,你太丑。

http://weixin.qq.com/r/1zrYwDfEVGorrXOj92-F (二維碼自動識別)


去年我花費了20000+去參加溝通、演講的培訓,寫一寫感觸比較深的三個要點,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學會「觀察」,用事實說話,不要加入過多的「評價」、第二:正確的表達你的感受,讓別人知道你內心情緒的變化,知道你的需求!第三:學會表達,提出請求而非命令!(文末有福利)

只要將這3條學會並且去運用,因為溝通問題導致自己晉陞困難的難題也迎刃而解,升職加薪近在咫尺,人際溝通交流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接下來我們就具體聊聊這三個問題,文章最後有「福利」,大家一定要看到文章結尾!

1、學會「觀察」,用事實說話,不要加入過多的「評價」

首先我們要學會分辨「觀察」和「評論」的區別!

我們先來看一張聊天記錄的截圖

從截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評論」和「觀察」的不同。

觀察更傾向於事實,擺數據說真話,而評論更多的是參雜了個人的情緒,表達偏向於主觀。

我們很多人在交流的時候,更傾向於「評論」!所以我們以後要學會如何去觀察並且正確無誤的表達所觀察的結果,

就像很多人的審美觀不同,有人說今天公司來了一名帥哥,結果你屁顛屁顛的跑過去,結果發現長得還真「帥」。

更多例子來了

評論vs觀察

他很晚才起床,也太懶了vs他每天早上10點起床

他羽毛球打得很爛vs上周3場球賽,一分沒得

他買衣服很大手大腳vs他的衣服均價在1000以上

他食量很大vs他每天的飯量是我的三倍

在了解了「觀察」和「評論」的不同後,我們說話就要有的放矢,要有意識的糾正以前那種用評論代替觀察的思維,同時我們作為一名傾聽者,當別人跟你說這些明顯帶有主觀意識的評論時要留個心眼,多問一句:「怎麼啦」

2、表達你的感受,讓別人知道你內心情緒的變化

大部分人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很容易將感受和想法混淆,繼而表達出來的經常是想法,所以我們要知道感受和想法的區別!

感受vs想法

他讓我很煩躁vs我覺得他總在說廢話

我的家庭讓我很開心vs我覺得我的家庭很好

他幫助我,我很感激vs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我討厭那個踢球的vs我覺得他的技術太差

看到了嗎,想法其實是對人或者事的觀點、判斷、評價和態度,而感受則是對於情緒的描繪!

同一件事,想法和感受可能產生不一樣的結果,而且也沒有達到表達自己感情的目的,比如:我覺得大家需要冷靜一下,這是一個想法,實際上我的感受是什麼呢? 我感覺很難過,這樣的結果也不是我想要的,但是大家知道嗎?

你不說,誰知道呢?

我們在溝通的時候要有意識的使用一些豐富的辭彙,盡量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越清楚的表達感受,我們與別人的溝通順暢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是泛泛的我感覺非常好,我感覺很不好,職場上不要說這些模擬兩可的話,讓人摸不清你真實的想法!

三、學會表達,讓你做事事半功倍!

①要重視感覺和我們自己的關係,通過表達感受來提出主張要比批評別人的行為要有效的多!

老公每次吃瓜子都將瓜子皮扔得滿地都是!

批評表達式:老婆:「不要將瓜子皮扔在地上」(自帶河東獅孔)!

感受表達式:老婆:「老公能把瓜子皮扔進垃圾桶嗎,我們的家弄得這麼臟,我很難過,我希望保持房間的整潔」

②表達一定要具體,我們希望對方做什麼,而不是請求對方不要做什麼

老婆:「不要將瓜子皮扔在地上」

老公:「不要扔在地上,那我扔在沙發上」

老婆暈倒!

③區分命令和請求

沒有重視對方的需求,讓對方認為在強迫他做某件事,這樣的請求可以當成是命令!

老婆對老公說:「我今天工作回來好累啊,能幫我洗一下衣服嗎?→這是請求

如果老公不想洗了→老婆則說:我每天都這麼累了,這點小事都不能幫我一下嗎?→明顯的命令!

因為表達的失誤,很多情況下我們的請求會被當成是命令,人人們天生對命令就有一天抵觸的心理,會第一時間拒絕,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去跟身邊的人交流吧

這三點能做好的話,溝通肯定能上一個台階,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我們都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如果你沒有一顆想交流的心,再多的技巧給你也是沒用!

文章最後的「彩蛋」揭曉,是一套溝通交流的筆記,關注我的公眾號學習更多知識:微信公眾號搜索【職場張良計】並關注,後台回復「溝通」可免費獲取!當然如果你有具體問題提問,也可以通過公眾號加我個人微信。


多數答案都太複雜,好看卻不好用。

我直接用各位都學過的知識就能徹底解決不會說話的問題。

想把話說清楚,甚至說的別人感興趣,最簡單的途徑就是搞定中文語法充分掌握了語法,才能了解語言的結構規律。若不懂這規律,碰到再好的語言素材,也設計不出好的表達。

為你實現語法速成

大多數人提到學語法就頭大,這得益於國內教育對語文的輕視,導致我們的語言基礎很低。

但請各位放心,今天我不是來抖書袋的。各位在日常用到的語法知識,都被我濃縮到了接下來的區區數百字里。

首先你要了解,組成語句的基本構成是什麼?

簡單的說來,就是「主謂賓」與「定狀補」。


一個簡單明了的句子,要麼就是主謂結構:他是什麼,他處於什麼狀態

要麼就是主謂賓結構:他做了什麼

而剩下的定狀補,是當基本句式需要補充更多信息來加強真實性時,才會登場。


舉個例子

主謂賓句式:「張媛媛長得好看。」

光聽這句話,別人顯然沒有概念,不知道她到底好不好看,有多好看?

這時,我們為了達到理想的傳達效果,就必須得裡面添加更多的信息。

來看把定狀補分別添加進去後,各自的效果:

  • 加定語:「三年二班的張媛媛長得好看。」
  • 加狀語:「張媛媛長得非常好看。」
  • 加補語:「張媛媛長得好看,校花也不及她。」

我們假設,現在讓鮮肉老師王大鎚聽這三句話,你們覺得哪句能直接激發他對該女學生的興趣呢?


很明顯,補語是最有效的。

有了補語,我們就能對他人信息產生直觀的認識。發現原來張媛媛有這麼漂亮!不但確立了好看這個事實,更讓人對此充滿好奇。

除此之外,定語表明了主語所屬,也給大鎚老師提供了重要信息:三年二班。

一切彷彿觸手可及~


最無用的信息反倒是狀語,它只加強了描述者的主觀看法。即便他自己很興奮,但傳達出的信息無效,就失去了想像的來源。聽眾的印象只會是模糊的,自然也不會有多少興趣。

你發現沒有,原來大多數人表達上的問題,就是因為狀語過多。

我們給朋友推薦某個東西好,通常就是強化情緒:很好、非常好、超級好。甚至很多商家都只會說,我們手機性價比超高,我們手機叼爆了。

而這些信息對接收方而言,沒有任何價值。

現在,整理下語法思路:

  • 在一句話里,主謂賓確立了核心信息:他(它)是什麼?他(它)做了什麼?主謂賓也是人們最容易理解的的信息結構,因為越清晰的信息,形成的認知就越集中。
  • 有了主謂賓的核心信息,再去為它添加補語和定語,核心信息就會更具說服力。這樣信息不但清晰,而且深刻。

語法思維搞定所有表達

當你知道一句話如何組織,等於也懂了如何大段表達和寫作的思路。因為相比於單個句子,後者只不過是數量的延伸,本質是不變的。

那麼語法思維具體要如何延伸呢?

每次在表達和動筆之前,你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必須能精簡成一個主謂賓式的信息。這才能保證傳達的信息足夠清晰,否則別人不知道你在講什麼。

有了清晰的中心思想,下一步就是讓它足夠可信。用補語和定語思維為其添加有效信息:一個讓結果合理一個讓事件跟主角有緊密的聯繫

下面以實例來為大家講解




如此一來,你既能做到言之有物,也能避免聽眾覺得「你這個觀點不可信」以及「事實雖如此,但這和你有什麼關係」這樣的尷尬局面。

道理我已經講清楚了,還看各位能否儘快熟練並且運用到日常表達中。或許新思維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你快人快語的直率性格。但你之後的每一次發言,都會是彰顯形象的閃亮時刻!

期待你的改變。

喜歡本文請關注專欄:釋易技能樹
訂閱同名公眾號,教你如何用表達為自己加分。


尬聊?不好意思,大家都叫我「尬聊」終結者。(這是我在微信號寫作「學說話」系列的第3篇。前2篇請到文末找鏈接)

01

電影《天下無賊》里,傻根與工友騎車路過荒地,向劉若英扮演的王麗伸出了援手。王麗坐在自行車后座上,與傻根有段頗具代表性的對話。

「你叫什麼名啊?」
——「我沒大名,村裡人都叫我傻根。」
「你不是本地人吧?」
——「我是河北人,來這修廟的。」
「那你可是積了大德啊。」
——「我是個孤兒,打記事起,就跟著村裡的大人修廟討生活,修廟是我們村祖上傳下來的手藝。」

這段對話的結尾,劉若英若有所思,沒有再說什麼。從接下來劇情的發展判斷,劉若英對傻根的「傻」已經瞭然於心。出賣「傻根」的,正是他這幾句無心之語。稍存戒心的「正常人」,顯然不會把自己的真實信息對一個陌生人和盤托出。你看,諢名、籍貫有問必答,職業、出身、到本地的緣由不打自招。短短几句話,傻根已經成了透明人。

拋開這種常識判斷,從溝通法則層面深入分析,公周認為兩人在這段溝通中都是不及格的。

劉若英對陌生人採取了「糾問式」和「誘導式」對話方式,試圖掌握對方的個人信息,同時卻沒有透露自己的任何信息(幾句話的主語都是「你」)。傻根自然不明就裡、輕易中招。但如果是具有具備一定思維能力和社會經驗的人,很容易被激發戒備心理,對劉若英產生負面看法,同時也就阻斷了雙方進一步溝通交流的機會。

傻根,因為自己的獨特身世和可能存在的某種生理障礙,形成了對外界毫無防備、缺乏思維判斷能力的特殊人格。我們當然無法苛求他的溝通技巧。但這也給「正常人」提了醒,與陌生人溝通時,應把握好分寸、保持必要的距離感,切莫像傻根一樣言多語失、輕易中招。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劉若英與傻根之間的對話場景。比如,火車上與鄰座的搭訕;回家探親,與親友間的交流;飯局上,新面孔之間的閑聊;參加單位文體活動,與局長恰好坐在一起等等。這時候,該聊些什麼、怎麼聊,才能避免溝通障礙和尷尬,把局促難安、不冷不熱的「尬聊」變成愜意得體、遊刃有餘的「暢聊」呢?

02

避免「尬聊」,首先要搞清楚「尬聊」是如何產生的?

很簡單:

一是無話可說;二是話不對路。

要想解決問題,第一把鑰匙叫做「溝通的意願」

願意聊、願意動腦筋,是做好溝通對話的前提。遇到障礙、問題時,也才有耐心試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尬聊,往往是人為製造的。一方或者雙方根本沒有聊天的興趣,心想「憑什麼順著你說話」、「就不帶你玩」、「這人真傻」,甚至暗自感慨「對這種人費口舌,簡直是浪費生命」。由此,本該你來我往的融洽對話,變成了有一搭沒一搭的冷場,甚至你說一句、我頂一句的車禍現場。

這種尬聊完全無解。

公周建議大家,盡量避免這種狀態。對方再討厭、再無足輕重,也不妨礙你保持風度、春風化雨。我們常說「修為」二字,人的涵養不恰恰是在這種時候表現出來嗎?更何況,對身份不明的陌生人擺冷臉,轉眼被打臉的風險還是蠻高的。

僅憑溝通的意願當然還不夠,第二把鑰匙叫「變身的智慧」

北京潭柘寺有個圓通殿,裡面供奉著觀世音菩薩的本身像,其兩側擺著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種「應身像」,合稱「觀音三十三身」。佛經里說,觀世音為了教化不同層次、不同環境的眾生,可以隨機應化出種種化身,從佛身、菩薩身、人身到非人身,共有三十三種。

你看,菩薩與人溝通,尚且屈尊變幻外形,讓對方感到親切、舒適,從而提高「教化」效果。你我肉眼凡胎,不更該因人而異、及時調整對話內容和策略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倒是一種溝通智慧。

朋友之間,地位平等、關係親密,所以要親切自然為好,髒字葷口無傷大雅,有時反而能拉近距離、彰顯彼此關係的特殊性。

克里特·伊斯特伍德的電影《老爺車》中就有這樣一段劇情。老頭拉著華裔移民 TAO 到朋友那裡,生動展示了「男人之間該如何對話」——當然是髒字不離口、相互擠兌埋汰了。這樣的對話一定是熱火朝天、應接不暇的,最後以胸口的一記重鎚和開懷大笑結束,怎麼可能變成「尬聊」呢?

領導與下屬之間,主導權往往在領導。工作之外的交流,領導往往願意扮演「親民」角色。這時候,下屬自然要迎合領導,從雷厲風行的「聽話下屬」,變身輕鬆愉快的「懂事晚輩」。

比如,與局長一起乘車。局長看你年輕,有意談起科技產品話題,希望和你有更多共同語言。

這時,你夸夸其談、大肆賣弄自己對科技產品的熟悉;或者唯唯諾諾、生怕哪句話說得不恰當,大氣不敢出一口。這兩種表現當然都是錯的。

前者錯在「順桿就爬」,忘掉了自己與領導之間的身份不平等關係;後者錯在「給桿不爬」,讓領導「熱臉貼了冷屁股」,興味索然。這兩種情況下,你與局長之間的對話,難免都成了「尬聊」。

真正聰明的做法是,積極熱情「接話茬」(表達出對本話題的興趣)、承上啟下「遞肩膀」(引出話題讓領導放開講,講完主動點綴幾句作為承接)、不失時機「表謝意」(讓領導明白他的善意被你捕捉到了,而且表示感謝)。

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間,形成友好對話的關鍵在於拉近距離、塑造好感、建立信任。這時候,要善於發掘彼此的共同點,說白了「套近乎」。

比如「聽你口音是山東人,咱們可是老鄉啊(我最好的朋友是山東人、我去過山東、我常看山東電視台、山東人最講義氣……)」;

再比如「看你腰板這麼直,是不是當過兵?(我也當過兵、我父親是軍人、我最崇敬軍人、我喜歡看軍事題材影視劇……)」;

又比如「看你 T恤是清華的?咱們是校友啊(我最崇拜清華人、清華學風最嚴謹了、我親戚家的小孩也立志要考清華、我去北京旅遊專門到過清華……)」等。

你看,「套近乎」的過程,往往也是調整身份定位,向對方靠攏的過程。有了這樣謙虛低調、積極熱情的姿態,也就讓對方看到了你溝通的誠意,自然更願意向你敞開心扉。

第二把鑰匙用好,你與對方之間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溝通氛圍和對話基礎。但這還不夠,如果「套完近乎」就沒話說了,那這「近乎」不久白費勁了嗎?

接下來是第三把鑰匙,「學會成人之美」。溝通,是人的自然需求。說到底,人們樂於溝通,是在享受溝通帶來的歸屬感(我是社會群體中有活力的一員)、安全感(對話過程中,一般不會受到嚴重攻擊)、滿足感(我表達的觀點和內容受到對方的重視和接納)。我們常說某人「會聊天兒」,他一定很善於讓對方從溝通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比如,要善於探查對方的表達強項。

有人知識淵博,可以請他答疑解惑;有人經歷豐富,讓他說說人生感悟;有人情感熱烈,建議他講講故事傳奇;他獲得了某方面突出成績或受到重要獎勵,我們多問問台前幕後的細節;有人特別以孩子為傲,我們就聽聽他孩子的成長軌跡;有人喜歡指點江山,就由著他侃侃社會熱點的是非對錯。

一定記住,學會傾聽和欣賞,是收穫信任與友誼的最好辦法。而因為這種能力的稀缺,你稍微增添一點耐心,就可以獲得點石成金的驚奇效果。不信?試試看哦。

比如,要準確把握對方的表達意圖。

這年頭,大家都很忙,很少有人會平白無故跟你廢話半天。那麼,只要他開口,往往都是有目的、有意圖的。所以,這段對話能不能變成爛尾「尬聊」,取決於他有沒有機會說出想說的話。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過節回家,吃完晚飯和媽媽坐在一起聊天。你媽東拉西扯幾句,有點欲言又止。你就該明白了,這是為你的終身大事著急呢。到底給不給她機會說呢?不給吧,她憋屈;給了吧,你不爽。決定權在你手裡,但要我說,從溝通的角度你得讓人家說話。你回家之前,老太太思前想後猶豫多長時間吶!琢磨了一百遍的話,如果讓你硬生生給憋回去,這簡直有悖人倫啊!

讓人家說了,應和幾句、自己的節奏該咋地咋地,你也沒啥損失啊?

比如,要學會恰如其分的恭維。

大家對官場上無底線、無原則的溜須拍馬厭惡至極,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日常交往、溝通對話中,真誠而恰當的恭維,往往是雙方溝通順暢的最好潤滑劑。任何人都有被肯定、被讚揚的渴望。對方辛辛苦苦講了半天,如果得不到及時肯定,心情自然由盛而衰、失落沮喪。接下來變成「尬聊」並草草收場,完全是可以預料的結局了。

所以,不要吝嗇這句讚揚了。對你來說,出嘴就忘、無足輕重的一句話,或許就是對方一整天好心情的來源呢?

好了,我結合自己的經歷,總結了避免尬聊的三把鑰匙,劃重點:

第一把:溝通的意願;
第二把:變身的智慧;
第三把:學會成人之美。

靈活運用這三把鑰匙,就算得上「會聊天兒」的人。

「會聊天兒」的人,運氣不會差哦!

03

講完大道理,我們再補充幾條小技巧。

第一條,講話不要太具體。表揚別人,要善於提升高度。比如,與其說「單位加班,你總能按時到崗」,不如說「你對工作特別有熱情」,這樣的表揚更有力度、效果更好;批評別人,要善於模糊焦點。比如,與其說「1+1=2的簡單工作你都能搞錯,真是服了你!」,不如說「以後工作,還是要細心一點,不要輕敵大意啊!」這樣的批評給人留足面子,還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第二條,要適當鍛煉記憶力。對話的過程,實際是信息交換的過程。尊重對方的最好體現,或許不是收尾的幾句恭維,而是你記得他曾經講過的話。公周接觸過的一些大領導,無不記憶力驚人、善於準確存儲對話信息。大單位之間的事務協調,核心決策有時就是各單位一把手簡單碰頭定下來的。主辦單位的一把手,最後往往會把商討過程、各方意見和共同決議簡要描述一下,作為最後的確認。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對一把手的基本考驗。如果沒有這點記憶歸納、總結陳述的能力,事情十有八九協調不成。

第三條:少講口水話。所謂口水話,就是可有可無、缺乏必要意義的話。口水話包括但不限於口頭語(嗯,啊,這個,然後,是吧……)、免責聲明(專業術語叫disclaimer,比如「說句不該說的」、「不是我說你」、「我這個人直來直去」等)等。這些話說出來,要麼浪費時間,要麼畫蛇添足,只能暴露自己的溝通弱點,完全沒有積極效果。

好啦,今天講到這裡。下期「學說話」再見。祝大家餘下的幾天假期繼續嗨皮。

閱讀我的深度文章,請訂閱微信號:公眼觀察

36 為什麼,我不建議年輕人把「公平」掛在嘴上?

35 是時候說清楚,我和你之間的關係了(學說話第2期)

32 陝西產婦墜樓 | 真正的悲哀在於:醫院怎麼做都是錯的

28 網路噴子這麼多,他們只是沒有搞懂一件事(學說話第3期)

27 年輕人的所謂「公平」,就是打贏之後再講話

26 一個草根腐敗家族的興亡樣本

24 公交性騷擾釀血案?前法官給你最權威實用的防狼指南

15 好大學意味著什麼?無非是,最有趣的靈魂在等你

13 基層朋友看這故事,一聲長嘆,眼淚流下來

10 論一位嫖客的自我修養

05 父親是廳級幹部,但我只信三句話


整體來說,我從來不建議一個人在「與人溝通」時太注重純技巧的東西。真誠才是王道。
既然題主問到方法論,我就給出一些思考框架,希望可以啟發你的思考。

我們在評估一個人的「溝通表達能力」時,一般看三個方面:
1:你的溝通認知。
2:你的溝通特質。
3:你的溝通技能。
(請注意,技能≠技巧)

溝通本身有3個要素
1:文字語言——傳達信息。
2:聲音語言——傳達感覺。
3:肢體語言——傳達態度。
(此答案只說2和3)

影響溝通效果有3個要素:
1環境。
2氣氛。
3情緒。-

溝通的3個特徵
1行為的主動性。
2過程的互動性。
3對象的多樣性。

好的,立足這些背景,我總結了以下九方面的能力:
(雖然我沒有講故事的愛好,但我在現實生活中,一直在堅持這樣做,與君共勉):
一:你具有信任能力嗎?
這裡說的「信任」是指:
1:你對自己的社交舉止很自信。
2:你與小夥伴溝通的時候,容易產生信賴感。
3:你有敞開心扉的勇氣。
4:你和小夥伴溝通的時候,內心深處有安全感。
5:你可以無條件信任對方,不管對方是不是信任你。
此條總結:當你有勇氣去信任一個人,很可能是兩種結果:一種是對方值得你信任,一種是對方還不具備被信任的能力。不管別人信不信你,在人際交往中,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信任的人真的很重要!人最大的勇敢之一就是經歷過欺騙與背叛之後,還能保持愛與信任的能力。不要去管小人們怎麼說又如何背叛我們,我們只需要為自己活著。

二:你真的帶著你的「心」在說話嗎?
這裡說的「心」是指:
1同理心總要有吧!
2讚美別人的心思總要培養吧!
3愛心不能缺吧!至少得愛自己吧!
4包容心是一個成年人最起碼的要求吧!
5要有是非心。
(這些東西,她真的不是雞湯,更精準的描述,百度一下一大堆。不展開說了。)

三:你有能力做到「自我監控」嗎?
這裡說的「自我監控」是指:
1:在溝通中能保持清晰的談話思路。
2:明白自己的談話目的。
3:清楚各自的身份。懂分寸,知道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4:能在交談過程中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覺察自身的情緒,懂得及時抽離或控制。
5:心存敬畏。懂得謙卑。最主要的是:能用各種相對滿意的方式把問題解決。更重要的是:還做到了雙贏。
6:尊重規則,開口說話以前,尊重所有潛規則,明規則。在不違背自己真實內心情況下,用耐心、尊重、善良和別人相處
7: 不給人貼標籤。想要修口德,就要學會沉默。不對他人評頭論足。
8:要背得起黑鍋。想做一個情商高的人,就不要怕被誤會。不怕被人罵為人虛偽、不怕被人誤會心機腹黑、不怕被噴壓抑自己討好別人、不怕被罵為人處世圓滑。(人生在世,何必與三季人斤斤計較)
9:不懂就問,不用自己的經歷去意淫對方。
10:注意自己說話的音量
(這些行為,你堅持的時間久了,水到渠成就坦然和平和,沒有絲毫的戾氣)

四: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非言語表達能力」更重要。
這裡說的「非言語表達能力」是指:
1:你了解對方的身體語言,能從對方的動作、眼神、姿態等了解對方的表情和狀態。做到這一點,靠的真的不是什麼智慧,而是你發自內心的為對方考慮。
2:你擅長用語音語調、手勢、表情等讓自己的表達更具感染力。這需要內心有愛的人,才能輕輕鬆鬆駕馭啊啊啊啊啊。

五:言語表達的能力。
1:不說廢話入門級要求。
2:不用大詞,不說重話,不打狂語。
3:用詞精準。
4:
想到再補充。可以說100條。

六:有沒有邏輯辯證的能力:
1解釋的能力。子技能包括歸類、理解意義和澄清含義。
2分析的能力。子技能包括審查理念、發現論證和分析論證。
3評估的能力。子技能包括評價主張,評價論證。
4推論的能力。子技能包括質疑證據、推測選擇和推出結論。
4說明的能力。子技能包括陳述結果、證明程序的正當性和表達論證。
5自我校準的能力。子技能包括自我審查、自我校正。

七:會不會傾聽。
多少「天」聊不下去,是因為我們不會傾聽,正如知乎上很多人沒有「閱讀全文」的能力,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傾聽」這門功課上0分,有些人活到99歲都不及格。說和聽是兩件要務。說,主要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識,每一個說話的人都希望別人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聽,就是接收他人描述內心想法,以達到溝通和交流的目的。

八:可不可以駕馭環境。
1:你會不會營造溝通氣氛?
2:你能不能敏銳地覺察到周圍氛圍的變化?

九:有沒有洞察力。
如果希望自己好好說話,就得學會好好思考,正確思考的前提是要有洞察力,要不然就是胡思亂想。(與8不同)
希望自己很會說話,就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洞察力。
當你對周圍的環境有比較強的感知力和洞察力時,你就能夠比較快發現一些場合的異樣,就能很大程度上減少讓對方讓自己尷尬的情形。
科學的洞察力表現在:較快地透過現象抓住本質,迅速地找出表面上不同事物的共同原因或彼此間的聯繫。
這些離不開知識和實踐的積累,更要求較高的觀察綜合力和判斷力。沒有漸變,不會有質變;沒有數量,就談不上質量。平日里多學習積累和實踐,才可能有高水平的發現。

(如果你覺得我這個清單不錯,那就多讀幾次。)

我能分享的心得是:
1:如果你真的做不到以上這些,我是說,如果你做不到用言語,用肢體,用你的笑容,那就用實實在在的禮物吧。真金白銀也挺好使的。

2:對於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沒有必要斤斤計較,而對於原則性的問題,必須要提出批評,但要注意表達方式。
如果對方犯了超級嚴重的錯誤,除了斥責,其實你還有更好的做法。例如:「我不太確定你剛剛到底說了些什麼,我聽到的是XXXX(注意,XXX在這裡是指對方的錯,而不是你的聽到),我的理解有錯誤嗎?」
藉由這樣的問法,你可以更快指出對方的錯誤,也不會讓他人感到這麼不舒適。

3:一般人更容易接受「你是怎麼做的」,而不是「你是怎麼想的」。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千萬不要說。

4:重要場合,關鍵時刻腦子一片空白,該怎麼辦?
--- 方法一:很幽默的,自己批評自己,不知不覺中你就慢慢冷靜了。(注意不是自黑, 自黑只適合平時聊天。)。
---方法二:首先預測到自己會產生恐慌,事先預備好發言的小紙片。等到出現怯場的預兆時,就大大方方地把紙片掏出來,用很幽默的態度接著朗讀。

5:聊天時,控制不了自己只顧自己發言怎麼辦?這是病,得治。
---喜歡不停說話的人,是因為潛意識有「對方跟我意氣相投」的想法,然,這不見得是真相,所以,需要時時刻刻引導對方和自己互動,讓對方去說話,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態度轉換為一邊點頭一邊微笑,還很欽佩的樣子,聊天的時候,盡量不要自己在那裡滔滔不絕。認真聽對方說話真的太重要了。

6:接近一個陌生人時注意對方腳下的動作。
--當你不得不去打斷一段對話的時候,請在接近時注意他們腳下的動作,如果他們只是把身子轉向你,那麼這不是個大段對話的好時機。但是,如果他們向你移動腳步,對你則是個很好的信號。?
7:爭論時站在對方的身邊而非身前。
-----當你覺得爭論的氣氛開始變得緊張時,你應該走到對方身邊,以減少雙方之間到壓迫感。

8:聊天時,如果你想讓對方感到舒適,可以重述他上一步對你說的話。

9:省去「我相信」,「我認為」這樣的表述,會讓你的話更有說服力。

10:害怕自己與大人物溝通會緊張,嚼塊口香糖,如果我們的大腦認為我們在吃東西,那麼就會放鬆對危險的警惕,嚼口香糖常常可以騙過大腦從而減少緊張。

11:溝通的時候,不要害怕肢體接觸,肩膀和膝關節的觸摸可以建立信任關係。

12:溝通時,盡量用名詞代替動詞,例如你想說:「吃飯對你來說多重要?」時,可以說:「當一個可愛吃貨對你來說多重要?」

13:不要先說話後做事,要先做事後說話;想做的事做成了,還要做到不說話。

14:自己無法判斷的事情,就沉默,千萬不要搬出「XX也這麼說」去壓人,看不慣一尊大佛,搬出另外一尊大佛出來「壓」,侮辱別人的智商也就算了,自己一副「我見過大人物見過大世面」的模樣。這,是我認為最low的事情。

15:時時更新你的辭彙量,學習新的辭彙是提高你溝通技能的必經之路,一氣呵成的敘述能幫助你成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有效吸引傾聽者的注意力。給自己制定月/周計劃,每周學習辭彙多少個,並不斷練慣用它來造句。

16:不斷學習準確表達你的情緒,例如,當你感覺內心不太舒服的時候,你需要學著去識別自己的情緒。

17:與對方交談時,身體微微前傾、保持與對方的眼神接觸,並在合適的時候點頭、微笑。

18:在交談的過程中,盡量不要打斷對方的談話,真的很沒有禮貌。就算你不同意對方的觀點,非常想要表達你的想法,學會「忍」,好嗎?這是基本教養。

19:在溝通的過程中,在接收完對方的信息後,要通過重複、確認對方的內容來確定接收信息的無誤,並適當給出一些建議。這是在告訴對方,你真的很重視你們的談話。

20:遇到和自己認知不一樣的人,第一時間當然是「化解尷尬」,你若有化解矛盾的能力,你就走得更遠。
如果談話的人沒有我們的學識高,你就用他可以理解的語言。

21: 當一個人在據理力爭時,他通常是在做最後的反抗。這個時候請保護他,你軟下來,他也就軟下來了。

22:別人對待你的方式都不是直接針對你的,很多都是他自己的移情。有時是正移情,有時是負移情。對你好的時候,不要太感動,對你不好的時候,不要太在意。

23: 對你有莫名其妙惡意的人,其實他自己才是受害者。如果你把他當成是害你的人來反抗,這種互動通常是無效的。趕緊走人。不要和這種人糾纏太久。

24:兩個人互動時,你對他的感覺是怎樣的,他對你的感覺也是怎樣的。正如照鏡子。但你並不知道他也是這麼想的,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可終究誰也騙不了誰。

想到再補充。


評論里有人說在另一個問題中看到和我一毛一樣的答案,剛剛去搜了一下,那個人的回答時間是8月1日晚22點多,而我回答的時間是7月31日,而且那個人把快本播出時間都搞錯了..

~~~~~~~~~~~這裡是原答案~~~~~~~~~

那天看快樂大本營,何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

快本二十周年紀念日,舉辦了時光機的活動,就是嘉賓們在紙上寫出十年後的願望,投到時光機中,封存十年後打開。

王源說:「讓我們十年後看看,誰的願望實現了,而誰的願望沒有兌現。」

何老師說:「通常情況下我們應該這樣說,讓我們看看,十年後誰的願望實現了,而誰的願望發生了改變。」

頓時全場驚呼,妙啊!


2016年,火了一檔電視節目叫《奇葩說》,旨在尋找華語世界中「最會說話的人」。後來同一班底開播了一款付費節目叫《好好說話》,用培訓口才的形式,為學習者提供了一整套的話術解決方案,上線後成績斐然。到了年底主編們再次將節目內容結集成冊,又在圖書市場上火了一把。

把每個人都會的「說話」做成節目,為什麼會如此火爆?

難道每個人對自己的「說話」如此沒有信心,而要紛紛尋求外界幫助?

不幸的是,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從呀呀學語,叫出第一聲「媽媽」開始,我們就走上了用語言來表達喜怒哀樂的旅程。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交往圈子的擴大,卻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會「說話」,不敢「說話」,甚至說錯了話,得罪了人,還不自知。

就拿微信這個平台來說,因為經常在公眾號推送文章、進行線上課程之類的活動,結束後總會有新人申請加為好友。通過了以後,如何打好第一聲招呼,如何將一面之緣變成有效人脈,則是很多人想做,但卻做不到的一件事。

或者,從線上走到線下:與相親對象的第一次見面,與面試官的面對面交談……這些無一不是我們「說話」的關鍵時刻,卻往往因為「功力不夠」而讓結果差強人意。

由此,我們求助於專家,聽節目,看書研究,學習如何「好好說話」,就像剛才提到的課程。仔細分析會發現其實很多內容都是在「術」的層面上講談話的技巧。但在生活中,對話場景林林總總,很難有一個標準的規律。也就是說,當我們嘗試著將教科書上的「一二三」移植到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會面對更多的困惑,而無所適從。


那麼,今天的這本《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則是一本「道術」結合的指導書籍,值得想要學習「說話藝術」的朋友們好好研讀。

如果沒有「換位思考」,任何天都會被聊死!

有一天,我正在家裡寫書評,兒子跑過來哭著說:「媽媽,爸爸說我!」

「呦~寶寶別哭,爸爸為什麼說你呀?」(眼睛從電腦屏幕上離開,面對著兒子)

「他教的英語我總記不住……」

「嗨,我那陣背英語的時候也老么費勁了,誰能一次就記住呀。你這樣,跟爸爸好好說,我需要時間消化,好不好?」

「我不敢去……」

「沒事,他是你親爸爸,有什麼可怕的。去吧,媽媽給你勇氣!」

「我不……」(繼續放聲大哭)

按說,我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認真負責地傾聽了兒子的哭訴,並且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鼓勵。應該算作合格的「說話」了吧。

但是結果如何呢?很明顯,兒子不領情,而且很有可能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他也不會來找我了,因為——「我不懂!」

WHY?!

僅僅因為我沒有「換位思考」嗎?當然。

「媽媽背單詞也很慢。」這難道不是嗎?當然不是。

你背的慢,跟我現在被罵沒有半毛錢關係。(兒子心裡默默地說)

因此這不叫「換位思考」。

那麼,到底什麼是「換位思考」的正確姿勢?

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說法:

所謂最快樂的談話,就是沒有競爭,沒有毫無價值的空話,而是一次平靜的、平和的情緒交換。

可以看出,這句話中有兩個值得我們深究的方面:「平靜、平和」和「情緒交換」
下面我們就逐一來看看,如何通過這兩點做到「換位思考」。

1、平靜、平和


其實,我還想加上一個「平等」。

良好禮儀的精髓是讓人感到舒服,而一次好的談話的關鍵是讓人覺得有趣。

即使你面對的是決定自己未來的主考官,也要相信你們之間是平等的。
即使你終於有機會對夢中的TA表白,也一定要告訴自己:我是平靜的。

相信我,面對一個緊張急躁、手腳哆嗦的交談者,相信誰都不會感到「舒服」。任何雞飛狗跳、小鹿亂撞的談話都不會讓我們得到理想的效果。

舉個例子,假如今天下班後,你要去參加一個不是很熟悉的派對。

也許,你可以這樣準備:

做幾個深呼吸,就像跳進泳池之前做的那樣,然後全心投入。
一旦走進聚會房間,就不要再糾結自己的外表,面帶自信的微笑,認真地與對方握手。

還可以這樣搭訕:

走進某人,然後說:「我敢肯定我們曾經見過,但是抱歉,我不記得你的名字了。我是……」自然而然地與對方開始互相介紹,找到你們可以聊起來的話題。

還要注意你的眼神:

試著正視對方的眼睛,然後眼神轉向他的嘴巴,接著再看著對方的眼睛,時不時鼓勵性地點點頭,表示你正在用心聽並且很感興趣。

而這一切不需要我們太過刻意地去注意:

當你和朋友自在舒適地聊天時,如果你稍加註意一下雙方的言行舉止,就會意識到你們的反應和動作都是非常自然的。

這,就是真正的「平靜、平和、平等」!

因為平和,你會表現出自己優雅自然的一面,而不是刻意裝扮出的「扭曲狀」。

因為平靜,你會更加機智、更加理智,更加敏捷、得體地對談話做出反應。

因為平等,你會以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樣子與對方進行溝通,而不會讓對方誤認為面對著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2、情緒交換

有一天午休,我們幾個同事湊在一起閑聊——

甲:「最近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乙:「《摔跤吧,爸爸》據說不錯。」

丙:「我喜歡看約翰尼·德普的電影。我覺得他演技特別棒!」……balabala

…………

甲:「咱們明天出去吃吧,食堂總是這幾樣,都吃膩了。」

乙:「好呀。對面的麻辣燙怎麼樣?說的我現在就想吃了……」

丙:「新聞上說了,麻辣燙對身體不好,而且不衛生。」

…………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話題終結者」。他們常常用一種面對問題的態度,來應對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提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然而,真實的情況往往是,我們之所以需要交流,是在尋求彼此精神上的一種了解與溝通。至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完全不是對方找你談話的目的。

別人不會在意:
你是如何巧妙地談成了最近的一個交易
你對與不在議事日程上的某個東西有多麼深刻的見解
你曾經和多少名人打過交道

因此,相比「提供經驗建議」,溝通中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對方「想聽到」的是什麼。

而這,就需要進行「情緒交換」。

第一段對話中,大家想要八卦下最近的娛樂動態,而丙卻把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咣」地一下扔了出來,讓人無話可接。

第二段對話中,美食向來是大家百談不厭的話題,即使最後沒有出去,聊聊「日韓中」等各國的料理,也是一種享受。而上來就把話題封死,絕對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那麼,要如何做到「情緒交換」呢?

回到剛開始的我寫書評時遇到的場景。因為在溝通中,小孩子最不會逢場作戲,不會假裝「感興趣」,而只會直接告訴你:「我不想聽!」 因此,如果能與孩子「情緒交換」的話,你就完全可以出師了。

你最好彎下腰或者蹲著,進行眼神的交流。
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避免簡單的「是否」判斷。
不要因為無法理解他們的「奇幻」世界,而表現出失望和不耐煩。
鼓勵他們繼續講,說出他們的感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結起來可以用4步概括:

1、複述對方的描述。
2、用自己的話確認自己是否已經了解。
3、描述對方的感受。
4、將談話重點放在對方身上,鼓勵對方從客觀事實和真實感受中尋找出口。而不能是你「告訴」TA「應該做什麼」。


假如,我再試一次用「平和、平靜、平等」的「情緒交換」來和兒子談論學英語挨罵這件事,結果會如何呢?

兒子:媽媽,爸爸罵我~~嗚嗚嗚嗚~~
我: 好孩子,上媽媽這來。爸爸罵你了,是嗎?
兒子:嗯(抽泣著)還說我笨~~~
我:剛才我聽著兩個人學得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這樣了呢?
兒子:爸爸教的單詞我記不住……哇~~~~
我:記不住呀~哪個單詞呢?
兒子:西瓜,橘子……
我:額,你是感覺委屈哭了嗎?
兒子:嗯!爸爸說我不走腦子,但是我真的認真記了。但是爸爸一問我,就忘了……
我:因為你認真學了,爸爸還說你笨,所以心裡就覺得委屈了。而且害怕再被爸爸罵,就哭著找媽媽來了,是嗎?
兒子:哇哇哇~~~
我:寶貝,那你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能不覺得委屈,不害怕了呢?
兒子:我能回答出來。
我:那怎麼樣能答出來呢?
兒子:認真學唄,但是我真的認真地學了呀!
我:會不會是因為爸爸太嚴厲,你有一些緊張了呢?
兒子:是!爸爸一瞪眼我就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我:那你能不能想個辦法讓自己不緊張呢?
兒子:我不看爸爸了,就看電視上的貝蒂熊,回答它的問題。哈哈!
我:好辦法呀!那麼,再去試一次,好不好?
兒子:好呀!

好了,危機就這樣被化解了,更重要的是,我與兒子之間建立了互相理解的橋樑,為今後的溝通理解埋下了一顆優質種子,而且已經在慢慢生根發芽。

而,應用「情緒交換」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實現了你的「換位思考」!



不管你曾經學過多少聊天技巧,「換位思考」是其中永恆不變的真理。它能讓你變得溫暖而有趣,成為對方想繼續「聊下去」的那個人。



談話,本就是一種空手就能讓人著迷的藝術。而要掌握這種藝術,只需要一個簡單的 「換位思考」。如果你已經在嘗試的話,就會發現,其背後更多的是需要一種開放的心態與思維

正如千百年來,藝術家們面對創作時所激發出的那種「對偶然性充滿期待,恰當而篤定地展現自我」的狀態。從而在讓他人感到舒服的同時,贏得自己「善解人意」的完美形象。


這篇文章沒有介紹過多的具體話術技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找來原書仔細研讀下,你會發現更多的驚喜喲!

最後,請相信:藝術,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掌握的事情。

加油!

—END—
靜待花開
一個執著於閱讀的80後寶媽
識別二維碼,關注文章首發平台「悅讀自習室」

http://weixin.qq.com/r/oDuqsrfEIupdrfPR926y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增廣賢文》有句話,「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逢人只說三分話,還有七分,不要全都講出來。

我們從方法論入手,深入淺出的說一下說話這件事。

get了以下這4個要素,你也能成為全世界最會說話的小天使!

讓對方說他想說的話

不管怎麼說,人最關心的終究還是自己。

就像在職場上,很多主管就算與部屬促膝長談,到最後也只說了自己想說的事,根本沒聽到部屬的心聲。

你想說什麼根本就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讓對方說他們想說的事。

讓對方說出他想說的事,對方自然會覺得心情愉悅,也就更願意提供各式各樣的資訊。

更重要的是,當對方感受到你是真心愿意傾聽他想說的事時,便會感到滿足,然後才會有餘力開始聽你說話。

錯誤舉例:

A:昨天我終於找到新實習了!

B:真的啊!好巧!我昨天也是!昨天啊我去了XX公司然後面試……(滔滔不絕自己的事情)

A:(ノ`Д)ノ

正確舉例:

A:昨天我終於找到新實習了!

B:好棒啊!怎麼樣,昨天面試怎麼樣,你緊張嗎?

A:超緊張!我去面試的時候還弄潑了一杯水……(開始訴說自己的故事)

說對方想聽的話

當你讓對方暢所欲言時,自然會明白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對方想要聽到你說些什麼。

就好像女朋友問你:「這件衣服好看嗎?」

我想沒有男人會脫口說出心裡想的,一定都是先思考女朋友期待聽到什麼答案後才回答。

學會說話要養成一個習慣:在說話前永遠先思考「對方究竟想要聽我說什麼呢?」

錯誤舉例:

A:我這條裙子好看嗎?

B:一般般,以後別買藍色的,顯黑。

正確舉例:

A:我這條裙子好看嗎?

B:嗯還挺好的哎,這個顏色你第一次嘗試吧?耳目一新呢!不過我還是更喜歡你穿紅色,有種御姐的感覺~

保持「孩童心態」,保持驚喜,認為對方獨一無二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樹葉,這個道理每個人都知道。

那如果我們與人相處時,能時時懷抱著這種絕對的驚喜,認為這個人是世上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

就算沒有刻意表現或說出口,這股意識也會自然而然流露在你的言行舉止中,讓對方感受得到。

多用「我們」和「你」,而非「我」

人們總愛關注自己,而非他人。說話時多以「我們」開頭吧。

把「昨天我去了翠華餐廳,好好吃!下次一起去啊!」改成「我們下次一起去翠華餐廳好不好?昨天我去了感覺好好吃!」

主語不同,側重點也顯得不同了。

參考書目:

《人際關係與說話藝術》

《高難度談話》


話術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很多人都在追求說話的技巧的過程中,忘記了一件最基本的事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本質上是一個「送禮物」的過程。

比如,當你去和一個客戶見面的時候,你的禮物就是準備「一個好的產品或者方案」;

而如果你是做一次演講,那麼你的禮物就是分享「一個全新的理念」;

而如果你是在和好朋友聊天,那你的禮物就是如何「讓對方開開心心和你度過一段時光」。

無論你用什麼樣的說話技巧,這個「禮物」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本回答從三個方面展開,如何準備禮物、禮物盒子里放什麼、Ta會喜歡你的禮物嗎


一、「如何準備禮物」

1.抱著「給別人送禮物」的心態,一定要想清楚的是,你送的禮物應該是什麼?

很多人對於不同情況下,應該送什麼樣的禮物其實不太清楚——這就容易出現」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情況:

比如,如果你的朋友失戀了來找你傾述,他需要的最好的禮物是「貼心的安慰」,而絕不是長篇大論的道理或者理性的分析;

相反,如果你的朋友是來找你聊一個生活中的具體難題,那麼他需要的最好的禮物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而並不是一段貼心的安慰。

一般而言,可以把「禮物」的用途分為這樣三個方面:

解決訴求:對方希望和你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和同事之間針對某項工作的溝通;

這類話題,說話的核心在「就事論事」,以解決這項任務為重點;

彼此傾述:對方希望和你加深感情交流,比如和朋友之間的深夜談話;面對這種情況,你的禮物最好是「能引起共鳴的共同話題」,並且給予對方更多的機會談論他自己;

分享經驗:對方希望在言談中收穫你的經驗,比如你在準備一次關於自己學習經驗的演講;如果對方希望你分享經驗,你需要多談論的是你經驗中的失敗經歷(失敗更容易引起共鳴),並盡量運用你的共情能力,總結出適合於對方的方法。

2.懂得別人的真實需求,再送出相應的禮物,這才是說話之道的核心。

很多時候,「不太會說話」正是因為沒有判斷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有可能對方是想要傾述,但又不太好意思,因此藉以工作之名來和你聊天,如果你用一種「趕緊解決問題」的態度和他聊天,可能只會產生「對牛彈琴」的效果。

一個解決方法是,找到一個機會,岔開聊一些不直接的的話題

例如在討論工作的間隙,假如你問對方:「誒,最近最讓你煩心的是什麼?」

如果他的回答是「最近和上司關係不太好」,那麼這種潛意識的流露則很有可能表明,相比於工作上的具體業務,他還想和你聊聊這件煩心事。

二、「禮物盒子里放什麼」

1.

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多談論對方,而不是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被聆聽,內心的表達被對方尊重,因此,在交談的過程中,試著多談論對方,盡量少使用「我」,多使用「你」。

比如當你的朋友和你聊他最近的遭遇時,千萬不要急於分享自己的經歷,不妨再多問他:「然後你怎麼樣?那個時候你是不是很焦慮?」

就算在職場中,這一條原則也依然有效。

例如,你需要在公司內部做一次PPT展示,而你一來是這樣講的:

「關於這次報告,我準備了XX張幻燈片,分別針對公司的現狀,困境和未來……」

這往往無法吸引到其他人聽下去——因為你全篇在談論的是你做的什麼事情,而沒有建立起這些事情和他是怎樣的關聯;

如果你換成這樣的表述:

「在各位的努力下,現在公司有了這樣的業績。但是我們面臨的一項最重大的挑戰是XXX,這需要你們發揮智慧一起來解決。」

這樣,就把「我來介紹公司面臨的情況」變成了「在座諸位對公司發展貢獻很大,你們需要了解公司情況,而我恰好可以做這件事。

2.最好循序漸進地談論一個話題

當你想要和對方聊一個話題時,如果你想聽到對方的真實意見,最好不好直接地談論這個話題。

例如,你想知道對方對LGBT群體是什麼態度,如果你直接問「你對LGBT是什麼態度」,很可能讓對方覺得十分突兀和尷尬,同時也可能無法得到真實的答案。

如果你從其他問題,例如對其他的平權運動的看法,再聊到同性戀結婚合法化這樣的問題,則更可能收到對方的真實回復。

3.設置坡道可以更吸引對方

這是《高效演講》一書中所提到的方法。當你和別人談話時,你不能認為別人一定在關注你。所有人都更在乎自己的事情,只有當你的內容使得對方產生興趣,成功地吸引到對方的時候,他們才會真正放下自己手機或者手頭的工作耐心聽你講述——而實現這一點,就是通過設置「坡道」。

坡道就是你在一開始所談論的東西。它應當馬上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並且有足夠高的坡度,這樣,無論接下來你說什麼,都會持續引發對方的興趣——即產生一種「引人入勝」的效果。

運用「想像」這個詞,是創造坡度的絕好辦法。「想像一下,三年前,我剛剛進入我現在工作的領域,那個時候……」

「想像」這個詞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它會增加你和對方的互動性,更容易讓對方產生共鳴。

4.當你聊到一些對方的敏感話題的時候,可以用「比如說……」這樣的說法緩和語氣。

比如說,當你聊到對方前女友的時候,直接說「那你和前女友怎麼分手的」,則容易被認為有些冒犯;

而這樣的說法:「你和前女友有過很激烈的矛盾嗎,比如說,吵架吵到足以分手的地步?」則相對好很多,對方也更容易對你坦露心跡。

三、「TA會喜歡你的禮物嗎」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對方的認可,尤其是在自信缺失的方面。

在聊天中,學會肯定對方是讓對方放下戒心的好方法——但這種肯定絕對不是膚淺的拍馬屁。

比如,當你誇一個美女好看的時候,她可能並不會太在意,因為她已經聽到了太多人稱讚她的美貌;但如果你告訴她「相比你的美貌,你直爽的性格更吸引人」,則更容易讓她產生好感:因為你注意到了其他人沒有注意到的一面,而這一面可能正是她少以被肯定的地方。

當然,這依賴你對對方的觀察:TA在哪些方面更加缺乏自信?是對於自己的性格,還是工作上的能力?

在少有人注意的方面給予對方鼓勵和肯定,則會大大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

————————————————————

最後, 其實最棒的說話之道,就是真誠的溝通和聆聽。希望這篇答案,能夠幫助你更好地和他人聊天。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本軟特(gogobrant)↓ 與你分享人際交往、思維方式、生活體悟。來找我玩吧。



推薦閱讀:

20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為什麼我們會更喜歡得不到的人?
有哪些你無法理解為什麼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智商高低是因為思維習慣不同造成的嗎?
知乎可以彌補家庭貧富造成的一個人跟他人在眼界上的差距嗎?

TAG:學習 | 心理學 | 說話技巧 | 口才 | 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