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面的哪個人物和真實歷史反差最大?
是周瑜嗎?
@林布 君說的好啊,這年頭的三國話題真是什麼牛鬼蛇神都能答啊,沒幹貨還動不動在底下放個公眾號來收智商稅。評論區還誇他精通三國什麼的,三國通什麼的,我呸!
這位@Lightwing的 《三國演義》裡面的哪個人物和真實歷史反差最大? - Lightwing 的回答 - 知乎,如蔣帥君所言,內容無非是十年前在貼吧被打臉的內容,如今放到知乎居然就可以感慨歷史受膜拜了。
看到他回答還有粉絲在洗地,我就加一段,把話說的再實在直接一點,他這篇回答從頭到尾幾乎就是在胡說八道——因為【他口中趙雲沒有做過的事和沒去過的地方】其實歷史上的趙雲大部分都做過都去過,反而他口中某些演義里趙雲做過的事情(比如救援馬謖),其實演義里根本沒寫,也不知道他從哪本讀物看到的。
他回答中說了一大堆關於【趙雲演義里去過很多地方】,可歷史上趙雲確實就去過很多地方啊!這樣說出來有意思么?這個問題是演義里哪個歷史人物和真實歷史反差最大,說了一大堆趙雲去過的地方,不是鬧笑話么?
歷史上的趙雲早年追隨公孫瓚,在華北地區轉悠,後來跟著大耳朵奔波中原,轉戰荊楚,深入益州,後來又征伐漢中,伐吳時鎮守江州奔走永安,北伐又到箕谷牽制曹真,去的地方多不是很正常?
有何問題?還說【反正很誇張】?至於演義里說去過但歷史上沒記載的,南中?東吳?演義里最多加了這倆地方吧,這也叫與真實歷史反差最大?
————————————————————————
他要是只在回答里說趙雲在演義和歷史差距大,這點我當然沒意見,(畢竟演義是戰神,若舞梨花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寒不敢迎敵)
他要是只在回答里說趙雲不算是什麼大將,而不拿趙雲和所謂蜀國大將陳到比較,我也沒啥意見;(和關、張比嘛,人家關張史書萬人敵,熊虎之將,入武廟的人啊,多少南北朝猛將都崇拜的人物,這位答主卻說關張誇得好厲害,演義里那個略黑好吧)
一、然而他說很多重點戰場趙雲都在,總有他的份,兩次救阿斗,催劉備伐吳又救了劉備,救了馬謖什麼的——誒?有問題啊!
趙雲兩次救阿斗,有問題么?
第一次,建安十三年,當陽之戰,救援主母和後主,使得二人得以保全,本傳明文,有問題?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趙雲傳》
第二次,建安十六年,截江救阿斗,和張飛一起保住大耳朵血脈!
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趙雲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
不要說《趙雲別傳》不可信,至少人家司馬光採信了,還寫進了通鑒:
孫權聞備西上, 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慾將備子禪還吳,張飛、趙雲勒兵截江,乃得禪還。——《資治通鑒·卷六十六·漢紀五十八·建安十六年》【此處目錄卷目多謝知友 @藍歐 指正】
催劉備不要伐吳並救援劉備,確實是去救了啊只不過到永安的時候吳兵已經退了而已。如此識大局,有政治眼光的將領,蜀漢還有多少位?這位答主給我來一打?
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趙雲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
漢主恥關羽之沒,將擊孫權。翊軍將軍趙雲曰:「國賊,曹操,非孫權也。若告滅魏,則權自服。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 群臣諫者甚眾,漢主皆不聽。——《資治通鑒·卷六十九·魏紀一·黃初二年》
至於這位答主說趙雲救了馬謖?納尼?我怎麼沒印象,演義里趙雲也沒救馬謖啊,只不過失街亭的時候聽從諸葛亮的命令斷後而已。
再說,雲妹人家在漢中之戰也是閃耀了一把啊!一身都是膽,可不是沒出處!
三月,魏王操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 劉備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也有漢川矣。」乃斂眾拒險,終不交鋒。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翊軍將軍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 值操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鬬且卻。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魏兵疑雲有伏,引去;雲雷鼓震天, 備明旦自來,至雲營,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 ——《資治通鑒·卷六十八·漢紀六十·建安二十四年》
——————————————————————
二、這位答主又說了,說趙雲在演義佔了很多其他蜀國將領的功勞,你倒是具體說說什麼功勞啊,都佔了誰的啊,讓我李菊福一下?
然後這位答主說,陳到。Are you kidding me?
我就笑了,趙雲在三國志確實沒多少篇幅,但陳到這個人篇幅更是少的可憐啊!不知道這位答主是如何得知他的所有戰功都歸趙雲的了?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贊趙子龍、陳叔至
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楊戲傳》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將趙雲和陳到一起並列,且趙雲排在陳到之前。陳壽介紹陳到也是說【陳到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也就是說陳到的名氣與地位一直是比趙雲要小要低的,而且陳壽都對他沒什麼具體事迹可寫的,不知道這位答主是如何知道陳到的事迹的?
據我所知,陳到官至蜀漢的永安都督,其人網路人氣熱很大一部分是歸因於「白毦兵」,畢竟熱血網路歷史青年最喜歡什麼特種部隊了,因為高順的陷陣營就說高順比關羽張飛厲害,因為曹純的虎豹騎就說八虎騎逆天,因為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說帥比,因為鞠義的先登死士就說步兵高能,還有什麼無當飛軍什麼的。
不過演義里好像也沒趙雲任永安都督和統帥白毦兵的相關記載吧?談何趙雲搶奪他的功勞呢?
本來你說趙雲不是大將我不否認,我本以為你是拿他和關羽張飛比。然而既然你口中名亞於趙雲的陳到都能稱為蜀國大將,趙雲就不行了?
田餘慶先生在《諸葛亮與兄瑾論白帝兵書》中已考證該信實際上是寫給都護李嚴的,並考證出白毦兵其實就是以白髦牛尾巴作為裝飾的羌胡兵。
據洪武雄先生考證,蜀漢的永安都督在前期是隸屬於江州都督管轄的——並不能說陳到被任命為永安都督就比趙雲厲害,畢竟趙雲還曾當過兩年的江州都督呢!(趙雲督江州為章武元年到三年,陳到為永安都督當為建興四年到建興八年之前,陳到卒年依姜維任征西將軍年份而定),詳見《蜀漢政治制度史考論》。
—————————————————————
當然為了防止某些對我特別關注的人舉報,說我回答無關內容,我還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差距最大的是諸葛亮。
正史中他是位偉大的丞相,一流的軍事家與政治家,是一個人;
而演義中他是個動不動把同事當傻子,沒事就神叨叨的妖道。
順便科普下,很多人因為受網路(蘇軾也有一部分)影響,多認為羽扇綸巾這種形象是後人強行加給諸葛亮的,甚至說是諸葛亮把周瑜的衣服給搶了。
然而,不能因為蘇軾說周瑜羽扇綸巾就說諸葛亮不是羽扇綸巾啊,儒將打扮而已,且最早記載葛巾白羽扇的打扮可是形容諸葛亮的,晉朝人,可信度夠高吧?也比蘇軾可早了幾百年。
《類說》卷四九引《殷芸小說》:「武侯(諸葛亮)與宣王(司馬懿)泊兵,將戰,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見武侯,乃乘素輿葛巾,自持白羽扇指麾,三軍隨其進止。宣王嘆曰:『真名士也』。」
《太平御覽》卷七〇二引晉裴啟 《語林》:「 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 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
我只能說,反差大的很多,幾乎找不出一個「最」大的。
曹魏方面我最不服氣的是曹仁。
在演義里,曹仁簡直是個二五眼。列八門金鎖陣攻劉備,卻被徐庶識破,大敗而回;率軍進入新野,卻被諸葛亮火攻,再次大敗而回;赤壁之後守南郡,與周瑜對峙,卻是靠了曹操的遺計,才擊退吳軍;關羽攻樊城水淹七軍,指揮士兵放箭射中關羽右臂,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奸詐狡猾的曹仁。
但歷史上的曹仁很正,簡直是曹魏陣營的典範。曹丕曾經寫信教導曹彰,為將者,應以曹仁為榜樣。他也是曹魏少有的能夠獨自領軍的將領。攻徐州,曹仁領軍攻伐其他各縣;戰官渡,曹仁領軍收復叛縣擊敗劉備。這個時候,他是偏師。赤壁戰後,屯守江陵據周瑜;關羽攻樊,據守死扛不屈服。這個時候,他又是底線。
抗擊周瑜時,曾經於萬軍之中救出部將牛金。這般勇武豪情,三國時代少之又少。
總之,曹仁是很牛的,三國演義實在冤枉了他很多年。
其次是曹操,這點已成公論,不細說了。
還有張頜。
演義第一百零一回,諸葛亮退兵,張頜請求率兵追擊,司馬懿不允:公性急躁,不可去。
張頜答:不嘛不嘛我要去嘛我就要去嘛……
由此也給了我們一個好勇鬥狠,智商不足的張頜。
但事實上,張頜稱得上是一名智將,用兵巧變,善處營陳,頗有頭腦。追擊諸葛亮,也並非張頜主動請命,反而是司馬懿的要求。張頜曾對此提出疑義,但宣王不聽。於是他不得已領命追之,至木門谷,被蜀軍流矢射中,命喪疆場。
曹魏方面還有荀攸。
演義里對荀攸幾乎沒怎麼提。
但事實上,荀攸才是曹魏陣營的謀主,而郭嘉程昱的作用被演義誇大了。征張綉時荀攸建議緩軍以待之,曹操不聽,結果大敗而回;征呂布時三戰未拔準備撤,荀攸與郭嘉共同進諫,陳述形勢,打氣鼓勁,最終攻破下邳,生擒呂布。種種事例後面還有很多,不細說了。
曹操對荀攸評價是,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這個評價是很高的。
蜀漢方面,反差最大的就是諸葛亮了。
演義里的諸葛亮實在太妖。他能料定三日之內必有大霧,而行草船借箭之事;也能算準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東風,而行借東風之事;居然還三氣周瑜,活活把個倜儻才子東吳大將氣死。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會列陣,能卜卦,甚至還懂妖術,真真是「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但事實上諸葛亮只是普通人,他是外交家,戰略家,政治家,也許還可以加上個發明家,但怎麼也不該是位妖道士。他沒有真正參與到赤壁之戰的戰事指揮中樞,也沒有計定火攻;他曾五次北伐,而非演義記載的六出祁山;他也沒在臨死前遺計殺魏延。
只有一點三國演義非常靠譜: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了蜀漢之魂,是蜀漢能夠長治久安幾十年的基石。
是的,我是諸葛粉,咋地吧。
劉備反差也不小。
演義里的劉備,愛哭,磨磨唧唧,看完三國演義我就沒明白這麼個慫包軟蛋是怎麼能當皇帝的。
真實的劉備其實是位性情中人,他很早就展現出了自己身上耀眼發光的王者之氣,領袖之氣,否則也不會籠絡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簡雍等一大批忠義之士。他哭的也很少,反而是那位奸雄曹操哭的比較多。
另外還有姜維。
演義里的姜維是個心懷天下奮發圖強的中二好青年。
但真實的姜維,好功名,陰養死士。
諸葛亮通過數次北伐穩固了自己在蜀國的統治地位,姜維掌權後,也這麼干。
但他終究也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照貓畫虎,姜維遠比不上丞相的手段高明。
不細說了。
東吳方面,周瑜和魯肅。
演義里的周瑜,心胸狹窄,肚量不足,初見諸葛亮,就想害死他。設計十天造箭十萬支,結果孔明三天就拿來了;借東風之後周瑜又起殺心,領兵奔赴七星壇卻發現諸葛亮早跑了。就連死因都被一黑到底,風流倜儻素有賢名的東吳大都督,居然被諸葛亮氣了三次,便活活氣死了!
而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膽略過人。二十歲跟隨孫策,攻略江東,戰功赫赫。孫策死後握重兵輔佐孫權,東吳諸將,無人敢動。赤壁之戰主持對曹作戰,一戰成名;擊敗曹操後領兵攻南郡,威名遠播。三十六歲那年,周瑜死於巴丘,據說,是病死的哦!
演義里的魯肅,慫包軟蛋,忠厚老實,被孔明接連忽悠,暈頭轉向。
真實的魯肅,則有一股豪俠氣。好讀書,喜騎射,仗義疏財,性格豪爽。早年,周瑜無糧,魯肅大手一揮送出一大筆,從此兩人結為朋友。
他也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之一。曹操大兵壓境之際,他與周瑜共同主張對曹作戰,謀略深遠;赤壁戰後,他又單刀赴會與關羽談判,膽識過人。
大概就想到這些。我來說一個相對而言反差挺大的小人物吧,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好像說的廖化特別無能,其實他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
他出身荊襄地方豪門,雖然不是很壕,但是一出道就做到了關羽的主簿,給二爺做助手,這可不是個輕鬆的活,可見他能力不錯。關羽兵敗麥城,他詐死逃脫,在劉備東征時又主動投奔,劉備非常高興,任命他當宜都太守,同志們注意,這可是兩千石,正經的高級官員,可見劉備對他評價很高。
當然,劉大耳兵敗夷陵後,他就又緊緊地跟隨以諸葛亮同志為領導核心的第二代蜀漢黨中央,在北伐期間屢立戰功,還當了陰平太守,為蜀漢守住北大門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可不是一個區區先鋒可以乾的哦。後期他繼續為蜀漢征戰北方,一路做到右車騎將軍,并州牧,中鄉侯,和當時在南方平叛打的熱火朝天的張翼堪稱南北雙璧(這是我自己評價的)……,
後來因姜維屢次北伐勞而無功,空耗國力還屢屢勸諫,但可惜姜維沒聽。畢竟,北伐不僅僅是為了軍事嘛……唉。最後,他隨姜維在劍閣抵抗鍾會,然後死在了去洛陽的途中,經歷了整個蜀漢時期,堪稱國之柱石,所以,不要太看扁了他嘛……
三國時期有哪些史實與人們廣為理解的不同?
真實三國裡面被忽略或者被演義貶低的人物有哪些?
《三國演義》裡面最被高估,或者名不副實的真實人物有哪些?
《三國演義》里最被低估的三國真實人物是誰?
提問前請先看看是否有類似的問題和答案
那些說張飛的,你們所謂的「能書善畫」「美男子」你們看過原文嗎?
別跟我說什麼畫髓元銓,你自己看過那本書嗎?
必須是 忠孝兩全 的馬孟起啊
我覺得是孫權。
三國演義之前的民間三國故事,東吳往往是反派。羅貫中可能覺得東吳畢竟抗曹有功,所以也基本塑造成了半個正派。
在這個指導思想下,一代梟雄孫權給小說描述的有點變得單純化和中2化了,經常拍腦袋決策,因「怒」興師。比如偷襲荊州就被解釋為劉備借了荊州(實際上是江陵)之後以各種理由賴著不還,並不惜筆墨反覆渲染孫權對此耿耿於懷。然後關羽還把孫權罵了一頓,孫權氣不過,所以就打了。
甚至抓住關羽之後,還有一句「將軍今日還服孫權否」的台詞,好像打荊州就是為了教訓一番關羽,掙個面子似的。結果發現關羽殺了也不是、放了也不是後,演義孫權馬上就方寸大亂了。最後劉備興師的時候還提出願意「讓回荊州,送回夫人」(歷史上孫權的確遣使求和,但沒有這種條件,這麼開條件那豈不是把戰爭當兒戲?)。
正史上孫權以吞劉自大、全據長江為目標是蓄謀已久的,這在《魯肅傳》(榻上策)《周瑜傳》(二分天下之計)《呂蒙傳》(攻徐不如取羽)等都有提到。演義可能為了掩飾這一點,把215年孫權派呂蒙武力奪取荊南三郡一事,改成諸葛亮主動割讓三郡。受此影響,後來很多人討論劉備失荊州,常常認為「劉備老賴"、"關羽驕傲、剛愎自用、不懂外交"等是主要因素、自身也要對此事負很大責任,就連毛澤東都不能免俗。
演義當中東吳帳下的和諧度貌似也明顯高於正史,給人一片人才濟濟、欣欣向榮的感覺,最後的評詩也說:「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比煮酒論英雄時的袁紹、袁術、劉表等人評語高得多了。但後期孫權的宮廷傾軋、迫害忠臣其實也是挺嚴重的,演義貌似這點就也基本隱去了。
羅貫中揣著明白裝糊塗,一群答主揣著糊塗裝明白。
人家羅貫中至少是熟讀了裴注三國志的,一個個書沒怎麼看看了幾篇網文就想搞個大新聞。
趙雲保鏢,張飛畫家這種幾年前都玩爛了的東西還在玩。
坐等戰神郭嘉,偉略曹真,軍渣孔明。。。
至於反差最大,個人提名朱然。一個軍方二號人物,莫名其妙的就變成龍套經驗包了。。
若論個性,第一不符是周瑜,史上其人寬容穩重,厚德容人;第二不符是魯肅,史上其人雄才大略,慎思持重;第三不符是孫權,史上其人奸詐陰險,絕非帥才。另外曹丕其人厚道持重,才華橫溢;張飛能文能武,絕非莽夫。
劉備之德近乎偽,孔明之智近乎妖。
劉璋
一、禦敵保民,拒堅壁清野
劉備背信棄義,調轉槍頭攻擊劉璋後。劉璋州從事鄭度獻策,讓劉璋堅壁清野、遷徙民眾,以困死劉備軍。劉璋說,軍隊的職責是保境安民,怎麼能為了勝利去遷徙民眾。於是罷黜了鄭度。
「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
二、念系百姓,拒守城死戰
劉備軍兵至成都城下。此事劉璋尚有三萬軍隊,一年給養。成都官民均欲死戰。劉璋說,戰爭已經讓百姓受苦三年,事已至此,不能因為我的原因,沒有必要再流血了。獨自出城歸降。
「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三、經營益州,軍政俱佳
很少人知道,三國演義中一筆帶過的益州之戰打了三年,是劉備征戰中最耗時耗力的戰役之一,直到最後軍事物資還能撐一年,也可以看出劉璋在益州的軍事政治經營很成功。成都城下,軍民均欲為劉璋死戰,亦可見劉璋如何深得民心。
「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戰」
翻遍史書
看到了一個仁義禮智信的劉璋
看到了一個亂世中愛民如子的劉璋
看到了一個士民願為之赴湯蹈火的劉璋
可是
劉璋的形象
變成了懦弱無能的鼻涕蟲
變成了三國志遊戲人設中最傻的幾個
亂世,真的不適合好人
歷史,真的不是給好人寫的
是左慈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既然問題中有「最」,自然涉及答題人自己的視角、判斷以及情感的取捨,「最什麼什麼」的問題很不好回答。
而題干中羅登先生也進一步提問「是周瑜嗎」,說明人家自己已經有了自己初步判斷和取捨。
那麼答題的時候提出支持的論據或者反輪才是比較合適的做法。
*******************正式答題*******************
史實中的周瑜和文學作品中的他確實有比較明顯的不同。
尤其在氣度雅量上,周瑜是被羅貫中抹黑了一把。
看一下史實中的當代名人是怎麼評論周瑜的:
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一個沒有氣度雅量和心胸的人怎麼會獲得這樣的(敵我雙方)評價呢?
但是,關於周瑜的天縱奇才,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史書中都做了明確的肯定。
這一點我想已經不需要說明了。
陳壽給他的評價是奇才。(「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所以,反差其實沒那麼大。
我個人以為真正反差大的,已經出現在知友的回答中。
曹仁。
《三國演義》中光看見曹仁被人干翻了。徐庶、周瑜、諸葛亮、關羽,輪流刷他升級。
但歷史中的曹仁則是另外一個形象。
《傅子》說「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
說他不但比孟夲、夏育這兩個大力士要猛,連張遼都在其之下。
以下很多內容引用和參考 @張佳瑋@姬軒亦 等知友在 歷史上的曹仁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稱得上一代名帥或英雄人物嗎? 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在此表示感謝。
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沖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
多牛逼!帶十幾個騎兵突入重圍救人,還震懾了數千敵軍。
比起張遼的逍遙津,難度是只高不低。
仁少時不脩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鄢陵侯彰北征烏丸,文帝在東宮,為書戒彰曰:「為將奉法,不當如征南邪!」
這段既有直接描寫,也有側面描寫。曹丕教育曹彰統兵之道,用曹仁做正面典型。
即使是樊城被關羽壓制到不行,也是極有風采的。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徐晃救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
這還不是唯一一次,看看早先曹操被張綉追襲時曹仁的表現:
太祖軍還,為綉所追,軍不利,士卒喪氣,仁率厲將士甚奮,太祖壯之,遂破綉。
意志如鐵,善於以身作則並激勵將士奮戰不屈。
@張佳瑋 評價曹仁曹魏武勇前二、善於用騎兵、善於防守、方面大員、和周瑜關羽打得你死我活。
尤其是年輕時不羈放浪,為將後嚴謹奉法,與士卒同甘共苦的血氣。
非常有個人魅力的傢伙。
曹魏第一將是也。
綜上所述,我覺得相對於周瑜來說,曹仁的反差才更大。
馬騰,演義里是被曹操看做心腹大患,用計除掉的忠義英雄形象,而且儼然一副董卓之後的西北王派頭,史實來看,根本沒有這麼高的地位、這麼強的勢力和這麼好的形象。
演義寫的西北好像馬老大、韓老二一樣的格局,其實韓遂比馬騰強一些。馬騰父子的關係遠沒有演義里那麼好,馬騰韓遂也時常對立,根本沒有演義里西涼起兵那段看起來那麼和諧。
三國作為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時期,各種主要英雄人物也多被大家剖析透徹,這裡我只想簡單介紹一些其他勢力的「小人物」,首先出場的就是三國演義里一筆提到的張邈,這個人在歷史上其實能力出眾,還是個豪俠,而且是曹操最好的朋友,但是後來因為理念不同,也想爭奪天下,在陳宮的挑唆下挑戰曹操,造反失敗,在逃跑的路上稀里糊塗的被殺,從此在大家的腦海里這人就是個無名鼠輩了。另一個就是外號陷陣營的高順了,這位英雄史書記載不多,但是也最令我佩服和惋惜,打仗方面一直作為呂布的先鋒,勇猛剛強,另外,人品出眾,呂布懷疑他的忠誠,調走他的部隊,削弱他的權利,他毫無怨言,一旦有事,又挺身而出,為主上分憂,最終為呂布政權慷慨就義,毫無怨言,以曹操用人之明,劉備識人之才,假想但梵谷順能說句軟話,也不至於被馬上殺害,一個個性剛強,一身正氣,視死如歸的英雄人物躍然紙上。最後要介紹下白馬將軍公孫瓚手下的頭號大將田楷,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此人一有識人之明,史書記載和劉備關係非常好,可見英雄識英雄,什麼樣的人能吸引什麼樣的人,再就是在公孫瓚防守易京作困獸游斗的時候,對手下將領全不救援,任憑袁紹逐步擊破,而此君獨自與袁紹作戰達到兩年之久,後來在袁紹兒子率領生力軍趕到的情況下,才退守易京,和公孫瓚一起戰死!試想,在袁紹手下顏良文丑,沮授田豐,審配郭圖,韓猛蔣齊淳于瓊等一班猛將的圍攻下,還能堅持這麼久,能力可見一斑了!這些「小人物」在演義中都沒有詳細介紹,但是歷史有時候就是他們在改變!
太多了。。。幾乎沒有幾個是符合史實的
別的不說,你們不覺得三國演義里的人物設定都是明朝人么最大這個很難界定。
我記得百家講壇有一種說法,如果周瑜是三國演義里第一冤的,那魯肅就是第二。魯肅是一個很有主見、很有見地的人,並且武藝不凡,曾經在眾人面前表演過百步穿楊。
剛才在想;可能是趙雲吧。
在三國演義中,這個人去的地方比所有人都多。各種刷存在感。
他年輕時候在河北、山西、遼寧、內蒙,等等,隨著公孫瓚打仗之類的。
後來隨著劉備,在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搞事。
赤壁前後,又在湖北、湖南扮演了好多重要角色。甚至跑了幾趟東吳,至少去過了江西。
入川以後,也一直都很重要。別說四川、重慶,北征就多次出現在甘肅、陝西,南征又出現在雲南、貴州。
到底還有哪裡他沒去過?福建?反正很誇張,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任何三國人物能跟他比了。
諸多重點戰場他也都在,總有他的份。兩次救阿斗,催劉備不要伐吳又救了劉備,救了馬謖,攻下了多少地方的城市,等等。在很多遊戲裡面,更誇張了,還會在黃巾起義、官渡戰役、下邳戰役都出來冒個泡。
問題是,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這個人物肯定是歷史上存在的,但是大多數經典傳說,估計都是誇大或者虛構的。趙雲其它細節和戰役,在三國志裡面基本都沒寫呢(而且內容很少的)。說實話,很多事迹都是其他蜀國將領乾的事。
有一位蜀國大將,陳到,三國演義根本沒提到,但是他所有戰功都被歸為趙雲的了。呵呵。
當時,趙雲很可能連大將級別都還算不上。
---
其他蜀國大人物都類似的,都或多或少被後人誇大,傳說化了。包括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蜀國整體都被誇得好厲害,然後魏國一大群將領都要麼被黑要麼被忽略。
但是個人感覺,趙子龍這個人,歷史反差算是最嚴重的了。
-------
最近剛開了公眾號,ID:Lightwing
或者從以下鏈接中的文章那裡掃二維碼也可以:美國人和英國人在思維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蔣干。《三國志》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三國志·江表傳》)。在三國演義里,完全把他描繪為一個小丑。
見 蔣干_百度百科
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戲曲和影視劇中的蔣干形象也是猥瑣可笑,沒有一點「有儀容「的樣子。
戲曲里的蔣干
戲曲里的蔣干央視版三國的蔣干
央視版三國的蔣干吳宇森《赤壁》中的蔣干
吳宇森《赤壁》中的蔣干我想說 曹真
218年 漢中大破劉備,所部曹洪斬殺吳蘭
220年 都督雍涼,討平張進叛亂
221年 鎮壓河西作亂,斬首五萬餘級
222年 南下敗吳,擊破孫盛和諸葛瑾,後與朱然互懟
228年 面對諸葛北伐,擊敗趙雲、鄧芝部,街亭大破馬謖,後命郝昭守陳倉, 翌年春天 令諸葛無功而返
230年後 上表認為蜀漢多次犯境,建議數路大軍攻伐蜀漢,其中就有和魏延一樣的「子午谷奇謀」
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遷為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曹真上表認為蜀漢多次犯境,建議數路大軍攻伐蜀漢。曹叡採納,但司空陳群反對從斜谷進軍的計劃,曹真再次上書要求從子午道進攻漢中,陳群有陳述不能出兵的理由,且認為大規模征戰軍事用度花費甚巨。曹叡下詔將陳群的意見提供給曹真參考,但曹真卻據此詔書隨即出發,改從子午道入;另遣大將軍司馬懿經漢水進軍,郭淮、費曜等部或從斜谷入、或從武威入。後因漢中艱險,會逢雨季,棧道遭雨水沖刷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朝中大臣華歆、楊阜、王肅等都上疏勸魏明帝下詔撤軍,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詔撤退。
正史中和諸葛亮六出祁山互懟了多次,幾乎全都佔了上風,簡直是曹魏的戰神,若不是陳群等人的反對,興許曹子丹就能滅了蜀國。
然而在演義中是個大草包,幾乎沒有出場戲份,他的故事全被嫁接給了司馬老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