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網上流傳一個Quora版,很好奇更本土化的建議。
類似問題:
25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 生活
30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 生活
謝邀。
鍛煉身體。培養那麼一個,你可以從中獲得樂趣,可以覺得「生活里只要有這個就還好」的運動愛好。這玩意可能成為你終身的精神(和身體)避難所。
閱讀。別在意是否記得住細節。許多事你未必需要記住,只要「知道」,知道有這麼回事,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得到這玩意。
一切「這玩意好像蠻酷的」,去嘗試一下。會了是賺了。做砸了之後會難過一陣子,然後多年後回想起來,會覺得「當時居然為那種事這麼難過,好傻呀」,進而意識到「原來世界上那麼多事兒,當時覺得天塌地陷,實際也就這樣嘛」,最鮮活的材料。
別的都可能是假的,這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好好完成本科學業。
本人於某二本大學本科畢業,後成為學院歷史上第一個去常青藤留學的畢業生。研究生畢業後在華爾街工作,同時在一個美國前十的商學院讀MBA。
當初本科學校的學習氣氛實在是相當的差,比如:
- 有次食堂門口有個書市擺攤,一個住在學校附近的老大爺溜達過來對賣書的人調侃:你們在這裡擺攤賺不了錢,這個學校的學生根本不讀書。
- 有次在校園裡聽到兩個女生議論另一個同學:"XXX可太不成熟了,都大三了還天天去圖書館呢。"
- 經常有成功的學長學姐畢業後回母校分享「成功經驗」,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本科學的東西將來用不到10%。於是台下的學弟學妹聽了以後紛紛點頭:還好我沒花時間學習。
- 學院黨委書記經常鄙視留學和考研的同學,說:「最優秀的畢業生都應該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在這樣一所大學,一個人邊啃GRE,邊拼GPA,邊被嘲笑著。但是我覺得這是我年輕時做得最正確的事情。
留學把我帶到一個新的平台:研究生的同學都是國內外牛校的畢業生,我覺得壓力山大,邊補外語,邊學專業課。第一個學期拿到4.0的GPA。但當時適逢美國失業率歷史最高點,作為沒身份,英語說不利落的國際生,消極的情緒在所有大陸來的學生中蔓延。好在我本科時就已經習慣了這種氛圍:
- "沒有身份根本找不到工作,咱們上一屆找到工作的都是美國人,ABC,或者綠卡。。。"
- "又要和新的畢業生競爭,又要和那麼多剛被裁員的有經驗的求職者競爭,拿什麼和他們爭呀。。"
- "美本和phd好找工作,master就是回國的命,還是看看國內投行券商的職位吧。。。"
為了理清頭緒,我在網上找了幾十份感興趣的招聘廣告,分析裡面的關鍵詞,像leadership,team working,quick learning,detail oriented,self motivated這種出現率極高但沒有實際操作意義的詞被我自動過濾掉以外,剩下最重要的幾個詞:experience,CFA,Communication skill。分著說我怎麼解決的:
- Experience:作為國際學生,在美前兩個學期在校外工作是違法的,所以我只可能找校內的工作。但是去看游泳池看圖書館之類的工作對我的簡歷完全沒有任何幫助。於是我在校內列出的所有工作中鎖定了一個對口的職位:給商學院教授當助研,分析企業高管期權資產組合對其工作成果的刺激作用。這個工作需要用到:
- 1. 期權定價模型:本科學的時候完全不知道這個國內根本沒有的金融產品有什麼學的必要,而應聘時卻感謝曾經的自己。
- 2.計量經濟模型:本科最愛的課程之一。
- 當時和我同時競爭這個職位的有美國學生,也有來自國內top2其中一所的牛人。非常幸運,那個教授最終決定僱傭我——我也賺到了來美國後的第一筆工資,在我簡歷上空白的工作經驗一欄添加了現在看來微不足道當時看來卻又至關重要的一筆。
- CFA:本科時完全沒聽說過這三個字母,或者聽說過卻把它當成CPA了。借來室友的CFA level 1教材時,嚇了一大跳:6大本,每本都像一塊板磚。但是再一看目錄,突然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至少50%的內容本科都學過(我本科非商科,非金融)。當時就想起了喬布斯的話:「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正是所謂的功不唐捐。
- Communication:所有的留學生都有適應語言的階段。我本人也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背誦,朗誦,找native speaker聊天,參加社團聊天,參加教會活動聊天,和中國室友們在宿舍只說英語。。。試了種種方法後終於意識到一個問題:想要一兩年之內把口語變得很熟練的難度是極大的;但如果是為了面試,應該做到有的放矢,爭取在那30-60分鐘內能夠make yourself clear。於是我又從網上下載了最popular的面試問題,把每道題的答案寫下來,每天背誦修改自己的答案。並且每次面試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被問到的問題都寫下來,然後把沒答好的答案再寫一遍,並且附到follow up/thank u email里,向面試官表達自己態度的同時,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
於是,經過了邊上課,邊找工作,邊考證書的生活後,在美國失業率超過10%時,我成為全班最先找到工作的中國學生。這也讓我戰勝了非名校本科的自卑:無論在哪裡,總是普通人多精英少——群體內部差距遠大於群體間差距。
多年之後,工作中還在用本科學的東西;面試每一個candidate時,無論面試者來自Stanford, MIT, Harvard還是所謂的野雞學校,我最看重的就是他能否把簡歷中列出的課程的基本概念說清。。。
12.20.2014補充
評論里很多人好奇二本如何申到ivy league。雖然有些跑題,但是還是補充一些細節:
其實北美master申請只看gre, toefl, gpa。負責錄取的admission officer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一本二本,大多數只知道Peking u和Tsinghua u。所以大家完全沒必要再糾結985還是211了。
真正的難點是:
- 周圍都是考不過四六級的人。你一個人在考GRE, TOEFL的孤獨感,就如同wow變成了單機遊戲,但你還要一直練到100級。
- 學校根本沒有任何為打算留學的畢業生服務的service。舉個例子:我需要自己設計成績單,在讀證明,自己翻譯所有課程,教務處賣抬頭紙的辦公室一周開一次,教務處負責蓋章的辦公室一周開一次。。。當時我拿著30份120張成績單60個大小信封找教務處老師蓋章時,她以為我瘋了。賣萌撒潑打滾後,終於同意為我蓋章,邊蓋邊說:「咱們學校每年都有幾個要留學找我蓋章的,最後都沒出去。我要是你就省省吧,真是浪費紙!」
- 沒有師兄師姐指點提攜,信息的閉塞。我們學院上一屆一個出國的都沒有,最優秀的學生全部保研了。所有關於留學的咨訊全部來自於網上論壇,新東方教室,和我的高中同學。。。感謝論壇,感謝新東方,感謝我的高中同學!
- 我記得當時大家都在玩校內網,現在已經變成人人網。本校的學生平時的狀態日誌全是吃喝玩樂罵小三,我當時在校內網把top5學校和我類似專業的在校生加了個遍,超過一半通過了好友請求,以至於我一登陸校內看到的都是他們的狀態——每天更新著這些名校生的生活學習動態對自己也是激勵。所以也要感謝校內,以及當時通過我好友請求的,陌生的,為我樹立榜樣的同齡人們!
- 如何在馬力全開的情況下仍然能和周圍的人搞好關係。宿舍每天11點熄燈,我熄燈後用USB檯燈和筆記本電源背一小時單詞;然後第二天早晨6點起床,再讀一小時書,7點出門去圖書館的時候,室友們也都沒有起床。說實話,我這種室友挺煩人的,睡覺輕的經常被我吵醒。也要謝謝我的室友們容忍了我那幾年的「反人類作息」。不過每次到期末,室友向我求助的時候,我也會儘力幫他們度過難關。
- 在殘酷的統計規律面前如何保持信念和堅持學習。我的做法是健身,讓痛苦和極限不停地刺激自己。健身也讓我明白另外一個道理:只有做你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才能進步;每天30個俯卧撐30個仰卧起坐——練一輩子也不會有效果。徒手健身只是最最初級的階段,當你stronger than your weight的時候,徒手健身很難再讓你有任何進步了,if you don"t change, you won"t change。本人曾經一個瘦子一年增重15磅,體脂保持在11%-12%。(此處好想放裸照。。。)
相反,也有些好處:
- 刷GPA很簡單:
全班沒幾個聽課的,宿舍里最常聽見的對話:
「我不去了幫我點名」
"快去(上課)吧,再不走後面的座位就被佔光了"
。。。
但這讓脫穎而出變得極其簡單,只要保證每節課都坐第一排,課後再問兩個問題,老師一定會愛上你的。然後只要期末前跟老師打聲招呼,基本都是90+ - 學院里學生可以獲取的學術資源(比如跟著教授做項目)雖然比起一本學校相對貧乏,但如果都集中在你一個學生身上那還是夠你編簡歷和PS的了。放心,沒人跟你搶的。
12.23.2014補充
原文中補充了在美國找工作的部分。
不是南審的,別猜了:)
是直男,別鬧了。。。
既然留言里的諸位這麼熱情,傳張健身效果圖,大家根據手機型號判斷年份吧:
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
歡迎關注公眾號「紐約老聞」
美國職場和讀MBA感悟將逐漸在公號里更新
總結了下我對於20歲自己思維的一些反思,希望你25.30歲時候回頭來看我這個回答,可以不會後悔。
其實20歲的人,也都懂得鍛煉身體,好好學習看書,多去旅行這些對自己是有好處的,只不過是能否堅持的區別而已。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自然而然就明白的。
我23歲的時候和很多前輩交流,自己吃了很多虧之後才明白,做很多事情,是不需要理由的。只要你的大方向是對的,那就儘管浪費時間去做,不要想著馬上就見效,馬上就有回報,你要知道未來帶來的回報不是一個20歲的心境可以領悟的。千萬不要將小聰明和大智慧搞混。認清自己的大方向,才是對未來十年的尊重。
現在我不那麼年輕了。我慶幸自己還不算晚的發現了這一點,並為之踐行和努力。現在,我發現我之前浪費的所有看書的時間,體驗過的東西,學過的專業課,上過的選修課,聽過的音樂,看過的漫畫,寫過的故事,全部在過去的歲月里,和未來即將有的歲月帶給我回報。比如我通過一個新書見面會認識了之前的遊戲製作合作夥伴,我在製作遊戲的時候隨時可以將劇情構築成畫面並且隨時可以有一個具象化的思維,我通過幾場關於漫畫的談話交到了未來可能一起共事的朋友,通過自己學到的金融知識自己理財,這些東西構成了我的所有,未來依舊將為我所用。
20歲的人生,很容易將小聰明和大智慧搞混。自己在考試前提前刷2天之後得了100分,似乎和認真學了一個學期的100分從結果上沒區別,但殊不知透支了未來你所有的可能從這本書這個知識體系里可以獲得的機會。
更可怕的是,還有人將前者這種小聰明當成大智慧,嘲笑別人效率低下思維僵化。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我曾經在大學時候學習「投資學」的時候因為一直在玩樂隊,導致自己沒時間,最後只有刷夜2天時間去考試,雖然最後也是90多分,我那個時候還沾沾自喜,我以為自己既可以不負如來不負卿。
但是在幾年後的某一個飄著落葉的秋天,當我和一群做投資的朋友一起聊天的時候,我發現我對投資學的知識體系根本是零散的時候,根本是不能支撐我和他們談論起聊天話題的時候,當我發現我在理財的時候總在這一塊受阻礙要求於別人的時候,我才知道那個時候的我是多麼蠢。
所以我也希望你們不要經歷和我一樣的小悔恨,千萬不要將小聰明和大智慧搞混。
讀書也一樣,能很早找到方向的人是幸運的,也是少數,大多數的人的20歲,都處在尋找大方向的路上,但是,請你正走在這樣的路上。所以讀書就是在找方向,有些人會覺得那些看書浪費時間,不如將時間放在其他娛樂上。結果發現自己在大學畢業的時候玩夠了,但是還是迷茫不知道方向。到底哪個是小聰明哪個是大智慧。
找工作也一樣,我的一個妹妹畢業後一門心思想去外資銀行,最後確實通過各種手段去了。但是工作一年後越來越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行業,自己越來越想去做傳媒行業。但這個時候,時間成本和轉行成本放在這裡,陷入兩難。如果當時把找各種渠道的勁頭放到尋找自己內心所愛的方向上,現在是不是會不同?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唾手可得,行業也是變化迅速,20歲的這一代被大量的「出名要趁早」的成功學,「成王敗寇」的結果導向,被內向需求表露的社交網路如「微信朋友圈」等充斥,很難靜下心來想想什麼是自己需要在未來10年去明白的。每天看著和自己一樣大的人直播月入百萬,看著金融行業隻手遮天,看著朋友圈裡各種別人最美好的一面,很難去反省自身。
所以,20歲的你應該沉下心來,走在發現自己的道路上,不耍小聰明,不急功近利。在這個大框架里,你才能安心享受人生。該娛樂娛樂,該學習學習,甚至玩的比一般人還盡興。不至於到30歲的時候,空談懷念大學,後悔人生。
P.S.歡迎加我公眾號「驚雲小屋」,希望人生路上,有小屋一直陪著你。 後台回復5,你可以得到我總結多年思維,對於職業工作選擇,發展和焦慮的終極解決邏輯。
謝邀。
我已經好久沒看過知乎了,知乎的勵志雞湯你們看的多了,我來說些風格不一樣的。
其一是健康。
- 朋友圈段子愚蠢,有個卻寫得不錯,說是我們願意花百萬買房,幾十萬買車,幾萬買包,幾千買手機,卻不願意為自己的健康花些錢。我始終覺得我們新一代與我們父輩不同之處,這第一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就注意自己的健康,更注重生命的質量,而不是老了才明白健康的意義。我常聽有人說」小夥子能有什麼事「,且不說小患可能拖成大疾,這種態度本身就是對自己身體的不負責任。
- 我給人說,年輕時候得個小點的慢性病是好事,你夜裡躺下盼著疾病離去,早上一睜眼卻發現患處如故,體會一下這種疾病無法遠離的痛苦,就能改改年輕人不知善待身體的毛病,在被疾病困擾時,也更能體會「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
其二是賺錢,賺點「大錢」。
- 這「大錢」不是百千萬,只是要找個機會賺點錢,要比你平日里賺得多許多。
- 年輕人有兩個大敵:第一,長久的努力卻沒體會到回報的滋味。年輕人的趨利性最強,急著脫離父母,急著向世界證明自己的能力。都說念書好,可是念了這麼多年書,懂了些道理,卻換不來錢。談能力,談努力,談自我提升,就如坐井觀天,製造空中樓閣,結局不過是一次次熱血沸騰和之後的失望。
- 第二,是理想的幻影。年輕人最不缺對未來的展望,這是最好卻也是最可悲的一點,給他的未來畫一個大餅,就能吃好久。學習,工作,月薪不高,打雞血,繼續努力,迷茫疲憊,放棄,周而復始,動力一次比一次微弱。迷茫和貧窮本是年輕時候一定會經歷的,但是有太多人被這兩個被逐漸磨去了意志,打擊了信心,放棄了理想,碌碌無為。每日望著那個餅卻得不到,求助於前輩,前輩過來瞟一眼說:你還不夠努力。
- 人前行是需要動力的,空言努力毫無意義,只有你讓自己先咬一口餅,知道它的美味,便能給予一種強大的前行動力,比多少名言警句都管用。所謂成功是成功之母,就是這樣。
- 那就說說掙錢的事。為什麼說是掙「大錢」,因為小錢不足以讓你的眼光變高。大學兼職,打打零工掙來的錢,只能供你生活稍寬裕,頂多算是生活的點綴,畢業後每月工資,年底獎金,也只是剛剛維持你的生活,還不夠啟發你。我大學四年給人做設計,每半年掙個三四千,比做家教發傳單有意思,也掙得多一些,也不過是一些零花錢,買買衣服就沒了。
- 賺點大錢好處一是,賺的錢超過平日消費水平,能買點平日里買不了的東西,顧及到你平日里顧忌不到的事與人,便知道有錢是什麼感覺,才能更為未來考慮。畢業後老媽給我10萬本金炒股,恰逢股市瘋長,又選中了領漲股,兩月獲利50%,5萬塊。我給自己和女朋友換了手機,給我媽買了一件名牌的大衣,還送了一條2000塊的圍巾給朋友,我爸不讓我給他買東西所以沒買。整天說好好念書賺大錢,可我連有錢什麼滋味都沒體會過,究竟靠什麼動力前行呢。都說買房買車重要,可是看看自己的工資,離房車還遠著呢,便不予考慮了。可掙了這一筆錢後卻不同了。我覺得,有錢能為自己和別人做許多事,我體驗過有那麼一筆錢的滋味,我渴望更有錢。這好處之二是,知道掙錢不易,才知道更加努力。掙了5萬,錢挺多,於是往大處想,或許股市做的好一點,利滾利,就能買車了。可是越想,越覺得這生活中花錢的地方太多,5萬根本不夠花,再轉念一想,50%的利潤,是撞了多大的狗屎運才得來的,一旦失去了這麼好的機會與運氣,我到哪裡再去這麼快掙這麼多錢呢。越想越覺得賺錢不易,花錢流水,這才明白如果有個收入不錯的工作是多麼重要,明白提升自我,獲得更多報酬的意義,才真正有了一份動力。
- 我把想法告訴了我朋友,他說我家人不會給我那麼多錢做股票,你也不可能天天那麼好運賺那麼錢,這道理你體會了別人不一定能體會。這話說的不錯,所以我講講另兩件事,或許能有所啟發。
- 第一件。我大學同學,某年國慶突發奇想,跑去擺夜市,賣點衣服帽子什麼的,七天賺了5000,雖然成本也算在裡面,但是直觀感受上確實掙了不少錢。她說,我半年生活費才5000,可我七天就賺了這麼多錢,今年冬天就能多買兩件衣服,還能給我媽換個不錯手機,有錢感覺真好。另一方面她說,能賺這麼多,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再來一次她可能掙不了這麼多,人不能靠運氣行事,好好讀書找個好工作才是。你看,她只賺了5000塊,也能明白這個道理。
- 第二件事。我北大的一個朋友,工科出身,大三開始跟著導師在外面接項目,一個項目就能給他個兩三萬,他告訴我,以前我天天看書,研究東西,寫代碼,覺得無趣,也不怎麼努力,就等著畢業了靠北大這個學歷混個好工作。現在掙了錢,就越發想學習,覺得知識確實能創造財富。
- 錢這個東西,是能讓你倍加努力的東西,是對年輕人最好的一種激勵。越早體會到錢的好處,體會到財富為親人帶來的安全感,為自己帶來的自豪感,就越能明白努力的意義,有錢人越有錢,或許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年輕的時候就能掙一筆「大錢」,對未來很重要。
其三是念書。
- 說完了其二,才能說其三,不然又是一碗熱乎乎的雞湯。說讀書,讀書的方法,為什麼要讀書,這些東西知乎有的是,可你只有明白了其二,你才能真正明白這讀書的意義,或許是頓悟,或許是漸漸明白。
- 我有一個不錯的視角來看待讀書這事,以前一直沒成文,借著這個機會,凌晨起來匆匆寫成。鏈接如下。
- 讀書的一個好處和兩個方法。
最後
- 有些低燒,邏輯不及以往清晰,見諒。
- 知乎作答此類問題,會讓人覺得此人像個「高處」的導師。我這人最怕「指導」別人,特此說明,我只是分享體會,看官當個樂子看,有沒有感悟就隨緣吧。
-
我的其他相關回答:
為什麼要學英語?
怎樣才能堅持學好一門外語、不失去動力?
好好學習理財,少交智商稅。
張佳瑋公子在一個回答中曾經提到,「所有的自我提升,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努力學習和鍛煉身體。市面絕大多數標榜著自我提升的東西都是智商稅。」
莫泊桑曾經寫過一個短篇小說《項鏈》,小說中有一個愛慕虛榮卻又寒磣的女子,她借來別人的華貴項鏈,參加奢華的舞會,不幸弄丟。弄丟後花了從前的積蓄以及透支了未來十年的錢。在小說的末尾被告知項鏈是假的,結局令人啼笑皆非。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消費主義的時代,有些自媒體作家,「鼓勵一個年收入五位數的人去買2W的包」簡直是十足的毒藥。
而一個時代的風氣是自上而下的。
換句話說,這是權貴對於中產及以下人民的一種洗腦。權貴大肆穿著奢侈品出席在公共場所,用豪車,豪宅,一身的LOGO彰顯著自己的權力與財富。
社會文化的形成絕大部分情況都是自上而下。
恩,舉兩個例子。
古時,皇帝愛小腳,民間的大腳女人便嫁不出去,於是被迫裹足。三寸金蓮也成了民間美女的標配,沒有一雙又長又尖的小腳,身材再婀娜多姿,臉蛋再沉魚落雁都說不上美女。洪武時,朱元璋心狠。馬皇后心善,救了無數臣子的性命,卻仍然遭受著歧視,在背地裡,不少人仍叫她馬大腳。
開元盛世時唐玄宗李隆基愛玉環,民間便唱起小曲,「生女莫悲,生男莫喜」,在互聯網時代,男女平等是正常而應當的。而這在男耕女織的農耕時期是十分荒謬的,因為一個家庭的健康男性越多,家庭收入總體來說便越高。
所謂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能賺錢其實是一種歪理。叔本華說,「一個真理先要被人嘲笑,再被人激烈地辯駁,最後才被當成顯然成立的道理。」而這種互聯網上為了10W+而10W+的文章,立意必定偏激。
咪蒙,羅振宇,李笑來之流當然是聰明人,他們用偏激的言論洗腦粉絲,製造一種中產及小康階層的焦慮症,以此來煽動粉絲購買自己推薦或者研發的產品。
在我看來,有些錢能省就省,譬如星巴克的咖啡,一杯30塊,偶爾去跟朋友或者寫稿去那兒還不錯。但是如果一天路過都去買一杯,對於大部分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一個月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況且,類似的花銷還有很多。
在我看來四種錢不能省。
1、 健身的錢,一個好身體是一切的保障。
2、 買書的錢,一個kindle,或者紙質書也行。
3、 維持基本形象的錢,衣物不一定要輕奢主義,但簡單得體就必須的。
4、 花廉價的錢購買時間的錢,譬如,在樓下吃頓飯,可以免去一小時做飯的時間。當然,樂在其中就另說了。
所謂理財,往簡單了說,便是開源和節流。
開源與節流同等重要,我見過月入兩萬也能月光的朋友,也見過月薪五千還能存下不少的年輕人。
所以,別聽他們瞎忽悠,他們心懷叵測地盯著你們的錢包呢。
20歲的年紀,別聽什麼雞湯號瞎忽悠。多讀書,多鍛煉身體,多學學如何理財以及少交智商稅。
一個人的成就在大體上是由20歲到30歲這十年決定的。十年時間,白雲蒼狗,可以從戀人到朋友,也可以從一個小白到一個睿智的青年。做到這些,一輩子都受益匪淺。
感謝閱讀,不妨關註:)
看到評論區里各位的留言,比我其他抖機靈獲得的高贊更讓我振奮。
我會繼續分享我作為職場老鳥的那些微小的人生經驗,謝謝
其他同類回答:
25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
我曾經面試過很多剛畢業的22歲左右的年輕人,發現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校招,我為此專門做了簡單的統計。
那次我一共面試了12個人,我必問的一個問題:你希望4年後成為什麼樣的人?(之所以問4年,是因為公司的合同是4年續簽一次)
有3個人沒有具體的規劃,或者沒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另外9個人的回答,都和他面試的職位相關:如果是面試軟體開發的,他會回答計劃在4年內成為技術大牛、架構師甚至產品經理;面試產品運營的,他會回答計劃在4年內成為打通端到端的運營大咖,甚至運營總監。即使他不愛這個職位,他也會這麼回答,這是求職者的普遍小心機。
我再問第二個問題:如果不考慮應聘職位的因素,你希望4年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是想讓他們放下客套,認真地從自身的角度考慮。
9個人的回答比較零散,除去身體健康家庭幸福這種普世願望之外,我把剩下的回答整理了一下,發現無非以下幾個:
9個人都希望自己事業有所成績;
7個人希望自己高薪,不為生活所困;
4個人希望有空閑時間,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有1個人明確表示4年後開始創業,現在是想來大公司鍛煉自己。
我的第三個問題:這4年里,你要做什麼,才能讓你實現這個目標?
我讓面試者思考三分鐘,三分鐘之後,9個人的答案出奇的一致:
擴大自己的交際圈,不斷學習,努力工作。
交際、學習、工作,不管你在25歲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方法幾乎一致。
我相信所有受過教育、渴望成功的人都有這樣的覺悟。
遺憾的是,那些為了考試通過而不得不學習的人,會變成為了掙錢而不得不工作的人;對學習一門新技能三分鐘熱度的人,會變成對工作很快喪失熱情然後敷衍度日的人;那些在學習時很平庸的人,多半在工作之後也很平庸。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有個思維定式:畢業了,就應該早點工作掙錢,為了早日衣食無憂,應該儘可能去一個大公司。因為大公司正規、起薪高、有保障。
可是公司越大,分工越細。你曾經信誓旦旦想要成為成功人士,可事實上你卻融入到龐大的公司機器中,成為一顆螺絲釘。
幾年之後,你的收入增加了,你會談婚論嫁,你會付一套房的首付,然後背著希望和貸款,繼續當那顆螺絲釘,夜以繼日。
工作成功的改造了你,讓你的目標,從「事業有成」,變成了「保住這份工資」。
甚至你在5年之後問他同樣的問題,會得到同樣的答案:擴大自己的交際圈,不斷學習,努力工作。
所以,20歲要擴大自己的交際圈,不斷學習,努力工作。
但是,怎麼擴大交際圈?怎麼學習?怎麼工作?
我是一個工作10年的老鳥了,從我走過的路和碰過的壁里,我反思了幾條經驗:
1. 擴大交際圈:使用資源,並成為資源
除非你要成為科學家或者藝術家這種幾乎不需要交際的人,否則你的交際圈非常重要,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他的上限,朋友決定了他的下限。
20歲左右的人,你有一大堆同學,他們可能是你這輩子最後一撥數量大感情深的朋友,一定要珍惜,因為很難找到這麼一堆交心的人了。在你工作之後,你會發現人都是資源,那些在體制內、公司里、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的人,無一不是張口閉口兄弟朋友遍地,他需要你幫忙時找你,你需要他幫忙時找他。說難聽一點,互相利用而已,但事實如此。
你沒有朋友可以找,說明你遇到困難找不到幫手。沒有朋友來找你,說明了你沒有可用之處。這兩件都是可怕的事情。
而好的方法,是找那些比你更優秀的人交朋友,遠離不務正業、負能量強的人。
2.學習:建立自己的案例庫
很多人一直沒有搞懂學習是為了什麼。學習就是獲得各種信息和經驗,擴充自己的案例庫,在面對問題時有經驗可以借鑒,少走彎路。比如面對代碼bug時知道怎麼改,面對美景佳人時知道怎麼撩,面對人生選擇時知道往哪裡走。
以此為目的,建立案例庫的方法很多,不僅僅是讀書,還可以是旅遊,或者涉世。古人云世事洞明,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的價值,體現在他能為多大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而談吐、風度、閱歷,只是建立案例庫的過程中,附帶的福利罷了。
3.工作:讓工作為你服務
工作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當你換一個思路,先慎重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把工作崗位當成是訓練營,它們的目的就是訓練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你的思維會豁然開朗。
比如你想成為某公司的運營總監,那麼你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包括:推銷能力、渠道建設能力、管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行業大局觀,甚至是文案鑒賞能力。那麼鍛煉這些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找這些工作崗位。去當銷售人員、數據分析師、渠道商、基層主管等等。
在你不夠強大時,工作挑選你,你為工作服務;在你足夠強大時,你挑選工作,工作為你服務。
對20歲的人來說,人生的路還很長,父母不用你照顧,也沒有經濟負擔和家庭負擔,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塑造自己。你有幾年的時間可以折騰,即使幾年後還是身無分文,但是你為了塑造自己而積累的經驗,可以幫助你後來居上。
前途未知無所謂,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也不要緊,先問問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我是包千帆,職場和成長經驗的研究與分享者。
可能是知乎最愛講故事的產品經理。
【其他相關回答】
包千帆:如何克服自卑?
包千帆:工作能力強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徵?
包千帆: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有多重要?應該考慮清楚些什麼?
投資。這裡說的投資,一是投資自己,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二是學習理財,合理進行資產配置。還差一年25歲,如今我已經開始享受20歲時第一種投資帶來的紅利;現在開始第二種投資還不算晚。如果有什麼建議要告訴20歲的小朋友們的話,我想說,學會第二種投資和第一種同樣重要。
投資自己,首先要學會學習。學習所有的知識,無論你選擇的是哪一專業,最底層的能力其實是相同的。學會學習,意味著你能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高的效率,也意味著你認為世界充滿了幫助自己學習、成長的有趣的挑戰。你會把每個事情當成自己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我在知乎上寫過6篇關於提高學習能力的文章,它們都在我的收藏夾https://www.zhihu.com/collection/158014176里,這裡不再贅述了。
投資自己,還要敢於嘗試。年輕最大的好處就是試錯成本低。20歲那年,我做了許多新的嘗試。我參加了很多競賽,有專業相關的,也有與專業無關僅僅是憑著興趣試水的,涉及電設、編程、數字媒體、商業創業等領域,其中一些取得了還不錯的名次。
我在一次次嘗試過程中找到了挑戰未知世界的信心,發現很多事情當我著手開始做的時候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這些嘗試讓我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些經歷也在我畢業季應聘的時候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畢業以後的生活並不好過,並不高的實習工資加上不良的消費習慣讓我很快陷入了財務危機。我常常忘記「量入而出」的原則,每個月開工資第一件事就是還螞蟻花唄!男朋友不忍心看我困窘,隔三差五也會把實習工資拿來補貼我。我想到通過開源改變現狀。畢業後我先是在出版社當兼職編輯,但是這個工作收入非常低,而且反饋周期很長,我看完一本稿子通常要4個月以後才能拿到這筆錢。17年我開始在知乎上陸續寫文章,通過分享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陸續得到了一些關注。這時有一些自媒體來找我約稿,還有文章轉載到其他平台的轉載費,算下來比當編輯的時候收入要高一些。然而這些錢並沒有改善我的生活,我根本不知道這些錢哪裡去了,它們以毫不起眼的方式,悄無聲息地從我手中溜走了。我還是終日生活在負債中。
機緣巧合,我接觸到了長投。
我讀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農夫養了一隻鵝,有一天他的鵝開始下金蛋,自此每天他都能從鵝籠里撿到一隻金蛋。但這個貪婪的人很快就不再滿足於鵝每天只能下一隻金蛋,於是憤怒地把鵝宰掉了。從此他再也得不到任何金蛋了。
我意識到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養我的鵝,手裡稍微有點錢就會把它消費掉;更沒有想過讓鵝生金蛋。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爸爸媽媽對我說這就是人生最好的「出路」。但是「找個好工作」真的會變得有錢嗎?「高工資」的「好工作」很多都是通過連續加班、透支健康來換取的,一旦生病、長時間的休假就意味著斷流,這樣的高收入並不意味著財富自由。像我這樣體制內、親戚眼中的「好工作」更不用說了,因為薪酬總是與勞動強度正相關的。而我三線城市憑著努力成為技術專家的父母,他們給我提供了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教育,卻沒有告訴我怎樣支配自己的錢。他們只是告訴我少花點,再少花點,多攢攢就有錢了;但是他們省吃儉用一生的積蓄,勉強也只夠得上二線城市一套房的首付——你看,「多攢攢」並沒有帶來很多錢。
我的學歷與好成績讓我在得到了職場第一筆紅利,但它並沒有改善我的財務狀況。我掙得越多,慾望就越膨脹,又有更多的地方在等著我消費。
《富爸爸,窮爸爸》裡面寫道,這種通過「努力工作」作為全部收入來源的方式本身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窮人為了錢而工作,富人則讓錢為自己工作。一個有富人思維的人,即使他現在並不富有,成為富人只是時間問題;一個有很多財富的人,如果他有窮人思維,成為窮人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段話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我發現儘管自己從學校學習了很多知識,但是對於世界上財富運作的道理卻一無所知。理工科晦澀難懂的高深的理論沒有讓我的財商有一丁點的長進。這本來是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我卻還是一個一無所知的小白。
我覺得自己該撿起這門落下十幾年的功課了。
一開始只是漫不經心地學,畢竟在我過去的認知里,「投資自己」才是走向「人生巔峰」的正途,沒有成功都是因為積累不足,資歷尚淺。我認為通過投資帶來收益,比機遇更多的是陷阱,因為身邊「理財」損失本金的人遠比小賺一筆的人多得多。隨著課程進度的延伸,我學到的越多,就越發現自己的膚淺。
擺脫月光的第一步是學會記賬。我發現了自己用支付寶記賬本記了三年還是沒有省下錢的原因——我從來不分析賬單,只是在月末的時候感慨一下「啊,我又花了這麼多錢呀」。第一課結束後我把消費歷史分成了「必要的、需要的、想要的」三種類型,「必要的」開銷是無法減少的;對於「需要的」,「可花可不花」的消費,那就選擇不花。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的消費,日積月累數目可觀。大量的錢被我在衣櫥里,在化妝品專櫃,不動聲色地花掉了。對於「想要的」,要學會延遲滿足。
先儲蓄,後消費。「富人擁有資產,窮人擁有負債」,想想自己每個月的工資用來還上個月的負債,然後又開始新的負債。我在還清6月份的花唄賬單之後關掉了它。因為我知道,如果不改掉提前消費的習慣,我永遠無法真正擁有自己的資產。未來我還會擁有車貸、房貸,更高的收入會給我帶來更多的負債。
合理配置資產。標準普爾家庭配置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成了四個賬戶,這四個賬戶的用途各不相同。一開始手裡沒有這麼多的錢可以拿來進行配置,但是可以先從存下每個月收入的5%~10%開始做起,為自己積攢應急金(第一個賬戶)。重要的不是存下錢的數目,而是養成儲蓄的好習慣。隨著資產的增加,可以分出來一部分錢作為第二個賬戶。這部分錢用來購買意外重疾保障,解決家庭突發的大開支。有了上面兩個賬戶,我們才能高枕無憂地進行投資,將一部分錢用來生錢,另一部分升值保本。
如何配置第二和第三賬戶,才是理財投資重點要學習的內容。P2P騙局、理財保險的坑,被銀行業務員忽悠買了「保本高收益」的基金虧到還剩一半,聽聞股市風吹草動來決定買賣被套牢的事件層出不窮。有錢的地方就有陷阱。我父母都是很謹慎的人,多年來一直秉承「不懂就不碰」的原則,對所有推銷理財產品的辭措置若罔聞,堅持銀行定期才是真愛(事實證明他們是明智的,身邊主動投資的叔叔阿姨們還沒見過有人賺,都是賠錢的)。但是,我們的錢如果只是放在銀行里,它也在隨著時間而逐漸縮水,因為銀行的利息甚至還不夠抵消通貨膨脹。保險的坑也無處不在,常常有買了重疾險,等到需要理賠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情形赫然寫在「免責條款」里。學習理財不止是為了應對人生不同階段的支出需求,更是為了避開投資中的陷阱。
長投的小夥伴中有些早已通過第三賬戶的高收益實現了財富自由,有些畢業不到5年資產已經超過7位數。我知道了有一種投資者叫做「價值投資者」,他們會先對公司進行估值,然後再決定買入的時機。短期的股價會受市場波動,長期來看價格卻是價值決定的。怎麼對公司進行估值,用理性而不是機遇來投資,這是經過系統地學習才能掌握的知識。我知道了有一種投資品叫做「國債逆回購」(以前都沒有聽說過),它屬於無風險產品,還可以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我知道了一種投資策略叫做「指數基金定投」,雖然不太可能暴富,但是長期來看卻比絕大多數人賺的多。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正視風險,知道風險在哪裡然後有針對性地規避風險,而不是避而遠之。
學習理財本身屬於與「以應用為中心」的學習的一種,我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401103/answer/169024984一文中有詳細的闡釋。我們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才能夠做到遊刃有餘。如果我們總是相信投機主義、相信推銷,那麼永遠也無法成長為成熟的投資者。跟著身邊的大神買投資品,離開了借鑒的對象依然一無所知。像所有學習一樣,我們需要打好基礎,對重要的投資品、投資的基本原則有紮實的認識,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進行深入挖掘,最後形成自己的能力圈。這才是完整的投資體系。如我在知乎上反覆提及的,學習能力本身遠比學習的內容更重要,投資能力也遠比購買某種投資品更重要。
投資於我也是一種新的嘗試。
年輕的時候學投資,像其他嘗試一樣,我們只需要很低的成本就可以試錯。犯錯誤不可怕,交智商稅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交了智商稅還是沒有成長。 理財目的不是為了終其一生有花不完的錢,而是為了享受生活的樂趣,賺錢是為了生活更幸福。很多人的選擇的工作未必是自己喜歡的,而只是收入高的。如果我們不再為了負債而被動工作,就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在那個農夫的故事裡,投資自己,是在養鵝;學習理財賺取收益,是讓鵝下金蛋。
投資自己可以增加我們的主動收入,讓我們有更多的本金去賺取更高的收益。
願我們都能養肥自己的鵝,並且學會讓鵝源源不斷地下金蛋。
回答過25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的問題後,34歲中年人又將魔爪伸向了20歲的小鮮肉。看了一些高票答案,大致就是幾個方向:
- 健康——健身
- 學習——讀書
- 感恩——家庭關係
說得很贊,但恕我直言,這些事應該是一輩子要做的。而在20歲這個年紀有什麼這個年紀特別要做的事情呢?
我在25歲那篇回答里,我建議初入職場的新人要有規劃。而對於大學生(19-23是大學期間),我更希望你們不要太有規劃,但有更多體驗(這口毒雞湯大家量力而行,特別是高考已經輸過一次的孩子們,請不要豪飲):
大學是最後的幸福時光,如果你進入大學就開始系統的規劃你的人生,每天如機器人般早起晨練背單詞,晚上睡前聽VOA,練口語,準點熄燈睡覺。每天圖書館讀書、教室里自修雷打不動,考研、考證、學生會幹部,模擬聯合國,社團聯幹部,出國交流學習,每天忙到半夜,一步步計劃都實現……你會非常出色。但也可能也會有遺憾。
我對大學生的要求比較寬容,規劃什麼的有自然好,但有更多體驗也是一種成功。用一句時髦毒雞湯的話說是:把最美好的時光浪費在最美好的事情上。
雙十一剛過,俗不可耐滴我就給大家四個一建議吧:
至少認真談一段戀愛:
學生期間的戀愛相比進入社會後會單純很多。說實話,那種初戀時熱戀的感受是每個少男少女都不想錯過的最幸福時期,那種睡覺都能笑醒,每天拿出手機第一件事就是給ta發信息,等待ta回信息的感受是不如錯過的。當然這段感情十有八九不會以「從此幸福滴生活在一起」收尾,但起碼會教會你如何與戀人相處,如何在感情生活中相互包容和妥協,對於你未來的感情生活是有幫助的。
相比畢業後相親時,你一句我一句的尷尬以及純粹關於利益的問題——有房有車嗎?一個月賺多少錢?——大學時期的戀愛簡直是純潔無暇。不要等到那時再後悔大學時候沒純粹的談一段感情。
評論區好多看到這裡就香菇藍瘦……大學戀情沒有那麼難吧~~貴校漢子多,往旁邊學校去逛逛,去結識網友,你死宅在寢室里玩遊戲說個毛找不到妹子啊!!!妹子也是,純情妹子倒追男神,難度比男追女簡單多了,你們不能不努力啊!
至少有一個,最好是一群死黨/閨蜜:
大學時期的朋友和公司里交到的朋友不能同日而語。大學裡的朋友至少還是講一點緣分和意氣相投。而到工作中,一方面我主張同事關係最好是君子之交,不主張在公司里找死黨,畢竟公司里工作之間總有利益衝突,你可能因為關係好而無法在工作項目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也可能因為有一個小群體,而被視為眼中釘。另一方面,朝九晚五(互聯網孩子們是朝九晚九,可能性更大)的紛繁利益處理,即使你想,在工作中找到摯友的可能性也不大。
至少有一段靠譜的實習經歷:大學生有4個暑假,4個寒假,不少人到了大三課就不多了,有足夠的機會找一份靠譜的實習工作,這對立志於不走科研路線,希望找到好工作的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第一這段經歷教會你如何在工作中與同事相處/溝通,教會你了解大公司的運作方式,以及你所扮演的角色——這些對於未來面試求職都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進入職場之前通過試錯的方式找到你未來的職業方向,避免你在進入職場後走彎路。
當然重要的前提是靠譜,我記得自己在大四的時候有近一年時間內在一家只有4個的小公司實習了半年,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民居而非辦公樓里,溝通機會少,工作內容單調,面試的時候大部分時間花在如何向HR證明自己的這一段經歷有價值,效果也並不好。所以如今在美世諮詢,我都鼓勵實習生最多做半年就換一份工作,即使你很喜歡在美世做,但也最好看看外面的世界,雖然我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實習生,但我更希望小夥伴們能通過實習迅速找到自己喜歡的行業和崗位。
(插播廣告:我不定期在自己的專欄里招實習生,歡迎投簡歷:實習生招聘:我希望年輕的你,可以教會我很多東西 )
至少掌握一項看上去沒什麼用的技能:
美世Marketing團隊今年招了一個小美女,姑娘是讀社會學的,但是她在業餘時間裡學了PS,能做很漂亮的infographics。她讀的學校,專業以及英文都不是面試中最棒的,但她這一條業餘愛好是我最看重的——我的設計太丑。
你學到的某項技能可能讓你感覺沒啥用處,但是沒準在某個時刻就能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我一位讀英文的同學特別喜歡聽歌劇(好裝逼),有一次有緣聽歌劇遇到一家外國人,最後拿到了一份相當不錯的翻譯工作。
喬布斯在那次知名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演講中,提到他自己的經歷:他退學後還是賴在學校里選了一門書法課,通過這節書法課,他學了serif和san serif typefaces,學會了如何把握詞間距,學會了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但學這個看起來對未來喬布斯的職業發展沒啥實際用處。,但十年後,當他開始設計第一台蘋果電腦時,他用上了這門手藝,而蘋果電腦也成為了第一台使用藝術字的電腦。如果他沒去上這門課,蘋果電腦就沒這麼豐富的字體(隨後補刀:而微軟就會山寨蘋果,也就是說他沒學這門課,全球電腦都沒這麼優美的字體了……
其實我還想補充一點:
有旅遊機會,特別是出國旅遊的機會別錯過
別以為畢業工作了有錢去旅遊,都是瞎說(我去哭一會兒)。但最近老是被人回復:何不食肉糜,所以罷了。大家量力而行。
現在回憶起來我的20多歲,和如今的年輕人沒法比了。你們是出生在互聯網的一代人,天然會比我們80後有優勢,也勢必比我們出色。所以出色之外,多一些有趣的體驗,人生或許會更完整。對於我這樣的中年人來說:
如果再有一次重回大學的機會,我會在實習和學業方面更加努力,但我絕不會放棄那些花在KTV、踢球、陪女友壓馬路以及教外國友人鬥地主的時間。
人生就一次,多一些體驗,過得有趣點——別認為工作後會有機會,沒機會的。工作家庭會羈絆住你,尤其是服務於互聯網企業的小夥伴們。
最後我說的不要太有規劃,不是說毫無規劃,實際上談戀愛、交友、實習和學習技能都是為未來規劃的一種形式,如果你借著這碗毒雞湯就躺倒不幹了……隨你,你反正不可能來找我理賠咯。
再安利一下我的知乎專欄:瞎說職場以及個人微信公眾號:瞎說職場(HRInsight)
安利其它答案:
如何製作高水平簡歷? ;
公司福利待遇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面試官問你的缺點是什麼,應該如何回答? ;
當面試官問「你有什麼要問我的嗎」時,應該問什麼?謝 @Sean Ye 邀,最近事情比較多,沒顧上回答,我列完提綱看了下sean的回答,發現我倆相似度太高,不過角度不一樣。我就講講自己失去的,以此來反思應該注意什麼吧。
我覺得做一件事,考慮5年後的收益,還是短了些,我就講講20歲做哪些事情,能夠讓自己有一輩子的收益和不後悔的事情吧。
1. 接納自己:**怎麼了!
對我來說,這句話是「內向怎麼了」!
我是個內向的人,愛看書,比較不愛說話,這跟我講課時的幽默風趣的風格截然不同,所以很多人想像不到我一個人時是什麼樣子。
我一直為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感到自卑,雖然很多人在很多時候都覺得我很優秀,而且從小也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但是我有點內向也有點自卑。
所以我一直在克服自己的缺點,不是內向嘛,那我反向擰巴自己,做主持人、說相聲,加入校藝術團,加入校園媒體,最後成為了負責人。我一直覺得自己只要多參與社交活動就能外向,可是直到今天,我依然是個內向的人。
學心理學之前我覺得不愛說話就是內向,這是缺點,活潑好動愛說話是外向,這是優點。內外向的區別,其實最深層次是能量的補給來源不同。內向的人社交的時候會感到壓力,他們更能從獨處和自我獲得能量,更適合從事研究鑽研工作。外向的人更能從社交活動中獲得能量,在獨處時感到焦慮和不適,所以更適合從事與人交際的工作。詳見《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人力資源嗎?》
內外向都是性格特點,不能算是缺點。因為大多數人不會內向到不跟別人說話,僅僅是在「內向-0-外向」的兩極中,比0更靠左一點而已。而且你能想像到的名人,比如鄧小平、周星馳、周杰倫……很多都是內向的,而那些文人,十有八九……
所以我不應該去浪費特別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證明自己也可以外向,去努力改變自己變得外向起來。事實證明,沒用的……
但內向並不影響我講課依然很幽默,很多學生會覺得我更有感染力和內涵。所以我希望如果可以,我在20歲的時候,就接納和包容自己的內向,看到它的積極面,和它做朋友。
人要早點接納自己,要知道性格可以微調,但無法徹底改變。
那些在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不是克服了自己所有的短處,而是發揮了自己某一項長處。我希望20歲的自己能知道,內向就內向吧,又不是要去做銷售,內向你可以去搞研究啊,比如去搞心理學……
2.迅速行動:快滾去健身!
雖然很多人覺得我身材好,除了我的私教小孫同志,抱歉,小孫其實並不是同志。
他知道我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人。這多虧父母給的基因好,佔了身高的優勢,有資本可以吃吃喝喝也變化不明顯,一旦長胖就熬夜寫寫知乎和戒晚飯(懶得做就拿蘋果將就,蘋果一個個的吃,吃到果糖消化不了就會拉肚子的,那些想減肥的姐妹,給你們安利下),幾天內又瘦回來……
高中時就制定了大學健身計劃,那時候自己比較瘦,所以沒有減肥的動力驅使,你知道內部動機不足,又因為懶……[捂臉]
現在每當看到彭于晏的身材我就暗自罵自己懶,這篇《為什麼制定的計劃總是實現不了?》回答里,那個辦了好幾張健身卡,卻幾乎沒去過健身房的人,就是我自己,你們羞辱我吧。
終於在去年我開始去健身房了,作為一個偽健身者,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腹肌還並不顯著,但是養成了一些良好習慣,身形更挺拔了一些,讓我看上去真的像183了,感謝小孫同志不懈地催我上課。
現在我會拍一張腰上贅肉的照片給20歲的自己說,別以為自己能瘦幾年,看看你10年後的樣子,滾去健身!
然後通過健身,讓自己保持健康和毅力,讓自己更加自信,更加有精神,抱歉這個精神不是看上去很精神那個,而是活力powerful的精神。這樣我就能在不睡覺的時候,碼更多的字,回答更多知乎問題了。
3. 了解自己:選對目標走下去
我在給《清華管理評論》、《商界評論》等雜誌的專欄寫文章前,在《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發過幾篇管理案例。然後我就想,我要改變自己的風格,寫幾篇不一樣的文章,於是我大概花了2個月的時間敲了5萬字的底稿,整理出了一篇5千字文章,覺得構思不成熟就發給朋友看看,這篇文章其實挺有創新的,但是擱在幾年前我也不覺得自己能寫出來。結果他給我轉到了中歐和TBR他認識的編輯那。他說中歐的王正翊主編和清華經管院錢穎一院長看了都表示很新穎,很喜歡,讓我再潤色一下。
這讓我犯難了,一篇稿子只能給一家,重新寫一篇這樣的還真難,因為這個領域很窄。雖然在雜誌銷售量和影響力上中歐會高些,但最後我還是給了T大的管評,因為編輯是校友[捂臉]
我想說的是,那些你缺乏自信心的某些領域,如果你有一點點天賦(或者幾乎沒有天賦),只要努力堅持下去,付出更多時間的鍛煉和打磨,都是有可能成功的,比如寫文章,裡面有很多章法可循,寫的多、想的多,自然就容易入門了。
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有過夢想做老師,但並不自信,所以沒能堅持自己的夢想。加上本科學的商科,當時正在努力把一個內向的自己改造成為一個business man嘛,所以一門心思就是成為一個實踐者,本來還有良好閱讀習慣的我,大學裡面除了讀了幾本德魯克、明茨伯格好像就沒啥了,感覺十分荒廢。
要知道現在跟人講薩特博爾赫斯三島村上卡夫卡的談資,都是高中的時候打的底子……遙想小紅當年,真能忙裡偷閒!
所以大學四年我的業餘學習是匱乏的,讓我回頭再看,我會讓20歲的自己先做一個個性測評,了解自己的動機、興趣和性格特點,然後毅然決然地投身到自己感興趣和特長的領域去,比如學術研究。因為我發現自己很喜歡研究點東西,而且概念思維能力也還可以,總能想出一些好的理論構念,結果後來發現已經被某個心理學家給發表了,那種感覺……就好比自己的東西被剽竊了一樣。按照老闆的說法,其實我的建構能力還是不錯的……
回到20歲,我會說,專業什麼的不是問題,關鍵是要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然後在大學四年里,積極為自己準備從事的這一事業而努力。只有做自己適合的、感興趣的工作,自己才會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在快樂的工作中,事半功倍。
4. 珍惜當下: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生活中最寶貴的健康、親情、時間,幾乎都是免費的,可能因為免費,許多人都不知道珍惜。我一個哥們朋友給我講了一句話叫「惜取眼前人」!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我聽他講完就覺得好有道理啊,那些在你眼前讓你煩的人,可能明天看不見,你就會難過一輩子。
我是一個成就動機高而忽略生活的人,一直忙著趕路,而從來沒有時間看路邊的風景。
我很難過我姥爺、姥姥過世的時候我沒能在他們身邊陪伴,他們在世時我陪他們的也太少,我遺憾沒能讓我姥爺在他有生之年看到他的外孫能有所成就,沒能多陪陪他們。可能自己過於自私了,僅僅為滿足自己的成就動機,而忽略了太多更珍貴的,比如親情的陪伴。家人更看重的不是你的成就,而你的健康與快樂。
去年的夏天體檢時,醫生建議我去協和做進一步檢查,我說啥事啊,這麼認真,心理是有些發憷的。然後沒顧上吃飯接著去協和掛了個特需,做了個檢查。醫生是個80多歲的老爺爺,他說,小夥子,我建議你去友誼醫院做個穿刺,可能是惡性腫瘤。
我當時就懵逼了。確切的說,當時的心理是這樣的,先是感覺巨大的衝擊,神經通路有點不太夠用了,除了緊張,感知不到外部的聲音和溫度。然後再是否認檢查結果是真的,但這可是全中國最特么牛逼的醫院啊,就慢慢接受了。然後就是覺得特別委屈,突然就哭起來了,你們想不到的,一個大男人,眼淚啪嗒啪嗒的……我覺得像我這麼努力、這麼有上進心、這麼年輕,為什麼就不能多給我一點時間,我還沒有讓我的父母看到更成功的我。我當時唯一的感覺就是委屈,覺得整個世界都辜負了我。
事情很快翻篇,想想都一身冷汗,那種無助的感覺你不會體會過。後來我認真反思了一下,受此一嚇也挺好,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不是喜歡寫東西嘛,還喜歡研究嘛,還喜歡幫助別人嘛,那我幹嘛一直潛水,不在知乎回答問題。
所以我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然後反響還不錯,就回答了第二個,回答了沒幾個的時候,就上了日報,這樣鼓勵我繼續寫下去,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小紅拖拉機。
很幸運,在知乎回答問題一年的時候,獲得了近2萬關注、3萬收藏,成為一個知乎小寫的v,這也鼓勵了我花更多的時間來分享更多的經驗與思考,以此幫助別人,這是我一輩子的目標,既然這樣,我就應該每天都做這些快樂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沒開公共號,其實我覺得在知乎這一個地就足夠了,我怕運營起來公眾號,會佔用我本來就不多的寫作時間,讓我不能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創作。
以上幾段話,總結起來很簡單,珍惜當下、夢想未來、趕快行動、不要放棄。
「完」
知乎 Live 專題 : 跳槽求職必修課「面試加分指南」- 小紅拖拉機主講
附送我的一些精選回答(部分已在日報上和大家見過面了)
「面試篇」
如何製作高水平簡歷?
有哪些應屆生需要留心的面試技巧?
面試官問你的缺點是什麼,應該如何回答?
「職場篇」
進入職場1~2年的人,做「自己擅長的事」是一種好的選擇嗎?
畢業後工作的成長速度差異是如何造成的?
20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怎樣才能告別充滿「重複任務」的工作,進入職業發展的新階段?
「心理篇」
休假或跳槽有助於解決工作的倦怠感嗎?
如何克服嚴重的拖延症?
為什麼制定的計劃總是實現不了?
初入職場的新人,什麼行為或者話會讓老員工反感?
「跳槽篇」
離職前一定要找好下家嗎?公司招聘時一般如何看待裸辭和騎驢找馬?
在考慮是否要「跳槽」前,至少應該考慮清楚哪些問題?
怎樣的跳槽頻次在 HR 眼中是合理的?如果跳槽次數太多,如何合理化?
跳槽面試時,是否應該如實澄清上一家的離職原因?
「HR篇」
人力資源管理,適合初學者的書籍有哪些呢?
HR 做到什麼程度叫專業?發展之路有哪些?
HR在公司中沒有地位和價值?轉行做HR難嗎?
怎麼通過面試辨別一個人的責任心?
搞搞笑,漲姿勢,來我的專欄:HR小白進化論
.
拼了命的去了解一個或幾個期貨品種。
你要跟農民伯伯一樣了解棉花是如何種植的,都有什麼類型
你要比國土局的都清楚棉花在哪種,全國在哪,全球在哪。
要比統計局的都清楚一共有多少庫存,全球有多少庫存,全國每年消費多少,產出多少,全球消費多少產出多少,清楚明年或者未來幾年是要減產還是增產,增產多少,減產多少。
要比搞物流的都清楚多少棉花從產地運到消費地要多少錢,,從北美運到國內是多少費用。
要比發改委都清楚棉花是否可能拋儲備,是否收儲,什麼是直補。
要比中央氣象局還要清楚今年是不是可能幹旱或者下雨,或者已經乾旱或者下雨。
要比搞農業研究的都清楚棉花的歷史價格走勢,當時是什麼樣的背景,可能的原因。
要比海關都清楚每年進口多少,出口多少,國家政策限制多少,可能會走私多少。
總之,你要比這些的工作人員都清楚影響價格變動的所有環節,比所有這個鏈條上的95%以上的人更有全局的觀念和知識儲備。然後耐心地等待一次歷史性的機遇,投入你的全部身家,最後實現財務自由。
別人以為你在賭博,你知道自己是在做一次十拿九穩的貿易。
所謂期貨,本質如此。魔鬼的只有格局和眼界。
20歲的你,是人生的開始。
我覺得我的20歲開始,是我人生正式蘇醒的時候,
以下12件事,我覺得對我的性格和未來工作的塑造起來了決定性的作用。
跟大家一起分享~~ 希望有所幫助!
1. 學好一門語言
在20歲的時候我很認真的在學習英語,而這項技能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筆財富。然後我後來的人生中得到了很多機會。
(圖中的美國人變成了我後來多年的合伙人和摯友,現在是UC boulder大學教授)
====================================================================
2. 獨自旅遊
20歲的時候,我第一次一個人旅行了菲律賓,後來喜歡上了這種和自己獨處和思考的感覺,後來一口氣一個人去了歐洲,南美,北美,南美10多個國家。
====================================================================
3. 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忘年交,跨越種族,性別和身高的友誼,他們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的內心更加富足。
(每個年齡段都有屬於他們的美好!)
====================================================================
4. 愛自己和被愛
這個年紀,可以有一份美好的愛情,找到自己喜歡的人,並一直喜歡下去。一起在寒冬牽手看場電影,去圖書館尋找一冊書籍,說說未來談談理想,努力的一起省錢去一次跨國旅行。
====================================================================
5. 做自己喜歡的事,對你的知識領域進行投資
做好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專註,在20歲的時候,慢慢去尋找自己最喜歡的領域,並且專註著一直做下去!
(讀書一直算是個人打發時間的愛好吧,每年差不多更新一書架)
====================================================================
6. 學會省錢
當你沒什麼錢的時候,省出一些錢會比較困難,但是你積小成多,也許有一天這筆錢正好是投資你自己的開始。
====================================================================
7. 照顧好你自己的身體
開始健身吧!身體是革命的根本,而且好的健身方式還能讓你擁有漂亮的體型,給予你自信
20歲的你,不要害怕發胖!
(20歲時候是個小胖妞~)
現在
(現在)
(20歲開始健身,5年後受益匪淺)
====================================================================
8. 去冒險,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攀岩,跳傘,滑翔,以安全為前提,但是不斷挑戰自己!
============================================
9. Study hard and play hard!
要努力,也要享受生活,努力的學習,大膽的玩,開心的笑
(喜歡這裡,就在這兒野炊啦~)
====================================================================
10. 不要害怕別人比你強,大膽嘗試,不斷向別人學習,相信自己也可以!(Yes, you can!)一次大膽的演講也好,一次比賽也好,鍛煉自己,讓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11. 有自己一直堅持的愛好!
12. 雖然沒錢,但是是試著過一些小公益,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這是我22歲的時候剛開始創業的公司,現在已經變了名稱,那時候開始會捐些書本給孩子們,雖然能捐的錢不多,當時會堅持買一些書籍給山區的孩子)
13.(Optional)養一隻寵物
它們教會你如何去愛和感受到被愛,培養了你的責任感,如果你喜歡(它),就做他們的家長吧!
(哈哈哈,嚇到你們了!見下我家可愛的lucky )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曾經火炸天的TED【20歲光陰不再來】
網易公開課
我覺得其實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堅持了,最受益的還是堅持學了語言。
我自己也開過LIVE, 講述英語學習
【從科學的角度聽懂外語】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讓你逆襲美國名校的文書】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單詞你真的知道怎麼記嗎】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想要申請美國top50大學的朋友可以關注:美國 TOP50 大學申請攻略
想要提升英語口語的朋友可以關注:從科學的角度提升英文口語
感興趣的童鞋可以關注哈! :)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和大家共勉~~
謝 @小紅拖拉機 邀。
站在20幾歲的尾巴上,回想近10年前的自己,來寫寫感受吧。
20歲,正是大二大三的年紀,翩翩少年,笑靨如花,可以把自己唱給全世界聽。
這首20歲的歌該怎麼唱呢?分幾個篇幅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講講吧。
不出意外這個年齡段大部分人都在進行本科學業,再過兩年就要畢業,25歲的檔口正是畢業工作兩三年或讀研即將畢業,那麼學習、找工作或讀研是必須面對的事情,這些內容大部分回答里都講得比我好,在此只提一下,就不做多的展開了。
- 學習:學好專業課,熟練外語;
- 工作:好好找實習,為簡歷加分;
- 考研/保研:了解招考/保送情況,如學校招錄人數,有多少考研名額多少保研名額,目標專業的導師情況甚至學生偏好,最好是能勾搭上正在讀研的師兄師姐,你會得到很多一手情報。要是夠膽大,給導師寫郵件展示自己表衷心,還是會有用噠,什麼,郵箱怎麼找?最笨的辦法是找導師發表的文章,很多文章通訊作者都是導師,會留郵箱,稍微討巧的辦法是勾搭師兄師姐去打聽,當然不一定人家會給,這個就看勾搭水平如何了。
選擇一條路的時候,除了想像這條路的風景,儘可能多的去了解這條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怪獸和迷霧,會讓你的抉擇更加從容和有底氣。怕的是,你走上某條路,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風景,而無法回頭。曾經有位朋友,top3學校本科直升本校博士,讀博讀了兩年,才痛苦地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搞學術,轉碩無門,煎熬在學術中,又捨不得放棄學位因為太高沉沒成本,結果錯失了很多寶貴的機會。(由上文篇幅佔比可見,答主是走烤鹽路的那一隻)
- 好好經營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是成年人的必修課,當然可能有些單身主義者會認為是選修課,嗯我不反駁,也請不要反駁我。親密關係的建立,從心理學的意義上講,可以折射很多原生家庭中關係對你的影響。你如何與戀人相處,對愛情的態度,或多或少的都受家庭的影響。
曾在微博上看到段話深以為然:「 好的戀愛是逆流而上,是鏡頭搖回,是一次穿越回去自我拯救的機會。在時光的河裡,你拚命跑,手裡拿著那把鑰匙,要替那個獨自坐在門檻上的孤獨小孩打開他背後的門。好的戀人,是父親,母親,妹妹,夥伴……是任何一個本應出現在你童年的人,是牽著你的人。他/她來遲了這麼多年,但終究是來了。」
親密關係可以讓你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20歲出頭,性格已經基本穩定,價值觀也差不多成型,恰好有大把時間的年紀,正好是可以不斷試錯調整修正尋找的年紀。如果運氣夠好,說不定可以覓得良伴,如果運氣不好,那麼從每段親密關係中,學著反思,總可以有些收穫和成長,而這種成長,是任何書本課堂教學長輩耳提面命教不了你的。
失戀不可怕,竊以為,每段親密關係中得到了很多成長,讓你變得更好了,那麼這段關係就不算失敗。我們不能保證每段經歷都是開心美好的,那麼讓每段經歷的意義都更飽滿,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作為一個女性,給所有小姑娘的建議是,把自己拾掇好看點,走出去,讓他看到明媚好看的你,再讓他看到你好看外表下溫柔善良的心。
- 親情:陪伴,愛就是在一起,吃好多頓飯。
外公外婆去的早,參見(75歲以上的老人患有中晚期癌症,應當選擇化療還是保守治療?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因此格外珍惜和爺爺奶奶的感情,20歲的年紀,大多數人的「四大天王」都還沒有完全離開,有多少,就拚命的珍惜多少吧。多回家看他們,哪怕是多打幾通電話。
至今可以分分鐘戳到我淚點的有兩件事:一是外婆去世前最後一個春節的家庭錄像,我給她拜過年領了紅包之後,她把我深情的抱在懷裡,8歲的我,滿臉撒嬌和幸福;二是奶奶在我高考後給我寫的第一封信,那個夏天高考失敗的我很不甘心,平時可以上一本線的分數結果落到只能去一個二本,又沒有復讀的勇氣,整個夏天在家裡閉門不出瘦了10斤,她托姑媽給我稍了一封信,講了很多我從小到大的趣事,說我是她非常驕傲的孫女,讓我去了北方的海濱城市不要害怕(當時已拿到一所二本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每言每行,要記得自己是教師家庭的孩子(奶奶和爸爸都是老師)。時至今日,逢讀必哭。何德何能,我生命中有這樣溫柔慈愛的長輩。
幸好我不遺憾的是,20出頭的年紀里,給奶奶洗過腳洗過澡,每次回家探望她,都盡量多陪她說話,在外省念書也時常給她寫信寄明信片。她在我25歲時離開,我的四大天王終於在天上湊齊一桌麻將,願你們南山好夢,時時來夢裡探望。
- 身體:鍛煉身體科學養生不要喝大酒熬大夜
鍛煉身體,不囿於形式,不是非要攀岩越野鐵三健身房私教,最簡單的,穿上運動鞋,繫緊鞋帶,跑出去就可以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動起來就好,哪怕打打太極學學劍道,或許別有一番滋味。
女孩們,懂點科學的護膚養生知識,不要冬天露腳踝夏天露肚臍的,等你上了年紀就知道好歹了。塗臉上的東西,學著看看成分,某圈裡的面膜和短時間就見效的產品不要相信。最好的美容是睡眠以及正確的飲食還有好心情。如果姨媽很調皮,老是折磨你,看看中醫好好調理。任何一個姑娘,能別吃涼的,就別吃,不管冬天夏天。
男孩們,不要開心或不開心了就約著基友抽煙喝酒夜夜笙歌,把你的荷爾蒙用在運動上吧,或者參加些社團活動滿足下自己的成就動機順便還認識了很多的妹子。
感恩爹媽給的基因讓我幾乎吃不胖(但是稍微一胖就上臉也很愁苦),因此從15歲到現在的身材幾乎沒有大變化,雖然現在體重達到人生顛峰,可能是因為堅持跑步肌肉緊實密度大體脂低,但凡聊起體重的話題,任何一個人,不管男女,都不相信我有100斤(捂臉)。
20歲出頭的時候,被查出患有某種疾病,經過漫長的治療,終於恢復了。曾有很長段時間需要每周或者每月去醫院,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滿心苦澀,還好我心態一直夠好,也安慰自己,如果人總要生個什麼病那麼老天爺給我挑了個算easy模式的,該感恩啦!這段經歷也讓我看清一些人心,如果這麼一個小小的病做了個試金石,也蠻好。其實所有輕描淡寫講出來的事,只有經歷過的自己才知道背後不足為外人道的種種。
經此一役,越發注重鍛煉身體,我的方式就是跑步,非常簡單,只要空氣不糟,每周有比較固定的時間和小夥伴約著一起刷夜,跑步1年多,跑量450km,小菜鳥一隻,跟跑團里的大神們不能比,只跑過4次半馬,下一個目標是明年港馬全馬,希望到時候不要加班我可以去跑。
- 閱讀:發現更大的世界
沒事的時候多泡泡圖書館吧,可以好讀書不求甚解,對未知的領域永遠葆有一份好奇和天真,不了解的領域不貿然評論,始終懷著敬畏心。先把知識經驗往腦子裡塞,等到一定程度,各個環節就像練武功一樣打通關節,連成了你獨有的知識結構。中學某天看《科幻世界》(忘了是具體的那一篇了),有個模糊的感受是,所有學科到某個層級上是相通的,等多年後,畢業工作了,各種領域的知識也一知半解的越了解越多,我終於有了清晰的感受。
就像很多年後我突然懂了少年時讀的《贈衛八處士》那句「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多讀點書就像先埋一顆種子,種子多了,總有一顆會發芽。
- 技多不壓身:先寬後專
20歲的年紀,是把興趣愛好鋪開來,找到寬度的年紀,25歲以後,是找到最合適自己的點,專註下去的年紀。我的目標是做跑馬圈裡最會拍照的那個,攝影圈最會煮飯的那個,煮婦屆最會講段子那個……到現在我依然在修鍊的路上。
- 心靈的舌頭
用最謙卑和細微的心態去感受生活中點滴的小確幸,忙著趕路的時候,留意下路邊的風景,那麼這段路上也有了鮮亮的回憶。伸出心靈的舌頭,去品嘗一點一滴的滋味,不一定都是甜,可能更多的是苦澀,時間久了,一定可以感受到苦澀的後味帶著點回甘。因果的事,不到蓋棺定論那一刻,誰又說得清?太多事看起來是無用的,偏偏有著微妙的美好。「自由而無用的靈魂」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
如今即將邁入30歲的門檻,在30歲之前的這個冬天,經歷著工作上巨大的壓力和說不出口的感情,充斥著各種飛來飛去的出差和項目交付,每天都在噩夢和美夢間切換,時時驚醒,幸好對工作還沒有厭倦對前途未覺渺茫。每一個加班到凌晨3點的深夜,看著鏡中快30歲女人灰白的臉,只能安慰自己每一道皺紋都是歲月的禮遇。
「人生當然不可能永遠只有光,有的時候,夜的那邊還是夜,夜的那邊依然是夜,但哪怕在最深的黑夜裡,也有歌聲和禱告。這歌聲和禱告,讓我不管在有沒有光的世界,都想一直走向前方。」
用一首陳升的《20歲的眼淚》做ending吧
是20歲的男人就不該哭泣
因為我們的夢想在他方
到40歲的時候我們再相逢
笑說多年來無淚的傷痛
沒有哭只有笑
笑你當年的荒謬
沒有哭只有笑
笑我一個人走出風中
願每一位20歲出頭的年輕人,都有豐沛的體驗,到了30歲或者40歲,喝點小酒時,有故事可以說。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12.5分割線……………………………………………………
人在拉薩出差,看到洶湧而來的贊和評論,特別感動,感覺高反頭疼都能緩解一些,首次回答過百贊,對我這種知乎潛水黨來講還挺開心的。其實寫的就是一些瑣碎的感受,感覺自己寫得蠻雞湯的。
還有個之前的回答,安利給大家獨居生活中,有哪些難忘的瞬間?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心理諮詢課堂上老師講過,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在場」,還好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場」著。
每一個看答案的你,也一定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欣於所遇,暫得於己」,《蘭亭集序》里最愛這句,大概可以幫人面對很多的不如意吧。
二十歲如果沒有特別意外的話,大部分的人應該還是在學校。(如果不在學校,如果是你自願選擇,請信賴自己,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所選,如果是向生活妥協,被迫離開,請一定也不要抱怨命運,苦難不是財富,但苦難會讓人成長,有時間還是要多看書,多學你所在行業的知識,我認識一個男孩,來自很窮的山村,父親早逝,很早出來打工,他性格好樂天派又肯學肯問,後來和自己老婆一起租了廠房做泡沫包裝,之後又雇了工人,現在一年凈利潤也要有30萬)在學校里,不管所學的東西喜不喜歡,如果以後要以此謀生,還是要儘力靜心下來學好基本的課程。另外,在學校里
1 多學幾個以後可以用來謀生的技能
我學了3門外語,英語是從小一直學到大,後來也是有個階段攻堅突擊,一下子說話順溜口音變小。我還學了西語和法語,並且還一直從未間斷的學習。這些語言技能讓我在離開學校以後足以謀生,雖然我主修的並不是語言。這些語言技能讓我在國外有了更多的機會,認識了更多的人,體味了不同的文化,見識了人各種各樣的活法,也讓我心變得更大強大,讓我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可以迅速立足。
2 強制培養自己一個良好的日常習慣,管理好時間
雖然聽起來老生常談,但是如果真的可以每日堅持早起鍛煉,每日堅持學習,日復一日,一定會受益匪淺。我現在每日堅持跑步,晚上晚飯後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我都會看書學習,學法語。我們一定要讓自己有危機感,一定要讓自己擺脫一種自己視野範圍內的安全感,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到將來的世界會發生什麼,是不是我們年近三十或者四十的時候,會不會被職場淘汰。
3 找幾份兼職工
暑期或者假期一定要出去多找幾份兼職工,哪怕是麥當勞里擦桌子。這些兼職工作可以讓我們躁動的心變得沉澱,變得腳踏實地,不會眼高手低,不會做作,學會觀察,慢慢的明白什麼是一個好的工作態度,讓自己的心變得強大。因為止不住哪天自己創業了,凡事都得親力親為,說不定都得自己拉網線搬桌子理倉庫。
4 有機會多出去走走
我在非洲認識很多20歲左右義工志願者,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而是見的多了,視角會不一樣,對人生的態度會更樂觀,甚至也許會幸運的發現不同的商機。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人,身上背負了太重的枷鎖,甚至迷失了雙眼,讓自己負重前行,疲憊不堪。
5 多折騰多倒騰
哪怕是擺擺地攤,或者一本正經做個APP,我們從中會得到非常多寶貴的心靈沉澱
6 去談一次或幾次戀愛
看到喜歡的就勇敢去說,愛過才能痛得起。痛完了才發現其實沒什麼大不了。。。尤其是女孩。愛情誠可貴,但是人吶,不要某一天被愛情攻擊的遍體鱗傷一蹶不振。。。所以多痛幾次就會免疫了。。
總之,管理好時間,多學一點可以變現的技能,鍛煉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更自信強大。
20歲之前,我曾一度認為自己思想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三觀已經完美構建,很多影響一生的好習慣都已經養成,比如,每天早上起來要喝一杯水,讀半小時英文,堅持早睡早起+午睡等等。但慢慢步入20歲之後,我發現,自己此前所達到的,只不過是未來的自己更好成長的一些必備品而已。
恰恰在20歲那年,我的生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很多年以後的現在,回想過去,當年我做的很多事情,教會了我如何更成熟地待人接物,為我指出了人生想要專註的方向,也賦予了我更強大的自信心,去走後面的人生之路。
希望能帶給大家一點點啟發。
1.那年,我開啟了英國求學生涯,更開闊的視野讓我很快找到了專註的方向。
我學會了獨立,堅強,更好地去理解西方人的處事模式,更是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西方文化的直接接觸,也讓原本打算步入傳媒行業的我,將目光轉向了西方古典學,並在未來的留英學習生活中更加關注於留學生在英國如何更好地體驗西方文化這項事業上。那時候的我,並沒有料想到,這個關注,會使得5年後的我拿到了牛津全校名額僅20的畢業生創業簽。
2. 那年,我開始接觸公益,學會了如何與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
到英國後不久,我就加入了總部設在英方大學校園裡的一個叫Discovery的學生志願者組織,從一開始當一些小項目的co-ordinator到後來拿到一年的全職義工簽證,再到第三年成為組織董事會的募款理事,Discovery見證了我的成長。與當地殘疾人和其他來自歐洲各國的學生志願者的長期相處,讓我不僅對殘疾人這一特殊的群體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更學會了如何用對方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待人。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工作人員們不說disabled people,而是用service user來稱呼殘疾人。區區一處小細節,卻能讓被關心者倍感尊重,而你,也會收穫的一輩子的榮耀和對生命的感恩。
3. 那年,我開始培養和打造職業規劃plan B,讓我在未來做人生重大決策時擁有了足夠的底氣。
如果未來有一天,我變得一無所有,靠什麼生存下去?那時候的我,給出的答案是,必須培養一項基於專業能力賺錢而且需求廣泛的技能。結合自身的受教育背景和喜好,我發現翻譯是我最好的選擇。於是,我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中英互譯能力。找經典的原文名著的名家譯本來推敲用詞(eg.辜正坤先生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或者看例證分析透徹的理論著作(力推《翻譯美學》,作者:毛榮貴)。沒有考過任何翻譯證書的我,在幾年後為中國社科院翻譯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用於出版,而今,第一部署名的名家散文作品的中譯本(近30萬字)也即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一部署名散文譯作部分手稿)
21歲決定換專業方向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如果將來畢業找不到高校教職工作,至少也能靠翻譯養活自己。於是,我就義無反顧地開啟了古典學的求學生涯。
4. 多去美好的地方旅遊,總有驚喜在等著你。
那年,我去了不少地方,北到格拉斯哥/愛丁堡,南到佛倫倫薩/威尼斯,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去碰觸不同文化的絢麗。
而令我覺得最幸運的是,我去到了牛津和劍橋。20歲,依然是求學生涯的早期。與牛津的首度零距離接觸,使得之前從未想過要進這所世界頂級名校的成績平平的我一下子有了努力的目標。進入這座夢幻塔尖之城的市中心後,那種撲面而來的濃郁的學術氣息,讓我一下子意識到,這是我將來希望能生活學習很長一段時間的地方。而參觀某心儀學院看到有很多地方被標註了member only的字樣不讓遊客進入之後,更是激發了我的挑戰欲。我還記得當時我賭氣地跟同行的好友說,「等我下次以member的身份來參觀!」 後來,這個願望就那麼確切地實現了。
(在當年看到member only字樣的心儀牛津學院里過生日~)
寫在最後
在就業形勢愈加嚴峻、世風浮躁的當下,希望拼搏在20歲的角斗場上的你也要記得:你將有一輩子的時間來鞏固自己的知識體系,賺錢,享受人生。但是, 20歲還是搭建自己知識體系的底層+體驗美好學生生活的年紀。泡在圖書館裡看專業書籍、參加各類社團、結識一些志趣相投沒有利害關係的小夥伴、結伴出遊……這些圍繞校園生活產生的美好,這些學生時代交往的那些相識於微時的朋友,會是你回首往事時感到最幸福的東西。
答主今年24歲了,經歷了很多學業上和工作上的折騰,終於又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當中,突然發現現在24歲卻在干著三四年前應該做的事情,這也與我本身的心理年齡有關係吧。Anyway,寫下以下十條,作為給自己的禮物,也是給大家的分享。我會像寫日記一樣,把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當中突然感悟到的東西再給大家添加上。
1 鍛煉身體。二十歲到二十五歲的你如果看起來像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就太失敗了,而且一個強壯的身體才能容得下一個高尚的靈魂。如果可以的話,有自己一個很擅長的運動,比如羽毛球、射箭、籃球等等。
2 培養理性思維的習慣。在這個人雲亦云的社會裡,有一個獨立思考和理性思維的習慣太重要了。
3 閱讀、獲取知識。盡情去閱讀吧,最好能寫讀書筆記,閱讀一些經得起時間沉澱的書和知識。
4 控制自己的慾望(自制力)。這個慾望不止是指性慾,而是包括懶惰、貪吃、自私、嫉妒等等。太過放縱自己的慾望,就會引起自制力的缺失而導致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及時完成。
5學會對感情負責。這個年紀相信你會遇到自己喜歡的異性,讓自己變得更好,勇敢的去愛ta。
6愛自己的父母。父母是給你生命的人,給你最無私愛的人,我見過太多父母過早離開孩子的故事,只要父母健在,你就是幸福的。
7學好你的專業知識,即使你認為這對你以後的事業幫助並沒那麼大。有時候,我們學習的不僅僅是單單一門專業知識,而是一種對學業(事業)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8有自己的朋友圈。這個年紀我相信你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網路,維護這個圈子,努力讓自己的圈子變得更好。
9盡量讓自己做個有趣的人。音樂、電影、讀書甚至在朋友面前像一個諧星...不能讓自己感覺到有一秒鐘是無聊的。
10給自己一個目標。比如我要堅持跑步去參加明年的北京馬拉松。
11讓自己「偏執」一些。我的一個好朋友就一直秉承著「要做就奔著最好的去做」,生活方方面面都是,哪怕是去打星際也要奔著大師組、宗師組去...
12提高自己的執行力。有了好的想法就要去做,不然就是個屁啊。不要做一個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附上一個Quora版本的問答=============================
Quora上有人問:作為一個23歲的學生,現在開始做一些什麼事情可以在5年之後覺得受益匪淺? 有個6千多贊的答案,覺得很有用!
我是一個23歲學物理渴望進步的學生,除了我的專業知識之外,我做一些什麼比較好?
「雖然很長你讀不完,但我真的很想把這些寫給23歲的我。」這段是文中的話。
樓主也很想借鑒過來(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分享給20多歲想要進步的大家。
1,先學會這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努力,堅持的做完,一旦你學會了控制自己不要去玩社交媒體,不去刷facebook,你就已經被你百分之九十的同輩都要進步了。
心得:時間管理上最有效的方法是學習的時候,不去看手錶督促自己,遠離社交網站,真正的有效率不是花了多少時間,而是在花了多少時間上面真正學進去了多少。
2,玩遊戲就跟浪費時間沒區別,除非你真能控制住住只玩一小時就能愉快的去干別的事,不然還是戒了吧。
心得:最近聽同學講《星星》千頌伊和都教授各種迷也想看,但是娛樂放鬆半小時一小時可以,迷戀就不好了。最近讀完《富爸爸窮爸爸》,知道了同款遊戲的現金流遊戲,感覺要選擇這種方式娛樂比較好。
3,選一項運動當成興趣,不然你的學術生涯會把你的身子毀掉。
心得:生病的時候也就不必再談理想和信念了,保持體重和運動是我每天的功課。
4,儘可能多的學編程,這永遠不是一件壞事。
心得:互聯網和3G時代,女漢子不懂電腦一旦出現問題的時候,總是各種百度和浪費時間。
5,學會怎麼在電話里跟陌生人交流。
心得:各種禮儀書籍里是告誡大家工作環境下(特別是服務業),電話響兩聲就必須接起來,禮貌問候回應,自報單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免去交流上的麻煩。
6,學會做一些簡單又好吃的飯。
心得:樓主反感家庭主婦型的邊嘮叨邊做飯。樓主喜歡各種中西烹飪。烹飪是一種心情的調劑,也可以做給父母朋友分享。
7,找些能夠激勵你的音樂,每天早上起來後聽著它。
心得:工作學習累了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音樂的世界可以說是你的世界,也可以說是把你帶入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8,攢個幾千塊錢,可以跟幾個朋友去外面瘋狂一次。比如去青年旅社裡住上幾個星期,會改變你整個人生的看法。
心得:樓主最想待的是古鎮這種地方,深知旅行的意義不在目的地在於心情。忙碌生活空隙里,身心閑適下來了,應該要好好感受路途的風景。
9,每周讀一本書,等你成為土豪的時候,每天讀一本書。
心得:書才是靈魂的工程師,把心變得夠亮堂深遠,人才能站的更高。樓主有閱讀和讀書筆記的習慣。
10,學一門平常會用的外語。
心得:最近考試有外語選擇,喜歡文學對於各種文化交流和學習外語可以起一定作用。
保持正確的坐姿,堅持持續的運動,一切只為頸、腰椎健康而努力。多年以後,當同齡人都在被頸椎病、椎間盤突出折磨的死去活來時,這就是你的受益。
看看每天知乎產生了多少此類骨科問題。
這兩天,和二十幾歲的同齡人一起聊迷茫,聽二十六七歲年齡稍大的人聊忠告,看到這個題,有很多話想說。看到的答案大多很勵志,我也贊同,但想說的不一樣。
20歲的時候,應該做卻被大部分人忽視的事情,是去認識你自己,找到喜歡的事。
昨晚和一個復旦畢業的哥哥聊天,工科畢業,做了兩年電腦銷售,讀了個經管研究生,又去了銀行,但本性不安分,惹了點事情後,跳去了證券。他跟我講著人生的規劃,我問他,一直以來都是這樣規劃的嗎?他說不是,以前只是瞎混,直到冷靜思考自己真的適合什麼,犯了一些錯誤後,才真正開始為自己規劃人生。
我問他本科學什麼的,他笑了笑搖搖頭,說學什麼專業和今後做什麼事不一定要相關,大多數人高考後填的那個專業太隨機了。我表示一萬個認同,補充道,即便這樣,大部分人還是學的什麼做的什麼,因為路徑依賴,雖然往往真正傑出的人,都是想清楚了自己的喜好和長處後,才抉擇出適合的人生道路。
大多數的我們,不就像這個復旦哥哥么。畢業了,選擇工作或道路時,不是隨波逐流就是隨性而為。我們可以努力地健身,讀很多的書,但做的事情還是和昨天一樣,行動上沒有任何改變,我們努力地想要變的更好,卻只是扮演標準程式里的勵志形象罷了。歸其原因,是因為懶的思考。
我有一個很佩服的學長,大學履歷極其輝煌,現在也在某頂級投行任職。他總是跟我強調,找工作最重要只有兩點,一個是認識自己,一個是認識崗位,做好這兩件事情之後,剩下就只有技術匹配了。
因為單位招人是雙向選擇的過程,如果你真的不適合,僥倖過關了,之後只會覺得這份工作做的無比痛苦。這也是來自我認識的另一個同樣在頂級投行做IBD的學姐的忠告,她人在香港,正在努力找機會回上海並且換工作。
我們晚上十一點語音聊天,她正下班在地鐵上,因為下班比較早,她有時間跟我聊聊,聲音無比疲憊地跟我說,每天過的生活實在太痛苦了,她早知道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但還是為了光環去了,現在發現,那個光環和那份高工資仍舊無法支撐她堅持下去。
因為不喜歡、不適合,我們再怎麼自欺欺人,終將回歸軌道,而失去的時間,是原本可以用來不斷在自己適合的領域努力耕耘的大好青春。
也許你會問我,怎麼才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太難了。但我想說,一點都不難,難的只是我們壓根不肯去思考,不肯邁出從0到1的那一步。
什麼是自己喜歡的事,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不用逼迫自己就能堅持下來的事情。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以一個大學生為例,所學課程除專業課之外,還有數理、計算機、史哲、文學之類的科目,如果他剛好愛著專業課,很幸運,這很可能就是他值得為之奮鬥的事業,但如果很不幸地,他就是不喜歡專業課,而偏愛著計算機編程,或者偏愛著研究某位國學大師的著作。那麼他到底該怎麼做?
這個假設太籠統,我也無法回答,但我知道,他至少需要思考。
也許你還想問,什麼又是偏愛?
我們毫無例外地都會在喜歡的事情上花更多時間,因為在大把的自由時間裡,我們被喜愛支配著。
拿我自己來舉例,我從沒想過要把寫小說當作正事來做,可是從大一到大三,我發現自己的文件夾里已經躺著上萬字的日記、故事等各類形式的文字。我喜歡寫故事,我喜歡寫字這個形式,即便我沒有刻意堅持,但還是會無意識地去做著。
你無意識卻花了最多時間做的,就是你偏愛的事情。
跟一個實習累成狗的朋友聊天,她說,實習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吃飯,上午等著午飯,下午等著晚飯,每天過著等飯的日子。我當時連連點頭,因為我實習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狀態。可是,當我這學期開始花大把時間在公眾號寫小說,我已不記得自己錯過了多少次飯點,等我寫完某個章節,食堂早就撤乾淨了,我只好跑去便利店買點東西墊肚子。
我經常聽到的論斷是,喜歡一件事,不一定做得好啊,不一定能養活自己啊。這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論斷,為什麼我們都覺得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都不是正事呢?喜歡且擅長的事都做不好,那為生活驅使、為工資驅使所乾的事,就能幹好了嗎?
而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我也一直相信,能把某件事做好做到極致的人,才是創造最大價值的人,也會得到合理的報酬。而這些,往往是熱愛驅使的。
或許你說,我太過理想主義。
但二十歲的年紀,不做夢,不談理想,不具備冒險精神,不為自己的人生放手去搏,難道要等到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越來越沒法承擔風險的時候,才悔恨自己二十歲的時候,怎麼那麼早就安於天命了?
我們堅持健身、堅持讀書,讓自己身體健康、體魄強健,讓自己學識淵博、思想深邃,當然都是正確的建議。
但這些都是別人的指示。按照單一化的標準做事情,永遠是最簡單的,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人被命運選到了什麼角色,就繼續配合著扮演下去。包括現在知乎上告訴你,要健身、要讀書,你去執行了,你毅力強大,堅持下來了,但這還是相對簡單的事情,因為你知道該怎樣做,你也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麼收穫和效果。
去找尋自己喜歡的事,去為自己的人生鋪路,才是最難的,因為該怎樣做和會得到什麼都不確定。往往也是最少人能做到的。
知乎有個關於月入十萬的高贊答案,總結下來就是風險和收益成正比。
我佩服那些跨專業考研、保研的人,我佩服那些畢業找工作只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的人。朋友說,他們市的狀元高考去了北大光華,現在大四竟然在準備考研,報考的是北大中文系。那個狀元高中的時候想學文科,被家長老師阻撓,學了理科,高考填志願,想去中文系,家裡人說不好找工作,他被迫選了金融。如今,他終於決定不再為別人負責,而是開始自己的人生。我相信,他能做的很好很好,因為他擁有如今下這份決心的魄力和做什麼都不輸人的實力。
大家還記得高中三年嗎?不管喜不喜歡理科,喜不喜歡文科,選了就是選了,就得學規定的那幾門功課,花了大把的時間去背公式、推定理,或者背誦名人說過的話,背誦戰爭發生的地點,然後糊裡糊塗地考上了一所大學,學了一門不知道是什麼的專業。
那個時候,我們還未成年。
如今,我們過了十八歲,都已經二十了。如果還不能自己決定想學什麼、做什麼,尋找自己到底喜歡、擅長什麼,渾渾噩噩過了這五年,到二十五歲的時候,再回頭看,忙忙碌碌卻還是一無所有。
究其原因,我們還是沒長大啊。
只有長大了的人,才有意識和膽量去選擇人生。
------
我喜歡在知乎分享各種收穫,也歡迎移步我的公眾號「曉晴話」參觀我為喜歡的寫作付出的努力。這就是二十一歲的我頂著很多不看好為自己做的決定。
在那裡,我每周一送你一篇小說。
在公眾號後台回復「周一」,會出現一篇最意想不到或最溫暖的故事。
覺得好請賞個贊,謝!
------
針對評論區,我澄清一下下
1.喜歡和擅長,個人認為大部分情況下不會矛盾。因為自己擅長的事情經常會帶來正反饋,比如人們的表揚和外界的認可,這樣就會帶來內心的滿足,所以會更容易喜歡。
2.我可沒說,做喜歡和擅長的事就容易了。世界那麼大,人那麼多,不付出成倍的努力,做什麼事也不會有比較傑出的成果。我只是覺得,喜歡和擅長可以讓我們努力的動力更加充足。
3.我一直覺得,遺憾比後悔更難受。前者是沒做,後者是做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選擇自己的人生,就是在減少人生遺憾的可能。
二十歲不早,二十歲也不晚。
20歲時,最應該學會:認認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做細,做精,做透。
這是自己對20歲時的思維,進行反思,5年的時間並不短暫,回看20歲的自己,興趣太多,太多事情上都是淺嘗輒止,不深入,精力分散,很多東西都懂一點,但從來沒有一件事情,真正用心聚焦,做到深入,專業,20歲的自己看不清未來的方向,沒有方法,心浮氣躁,沉不下來。
-------------
1、20歲,走出去,接觸象牙塔外面的世界:
在20歲時,還在大二/三階段,對於社會的認知,大部分學生,主要還是來源於身邊的親戚,同學,朋友,老師,學校,書本,甚至很多學生的大學專業,也是父母,老師;打聽各種高就業率專業,替孩子搞定專業選擇,所以相對而言,能接觸的高質量信息源有限,對社會的真實面,其實並不了解。走出去,先看看真實的社會,究竟是怎樣?
儘早改變學生思維: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 - 知乎
2、儘早建立對錢的認知:
90%的學生,大學時代並沒有賺錢的經歷;三由並不是鼓勵大學生去兼職賺錢,而是認為,賺錢能夠讓20歲的你,明白很多道理,錢是能衡量價值的,什麼樣的人能賺到錢?什麼樣的事情能賺到錢?為什麼? 相對多的錢,能夠加速人對世界的認知,甚至一些能力,眼界也是能用錢堆出來。
3、明確好大方向,堅持+聚焦
20歲,最大的優勢是時間,做能隨著時間增長,能升值的事情。如果方向清楚,人只要不太笨,5年的聚焦與打磨,足以支撐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做到頂級。
健身5年:8塊腹肌,其實也是洒洒水。
寫作5年:多少也是個自媒體小V了。
銷售5年:怎麼也是個老鳥人精了。
為什麼畢業三四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會這麼大? - 知乎年輕的時候總把哲理,當耳邊風,回頭來看,很多哲理就是這麼普通平常
20歲時,認認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
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歡迎關注:三由 - 知乎
資格認證:
我是1992年出生,今年剛好25歲,20歲時剛上大學,回想著著5年的變化,感慨萬千,不敢說自己有資格教育別人,只希望將自己的想法與建議寫下,如果對您有幫助,那將是我最大的榮幸
1.
堅持+重複
大一時,微博剛興起,我們都有做微博的想法,但是因為自己的懶惰根本沒有堅持下去。
我記得有個微博類似名字是帥哥美女排行榜,每天固定發幾張帥哥美女的圖片,複製性極強,我眼睜睜的看著他從幾百粉絲到現在上百萬粉絲,如果當時我有堅持下去,可能也能享受到微博的紅利了。
這麼多年,我唯一堅持的一樣東西就是健身,剛好也是大一開始健身,這是我這5年來最大的驕傲。今天起,我在做公眾號,希望下一個五年最大的驕傲是公眾號。
希望大家能夠堅持,重複的做一件事情,成為還領域的專家。
2.
放下你的功利性,對什麼感興趣就去學
身邊很多人做某樣事情功利性很強,認為其他東西都沒用,這樣只會把自己弄得很累,對什麼感興趣想學什麼就去學吧
你所有的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幫助到你
3.
方向永遠比努力更重要
不要沉迷於各種社交各種交際,方向永遠比努力更重要。有個同學,大二是部長大三是學生會主席,大學時基本不在宿舍,每天都是各種交際各種應酬。現在他在做保險,以前玩的好的那一群人沒有一個跟他買的。
與其將時間花在無意義的交際,不如充實自己。只有自己強大了,才可以認識更強大的人
4.
學會思考,學會傾聽,學會辨別
聚會中願意傾聽的人永遠比一直在說的人更受歡迎,學會傾聽並引誘對方繼續講下去,這是很受用的技能
5.
明確自己想要什麼
公眾號里經常有朋友詢問我不知道未來想做什麼,很迷茫,我的建議是先確定你想從事的行業,然後百度這個職位所需要的技能,再去努力學習這些技能,有目標了自然就不頹廢了。
我大學基本上都是在迷茫中度過,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在大三的時候才確定去考銀行,當時卻發現自己的四級沒過,網申了十幾家只有三家通知我去面試。雖然最後通過了,但是如果我早點確定銀行這個目標,早點考過四級,可能就會有更好的選擇。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有些東西明明能做到卻因為自己的懶惰而沒做。
6.
如果你在讀大學,多點去旅遊
畢業前,我一個同學4月份就找到工作,7月份才上班,我一直建議他去旅遊,他說沒錢。我說你先借著,工作幾個月就能還清了,但是他不敢。
現在,他一個月工資上萬,每次見面都對我說後悔沒有好好利用大學最後的空閑時間去玩。
人生最有空的就是大學時光,多去幾個地方走走,你會感觸良多。
對我自己而言,旅遊是個跟同齡人打開話題的最好方式,如果對方去過的地方你也去過,那麼接下來就很好聊了,不過前提是你去過的地方足夠多。
7.
少刷朋友圈少刷微博
仔細想一想,朋友圈和微博在一天中耗費了你多少時間,你又從中學習到了什麼?特別是微博,除了廣告/段子/八卦之外真的很難學習到東西。
我的建議是朋友圈屏蔽大多數負能量的朋友,微博只關注幾個真正能學到東西的微博號,知乎也是,雖然知乎很多乾貨,但是也有很多段子。關注一些乾貨寫手,就夠了
8.
不要好高騖遠,從低處做起
上年王健林的「賺他一個億」火遍網路,但是,如果你連1000塊甚至連100塊都還沒有賺到,又有什麼資格去賺取更多的錢呢?
很多目標,我們應該從低處開始計劃,如果你想賺錢,就從小錢開始,邊做邊思考,邊做邊調整,一下子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樣不切實際,也容易放棄
9.
follow your heart!並告訴自己不要後悔
很喜歡一句話,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堅持自己所選擇的,隨心而走,這樣,你將會走的更遠。
我高考選專業的時候父母親戚一直慫恿我選土木工程,因為我姐夫的父親在某國企當高層,學這個專業畢業後應該可以直接進去。但是我堅持了自己內心的想法,選了市場營銷專業。也很慶幸自己選了這個專業。
畢業前,我選擇了銀行這個行業,並努力研究筆試面試技巧考了進來,雖然我現在很後悔來了這個行業,感覺不適合自己,但是從來不會責怪任何人,因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
後來,通過知乎接觸到了自媒體,每天晚上至少花兩個小時在知乎與公眾號上,這仍然是我自己的選擇,就算沒有成功,我也不會去怪任何人。
同樣的,你可以聽從別人的意見,但是請先告訴自己:這是自己選擇的,未來不要後悔。
10.
不要學習抽煙,喝酒
這個真的是血的教訓,有很多男生覺得喝酒抽煙很帥,我當年也是有這樣的想法,淪落到現在一天一包煙,戒了多次都戒不了。特別是抽煙,如果你現在不會,真的不要去嘗試第一根,有了第一根就會有第二根了!
11.
控制自己的慾望
還記得「裸貸」事件嗎,不知道的可以去百度。別以為別人是傻子,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最傻
12.
讓自己做一個有趣的人
不寫雞湯,給個乾貨,偶爾去看看網易輕鬆一刻專欄和暴走大事件,有些搞笑的段子背下來,偶爾拿出來說下,大家都會覺得你是個幽默的人。
13.
珍惜現在的生活,別抱怨
似乎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當下的生活,忽略許多美好的時光。而當所有的時光在被辜負被浪費後,才能從記憶里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錢鍾書
14.
開始有意識的培養你的執行力
我們遠遠達不到拼智商的地步,每天晚上主動學習一小時,已經可以超過大部分人了
15.保持身材
說實話,我認識的男生中,70%大學或工作幾年後都增重20斤以上,有意識的保持你的身材,到了真的胖了,就瘦不下來了!
在知乎這種非盈利平台,大部分人都是為贊而來。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您有所啟發,希望你能點個贊哈
感謝閱讀
關於轉載
在這個盜版叢生的年代,原創根本不值錢,維權騎士如同虛設,我多次在其他平台發表原創文章卻被告知「抄襲」而被退回,這是一個原創寫手的悲哀,也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關於轉載,我只有兩點要求:
1.文章開頭寫上:該文章轉載於原創公眾號「畢業不等於失業」,ID:bybdysy
2.文章結尾能放上我的公眾號二維碼
這兩點要求很簡單,希望大家能做個有良知,有道德底線的人,感謝大家。
安利一下公眾號,這是一個所以大學生都會關注的公眾號,有簡歷/面試/筆試等眾多乾貨,你確定不關注嗎?可能關注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哦
http://weixin.qq.com/r/NUh3b_TExLm7raAM9x0n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馬上26歲了,在25歲的尾巴尖尖上,如果你剛好20歲,算聊聊吧,畢竟時機剛好,跨著5年。
1、20歲應該還在念大學,別辜負你自己。如果是個好學校,是高中受苦努力換來的,不能辜負自己;如果跟我一樣是只個四流專科,是不上進的後果,再不努力就真的來不及了,不能辜負未來。專業學習永遠占第一位,這是你人生的根基,友情、愛情、人脈這些,都可能會讓你失望的,真的,可只有學識永遠不會辜負你,它是你生活的基礎。如果你錯過開墾它的時間,未來你時時刻刻後悔,且莫及。好好學習,是最重要的。不要妄信網上關於學習重要還是社交重要的爭論,相信你自己,都重要!你更擅長學習的,就把學習當成重點,變成專業大牛。如果你更喜歡跟人打交道,就可以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之外的校園活動,興許未來的職業發展跟專業不沾邊。但再喜歡學習也不要變成書獃子了,不可愛;再喜歡社交也別還沒畢業就成人精了,成才當年從鋼七連轉士官的時候除了許三多,又有誰在乎呢。別當許三多,也別當成才,盡量中和。
2、試著多讀書。讀書是一件小事,自己培養自己的讀書趣味,別信那些書單,不要妄信讀書人的推薦。20歲的時候讀郭敬明也不丟人,我經常黑大冰張嘉佳這些暢銷書作家,純屬妒忌,妒忌他們出書、大賣。有小朋友告訴我他在讀張嘉佳,我也能一起聊聊我微博上看過張嘉佳幾個故事,跟郭敬明一模一樣的。不給小朋友們推薦這些暢銷書是因為它們不值得專門找了讀,可要是喜歡看,年輕人不丟人。別拿讀書當上進,永遠記住讀書只是一件小事,雖然這件小事也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小事兒。我,一個高中喜歡《小時代》的人,也並沒有變成腦殘。慢慢喜歡路遙、陳忠實、蘇童,然後喜歡各種日本作家,再愛上托爾斯泰跟陀思妥耶夫斯基,口味這玩意兒是不知不覺變化的,沒必要去刻意打磨,就憑興趣,興趣真的是最好的調味劑。
3、要早點認識到自己的普通。
自信是好事,可20歲的自信容易過頭。我20歲的時候在念大學,只是一個四流專科,也沒什麼一技之長,能算作優點的東西都極為普通。可我卻相信未來我能幹一番大事業,能當人上人,目前只是韜光養晦而已。乍一看只是天真幼稚,其實很吃虧的。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總是愛出風頭,雙刃劍吧,畢竟年輕人剛開始沖一點拼一點是好事。但容易嫉妒,總是喜歡自己是第一,各個方面。一旦有同事在某一方面超過自己了,就特別受挫,非要爭個輸贏不可。看見身邊的朋友取得一些成就,也嫉妒,心裡不好受,覺得自己更有能力,應該是自己更出眾。被時間沖幾年,並不是平滑,而是溫和,認識到了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就溫和很多了。不會事事爭輸贏了,從心底里允許自己輸,不再追求當第一了。世界一下子平和下來。普通的人,可以做很多不普通的事兒,但別覺得自己很特殊。
4、對爸媽要感恩。
不要信什麼「爸媽從來不想要我給他們什麼,爸媽只想我經常回家」,從你賺錢開始,就要定期給爸媽買禮物,老花鏡、指甲剪這些都要買好的,每次回家要給爸媽換毛巾、牙刷、牙膏、洗髮水,爸媽總捨不得買好的。過年要給爸媽發紅包,金額無所謂,但意義很有味道。真的就把你跟朋友勸酒調侃的那一套放進團年的飯桌上,會發酵快樂的,你會發現原來老媽也會喝一杯,奶奶還能勸酒,挺有味道。每年雙十一可以給家人淘好的保暖內衣,給家裡買點小家電,你長大了,就要有長大的樣子,要變成家裡的一家之主,什麼催婚、嘮叨,都不會發生了,家人會尊敬你。真的,家人的尊敬,感覺太好了。這一點從你畢業開始做到,會獲益匪淺。
5、我20歲-25歲之間,學英語是我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對我自己而言。如果你也想學英語,我寫了一個答案,分享給你:怎樣才能從英語很糟糕的人變成英語很厲害的人? - 姜小白的回答 - 知乎
W ——這是我三年前開始做的事情,還未到五年,但真的獲益匪淺。
6、鍛煉身體很重要。
我20歲的時候是病秧子,逢感冒必扁桃體發炎,不打針不會康復,大學就我買校園醫療永遠不會虧。但近幾年,在知乎看了很多答案,自己也一直在健身房鍛煉,身體變壯了很多。從115斤增肌達到了150斤,我的目標體重。很少感冒了,感冒多休息下就能康復了,很少吃藥。相當肌肉男是我一直的夢想,現在偶爾跟同事去汗蒸,總是要被同事誇一下身材,鍛煉真的很重要,堅持鍛煉,會獲益匪淺。
好好生活,別害怕選擇,因為無論你怎麼選擇往後都會有後悔伴隨。我畢業後一直很重視自己的職業規劃,實習單位是個私營公司,代理商,我做了三年。跳槽進了行業內的廠家,外企。從代理商跳廠家,是我們工控行業的最好選擇了。可我最近常常後悔,那幾年過的有點太嚴苛的,其實很多想做的事兒:比如找個咖啡館做一年服務員,學做咖啡,當咖啡師。去個喜歡的地方找個客棧邊工作邊玩兒。如果當初我選擇了去咖啡館,去客棧,那此時我應該也會有後悔,後悔怎麼沒好好上班把工作進步一下。後悔沒用,也不影響生活,所以偶爾後悔後悔,發獃嘛。
重點大學學習成績拔尖的人,20歲的時候多讀讀李開復先生的書。
學校專業都差一點的人,20的時候讀一讀古典那本《拆掉思維里的牆》。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開通了個人公眾號——sparetime2017 / 姜大白,在哪裡我把關於自學英語的內容系統的整理了,現已開門迎客,歡迎大家去看一看,有朋自遠方來~
http://weixin.qq.com/r/szrexuPEML5Prael92_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