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哪些書能較快提高文筆?

題主知道文筆不是一日建成的,只是想知道讀哪些書相對能提高快一點?讀一讀或背下來對遣詞造句有較大提高?


2014.1.3補充
昨天這答案又得了些贊,不由有些慚愧惶恐,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到個人具體情況,很多事因人而異,我也沒有萬全之策。在這裡所寫下的一切僅是個人思考,不可全信。
今日得閑,過來補充一些想法,也希望大家帶著辯證的心態看我的答案,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內容,謝謝~~

感謝邀請。

讀哪些書能提高文筆?
第一反應,這是個棘手的問題,也沒什麼把握能答好。但轉念一想,自己也常有筆力不逮之苦,索性迎難而上,想一想對策。


首先聲明,我這個答案,是寫給和我一樣,寫作天賦不明顯的人看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
這話是說給天才聽的,你們不必放在心上。
「文筆好的文章」,多是反覆修改而成,非有神來之筆,而是作者一字一句,不斷推敲而成。若想有好文筆,須得不怕修改,沒有這種心態的,也許偶爾會靈光一現,寫出渾然天成的優美篇章,但次數不會很多。
害怕修改,或者對寫作心存懶惰之心的,那便不必往下看了,我所說方法,大概不適合你。

若要通過讀書提高文筆,讀與寫須得交替進行,只讀不寫,收效甚微。
請先做好這個心理準備。

有關如何提高文筆,@徐湘楠說過,他會收藏這三類:
一個是各種段落描寫,一個是每個作家自創的生詞,還有一些典型的博奕例子。
我們通過讀書提高文筆,大概也就是培養語感,積累辭彙,模仿風格。至於故事本身,以及謀篇布局,這些在我看來更為重要,但因與文筆無直接聯繫,暫且不提。
其實講好一個故事可比練出好文筆難多了。


為文筆而讀書的大致方向,是少讀小說,多讀散文與詩歌。

先做減法——精鍊。
· 語感不好,對寫作而言非常致命。沒人喜歡跟說話磕磕絆絆的人聊天,太費勁了。
語感是讀出來的,其他的寫作問題先別管,首先做到文章通順。
語感很差的,譬如文字讀起來斷斷續續那種,讀些比較受歡迎的散文集,不要讀古詩詞。散文集可以內容空泛,但要字句流暢。讀了一段時間後寫寫看,如果文章通暢,讀起來沒有斷裂感,就差不多了。
接下來可以讀一些現代詩歌、古詩詞了,再去體會一下「節奏感」。
詩歌是最有節奏韻律的美的,讀了以後可以試著自己斷長句子,以及換行。

這時你已可開始精簡你的文章了。至於怎麼精鍊,這就需要去讀精鍊文風的「範例」。
不妨讀一讀廢名。他那篇《竹林的故事》,是難得的精鍊小說,礙於篇幅,無法在這裡展現原文。這位作家「寫小說同唐人寫絕句一樣,不肯浪費語言」,可算精鍊的行家。
寫完文章後的第一次修改,就是刪廢話。這樣,你的文章既清爽又有力度。
但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適合簡約。就比如廢名,李健吾評價他的小說「空白太多,往往字句間缺乏一道明顯的橋」,簡約固然好,但也不必矯枉過正。

再做加法——辭彙。
· 辭彙量小,寫作時就會反覆使用同一個詞,還可能把簡單的事講的非常啰嗦,讓人感覺乏味。
還是建議做摘抄筆記。選幾本美文做摘錄,最好是能夠觸動到你的辭彙,寄寓於辭彙上的感情越深,越有利於以後的運用。
簡單粗暴地把華麗辭彙堆砌起來,那根本不是好文筆,是文字土豪。
所以不太建議單純如抄單詞般的把好辭彙孤零零地抄下來。盡量保留原本的篇章。長一些的複印下來也無妨,划出當中的好辭彙,多多回顧。先理解,再運用。
辭彙庫的擴充,這就要靠大量的閱讀了,主要還是美文(散文)閱讀。
至於具體讀哪些,除了汪曾祺,現代作家(不是當代哦)的散文大都可以一讀。外國散文由於二次創作(翻譯)的緣故,不建議直接作為參考。
(補充:很多人問我汪曾祺的文章是否不適合模仿?
我個人的意見是,不適合。
一方面,汪老的性情靈感並非常人所能及,且各人特質不同,初學者貿然模仿,可能誤入歧途。
另一方面,我贊同閻連科老師在《發現小說》里對汪曾祺的評價:

世相小說是中國傳統小說中最龐大、最強勁的一脈,彷彿《三言兩拍》樣讓人喜愛和稱頌,即便它不融入生命真實或不太多地融入生命真實的血肉,也依舊可以經典到讓人們喜愛得倘若有懷疑和不不敬,就會招到群攻的可能。如大家面對《受戒》和《大淖記事》,估約就是這樣的景況。
而就我自己而言,並不把這兩篇小說看作它有多麼偉大和了得,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它其中確實未含太多生命的品質和血脈的流動感。
實在說,它的確是太難得的兩篇小說佳品與妙文,每每閑暇時,我也會忽然翻出這兩篇小說默讀幾段,如品味忘在時間角落的酒。畢竟,「小說是語言的藝術」,這話太深入人心,又有太多的實踐品。而這兩篇小說又毫無疑問,在「語言藝術」上是有太多妙處可去圈點品咂的。然而說到底,世相小說不走入生命的真實與生命的真相,也就只能停留在流傳和可供人品咂的箱櫃里,而不會走入使人驚嘆、愕然的偉大里。

這是何其芳的散文《雨前》(例子不是特別好,可自行尋找何老的其他文章):

雨前

最後的鴿群帶著低弱的笛聲在微風裡劃一個圈子後,也消失了。也許是誤認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為夜色的來襲,或是也預感到風雨的將至,遂過早地飛回它們溫暖的木舍。 幾天的陽光在柳條上撒下的一抹嫩綠,被塵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滌。還有乾裂的大地和樹根也早已期待著雨。雨卻遲疑著。
雨中
我懷想著故鄉的雷聲和雨聲。那隆隆的有力的搏擊,從山谷返響到山谷,彷彿春之芽就從凍土裡震動,驚醒,而怒茁出來。細草樣柔的雨聲又以溫存之手撫摩它,使它簇生油綠的枝葉而開出紅色的花。這些懷想如鄉愁一樣縈繞得使我憂鬱了。我心裡的氣候也和這北方大陸一樣缺少雨量,一滴溫柔的淚在我枯澀的眼裡,如遲疑在這陰沉的天空里的雨點,久不落下。

白色的鴨

也似有一點煩躁了,有不潔的顏色的都市的河溝里傳出它們焦急的叫聲。有的還未厭倦那船一樣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卻倒插它們的長頸在水裡,紅色的蹼趾伸在尾巴後,不停地撲擊著水以支持身體的平衡。不知是在尋找溝底的細微的食物,還是貪那深深的水裡的寒冷。
有幾個已上岸了。在柳樹下來回地作紳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勞。然後參差地站著,用嘴細細地梳理它們遍體白色的羽毛,間或又搖動身子或撲展著闊翅,使那綴在羽毛間的水珠墜落。一個已修飾完畢的,彎曲它的頸到背上,長長的紅嘴藏沒在翅膀里,靜靜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間的小黑眼睛,彷彿準備睡眠。可憐的小動物,你就是這樣做你的夢嗎?

這段美文就辭彙而言,美在何處?
運用了很多色彩詞,但因與感情密切相融,並不覺得膩味。

正如李健吾在《咀華集》中所說:

每人有每人的樓閣,每人又有每人建築的概念。同是紅磚綠瓦,然而樓自為其樓,張家李家初不相侔。把所有人和天的成分撇開,單從人和物的成分來看,則磚須是好磚,瓦須是好瓦,然後人能全盤拿得住,方有成就。

要有好辭彙。要會用好辭彙。
方能成就美文。


另外,「創造形象」、「運用比喻」,也可為文章增色。
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
好文章能讓讀者如臨其境,主要是通過意象來達到這一效果。
用不同的東西來談論某個事物,能使文章更清晰更生動。

這時的讀書需要精讀了。多注意各類修辭手法的運用,然後借鑒到自己的文章里去。
帶著思考讀一本美文,勝過囫圇讀過十本。

有了一些基礎的功底後,就可以追求風格了。
老實說,我覺得風格都是寫出來的。但剛開始寫,總得有模仿對象,怎麼找模仿對象,具體怎麼模仿,還得讀書。
· 寫作風格=作家個性,沒有風格,就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至少會有一種寫作風格適合你,厲害點的,還可以在多種寫作風格中自如切換。

怎麼找到適合自己模仿的作家?
有個捷徑是直接讀名家名篇摘錄,快速挑出適合自己的一類,再集中精神去讀那一類。但若讀書快的話,不妨多讀些完整篇目的,這樣對作家風格的把握更清晰。
有時讀書會發出這類概嘆,「要是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就好了」,「不知為何,總覺得讀這個人的小說特別有感觸」……最有興趣,也讀得最多的作家,是較合適的模仿對象。
選擇的標準,與個人性格也有些關係。
有人喜歡綿里藏針的溫和,有人喜歡一針見血的直白。讀起來特別暢快,如遇知己的文字,也許最符合你的性格,模仿起來也最容易。

暫且思考到這裡,有想法再來修改。
寫於2013.11.23.


☆11.27更新:
昨晚在寫故事時發現一個問題,是有關遣詞造句時的心態。

作家須是感性的,也須是理性的。
康奈爾在談論小說修改時說,當他開始刪除一些逗號,隨後又把這些逗號放回原處時,他知道這篇小說差不多寫完了。
我們作為作家,唯一擁有的只是些字和詞。只有把它們連同標點符號一起,放在恰當的位子上,才能最好地表達我們想說的東西。如果詞句因為作者自己的情緒失控而變得沉重,或由於某種原因而不能夠準確,讀者的藝術感官就不會被你的作品觸動,從而無法對它感興趣。詹姆士稱這一類不幸的寫作為」微弱的表述「。
尤其是有感而發的文字,趁著靈感趕緊寫下來後,最好先放一放。等感情沉澱下來,思維穩定了,再進行修改,會發現有很多地方由於當時感情激蕩,其實用法是不妥的。
拿給同行看也是轉換視角的辦法,旁觀者清嘛。

2014.1.3補充
上面的答案有些未盡之言,可能給大家造成些誤導,首先表示一下歉意。這裡再補充一點。

很多人問我汪曾祺的文章是否不適合模仿?
我個人的意見是,不適合。
一方面,汪老的性情靈感並非常人所能及,且各人特質不同,初學者貿然模仿,可能誤入歧途。
另一方面,我贊同閻連科老師在《發現小說》里對汪曾祺的評價:

世相小說是中國傳統小說中最龐大、最強勁的一脈,彷彿《三言兩拍》樣讓人喜愛和稱頌,即便它不融入生命真實或不太多地融入生命真實的血肉,也依舊可以經典到讓人們喜愛得倘若有懷疑和不不敬,就會招到群攻的可能。如大家面對《受戒》和《大淖記事》,估約就是這樣的景況。
而就我自己而言,並不把這兩篇小說看作它有多麼偉大和了得,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它其中確實未含太多生命的品質和血脈的流動感。
實在說,它的確是太難得的兩篇小說佳品與妙文,每每閑暇時,我也會忽然翻出這兩篇小說默讀幾段,如品味忘在時間角落的酒。畢竟,「小說是語言的藝術」,這話太深入人心,又有太多的實踐品。而這兩篇小說又毫無疑問,在「語言藝術」上是有太多妙處可去圈點品咂的。然而說到底,世相小說不走入生命的真實與生命的真相,也就只能停留在流傳和可供人品咂的箱櫃里,而不會走入使人驚嘆、愕然的偉大里。

關於文筆

其一、當我們寫文章時,文筆是何地位。

文筆是基本功,是工具。

就好比練武要有底子,文筆就是寫文章的入門之物。雖然到了某個階段後,文筆會變得不那麼重要,但就初學者而言,所謂的「文采」是最容易練習的,厚積薄發,努力必然有所收穫。
練武者到了較高境界後,不必再追求武器,作家也是一樣,文筆純熟後會追求情節、框架、靈性、思想,從生活真實到社會真實,再到人性真實,生命真實。
文學的魅力起於文筆,但最終要成為偉大作品,絕少是靠文筆。

我建議沒有才能的人注重文筆,是因為文筆就像入門考試,唯有天才有資格免試通過。
天才不受文筆約束,也可自由表達,但普通人不行。
修鍊成熟的文筆,對普通寫作者而言,是一柄如虎添翼的神兵利器,我們通過文筆,更精彩也更自由地表達自己。因為我們暫時還拿不出更好的東西,也不知道自己將能寫出什麼,唯有文筆可助我們慢慢靠近成功。

比如伊塔洛·斯維沃,這位作家對語言的審美特質毫無感覺,對詩歌也是一竅不通,他的《一生》最初出版時,其語法錯誤、其不在意地使用方言、其散文的總體性貧乏,均受到批評。他所有的作品幾乎都缺乏文筆上的魅力,但其文學價值無可替代。(有興趣可讀庫切有關他的文學評論)


其二、當我們讀書時,不只是在讀文筆。

我們談論一篇文章,文筆作為「外貌」,相對而言容易分析,光為了文筆而讀書,其實挺狡猾的。
你可以把精彩的字句記下來,揣摩幾遍,想著以後也可以這麼用,這種事小學生也會做。
而你讀了這篇文章,心裡受到了一些觸動,產生了一些微妙的心情,你要把這些藏在心裡的東西挖掘出來,轉化成可供人閱讀的文字,這就很難了。
為什麼作者會寫某一樣東西,某一件事,他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歷程,他是如何思考的,這些是比文筆更難模仿的東西。寫作的生命力,不是靠文筆,而是靠個人對生命的不斷探索來維持著的。
所以,我也不建議完全為了文筆而讀某類書,多讀不同的書,先開眼界拓寬廣度,再追求具體深度。

對文筆的極致追求,是沒有必要的。這只是個起點,終點還遠著呢,文學裡可以探索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假若某天你已能像模像樣地歌唱,便不必停在籠中,自由地去尋找更廣闊的天地吧。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最近我也經常在想。高考的時候,我填報的所有學校第一志願都是中文系,最初的原因很單純,就是因為喜歡寫東西,並且從中得到了快感,覺得只有懂得感悟生活的人生才是豐富的。但真正讀了中文系,反倒很少動筆,也漸漸發現中文系並不是培養作家的。雖然如此,但讓我在文學理論研究和創意寫作這兩個專業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我內心還是更傾向於寫作,總覺得文學的靈性在於創作,不在於研究。

我在參加創意寫作面試的時候,其中一道題目就是讓我們談一談在文學創作中「才、氣、膽、識」哪個更重要。其實,我認為,才和氣都是在不斷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而膽和識則是在具備才和氣的條件下逐漸培養起來的個性氣質。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直以來,文學創作被看作是一種天賦,而這種天賦是不能被學校培養的。傳統的寫作課堂上,傾向於把寫作當作「語文」問題,更傾向於選詞、遣句、謀篇。翻開目前國內比較權威的一本寫作學教材,在講解了《寫作綜論》、《寫作的特點和規律》、《寫作理論和寫作訓練》等內容後,就講述寫作的技巧,比如聚材取事、命題煉意、謀篇布局、貫通文氣、遣詞造句,等等。 中國高校曾經有過「寫作班」,比如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文系的作家班,但是,多數高校宣布「不培養作家」。而且文學史數得上的大作家別說是中文系畢業,就算是文科專業畢業的也寥寥無幾,反而是當初學理、工、醫、商科出身的學生,甚至是連大學課堂都無緣進入的人,通過刻苦自學,最終成了大作家。但曾經到美國考察創意寫作的葛紅兵發現,那裡很難找到一個沒有受過創意寫作訓練的「作家」,美國戰後普利策獎獲獎人多數出身於創意寫作訓練班,美國當代知名作家幾乎都有創意寫作學位,許多作家甚至受聘於大學講授創意寫作,張愛玲、白先勇、嚴歌苓等華裔作家都曾系統學習過創意寫作。按照創意寫作的理論,每個人只要會說話,都可以成為作家,之所以沒有成為作家,是因為你承受了大量心理障礙,把作家當作遙不可及、絕頂聰明的人。

就讀哪些書能較快提高寫作水平這個問題,我認為開卷有益,不論什麼書,什麼作者,什麼風格,都不應該排斥,只有在積累得足夠多的時候,你才能發現適合自己的風格 。所以一定要多讀、多寫、多改。

1、 博覽,精讀,從範文和例文中體會和學習各種寫法。
  寫作和閱讀不可分割。讀寫結合,從範文中借鑒,極有助於提高寫作能力。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些經驗之談,是有道理的。
  閱讀對於寫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覽群書,可以開闊思維,活躍文思。陸機說:「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他認為觀察事物可激發文思,研讀古籍也可以豐富文思。有些人寫文章如行雲流水,筆到之處,文意豐富,言辭自然,這和他讀書多有極大關係。其次,閱讀還可以吸取和豐富寫作材料。從根本上說,寫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會生活,但一個人的閱歷有限,不可能對宇宙間過去和現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觀察和感受。廣泛閱讀,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不可能親自去接觸、認知的生活和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的寫作材料。第三,閱讀又是掌握寫作規律、學習寫作方法的有效途徑。別人的好文章讀得多了,耳濡目染,便會懂得文章作法。魯迅先生也特別提倡這一點。他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他稱這為「實物教授法」。熟讀名篇佳作,往往會從寫法上加以效仿。讀多了,效仿的次數多了,慢慢主會變成自己的方法,並能有所改進和創造。第四,閱讀又可以豐富我們的辭彙,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語言巨匠用提煉加工而成成的規範化的語言寫成的,閱讀名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豐富語彙,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辭手法掌握運用評議的基本規律,提高運用評議的技巧。
2、 多寫多練,勇於實踐,不斷摸索
  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徑還是要靠自己的實踐。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談寫作經驗時,沒有一個不強調「做」字。清人唐彪對此有一段精闢的論述,他說:「學人只喜多讀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遠也。人之不樂多做者,大抵因艱難費力之故;不知艱難費力者,由於手筆不熟也。若荒蔬之後作文艱難,每日即一篇半篇無不可;漸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話里又說:「諺雲,』讀十篇不如作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易,為之則難。沈虹野云:』文章硬澀由於不熟,不熟由於不做。』」這些話講得都是極為中肯的。
  練習寫作,要端正態度,防止和克服一些不正確的思想。首先要有信心。初學寫作,可能寫不好,如同小孩子學走路,開始時總是要摔跤的,但走著走著,也就學會了。寫作也是一樣,開始寫不好是正常的,關鍵是不要因此失掉信心。只要持之以恆,慢慢就會上路。一些寫作上很有成就的文章家、作家,他們的文化程度原來並不高,開始時也寫不好。但他們不怕失敗,不怕別人譏笑,能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摸索,終而取得成功。
  練習寫作,要防止自卑或自負心理。有些人開始時勁頭很大,但寫一段之後就停下來,不是由於失敗而自卑,就是由於自滿而止步。這些都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大障礙。魯迅先生就:「一個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負』也不好;容易停滯。我想,頂好是不要自餒,總是干,但也不可自滿,仍舊總是用功。」寫作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精神勞動,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寫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自卑」和「自負」都容易停滯、倒退,只有總是「用功」,不停的「干」,才能有所長進。
  初學寫作往往還有一種急躁情緒,一下子就想寫長篇大作,而不注重基本功的訓練。殊不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打基礎和練基本功。基礎不牢,功底不厚,事情就很難辦好,只有腳踏實地,由小到大,由簡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寫作要領,真正有所成就。
3、 多聽意見,深入思考,反覆修改
  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事物是複雜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要有個過程。只有深入思考,反覆加工,才能正確、恰當地反映客觀實際,表達好自己的思想感情。
  修改是寫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文章質量、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有些人信奉所謂「一揮而就,文不加點」,寫完後自己不看,不改,也不請教別人,這樣就很難發現問題,更談不到精益求精。有人是為了怕麻煩,寫完了事,至於寫得如何,他就不管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們都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攔路虎、絆腳石。
  另外,修改文章,還要虛心求教,多聽別人的意見。因為一個人的認識和能力總是有限的,只有躬身求教,博採眾長,文章方能長進。古今中外許多大作家,不但善於向作家學習,還能向師友以及一般讀者求教。相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每作詩,令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復易之。」法國大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女僕吃後悔葯,每讀完一部新作,女僕都稱讚說寫得好,莫里哀以為她文化低,是有意討好主人。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寫失敗了的劇本念給她聽,結果女僕瞪大眼睛說:「這不是先生寫的。」莫里哀聽後非常震驚。可見文化低的人同樣也能夠鑒別文章的好壞。這裡的關鍵是虛心,要有群眾觀點,放得下架子,才能得到有益的幫助。
  寫作是文章作者創造性的精神活動,也是社會性的文化現象。一篇文章的得失好壞,不僅決定於作者自身的個性、稟賦或努力程度,也和他對這一精神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及與此相應的規範性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有關。所謂寫作理論,主要就是對於這些規律規範的概括和闡釋。
  古人云:「文有大法無定法。觀前人之法而自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無窮矣。」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共勉吧!


個人認為文筆這個東西是日積月累的結果,讀的多了,寫的多了,文筆自然會提升,也會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提高寫作能力的幾本書。

在《各自的朝聖路》里,寫作大師周國平說:「寫作從來就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只是為了安頓自己。」

2016年4月,為了安頓自己那顆幾近荒蕪的心,我沒有多想,用QQ登錄簡書平台開始了碼字生涯,用最簡單的筆名,碼著最簡單的文字。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一年半,這些是之前我沒有想過的。沒想到我會堅持這麼久。因為開始的時候,沒有別的目的,單純的就是為了找一個人生出口,安撫一下渾渾噩噩的心情。

既然寫了,那就盡量寫得好一些,不僅悅己,也悅人。這期間,我看到很多人參加了寫作訓練營,跟小夥伴一起堅持更文打卡。講實在的,我也曾心動過,也想跟著師傅學習,提高寫作水平。但也只是想想,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原因很簡單——差錢!於是,在寫作這條路上一直默默摸索,像學走路的嬰孩,從四肢並用爬行,到踉踉蹌蹌行走,有過開心,有過失落,一句話:累並快樂著吧!

從碼字小白到今天給專欄供稿,心裡還是有一些激動的。不是因為掙錢了激動,是因為寫了很久終於有了一點點的成效,終於有了一點點的認可,不再是一個人自娛自樂。

在這期間,我感謝幫助我走到今天的五本書,五本關於寫作的書。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到需要的夥伴們。

1.《成為作家》 作者:【美】多蘿西婭?布蘭德

乍一聽書名,你可能不太好意思在有人的時候拿出來閱讀,因為覺得目的太明顯了,就是成為作家。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是這樣的心態。所以這本書我是在臨睡前讀完的,越讀越覺得寫得好,如獲至寶。

什麼人能成為作家?寫作需要天才嗎?作家是可以教會的嗎?文學創作需要什麼天賦、才能和技藝?作家的「黑匣子」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所有這些疑問,都可以在《成為作家》一書里找到答案。作者首先指出作家天才論的誤區,認為一個人能否進行文學創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問題,而是認識上的問題。作者認為,每一個在寫作的人都可以稱之為作家,而且作家是可以通過後天練習來成就的。

這些,無疑給了寫作小白的我很大的信心。其中最讓我受益的是布蘭德女士所提倡的清晨無意識寫作。如今的我已經習慣了清晨五點起床,簡單洗漱之後端坐於桌前碼字,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只有清晨的這段時光是屬於我自己的,而我也很願意把這段時光交付於文字。因為在文字里,我可以直面內心,做最真實的自己。

這本書是我寫作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本書,也可以說是我的啟蒙書,至今依然放在床頭,偶爾感到迷茫的時候會翻閱,繼而熱血沸騰創作。

2.《文心》 作者:葉聖陶/夏丐尊

對於這本書的作者葉聖陶,相信大家應該是很熟悉的。在小學的課本上學過他的文章《爬山虎的腳》,講述了爬山虎是如何爬牆的。那時只知道他是著名作家,文學造詣深厚,是值得尊敬的寫作大師。讀過《文心》才真正明白,所謂文學創作,那都是靠一點一滴平日積累的真功夫,講究著呢。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作家葉聖陶老先生和夏丐尊老先生還是兒女親家,真可謂「門當戶對」啊!

這是一本專講讀和寫的書,它所設定的讀者對象是中學生,也包括中學教師。全書以故事形式展開,講述了很多關於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知識,比如語彙與語感、題目與內容、讀書筆記,以及修辭手法等等,尤其適合初學寫作的同學。

最讓我受益的是觸發。所謂觸發,可以這麼理解,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比如,在讀書的時候由一句話聯想到現實里的事情,是觸發;由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想到別的人和事,也是觸發。這一點,對於寫作者尤為重要。它可以在某一點上引起我們的共鳴,豐富我們的寫作內容,也使得我們越寫越有東西可寫。

所以,對於寫作愛好者,我建議空閑時間翻翻葉聖陶的這本《文心》,因為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把地基夯實打牢才能走得更遠。

3.《完全寫作指南》 作者:【美】勞拉· 布朗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還在疑惑,它為什麼叫《完全寫作指南》,看完以後深深覺得它就應該叫《完全寫作指南》,因為它所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可以說囊括了寫作的全部要點,更是總結了二百多個方便參照、易於使用的寫作模板,包括了工作、學習、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隨查隨用,讓你真正做到「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

這本書的作者勞拉· 布朗,是一位有三十年教學經驗的寫作教師,非常了解年輕寫作者們的需求。她說,只要思路清晰、流程順暢、有好的方法和習慣,寫作並不是困難的事。本書從寫作的核心——寫作思維入手,分析每一種實用寫作的思維要點,以讀者的角度反觀寫作的關鍵。按照作者所精心規劃的寫作流程,只要經過「確定寫作目標、深度了解讀者、展開頭腦風暴、組織結構、打初稿、修改」這六個步驟,無論多棘手的寫作難題,都能夠得到順利解決。

這六個步驟裡面最讓我受用的就是頭腦風暴,它跟無意識寫作有點類似。平日里我喜歡這麼做,就是只要確定了一個主題,然後就把腦子裡圍繞這個主題所能想到的都寫出來,不講邏輯不論結構,不停筆,一直寫,等到全部寫完了,再根據組織結構把最能表達主題思想的內容好好打磨。這樣,一篇初稿就完成了。

實踐出真知,不得不說「確定寫作目標、深度了解讀者、展開頭腦風暴、組織結構、打初稿、修改」這六個步驟真的是寫作者的法寶,它可以解決寫作者們不知從何處著手的一切寫作難題。

不信,你可以試試。

4.《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作者:【加】布蘭登?羅伊爾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寫作的低潮期。那時我堅持寫作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一直是自嗨式的寫作,寫心情,寫書評,寫故事,寫感想,寫育兒,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從未想過有什麼束縛。因為我深知自己在寫作這條路上才剛剛起步,需要提高的地方還很多很多,所以一開始我並不做要求,只是一味的寫寫寫,甚至有時覺得能寫出來就好。

也正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要求,或者說要求很低,以至於寫了很久,進步卻甚微。看到很多閱讀量10+的文章,同樣是中國漢字排列組合,人家排出來的文字就是能通過眼睛這個小窗口直抵你的心靈,給靈魂震撼一擊,不得不在心底里佩服。

我也想追求進步,也想學學10+的文章是如何寫成的,於是翻開了這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作者布蘭登?羅伊爾,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這樣說道,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寫作原則,並在寫作的過程中反覆不斷地使用。真的是這樣嗎?我抱著學習的心態閱讀完了這本100多頁的紅色小書,在作者的舉例說明中我的思路也逐漸清晰起來,並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反思了自己的寫作問題。

本書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列舉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原則,包括如何規劃表述的觀點和順序,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讀性等,涵蓋的技巧幾乎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寫作。

如果你寫了很久一直沒有長進,該從這三個方面反思一下了。說不定,它可以助你在寫作的道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

5《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作者:【日】大澤在昌

先誠懇的提醒一下,你不要因為書名有「暢銷」二字就覺得這本書很功利,非也。實際上它是成為一流小說家的十堂必修課。對,這本書是講述如何寫小說的。

寫小說,一直是我夢想清單里的一項。年初的時候,我把這一項列入今年要做的事情之一。眼看一年的時間將盡,可是我還沒有動筆。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我也曾構思小說內容,想要表達的有很多,但總有一種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有時想到了開頭,也排好了情節發展,卻又覺得了了幾千字就結束了。

所以,寫小說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

偶然的機會看到日本著名推理小說作家大澤在昌的一本書《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這是一本獨具特色的小說創作技巧指南,由作者所開辦的一系列「小說課堂」講座彙集精選而成。該講座針對從日本選拔出的十二位青年寫作者,以「大師辦私塾」的形式進行,旨在傳授作者三十餘年寫作生涯中的創作經驗和寫作心得。

大澤在昌用鮮活的案例,幽默犀利的點評全方位分解了小說創作中故事結構、角色塑造、首尾布局、文字描寫、對話技巧、敘述風格等具體問題;結合學生與老師的問答、作者與編輯的交流等環節,真實解密了優秀小說家的構思方式和創作脈絡。

雖然我還沒有寫過一篇完整的小說,但是這本寫作指導書給了我力量和信心,讓我相信只要想去寫一定可以寫得好的。當然,這期間還會一直翻閱這本書。

好了,以上就是我目前讀過的寫作方面的書籍,如果可以幫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我會非常開心。

每天花半小時去想,不如花五分鐘去做,如果你也熱愛寫作,那就從每天清晨的無意識寫作開始吧!


背古文。尤其是高考的那些規定篇目。配合郭敬明早期寫的那些散文可以迅速煉成足夠唬人的華麗派文筆。長於語感,尤其是意向的表達和描繪。

再高一個等級就是找廖一梅的話劇劇本,反覆誦讀。熟了以後在豆瓣騙小姑娘不成問題。


再有就是找那些寫作指導書了。這個就屬於專業領域了,不做過多推薦。


歐美的推薦歐亨利的短篇小說,短篇小說的名家用詞用句的功力,只讀一篇就會知道,但只讀一遍肯定不夠。

日本的話推薦川端康成,他的文字講述的畫面非常安靜,尤其是《古都》,整個故事的韻味都屬於沁人心脾,唇齒留香的類型。還有號稱「天生的通俗小說家」的石田衣良,世紀文景出版的「池袋西口公園」系列,簡直是日本街頭的浮世繪,而且他本人經歷豐富,文字有著一種洗盡鉛華之後的華麗,值得一看。

中國的推薦古龍!!古龍的風格就是簡約而不簡單,寥寥幾句話卻有一個極大的意境。比如「月圓之夜,紫禁之巔,一劍西來,天外飛仙」還有「江湖遠不遠?不遠!人就在江湖,江湖怎麼會遠!」古龍的文筆就像小李飛刀,用最簡單的方式,一下子擊中你的內心,推薦《英雄無淚》和《陸小鳳》。


謝@Karma順超
班門弄斧:
誠如題主自己所說,「文筆不是一日建成的」,我也不覺得只靠看哪一本或幾本書就能提高文筆。假如一定要說某一種書,那麼我覺得大概是好書(經過時間沉澱的,又是自己喜歡的,能與自己精神需求契合的)。再確切一點,就是與自己心靈相通的名家的文字,小說,詩歌,散文,小品文、傳記,雜文,隨筆一切文字形式都可以,但以散文、小品文、雜文為重。至於廣讀書,讀雜書,我覺得最好還是在自己有了一個良好的文字審美意識之後,再多接觸不同層次的會比較好,至少自己可以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並不是好的。

再選本子之前,也最好知道點文學常識,即哪些作家的散文是首屈一指的,哪些作家的雜文是首屈一指的,比如散文小品文的話,首讀周作人、朱自清、林語堂、梁實秋、冰心、許地山、郁達夫、沈從文、何其芳、巴金、老舍等。

其他的就真的看自己喜好了吧,喜好什麼風格文字就多讀什麼風格的文字。另外不管寫什麼,整理好思路再寫。

而在這些之前,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熱愛生活不僅愛她的美好,也愛她帶來的苦難,窮而後工。


多讀古文或詩詞可以提高寫作水平,為什麼寫現代文也需要讀那些看似很過時的東西呢?因為傳統文化的根在那裡,用中文寫作,往往高水平都還需要追溯那些最能從血脈中打動你的經典。古代文、言脫離,寫作用文言文,口語用白話。近代新文化運動打破了這個分離,我手寫我口,力求做到文、言一致,這樣看似很真,更能貼近內心的聲音。但是無奈現代白話文書面語歷史太短,口語往往又較為俚俗,這樣結合起來往往不倫不類,現當代作家一直在嘗試各種風格改善,但是你單純的模仿現代散文記敘文文筆,結果是只得其表,學其中而得其下。現代有些白話文作品其優點大多是句子洗鍊流暢、讀起來動聽和諧,且運用成語、引用詩句、運用書面辭彙等,這些積累從哪來?文言文最是語言精練,成語、書面辭彙往往都是文言殘留,詩詞也是文言思維句法。文言底蘊加上口語中的成分,融入現代語法句法才產生了當今審美下的好文章。此間學問,當然還需要求諸傳統。民國時期湧現了一批優秀的現代詩人、散文家、雜文小說家,他們的文章往往簡練雋永,意味深長,為什麼?因為他們身處時代變動期,很多都受到過系統傳統文化教育,比如魯迅詩詞、考據俱佳,《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都是用純文言寫就。聞一多精研《詩經》,朱自清有《經典常談》,郁達夫的詩詞、郭沫若的對聯甲骨都是聞名於世的。魯迅他們號召打倒舊文學,但他們自己卻有很高的傳統修養,一群傻傻的年輕人迫不及待地追隨他們撕爛傳統舊枷鎖的步伐,自己卻沒有那個積累素養,所以學的不倫不類,徒增笑料耳。記住,只要你一天還在用中文寫作,你就不可能完全脫離傳統文化,你學習現代文名家,可以,請不要只學其表,要看到他的內在,就像你想寫好詩,不能只模仿你身邊寫的比較好的朋友的作品,你得跟古人學,學名家詩詞才能有所成就,望看到這個回答之人好好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沒有人推薦茨威格嘛?排比反覆好比喻運用得最好的作家之一。描寫功力簡直無人出其右。一般我寫作文前都會讀他的小說洗洗腦子。氣勢很是不一樣。
還有張曉風。非常非常好的散文作家。文筆細膩婉轉,言語柔和又有力度,還有點小女人的味道。學起來也簡單。同是台灣作家,簡貞就不要學了,非常膩,言之無物,文過於質。
質樸派的齊邦媛也很好,勝在筆力深厚,不過不易模仿,她閱歷太深。
古典一點的推紅樓夢和張恨水,用詞很值得一學。


堅持養成一個習慣,多讀多思,多思多錄。
找到和自己有共鳴的作家,多看他的文章,多揣摩,不妨對喜歡的篇目進行背誦,漸漸的,你寫文就會帶有他的風格。比如,你喜歡犀利,可以看李敖;喜歡幽默,可以看林語堂…
至於遣詞造句,積累非常重要,而古文是基礎。建議背誦韻文,唐詩或宋詞,喜歡散曲的話也可以。不要胡背一通,一樣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婉約還是豪放,瑰麗還是清新,沉渾還是典雅,要有自己的選擇。
文章若是沒有思想,等於沒有靈魂,文筆再好也不過是矯揉造作的堆砌。所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境界非常重要。快速提高思想水平的辦法就是看雜文或哲理散文,周國平,畢淑敏可作為入門選擇,等有基礎了可進一步閱讀哲學著作,如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等。
最後,無論寫什麼,有真情實感是最重要的,即使經歷不多也無關緊要,就把身邊發生的事情感悟寫下來,隨著閱歷增長,寫作水平的提高,漸漸就能掌控更寬廣和深厚的內容了。


其實從一個碼字工的角度,我想說在你一味追求文筆之前,請先提高寫作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講故事的能力。能把一個故事,甚至是一個簡單的事件寫清楚,說清楚。接下來,再去考慮怎樣讓你寫的這個故事讓別人看得懂,有興趣去看。然後等你到達了這個層次之後(通常,如果你不是寫作奇才的話,這是需要很多的寫作練習,簡單的說是幾十萬字的碼字過程之後),你會發現你的文筆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我剛開始在網上連載第一個長篇的時候也總是在糾結這句外貌描寫該怎麼寫,怎麼寫得優美動人?是明眸皓齒好呢,還是剪水秋眸更傳神呢?就連描寫一個微笑都在糾結;淡然淺笑和嫣然一笑哪個更適合。看著網上別的寫手的文字,老覺得別人比我寫得精鍊傳神,文辭優美。為此總是隔段時間就修改一番已上傳好的小說正文,一遍遍的去看,去模仿偶像作家的文字和描寫。可這個時候編輯阻止了我,讓我先把我的第一本小說寫完再去考慮文筆。告訴我說,在我連一個完整的故事都沒講好,寫完之前,是沒資格考慮文筆的。
於是,就這樣,我寫完了自己的第一個三十萬的網文,然後接著又寫完了第二本三十五萬的古言穿越,等我開始挖第三個坑的時候,回過頭來再去看第一本,我才發現我的文字跟最初的比起來,已經有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飛躍,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遣詞造句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不少,而相對於第一本撲街的慘淡人氣,第二本和第三本成倍增加的粉絲數量已經很好的說明了問題。(雖然還是不溫不火的撲街貨,不過作為一個不以賺錢為第一要務,純粹喜歡碼字的小文青來說,讀者能夠增加,有人願意看,我就已經很知足了,當然,未來還會繼續努力加油的,么么噠!)


故事會
發現缺點,發揚優點
在故事會能習得的最重要的提升文筆的方法就是
強烈的自檢精神.
同時發現作文水平的下限,不能比這個更差了
"比自己次的作家都在寫作賺稿費,自己還在問該怎麼提升文筆?"

地圖炮放出去了我抱歉...


妒忌,是被扼住咽喉的虛榮,是缺少供氧,罹患休克性暗示的虛榮。


猜疑,是被催化的陰謀,是死角中盲區里暗自膨脹著的常識的變異。

懷疑率領著嫉妒,隱形的繩索上,走過千軍萬馬。


不慎掉入愛河的莫比烏斯鑽戒,讓愛情增加了不確定性。


記憶中的畫面,漫畫里的活力。神采奕奕。


纖細的筆觸,不覺絲毫軟弱,心意躍然紙上。


大刀闊斧的分鏡,信念向勇氣宣戰。


牢籠形同虛設,命運的裁判就位。


當陌生披上危險的外衣,危機向我襲來。


信念,化枷鎖為羽翼,令憧憬振翅,不懼空穴來風,讓愛適得其所。


滿目瘡痍的身心,留下最後的火種,命運趕上希望之光的逃逸,已成了靜止的定局,又再度注入相對的生命力。


一杯水的價值因添加的原料發生改變,當我添加更多的羞恥,會溢出了慚愧嗎。哦,眼光的深遠體現在你一飲而盡的豪邁的笑臉上!


活著的實感就是能夠五味雜陳地體會並聯想各種事物。


群居的榮光背後,無可救藥的碎屑,散發出多維的絢爛。


不是格局在變大,而是彷徨在消失。


我願做一回學生,向曾經的自己討教。


要抵達心裡的凈土,成熟的標誌,指向歷練的入口。

思考的心靈筆記 來自[@百度貼吧] http://tieba.baidu.com/p/4044664145?share=9105fr=share


謝邀
其實幾個長答案說的都很好了。我稍微補充點沒提到的部分吧。
積累詞語是一方面,準確的了解詞語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準確的理解詞語的含義,才能恰當的去運用,在這方面,個人覺得書籍中可以多讀詩詞,多讀類書,這兩者都能讓你接觸到相近意義的大量不同表達方式,甚至同一個名物的不同稱呼,你可以多比較,多體會,這些詞語實際運用上的差別在哪裡,比如意義上的差異,語碼上的差異,距離感上的差異,感情色彩上的差異,等等等等。

但是,最快的提高文筆的途徑肯定是練習和修改,這是必經之路,無可取代。如果要想最快的提高的話,個人見解是練習兩樣,嚴格格律的近體詩詞,鍛煉語言的精鍊和辭彙的變化使用,大段的描寫段落練習長篇文章的細緻描摹。無論練什麼,反覆揣摩修改都是必要的,不改很難進步。


《現代漢語》
掌握好基本的漢語語法,學會同義替換和句式變化,寫出來的句子會變得豐富漂亮很多。


1、初級讀物,也是提升效率最高的——《吸金廣告》。

雖然是關於廣告文案的,但它能教會我們以讀者為中心去寫文字。這比任何飾美的文筆都更重要。


我剛研究了些別的答案。

我說一本書,完爆那麼多話。

《中國成語大辭典》


我給你說個靠譜的吧
不管什麼類型的書,小說、散文、詩歌、論述……
只要你讀著有激情就行(一般都是小說居多),然後,找到幾個你最認可的作者,帶著你的激情使勁的仿寫
寫到忘我,寫到不能自已
把作品傳到相關社區獲取存在感,接著寫
你的文筆就練出來了

這是最容易上手的方式
不信你試試?


當然寫作不能只靠文筆,但文筆的技巧不外乎修辭。


《圍城》

是比喻用的最好的一部小說,沒有之一。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辭手法。

拿個小本,把這本書里從頭到尾的比喻句找出來,抄一遍,並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分析歸類,你就學會比喻了。


先說這一個,其他朋友有排比、借代等其他修辭手法的範例可以補充。


《60天成為暢銷小說家》


如果題主是針對高考或者中考的備考的話
《高考滿分作文選》《中考滿分作文選》這種類型的,其中尤其注意研究那些滿滿都是古詩詞引用,動詞倒置和排比段落的文章。如果有人有興趣,我會詳細解釋一下這三者的具體運用,噗噗。
因為本人高考作文接近滿分或者就是滿分(結合前面的估分算出來的,作文拯救了我高考語文分數);中考沒考,但是初中的時候是可以被推薦參加作文比賽的級別。
這是一把雙刃劍,我先明確表示哈。因為大學之後,覺得我之前總結的那些都是很表層的技巧而已,運用的太多,還會受到它的不良影響,所以我現在寫文章都是把話說明白就好了。前段時間跟一個人討論「文筆」問題,她還噴我說,你文筆很好啊,只是喜歡寫一些很漂亮但是沒什麼實際含義的句子。嚶嚶嚶。
當然,這是超級表面的雙刃劍,大學之後建議全面摒棄!!!!


推薦閱讀:

你送過或收到過什麼特別的禮物?
你遇到過哪些有趣的女孩?
失戀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麼?
你聽過哪些「最真理」的句子?
你眼中的水瓶女是什麼樣的?

TAG:寫作 | 調查類問題 | 說話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