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真的有效嗎?

工具參考:

ProcessOn:ProcessOn - 免費在線作圖,實時協作

思維導圖:XMind: The Most Popular Mind Mapping Software on The Planet

MindManager-MindManager 2017中文版


看到好幾個人留言要圖,最後讓我媽在老家翻了翻找到了一張高中時候的,這張並不是畫的最好的,但確實也可以做個示例了。希望有幫助。我覺得這東西的重點不在於畫的美或是看別人,而在於自己在畫時腦中就把書本上大片段落的知識點理清成一條條重點清晰的線,這樣複習時順著思路走,也會很清楚而高效。

-------------------------
看到這個題目好激動。我可以自誇地說一下自己算是用思維導圖的一個成功例子么……哈哈

高中的時候最討厭歷史了,因為很討厭背那些東西。後來看了《學習的革命》,就將歷史課本、政治課本、地理課本,每一章都畫成思維導圖。文字簡潔,系統清晰,還喜歡自己加些卡通畫。這樣平時沒事拿出來看看,有天朋友來問題目,突然發現自己幾乎可以把整本書的內容都背下來了,甚至可以說出哪個知識點在哪一頁。後來我整理的這些東西還被老師拿去各個班分享去了……歷史從此從C一躍而成A啊。

現在想來,效果如此明顯估計是因為:(1)歷史政治的高中內容特別適合這種一層一層的表現形式,畫成思維導圖的模樣後層次非常清晰;(2)把每個點要記住的內容一層層分解下去,因此看起來要背誦的內容少了很多,想像那些線是自己的神經末梢,每一根神經末梢用來記一個知識點,真是綽綽有餘了,這麼想著,心理上就輕鬆了許多;(3)我是圖形記憶勝過文字記憶的人,自己平時也喜歡畫畫,於是就把能轉換成圖形的東西畫成簡筆畫的形式,例如政治上說過財政,就畫個錢袋子,歷史上說到打仗,就畫小人拿著槍什麼的,以後每次一想到知識點就想到畫,接著就想到畫邊上的字了。

所以,經親身實踐,思維導圖相當有用,但並不是什麼內容都適合這種方法的。


@采銅 說的很精彩,再次補充一些其它的內容:

這個問題沒有界定條件範圍太大了

思維導圖是否有用,在於你的目標是什麼,如何使用它?
在大多數的商業宣傳都把這個東西過於誇大,這個東西就象PPT,把它用在合適的地方,擅長的地方當然有用,你非要把用思維導圖來做不擅長的事,就沒用。
唯一的建議就是不要什麼地方都用,它只是一種思維工具,並不是萬能的,既然是工具,必須有它所擅長的或不擅長的地方。

托尼·巴贊 在他自己的Blog上歸納過思維導圖的作用:
Mind Maps can be applied to most of life"s situations that involve any learning or thinking.

  • As an individual: planning; to do "lists"; projects; communicating; organising; problem analysing/solving.
  • As a learner: remembering; note taking; note making; reports; essays; presentations; exams; thinking; concentrating.
  • As a worker/professional: planning; communicating; projects; organising; overviewing; meetings; training; negotiating; interviewing; appraisals; BrainBlooming.

All these Mind Map Applications (MMapplications) reduce the time spent on the activity; heighten the thinking effectiveness and clarity an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and enjoyment of the activity
A Mind Map makes study, work and thinking enjoyable!

Uses Benefits
Learning
Reduce those 『tons of work』. Feel good about study, revision and exams. Have confidence in your learning abilities.
Overviewing
See the whole picture, the global view, at once. Understand the links and connections.
Concentrating
Focus on the task for better results. Using all of your cortical skills attracts your attention.
Memorising
Easy recall. 『See』 the information in your mind』s eye.
Organising
Be on top of all of the details for parties, holidays, projects or any other subject.
Presenting
Speeches are clear, relaxed and alive. You can be at your best.
Communicating
In all forms with clarity and conciseness.
Planning
Orchestrate all details and aspects – from beginning to end – on one piece of paper.
Meetings
From planning to agenda, to chairing, to taking the minutes … the jobs are completed with speed and efficiency.
Training
From preparation to presentation they make the job easier and much faster .
Thinking
Having a method to analyse thoughts – almost a 『way-station』 for them.
Negotiating
All the issues, your position and manoeuvrability in one sheet.


The new brain-storming in which more thoughts are generated and appropriately assessed.

常用領域:
看過一個國外思維導圖Blog的調查報告,有500多個人參加投票,裡面說過思維導圖軟體用得最多的領域前10名是:待辦事宜、準備演示、做筆記、問題解決、項目計劃、做決定、知識管理、項目管理、個人思考和寫作,有43%的人,認為思維導圖對自己最大的幫助,是清晰思路。


缺點:
1、它是一種樹狀的信息分層可視化展視,結構比較固定,不適合分支間互相交互比較複雜的信息展示
2、只能以一個關鍵點為主,局限性很強
3、完全按思維導圖的規則來做,製作一張思維導圖非常費時間,
4、進行系統的思考不能只用思維導圖來展現,最好用其它的方式做為補充:比如流程圖、魚骨圖、SWOT。
5、需要花些時間練習,否則完成的思維導圖會過於簡單或只適合個人,他人很難看懂
6、很多人過於注重思維導圖的規則和手繪,而不考慮實際情況,

要了解每種工具的優缺點,盡量應用它的長處而不是短處。


試了好多個軟體,後來還是覺得在一張白紙上用筆寫寫畫畫更舒服


我覺得它不適合最開始的發散過程,更適合發散後的收斂總結。


思維導圖只是個工具,工具肯定是有用的,問題是看你怎麼用了。


曾經膜拜warfalcon大神(他正在踐行一天一本書的行動),我搜到一堆他分享的思維導圖的讀書筆記,覺得熱血澎湃,真希望(YY)這個人是我。雖然有許多聲音說直接看這些讀書筆記就夠了,但我還是固執(傻X)地不願意吃別人嚼爛了的食物,搜了一些關於思維導圖的書、一些付費的免費的課程,想要動手試試。


於是,也許和許多人的經歷一樣,陷入了唯技術論的怪圈裡:


總想著怎麼把書里的重要知識點包含在一張圖裡,「這裡也蠻重要的,要不也加上吧?」「這一點不能遺漏,要不然就不完整了,因為目錄就是這樣排的啊」「要不看看人家的筆記,哪裡要補充的?」其實到最後成了詳細版的目錄,哪裡都是重點。


總想著「要不給這個關鍵字配個圖吧」「要不改個字體顏色線條粗細吧」「要不標個字母數字或者符號吧」。。。陷入技術無法自拔的泥潭裡,更要命的是,為一本書做思維導圖,花的時間一不小心比看書的時間還要多。


總覺得我把思維導圖做得越細緻,我掌握的內容就越多。這其實是很可悲的心理,覺得自己花了這麼多精力這麼多時間整出這一幅圖來,必須得有直觀的效益。但事實是,很容易成為知識的搬運工,很辛苦,收益又不高。到底自己記下的東西有多少是理解了的或者說是理解到位了嗎?有多少是聯繫自己的生活進行了一番思考了的?僅僅把作者的觀點羅列出來,把覺得重要的觀點整理出來,自己到底內化吸收了多少呢?能應用多少呢?


再要不就是總覺得我把思維導圖做得越細緻,我記憶的內容就越牢固。其實做完才發現,密密麻麻花花綠綠的圖,我們到底會花多少時間去看呢?雖然說,在繪圖的過程中的確會在某種程度上加深記憶,但絕不可能指望做完圖就等於我記住了。複習是很重要的步驟,但是由於把圖畫得太滿,留給我們回憶的空間太少了,更要命的是,一看到這麼複雜的東西,頭大。


以上是我作為一個年輕的使用者的體驗(歧途)。總結來說,就是:


要明確思維導圖只是輔助工具,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不要迷信他(這一點何明璐已作充分說明);

使用時一定要堅定立場,明確目的,不要淪為工具的奴隸,耗時費力又沒效益的買賣咱們不幹;

要注意將知識按自己的邏輯和實際情況重整,講究個性化。


要注意突出重點,為我所用,不必囊括所有觀點細節,簡單明了為上佳,注意複習。


為了避免看完書我是我他是他的囧境,可以在思維導圖上加入自己的感悟、體會,簡單幾個關鍵字就行。

最後,再啰嗦一句,別太貪心,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


個人覺得腦圖適合以下:

1,工作計劃
2,寫作一個大專題的時候,列條目
3,出行計劃時的準備工作
4,會議記錄

其實,把事情弄複雜了真心沒有必要。


更有效的學習方式,不是建立思維導圖,而是回憶(recall),也就是,閱讀材料後,移開視線,看你還能夠回憶起多少內容,哪裡想不起來了,再重新回去閱讀,然後再次回憶

心理學家Jeffery
Karpicke 做了一個實驗

他把學生分為好幾組(有單純閱讀組,有閱讀+回憶組,還有思維導圖組),然後讓讓學生們學習一篇科技文本


結果是,就是通過這樣單純的閱讀加回憶,對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入了,(learn far more and at a much deeper level )(通過考試測試得出的結論),相比單純的閱讀很多遍,或者畫一個思維導圖

為什麼思維導圖並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儘管直覺上的確認為是的)

因為思維導圖只是在將材料,從一種形式(文字)轉化為了另一種形式(導圖),你本質上只是把它從一種媒介搬運成了另一種媒介,卻沒有真正搬運到你自己的腦袋當中,材料本身是沒有進入到你的大腦中的;

而有效學習的關鍵理念在於,並不是你梳理了多少知識,並不是你記憶了多少知識,而是你能夠在需要的時候,調用多少知識


而你如果需要調用新學會的知識,你需要在大腦中將他們形成組塊(chunk),回憶是會幫助你形成組塊,但思維導圖並不能,也就是說,即便你畫了一張圖下來,但在你需要這些知識的時候,你還是無法從大腦中調用它們;

(PS, 短時期內的重複閱讀,對於學習某項技能是無效的,同樣的道理)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高效的學習者,不要去急於把一項東西畫成思維導圖(因為本質上你只是把它從一種媒介搬到了另一個媒介上,卻沒進入你的大腦中),你首先需要做的,是讓新的知識在你的大腦中形成神經迴路


形成神經迴路的有效方法?


像剛剛提到的回憶是一個


還有就是盡量主動調用這些學到的知識。 我學到的這個技巧/原理/方法, 還能夠用到工作或生活中的哪裡?


柴靜,2015春,同呼吸共命運,穹頂之下,製圖時長&>20小時,總節點數&>2000,60%的節點言之有物(外部鏈接+內嵌文件)。應用於商業決策中的數據信息審計環節;這才是導圖,下載鏈接 http://pan.baidu.com/s/1jINidwy 思維導圖真的有效嗎?東尼伯贊原教旨主義的無效,基於分類+排序的總分結構有效。
思維導圖就是:總分結構層級,總分結構層級,總分結構層級,
總分結構層級,總分結構層級,總分結構層級,
總分結構層級,總分結構層級,總分結構層級;
重要的話說 3*3 遍。

Is map,not picture
在回答之前正本清源我先來講講,怎麼理解 "圖"這個字,是map?還是picture!
map 地圖是由 測繪局/勘繪局 做的,目的只有一個:總攬全局,告訴你在哪裡,不會迷路;理性且極其嚴謹,是戰略分析的容器之一。
picture 圖片是由 美工妹子萌鼓搗出來的,為了避免高考考數學,她們選擇了藝術系。
我在這裡想說的是:商業邏輯不可能是美術老師用水彩筆畫的,她們高考都不考數學。
上圖是 map,基於結構,軟體 mindManager;
下圖是 picture,基於認知,軟體 photoshop。

不二
思維導圖 mindMap 是 由(英)東尼.伯贊 所註冊的一個商標。其出處是為他開拓初小家教市場,所發展出的一套符合兒童(8~18歲)認知習慣的記憶技術。其本質是,寫不出內容就用圖標代替一下,先寫下去再說。因此去看所有和 思維導圖 相關的紀錄片,你能看到的都是孩子們的身影,找不出一張和成人相關影像;參見 2006.01.23 @CCTV10 人物 《大腦魔術師》。給孩子們胡鬧的東西怎麼可能有效呢?

還有個常被世人所誤解的邏輯分析工具是《金字塔原理》。見書封面,麥肯錫內部培訓教材。它的前提假設是,你是常青藤MBA畢業,且通過10+輪以上的層層篩選入職麥肯錫,年薪&>25萬。你通過沒?這是觸發使用該技能的前期基礎條件,如果沒有就不可能能用。
作為世界最頂尖知名的諮詢公司之一,麥肯錫為企業所做的多為戰略診斷,你的業務環節和其重合度有多少?若低於40%用不到,學了也白搭,何必自找麻煩。且上文講了,基於診斷,故細看金字塔原理所導出的邏輯樹,像極了醫院各科室門口的診斷樹,這也就是為何要求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緣由:細到足夠細,才能點對點對症下藥。您的業務場景有必要拆解的如此細分嗎?你有能力拆解的如此細分嗎?對了,做醫生,本科5年+碩博7年,接受高等教育是普通人的一倍,所以他們的術,您就別妄想了。沒這道行,少打嘴炮。
反正現在我是從來 谷歌、寶潔、麥肯錫 之類的方法論的,首先人家是行業的No1,銷量佔比均過半。辦公設施、人員薪資是普通公司的數倍,別以為披上皇袍就可能是太子,葯不能停。


思維導圖=總分結構,最佳實踐離婚聲明
那麼到底什麼是能用的思維導圖?
作為一個毀人不倦的諮詢顧問+培訓師(授課200+天,學員人數過萬)的過來人,先講 金字塔原理,再說 思維導圖。
所謂金字塔原理,就是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教寫作文時曾反覆提及的 總分結構+記敘文6要素;6要素和著名的5w2h分析框架殊途同歸。最拜讀的就是去年夏,奧運期間王寶強勁爆網路的離婚聲明,外行看熱鬧,原文475字;內行瞅門道,實則 5層+27節點。


在文中你看出:
上下的"總分結構",
層數的"老謀算",
分支的"心思縝"不?
律師+公關的完美結合。無論是金字塔原理還是思維導圖,你可將其想像成文章大綱。和一維線性的文章不同,它是二維結構化的。因為是結構,所以穩健,值得推敲。
但在製圖,注意是「map的製圖」,絕非「picture的繪圖」過程中,無數次的「總」歸納總結,和「分」解構拆分,人腦是根本無法完成其中無數次的排列組合的,只能通過軟體。因此「picture的畫圖」行為不可能發生。 就我10年來製圖數千的統計,
在製圖過程中的修訂(合併、分拆、位移)次數&> 圖總節點數*60%。
在製圖過程中的修訂(合併、分拆、位移)次數&> 圖總節點數*60%。
在製圖過程中的修訂(合併、分拆、位移)次數&> 圖總節點數*60%。
不使用軟體完全不可能達成,從裝機率的角度說 mindManage&>xmind&> …,我至今仍在使用 2006版mindManager,就一總分結構,和軟體版本又有啥強關聯關係呢?!!

職場應用
作為業務分析師BA(Business Analyst),將客戶今早葯沒吃所以亂噴的散點,通過歸納總結變成邏輯結構,外行看熱鬧,婆媳關係剪不斷理還亂;內行看門道,為了達成最外圈36個節點的呈現有序,用6個一級目錄+15個二級目錄支撐起整個結構。實際而言,最外第n層節點數&>(1~(n-1))層總節點數之和,這是個巨大的成本支出,且就這個比例。

作為項目經理,三張主圖(WBS工作拆解結構、組織結構圖、杜邦財務分析樹)
外行看熱鬧,每個公司里都隨處可見;內行看門道,項目管理都不懂,怎麼可能做好事,給我滾。。。





你也來制一個
總分結構,"總"是先,對 現有/過去/已知 信息的歸納總結;"分"是後,對 未來/未知 可能的拆解細分。我從來就認為,若做不好總結歸納,不可能做好拆解細分。2天培訓課程結束後我會布置一個作業:製圖時長&>3小時,文件格式mmap(電子版即可,別搞美術稿),總層級≥3,總節點數&>50,各節點字數&<15字,50%節點有外部鏈接或內嵌文件。

做最近一次2天以上旅行的景點總結,信息點都是名詞,簡單吧。導圖並不是呈現景點最好的容器,這只是個歸納總結練習。評分標準如下,滿分100,目前為止沒人能得分超過40分。案例可參見:https://pan.baidu.com/s/1bpmZe2r








單中心點思維導圖vs多中心點線索牆 的辨析,參見:
電視里整理線索時,會把釘在牆上的資料用線連起來,然後找到交匯點,是什麼方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76809/answer/115464944


精選導圖,都是map架構精準後,制刊級的美工精心製作的信息圖。
都是基於分類學的層層解構,"分"很繁雜。




http://weixin.qq.com/r/1zpAWLfEVOorrfM792-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值得觀摩的思維導圖商業應用,天下網商-圖媒體,阿里旗下






2014年我參加了一個培訓師的培訓,本來是本著鍛煉自己的演講水平目的去參加的,並沒有想成為一個培訓師,但是導師說要作為局中人研究一個培訓課程,我就苦苦思索把什麼作為自己的培訓課程呢?我想到自己和孩子經常使用的一個工具作為我的培訓課程,這個工具就是被稱為大腦的瑞士軍刀——思維導圖。

作為一個培訓師,一般要研究一門課程,至少要看20-30本該領域的書籍,並且要持續關注這個領域新出版的書籍,而《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是我最近一段時間看得比較實用的一本,作者是一個育兒家,而我能夠發現思維導圖還真的是跟兒童教育有關。

自從有了第一個孩子之後,我就發現自己對育兒相關的內容特別感興趣,有很多時間是在育兒論壇中瀏覽別人的帖子,也會下載很多國外的教育資料進行研究,而我在國外的教學資料中發現了一個特別受兒童歡迎的工具——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可以有效地引起孩子的興趣,並且很好的讓孩子的思考成體系。

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那時候的孩子還不認識字,但是當我們對孩子說:「去把《小藍和小黃》這本繪本拿過來」,孩子會很自然的從書架上的一堆繪本中找到這本書。為什麼呢?原因是孩子記住了這本繪本側面的圖像。我們會發現人類的大腦記錄圖像是非常容易的,曾經有一個實驗,10000張圖片每張看1s,辨別率98%。可見我們人類的大腦特別喜歡圖片。我也特別贊成《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中提到的創始人東尼·伯贊的觀點,他認為連收音機都有說明書,為什麼像大腦這麼重要的器官卻沒有說明書呢?而思維導圖完全是根據人類大腦的特點發明出來的,思維導圖實際上就是一種圖像思考模式,而圖像就是特別容易被人類大腦記憶,多彩的形式也是大腦喜歡的方式,中心圖像明確表示出來這張圖的中心思想,也讓大腦瞬間就抓取到目標。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就提到「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自我介紹」,「介紹一個大家所不了解的自己」。例如,當我在培訓之前介紹我自己的時候,我會向大家介紹我自己的從業經驗及相關的經歷,但是一般很少有人能記住我說的。但是當我把自我介紹的思維導圖展示給大家之後,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我的課程學員都會記住我的經歷,這就是思維導圖的魅力,在一張紙上就能充分展示出所要表達的所有內容,而且還有趣,良好的分類也讓大腦輕鬆記憶。


其實思維導圖對於孩子來說使用效果比成人的效果更加明顯,《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中介紹了很多與孩子有關的應用實例,包括孩子學畫、作文、明確任務、考前複習等方面。而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充分感受到了思維導圖的魅力。

在我女兒一年級的時候,老師留了一個作業,第二天要孩子做個小小的演講,推薦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我詢問了女兒,你想向同學推薦哪本書呢?我女兒要推薦《小屁孩日記》。我很疑惑,因為這本書非常難描述,是一本日記合成集。我就問她要如何推薦,她只說了一句:我向大家推薦《小屁孩日記》這本書,這本書非常有意思。然後就不知道怎麼往下說了。在這個時候,我拿出電腦,用思維導圖軟體和她一起畫了思維導圖。在我的引導下,孩子想到了要向同學介紹書名、作者、人物、這本書的形式和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在第二天的書籍推薦演講中,我女兒的推薦收到了同學的掌聲。可見思維導圖特別適合演講提示。我們每個人在演講的時候都不要妄圖背下來所有要說的內容,而是要做思維導圖演講提示,把關鍵詞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在看到關鍵詞之後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而不是生硬的背誦。


在我平時給家長講思維導圖課程的重點和自己孩子使用最多的方面就是寫作文。記得在我女兒2年級的暑假,為了讓孩子作文有所提高,我假裝告訴孩子假期需要每天寫一篇日記,我女兒一開始是非常反感的,因為她覺得沒什麼可寫。在這種情況下,我告訴她每天我們先畫一張思維導圖,然後她按照思維導圖來寫作文。其實小孩子寫作文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寫一個主題會像流水賬,每篇作文沒有重點,重點內容不知道如何展開。因此我就先為女兒搭建了個思維導圖框架,她在框架的基礎上填寫她想到的內容,這樣每天的日記就很順利的完成。


無論是對於大人還是孩子來說,思維導圖最好是手繪,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這本書中的每一幅思維導圖都是手繪的。有的朋友不喜歡手繪主要是出於兩大原因:第一,因為中心圖和關鍵圖都是需要繪畫,所有有很多人害怕畫不好;第二,認為手繪的時間比較長,沒有軟體那樣不用考慮布局等,直接繪製就可以。

但是從我多年使用思維導圖的經驗來看,我是非常提倡手繪的,特別是小孩子更要讓他們堅持手繪,主要原因有三個:

1、當我們繪製思維導圖中心圖和關鍵圖的時候,其實也就是把文字用圖像表示出來,這樣充分調動了左右腦,可以讓我們在繪製完思維導圖之後,大腦快速的抓取圖像,很快的就記住繪製的內容。

2、當我們把想法記錄在紙上的時候,實現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強了。比如我們繪製目標規劃思維導圖,當我們把目標進行分解,並且想出具體實現的方法,這就已經大大增強了我們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如果我們都不敢寫下來目標及實現方法,那就更談不上去實現目標了。因為當我們把想法落到紙面上的時候,其實是經過充分考慮才記錄下來的,而不是想想而已,所以手繪思維導圖也是實現目標的基本過程。

3、繪製思維導圖的時間一般在15分鐘-20分鐘左右(如下圖讀書筆記思維導圖),只要是有了思路,繪製思維導圖就完全不用考慮時間問題。而對於有些朋友害怕繪畫就更不用擔心,因為思維導圖是畫給自己看的,即使是給別人看的,也主要是為了溝通,那麼其實別人關注的就是內容而不是畫得如何了。

有很多人不僅希望自己學會思維導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會思維導圖,期待孩子能夠對事情進行很好的分類,有效地進行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想要實現這種願景,就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使用思維導圖,讓孩子在家長的熏陶下潛移默化的學會,而且能夠在不知不覺中真正使用好這個好工具。思維導圖只有不斷的使用才能發現它的神奇之處,才能真正成為我們大腦的瑞士軍刀!


學生黨,來分享一些感想吧。
剛進大學的時候,有個英語老師特別注重思維的條理性。總是讓我們寫summary, 寫論文前要去見她總是讓我們帶好Outline。那時候,說真的,雖然上過那麼多年學,歸納總結提煉的能力還真差,常常看一段總不清楚什麼意思,看一篇看不出裡面的邏輯,說一段話寫一段話沒有嚴謹的結構。
然後,就硬著頭皮做咯。練習了一段日子之後,發現看文章不再是那麼的盲目了。每看一段總是會想提煉出觀點,即使是看教科書,每一段每一章每一節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去總結然後順出邏輯關係。再後來,說話寫作也開始有條理了。(對我後來的雅思寫作啥的很有幫助啊)。現在跟小夥伴們合作的時候,總是能明顯的感覺到,我特別特別的在意邏輯和條理。有時候心真累啊。。。
最近考試周快到了,習慣性地一章章複習,一章一個思維導圖。600頁的書整理出來就21張紙。以下是部分成果


這是用mindnode做的,因為自己看嘛,用著簡單就好。看一章,整理一章,看第二遍的時候就看思維導圖過一遍。最後再要看的話就直接看著圖挨個回憶。
為什麼我這麼喜歡思維導圖呢?
第一,思維導圖其實只是結果的形式之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就像高中數學老師常說數學的精髓不在於做題在於數學思維一樣)。這種思維就包含了概括提煉,總結歸納,還有理清邏輯順序。讓我們在閱讀或者聽講的時候是個帶著目的思考者。
第二,從某些方面來講,思維導圖確實能提高效率。就比如我上面說的我複習的方法。我學的財務管理是一本外國教材翻譯過來的書,很厚。而且不是中國人寫的嘛,讀著總有點怪的。(外國學者編的書翻譯過來有些地方會顯得有點冗餘拖沓,拖泥帶水)學的時候的感覺就是,什麼跟什麼嘛,怎麼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等思維導圖列出來之後,哇,600頁書就這麼點內容哦,原來每章是講這些啊,原來章節之間是這樣子遞進的哦,原來看著很突兀的一些講解原來是為了後面的鋪墊哦。

現在已經習慣了思維導圖了。寫論文之前又要Tutorial了,雖然現在的英語老師沒有要求,但還是寫好了帶過去,老師就照著我的提綱給我改了一遍。之前想去尼泊爾當志願者的,可是媽媽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讓我去怎麼辦,一張思維導圖吧,關於尼泊爾(概況),關於夢想(為什麼想去),關於你的憂慮等等畫了一大張。後來媽媽終於同意了,不巧的是地震了。

以上這些,是個人關於思維導圖的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


收斂能力的要求遠大於發散思維能力。應用思維導圖時,需要總結歸納的能力,否則很難講「想法」發展成生產工具


上個圖,說明下我在用它幹什麼


這是一個偽命題, 或者說不是一個好的問題
引用下 戰隼的學習探索的觀點:
思維導圖是否有用,在於你的目標是什麼,如何使用它?
在大多數的商業宣傳都把這個東西過於誇大,這個東西就象PPT,把它用在合適的地方就好,不要什麼地方都用,它只是一種思維工具,並不是萬能的,既然是工具,必須有它所擅長的或不擅長的地方。

你的需求是什麼, 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是如何使用它, 在使用它達成某個目標的時候, 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嗎?

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幫助你理清楚思維邏輯. 就這點還得你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

界定你的問題, 確認你的需求, 認準你的目標, 找到合拍的工具和資源, maybe,思維導圖可能是你的合拍工具.


思維導圖能啟動更多腦細胞參與,加深記憶和理解,我不叫他思維導圖,我叫他圖像思維,中國文化里有很強大的圖像思維案例,圖像思維能降低抽象思維的難度,提高大腦的思維深度與廣度,


所謂「發散思維」正是如此。想法往往是一個點。很多個想法才會構成一個面。
思維導圖幫助將點組織起來構成面。


有不少研究在檢驗思維導圖的有效性:
從對信息的記憶與遷移測試的表現看,使用思維導圖和學習文字材料、大綱材料、列表材料、聽講、參與課堂討論相比,在多學科、多年齡的5000多人樣本的元分析表明,思維導圖組平均效果更強(Nesbit Adesope, 2006),雖然組內差異較大

但是!如果仍從對信息的記憶與遷移測試中的表現來看,思維導圖沒有提取練習(從記憶中提取信息,和考試時一樣:只給一些線索/問題,在不參考外部信息的情況下自己寫出答案)的效果好(Karpicke Blunt, 2011)!這個效果也叫測試效應,意味著人們在考試的時候也在學習:在測試時得到回憶的信息在記憶中被強化。當然,考試時沒想起來的信息沒有得到強化。另外,就算回憶時寫出來的是思維導圖形式,效果也和寫出來的不是思維導圖時幾乎無區別(Blunt Karpicke, 2014),可見導圖不及提取練習本身有效。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所推薦的快速學習費曼技巧即利用此原理:拿張白紙,把概念名字寫在頂端,想像要教給別人一般地憑藉記憶在紙上寫出這個概念的信息(注意是脫稿講課的老師)。這種輸出的過程會逼迫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有意義的組織,相比畫出來後可能只是放在一旁的思維導圖,更能幫助信息消化於腦中,在日後派上用場。

所以想找更好的學習工具的話,相比思維導圖更建議用提取練習。

參考文獻
Nesbit, J. C., Adesope, O. O. (2006). Learning with concept and knowledge maps: A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3), 413-448.
Karpicke, J. D., Blunt, J. R. (2011). Retrieval practice produces more learning than elaborative studying with concept mapping. Science,331(6018), 772-775.
Blunt, J. R., Karpicke, J. D. (2014). Learning with retrieval-based concept mapp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6(3), 849.


從嚴格意義上講,思維導圖對思維的梳理和一些知識點的記憶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思維梳理上,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想法進行發散,就像是給大腦做運動,而思維導圖就能很清晰的展現大腦運動的路徑和結果,幫助我們來梳理一些看起來雜亂反覆的內容,並形成清晰的脈絡,給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一個明確的路徑

比如進行項目計劃


投資思路框架

甚至進行每周的工作計劃,都有助於幫我們梳理工作和生活


包括讀書筆記

現在讀書很容易讀過就忘記,不能說自己當時沒有認真看,也不能說自己的記憶力衰退,只是在看的時候只是在按部就班得讀,沒有進行知識梳理,也沒系統全面的認識,所以讀完之後有一種囫圇吞棗的感覺,但是在讀書之後或者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記錄讀書筆記,是一種對記憶的加強,也是對書籍內容的加強。

讀過後通過直接查看整理的讀書筆記,就很容易想起文章內的知識點,


還有現在大家都在說的知識樹,也是對知識的梳理和重塑,便於記憶。

這一點對現在的學生就很有用,自己做自己的知識樹,然後根據定向記憶的方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是很實用的。

PS:以上截圖均來自ProcessOn:ProcessOn - 免費在線作圖,實時協作


我來回答!這個思維導圖太有趣了!

昨天跟我男票聊天,然後開始各自曬我倆的手機app。電光火石之間,我倆靈光一現,要整一個專門給我倆秀恩愛的app,因為我是理工科的,一直對編程有點兒興趣,所以他提出這個點子之後,我就開始思索這個app。

鑒於我是非常認真的在思考,也覺得這件事情很有趣,於是衝動之下就去找了我的程序猿同學和程序員老哥去討論如何開發一個新的app。聊了半個晚上,正準備開始學習java演算法這一類東西時,我冷靜下來,用思維導圖捋清思路後,我認為這個app的功能如下:

然後我深深的意識到:

大好的時光不用來相見,居然要用來編一個完全並沒有什麼卵用帶不來任何流量任何用戶任何利潤的app!還是為了秀恩愛給我倆自己看!

所以這個思維導圖存在的意義就在於。

記錄下來你突如其來的引以為傲的腦洞,

並告訴你,

不要做。


現在已經發展到,只要動筆做記錄,就算是繪製思維導圖的地步了!
思維導圖的意義在於讓人們拿起筆來,然後藉助一些結構和圖形圖像幫助記憶,就是「好腦子不如爛筆頭」的國外版和引申版。
這玩意兒已經發展成一個產業了,多少機構和個人吃這碗飯呢,他們不會告訴你思維導圖的局限性(嚴格意義上的發明人除外),就像賣自來水凈化器的人永遠要告訴你現在的飲用水已經污染的很嚴重了,就像靠養生學混飯吃的人看誰的生活方式都是慢性自殺,除非按照他的理論去做。
至於思維導圖改變人生的那些例子,實在是誇張的出圈了。把思維導圖這種技巧性的方法都庸俗到練氣功的地步了!
要是這樣管用,愛因斯坦還做什麼理想實驗?

開個會,得畫思維導圖
——老老實實地記錄要點不行嗎,大多數開會都是為了達成共識。需要藉助思維導圖來記憶的會議內容,到底開成什麼樣子了?看來以後兩會也得發布《政府工作報告》之思維導圖版。
看個片,得畫思維導圖
——把一個電影掰扯的像個偵探和外科醫生,我倒是建議寫寫影評,有點自己的內容。
讀個書,得畫思維導圖
——簡單的書才能畫思維導圖,一般都是《xxx那些事兒》,《這樣xxx最有效》,《別告訴我你懂xxx》,《一本書讀懂xxx》之類的江湖說明書,其實都不如在目錄頁上隨便標註點。真不知道那些給《道德經》畫思維導圖的人想學到什麼?
寫個作,得畫思維導圖;
——用思維導圖寫作一般都是商業文案,或者穿越到一個政府管不著的時空隨便折騰的那種故事大王。算得上經典的寫作,更多的是作者一天寫一點積累起來的。
烹個飪,得畫思維導圖
——」鹽少許「和」糖適量「都是怎麼畫的?要是寫字,不是有菜譜嗎?
……
總之是手裡握把鎚子,看什麼都像釘子。


這不是數學嗎?

搞笑,什麼時候流行把數學思維換個名詞就高大上了。

一句話:學好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第二句話:專打改名詞走天下。

最後一句:重要的是數學思維。


推薦閱讀:

Elon Musk 所說的「物理學的思考方法」是什麼意思?

TAG:閱讀 | 學習 | 思維 | 思維方式 | 思維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