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Taylor Swift 的第六張錄音室專輯《reputation》?
每當涉及Taylor Swift的話題總是偏離重點,最後就演變成無腦黑和腦纏粉的大型人蔘公雞。還記得2014年尚未挺屍的返場將1989評為周最佳專輯,頓時粉、黑、編輯三方在微博評論區戰成一團。3年過去,貌似越演越烈...那麼,我只提主觀感受,盡量有理有據。
reputation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量的黑炮/RB元素,連trap都用上了。自2014年80復古風達到頂峰,我便等待著這股風潮結束。現在的確結束了。當年那波女歌手,要麼轉型,要麼專輯久拖不出——Sky Ferreira你再這樣下去要成世紀巨騙了你造嗎?!(指。reputation稍微還能和80復古風沾邊的是Gorgeous,製作人說靈感來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我一般不關心歌手唱啥,除非歌曲旋律優美製作精良。反正很多歌詞是瞎填。不過Taylor Swift習慣於以自身經歷為創作靈感,所以我相信她寫愛情的甜蜜是真心的;反擊黑子也是發自內心的憤怒。形象沒有大撕裂。以及,歌詞的受眾對象年齡有所提高,我似乎看到了...性暗示?很有意思,當Taylor Swift咬牙切齒放狠話的時候,我的腦海中蹦出這樣的念頭:如果Rihanna唱這些歌會是什麼效果?...
世紀巨騙Sky Ferreira唱過一首I Blame Myself(能列入其最佳單曲),「You think you know me so well/How could you know what it feels like/To be outside yourself?」和「I blame myself for my reputation」。同樣有關reputation,Sky Ferreira唱的風輕雲淡。
我個人認為reputation表現不錯,但不如1989。有粉絲提及reputation前後段質量持平,而1989頭重腳輕。的確,1989前半段集中了專輯最好的幾首單曲,導致後半乏力。但是,reputiation也沒有出色至Style、Out of the Woods這般高度的單曲——我一直對把Out of the Woods打單順序放那麼後不滿。聽完全專,先發單曲大部分是專輯質量最佳的單曲,包括被很多人批評難聽的Look What You Made Me Do。我需要提一點,目前流行樂的趨勢是「重節奏輕旋律」——安室奈美惠轉型後不還被調侃為「念經騾」。再考慮到近年以黑炮/RB為代表的黑人音樂在主流/獨立樂界的強勢,電子樂更是紅火那麼多年,reputation的轉型方向是沒錯的。
如果說打單漏掉了哪首歌...我認為是Getaway Car。由Jack Antonoff製作的單曲繼承了Out of the Woods濃濃的氛圍感。而且——以Taylor的小嗓門唱電音黑炮還是挺累人的,Getaway Car發揮更自如。它是我心目中專輯最佳單曲。
另一個問題是:啊,又是15首桶裝容量啊...「如果人人都把專輯曲目控制在12首內,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唱」。開頭四首電音黑炮炸得我頭暈腦花,電火花快從耳機里竄出來啦!所以專輯後半段聽感更好。
以及——這是我個人觀感——reputation旋律性較1989有所下滑。
俗話說「沒比較就沒差距」,比起過於保守的XX和轉型跑岔的XX,reputation當然是很不錯的主流流行專輯。甚至,和Ed Sheeran合作的End Game表現也出乎我意料得好。製作應該是songwriting的輔助手段,作為主流流行專輯,好聽很重要。不過競爭年度最佳主流流行專輯(我指的不是格萊美)難度還是很大的,畢竟有Melodrama在前擋著,今年每張主流流行/另類流行專輯都得和它比較。如果放寬範圍,St.Vincent的MASSEDUCTION和Perfume Genius的No Shape也是不容忽視的高分另類流行專輯。reputation是一次穩定發揮,作為路人,我稱不上滿意與否,但大家應該聽聽它不是嗎?
【這是一篇track by track的回答】
15首歌,近1個小時。從首單《Look What You Made Me Do》發布開始,《Reputation》就被貼上「黑化」、「重生」等等標籤,預示著這是一張大膽、追求突破、自帶話題度的專輯。作為一名喜歡泰勒絲女士9年的老粉,我也非常好奇她要帶給世界怎樣的「New Taylor」音樂體驗。
商業成績沒話說,依舊slay。在選擇不上架流媒體的情況下,專輯發行前3天銷量高達92.5萬,空降今年美區專輯銷量冠軍。第4天,銷量破百萬,至此,她解鎖了連續4張專輯首周美區銷量破百萬的成就。
對專輯本身,外媒還是多少有點批判的意味。讀了十幾家媒體的評論,「Media manipulator」、「Pop machine」類似這樣的詞出現頻率還蠻高的,覺得她只是硬把當紅的音樂元素加進來,對流行樂的理解不盡人意,流連於Diss曲浪費了自己的才華。
於此同時也有「Pop album of the year」、「Her most focused, cohesive album yet」等等高評價,Taylor自己的Ins也發了很多媒體和樂評人的好評段落,並表示感謝。量化評價基本在4星。
之前Taylor很多作品我都是捧在手心地愛著,對新歌的期待也很高,聽下來還是挺滿意的。
《1989》是復古的流行,《Reputation》則是更都市、世俗的流行。從Hip-hop、RB那裡借來元素,刺激感官的Bass drop、飛掠的Trap鼓點、電音和聲等等,軟化到Taylor可以掌控的程度,加上她本人和製作團隊對流行的敏銳感覺,融合成了這張專輯的音樂風格。New Taylor的確誕生了,不過Old Taylor也還在。
兩位瑞典大咖Max Martin和Shellback操刀其中9首的製作,負責更喧鬧和強勢的部分,Jack Antonoff(也是Lorde《Melodrama》的合作者,這張也有詳細寫過,非常喜愛的作品)和Taylor本人則負責其他更私人的6首,其中可以明顯感覺到Jack對80年代Synth-pop風格的偏愛。
《Reputation》對Taylor來說是很多的第一次。第一張節奏重於旋律的專輯,第一張沒有接受提前採訪的專輯(也只有很少幾位樂評人提前聽到,不過倒是和《1989》一樣做了粉絲試聽會,高調寵粉),第一次髒話,第一次出現喝酒,明確的sexual life描繪。
在雜誌版本的專輯裡Taylor有寫,媒體會不斷猜測哪首歌是寫給哪位男友的,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不過我等下還是會不免俗地大膽猜測一下每首歌的靈感人物(並且滿足一下自己和大家的八卦心)。
而這張專輯的大主題,其實很引人深思。霉霉專輯名都非常簡單,《Reputation》也延續了以往的風格,這樣其實可以畫出很多個問號。Reputation到底是怎樣的Reputation?再具體一點,當人們不再用陌生人的眼光定義自己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愛情在外界的窺探和注視下可以存活嗎?在這些問題裡面,社交媒體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張專輯的誕生,也意味著這些問題對她的確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早在Twitter、Facebook、Instagram 、Tumblr之前的MySpace時代,Taylor曾在採訪中表示,「寫博客很有意思,因為我喜歡讓人們儘可能地了解我的生活。我覺得讓支持我的人知道,我也在想著他們,是很重要的。」多麼天真可愛啊。
然而從2010年《Speak Now》的《Mean》開始,Taylor就用寫歌的方式來回應對她的流言蜚語,這首歌也成為了當年的大熱單,可以看到這個話題在當初的共鳴度就很高。在社交媒體時代,脆弱和敏感通通被放大,到了《Reputation》這裡,已經不僅僅是關於Taylor本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檢視我們所處的,社交媒體無孔不入,對他人妄加評論成為常態的日子。
好啦,下面一首一首和大家聊聊吼。
1 - …Ready For It?
詞曲:Taylor Swift, Max Martin, Shellback, Ali Payami
製作:Max Martin, Shellback, Ali Payami
暴力感的的合成貝司之後是甜美得有些齣戲的副歌段落,第一首歌就充滿戲劇性和張力,可以說製作團隊有意借鑒了EDM的起伏和結構。它也成為了全專暗黑、性感風格的奠基。
只看詞的話,展現的是一個在新戀情中大膽、主動且堅定的Taylor,但MV又把內容拔高到了Taylor本人的蛻化成長過程,和科技感結合,值得開腦洞看看想想。
不論是想表達哪一重意思,先「Let the games begin」吧!
靈感人物可能是:Joe Alwyn
Lyrics hint: 「Younger than my exes but he act like such a man」
2 - End Game (Feat. Ed Sheehan and Future)
詞曲:Taylor Swift, Max Martin, Shellback, Ed Sheeran, Nayvadius Wilburn (Future)
製作:Max Martin, Shellback
這首歌我真的很服氣。外媒有評論說結構/層次的最大化已經成為Pop Taylor的標誌之一,而這首4分鐘的歌,就放下了2段Taylor的Verse,4段Pre-chorus,2段Chorus,3段Rap/Half-rap的Verse(分別來自Future,Ed和Taylor),層次非常豐富,而且聽起來還是流暢過癮的,融合了今年大勢的Hip-hop和RB,同時不丟掉Taylor對流行的把控力。
在這裡我們也聽到了全專第一次的點題:「Big reputation / big reputation / ooh you and me we got big reputations」 絕對名副其實。今年2月連發兩張專輯的Future可以說是當下最火的Rapper之一,曾與Drake、Rihanna、Maroon 5、Calvin Harris、Ariana Grande等等大牌合作過。而Ed Sheeran就不用說, 好閨蜜之間的「黃霉戲」是萬眾期待的。這個組合的Reputation已經不是Big而已了好嗎,說Mega也不為過了!
三人對Reputation的切入點略有不同。Future說我名氣雖大,但會好好對你;Ed說我被名氣困擾過,不過現在發覺最好的做法是無視它;Taylor說過去種種是鬧劇找上我,而我對你是認真的。
靈感人物可能是:Calvin Harris
Lyrics hints: 「We got big reputations」, 「I don』t wanna be just another ex-love you don』t want to see」
3 - I Did Something Bad
詞曲:Taylor Swift, Max Martin, Shellback
製作:Max Martin, Shellback
狂亂,輕蔑,火藥味十足,可以真真切切聽到槍聲。加入了更多的EDM元素,包括人聲的失真處理,build-up段落等等,詞中也第一次出現需要消音的字眼:「If a man talks shit / then I owe him nothing」
《Bad Blood》的升級版。
靈感人物可能是:Calvin Harris + Kanye West
Lyrics hints: 「I never trust a playboy」, 「But if he drops my name / then I owe him nothing」
相關歌曲:《This Is What You Came For》,《Famous》
4 - Don』t Blame Me
詞曲:Taylor Swift, Max Martin, Shellback
製作:Max Martin, Shellback
第一耳聽真的以為是Hozier的《Take Me To Church》或Rag』n』Bone Man的《Human》走錯片場了。
算是Taylor以前從沒有嘗試過的Gospel風格,儘管做了大量的舞曲化處理,還是覺得在這首歌中是沉醉於愛戀不悔不改的小瘋子Taylor十分新奇。
靈感人物可能是:Joe Alwyn
Lyrics hint: 「Something happened for the first time / in the darkest little paradise」
5 - Delicate
詞曲:Taylor Swift, Max Martin, Shellback
製作:Max Martin, Shellback
歌詞講的是新感情中對進展速度的擔憂,這個階段很微妙,在袒露心聲後,雙方可能迅速拉近關係,也可能因為感到不適而不了了之。本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個時期,音樂卻做出了脆弱和堅定並存的感覺——「Cause I like you」。
這是Taylor在這專中給我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共性:她不再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而是清楚自己要什麼,就算有點瘋狂和執念也無所謂,完全放飛自我。在上張專的《Shake It Off》和《Blank Space》已經有所展現,而且這張碟更是來得強烈。
同時也做了第二次點題。「My reputation』s never been worse so / you must like me for me.」 現在看來,她的名聲大,而且糟糕,而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一個男孩。聽到這裡可以確定那個細膩捕捉感情中動人細節的Old Taylor還在。
靈感人物可能是:Joe Alwyn
Lyrics hints: 「Never seen that color blue」(想感受一下Joe過目難忘的藍眼睛的朋友,可以回顧《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Do the girls back home touch you like I do? 」
6 -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詞曲:Taylor Swift, Jack Antonoff, Richard Fairbrass, Fred Fairbrass, Rob Manzoli
製作:Jack Antonoff, Taylor Swift
採樣Right Said Fred樂隊1991年發行的單曲《I』m Too Sexy》。
作為首單不可避免承擔著最猛烈的輿論狂潮,評價出現兩極化。從歌曲和MV的製作、設計來看,絕對花了很多心思,作品呈現出來也精緻,但是我感覺聽多了有點心累。
靈感來源可能是:各路媒體 + Kanye West Kim Kardaishan
Lyrics Hints: 「Perfect crime」,「Maybe I got mine / but you"ll all get yours」
7 - So It Goes…
詞曲:Taylor Swift, Max Martin, Shellback, Oscar G?rres
製作:Max Martin, Shellback, Oscar G?rres
性感擔當之一,看到了Taylor新的一面。開頭的「My magician」就已經很撩人了,再到後來的「I do bad things with you」,「Scratches down your back now」 讓人想到《I Don』t Wanna Live Forever》,甚至想到Rihanna。
《…Ready For It》和《So It Goes...》這一組省略號框起來的部分可以理解為專輯的第一章,更側重媒體和Reputation,在製作上也能感受到精心設計的層次和衝擊力。
靈感人物可能是:Joe Alwyn
8 - Gorgeous
詞曲:Taylor Swift, Max Martin, Shellback
製作:Max Martin, Shellback
開啟第二章的是一首可愛的戀愛腦小曲,也預示著接下來的歌將更加私人。Ryan Reynolds和Blake Lively的女兒說的一聲「Gorgeous」就已經讓這首歌甜度滿滿,氛圍也輕盈了起來。
歌詞並不詩意,很直接地寫出了很多人都經歷過的顏飯、迷妹時期的心理活動。「Guess I"ll just stumble on home to my cats / alone / unless you wanna come along」這個段落特別有趣,很愛。
靈感人物可能是:Joe Alwyn
是時候放兩張圖一起感受一下Joe的盛世美顏了:
9 - Getaway Car
詞曲:Taylor Swift, Jack Antonoff
製作:Jack Antonoff, Taylor Swift
還有什麼愛情情景是Taylor沒寫過的?《Getaway Car》算是一個:帶著逃離的心態不經意進入下一段感情,不會有好結果。詞的畫面感很強,還提到了雌雄大盜Bonnie and Clyde,Old Taylor說故事的功底在這裡還是看得到的,略感欣慰。從主歌的迷茫和小心,到副歌的大徹大悟,似乎還聽到了模擬車發動的聲音。
靈感人物可能是:Tom Hiddleston
Lyrics hints: 「I wanted to leave him / I needed a reason」,「Think about the place where you first met me」
10 - King Of My Heart
詞曲作者:Taylor Swift, Max Martin, Shellback
製作:Max Martin, Shellback
如果把前面可能是以Joe為靈感的歌連起來,這段感情已經從小心的接觸,痴迷,到了現在,像國王和皇后一樣的相愛著,完全的確定和享受。《King Of My Heart》和剛剛的《Getaway Car》被部分外媒稱為新專的旋律擔當,我覺得還好,不算她作品之中特別出彩的。
靈感人物可能是:Joe Alwyn
Lyrics hints:「So prove to me I"m your American Queen」,「Cause all the boys and their expensive cars / with their Range Rovers and their Jaguars / never took me quite where you do」
11 - Dancing With Out Hands Tied
詞曲:Taylor Swift, Max Martin, Shellback, Oscar Holter
製作:Max Martin, Shellback, Oscar Holter
全專最糾結陰鬱的一首,在這裡我們可以聽到Taylor的態度閃爍和脆弱。Taylor依舊非常擅長圍繞一個小概念/場景講故事,連著的這幾首都是很好的例證,其實把它放在專輯的第一章,不論是意境(也強調了外界關注的壓力)還是製作放個都是合適的。這首的旋律倒是蠻洗腦的。
靈感人物可能是:Calvin Harris / Joe Alwyn(看到大家的評論,說得也很有道理!)
Lyrics hints: 「Oh twenty-five years old」, 「Picture of your face in an invisible locket」
12 - Dress
詞曲:Taylor Swift, Jack Antonoff
製作:Jack Antonoff, Taylor Swift
啊哈小黃歌來了。熟悉Taylor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有些意向她特別愛用,裙子(Skirt/Dress)、頭髮、嘴唇等等,只是沒想到這裡的裙子和《Versace On The Floor》是一個結局。
靈感人物可能是:Joe Alwyn
Lyrics hints: 「They"ve got no idea about me and you」, 「Your buzzcut and my hair bleached 」, 「Even in my worst light / you saw the truth in me」
13 - 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
詞曲:Taylor Swift, Jack Antonoff
製作:Jack Antonoff. Taylor Swift
《Mean》後續之作,更嘲諷,更尖銳。最大的亮點在橋段,整個橋段我都很喜歡,而在唱完「Forgiveness is a nice thing to do」後Taylor自己笑出聲,也是全專的diss情緒的爆發點。
靈感人物可能是:Kanye West + Kim Kardaishan
Lyrics hints: "why"d you have to rain on my parade? 「, 「I』m not the only friend you"ve lost lately」
14 - Call It What You Want
詞曲:Taylor Swift, Jack Antonoff
製作:Jack Antonoff, Taylor Swift
先發的4支單曲裡面,這是唯一一首瞬間就擊中我的,現在被粉絲們熱切稱為《Love Story》的續集。「Loves me like I"m brand new」是全專我最喜歡的詞之一,「They fade to nothing when I look at him」 也許這就是面對Big/Bad Reputation的答案。這首歌里,她的幸福是可以觸碰到的,是進行時態的,我也感動得有點想哭。
靈感人物可能是:Joe Alwyn
Lyrics hints: 「Nobody"s heard from me for months / I』m doing better than I ever was」, 「I want to wear his initial on a chain around my neck」
15 - New Year』s Day
詞曲:Taylor Swift, Jack Antonoff
製作:Jack Antonoff, Taylor Swift
那個寫出《Begin again》、《All too well》的Old Taylor還在。TS6唯一一支不插電,感性而簡單的芭樂,真切的鋼琴、吉他和人聲,在這一刻聽起來都好珍貴。「I』ll be cleaning up bottles with you on New Year"s Day」,「Please don"t ever become a stranger whose laugh I could recognize anywhere」 雖然是最安靜的一首,力量卻最飽滿的。如果沒有這首歌,我對新專或許會有些失望。
聽到這裡,好像是Taylor在最後,脫下了一層層給自己穿上的盔甲。這樣的歌曲排序,以這首歌做結,我把它理解為,她選擇與自己和世界和解,回到真實的生活中去。
靈感人物可能是:Joe Alwyn
Taylor作為詞曲作者、歌手和製作人,也許是我們唯一需要關注的Reputation。那麼就這個角度,我很欣賞New Taylor,但還是愛Old Taylor,而且她也一直在。(看嘛泡麵頭都快回來了)
最後,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愛的三首,排名不分先後:
End Game
Call It What You Want
New Year』s Day
參考:
Rolling Stone
The Independent
Pitchfork
The Guardian
Los Angeles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Entertainment
首發公眾號:ErMu
霉霉的一個特點是,每一張新專輯,她都能從自己的生活中提煉出一個主題,作為新專輯風格,使之成為貫穿整個發行宣傳期間的主線。這次的Reputation肯定也不例外。1989是「She found herself」,所以她在宣傳期間著重宣揚女權、不談男朋友,甚至剪短髮、Grammy上的發言都是在這個主題之下的。可以說,每一次發專輯那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都是她的一部超長真人秀,她在這期間接受的採訪、公開場合的演出、在社交網路上的發言、和粉絲的互動、雜誌照、紅毯照、甚至街拍,都會跟她專輯的風格保持一致。
至於她的真實生活是不是專輯主題表現出來的那樣,這不重要。霉霉歌里表達的那些情感和表達出來的主題,我相信在她生活的某一個階段、某一個瞬間是她真實感受到的,但這些情感可能只是她生活里的很小一部分,她卻很聰明地在專輯裡把這些情感放大和升華了,她讓粉絲們相信了她的專輯就是她的生活,這也是她能吸引那麼多粉絲的原因。
期待新專輯,希望霉霉做好這場秀。Break a leg, Tay.
補充一下,我並不覺得我上面說的是件壞事,相反,我認為這正說明了霉霉的牛掰之處,她有才華,有頭腦,有人脈,有自制力,對市場營銷和粉絲心理有深刻的理解,對名利有清醒的認識。我從來不覺得她是白蓮花,白蓮花不可能做到今天這種級別。
另外,說霉霉只是背後團隊厲害的同學,很明顯,你對她一無所知,可能連歌都沒聽過幾首。因為如果你熟悉她的作品的話,就能很輕易看出她的歌、MV、巡演等等作品裡透露出來的那些小心思、小細節,絕對是來自她自己。1989 era之後,她讓你了解一個新的戀愛中的New Taylor
A-(85)
2009年,Taylor Swift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格萊美Album of the year獲得者,從Fearless的成功,Speak Now、Red的相繼進化,再到1989的流行化蛻變,Taylor Swift或許是轉型完成得最悄聲無息最為成功的歌手——相比較下來,Beyonce還曾在這條路上栽過一個小跟頭。
2007年到2017年年底,這十多年的樂壇生涯給這位年輕的歌手無數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成就,同時伴隨著這些成績背後,是每個成功歌手必然接受的公眾拷問,無論是Britney Spears、Beyonce、Lady Gaga還是她,當你成為音樂產業中的龍頭時,你背負的擔子也就越沉重。說起來,2009年對於Taylor Swift的戀愛觀曾經在我有限的價值體系中讓我頗有微詞:一位年輕的少女頻繁地投入進戀愛關係中而又迅速退出這些Love Games,從大牌的影星到還未成長起來的小鮮肉們,在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中,伴隨著她作品內容充滿Judgement的語氣,一時間讓大多數人都給她冠以了一個帶有超出調侃範圍的評價——公交霉。
說起來,Taylor Swift將ex們寫進歌里這回事,如果的確是被投放入市場存在商業交換的屬性,那麼觀眾對於這些內容作出評判並沒有什麼錯誤。不過令我思考的是,當我們承認「花花公子」是被用以形容男星們遊走在花叢之中,但實際上這種風流已經到全天下都流散著他們的子嗣時,為什麼對女性會被以公交車這種辭彙冠以評論?我一直相信一件娛樂圈中存在的病症:粉絲們將自己想像中最完美的人格形象投射到偶像的身上,並希望這個圖騰是永恆不滅的。於是他們裹挾偶像的決定,希望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成了諸多沒有精神支柱的追隨者們的習慣——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而對於女人來說,「聖潔」一形象成了道德體系中最高的「存在」,而名人好像天然就應該向它靠攏,他們希望的時代領袖是個真正的聖人,而不是他們某種值得繼承的精神。
我們對於演藝圈的人格營銷痴迷已久,久到已經忘記了名人並不是以「道德」成型而是以所在行業的作品成型的,只要這個道德爭議不在犯罪的範圍,我想這種私人部分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到評價中充滿著弒父之仇的戾氣。
在連續三張專輯超過100萬銷量之後,Taylor Swift真正成為了這個時代唱片市場上的鳳椅坐上賓,這種流行號召力讓市場為之痴迷,也許我們可以捕捉到她成功至此的某種核心路線,也是許多成功的「經營者」使用的路線——製作出能夠在大範圍引起共鳴的作品。Taylor Swift所寫的每一首歌也許從作品誕生的那一刻就不再屬於她自己,而是乘風而去,飄向每一個具有共同情感的聽眾。從Love Story中在絕大多數人心中永垂不朽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故事,到You belong with me中那種小女生勾心鬥角,醜小鴨成白天鵝的勵志故事,一幕幕成長過程中必然的少女愛情日記,是多麼生動而令人感同身受。Back to December到Begin Again的誠懇道歉到重新回歸戀愛的喜悅,她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是用自己真實感受所編織成的成長實錄。這其中並不存在任何特殊的少數派心境,沒有恐怖陰森的校園暴力、性侵恐懼和任何陰暗的元素。於是在1989,Taylor Swift將這種角色營造能力真正推向了整個時代,從Welcome to New York的新時代愛情宣告,迷惘的Out of the woods,在這種成長過程中她不斷面對,不斷成熟的從殘缺到完整的女性人格,也許被諸多人的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從一個暗戳戳記小日記的女孩到塗上口紅開車跑車進入成人世界的時尚女性,這個蛻變過程令太多人從中看到了自己。
Lorde如果說早就走上自省的道路,從階級角度做出Royal這樣的曲子,再到繼續思考著這個時代青年諸多愛情病症的觀察家,那麼她或許走得過於在時代前沿而從「沒錢的苦逼青年」到「精神缺失愛無能青年」的抗爭路線上不能那麼準確地進行漸變,因此她的時代吸引力沒能抵得上1989的號召力,這其中有諸多原因,有TS曾經積累的人氣和底蘊,又或許,這對於此時的Lorde,還有些為時尚早。
而Taylor Swift在五張專輯後成功躋身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歌手之一。因此,從VMA的那一次Drama和Kanye West自戀人格下間歇性瘋癲狀況的影響下,Taylor Swift被捲入一場不會停歇的名譽旋渦之中,這兩個人都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製作人之一,而前者可能在音樂成就上要存在更多的天才靈感,這一點使得Kanye West能不斷地和Taylor Swift對等地抗爭。而在2016年,一場盛大的Sex rumor引發的scandal讓Taylor Swift一時間成為了眾矢之的,對她不斷的批判和老對頭Katy Perry與那位本應該是主角之一的John Mayer而現在只成了兩個女人後宮戲橋段的戀愛drama,多方的來回撕扯讓這些戀愛關係早就失去了作品中的溫度。
因此Reputation在前半段的所謂的黑暗是必要的流程,如果沒了這一段,她和Joe的甜蜜戀愛會再次被當成公眾嘲笑的飯後津津樂道的八卦,Taylor Swift站出來捍衛自己戀愛關係,在這層名譽後她的求愛之旅全方位的展示,使得這張專輯再次帶著成長的色彩,而這次成長,她帶著曾經所有的教訓,即使Look what you make me do依然小女生diss的口吻,即使在I do something bad中反思著自己在過去的男人堆里來來往往的對錯,其中依然沒有Rihanna「it beats me black and blue but it fucks me so good」那般赴湯蹈火毫不後悔的決絕態度。Taylor Swift把戀愛的過往大都化成了自己經歷的「過去就是過去」的回憶之中,這些情感回憶並沒有成為她的心病,或許只是她看來成長中追求真愛必然經歷的一部分,這也許就是我們為什麼會對她不斷投入愛情的行為感到不解甚至反感的原因。現在你理解在Don』t blame me中那種極具諷刺意味但又略顯尷尬的卡門風情為什麼顯得跟她性格表現完全不搭,其實這本身就是以她一小女生形象表現出來的,即使逐漸成熟後依然保留的不下狠手的做派——用了一大堆教堂音效和激蕩的電子音效試圖成為Lana在God knows I tried那個已經將悲傷化成自己本色的女人。但她並不是真的那般狠厲的人,那只是她撓痒痒的警告罷了,就像她在自己的性騷擾案中只需要道歉和一美元賠償作為某種象徵意義上的懲罰和真正為女性徵求一種獨立能力的精神內核而已,不過這種稚嫩的表現手法的確又再次化成了無數年輕女性當下的戀愛態度——所謂獨立女性的愛情觀。
在這些反思之後Taylor Swift在Delicate自嘲自己在16年的境遇並反思在過去那些關係中自己的狼狽不堪,Delicate現在聽來相當聰明地採用了當下的House大潮流,並運用Auto-tune蒙上一層水膜的音效,使得這種懺悔和反思似乎從一種精神恍惚的狀態中不斷地冒出來,朦朦朧朧又捉摸不透,但遇到Joe這件事讓她非常脆弱但仍然願意嘗試著去相信一段新的戀情,我稍微有些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聽了這首歌會感到心碎,這首曲子實際上反映了Taylor Swift懼怕戀愛後終於敢於重新伸出手去抓住這段新戀情的情感——所以你看,她多聰明地準確地描述出了那些心理狀態,而在isn』t it的空谷迴響中,這可能是每個處在自我懷疑狀態中的失戀者會體會到的迷茫感受。
Taylor Swift這樣的女性似乎一直纏繞著這些Drama,但她從來就不想把它上升到Crime的級別,因此很多情況下她敏感易受波動可就像Gossip Girl裡頭那種分分合合的姐妹關係一樣,她們的矛盾來得容易但原諒得也輕輕鬆鬆,因此在16年的名譽圍剿中她感受到的壓力已經遠遠超過在朋友小碰撞中的小女生drama,她與Kanye的交戰讓自己心力憔悴,即使有Look what you make me do的回打對她這樣的人來說都是自損八百的——每個第一次握起殺器的人雙手都是顫抖而惶恐的。
在接下來的後半張專輯中,或者說其實是後2/3的部分都是在講述她在愛情中獲得治癒的過程,So it Goes其實成功做出了這種孤立無援企圖尋求幫助的效果,而Gorgeous是在認識過程中逐漸gets better的過度,這種電影刻畫的描述過程是相當值得讚賞的——即使在製作手段上它並不顯得有多具備亮點。
從Getaway Car到King of my heart,dancing with our hands tied斬斷舊情和新生感情的逐漸升溫,從第一次邂逅那種亡命之徒遇到人生救贖的電影橋段被TS安插在了Getaway Car中,這首歌是在我看來全專輯最好的一首歌,它有Style的摩登都市駕車馳騁的感覺,但對於TS來說,這一場戲碼被放置在了BeyonceJay-z on the run的語境中,這樣的戲劇感並不陌生,在Wildest dream不就出現過一次么?而這一次是將之前的橋段徹底現實化了,We were jet-set,Bonnie and Clyde until I switched to the other side大概也只有TS能想到的曾經惺惺相惜如今拔槍相向的狀態了吧?這段戲劇化描寫其實就是TS想要逃離這種產生裂痕的感情,也是她揮手告別過去那些錯誤的另一種手段,能寫成這樣當真是天才至極了。
經過短暫丟心的交鋒之後,在King of my heart在電子熱潮下,漸漸染上了粉紅的氛圍,King of my heart,body and soul是最直接熾熱的告白。也許Taylor Swift是晚熟女性,但一旦遇上了恰當的時機,水乳交融也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在and darling,you had turned my bed into a sacred oasis中,Taylor Swift第一次將性愛描寫得這麼清新脫俗,在這種dancehall氛圍中,把情感推向高潮的chorus瞬間讓其進入宛如降臨舞池的熱戀之中,其實舞池場景有諸多的意向使用,可以是是墮落的圓舞曲,也可以是忘情的桑巴舞,而她在此顯然使用了後者。
如果說King of my heart只是一種象徵,那麼Dress就直接得不能再直接了,在仿FKA Two weeks的beat中,這種染上情慾的PB RB式製作和Taylor Swift籠上春色的假聲頗令人感受到她的在性愛中得到的體驗是相當性福的。
其實這張專輯的Look What you make me do和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是兩種狀態下她面對名譽圍剿的態度——一種是戀愛之前孤立無援的,一種是戀愛後擁有後盾的。其實她自己明白激烈的反擊並不能讓自己多快樂——即使在極少數情況看起來,仁慈並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但她選擇解放積壓在自己心中良久的狠戾,尤其在從戀愛中得到新生的力量後,那種如煙花般爆開的chorus和她的大笑是她釋懷後和那些痛苦的經歷揮手再見的態度表達。
回歸到我們真正的主題下,這張專輯並不僅僅是所謂的撕逼往事反diss遊戲,是Taylor Swift從去年那些輿論中死灰復燃,重新得到希望的過程描寫,而讓她得到救贖的就是Joe,從之前刺蝟狀態的她和對方互相試探,到最後為他徹底淪陷甚至為他褪去衣裳。所以不要懷疑,這張專輯就是寫她的愛情故事和對Joe熾烈愛情的表白。
結尾的兩首歌,其中的態度變化真正做到了Joni Mitchell在Blue做到的——因為太幸福索性直接就憂傷一下來反襯一下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你多久沒聽到River再生,鑽進某位後輩的作品中燃起那些溫暖的篝火,融化那些寒冰呢?New Year的背景襯托也選用的無比聰明,她使用了一個能讓所有人產生條件反射的氛圍片語—New Year,這讓她不需要多複雜製作和多用力的vocal就成功在暖洋中划出一道道浪花了。
Taylor Swift天才的靈感仍然在展現它的生命力,為什麼不給它多一些讚美呢?
Cut Getaway Car、dress、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Call it what you want、New Year』s Day
前1/3的作品就當他們是過去吧,後2/3才是真正的New Taylor
我們此刻應該感謝Kim Kardashian沒有把Tay比作松毛蟲蜈蚣或者蟑螂。
So I guess the reputation does matter after all
(有點長,希望大家耐心讀完 筆芯)
2009年9月的VMA上Kanye在Taylor Swift獲獎致辭的時候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奪走了話筒,並做出了下面這段簡短卻在流行音樂頒獎典禮歷史上「青史留名」的聲明:
Yo, Taylor, I"m really happy for you and I"mma let you finish, but Beyoncé had one of the best videos of all time. One of the best videos of all time!
之後這段鬧劇性質的一幕拖了互聯網的福被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將被大家一遍一遍複習重溫,人們只要在youtube上搜索「vma incident「就可以再次欣賞Kanye的瘋癲、少女Taylor的尷尬不自在和Beyonce慷慨大方的「施捨」。這也是永遠縈繞在Taylor心頭的鬼魂。之後Taylor和Kanye又多次交集,幾番回合後到了眼下的2017年末,Taylor似乎還是沒有釋懷。
2010年Kanye在公眾面前做出道歉,之後又收回道歉;2015年兩人似乎和好,送花、在社交網路上互動等各種示好行為被媒體津津樂道,甚至還出現了合作傳聞;直到2016年kanye發行了單曲「Famous」,冒犯性的歌詞和mv中出現的模擬人Taylor的裸體讓事態一度升級到要訴諸公堂的地步。就在大家一邊倒地批評Kanye不知感激欺人太甚的時候,Kim放出了那段著名的snapchat視頻,此時正值Taylor和Katy Perry交惡,輿論正想找一個惡人形象來責備,Kim順風順水地把Taylor「蛇」的形象推廣了出去。至此事情告一段落,直至今年八月Taylor釋出了單曲「Look What You Made Me Do」把似乎已經把這件事忘記了的觀眾們又拉回了這場Taylor和Kanye的拉鋸戰。
重工業的音效、陰暗哥特的曲風和大片一樣的MV使「Look What You Made Me Do」看上去一方面像Taylor拋棄以前的包袱、重新打造個人形象全面打入流行市場的宣言,另一方面像一篇遲到一年的宣戰書。作為首發單曲,這首歌策略上戳中了歌迷的G點,迫使大家重新審視「Taylor Swift」的形象,如同在說「你們將要看到一個新的我,不管是音樂上還是人設上我都要重新定義自己,所以準備好了!「;但是在音樂風格以及審美上卻讓人不禁擔憂,儘管採用了最龐大的製作、最花哨的音效以及對於Taylor來說最別開生面的詞曲創作,Look What You Made Me Do在我看來並不算是一首好的單曲,製作完全淹沒了Taylor的聲線,使得她本來就不出色的音色顯得更加單薄;重複念叨一句歌詞夾雜上故作性感危險的「uhh~」也顯得尷尬。首單讓大家不懷疑:整張專輯如果都是這種曲風,再加上不斷地bitchin about Kanye drama,那將會是一張多無聊的專輯啊,而且是對一次轉型機會的浪費。
但是二單「…Ready For It?」使情況有所改觀,雖然從前的Taylor據她本人說已經死了,但是這首歌曲的風格和氛圍無縫銜接1989,似乎Taylor回歸了創作的舒適區,同時對歌曲製作採用了不是那麼過火的新音樂形象 —— 一個平衡點。
其實除了Taylor vs KanyeKaty這場歷時長久的大戲以及換了幾次男朋友之外,1989之後的Taylor還在在關心著音樂行業(那封給Apple Music高層的義正辭嚴的公開信、與Spotify等Streaming Service的論戰),抗爭猥褻行為(贏了一場針對性騷擾和猥褻的官司並捐錢給相關機構)以及狀告了ACLU。與此同時她與粉絲們保持著非常親密甚至很私人的關係,她在自己的Tumblr賬號上和歌迷親密互動,她可以與歌迷互發私信甚至歌迷去她家試聽專輯,甚至當她為自己的新專輯造勢刪光社交網路內容的時候,依然保持著和一些歌迷的相互關注。可以看出Taylor在對待不同群體的不同態度:春天般溫暖和冬天般寒冷。這兩種態度也同時存在在這張專輯上:前一首歌她說以前的Taylor已經死了,板起臉作出femme fatale的架勢嘲諷對手;轉眼間從前的Taylor就復活過來唱著甜蜜的戀情和花痴少女的粉紅心緒。
...Ready For It?是一首合適的開場,銜接了1989的創作模式,同時製作上加重了合成器的比例,加入了之前在她的聲音庫里不曾出現的接近雜訊的充滿攻擊性的音響效果。類似的還有I Did Something Bad, Don"t Blame Me還有Look What You Made Me Do。I Did Something Bad是除了Look What You Made Me Do之外最明顯的一首指向這場和Kanye的鬧劇的歌,Taylor直白地表達了對「對手」的不齒、復仇的快感、對名利場遊戲規則的洞悉。而且用Witch Hunt的意向暗指了公眾被對方引導而把她看作唯一的惡人(不管事實是不是如此,咱們也不知道是吧?),縱覽整張專輯這首歌算是「陰暗面擔當」。
Don"t Blame Me我覺得才是整張專輯裡與從前的Taylor差距最大的一首歌,差距大到在聽副歌部分的時候我根本想不到這是一首她寫的歌,這首更像是一隻搖滾樂隊(夢龍?甚至Hozier?)的打榜歌曲。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首歌曲中Taylor頭一次展現了她不常展示的運用和塑造聲音的能力,副歌部分的演唱沉著且充滿力量(甚至有些陽剛之氣),配合和聲使歌曲廣度大增,而且這裡的合成器和重鼓點運用也很和諧。這樣製作的歌曲並不是多麼少見,只是加上了Taylor Swift出品的標籤使它變得非常特別。
之後的Delicate,So It Goes,Gorgeous,Getaway Car,King of My Heart, Dancing with Our Hands Tied和Dress在風格和氛圍上的更加接近1989,Getaway Car和King of My Heart更是和Out of The Woods有很多相似之處。Gorgeous作為之前發行的單曲收穫了很多粉絲的好評,歌曲里Taylor又做回了那個有些花痴、內心戲有點豐富的小女生,她的創作也回到了最擅長的領域,「If you"ve got a girlfriend, I"m jealous of her. But if you"re single that"s honestly worse. "Cause you"re so gorgeous it actually hurts 」這種充滿小心思卻能夠讓人產生共鳴的歌詞也是從前的Taylor的拿手好戲。不過實話實說這首歌作為一首單曲並沒有多讓人印象深刻,只能說Taylor being Taylor,無功無過。
其他這幾首也是同樣的情況,Getaway Car和Dress可能更加適合放在1989這張專輯裡,都是流行標配,都有著非常明顯的Jack Antonoff烙印。值得一提的是在Dress里Taylor頭一次在歌里給出了很明顯的性感的暗示,實踐證明,用歌詞表現親密關係和微妙的性暗示要比尷尬的「uhh~」強裝危險女人要有用多了。Delicate和So It Goes…我也不是特別喜歡,尤其是這兩首歌採用的autotune處理(Delicate更加明顯)以及Delicate的TropicalHouse風格與Taylor的聲線不是非常相配。Taylor雖然這幾年演唱有了幾分進步,她聲音里的少女感和純凈感並不是適合所有的製作方式:比較簡潔有機的處理能產生親切細膩有時還有俏皮的感覺(實際上之前她一直也是這麼做的),但是遇上一些奇怪的選擇(比如autotune)就會有些水土不服。果然聽到End Game featuring Future之後我不詳的預感果然應驗了。
End Game這首歌也很值得一提,這似乎是Taylor的歌曲里第一次和流行的主流聲音合作:Ed Sheeran和Future。第一遍聽的時候我以為聽錯了:Future?Seriously?而且歌曲中間Taylor也第一次採取了偏Rap風格的唱法(almost spitting bars?)。真的,LWYMMD里那真的不算說唱,真正能聽到一些帶有說唱色彩的演唱在這首歌里。Interesting...不知道這段verse出自誰之手,算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吧,如果說效果怎麼樣……效果說實話還不錯,但是還是推薦大家出門左轉聽聽Lemon-N.E.R.D. featuring Rihanna。這首歌令人困惑的地方是Future的存在感非常低,只作為嘉賓唱了幾句,並沒有為這首歌帶來一些獨特的Future 風格(相比之前所有Future和其他歌手合作的歌曲)。future的存在好像只是一個表面工程:這是一張標配流行專輯,看,Future也在呢。
最後,同樣是「戰鬥模式」的Taylor,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採取了類似Shake It Off的語調和氣場。這首歌放在專輯的靠近壓軸的位置,用輕鬆的語調和俏皮的製作呈現了時過境遷的開朗和釋然,「總之黑子和衰人們儘管逼逼你們的吧,我不care了我找我好朋友玩去了」。很明顯這種釋然需要一整張專輯的自我治療和發泄才能達成(笑)。
作為總結我想說其實從前的Taylor沒有死,每一首歌都有舊Taylor的影子,這些元素存在在歌曲的詞曲寫作上,存在在每首歌曲表達的對感情的憧憬、對公眾形象的不安全感上。
在流行樂壇,當每一位歌手對自己的人設和音樂形象上作出重大改變的時候聽眾們都會自然的有一個判斷標準:是壓抑太久掙脫了舊的被大眾接受的固定範式(比如97年的Mariah Carey),還是歌手的自我成長讓她/他找到了新的聲音(比如Purpose的Bieber,Rated R的Rihanna還有不久前的Kesha)。這些轉變的成功與否最終都會決定於歌曲的質量和歌手的心態。
在Taylor的情況下,我感覺很難判斷她的心態。一方面從RED到1989再到reputation,她的風格在不斷地在往流行靠攏,這些改變是循序漸進地,在慢慢試圖重新定義自己音樂形象的同時她保留著很多本質的特性,這些特性體現在詞作、旋律走向,當然還有製作上。這種和諧的改變在1989達到最優。reputation的問題在於她試圖急切地完全丟掉聽眾以前對她的定義,太過急切以至於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這個改變而進行:從Jack Antonoff和Max Martin強大的存在感,到象徵性地Future的出場,生硬的autotune的使用和一些不明智的製作上的選擇。所有這些都讓人感覺這是一場急躁的矯枉過正,這種為改變而改變的行為透露出了她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時隔一年,當記憶短暫的大眾和媒體都慢慢忘記當年的鬥爭和撕逼的時候,她又風風火火裹挾著重鼓點和合成器重新打開了戰場 —— 也許一切都是為了討個說法,不爭饅頭爭口氣,必須扳回一城,雖然一遍一遍強調著「我不在乎你們叫我蛇蠍女人」。她還是那個特別在乎大眾看法的Taylor Swift,這也許也是她改變路上最大的障礙吧 —— 太在乎公眾形象和道德高地,創作自由就被自己束縛了。
我自己的話為這張專輯打個7分。
LOVE PEACE
——————————————驚訝分割線
PK4比我還要不留情面啊... 這個評論簡直sad
「And to top it all off, she released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a petty snarl of a lead single that jumped to No. 1 thanks largely to sheer anticipation. Chart watchers rejoiced when an ascendant Cardi B bumped her from the top slot; Taylor sent flowers.」
辣嘴無情
77/B+
在1989成功地引起了一波synthpop的風潮後她又一次請來了Max Martin和Shellback,然而這回經過他們二人之手的作品都顯得同樣的呆板。也許是想複製I Knew You Were Trouble的成功而使用了大量電氣化音效,但效果很難算得上好(尤其是對人聲的使用,Autotune真的很容易弄砸,但還好他們沒有那麼放飛自我)。儘管看得出盡了力,但整張專輯凡是印有這兩個人印記的歌曲幾乎都比較扁平以及..boring…
在Vocal上,她也費了心思,以使得自己的聲音有更豐富的情緒和更大的張力,但呈現出來的感覺總像是一張poker face或是一個你知道她是在表演的表演(which演技不夠爐火純青),當然了,Call It What You Want這樣類似的情緒她是向來善於表達的。
在內容上有幾首點了題,但探討不夠深刻,還是需要聽眾的二次創作。專輯發行前粉絲們對專輯結構堪比福爾摩斯的腦補最終還是沒有成為現實。
只能說reputation更像是Taylor立下的一個話題,而非她想去撐起的整個概念。Taylor is still a good teller.我們依舊能看得到她創作上的才華和能力。不過自從她投入流行的懷抱之後我們時而能在其作品中看到其他音樂人以及Old Taylor的痕迹,這固然不算錯,don』t blame her.但我覺得如果想要封神,相對於取巧,她更需要一種大無畏的魄力。說實話,有點失望。我其實希望taytay這一專質量都可以像咪咪兔和魚貝貝考拉汪那樣,但是當我今天中午冒著下午上課被抓的風險等到一點四十多聽到這專時,我第一反應是,這專和zara的so good還有梅根的title一樣,同質性太高。說實話,整專製作質量還是好的,細細聽下來可以發現伴奏里的很多小心機。但是我最怕的事還是出現了,又一個歌手走上了不商業=不抓耳的道路了。想想前車之鑒,水果證人除了打專幾單,其他幾乎沒有任何商業潛質。某農場主棄女,當然這張有很多原因,但我覺得光速flop的原因還是有這一點的。這次專輯失敗不敢說,評論不一是肯定的。應該會像生化二炮黑出那樣多年以後被封為神專吧。以上。
自己摸了張奇怪的專封 完全ok哈哈哈哈哈
就突發奇想同人了一下哈哈哈
mv在VMA首播!
真是丑帥丑帥的……
(8.25 20:05)
———————————————
無限循環LWYMMD中
我現在可能是個死人了吧
OLD TAYLOR IS DEAD
歌詞版mvSLAY瘋了!!!
(8.25 13:07)
—————————————————
想多幾句嘴,曾經在16年全網黑潮的時候,我選擇閉嘴,其實當時心裡非常難過。
一直以來都特別欽佩那些為霉女士而戰鬥的霉屎,而我自己是個膽小鬼,連為她辯護都不敢,怕被那一群瘋子圍著用各種難聽的話問候。
每一個真心愛她霉屎都是特別棒的粉絲,曾經看到一個說法,說國內的歐美音樂圈是「一超多強」的狀態,而霉女就是那個碾壓級別的「超」。
特別特別自豪呀,為every蛇卵,為最棒的她。
—————————————以下原答案—————————————
五年霉屎 不請自來
長文預警
八月二十一號的晚上我十點多就熄燈睡了,輾轉反側將近半個小時,心裡總有些惴惴不安,說不清的。帶著一絲預感,我翻身開燈,打開微博,刷出了一條蛇尾。
我當時就炸了。
十秒的視頻,無聲,帶刺的尾巴蠕動著,那時還說不清這是蛇尾還是龍尾。
微博,朋友圈,貼吧,我在騷動的人群里鑽來鑽去,與他們一同歡呼,一同流淚,心裡五味雜陳,百般思緒。
這一天,終於終於來了,我們等了太久,但好在她還是回來了,在萬眾矚目之下。
說起來,霉女消失在大眾眼皮子下已經有大半年了,她上一次清晰有臉街拍是一月二十幾號的事,而她的社交網路更新情況也處於停滯,除了幾次幫至親好友宣傳新歌。
我淡圈是從高中開始,除去了逛貼吧、關注榜單、四處搜羅新歌的時間,那個繁盛又混亂的音樂世界好像真的離我遠了不少,我的音樂軟體里全是老歌,把幾張不厭煩的專輯反覆聽了來又去,把1989聽了1989遍。
不得不說,我追星這麼些年,唯一沒做過的事就是替主子去撕。16年各種風波,黴黑盛世,隨便哪個路人都要過來踩兩腳,刷幾隻蛇,嘲人設崩塌。我也就看著這些,默默走遠。更早的時候,壞血挑起霉果兩家世紀大戰,那還真是一出好戲,從沒有平息過,每一天都愈演愈烈,到現在雙方都恨透了對方全家。對於霉果世仇,我更是避得遠遠,雖然凱蒂哈里森吧里的黑帖我會經常去瞅兩眼,剛開始會把自己氣的半死,怒回鄉村天后吧看水果黑料平息心情,後來麻木了,就覺得兩邊粉絲都挺有才華,也挺有激情和活力的。
不參與飯圈撕逼一直是我的準則,因為我膽小又口拙,而且我並不能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正不正確,我是個思想根基極不穩固的青春期小孩。
於是就成了個與世無爭的粉絲,這一年的霉女在年初演唱會之後,掀起的動浪就只有新男友和性騷擾案,她還過得不錯,我也不錯,於是安心地等TS6,羨慕鱉粉,羨慕碧波粉,偶有TS6消息的時候感嘆一句「這個女人」,然後繼續遙遙無期的等待。
十九號霉女清空所有社交網路賬號,她的過往,一切清零。
我其實心疼得很。想想我自己,刪廢話朋友圈,鎖照片的時候都要斟酌許久,這個人,一鍵清空,說沒了就沒了。
直到蛇尾出來,我以為她是想表示過去的美國甜心拜拜了,老娘要脫胎換骨地轉型了,brand-brand-new start。我挺擔心,隔壁正好有個甜心轉黑暗的例子,我當真怕她糊。
再到今天專名和封面出來,Reputation,名望,她的半張臉被鋪天蓋地的Taylor Swift淹沒,脖子上緊緊拴著束縛。
我想她是厭倦了過去三年曝光度過大,每天都站在風口浪尖的生活,名望帶給她的,終究是煩惱與痛苦更大。
所以全部刪除,所有的一切,光鮮亮麗、親友成群的生活,萬千榮耀的時刻,Kanye送的花,與Calvin的大白鵝,Meredith和Olivia,滿屏的青蛇,所有的一切,堆砌起二十七歲的Taylor Swift的一切,將她推上世界焦點的一切。
她其實是個鬧騰的人,1989era的一切都說明了這一點,浮躁熱鬧的人當然會招人討厭,於是她在過去三年深陷各種麻煩,無論她是不是自願的。但Swift小姐是個有智慧的女人,她不願就這麼繼續被媒體消費,被drama纏身,不願自己在喧囂的世界裡迷失下去,於是她選擇退出,選擇銷聲匿跡,一位世界巨星,在大半年的時間裡卻沒有任何人知道她的蹤跡。「姐不在江湖,江湖都是姐的傳說」,想瘋了她的大家以「傘姐」「箱姐」調侃,霉屎們成天無所事事,既吐槽TS6=Never,又堅定地#staystrongtaylor#,漫長又無望的大半年,也就這樣過來了。
她還是那個萬眾矚目的巨星,但這次的她,經歷過的不再是愛情給予她的甜蜜與傷痛,而是生活。這次我們終於可以說她從女孩變成了女人,是一個在漩渦里掙扎、迷惘了許久,受過了傷害卻重新站起來,以冷靜的姿態睥睨世界的女人。
黑酸曾以蛇嘲她貶她,她就以蛇作為new era的第一份宣傳,這不像Blank Space遊刃有餘的自嘲,我想她確實因為那陣黑潮受到了傷害,但她毫不畏懼面對這些,甚至將此作為自己的武器,拉開又一個新時代的帷幕。
我很興奮,史無前例地,感覺一切都鮮活躁動了起來。三年前的八月十八號,我凌晨四點爬起來看Yahoo直播,Shake it Off橫空出世,我在那個暑假剩餘的時間裡把這首歌聽了將近三百遍,薩克斯與小號,特殊的重音鼓點,還有她的每個背景音,我都熟稔於心。
讓Taylor Swift紅起來的,從來不是drama,而是她自身的才華與傑出的音樂作品。
我不喜歡黑色唇膏,不喜歡蛇,不喜歡9分鐘的曲子。
但她是我喜歡了五年的人兒呀,是我的初心,是我從來沒想過離開的人兒。
於是我還是會存下一切寫真,會大叫「我青slay」,會買下她的單曲和專輯,密切地關注一切。
從鄉村到流行,從《Taylor Swift》到《Reputation》,從捲髮到直發,長發到短髮,從Nashville到New York City,從女孩到女人,Taylor Swift在走自己的人生路,雖然崎嶇又驚險,但一路上不乏陽光與鮮花。
世界見證了她的成長,有的人愛她,有的人恨她,反正我愛她,從第一眼開始。
她在我的心上安居一隅,我願與她此生同行。
最後的最後,說些俗事。
雖然她在成績上一向不讓人失望,但這回的情況不太一樣。前些時候路人緣怕是消失殆盡了,她選擇以黑暗風回歸,勢必會失去一部分低齡粉。
美國音樂市場一年不如一年,雖然我不關注榜單a久了,但現在專輯首周不到十萬都能冠了???今年女藝人們更是糊得心酸,是不是今年直到前幾天才有一首top3來著???
霉女士這次很看重中國市場呀,畢竟1989內地銷量五百金,上海演唱會氣氛熱烈得不要不要的,於是今次微博可是跟Ins推特湯不熱同步更新新專預告的呀!!!可感動了。
所以,等內地版專上市之後,請各位不要嫌棄地多買一點!!!逢年過節送禮不送別的,就送Reputation!!!
然後有心情的旁友可以去tb上買個美區賬號,充點錢,在iTunes上支持一下,畢竟這才是最受關注的硬成績。三年了都,該活動活動筋骨啦。
真的忐忑得不行,生怕這個女人糊了,我的玻璃心會吧啦吧啦地碎掉的。
啊,愛一個人,是多麼美好又苦澀的事啊!
8/25 First Single
11/10 Reputation
You build the castle out of all the bricks they threw at you.
太開心了!!!
我愛你一萬年呀!!!
其實並沒有什麼New/Old Taylor,她一直是那朵盛開在碧池邊上的白蓮花。
如果你對Taylor的黑化表示驚訝,我想你從來沒有看到她音樂的人格全貌。從首專的Picture to Burn,後面的Dear John, Mean,再到Red里的長長長,以及基本已經完全顯露的1989,婊氣的一面一直存在於她的音樂中,不過她之前選擇更多地展示白蓮花的那一面,就和前段時間人設崩塌一樣。
圍繞著TS有著太多的drama,但還是從專輯的音樂來談。坦率的講,當我第一次見到曲目列表的時候,對整個專輯的走向十分擔心。因為你從曲名中解讀的信息是,"what are you, a teenage girl for revenge?" 我是做了些錯事,但你可別怪我,因為那都tm是你自找的,老娘知道自己有點婊,但老娘還是一朵純潔的白蓮花。這樣的人設可謂是十分不討喜。但好在Taylor並沒有把視野停在這裡,而是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角度,失了名譽得了愛情,竟有一絲亂世佳人的意味。
整體來說,專輯的質量仍然是過硬的,Taylor畢竟是我們這個年代頂級的songwriter,也有著行業頂尖的製作團隊。在這個層面上,你不必擔心這是一張及格分下的專輯。值得慶幸的是,Taylor在storyline的構建上更進一步,勾畫了一層更佳巧妙的情感邏輯,即塞翁失馬的反省。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張專非常明顯地暴露了她目前的幾個局限。
旋律寫作上,有明顯的下降,這裡意思不是去旋律化的嘗試,而是Taylor在旋律寫作上似乎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這個在Don"t Blame Me, So It Goes裡面體現地尤其明顯,更直白的說,近乎宣告:老娘主歌寫不出來了。但Taylor對旋律結構的多樣性和變化性有了質的飛越,這使得聽慣了她以前作曲結構的聽眾感到過於天馬行空,但這層豐富性給她的音樂帶來了趣味,which is 這張專輯最寶貴的地方。是的,它很有趣。而做到有趣,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
製作上,以Max Martin為核心的這層pop製作幾乎被挖掘空了,整張專的大部分內容基本延續了Style和Bad Blood的氛圍,最有趣的製作在End Game的嘗試上,揉了很多黑人元素進去,但無法掩飾這首是一個失敗的拼接作品的事實,TS對自己的咬字缺乏自知,無比刻意的Future還有「我是誰我在哪」的專業砸場好閨蜜Ed,這兩位完全不應該存在於big reputation的narrative當中。雖然整體並沒有太多的突破,但還是有shining moments在的,Ready For It勾勒出電掣雷鳴的冒險開啟,Getaway Car的driving畫面感,King of My Heart的鼓點構建出皇家列隊迎接國王的莊嚴。而專輯的中間部分則顯得製作較為粗糙,不時會冒出一句wtf的不知所謂。
其實我們一直沒有太擔心她的寫作和製作,放在橫向比較她仍然是佼佼者,雖然她當前的瓶頸也在顯露。但也正因如此,Taylor的vocal再一次成為凸顯的短板。
Taylor因為自己vocal的貧瘠錯失了很多次將畫面升華到三維的機會,而她這次似乎對自己演唱的局限更加視而不見,在專輯多首歌中,她的嘶吼並沒有為結尾處增添一層更高的氛圍烘托,而是讓人齣戲。Taylor的大白嗓在之前country的時候是足夠用的,但出村之後屢屢被詬病,而不幸的是,她在專輯的大多數位置並沒有做到揚長避短。說她vocal是貧瘠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看Call It What You Want,無論是曲子和氛圍都與前年Carly Rae Jepsen的All That,如出一轍,可Taylor只做到了演唱,Carly的音色則為曲子增添了一種夜空中星光閃耀的鑽石般的氣氛。而更明顯的則是Dress,在2:10左右的take it off後面,給Beyonce會是一個多麼令人期待的發揮,而Taylor所唱,你看到的真的是一片飛機場。
不過Taylor在表達上是有著進步的,在Did Something Bad中對於bad和good的處理都足夠令人信服,這點讓我十分欣慰,而對於gorgeous這類標準的泰式春夢腔,她依舊能保證自己的vocal夠用。
到了最後,要說說這張專暴露出的最大的問題,Taylor在phrasing上面來了跳水式下跌。直說就是,Taylor開始一字一頓地唱歌,並且在旋律與lyrics的組織上,很難將一個細節以一種連貫流暢的方式呈現,於是出現了諸多話說到一半的尷尬齣戲。而黑人音樂元素的加入並沒有建立在她對其有足夠的理解和掌握地基礎上,這導致了表達上的蹩腳,你是不會唱、做不出那種flow的,若是對自己的咬字有一點自知之明,也不會在rap部分露怯露得這麼露骨。
其實作為她個人的反省仍然不能說深度到位,她現在對自己的定位是老娘承認自己有婊的一面,可言語中都在傳遞著,老娘這一面拜你所賜,我現在這個樣子不是我的錯。不是的,婊不是大家聲討的根源,扮無辜白蓮才是,而顯然,Taylor還沒有認識到這一層面。其實從命題上講,10年前的布蘭妮就已經做過了行業教科書的示範,自我反省這一點,Taylor的態度與之相比是有些隔靴搔癢的意思了,但好在她取了一個巧妙的角度,把重心轉換到愛情的收穫中去。客觀來講這張專輯質量是不錯的,但你對她的期待從來都不只是如此,不是嗎?
1.我要講我的故事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2.這是一段關於終結的故事
3.我做了一些報復的壞事
4.但是你們不要責怪我
5.我真的很容易受傷啊
6.看看他們對我做了什麼
7.接下來…
8.我遇到了一個很帥的人
9.我們一起逃離這個是非之地
10.他成了我心目中的國王
11.我們緊拉著手一起跳舞
12.穿著他給我買的新衣服
13.總有人攔在我們中間
14.那就讓他們說去吧
15.我們只管迎接我們的新生活
@原文首發自我的專欄【樂評】Reputation:黑暗騎士 ,更多樂評、隨筆,歡迎關注我的專欄 閱讀理解 。
她當然不如懲惡揚善的黑暗騎士偉大,但就行為模式而言,她是這個充斥著drama的世界裡的黑暗騎士。她並沒有虛張聲勢,只是在用一種隱晦的方式告訴我們:第一,她是清醒的;第二,她不打算做超然於drama而存在的光明騎士。筆者猜測,這部分是因為像黑暗騎士一樣,她也沒有選擇吧。因而,不必質疑她的智性了。像對待哥譚市的那位英雄一樣,讓我們繼續批評她的音樂與言行,讓她繼續做這場drama中最閃亮的主角吧——這個世界需要她。
專輯:Reputation
藝術家:Taylor Swift
發表日期:2017年11月10日
寫在前面:事先向讀者道歉,這篇文章將不得不以半隨筆、半樂評的方式呈現,雖然情緒化寫作在嚴肅批評里顯然是不被允許的——本著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的原則,筆者深感在關於Reputation的評述與闡發里梳理音樂以外的事情之必要。
開門見山,Reputation是一張優良的專輯。
筆者最欣賞Reputation的一點是,它比Taylor Swift過去的五張專輯都更像一張「專輯」。在上一張專輯1989中,儘管已經在很大限度上進一步地拓展著自己在Red中已經先行嘗試的更現代化的質感,Swift還像是妥協般地塞入了This Love這首由Acoustic主導的傳統慢板抒情曲目——它與專輯中大部分乾淨利落的電子主導的曲目實則格格不入。而這回,Swift終於橫下心來,做出了一張質感完全統一的專輯。就像Swift早前透露出的種種訊號所指向的一樣,Reputation完全被合成器和Hip-Hop鼓機高速節拍所「佔領」,以至於某些歌迷可能沒有意識到在第四首Don』t Blame Me的末段中,Swift實際上在重重音效下奉獻了多麼高難度的唱段——它跟All Too Well的bridge段一樣極大地挑戰著Swift原有的vocal演繹能力。而專輯的最後一首曲目New Year』s Day雖然與前14首曲目相異,由鍵盤和吉他主導,但Swift在後期製作上有意壓縮了配器的聽感彈性,讓專輯的簡潔乾淨的質感成功維持到最後。也許聽眾並不認為Reputation是黑暗的,但它確實形成了一種氣質,因而聽眾只能質疑Swift對「黑暗」的定義,而沒有理由質疑Swift製作專輯的能力。Swift所演繹的Rap或者類Rap式口白唱段也相當不賴,至少她在…Ready For It?等曲目里的表現並不讓人感到乏味,能聽出來她為處理這類唱段進行過卓有成效的針對性訓練——畢竟Rap並不只是語速的遊戲,而相對之下參與了客串的Ed Sheeran對這一點的理解顯然就不那麼到位。
在以上顯而易見的層面之外,Swift在其他細節處可能談不上有太多明顯的創新,卻繼續發展了自己的能力,並奉獻了精彩的作品。第三首先行單曲Gorgeous可以算是Wildest Dream的精神續作,它證實了Swift對甜膩情歌的處理的進步,而不只是偶然的靈光一閃:雖然pre-chorus段的吉他掃弦和節拍的切入過於俗氣,但貫穿全曲的清新電子音效和「You are ruining my life by not being mine」等俏皮語句讓Swift得以用一種令人愉悅的放鬆完成對愛情的歌頌。第九首歌曲Getaway Car則不妨與Out of the Woods放在一起比較。如果說在Out of the Woods中,Swift為了營造層層重疊的厚重聽覺衝擊而不得不將副歌寫成兩句歌詞的連續重複(請見諒,這在筆者看來有些乏味),那麼在Getaway Car中她已經成功地讓厚重的聽覺衝擊和豐富的歌詞信息並行不悖了。兩首歌曲都有充盈的低頻節拍貫穿始終,Getaway Car的副歌段和bridge段與主歌段的反差並不算強烈,因而似乎要比Out of the Woods的更順滑而缺乏衝擊力;然而這是有原因的:相比起Out of the Woods的outro部分僅僅是副歌的簡單重複,Swift在Getaway Car的outro部分安排了最強烈的情感表達,當整首歌的敘述視角在I、he和them中不斷切換時,outro部分八句歌詞,八句都以I為主語,Swift的演唱語調也適時地轉向激動得有些失控,喧鬧之中,歌曲主角的種種情感傾瀉而出,將歌曲的情緒推上頂峰。整首Getaway Car因而獲得了一種複雜飽滿而層次分明的情感表達,即使不考慮它在整張專輯的結構中巧妙地扮演了分水嶺的角色,它也理應被認為是專輯中最出色的曲目之一。
專輯完全發表前,曲目表中最引人遐想的應該是第13首歌曲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這個具有強烈表達慾望和指涉性的標題張揚得無所畏懼,比Look What You Make Me Do更令人好奇創作者的想法。在筆者音樂印象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曲目名,那就是DJ Shadow在1996年發表的經典專輯Endtroducing…中的第十首曲目Why Hip-Hop Sucks In 『96。從意思表達上看,兩首歌的確都具有強烈的攻擊性:Swift指責生活中的小人毀滅了美好的事物,而DJ Shadow指責96年——Hip-Hop黃金年代——的所有Hip-Hop作品。然而就表達方式來看,兩首情感模式類似的歌實則大相徑庭:Nice Things的長度為3分27秒,擁有完整的歌曲結構;歌詞上,Swift一方面直抒胸臆地指責了完全不顧他人感受的小人,另一方面通過bridge段中對親朋好友的「祝酒「反諷了小人的無恥與討厭,從正反兩面立體地塑造著她所批評的對象。
至於DJ Shadow的In 』96,這首長度僅為44秒的器樂曲只用一句話支撐起了標題的重大意義:It』s the money。為什麼96年的Hip-Hop糟透了?因為錢。無他。多說一句都不必。
最初,我們發現Swift為了創作新專輯,比以往更徹底地「消失」了。然後,我們獲悉Swift的下一張專輯會是「黑暗」的;它將被命名為Reputation,專輯封面使用的字體與Prince在1981年發表的經典專輯Controversy的封面上使用的字體一致——都是模仿Times報慣用的字體。彼時,筆者與部分樂迷的期待很明確,無論這現實、合理與否:我們期待這位流行巨星能做出一張深刻的、全新的、獨立的和風格化的作品。說得更具體一些,那就是像筆者上文提到的DJ Shadow的In 』96一樣,不考慮其他一切因素,只是直指問題核心;完全擺脫音樂工業的束縛,突出個性與風格。於是,在首支先行單曲Look What You Make Me Do發表之後,筆者撰寫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28972722 一文表達自己的看法。當時筆者之所以感到滑稽和遺憾,是因為雖然LWYMMD確實是一首優秀的單曲(筆者從不質疑Swift的創作能力),但在歌曲中搬出Old Taylor is dead這樣的語句,說明她在鬧出了那麼大的動靜之後,還是以一種流行的、帶有營銷思維的方式表達著自己,而絲毫看不出深刻、獨立和風格。她是在drama裡面批判drama。筆者已經準備好,將Swift繼續定義為幼稚的小女生;她並不真正了解「reputation」的真正含義。
為什麼在筆者和部分樂迷眼中,這種深刻、獨立和風格化如此重要?因為理論上那是對抗我們所厭惡的drama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在創作這種作品的過程中,創作者自然而然地會與那個討人厭的世界徹底割裂,轉而尋找一種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之所在。當這種力量被挖掘出來後,它將會產生一種不證自明的至高無上性、一種藝術的光輝,從而終結一切討論——再有人提出質疑時,藝術自會代為辯護,證明其創作者對於這個世界的獨一無二之價值。那場景就像是《論語》中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例如為許多Swift的粉絲所憎惡的Kanye West。雖然筆者也並不認同Kanye的一些言行,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Kanye在經歷了「搶麥」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之後,潛心創作,搬出了傑作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這張專輯深刻而風格化明顯,在Hip-Hop這一黑人音樂中有機地融入了大量現代白人音樂元素甚至是以諸多形式呈現的古典藝術元素,其中第九首曲目Runaway更被Rolling Stone magazine贊為以一種完全不可能的方式在6分鐘的主體部分之外再持續了3分鐘。這張專輯確立了Kanye的歷史地位,當人們想起Kanye時,無論他們多麼討厭他,都必須承認他在音樂上的成就與價值。
時間來到2017年11月10日。Swift已經發表了好幾支先行單曲,不出意外地,它們都是標準的主流流行歌曲。而Reputation這張專輯,也確實就是一張主流流行專輯,沒有期待中的深刻、偉大和風格化。筆者幾近要懷疑,為什麼St. Vincent,Stevie Nicks和Mick Jagger樂於登上1989 tour的舞台。
最終Reputation的序言給了我答案。雖然這個答案理應只在音樂中給出,但既然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給出了專輯藝術的先例,那麼我們理應也對藝術家有意呈現的其他元素給予關注。與前幾張Swift的專輯不同——筆者的記憶沒有出錯的話——雖然她在撰寫專輯序言時都會將部分話語抽象到人性的層面予以呈現,但其著力點歸根還是在自我身上;而在這篇序言里,她談自己的部分並不多,反而三番四次地強調一種群體性的「人的印象」。她認為,在當代,人的印象雖然確鑿,卻未必全面,因而從宏觀層面來講,印象的認識也不至於真實。而她的結論是,人在本質上是無法被簡化而定義的;我們對某人的認識,很多時候只是其願意展現的一面罷了。最後她寫道:There will be no further explanation. There will just be reputation. 我將不會再作解釋,在你們的視線中,將只剩下「reputation」,名譽。
從以上的話來看,Swift對「reputation」的理解其實很精準。她知道「reputation」是蒸發揮散過後,最終剩下的東西。她對人性的觀察也不算淺薄,至少她的理念足夠支撐她完成至少一張偉大的專輯。那麼她為什麼還在做主流流行音樂,而不幹脆把步子邁的更大,做一個更獨立、更深刻的自己?
「I』ve been in the public eye since I was 15 years old」. 我自15歲起就待在大眾的視野里了,她輕描淡寫地在行文中提到。
回想一下,上文提到的「深刻」是怎麼出現的?割裂。與討人厭的世界割裂,是件好事。然而就像尼采那句名言「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一樣,當你選擇與世界割裂,世界也會與你割裂。這就是伊卡洛斯的寓言在藝術家眼中如此具有魅力的原因:崇高的藝術驅使創作者逃離醜惡的現實世界,直至創作者在最崇高的太陽面前被灼烤成灰。對一個15歲就成為了公眾人物——更準確地說,「公眾人物」這個詞應該被替換成「新一代美國甜心」、「鄉村公主」——的女人來說,割裂這回事有那麼簡單嗎?
想像Swift確實與世界割裂、去追尋藝術了吧。我們獲得了更深刻、更偉大的音樂,然而:
誰去堅決訴諸法律,向實施性侵犯的電台DJ索賠一美元?
誰能在短時間內將患癌男孩的感人故事傳播到龐大的群眾之中?
誰的新唱片能在首日賣出70萬張,以一種不可能的方式挽救著日薄西山的唱片工業?
……
世界需要一個公眾形象良好的藝術家去構建起藝術與社會的聯繫。Kanye的音樂確實很棒,但他的大眾接受度有限。我們所誇讚的獨立藝術家們,DJ Shadow也好,St. Vincent也好,他們都不能擔負起這個職責,因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無法接受風格化那麼強烈的表達,其實處於自殺邊緣的藝術家同樣不行。愛情是美好的,朋友是可信任的,壞人是應該憎恨的——經驗和偉大的藝術作品都證明現實情況沒這麼簡單,但我們需要有人用我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去表達這樣「虛假」而「幼稚」的道理,好讓我們對明天抱有一點念想。
這就是筆者把今天的Swift和黑暗騎士聯繫起來的原因,無論Swift在主觀上是否這樣偉大。黑暗騎士並不喜歡黑暗,然而光明騎士無法拯救哥譚;他必須成為黑暗騎士,只要他希望哥譚處在(相對的)安定祥和之中。他必須和骯髒的哥譚同在。在不知情的市民的批評聲中,他能圓滿拯救市民。Swift足夠清醒,也擁有足夠的智性去成就偉大;但這個世界需要她來做那個優質偶像,而她也並不願看到大家不開心。如果我們拋棄對光明騎士的執著,轉換一下視角,不難發現Swift一直在奉獻最好的主流流行音樂,也從不畏懼在音樂中加入新元素。
Reputation的其中一首附詩If You』re Anything Like Me的結尾是:But Darling, it』s going to be okay. 這或許就是Swift關於Reputation的創作動機了吧。
對霉霉的感情是怎樣的呢。
其實我也就算是個路人粉。誰都知道人紅是非多的定律,所以我對她身上的drama也就是看看不會去站隊,但是這些年一直都在聽她的歌。
Jump then fall認識她,正是中學剛接觸歐美音樂沒多久的時候,印象很好。red時期有點短暫淡忘她,因為幾首主打都覺得一般般。不過後面1989轉型又重新驚艷了一把。這次新專輯也是每首主打一出就第一時間去聽,本想等apple music上架再去聽,就沒預購網易雲的全專,結果10號那天發現網易先上架了還是沒忍住買了開始聽。
首單look what you make me do我是真的發自內心覺得,不好聽。真的不好聽。聽多少次都不好聽。跟1989的bad blood一樣接受無能。
但是後面放出的ready for it和gorgeous其實都很驚喜。前者旋律上口,後者真是甜到掉牙,最近還想自己翻唱個吉他版呢。
我其實對霉霉的作曲質量一直都是很放心的。這張專輯第一遍聽下來也就覺得還行吧,最抓耳的還是gorgeous和getaway car,但是loop到第三遍就開始慢慢發現每首歌的魅力。
這個程序和我當年初聽1989簡直是一模一樣的感受。
另外我感覺這張專輯的整體性做得比以前要棒,歌曲過渡的時候毫無突兀的感覺,reputation的主題也是貫穿始終。
(除了look what you make me do我每次都忍不住切歌(看出我多大怨氣了嗎
其實作為一名歌手,到了霉霉這種程度,大家關注的已經不只是她的音樂了,她的公眾形象她的人設都會被無限放大。她的團隊和她本人其實也很聰明,洒脫回擊其實也是在利用輿論好好翻了個身。不得不說她的每一步轉型都很紮實很穩(群眾很願意買單),目前看來,這次也是如此。
總結一下,這幾天聽下來,我覺得這張專輯對於喜歡流行樂的人來說,還是值得慢慢聽的。加入了新元素的流行霉依然有自己的風格,依然好聽,這就夠了。
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都很好自己喜歡可以去聽。
霉霉唱片的銷量和唱片市場景不景氣影響不大,不予置評。
樂評結果可能會低於1989,但依然很高。
專輯內容嘲諷媒體還指望獲得客觀公正的評分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媒體就是這樣舉著高尚的旗幟四處宣揚的卻是虛偽,對於創作者來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用不著總是給別人唱台會,當有了這樣的資本之後這樣做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珍貴,至於其他的就任由別人評說吧。
過往的經歷已經讓霉霉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和需要做的,只要歌迷買單她就贏了,因為她找到了自己心愛的人,剩下的就是她希望依然能夠得到歌迷的支持,所以她不惜撕遍歐美娛樂圈,同時她依然會向歌迷講述那些甜美的愛情故事。這是她的能力也是她夠聰明的地方,等銷量超預期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跳腳出來吶喊助威的,和做生意差不多,生意慘淡就怕你向他借錢,生意興隆都想向你要錢,社會法則適者生存。
綜述,TS6是一張製作精良的音樂專輯,對於每日柴米油鹽平淡生活的人們來說,獲得愛情,擁有愛情,享受愛情永遠是最嚮往的人生經歷,人們不關心什麼政治立場,只想聽她音樂中的故事。
目前取得的成績1. iTunes史上最快登頂專輯(6分鐘)
2. 史上第一位連續四張個人專輯首周銷量超百萬的藝人
3. 3天內成為2017年專輯實銷最高專輯
4. 3天專輯賣出將近110萬
更新數據:目前《reputation》累積在110個國家/地區登頂,成為歷史上第二張登頂110個國家/地區的專輯。據Billboard官網報道,首日銷量至少高達70萬在北美地區,僅一天就提前打破了今年女藝人首周銷量記錄
-------------------------------
更新:有人不信ins粉絲上億,時實截圖,記得數清幾零謝謝
TS這張專輯元素太豐富,變化之大導致每次聽似乎都有不同感受。
TS這張專輯元素太豐富,變化之大導致每次聽似乎都有不同感受。
初聽15首信息量太大,還沒有從舊時思維驚醒,只處於totally freaking out的罵街狀態。
況且誰能相信。Miss TAYLOR竟然在歌詞中唱出了shit這個詞,怕是震驚了整個樂壇。所有reaction里基本都瘋了。
"End Game"我本來給分不高,後突然醒悟最大亮點是Ed,毫無疑問這首作品充分再次證明了Ed的嘻哈才華,他也不再只是我的Sweet Ginger。值得單曲循環了。btw.這首歌莫名讓我想起了Ed的New Man,只怕態度是一個套路。
"Don"t Blame Me"已經成為我的最愛,emmm的vocal以及整體的中世紀般復古的質感簡直讓人想要默念Lord,show me the way一般的欲罷不能。
"Delicate"自認屬於顛覆自身性經典pop,但在pop圈也中規中矩,不知道是不是Max Martin的參與原因,反而很像Ed出品,各種合成器現場其實是可以很撩了。一定借鑒了現有的相似路線歌手。
"TIWWCHNT"自認Lorde無疑了,直接跳到Royals,閉眼想的都是Jack Antonoff,不過好在副歌部分還是保持了TS的風格,賤賤的很愛。
------------------------以下原答案-----------------------
Taylor Swift第六張錄音室專輯《Reputation》陸續得到各大媒體的高分並輕鬆登頂全球100國家/地區iTunes專輯榜的戰績無疑將Taylor強勢回歸期推上高潮。
2009年,Taylor Swift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格萊美年度專輯獲得者,從Fearless的鄉村黑馬到如今「pure pop」的成功轉型,其專輯創作都非常穩定,整體製作素質也是相當高,具體可以參考Metacritic的媒體平均分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5分,第五張專輯《1989》拿下75分已經屬於成功突破,如今的全新專輯卻依然熱度不減直逼80分,相比較下來,Queen B(Beyonce),Lady Gaga,Rihanna,Katy Perry都經歷過拉分低潮。
自認為TS做出的音樂完全可以比肩部分獨立音樂人,連續三張專輯銷量過100W,且近15年沒有人超過這個成績,此次新專Big Machine預測銷量過200W,我們拭目以待吧。
不得不承認的是,Taylor已經完全脫離於粉絲平民群體成為現代流行音樂產業的商業巨頭, 畢竟Scott可以說是為了TS才建立的Big Machine, 我們不能再以一個簡單的只懂戀愛的勵志美國甜妞角度去看她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她的音樂已經逐漸發展成熟,我相信未來的路她已經ready for it,也許這也是她這次向我們傳達的一點。
首先是專輯定位,這次無疑是slay queen的pop王國了,TS非常擅長將話題進行到底,如《1989》的主題是「she found herself」且成功引起了一波Synthpop風潮,她本人也致力於將音樂創作變成一頁故事性的敘述,但如果只是一直在重複過去的創作角度,音樂性會越來越窄,人們也會審美疲勞,畢竟饕餮之誘惑是因為其稀有,所以這次闊別已久的轉型進階是遲早會來臨的,那麼,既然要轉,就直接讓old Taylor永遠留在過去吧,這樣的主題也讓她的音樂性顯示出無限可能性,畢竟New Taylor的誘惑力是最大的啊。
其次來看專輯宣傳,我知道外媒很多都在說這次TS無任何演出宣傳,可謂是空降重磅驚喜,連連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而在我看來,她不是不宣傳,而是她本身的話題性已經為她創造了打破傳統宣傳手段的機會,作為ins粉絲上億的女人, 她本身站在那裡什麼都不說就已經是最好的宣傳和號召了。一切宣傳都以新媒體效應為主,從蛇的強勢開場到最後soft Kitty看海的結束,包括最初對於發布蛇的時間拿捏都像掐住了公眾的致命七寸,將專輯概念深入人心,拉長戰線,前期宣傳堪稱教科書級別。專輯放出後的宣傳效果我們依然拭目以待。
既然命名《Reputation》,怎麼能少了萬年撕不盡的gossip news,畢竟我TS可是slay全場無尿點。
這是一場TS與輿論的交鋒,對她是考驗也是機遇,而於此,不得不說她真的是個聰明的女人,如她所說「We think we konw someone,but the truth is that we only konw the version of them they have chosen to show us.」,而黴黑對TS用的最多的字眼大概就是play the role of victim,所謂的賣人設。先不著急站隊,既然我們看到的TS已經不僅僅是代表她這個人,而是結合了我們主觀看法與她想要選擇讓我們看到的形象包裝,而粉絲們更是將自己設想的不同人格烙印到她身上並希望其成為永不泯滅的圖騰,那她這句話就真的很具有迷惑性了。
那麼她真實的樣子到底是什麼,她又說「The point being,despite our needs to simplify and generalize absolutely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in this life,humans are intrinsically impossible to simplify.We are never just good or bad」,所以她到底是怎樣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並不重要,身處待價而沽的巨大名利場,我們每個人都在消費別人和被消費,都在輿論別人和被輿論,孰是孰非,真不必入戲太深,她的首頁文章不妨當做解釋這社會的遊戲規則,人生如戲,so let the games begin。
那麼這個「Reputation」可以理解為她slay個人恩怨,也可以理解為宏觀上人生觀的轉變,與其糾結在這功利社會中,到底誰才是遊戲人生的真正贏家,倒不如放下過去,好好走自己的路。
再次聚焦這次的歌單,大多數的評論都把這張專輯定義為全新的Love Games,老梗不吐槽,可以感受到她很努力想要融合各種流行元素,雖然在請了Max Martin,Shellback,Jack Antonoff合作後,我終於不奇怪為什麼聽到了很多其他歌手的影子,但在細節處理上真的非常驚人的用心了。
聽lwymmd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感受完全不同,非常有層次感,以SIG為界,感情基調渲染的非常有張力,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首先拿出這首歌打單,因為前面五首歌都太過耀眼,這首歌很容易被淹,但又很有態度,所以適合拿來打榜。
flow完整度也很高,需要按順序聽過去,豐富的鼓點與明弱的旋律是突出的特點,有點脫離TS的自身創作,部分節奏更像是迎合大眾審美(直說流媒),Vocal怕是最大的亮點,用人聲來當樂器用,豐富多樣,意味性十足,直接標榜了pop music的目標,在先前放出的《gorgeous》和《...ready for it》中可以明顯看出討巧的韻腳,然後就是預料中的電音和合成器,強烈渲染Pop感。
《End Game》大概是我最期待的現場,這次feat.Ed和Future更像首成熟的feat曲,已經等不及全場一起喊「big reputation」了。(笑)說是End其實是Begin,這樣的敘述方式才是TS的風格。
《Don"t Blame Me》是個人認為風格比較獨特的,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有點《Fifty Shades Of Grey》的感覺,這首一反她愛情主題歌曲的常態,更像是沉澱後的愛情,深沉如湖,鼓點和vocal都在宣示著她的愛情不再是小女人的遊戲,而是更加成熟的形態。
《Getaway car》似乎回到熟悉的TS,依稀可以看到"Romeo, take me somewhere we can be alone」的義無反顧,依然對愛保持新的熱情,一如她的詩里所說「May your heart remain breakable But never by the same hand twice」。
TS的幾個轉變讓我眼前一亮,她開始RAP,開始在MV里正兒八經跳舞,開始在歌詞里出現shit,且抒情慢歌只有一首,以《New Year"s Day》意味深長地緩慢結尾,是很優秀了。
在此只說自我感受,作為8年老粉,路過也脫過,愛過也厭過,不算死忠也不曾黑過霉,如今重新回到她身邊,實為她的才華依然耀眼,眼看她的成長蛻變,也時刻提醒自己繼續前進。
這是我們的時代,我們的遊戲還未結束。
So it goes...
emmm前面的幾支單曲其實挺好聽的,感覺幾首歌都有自己的風格但是都是基於一個主題之下挺好的,但是全專出來過後emmm
五年粉,儘力去喜歡這專了,可是還是好失望哦,編曲太套路了,每首歌都想聽到一半跳下一個,然而每首都沒想聽過一遍聽第二遍。
全專最佳是End Game了 特別是ed那一段 這專真的 超.......
還是得抱著1989 red聽個三年再說吧。
正文開始:
Impressive, Very Impressive.
明顯地,人們不需要質疑泰勒絲的音樂水準,畢竟她早就連續做出五張高質量高創作水準的專輯了,大家都不會擔心第六張。「泰勒出品,必屬精品」嘛
所以她敢在發專前宣傳期放些並不是特別突出的歌(相對而言)而把好歌藏著掖著。雖說她在人格形象上的reputation被小人坑了一把,但音樂水準上的reputation始終是她最大的招牌。
反正我不是專業寫樂評的,音樂知識也是半懂不懂,所以我只談感受。
在前言里(雖然這篇回答中「前言」要翻到底去找......)我引用過兩句話:
1.「我和我的悲哀就坐於此,我的寶座,讓國王們來鞠躬致敬。」——《約翰王》莎士比亞
2.「不要把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源泉》安蘭德
而reputation這張專輯正好分為兩部分,以我的感受也正好對應著這兩句話。
接下來就開始正文:
第一部分:
「我和我的悲哀就坐於此,我的寶座,讓國王們來鞠躬致敬。」——《約翰王》莎士比亞
RFI粗聽只是一首寫得較為狂放的一首情歌,但這張專輯裡的每首歌在專輯視角下都有不同的含義,開場曲的曲風——主歌的暗黑向與副歌的光明向,為全專定下了調子,畢竟全專也有這樣的雙面性,而且其中的比喻意象——關於killer與robber的描寫,也在後面的歌曲里有所呼應。
end game,在一張用於敘述個人的專輯裡出現多人合作,意味著這首歌是有些普世敘述的意味的,事實上也是如此。taylor, ed和future分別以自己的角度演繹了reputation這個主題,future敘述著自己順著大眾口味扮演著「壞男人」角色但依然希冀著一個值得一生去保護的女孩(儘管他的個人經歷對此沒啥說服力),ed敘述著各種輿論流言對他的壓力和感情生活的影響,taylor則表現了她的不屑與嘲諷,願意「拋下一切就要你」——事實上她曾經在各路人馬中的形象正是如此:年輕氣盛,不顧一切,渴求愛清快感的蛇蠍女人。
如果end game中表現得不夠,那麼在做壞事與別怪我兩首歌里更體現的淋漓盡致。I did sth bad but why"s it feels so good?你們都說我做壞事,然而看著你們干出來的鳥事,我做壞事的感覺好著呢!而那個「燒女巫」的橋段,一句句light me up的推進便是最有力的控訴。再進入別怪我,她描述了為她心目中的「愛」著迷與墮落——同樣的這也是她被誤解的一個「公眾形象」,全曲透露出一種福音感,她也罕見地秀了一把極高的音(畢竟以前很多人黑她大白嗓)
畢竟這就是悲哀了,我和我的悲哀就坐於我的寶座上,都來致敬吧。
就在前面幾首放肆地展現後,delicate中她則陷入了一種混亂中的迷惘,在聲名狼藉之後儘管她可以拋開但她也懷疑外人怎麼看她,用一聲聲「isn"t it」質問著這個問題,尤其是她所求的愛人怎麼看。放肆地展現與混亂中的迷惘最終匯聚於憤怒中的發泄——look what you made me do,宣告了old taylor的死亡。
就在發泄之後,so it goes... 表達了一種若即若離,至於對象是誰,單從這首歌來看是指舊愛,但以全專的視角來看是指對「過去」這種宏大概念的若即若離,但她還沒看到未來的希望,所以還沒脫離(好吧,我感覺這首歌確實做的略失水準)此時隨著歌名後的省略號,第一個部分,她令人致敬的悲哀,就此結束,進入了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不要把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源泉》安蘭德
gorgeous這首歌咋聽好像與全專氣質不和,但放在這個位置顯得很微妙——就好像她從一個絕境看到了出路與希望,而表達這種氣質確實需要一種「不符氣質」的光明青春氣。而隨著一條出路的顯現,開始了真正的告別——getaway car,邦尼與克萊德這對雌雄大盜的比喻恰好與開場曲塑造的女robber形象呼應,而switch to the otherside的清醒,讓她最終逃離了一個虛偽式美好與不單純的「環境」,在這裡我不打算猜測這是寫給誰的,因為在專輯大環境下歌曲里的意指對象早就超越了個人而是代表「過去」這一個大概念。getaway car是這首歌最大氣也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歌。
拋棄過去之後,從king of my heart便是開始了新生活,如果吾心之王和綁手跳舞兩首歌還略帶著過去的包袱,到dress已經是很大膽的表白了,甚至還帶著點「黃」,雖然我覺得並沒「黃」到試聽會粉絲描述的那樣——霉媽躲進房間,霉爸捂住耳朵,聽完大家沉默片刻然後還像批評小孩一樣喊一聲「taylor!」,估計是他們見識不多吧......
在生活的喜悅中,進入了第十三首歌——她的幸運數字,TIWWCHNT(歌名太長了......)音樂劇式的歡快嘲諷——致我忠實的朋友愛人至親,再至你,畢竟原諒是件好事......
哈哈哈哈哈!(這笑得太魔性)
天底下哪來這麼好的事!
就在這股歡快的嘲諷中,過去的一切徹底洗脫,隨之回歸的是生命的歡愉。
讓仇恨佔據內心,贏的便是那群討厭鬼,然而怎麼又能將世界讓給她所討厭的人?
到了最後的兩首,歸入平靜。CIWYW——即使是城堡倒塌,皇冠掉落,也只需要偎依在愛人身旁的那一股暖流。結尾曲新年日,簡單的編曲描述了狂歡之後陪伴著一起收拾清理的伴侶,用對平靜生活的美好希冀結束了這一整張專輯的描述。
最終她守護了自己的世界,沒把它拱手讓給討厭鬼。
結語:這張專輯相對於她以前的作品是大進步。
一來是整體概念的升級,如果你嫌棄以前作品的精神內核太小家子氣,reputation中「迎接外界的黑暗衝擊→尋得出路,遠離過去→得到平凡生活的感動」這種深刻的故事線則會讓你大為改觀。而且讓我驚奇的是她也沒有一昧談論名譽的黑暗面,而是通過名譽的黑暗面引出自我的成長,脫離困境並尋回平凡生活的感動——這也是她最打動人心的部分。
二是她在流行樂的創作掌握中也完全成熟。1989時期她就被抱怨因為流行化而捨棄創作,reputation中她明顯找到了感覺,首首都富有張力,亮點頻出。儘管delicate被試聽會粉絲吹成atw2.0而實際聽的時候落差太大,但全專聽下來卻也給人一種不亞於atw的感動。
三是她唱功有提高了,有幾首歌都能體現了——飆高音是可以的,唱rap也是可以的。
唯一比較遺憾的一點是:她在製作上已經有所突破但仍傾向於保守,和gaga那種經常玩大的和rihanna這種資源厚的相比,她還在和max martin和jack antonoff——兩位most trusted producer搞在一起,當然我也不是說他們不行,尤其是jack做的六首我都很喜歡。其實很可惜的是如果霉女能和更尖端的製作人合作人,搭配reputation本身極佳的創作和概念,完全可以達到創造歷史的級別,但她確實更喜歡長期合作產生的默契,以及更傾向於展現自身的創作特質與精神內核。這專甚至還相比1989縮編了製作團隊(89里ryan tedder做了兩首,包括最佳開場曲歡迎來紐約,imogen heap做了clean,reputation里就剩max和jack兩人加一些輔助了)
但其實這並不怎麼重要,她獨有的創作特質註定她不是那種需要一張「創歷史突破性專輯」來標榜自己的音樂人。
她只需要充分展現自己的精神內涵來打動人甚至影響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就能封神了。就像當年的bob dylan一樣。
至少,她已經是當下最耀眼的時代之光了。
——————————————————
題外話,很遺憾的是,某些媒體搞樂評的時候還充斥著白左做派,拿政治問題揶揄她(不反川普的白人通通有罪——白左)
看到這裡,我真的佩服左左了,把所有人逼到他們的對立面的能力簡直無人能敵。
看到這裡,我真的佩服左左了,把所有人逼到他們的對立面的能力簡直無人能敵。只想在勝選一周年之際,提醒左左他們當年輸得多慘。
——————————————————
——————————————————MV簡直slay爆......很久沒看過這麼精彩的了。
最驚喜的......霉會跳舞了?
我估計她為這練了起碼一個星期/(偷笑)
心酸的地方也有啊,比如把old taylor全部殺死的那段,畢竟都是記憶啊......
但後來新霉老霉一起出來致敬互黑時,又把我逗樂了,而且我也沒想到扮相能維持的這麼好,比如小三歌的那裝扮簡直和九年前一模一樣。但聽著她們互黑,原來網上的言語她都記得清清楚楚,也是心疼......
但她依然能豁達地給觀眾一個樂子,也是一個宣言——老娘活得很開心,氣死你們這群黑子!
最後,看到各式各樣的old/new tay談笑風生,想想,曾經那個陽光積極的old tay是不會輕易死掉的吧。
畢竟,大哉宇宙,勿有死亡!
最後再給那些對「轉型」斤斤計較的人說兩句:
既然你那麼喜歡曾經的陽光小公舉,那麼就向殺死她的世界復仇啊!你啥都不做還吹毛求疵算個鬼啊......
我也懷念歷史,但我也了解她經歷了些什麼,所以我肯定是繼續支持。
——————————————————————
好,首單出來了。
風格上變化很大,確實是走了黑暗風。但從感受上來講,她一貫以來,從首專持續到現在的那種Diss人,嘲諷人時的賤樣還是保持的很完美。
歌詞霸氣,而且這首歌的話題度會很高。
還有,itunes光速登頂,好像還比adele那次快一點?
順便再談談「the old taylor is dead」那一段,她唱道old taylor已經死了,然而我說過我依然能感受到「她一貫以來,從首專持續到現在的那種Diss人,嘲諷人時的賤樣」,而且有更多的東西也是一貫以至的,比如她依然沒吐一句髒話。
所以這句詞我想還包含著些更諷刺的意味:我還是那個我,是你們在追逐一個不存在的剪影。
當然,如果你們確實是按字面認為the old is dead, the new has come,我也覺得沒問題,反正對於死不死的問題我一般都會給個統一的回答:what is dead may never die.
——————————————————————
前言:不要把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七十年代的紐約,屬於尼克松,福特和卡特的時代。
麗人望著鏡頭,望著燈光,望著眾人的眼神。
身上是破碎的毛衣,肩後是披散的頭髮,似乎就是嬉皮士的不羈。
然而她的臉龐,如此純凈,既無紋墨,也無穿環,僅有妝容,一抹口紅,高傲如雪,冷漠如雪。
reputation,為何要對其如此冷漠?
但難道要給予它熱情?
給予過熱情,但只是餵了永遠不能飽腹的餓狼。鏡頭和閃光燈之後,是一雙雙貪婪的眼,口上花言巧語,筆下遣詞造句,幕前裝模作樣,台後彈冠相慶。
脖頸上的項鏈勒近窒息,不能言語,也不願言語。
窒息的感覺,讓人聽不見話語,但也好過流言蜚語,聲聲入耳。
這群人想見到她崩潰,見到她墮落。
但又為何要把世界讓給這群所鄙視的人?
所以留給他們的,只有冷漠的眼神:
「我和我的悲哀就坐於此,我的寶座,讓國王們前來鞠躬致敬吧」
這確實是我看到專封時的印象。
這確實是我看到專封時的印象。中古的吟遊詩人,會在就酒館裡彈撥魯特琴,高聲唱響頌揚傳說的英雄故事。泰勒也在唱頌著一個個故事——由她寫就的自己的故事。
我一直認為,這是我喜歡她的原因。當其他人在用些流行的旋律,無聊的歌詞滿足一個個麻木的聽眾時,她只是講述著自己的故事,讓聽眾感受,每次我聽她唱歌,就像在黃昏下的一間酒館,一個美麗的吟遊詩人,「苦如醋栗,甜如丁香」
很奇妙的是,不管她寫出的曲子,內容上有多大的不同,我依然能感同身受。或許是因為我經歷的多罷。
不要把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這是我起的標題,當我看到她擺出了一條蛇時,我就想到了這句話。
有一些人確實不希望她走黑暗風,但我想,那種純粹的高尚,歡樂與純潔,只是一個轉瞬即逝的光影。
曾經,我很純潔,曾經,我很善良,曾經,我也很軟弱。
很多人認為純潔和善良,必定是軟弱的,強大即邪惡,強大即黑暗。
面對過很多次爭吵,我在沉默,我很中庸,但越發覺得,屬於我的領地在一點一點丟失。
後來,不知何時,我終於意識到了:不要把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去年,當她在被流言蜚語困擾的時期,我和其他的一群人在和fake news及它的支持者干架,我被稱作是「邪惡反智的種族主義者」,但最終沒把世界拱手讓給我們所鄙視的人。最終我也明白了:如果你軟弱,如果你怯於表達自己,最終你將失去自己的世界。
但我依然善良,依然光明。惟有面對惡意,方可理解善良,惟有面對黑暗,方可理解光明。
從這點來看,我很理解她。而且我一直欣賞她,她一直沒把世界讓給她所鄙視的人。
她會痛罵仇人,她會嘲諷黑子,她會將性騷擾犯告死。
堅強的人,不會把世界讓給她所鄙視的人。
但她依舊是善良的,光明的,正如前文所言:惟有面對惡意,方可理解善良,惟有面對黑暗,方可理解光明。
她依然會是那個吟遊詩人,在黃昏下的酒館裡。有時是儀錶堂堂,有時會憤怒地撕碎自己的衣服。但最終她會彈唱自己的故事,讓人感受,偌唱出喜樂,則令人歡笑;偌唱出深情,則令人感觸;偌唱出悲哀,聽者愴然淚下;偌唱出振奮,四下拔劍而起。
「我和我的悲哀就坐於此,我的寶座,讓國王們來鞠躬致敬。」——《約翰王》莎士比亞
「不要把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源泉》安蘭德
如何評價???我歌還沒聽,怎麼評價。
其實對泰勒這種小女生無感,當然她比我大,只是說她的歌比較低齡,我老了,欣賞不來。
不過公里公道講。上專1989,我也循環過幾遍,質量還真不錯。
反正,我覺得這專首單(聽說track4)99.9%是空冠了,專輯也是冠專,都沒毛病。明天就是首單發行,必定引發榜單大洗牌,希望能保住牛姐記錄,阻截西語16冠。
總之,還是期待了,畢竟專輯在11.10釋出,這天是我生日,所以。。。誰能送我一張TS6呢?感激不盡。。。
2017.8.25 11:43
來了。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翻譯:逼太緊勒
8.25 14:43
聽說0.1時代了?哦,加油,我最愛的是雞腿
8.25 23:07
納尼???14倍熱度。鎖定空冠了。牛姐know her。
怎麼說呢?首單LWYMMD聽了幾遍,說不上難聽,但也沒多好聽。。。我知道關注這個問題的一般都是粉,我也不怕撕,我就有話直說,新生代這五位首單在我心中是hello,cttr,work ,pi ,LWYMMD。
以上
TS6標誌著泰勒徹底的改變了原有的音樂風格,這張音樂專輯依然展示了泰勒非凡的創作能力,同時多種音樂元素的融合令人驚艷,演唱方式的變化和技巧上的提升既展現了實力也預示著她不會輕易被擊倒,這張專輯不一定是泰勒音樂道路上最閃光的,但可能會是她人生經歷中最重要的,她在音樂中成長,這讓她學會了如何去面對一切,這會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獎盃。
泰勒的專輯由於是自己作詞作曲全程參與制作通常都是極具完整度的,TS6體現的十分突出,可以說十分的高,這不僅體現在每一首歌曲都是傾注心血之作,各種音樂元素的融合和演唱方式十分的驚艷,最重要的是她通過音樂講述了自己人生的一段經歷和感悟,或許她的故事裡也會有你的,我的或者他(她)的故事,所以輕易就會觸動每一個聆聽故事的人的心靈,這也是她音樂事業長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首歌出來前可謂是話題度滿滿,又是刪推又是深夜放蛇的打著第6張錄音室專輯首單的話題帶著確實很用心製作的mv強勢回歸刷榜,這首歌一出來,驚喜嗎?確實挺驚喜的,首先是風格上的轉變,verse部分非常刷耳,然而hook部分的說唱卻顯得過於蒼白,相比內容鋪設滿滿的mv,這首歌顯得過於單薄了,其次是你霉會跳舞了,確實是很努力的嘗試。
有粉絲說這首歌是你霉向iconic的轉型,但事實是憑這首歌你霉是不可能iconic的,她依舊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歌手而已,她依舊是在消費那些炒作事件,包括她打單前刪推深夜放蛇也都是在炒作話題度,當然論炒作的宣傳力度來說你霉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她是個優秀的歌手,這首歌出了之後我也期待名譽這專的整體表現,但這樣一首歌唱來唱去還是以自我為中心,還是在講自己怎麼怎麼無辜,看看你們讓我做了些啥,你們逼太緊了云云,彷彿還是活在之前的人設當中,只不過口頭上喊一喊老娘要轉黑暗風了,但其實本質卻沒有變,依舊是炒著沒什麼內涵的東西,不過是換了個包裝而已。
iconic的典型參考鱉的born this way和aura,局長的if i were a boy,mj的we are the world這種,這首歌既沒有為哪個群體發聲,也沒有宣揚自己的主張,還是一味的繼續消費著過去累積起來的話題度,我不否認過去的那些事件你霉是真的很有勇氣去面對輿論的壓力,一般人是不會有這麼強大的精神力的,她頂住了真的很強大,因為有不少歌手都是在如日中天的時候隕落然後徹底flop,典型參考爛泥,在最火的時候被媒體中傷然後精神崩潰,所以不排除你霉在那幾個事件中也是被擺了一道的可能性,因為證據是被做過手腳的,但是,還是但是,這不能成為這首歌不夠iconic開脫的理由。
這首歌出來確實有驚喜,因為風格確實變了,但是一直拿著過去的事情炒作當未來路上的墊腳石這種做法確實還是格局太小,一邊說old taylor is dead,一邊繼續之前的老梗,儘管mv里很大力度的表現出她的蛻變,但是還是那句話,太單薄了,希望這專能有更大的突破
利益相關:客觀評價,尾氣自重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好聽的中文爵士或布魯斯?
※為何布魯斯音樂能經久不衰?
※怎樣欣賞古琴?
※頂級的小提琴好在哪裡?
※為什麼動畫《數碼寶貝》的片頭曲《Butter-Fly》那麼容易戳中淚點?
TAG:音樂 | 歐美流行音樂 |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 | reput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