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皇帝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修改一下描述好了,原描述不準確,排名第一的答案說的是很好,可是不是我想要的,抱歉,我想知道的不是羅馬皇帝有沒有傳位過給他的兒子,而是為什麼會有收繼子這種繼承方式。東方國家往往會制定一種繼承順序,來解決君主死後無嗣的繼承問題,比如傳位於兄弟和女婿,或者族兄弟之類的,但傳位給養子的卻是少之又少(我知道的只有柴榮是從養父那裡繼承皇位)。這兩種繼承製度之間的差異是怎麼造成的?描述沒什麼邏輯,各位湊合看吧。感謝回答。
原描述:
羅馬的皇帝很多上都是把皇位傳給收繼的兒子,而不是把皇位傳給自己親兒子,收繼的兒子有的是自己的親戚的兒子,這還算有血緣基礎,但是還有好多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我對此十分不解。或許能從中看到東西方文化深層的差異吧。另外,羅馬貴族中有一種十分流行的制度叫收繼子制度,大部分的貴族都會收養一個兒子作為收繼子。往往在養父死後政治資源都會由收繼子繼承,這同羅馬皇帝的繼承製有很大的聯繫,這種風俗的形成我也感到十分不解,希望能有人解答。


誰說的?Vespasian 不傳給Titus和Domitian么? Marcus Aurelius不是傳給Commodus了么,還有Severus不傳給Geta和Caracalla了么。枚不勝舉,但如果沒親生兒子,那不只能傳給養子么。
補充:
古羅馬的社會基本單位和中國很像,也是家庭。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家之長(paterfamilias)才有法律地位。一家之長(paterfamilias)死後,如果他有男子嗣,不出意外應該直接繼承。多個男子嗣的話各自sui heredes。具體繼承情況,還是要看最後的遺囑。
收養制度只可能是沒有直接男性子嗣的情況,paterfamilias才會採用。
很多貴族沒有男子嗣,死得早也好,沒生出來也好。所以才顯得很多。
在共和國時期,養子繼任成為Paterfamilias 就很常見了,整個Principate的繼承製度都是那個的延續。事實上,Augustus傳給Tiberius的時候就是了Tiberius是他step-son,他第二任妻子的兒子,之後整個Julio-Claudian全都沒有直接傳給自己的兒子,當中原因很多,比如其他的繼承者全死光了,從一開始的Augustus看好的Marcellus,到Germanicus再到Claudius自己的兒子Britanicus,譬如Caligula被Praetorian Guards殺了,再到Nero被逼自殺。
再來看五賢帝,Nerva在Domitian的統治後由元老院支持上位,垂垂老矣而沒有兵權,出於謹慎,將Trajan收為義子,都之後整個Antonine 王朝的羅馬皇帝(Hadrian, Pius, Marcus Aurelius)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親戚,不一定是直系罷了,和Julio-Claudian並無二致。
以上那些皇帝,你可以自己一個一個去查他們有沒有兒子,不論如何,養子繼承皇位都是在沒有自己直接男性子嗣的情況下發生的,是古羅馬人延續家族的機制,沒什麼特殊的。要說特殊只是中國地方法是後宮三千來保證自己有血緣,問題也不見得少多少。
最後,不要迷信《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考必備歷史學輔導全書》 。


因為在共和國走向帝國的時期,形成帝位世襲傳統的關鍵階段,羅馬帝國不但沒有形成穩定的世襲制度,反而讓近衛軍、羅馬兵團、元老院倒逼皇帝成為一種不成文的習慣。
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和第二個王朝,克勞狄和弗拉維王朝都是世襲制的。羅馬帝國在初期是一直嘗試建立穩定的世襲制度,軍隊當時也認可家族世襲是這個帝國的新形態。尼祿和圖密善是羅馬數得上號的昏君,但是他們卻分別在位14年和15年,在羅馬帝國這是個了不起的數字。儘管他們倒行逆施,元老院和軍隊依然對他們保持容忍度,可見他們對於統治羅馬的家族、血統開始抱有敬畏之心。但是他們最後還是被暗殺,尤其是尼祿的死亡,導致尤里烏斯家族徹底絕嗣,原本羅馬軍團的「永遠效忠尤里烏斯」成為一句空話。之後維斯帕先的上台,為羅馬地方軍團提供了推舉皇帝的先例。圖密善能執政更多的因感謝他那個偉大的哥哥提圖斯對羅馬的貢獻,而非他的血統。
等到圖密善被暗殺,元老院推舉大貴族涅爾瓦為羅馬皇帝,因為他在軍隊中沒有任何影響力,而他的政策偏向元老院讓近衛軍極其不滿。於是為了穩定帝國,第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養子誕生。這個養子與奧古斯都收養提比略不一樣,並不是依據婚姻和血緣,純粹是處於利益考慮,帝國最有威信的將軍圖拉真成為涅爾瓦養子和帝國繼承人。這樣涅爾瓦本身代表元老院利益,圖拉真代表軍隊利益,他們兩人有都是久經考驗的統治者,於是開啟了羅馬最繁榮的「五賢帝」時期。
以上這一歷程可以認為是羅馬帝國帝位承襲制度形成的過程。在兩個王朝末期的動亂中,元老院、近衛軍、地方軍團都獲得的巨大的發言權,他們的意志很大程度影響了新皇帝的產生。因此,羅馬皇帝在位時,這些勢力的掣肘讓他無法直接將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他無法保證自己的兒子是一個讓所有勢力都可以接受的人選,而如果這個繼承人的範圍擴大到所有的羅馬貴族、將軍,那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的多。一個適合的繼承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的統治高枕無憂,也可以保證自己家族的安全,同時保證羅馬帝國的安定。


主要因為「羅馬皇帝」,並不是皇帝(君主),直到帝國末期才慢慢變成君主。
蘇聯大老闆和金正恩的區別

以下搬運

賽姆在《羅馬革命》末尾幾章以及在他後來對塔西佗和薩盧斯特的研究中都論及文人與奧古斯都及其繼承人的關係。賽姆對奧古斯都奪權的方式批評很犀利,認為跡近希勒特和墨索里尼的行徑,但是對他統治後期的政治卻有寬容的評價。元首制意味著羅馬皇帝擁有全權,但是這一權力並非是專斷和任意的,反而比共和國晚期的貴族寡頭統治有更加寬泛的社會基礎。

用賽姆不無偏見的話說,羅馬的絕對皇權是「獲得民眾同意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之上的。它和東方的君主有所不同,羅馬人還沒有墮落得那麼低下。完全的自由從來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完全的奴役也難以為人容忍。元首制選擇了二者之間的中間道路」。新政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宣傳,藉此樹立自己的合法性。這項工作不僅得到羅馬文人的支持,也是在皇帝與他們的互動之中完成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OTE2MTA0MQ==mid=2650412448idx=1sn=ca09dd636ebf5e26d2dadda4a678fe49scene=0#wechat_redirect


說道為什麼要收繼子,很簡單,因為在西方是不承認私生子地位的,而一夫一妻制就使得能夠被承認的合法子嗣不會太多,所以繼子是很有必要的。東方國家每個妻子生下的孩子雖然有嫡庶的區別卻都是合法的繼承人,眾多的選擇使得大可不必尋求繼子繼承,即使繼子繼承,也完全可以從龐大的家族內尋求繼承人,比如溥儀和光緒都是抱的,宋孝宗這樣的就更遠了,即使拿到西方,隔了那麼多代人也實在沒什麼聯繫。日本的繼承就更多了,很多時候沒有血緣的家族出於政治考量也會迎接其他家族的繼承人,比如上杉家的上杉鷹司就是好從秋月家迎來的。
在羅馬時代,皇帝是帝國的領袖,但在帝國下仍保留了一套共和國的制度體系,皇帝的權力來源並沒有被神化,也就是沒有君權神授的加成,這種時候,是不是傳給自己的子女就需要看支持皇帝的政治勢力的意見了,特別是軍隊,如果繼承人得不到認可,是很難強制性推上台的。
到了基督神權大興,君權神授加上日耳曼蠻族破壞了羅馬體制,日後的歐洲就又是皇族血脈第一了,甚至比東方更看重血統。


羅馬帝國走下坡路,始於五賢帝的最後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庫斯奧勒留公元180年傳位於兒子康莫德斯(也就是角鬥士里那個弒父的皇帝)。
羅馬帝國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元211年接替父親謝維勒擔任羅馬皇帝的卡拉卡拉普發公民權。
《羅馬人的故事》寫的真的是太好了。


題主問的是為什麼會變成這種情況呢,我從根源說起。
羅馬的形成從公元前8世紀羅穆盧斯建羅馬城開始,但大羅並沒有形成絕對權力,下面還有元老院之類的類似今天的國會機構,而議員就是各部族的貴族,元老院是有權否決國王任命的,也就是貴族具有選舉權,隨後出現了像現在下議院的平民參政機構,平民也具有了選舉權,這成了現在西方國家的權力雛形。所以國王權力就受限制了,在BC509年,最後一任羅馬國王塔克文因暴虐被人民驅逐了,就是這麼吊,這是西方的優良傳統,羅馬人民不信任國王了。這段史稱為王政時期。
第二階段,然後呢,共和制就出現了,不要國王了,選兩位執政官,任期一年,第一任執政官中有個叫布魯斯特的,他有兩兒子,兒子幫著之前的國王塔克文密謀奪權,布魯斯特把他兩兒子處死了。
第三階段,羅馬的崛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和亞歷山大去世後,希臘和馬其頓都衰落了,羅馬趁勢崛起,把曾經的霸王希臘馬其頓都打趴了,再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征服迦太基,成了地中海一霸。而尤里烏斯.凱撒使羅馬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帝國,但他並沒有稱王,塔克文之後羅馬沒有國王,但他有當國王的實力了,引起了惶恐,所以被刺。
這就是羅馬為什麼不是繼承製的根源吧,當時皇帝還沒有出現,屋大維稱帝之後羅馬成為了元首制,又換成君主制,但共和制無疑深入人心,他們沒有被繼承製一直洗腦,知道進行改革,現在西方很多國家還是共和制。


那有什麼複雜的理由...不就是一夫一妻制結果生不出來嘛.

PS:古代國家甭管用什麼繼續制度,最後還不是看臉,奧斯曼這種上台就殺光自己兄弟,然後靠蘇丹一個人在後宮當種馬的奇葩制度楞是出了十代雄主,除了個服字真是無話可說..


其實不止古羅馬,東方的日本也有這種養子繼承家族企業的文化。
比如,在日本,如果創始人認為他兒子無能力接管企業,那麼,他會在公司年輕人中物色一個能力最強的小夥子,先把一個女兒嫁給他,婚滿一年後,再通過儀式把女婿正式收養為自己的兒子,而且讓你改姓。再後,就由這個「女婿養子」成為家族的掌門人,並正式掌管企業。 比如日本松下集團自1918年創辦後,第二任董事長松下正治是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女婿養子」。日本企業的這種制度安排,繼承人可以在整個家族企業里選擇,可以長期觀察培養,選出一個品德、能力多方面都適合的人選,同時通過「女婿養子」從血緣、法律上把他綁定在家族企業里,這也是日本百年企業,基業長青的一個原因。

而中國血緣繼承,繼承人在有限的兒子里尋找(掌門人要三宮六院,天天忙於造兒子,這樣才能生出足夠的兒子)選擇的餘地就沒那麼多了,就算能把兒子選好、培養好,那能保證孫子也是優秀的嗎,所以中國沒有百年企業,中國人富不過三代也就不奇怪了


為何一定要把羅馬帝國跟中華帝國比較呢?僅僅因為名字里都帶個「帝國」麽?其實說起來,這個「帝國」倒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像些,從奧古斯都開始,羅馬皇帝就是一個職位而不是帝號,那裡可沒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


傳啊,多得是傳給兒子的,不傳兒子的多數是因為沒有合法繼承位子的兒子(私生子沒有繼承權)然後找個軍隊支持沾親帶故(實在無親無故可以嫁女兒)的收作養子
屋大維之後的羅馬並不是波斯或者中國式的帝國,「皇帝」本質上不是一個穩固的、世襲的、具有天然道義合法性的位子,而是大祭司、第一公民、保民官、最高統帥等一系列共和國時期官職疊加在一個人身上(且可終身任職)的結果,本質上羅馬皇帝是軍事獨裁者,鎮不住軍隊的人坐不穩這個位置。
中國亂世之中,軍閥也未必就一定把位子傳給親兒子,一來軍閥沒有皇權父死子繼的天然合法性,二來沒能力鎮不住軍隊什麼都白搭。


因為沒親兒子……


本質是羅馬帝國是又一個共和城邦發展而成,在城邦建立之時,氏族已經瓦解了。而華夏世界的君主制是部落軍事貴族通過武力和生殖擴張強行塑造而成。

華夏:一部落,姓姬。部落分為無數氏族,例如軒轅氏(族長名和氏族名是同名)。在部落文化,中,每一個氏族具有神聖「主權」,即其餘氏族不干涉本氏族內部事務。如果A氏族中自然人a殺了B氏族中自然人b,那麼B氏族全體都有義務為b復仇。這說明,在部落法律中,自然人不是執法對象,法律的執法對象,即法人只有一個——氏族。所以,在君主制誕生之初,君這個職位不是授予個人的,而是授予整個氏族(後來是宗族)。如軒轅氏君天下。你可以把這個看成上古版一黨專政。這個情況直到春秋才改變。因此,華夏世界的君主傳承文化中,繼承人和君主是否法律上是父子(私人財產繼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屬於同一宗族(非黨員,不主席)。那麼一個華夏父系氏族(宗族)內部是什麼樣?位於決策層的是少數父老,然後是和他們有性關係同盟的若干女性。這些女性,有向友好相鄰氏族求婚而來的(生下嫡子),有搶婚而來的(生下庶子)。雖然嫡子庶子地位不同,但都屬於同一氏族(宗族),都在血親復仇的框架內。
於是華夏繼承法的原則出來了:
1、繼承人必須屬於同一宗族(氏族),如不屬於,視為改朝換代。
2、嫡子有強繼承權,庶子有弱繼承權。


羅馬體制和古代中國相比,皇權受的限制極大
中國皇帝十七八個皇子,家天下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勢必是從皇子中繼承皇位,而非繼子。有個記不得名字的皇帝沒子嗣,從皇帝兄弟兒子中繼承皇位的,但都脫離不了血緣關係。
古代羅馬在共和時期,執政官就是人民推選的,以及大祭司啊之類的官職,執政官在前期是終身制的,後來改為年度制的,一年一任吧在凱撒時期前。執政官執政時期的削弱可以看出羅馬基礎人民的思想,完全不給獨裁的機會。所以,執政官能力有限,對不起,請下台。
前身還有很多很多,羅馬人的包容性很強,他們中有迦太基人啊希臘人啊,羅馬人讓擅長做某事的人族做某事,沒有能力,就下台。
所以到了羅馬帝國時期,說是帝國,有了皇帝的名頭,還是收到元老院限制,親兒子沒有能力,又想人繼承衣缽,找繼子。有能力的繼子。
從凱撒被元老院幹掉,大概就能感覺到皇帝不是那麼一回事,想像中國那樣血脈遺傳的繼承,是絕對不可能的。除非是老布希,他兒子是小布希


題主改了問題,應該在問,為啥沒兒子不讓親侄子、外甥上?
要知道,羅馬貴族特別熱愛鉛,鉛對人一大影響就是損壞生殖系統。所以,有時候羅馬皇帝也傳位侄子,但是很多時候找遍家族也沒有個繼承人。。。只好收養了。
至於你說歐洲中世紀貴族都是收養子,pardon?哪門子野史說的?歐洲的繼承製度無比複雜,貴族紋章都變成一門學問了,但是沒聽說幾個養子繼承家門的,就算絕嗣,也有一大堆親戚等著呢(畢竟中世紀的貴族不吃鉛特別能生——參考哈布斯堡,一個用**開疆拓土的家族),誰樂意便宜一個養子啊?


1.皇位父子相繼的理論基礎是君權神授;
2.在基督教在西方占統治地位之前(準確的說是君士坦丁一世之前),古羅馬帝國唯一相信君權神授的地區就是埃及,所以埃及是羅馬皇帝的私人領土,沒有皇帝許可元老院及帝國官員均無權進入埃及;
3.因此,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羅馬的皇帝其實更像是現在的總統,而不是世襲的君主;
4.事實上,自從基督教占統治地位之後,君權神授的觀念就在西方確立了。從君士坦丁一世開始,羅馬皇帝只要有兒子而且沒被部下造反幹掉的話,都是父子相繼的。


不能把古羅馬皇帝和中國皇帝比
羅馬的皇帝叫元首,指首席公民,國名也一直叫元老院與羅馬人民

元首的神格化是從東羅馬帝國開始的


和日本/義大利黑幫一樣,大家都是氏族,如果House裡面的人才不足夠壓陣,嫡系後裔繼承人自身也是很危險的。

需要從外面找合適的人來繼承


奧古斯都只有女兒。讓侄子娶了女兒。培養侄子。侄子病死。再將女兒嫁與好基友阿古力巴。生了兩個外孫。想培養外孫。結果年長的在亞美尼亞暴動中受傷。死於小亞細亞。年幼的去西班牙軍中鍍金途中病死於馬賽。只能讓拖油瓶台伯留過度。日耳曼尼庫斯早逝。卡里古拉遇刺。克勞狄烏斯被毒殺。尼祿自盡。一年三帝。維斯帕先稱帝。兒子就是國之共主。另外。羅馬皇帝所需要的條件。不只是血統。門第 血統 實力 精神健全。多方面缺一不可。軍隊 元老院 人民 都需認可。所以即使血統門第符合。如果沒有相應能力。統治也無法延續。還要考慮政權平穩過渡。所以嫡嗣不是第一考慮因素。奧理略也想培養康茂德。但的確不是好的人選。反倒斷送兒子性命。原本可以稱帝卻輔佐維斯帕先的穆薩納斯是那個時代具歷史眼光人士。帝位合適的人即可。再者那是個苦差。風口浪尖不做也罷。


凱撒因為凱撒而成為中文皇帝的代名詞。


說白就是我們現在認為的皇帝是羅馬的執政官。

雖然獨裁權利統一,但是他們自己未必把自己和後世的封建帝王等同,而羅馬人也未必認同他們的執政官和蠻族的帝位是一種概念。

既然本身凱撒這個詞就在進化延伸,實際上人們就會產生很多誤解。

並沒有人規定凱撒就要父死子繼,雖然漸漸在共和結束後開始了這樣的情況。

中國古代也有堯舜禹之間的王位傳承,你說他們之間的繼位方式難道是錯誤的嗎?


看《羅馬人的故事》第7-8本(臭名昭著的皇帝和危機與克服)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米開朗基羅為什麼沒有聽從教皇的命令選用聖經新約內容為西斯廷禮拜堂的天頂畫內容,而選擇了舊約的內容?

TAG:西方文化 | 歷史學 | 古羅馬 | 中國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