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金融侵蝕了銀行壟斷體的利益嗎?為什麼後者沒有反應?
那時,微信動了運營商的乳酪,遭受圍剿,小馬哥也只能低頭(事實不確定描述)。現在的阿里金融無論餘額寶還是信用支付已經是」動了乳酪「這麼簡單的情況下,為什麼最壟斷的實體銀行行業卻能容忍這種新形態金融服務的誕生?
話題參考:
阿里金融布局信用卡 向銀行邁進
央行副行長與王建宙對話互聯網金融
三馬聯手試水互聯網金融
要明白為什麼阿里金融沒像微信一樣受到壟斷體的圍剿,首先要清楚微信收費一事的始末:
微信雖然為運營商帶來了很多流量增長,但它的迅速發展很快就影響到了運營商的通訊收入,還可能會產生信令風暴影響運營商的通訊網路——這令運營商們無法忍受,於是為了限制微信這一類應用的發展、增加自己的收入,運營商們提出了向微信類應用收費的提議。
工信部召開討論會後流出微信收費這一傳言後,在互聯網上引發了很熱烈的討論,在各種力量的平衡下,騰訊最終聲明微信收費純屬謠言。(但就在今天(8月8日),廣東聯通的微信沃卡正式發售了。微信牽手聯通:OTT與運營商握手言和?)
截止目前,微信收費事件的現狀是:騰訊和運營商開始了試水合作,而工信部方面表示,微信收費仍有可能。
(……喂,不要再擔心微信收費了我們討論的可是阿里金融啊摔~)通過微信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在壟斷行業中,新興力量受到原有壟斷商制裁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 新興力量觸動原有壟斷商利益
- 壟斷商擁有干涉新興力量的手段
- 該行業的管理者支持壟斷商一方
不幸的是(幸運的是?),阿里金融目前均不滿足這三個條件。
- 阿里的實力:
阿里金融目前在金融方面,比較知名的有支付寶、阿里小額貸款、餘額寶等業務,分別對應第三方支付、小額信貸、金融產品這三項。
在我心目中,阿里金融是遠比各大銀行偉大的多的英雄(咳咳,個人偏好而已),但阿里金融目前在金融系統中佔到的份額其實很微小。
- 2012年第三方支付中的網路支付(不含銀行的互聯網業務)業務量是6.4萬億元,大約只佔整個支付量的0.5%。
- 只對杭州地區的誠信通會員和中國供應商會員開放的阿里小額貸款,自2010年4月拿到牌照到2012年6月末,累計貸款總額有260多億元。而僅2012年8月單月,全國貸款總額就增長了7039億元(是增長而非總量)。
- 6月13日上線的餘額寶服務,到6月30日24點累計用戶數已經達到251.56萬,累計轉入資金規模66.01億元。66億很多,但2013年6月新增存款總量為1.6萬億元。
雖然我很相信互聯網金融的未來。但截至目前所有數據來看,互聯網金融還沒能觸動到原來的金融體系的利益。雖然阿里金融前途光明,但以阿里現在的成績,還不足以讓銀行恐懼自身的安危。
2.銀行的手段
移動等運營商可以提出微信收費的原因,無非是微信用了人家的通訊網路,但阿里金融的各項業務,都與各銀行十分獨立。即使銀行們都已經按捺不住,但除了加快步伐試圖領跑外,基本上沒有能扼住阿里金融咽喉的手段。
最近,根據國務院的有關批示,由央行牽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公安部、法制辦等七部委組成了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該小組於8月1日專程到滬、杭兩地進行調研,併到平安陸金所和阿里巴巴兩家國內最大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就行業發展、企業訴求和監管建議聽取建議。
就在央行近日發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存在給予了高度評價。央行認為,作為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數據更為豐富和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等優勢。
不同於微信只是一個軟體,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領域,可能是解決我國目前金融體系存在的眾多問題的一隻有力推手,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是重視且不排斥的。
綜上,阿里金融、整個互聯網金融,在沒有打破以上三個條件前,被銀行業圍剿的可能幾乎是不存在的。
(但傳統金融業並非無所行動,具體可見傳統金融行業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中我的回答。)
歡迎每一位知友發表對此答案的看法,恕不回應僅有價值判斷但無論據的反對意見。
·······················
PS:最近在做阿里金融的相關課題,有沒有阿里金融內部的童鞋願意和我們交流一下?
不涉及商業秘密,純學術性研究,懇請各種自薦推薦,感激不盡!
(≧▽≦)/
個人一直覺得挺奇怪的,為什麼大家都說阿里金融對銀行業是一個威脅?在我看來,兩者明顯就是個互惠互利的夥伴角色嘛。
(1)支付寶是支付渠道。你充值進支付寶或者支付後等待收貨的那幾天,支付寶可是那這個錢存在了它的開戶銀行里。記住,它拿的是銀行給的企業協議存款利息,它的活期利率起點是你活期利率的兩倍,很遺憾的是你支付出去的那幾天拿的利息為0。
(2)餘額寶是基金銷售渠道。你以為給自己找到了銀行活期存款的替代品,拿錢存給了餘額寶。這次餘額寶不是拿你的錢去存銀行了,而是改買天弘基金。注意,天弘基金此次和支付寶合作的託管行是中信銀行,這就意味著,所有進了餘額寶購買天弘基金的錢最終的去向是中信銀行,因為根據證監會公募基金必須託管的規定,所有投資款都必須由託管銀行進行保管。因此你每天在餘額寶上查到的收益,很簡單,不過是個數字,真正的錢在中信銀行。
(3)信用支付目前還未具體了解,但根據經驗值來說,阿里替你墊款,你以後再還。阿里的錢哪兒來的?支付寶里大家存的(其實總量太少),發行公司債募集來的,還有就是銀行給阿里巴巴這樣一個大集團授信來的。(阿里小額貸款也是一馬事。)
以上兩個例子很簡單的通過一句話講,阿里金融的渠道建設建立的非常漂亮,既滿足廣大散戶的方便性,也滿足了廣大散戶內心深處找銀行「替代品」的逼格性。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錢無論哪裡進出唯一的終點都是銀行存款,而存款才是銀行的根本立足點。有阿里巴巴在前面做渠道和平台建設,銀行何樂而不為呢?
首先,阿里金融並沒有侵蝕銀行壟斷體的利益,只是填補了銀行不屑於去做的一個市場空缺,並且用自身優勢把這塊市場做大了。所以銀行沒有什麼好反應的。這是辛苦錢,該他阿里賺去。
如果把金融業務比喻成收破爛。銀行這個丐幫長老人脈廣,消息靈通,喜歡收一些破冰箱(國企貸款)、收彩電(上市公司流貸)等大件商品,偶爾還收點富山居士圖(產業基金)等不七不八的東西;日子過得十分巴適,所以看著滿地的啤酒瓶蓋(小額消費貸)都懶得撿。而蘇察哈爾阿里呢畢竟剛剛出道,要收冰箱彩電啥的還輪不到他,於是就不辭辛勞日夜撿啤酒瓶蓋(小額消費貸),撿夠了就把瓶蓋給集中熔成了大鐵塊(打包做成資產支持證券),再賣給銀行或者其他金主。有錢了再繼續收瓶蓋,收夠了再重複上述步驟。這就是阿里金融在做的事情。
所以,銀行其實don"t give a fuck.
故事說完了,說點感想吧,銀行之所以屌不是因為他有投資的功能,畢竟現在隨便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掛個資產管理公司的牌子就都可以放高利貸。但是「吸儲」這個能力才是銀行真正的核心科技。別人玩不好是要入刑的。阿里很機智地利用金融創新解決了吸儲這個核心問題(不是餘額寶!不是餘額寶!餘額寶投的是貨幣基金,最終還是流到銀行的同業存款裡面去了,沒有投到消費貸中間去,只是為了培養用戶習慣造勢而已)阿里真正厲害的是,他把旗下的小額貸款,打包成資產支持證券(abs),賣出去,資金回籠,繼續放小額貸款,再打包賣出去。用這個融資技術阿里得以不斷抬高自身金融資產的杠杠,獲取超額收益。
所以回到題目本身,首先銀監會為首的監管當局是不喜歡阿里的,因為阿里本身不是銀行系出身,你無法用傳統的提撥備,存貸比去限制阿里(人家根本就沒有存款)。無法有效控制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粗暴的打壓他,對輿情管理也是不利的。銀行是喜歡阿里的,因為阿里不是站在門口的野蠻人,他是站在門口的uber司機,在阿里it技術(阿里金融的it技術現在只能用天頂星黑科技來形容了,阿里的金融it系統完爆四大行的核心系統,在這樣技術的支持下,很多銀行業以往只停留在理論階段的產品得以實現)的幫助下,銀行可以到達他原本無法達到的山頂。 而你,會害怕你的uber司機么? (完)
先說結論,確實會侵蝕銀行的壟斷,銀行也是有所反映的,可能只是我們觀察到銀行反應不足而已。
但是,話說回來,不管是阿里金融還是京東金融,如果能夠做到和銀行互利互惠,銀行還是歡迎的,畢竟銀行的力量沒有強大到出來一個金融機構就能將其剿滅,也就是情況下,他們是沒有反抗餘地的。
企業發展後,會看到金融行業賺錢比起自己苦哈哈地從事生產賺錢要容易多了,一般都很難抑制住參與其中的衝動。當然,目前很多公司確實是業務需要,另當別論。
我們簡單地看幾個傳統行業成立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活動的例子。
1.通用汽車
通用汽車有「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這個公司開始就是提供一些跟汽車有關的金融服務。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慢慢擴展到保險、抵押、公司融資等多個業務領域,旗下銀行等多個企業。
在金融危機後,被美國財政部控股,於2014年IPO。
這是其股價情況:
該公司在世界500強中排行比較靠前。
2.德國金屬公司
這是一家老牌的德國企業,是德國最重要的企業之一,在工業企業排名中排名前20位。
他也沒有抑制住參與金融的衝動,該公司在1994年的石油交易當中損失了大概7億美元。
該事件成為商學院的經典案例。
3.寶潔集團
保潔我們都了解,也都用過它的產品,該公司在於信孚銀行的對賭中損失了1.6億美元。
當然,最後公司起訴了信孚銀行,雙方最後達成和解。
4.本田汽車
和通用一樣是汽車公司,該公司在2011年承認不務正業,從事交易業務,損失了2億美元,並公開向投資者道歉。
5.安然
和安然聯繫到一起的關鍵詞是:倒閉、作弊。
安然本來也是實業公司,它是奧馬哈的北美電力點燈公司和休斯敦天然氣公司合併而成的。該公司位於休斯敦的交易大廳是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通過各種複雜的金融產品實現收入突破,他們在交易能源產品外,還交易外匯、債券、股權、期貨還有各種複雜的金融衍生品。
國內當然主要有:
6.國內互聯網企業
阿里金融、京東金融、等等等等
雲峰證券:
百度金融:
百度金融:騰訊金融:
騰訊金融:
7.鏈家
國內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有這種衝動,基本上「某某系」這樣的集團,都會或多或少涉足金融領域。
國內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有這種衝動,基本上「某某系」這樣的集團,都會或多或少涉足金融領域。--------------------
--------------------從上述看出來,除了這幾天大家討論的拍照、上市等原因,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本身就是京東分拆金融業務的合理訴求。
從上述看出來,除了這幾天大家討論的拍照、上市等原因,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本身就是京東分拆金融業務的合理訴求。本文首發公眾號:yuanmu8,歡迎大家關注。
參考文獻:
極限金融,企業的經營之道。
根本原因,人家原本主要利潤來自高帥富和白富美,阿里金融和阿里系原本服務的是屌絲,大家不衝突。阿里賺的薄薄的利潤靠的是技術帶來的對大數量級別的服務。互聯網現在也就是這個功能——覆蓋之前傳統服務無法服務的地方。
首先,互聯網金融的核心詞是金融,不是互聯網。也就是說,它的第一要素是金融換個玩法,而不是其他。
其次,不論阿里如何宣傳自己代表了先進生產力,互聯網這一先進的生產工具就算改變了生產方式提高了生產力的水平,但目前的應用水平還非常有限,對整體經濟的影響還沒有到顛覆的程度。
我們現在誰還會知道「電」曾經也對經濟的發展有如今互聯網的威力。但現在人類對電的使用水平到了我們都忘記了它的存在。它已經是我們現代社會運行的基礎。
等到互聯網深入到我們生活中——肯定比電深入的過程要短,那個時候,就是傳統金融生死存亡的時刻,不互聯網就是死路一條。
第三,我們不得不說,現在阿里金融涉及的還是屌絲經濟,動的還是長尾的尾巴那一部分。不論是淘寶顛覆的零售行業還是其他。主要的客群還是屌絲,是傳統服務不到,互聯網帶來巨大的改變。而金融行業,準確的說是傳統金融行業,服務是白富美和高帥富,人家喜歡面對面一對一的服務。傳統金融服務屌絲還是順帶的。
所以,被阿里搶走的,是原先成本高收益低的客群。
作為屌絲的我等,不得不承認這一客觀事實。
第四,金融行業不是零售行業(零售行業現在高利潤的還是恆隆這樣的高端模式,阿里吃的還是底層。),金融行業的門檻高得多,人才、資本,都不是敢沖敢闖就行,那是需要時間積累的——銀行在各地都是市中心蓋大樓,那不是開玩笑,存在都有其合理性。為什麼是銀行而不是其他躺著賺錢而且賺到不好意思?
最後,阿里只能也只會是一個攪局者,它就是如來眼裡的孫悟空。所以,大家不要看錯了,孫悟空雖然受到了「懲罰」,但人家仍然是神仙,是內部人,就算它有各類叛逆的行為。不信?看看阿里的利潤率,不會比銀行差,那也是躺著就把錢賺了的!餘額寶是利用自有用戶充值存量銷售金融產品,本身量就小,模式和利潤情況也缺乏與銀行爭儲的條件,對此銀行的影響十分有限,反而是各相關監管層的重視度較高,但總體屬於審慎支持的態度。
支付寶透支不但對銀行沒有負面影響,反而是一種新型業務,因為這種透支方式本質上是阿里金融從銀行貸款替支付者支付款項,改善客戶消費體驗,增加消費黏性,甚至可以從中賺取利差,不會影響銀行的贏利格局。阿里在互聯網金融裡面更多的是作為一個通道的作用,餘額寶是作為天弘基金的通過,之前的定存寶是作為光大銀行的通道。這次的信用支付提供資金方是上海農商銀行,阿里也只是個通道作用,說到底還是為銀行提供服務的,大部分的利益還是被銀行所佔有的。至於阿里小貸,限於其自有資金規模,想要侵蝕銀行利益還為時尚早。
阿里整的依然是平台
阿里的業務銀行幹不了,銀行的活扔給阿里它一樣要干吐血。那些叫著阿里挑戰傳統銀行地位的都是圈子邊都摸不到的外行。
幾個月前有老同學想跳槽,試著去面了阿里,回來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至少從面試的那幾個頭目來看,阿里的人無知狂妄到沒救了...狂妄是要有本錢的,大數據仨字兒忽悠外行過過癮也就算了,還特么自己都當真了
馬雲能混的這麼屌,他之前肯定請示過中央了!
銀行的跟進能力還是很強的,大學的時候我也是使用支付寶,但是工作穩定之後,一般都是使用銀行自己的手機軟體。
銀行,特指我國的大型商業銀行,核心業務是攬儲、貸款,不覺得阿里侵蝕了這部分利益。而匯兌和支付業務,支付寶只是做了個手機終端,通道還是銀行和銀聯的,資金沉澱也是銀行託管的,該收的手續費還是收,銀行並沒有吃虧。
阿里金融說穿了,他在乾的事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在干著,只是說他本身的資本足夠充裕,對消費者的末端延伸和粘性夠足,然後大眾就覺得他們很厲害會不會搶了銀行生意,而這個領域很多公司,消費者壓根接觸不到,因為他們做的是2B的業務,就比如成堆央企在做的金融租賃,那個才是真的擠佔了銀行的核心貸款業務。
秉持著少打字的原則,我來說個原因:因為銀監會管不到基金公司,那是證監會的地盤。。。證監會當然喜聞樂見基金搶銀行的錢了。。。
沒有,事實上站在阿里金融的角度:最聰明的做法是:利用自己的市場地位和角色成為壟斷金融集團的一份子,而不是去和他盲目的競爭
簡而言之 還是體量太小。幾千億,對全國性銀行來說太小兒科了。傳統的銀行業務,不管個人貸款還是企業貸款,都要有客戶資源,平台對接。簡單說,你做房貸,好歹認識房地產公司的人,能幫客戶跑公積金;做企業,要熟悉當地政府,隨時提供產品,票據等服務。
阿里?算了吧。這方面還是菜鳥,暫時也沒這人力物力。估計哪天實體銀行開起來,有布點了,再考慮競爭吧。
說白了很簡單,是微信已經觸動了運營商最核心的一部分利益,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餘額寶模式很誘人,但是目前體量太小,銀行最多是警惕一眼。而餘額寶的規模上去一兩個數量級你看看銀行業來不來治你!
再從長遠來看,國內通信行業相比較競爭還算充分,三大運營商也是各懷鬼胎,聯通都主動投敵了!微信再怎麼玩也不完蛋,除非自己玩砸了。
而餘額寶呢?走的都是刀尖,一旦銀行業想治你,搞不好可就各種政策法規,各種違法取締了。
樓主對金融業不了解啊。金融是高槓桿行業,他必須有資金來源。。吸收儲蓄,自有資本、同業拆借等等、現在這些資金獲取渠道,阿里都不具備。只能是用自有資金進行房貸,那能掀起什麼風浪。
阿里金融雖然來勢凶凶,但短時間沒動銀行的乳酪還是有點差距的。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的朋友圈子已經是能發微信絕對不打電話與發簡訊,只要不是急事,一般都在微信中討論與決定。而信用卡之流,現在很多信用卡都是和工資卡捆綁的,還有各種找上門讓你辦卡的,家門口好幾個銀行,還款神馬的也十分方便,即使阿里開了信用卡業務…我想如果沒有特別大的便利的話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也不會去使用。
推薦閱讀:
※QQ 是否可以取代 Skype,怎樣才能?
※人人網為什麼不但沒成為中國的 Facebook,反而日漸式微?
※小區論壇的前景怎麼樣,前期做需要哪些準備?
※為什麼那麼多網站鍾情 UTF-8?
※社會化媒體營銷如何落地,成為銷量?
TAG:互聯網 | 微信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 | 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