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名將後代都怎麼樣了?

在兩晉南北朝時, 三國時期名將後代都怎麼樣了?


居然破千了……知乎小白表示已嚇尿……

鑒於評論里一直有人在問那些耳熟能詳的名臣名將的後人都去哪兒了,我還是在這裡統一回答一下。

季漢的名臣名將們,除了我列出來的這兩位還能在晉書里找到的,絕大部分都已經從歷史的表舞台上消失了,並不是說他們都絕了後,而是說,在官家的歷史裡,在高層的政治舞台上,他們已經悄悄的隱去了蹤跡。可能仍舊借著祖上的餘蔭在官場中打拚,可能已經成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民,可能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過著隱逸的生活……

不止是季漢,包括我這裡沒有列出的那一大群耳熟能詳的名字。郭嘉、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許褚、周瑜、魯肅、呂蒙……雖然說很殘酷,但是,他們確實就是這樣,在自己華麗的登場退場之後,便杳無聲息。他們的後代,只是在史書上留下了幾個簡簡單單的記載。「X死,子X嗣」,「X死,無嗣,爵除」……

很殘酷,但沒辦法。不是每個名門之後都能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從上海跑到北京。那些眼力見不夠運氣不好的,最多也就只能當個吉祥物,寫寫一師是個好學校了。

------------------------------------------------------------------
10.19凌晨更新,對之前所寫進行完善,基本已補完
--------------------------------------------------
太無聊了,按著三國志順序隨便整理一下,很多名臣名將都是大族出身,所以只列出我認為影響較大的人物。
魏:

  • 張燕曾孫張林曾協助趙王司馬倫篡位,被任命為尚書令、衛將軍,封郡公,不過後被司馬倫所殺。
  • 夏侯淵一支在晉混得比較好。夏侯淵之孫夏侯庄官至淮南太守,是兗州刺史夏侯威之子,其兄夏侯駿亦官至并州刺史。妻子羊氏是晉景獻皇后羊徽瑜的堂妹。其子夏侯湛官至散騎常侍,是晉代著名文學家,亦是著名美男子。女兒夏侯光姬為西晉琅邪王司馬覲的王妃,生晉元帝司馬睿。相比之下,夏侯惇一支則比較單薄。
  • 荀彧之子荀顗為西晉開國元勛,幼子荀粲為魏晉玄學代表人物,荀氏一族在西晉均為名門。東晉荀氏代表為彧玄孫荀崧,累遷侍中、中護軍。永嘉之亂後,監江北軍事,遣兵入洛陽修復晉帝陵。晉元帝即位建康,以為尚書左僕射,與刁協共定禮儀制度。累官至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兼領秘書監。崧子荀羨,清和有準,少有大志。娶尋陽公主,拜駙馬都督。屢立戰功,撫納降附,甚得眾心。擢建威將軍、吳國內史,升至北中郎將,世稱荀中郎。二十八歲,官拜徐兗二州刺史,成為東晉立國以來最年輕的州刺史,與其兄荀蕤並稱「二玉」。女荀灌,著名女英雄。
  • 賈詡曾孫賈疋在永嘉亂時扶立晉愍帝於長安,於後來討伐盧水胡時戰死。
  • 袁渙曾孫袁瑰,參與討伐蘇峻之亂,以功封長合鄉侯,並受征為散騎常侍。後來曾遷任大司農,接著又轉任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其時袁瑰見東晉朝廷經歷過王敦及蘇峻兩次叛亂,禮教不興,於是建議朝廷提供儒者土地和屋舍,讓其收取學生,並賜博士僚屬官位,以圖推廣儒學。朝廷終應允他所求,並重新開始了儒學在江南的發展。瑰子喬,長期擔任桓溫屬官,並參與晉滅成漢之戰,成功消滅成漢,但戰後不久即去世。喬子崧,擅長音樂,曾改作舊歌《行路難》,酒酣高歌,聽者無不下淚,時人號為一絕,與羊曇之唱樂、桓伊之輓歌並稱「三絕」。著有《後漢書》百篇,已佚。孫恩作亂,崧守扈瀆,城陷被害。袁渙另有玄孫袁宏,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著《後漢紀》。
  • 何夔之子何曾,亦為西晉開國元勛。(這個兒子比老子名氣大一點吧……)
  • 華歆之子華表,清澹退靜,以苦節垂名,入晉為太常卿、太中大夫。孫華嶠,西晉學者、史學家,他改作《東觀漢記》為《漢後書》,時稱「有遷固之規,實錄之風」。曾孫華軼,任振威將軍、江州刺史,有匡天下之志,每遣貢獻入洛,不失臣節,因不服司馬睿被殺。
  • 王朗的孫輩作為西晉外戚都混得很不錯,最有名的是王愷,以與石崇鬥富聞名。朗玄孫雅,少知名,州中召任為主簿,舉秀才,授郎中,出任永興令,以幹練能理事著稱。多次升遷至尚書左右丞,歷任廷尉、侍中、左衛將軍、丹陽尹等。王雅喜歡接近下人,敬慎奉公,深得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器重與寵幸。
  • 劉馥之孫劉弘,破張昌、拒陳敏,在荊州時勸課農桑,寬刑省賦,官至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王夫之對其評價很高,「晉保江東以存中國之統,劉弘之力也」。
  • 溫恢孫溫羨,兄弟六人並知名於世,被稱為「六龍」,歷任豫州刺史、散騎常侍、尚書,官至司徒。曾孫溫嶠,東晉名臣,參與平定王敦、蘇峻的叛亂。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後贈侍中、大將軍。
  • 賈逵之子賈充。
  • 鄭渾之侄,鄭泰之子鄭袤,年輕時就有識人之明。歷任臨淄侯文學、濟陰太守、大將軍從事中郎、廣平太守等職,他為政以德化為先,受百姓愛戴。後任少府,封廣昌亭侯。遷任光祿勛,又領宗正。曹奐即位後,封爵安城鄉侯。西晉建立後,進為密陵侯。又被拜為司空,他堅決推辭。高壽而終,其子皆曾任九卿。
  • 李通曾孫李重,歷任太子舍人、尚書郎、太熙、中書郎、尚書吏部郎等。永康初年,為司馬倫相國左司馬(一作右司馬),因憂慮成疾而死。李重弟李矩,官至安西將軍、滎陽太守、司州刺史等。曾率軍平定叛亂,消滅賊寇,並屢次擊敗前趙軍隊。其妻便為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李矩子李充,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文論家、目錄學家。李充從兄李式,東晉初官至侍中。善長楷隸,王羲之云:「李式平南之流,亦可比庾翼。」
  • 曹植子曹志,入晉降為鄄城縣公,後任樂平太守,遷散騎常侍兼國子博士,後轉博士祭酒。及至晉武帝遣其弟司馬攸回封地,曹志有感於司馬攸與父親的遭遇相似,上表勸諫,希望司馬攸可以留朝輔政,司馬炎大怒,將曹志免官。後復為散騎常侍。志遭母憂,居喪盡哀,因得疾病,喜怒失常,太康九年去世,謚曰定公。
  • 曹操另一孫曹翕,入晉封廩丘公。擅長針法,著有《曹氏灸經》和《曹氏十二經明堂偃側人圖》,均佚。
  • 應瑒弟應璩之子應貞,為武帝參軍。帝踐阼,遷給事中,累官散騎常侍。又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未施行而卒。應璩之孫應詹,破杜弢,討降溪蠻,參與平王敦之亂,官至使持節、平南將軍、江州刺史等。
  • 阮瑀子阮籍,孫阮咸,均為竹林七賢。阮咸子阮瞻,任太子舍人,性清虛寡慾,自得於懷。另一子阮孚,「兗州八伯」之一,被稱為「誕伯」,官至都督交、廣、寧三州軍事、鎮南將軍、領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假節。
  • 吳質六世孫吳隱之,曾任中書侍郎,左衛將軍,廣州刺史等職,官至度支尚書,著名廉吏。
  • 衛覬子衛瓘,西晉時重臣、書法家。瓘孫衛玠,著名帥哥。衛夫人亦為瓘族孫。
  • 劉廙之孫劉喬(劉喬父阜為廙弟子,繼廙嗣),西晉重臣,曾參與誅楊駿、賈后,平張昌之亂,官至豫州刺史。
  • 傅嘏子傅祗,西晉後期重臣。歷任廷尉、侍中、中書監、光祿大夫、司空。永嘉之亂後設行台向各地募集義軍試圖營救被俘的晉懷帝,但是不久便患病去世。祗玄孫弘之,劉裕北伐後秦時曾隨之攻入關中,進據藍田,安撫招納胡、漢各部。後升任雍州治中從事史、西戎司馬、寧朔將軍等。又平定略陽太守徐師高的叛亂,後遭赫連勃勃擊敗殺害。
  • 陳矯子陳騫,西晉開國功臣。
  • 盧植盧毓父子,范陽盧氏開宗者。盧毓子盧欽,文武雙全、歷職內外,於西晉時官至吏部尚書、侍中、奉車都尉,封大梁侯。毓曾孫盧諶,晉朝歷任司空主簿、從事中郎、幽州別駕。晉懷帝被擄後投奔劉琨,後投靠段末波。後趙、冉魏時官至侍中、中書監。晉元帝曾多次征命但都不能到任,最終死在北方。「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這句名句便出自盧諶姨父劉琨的《重贈盧諶》(劉琨還有一個外甥,就是溫嶠)。盧諶曾孫盧循,領導東晉末太平道叛亂。
  • 和洽孫和嶠,西晉名臣。累遷潁川太守,為政清簡,甚得百姓歡心。太傅從事中郎庾顗見到他讚歎說:「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磥砢多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樑之用。」賈充亦十分看重他,在武帝面前讚美他,後任給事黃門侍郎,遷中書令,晉武帝十分器重。後在任上病死,謚號簡。
  • 裴潛為河東裴氏開宗者,子裴秀,西晉重臣,著名地圖學家。孫裴頠,著名哲學家。
  • 韓暨曾孫韓壽,尚賈充小女賈午。壽子謐,過繼外祖父賈充家,好學有才思,被人稱美為文采可與西漢賈誼相比。曾任侍中、秘書監、散騎常侍。後因與賈后一起合謀陷害太子,為趙王司馬倫所殺。
  • 崔林,清河崔氏。
  • 高柔子高光,歷任太子舍人、尚書郎、幽州刺史、潁川太守、黃沙御史、廷尉等職,後封延陵縣公。於晉惠帝司馬衷被迫西遷時盡心侍奉。官至尚書令、金紫光祿大夫,頗受朝臣推崇。去世後贈司空、侍中。
  • 牽招子牽弘,入晉後為揚州、涼州刺史,以果烈死事於邊。孫牽秀,善文辭,與王愷、荀愷交惡,後司馬顒以為平北將軍,鎮馮翊,後為部下所殺。世人玩其辭賦,惜其材幹。
  • 郭淮侄郭奕(與郭嘉子同名),西晉時期大臣,劉琨的舅父,有知人之名,山濤稱奕高簡有雅量,官至尚書、雍州刺史。太原郭氏還有郭澄之,著名文學家,也是山西歷史上最早的小說家,著有志人筆記體小說集《郭子》3卷。
  • 胡質子胡威,在徐州勤於政術,使風化大行,官至前將軍、監青州諸軍事、青州刺史。
  • 王昶,太原王氏,東晉著名門閥。
  • 還是把文鴦補進來吧,畢竟在晉朝也是幹了事的。
  • 毌丘儉孫毌丘奧,晉時受陶侃派遣與成漢作戰,任巴東監軍、益州刺史。
  • 諸葛誕孫諸葛恢,東晉名臣,中興三明之一。諸葛誕曾外孫即為晉元帝司馬睿。
  • 滅蜀之戰中的諸葛緒,入晉封樂安亭侯,為太常、衛尉等官。其孫諸葛詮,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歷兗州刺史、散騎常侍、廷尉等官。永嘉之亂中為石勒所殺。另一孫諸葛玫,官至侍中、御史中丞。在晉懷帝即位後,與周穆等試圖說司馬越擁立司馬覃,被其處決。還有一孫女諸葛婉,為晉武帝夫人。
  • 琅琊諸葛氏另有諸葛長民,曾與劉裕舉兵討伐篡位的桓玄,後來又在盧循之亂中參與防衛京師建康。諸葛長民先後遷任青州和豫州刺史,但後來卻意圖謀反,被劉裕命人殺害。
  • 楊修出身弘農楊氏,東晉將領楊佺期為其後代。
  • 胡遵子胡奮,參與平定諸葛誕叛亂、匈奴劉猛叛亂、晉滅吳之戰,官至左僕射、鎮軍大將軍。奮女胡芳入晉武帝後宮,十分受寵。北魏宣武靈太后為其後人。
  • 孫資孫孫楚,史稱其「才藻卓絕,爽邁不群」。少時想要隱居,對王濟說:「當枕石漱流」,不小心說成了「漱石枕流」。王濟反問:「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楚說:「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身為中正的王濟「狀」孫楚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為鎮東將軍石苞的參軍。晉惠帝初為馮翊太守。孫楚孫孫盛,著名史學家。
  • 曹操義子秦朗,子秦秀,在咸寧年間擔任博士,以忠誠、正直而聞名,嫉惡如仇、不畏權貴,所以擔任博士長達二十餘年都無法升遷,最後在任上去世。
  • 勸張魯投降曹操的閻圃,其孫為閻纘,交結英豪,博覽典籍。先為太傅楊駿舍人,轉安復令。後任西戎校尉司馬,有功,封平樂鄉侯。性慷慨,敢直言,不拘小節。升為漢中太守,卒於官。

吳:

  • 孫賁曾孫孫惠,口訥好學,有才識。齊王冏闢為大司馬戶曹掾,封晉興縣侯。冏驕矜僭侈,惠諷以五難四不可,勸以歸藩。冏不納,辭疾去。成都王司馬穎薦為參軍。以擅殺人懼罪,改姓名遁。東海王司馬越舉兵下邳,以為記室參軍,專掌文疏。轉軍諮祭酒。每造書檄,或驛馬催之,應命立成,皆有文采。遷廣武將軍,安豐內史。後因疑懼何銳,攻殺之,奔蠻中,卒。惠作有文集十卷。
  • 孫匡孫孫秀,任孫吳前將軍、夏口督,在任內甚有聲威恩澤,受孫皓猜忌。後孫皓派何定帶士兵到夏口狩獵,孫秀害怕自己會遭到誅殺,便攜妻室及親兵數百人投奔西晉,被晉武帝司馬炎任命為驃騎將軍、交州牧、開府儀同三司,封會稽公。吳滅,被降職為伏波將軍、開府如故。死後追贈驃騎將軍、開府。孫秀曾孫孫晷,東晉著名隱士。
  • 張昭曾孫張闓(與曹操殺父仇人同名),東晉名臣,興陂溉田,勸課農桑,政績卓著,又參與平定蘇峻之亂。峻平,以尚書加散騎常侍,賜爵宜陽伯。遷廷尉,拜金紫光祿大夫。
  • 顧雍孫顧榮,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腦。族孫顧眾,歷官參軍、從事郎中、義興太守、封鄱陽縣伯,拜丹楊尹,累遷尚書僕射。曾在蘇峻之亂中領導東方義軍抵抗蘇峻叛軍的進攻。榮、眾族侄顧和,幼時即受族叔顧榮看中(此吾家麒麟,興吾宗者,必此子也),後為王導所賞識,熟稔禮法,後多次升遷至司徒左曹掾、主簿、司徒掾。太寧初年,遷任太子舍人、車騎參軍、護軍長史等,所任職務都很著稱。遷任散騎侍郎、尚書吏部。
  • 薛綜孫薛兼,清素有器宇,少與同郡紀瞻、廣陵閔鴻、吳郡顧榮、會稽賀循齊名,號為"五俊"。舉河南孝廉,闢為比陽縣相,蒞任有能名。歷太子洗馬、散騎常侍,進爵安陽鄉侯,拜丹陽尹,守太常卿。永昌元年卒,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 甘寧曾孫甘卓,曾參與平定陳敏、周馥、杜弢,官至鎮南大將軍,王敦之亂時一度起兵討伐王敦,但因為人遲豫不決而延誤時機,最終在王敦擊敗朝廷軍隊並執掌朝政後選擇退回駐地襄陽。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殺害。
  • 虞翻孫虞潭,清白堅貞而有操守,為將二十多年,相繼平定了張昌起義、陳敏之亂,後在東晉又協助平定王敦之亂與蘇峻之亂,事後任鎮軍將軍、吳國內史,封武昌縣侯。晚年時任衛將軍、右光祿大夫等職,七十九歲時去世。潭孫嘯父,少歷顯位,後官至侍中。桓玄用事,以為太尉左司馬。尋遷護軍將軍,出為會稽內史。嘯父孫虞悰,在南朝齊武帝蕭賾即位之前,與之私交甚厚。蕭賾即位之後,虞悰即受封為高官,吃貨一枚。虞氏一族中還有著名史學家虞預(《晉書》四十四卷,《會稽典錄》二十四卷,《諸虞傳》十二卷,集十卷)和天文學家虞喜(宣夜說的繼承和發展者,最早發現歲差)。
  • 陸遜孫陸機、陸雲,西晉官員、著名文學家。
  • 陸遜弟陸瑁,孫陸曄,曾與王導等人一同受晉明帝顧命,輔佐太子司馬衍,被加職散騎常侍、錄尚書事。成帝即位後,獲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另一孫陸玩,東晉時任尚書令,深受朝廷尊崇。在王導、郗鑒、庾亮相繼逝世後,陸玩因名望得以升任侍中、司空,他在任上謙虛待人,並引進寒微之士,許多人都受其恩惠。
  • 賀齊及其孫賀邵均傳於三國志,賀邵子賀循,西晉及東晉儒家學者、官員,官至太常、太子太傅,訂立東晉的宗廟制度。
  • 周魴子周處,「除三害」傳說主人公,吳亡後周處仕西晉,剛正不阿,得罪權貴,被派往西北討伐氐羌叛亂,被征西大將軍司馬肜與安西將軍夏侯駿逼迫出戰而不得援,遇害於沙場。處長子周玘,曾糾合江南地主武裝,配合朝廷軍隊三次平定叛亂,史稱「三定江南」。琅琊王司馬睿任命周玘為建威將軍、吳興太守、烏程縣侯,但對他也頗為疑忌。周玘不滿北人執政,心懷怨望,與江東士族密謀發動政變,事泄憂憤而死。三子周札,於東晉建立後曾平定徐馥叛亂,授右將軍,都督石頭水陸軍事。王敦叛亂進攻石頭城之時,周札卻打開城門迎王敦入城,令王敦能夠消滅朝廷軍隊,攻陷建康,後因勢力過於壯大(一門五侯,為當時江南士族中最顯赫的),引起王敦的疑心,被其聯合另一江南士族沈充共同消滅。
  • 吳司徒丁固(事見吳書吳主傳),孫丁譚,與同郡人孔愉、丁潭並稱「會稽三康」,蘇峻作亂,晉成帝在石頭遭受侮辱,只有丁潭和侍中鍾雅、劉超等隨從晉成帝不離左右。蘇峻被誅後,因功賜爵為永安伯,遷任大尚書,調任廷尉,多次遷任左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本國大中正,加散騎常侍。
  • 吳交州刺史陶基,子陶璜,在晉吳交州之戰中被任命為統帥,成功將西晉的勢力趕出了交州,吳主孫皓遂任命其為交州刺史。吳亡後,陶璜在收到孫皓寫的勸降信後派人赴洛陽朝見,仍然被任命為交州刺史。在其去世後,交州「舉州號哭,如喪慈親」,後其子孫三人並刺交州。璜弟濬,吳鎮南大將軍、荊州牧。另一弟抗,官至太子中庶子。抗子回,歷任參軍、州別駕、從事中郎、司馬。蘇峻之亂時,陶回等勸司徒王導儘早出兵守衛長江渡口,又勸庾亮設伏兵截擊蘇峻,庾亮不聽,結果兵敗。陶回回到丹陽,聚集一千多步兵,與陶侃等攻擊蘇峻,又敗韓晁,因功封康樂伯。陶回因有才幹,任北軍中候、中護軍。後升任征虜將軍、吳興太守。當時饑荒糧貴,三吳地區特別嚴重。陶回擅作主張,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境內得以保全。不久朝廷詔令會稽、吳郡效法陶回,因此二郡百姓也得以保全。後入朝任領軍將軍、散騎常侍,征虜將軍之職如舊。

蜀:

  • 羅憲侄羅尚,最初被荊州刺史王戎引為參軍,晉滅吳之戰時與劉喬一同協助王濬進攻武昌。歷任尚書郎、武陵及汝南太守。益州刺史趙廞謀反,朝廷拜羅尚為平西將軍、假節,兼領護羌校尉、益州刺史,率軍入益州。後為流民帥李特所敗,從成都退至江陽,在援軍抵達後,與諸軍突襲李特,將其斬殺。之後為李雄所敗,退守巴郡。後被加職散騎常侍、都督二州,進封夷陵侯。永嘉四年去世,李雄遂佔據了整個益州。
  • 李朝(字偉南,見季漢輔臣贊)孫李毅,任益州主簿、別駕,並被舉為秀才。後隨王濬伐吳,與何攀一同任參軍。吳國平定後,因功受封關內侯。歷任隴西護軍、繁縣令、雲南太守。又被晉武帝任命為犍為太守,轉任使持節、南夷校尉。他到任後,平定毛詵等人的叛亂。朝廷因此重新設置寧州,任命李毅為寧州刺史,加號龍驤將軍,封爵成都縣侯。此後,夷人大舉造反,攻陷郡縣,寧州又連續數年災荒,流行傳染病。死亡十萬人,官民都流散至交州。李毅被包圍在州治,數年之間沒有援軍,最終在城中病逝。他死後,城中軍民共推其女李秀為首嬰城固守。城中糧盡,炙鼠拔草而食之。伺夷稍怠,輒出兵掩擊,破之。惠帝聞知此事,下詔任命李秀為寧州刺史、南夷校尉,佩有其親的虎符,統領五十八部夷族。李秀在任職寧州刺史期間,能做到「州民安肅,海內清晏」,所統領五十八部夷族受到攝服,深得百姓擁戴。李秀後被封神。

其他:

  • 蔡邕堂兄蔡睦,任魏尚書。睦孫豹,有氣魄才幹,歷任河南丞,長樂、清河太守。後避亂南渡,晉元帝司馬睿任他為振武將軍、臨淮太守,又升任建威將軍、徐州刺史。泰山太守徐龕反叛,晉元帝派征虜將軍羊鑒統領蔡豹討伐徐龕。不久徐龕歸降東晉。後徐龕又叛東晉歸附後趙,晉元帝命羊鑒等與蔡豹一同征討徐龕。徐龕再次請求歸降東晉,晉元帝因他反覆無常,不接受投降,命蔡豹等抓緊進兵征討。同年十月,徐龕大敗蔡豹,蔡豹連夜逃走,退守下邳。晉元帝聽說蔡豹敗退,派人拘捕蔡豹,以畏縮不前之罪,下令將他斬首,時年五十二歲。豹侄謨,東晉時期重臣,與諸葛恢、荀闓並稱為「中興三明」,又與郗鑒等八人並稱為「兗州八伯」。
  • 漢御史大夫郗慮玄孫郗鑒,東晉重臣。
  • 皇甫嵩曾孫謐,著名學者、醫學家、史學家,著《針灸甲乙經》,為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安定皇甫氏於晉時尚有皇甫重、皇甫商兄弟,重為秦州刺史,商為左將軍、河東太守,八王之亂中隨司馬乂,均被殺。
  • 漢執金吾胡毋班玄孫胡毋輔之,西晉時名士,曾任建武將軍,安樂太守等職。性嗜酒,任縱不拘小節,江左八達之一。

-------------------------------------------------------------------------------------------------
補充的統一寫到這裡:

  • 鍾繇,潁川鍾氏,鍾會一支因謀反而滅。鍾毓一支由子鍾駿承嗣,駿孫雅(《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少孤,好學而有才志,西晉時為振威將軍、尚書左丞,隨東晉南遷,成帝時官御史中丞。直法繩違,敢於制裁違法犯罪者,以至百僚都懼怕他,忠心侍衛天子,以身殉職,追贈光祿勛。雅七世孫嶸,著名文學批評家,著《詩品》。
  • 王脩,子儀,司馬昭任其為司馬,東關之戰戰敗後為司馬昭發泄殺害。儀子裒,字偉元,其父被殺後拒絕出仕。二十四孝人物之一。
  • 何楨,魏光祿大夫,與羊祜為莫逆之交。有集五卷。作《許都賦》。子何龕,武帝時任東夷校尉,鮮卑慕容廆攻遼東,他派兵助扶餘復國。累官後將軍。楨曾孫充,晉朝重臣。官至中書監、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封都鄉侯,在晉康帝和晉穆帝時輔政。其侄女為穆帝皇后。另一曾孫(何龕孫)何琦,著《三國評論》,其本是一個好古博學之士。可是為恐對母親供養不周,就勉強當了一名縣令。後來母親去逝,他說:「所以仕者,實博利祿以供親耳。今親已卒,復何求焉。」於是罷官歸野,耽玩典籍,以琴書自娛,成為一代高士,同時他的孝行也傳誦千古。
  • 嵇康子嵇紹,著名忠臣。嵇喜孫、嵇紹侄嵇含,少時由叔叔嵇紹撫養長大,著名文學家,植物學家。著有世界上最早的區系植物志《南方草木狀》。陳敏作亂時,被薦為廣州刺史。劉弘死後,嵇含留領荊州。嵇含素與司馬郭勱有隙,司馬郭勱乘夜將其殺害。
  • 杜畿之孫杜預,滅吳功臣。預孫乂,成恭皇后父,性純和,美姿容,有盛名於江左。王羲之見而目之曰:「膚若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人也。」桓彝亦曰:「衛玠神清,杜乂形清。」早逝。另外杜甫、杜牧皆為杜預之後。
  • 曹休曾孫、曹肇孫曹攄,西晉官員、文學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馬。曹攄善治地方,愛民如子,明於斷案,處事據情依理,令百姓感恩戴德,擔任臨淄令期間更被稱為「聖君」。休另一玄孫曹毗,因仕途不得意,便致力於文學創作。他善寫詞賦,頗有文采,《晉書·文苑序》稱他為「中興之時秀」。曾作《揚州賦》流傳於世。《隋書·經籍志》收錄其文集15卷。今存《涉江賦》、《秋興賦》、《箜篌賦》等,收錄於《藝文類聚》及《初學記》。其詩較有名者有《夜聽搗衣》等,載於《玉台新詠》。
  • 譙周孫譙秀,隱士,常冠皮弁,弊衣,躬耕山藪,不應李氏召,年九十餘卒。
  • 吳司空孟宗(哭竹生筍主人公)曾孫孟陋,孝子,隱士,不應桓溫召,由是名稱益重。博學多通,長於《三禮》。注《論語》,行於世。卒以壽終。
  • 吳國學者、大鴻臚張儼,子張翰,有清才,善屬文,性格放縱不拘,時人比之為阮籍,號為「江東步兵」。翰時在洛陽為官,而禍亂方興,故而寫下了著名的《思吳江歌》: 「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遂去官返鄉,此即為「蒓鱸之思」的典故。(張翰與魚不得不說的故事)
  • 有人問就寫一下,曹操的嫡系後嗣陳留王一系,作為兩晉南北朝的傳統吉祥物長時間的存在著,劉裕逼司馬德宗禪讓,群臣上勸進表,排頭第一位便是陳留王曹虔嗣。直到齊建元元年八月癸巳,省陳留國。
  • 劉禪投降後於泰始七年(271年)逝世,謚曰「思公」,劉恂繼位為安樂公。劉恂成為安樂公後驕橫殘暴,荒淫無度。永嘉亂時,劉恂被殺死,劉禪諸子孫幾乎也都被殺死了,只有劉禪之弟劉永的孫子劉玄逃往了成漢投靠了李雄。李雄封劉玄為安樂公,以奉劉禪之祀。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東晉軍攻入成都,滅成漢,劉玄不知所終,安樂公國滅亡。
  • 孫皓兒子很多,留下記載的很少,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吳興人錢?自號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劫持孫皓子孫充並擁立其為吳王,又殺之。後為周玘所平定。另外,東晉剛剛建立時的元帝太興元年(318年)十一月,孫皓子孫璠反晉,被誅殺(某種意義上說,孫家人還是最有骨氣的)。

先主寄居劉表時,有一個叫習禎的襄陽人。。

他是馬良的好基友,他的妹妹嫁給了龐統的弟弟。

入蜀後,在落鳳坡所在地當過縣令,在麻婆豆腐的故鄉當過縣令,後來還當了太守。。

也算是先主荊襄舊部里混的不錯的了。。

而這一支襄陽習氏,後來還出了大史學家習鑿齒(雖然這個人給司馬家洗地洗出了花,說什麼蜀漢最後一個年號炎興就是對應司馬炎)。。。

而另一位當今出名的人,據說是習鑿齒的55代孫。。


掛一個答案,這種低水平的公眾號好好寫你們的男默女淚蛋疼文不頂不是中國人不好么,就別東施效顰學別人科普歷史了,太low。

原答案掩耳盜鈴禁止評論,只好另寫答案,隨手找幾個地方吐槽。

(我之前忘記開評論了,已開啟)

0 首先看見沒?真實的淳于瓊,不是腦殼中的。

1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關羽前期最能炫耀的戰績被大嘴一揮讓給好基友,附送弓箭一副?神箭手馬忠附體張文遠?就是拿電視劇當歷史都斷不會犯這種錯誤罷?

2 「坐鎮」?哪位歷史發明家的大作?武帝紀「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淳于瓊排號都得排政委那號,也配當「坐鎮」二字?剛剛顏良沒咋地被扣了個「貪功冒進」的帽子,這邊淳于瓊啥都沒幹就領個坐鎮之榮,果然是上上下下全靠領導一句話?

3 資治通鑒「操大喜......自將步騎五千人......瓊等望見操兵少,出陳門外,操急擊之,瓊退保營

五千人還「分成幾股」「越打越多」?曹操是打算排隊送人頭么?葫蘆娃救爺爺?

4 張郃的名言「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全部精兵都傾注在烏巢呢,合著張郃被曹操空城計嚇退?

5 「他只是太過大意了,或者說他的對手太過奸詐」?自己無能怪對手有高達咯?再說,既然是「太過大意」,演義給他個喝酒誤事哪裡冤枉了他?寫一半就抽自己標題嘴巴,貴號編輯部辦公室有內鬥乎?

6 「圍屯,大放火,營中驚亂」成了「富於作戰經驗的淳于瓊並沒有慌」,這古文翻譯我給負19分,剩下的用666的形式給你,學好幾年欠人老師一分。
7 張郃和郭圖的辯論就此被無視,大嘴再揮揮成了袁紹「首先想到」。
8 最不能忍的一點,說「五子良將」我倒忍了,說「歷史上沒有五虎大將」我也忍了,這旮旯來個「曹操軍的五虎大將」?!
這麼「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的東西都能錯,還苕帚疙瘩戴帽子在那講歷史哩?

最後,題目問的是「良將的後人怎麼樣了」,扯一大通淳于瓊干毛??

再問句,給這號玩意點贊的人還有點基本的判別能力沒?


謝邀……
嚴格來說「三國時期名將後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結局——死了。
————以上是扯淡……其實以下也是——————
首先大體上講,這些「將二代」們由於受到成長環境(戰亂)的影響和父輩事業(砍人)的熏陶,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同樣選擇了進入軍界的道路,並且鑒於他們的父輩可以被稱為「名將」,他們中的很多人也在軍界取得了不低的地位。

——這聽起來不錯,然而我們都知道的是三國時代的結局是三家歸晉,即三家都面對了那個亡國的時刻(包括晉代魏),對於這些將二代來說,這一時刻也就是他們維護父輩英名的最後時刻了。

以蜀漢為例:

趙云:
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張飛:
長子苞,早夭。次子紹嗣,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於綿竹,與鄧艾戰,死。

關羽: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黃權:
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於流涕。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至綿竹,崇帥厲軍士,期於必死,臨陳見殺。


李恢:
恢弟子球,羽林右部督,隨諸葛瞻拒鄧艾,臨陳授命,死於綿竹。

傅肜:
拜子僉為左中郎,後為關中都督,景耀六年,又臨危授命。
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

諸葛亮:
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穀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


既然話題里包括了「三國演義」,那我就說一下明代小說《續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後傳》)里的情況吧。

劉備孫劉璩,梁王劉理之子,後來帶領一群蜀漢遺少,投奔匈奴,改名劉淵,成功復國。

璩曰:「吾母當日孕我之時,夢一大魚投胎。既而生我,掌中有一淵字之文,莫非神天有寓意在焉?我心即欲將此為名,汝等以為何如?」劉伯根曰:「兆天之淵,應魚之投,祥莫幸矣。即當改名為劉淵,字元海,必有滅仇興漢之徵。我昨打聽,羌胡與匈奴之地,曹魏將來分作五部:左部即左國城,今在晉陽,左賢主帥姓劉名豹,乃吾蜀陽泉侯也,姜都督調他撫按羌胡,黃皓用事,索豹寶物不遂,不許還朝。羌人立為匈奴部之帥,稱左賢公,乃是我漢舊臣,理合去就,此去較遠。北部主帥姓郝名元度,乃涼州北境人,頗深文墨,敬賢禮士,亦有中土之風。此去甚近,可以相就。」

劉禪之子北地王劉諶有一幼子劉曜,被託孤給劉璩養育,後來也成為帝王。

張飛之孫張賓,沒有繼承爺爺的武力,卻成了一位謀士,後來輔佐另一位蜀漢名將後代建立了新的霸業。

苞妾李氏生一子曰張賓。初因李氏夢呂洞賓賜一玉柱而有娠,故名為賓,字孟孫,乳名柱奴。嫡婦生二子:一曰張實,字仲孫,一名張敬,字季孫,俱有勇力。惟張賓生而秀異,卓犖不群,甫冠時,耽於書史,古今典籍過目成誦,自經史而下,孫臏、吳起之術,諸子百家之談,無不通曉,特以庶之所出,而失嫡母之愛,乃寄育於人。一日,謁姜伯約督府,議論風生,言語英發,旁若無人。伯約驚異曰:「子器非凡,吾邦有人矣。」

諸葛亮幼孫諸葛宣於,字修之,後來隱姓不埋名,改叫宣於修之,也成為了謀士一名,繼續輔佐劉皇叔後人劉淵。

復有諸葛統軍瞻有少子名宣於字修之者,亦吾蜀之名物也,胸中府庫甚富,且深得孔明之秘傳。

孔融之孫孔萇,卻是個猛男,曾有打死怪獸「穿山夜叉」的經歷,後來因為與曹魏的家仇,加入了蜀漢遺少的復仇者聯盟。

上首者乃北海太守孔融之後,姓孔名萇,字世魯。當初孔融被曹操所害之日,其仆孔忠竊抱其幼子孔和逾垣逃出,來至此處,隱跡埋名居住。後孔和又生此子,有萬夫之勇,年雖沖幼,力量過人。

王平兒子王彌,後來成了猛將一名。但估計後來認過其他人為爹。沒辦法,這群亡國遺少出逃之後大多都有這類經歷,畢竟卧薪嘗膽。

蓋王彌者,乃北地將軍王平之子也。自幼生而穎異,膂力過人,長而有千斤之力。

魏延三個兒子,魏攸、魏晏、魏顥,後來為了避諱敵對國的名字「魏」(他們的老爹可能就是因為沒避諱,一直被猜忌?),就改姓「呼延」,變成呼延攸、呼延晏、呼延顥,都成了劉璩(劉淵)的手下。

以此亦與魏家兄弟走出成都。後至梁州,被盤詰不過,乃議改名易姓,免致人猜,故伯寧昆仲棄去魏字,為仇國之姓,心所不欲也。因入胡地,即以胡字為氏,又從乃祖延字之諱,使不忘祖,今喚胡延晏兄弟也。我便不言其姓,只名宣於,始得安然無事,以賣卜打獵為生,聚得資本萬餘。彼時又有高士徐光延吾講議,即於其家隱居數載。今知下落,特此星夜前來。」劉淵看魏家兄弟笑曰:「古言習俗之能移人,信不誣也,你今改為胡姓,儼然就像胡人一類矣。依我之意,不可以華人而認為胡。且吾前又夢見呼延氏輔吾飛上萬仞高山,今就改做呼延氏,換去胡字,反又美也。」

趙雲的後人經歷比較坎坷,趙雲子趙統生趙概、趙染,以及幼子趙勒。前兩者後來也做了大將。蜀漢滅亡時,趙府忠僕牧馬帥汲桑背著年幼的趙勒,殺出重圍,一直逃到邊地,就像當年趙雲長坂坡那樣。然後汲桑與其他蜀漢遺少走散,自然只能投人認爹,晉將石苞的後人石莧,收養了趙勒,把他改名為石勒,後來可能為了紀念親爺爺子龍,取字世龍,干出很大事業,成了趙國皇帝,也算認祖歸宗了。

賓知子龍之後有二人,乃征西趙統之子,一名趙概,字總翰,一名趙染,字文翰。此二人不惟武藝超群,且義氣如山,兼有一幼弟名勒,賓視其形狀磊落,器宇恢弘,真異人也。

以上都是明代酉陽野史所著的《續三國演義》中的內容,這部書除了在人物出身方面完全不採用史書的說法以外,其他都是很忠於歷史的。


賈充:
曹魏名將賈逵之子。
他的行為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了。弒殺魏帝曹髦,並因此成為司馬家族的心腹之臣,自然也是西晉的開國元勛。因為他的惡行,死後禮官議謚曰荒,但是好基友司馬炎不採納,改謚為武。其女賈南風是「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之一,也算是導致五胡亂華的元兇之一。

文鴦:
曹魏大將文欽之子,隨父勤王時勇冠三軍,間接導致司馬師的死亡。後兵敗,隨父降吳,後因諸葛誕殺了文欽,復投魏國。
後來禿髮樹機能反晉,先後擊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文鴦臨危受命,擊破禿髮樹機能,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
後來在八王之亂中被諸葛誕的外孫司馬繇誣陷謀反,慘遭滅族。

衛瓘:
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學家衛覬之子。
參與伐蜀戰爭,與鍾會一道逮捕鄧艾,後來鍾會謀反時,衛瓘是平叛功臣,是殺害名將鄧艾的元兇。
個人品行不錯,在職時離間北方部族,成功化解北方邊境威脅。
八王之亂時,因賈南風忌諱正直的衛瓘會妨礙自己,以「謀圖廢立」的罪名,令司馬瑋殺害衛瓘。

傅祗:
曹魏著名學者傅嘏之子,西晉重臣,位列三公。
永嘉之亂後設行台向各地募集義軍試圖營救被俘的晉懷帝,但是不久便患病去世。


郄正:主公,聽說匈奴劉淵自稱漢室子孫,追封先主為烈祖,起兵反晉了。
劉禪:哎媽呀,我好像沒有胡人老婆啊……

孫秀:主公,聽說匈奴劉淵自稱漢室子孫,追封劉備為烈祖,起兵反晉了。
孫皓:哎媽呀,胡人里有沒姓孫的?

純抖機靈而已……哈哈

魏晉南北朝時三國名將的名人後代還是挺多的,譬如甘寧的子孫江東地頭蛇甘卓、周魴的兒子除三害猛男周處、荀彧的後代蘿莉小英雄荀灌娘、王頎的孫子大禍害王彌、王覽的子孫王導王敦等等等等……
崛起於三國時期的高門士族出名的後代很多。
懶得列舉了。


荀彧的兒子荀顗,晉朝的開國元勛。
命運就是這樣奇妙╮(╯▽╰)╭

------------------------------------------
稍稍澄清一下,我之所以說奇妙是因為我本人並不同意荀彧忠漢論。具體參見如何評價荀彧? - 兮嘉的回答,當然不服不辯。不過據說荀顗是陳群帶大的,我似乎又明白了什麼。


孔融的後人孔慶東,瘋掉了


周恩來原籍浙江紹興,其家譜記載先祖是宋朝學者周敦頤,並且與魯迅(即周樹人)同宗。近幾代祖先在衙門做師爺。周敦頤(1017年-1073年7月24日),原名惇實,字茂叔,號濂溪,傳為三國名將周瑜二十九世孫。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官員、理學家,北宋宋明理學創始人。是孔子、孟子之後儒學最重要的發展,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影響深遠。紹興籍的魯迅(周樹人)、周作人是第32世孫,周恩來是第33世孫。


都來三國殺了


由於匈奴劉淵的緣故,劉備的孫子們在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中基本團滅,跟著姓司馬的還有姓曹姓孫的好多三國後代小夥伴們一起go die了,包括後主劉禪的所有子孫,全部狗帶,只有劉備小兒子劉永的一個孫子劉玄竄的夠快,勝利大逃亡,一路逃回益州老家,投靠了建都成都的成漢政權,漢主李雄封他為安樂公,繼承了伯伯劉禪的爵位,後來就在成都安頓下來了,封侯拜將,幾十年後東晉滅成漢的時候,在成都俘虜了70多歲的成都防守劉玄。(能在那個亂世活到70多歲也是不易)後來劉玄的後代就在成都紮下根來生息繁衍了。
摘自百度:裴注《三國志·卷三十四·蜀書四·二主妃子傳第四》引孫盛蜀世譜曰:璿弟,瑤、琮、瓚、諶、恂、璩六人。蜀敗,諶自殺,餘皆內徙。值永嘉大亂,子孫絕滅。唯永孫玄奔蜀,李雄偽署安樂公以嗣禪後。永和三年討李勢,盛參戎行,見玄於成都也。


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
英雄割據雖已矣,文採風流猶尚存。
……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不過這個有點遠,已經唐朝了╮(╯_╰)╭


唐僧是陳群的後代

曹雪芹是曹操的後代(是曹丕-曹髦這一支的)


荀彧的兒子荀粲,玄學家,痴情名士。
」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後少時亦卒。」


周瑜――周敦頤――周恩來


著祖先古裝的周瑜後人周柏泉(右一)、諸葛亮後人諸葛紹賢(左一)、孫權後人孫北強(中)

著祖先古裝的周瑜後人周柏泉(右一)、諸葛亮後人諸葛紹賢(左一)、孫權後人孫北強(中)


嵇康的兒子嵇紹,就是鶴立雞群的哪位,老爹讓司馬昭殺了,可自己卻在司馬昭的孫子前撒血護駕身亡


我家族譜第一位凌操,第二位凌統。。
三國時期吳國將領

最近知道有位同姓伯伯在柬埔寨還是寮國啥的地方當副總理ORZ


該上學的上學,該上班的上班, 泯然眾人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荀彧其人其事?

TAG:三國 | 三國人物 | 魏晉南北朝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