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面人物的武力值排名到底是怎麼樣的?

我看過很多類似這個話題的討論,但總感覺不算系統,也缺乏說服性,希望有朋友可以解決我這個煩惱


原本這是小說話題,不想多胡扯,王海同學那沒有邏輯的比較實在忍不住吐槽幾句。原本黑那些迷戀古代無敵名將是有意義的事情,可是這位同學自己越走越偏走入莫名其妙的方向。他把小說當成歷史來黑,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就好像有人在談諸葛亮借東風,還有專家解釋這是諸葛亮懂得觀察天氣變化的緣故,可實際上諸葛亮借東風壓根就沒出現在史書上。王海同學如何能夠一本正經的論證黃忠不能百步穿楊,馬上開弓?這事根本不見於史書,乃是明代小說家之談。看過《三國志》都知道三國是沒有馬戰單挑.........要糾結《三國演義》的硬傷,光是地理、官職、行軍、兵力、國力都已經令人無語了,易中天也只是挑些與歷史有出入的問題來談,從來沒糾結過這些硬傷。現在倒好,有一本正經給你們科普小說都是假的。

首先,先給你科普一下東漢的長兵器槊,分為步槊和馬槊,由東漢時開始流行,圖片看連接之下,那只是兵器一部分,配上硬木可用於馬上刺殺和劈擊。馬槊這種冷兵器是否只是存在於傳說中?有無出土實物? - Canicularis 的回答 對於兵器的使用更講究技巧,在後世對兵器的改良中槍和矛成為主流,槊則因為笨重很少人用,因此出土並不是很多。但想來不會比五米長的長矛還重,王海同學就是這麼強行比較?再看看東漢的短兵器環首刀和長刀,如若鋒刃還在就不難看出這種兵器以輕快取勝,以重量來衡量將士戰鬥力的邏輯到底從哪來的,王海同學真是不知所云。


在古代中馬是奢侈品,騎兵實際上不多,大多數時候騎兵只是解決移動力,作戰時會下馬。當然,說三國的騎兵用來沖亂陣型沒什麼不對,但是意義並不明顯,至少騎兵不適合持久近戰。騎兵真正的意義是偷襲,只有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騎兵的機動性才能發揮最有力的作用。所以王海論證某某使用重兵器長久作戰的情況是不存在的,一旦短兵作戰會換上刀劍等兵器。《三國志丁奉傳》記載:「天寒雪,敵諸將置酒高會,奉見其前部兵少,相謂曰:「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鎧著胄,持短兵。敵人從而笑焉,不為設備。奉縱兵斫之,大破敵前屯。」

騎手不依靠馬鐙可以在運動中射箭嗎? - 歷史關於李廣的問題看這裡,需要補充的是騎兵騎射和奔射不同,騎射只需要坐在馬上射箭,奔射當然就顛簸得多,但國外已經有許多愛好者驗證出沒有馬鞍、馬鐙一樣可以做各種動作。騎射可以是坐射,騎兵只是憑著機動性移動到有利位置進行射殺,怎麼可能全都是邊騎邊射?三國的騎兵作戰確實不假,只是戰鬥規模也都不大罷了。還有冷兵器吧的愛好者就不要以自己的書生之見去比較古代士兵的訓練強度,哪怕古代士兵的體質不如現代人,也是不如現代士兵而不是什麼運動員,走的方向根本不一樣。現代士兵也許舉重比不上什麼世界冠軍,可是負重四五十公斤訓練是家常便飯,論耐力可就強多了,關於這一點可以稍微查一下現代各國著名部隊的訓練流程。關於搏殺的問題不是持重兵器消耗體能,就算持短兵交戰也會在幾分鐘內耗盡體力,生死之間的事情沒多少人打得了幾十回合。所以古代軍事為什麼老說挫敵銳氣,就是因為進行一場戰鬥力之後,原本戰意高昂的部隊也會疲憊。

在就是談實戰,中國的武術技巧並非不行,而是體制發展有問題,練武的人把理論玄學化又缺乏實戰。那麼三國的背景可不同了,比一般的和平年代都不同,將士都是在一場一場廝殺中殺出了經驗,身經百戰說的很簡單,這其中包含了多少生死瞬間?還用民國時代的體育論證呢,民國有的是大量的武術家被收編去訓練士兵了,你怎麼不提?戰場與體育競技根本就是兩碼事。

其次,這才是《三國演義》中八十二斤的兵器。

三國演義的故事起碼要到宋代民間不斷流傳,才逐漸有了雛形,《三國演義》又著於明朝,怎麼論證都拿不到現代人去比較漢代,這現代是明代人以自己常識寫的小說。

三國演義的故事起碼要到宋代民間不斷流傳,才逐漸有了雛形,《三國演義》又著於明朝,怎麼論證都拿不到現代人去比較漢代,這現代是明代人以自己常識寫的小說。


首先給各位對武器重量沒什麼概念的朋友科普一下。中世紀重裝騎士團的巔峰,聖殿騎士團,騎槍不到20磅。馬其頓步兵方陣,5米多的長槍,重量只有6.5公斤。5公斤的雙手劍就是不折不扣的超重劍了。不信可以拿個幾公斤的辦公椅之類的東西試著揮舞下,看看能堅持幾秒鐘。你要非一口咬定認為真的有百八十斤近戰冷兵器,我也沒辦法。

再補充關於古代頂尖水平的說明。很多人留言說,憑什麼用現代普通運動員和職業健身愛好者水平衡量古代的最頂尖水平?首先古代營養條件訓練條件差,即便是頂尖也到不了現在一般運動員水平。比如30年代中國,選出來最頂尖的運動健將去參加奧運會,連名次都拿不到。當時的世界奧運冠軍,放在現在也就是普通職業運動員還不如的水平。那為什麼古代中國頂尖水平能超過現代普通運動員,而20世紀初中國頂尖水平還不如現代業餘水平?三國時期中國頂天幾千萬人口,民國可是幾億挑一啊。

更離譜的是評論區還有人提到李廣的例子,我簡直無語了。史記說「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弓箭速度算他80M/S,沒簇相當於進去2CM。相當於弓箭在2000分之1秒內完成減速。受到加速度16000G。弓箭重量100g。也就是說受力高達16000N。這麼大的受力,碳素箭都會裂開。古代的木箭只有粉碎一種可能。我射過所有中石頭的碳素箭,最後都是碎裂,我為此支付了上千元費用

凡認為古代武將完爆現代人的,儘管點反對,然後和那幫中醫吹玩去,別給我留評論!

下方劃線部分為我後期糾正

-----------------------------


如果要問歷史上的猛將,我只能說,
三國里的猛將都是騙人的!三國時代不可能出現演義中描述的騎戰單挑!更沒有超過三十斤的肉搏冷兵器,也沒有馬上能開兩石弓的神人。

春秋戰國主吹戰車,秦主吹弓弩,漢主吹騎兵,三國主吹單挑,唐主吹刀。有詩證曰:大秦誅神殲星弩,大宋步人外骨骼,大唐滅世斬艦刀,大明機關燧發槍

因為現在用過冷兵器的人實在太少了,即便是某些在外行看來一點也不誇張的冷兵器數據,在實操過冷兵器的人眼中也是可笑的。

比如武器重量和強度:

先說弓箭。我平時玩弓箭的,身高185,臂力量都是比較厲害的。但是68磅的弓拉滿,我基本也就步射一壺箭。而六十八磅弓是多少呢?半石的弓力(1石=120斤)。黃忠馬上開弓兩石,相當於260多磅的弓力。要知道十字軍時期頂級射手步射也就是160磅的水平。清代女真騎射手留下來的騎弓也從沒見過超過80磅的弓。馬上居然能開260多磅弓,還能百步穿楊,這不要太扯淡。

現代複合弓比賽,有輔助瞄準器械,箭台,滑輪組,穩定環境步射,距離最遠90米(不到80步,兩跬一步),奧運冠軍打出10環概率十分之一左右,穿楊水準不知有沒有百分之一。難道古代名將比現代奧運冠軍訓練更刻苦?方法更科學?器材更先進?

再說肉搏兵器。冷兵器吧曾經有人用5公斤雙手巨劍實操對砍,幾分鐘就脫力了。即便是經過現代力量訓練的人,揮舞超過30斤的冷兵器基本都沒有戰鬥力。三國里動不動兵器就幾十斤,放到現在至少打破N項世界紀錄。要知道你拿武器是用來揮舞的,幾十斤重的刀揮出去慣性都能把人從馬上帶出去,還打什麼仗。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廣泛使用的冷兵器超過10公斤重。漢代的騎兵武器一般都是這樣的,輕便為主。而且注意,沒有馬鐙

說到馬鐙就要說騎戰,三國猛將們唯一的單挑方式。但是實際上三國時代不太可能出現演義式單挑。首先三國時候沒有馬鐙,但這並不代表三國時代沒有騎戰。但是三國時代的騎兵騎戰和我們現在想像得不一樣。因為沒有馬鐙,三國時期騎兵對抗靠得是高橋馬鞍增強穩定性。高橋馬鞍長得是這樣:


看到沒有,這種高橋馬鞍有個最大的弊端。很多中世紀騎戰的高難度動作,用這種馬鞍是做不出來的,比如你一個托馬斯全旋就把自己卡住了。這種馬鞍提供的穩定性,幾乎都是向前的,能保證你衝鋒時不掉下去。但是如果你自己作死學電影里抖幾個槍花,左挪右閃來個拖刀計,分分鐘墜馬而亡。三國的騎兵是用來衝擊敵方陣型的,不是用來單挑的!即便是單挑也做不出正面衝鋒之外的其他多餘的動作。

三國演義里武將單挑最常見的不科學戰術,就是假裝不敵突施冷箭。上邊的兩張漢代騎兵的圖,如果大家仔細看,可以看到,所有漢代騎兵都要一手牽著韁繩的。沒有馬鐙,想保持穩定只能犧牲一隻手了。

在沒有馬鐙的情況下,想要空出兩手,只能用雙腳夾住馬腹部。但是騎過馬的朋友應該知道,有馬鐙的情況下,騎士在奔跑的時候,屁股是不直接坐在馬鞍上的,而是虛坐。最大的原因就是避免馬奔跑帶來的劇烈震動。這點在騎射方面尤其重要,馬奔跑的時候震動極為劇烈。只有踩住馬鐙,屁股離開馬鞍,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騎射條件,也有機會射出準確的箭。而三國時期,為了坐穩,你不僅不能屁股離開馬鞍,還要緊緊夾住馬腹。這騎射不亞於八級地震時候射箭。這種情況下只能做到拋射。想要在近距離單挑中使出精準點射,無異於科幻動作。

------------

大家可以看下評論,出來支持我的人,都明確表示有過健身經驗,或者是國家級運動健將,以及材料學專業人士。反對我的都是所謂「歷史愛好者」。我覺得雙方根本沒有任何可以協調的地方,科學和迷信本身就勢不兩立。已經關閉評論


第一其實是呂布和馬忠。
呂布沒得說了,
至於馬忠。
演義里說大家看到呂布威風凜凜的時候,
有一句描寫:果真是 人中呂布馬忠赤兔
可見呂布,馬忠,赤兔齊名。
還有,關羽被魏吳聯手乾的時候,魏國出了于禁曹仁龐德徐晃等大將,吳國也有韓當朱然蔣欽等武將,最後擒住關羽絆倒赤兔的是潘漳和馬忠。

沒錯,我是來看撕逼大戰的。


知乎月經題
呵呵
為什麼找不到系統的答案呢
因為你要知道啊
這些人啊
他們是武將
是行軍打仗的
上戰場廝殺的
排兵布陣的
不是大力士
也不是武林高手
不是打擂台
也不是私底下沒事兒就切磋一下
有明文記載的單挑就一例
呂布對郭汜
呂布的兵器
大概是長矛
刺中了郭汜
郭汜被後面的親兵救了回去
這麼說呂布的武力值比郭汜高吧?
然後呂布的軍隊被郭汜的軍隊打的不要不要的

對了我說的是歷史上的三國
單說小說
那它也不是武俠小說啊
誰受累排一個《金瓶梅》高手排名榜?


就排名來說,總體上認可最高票黃梁的答案


但有一名武將我希望描述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20歲剛出道,正面肛呂布(當時30多歲名滿天下騎著赤兔的呂布,基本見誰秒誰)
喝醉酒後和呂布單挑,呂布不敢相逼
小沛和呂布草了100多回合,不分勝負
秒殺與關羽戰30合平的紀靈
殺退過夏侯淵
被許褚徐晃張遼夾攻過(此時曹操軍中張飛埋伏)
一回合刺傷醉酒許褚(許褚此前曾誇下海口說不怕張飛)
長坂坡直接吼死曹操的侄子傑寶(另外一個口活殺人的就是丞相了)
十合敗馬岱
兩百多合戰平馬超(逼的馬超先用暗器,且並未受傷)
生平無敗績!

沒錯,這人就是張飛

爭議與污點:
50合戰平張頜(個人認為後期張飛喜歡玩心機,不再一味追求武力壓制,。同類還有智取老將嚴顏)

據說書法和繪畫都有一定水平,全才!


我提名一個大家基本被忽略的人物:徐榮

演義裡面徐榮被夏侯惇交馬數回合被斬殺

真實的徐榮是這樣的:

時,長沙太守孫堅亦率豫州諸群兵討卓。卓先遣將徐榮、李蒙四齣虜掠。榮遇堅於梁,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烹之。

擊敗孫堅

孫堅移屯梁東,為卓將徐榮所敗,復收散卒進屯陽人。卓遣東郡太守胡軫督步騎五千擊之,以呂布為騎督。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

再次擊敗孫堅

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榮見太祖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擊敗曹操,差點弄死了曹阿瞞


三國史上兩次擊敗孫堅,一次擊敗曹操的將領,怕不是什麼普通將領。


60歲黃忠和巔峰赤兔馬關羽 馬戰不分勝負 外加 超一流弓術 他壯年時的能力 大家可想而知。


孫悟空,距封印?解約407年。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周甘魏。
神槍張綉與文顏,雖勇善戰命卻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王海
既然您關閉了評論,想請問一下,您考慮了石灰岩或者砂岩么?
首先李廣作為右北平守,那麼右北平在內蒙寧城附近。
寧城砂岩不少,石灰岩也不少。
而風華砂岩硬度太低,雖然是黃色的容易被認成老虎,但因為風華硬度低無法達成「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而石灰岩則不同,石灰岩風華裸露後質地硬度不均,而且李將軍老眼昏花射第一箭中了石灰岩風華出的窟窿也未嘗不可知,等準備擼第二箭的時候射中的地方時硬度較高的也是可能。

所以你說李將軍這個不成立,至少在運氣成分上不成立。

另外還有一個是馬上開硬弓的故事。
前年去內蒙旅遊的時候......
蒙古套馬漢子表演了無鞍馬上騎射啊!無鞍啊!!!!恰恰我那會入了弓坑,少說六十多磅的弓。
套馬的漢子為了回饋我等人傻錢多速來的遊客表演的很賣力啊!
四十米左右上靶(射准大靶)啊!
那趟坑錢的旅遊唯二除了烤全羊以外值回旅行錢的就是這一串的蒙古漢子表演了啊!!!


就演義武評的部分,不大同意黃粱的答案,理由如下:
1、呂布因三英戰呂布,和輪戰曹營六將的戰績,第一無懸念。
2、呂布之下第二檔,個人認為應該是四個人,關張馬趙。
一個一個說,關羽作為縱貫演義大面積篇幅的人物,單挑記載(有效的、無效的)非常多,所以難免存在前後不一的情況,運動員還有個巔峰低谷,武將也是一樣。所以考慮演義里大多數武將其實也就出場了那麼一兩次,我一向主張三國武評主要以巔峰戰例為主,適當參考整體戰績(主要是下限戰例)。
從這個角度上講,關羽巔峰戰例有兩個:溫酒斬華雄和三合敗文丑。華雄在演義中是董卓麾下大將,出場之後連斬數將,細論起不應比徐晃、張郃差太多,被關羽速斬,且無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證明這是無效戰例。文丑是和顏良齊名的袁紹名將,和剛出道的趙雲曾經大戰50回合不分勝負,在戰關羽之前已經打敗徐晃和張遼,且收攏軍隊繼續向前的時候,被關羽三合速勝,心怯而走明顯就是戰敗了。三合敗文丑是超級牛逼的戰例,至於斬文丑關羽的確佔了馬快的便宜,但是要知道呂布騎著赤兔馬可也沒有追斬武安國和公孫瓚啊…… 如果僅以這兩戰而論,關羽甚至可以並肩呂布,可惜關羽漫長的職業生涯還有百合平黃忠,百合平龐德這樣的情況,所以總體看還是要弱呂布一檔。
張飛的巔峰戰力有,剛出道就50合剛呂布,雖然打到50合的時候已現敗相,但是和那個時候的呂布能單挑50合已經明顯高過曹營六將那個水平了。後來在徐州,步入巔峰狀態的張飛和走了下坡路的呂布硬剛百合不敗,這個戰例足以讓張飛立於呂布之下第二檔了。另外演義中,張飛遇許褚數次,雖然沒有明確表示二人有效單挑過,但是不論什麼情況下張飛都能殺退許褚,這個足以為張飛證名了。同樣是喝酒,呂布對於醉酒的張飛是不敢相逼,而張飛對喝了酒還能行軍的許褚,就是不數合刺下馬去……
馬超暴怒狀態下速敗張郃,後來又和裸衣無雙狀態下的許褚、張飛大戰百合以上,又有單挑數將的表現,可立這一檔。
趙雲職業生涯巔峰戰例比起關張略顯單薄,突重圍時戰敗張郃,在漢中救黃忠時令徐晃張郃不敢交戰,另外一合刺高覽是否算為有效戰例起碼是存有疑問的。但是趙雲勝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並沒有明顯拉低檔次的表現,這點十分難得,雖然亮點不那麼突出,但是下限高的驚人,也可列為這一檔。
另外可以接近這一檔次的是顏良,因為有速敗徐晃的戰績,但是顏良的問題在於參考的樣本過少,只有連殺宋憲魏續,20合敗徐晃的表現,另外雖然關羽斬顏良在演義中屬無效戰例,但是也同時反映出顏良應變能力著實有問題,無論關羽的馬多快,又有多不像是來正經單挑的,但是人家好歹是兩軍對陣,匹馬拿刀沖陣而來,顏良毫無準備就這樣被人家一刀收了,如果把顏良列為第二檔武將,怎麼說都有點不大說得過去……


@蘇沉船 個人覺得你還是不要爭論了,無用,那個人本身就是沖著抬杠去的,講不通,他無法反駁的評論他會刪除。本人用武器的長度類比武器的重量,結果那個答案被刪除。那個人的邏輯裡面有幾個論點很有意思,他射箭,做不到,所以古人也很難,先不說在現代社會中他算不算的上是出類拔萃,但是最起碼從他的回答裡面可以看出來他用自己的武力值類比了古代那些萬千人中出來一兩個的牛逼人物了。基本上可以看出來,他不承認概率論,不承認大千世界中總有幾個奇葩的人出現,基本上古代小說里的都是吹牛吧了,思維定勢了。


從民間流傳已久的一段話可以看出人們對三國演義中武將能力的排名,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綉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


下面的分析轉自答主自己的答案。原答案網址:三國演義武將武力排名?

-------------------------以下為原答案,開頭刪了一段廢話-------------------------

1. 本排名依據的書籍:題為《三國演義》(而非《三國志》《後漢書》等史書或其他描寫三國時代的小說),以毛宗崗本為底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73年12月北京第3版,2006年7月第19次印刷,(答主認為對於書籍,必須說明是哪個出版社,哪個版本,第幾版)因而請不要拿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或者陳壽《三國志》等正史來說事。

2. 本排名中所有引用,完整描寫戰鬥場景的句子(即戰例)者,都使用引用框;反之則採取直接引用法,以免造成不美觀的結果。

3. 本排名採取列傳式闡述法,即一個個人物地闡述,而非一個個戰例地闡述。

4. 本排名相信以下因素會對武將的武力造成影響:武將年齡、戰場形勢、身體情況。

5. 本排名所排的武力,均為武將巔峰時期的武力。(黃忠同樣,依照其他人進行推測)

6. 本排名專門考慮馬戰武力,但在評判時可以插入射箭實力(必須要有實戰驗證),簡單來說,就算雙方沒有使用刀、矛、戟等近身類攻擊武器而純粹使用射箭來決定勝負,同樣算作是實力強弱的體現。

7. 本排名中,但凡武將沒有受到他人干涉而上戰場的公平單挑,均視為雙方已做好充分的準備。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就算關羽在打架的時候,把手裡的刀都扔了,也視為這是他做好充分準備的結果!(雖然這個例子會造成大量的矛盾,關羽扔掉刀估計連劉備都打不過……當然,估計也沒有哪個武將會腦子蠢笨到直接把武器扔掉,和有武器的對手肉搏吧?)

8. 本排名所考慮的武將名單按拼音首字母順序排名如下:典韋、關羽、黃忠、呂布、馬超、龐德、孫策、太史慈、文丑、許褚、顏良、張飛、趙雲,共13個人(人再多的話答主也沒耐心寫這個答案了……本來定的是20個人,結果發現答主實在是要沒耐心的)。

9. 本排名的引用框內不分段。

10. 本排名認為:但凡擁有赤兔馬者(其實縱觀全書也就呂布和關羽),其實力得分大致是沒有赤兔馬時得分的112.5%,也就是增加了1/8的得分。

11. 本排名默認所排武將之間都互相了解。比如關羽不了解黃忠,就導致了他輕敵而中箭,而輕敵等情況在真實的武力中是不應該出現的。

12. 本排名認為:作為武將,其巔峰年齡期間應該是25歲至35歲。在這個範圍之外的,每年輕或老0—5歲,則其武力就跌為巔峰時期的92%;年輕或老6—10歲,則其武力就跌為巔峰時期的84%,然後是76%,以此類推。

13. 就本問題來說:答主所表達的是自己的看法。其實武評是非常難系統和100%有說服力的(你能說服80%的人已經算很厲害了),答主這個同樣是不一定。如果題主認為按照各項能力評分是系統的,那麼推薦答主看《三國志通俗演義》武將武力分析_煮酒論史_天涯論壇_天涯社區,裡面按照攻擊力、防禦力、意志力、特殊能力來進行評分,最終的結論是在87樓,認為第一呂布、第二趙雲、第三馬超、第四許褚、第五張飛、第六典韋、並列第六顏良、第八關羽、第九黃忠、第十龐德。也許這更加符合答主所說的系統吧。

14. 答主只給出對分析有用的戰例。

下面正式進入分析。


答主分析的第一人叫做典韋,字叫做……貌似沒說。此人極其強大,曹操兩大保鏢之一,可惜此人活得短,大部分時間曹操的保鏢都是許褚。嗯,答主非常願意評價典韋這個人。可能僅僅是因為網上的傳言說典韋比較強,毛本口訣更是把他排在了第3名,你更喜歡分析菜鳥還是高手?閑話不多說了,來看看典韋幹了什麼事,還有就是他能夠排在第幾名。

1. 典韋VS許褚(100頁—101頁):

卻說典韋追襲何儀到葛陂,壯士引軍迎住。典韋曰:「汝亦為黃巾賊耶?」壯士曰:「黃巾數百騎,盡被我擒在塢內!」韋曰:「何不獻出?」壯士曰:「你若贏得手中寶刀,我便獻出!」韋大怒,挺雙戟向前來戰。兩個從辰至午,不分勝負,各自少歇。不一時,那壯士又出搦戰,典韋亦出。直戰到黃昏,各因馬乏停止。典韋手下軍士,飛報曹操。操大驚,忙引眾將來看。次日,壯士又出搦戰。操見其人威風凜凜,心中暗喜,分付典韋,今日且詐敗。韋領命出戰;戰到三十合,敗走回陣。壯士趕到陣門中,弓弩射回。操急引軍退里,密使人掘下陷坑,暗伏鉤手。次日,再令典韋引百餘騎出。壯士笑曰:「敗將何敢復來!」便縱馬接戰。典韋略戰數合,便回馬走。壯士只顧望前趕來,不提防連人帶馬,都落於陷坑之內,被鉤手縛來見曹操。操下帳叱退軍士,親解其縛,急取衣衣之,命坐,問其鄉貫姓名。壯士曰:「我乃譙國譙縣人也,姓許,名褚,字仲康。……」

典韋對許褚,也許是演義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武將單挑。在此先推算一下許褚的年齡,答主認為此時許褚的年齡在30歲左右,理由如下:首先,作為「壯士」,其年齡不可能很大,但是很顯然在巔峰狀態,因為許褚在後來的表現中明顯沒有典韋之勇,此時卻戰平了典韋(此戰也反映出典韋很可能已經過了巔峰期,估計40歲左右也有可能吧,畢竟夏侯淳很早就歸順曹操了,是夏侯淳推薦典韋的,說典韋能打虎,總不見得還不到20歲就能打虎吧?所以此時典韋大致是40歲吧);其次,許褚當了曹操20年左右的貼身保鏢後死亡(演義里沒寫怎麼死的,但答主估計是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前,當時關羽侵略曹操的勢力,也沒見許褚出來干哪怕一件事,即使是曹操和他的部將嚇得魂飛魄散也沒有,估計是死了;同時百科裡說許褚在80回里還登場過,但答主怎麼找都沒找到,所以就默認許褚在關羽入侵之前就死亡了),而50歲死亡對武將來說是很正常的。鑒於此時典韋是40歲左右,許褚是30歲左右,因而許褚是以巔峰水平來戰非巔峰時期的典韋。依上文中所述的公式可以得出結論:許褚×100%=典韋×92%,因而如果典韋的得分是X分,許褚的得分是Y分,則X:Y=100:92。這也是我們對《三國演義》武將實力評定的一個部分,其結果為:典韋得分為100分,許褚得分為92分!

另外就本戰的時間多說幾句。基本公認在演義里的單挑,每回合大約是1.5分鐘,那麼許褚和典韋兩次是各戰了4個小時左右,4個小時就是240分鐘,算一下也就是有320回合的公平單挑了。就此我們可以基本判定,這是演義里時間最長的武將單挑。

典韋,字不可考,曹操部將,在評分體制1內得分為100分。

許褚,字仲康,曹操部將,在評分體制1內得分為92分。


答主要分析的第二個人,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大致記得是這樣的),是答主認為演義中竭力塑造的四個人物之一(另外三個是諸葛亮、劉備、曹操),俗話說「關羽義絕,曹操奸絕,諸葛亮智絕」。關羽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最富爭議的武將,有人認為他應該排在五虎將之末,有人把他排在名單的前三位,當然也有人認為他比徐晃更弱的,在此不多贅述了(話說徐晃都沒進這次的名單啊……)。先看看關羽的全部戰績吧(這次要從第1回翻到第77回……老天哪,話說誰叫關羽是主要人物,是劉備集團的人物呢……):

1. 三英戰呂布(46頁):

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

呂布對張飛,50多回合不分勝負。對於呂布年齡的推算如下:呂布曾稱劉備為弟,而劉備死時是223年,演義中描寫63歲,則劉備為160年出生,那麼呂布至少也是159年了。就算呂布159年出生吧,三英戰呂布的時候是191年,呂布32歲,處於巔峰時期;張飛死時221年,演義中描寫此時為55歲,因而張飛應該是166年出生,三英戰呂布時25歲;關羽死時219年,演義中描寫此時為58歲,因而關羽應該是161年出生,三英戰呂布時30歲;劉備三英戰呂布時是31歲。就此可以得出結論:呂布此時的實力為自身巔峰時期實力的112.5%(因為有赤兔馬);劉備此時的實力為自身巔峰時期實力的100%(不過這人基本可以忽略),關羽同樣,張飛此時的實力為自身巔峰時期實力的95%。劉備這樣的菜鳥級別的武將能夠上去打,這說明關羽和張飛已經基本撐住場面,志在必得了,劉備上去只不過是促進呂布的潰敗而已。所以95%張飛+關羽,30回合已經能夠敗112.5%的呂布了,如果張飛武力X分,關羽武力Y分,呂布武力Z分,可以得出公式:0.95X+Y&>1.125Z。但是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呂布居然面對關張的攻擊沒有死掉,這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點了吧。就三英戰呂布可以得出的結論其實不多,只有一個:呂布真的很牛逼。(按:本來是每個戰例都分析,不管有沒有用的那種,但三英戰呂布其實沒大用,只不過懶得在後面再加入劉關張和呂布的年齡了)

2. 關羽VS許褚+徐晃(211頁):

關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許褚接住交戰。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淳又截住廝殺。

本來嘛,這樣場面宏大的單挑,作者應該具體描寫才對,可是這裡只有一句話,「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其實這原因也很簡單,曹操給部將的命令是活捉關羽,這難度太大了,許褚和徐晃一看,難度那麼大,沒法完成,那就走了唄,多簡單。

3. 關羽VS顏良(217頁):

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關羽偷襲不算,不過顏良這個應變能力也是有問題啊。對比關羽赤手空拳躲過張飛猛地一擊……顏良好像真的是有點傻。

4. 關羽VS文丑(220頁):

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演義里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件事!關羽VS文丑,三合文丑就心怯了!答主認為原因如下:

(1) 顏良和文丑是兄弟,文丑應該是很清楚顏良比他厲害的,或者至少兩個人差不多吧?那麼這麼一個人被關羽斬了,現在眼前看到的這個人又那麼符合袁紹給出的外貌描述,文丑能不心怯才怪!

(2) 關羽確實比文丑強,這點文丑通過3回合就感覺出來了!先說一句,這個時候是200年,關羽年齡39歲,已經過了巔峰期,但擁有赤兔馬,其實力是巔峰實力的95%的112.5%,算起來是106.875%,還是大於巔峰時期的力量的!文丑3回合就感覺出關羽強於他,如果真的沒有顏良的因素,也沒有赤兔馬的因素,簡單推算,關羽大概能夠100回合殺敗文丑吧!這個實力確實還是相當強大的!(當然100這個數字也不重要,其實也沒太大根據)

5. 關羽VS黃忠(432頁—433頁):

雲長見一老將出馬,知是黃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擺開,橫刀立馬而問曰:「來將莫非黃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雲長曰:「特來取汝首級!」言罷,兩馬交鋒。斗一百餘合,不分勝負。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軍。黃忠收軍入城。雲長也退軍,離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斗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次日早飯畢,又來城下搦戰。韓玄坐在城上,教黃忠出馬。忠引數百騎殺過弔橋,再與雲長交馬。又斗五六十合,勝負不分。兩軍齊聲喝采。鼓聲正急時,雲長撥馬便走。黃忠趕來。雲長方欲用刀砍去,忽聽得腦後一聲響;急回頭看時,見黃忠被戰馬前失,掀在地下。雲長急回馬,雙手舉刀猛喝曰:「我切饒你性命!快換馬來廝殺!」黃忠急提起馬蹄,飛身上馬,奔入城中。玄驚問之。忠曰:「此馬久不上陣,故有此失。」玄曰:「汝箭百發百中,何不射之?」忠曰:「來日再戰,必然詐敗,誘到弔橋邊射之。」玄以自己所乘一匹青馬與黃忠。忠拜謝而退,尋思:「難得雲長如此義氣!他不忍殺害我,我又安忍射他?若不射,又恐違了將令。」是夜躊躇未定。次日天曉,人報雲長搦戰。忠領兵出城。雲長兩日戰黃忠不下,十分焦躁,抖擻微風,與忠交馬。戰不到三十餘合,忠詐敗,雲長趕來。忠想昨日不殺之恩,不忍便射,帶住刀,把弓虛拽弦響,雲長急閃,卻不見箭;雲長又趕,忠又虛拽,雲長急閃,又無箭;只道黃忠不會射,放心趕來。將近弔橋,黃忠在橋上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雲長盔纓根上。前面軍齊聲喊起。雲長吃了一驚,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今日只射盔纓,正是報昨日不殺之恩也。雲長領兵而退。

關羽VS黃忠,演義里極其驚天動地(誇張×100)的一場單挑!先算一下回合數吧,第一天大概是100回合,第二天50—60回合,第三天30—40回合,總共是180—200回合吧,取個中間數,關羽和黃忠之戰有190回合。雖然說這個時間也挺長了,但和典韋對許褚的320回合相比較,真的是沒辦法比較啊,典韋VS許褚真的不愧為是演義時間最長的單挑。

根據演義描寫推出關羽161年出生(219年死亡時58歲),黃忠148年出生(223年死亡時75歲——作者描寫),而他們戰鬥的時間應該是在208年,此時關羽年齡47歲,黃忠年齡60歲,按照上文中的公式,交戰雙方是「關羽×76%×112.5%」(即關羽×85.5%)和「黃忠×60%」,但是關羽因為不了解黃忠的箭術而吃了虧。現在我們開始分析:這場單挑分成三個部分。首先當然是第一天,大概是100回合左右,關羽和黃忠展開大戰,不分勝負;第二天,雙方大戰五六十回合,關羽對黃忠使用拖刀計,但發現黃忠被馬掀翻(跟赤兔馬相比起來也是醉了)之後,中性詞——頓生憐憫之心;褒義詞——大義凜然,具有英雄氣概;貶義詞——為了讓欠下人情債……總而言之,關羽就把黃忠給放了。答主認為完全可以認為關羽已經贏了,因為像手下留情這種事情自然不能在武評中出現,只不過是關羽自身品質使然。再說一下第三天吧,黃忠第一次箭不射出來,第二次還是不射出來,導致關羽輕敵,第三次射出來的時候無防備而中。輕敵這種事情同樣不應該在武評中出現,所以第三天可以說是平手,而理論上說黃忠第二天應該就死了。——上面這段話,答主很長時間內是這麼認為的,但現在答主認為,這完全是錯誤的!原因很簡單的,答主在前面已經寫過了,武評的基礎是幾個人之間互相完全了解,而黃忠如果了解關羽的話,怎麼會不知道關羽經常用拖刀計(因為拖刀計完全是關羽的獨門絕技)?那這麼看來,關羽對黃忠的190回合只是有一個結果,即兩人平手!——這是答主的腦子所給出的第二個結論!但後來答主腦子裡又得出了第三個結論:關羽不了解黃忠的程度,肯定大於黃忠不了解關羽的程度,原因很簡單,當時的關羽是華夏名將,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在了解度上關羽還是處於弱勢的!黃忠也還是基本了解關羽的,所以黃忠此時的實力得分實際上是應該增加為原來的150%左右,即其巔峰時期得分的90%,進而得出一個公式,如果關羽得分為X分,黃忠得分為Y分,則0.855X=0.9Y,所以答主得出結論——這是最終的結論了:

關羽,字雲長,劉備部將,少數時間內為曹操部將,在評分體制2中得分為90分。

黃忠,字漢升,先為韓玄部將,後為劉備部將,在評分體制2中得分為85.5分。

6. 關羽VS龐德(612頁—613頁):

關公隨即橫刀出馬,大叫曰:「關雲長在此,龐德何不早來送死!」鼓聲響處,龐德出馬曰:「吾奉魏王旨,特來取汝首!恐汝不信,備櫬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馬受降!」關公大罵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為!可惜我青龍刀斬汝鼠賊!」縱馬舞刀,來取龐德。德輪刀來迎。二將戰有百餘合,精神倍長。兩軍各看得痴呆了。魏軍恐龐德有失,急令鳴金收軍。關平恐父年老,亦急鳴金。二將各退。龐德歸寨,對眾曰:「人言關公英雄,今日方信也。」正言間,于禁至。相見畢,禁曰:「聞將軍戰關公,百合之上,未得便宜,何不且退軍避之?」德奮然曰:「魏王命將軍為大將,何太弱也?吾來日與關某共決一死,誓不退避!」禁不敢阻而回。卻說關公回寨,謂關平曰:「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平曰:「俗云:『初生牛犢不怕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託也。」關公曰:「吾不殺此人,何以雪恨?吾意已決,再勿多言!」次日,上馬引兵前進。龐德亦引兵來迎。兩陣對圓,二將齊出,更不打話,出馬交鋒。斗至五十餘合,龐德撥回馬,拖刀而走。關公隨後追趕。關平恐有疏失,亦隨後趕去。關公口中大罵:「龐賊!欲使拖刀計,吾豈懼汝?」原來龐德虛作拖刀勢,卻把刀就鞍鞽掛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將來。關平眼快,見龐德拽弓,大叫:「賊將休放冷箭!」關公急睜眼看時,弓弦響處,箭早到來;躲閃不及,正中左臂。關平馬到,救父回營。龐德勒回馬輪刀趕來,忽聽得本營鑼聲大震。德恐後軍有失,急勒馬回。原來於禁見龐德射中關公,恐他成了大功,滅禁威風,故鳴金收軍。龐德回馬,問:「何故鳴金?」于禁曰:「魏王有戒:關公智勇雙全。他雖中箭,只恐有詐,故鳴金收軍。」德曰:「若不收軍,吾已斬了此人也。」禁曰:「『緊行無好步』,當緩圖之。」龐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

真的是不知道龐德什麼時候出生的,所以默認他在此戰的時候是巔峰時期吧!而關羽此時已經是58歲了,其實力約為巔峰時期得分的68%×112.5%=76.5%,而龐德的實力就算是巔峰時期的100%吧!在此戰中,關羽吃了虧,先是戰了160回合左右,然後被龐德一箭射中了。當然,此時的關羽和此時的龐德,其實也是很接近的,他們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答主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的公式(因為關羽已經定為得分90分的武將了,龐德也先按照評分體制2來評分吧):設龐德的巔峰得分是X分,90×0.765=0.97X,X≈70.98≈71,所以大致就算龐德的得分是71分吧!綜合而言,此戰可以幫助我們得出下面的一個結論:

龐德,字令明,先為馬超部將,後為曹操部將,在評分體制2內得分為71分。

7. 關羽VS徐晃(626頁):

公勒馬問曰:「徐公明安在?」魏營門旗開處,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嘆羨!茲幸得一見,深慰可懷。」公曰:「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數窮吾兒耶?」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公撥馬回寨。

因為徐晃不是本文中所寫的13個人之一,所以徐晃不計入排名。但是答主還是要回答一個問題,即也許很多三國迷都在想的一個事情,那就是:這是不是關羽的污點戰役?答主可以明確地回答:不是!按照年齡,關羽的武力為巔峰時期的76%,又之前中箭而右臂少力,其實力約為巔峰時期的76%的55%,也就是巔峰時期的41.8%!即使是這樣,關羽仍然和徐晃戰了個勢均力敵,因為右臂少力關平才恐有失的,並不是因為關羽的實力不濟。所以說徐晃的實力大約是關羽巔峰時期得分的41.8%!難不成這還是關羽的污點戰役——如果是這樣的話,什麼叫做關羽的成功戰役?所以這根本不是關羽的污點,反而還進一步說明了關羽的實力很強,即使在老了且右臂少力的情況下,也沒有失敗於徐晃!


我們要說的第三個人,姓黃,名忠,字漢升,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同為五虎將之一。黃忠實在是出場得太晚了,但是他的第一仗就非常有代表性,和關羽展開激烈搏鬥,而關羽是人們公認的「武聖」!黃忠也是《三國演義》武力評估中較具有爭議的一個,在這裡答主先說明一點:答主評論的仍然是傳說中「小黃忠」的實力,而不是「老黃忠」的實力。由於在具體分析完之後發現對黃忠的分析毫無意義,因此答主直接跳過這一塊。

我們所要分析的第四個人,姓呂,名布,字奉先。此人一直被人們覺得是《三國演義》武力第一人,答主也基本贊同這一觀點。當然,呂布在《三國演義》里只出場了十幾回(具體來說是3—19回),所以其戰績自然也不多,但就像黃忠一樣,少數的戰績,能夠帶來極佳的成績。況且呂布後期是在和曹操+劉備集團對戰,而呂布集團則幾乎只有呂布一個武將在單挑(張遼相對於呂布來說好像還是太弱了……),所以呂布的戰績恐怕要比黃忠什麼的多一點了。那麼,「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所述的呂奉先,到底在演義里有怎樣的光輝事迹呢?

9. 呂布VS張飛(141頁):

兩陣圓處,玄德出馬曰:「兄長何故領兵到此?」布指罵曰:「我轅門射戟,救你大難,你何故奪我馬匹?」玄德曰:「備因缺馬,令人四下收買,安敢奪兄馬匹。」布曰:「你便使張飛奪了我好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賴!」張飛挺槍出馬曰:「是我奪了你好馬!你今待怎麼?」布罵曰:「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飛曰:「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玄德恐有疏失,急鳴金收軍入城。

小沛之戰大概是發生在196年的,這個時候159年出生的呂布是37歲,而166年出生的張飛是30歲;呂布已經過了巔峰期,武力理論上說是之前的92%,而張飛則在巔峰期。更要命的是,呂布一直都在喝酒(這在19回中得以表現),所以其實力更是遠遠不如巔峰時期,很可能只有巔峰時期的65%左右。當然呂布還有赤兔馬加成,所以其得分約為巔峰時期的72.45%——大概就是72.5%!即使如此,呂布居然還是和張飛大戰100回合不分勝負(答主仍然認為是不分勝負,關於劉備為什麼鳴金收軍,比較贊成 @周國生 的說法,認為劉備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其實也比較符合劉備的性格),可以得出一個方程式,假設呂布巔峰得分為X分,張飛巔峰得分為Y分,則0.725X=Y!最終得出結論:

呂布,字奉先,先為丁原部將,後為董卓部將,又自成一方,在評分體制3內得分為100分。

張飛,字翼德,劉備部將,在評分體制3內得分為72.5分。

10. 呂布VS李豐(149頁):

術將李豐挺槍來迎;戰不三合,被布刺傷其手,豐棄槍而走。

秒殺。


我們所要分析的第五個人,姓馬,名超,字孟起,書中回目一般叫做「馬超」或者「馬孟起」。馬超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在關張趙馬黃的排名中排在第四名,當然,這確實是有其他因素在裡面的。對於馬超最著名的評語無疑就是曹操那句「馬超不減呂布之勇」了,儘管如此,馬超和呂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是呂布太強),但是在整個三國階段,他也算是數一數二的武將了。馬超除了不少速勝戰役之外,還曾戰許褚、戰張飛,是演義里戰績最能說明問題的武將之一。下面,我們來看看馬超究竟有什麼戰役。

1. 馬超VS許褚(481頁):

超挺槍縱馬,立於陣前,高叫:「虎痴快出!」曹操在門旗下回顧眾將曰:「馬超不減呂布之勇!」言未絕,許褚拍馬舞刀而出。馬超挺槍接戰。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馬匹睏乏,各回陣中,換了馬匹,又出陣前。又斗一百餘合,不分勝負。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兩軍大駭。兩個又斗到三十餘合,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褚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桿,各拿半節在馬上亂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淵、曹洪兩將齊出夾攻。

馬超對許褚!先算一下回合數,基本算一下,大致是鬥了240回合吧,馬超實在是厲害!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計算了。馬超在192年是17歲,出生於175年;此時是215年,馬超應該是40歲,也過了巔峰時期了,其實力大約是原來的92%;而許褚,按照前文中分析,在與典韋戰鬥(即197年)大約是30歲,算他出生於167年,此時年齡是48歲,實力大約是巔峰時期武力的76%。馬超並沒有使用暗器,這意味著他其實還保留了實力,如果使用暗器的話……大致來說,現在的實力是他使用暗器時實力的75%吧(不要小看暗器、箭之類的東西哦),那麼也就是巔峰時期實力的69%;在這樣的情況下,——馬超面對的還是個完全不怕死的許褚,仍然在210回合左右就逼得許褚把衣服都脫了,幾乎是讓許褚敗退了,也就是說馬超能夠210回合敗許褚!那麼也就是說,此時許褚的武力,大致是此時馬超武力的98.5%,畢竟也是過了210回合許褚才敗退的!那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設馬超得分為X分,許褚得分為Y分,則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公式:0.69X·0.985=0.76Y,0.67965X=0.76Y,大約是0.68X=0.76Y;在評分體制1內,Y=92,所以0.68X=0.76×92(X在評分體制1內)=69.92,X≈102.82≈103,所以X在評分體制1內為103!進而我們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

馬超,字孟起,先自成一方,後為劉備部將,在評分體制1內的得分為103分。

2. 馬超VS張飛(537頁—538頁):

次日天明,關下鼓聲大震,馬超兵到。玄德在關上看時,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來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張飛便要下關。玄德急止之曰:「且休出戰。先當避其銳氣。」關下馬超單搦張飛出馬,關上張飛恨不得平吞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當住。看看午後,玄德望見馬超陣上人馬皆倦,遂選五百騎,跟著張飛,衝下關來。馬超見張飛軍到,把槍望後一招,約退軍有一箭之地。張飛軍馬一齊扎住;關上軍馬,陸續下來。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么!」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兩馬齊出,二槍並舉。約戰百餘合,不分勝負。玄德觀之,嘆曰:「真虎將也!」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兩將各回。張飛回到陣中,略歇馬片時,不用頭盔,只裹包巾上馬,又出陣前搦馬超廝殺。超又出。兩個再戰。玄德恐張飛有失,自披掛下關,直至陣前;看張飛與馬超又斗百餘合,兩個精神倍加。玄德教鳴金收軍。二將分開,各回本陣。是日天色已晚,玄德謂張飛曰:「馬超英勇,不可輕敵,且退上關。來日再戰。」張飛殺得性氣,那裡肯休?大叫曰:「誓死不回!」玄德曰:「今日天晚,不可戰矣。」飛曰:「多點火把,安排夜戰!」馬超亦換了馬,再出陣前,大叫曰:「張飛!敢夜戰么?」張飛性起,問玄德換了坐下馬,搶出陣來,叫曰:「我捉你不得,誓不上關!」超曰:「我勝你不得,誓不回寨!」兩軍吶喊,點起千百火把,照耀如同白日。兩將又向陣前鏖戰。到二十餘合,馬超撥回馬便走。張飛大叫曰:「走那裡去!」原來馬超見贏不得張飛,心生一計:詐敗佯輸,賺張飛趕來,暗掣銅錘在手,扭回身覷著張飛便打將來。張飛見馬超走,心中也提防;比及銅錘打來時,張飛一閃,從耳朵邊過去。張飛便勒回馬走時,馬超卻又趕來。張飛帶住馬,拈弓搭箭,回射馬超;超卻閃過。二將各自回陣。玄德自於陣上叫曰:「吾以仁義待人,不施譎戰。馬孟起,你收兵歇息,我不乘勢趕你。」馬超聞言,親自斷後,諸軍漸退。玄德亦收軍上關。

馬超VS張飛!答主可以再算一遍回合數,先是100+回合,再是100+回合,然後是20+回合,加在一起大約是230回合。具體分析一下。按照前文中所說的,馬超出生於175年,張飛出生於166年;此時是215年,馬超年齡40歲,張飛年齡49歲。很明顯,前面200+回合,馬超沒用暗器,張飛沒用箭(前面許褚可沒說會用箭哦……),後面20+回合都用了,在這方面平手不算。馬超的實力是巔峰時期的92%,張飛的實力是巔峰時期的76%,很明顯張飛在這方面是處於劣勢的。但是馬超在打之前就「人馬皆倦」,實力已經下降到原來的75%左右,所以此時馬超的實力大致是巔峰時期的69%左右;而張飛也多次想要出戰(被劉備按住了),體力應當也有消耗,所以其實力大致是原來的95%左右,也就是巔峰時期的72%左右!先是戰100+回合,劉備估計比較謹慎所以「恐張飛有失」,馬超自己作為武將就是頭領,所以他也不會恐有失了,這不能說明問題。後面的100+回合,情況相同。所以前面200+回合能夠向我們表達出的意思非常明確:在200回合內,巔峰時期69%的馬超能和巔峰時期72%的張飛打成平手!後來的20+回合其實不能很好地說明問題,雙方已經休息完畢,而且只打了20+回合,和前面天昏地暗的200+回合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壓根兒不能作為依據!不過後20+回合倒是巔峰時期的92%對76%了,反正用了暗器和箭,但也沒太大作用。所以我們就按照前面的說法,設馬超巔峰時期的實力為X分,張飛巔峰時期的實力為Y分,則:0.69X=0.72Y,進而可以得出結論X:Y=72:69,所以馬超和張飛巔峰時期的實力之比為72:69!

這裡我們就碰到了一個評分體制的衝突問題,當然這是個好問題,意味著我們3個評分體制終於可以消滅掉一個了,畢竟3個實在是太多了……張飛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是72.5分,馬超在評分體制1中的得分是103分。在這裡我們面臨著一個問題,到底是要選擇評分體制3還是評分體制1呢?答主最後還是選擇了評分體制3,原因很簡單,因為評分體制3中的呂布巔峰時期得分是100分,而呂布可以肯定是演義中最厲害的,最厲害的人100分看起來比較順眼嘛。所以我們必須將評分體制1中的每個人都進行分數的調整,先說張飛和馬超,張飛還是72.5分,馬超就要改一改了,接著改的是許褚和典韋,那麼我們就將會得到下面的結論:

馬超,字孟起,先自成一方,後為劉備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75.5分。

典韋,字不可考,曹操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73.5分。

許褚,字仲康,曹操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67.5分。


我們要說的第六個人叫做龐德,從馬超部將變成曹操部將,然後在曹操那兒創下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戰績。不說了,因為他的所有戰役都沒用,哦不,有一場對關羽的有用,但是關羽搶功勞啊。


很遺憾,後面的這個人依然不是五虎上將或者典韋、許褚,而是小霸王孫策。演義的作者給了孫策很高的稱號,「小霸王」,霸王可是項羽,幾乎公認的中華歷史上武力第一人,答主個人認為,孫策僅憑下面的這些戰績,似乎還是難以擔當起小霸王的稱號的。

1. 孫策VS太史慈(128頁):

卻說孫策看了半晌,方始回馬。正行過嶺,只聽得嶺上叫:「孫策休走!」策回頭視之,見兩匹馬飛下嶺來。策將十三騎一齊擺開。策橫槍立馬於嶺下待之。太史慈高叫曰:「那個是孫策?」策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便是東萊太史慈也,特來捉孫策!」策笑曰:「只我便是。你兩個一齊來並我一個,我不懼你!我若怕你,非孫伯符也!」慈曰:「你便眾人都來,我亦不怕!」縱馬橫槍,直取孫策。策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五十合,不分勝負。程普等暗暗稱奇。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乃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慈卻不由舊路上嶺,竟轉過山背後。策趕到,大喝曰:「走的不算好漢!」慈心中自忖:「這廝有十二從人,我只一個,便活捉了他,也吃眾人奪去。再引一程,教那廝沒尋處,方好下手。」於是且戰且走。策那裡肯舍,一直趕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馬再戰,又到五十合。策一槍搠去,慈閃過,挾住槍;慈也一槍搠去,策亦閃過,挾住槍。兩個用力只一拖,都滾下馬來。——馬不知走的那裡去了。——兩個棄了槍,揪住廝打,戰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頭上的兜鍪。策把戟來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孫策和太史慈之戰!回合數100回合,數量倒不是很多,但是為很多人所津津樂道。先看一下雙方的年齡,還好這倆人死的時候都不像許褚那樣無聲無息的……孫策是26歲死的,死的那年是200年,那生的那年就是174年咯(百度說175年,不過不管百度答主打算自己算);太史慈是206年死亡,年僅41歲,所以太史慈是……165年出生的。這場戰鬥發生的時候應該是在公元196年,此時孫策是22歲,太史慈是31歲;孫策不是巔峰時期,其實力應該是最巔峰時期的92%,而太史慈的實力正在巔峰時期,是100%的實力。孫策和太史慈打的時候,到最後孫策已經佔了優勢(一個搶了對方的武器,一個只能讓自己不死),但是並沒有打敗太史慈,基本可以判斷孫策此時能150回合打敗太史慈。但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太史慈並沒有完全發揮實力,書中明確寫了,他認為孫策有12個從人,就算是抓住了孫策也沒用,所以他估計是只發揮出了90%的實力,所以他的實力是巔峰時期的90%,而此時的孫策估計和此時的太史慈相比較……太史慈是孫策的97%應該是比較合理的推斷。所以我們大致算一下,孫策的巔峰實力為X分,太史慈Y分,那麼0.92X·0.97=0.9Y,則0.8924X=0.9Y,四捨五入一下大致可以得到0.89X=0.9Y,則X:Y=0.9:0.89!因為暫時還沒有別的戰例,所以先用評分體制4來表示:

孫策,字伯符,先為孫堅部將,後自成一方,在評分體制4中的得分為90分。

太史慈,字子義,先自成一方,後為孫策、孫權部將,在評分體制4中的得分為89分。


後面一個人是太史慈,又是一個東吳的武將,東吳的武將又怎麼比都難以比過劉備和曹操最強的那些武將的,畢竟《三國演義》中孫權一方就是個推動情節的配角……有用的戰績如下:

1. 太史慈VS張遼(435頁):

張遼縱馬當先,專搦孫權決戰。權綽槍欲自戰,陣門中一將挺槍驟馬早出,乃太史慈也。張遼揮刀來迎。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再次說明太史慈和超一流武將的差距,70—80回合戰不下一個二流的張遼。讓我們按照作者的口吻來想一想超一流武將戰張遼會怎樣……

呂布VS張遼——「布大怒,挺方天畫戟出戰。十餘合,遼敗走。」

張飛VS張遼——「飛大怒,挺槍出戰。斗三十餘合,操急鳴金收軍。」

馬超VS張遼——「張遼出戰,二十餘合亦敗走。」

趙雲VS張遼——「遼大叫:『吾奉曹丞相命令,在此等候多時了!』雲大怒,挺槍便刺張遼。斗二十餘合,遼敗走。」

關羽VS張遼——「張遼道:『曹丞相令吾擒汝,吾不敢以私廢公。』雲長大怒,揮刀出戰,戰三十餘合,戰不下張遼,操急鳴金收軍。」

哈哈哈哈哈……在此說一下太史慈、孫策和關羽、張飛等武將的差距。答主在此因為實在是沒有什麼基礎的戰例,所以提出意見,僅供參考:孫策的實力大約是60分左右(依照評分體制2)。為什麼呢?很顯然孫策對於極弱的武將能夠秒殺,這一點還是不錯的;但是在群戰的時候,孫策明顯弱於超一流的武將,給出一個60分的得分其實已經不錯了。所以我們得出:

孫策,字伯符,先為孫堅部將,後自成一方,在評分體制2內的得分為60分。

太史慈,字子義,先自成一方,後為孫策、孫權部將,在評分體制2內的得分為59.5分。


這後面一個武將,總算是答主比較想分析的武將了。此人是袁紹大將,姓文,名丑(這名字起得……),好歹是個比較厲害的傢伙,而且出場得也不多,好讓答主休息休息了。當然,就文學意義上說,文丑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就是,作為一個非常厲害——越厲害越好——的武將,最後被關羽殺了——那意思就是關羽特厲害咯。(從這裡可以看出,武評其實挺無聊的,也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包括答主都喜歡這玩意兒……)好,作為一個出場不多而且26回就死了的武將,答主還是很願意分析的。下面正式開始。

1. 文丑VS趙雲(56頁—57頁):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

不管怎樣,先看年齡。答主首先做一個假設,即顏良和文丑所有戰役,都是在他們巔峰時期所作出的,因為書中沒有對他們年齡的任何描述。就假設文丑是在巔峰時期,此時的文丑是大軍壓境,心理上佔優勢,其實力可能達到了原來的120%;而趙雲則是「少年」,答主估計大致是17歲吧(否則怎麼能稱為少年……),那麼就算作趙雲是17歲,則他的武力是巔峰時期的84%;雙方就算是平手,也不需要說是什麼別的鑽牛角尖的解釋。所以我們得出結論:設趙雲得分為X分,文丑得分為Y分,則:0.84X=1.2Y,X:Y=1.2:0.84,那麼——請允許答主使用評分體制5來解釋趙雲和文丑的得分,儘管最終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評分體制:

趙雲,字子龍,先為袁紹部將,後為公孫瓚部將,又為劉備部將,在評分體制5中的得分為120分。

文丑,字不可考,袁紹部將,在評分體制5中的得分為84分。

趙雲果然不一般,和袁紹大將都拉開那麼大的差距……


對文丑的分析很快就結束了,答主接下來要開始寫演義里戰績很多的一位武將,即曹操在演義里大部分時間的貼身保鏢許褚,字仲康。此人被戲稱為「平手大王」,答主其實也不怎麼喜歡許褚,不是因為他是曹操部將,具體的原因,答主也不清楚。不過,他的事兒都被別人搶光了,所以不說。


後面一個人是顏良。答主最喜歡分析顏良這樣的人,強大,事情又不多。作者寫顏良強大的目的其實跟文丑差不多,當然,武評本來就是娛樂嘛。順便再說一句,顏良的有效戰績20回合戰敗徐晃的分析,不知如何答主在趙雲那兒分析了,所以就不說啦。


後面一個人,張翼德。天哪,這人的事比關公還多吧,答主有得可忙了。

1. 張飛VS紀靈(184頁):

張飛更不打話,直取紀靈。斗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於馬下,敗軍奔走。

這便是為許多人所津津樂道的「紀靈事件」,即關羽30回合戰不下紀靈,而張飛則不到10回合就殺死了紀靈!答主認為這一事件確實能夠說明關羽弱於張飛,對此答主有三個理由:

首先,紀靈事件。當然,張飛戰紀靈的時候,袁術大軍正全面處於下風,張飛擁有士氣的優勢,而關羽戰紀靈的時候,是戰鬥中的第一場戰鬥,雙方都精神旺盛。此時大致是196年,關羽年齡是35歲——巔峰時期,而紀靈也默認為巔峰時期;張飛戰紀靈的時候是199年,張飛的年齡是33歲——還是巔峰時期,紀靈同樣。儘管考慮到張飛那時處於優勢,但是畢竟只有10回合,張飛在有優勢的情況下,發飆武力可能上漲為原來的150%,此時的張飛實力是紀靈的3倍不到一丁點(推測),因而紀靈的武力大致是張飛的49.5%;而關羽戰張飛的時候,關羽的實力沒有上漲(赤兔馬還沒拿到),紀靈的實力大約是關羽的一半左右,因而此時紀靈的武力大約是關羽的50%;兩相比較,答主便可以得出結論,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劉備大將的實力比是49.5:50(關:張)。而關羽在評分體制2中的得分為90分,張飛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72.5分,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實力換算:

關羽,字雲長,劉備部將,少數時間為曹操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72分。

進而:

黃忠,字漢升,先為韓玄部將,後為劉備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68.5分。

龐德,字令明,先為馬超部將,後為曹操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57分。

孫策,字伯符,先為孫堅部將,後自成一方,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48分。

太史慈,字子義,先自成一方,後為孫策、孫權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47.5分。

順便再給兩個張飛&>關羽的佐證。先是關羽在殺顏良後對曹操說的話:「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關羽那麼自大,總不見得是在反諷張飛吧?還有就是諸葛亮在馬超襲擊後說的話:「須是張、趙二將,方可與敵。」沒有說到關羽(後來又說的「除非往荊州取關雲長來,方可與敵」是為了激發張飛鬥志),說明關羽確實比張飛、趙雲要差一些,差多少?作者沒有說。同時也提供了一個佐證,張飛和趙雲較為接近。下文再說。

2. 張飛VS張郃(579頁):

一將當先,攔住去路,睜圓環眼,聲如巨雷:乃張飛也。——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

此時張飛是以智取勝,恐怕已不滿足於用武力戰勝對方,因此不作為參考。


恭喜答主進入第13位武將,也是眾多三國迷的崇拜者,常山真定趙子龍!話說答主本來覺得湊個5比較好,結果在目前各位所看到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兩個苦不拉幾的張遼和徐晃,這種人又不是很強,分析起來真的是味同嚼蠟!後來答主覺得13在中華文化里也算個蠻好的數字,所以呢就最後用了13個武將,而且為了湊個數字而浪費答主的時間精力實在是不值得啊……話說趙雲很可能是演義里戰績最多的一位武將呢,他居然在最後一個,哎喲喂呀。

1. 趙雲VS文丑(56頁—57頁):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

前文中已經說過結論,在評分體制5中,趙雲的得分為120分,文丑的得分為84分。順便講一下年齡問題,趙雲此時17歲,這個時候應該是191年,所以趙雲出生於174年。——這個戰績沒用,答主放著的原因就是之前答主在這兒說了趙雲的年齡。

2. 趙雲VS張郃(266頁):

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郃。郃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

這裡我們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即趙雲和顏良的實力問題!眾所周知,馬超對張郃之時,張郃只有20回合便敗走,而趙雲對張郃則用了30回合!先談談年齡問題,馬超對張郃的時候,年已40歲,其實力為巔峰期的92%;趙雲對張郃的時候,年齡為27歲,其實力為巔峰期。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即趙雲在打張郃的時候,已經戰鬥了許久,身心俱疲,而張郃除了在那兒埋伏了一段時間之外,什麼事都沒幹,可以算作是體力充沛(當然張郃打馬超的時候同樣是體力充沛的),而趙雲的實力恐怕已經降低到原來的75%了吧,畢竟戰鬥了不少時間。所以:75%的趙雲面對張郃……張郃大約是趙雲的一半,所以此時的張郃為趙雲巔峰的37.5%;而馬超對張郃的時候是20回合戰勝,此時的張郃大概是馬超的41%(「二十餘合」),所以張郃是馬超巔峰時期實力的37.72%,因而我們可以得出馬超與趙雲的實力比,設馬超為X分,趙云為Y分(都是巔峰時期),則0.3772X=0.375Y,X:Y=37.5:37.72!同時將評分體制轉化:

趙雲,字子龍,先為袁紹部將,後為公孫瓚部將,再為劉備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76分。

文丑,字不可考,袁紹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53分。

再說顏良,他在幾乎沒有任何體力消耗的情況下20回合殺敗了徐晃,徐晃大約是顏良的40%左右!(哎喲喂呀好像和趙雲沒有關係哎,幹嘛放在這裡說……)而我們前面知道,徐晃是關羽的41.8%,卻是顏良的40%,說明顏良是強於關羽的!具體的計算一下就好了,如下:

顏良,字不可考,袁紹部將,在評分體制3中的得分為75分。

3. 趙雲VS姜維(766頁):

雲恰待攻城,忽然喊聲大震,四面火光衝天。當先一員少年將軍,挺槍躍馬而言曰:「汝見天水姜伯約乎!」雲挺槍直取姜維。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

老年趙雲對壯年姜維(大概吧),平手。當然,姜維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總歸要渲染得比較強大咯。——這場戰鬥沒用,放在這兒是因為答主怕有人說答主故意迴避趙雲的污點戰役。


就此,我們對演義中13位武將的分析全部完畢!就評分體制3,我們也可以得出:

呂布得分——100分

張飛得分——72.5分

馬超得分——75.5分

典韋得分——73.5分

許褚得分——67.5分

關羽得分——72分

黃忠得分——68.5分

龐德得分——57分

孫策得分——48分

太史慈得分——47.5分

趙雲得分——76分

文丑得分——53分

顏良得分——75分

之前的得分,即上面所展示出的,是以0.5分為單位的。但是,以0.5分為單位,終究讓人看了覺得不舒服,所以答主將所有的得分乘以2,這樣單位就會變成1分,終極的分數如下:

呂布得分——200分

張飛得分——145分

馬超得分——151分

典韋得分——147分

許褚得分——135分

關羽得分——144分

黃忠得分——137分

龐德得分——114分

孫策得分——96分

太史慈得分——95分

趙雲得分——152分

文丑得分——106分

顏良得分——150分

下面,答主就最終得出《三國演義》武將的終極排名(估計以後也不會寫類似的排名了,這次寫得累死也挺滿意的,所以就斗膽打了個「終極」):

1. 呂 布(200分)

呂 布(出自360百科同名詞條)

2. 趙 雲(152分)

趙 雲(出自百度百科同名詞條)

3. 馬 超(151分)

馬 超(出自百度百科同名詞條)

4. 顏 良(150分)

顏 良(出自360百科同名詞條)

5. 典 韋(147分)

典 韋(出自360百科同名詞條)

6. 張 飛(145分)

張 飛(出自百度百科同名詞條)

7. 關 羽(144分)

關 羽(出自百度百科同名詞條)

8. 黃 忠(137分)

黃忠(出自360百科同名詞條)

9. 許 褚(135分)

許 褚(出自百度百科同名詞條)

10. 龐 德(114分)

龐 德(出自360百科同名詞條)

11. 文 丑(106分)

文丑(出自百度百科同名詞條)

12. 孫 策(96分)

孫 策(出自百度百科同名詞條)

13. 太史慈(95分)

太史慈(出自360百科同名詞條)

全文完。


本答案基於《三國演義》

基本設定是這樣的:

1、年齡和經驗會導致武力在1-2的範圍浮動;

2、武將發揮會有浮動,所以有好的戰績和稍次戰績,這裡主要以好的戰績判定武力,次等戰績只做參考,因為很多單挑根據主公需要會放水(比如許褚平徐晃);

3、單挑平局情況有很多種:從「互有攻防」到「一方只能防守」還有因為主公想要招降導致的放水。這其中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要關注到平局上限和下限(比如黃忠上平關羽下平李嚴);

4、武力差距達到4時有機會打敗或是優勢平局,達到5時可以打敗另一方;

5、兩打一時1&<1+1&<2,因為長兵器互相干擾兩者不能完全發揮,單一方武力處於對方二人平均武力的話可以招架但處於劣勢勉強平局;

6、赤兔馬由於高、快在單挑中具有一定優勢,特別是單挑中可以敗而不亡,因此一般情況下考慮對武力+2。

各武將巔峰武力值及檔次如下:

第一檔:關羽(有赤兔)&>102,關羽(無赤兔) 100;

第二檔(超一流):趙雲、顏良、文丑、張飛、呂布(有赤兔)、許褚、典韋 96,馬超 95;

第三檔(一流):呂布(無赤兔)、黃忠、龐德 94,徐晃、張郃、張遼、太史慈、甘寧 92;

其餘:孫策、凌統、魏延、夏侯淵、夏侯惇等 90-92。(因武將人數太多,不設檔或未考慮)。

以上設定基本滿足演義中大大小小的單挑。

以下是對各大經典戰例的解釋:

1、常年第一的呂布為何在第三檔,且在8-11名?

答:呂布成名期在其巔峰狀態:經驗豐富正值壯年(94),且有赤兔寶馬(+2),因此憑藉96的武力橫掃各地武力不到90的「名將」們。

至於「三英戰呂布」:二十左右且只秒殺過雜牌將軍的張飛還不到巔峰狀態(94),因此戰平呂布略帶劣勢,關羽(同樣理由武力98)因為呂布出場華麗名滿天下,張飛雖然厲害還沒有過硬戰績且年輕(步弓手...)因此擔憂張飛而出場,就是呂布(96)VS張飛(94)和關羽(98),此時呂布憑藉馬快勉強招架(關張戰不倒呂布),劉備(&<90不入檔)加入後直接跑起來了(轉燈似地)但是呂布還是跑了。

至於「六將戰呂布」:先是許褚(經驗略淺武力95)單挑呂布(96)平局(只有二十合),後加入典韋(經驗略淺武力95)這時是兩個95 VS 96,平局,但幾乎同時四將齊出,呂布馬快也招架不住,只能藉助馬快跑了。第二場直接六將齊出,呂布逃走。

下邳戰張飛就不用說了,此時張飛已差不多巔峰(95),呂布略下滑(95)棋逢對手,關羽劉備也已知道他二人水平,直接不參與了,陳宮反倒怕呂布有失。

至於為什麼呂布有幾個名將齊上的待遇,其實和關羽幫張飛一個道理:當時他們都還不是名將,且經驗不足,對自身估計偏低,而呂布當時當著各路英雄的面掃了一片普通「名將」,名氣太大,估計偏高。同樣的道理,後來大家幾斤幾兩都知道了,都是名將,一般就不齊上了。一般大家認為呂布第一都是因為呂布以一敵多,最是威風,但沒有考慮到呂布馬快且只有呂布在巔峰期,以及呂布還是敗逃了(呂布好歹也是一流名將,一對多時憑藉赤兔逃走不死還是比較容易的)。

2、為什麼關羽能排第一,且高第二這麼多:

答:關羽巔峰在曹操第二次攻打劉備到劉備寄身劉表期間。表現為:戰退許褚(96)、徐晃(91),斬顏良(96),誅文丑(96),還有過五關斬六將時用斬將驅散幾百上千士兵(雖然亮眼,不好估計,因此只做參考)。前三次都是對抗超一流將領,其他武將單挑超一流將領的機會基本也就三次,趙雲(文丑、許褚)、張飛(兩次呂布(有赤兔)、馬超、許褚(這次很水)),而且只有平局,關羽的三次都是完勝,且第一次時無赤兔一對二。

當然很多人認為這三次都有水分。不過總體來看在各位名將不多的對決里,有且只有關羽抓住了機會,且不只一次是三次,還挑刺就有點牽強了。不過我還是會詳細說說:

1)戰退許褚(96)、徐晃(91)。發生在曹操第二次進攻徐州劉備時,整體是夏侯惇引出關羽後,和埋伏的許褚和徐晃截住前路,關羽後路被弓弩手截住,然後俘虜或把關羽逼到土山。而關羽(無赤兔 武力100)戰退許褚和徐晃二人後被夏侯惇引軍截住。置疑在於許褚徐晃不出全力,如果是平局,考慮到這個因素戰鬥會比較水,但是許褚和徐晃被戰退了,後來加入了夏侯惇才抵住,且一直打到晚上。許褚和徐晃不出全力的前提是抵得住關羽,他二人不可能抵不住了退了也不出全力的。所以這場戰鬥含金量非常高。

2)斬顏良:問題在顏良且欲問時就被關羽斬了。可是顏良問話不代表手上沒有動作,就算沒有打算進攻也不可能沒有防備,畢竟對方持刀騎馬沖了過來,且顏良早就看到了。這是一場正面突襲而絕不是偷襲,直接反應二人在反應、敏捷和力量上的差距。誅文丑更不用說了,三合敗文丑,追上一刀斬殺,爭議不大。

3、馬超武力值比許褚、張飛低,畢竟他戰平了許褚和張飛?

答:因為那時馬超正值壯年,張飛和許褚人到中年,武力-1,95。

4、顏良文丑為什麼是超一流?

答:因為顏良文丑都是速敗徐晃,文丑還平了趙雲;許褚五十合平徐晃有放水嫌疑且三十合平趙雲。

最後,你的答案和大家的為什麼差別那麼多?

答:因為我較真,想的多一點,小時候對三國武力高低太執著,現在大了還是忍不住去分析,也因此有點不好意思匿名了。


匿名來答,只說《三國演義》,不評分,只評級。
呂布,第一名當仁不讓,S+級。
關羽,前期秒殺顏良文丑華雄,都是超一流武將。後期戰功赫赫威震華夏就不說了,給二爺一個S+。
張飛,兩次懟呂布,第一次拼了五十合,第二次一百來合不分勝負,實力可見一斑。假定呂布後期實力下滑,張飛應該比呂布次點。戳翻醉許褚,震死夏侯傑,鏖戰馬超的戰績很亮眼,S應該差不多。
曹仁,《三國志》曾言其為曹魏勇武第一,張遼次之。本應給個S+,但小說中太吃虧了,搞得像個守城將,S好了。
馬超,打平張飛,曹營中除許褚外幾乎無人能敵,S。
趙雲,七進七出救阿斗水分太大,老年上陣滅韓德滿門含金量不足。救黃忠決定了下限,平文丑決定了上限。A+應該是公平的。
張遼,威震逍遙津,武力固然是重要因素,但作為將領的素質才是主要原因。考慮到《三國志》的評論,A+左右吧。
許褚,A+。
孫策,A+。
太史慈,A+。
徐晃,A。
張郃,A。
黃忠,A。
魏延,A。
甘寧,A。
王雙,A。
文鴦,A。
……
慢慢填。


我有一上將潘鳳。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打仗將領們除了筋肉和技術還有兵器坐騎外,就靠的一股好勇鬥狠的勁,也許今天心情不好不想打了武力值就下去了,或者運氣好遇到送人頭的,這種事沒準的


再說都是後人編的東西,不知道客觀與否,我也不會哪吒滾輪是不


這些人扯得再怎麼玄乎,認同的人也不過百十上千,你想了解這個,還不如去下載個三國類遊戲然後按照武力值排序武將,起碼這些遊戲的玩家數量是以萬為單位的。
ps:1,不談手游,頁游。
2,三國遊戲我只認光榮。


曲阿小將啊,三國志記載: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斗,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太史慈和孫策單挑時候,曲阿小將以一敵十二,對手都是韓當、黃蓋這種武力80+的對手,曲阿小將實力可見一斑。這可是史書記載,不是yy


推薦閱讀:

TAG:三國 | 三國演義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