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裡面記錄下來的陰謀詭計外人是從何知曉的?
比如最後一篇「中山策」里的「陰姬與江姬爭為後」,這種為宮闈之事做的局,除非司馬喜自己說出來,誰會知道表面之下暗藏有這樣的局呢?
類似的「楚策四」當中的「魏王遺楚王美人」的故事,若非當事人鄭袖自述,外人誰能把完整的故事看出來?
那這些故事是怎麼流傳出來的?莫非是杜撰?
首先要明白,《戰國策》不是後世所謂的那種純粹的史書,而是策士教科書,它的寫作目的,與其說是為了保存史料,不如說是為了培養縱橫家們如何忽悠人。
所以,《戰國策》就突出的表現出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特意突出說客在重大歷史進程中的作用,比如《趙策二》中「秦攻趙」章,說秦國進攻趙國,蘇秦遊說秦王,結果「天下安,諸侯不相攻者二十九年」。又如"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章,說張儀遊說趙王連橫,於是趙王「以車三百乘入朝澠池,割河間以事秦」。——這種記載一看就是忽悠讀者,就算歷史上真的發生過該事件,但說客在其中也不可能起這麼大的作用。明顯是為了突出說客的光輝形象而瞎編的。
二是很多記載都是虛假的,或者說是「寓言」,是為了教學而特意編出的示例。舉個例子,比如《楚策一》中「有獻不死之葯於荊王者」章,顯然是戲謔筆墨,誰可能會真當有這回事?再比如《戰國策》中蘇秦的史料,根本就是一筆糊塗賬。其中《秦策一》所記述的蘇秦學成出山後遊說秦王失敗,回家再次發憤讀書,然後遊說趙王成功,受封武安君,佩相印,「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然後回家,父母妻嫂側目,前倨而後恭。——這一看就是小說家言。
所以,《戰國策》確實保存了許多史料,據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它的本質還是一部縱橫策士書,其中多有虛構、浮誇、妄誕的地方。很多故事都是為了突出縱橫家的作用和本領而編出來的。
========================
譬如說,老榕曾經在微博上說他和鄧小平談話後,總設計師做出了百萬大裁軍的決定。這就是典型的《戰國策》寫作手法。歷史上有沒有「百萬大裁軍」這個史實?當然存在,從這個角度而已,老榕的微博起到了記錄這一史實的作用。但中央做出這個決定,真的是因為老榕的遊說嗎?呵呵~~~
其實戰國策就是漢代策士腦洞大全
非其所為,想當然耳。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有些背地裡的話,可能是後人推導出來的。也有一些當事人耐不住寂寞,自己刻在竹子上。
比如說唐雎在秦始皇面前拔劍之後為什麼秦始皇慫了而不是就地反殺ˊ_&>ˋ戰國策比較側重表現作者心目中的人物的性格特點
而非史實。
這麼好的計策,總有人會寫下來給後人炫耀,捨不得自己的腦洞大開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
你們一定要堅信,是英明神武的大王採納了謀士的建議,才對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謀士本身是可有可無的!
形勢大過人。
中山是北方邊陲小國,最後還是滅於趙國之手。而且中山國是魏、趙、韓、燕四大國借力離間強行捧出來的小國,四戰之地,能人會閑著聽那個傻逼上頭的大王的話?司馬纉這樣的策士,就是把中山賣給趙國的能人。
而且司馬纉善終且厚葬,兒子是司馬談,孫子是司馬遷,歷經三代,可稱望族,一生行狀流傳也不是什麼難事,何況,他的計策並不難推演,
司馬纉主動去趙國跟假裝跟趙王說悄悄話,我國有個叫陰姬的妹子美爆了,比你這些庸脂俗粉強一萬倍,悄悄的幹活,打槍的不要,我回去給你說和。這很明顯這不是怕趙王聲張,而是怕趙王不聲張,趙王自恃國強,當然直接通知中山王強要,不然中山王那個坑貨怎麼能下決心立陰姬為後,攤上這種為個女人腦抽的二貨當大哥,簡直不賣國都說不過去。
那邊中山王后一立就成明事了,還用說?
司馬纉說好的去趙國是考察怎麼滅了趙國的,回來拿出的計策就是趕緊搶先立趙王的心頭好陰姬為後讓他乾瞪眼?然後中山王就照辦了。我勒個去,這還用人說?簡直腦洞大開。
怎麼說呢,戰國時代通訊工具太弱了,做個嫁禍於人的惡事,常常都要很費力很費力才行,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篇什是齊策一里的鄒忌黑孫臏,那個陽謀用的,儼然有太祖神韻,而且很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