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為什麼那麼破?

除了一進門的大廳以外,其他的地方感覺很破。


大英博物館有些地方不管是建築,還是展示櫃、展板還是燈光等配置,甚至都是相當現代的,比如:
Wellcome Trust Gallery。

還有Great Court。

還有Great Court。


這大概就是題主所說的一樓大廳的地方。這個地方為什麼不「破」,因為是2000年加建的(加建的部分是中間柱形的建築以及頂部的玻璃屋頂),目的就是為了把原本露天的內院改造成一個室內公共空間,中間的建築里有餐廳、臨時展覽的展廳,以及連通到原建築的樓梯。

這些地方的現代感來源於玻璃的大量使用,現代風格的設計,以及建成時間的確不早

來個外部俯瞰圖:

因此題主所說的「破」,可能是就大英博物館核心建築的外觀狀態及風格而言。核心建築,也就是你能看到的石質的、具有古希臘風格的部分。如果參照現代建成的博物館,自然會有對比。國外本身有不少博物館,尤其是新建的美術館,擁有嶄新的外觀,又以富有現代感的建築外觀為特色;而中國的博物館,起步晚,又隨經濟發展有充裕的資金去修繕遺址、甚至建造專門性的建築去安置和展出文物。所以相比這樣博物館的建築來說,大英博物館的外牆算是具有年代感的。

大英博物館的核心建築畢竟是1852年建成的了,是古希臘的經典風格。外牆因為材質的關係,看起來有點灰灰沉沉的,可能也造成了「破」的印象。在翻新方面,大英博物館可能有實際操作上的局限。因為這是一個石質建築,不像中國的磚瓦建築,組成部分都是大塊的石頭,既難以替換,又不能刷漆,要修補得看不出一點痕迹,可能還是有難度的;而大規模地重建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可能只有習慣了拆遷的中國人才能比較容易接受。

給個正臉:

至於建築的內部,有些展廳保留了以前的格局甚至是內牆,以國王圖書館為例:

這是當年的樣子。

這是當年的樣子。

而這是現在的樣子。看起來是不是幾乎一模一樣?

而這是現在的樣子。看起來是不是幾乎一模一樣?
這樣的展廳只是有年代感,設計上並不簡陋(看看那天花!)。

再看看題主看不見的內部區域。大英博物館的辦公室基本都在這座核心建築的側翼,室內跟大部分老舊受保護的listed buildings很像,像展廳那樣的開闊明亮這裡都是沒有的,有的都是狹長的走廊,還有走在上面都感覺有點吱呀作響的地板。如果非說真正的「破」,這才勉強能算得上。就算我在裡面上過課也實習過一段時間,但對於這些破舊的細節並沒有太深的印象——說實話,要是能在裡面工作,誰會在意這些?

然而,對於參觀者而言卻不能說,要是能去大英博物館參觀,誰會在意它破?因為,這樣的「破」對於參觀來說倒是非常重要的:

大英博物館的性質跟那些外觀很「新」的博物館並不一樣。它是一個具有權威性的綜合性博物館,這不僅影響了它的陳展風格(相較其他博物館的展覽來說更嚴肅、中性、理性,而非活潑、主觀和感性),更率先影響它的建築風格。它是一座希臘神殿式的建築,作為知識的殿堂,顯示知識在當時至高無上的地位。而這個建築的年代感,也是這種權威性重要的一部分,甚至說,是這種權威性得以延續的一個重要元素。因為在知識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的當代,光是神殿式的風格,已經不能帶來一種權威感,反而在解構思潮盛行的今天輕易成為眾矢之的,可能顯得有點可笑;而真正讓這種本應消亡的權威屹立不倒的,正是這建築的年代感——因為它是屬於很久很久以前的,所以它有一種時間帶來的價值。現在人們站在大英博物館的石階前,仰頭時感受到的那種震懾心靈的力量,與當年人們驚嘆於知識的力量有點不同;現在他們感嘆的,更多是那種抵禦了時間侵蝕的人類文明的力量,就好像看到一個負傷的老軍人從死傷無數的戰場上歸來一樣,他存活了下來,並且這些肌膚上的傷口、制服上的殘缺恰恰是風雨的見證,也只有這樣一個人來告訴你曾經發生的事,你會比較願意相信。

大英博物館近年來也正在(在旁邊的彈丸之地)加蓋一個世界(文物)保護和展覽中心:

大英博物館的世界(文物)保護和展覽中心的構想圖。也是一座非常摩登的建築。

大英博物館的世界(文物)保護和展覽中心的構想圖。也是一座非常摩登的建築。

總體上看,大英博物館裡「破」的是核心的陳列展覽空間,而公共活動空間、文物保護中心和新增設的展覽空間,都在向著「新」發展。

「破」與「新」本來就不是二元對立的關係。看一些其他例子:

就算是以現代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實際上就不見得不「破」,也可能會去追求一種破舊中的現代感,像泰特當代美術館:

河邊的泰特當代美術館,改造了當年的工廠煙囪。

河邊的泰特當代美術館,改造了當年的工廠煙囪。
再來感受一下夜晚的樣子:


你覺得這是「破」呢,「破」呢,還是「破」呢……


大英博物館始於1753年,一開始是由一座私人莊園改建成的,一直沒遷過址。距今260年現在的主體大樓設計並修建於18世紀。從一開始就不是什麼奢華的宮殿,是世界上第一座既不屬於皇家也不屬於教會,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國立博物館。雖然建築年頭在英國不太能排的上號兒,但放眼世界來看,也算的上是文物了。
英國人對古建築的保護意識相對較好,二戰里未被轟炸過的地區幾百年的房子很是常見。修繕的時候多以修繕內部設施為主,房子的建築風格以及外飾常常會按原樣保留下來。而因為現在的館裡一開始的建築目的即是博物館,內飾並無太大必要走奢侈風,配合展品內容即可。

其實兩百多年來大英也進行過不少擴建。

這是一幅大英原址莊園1715年的繪畫。

這是一幅大英原址莊園1715年的繪畫。

這是1828年正在修建四翼大樓館。圖中間略偏左是第一張圖老館的側面,右面是新館。

這是1828年正在修建四翼大樓館。圖中間略偏左是第一張圖老館的側面,右面是新館。

老館被推了重建了。1918年在老館原址上建成白翼大樓(White Wing),圖為落成時國王的檢閱。

老館被推了重建了。1918年在老館原址上建成白翼大樓(White Wing),圖為落成時國王的檢閱。

二戰時德軍很認真地轟炸倫敦,大英博物館也有部分遭到損毀。

圖為現在的大英博物館。

圖為現在的大英博物館。

建立大英的起源是博物學家Sir Hans Sloane,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在遺囑里把他個人收藏的7萬多件藏品捐給了國王喬治二世。於是1753年國會批准建立國立博物館。最初的藏品包括四萬餘冊書籍、七千多手抄本、三百多卷植物標本及植物圖、一小部分考古文物等。而後1757年喬治二世把「皇家老圖書館」的全部藏書捐給大英博物館。之後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這些年英國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滿世界搶。搶完了就往大英送。

沒看數據之前我一直認為大英雖然說是強盜硬搶,甚至為了搶而搶,但收集了那麼多國家的文物都保護的很好,還免費展出,也實在是非常的牛叉,人家保護文物水平很高。但是以下的數據實在很讓人震驚:
現今大英有八百萬件藏品,(wiki上說1300萬,大英官網說800萬)佔地面積7.5萬平方米。如果所有展品都展出的話,每平方米平均要有百餘件文物。 (埃及木乃伊古希臘古羅馬雕像排之字形長龍每人左手提個動物雕像右手拎根柱子後背還得背個小天使腦袋上得頂倆罐子裡面還扔了一大堆錢的土豪春運即視感…… )維基上說目前展出的展品約五萬件,不到1%。就算每一年藏品全部換一遍,也要一百多年才展出的完。
那麼沒展出的文物存在哪裡?館內存儲面積2萬多平方米,館外9000多。加起來大約三萬。好嘛,想一想3倍的木乃伊古羅馬古希臘雕像春運喲~所以真要說剩下那七百萬件藏品的保存質量?都在地下室里跟白菜一樣堆著吧?是否已經損壞?是否有失竊替換?是否在一百年內還有展出的機會?
對比數據:盧浮宮展品3.5萬件。但盧浮宮存有大量畫作,大英有大量錢幣。
----
大英其實一直沒停下來過擴建。也在不斷地分化出新館。
1881年,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成並對公眾開放,大英收藏的所有動植物標本被轉移了過去。有一本書叫《Voyages of Discovery》,翻譯本叫《發現之旅》。描述了「歷史上十次奇妙探險」,包括大英創始人斯隆爵士的牙買加之旅,庫克船長的環太平洋,達爾文的小獵犬號航行等等。彩圖印了上百幅動植物昆蟲的標本、素描。
1973年,圖書館部分全部搬去了大英圖書館。

上圖為提問者所說的一進門的大廳,伊麗莎白二世中庭,開放於2000年,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

上圖為提問者所說的一進門的大廳,伊麗莎白二世中庭,開放於2000年,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
中間那個白色的圓建築是1857年建成的圓形閱覽室。

大英館長在採訪里說每十年就會有新的修正案,對建築調整或修建。今年還看到新聞說1.35億英鎊擴建計劃已提上日程。包括為臨時展覽而準備的大型展廳(落成後將展覽現存最大的維京海盜船)等。
除了中庭,大英內部其實有很多新修葺過的部分。但未必會被每個遊客看到。
每個展廳的內飾也會根據展品內容做一些適當的布置。展覽中美洲雕塑的館裡天花板上畫滿油畫牆壁漆成金閃閃的再懸掛一大水晶吊燈,不搭吧……

另外,現在大英博物館的臨時展覽里有一項是:日本春宮圖~ 展覽到2014年1月5日。官網有宣傳視頻-----&>British Museum
(所有圖片均來自wikipedia. 信息來自於自己收集、整理,如有錯誤疏漏請不吝指教)


破而無塵
英國本色


(Update:2014.1.15: 大英博物館255周年紀念Doodle)

(Update:2014.1.15: 大英博物館255周年紀念Doodle)


對 是很破


。。。


還聽說如果你來自亞非拉地區,到了大英博物館還會很生氣,雖然不用買門票。


因為裡面到處都是這樣的『破』東西:

有沒有在看六神合體的感覺?

有沒有在看六神合體的感覺?

房子也是有辦法搞到的

房子也是有辦法搞到的

怎麼能忘了遠東

怎麼能忘了遠東

而這些都是英國人跑到別人國家一個個敲下來帶回來的,能不破,能不看著來氣嗎?


就像Ken Robinson在TED上的笑話:「…這算得上文化的迷思,就像大家說『英國人很矜持』一樣,我們可是侵略了我們能侵略的所有國家嘢。」

雅典博物館在設計陳列時用複製品或虛位以待的方式表達他們想要讓一些重要文物回歸故土的心愿(下圖為新雅典博物館的一個牆面,上面的雕刻為帕提農神廟雕刻的複製品)


這裡面有著名的誒爾金大理石雕(Elgin Marbles).

他們在哪呢?

當然是在大陰博物館,按正常流線很多遊客到不了就會累了的地方。

看上去很霸氣,不是嗎?

關於歷史遺留掠奪文物的話題,英國人有個很流氓的說法:我們保護的比你們好,而且我們還不收門票,globally,這樣也是在為文化保護做貢獻。

問題是,有時候你不由得就信了

(天壇祈年殿)


(以及這樣的:Bravo, Brand New!)

圖片來自此鏈接

圖片來自此鏈接 朝陽雲接寺令人髮指的維修


簡而言之,大英博物館是撒切爾主義以及金融危機的受害者之一,曾有「金盆接漏雨」的段子廣為流傳。此外,對於埃爾金石雕,大英博物館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饒恕的。


這麼有歷史感的地方到底是哪裡破了?
你的「破」到底指的是什麼?


真心不知道題主說的「破」從何定義?!我每次去都覺得「破」的只有我!!!


你們這些人憑什麼嘲笑題主。
大英的陳列就是很有問題啊,這麼多珍貴展品堆在一起,人擠人看起來跟菜市場一樣,當然很破了。我好幾次一個轉身差點撞到文物…


沒覺得破


謝邀,這是我回答的第一個問題。首先分析一下問題,分為兩部分作答,一是一進門的大廳「不破」,二是其他的地方「感覺很破」。

一進門的大廳叫做「Great Court」,全稱應為the Queen Elizabeth II Great Court,這是歐洲在建的最大的有遮掩的公共廣場,佔地有兩英畝。看起來很大吧,腦袋上的天花板好看吧,數的過來有多少塊嘛?一共有3312塊。這片區域是在2000年12月改建完成並對外開放的。中間那塊圓形柱子區域現在是閱覽室,也是大英博物館的中心區域了。大英博物館建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國立公共博物館。對所有「好學求知的人」免費開放。中間的改建,翻修歷史我不是很懂,不敢瞎說。這裡略去。但是在1852年7月,現在大廳中的那片圓形柱子區域建成了一個閱覽室,作為博物館的圖書館藏部門。1997年這個部門搬去了St Pancras廣場,所以這片區域等於空了。所以博物館開展了一個重新設計這片區域的競標,有三個要求:揭示隱藏的空間,改進老的空間,創作新的空間。很奇怪是不是,這三個要求好像一個。官網上有詳細地解釋,這裡不表。

有130個競標作品,你看到的這個當然就是最終拍板的了。花費的一個億英鎊中3千萬是由千禧年基金(Millennium Commission)承擔,另外15.75千萬由英國政府辦的樂透遺產基金(Heritage Lottery Fund.)承擔。這個大廳在2000年建成後由女王於六月宣布開放,所以很新,感覺不破。這部分應該也是大英博物館裡空間最為空曠的一部分吧,至少相對於內部的展廳來說。另一方面是由於玻璃屋頂和大量白色牆面的組合,所以這部分看著很亮趟,空間一大,自然感覺心裡很爽吧少年。這方面的心理學知識不懂,我就不瞎說了。

問題里其他的區域我估計說的是博物館的外部,首先它確實很久很破,因為它建的太早了。每年政府撥的那點錢肯定不會花在翻修外部裝飾上。沒錯,大英博物館也缺錢花。記得好像以前還被迫關閉過。但是深情的看上一會你還是會覺得這建築也挺美的,這是第一次去的時候照的。

至於建築裡面你覺得破,可能是因為裡面擺的東西很大部分都是「破舊的」,因為沒辦法啊,要是擺上一排土豪金iPhone5s你絕不會認為這裡很「破」吧。

另一可能是因為燈光一暗,有的展廳空間一小,人會感覺不舒服吧。我第一次去中國廳一角傻看瓷器的時候也有這感覺。這個可能是潛意識作祟吧。


資料來源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破嗎?沒覺得,2012年去英國旅行時參觀了大英博物館,現把窮游上的照片轉帖這裡吧,原文:大量美圖詳述倫敦+牛津劍橋+湖區奧運游(已完工)

大英博物館坐落在普通商業區內,從地鐵站出來穿過一棟棟吵雜的建築物終於找到這珍寶庫,但裡面則別有洞天,新建的天幕把中庭蓋起來,形成一個明亮的大堂。逛大英博物館一定要租借音頻講解儀(有中文),約5英鎊/人,可以輸入展品旁的數字仔細聆聽講解。

大英博物館坐落在普通商業區內,從地鐵站出來穿過一棟棟吵雜的建築物終於找到這珍寶庫,但裡面則別有洞天,新建的天幕把中庭蓋起來,形成一個明亮的大堂。逛大英博物館一定要租借音頻講解儀(有中文),約5英鎊/人,可以輸入展品旁的數字仔細聆聽講解。

中庭內的古希臘石獅子神態威嚴。

中庭內的古希臘石獅子神態威嚴。


中國展廳最裡邊,放置了巨型河北行唐縣清涼寺壁畫(謝謝評論中網友的指正)和三尊不同時期的佛像。


隋朝時期的木刻。


英國的博物館除了展品上乘外,也很會布置,例如這樓梯處的巨型石刻佛像,約有3層樓高,放在轉角處很有視覺衝擊力。

唐三彩

唐三彩


啟功的書法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木乃伊!!!害怕的同學請自覺避讓+++++++++++


金色棺材

大英帝國不愧是冒險家的樂園,到處搜刮珍品,硬是把十幾副木乃伊不辭千里從埃及搬到自家的博物館裡。

大英帝國不愧是冒險家的樂園,到處搜刮珍品,硬是把十幾副木乃伊不辭千里從埃及搬到自家的博物館裡。

未打開的木乃伊,展品旁還附有圖片展示X光掃描圖。

未打開的木乃伊,展品旁還附有圖片展示X光掃描圖。

左下方展出的是木乃伊真身,遊客在觀看木乃伊製作圖例,先是洗乾淨、然後剔除內臟和腦袋等易腐爛的部位、然後......

左下方展出的是木乃伊真身,遊客在觀看木乃伊製作圖例,先是洗乾淨、然後剔除內臟和腦袋等易腐爛的部位、然後......


古埃及某達官顯貴的壁畫,看來哪都是做官的好。

+++++++++++++++++++++木乃伊部分到此結束++++++++++++++++++++++++++

古希臘展廳,硬是把整個巴特農神廟四邊柱子頂部的雕刻全弄下來了,好傢夥,這大廳入口處寫著:謝謝XX爵士慷慨的捐贈。我心想希臘人不恨死他才怪。

古希臘展廳,硬是把整個巴特農神廟四邊柱子頂部的雕刻全弄下來了,好傢夥,這大廳入口處寫著:謝謝XX爵士慷慨的捐贈。我心想希臘人不恨死他才怪。


巴特農神廟入口處屋頂的雕刻,整個屋頂的雕塑都刮下來了。

神廟長邊橫樑上的雕刻,很巨型。

神廟長邊橫樑上的雕刻,很巨型。


其他展廳的古希臘戰馬/古羅馬?忘記了,實在沒時間看了。

其實時間充足的話,可以看上一天。

其實時間充足的話,可以看上一天。


對歷史沒有什麼感覺的時候無意間參觀了大英博物館。

震撼。地下室裡面看到各個古代文明的文物陳列在一起,第一次認識到還有很多文明至少不遜於中華文明。開始意識到也許我收的教育某處有問題。

還是感覺博物館無需關心是否簡陋,而是展品和布置展品時的用心。

有機會去看看宏偉的石家莊博物館吧,你感受一下。


評價一個博物館「破不破」,不以其建築評,而以其館藏評。

我國許多博物館建築相當不破,本身卻破得要命。


破?那要看你去大英博物館看得是什麼。
去看外形,英國本以舊為榮。
真心去看展,就能發現乾坤之大: 格局布置,展品的陳列,燈光的映射,展廳溫度,文物解釋的生動精鍊,對文物的愛惜........哪一樣都秒殺天朝各類博物館。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英國政府就基本上完全消減了在文化事業上的投資。。。館長曾經夥同美術館館長等幾位英國文化界大拿舉橫幅抗議。。。orz。。。不過沒有經費是真的,大英博物館至今仍不需要門票也是真的。雖然靠賣紀念品,咖啡館休息區等能有不少收益,但仍然很緊張吧。所以某些地方看起來破舊沒有經費修理也是正常的吧。。。對遊客而言,更重要的是裡面琳琅滿目的世界瑰寶對眼界的開闊,以及感受大英博物館對待參觀者的一片赤誠熱心,不是嗎?(^_^)


問題確實很破 但是 大家回答得很漂亮。


大英博物館破?好比人評價馬雲,身價那麼高的情況下誰還在乎他長得怎麼樣,不列顛博物館館藏的價值起碼也可以用trillion gbp來衡量了。話說回來,你也不能把博物館的標準往舊宮殿改造的來比對啊,你拿普通新造博物館對比一下就知道一點也不破了。


紅樓夢大觀園裡坐墊都是半舊的,因為是老貴族。


樓主這種視點的人以後沒必要參觀博物館這種存在了


請問哪裡破了?越矮的房子看著越舒服 越舊的東西越有品位的價值 高樓大廈分分鐘可以造起來 毀掉的東西永遠無法復原


推薦閱讀:

漢族是不是沒有宗教傳統?為什麼?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是另一個名人的「腦殘粉」?
「清明兩朝風雨」,如何對下聯?
為什麼 2015 年初,上海有衛計委官員呼籲大家生二胎?
為什麼一些行為容易成癮,其生理機制是什麼?

TAG:旅行 | 英國 | 人文 | 大英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