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最震撼你的一個人是誰?


劉關張哥仨在新手村遇到的那個連名字都沒有的矮人(大霧)鐵匠,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點鋼矛的製造者......


竟然沒人答劉備……
從魏國視角,文為官祿,武為功名,曹操本人雄心壯志,這就是一部永樂大帝的故事。
從吳國視角,江表水鄉,解衣卧船,家中老母待卿食,一幅周郎阿蒙守衛家園的景象。

但是因為有了劉備,三國的節奏才被真正帶了起來。

這是一個靈魂在夢想中燃燒的男人。
從20多歲起事,到30歲功業初成,40歲功業盡失隻身逃亡,50歲揮鞭策馬重新創業,58歲入主漢中稱王,60歲稱帝東伐,62歲喪命白帝城,臨死前交付了自己的事業。
如果沒有劉備,張飛還是城角屠夫,關羽還是在逃犯人,諸葛在南陽躬耕,黃忠在長沙終老……
大家都是亂世屁民,但一個男人站了出來。

所以有關張威震華夏,諸葛五十老淚縱橫,黃忠六十白髮漢南。

大家都是亂世屁民,但是這個男人站了出來,「我們本該豪傑。」

60歲,老人們退休回家,種花遛狗,搖椅廣播,享受晚年。
60歲,連曹操都已自知天命,冊封魏王,寄望後世。

但這個男人臨死前還在交付著自己的事業與夢想,同兩個草根誓同生死,讓一個隱士涕泗橫流。

當孔明六出祁山,屢敗屢戰,上方谷吐血昏厥,五丈原秋風落淚時,在想什麼。
可能只是三十年前,一個四十歲的男人走進他的草廬,流淚說著,先生不出,奈蒼生何。

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蓋追先帝之殊遇。


曲阿小將,為了讓老大太史慈和孫策愉快的摔♂跤,一個人拖住了孫策手下十三個人。


荀彧。

官渡之前對著袁紹手下的人一頓嘴炮,基本全中,田豐剛而犯上,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
其中最厲害的是「許攸貪而不治,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隔了好幾年預測到許攸要倒霉,關鍵是還預測到是怎麼樣倒霉的:他的家人也很貪,出征時必然在後方被審配整,然後許攸說不定就過來了。

這是一個沒有開上帝視角的玩家的預測。簡直驚悚。


魏續!

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25回

魏續不知道自己和「同伴」宋憲的水平也就是半斤八兩么?他當然是知道的。

知道還去送死?其實魏續也明知報仇無望,但求與同伴同死,臨死前又罵過仇人,也就足夠了。

所以這叫什麼呢?真愛么?

壯哉魏續!


孤少年築精舍於譙東五十里,秋冬射獵,春夏讀書,圖死後得題墓道曰「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平生願足矣。
————————————————————
曹公理想和現實的鴻溝,是基於漢乙烷的史實。
他愛漢,勝於愛胡漢雜居,十室九空,士家坐大的北方,儘管他是後者的實際君主,是前者的臣。
從曹公身上能感受到大共同體崩潰的迷茫和悲涼。三分天下,加九錫,進魏王,又能怎麼樣呢?假設天漢能續,他也許可以鎮守三輔,也許可以屯兵戊己,也許可以封狼居胥……後者為他帶來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可能更高。
說到征西這個名字,雖然是出自平定赤眉軍,不過現下可以引申到瓷國西域了。但願瓷國的熱血青年還有做征西將軍的機會,但願瓷國未來是宣僚復西域,不是羌人卷三輔。
說句不政治正確的話,任何大一統王朝,其實都值得維護和珍惜。不向它的弊病妥協,不向它的成就諂媚,才算得上是盡了人事。


賈詡。文和亂武。
史書上有他出現的地方,所出之計,計計狠毒。
李傕郭汜的西涼二挾天子,是壓垮漢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張綉破曹操誅曹昂,才讓曹丕有了繼位的可能。
間馬超韓遂,平定關中。(不過這件和前兩個比起來,歷史上的重要性弱了一些。)

賈詡非世家子弟,
降臣,三易其主。
亂世之中享年77歲, 列三公,謚肅侯。

這是最為不易的。


許褚

你只知道許褚武力猛,應該沒想到許褚對曹操感情有多深吧?

太祖崩,褚號泣歐血。

哭到吐血。

有關許褚,你應該知道,他不僅僅是猛將。

http://toutiao.com/i5397087327/


最震撼?挺多的啊,但是震撼遠不如感動來的深刻,張嶷,字伯歧,人生的最後一戰,延熙十七年,適逢魏國的狄道長秘密請降,於是姜維趁機率部出征隴西,張嶷作為部眾隨行是當然的,而張嶷當時已經因為嚴重的風濕病,只能拄拐杖勉強行走,更別說騎馬了,健康狀況十分堪憂,客觀情況如此,他如果不去也不會有太大非議,事實上當時大家都認為他的病太重,去不了,也不該去,但他仍然主動請求出征,臨別時,他對後主說:我受了陛下很大的恩惠,可是身體又不好,常擔心哪天要是突然死了,豈不辜負了陛下的厚遇,如今恰逢戰事,對我而言未嘗不是一種幸運,讓我可以報答陛下,如果此番能夠平定涼州,我願意為國家守土拒敵,如果不幸戰死,也算是報答陛下您了……眾人印象里那個只知玩樂,不思進取,軍事政治不知,人情世故不曉的後主居然也感動的哭了。他的傳記中對這最後一戰筆墨不多,但讀下來倒也不失生動————「軍前與魏將徐質交鋒,嶷臨陣隕身,然其所殺傷亦過倍」,縱然寥寥數語,也不難想像出當時的慘烈場景,一個忍受著病痛折磨的將軍率領著忠勇的部下和強大的魏軍奮勇廝殺,部下越來越少,身邊的敵人越來越多,風濕病大概會讓他的骨骼非常疼痛吧?那麼他每揮動一下兵器,每轉動一下身體,該是多麼的痛苦,終於抵擋不住了,輕傷,重傷,致命傷,黑暗降臨……感覺蜀國的忠烈之士還是很多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才稀缺導致的世襲罔替很多,所以蜀國重臣的兒孫,子侄繼續為國效力的很多,而且為國捐軀的也不少,關羽一家死絕,張飛的孫子張遵,黃權之子黃寵皆戰死於綿竹,趙雲的兒子趙廣戰死於沓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也都臨陣戰死,向朗的侄子向寵漢嘉平叛時犧牲,蔣琬之子蔣斌,蔣顯在鍾會之亂中死於亂軍……很多人家裡都有烈士啊,這個也挺震撼的哦(⊙o⊙)?


每次遇到三國中最XX的人,我懂忍不住回答:郝萌


姜維。他面對的是神一樣的對手,而隊友又常常給他拖後腿,蜀魏兩國的國力差距早已今非昔比,他卻依然能創造出輝煌的戰績,即使國破之後,依然努力去復興蜀漢,他的一生都走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從來沒有放棄的痕迹,每每讀到他的故事都會扼腕嘆息。姜維是我最喜歡的三國英雄,即使最後他失敗了。


姜維。

眾人剖其腹,其膽大如鳥卵。


然後並沒有什麼卵用。


郭嘉

雖然我少讀書,也知道這個人對中國歷史影響很大。
否則為什麼這麼多人會經常感謝他。


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台


當然是劉安 咯
《三國演義》第19回:劉備兵敗小沛,匹馬逃難,一日,在投曹操途中夜宿一個叫劉安的獵戶家求食。劉安久聞劉備大名,一心想好好款待劉備,欲尋野味供食,一時竟不能得,於是殺掉他的妻當菜給劉備做飯吃。劉備飢腸轆轆,不疑有他,乃飽餐一頓。次日,劉備離去時,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劉備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劉備不勝傷感,灑淚上馬。劉備路遇曹操,講起劉安殺妻為食款待自己之事,曹操乃命孫干以黃金百兩往賜之。
這一事,有毛氏批曰:「劉安得此金,又可娶一婦矣,但恐無人肯嫁之耳。何也?恐其又把作野味請客也。」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還想到了一個,有朋友也已經提到了
賈詡,被人稱之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李傕郭汜作亂時,在李傕帳中任謀士,後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綉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綉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皆有賈詡之謀。曹操占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後稱帝封其官為太尉、魏壽鄉侯。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死時七十七歲,謚曰肅候。註:《謚法考》曰: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賈詡字「文和」,因其性格與作為,周澤雄評價其為「亂武」〕。

想到再跟吧。


糜芳。

面帶數箭,還能若無其事的和劉備說話。。。。其他人也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

看來不是第一次了Σ( ° △ °|||)


前兩天看了一本劉軒鴻寫的《三國六大家族列傳》,感覺挺有意思的,看過後,我最喜歡的人物立刻倒戈成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雖然他沒有諸葛亮那樣出名,但人生依舊非常出彩!下面給大家安利一下諸葛瑾這個人!
作者:劉軒鴻
鏈接:為什麼諸葛瑾軍事能力那麼差,孫權還多次派他伐魏? - 劉軒鴻的回答
來源:知乎

諸葛瑾的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兒,卻步步高升,善始善終。他的故事沒有什麼精彩,卻極為耐人尋味。

諸葛瑾的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兒,卻步步高升,善始善終。他的故事沒有什麼精彩,卻極為耐人尋味。

乍一看,諸葛瑾除了是諸葛亮的哥哥什麼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類、他的反常識,是那麼的無與倫比、登峰造極。

研讀諸葛瑾,不僅可以刷新我們對三國歷史的認識,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刷新我們的歷史觀、人生觀。


無為

26歲那一年,諸葛瑾在逃避戰亂時與家人走散,孑然一身來到江東,遇到了孫權的姐夫弘咨。弘咨對諸葛瑾的才學感到驚奇,向小舅子強烈推薦。此時剛剛執掌江東的孫權正值用人之際,把諸葛瑾留作門客,先讓他做長史(秘書長),後讓他做中司馬(參謀長)。

孫權的姐夫弘咨在史書上留下的唯一印跡就是推薦了諸葛瑾,似乎他這一輩子就只推薦了諸葛瑾一個人。當時的諸葛瑾,是一個無背景、無財產、無工作經驗的難民,不可能憑關係、憑賄賂,可要說他憑才學吧,也沒見他談什麼天下大勢,提出什麼合理化建議,可弘咨一見就他就驚為天人,孫權一見他就把他當成寶貝,留在身邊委以重任。諸葛瑾的不同凡響之處剛剛開始,他這一生處處都透著神奇。


從26歲參加工作到41歲,諸葛瑾所任職的江東集團經歷了赤壁之戰、南征交州、合肥之戰、濡須口之戰、孫劉聯姻等一系列大事,可以說是捷報頻傳、連戰連勝、花團錦簇、皆大歡喜,可在這十五年里,他竟然沒過出一個載入史冊的主意,沒有領導過一次戰鬥,甚至連一次外交任務都沒有,可以說江東集團上上下下你方唱罷我登場,唯有諸葛瑾連龍套都沒跑過。


41歲,為了慶祝劉備佔領了蜀地,同時也是為了催促劉備趕緊把從東吳借去的荊州還回來,諸葛瑾終於亮相,出使成都。由於談判期間,他與闊別多年的弟弟諸葛亮只在公開場合談公事,私下從不見面,兄弟二人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風格傳為美談。但要說這次談判有什麼成果,這個真沒有。地盤兒當然不是那麼容易要回來的,但是作為又占理、又有實力的一方派出的代表卻連一丁點好處都沒找回來,怎麼說都是有辱使命了吧,可諸葛瑾回去以後竟然沒有受到領導、同事的一句指責,這工作可真是好乾啊。


45歲,跟隨呂蒙一起討伐關羽,奪回了荊州。這次諸葛瑾真的只是跟著去,還是沒有什麼作為,但是這麼大的功勞,來者有份兒,就這麼白撿了宣城侯的爵位(諸葛亮可是在劉備死後才被劉禪封為武鄉侯)。同時,為江東集團立下不世之奇功的呂蒙得到了南郡太守、駐守公安的職務(相當於分給他一塊地盤兒以彰其功),誰能想到呂蒙剛上任就去世,諸葛瑾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地接替了呂蒙的職務,坐享其成。


47歲,聽說劉備要傾蜀國之力討伐東吳,孫權想要求和。諸葛瑾給劉備寫信說:「老劉啊,我們不就是奪回了荊州,殺了關羽嗎?你就非覺得跟我們是深仇大恨,不肯和我們講和,真是小人之心啊。我都替你琢磨過了,你聽我的,不要聽你身邊那些將軍的。我問你啊,是關羽重要還是皇上重要?你是要荊州還是要天下?我們只不過殺了關羽,曹魏可是廢了皇上啊、兩家都和你有仇,你應該先跟誰報仇?您動腦子想想,這不明擺著的事兒嗎?」


試問這是勸和還是挑釁?理雖不粗,話也太粗了吧?就算劉備原本還有點兒猶豫,看完這封信也要立馬殺過來了。不禁懷疑諸葛瑾這些話是說給劉備勸和的還是說給孫權表忠心的。

當時有人跟孫權告狀說諸葛瑾這時候聯繫劉備是要賣國求榮。孫權說:「諸葛瑾絕不會做對不起我的事,就像我絕不會做對不起諸葛瑾的事一樣。」告狀的人也是真傻,怪不得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留下,也不想想諸葛瑾給劉備寫信敢背著孫權嗎?這樣的一封信過去,諸葛瑾等於是自絕於蜀國了。


48歲,孫權稱王。諸葛瑾被提拔為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剛陞官就趕上曹丕伐吳,總體上來說這一仗是吳國贏了,但具體到諸葛瑾這兒卻是打了個敗仗,但他照樣沒有遭到任何處罰,沒有受到一句批評。


52歲,諸葛瑾和孫權分兵兩路攻打魏國重鎮襄陽,兩路都戰敗。這次諸葛瑾沒有受到處罰倒也正常,可他居然還陞官了,從左將軍升為驃騎將軍(比張飛在蜀國的職務車騎將軍還高,人比人得死啊)。


55歲,孫權稱帝,諸葛瑾被封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需要注意的是,天下十三州中的豫州並不在吳國手裡,那是魏國的地盤,與吳國接壤。給諸葛瑾這個職務的潛台詞是,老哥,好好乾,打下這塊地盤都給你!

62歲,孫權再次北征魏國,派陸遜和諸葛瑾去打襄陽。陸遜派他的一個叫做韓扁的親戚懷揣奏疏上報朝廷,返回途中,被魏軍抓獲。諸葛瑾聽後,十分恐慌,寫信給陸遜說:「皇上親自帶領的人馬都回去了,就剩下咱們了,敵人抓了韓扁,我們的虛實敵人都知道了。而且現在河水也快乾了,趁著船還沒擱淺,咱們趕緊撤吧!陸遜沒回信,催促手下去種蔬菜、而他自己就和眾將領下棋、玩遊戲。諸葛瑾知道後說:「陸遜足智多謀,他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於是親自來見陸遜。陸遜告訴他:「敵人知道皇上已經回去了,肯定專心對付咱們。現在敵人知道了虛實,我們更要鎮定自如,穩住部隊,然後再巧施計謀,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讓敵人看出來我們要走,敵人就知道我們害怕了,肯定來追殺,那我們可就完了。」


最後,出於陸遜的安排,由諸葛瑾在船隊里坐鎮(這個坐鎮我可以理解為老老實實坐著嗎?),陸遜率領全部兵馬向襄陽進發。敵人震懾於陸遜的威名,立即退回城中。諸葛瑾便引船而出(他要做的就是下一道開船的命令),陸遜慢慢整頓好隊伍,大張旗鼓地走上船。敵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擊,於是全軍安然退出。


這就是62歲的諸葛瑾的表現,出了事兒他的表現是驚慌,有了主心骨,他就負責安坐,唯一值得稱道的是聽人勸吃飽飯,讓幹什麼幹什麼。對比兩年前去世的弟弟諸葛亮,不知道諸葛瑾是否感到汗顏呢?


68歲,孫權兵分四路伐魏,諸葛瑾和長子諸葛恪各率領其中的一路。魏國派出司馬懿,將四路吳軍全部擊敗。


這一年,諸葛瑾去世,臨終囑咐辦喪事不要多花錢。他的一生就這麼結束了。


結束了?


當然沒有。


下面我要介紹的是另一個諸葛瑾,一個無為而無不為的諸葛瑾。


無為而無不為


諸葛瑾參加工作42年,要麼不做事,要麼不成事,在不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平凡的業績、他是漢末三國失敗次數最多記錄的保持者。可同樣是作為臣子,他從領導那裡得到的信任卻比他那個天縱英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弟弟還要多!這說明孫權很有愛嗎?恰恰相反,孫權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君主,他的哥哥孫策替他打下了江山,他稱帝之後卻只追封孫策為王,連個名譽性的皇帝之名都不捨得給。他拿自己的妹妹作為政治籌碼造成妹妹一生的不幸也從未見她對妹妹有所補償。對待自己的兒子,他廢了太子孫和、賜死了魯王孫霸。對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孫權也沒有重用他們的後人,卻對諸葛瑾悉心關照、對諸葛恪疼愛有加。臨終前更是全權委任諸葛恪做顧命大臣。可以說,孫權這輩子對諸葛瑾的好,超過了對其他所有人的總和!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直說,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如果孫權有一點點不愛聽的苗頭,他就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

吳郡太守朱治,在孫權除了是孫策的弟弟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推薦他出來做官,孫權平時對他很敬重,即使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好開口說他,心裡感到十分憋屈。諸葛瑾揣摩到了領導的意圖,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他就寫了個劇本,內容是孫權怎麼訓斥朱治,朱治被訓斥的心服口服。孫權看後很高興,笑著說:「我心裡的疙瘩都讓你給解開了啊。孔子的弟子顏回能協調好別人的關係,讓大家更親近,你就和顏回一樣了不起。


孫權手下的校尉殷模,惹孫權不痛快了,孫權打算整死他。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的大臣們反覆論爭,只有諸葛瑾一聲不吭。孫權問他怎麼不說話,諸葛瑾說:「我和殷模一樣是逃難來到江東,都是要啥沒啥的窮光蛋,全靠陛下您的恩情才有了今天。我們不能互相監督,互相敦促,以報答您萬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負聖上的恩惠,犯下罪過。我認罪還來不及啊,實在不敢說什麼。」孫權聽後很傷感,說:「我特地看在你的面子上赦免他。


虞翻因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諸葛瑾多次替他說情。虞翻在給親友的信中說:「諸葛瑾真是個厚道人啊,多虧他為我仗義執言,為我保全名分,無奈我得罪的人太多,惹怒陛下次數太多,深為陛下所厭惡,解救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呂壹是孫權提拔起來的特務頭子,簡單地說他就是一條見誰咬誰的瘋狗。太子孫登和孫權說過很多次這個人不行,孫權都不聽。可就是這樣一條瘋狗,也從來不咬諸葛瑾。呂壹被處死以後,孫權唯一一次責備諸葛瑾,說:咱們什麼關係啊,我用錯了人,你應該指出來的。


綜合來看諸葛瑾一生的言行,他的可貴之處至少有三:


第一,在具體事務上,諸葛瑾雖然不做事兒、不成事兒、可是從不挑(第三聲)事兒。肯做事,能成事固然好,但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挑事兒。一個人如果做成了事情,得到的回報少了,會有怨氣,得到的回報多了,會有傲氣。怨氣和傲氣都會使人想要挑事兒,而不做事兒不成事兒不挑事兒的人無功受祿,最是心懷感激。理論上,沒有功勞的人自然沒有資本挑事兒,但在實際中,不管有沒有功勞,人都是很難克制挑事兒的衝動的。


第二、諸葛瑾揣摩領導意圖,動機上是出於對孫權的無限感激,再加上他委婉的表達,要真心有真心,要方法有方法,他達到了拍馬屁的最高境界——發自內心地去關心一個人,說出他最想聽的話。於是才有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結果。如果非要為他和孫權的關係找一個相似的例子,那就是哆啦A夢與野比大雄的關係了……哆啦A夢沒有給大雄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幫助,他的意義在於陪伴。在孫權的心中,諸葛瑾不是他的手下,而是他的朋友,唯一的、貼心的朋友。能為他建功立業、打江山的人很多,諸葛瑾卻是絕無僅有的、無可取代的。別人給他的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諸葛瑾能夠關心、安慰他內心的感受,讓他舒心。這個朋友,從他18歲執掌江東就一直陪伴著他,長達42年的陪伴,卻沒有一次惹他不高興過……


第三、與領導關係鐵到這個份兒上的人寥寥無幾,即使有,也往往會去爭權奪利、引起眾怒,於是黨同伐異、剷除異己、最後身敗名裂。諸葛瑾呢,他從來沒有利用領導的信任作威作福,反倒是一次次出手幫助同事免於災禍。不爭、不搶、不鬥、不說是非。縱然他的弟弟諸葛亮人格高尚、智計無雙,但內有政敵李嚴、外有宿敵司馬懿。諸葛瑾則詮釋了什麼叫做仁者無敵,漢末三國、群雄並起、將星雲集、可除了諸葛瑾,還有誰可以稱得上天下無敵?


三國故事的精彩之處在於征服世界、戰勝別人的英雄事迹,唯有諸葛瑾的故事,是一部征服自己私心雜念,用一生去幫助別人的反英雄主義傳奇。


諸葛瑾縱然沒有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卻也從不算計別人,擅長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德服人、使人如沐春風,放在任何時代,都會是一個受歡迎的人。而這是我能想到的對於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夏侯淵

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還是京劇,定軍山一戰,次次哭成狗。

======貼一段填給淵叔的詞=======

烽煙起時無邦,觀星參商嘆無常。
東去淮水湯湯,戰過不見榆桑,阡陌荒。
誓舉乾坤昭彰,同袍義長,指斜陽,與君同往。

凌雲志在天下,向歸雁卻披甲,鐵蹄踏。
千里孤煙殘霞,朔風嗚咽蕭颯,遠琵琶。
飲罷,千軍萬馬,箭穿飛沙,赤血江山畫。
蹙眉傾殘茶,卻為鄉曲胡笳。

幾番冬盡幾番春,雪落軒窗花落門。
鐵馬金戈火鼠冰蠶輕死生。
無夢南柯定軍魂,天寫命數怎不狠。
北斗困,月半痕,故城深,浮沉。


不知道為什麼冒出來的居然是左慈。。 ⊙▽⊙


曹操。雄心,野心,萬事皆於險中求,最經典的就屬「敗走華容道」。


推薦閱讀:

三國時期名將後代都怎麼樣了?
如何評價荀彧其人其事?

TAG:調查類問題 | 三國演義 | 中國古代歷史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