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樂會上科學地選座?
在聽協奏曲或交響樂的時候如何選座才能達到自己最滿意的效果呢?畢竟一場音樂會(特別是高規格)的票價對於學生來說還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啊。。。
PS.本人純業餘。。。知道左邊的位置重點聽小提琴,右邊是大提琴低音提琴,像我這樣沒有特殊目的的一般傾向於選中間,但是在廣州大劇院買票的時候工作人員總是喜歡推薦J區(二層右),說視覺效果會更好,離舞台會更近,真的是這樣嗎?
PS.PS.(吐槽)在英國皇家愛樂,捷克愛樂這些世界著名級別的音樂會中480的票價就只有二層左右和三層中間前幾排了,略略有點傷不起啊。。。
總的來說:如果是純欣賞音樂,我十分建議選擇偏後的位置,一來票價便宜,二來聽覺效果會更好。
下面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坐在偏後的位置聽覺會更好呢:
首先我們需要討論一下欣賞交響樂到底是欣賞什麼,高逼格點來說,是感受通過樂器的演奏體現樂曲的情緒和情懷啊,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情緒和情懷的表現方式到底是怎樣的呢?你可以說是演奏者的表情,或者上躥下跳的指揮,但是最終還是靠樂曲的旋律呢。那交響樂的旋律正是由一個個和弦組成,每個和旋也許是來自同一種樂器,也許是不同樂器的組合,那麼不同的聲音組成和弦就需要空間去揉合才能變成完美的和弦。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站在一隻小號的號口處,聽一個由長號和圓號還有小號一起演奏的和弦,那你大概只能聽到小號的聲音和依稀的圓號和長號,但是當你把這三隻號放在一起並距離他們10米的時候,再演奏一個和弦的時候你就會聽到一個整體,而不是單獨的小號或者圓號的聲音,這個就是交響樂的和弦。
所以美好的和弦是需要空間的糅合才能形成的,當我們知道這個道理的時候我們來看一下現在音樂廳的設計,現在一般來說都是三面式,屋頂可能會有反射板也可能沒有。當一個標準樂團演出的時候人數大概會有80人左右,就意味著最多的時候有80個樂器會同時發聲,如果你坐的靠前,視覺是特別好,但是就會出現我剛說的站在小號號口的問題,你很多時候只能聽到最高音和最低音,或者是當下最響亮的聲音,因為和弦到你的位置的時候尚未很好的糅合,所以很多時候會覺得聲音很「尖」,當你坐在偏後的位置時,和弦已經通過空間或者上方的反射板充分糅合,因此你會聽到一個整體的聲音,而且帶有空氣感!(這是聽CD和聽現場的重要區別!)
所以道理其實很簡單,想要看的就做前面,想要聽的就坐後面。
Ps,可以試著閉著眼睛去聽演奏,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哦!
利益相關:
曾經的交響樂團小號演奏者
現在的交響樂熱心觀眾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知道普通大學生聽一場音樂會的不易,所以就用我有限的知識,給一點建議參考,幫忙選到最滿意的座位~由於每個音樂廳的大小,設備都不一樣。所以下面就根據音樂廳的布局、設施來提供建議吧。
做一點小科普哈,從舞台出來的聲音是怎麼傳到耳朵里的。如下圖:
好吧可能還是不夠清晰….我稍微解釋一下吧。首先是直接聲D,由樂聲聲源按近似球面波的形式,直接傳達聽眾耳中。簡單來說,凡是看得見舞台聲源的聽眾也能聽到發自該聲源的直接聲。
第二,大廳兩側牆壁的反射聲R1,R2。
第三,天花板反射聲R3。舞台上的聲音傳向天花板,再反射,到達聽眾耳中便是R3。
第四,舞台罩反射聲R4。舞台上的聲音傳向舞台罩,再經舞台罩反射後轉傳向聽眾的反射聲。
第五,多次反射聲,從舞台上發出的聲音經大廳的側牆、地面、舞台罩、天花板等處多次反射後傳出聽眾耳中的聲音。
好了,簡易教學完畢,我們可以談談選座了。
峽谷梯田式
這種形式是目前最能照顧廣大聽眾感受的布局。深圳音樂演奏大廳就是這種類型。在這種音樂廳,舞台就相當於谷底,座位從前向後一層層升高,而且幾乎在任何角度,都沒有兩個面是完全平行的。這種內部形狀可以讓舞台上發出的聲響得到充分的反射,同時又可以避免音頻疊加而產生不佳的音效。通常在這種音樂廳,每一個座位都是「黃金座位」。
發一張現場圖,讓樓主直觀感受一下這種高高低低,多夾層的布局。
這個演奏大廳是以超棒的自然聲效果出名。它的建築聲學由日本永田音響公司設計,永田以通過建築自身的綜合效果和聲學設計,將沒有任何電聲處理的聲音傳到音樂廳的每一個角落著稱。
對於這種混聲效果和反射效果都好的音樂廳,本著精益求精的原則,建議坐在舞台到聽眾席之間的斜坡這一帶的座位,好好地享受音樂。這個斜坡的最中間這一帶四五排開始一直到二層中間的第一排,與舞台的距離適中,音響效果都是全場最好的,常被叫為「皇帝位」。
橢圓形音樂廳
這種形式的音樂廳比較常見,全場觀眾都能方便看見演奏者。這裡就以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為例子吧。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分兩層,鋪設了優質的橡木,並配有可調校的迴音罩,凳子還是墨綠色的,有種高級的復古感。
遇到這種類型的音樂廳,建議不要選擇第一層的前排和第一層的中後排。因為靠近舞台的前排會聽到從舞台撲面而來的直接聲D。第一層的中後排由於上方被二層的觀眾席遮住,所以很難聽到經空間反射後、更豐潤的反射音,聽到的聲音比較悶。
至於哪些位置性價比高,這要看個人愛好需求了。如果你想看清鋼琴家彈奏方式的話,建議買左邊的位置。如果只是想聽高音的話,那自然是位置越高越好。因為高音會往上走,坐的越高,高音聽的越清楚。如果是想聽比較全面優質的音效話,建議坐在第一層的中排的中間位置或者是第二層前排的中間位置。因為中間的位置,聲音平衡。離舞台較近,聲音傳到耳朵仍然是比較飽滿完整的狀態。
扇形音樂廳
這種類型的音樂廳經常在電影出現,是比較老式的音樂廳。由於反射音是以弧形扇開的,所以很多音樂廳設計成30°扇形。上海音樂廳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上海音樂廳和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一樣分上下兩層。所以也會存在一層後排聽眾難聽到反射音。不過由於上海音樂廳舞台的台深13.13米,因此這些聽眾聽到的音色不會太暗啞。不過因為扇形音樂廳缺少反射聲R1和R2,致使正廳的初始時間延遲間隙較大。不建議去所以這種音樂廳。
看了這麼多,對於以選擇困難症患者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麼用….最後可能還是會猶豫不決錯過了最佳位置……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我覺得只要買張有DTS技術的音樂會碟就夠了。不用總盯著電腦或手機,擔心搶不到票。
記得大概2003年,在淘寶買了一張小澤征爾指揮的維也納音樂會碟。在家躺在沙發聽的感覺,彷彿來到音樂會現場,從頭到尾fully沉浸在音樂裡面,又清晰看到小澤征爾激情忘我的指揮,這種全身心的音效體驗真是超級無敵非常好。甚至有時候,如果知道事先音樂會會出含DTS技術的光碟,我都懶得去音樂廳了。
當然有些音樂會、演唱會的正版碟,價格也挺貴的。我之前就買了一張有DTS技術的柏林愛樂樂團的碟,花了大概60多塊。還有一些碟是上百塊。考慮樓主是學生,如果經常想聽音樂會,對音質要求也不是這麼高的話,可以在QQ音樂中找找喜歡的曲子,選擇DTS音效。這個方法聽到的音效效果也是比較好的,而且免費又省事。
請選擇8-13排最中間位置。
利益相關:每周聽一兩場音樂會的音樂專業學生
從我們的習慣來講,如果是獨奏,只有一層的長方形大廳的話,我一般喜歡坐在最後一排的正中或者偏右(可以看到手)。如果音樂廳是兩層,比如上海音樂廳,從音響效果來說那就是二樓的前排是最好的,因為聲音是往上飄的。再者就是一樓的中間,最差也就是最便宜的就是一樓後幾排(上面有二樓聲音被擋住)以及二樓最後幾排。如果是交響樂大廳,基本我們會選擇坐山頂位。畢竟聽管弦樂作品,樂器那麼多,還要聽平衡,聲音也需要更大的空間融合在一起,而且它基本還是最便宜的價格....
其實廣州的音樂會已經很好了,以前讀附中的時候每次都可以買半價的學生票...等念大學去到上海哪有學生票喔,能排隊買到市民票或者限購票就不錯啦。
以下全部為我個人經驗教訓。。。
先說結論:二樓(balcony)中間靠後位置一般都是最好的(而且比較便宜)。
選座位的原則是2樓(balcony)比1樓(orchestra) 好,3樓(circle/tier)如果有的話往往有點遠,可能還不如1樓。另外,中間遠遠比兩邊好。所以盡量選中間。太靠側邊就只能聽清一種樂器的聲音。。前後位置會影響聲音大小,所以小樂團/獨奏選靠前的,大樂團選靠後的。
比如若演奏古典時代(莫扎特海頓)的作品,或者獨奏會,儘可能選balcony靠前位置,因為這種音樂一般編製比較小。
如果是鋼琴協奏曲,還需買靠左邊一些的,能看清演奏家鍵盤指法。
另外買票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能不能買到靠過道、或者是某個區域第一排的位置,一般比較方便放腿。很多音樂廳座位行距比飛機上的還小。
全音樂廳最差(最便宜)的位置是樂團後面站合唱團的地方(choir),一!定!不!要!買!
看經濟能力而定,每個音樂廳效果都不同,看偏好。
圖片來自網路。
圖片來自網路。
本人去星海音樂廳有幾十次,各區的座位基本都體驗過。現在就交響音樂廳的選座做個簡單說明。。星海音樂廳A區是在一層,B和E區在一層半,而更靠後的區域就是在二層了。
首先,星海音樂廳的聲學設計在國內算得上頂尖的,即便是在H區都能清楚的聽到器樂的聲響,幾乎沒見過星海音樂廳使用過麥克風(錄音除外)。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座位的選擇也要依據曲目而定。一般來說,星海音樂廳的C D 和K 區很少會賣票,此答案里就不介紹了。雖然星海音樂廳號稱是聲學效果很優秀,但對挑剔的人來說,各個區域還是會有不同的體驗。
首先是交響樂。交響樂作品門派繁多,但總體上交響樂的樂隊座次都是固定的。靠近B區是小提琴,靠近E區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中間是中提琴,後排則是管樂和打擊樂。鑒於星海音樂廳的票價B區和E區是一樣的。我個人是一定要選擇B區,學生票價一般不會超過一百元(李雲迪等名家演奏會除外)。選擇B區一方面是因為靠近小提琴區域,可以比較清楚的聽到樂曲的主旋律,如果在E區,小提琴的聲響很可能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低音所掩蓋,對於挑剔的人來說會影響音樂會的體驗。另一方面,B區人員相對比較少,不像A區那樣有大量的座位,被其他人咳嗽或者其他動靜干擾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第二是協奏曲和音樂會歌劇,比如鋼琴協奏曲或者小提琴協奏曲。這類曲目我推薦坐在A區,最好是五排靠左的位置。首先,這個位置能夠更清楚的觀察獨奏者和演唱者的動作;第二,這個位置的聲響比較均勻,獨奏樂器和演唱者的聲響比較清晰。
第三是獨奏或者獨唱。這類曲目還是優先推薦A區。如果是鋼琴獨奏的話推薦B區或者A區靠近B區的位置,可以更清楚地看見鍵盤,主要的考量也是為了能夠更清晰地聽到獨奏樂器的聲響。對一些抱著學習技法目的的專業人士來說,要根據樂器的種類來選擇能夠最清楚看到演奏者手的活動的位置。對於協奏曲來說,也可以參考這種選座原則,但考慮到協奏曲樂隊會對演奏者造成一定的遮擋,最好還是高一點的B區或者A區靠後中間的座位。
個人意見,供樂迷參考。
就現場音效來說,越高越好。以前買學生票,都是開場前剩餘的座位,幾乎什麼位置都坐過,包括前三排。國外眾多音樂廳樓層比較高,我是聽眾,觀眾的部分不是我最在乎的,因而越是樓上的座位聲音聚合效果越好。
偶爾我也當觀眾。做觀眾的時候(比如我特別喜歡的指揮家或樂團),我喜歡有些音樂廳舞台背後的環形座位,這樣我可以清楚得看到指揮,還有樂譜,很爽。
p.s.曾經業餘樂團的演奏人員。音樂會現場愛好者。首先,每個音樂廳的聲學特點都不同,也因此皇帝位也有些許不同。
目前新設計、新建造的音樂廳的皇帝位一般都是指揮站的的位置,然後就是指揮身後的4排以內的一小圈位置。
不過根據我個人的實際聽感,指揮身後正中央的位置的聽覺效果並不算最佳的,經濟條件不受限時,優先選擇池座4~8排靠左的位置,前面1~4排的聲音會顯得有些緊緻,聲音沒有在音樂廳中足夠的混合,有些沖耳朵,4~8排我個人感覺聲音要討喜很多;同時之所以優先選擇靠左的位置是因為現代管弦樂團絕大多數的情況都是把第一小提琴放在指揮左手邊,這樣第一小提琴組的f孔是正對著你的,而且音量較大的銅管樂組在右側,個人感覺整體聲音平衡上更優於靠右的位置。
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也絕對不要選擇最便宜的票價位(當然,你買最便宜的然後換成皇帝位的情況不考慮,我個人最討厭的就是這種人,其實換就換了,有些人坐到皇帝位上還完全沒有欣賞音樂的禮儀我簡直殺他們的心都有,果然是只能買得起最便宜票價的Loser呢…… 哈哈,個人偏見),位於舞台後的位置的巨大缺陷之一是樂團的聲音極度不平衡,第一、第二、銅管、木管組的幾乎所有樂器的發聲方向都與你坐的位置相反,更可怕的是你坐的離銅管樂組更近,這樣很難得到平衡的聽音體驗;聽協奏曲就更噁心了,獨奏樂器基本上都被淹沒在樂團中了,完全是一團漿糊。第二個缺陷就是你要忍受低素質的觀眾…… (至少在國內是如此),買最便宜票價進來的,誠然有愛樂但是囊中羞澀的學生黨,但是更多的是附庸風雅的無知群眾,完全沒有一絲一毫欣賞音樂會的基本禮儀和素質。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我希望花的票價中有一部分是付出作為不用跟這種低素質SB坐一起的權利的。
一般選擇這場音樂的倒數第二便宜價位的座位,會有較大的改善。當然,最高準則還是你是否喜歡這場音樂會的曲目。摯愛的曲目那就算一個月全都啃饅頭+辣子也要直接上池座!!!不坐太前,不坐太后,不坐走道邊,儘可能不坐團體預留位置的附近,不過這不好把握。…(說不定就是一幫熊孩子集體被學校。家長弄來熏陶的)
每個劇院的聲學設計不一樣,效果很不一樣,如果啥信息也不知道的話,前中部不左不右不中間的位置是最保險的,就是前中部中線偏一些的位置,為什麼咱一點點說。
正如其他答案中提到過的,交響樂和民樂不一樣,其實遠遠不止這些分類,京劇,各種民劇,歌劇,室內樂,交響樂,等等對於劇院聲學指標的要求都不一樣,這就表現在聽不同音樂要選的位置不一樣。
就以純交響樂為例,交響樂還分好多種,各個聲部人數不一樣,樂器的配備也不一樣,演奏的音樂不同也不太一樣。
先假設選剛才說的位置為基準點,演奏人數多,低音重的交響樂可以稍微往後坐幾排,因為前排可能動靜太大耳朵受不了。
天花上掛著反射板的,如果反射板設計合理的話,後部的聲音也會不錯,甚至有特例最好的位置在中後部偏一側的位置。但是別選最後幾排的位置,尤其不能選樓座底部的位置,那個地方聲音真的很難到。
有的劇院側向反射板設計的合理的話,前部的位置也不錯,但是太靠近某一側,聽到的聲音方向會因為反射板的原因有些偏離。
大的劇院相對來說稍微往前坐,小的劇院稍微往後坐,保持相對距離在十幾米左右比較保險。
還有些指標太過於專業就不說了,聽交響樂在劇院里選位置牢記「中庸」二字,不選特殊座位,前中部不左不右不中間的位置是最保險的。
原則1,不要離牆近,離得越遠越好。(反射聲不均勻,全都是「牆聲」)
原則2,盡量靠近中軸線,稍偏都會造成聽感上的不平衡。(小提大了 大提小了。)
原則3,離樂池距離適中,太近音量沒經過空氣的壓縮 動態上來說太直接。(聲音強度(單位:dB)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太遠 ,低音損失嚴重。
如果預算有限,重要性從1到3這樣來取捨 。
所以。。。綜合考慮這些,還是買最貴的吧。貴有貴的道理。個人認為便宜的票真不如自己在家聽CD。(W元檔次回放設備)
再說一下 ,CD和現場最大的區別 不是什麼「空氣感」。。。而是動態。數字錄音技術還有話筒技術還沒發展到能覆蓋人耳的全部動態範圍。簡單說就是 極弱和極強的對比做不到。去現場就是聽3個P到3個F的。
這是唯一的區別,至於什麼指揮的動作啦,上面說的」空氣感「啦,旁邊咳嗽的觀眾啦 都是可用錄音複製的。
個人建議原則偏後,較高的位置,這樣可以感受到融合的音場,不同樂器在同樣距離上聽得效果不一樣,有的樂器音量大(長號),有的音色突出(小號),聽音樂作為聽眾,還是為了感受融合出來的音場的美麗,而靠後的位置正能滿足這種需求。
當然,如果是為了專門聽某個聲部,某位大師的演奏就另當別論了。
來,職業樂團的人來回答你這個問題。聽音樂會主要是靠聽,所以聲音是關鍵。好的音樂廳的建造不僅僅是需要建築學的知識,還需要用上聲學的知識,據說建築材料薄一厘米或者厚一厘米,位置偏差一厘米都會影響整個音樂廳的發聲,多麼的考究。當然作為演奏者能在好音樂廳里演奏也是非常幸福和享受的。
了解了音樂廳,現在來說說觀眾的位置,大家看到有很多票價,80-3800的都有。那麼通常不是世界頂級的樂團演出票價基本都在80-680。首先是不太建議大家選前三排的位置,太靠前,如果是專業級別的音樂廳還好,普通的音樂廳坐前排反而聽不出來整個樂隊的層次,一般前排票是在180。這樣的話還不如買二樓後排80的,其實遠比近更好。盡量挑選中間的位置。一般高價票都是在中間第7-13排的樣子。聲音分布最均勻。我建議大家自己看的話可以選擇二樓中間前兩排的票。大概是180的價格,要比一樓後幾排180的票價位置更好。但也要看音樂廳的結構,我說的這種是最常見的時候兩層的音樂廳,那種立體環繞座位的音樂廳就不一樣的,比如上交音樂廳,是要不是樂隊後排,或者最靠近樂隊的兩側位置,那麼其它位置都不錯。如果你追求極致的視聽效果,那就買高價票。買舞台背後的票。
非常便宜,大概是倒數第二檔;
但是離樂隊的距離和第一檔票是一樣的,
而且正對指揮能看到他的表情,這點完爆其他所有位置!
主要還是看經濟實力吧。買中間肯定不怎麼會錯。但是有些座位一定不能買…比如樂團背後的座位…
音效肯定有影響,背對嘛!
然後再說個悲催的故事,今年在音樂廳聽跨年的音樂會的時候,有主持人上來主持跨年,然後投影的屏幕緩緩下降把後面的人全部…遮住了…
最後倒計時的時候他們也看不到上面的數字。
整個慶祝跨年的七分鐘結束後,幕布上升他們才出現,就像迷之失蹤了五分鐘了一樣。
跟朋友一致覺得他們2014的最後幾分鐘真是凄慘啊…
想起Sheldon ……不是應該早入場 自己測試下嗎
作為一個每個月都去小劇場,本身設計了很多大劇院劇場秀場擴聲系統的從業人員,我想從設計和運營角度談談這個有趣的問題。
從設計角度,一般情況我們都會優先考慮vip區域的覆蓋和體驗,絕對的優先順序別,從聲壓級,覆蓋,聲像,清晰度多個角度。在預算不充分的前提下,會採取一些技術性措施來保vip,比如犧牲最左右兩邊的座位,比如為了vip聲音合適,其他某些區域的聲壓級過大過小,不均勻等等。
設計完後運營接手,必然對觀眾區進行分區,視線和聲音都好的皇帝位置為劃分為票價最貴的vip位置,要注意的是很多特殊設計的vip區域或包廂為了體現獨特,尊貴和私密性,往往不是視線和聽覺的最佳位置。這就給預算不充裕的人有個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位置的機會。
選座的有幾個原則,1盡量選擇vip或相鄰vip的座位;2盡量選擇中間區域的位置;3盡量選擇前排區域的位置。4能選池座不選樓座。
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對於搖滾,話劇,音樂劇等有個人表現力的演出類型必選前區,只要是前排,即使不在中間,也要選,只有靠近演員你才能體驗到更多細節。交響樂等樂器為主的節目,中間的位置很重要,主要考慮聲場的覆蓋,其次在再選前後。
另一個很重要原則能池座盡量不樓座。樓座視線和聲場和池座可以說是兩個概念,樓座會丟失很多細節,沒有臨場感。
具體選擇性價比高的座位,有個好的方法,先看劇場給出的座位分區,一般vip區域是最貴的,vip下一檔或兩檔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同一個價位的座位時的原則,選中不選選邊,選前不選後,選下不選上。
最後,看現場和看高清電視最大的區別是體驗細節和互動,只有距離靠近才能更好的感受和體驗。
雖然對音樂知識一竅不通
但作為每天浸泡在音樂會當中的劇院從業者
我只能用實際經驗告訴你
如果是正常的大劇場,歌劇廳一般的黃金位置都是池座的4-9排,可音樂會就要另當別論,而且要看這個劇院的新舊,如果是老劇院我個人最佳的推薦一定是3排(第1.2排的音色融合度太差,如果坐1.2排恰巧又是兩側的話,會有很明顯的音色不平衡)第3排這個位置普遍都是三等票,價格適中,而且整體的試聽效果都是絕佳的。甚至有的時候指揮的激情詮釋都會讓你有心潮澎湃的感覺。相反的如果是新劇院和保利院線某些劇院是很注重整體環繞效果的,就算坐在後面也不是很影響視聽體驗,但最後一排,尤其是靠牆的最後一排就免談了,多便宜也不要買。
另外就是音樂廳了,一般都是環繞形式出現的,除了正對指揮的那一面不推薦以外,其他效果都可以,票價當然是取決你要看多少個後腦勺來決定。
還有就是劇院對於每一場劇目在開票前都會重新劃票(但不排除票務懶得重新劃的行為)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你第一次看話劇的位置很不理想,聽音樂會同樣的位置就一定會便宜。所以一定要看票圖位置的分布,說不定就可以撿到大便宜喔。
最後,題主提到自己是學生想追求性價比高的推薦,那我就告訴你一種方法,關注當地劇院的微信和官網,一般都會有一些活動和惠民票,套票之類的,位置不理想,可性價比極高,對於不太注重舞台觀看效果的音樂會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價格最貴的區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