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有文化到底有多重要?

鏡像問題:男生有文化到底有多重要?


太重要了,拿找男盆友做例子吧。

如果你年輕時喜歡一個少年小伙,美顏相機+碎花裙子+歪歪斜斜的明信片,就能把他迷哭。海誓山盟,要為你浪跡天涯,尋找童話里打炮不要錢的美麗城堡。那時候他還不懂多少體位,但他的心裡已為我愛你三個字設計了幾萬句台詞。那個時候,文化是不重要的,他愛的是想像中的女人,你闖進他的世界,他就當做唯一。

很多年後,胡茬唏噓的小伙可能遇到過比美顏相機、碎花裙子殺傷力更大的天使臉蛋大長腿、滿嘴英文紅酒杯,可是當他發現,你不知道李清照是男是女,窮游時候最想去的是義大利首都希臘,以為王安石是angela的爺爺而把他當作最愛的大叔,他說的愛你一定只是管不住傑寶而已,沒有別的原因。

小夥子並不一定是強迫症、直男癌、裝逼犯,他可能就是覺得,這樣的一幅大腦實在無法調動出自己愛她的動力。許多粗俗的男人喜歡講,女人有文化有毛用,文化能艹嘛?這是典型的物化女性的思維,如果你有文化,就可以很明顯地區分對方對你的熱情追求,是出於靈肉合一的仰慕,普通人難以自抑的真實情感,還是以2000塊砂鍋粥遮掩之下的單純肉慾。如果你知道關於美食和砂鍋粥的一切,當你了解歷史中無數讓人尊敬和迷戀的女性是怎麼對待砂鍋粥之類事物,那個時候,你就不會給別人機會像談一碗變質的砂鍋粥一樣談論你的機會。

我理解的文化不僅僅是知識,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總有許多知識讓任何人都覺得陌生,不必強求。我理解的文化,似乎是由閱歷、眼界、常識和思維方式構成的精神氣質,在這個過程中,閱讀和知識量總是基礎,好歹要看過一些書,努力理解過幾部電影,如果你是理工科,也許你會更容易了解,星空和培養皿,都有它的浪漫之處,都凝結著人類歷史深情和浩大的一面。

人赤裸而生,構成人精神面貌的東西不會憑空而來,幸福的家庭、愛和經歷塑造了你的氣質和表情,而對大部分人來說,閱讀和旅行同樣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早已察覺這道理,對今天的人們來說,除了閱讀、旅行之外,可能還會換好幾種工作,在咖啡館遇見許多牛人,從電腦和手機里窺視過無數種別人的生活。相對於古人來說,我們生活的世界更加豐富,也更加嘈雜,你若是一片白紙,沒有自己的精神框架,到頭來很可能只認識奮鬥男孩、joe或大姐姐。

我們讀到童話故事裡,許多沒文化的牧羊女和灰姑娘也讓王子心醉,總以為她們是靠美貌征服了世界。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點,創造出她們角色的作者,都是有文化的人。她們渾身散發著主角的光環,明白事理,淳樸而聰明,比其他美麗的姐姐妹妹更能贏取觀眾的同情和喜愛,甚至她們的美貌也是作者出於偏愛而賦予的。你活在真實的世界,如果不想整容的話,容貌基本已經定型,但還是會有很多朋友甚至命中注定的白馬王子,因為你真的可愛而愛你一生。

人類之間的感情,建立在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上。無論是身體上的擁抱、親吻、性愛,還是精神上的談論、表白、呢喃耳語,都是感情基石的一部分。長久的愛情,需要長久的交流,長久的交流需要不斷的深入。從沙發到床是一個跨越,從回鍋肉的36種做法到磁極變化對大姨媽的影響,也是一個跨越。無論如何,愛情走到最後,不可避免地要談到哲學:病榻之上,你們皺紋密布的老臉面面相覷,他問你一個充滿哲學終極奧義的問題:人為什麼會死呢?你能讀懂這是一種挽留,你淚流滿面地說出另一句哲學奧義:我們是人,我們愛過,如果還能再活一次,我想和你一起嘗試開挖掘機的滋味。

生活中我們常笑罵別人沒文化,大部分都是笑談了。我不會因為你不懂文字學、挖掘機修理、外國文學、轉基因技術、古詩詞大全而鄙視你,但你懂哪怕一樣,都會讓我驚喜。同樣,我也從來沒有看不起那些淳樸善良卻沒有接受過很好教育的人,但是如果做朋友,相信他們會有更談得來的選擇。物以類聚,酒逢知己。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世界,妥妥的。


有了文化,
女性才有能力在不擁有青春和美貌的時候,還可以自信的生活。

女性對男權的盲目跪舔和依賴,「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這點賤」,這種病,才有了葯。

有了文化,
才知道活著不只為了跟男人生孩子。
才知道老男人甩過來的金錢,只是用於購買你的青春無敵。
才知道在朋友圈發配上紅酒和銅吊燈的九宮格自拍,說一句「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是多麼蠢的事情。
才知道世界上,除了男人,還有許多有趣的東西。
才知道,一個有獨立靈魂的妻子和母親,能夠給一個家庭不斷加血而不是吸血。
才更容易在各種七大姑八大姨「你結婚了嗎」,「老公有錢嗎」,「房產證加你名字了嗎」這些問題面前,真正做到心平氣和。
才不會在討厭一個同性的時候,只會破口大罵:「你又老又丑沒男人要,才會這麼變態。」
才有力量,擺脫即便在知乎這個檔次的社區里,仍然充斥著的「女人就是又拜金又弱智的充氣娃娃」這種洗腦攝魂術。
……………
實際上,有了文化,女人的生活才有了除家庭主婦之外的可能性,能夠參與社會分工,擁有經濟地位;懂得這世界的遊戲規則,種種秘密,不再隨波逐流。
沒有人懷疑過,年輕貌美的女人可以擁有整個世界。但是,有了文化,我們可以在不年輕不貌美的時候,仍然保有很多的可能性。

有了文化和見識,我們對自己慾望和能力的邊界,才更容易有準確的判斷;也能夠同樣尊重其他同性的選擇:無論是選擇相夫教子或是職場打拚;無論是追求愛情無視麵包,還是只要麵包視愛情如糞土。
雖然如今一大票高學歷妹紙仍然深陷其中,但是多讀書多吃藥,總算還能把發病的間隔期弄得更長一點。

但是,某些情感大v說的「女人的價值就是外貌」,「美女不用讀碩士」。
某些直男x病患者的「老婆必須只找:年輕乖巧漂亮健康安份的,其他無公認惡性問題即可」;「最重要是漂亮,其他很多是後天外在,可以緩慢改變」;「根本不考慮和27歲以上的女人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特別nb的男人可以只找25歲以下的」
…………
他們用傳播這些僅僅用外貌和年齡丈量女人價值的言論,我個人是堅決反對的。
世界是物質的,但是我永遠相信,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無從計算的愛和暖。
我無意煽動男女對立,更不覺得「男人能做的女人都能「,把女人推向全知全能的神壇。希望大家彼此尊重,不要輕易使用任何標準物化他人,或是自己,做個內外兼修,有獨立靈魂的姑娘吧。

做個廣告,我和@李遙岑做了個公主號,分享三觀崩壞的故事:
一線城市打拚9年的女人,只得到一抽屜口紅:
http://mp.weixin.qq.com/s/hQo34TjhAidgVBlpafhKrg


取悅自己的能力多一點,思想更自由一點,選擇更多一點,做事更自主一點,這些都是對自己的好處。


結尾有補充
—————

這是我母親的故事。

她1979年應屆參加高考,83年本科畢業,96年考的第一批全國職業藥師(她是瀋陽藥學院的,現在叫瀋陽藥科大學,不知道有校友沒?)。2000年之前一直在賣葯,是某國企的銷售總監(註:便於理解,那時候當然不叫「總監」,而是一個沒那麼洋氣的名兒:「進出口處處長」)。小時候對我母親的印象是愛看書,總是在看。我出門跟小夥伴玩,她在家裡看書;我晚上在家寫作業,她在家裡看書;出差的時候都帶著兩本書,無論是飛機還是火車,有一本是備用的,怕看完了沒事幹。但她閱讀速度很快,一般是去的時候讀完一本,回來時候一本。我記得90年代的時候因為工作需要吧,我母親還上過很多培訓課。她在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學了宏觀和微觀經濟學,金融。 在西安外院學了英語。

由於我母親愛看書她就變得愛買書。大學時候兜里錢少,買不了多少書,只能泡圖書館。參加工作後,我母親經濟獨立了就開始攢錢買書。 我們家有大概500+本書吧,裝了三大書櫃,都是我母親這30多年斷斷續續買的。小時候一到周末我母親會帶我去書城。然後她看她的,我看我的,一待就是大半天,然後一人買一堆書回來。記得2002年的時候,我們家從北京搬到深圳,她的書就裝了25個大紙箱子。這些書里大概有100本年紀比我都大。我90年的,經常在家裡能找到那種85年第n版,87年第n版,或者89年第n版。

另一方面,我母親讀了萬卷書還行了萬里路。
之前講了,因為她90年代時候是國企的藥品銷售,專門進出口各種高端藥品。客戶國內外都有,所以走出國門的機會很多。記得95年她們就在進口阿拉斯加深海魚油,那時候魚油還是高端貨,不像現在滿大街都是。這也是我比較羨慕的一點。就是由於平台高,加上生意做得大,她們單位能土豪到在8,90年代的時候全額負擔職工一年多次出國公幹。這樣的單位現在也不多見,尤其是藥品行業。而且就算有這樣的單位,估計准入的門檻也很高,一般本科生估計進不去。(話說那個單位現在也不行了,擦

因為那時候真是太早了,以至於當『外國』對於很多人只停留在一個概念的時候,我母親的一手直觀感受就很多了。像她在90年代去巴黎,雅典,柏林,東京,紐約,洛杉磯這種國際大都市的時候就能很直觀的體會到那種國內外的差距。同時我母親還有很多經歷是現在人沒法在複製的:比如她分別去過柏林牆倒塌前後的德國,以及現在已經不存在的蘇聯和南斯拉夫。

小時候我母親帶我的時間比較多,她就會有意識的給我灌輸她看過的書和出差的經歷。記得上小學之前她會每天睡前抽半個小時給我讀書。內容上都比較系統,主要是各種名人傳記,世界重大事件,還有歷史故事之類。所以我上小學前就知道什麼達爾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托爾斯泰,愛迪生,拿破崙,三國,春秋,五胡亂華,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孫中山,蔣介石,etc。用她的話說,那時候給我讀故事是為了普及到基本知識面,不求我多了解,但是要知道。

等我上了小學之後,一邊是我得寫作業,另一邊她也忙了,所以讀書就沒有了。但是她會在吃飯的時候給我聊她出國的經歷。因為我母親英語不錯,又愛跟人聊。所以她對於外國人的生活和觀念了解的很深。

舉幾個例子吧:

那年我母親在德國跟客戶閑聊,講起了二戰。她問客戶,作為一個德國人,現在回看二戰他是什麼感受? 客戶說的是:納粹是邪惡的。但是有個事實得明確:就是大家都覺得二戰開始的標誌是德國閃擊波蘭對吧?但是閃擊波蘭的不還有蘇聯么? 斯大林政權在二戰中也沒幹多少人事兒,但是上帝比較『偏愛』蘇聯,安排斯大林跟希特勒鬧掰了,而且德國還戰敗了。現在的恥辱柱上應該也有斯大林一份。

有一年她去了義大利和日本。她就在同一個月之內是先在日本花了日元,然後又在義大利花了里拉。當時她覺得在東京從機場打車到酒店花了幾萬還是十幾萬日元有點....滲人。感覺一輩子沒花過這麼多錢。後來在義大利花了幾百萬,頓時覺得好多了。

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是96年。那時候有個所謂的 留學潮』,很多國人在那時候對美國很是嚮往。她就好奇美國人生活是怎樣的。然後在紐約打車的時候跟司機聊了一路。司機是個白人,當時60多歲。每周開四天車,剩下三天休息。工休是的主要活動就是打高爾夫,看洋基隊的比賽,泡酒吧,看脫衣舞。恩,柯林頓時期真的是美國這30年最好的時候。

回想起來,我母親基於她的經歷在聊天的時候會有種蒙太奇式的立體感。

她至今經濟學的底子都還很牢,起碼比我好。有次在家跟她看財經新聞,央行出了某個新政策,就能跟我嘚吧出一堆,這跟上個世紀歐美哪個國家狀況類似,那個國家在政策出了之後有什麼變化,結合咱們國情,會有什麼不同。

有次去王府井喝大碗茶,她告訴我,其實英國人也愛喝茶,不過他們的茶要放糖。 我那時候8歲,聽了都詫異了,這茶加糖還能喝?! 她說,你喝菊花茶不也放糖么? 還有啊,你別以為光北京人愛喝啤酒,英國人,美國人,德國人都愛喝,尤其是德國的啤酒,那味道簡直了。

有次我們在八達嶺長城,我嘟囔了一句:這長城從秦朝開始修,歷朝歷代照樣完犢子,也就國人才搞這種勞什子東西。她斜了我一眼,說:馬奇諾防線。

中學我看了三國演義(電視劇),中二了,我跟她說三國太刁了,歷史上再也找不出這麼精彩的時代了。她說,其實如果不算上時長,地域,和空間的限制,你想想抗日的時候陝北的共產黨,西南的國民黨,東北華北江南的侵華日軍是不是也有三方鼎力的樣子。對了,毛主席還有篇《論持久戰》,你看了沒?

當然還有些實用的技能。

之前提過我母親有職業藥師執照,我們家就相當於多了個家庭醫生。我跟我爸都基本上沒去過醫院,小病都是她去買葯。就算去醫院開藥了,她一看藥單就知道哪個是醫生坑你的,哪個是真得吃的。

還有她英語很好,從幼兒園開始就帶著我練口語。 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家裡跟我純英語交流。
但我小時候經常會倆單詞就開始嘚瑟,次數多了她就會出手收拾我。有次我在飯桌上嘚瑟,她就突然考我:
「 勺子怎麼說?」
「Spoon」
「蛋炒飯怎麼說?」
「egg fried rice」
「筷子怎麼說?」
「Chopsticks」
"那造個句吧,『我用筷子吃蛋炒飯吃不著,應該用勺子才對』,來翻譯下」
「。。。。。。」
「好了,繼續吃飯」


所以,說回主題,女生有文化有多重要? 我覺得是在教育下一代上面挺重要的。

我母親教育我的方針就是,她負責橫縱向的(時間和地域)引導我形成社會觀和世界觀,因為她的知識體系就比較立體。讓我了解的知識比較廣但不用精,然後自己在日後發展上具有比較和選擇的能力。

我母親不算文化人,但是應該能算有文化。在她的影響下,我對財經,藥品,歷史,地域,各個國家具備了最基本的概念。開口不見得讓人覺得無知和沒文化。 我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不敢說讀的多精,但是對耳熟能詳的大事件有基本的了解。
我母親在國外的見聞讓我從小就有出國的願望,想走出國門看看。同時她還堅持培養我英語口語的能力,小時候是她跟我練,中學之後她請人跟我練。我06年第一次出國來UK,那時候還是一個人來找親戚。用他的話說感覺我不像第一次出國,什麼問路,點菜,研究地圖都沒難度。

===================================================
除此之外我母親還培養了我兩個愛好:做飯和音樂。

我母親從來沒落下讓我做家務活。從小做飯就帶著我打下手,4歲就讓我切菜炒菜和出門打醬油。用她的話說讓我去哪都不至於沒飯吃。
上幾個圖吧,我自己做的。

這裡放個傳送門,裡面作品更多 阿努鼻屎:作為會做飯的 90 後男性,是種怎樣的體驗?

再就是音樂了。 她大學畢業後一時興起去學了吉他和電子琴,還自學了樂理知識。小時候還教了我一段電子琴, 她教的我如何看五線譜,打節拍,跟節奏,還有聽譜和聽調。我從中學時代一直是我們學校管樂團的,吹小號。我母親給我打的基礎起到不少幫助。

無圖無真相:

我母親今年53了,每天就等退休。前兩年開始自學單反和ps, 說等退休了到處撒歡正好用的上。

寫在最後:
我最羨慕我母親的地方就是:她在人生最好20多到30多歲的時候,有那麼多機會讓她可以在讀書的同時去遊歷世界。而與此同時,她去過的那些地方也正處在最好的時期。

因為我跟我母親一直有個共同的觀點,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意哈,就是她去過的那些地方在8,90年代基本上都處在二戰後最好的狀態,包括國內的新疆西藏甘肅,國外的美國日本北非和整個歐洲。
我記得小時候海灣戰爭和巴以衝突在新聞聯播里已經算是焦點了,現在算個啥。
包括國內也不想現在有那麼大的房價醫療教育方面的壓力,年輕人活的相對輕鬆。

她那時候見到的國內外社會真的是一副經濟蓬勃發展,社會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情境。畢竟遊歷的意義除了看風景就是人文,那時候人們心中發自內心洋溢在臉上的那種幸福感是今天很難相提並論的。

另外評論區里有人好奇問到我父親是幹嘛的。額,他們倆其實挺有意思。
他倆小學初中是同校隔壁班,高中同班。高考之後我父親去了哈爾濱她去了瀋陽。
後來大學又聯繫上了,拖拖拉拉的談著,然後婚了。
倆人小時候家離得也近,我父親上學時候練長跑,每天早上要跑5公里拉體能。那時候他總能遇到出來晨練的我外公,倆人沒事還聊兩句,只是沒想到後來我父親成了他女婿。
據我母親後來透露,我外公對我父親的初印象就是:「這誰家孩子啊,這麼能跑,跟牲口似的。。。。」

------————————補充

謝謝各位喜歡我母親的故事

給大家說個近況吧

年前我母親在家打掃衛生,立個梯子自己就爬上去了……
我勒個去………

===============================================================

既然大家愛看,再補充一個小故事吧

我母親在德國進過局子。

通俗點說就是被警察帶走了,理由是涉嫌販毒。
事情的經過比較狗血: 98年的時候,我母親為了談個單子去了趟歐洲,途徑匈牙利,德國,瑞士,然後在柏林一下飛機就被警察攔住了。

不是海關,是出關之後。5個柏林警察(我母親一行3人)把她攔下來,展示了下警徽,然後問:請問你是Mrs Li 么?

我母親姓李,一行三人我母親帶隊,自然先問候的是她。

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警察們說,那請你們跟我們走一趟吧,有個案子需要你們協助調查。
仔細一問,來的人是重案組。

我母親就懵逼了。

其實是這樣,他們在柏林的那個客戶除了做葯之外還是個毒品的原料商。正好我母親他們當時做的一個產品裡面含有麻黃鹼,恩。 警方想通過這個原料商順藤摸瓜,那他的渠道自然成了突破口。我母親只是他得到麻黃鹼的源頭之一,不過是唯一來自非歐洲國家的,她就成了要調查的目標。

雖說後來說解釋清楚了,不過單子黃了還進了局子總是有點膈應。


至!少!不!會!在!朋!友!圈!賣!面!膜!


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
作者是——梁曉聲。


這個問題已經提出接近一年,回答也有七百多,講述了許多一個美麗但沒有文化的女生過得多慘,或者一個有文化但不好看的女生如何俘虜了優質男而「最後終於獲得了幸福」的案例。我猜這是大多數人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知道文化重要,但是實在不知道到底如何重要,只能竭力構造一個有文化-俗世幸福的正例或反例來論證有文化對女生來說很重要。有文化,嫁好男人!沒文化,被壞男人騙!哦多麼簡單粗暴的重要性啊。

但實際上,文化真的有這個功效嗎?

為了避免名詞之爭,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有文化。按百科定義,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那麼有文化,就是一個人接受並內化了經過積澱的文藝、行為規範、價值觀念方面的社會意識形態。與之區別的,是長相、金錢資源、專業技能、天賦等屬性,這些有的靠機遇,有的靠先天,有的可以自學速成。

奧黛麗赫本演過一部電影《窈窕淑女》,講一個粗俗美貌的賣花女本應過著下等人的一生,結果造化弄人,被一個研究語言的紳士藉由和另一個紳士打賭的因緣給快速改造成了一位發音標準、姿態優雅的淑女,並成為了諸多紳士求婚的目標。——因為她長得實在太漂亮啦,面子工程這件事又實在太簡單啦。在婚姻或戀愛這件事上若是妄想論證「有文化」比「漂亮」更重要,恐怕只能是自欺欺人。更悲催的是,如果不單是長得漂亮而且老爸很有錢,那麼只要智商沒有跌破平均線,人生風景絕對勝過兩者皆無的普通人。這個沒有什麼好反駁的,連兒童節目爸爸去哪兒,頂漂亮的那幾隻小朋友獲得的關注都要遠超不那麼漂亮的小朋友,哪怕他們的爸爸媽媽同是大明星,上的是同一個節目。這個社會從嬰兒時期開始就一看臉,二看錢,再實際也沒有啦。

婚戀、童年際遇方面,長相和家境最重要,那麼社會競爭呢?研究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的經歷,資源、眼光、勤奮、時機和專業技能的重要性顯然也勝過有文化。哪怕在以文化內容輸出為主的媒體行業,最熱門的幾位靠的也是有話題性和有持續走紅的作品,文化固然重要,比較起來總不如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特性重要。

於是,有文化到底重不重要呢?

嗯……這就是我最近看書忽然領悟出來的結論了:有文化是否重要,取決於你這個人此生會遇到什麼規模的挫折挑戰。

無論是因為你先天幸運一帆風順,還是因為後天生活圈子封閉狹窄,如果人生一直沒有什麼大挫折,那麼有沒有文化,一點都不重要。真的。都能過得挺好。

但是——我知道大家都恨但是——有句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世上絕大多數人,總會遇到挫折和挑戰的。小到失戀被劈腿、求職艱辛、前途迷茫,大到國破城滅、臨危受命、家破人亡等等,當挫折襲來,如果沒有文化支撐,人會本能否認抵抗,抵抗不了就放棄乃至沉淪。太陽底下無新事,一個人能遇到的幾乎所有命運難題都曾經被遇到過、記錄過、總結過,然後內化入一個群體的情感核心裡。一個接受了這個情感核心的文化人,遇到挑戰時她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的背後站著千百年來故去的文化人,用他們的集體智慧給她撥開面前的迷霧,告訴她癥結何在,如何安置惶恐的內心,如何保持優美的姿態去解決這個挑戰。有多少難題能難住用文化紐帶維繫起來成千上萬的聰明人呢?很少。當是時,文化才顯示出來它無與倫比的威力。

人是如此脆弱的生物,女性在多一層壓迫下尤其弱小。但文化給她注入力量,讓她異常柔韌而堅強。你可以打倒她,卻不能打垮她。因為,文化在她心裡,猶如土地在她腳下。土地有多重要,文化就有多重要。


謝邀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給一個認真的答案。

1.
我班上有一個沙烏地阿拉伯人,背景深厚,極其聰明。
他說他們家有七個孩子,他是最小的一個。他的四個姐姐,均有海外留學背景,其中有兩個還在英國讀博士。
和其他的保守的沙烏地阿拉伯人不一樣,他對自己的國家,宗教,對這個世界都有獨特而深刻的認識,雖然他常常戲謔自己說回沙烏地阿拉伯可以娶四個老婆。
剛開始認識的時候,他記不住我的名字,會叫我miss china.
我說,你可以叫我楊,我的姓。他吐吐舌頭表示記住了。
剛開始,我們彼此關係不算太近。
後來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做集體作業,一起發表,一起派對活動等等。
漸漸地,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我們一群國際生會一起聊宗教,聊意識形態,聊歷史,聊彼此的工科背景。
彼此突破自己本身的身份限制,只做平等開闊的交流。
有一次我們要一起做一個日本江戶歷史的發表,教授布置的閱讀資料他確遲遲沒有讀完,他說他在忙著當一個國際活動論壇的志願者。
我把整個發表結構都搭好,做好ppt,把他的部分圈出來,他只需要把自己的部分讀了就可以。
他說:楊,你真是英雄。
我笑著打趣:但是大家都更喜歡公主吧,我還常常怕我會不會太aggressive。
他說:不不,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就好了,你所處的環境不需要你強調性別標籤,男女都不能否定你的努力和聰明啊。
可是,就在跟他說話的前一刻,我才看到有人在我呼籲平權就是人權,給女性選擇機會就是給男性選擇機會回答下不斷留言,說女人就是天生比男人弱,認命吧。
那一刻,我突然強烈地感受到了女性讀書,有文化的意義,當你對這個世界了解夠多的時候,那種你是女性所以天生有缺陷的說法只會成為笑話,而不會讓你氣憤或者懷疑。
因為,你知道你可以。

2
但是,我也是不斷在這種或無知或惡意的性別偏見下成長起來的啊。
我上初中的時候英語成績突出,然後會有老師說,女孩子就是學學語言可以,等到學物理數學就不行了。
然後我不屑,因為我數學成績照樣突出。
可是剛學物理的時候,我物理單科成績卻不出彩,遠不及其他學科。
我想起老師篤定的話:女孩子學物理就是不行。
不禁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因為我是女孩子就是天生不行。
然後我開始努力地學習了,物理成績漸漸開始突出。
我現在仍舊記得,我初中的地理老師是一位四十多歲的未婚女性,在拿著世界地圖給我們看這個世界的時候說:女孩子就是不適合學理科,學不好的。
我不服,卻更多的是害怕,擔憂。
這種害怕和擔憂一直埋在我心裡,伴隨著我高中選了理科,大學選了工科。
在我的求學過程中,我一旦學習上不盡如人意,都會隱隱想:大約因為我是個女生吧,所以,天生不適合學理工科。
但是,還好這種「偏見」被治好了,在我這麼多年對自己的探索與認知之後。
有文化多重要?
我以前也崇拜韓寒,「會解微積分又不會讓我從才華橫溢變成才會橫豎都溢」這樣的話讓我讚賞不已。
但是,還好我接受了基礎的大學教育,會解微積分也努力學了物理的各種力學,從材料力學到流體力學。
雖然對我的生活看似沒有任何幫助。但是,我的力學學得很糟糕,高等數學卻可以輕鬆地拿高分。工程圖學永遠在及格邊緣,而物理非力學的部分卻能夠輕鬆過關。
接受了系統的工科教育之後,我發現,其實我只是不擅長空間思維能力而已,但是我在抽象概念思維能力方面卻猶魚得水。
而這個特點和我的性別沒有關係。
同樣對語言這種抽象符號的運用,我見過怎麼也過不了英語四級的男生,也見過語言學習能力極強的男生。
並不是女生學不好理工科,而是每個人都各有擅長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叫之為,天賦。
學會微積分,確實不能讓我才華橫豎都溢,卻能讓我打破我的人生界限。
我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個世界都會有不同的認知,比粗暴而又愚蠢地以性別劃分性能,更不一樣的認知。

但是,這些認知,如果不接受教育,我自己不努力思考,便不能得到。
於是,我也會陷在這種粗暴地「規則」里,拿著別人的標尺衡量自己的人生。

3

我小時候不知在哪,看到一句話,大約是這麼說的:人生憂患識字始。
那時我已經開始識字,正是好奇心旺盛,開始看大量書的時候。
翻到這句話,如猛然澆下的一盆冷水,不禁打了個冷顫。
識字讀書,為什麼會痛苦?

我有一段時間很有攻擊性,那個時候世界的大門剛剛給我打開一角,我看到了那一角,變得很厭世很憤青,我批判著這個世界的一切,覺得這個世界是如此地骯髒混亂,充滿惡毒。

我猛然明白,何為人生憂患識字始。
我想,古人誠不欺余。

但是,漸漸地我明白,我所謂地憤怒,批判,暴躁,甚至帶有受害者心態的視角,只是因為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以為我看到的就是真實地一切。卻不知道去試著了解這背後的原因。
現在我相信的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不為難自己,也不怨憤於無知之人。

因為你懂得現象背後的社會原因和規律,你懂得人心憤怒背後的慾望和無奈,你漸漸懂得政治背後有遊戲規則。
也許還沒辦法全部瞭然,但是你漸漸不會再被口號煽動,不再瞬間熱血沸騰,你不再被動地接受觀點,你開始思考,思考自己,也換位思考別人。
於是你知道了一些女性的性別標籤和歧視背後的社會原因,你知道了資源競爭的殘酷,你了解所有規則共通的默契。
但是,卻不再憤怒了。
因為憤怒源於無知,源於你知道你自己的無知,卻對它無能為力。
但是,教育和思考,提供了你規則之外的一個小小的世界,讓你學會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你不再局限於自己的身份,且去追求別人對你身份的認同。
你自己的內心有足夠多的力量認同你,支持著你,即使是一路看著寂寞的風景。

於是終於,我不再為難自己。

4
今年院里新入學的同學中,有一個日本女生,美麗極了,像漫畫中走出來的人物,帶有靈氣的美。
而且,還很聰明有主見。
有一次聊天,聊high了她吐槽,說才跟男朋友分手,因為她選擇來讀研,而前男友說要她結婚當家庭婦女。
她32歲了,確一點都看不出。笑起來仍然像漫畫中的女主。
她從慶應法學本科畢業後就在日本有名的商社當正式社員已經十年,工作上獨當一面。
聰明漂亮家世又好,男友葉門當戶對。
這樣的年齡這樣的狀況,在日本不結婚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但是,她說:我前男友說不結婚就分手,我想了三天,決定分手了。
「其實結婚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是不來這裡就不能遇見這麼可愛的你們啦,為了一個無聊的人,放棄自己的生活,才不要。」說完她還調皮地眨眨眼。

我想起中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女生因為比較奇葩,沒什麼同學和她玩。
有一天她說:你們孤立我就是嫉妒我受男生歡迎。
剛好有個學霸路過,向來寡言的學霸姐淡淡地接道:你是說那些數學考試分數還沒有我一半多的男生么?我連他們都不在意,更不在意他們是不是喜歡你。
學霸話沒說透,卻依然揭露真相,我們那個時候遠著她,不過是不喜她依附於男生中,以此找存在感。
就像得不到男人的愛的女人也得不到女人的尊重。這樣的話,我一開始就是討厭的。
但是,以前還小的時候並沒有討厭的底氣,現在卻可以淡淡地回應:你是說那些男人么,遠沒32歲的美女來得可愛呢。
然後繼續默默地努力於自己的世界。
5
所以女性有文化到底有多重要?
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判斷自己要什麼,才能擁有自己的世界。
內心強大,於是學會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性別,自己的外貌,自己的一切。
不拿別人的標準盲目地衡量自己啊,於是不再為難自己。
於是,才可以跳出遊戲設置,和另外一個性別的遊戲玩家漸漸坐在同一個桌子上用同樣的資源玩同樣的遊戲。
這是一個更有趣的遊戲世界呀!


我覺得女生文化高與低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學習的心。

我不能大言不慚地說我雷幺幺就是有文化的女生,但事實上很多人都叫我改名字改頭像,因為我看起來就像個男的。

為什麼我要用這麼中性化的頭像和名字?因為我一直希望給我點贊的知友是因為我的答案,而非因為我這個人。

這一點經常讓我的評論區陷入被噴的狀態,甚至有人在知道我是女的以後態度立馬變了,「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是女生,剛才態度有點差,抱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因為同樣一個不甚成熟的政治經濟觀點,從男生口中說出來,會有大量的同輩直接(甚至不客氣)地站出來辯論,但是如果是從一個女生口中說出來,男生們立馬錶現出「能說出這種觀點已經不錯了」的感覺,這是社會對女生在政治經濟領域上的一種寬容的態度,而我,就是不希望這種寬容影響我的回答。

事實上,我並非是一個專業的研究政治、歷史、經濟的人,但是我有興趣,所以我會花費時間去收集、整理、與專業人士探討、編輯答案,去把一份有價值的文稿呈現給大家。而每一次,我都在增長自己的見識。

一個保持學習心態的女生,不會在你滔滔不絕的時候打哈欠,而是認認真真做著小筆記;當你提起你最感興趣的歐洲大陸發展歷史時,她的眼睛是求知若渴而非空洞無物。

或許她文化不高,不能和你站在同一水準上探討黑洞的存在可能性,但是她很好奇,她想學習,每當她問起你感興趣的問題的時候,你總能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滿足。

最近幾天我非常關注某地的政治問題,甚至前往現場,有人嘲諷我,也有人微信「我支持你」,我並不是說大家的政治立場不同就不能坐在一起談天說話,我只是有一股熱血在。

我們民族的女生,因為上千年的政治壓制,已經很少有一股氣節,不關心政治經濟,反關心娛樂八卦。對於自己的社會存在的問題總是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對那些虛無的明星八卦如數家珍,就像他們的經紀人。

亦或是我見過一些在文學上有些許造詣的女生,自立清高,對男生口中的政治經濟歷史科學嗤之以鼻,這樣的「高文化分子」,你們覺得好嗎?

所以我一直覺得,人貴在「好學」。


有文化的女生,婚前不會把曬自拍當成唯一的樂趣;
婚後不會把曬娃當成唯一的樂趣。


就不會天天在朋友圈熬雞湯了。


一個朋友,女生,很漂亮,剛20,前不久和我說起一件事,她說有個做建材生意的36歲的男人追她,男人家境很好,在某旅遊區有兩套別墅,離婚一年,前妻吸毒,有個孩子,前妻帶著。
朋友家裡條件不好,所處地區比較落後,而男方開的條件很好,供她上學,並且希望畢業就結婚,父母知道這件事後也沒說什麼,只是讓她自己拿主意,但還是。。。。你懂的。
她給我打電話也有一絲猶豫,她問我,如果是我我怎麼辦,我說,「這不是我,至於你,你知道答案的」我沒有任何勸說的意思,畢竟她的路她要自己走。
過了幾天,我們又談起了這件事,她已經斷了和那男的一切的聯繫,她說「我不喜歡他,如果沒有繼續念書的話我可能就像我們那邊的女的一樣就答應了....」
讀書不過是加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對自己人生的思考罷了。
———————————————————
我很佩服她,恰恰是因為她認認真真的思考過,權衡利弊再拒絕誘惑。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大概是「你每個月在吃上花多少錢」我可以告訴你,她,一個月生活費不到四百。
————————————————————
關於四百塊錢飯的事是這樣的,她並不僅僅是因為家庭原因,主要是她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女孩子,不想給父母造成過重的負擔,要說窮也談不上,只是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罷了,父母都是農民,老老實實過日子。而她有過大學一直貸款自己把自己供出來的想法,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沒貸成(但是大學畢業還是可以的)。高三暑假去深圳打了兩個月的工回來後陸續做過兼職(自動化課多,妹紙還是學霸o(╯□╰)o)大一一年除了開學那筆錢,其它都是她自己掙得。
至於文化,我是說實話,如果不是書讀的多她今年或者更早就結婚了。
還是那句話,讀書是加深對人生的思考。
(深夜碼子+語死早,若有不足還請見諒,隱私問題我也只能說到這了)


謝謝邀請,
首先有文化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覺得不是擁有多少知識,我覺得是把你所有學到的東西變成你的行為。

你會說很好的英語,你知道葡萄酒怎麼喝,你去了很多的地方和國家,你讀了很多的書。你可能認為你自己很有文化,但是你說英語有很多髒話,你喝葡萄酒經常喝醉,你去每個地方都不尊重當地人,你讀的書都沒有變成你的思想。我不認為這樣的你有文化。

我覺得有文化的女性應該是這樣的

1,她的眼裡有美好的世界、也有真實的世界。但是她會生活在真實的世界,然後把她真實的世界盡量變成美好的世界。

2,她可能沒有高的IQ,但是她有高的EQ。她明白去尊重別人的一切,她能感覺到世界的美好和不美好。和她在一起會很舒服,無論你是誰。

3,她對一些人說的話做的事只有同意和不發表意見。

4,她愛她自己。她不會把自己的人生和生活的希望放在別人身上。

5,她可以有能力讓自己變的更好。她可能不懂很多知識,但是她能意識到自己不懂很多知識。她對世界還有很多好奇心,她知道自己在哪裡,知道要去哪裡,知道自己能到哪裡。

6,她尊重所有上帝創造的一切。

7,她不會因為自己是女性感到難過或者高興。(不包括性別認同障礙人士,特此聲明)

8,最重要的是,她會努力把自己好的地方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和周圍的人。

有文化對女性有多重要?

夜晚的天空很有多的星星,有文化的女性是月亮。
她自己不發光,但是所有人看得到她。有時候沒人能看清楚她,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她在那裡。
生命這麼長,但是又那麼短。

我希望我們都是天空里的月亮:)


我見過不少美貌卻無腦的女孩,她們視讀書學習為天下第一大惡事,把無知當純情,把粗魯當率真。她們信奉著「女孩會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一樣要嫁人」的真理,她們把青春美貌當做與金錢地位相交換的等價物,夜夜笙歌日日買醉。流連於紅燈綠酒之間,周旋在各色男人身邊。她們用全部的青春做籌碼,去賭一個錢多人傻的金主。

她們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又一張自拍熬了一鍋又一鍋雞湯
夜晚,她們:「唉,我的真愛什麼時候能出現?」
白天,還是她們:「還好有親愛的你在身邊。么么噠,回頭約哦」


她們不知道中國的行政區劃如何,卻知道能在西藏凈化心靈,在麗江邂逅真愛。她們不讀書不看報,只知吃飯美容和睡覺。巴黎是她們這輩子最想去的地方,卻不知除了看埃菲爾,東京也能看鐵塔呢。她們嚮往著閃著金光的NYC卻不知原來美利堅合眾國就是美國呢。問她最喜歡的一句詩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什麼,大概也只能45度仰望天空說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再回頭看看知名情感專家陸琪老師最近又出版了什麼新書。


她們看著網紅們旅拍的精修片,沉醉於「旅途中與你相愛,再顛簸也不分開」的浪漫情懷。轉身望著身邊那個男人,「怒其不爭」 然後在心裡默默盤算著,到底如何才能找到一個有錢的男人啊。說走就走的旅行什麼時候才能開始啊。

以上。
有文化的女孩,不會這樣。


女生的外表是一種巨大的優勢,這無需粉飾。人類天生就愛美麗的人兒。嬰兒盯著好看的人都會盯久一點。對美人的愛慕,是人類長期演化而來的行為模式。因為,美麗的外表意味著更健康的身心,從而能夠繁衍出更健康的後代。這是有科學根據的。有著對稱體型的婦女體內雌二醇含量更高,使得她們有更強的生殖能力。


但是,女性的生殖能力,隨著歲月的增長消逝地比男性更快。因此,男性偏愛年輕健美的女性。相比之下,女性對於男性的經濟能力更為看重。遠古時期的女性只能活三十歲左右。她們懷孕到分娩的時間大概就花去十個月左右。成年以後,她們大多數時光多是在養育後代。此時,一個安全、可靠、經濟條件能力突出的男性對她們的吸引力就非常大。而這一切並不會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而消逝。


正因如此,女性的外貌,相比於男性的更為重要。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女性用外貌換取男性的經濟能力,是大多數時候都普適的交換法則。美麗的姑娘永遠都不缺乏愛慕追求者。


我周圍有好些外貌80分以上的女生。她們都跟我敘述過五次以上被搭訕的經歷。其中,有兩個女生說她們在剪頭髮時被要電話,其他的日常生活場景被搭訕也是數不勝數。至於90分以上的女生,那就更不用說了。你有種下載個陌陌?或者微信開附近的人?曾有美女說過,她下載陌陌玩了一會,就有幾十上百條打招呼……


所以,女生只要美麗,便有充裕的選擇權。這就是前段時間萬能「看臉論」的根源。看起來,「看臉論」還真的是不容置疑的真理了?


你估計已經猜到,我會說美貌是會隨著歲月增長的流逝的。當年你年老色衰時,便需要美貌以外的東西來彌補美貌的消逝。


但問題是,在美貌沒消逝前,你很有可能就抓不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了。


伯納德·默斯坦的刺激—價值觀—角色理論認為,伴侶第一次相遇時,彼此的吸引力主要建立在「刺激」信息上,即年齡、長相等外部特徵。隨後,便是價值觀及角色階段——養育方式、居家、事業等。


所以,美貌是親密關係的敲門磚。但想要用美貌長久地拴住一個人的心,本身就是一種愚蠢的期望。在度過了相互吸引的第一個階段後,如果伴侶價值觀契合度,角色分配默契程度太低,親密關係便無法保持長久。


心理學家海倫·費希爾也指出,性荷爾蒙調控情慾,多巴胺調控吸引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人體會對這些物質產生抗體。經過兩年的時間,荷爾蒙和多巴胺水平就會下降。此時,只有新奇能夠再次催促這些物質分泌。而對於相處已久的伴侶而言,外貌本身就是最不新奇的東西。想要保持新奇,就必須更換伴侶。


在《挾持的私生活》里,肉唐僧認為,男人總是會對比自己老婆外貌平凡的女性產生慾望。

我有一個慣於尋花問柳的朋友,在一次大醉後,捶胸頓足:「這些女人又不比我老婆漂亮,又不比我老婆溫柔,我為什麼還要為她們尋死覓活呢?」話音未落,他又盯著路過的女服務員打起了主意。」——《被挾持的私生活》

所以,如果女人只有美貌,她便只是喚起男人情慾的客體和附屬物。也就是說,男人對你百般殷勤,也只是為了和你發生肉體上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你真的會為那些殷勤和小恩小惠開心么?難道,這種因美麗而得到的便利,不是一種巨大的代價么?無論男女,在親密關係中最大的價值,難道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被另一半欣賞么?


《親密關係》的作者羅蘭·米勒認為,親密關係要長久,便必須努力保持新鮮感。要把握住每一個與配偶共同進行新奇探索的機會。而新奇的製造,便有賴於彼此的成長,以及共同經歷的增長。你要讓內心不斷豐饒,讓愛人每一段時間都有新的發現。這就像書籍閱讀一樣。精美空洞的書籍也許能賣出高價錢,但它本質上只是廁所讀物。好多時候,你可能只是翻幾下就將它扔一邊了。內涵豐富的書,卻會讓人每讀一次都有發現、都有驚喜,然後一讀再讀。


另外,對於不夠優秀的男人而言,貌美的異性是一種稀缺資源,但對於優秀的男人而言,這個定律就不成立了。美麗的女子有充裕的選擇權,但優秀的男性同樣如此。如果能夠選擇到智慧與美貌兼得的另一半,他為什麼還要選擇一個客廳的花瓶呢?當一個男人佔有雄厚的資源,好看的花瓶難道不是唾手可得的東西嗎?


美貌只是決定了女性的人生的下限。你擁有了美貌,就有了比大多數人高得多的起點。但你的人生不會因此一勞永逸。到更高的層次,幫助你披荊斬棘的,便是精神的豐饒程度了。


有文化的女生才能鑒別出沒文化的男生,避免被坑。


我覺得人有文化以後,增強的最多的能力是獨處和自得其樂的能力。

還有抵禦來自他人的意見的能力。

所以女生有文化,起碼她們不會那麼急巴巴地找男人。一時找不到,也不會把自己急得跟什麼似的。

嗯,我是被各種無力吐槽的情感問題邀請煩到了……


男人有文化有多重要,女人有文化就有多重要。有文化重不重要跟性別沒關係。


力挺 @中二的陳睡 的答案,晃上一槍,給她的答案補幾個案例。

讀中學時,有個英語老師,離異單身,特喜歡找女生談心,他還寫詩。有一天找上了H,神秘地壓低聲音說:H,我覺得你很孤獨。沒錯兒,H平素上學放學的確喜歡獨來獨往,可H心想,我也愛熱鬧啊,我孤獨個P呀!於是,H平靜地看著老師神秘的臉,回答:我不覺得自己孤獨啊! 老師沒料到H如此回答,不知說什麼好,走了。過後再也沒找H聊過天。後來,學校里有個女生為這老師懷了孕,沒參加成當年的高考,這位老師被調離了學校。

讀大學時,朋友W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大學裡上某專業課,風聞某老師很喜歡和女生親近,當時W不知道親近的含義是什麼。等到要做實驗了,開始有所領略。老師說話聲音低柔,靠近W講解實驗要領時,近乎竊竊私語。冷不防,W被他握住了一隻手,W心說「狼來了」。但是,因為有心理準備,再看老師也是一副賊禿兮兮的樣子,who 怕 who!於是,W讓他握了一會兒,抽出手說:某老師,你是想幫我剪指甲嗎?我都兩個禮拜忘記剪指甲了,說著,掏出口袋裡的指甲刀,開始剪指甲。老師訕訕地退後了一些。W說,過後該老師再也沒打過她的主意,但是系裡接二連三有女生上鉤,投懷送抱,老師則在考試成績上格外網開一面。

高中女友S的媽媽是醫生,所以她比我們更早地了解了男女生理結構,她媽媽還把一些性變態相關知識也說給她聽,她會悄悄轉達給我們。有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她聊起來,說周末她看了電影回來,走在一個小巷子里,一個男人在她面前站住,解開褲子,掏出那傢伙。S很鎮定,站住看了兩眼,走了。她對我們說:原來真有露陰癖這種病啊!S後來考上了醫學院,學的是兒科。

女友P,一進某單位就被某領導盯上了。噓寒問暖不說,各種業務會議都盡量安排P去參加。P冷眼看著,不說什麼,讓開會就開會,噓寒問暖就當革命友誼接著。半年後,大領導專門把P請到辦公室,問她是否願意讀自己的研究生(大領導在高校里兼任碩士導師呢)。P平靜地說:不好意思,我已經在準備考人大的MPA了。領導後來少不了要給她一點小鞋穿,但P人前人後從不抱怨,總是把自己那份活兒做得踏踏實實的,大家也知道領導抬舉P,而P就是不順桿兒爬,可P也不擺出付清高的樣子,因此人緣兒好。兩年後,P考取了MPA,離開了那個單位。那位領導和女部下們的傳說,則還在繼續。

--------------------------------------------------------------

女生有文化有多麼好,推薦一位先驅給大家——

她,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生了三個孩子,丈夫早逝,可她卻繼續求學讀書,學法律,當律師,還辦報、辦工廠、辦學校、辦幼兒園,之後再婚,卻宣布:我是給自己找了個丈夫,但我的孩子不會改姓,依然姓吳。——她的第二任丈夫姓陳。

她就是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母親——《新民報》的創始人,鄧季惺。


僅舉兩個事例,足見鄧季惺的性格:
一是1933年1月在北京與陳銘德結婚時,他們把結婚協議印在粉紅色的卡片上,散發給前來參加婚禮的來賓。協議是:
1.各人用各人的姓——即不冠以夫姓,人們稱呼鄧季惺,一般是鄧先生,絕不是陳太太;
2.鄧季惺帶來的三個孩子依舊姓吳;
3.用分別財產制共同負責家庭生活費用。鄧、陳特殊的婚禮當時曾轟動京城。

二是鄧季惺大鬧立法院,導致蔣介石親自下令南京《新民報》永久停刊。1948年6月17日,解放軍攻下開封,國民黨殘兵倉皇縱火逃走,並以三個機群日夜輪番轟炸,致使開封市民死傷無數,市區大半成為廢墟。鄧季惺知道後,立即在立法院提出「空軍對開封盲目轟炸,人民損失慘重,責任誰負?應予追究!今後應嚴禁轟炸城市」的臨時動議,30餘名立法委員聯合署名後經會議通過,即送國防部。下午,國防部長何應欽到會答覆質詢。6月25日,在立法院第十五次院方會上,鄧季惺和CC分子的立法委員進行了爭鋒相對的辯論,最終導致蔣介石親自下令南京《新民報》永久停刊。


鄧季惺(1907—1995),女,原名友蘭,四川奉節人,出身於世代紳商之家。
祖父鄧徽績(雲笠),父親鄧孝然,叔父鄧孝可皆為當時的巴蜀商界名人。鄧徽績在重慶開辦了四川第一家近代工廠——森昌泰火柴廠。1907年,鄧徽績和鄧孝可父子在奉節創辦寶華煤礦公司。母親吳婉是著名老同盟會員吳梅修之妹,曾就學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並在重慶創辦了當地第一所女子學堂。

鄧季惺所具有的強烈女性意識,與其母親吳婉不無關係。吳婉早年肄業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後來在重慶創辦了第一所女子學堂。她婚後一連生育了九個孩子,因此喪失了外出工作的機會。為此,她一生都對丈夫心存怨氣。在吳婉看來,女子要想擺脫受壓迫的命運,就必須有知識,有獨立的財產權,這在當時無疑是非常前衛的理論。也正是這位母親,趁丈夫出川之機,讓女兒離開家鄉、投考重慶省立第二女子師範。當時,盧作孚、惲代英、張聞天、肖楚女都曾在重慶二女師教過書,他們宣揚的民主進步理論,給鄧季惺帶來了一生的影響。

陳銘德、鄧季惺和兒子吳敬璉、女兒吳敬瑗(後排左一)、吳敬瑜(後排右一)

陳銘德、鄧季惺和兒子吳敬璉、女兒吳敬瑗(後排左一)、吳敬瑜(後排右一)

更多鄧季惺的故事,推薦閱讀下面這本書(孔夫子網上有售):

附贈:(轉)詹宏志:讀任何一本書都是為了改變自己


臉只能管10年,文化可以管一輩子


推薦閱讀:

女生如何練臀不練腿?
女生如何鍛鍊出漂亮的腿型?
屌絲回復什麼會讓女孩覺得心頭一堵?
好的消費觀是怎樣的?

TAG:素質 | 女生 | 自我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