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有什麼用?
也包括讀詩、寫詩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理解為:藝術有什麼用? 我想李澤厚先生的《美學四講》里這段話可以回答:正因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總是有限的,短暫的,甚至是殘缺的。他們局限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於是人們更希望從藝術的幻想中得到想像的滿足。通過藝術作品中的時空倒換和變幻,擴大的自己對生活的參與,增加 了對生命和潛能,情慾和願望的實現,當然加強了對生命的感悟和體驗,甚至還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重要影響,藝術擴展了生活,加強了生命,實現了自己。
…………
突然又找到了一個回答:
如果沒有詩,吻只是觸碰,畫只是顏料,酒只是有毒的水。
如果沒有詩,沒有人喜歡那張叫做「山」的三角臉,沒有人喜歡那具叫做「山」的無頭屍體。
如果沒有詩,人種下火藥,不會得到楓林;人種下鹽,不會得到沙漠;人放走一個氣球,地平線上也不會升起月亮。
只要天空還有一抹藍,就有詩。 只要雪有影、雨有痕、雷有聲、水有紋,就有詩。
只要有一滴淚、一條小徑、一陣惘然,就有詩。
不能沒有詩。
如果人不寫詩,鳥來寫;鳥不寫,風來寫;風不寫,蝸牛來寫,昆蟲來寫。
或者,人寫詩不用文字,用行為。
詩仍然是詩。 -王鼎鈞《有詩》
很多東西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沒有用,但不能說他沒有用,時時都覺得自己見識淺薄,因為很多人做的很多事在利益他人的時候我卻都不得而知。
詩是美的。
讀詩的衝動,和看美女的衝動,往往是類似的。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詩是真誠的。
有些情緒排解不了的時候,詩人卻通過文字跟你說,嗨兄弟,別孤獨,我和你想的一樣。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詩是無窮的。
你不知道下一顆糖豆是什麼味道,也不知道下一首詩是什麼味道。詩是人類對語言運用得最巧妙的方式之一。世界有無窮的風景,詩里也是。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所以詩有什麼用?
詩可以增添美。
詩可以分擔你的孤獨。
詩可以填補生活的缺口。
生活里並不是必須有詩。如果撞不到眼緣,就算了吧,不要強求。強扭的瓜不甜。
音樂,運動,代碼,DotA,都可以拿來填補空洞的生活。
詩只是選項里的一個。不要因為別人的建議勉強自己讀詩。
真正的美好都是不期而至。
微生盡戀人間樂,只有襄王憶夢中。
空山嘉木心幽幽,冷幾寒樽痕印留。
顧盼遙迢君何處,和光穿葉意綢繆。
一生不辭頻相問,筵盡閑情未肯休。
言到嗤極竟成笑,弄發苦憶舊春秋。
頻因去國添惆悵,卻戀傳奇忘細究。
千江月影築長路,踏遍浮生不回頭。
(原作者不詳。)
這就是詩能做到的呀。在你累了一天,迎完新學妹幫拖了N個行李箱卻一個電話都沒有到手,一個人默默走在孤寂的校園裡時,你看見遠處彩霞成片,有飛鳥掠過,你感慨萬千,千言萬語到了嘴邊卻只有兩個字,「卧槽~」
這時隔壁傳來了一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學妹,今晚夜色一定很美~謝邀。
這事兒,孔子他老人家說得很好了。雖然他是說《詩經》,但我覺得拿來作為對詩這文體的涵括,也沒問題。《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興、觀、群、怨,侍奉父母與君王,知道鳥獸草木的名稱。
就這些作用。
興,朱熹解釋為感發意志。比如你跟哥們喝酒,拍著桌子來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感發一下。
觀,就是觀察了解天地萬物。真到過西部戈壁的人少吧,但聽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多少會對那裡有個概念。
群,交往朋友。古代人是會用詩歌彼此酬唱交朋友的,現代其實也可以。寫情詩給心儀的對象,大家一起嚷兩嗓子,都成。
怨,怨刺。比如發現有些事自己沒法左右,感嘆一聲「花開花落兩由之吧」,就過去了;當然,也可以用「恨不相逢未嫁時」,開啟一段婚外戀,當然我不提倡這個……
認識鳥獸草木,更明白了。讀詩,可以知道蒹葭、荇菜、荷、竹、白芷、蝴蝶、黃鸝、白鷺等等,長知識啊。
最後,侍奉父母與君王,這個很簡單了。比如郭沫若先生《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1976年10月21日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幫
政治流氓文痞
狗頭軍師張
還有精生白骨
自比則天武后
鐵帚掃而光
篡黨奪權者
一枕夢黃梁
野心大
陰謀毒
詭計狂
真是罪該萬死
迫害紅太陽
接班人是俊傑
遺志繼承果斷
功績何輝煌
擁護華主席
擁護黨中央
你看,這就很好的服務了君王。
最後,打個比方吧。
如果單個的字是米,那麼散文(包括一切非韻文)就是飯,而詩歌是酒。
飯管飽,維持你的身體機能。酒不管飽,只負責讓你的精神舒服。
同理,詩歌不管飽,就像酒喝了不管飽,只負責讓你舒服。
人除了得活下去,也得圖點舒服吧?
詩歌就是讓你舒服用的。
《白老虎》是一本印度的諷刺小說,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對印度的種姓制度、貧富差距、薄弱的基礎設施等問題進行了批判,其中有幾句與詩歌意義有關的句子很有意思: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明白了世上之美安於何處,因此我註定不會為奴一生」。
「詩歌是一種秘密,一種只有聰明人才會掌握的魔法。」
「一些有智慧的人出於對窮人的同情,某一天會在詩歌里留下一些符號和象徵。這些符號和象徵從表面上看似乎在形容玫瑰和美女等等,可一旦理解正確,裡面其實隱藏著玄機,能讓世界上最貧窮的人也認定這場一萬年之久的智力較量其實是他獲勝。「
詩有什麼用?大概是給讀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發現生活之美的秘密,破解之前聰明人的魔法,增長智慧吧。
我欲讚美電影與詩篇
手錶、槍炮與匣中的寶劍
我欲讚美海上沉浮的戰艦和昏黃的膠片
夕陽下林立的塔吊和抹了槍油的三棱刃尖
吞雲吐霧的蒸汽火車和朝陽下輝煌的金頂佛殿
齒輪與二極體比浮滿碎冰的大河更美
焦糖與咸鹽遠勝過白雪皚皚的山巔
我欲讚美一切精巧的製造
熵的逆增好過日漸混沌的自然
真正的詩不是寫的,而是它自個從你體內往外鑽,你不把它寫出來心裡難受。
早晨起來的時候,看到窗外陽光正好,生機一片,想到「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周末和朋友去農家樂,看見農民在田間地頭勞作,想到「春風能解凍,和煦催耕種」「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去公園逛逛,花開正好,綠意盎然,想起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天上飄起來毛毛雨,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淡淡的土腥味,想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古人出遊,吟詩作詞,馬可波羅、徐霞客出遊,皆有遊記,余秋雨出遊,也能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嘆》。有詩情,才能體會到畫意,腹有詩書,才覺得這個世界原來是如此的飽滿、有質感。若看到美景只能感嘆一句「好美啊」,一腔情愫無處噴洒,也實在憋屈得夠嗆。。。
總結一句的話就是,面對同一場景,詩詞歌賦能大大地提升你的用戶體驗。好比做愛,阿Q的「我想和你睏覺」跟詩人的「我想和你一起起床」,內心的意境絕對是不一樣的,所謂生命的大和諧,不僅指肉體的交合,更是靈魂的交融。各位的回答很精彩,在下也有一點見解,與諸位分享。
我曾經在我的文章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人們總是為某些特定的文學體裁賦予美而崇高的意義,且把這意義視為這種體裁的唯一且本質的意義,這是對文學的道德綁架。
很多回答對詩的見解為美、真誠,只深入表達剖析精神層面的最好的文體。
這樣看來,有別於三偽文學,詩屬於純的不能再純的純文學範疇。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沒有至清的水,沒有至善的人。
詩歌的用處很多,其餘答主也說了很多。這裡我簡單說一些:
詩可以用來歌功頌德,可以用來在政治上的站隊。
詩可以用來宣揚意識形態。
詩可以用來追名逐利,能夠用來得獎,用來參加中華好詩詞,拿獎金,擴展人脈。
詩可以用來炫耀,用來約炮。
詩可以用來諂媚,用來拍馬屁。
詩可以用來謀生,用於酒席上的尋歡作樂。
甚至,詩可以用來滿足性幻想。
…………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詩的功用。我們絕不能否認。而且在我們看來一些偉大的詩人,也做過以上例舉的事情。
而且其中有的東西,並不比純純的抒情詩藝術造詣低。
誠然,這種種寫詩的動機使我們反感,但又真實的存在著,為我們的閱讀和研究提供著素材,甚至在寫作中也不乏借鑒的意義。
高尚與純潔固然可貴,但絕不能說,只有高尚與純潔才是詩,詩只能有高尚純潔的用途,否則便不是詩的本性。
詩歌說到底,就如一把槍,到底用來做什麼,還是取決於人。
說詩無用的,僅僅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沒有寫詩的人了】
沒有寫詩的人了風很哀傷
自此吹過酒杯的聲音
不過是醉漢的鼾聲
自此梅花落下的軌跡
也無人見到了
雪花也拾不起來了
一個吻吻在唇上
只猶如是兩片肉生冷地貼了一下
想一個人時
落在紙上的
只是重重的墨跡
再也寫不出一種時間來了
去年三月29號, 複試結束 。去看了《王牌特工》,我騙著他走去了雞鳴寺,晚上看雞鳴寺的櫻花覺得格外好看。路邊的棉花糖五塊錢一個,他買了一個給我。從雞鳴寺回新街口坐的是二路汽車,車裡沒幾個人,燈是藍色的。
今年三月27號,從新街口走到了雞鳴寺,買了一個五塊錢的棉花糖,坐了二路汽車回去。
去年的三月末,我們還沒有在一起。今年的三月末,我們也沒有在一起。
昨晚看著在風中輕輕落下來的櫻花,突然想起了那句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精緻而無用,才是奢侈。
求偶。(嚴肅臉)
詩歌不講究害臊,扔下冠冕堂皇,求偶是詩歌很大的一個用途。就像孔雀要開屏,青蛙要叫,我們就得寫詩,讀詩。
《死亡詩社》里那些年輕人一開始成立詩社的時候,就是為了泡妹子。
詩經的開篇就是關雎,你一想起來,就覺得很溫柔。
讀很多現代詩的時候,裡面的荷爾蒙腫脹得要噴出來,比如聶魯達這個湊流氓就說:
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對櫻桃樹做的事
關雎是溫柔,而這裡是下流。詩的妙處就在這裡,既可以莊重,也可以詼諧。現代人的愛不是隱忍的,沉重的,而是挑逗的,顧盼神飛的。如木心先生語:
現代人是??眼瞼就算一首十四行詩了
現代詩特別好玩的地方是它告訴你,我不一定走心,有可能走腎。我一點都不諱言我對你的渴望,我想和你生一窩猴子,也是很有趣的嘛。
我們可以類比一下板磚和詩歌哪個比較趁手:
你問「美女,這塊兒磚頭是你掉的嗎?」和「這位同學,這本《巴列霍選集》是你掉的嗎?」的表達效果有什麼差異?女生面對哪種情況會尖叫「打劫啊!」
是不是後一種效果顯得更加沉穩而內斂,不經意間展露出了你過人的才華,你還可以順勢聊聊自己是聶魯達派,才不喜歡巴列霍呢。
←←
當然,我仔細想了想。其實本質上還是看臉,你給她本《巴列霍選集》她也不一定會留下聯繫方式。
而且我也沒通過這種方式搭訕成功,泡到妹子。
所以也不要太指望詩歌起什麼大用。
(完)
加點兒佐料的分割線加點兒佐料的分割線加點兒佐料的分割線加點兒佐料的分割線加點兒佐料
如果你不喜歡長篇大論的話,我用一句話來結束戰鬥,這句話來自我對福克納的斷章取義:
如果一位作家不得不搶劫自己的母親,他會毫不猶豫地下手————《希臘古瓮頌》可比一打老太太有價值多了。
這句話的意思呢,是說《希臘古瓮頌》的力量可以誘使著人去做壞事。這就是詩歌的作用~
是不是沒放醬包是不是沒放醬包是不是沒放醬包是不是沒放醬包是不是沒放醬包是不是沒放醬包
詩歌的功用論(藝術的功用論)並不是無意義的問題。就像一隻靴子被扔在地上的時候,你撿起它來,總是要思考它的用途的。
下面的論述基本在巴爾贊的《藝術的濫用和誤用》中,我把主語替換成詩歌補充一些例子:
「不問有什麼用」的做法呢,實際上是懸置了圍繞詩歌文本產生的種種價值判斷,回歸到文本上來,關注藝術自身的力量。比如按照康德主義的觀點來講,詩歌(藝術)作為一種審美活動,體現出的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它本身蘊藉著沒有任何利害觀念喚起的愉悅感。審美和政治啊根本不搭,自己玩得很開心~
就對個體來講,詩歌作為一種強烈的藝術形式,影響人的心靈和情感,改造人的價值觀,可以豐富或削弱人的想像力,這都是它的作用。
就對人這個群體來講,詩歌的作用可能包含以下三種情況:
1)詩歌成就不朽。
這基本上算是我在專欄里的觀點的重複。
書裡面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人們對於藝術的期望:
林肯造幣廠一年一度出品的鍍銀盤子上複製了一幅達利的作品。那則廣告說「一切都會消失...只有藝術...經久不衰」;它繼續說:「今天,我們身處快速變化變化和價值稍縱即逝的時代,藝術經久不壞的意義比以往更加明顯。」
另一則廣告引用了他(海明威)的話:「最終,國家會慢慢遭到侵蝕,墜落的塵埃最終會隨風而去,人們一個個離開塵世,這一切都沒有什麼永恆的重要意義,只有實踐藝術的人才能名垂青史......千年的歷史會使得經濟學顯得愚蠢可笑,而藝術品卻經久不衰...」
人對於死亡還有毀滅是有深深的恐懼的,因為死亡與毀滅,可以抹除人的肉體和痕迹。
人呢?在宇宙里是非常孤單的呀,還沒有找到伴兒呢,也沒有別人對他說過:「愛過」。就這麼離開,會很不甘心,所以他想儘可能的活下去。靈魂的不朽;生命的繁衍等等等等,都是這個願望的花樣變種。
葉芝的成名作《駛向拜占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駛向拜占庭
查良錚譯本
那不是老年人的國度。青年人
在互相擁抱;那垂死的世代,
樹上的鳥,正從事他們的歌唱;
魚的瀑布,青花魚充塞的大海,
魚、獸或鳥,一整個夏天在讚揚
凡是誕生和死亡的一切存在。
沉溺於那感官的音樂,個個都疏忽
萬古長青的理性的紀念物。一個衰頹的老人只是個廢物,
是件破外衣支在一根木棍上,
除非靈魂拍手作歌,為了它的
皮囊的每個裂綻唱得更響亮;
可是沒有教唱的學校,而只有
研究紀念物上記載的它的輝煌,
因此我就遠渡重洋而來到
拜占庭的神聖的城堡。哦,智者們!立於上帝的神火中,
好像是壁畫上嵌金的雕飾,
從神火中走出來吧,旋轉當空,
請為我的靈魂作歌唱的教師。
把我的心燒盡,它被綁在一個
垂死的肉身上,為慾望所腐蝕,
已不知它原來是什麼了;請儘快
把我採集進永恆的藝術安排。一旦脫離自然界,我就不再從
任何自然物體取得我的形狀,
而只要希臘的金匠用金釉
和錘打的金子所製作的式樣,
供給瞌睡的皇帝保持清醒;
或者就鑲在金樹枝上歌唱
一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情
給拜占庭的貴族和夫人聽。
詩講述的內容並不是很複雜,充滿了二元對立的意義:老年和青年;感官的音樂和萬古長青的理性的紀念物。詩人的說法對於肉體的衰朽,對於感官的沉溺充滿了貶義。他認為自己必須被「採集進永恆的藝術安排」,通過神火的煅燒,留下靈魂的歌唱,保存在金制的鳥里,才能懂得世間的真理,才能走向永恆。
不管這種神秘主義傾向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的闡釋和理解,你依然可以從這首詩里讀到詩人對於永恆的熱望。
這就是我們說的詩歌的第一個用途,成就不朽。有可能這種不朽並不是以靈魂的不死,種族的繁衍的形式持續下去的,而僅僅是被外星人擺在博物館裡。但他依然證明了:我存在過。
如果讀過三體的同學有印象的話,地球人在文明快毀滅的時候試圖把一些資料保留下來,最後甚至打算在石頭上刻字。這些看起來徒勞的事情,就是想做這些,這大概算是智慧生命體的執念吧。
2)詩歌具有破壞作用。
這種論證方式會稍微有那麼一點點的不一樣。原文是這樣子講的:
顛覆藝術或者革命藝術的理念。他遵循的原則是,藝術的職責是抨擊社會,譴責社會陋習,有助於從根本上改變根深蒂固的社會墮落現狀————其方式是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是無法忍受的。那些人認為最佳藝術甚至超越了這一點,讓人在心理上做好準備,迎接新制度的到來。根據這個觀點,藝術的功能不是頌揚,而是進行指責和改造,是訴諸暴力,以便激勵人們使用暴力。
這樣的觀點在現代主義以後的詩歌派別當中顯得很是常見。速度已經成為了現代的一個特徵,這也就意味著,革新,破壞的頻率會越來越快。年輕的詩人們都渴望能快速地釋放自己的荷爾蒙,在藝術上一鳴驚人,所以流派和流派的鬥爭和更迭層出不窮。我們可以舉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例子,《未來主義者宣言》的前九條:
1、 我們要歌頌追求冒險的熱情、勁頭十足地橫衝直撞的行動。
2、 英勇、無畏、叛逆,將是我們詩歌的本質因素。
3、 文學從古至今一直讚美停滯不前的思想、痴迷的感情和酣沉的睡夢。我們讚美進取性的運動、焦慮不安的失眠、奔跑的步伐、翻跟頭、打耳光和揮拳頭。
4、 我們認為,宏偉的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美——速度之美,從而變得豐富多姿。一輛賽車的外殼上裝飾著粗大的管子,像惡狠狠地張嘴哈氣的蛇……。一輛汽車吼叫著,就像踏在機關槍上奔跑,它們比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塑像更美。
5、 我們要歌頌手握方向盤的人類,他用理想的操縱桿指揮地球沿正確的軌道運行。
6、 為了提高人們奮發向上的原始熱情,詩人必須勇敢豪邁、熱誠慷慨地獻出自己的生命。
7、 離開鬥爭就不存在美。任何作品,如果不具備進攻性,就不是好作品。詩歌意味著向未知的力量發起猛烈的攻擊,迫使它們向人匍伏臣服。
8、 我們穿過無數世紀走到了盡頭!……倘若我們一心要攻破一座「不可能性」的神秘莫測的大門,那為什麼還要回過頭來向後看呢?時間和空間已於昨天死亡。我們已經生活在絕對之中,因為我們已經創造了無處不在的,永不停息的速度。
9、 我們要歌頌戰爭——清潔世界的唯一手段,我們要讚美軍國主義、愛國主義、無政府主義者破壞行為,我們歌頌為之獻身的美麗理想,我們稱讚一切蔑視婦女的言行。
這個文本的關鍵詞我已經標示了出來,他們是在謳歌新的時代精神:風馳電掣的火車帶來的速度;鋼鐵槍炮帶來的激情。這種有點兒法西斯的審美雖然在很多同學看來不可思議,但是實際上確實存在,並且在很多人的眼中存在。力量,破壞,勇敢,叛逆這些字眼在很多年輕的生命上跳動著,儘管這並不一定很愉快。你可以從金斯堡的《嚎叫》里找到這種激情澎湃的表述。放蕩而又不安;憤怒而又無奈。
破壞會帶來美嗎?答案是會的。這種破壞不一定會是用暴力的方式。
宵 禁
艾呂雅門口有人把守著你說怎麼辦
我們被人禁閉著你說怎麼辦
街上交通斷絕了你說怎麼辦
城市被人控制著你說怎麼辦
全城居民在挨餓你說怎麼辦
我們手裡沒武器你說怎麼辦
黑夜已經來到了你說怎麼辦
我們因此相愛了你說怎麼辦
這首詩的名氣很大。反抗並不一定是通過暴力抗爭的方式來完成的。這個文本的重點是愛情么?不是,準確來說,這裡面體現出來的力量感並不是直接來自於愛情,而是逼仄中的自由。
全詩用一系列強烈的疑問句把質問的對象一步步逼到絕境當中去,構成了一個封閉的空間。從何種意義上來說,你都是不自由的,但是我們相愛了。人可以通過相愛的方式來保留自己的自由。
布羅茨基曾經提到過一個例子,曼德爾施塔姆寫的大部分東西是沒有手稿的,在蘇聯的政治空間里,他基本上寫什麼都很容易被銷毀。但是曼德爾施塔姆夫人背會了他大部分的詩作,基本上他的詩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保留下來的。這種破壞的感覺是頗為奇特的,它通過記憶和愛破壞了專制的牢籠。
這裡還需要重視的一點是:這種破壞作用很容易走向反面。我覺得有一個非常波德萊爾式的困境是,革命之後我們要繼續做什麼?我們很清楚,這種寫作方式的生命力就來源於破壞力,一旦停頓下來,就很容易失去活力。一旦開始變成頌歌的時候,這種詩歌就會變得有些「結巴」。
「你真賽過我親爺爺。」是一個註腳。
3)詩歌可以把人們從受苦受難的世界解放出來,讓他們進入純粹的審美世界。
不論是把詩歌視為宗教的救贖,還是把詩歌視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都是覺得詩歌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與現實世界不同的審美經驗,讓人能夠解放自我:能讓受傷的人平靜下去,能讓頹喪的人振作起來。
這點的意義很明顯,我確實也不需要舉很多的例子。
所以就像這篇演講的最後,它為我們進行了一番綜合的論述(我把藝術換成了詩歌):
詩歌就是力量。它影響頭腦,神經,感覺和靈魂。它帶著希望,敵視和嘲笑以及道德批評的信息。它能夠與物質邪惡和精神邪惡進行鬥爭,它能夠傳遞社會理想;這樣的社會要麼在很久以前出現,要麼現在存在,要麼很快就會誕生。總之,詩歌被普遍認為是重要的,因為它幫助人們生活,幫助人們記憶。
這種力量瀰漫在人們周圍,人們越來越習慣詩歌的存在了,詩歌不會像以前一樣高不可攀。
它其實可有可無,就像辛波斯卡所說的:「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這僅僅是荒謬當中的一個選擇,並不一定代表更好。
但是或許,你在疲憊的時候需要它,這就是它的用處。:)
願詩歌安慰你受傷的心靈 @張宴之
Ramen!
詩源於人對事物本質的好奇與探索,它的價值在它提出了什麼問題,而非解決了什麼問題。不理解詩的人對此的認識往往相反。
3初三開始接觸詩詞,大學後漸漸脫離出來。
回顧一下高一,高二,高三這期間的詩能發現自己的成長和心境變化。
高一
舷上歌
夜深無眠,月色尚好已至中天。
讀《蔓蔓青蘿》醉聞《秋水》之曠遠,嘆長夜無人相與和。
永夜漫漫 無人相與歌。
湖上清歡 杯酒淺酌
願聞佳人《秋水》一曲,暢我心向曠達、所思無多。
故有此作
舷上歌
湖泛清漪月中天,斑斑光轉星如錢。
行舟無人煙波上,和衣醉倒倚木舷。
似看飛花泫泫落,有女昭昭下九天。
暈華無月自灼耀,錦袖無風自翩躚。
落我蓬舟煙羅散,一曲《秋水》意曠遠。
滴水流瀉聲碎雪,協音和韻舟不前。
徵音突變聲更高,急轉宮調誤斷弦。
幺弦既斷驚若夢,樽落湖波人不見。
水中殘花原是別年。
這首詩一氣呵成,雖然現在看來措辭韻律有欠琢磨,但是很喜歡當時自然的心境。
汀上客
寺鐘聲馨雲煙散,醒起蓬舟碧霄遠。
棹水臨波清風湛,登岸撫袂山色繚。
汀蘭岸芷行步步,古苔青木入杳杳。
沿階直上隴翠處,有庭環竹居雲高。
推門笑道來辰晚,自罰三杯眾且饒。
醉生豪氣輕五嶽,橫執落筆凌雲霄。
逸興揮毫飛綺句,江渦天幕翻碧潮。
浦林秋隙從筆過,西景暝岫辭蘭皋
浮天暮色積雲端,鴻陣破煙過晴巒。
若拂微葉潛天地,連嶂沓影遠孤帆。
這首就比較刻意,因為很喜歡那種曠達的心境,運用各種意象之類的,太隔。心境也不如從前
平心而論,詩歌對我們生活結構的滲透要比西方深得多,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樣,似乎普遍認為對它感興趣,卻又無所謂的東西。……如果說宗教對人類的心靈起著一種凈化作用,使人對宇宙、對人生產生出一種神秘感和美感,對自己的同類或其他的生物表示體貼的憐憫,那麼依我所見,詩歌在中國已經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無非是一種靈感,一種活躍著的情緒,中國人在他們的宗教里沒有發現這種靈感和活躍情緒,那些宗教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黑暗生活之上點綴的漂亮補丁,是與疾病和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但他們在詩歌中發現了這種靈感和活躍的情緒。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並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
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詩歌通過享受儉樸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了聖潔的理想。它時而訴諸浪漫主義,使人們超然在這個辛苦勞作和單調無聊的世界之上,獲得一種感情的升華;時而又訴諸人們的悲傷、屈從、剋制等情感,通過悲愁的藝術反照來凈化人的心靈。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村舍炊煙裊裊升起,並與流連于山腰的晚霞融為一體的景色;它教人們對鄉間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親切,要溫柔;它使人們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遊子之情;它教人們用一種憐愛之心對待採茶女和採桑女、被幽禁被遺棄的戀人、那些兒子遠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親,以及那些飽受戰火創傷的黎民百姓。
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人們用泛神論的精神和自然融為一體,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感懷時光的有形流逝,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在這個意義上應該把詩歌稱做中國人的宗教。我幾乎認為如果沒有詩歌--生活習慣的詩和可見於文字的詩--中國人就無法倖存至今。不過,要是沒有某些特定的原因,中國詩歌也不會在中國人生命中獲得這麼重要的地位。首先中國人的文學和藝術天才使他們用充滿激情的具體形象思維去進行想像,尤其工於渲染氣氛,非常適合於作詩。他們頗具特色的濃縮、暗示、聯想、升華和專註的天才,不適合於創作具有古典束縛的散文,反而可以輕而易舉創作詩歌。這種詩歌的意義在於詩人將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詩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與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間的歡樂與悲傷。
摘自《吾國與吾民》:林語堂先生的著作,原書是用英文寫作的,名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很少有人可以用如此精練簡約、直指要害的語言,概括出中國人與詩歌之間的關聯,用它來回答我們為什麼要讀詩,再好不過了。
春節假期在家追著看《中國古詩詞大賽》第二季,本來是因為喜歡酈波老師看的,看過他的百家講壇之曾國藩家書系列。結果被選手們,尤其00後的孩子們驚艷到了,自慚形穢之餘,特別想向他們學習。古詩詞是一座豐富的寶庫,能從中汲取營養的人註定更加豐滿。
腹有詩書氣自華。
有一則小故事,與作家王蒙有關。我一直記著這個小故事。
王蒙曾被流放到新疆,他落腳在伊寧縣巴彥鄉一個普通的維吾爾族家庭里。作為一個被改造的對象,一個異族,一個倒霉的知識分子,他不由得擔心起來。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戶維吾爾族農民不但沒有非難他,反而以極大的熱情幫助他、愛護他、保護他。幾十年後,當有記者問及當初為何如此友善地對待一個異族人時,這戶農民的主人說:因為他是一個詩人,一個國家怎能沒有國王和詩人呢?
眾說周知,當時的很多維吾爾族人還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純樸、率真、無邪、與世無爭。他們心靈高尚、樂於助人,他們不會作假,不會造作。他們就是這樣用心去感受著塵世間的真情實意,他們也是這樣世世代代地簡單生活。就是這樣純真的人,說出這樣的話:一個國家怎能沒有國王和詩人呢?
有了國王,我們的身就安定下來;
有了詩人,我們的心就安定下來。(完)
/
/
/
/
/
【也留一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九號花匠(jiuhaohj),撰寫日常隨感,願者上鉤 】
詩有什麼用? 詩沒用。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
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用之人
但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