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精英部隊都有哪些?


前來聲援關毛,打擊小清新人人有責,關毛這人在十餘年之前我就認識了,他身經百戰早見得多了。曾自稱有他關毛在,關公算個毛。

題主問的是三國里的精銳部隊,而且絕大多數人列出的就是某些起了名號的特種部隊,還說沒有問題?真正的精銳不一定有名號,應該根據實際戰績來舉例,大肆談論什麼陷陣營、白馬義從、西涼鐵騎之類的東西本身就有問題,名號很多時候只是根據部隊的特色起名,便於區分其工作範圍或活動範圍。

蔡邕的《幽州刺史議》論:「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天下精兵。國家贍核,四方有事,未嘗不取辦於二州。」

袁紹、公孫瓚稱雄於華北正是這個原因,這種精兵之論才是有歷史根據,比如韓馥麾下從事趙浮、程奐將強弩萬張屯河陽。聽說韓馥要讓冀州給袁紹,他們帶領部隊乘渡船經過袁紹的軍營,嚇得袁紹不敢輕舉妄動。麴義雖然擅長西涼突起的戰法,不過其強弩應該是袁紹給的裝備,冀州、并州境內的弩兵確實非常強悍。

呂布既是并州人,亦擅長與騎兵打法,部隊戰鬥力自非一般。

《後漢書呂布傳》記載:「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匹。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餘日,遂破燕軍。」

張燕號稱十萬黑山軍,其部隊真正能打的也不過萬人,呂布在袁紹軍的攻勢之下,率領自己數十騎突擊張燕陣營,連戰十餘日,這打得非常激烈。不過也可見呂布的精銳十分之少,若果在更的大戰役中根本發揮不了作用。比如《三國志·武帝紀》:「進至下邳,布自將騎逆擊。大破之,獲其驍將成廉。」

涼州部隊不應該稱之為什麼鐵騎,甚至不應該稱之為涼州部隊,東漢很長一段時間戰區都在西北處,就連曹操的理想都是成為征西將軍,西北是東漢末武將用武之地。所以東漢的精兵主要就在西北地區,包括平定黃巾軍的皇甫嵩很長一段時間就在西北作戰。討伐董卓時獨樹一幟的孫堅,早年就擔任張溫的參軍在西北作戰。

袁紹、曹操等諸侯最開始招募的中原大軍,面對徐榮、李傕、郭汜等人統領的西涼軍和東漢原本的中央軍,被打得落花流水應當是情理之內的事情。董卓本就是身經百戰,西羌哪個部落首領他沒見過?還經常談笑風生。袁紹、曹操南征北戰之後部隊的經驗才算上去了。

幽州突騎的名聲大多數人先想到公孫瓚,劉備麾下就有一千幽州雜胡騎兵,隨他一直征戰,後來諸葛亮出師表還提到過:「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

突將當指從北方開始就追隨劉備的少數民族騎兵,無前和青羌就是兩碼事,那段「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軍號為飛軍。」指的是青羌選出的部隊,所當無前只是對其部隊的描述。無前指的是張嶷、馬忠統領由南方少數民族組成的部隊,與青羌飛軍是兩回事。

@崔揚也 同學指出了疑問,並無史料證明無當這隻部隊的編製以及統率將領,以上說法有誤。青羌是諸葛亮親自主持移居萬餘家,再選拔出來的部隊。張嶷所統率的南蠻部隊是他在南中時自己招降的各種少數民族部隊,兩者不是同一時期同一編製,只是沒證據表明無當就是張嶷選出的部隊。再者突將按我的理解是蜀漢由少數民族組成的精銳騎兵,可能並不特指北方的胡騎。

《華陽國志》載:「閬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陷陣,銳氣喜舞。帝善之...」——對應的就是賨叟。

這是否意味著這些就是蜀漢最精銳的部隊?根本就不是,這隻能是部隊番號,固然有驍勇的成分在裡頭,可這些部隊只佔據很小的比例,比較蜀漢的最正規的部隊根本就不值一提,比如諸葛亮最開始讓姜維統領的虎步軍才是蜀漢精銳所在,在那之後數十年里姜維軍逐漸擴編,部隊身經百戰,魏軍少有敢與姜維正面硬幹的事情,那才成為三國時期少有的精銳部隊,規模大約在一萬到三萬人之間。還有就是所謂的白眊軍記載甚少,根本不足為談,倒不如迷信趙雲麾下騎兵,趙雲打自轉入劉備麾下統領的就是劉備的主力騎兵,不過以劉備的軍力騎兵本就有限,所以規模肯定不大,早期在趙雲麾下大概就只有數百人,騎兵怕大概就只有百人而已,長坂坡之戰也證實了趙雲的騎兵的戰鬥力以及規模確實不大。三國部隊最強戰鬥力本就在關羽、張飛、張遼、于禁、樂進、徐晃、張郃等人手中,規模大的時候甚至多達萬人,真以為這些名將僅靠個人神勇無雙就能名震四方?首先麾下得有精兵。

陷陣營還真沒什麼可吹的地方,樂進早年就募兵千人,擔任陷陣都尉,每戰必先登陷陣而有功。首先你們需得承認陷陣營只是一個部隊番號,其作用固然是打先登而用,非精銳是不成的,可是陷陣營絕不是什麼特種部隊。于禁和樂進的部隊在三國當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強,看本傳戰績就知道,衝鋒陷陣,破城斬將一點水分都沒有。倒是曹操收編的青州兵兩次拖後腿令曹操軍大敗。

如果說有什麼特色主義者,那就是吳國的賀齊,根據《三國志·賀齊傳》記載:「齊性奢綺,尤好軍事,兵甲器械極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鏤,青蓋絳襜,干櫓戈矛,葩瓜文畫,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沖鬥艦之屬,望之若山。休等憚之,遂引軍還。」

賀齊這種玩法極為任性,士兵的武器和裝甲全部都要最好,戰船追求華麗(換做今天他就是個艹船黨),能像賀齊部隊這麼有特色也是因為孫吳的曲部制度能讓將領比較獨立,將領如何住整備自己的部隊還是自己說了算。

甘寧麾下有一元小將名叫丁奉,這位丁奉日後在東關之戰,率三千將士冒著天寒地凍,卸掉鎧甲,持短兵器進擊魏軍,其餘部隊先後加入,大破七萬魏軍,是三國後期吳軍少有大勝魏國的戰例,其中丁奉的三千壯士成為的關鍵。

張遼是并州人,擔任的就是騎兵隊長的職位,在與關羽襲擊顏良萬人時,張遼這隻部隊顯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白狼山之戰中張遼部隊更是將單于蹋頓斬於陣前,後代曹操令樂進、張遼、李典以七千人守合肥,自當儘是精銳,其中李典統領的主要的是自己親族部曲,凝聚力更強一些。東吳大軍的作戰經驗確實不能與之相比。

我之所以強調規模,是因為要建立一隻數百人小規模的精銳是很簡單的,真正大規模的精銳則會嚇死人。比如鄧艾入蜀時三萬人軍號稱精銳,這隻部隊在深入敵境的情況下不但戰鬥力毫不動搖,還將以逸待勞的諸葛瞻軍擊敗,莫說劉禪當時就投降了,真等閻宇和霍弋的援軍到來也真不一定能打得贏。早年毌丘儉率領魏軍大破高句麗,驅逐棒子遠至俄羅斯濱海地帶,亦正說明魏軍之強,當時的將領玄菟太守王頎後來就在鄧艾軍中。

三國中著名的甘寧其麾下最多的時候不過三千人,其麾下又有數百人確實是精英中的精英,但很顯然在魏吳數次大戰中甘寧只扭轉了局部局勢,並沒有直接影響到整場戰役的勝負。三國小清新們迷戀特種部隊的神勇事迹,甚至將甘寧、趙雲、郝昭、霍峻這等將領拿去跟主持過大戰役的關羽、呂蒙、姜維、郭淮相比是不合理的,不能說實力不能比,問題本就不在一個級別。拿甘寧幾百人就把關羽唬住來證明甘寧統領幾萬人強於關羽,郝昭能抵擋住諸葛亮,就說明郝昭能打大戰役勝於諸葛亮,都是耍流氓的結論。更何況這些小部隊根本連名號都沒有,你能說明那些有名號的特種部隊有強過他們的戰績嗎?至於什麼曹大司馬真乃天人也,操有張文遠,俺有甘興霸都只是吹噓的說辭。

部隊番號肯定都要取一些威武的名字,其實三國的兵制主要還是分中央軍和地方軍,中央軍戰鬥力往往最強,因為選拔都是各地精壯勇士組成的部隊,個別將領的部曲也會打出了風格打出了特色,都可謂很強的戰鬥力。但也會有菜鳥統領強隊的例子,胡綜就是一個打醬油的,他何故統領看上去像精銳部隊的解煩營?馬謖駐守街亭重地,也別跟我說諸葛亮沒給他精兵。還有孟良崮上的虎賁軍,最後都被打崩潰了,好像跑題了。其實東吳的敢死、解煩、無難、馬閑都是中央軍,仿製於漢朝的羽林軍,因為東吳將軍一大堆搞私兵的,中央不集結精銳說不過去。可若說禁軍都很強這又不適合了,因為掌管禁軍的除了出生入死的將領之外,往往就是外戚和親族來統領。

諸葛瞻從羽林中郎將升上去,他的部隊本來就是蜀漢禁軍,打成什麼樣子不提也罷,讓他帶隊和許褚的武衛營都不見得有勝算。東吳的孫峻也是以武衛都尉身份領兵,曹爽兄弟更是掌控曹魏禁軍,控制了魏國最精銳的部隊,然後搞成了啥樣子。部隊的戰鬥力必然根據其作戰經驗以及將領才能體現出來,根據記載中少有戰例僅有特殊名號認定其戰鬥力的,真是多看點小說比較適合。


我來施展個大打擊,三國粉來給我砸反對和沒有幫助吧。
現在炒熱的這些個「陷陣營」「白毦兵」「先登死士」「白馬義從」之類的,都是最初一些愛好三國的小文青粗粗瀏覽了幾本敘述三國兵制的書後像從徐志摩詩集里摘抄經典句子寫情書一樣地炒出來湊成豆腐乾文貼在網上。然後被網路小說作者當資料收集起來,再經過演繹描述,儼然都給誇張成古代的特種部隊了。

首先說「白馬義從」,哎呀呀一說這個許多文青就沸騰了。看我大漢天威,我漢人騎兵多牛逼,義之所至生死相隨,哎媽呀浪漫啊!
我潑一桶冷水。
義從是胡人騎兵……至少是混雜了胡人的騎兵。
東漢時期,湧現出一批會站隊的胡人部落,跟著漢軍糟蹋舊的草原霸主匈奴,跟著漢軍鎮壓新的叛亂勢力西羌,跟著漢軍掐滅造反的新火種鮮卑等等。這一批漢朝的胡人軍隊,其首領一般會被封為「漢歸義某某王」,但這個王不是王爵,而是渠帥酋長的意思,實際上官銜還不如一個護羌校尉或者烏丸校尉之類的職位。而這些祖祖輩輩都給漢朝當二流邊防部隊的胡人,就叫「義從」。東邊多是烏丸人,西邊多是盧水胡人和羌人,他們都是跟著漢朝先吃上官糧的胡人。當然在邊疆上一些習慣了胡人生活的漢人,組織宗族人員組建同樣的騎兵隊伍加入漢朝邊防體系,也會被叫做義從,但大抵還是胡人多啊。

然後說先登死士,哎呀好浪漫啊,多有逼格的名字,好燃!
我接著潑一桶冷水。
先登就是先鋒,先登死士不是部隊的名字,而是……一支臨時充當先鋒的敢死隊而已。而這支臨時的敢死隊來源是啥?那自然是麴義的部曲了,部曲,私兵而已……而且如果麴義沒有被袁紹禍禍掉,下次出征要是不打先鋒,他的部曲就不能叫「先登死士」了。

然後說陷陣營。哎媽呀好名字,好燃,特種部隊啊,太爽了。
我再潑桶冷水。
這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類似現代部隊的番號而已,就是高順部曲部隊的一個名字。類似250團或者北洋軍第一百鎮第二百五十協之類的東西……
古代的部隊都有自己的番號,名字比陷陣營好聽到燃的多了。陷陣營之所以留下了名字,是其戰績還不錯,僅此而已,這不是什麼特種部隊……只是高順的部曲而已。

然後再說「虎豹騎」「武衛兵」「白毦兵」「解煩兵」。
這四個部隊……其實就是非常普通的皇帝禁衛軍而已。當然可以說皇帝的禁衛軍怎麼能普通,可每朝每代皇帝都有禁衛軍啊,名字也都很燃啊,像漢朝的期門羽林、晉朝的左右二衛、唐朝的羽林神策等等都不錯啊。
還有就是,別老把玄德公的白毦兵寫錯了,弄得好像昭烈帝的禁衛軍都是大白兔似的。

然後再說「丹陽兵」「西涼軍」「無當飛軍」……
這都只不過是很普通的邊防部隊軍隊,或者是很普通的民風彪悍地區招募的軍隊統稱而已,什麼都代表不了。

補充:
評論有說我歪題了,其實我是習慣打擊小清新才跑來的。
至於三國時期有哪些精銳部隊,這個問題換成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精銳部隊也能回答。那自然是裝備上佔便宜的禁衛軍和經驗上佔便宜的邊防軍,而禁衛軍和邊防軍再一比,那鐵定邊防軍更精銳,刀山血海下來的軍隊能不精銳?
而三國時期的精銳,前期鐵定是漢羌戰爭中磨練出來的西涼邊防軍。看董卓多厲害就知道了,而且順便扯扯麴義,此人也是西涼軍出身,他是帶著部曲投靠的袁紹,麾下士卒只怕也多是西涼邊軍出身。所以才會造就「先登死士」這個烏龍的稱呼火起來。
三國後期的精銳,更不待言,自然是整天在打的蜀漢北伐軍和曹魏防禦蜀漢的關中諸軍。
至於其他的,噱頭而已。

另外有人懷疑虎豹騎不屬於禁衛軍。
古代的禁衛軍,不是給皇帝看家護院的家丁,換個詞你就理解了,叫中軍,理解成中央軍也行。拱衛京師,野戰機動都是其責任。虎豹騎並非一支實際有建置的軍隊,大抵前期是曹操拼湊的具裝騎兵,後來曹魏逐漸兵制完善,併入正規的中軍武衛將軍轄下了,也就是說,虎豹騎只是所謂武衛兵的騎兵而已。

另外,《三國志》《英雄記》這些史料更多的是敘事和人物年表,裡頭又沒有職官志,拿啥研究三國軍制和職官啊?所以才有人會從三國志的隻字片語中「考據」出曹魏的禁衛軍名叫「虎士」的搞笑段子了……
我們初學者,多看些現代史學界的文集著作就行了,《三國志》當工具書和年表看就可以了,不能一味地鑽牛角。


我十分理解 @關毛先生為三國小清新潑冷水的立場,但個人覺得有些矯枉過正了。

一支部隊是否為精英部隊,應該只和其戰鬥力有關。

換言之,部隊性質、組織結構、民族成分根本不是評判標準。當然,麴義張遼手下那些連名號都沒有的臨時部隊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大談特談是否有胡人、是否是私人部曲、是否是中央衛隊是一種跑題行為。是不是精英部隊,只能看他們的戰績表現。

那麼在歷史上留下不錯記錄的白馬義從、虎豹騎、陷陣營怎麼就不是精英部隊了?

關毛先生曾在別人的回答下評論說:

另外而言,陷陣營具體上也沒啥可吹捧的戰績。只是戰亂時代的小軍閥,湊一支鎧甲齊整的部隊不容易罷了。

我個人認為,一支軍隊是否是精英部隊只能跟同期其他部隊比較,湊一支鎧甲齊整的部隊在那個亂世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多麼費盡心血的投資,和其他部隊比是多麼巨大的優勢,何談【罷了】?莫非陷陣營必須人手一把AK47才算得上精英么?

關毛先生還曾說:

然後再說「丹陽兵」「西涼軍」「無當飛軍」……
這都只不過是很普通的邊防部隊軍隊,或者是很普通的民風彪悍地區招募的軍隊統稱而已,什麼都代表不了。

然後他又說:

三國後期的精銳,更不待言,自然是整天在打的蜀漢北伐軍和曹魏防禦蜀漢的關中諸軍。

如果我沒記錯,飛軍的統帥是王平,此人的能力地位不必多說,關鍵在於他曾北伐甚至還擔負著相當艱巨的工作,飛軍自然也征戰在前線。

那麼問題來了,別人眼中什麼都代表不了的普通民風彪悍地區招募的軍隊,又是整天北伐的軍隊,到底是不是精英?


按照現代的所謂「特種部隊」、「精英部隊」的概念來套古代軍隊,顯然是不合適的。比如白馬義從,不論如何洗白,他們都不會變成三角洲特種部隊,更不可能射殺本拉登。

同樣,如果你硬要說「錦帆營」是一支建制完整的作戰部隊,那我是不信的;鞠義的「先登死士」,也只不過是戰爭狀態下緊急召集起來的武士敢死隊,而非有建制有官制的正規部隊;更別提所謂張頜的「大戟士」和「無當飛軍」,那都是後世小清新們附會出來的產物。

不過,三國時代的軍閥們喜歡組建各式各樣的精銳部隊,倒是事實。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是一例,其成員騎白馬,持弓箭,戰力絕倫,忠誠不二。我猜測,趙雲很可能就曾是其中之一。至於公孫瓚,這人很早就喜歡領著數十騎出塞騷擾胡人,白馬義從之於他,也許既是近衛部隊,也是殺手鐧。誰讓公孫瓚敗的太快了呢,對白馬義從,我們所能掌握的史料實在太少,這支部隊就像流星一樣,出現了,消失了,就這麼一閃而過。

而虎豹騎,顯然是曹操的底線。這一點,從虎豹騎的統領都是曹氏宗室便可看出。這支部隊是曹操的嫡系部隊,因此大多數時候,他們都呆在中軍,眼睜睜看著張遼樂進們在戰場上先登斬將。不過,虎豹騎僅有的幾次戰例,卻都是硬仗。比如南皮之戰,比如北征烏桓,比如攻破馬超西涼軍團。另外,長坂坡時,曹純率領虎豹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追趕劉備,也可見這支部隊機動能力很強。這份史料還能證明曹操對劉備的重視程度,此處不贅。

有人還提到了曹操組建的「青州兵」,對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我一向深表懷疑。史書記載,曹操「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其中「精銳」二字,是可以商榷的。當時受降的黃巾降卒有三十萬人,如何防止他們在後方作亂,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曹操將其中的地痞無賴挑出來專門組建一支軍隊帶在身邊,我覺得並非不可能。也正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支所謂的「精銳」青州兵,被呂布打敗過,被于禁打敗過,然後,幾乎再也沒出現在戰場上。

以上兩隻軍隊——既白馬義從和虎豹騎,都有禁衛的作用。而呂布方面,高順的陷陣營,就完全不同了。這是一支專門干臟活的部隊。

陷陣營是高順的私人部曲,這點毋庸置疑。事實上,呂布方面真正精銳的,只有呂布本人。他自己也說過「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只不過劉備腹黑了一把,所以曹操沒聽而已。也就是說,精英呂布,是不需要一個比他更精英的高順的。而陷陣營之所以會存在,當然與呂布的處世哲學有關,這種哲學便是:硬仗、險仗,交給高順去做,而他本人,則主要負責打秋風,或見勢不妙立刻逃跑。進入徐州之後,這種風格尤甚。

所以,陷陣營戰鬥力雖然強悍,但不論是高順本人,還是這支部隊,都沒有得到他們應有的榮耀。

蜀漢方面的「無當飛軍」,則完全是胡扯了。王平率領的那支部隊名字叫做「飛軍」,而這支部隊戰力強悍,「所當無前」,莫非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至於這支「飛軍」,據說是諸葛亮南征孟獲之後,挑選少數民族壯士組建的部隊。這份史料真假難辨,不過蜀漢多山地,少數民族常年活躍于山林草木之間,若真有這樣一直軍隊,行走於崇山峻岭之間,恐怕確實像是在飛——就跟人猿泰山似的。

劉備還有一支白毦兵,對這支部隊,諸葛亮評價是「西方上兵」。不過,白毦兵的蹤跡,也僅止於此了。

東吳方面,從來沒聽說過孫權有什麼精銳部隊。

最後,上述提到的幾支所謂「精銳部隊」,基本都來自前三國時代,即便諸葛亮有過「白毦兵」和「飛軍」,但我一向認為,孔明是後三國時代里最後一位來自前三國的人。待到三國鼎立之勢形成,各國軍制逐漸完善,整座國家也就沒必要再特意保留精英部隊。因為,那時的正常國家,應當只有以下幾種軍制:禁軍、中央軍、軍區兵團,以及逐漸消失於史書的屯田軍。後三國時代的戰爭動輒十萬人甚至數十萬,而一支僅由千人組成的精英部隊,不僅於戰局無補,而且容易滋生不穩定因素。

要始終明白一點:古代就是古代,現代就是現代,古人不可能按照今人的戰爭思路發展精英部隊,今人也不該按現在的思路咬文嚼字的去尋找古人的特種部隊。畢竟那時沒有空投運輸,沒有敵後滲透,把部隊發展的再精英,他們也不可能像海豹突擊隊那樣,在戰場上執行刺探、暗殺等特殊任務。敵前先登,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最高程度的戰績了。


謝邀。不少聽著很燃的名字,其實不過是部隊番號,譬如孫十萬麾下的近衛解煩軍,究竟是解煩還是添堵嘛,也是難說的緊╮(╯▽╰)╭

若說真正接近於現代特種部隊概念的,恐怕有且僅有一支:

《華陽國志》:涪陵郡……人多戇勇……漢時,赤甲軍常取其民。蜀丞相亮亦發其勁卒三千人為連弩士,遂移家漢中。……晉初,移弩士於馮翊蓮勺。

連弩士不但職業化,而且採取世兵制,蜀漢滅亡後,這支部隊被(印象深刻的)司馬家全盤接收。

三千連弩,一弩十矢俱發,就問你怕不怕 (~ ̄▽ ̄)~


剛好從前特意看過這方面的東西,試著說一下吧。

一,步兵類

三國的有名步兵里,有演義里「五百校刀手」啥的,那得是宋以後有鄉勇時的叫法了,咱還是別說了,八一八史料里有記載的吧。

陷陣營:
呂布麾下大將高順部曲。
《三國志》引《英雄記》史載: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可惜呂布這貨多疑,陷陣營平時歸姻親魏續,戰時方歸高順。

白耳兵:
大家都說這是劉備的親衛軍,其實如 @關毛 哥所言,也是以訛傳訛。
《諸葛亮集》有記載:

「先帝嫌白帝兵非精練,(陳)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眊,西方上兵也。」

眊,即氂牛毛,估計好多人不認識這個生僻字,就成了白耳(氂)兵了。應該是這支部隊都有個白氂牛毛旳飾品吧·,沒準還都是老劉編的,畢竟老劉好這口。。。
《三國志》引《魏略》載:

「 (劉)備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即氂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

無當飛軍:
網路謠言又出場了 ,」無當營「是有的,「飛軍」也是有的,但「無當飛軍」,是沒有的。。。
《三國志》引《漢晉春秋》載:

「(司馬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

《華陽國志》載:

「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這倆湊活湊活,就被人編出個「無當飛軍」。

青州兵:
來自我們敬愛的曹老闆所招降的青州黃巾,據說得兵三十萬。。。老曹賣腎也養不起啊。。。再說了,一幫農民這個戰鬥力,呵呵。基本上老曹就是當屯田兵使了,打徐州的時候估計還有點用,後來感覺像明朝的軍戶一樣。不過這幫人軍紀呵呵,老曹一死就嘩變,「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可見沒啥用。

解煩兵
是渣權在夷陵之戰前的動員兵,臨時招募,戰力在初期應該不會很強。不過屬孫家直屬, 陳武的兒子陳修都干過解煩督,可稱禁衛軍。後來擴充後應該就很強了。
《三國志》載:

「劉備下白帝,權以見兵少,使(胡)綜料諸縣,得兵千人,立解煩兩部,(徐)詳領左部、(胡)綜領右部督。」

大戟士:
蜀吳兩家的禁衛軍都出場了,袁紹同志的,也該露個臉啦。據說此軍為袁紹近衛,人人使戟。。。這當然是編的,而且有可靠消息說,是《宛如夢幻》的作者赤軍大大編的。。。
《英雄記》載:

「不為設備,惟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自隨。」

這是說人家的近衛扛著大戟跟著跑,又不是大戟兵團,沒準下回人家換大槍了呢。。。


二·騎兵類

三國的騎兵部隊,有名的不多,但都是大名氣,個頂個的大牌。

虎豹騎;
老曹的禁衛軍終於出場了,沒辦法,他是騎兵嗎。不過,他可以說是三國里最有名的部隊了。
《三國志》中引《魏書》所載:

「(曹)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中補之。」

由此可見其兵士之銳,百夫長當小兵,不能打沒天理了。
後來歸於併入正規的中軍,即武衛將軍手下,估計虎士和他們是戰友吧。。。說他們的功績嗎, @黃粱的答案里說的很全了,我就不獻醜了。
不過一提虎豹騎,不得不提它唯一一任的總司令——曹純。
《三國志》中引《魏書》所載:

「太祖難其帥。純以選為督,撫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選代,太祖曰:』純之比,何可復得!吾獨不中督邪?『遂不選。」

他死了之後虎豹騎乾脆木有領導了,可見他幹得多好。其實後面曹休和曹真都接班干過,不過老曹那發了話,這總司令的頭銜也就沒有了。。。

西涼鐵騎:
要說真正的鐵騎部隊出現,也是人披重甲馬著具裝的南北朝的事了。還有人以《三國志》中引《魏書》所載的,「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為依據,說馬超手下的是長矛突騎。。。
三國連馬鐙都沒有,搞鐵騎都算難為人家了,還長矛。。。難度略大好嗎。
所以,這就是純粹的謠言。

白馬義從:
又一支親衛出現啦,這次是公孫瓚,
《後漢書》有載: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義從」即是自願從軍的義士,非朝庭所募。公孫瓚本人好白馬,稱為「白馬將軍」,手下親衛拍個「馬」屁很正常,想想一出門,前後幾十騎一水白馬,一個字,帥。一開始幾十,後來又擴充,不過所謂三千之數是後來網文所編,據說又是出自赤軍大大的手筆。。。
《三國志》引《英雄記》載界橋大戰的場景:

「(公孫)瓚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陣,瓚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陳,騎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為中堅,亦分作兩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從此可見,瓚哥統共萬把騎兵,三千白馬,這也。。。果斷不可能好嗎。不過公孫瓚手下部隊四分之一為騎兵,這比例相當可怕啊。而且為騎射攻擊,裝備還相當好。
像 @關毛 說多為胡人,倒是有「胡夷健者常乘白馬,瓚有健騎數千,多乘白馬,故以號焉」的說法。不過我覺得公孫瓚這麼個種族主義者,拉部隊的時候到時挺實在。

不過以常理來想,任何一支部隊也是兵種混編才是正常的。單一兵種大部隊,不現實,這些精兵里,步兵類里也應是主體為步兵,騎兵等其它兵種為輔的。騎兵,也要和大部隊一起行動嗎。
單一部隊打天下,那是小說。
水平有限,寫這麼多已是極限啦,希望大家指正。


高順的陷陣營首當其衝~800死士帶你飛~


摸金校尉


必須有曹總的摸金校尉……


袁紹的幕僚府總管審配,親自訓練了一支強弩兵,在官渡之戰時這支軍隊因為郭圖的讒言而沒有被袁紹帶上戰場。袁紹死後,袁尚命審配死守鄴城,阻擋曹操大軍,為袁尚拉攏烏丸軍隊爭取時間。

於是這支部隊獨自留在鄴城,在完全沒有任何支援、城內另一守將蘇由反叛、審配全家在城門前被殘忍殺害、糧草不足等惡劣條件下,只憑藉幾千人就把曹操的數萬大軍阻擋了大半年,曹操的軍隊甚至連城牆都沒摸過。

審配的這支強弩兵射程極遠,難得的是還能百發百中。當時曹操已經有霹靂炮(投石機)技術了,但強弩兵的射程比霹靂炮還遠,使霹靂炮無法進入攻擊距離。

最後由於審配的侄子反叛,審配被手下生擒,鄴城才最終不攻自破。

曹操愛惜審配的軍事能力,但審配寧死不降,最終被殺。

——————————

另外有野史說郭圖是郭嘉的同族親戚,郭圖在官渡之戰時獻了很多讒言是幫助郭嘉和郭氏家族投靠曹操。


你們把發邱中郎將和摸金校尉放到哪裡了,那些可都是特種部隊啊

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
人點燭,鬼吹燈,堪輿倒斗覓星峰;
水銀斑,養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
窨沉棺,青銅槨,八字不硬莫近前;
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
赤衣凶,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我真的想說藤甲兵


我來娛樂一下


都在胡扯…精銳部隊當然是以戰鬥經驗、補給和裝備來判別的;以董卓入京開始計算,初期當然是並、涼兩個邊境州的固定軍事力量以及土民驍武的丹陽兵算是精英。後期政權迭起,幾支邊兵力量相互兼并和重組,加之又處在冷兵器時代,精英與否就得依組織、指揮、後勤等綜合實力來判定了。《英國陸軍史》的作者Allan Mallinson上校不也說過征服者威廉的部隊放在一世紀能被古羅馬軍團爆菊嘛?依據就是兩個不同時代的武裝力量從組織到裝備乃至指揮的綜合對比嘛。


蜀漢的飛羽


五百刀斧手。

————
每個陣營的標配,雖然是特種兵,但是都沒什麼機會表現一下。→_→


說精銳不提虎豹騎簡直沒天理啊!!!曹老闆的硬仗幾乎都要出動虎豹騎,精銳中的精銳好嗎?手機碼字,明天接著更


甘寧的一百夜騎,張遼的八百步卒


帳下羽林當無難,馬閑敢死助解煩;
東吳兵制古來奇,車下虎士水錦帆。


本部五百校刀手


推薦閱讀: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獻身國防的意義是什麼?
你認為的軍隊管理與地方企業相比在管理中的不足?

TAG:歷史 | 軍事 | 軍隊 | 三國 | 中國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