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松奇談》講到南朝的時候稅收到了十征六甚至十稅八,那時候人如何生活?
這個高的稅收就是要玩完的節奏,這時候已經不是偷漏稅那麼簡單了,直接就是抗稅,朝廷的應對就是強制徵收,逼得老百姓造反,然後朝廷鎮壓,鎮壓需要更高的軍費開支,就需要征更高的稅收,然後更多的老百姓造反,惡性循環,只能玩完,等著下一個新朝代產生……
另外,十征六、十征八貌似還給老百姓留一點,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老百姓把收入全交了都不夠。歷史上的稅收,比如著名的什一稅,就是十收一,相當於10%的稅率,可是這個10%並不是當年收成的10%,而是提前核定好的標準收成,和今天的核定徵收差不多,比如核定每畝產200斤,那就相當於每畝交20斤,你有1畝地,不論你收成多少,就要定額交20斤。這樣做是因為古代的信息管理水平十分有限,不可能獲得實際的收成信息(即使今天,好像也很難獲得準確收入數據),因此也就沒法按照實際收成來收稅了。
這種方式降低了徵收成本,可以保證政府的財政收入,可是碰到災年,老百姓收入銳減的時候,比如大旱,每畝實際產量只有50斤,朝廷又不體恤民情,依然按照這樣的剛性徵收,那就只能逼著老百姓造反了,所以歷史上的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年代基本上都是當年天下大旱、黃河泛濫……深入來看都是有稅賦原因的。偷逃抗騙唄!
這個比例是有問題的。
很可能是高曉松把屯田的租稅比例弄成田賦比例了,但是屯田是招納失地的農民,比率是高於賦稅的。
前燕之時,慕容皝搞過一次屯田,曾經打算:以牧牛給貧家,田於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而無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
就是說用官家的牛耕地,田租達到十分之八,用自己的牛,十分之七。但是就是這樣,這個屯田的方案根本沒有推行下去,當時記室參軍封裕就提出反對:且魏、晉雖道消之世,猶削百姓不至於七八,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與官中分,百姓安之,人皆悅樂。
就是說,魏晉如此苛刻,屯田也不過用官牛者,納十分之六,私牛納一半。
應該說東晉和南朝由於戰爭的頻發,租稅是高於以前的。
南朝賦稅大概分三種,田租、戶調、雜稅和役。
田租部分記載很少,基本延續了西晉和東晉的制度。這個稅率並不高,甚至對於一些高產田可能還低於三十稅一。
這個稅率並不高,甚至對於一些高產田可能還低於三十稅一。
注意,這裡的五十畝,其實指的是丁口耕種的上限五十畝耕地,至於你沒有五十畝地,也是按照五十畝地課稅的,所以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比例其實很難確定,十分之八還是十分之六應該是信口說的。
漢朝初期一般是十稅一,這就比秦好。
文景之治大約三十稅一,就是盛世
東漢末年是十稅三四,民不聊生
三國後期是十稅七八,生靈塗炭。全民皆兵,沒人種田,魏國最先執行屯田,但屯田基數不夠,只能出重稅供養大部分人。因為是屯田兵,士兵性質,所以只能服從命令。活著就不錯了,要啥手錶。
晉繼承三國,南朝繼承晉的體制,但和三國不同的是因為要供養大門閥和士族。晉朝和南朝的問題就是因為特權階級不承擔稅賦,而且基數太多。
南朝農民自己有牛,十稅七,
和國家借牛,十稅八。
但這只是田租,也叫田賦。
還有稅、役、貢需要交。
活不下去怎麼辦。
第一:有本事的給人當門客、部曲,沒本事就賣身為奴。
第二:躲到深山裡偷稅漏稅,被抓到就充軍,炮灰那種。
第三:因為是按戶收稅,所以可以十戶人家併到一戶,一戶一千多口人情況也是有的,查出來同第二條。
北朝的均田制正是土地改革的產物,
先搞人口普查,再按人頭分田,再按具體斤數(石)收糧,而不是按照比列。大體保證了農民的利益,但不是絕對。
-------------------------------------萬惡的分割線-----------------------------------
評論提到現代稅幾的問題。
首先,古代的稅收和現代的稅收不可一概而論。
古代是農耕社會,國家財政稅收主要來源於農業(田賦、田租),伴隨部分商業(鹽稅、鐵稅、酒稅等),還有口錢、戶調、過稅、住稅等組成。
現代是商品經濟社會,國家財政稅收來源已經偏移到商業經濟上來,增值稅、關稅、商品稅、消費稅等應運產生。
其次,古代大部分稅收是直接稅,制定和實行稅制,通常無視平民是否有償付能力,強行徵收。間接稅也相對普通,無法達到有效的監控和收益。宋朝時,間接稅達到高峰,幾乎可以和田稅持平,但田稅只是直接稅的一部分。
現代則不然,1994年,農業稅加牧業稅183億、增值稅2212億、消費稅514億、營業稅680億,關稅272億等。由此可見農業稅對國家財政的影響越來越低,取消帶來的政治影響更大。農業稅取消(2006年)。間接稅比重大幅增加,2008年國家間接稅33290億,直接稅22116億。
--------------------------------你的稅賦,你做主!-----------------------------
按照普通家庭月收入2萬以上(夫妻各入1萬多)作為基數,年收入大約30萬,只滿足日常開支記6萬/年,不進行額外消費。個稅(直接稅)差不多在300000*8%,消費稅(間接稅)稅率為60000*13%:糧食、食用植物油、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圖書、報紙、雜誌、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農業產品、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24000+7800)/300000=10.6%,實際要大於此,還有其他雜稅(房產稅、契稅、印花稅等)無法統計。
前提是不花錢,不消費,不享受。
如果那天出國覺得天很藍,路很寬,車很酷,車上的妞兒很美。於是心一橫買了一輛車,車款60萬,關稅25%+消費稅25%+增值稅17%=稅率67%,那麼這一年的稅將達到80%以上。沒那麼多錢不會產生這麼大的消費?too young too simple,這世上還有一種東西叫貸款,而且貸款也是有稅的。
以上只是舉例比喻,稅率演算法不準確。
現代的賦稅選擇性很大,很多稅算起來喪心病狂(奢侈品、進口化妝品、進口葡萄酒、進口汽車等商品產生的附加稅)。但對於屌絲來說:然並卵。
門閥和大家族上頭有人,可以明目張胆地偷逃抗騙,
比如聲稱自己就只有幾百畝地,哪個官吏不會也不敢來查,就按幾百畝地收稅了。
一些就當了逃戶,跑到山裡或者別的地方找無主田地耕種,那就不用交稅了。這也是古代的嚴格限制人口流動的一部分原因。這種制度流傳到了今天,就是戶口。
還有一些,自然是怒了,揭竿而起,暴力抗稅。
個人覺得首先你應該先提問「高曉松在節目中說魏晉南北朝時,南朝十稅六甚至十稅八是不是真的?」先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是不是真的在再來提問當下這個問題。
題主提問這個問題應該是信服高曉松所說,才提問的吧。
如果你是根據譬如《南史》、《北史》《南齊書》《陳書》《資治通鑒》這之類的史書,或者根據像呂思勉,錢穆,顧炎武等史學大家的言論亦或是經過時間驗證的言論提出你當下提問的這個問題,那沒什麼問題。但根據高曉松節目中的一句話就斷定了十稅六,十稅八的前提,就很勉強了。曉松奇談你也能當歷史看么……我一直當笑話看的。
知道是高曉松說的你還非要較真兒。。。
那時的人們真苦,就像現在的出租司機一樣,半夜12點以後才賺自己的錢,但那會兒打車的只有雞了。
份兒子錢那麼高,出租汽車公司里都出詩人了,但是更多還是養的工青婦的閑人若干年後,也會有那麼一群人討論,我們是怎麼在這個年代生活的……
曉松什麼都懂一點,就是不深入,總吹牛,他自己都說奇談了,還有和他較啥真。
就在幾十年前的gc主義,剝奪了所有私有財產,再辛苦再累,沒有一樣東西是你的,相當於徵100%的稅,不照樣能活嗎?
17%增值稅,大概2%企業所得稅(營業利潤按產值10%粗算),地方附加稅1.7%,商品含營業稅的部分,另交該部分大概3.45%的營業稅額,合同額萬分之3的印花稅,萬分之7的價調基金,嚴格納稅沒算別的你一年五分之一就交了國家了。你以為小企業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謝邀。我想再次申明我擅長的領域其實是兩性話題,謝謝!
拿點乾貨出來。
歸園田居聽起來好像非常吸引人,悠哉的喝茶乘涼,呼吸林風,旁邊還有條大黃狗。而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農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是非常低的,不管是縱向比較其他階層還是橫向比較同時期的西方農村(10世紀之後的西方農村)。
南明的稅率到底是多少我沒有具體的數據,對當時的情況不太了解。但是這裡可以講一下17世紀中國農民的最低生存消費水平。(即bare bones生活水平)
17世紀的農村生活消費主要支出在住房,運輸,衣著,食物攝取,娛樂和禮儀開支。我這裡使用的所有數據均是江南長三角地區的一般農村,也許會和北方略有不同。江南在大多數時候是比較富裕的。
正常年份:
食物里最重要的是主食,即大米,麥類和一些豆類。五口之家平均消費約每年13-15石,即一個成年男子每天要吃一斤左右的米,一家一年花費約在26-30兩白銀。肉類和魚在廣大農村地區一般只有特殊節日或者生日才能食用,每戶每年消費約12kg, 折白銀1.2兩。
蔬菜消費每戶400-500斤每年,花費4到5兩。茶和酒分別消費0.5kg和20升, 花費2.5兩。鹽每人每年需要4到5kg, 花費0.85-1.2兩。糖是4kg每戶,花費0.5-0.7兩。油是4.1kg每戶,0.5兩。
房屋折價每年約2.5兩一戶。紡織品價格約0.8兩每千克,一家人大約需要6.5kg每年即5兩。
婚喪嫁娶根據風俗不同差異很大,我這裡取每年2兩每人,即10兩每家。但是這部分開支不能算是消費,聘禮和嫁妝都會留著慢慢花。
加起來的話,一個五口之家正常情況一年需要花費55兩白銀。
如果像題主所說,當時是60%的稅率,我想大多數人是處在求生的邊緣。
我們因此可以去掉娛樂和禮儀的開支,減少住房,運輸和衣著在開支中的比例,主要考慮食物攝取的花費 。
按學界的看法,在1750每年每戶人家花費22.59兩是最基本的生存開支了。那麼,當時的地主和政府基本上是算好了農民交完稅勉強能不死。
換算成白米,每人一天能吃不到一斤,而且沒有油沒有鹽沒有蔬菜和肉。但是這裡沒有考慮在那種情況下的昂貴米價。很有可能一個人只能吃上半斤米。
這是在每天工作10小時沒有周末的情況下。所以中國的農民在不好的年頭只能苦苦掙扎勞作,因為每天偷懶半小時,家裡就可能要餓死人了。
歐洲農村會稍微好點。
這樣低水平的生活,實際上把中國推向了不歸路,讓強大的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而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起義循環往複唄,還能怎麼活
北歐所謂的福利國家稅有百分之五六十,還有房產遺產稅。
能過就過,過不下去就反,反不成功要麼繼續撐著過要麼繼續反。右手秉遺穗啊
北歐所謂的福利國家稅有百分之五六十,還有房產遺產稅。
征多少不是最重要的,看你怎麼用 用到哪裡
那個說的是田稅,只有擁有土地的納,平民更受不了的是人頭稅
那時候還有一種作法是把自己賣給貴族,可以不用交稅,只對貴族負責,似乎是叫蔭庇
題主不知道大地主和佃農么?這個十八、十六是針對自耕農的。收這麼高的稅就因為門閥士族勢力太大,佔地太多。
曉松奇談錯誤挺多的,別當真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報稅這麼麻煩?
※美國個稅選擇和我國相比有哪些不同?美國不也是「低收入者不納稅,中等收入者適當繳稅,高收入者多繳稅」嗎?
※中國哪些稅屬於明顯的惡稅?
※在中國合法避稅有哪些途徑?
※如何通俗地解釋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