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怎麼通過信用卡賺錢?

先消費後結算的模式,使銀行失去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也很大程度上佔用了銀行的流動資金,那為什麼銀行還大量發行信用卡呢?


信用卡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即便自己沒辦過信用卡,那也一定見過別人刷卡消費。從絕對數量來看中國目前也算得上是信用卡大戶了,但從人均持卡量來看信用卡在中國的普及程度還遠不及歐美一些達國家。一方面中國的消費理念相對保守,超前消費最近幾年才逐漸興起,另一方面受制於金融支付網路的影響,新世紀以來銀行才開始大力推廣信用卡業務。銀行信用卡最早出現於美國,1952年由美國富蘭克林銀行發行,在經歷了短暫的起步期以後,這種創新的信用消費模式迅速風靡整個美國。中國最早的信用卡是1978年由中國銀行代理某外資行發行的,此後若干年信用卡業務在國內一直發展比較緩慢,直到2003年中國銀聯成立。銀聯的成立使得清算和支付網路開始形成,銀行卡的支付功能得以實現,直接推動了我國信用卡市場的飛速發展。自那以後,各大銀行開始加大對信用卡業務的投入力度,競相引進戰略投資者、建立信用卡中心、擴張營銷隊伍。


現階段各大銀行對信用卡的重視程度可謂是空前絕後:在銀行辦一筆業務,稍微懂點營銷的櫃員到最後都會擠出一抹微笑問一句,您要不要辦一張我行的信用卡…;經常接起電話,您好,我是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叉叉號客服…;電影院,大家還在排隊買票,交行的美女早已在旁邊擺好小展台,甜美的微笑讓你不由自主地拿起那份誘惑的信用卡打折信息;最讓人震驚的是,我們一大群人坐在辦公室,居然有招行的哥們背著大背包給我們挨個推銷信用卡,關鍵這是我行個金部辦公室啊,這讓領導知道了情何以堪...你看,信用卡的競爭都已經激烈到這種白熱化的程度了!

所以,大家難免要問:銀行為何要這般費盡心思推銷信用卡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對銀行來說信用卡是有利可圖的,而且是悄無聲息地從你手裡就把錢賺了。

信用卡給銀行帶來的收益分成兩個方面,一是顯性收益,一是隱性收益。就像你在新東方給學生講一堂課,顯性收益是俞敏洪會給你發500元工資,這個是面上的;隱性收益是你鍛煉了自己的口才、結交了更多朋友、也提升了英語水平,這個是背後的。信用卡對銀行的意義也是這個道理,待我細細道來。

顯性收益——體現為銀行通過信用卡獲得的直接盈利,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年費收入,商戶回佣收入,取現費和懲罰性費用以及一些增值服務收入。

利息收入:簡單來講就是透支使用信用額度所支付的利息,這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部分。你們一定知道信用卡還款的時候有兩個選項,一是全額還款一是最低還款,如果你選擇最低還款,那麼針對剩餘的未還款部分銀行將收取高額的利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針對透支額度收取的利息率水平最高可達18%,遠高於普通貸款利率。在美國,利息收入占信用卡總收入的比重高達70%,我國大概也就30-50%的水平。一是由於我們的消費習慣相對保守,大部分人還是習慣全額還款,不願意透支額度;另外,美國的平均信用額度透支利息率也要大大高於中國的水平。

年費收入: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你用我的卡,我每年向你收取一定費用意思一下。年費收入在2005年以前是一個佔比很高的固定收入來源,曾達到信用卡收入的55%左右。但2005年以後隨著競爭的加劇,各行開始紛紛推出首年免年費或者每年刷卡若干次就免年費的業務,這使得年費收入佔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刷卡回佣收入:客戶買東西刷卡消費,商家要拿出交易額的一定比例分給銀行,這也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部分。這部分回佣通常是由發卡行、銀聯和收單行分享,曾長期處於7:1:2左右的水平。現在由於銀行同業之間競爭激烈,使得商戶的議價能力明顯提高,導致回佣率下降明顯。有機構調研,中國信用卡特約商戶向發卡銀行支付的手續費費率大約佔交易額的0.7%-1.0%,大部分亞洲國家在1.5%—2%之間,發達國家普遍在2%以上。

取現收入和懲罰性收入:前者是指去櫃檯或ATM機取現所支付的手續費,源於銀行提倡刷卡消費和防範風險的目的;後者是指信用卡超額透支所支付的罰金,是銀行為了彌補由於持卡人違約而給銀行帶來的風險損失。這兩部分在信用卡收入中佔比較小。

其他增值服務收入:比如持卡人購買商品進行分期付款所支付的費用,這個其實類似於將利息收入中間業務化,實質不變,但有利於擴大消費和控制風險。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顯性收入大家或多或少都能了解一些,因為是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但對銀行來說那只是面上的收入,其實背後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東西。

隱性收益——主要是指信用卡業務給銀行帶來的額外收益,包括鎖定賬戶和資金、協同推進其他公、私業務等。

鎖定賬戶和資金:這是最重要的隱性收益。比如有一家商戶使用銀行信用卡來進貨,而且安裝了銀行的POS機給顧客刷卡收款,同時開通普通商戶分期(客戶買東西可以直接刷卡分期付款)、積分消費等增值業務,那麼商戶的經營過程也將是銀行擴充賬戶、歸集資金的過程。具體來說:


第一擴充賬戶:商業銀行要使用POS機收款,則必須開立結算賬戶,就是這最簡單的第一步,為以後的業務擴展留下了無限的可能性,這就像互聯網中的入口,把客戶引進來是第一步,後面可以好好想辦法。若是第一步都做不到,後面的就更沒戲了。此外,對於很多個人客戶,信用卡也是一個營銷的突破口,先通過信用卡誘人的優惠和便利,把客戶拉進來,一旦建立了初步聯繫,就可以更簡單地向其營銷借記卡,等借記卡開戶了,一切都好辦了。

第二,資金歸集:商戶如果利用信用卡進貨,就可以避免動用原有的存款資金,減少存款流出。如果直接刷借記卡,資金就有可能被劃轉到了其他銀行,所以說銀行很機智。此外,如果還能搞成借記卡綁定還款,則直接實現了透資金額向存款的轉換,比銀行在貸款出去時強制要求小企業存一定比例的錢在本行賬戶上要機智多了!最後,如果下游採購商通過POS機支付貨款,這又輕輕鬆鬆將他行資金歸集到自己行,在存款競爭這麼激烈的時期,無疑是個增加戰鬥力的好辦法。

協同推進其他公、私業務:銀行可以利用信用卡的一些功能,為其他業務提供支持,比如某行的隨薪通跨行還款業務、櫃面POS機購買理財產品業務、銀醫通系統等等(各類交叉的應用他行都有)。同時,信用卡的推出也豐富了銀行的產品庫,能夠增加客戶的粘性。試想如果他行都有信用卡業務,你一家行沒有,客戶會怎麼想?反正銀行都差不多,我還不如選一家業務品種全的,更省事。

總結:正是看到了信用卡有利可圖的一面,各大行才費盡心思推廣信用卡業務。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目前大部分發卡行的信用卡業務還說不上成功盈利,很多行做這類業務都處於虧損狀態。但大家都相信信用卡業務有明顯的規模效應,等到白熱化的競爭逐步降下溫來,最終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的機構一定能夠得到超額的回報。所以,儘管目前虧損,大家還是拚命砸錢圈地,都等著有朝一日「鹹魚翻身」呢。


要知道怎麼盈利,不如從賺了多少錢,賺了什麼錢看起。

數據來源:銀監會、美聯儲

數據來源:銀監會、美聯儲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出,固定的年費佔的比例很少,而回佣與利息收入佔比都超過了70%,而要使得這兩類收入實際發生,對於銀行來說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刺激消費。

而對於消費者而言,信用卡這一支付途徑本身其刺激消費的性質可以從這幾方面看出:

  1. 在你消費之後,你手上的信用卡在物理性質方面沒有發生任何改變,甚至還安穩地躺在你的錢包里。這種物理性質的不變性與現金消費迥然不同,極大減輕了支付行為發生時當事人的心理壓力。【突然覺得幫你花錢花完的信用卡在事後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躺在你錢包里的樣子超級戳萌點啊。
  2. 無實體存在的信用通過信用卡,使得信用歸屬人獲得了短期而言無實體成本的實體回報,大額現金交易的不便性也得以消除。總體而言,信用卡使得消費這一行為擺脫了傳統交易行為的物理桎梏,一旦信息吻合,消費即時發生。
  3. 各類交易結算的標準化使得可消費領域相較現金時代大大擴張,跨國交易(如美亞直購等)和你在超市刷卡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4. 銀行在發展客戶的同時,掌握了顧客的眾多信息,尤其是信用信息和交易信息,使得銀行不僅作為資金的中間人,更作為供求對接的中間人,從整體上增加了經濟的流動性。
  5. 通過消費累額,銀行將階梯式地提供各個等級的增值服務,如機場VIP候機室、免費保險等,加強人們的消費動機。

回顧信用卡的源頭(大萊卡的前身),可以說是即時還款的高端熟客們的賒賬俱樂部,其便利性和特權性可以說讓人十分欲罷不能。值得感嘆的是,隨著一種全社會範圍內的信用評級制度被完整建立起來,信用消費不再受限於熟客和店家之間的相互信任,一張運通黑卡甚至能幫你走遍天下。在方便的同時,也讓人唏噓,你的信用,其最終的實體寄託竟然就在那一張塑料卡片上,而塑料卡片的實際所有者則是商業銀行。


集中化和信息化的力量,令人感嘆。


還款能力一般的用戶對於銀行來說,其能獲得的回佣就少了,不過卻自然產生了利息這個盈利點。總而言之,只要消費被創造出來了,盈利只是快慢的事。


從另外一個角度審視信用卡時代f的消費過程,也十分有趣。


在現金消費的模式下,僱主通過銀行將工資劃入員工的私人賬戶,員工從私人賬戶中提取現金,在銀行體系之外完成消費後,再通過收款商戶的賬戶回到銀行的體系。


而在信用卡消費的體系下,整個消費過程都沒有脫離銀行的體系,現金也只會流入銀行體系,而不會流出銀行體系。這意味著什麼,我在目前的水平下並分析不出來,值得深思。另外,結算通道(銀聯、VISA、萬事達等)的盈利模式也很讓人好奇。


信用卡行業看起來很像是個規模經濟的典型例子[1],根據一些數據,小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很多還是做得收入一般的,而規模大起來就好辦了。


粗略勾畫一下各個主體之間的關係,將銀行作為「中間人」,感覺這圖竟然有點像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示意圖【誤

其中,在發卡行框上標註的是對發卡行而言是給錢還是收錢。


[1] 王浩: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盈利模式創新研究(2011年4月)


有三個贏利點:

1、利息收入。如果你超期不還款,那麼就要交日利率萬分之5的利息,相當於18.25%年。這個利率是非常高的。不過估計隨著人民對信用卡的認識越來越深刻,這種利息的收取越來越難。

2、消費手續費收入。持卡人在商場消費以後,銀行要向商場收取手續費收入。現在的比率是0.7%.別小看這個比率,這是每筆交易都要收取的手續費,非常可觀。另外,辦理信用卡取現、掛失、緊急救援等服務都要收取手續費,這也是收入。

3、年費收入。這個年費現在基本上收不到,以後也收不到了。

手續費收入,利息收入,年費收入,這中最基本,最直接的三項來源於信用卡本身的收入.年費收入現在連普通借記卡都開始收了
還有間接收入:資金運用收入,你存在卡里的錢,被銀行用於貸款或買國債等投資,通過投資,銀行賺取貸款利息與存款利息之間的差額為自己的收入,這也是許多銀行不計成本,不計有效卡量,盲目發卡的原因.
手續費收入與資金運用收入是目前信用卡賺錢的最主要渠道.

不過,據說,信用卡盈利的銀行很少

好滴,完畢,謝謝大家


以下回答主要適用於美國信用卡行業,亞洲和歐洲的情況最後分說.

題主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銀行信用卡業務的收入從哪來,二是運營中有哪些成本.總體來說收入又是如何大於成本保證盈利的.
=======成本========
1. Cost of fund
"先消費後結算的模式,使銀行失去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也很大程度上佔用了銀行的流動資金"
這其實是信用卡業務里的一部分成本.取決於消費日期跟還款日期的不同,客戶有大概25天到55天左右的不用付利息時期,即grace period ,取現(Cash Advance)除外。這個的成本跟總體經濟環境和銀行業務能力有關,一般在2%左右,稱作cost of fund。有的信用卡公司沒有checking/saving或者業務量不夠,如AMEX則需要從別的地方借錢。有checking/saving的銀行本身可能有大量的現金,不需要借錢,如JPM Chase但是機會成本也是成本。
2. Charge off / Fraud
客戶刷完卡換不上錢不還了,或者卡被盜刷,信用卡公司需要吞下一部分損失。這一部分都是風控非常重視的方面,因為那都是真金白銀啊。
Charge off 或者Fraud降低1%那都是很大一筆錢。。。。
所以有collection/recovery部門的存在。
3. 返現(Cashback)
現在基本所有的信用卡都有一定的Cashback功能,一般1%到2%,或者不同季度不同商家有5%,有時候有活動達到10%甚至更多。當然有活動這種一般參與商家也會承擔一部分成本。還有比如各種里程卡,酒店積分卡等等,都需要商家和信用卡公司一起承擔返現/返點。
4. 開卡bonus
開卡消費滿多少返現金/點數。跟Cashback一樣,有一部分商家承擔,有一部分(或者全部)信用卡公司出。
比如AMEX SPG, Citi AA, Chase UA, AMEX Plantinum, Discover IT, BofA Cash Reward等等,都不時有開卡bonus吸引客戶。
5. 運營成本
這部分就不詳述了,所有公司都有的成本,諸如房租,僱員,廣告,製作成本等等。

想起來有一點不同的就是legal/regulation方面的成本,比如違反一些regulation(如CFPB)或者遭遇lawsuit可能會遭到巨額罰款。

BofA $727 Million: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GE Capital $225 Million: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Chase $309 Million: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收入==========
1. 利息
信用卡公司收入最大的一塊,毫無疑問是利息收入。一般來說客戶的APR在10%到20%之間,non-prime可能20%以上(CFPB規定不能超過30%)。很大一部分的客戶是只還一部分而不是全款,revolving balance這一部分就會被收取利息,也就是信用卡公司的收入了。
有數據顯示美國平均每個家庭信用卡債超過15K(American Household Credit Card Debt Statistics: 2014)
2. 商家刷卡手續費
每一筆商家刷卡,都會產生手續費,一般1%-3%。
通常來說大商家如Walmart談判資本強,收取的手續費低,一般不到1%。而小商家一般沒有什麼議價能力,手續費較高。另外AMEX一般收取手續費較高,可能3%以上,這也是是為什麼很多small business不願意收AMEX的原因之一。

感謝 @Thruth 在評論里的指正:

「商家刷卡手續費 是錯的。這部分錢是給Payment Processor 而非銀行。Payment processor 進而分給 visa/master這類。而從issuing bank轉向acquiring bank則是通過ach. 」

「美國 credit card processing fee flat rate下來大概是每筆 2-4%. 總之美國payment
industry 中credit card payment processing
service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即processor。processor做兩件事,先是刷卡反欺詐檢查,這需要系統連入visa之類信用卡公司數據
庫;再就是接入ACH,把錢從消費者發卡行挪到商家的銀行賬戶。總之小商家開店需要接受信用卡是不會去找銀行的,也不會挨個跟
visa,MasterCard打交道,而是找個processor好接受盡量多類型的信用卡。於是,這塊也不會給銀行創收。這是美國這邊情況,國內可能
不一樣。

感謝 @地方的說法 的進一步指正:

Thruth的評論顯然是錯的,不知道為什麼樓主這麼輕易就信了。。如果真的收不到手續費的話,那麼欠錢就還銀行永遠收不到利息的那部分客戶簡直就要了銀行命了。

以下複製自Discover的信用卡科普,地址是:https://www.discover.com/discover/data/account/credittools/howtouse.pdf

The
issuers charge cardholders interest on their purchases and cash
transactions. Some issuers also charge you an annual fee just for the
privilege of carrying their card. And all issuers pick from a range of
potential fees—for cash advances, late payment, and so forth.

Credit
card companies also make some money from the merchant side. When you
use your card at a store, for example, they charge that store a fee for
each credit card sale. This money goes to the network, the issuer, and
others in between.

這裡Issuer指銀行,companies指VISA, MASTER, DISCOVER, AMEX, UNIPAY等等。
基本上手續費發卡行拿超過50%,剩下的VISA,Master和payment processor再分。


且信用卡手續費怎麼可能是Flat
fee?他自己都說是2%-4%了,這哪裡叫Flat了。並且這個2%-4%也是錯的。平均來說VISA,Master,Discover在2%多一
點,AMEX在3%左右。這是平均。議價能力強的像walmart,costco之類可以到1%甚至更低。像加油站或者小生意一般就在3%以上了。

麻煩樓主改過來吧,這麼高票的答案有這麼明顯的錯誤誤導性不小。

3. Fee
Late fee,超過due date沒有還最低還款。
取現(Cash Advance)的費用。
以前還有overlimit fee,即超過credit limit了,超的不多的話仍然可以通過,但是要收罰款。2010年還是什麼時候之後不允許,理由是既然你讓客戶刷卡通過了,那就不應該收罰款。
各種相關產品,類似credit monitor之類。
年費,很多卡是收年費的,一般在50-100之間。
有些premium卡會更高,比如AMEX Platinum $450/year, AMEX Gold Premium Reward $175/year
(感謝 @Filestorm 指正), Citi AA executive $450/year等等。
還有AMEX Black這種年費2500刀的絕對高大上的卡,這還不包括開卡7500刀的激活費用。當然它的福利也是無敵的,有機會細說(Centurion Card)。

暫時想到就這些,看到有的回答里提到出售客戶信息的,在美國有CFPB盯著基本是不可能的,哪家這麼干基本就等著天價罰款。連給客戶打電話討債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比如不能半夜打。。。

==========歐洲和亞洲=========
這一部分沒有涉足過,只是跟人聊聊得來的信息。跟美國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歐洲尤其是亞洲的消費者不喜歡欠款,所以利息部分收入大大減少。
相比之下歐洲regulation更加嚴格,所以信用卡公司生存空間很小。
而亞洲的regulation還在起步階段,所以一些討債手段也比較神奇,比如上門催債。。。另外亞洲地區信用歷史的數據也較少,給信用卡公司帶來很大的煩惱,比較難做數據分析。這一點,阿里就比較強勢了,那些數據都是寶藏啊。。。。


分析信用卡業務的商業模式:

1. 識別出各個利益相關者:辦理信用卡的消費者,擁有發行信用卡資質的銀行(股份制銀行的股東就與銀行看作一個整體),與銀行聯名發卡的企業(贊助商)

2. 多方的關係與產品服務的流向:(羊毛出在豬身上,牛部分買單)


P.s.:圖片模板來自於《商業模式》課程,主講人陳琛博士。

3.資金流向和利益分配:一種收益方式是利用「深度」,就是同一個銀行的各種系列的信用卡分配等級,對於不同的等級的信用卡有不同的利潤空間;另一種收益方式就是利用「廣度」,就是該銀行與多家企業合作發各種各樣的聯名信用卡,從可消費的各個方向獲取收益。

4. 為什麼信用卡提供給客戶「先消費後還款」的服務?

先消費後還款可以明顯地使客戶產生更多的消費,消費力增長,銀行自然就可以利用抽成等方式從這些流動的錢中獲利(把發行信用卡類比於增大水龍頭的壓力,這時候截流管即使大小不變,流出的水自然也增多了)。

①當信用卡在POS機中消費的時候,發卡銀行按照比例賺取手續費;

②收取信用卡超期還款或不良消費記錄的利息或罰款,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客戶違約還款,這筆利潤也是相當豐厚的;
③信用卡與企業合作,組織促銷活動或是聯名發卡,從中可以獲取分成利潤;

④高端信用卡年費(這方面的利潤空間在縮小),一些infinite系列中透支額度超大的信用卡才會收取年費;

另外銀行不光有對私業務,還有很多資金量很大的對公業務。還是那句老話:錢生錢,利滾利。銀行有這麼多的賺錢方法,資金量又那麼大、資金流動速度又那麼快,當中的利潤空間是相當大的。

另外,我覺得既然是信用卡,就應該計算出一個「信用分數」,這個分數是利用某種演算法結合透支額度、良好的還款記錄等變數計算出來(類似與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分)。這個分數可以決定你的貸款額度、簽證申請等需要信用擔保的項目申請的成功與否。我想信用卡類似於此的擴展應用也可以成為未來的某種盈利模式吧。


使用一張圖即可說明信用卡通過什麼來賺錢的。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張圖上面的佔比數據是來源於銀數觀角的《2016年上半年信用卡業務發展之省份成績單》中關於信用卡的收入細分。

利息:主要來自信用卡的取現、最低還款額、逾期等之後所產生的日息收入等;

分期手續費:分期付款購物或者賬單分期都會有分期手續費等;

傭金:刷卡消費時,商家要拿出交易額的一定比例分給銀行的收入;

其他:年費、預借現金手續費、掛失手續費、快速發卡手續費、補制交易密碼函手續費、貨幣兌換費、取現手續費等。

銀行的額主要盈利來源是存貸差的利息收入,所以每家銀行很關心的就是努力拉存款、主動挖掘有貸款需求的客戶發放貸款。貸款不一定人人都有需求都會上銀行申請貸款。但是,銀行發行信用卡間接進行小額貸款、根據個人信用授權額度,很好解決了銀行的放貸需求。這部分放貸資金都在銀行的需求內,並不影響銀行的資金流動。相反,銀行都很希望看到你用他們家的信用卡天天刷,不僅不會厭煩,還會給你提額,從中銀行來獲取以上圖形展示的收入。還有,大量發行信用卡是因為想要盈利想要賺到錢的前提。

「按國際慣例,信用卡業務一般要三到五年才能盈利,發卡100萬張就能夠盈利。但在中國市場,一家銀行如果沒有300萬張活卡,很難盈利。」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楊科說。

目前,信用卡已在多行業嘗試進行跨界合作:

1、與快遞行業的跨界合作:身份核驗的渠道創新將推動網路獲客渠道的發展。
2、與旅遊行業的跨界合作:從與旅行社合作促進用卡到共建商旅服務平台。
3、與體育健身行業的跨界合作:從品牌代言到體育營銷。
4、與電商的跨界合作:消費信用與金融信用的融合嘗試。

未來,隨著大消費的持續升溫,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性還將進一步凸顯,銀行在信用卡盈利方面也會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此回答為商業模式第二次作業

銀行通過信用卡獲得的盈利有以下幾種:


利息收入
有些銀行實行了實行全額罰息制度,舉例說,有一個人用信用卡消費了2000元,在最終還款日只還了1800元,在當期賬單截止日後,不是按照剩下的200元計息,而是按全部消費額,即2000元計息,而利率要高於在銀行存款的利率很多。


年費收入
不同的卡或者是在不同銀行辦的信用卡,年費都不相同。但是一般情況下,年費大概在百元左右。辦了卡不刷,還要繳納年費,肯定是不划算的。所以很多銀行就實行了一些促進消費的免年費活動,如工商銀行的信用卡,首年並不免年費,而是需要累計刷卡5次或者消費5000元以上,才能免除當年年費;中信銀行規定,發卡後第一個月刷卡一次才能免除首年年費。


商戶回佣收入
用信用卡在商場刷卡,商戶也會按比例繳納費用給銀行。

取現費
下附一張2014年各銀行取現費表格&>源網站2014各銀行信用卡取現手續費比較

一些增值服務收入
有的信用卡會綁定一些增值服務,然後每月收取服務費,但有時候客戶可能未必了解自己卡中所帶的增值服務。我網上搜了一下,大概有增值服務1 免費洗車、增值服務2 一人辦卡全家用、增值服務3 各類保險服務、增值服務4 女性特殊服務。當然如果辦一張合適的卡,並長期享受增值服務的話,每月交的那點服務費倒也不虧。

促進消費
銀行會針對不同類別的卡有相應的優惠活動,朋友一張工行的白金卡有一個每天特定的餐館吃飯6折,有時會推出特定下午茶優惠。這些看起來給你省錢的活動,無形中都促進了消費,有時你可能並不想喝下午茶,但看到優惠可就不一定了。

促進存款
信用卡必須用本行的儲蓄卡作為綁定還款,而且銀行辦信用卡是有資產要求的,有的卡友會為了辦理更高級別的卡而努力存款。要辦工行白金卡至少要有50w存款,各行標準不一樣,但是卡的級別越高,優惠就越高,所以還是會有人為了這個存款的。

相關數據資料來源:
信用卡四大最實用的增值服務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ab0b5630aac3cfc15afa7db3.html


  • 年費收入。許多信用卡在辦理的時候需要消費者每一年繳納一定數量的年費,這是信用卡收益的來源之一。
  • 利息(罰金)。信用卡逾期未還款時所收取的利息(可能會有利滾利的效果)。
  • 提現手續費。使用信用卡在銀行處取出現金需要向銀行繳納一定數額的手續費。
  • 商家接入費用。商家如果需要接入銀聯等消費系統需要向銀聯、銀行等支付一定數量的接入費用,否則消費者無法使用信用卡結算。同時,每一筆交易商家都要向銀行支付一定數量的手續費。
  • 流量。信用卡定期舉辦特殊活動為合作商家引流,同時提高信用卡資金的流動性,實現銀行與商家的雙贏。其次,信用卡也可為銀行的其它業務引導流量。
  • 吸儲。為了提高信用卡的透支額度,銀行吸引用戶儲蓄,根據用戶在銀行其它業務上的表現來確定信用卡額度的提升,亦是一種盈利方法。

前面的童鞋已經說的很好了。我換個角度來說說信用卡。

首先,信用卡是銀行讓利。那麼你看看360,它做安全的,而且是免費的,怎麼盈利?向用戶免費向有收益的人收錢嘛。而且信用卡的確給商戶帶來了更大的交易量。大家都不是傻瓜。同時,對消費者而言,信用卡成為零碎消費貸款的承載平台,使得非常小額的貸款能夠平滑快捷方便的被使用,深入到客戶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會及時還信用卡欠款的。只要有一個比例,就有一筆高息貸款。
至於分期、轉化為稍大金額的消費貸款等等,玩法很多。

其次,信用卡是銀行獲客的重要武器。不讓利,客戶為什麼是你的,不是別人的啊。我必須要跟你發生了往來才能更多了解你,才能進一步賣其他產品。開了信用卡,看到你的消費能力,銀行才好根據你的情況銷售其他的產品給你。不然茫茫人海,銀行怎麼能夠精準的找到客戶呢?怎麼推銷產品呢。而且,針對分層客戶管理的策略,不同層級的客戶給予不同的待遇,信用卡是必選項。知道你的消費情況,我給你的其他信貸產品的安全性就有個一個預警保障。玩法很多,信用卡就是這個敲門的鎚子。


非專業人士,如有錯誤請不吝指出。

銀行如何通過信用卡賺錢上面答案已經說了很多了,我說點花邊的。


其實這裡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

先消費後結算的模式,使銀行失去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也很大程度上佔用了銀行的流動資金

據我所知,從信用卡出現發展到今天的模式,這個時間價值從來不是銀行來承擔的成本。之所以會有這種疑問是因為在中國借記卡/銀行卡比信用卡更為通用。

信用卡的時間成本其實是商家來承擔的,一開始的信用卡其實就是卡組織開具的信用擔保證明,用於賒賬的。為了避免商家無法辨別顧客的信用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誤會,一些富人/商家聯合起來成立信用卡組織對富有的人/有信用的熟客進行信用擔保並發放信用證明,商家根據信用證明就可以放心的賒賬給顧客並在每個月底通過卡組織向顧客寄送賬單要求清算還款。(這樣一來帳單期、免息期和紙質賬單都說得通了吧)。

因為早期信用卡誕生的時候,世界還沒有普及電子化的金融和結算手段,也就無法通過一張帶有磁條或者晶元的小卡片及時的獲得這個人的賬戶餘額情況並進行相應的扣減。所以早期信用卡本質上只是一張信用證明材料而已。

很明顯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卡組織沒有承擔任何時間成本,所有的時間成本其實都是賒賬的商家承擔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銀行作為擁有幾乎無限信用的單位,取代了過時的富人聯盟來發放信用憑證,這就是信用卡。信用卡的誕生就是為了方便消費,降低現金使用率。而信用卡本質上其實是銀行對持卡人進行指定額度的信用擔保,因為是信用擔保所以自然無需先付錢,而持卡人需要按時還款以換得銀行的信任(提升額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結算方便(每個人的帳單期不一樣),最終變成了銀行承擔一部分時間成本轉而向商家收取交易費用來彌補的形式。

還有上面說的銀行要承擔賴賬的風險也不是非常準確,事實上銀行承擔的是持卡人賴賬的風險。而信用卡被盜刷的風險其實是商家承擔的,至少在歐美是這樣的。

中國因為建國之後銀行一直國有缺乏競爭和金融創新的意識,先發行了借記卡(事實上借記卡本質上和禮品卡是一樣的,先充錢後消費,除了借記卡所代表的銀行戶頭髮利息之外)。而後才引入信用卡的概念。


看了上面的回答,深感寫簡單答案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

我只說一點:在借記卡高度同質化的今天,信用卡是營銷個人客戶唯二的工具,另一個是個貸。

給個數據感受一下:行業內經驗證明,如果一個客戶能夠使用一家銀行的三項服務,那麼基本上就會成為該行的忠實客戶。

舉例來說:招行的信用卡你用得挺爽吧,來,辦張借記卡關聯還款吧……卡內的閑余資金要不要買點理財、紙黃金什麼的?要不要開個股票賬戶的第三方託管?招行還可以代繳水電費、罰款等等。

只要沒有什麼理由讓你遠離招行,總有一天你發現存款好像大部分都在招行了,而其他行的信用卡用得也越來越少了……

其實現實中招行就是這麼做的。


信用卡對於一個學生加買買買黨,大概是如同伊甸園禁果一樣的存在。還好現在大學生信用卡的辦理已經被限制了,不然就怕哪天自己突然像下圖的這位一樣。

隨著人們經濟觀念的逐漸進步和信用記錄機制的逐步完善,銀行通過利息收入大賺一筆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少了。而年費這件事,從各種各樣免年費的活動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年費這個東西其實其實不是銀行盈利的重點。消費手續費收入在我看來是信用卡收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了,但這部分錢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會被銀聯抽走。就我認為,信用卡業務本身是賺不到多少錢的,羊毛實際上出在了豬身上。


圖出自日劇半澤直樹,用這幅圖想要說明的是作為一個銀行,盈利

圖出自日劇半澤直樹,用這幅圖想要說明的是作為一個銀行,盈利
主要來源肯定是貸款。信用卡業務從某種意義上能夠吸引很多的用戶,這些用戶里不乏一些單純為了銀行活動而使用信用卡的人。這種用戶一般會選擇在賬戶中存一筆錢,而這筆錢增加了銀行的存款規模,銀行使用這筆錢去擴展自身的貸款業務。至於通過信用卡而推廣其他的業務,也算是一種賺錢的方式。
這便是我根據自身認識綜合已有答案之後得出的結論,信用卡本身能為銀行帶來的利益極其微小,但它對銀行業務的推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1.信用卡刺激了更多的消費,自然可以從終端POS賺取手續費;
2.信用卡透支後的還款利息
3.信用卡的合作商家、聯名發卡的合作收入分成
4.信用卡年費


看到那麼多大V洋洋洒洒幾千字的回答,真的擔心知友們能從中汲取多少有營養的答案。

最簡單的答案在此:目前信用卡盈利就是在手續費和利息收入。年費基本忽略不計(辦卡時不都告訴你刷夠多少次免年費了么)。

手續費有很多種,最大的一塊目前是分期手續費,每個銀行都會不留餘力的告訴你,分期吧,這樣你就還的起剁手的賬單了。舉例說基本上你分12期最終要還的錢相當於13期的金額。

利息就是逾期後你應交的滯納金了,非常高,我們行日息萬分之五。這是一部分,還有就是,有的年輕人選擇還每月賬單的10%最低還款額,剩下的90%就會利滾利帶到下個月。

主要就是這些了,其他連工本費紙質賬單等的成本都賺不回來。


在說說銀行為什麼提供先消費後還款的服務之前。

先說一說與信用卡息息相關的雙方:持卡人和商家。

持卡人:不用攢錢買東西;消費便捷;規定日期內還款無需利息。
商家:儘管需要支付刷卡費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假如推出使用指定信用卡刷卡業務的時候,銀行與商家的利益是雙向的。

所以這種服務對於商家和持卡人是有利益的。


說回正題:
推出這種服務也是有利可圖的。
1.持卡人年費。
2.持卡人逾期利息。
3.商家分成。
4.推動持卡人的增值業務。

這種服務形式
既有:
年卡費用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模式。
也有:
持卡人利息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模式。
更有:
與商家合作,銀行增值業務的牛買單的模式。


大家都說的挺全的,之前我恰好查了下這些費用具體的原因和大小
1. 年費或月費
通常來講,信用卡不激活,不產生年費,不過也存在一部分部分徵收年費的信用卡。
對於一張不激活的信用卡,銀行的運營成本是幾乎不存在的,當然也沒有任何風險。但是對於一些白金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在出示卡片後享受機場貴賓廳服務、高爾夫優惠訂場、特定酒店商場折扣優惠等等,所以有些白金信用卡無論持卡人激活與否,只要卡片一經核發,均需要支付年費。
而對於一張激活卻不使用的信用卡,銀行能徵收的全部費用也就到此為止了。
一般銀行的普卡都是200-300左右,現在的信用卡沒有自己交年費的,都是每年刷卡次數達到一定次數免年費(有的是免第一年年費,當年刷5或者6次免下一年年費的.不過這些也具具體到每個銀行。這樣不難看出,年費並非國內信用卡發卡機構收入的主要來源。因為刷卡5、6次即可免200元的年費,假如每次刷卡買一瓶水,刷5次即可免年費,那麼你僅用10元即可免去200元的年費。
我覺得之所以銀行要設置這一收費項目,本義是維持整個信用卡團隊方面的日常運營,但通過刷幾次免年費使大家養成信用卡的使用習慣之後,便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什麼利潤呢?下面全都是!暴利!

2.循環信用利息(國內一般為日息萬分之五)
當你無法一次付清賬單上的全部金額時,銀行會非常善良的給你一個選擇,你可以只還一個非常低的比例(10%),剩下的以後再慢慢還。但銀行說,我也得運營啊,所以不能無償給你延長時間,通常會收日萬分之五的利息。聽起來不多不過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盈利。
舉例來說:李先生的賬單日為每月18日,到期還款日為每月7日; 4月18日銀行為李先生列印的本期賬單包括了他從3月19日至4月18日之間的所有交易賬務;本賬單周期李先生僅有一筆消費——4月15日,消費金額為人民幣1000元;李先生本期賬單的「本期應還金額」為人民幣1000元,「最低還款額」為100元;
不同的還款情況,李先生的循環利息分別為:
若李先生於5月7日前,全額還款1000元,則在5月7日的對賬單中循環利息=0元。
若李先生於5月7日後,只償還最低還款額100元,則5月18日的對賬單的循環利息=16.40元
具體計算如下:循環利息=1000元×0.05%×22天(4月15日-5月7日)+(1000元-100元)×0.05%×11天(5月8日-5月18日)=15.95元
經過不準確計算,摺合年利率為
9.56%
而同期銀行貸款一年的利率是6%左右。

3.信用卡餘額利息
信用卡存款是沒有利息的,預存在信用卡里的錢沒有利息,又叫溢繳款。而假如你需要提出本來已經存入卡中錢,還需要交手續費。你為了保險存入一部分錢到信用卡里,銀行依舊會把它和其他活期存款混在一起貸給別人。只是這次,銀行連活期利息都不給你了。。。

4.預借現金的手續費
說白了就是提款的手續費。但凡擁有信用卡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沒有迫不得已的情況不要取現。但這筆錢究竟有多高呢?
手續費用依各發卡行規定而不同,一般為每次預借現金總額之5‰至3%不等,有一部分手續費有上限,它的計算方式是從獲得錢的那天起,以總額按每日利息0.0547%逐日計算,直到銀行收到全數款項為止,這就是說用現金比刷卡透支還要再多支付近10%。
5.遲交的違約金(滯納金)
這是超過期限還款對你的罰款。滯納金的比例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規定,為最低還款額未還部分的5% 。但由於各家銀行政策的不同,所設的最低額度也不盡相同。
6.刷卡手續費(interchange fees)(通常由信用卡特約商店支付:少數店家會要求消費者另外負擔此費用,俗稱刷卡加7%)
作為消費者,其實我們並沒有正面接觸刷卡手續費,比如我們在超市買了100塊錢的東西,那如果用現金買收100,用信用卡買收105的話,大家可能以後都用現金買了,而現金消費時人的理性程度遠遠大於持卡消費,這反過來可能會更影響超市的利潤。但是大家一定有這麼一個感覺,如果你在一個聲稱有pos機的小店只買了幾塊錢的東西,商家會跟你說pos壞了。而大家其實也心知肚明是他不想要信用卡。除了避稅這個主要的原因之外,(你買多少東西你不告訴別人誰知道啊),信用卡的刷卡手續費也算是一個理由,我最憂傷的一次是在倫敦買了8鎊的晚餐,結果他說不能刷卡,我說我自己出手續費,他就給我刷了9鎊。。。
那麼為什麼要有刷卡手續費呢?這我們可以從一個規則上找到原因「You can avoid the fee by using a debit card」,這就是說,如果你用的是類似於充值的儲蓄卡,那麼你就不需要支付刷卡手續費。這是因為,銀行在發放信用卡時,雖然給持卡人設定了一定的信用額度保證他有能力還款,可是卻沒有一個機制來強制人們必須還款,為了減少或者說分攤這種風險帶來的損失,銀行向pos機的持有者收取費用,但和營業稅不同,這種費用是無法轉嫁給最終消費者的(你要是多收我錢我就用現金買,我要是沒現金我就不買),所以才會發生小額消費不接受刷卡的悲劇。
不過超市啦,收取煤電費啦這種民生類的服務,對他們的收費要比餐飲等行業的低。


你覺得不定期接到信用卡中心給你電話,讓你辦分期還款是不要利息的嘛。(? ̄▽ ̄)︻┳═一 給你一個億


直接收入:

1.利息與罰金
逾期未還與超額透支等一系列的高利率懲罰金。

2.商戶回傭金
用戶刷信用卡消費時,商家會按比例向銀行回佣。

3.取現費
手續費。

4.年費與增值服務
信用卡等級越高,相應增值服務越多,年費也越貴。

間接收入:

1.擴充賬戶,佔據市場。

2.刺激消費,同時與促銷活動並行,增加銀行獲得直接收入的可能。

3.徵信系統,豐富用戶個人行為數據,為銀行"借貸"服務。
(一個問題,銀行為什麼不推出花錢去污點的業務?)


信用卡是一款好產品。
銀行喜歡。因為可以通過上述手段獲利。
用戶喜歡。因為它增強了自己的購買力。
商家喜歡。因為更多更快地賣出了自己的產品/服務。

這樣三贏的產品有未來,有未來就肯定有錢賺。


體系地講下信用卡業務的收入構成:
1、發卡業務,收入包括:首年年費、卡片工本費(補發卡)、快速發卡費、其他發卡收入
2、循環信用業務,收入包括:消費循環利息、預借現金循環利息、滯納金
3、一般消費業務,收入包括:發卡行傭金、預借現金手續費
4、賬戶管理服務,收入包括:次年年費、掛失費、換卡費等
5、增值業務,收入包括:商戶傭金、卡人手續費


增加結算業務,是銀行吸引存款的一個重要手段。使用信用卡,那麼銀行就會更好的吸引商家的現金流。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信用卡不設置密碼?
信用卡是個好產品嗎?

TAG:銀行 | 信用卡 | 傳統盈利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