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猜中了開頭卻猜不到結局」的故事?

例如:曹操曾得到一個讖,「四馬同槽」之類,他便處死了他身邊所有姓馬的人,但那個人其實是「司馬」氏。還有,北齊的高洋得一讖言「黑」,百思不解,最後想到漆是黑色,便殺死了自己的七弟,最終卻是被宇文泰所滅,北周以黑為旗,宇文泰的小名是「黑獺」。。。。。還有,李世民得了「武娘」的讖,宰了李君羨。就這一類的歷史小八卦。第一次提問,隔空謝先。


來自:熊逸《道可道》

《淮南子·人間》講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說一個叫秦牛缺的人遇到一夥強盜,被洗劫一空。

強盜們很有好奇心,搶完東西以後又轉了回來,想看看失主怎麼樣了。

結果他們發現秦牛缺不但沒有一點害怕和沮喪的樣子,反而歡天喜地的。

強盜們更按捺不住好奇心了,上前要問個究竟。

秦牛缺說:「車馬是供人乘坐和裝載的,衣服是用來蔽體的,沒了也就沒了,聖人不會為了這些養身之物而損害自己的身心。」

強盜們很感慨,彼此議論說:「這個人懂得不為外物傷害心性,不為利益勞苦身體,這是聖人呀。如果他拿這套說辭覲見國君,一定會被國君重用的,那時候他就該來找我們的麻煩了。」

於是,這些本來只劫財不害命的強盜殺死了秦牛缺。


楊廣害死了本來當太子的大哥,自己當了太子,後繼位,就是隋煬帝。被他害死的大哥叫楊勇。
後後後後後來,在某個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地產公司的挖掘機一鏟子下去,挖開了隋煬帝墓。
負責這個項目的經理據說就叫楊勇。

樓下有人建議我貼證據,證據在此。
隋煬帝墓重見天日 所在地皮開發商叫楊勇與其兄同名
報道此事的新聞稿一搜一大排,隨便找了一個貼過來了。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好吧,高票答案都是在抖段子,我來歪個樓講歷史故事吧!

西漢漢武帝時期有一員將軍叫李陵,大概很多人都沒聽過他名字,但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是此人的祖父。李陵雖然沒有祖父李廣的威名,但他傳奇而曲折的人生比之祖父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年少成名的少年將軍,到血戰沙場的統兵大將,力屈被俘,全家遭屠,在敵國封王,最後竟至老死異鄉,李陵的一生實令人唏噓嗟嘆!

【孤軍深入,血戰匈奴】

李陵初為宮廷侍從,騎馬射箭,無不精通。漢武帝劉徹認為他有祖父李廣風範,任命他為騎都尉,統御戰士五千人,在酒泉郡、張掖郡駐防,戒備北方的匈奴。其時正逢大將李廣利出擊匈奴,劉徹把李陵召到長安,命他保護大軍的後勤補給路線。李陵扣頭請求出戰,說:」我所率領的官兵,都是楚國一帶的勇士,力量可以扼死猛虎,射箭百發百中。願意投入戰場,獨當一面,向蘭于山方向挺近,分散匈奴的注意力,不讓匈奴集中力量對付主力兵團。「劉徹說:」你是不是不願意當別人的部下?這次出動的軍隊太多,沒有多餘的馬匹給你。「李陵說:」用不著馬,我願以少擊眾,用五千步兵,踏平匈奴的王庭。「劉徹被他的凌雲壯志感動,答應他的請求。

李陵率領他的五千人步兵,依時出發。從居延出塞,向北挺進。三十日後,到達東浚稷山紮營,把沿途所見山川地貌,繪製成軍用地圖,派人向長安奏報。使者簡報行軍情形,表示李陵能得到士兵的效死,劉徹大為高興。

然後就在此時,情勢急變。匈奴單于親自率領三萬強大軍團,將李陵團團包圍。李陵軍在兩山之間,用運糧車四周布防。李陵親帥精銳,在車陣外紮營,構築工事。前排戰士手持盾牌跟長戟,後排則埋伏弓箭手。匈奴兵團發現漢朝軍隊人數很少,毫不在意,直逼陣地。李陵命前排戰士迎戰肉搏,然後返回戰壕。匈奴追擊,李陵後排軍突然萬劍俱發,匈奴士卒應聲倒地,死傷狼藉,急收兵還屯山上。李陵軍隊尾隨追擊,斬殺數千人。

匈奴單于大為震驚,集結八萬餘人,再次發動攻擊。李陵兵少,不能抵擋,只好撤退南下,且戰且走。但是再強悍的步兵,也擺脫不了騎兵的追擊,匈奴兵團分為兩翼,左右展開,把李陵兵團夾在當中。數日之後,李陵部隊抵達一個不知名的山谷,反撲再戰,死傷慘重。李陵激勵士卒,再作反撲,斬匈奴三千餘人,然後改向東南,再走四五日,到達一片蘆葦茂盛的畜牧地帶。匈奴兵團順風縱火,李陵卻乘機縱火自救。再南下,到達丘陵地帶,匈奴單于命太子率騎兵攻擊,李陵軍退入樹林,在樹林中廝殺苦戰,擊殺匈奴數千人。李陵遙遙望見匈奴單于在山上指揮,下令用連弩射擊,單于狼狽奔于山下。

這時李陵軍處境越發險惡,匈奴兵團人多,每天都要接戰數十回合,但仍殺傷匈奴二千餘人。匈奴沮喪,懷疑這是漢朝的精兵,故意引誘匈奴向南接近邊塞,決定放棄。然而,正在此時,李陵軍一位士兵管敢,受到指揮官欺辱,逃出來投奔匈奴,透露實際情況:」李陵並沒有後援,弓箭即將用盡。只有警衛隊跟其餘部眾各約八百餘人有完備武裝,擔任先鋒。如果用精銳騎兵,集中射擊,就可擊破。」匈奴單于興奮地從馬背上跳起來,命令他的部下,繼續攻擊。

匈奴兵團決心俘虜主將,在攻擊時高喊:「李陵,趕快投降!」大軍越過李陵軍團,在李陵撤退的道路上阻截急攻。李陵被困在山谷之中,匈奴兵團布滿四周山頂,集中發箭,蔽天而下。李陵率殘軍血戰,一天之中,發射五十萬支箭,箭終於用盡,遂拋棄輜重車輛。這時戰士還剩三千人,刀槍已折,於是砍下車軸當武器,文職人員也拿著刻字的筆刀,一齊退入狹谷之中。而匈奴兵團的包圍圈越來越小,匈奴單于親自遮住谷口,從山上滾下巨石,聲震天地。戰士死傷增多,大軍無法再行。

黃昏降臨,李陵身穿便衣,獨自出營,不準左右保護,說:「大丈夫到此地步,唯有生擒單于。」然而,在觀察形勢後,黯然折回,嘆息說:「我們已經失敗,將要死在此處了。」於是下令砍到所有旗幟,把值錢的珠寶埋在地下,再長聲嘆息說:「蒼天!蒼天!再賜給我們數十支箭,就可以突圍。而今,我們沒有武器、沒有箭。天亮之後,敵人攻擊,我們只有坐受捆綁。不如解散,各人分別逃生,希望有人脫險,回國奏報天子。」下令士兵各帶糧食二升和一些堅冰,互相約定相會地點,先到者等待後到的戰友。

夜半,李陵命令擊鼓,戰鼓已破,不能發聲。李陵跟副將韓延年,同時上馬,率領十餘位壯士,向南突圍。匈奴騎兵數千人追擊,塵沙遮天,韓延年戰死。李陵說:「沒有面目報答皇上。」投降。他的部下分散逃命,逃到邊塞的約有四百餘人。李陵軍戰敗的地方,距離邊塞僅有一百餘里。邊塞將領上奏皇帝。劉徹本期望李陵戰死,稍後聽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大發雷霆。責問當初推薦李陵的官員,該官員恐懼,遂自殺。

【全家被屠,投降成真】

劉徹因為此事怒不可遏,下屬臣僚遂異口同聲,責備李陵。只有當時的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辯解說:「李陵對父母孝順,待士兵有恩信。奮不顧身,赴國家危難,平日的思想作為,有國士的風範。如今不幸在一次戰役中失敗,那些住在安全地方,擁妻抱子的官員,不思量戰場艱苦,反而落井下石,捏造構陷,使人痛心。李陵率領不滿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汗國心臟,對抗數萬強敵。匈奴救死扶傷都來不及,動員全國軍隊,大舉圍攻。李陵部隊轉戰千里,箭盡路絕,戰士們赤手空拳,冒著刀鋒,扔苦苦搏鬥。得到部下如此效忠,即令古代名將,也不能超過。現在身雖陷敵,然後他給予敵人的創傷,仍然足以激勵天下,所以我認為,李陵所以不死,並不是真的投降,而是等待適當時機,報效國家。」這番意料之外的回答,使劉徹大怒若狂,認為司馬遷欺詐誣枉,於是處於司馬遷腐刑。很久之後,劉徹才後悔想起李陵軍團是一支孤軍,沒有救援。這才下令賞賜逃回來的李陵殘軍。

幾年之後,劉徹派大將公孫敖深入匈奴心臟,想辦法迎接李陵。公孫敖戰敗,遂向劉徹報告說:「從俘虜口中得知,是李陵教導匈奴如何應對作戰,所以我們才會失敗。」劉徹火冒三丈,下令屠殺李陵全家。不久後接到情報,原來教導匈奴作戰的不是李陵,而是另一位降將李緒。

李陵知道全家被屠後悲痛欲絕,派人殺死李緒。匈奴皇太后為李緒報仇,要殺李陵。匈奴單于愛惜李陵之才,把李陵藏到北方,一直等到皇太后逝世,李陵才回到王庭。單于又把女兒嫁給李陵,封他為右校王。李陵於是在匈奴受到尊重,並掌握權柄。但李陵常在外地,遇到軍國大事,才會到王庭會商。

【秋風凋落,客死異鄉】

很久以後,劉徹病逝,新帝劉弗陵即位。這時候匈奴已經凋零,戰力大不如前。新單于即位後謀求與漢朝和解,於是下令遣送之前被放逐在北海的漢朝官員蘇武回國(蘇武牧羊的典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李陵得到消息,於是設立酒席,給蘇武踐行,祝賀說:「而今,你獨自回國,名聲傳遍匈奴,功勞震動漢朝。縱使是古代竹簡絲帛所有的記載,丹青妙筆所有的圖畫,又怎能形容你的功勞?我雖然拙笨懦弱,但假如當初劉徹能放寬對我的處罰,保全我娘親的性命,允許我忍辱負重,曹沫的劫盟壯舉,正是我念念不忘的志向。然而劉徹竟屠殺我的全家全族,這是世間最大的暴行,我還有什麼退路?過去的,都已經過去,告訴你只是使你知道我內心的悲痛。」泣不成聲,遂互道珍重,從此永訣。

蘇武回國後,報知李陵的狀況。漢朝當時的重臣霍光、上官桀,從前都跟李陵交情深厚,於是派出李陵的老友任立政等三人,前往匈奴汗國,邀請李陵回國。李陵這時已經年老體弱,說:」回國很容易,但我已經受過一次羞辱,不能再受第二次。「遂拒絕回國,最後竟老死匈奴。

李陵的一生,是傳奇而悲劇的一生。正如他所說:「回憶歸降匈奴最初的那段日子,直到今天,身心都陷困頓,默默獨坐,自己吞下愁苦。舉目所及,什麼都看不到,看到的全是異族。穿皮衣,住氈幕,用最原始的材料抵禦風雨。吃腥葷的羊肉,喝牲畜的奶水,用最簡單的工具,解除饑渴。偶爾想找個人談一句、笑一聲,又有誰能共享此情?蠻夷所居,景象凄慘,冰凍三尺,地崩土裂,所聽到的只有北風哀號。秋季九月,天已轉涼,塞外荒漠,牧草全枯,晚上難以安枕。側耳傾聽,胡笳互相呼應,牧馬遠近悲鳴,各種野生動物,成群結隊賓士,聲音此起彼落。凌晨起坐,仍在耳際,思及置身此地,不禁淚下…………思念高堂娘親,垂死之年,被綁縛刑場,利斧斬首。妻子兒女,有什麼罪,同時遭受屠殺。我辜負國家的厚恩,落得如此下場,世人與我同哀。你回到長安,接受榮耀;我留在匈奴,繼續屈辱。命運如此,又可奈何?我出身禮儀之邦,而今活在沒有知識的荒涼世界,背棄父母跟君王的恩德,長期淪居在蠻夷領域,何等痛苦!一想到我們李家祖先的苗裔,將變成蠻夷一支,不禁心如刀割。我自以為對國家貢獻很大,而罪狀微小,只因為君王不能明察,辜負我區區的一片苦心,每思念及此,痛不欲生……」

面對屠殺自己全家的大仇人劉徹,李陵至死都懷有一種矛盾的心情。他不能原諒殘忍的兇手,卻也對自己投降匈奴的做法羞憤交加。以今日的道德標準來看,一方面李陵並沒有作戰場上變節的叛徒,只是力屈被俘,而後受到敵方君王的賞識,才在匈奴為官。另一方面宗族被皇帝屠戮,更加使其情有可原。但我們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時,不能跳離當時的歷史範疇。漢代正是儒家興起的年代,忠君愛國思想深入人心,幾乎比性命還要重要。李陵投降後,隴西一帶的人民都以他為恥,甚至連其祖父李廣的威名,在當時也大受影響。我們只能說,李陵是一個悲劇人物。但在浩瀚歷史長河中,如滄海一粟的李陵發起的對命運的抗爭,卻顯得格外悲壯!

附李陵《答蘇武書》。
唏噓之餘,也是對他一生傳奇命運的最好註解: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饑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別後,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並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於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轍復苟活。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復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於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子為漢臣,安得不云爾乎?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謗,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安,而主豈復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願足下勿復望陵。

  嗟乎子卿,夫復何言?相去萬里,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幸謝故人,勉事聖君。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為念。努力自愛,時因北風,復惠德音。李陵頓首。


北宋是宋太祖帶著一群宋太宗及後人做江山,南宋是一個太宗後裔帶著一堆太祖後裔坐江山。


(當年)慷慨歌燕市,
(也曾)從容做楚囚;
(恨不)引刀成一快,
(終慚)不負少年頭。


據傳當年北大有兩個教授,還有一個圖書管管理員。其中一個教授為人和善客氣,對管理員以禮相待。另一個教授因嫌棄圖書管理員抄寫的圖書卡片字跡難看,經常對其斥責批評,讓其重新謄寫。
第一個教授叫周作人,建國後因有過漢奸歷史,被除去職務。但毛主席批示「周作人 大漢奸 養起來」,因此得到了一份翻譯工作,生活衣食無憂。
第二個教授叫做張申府,是tg最早的創始人,也是周總理的入黨介紹人,後退出tg,成為民主人士。因解放戰爭後期,TG勝利在望之時呼籲停火談判,建國後被打成右派,撤去教授工作,發配到圖書館當管理員,月工資80元,入不敷出。後因生活貧困寫信給周總理,總理請示主席,據傳主席說「80元還嫌少?我當管理員的時候才8塊錢。」

所以要珍惜眼前人,莫欺少年窮。

本回答是我的一個關於周總理的長期回答《如何評價周恩來的是與非?》的一部分,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知友可以閱讀我這個回答: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
PS:不是段子,是真有其事。

該故事是我在大學選修近代史課程時聽到的,授課老師以敘事嚴謹著稱,所以可信度頗高。
張申府後來回憶說:"那是五四時期,毛澤東在我屬下工作,解放之後,他到處說"張申府的老闆面色很難看"。因為他忘不了我有一次要他重新再填寫一疊圖書卡片。」 from百度百科-張申府詞條


小兔子出生的1-30天,好萌

微博上看到的,侵刪


忘記在哪看的兩個小故事,作為這個題目的答案再貼切不過了。
細思極恐,細思極恐。


一. 樂不思蜀
蜀國滅亡,劉禪舉家東遷到洛陽。
晉文帝故意為他安排了故蜀國的歌舞演出。
從蜀國來的大臣看後皆為之感愴流涕,只有劉禪喜笑自若。
文帝問禪曰:「頗思蜀否?」
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文帝笑道:"劉備梟雄一世,如果在世,知道生了這麼個蠢兒子,可要活活氣死。"
禪憨厚一笑,心理忖道:"你特么才生蠢兒子,你全家都生蠢兒子。"

二.朕設此位久矣
吳國滅亡,晉武帝派人把歸命侯孫皓以及投降的吳人帶來相見。
孫皓上大殿向晉武帝叩頭。
晉武帝對孫說:「朕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你已經有很久了。」
孫說:「我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陛下。


--------------------------------

編外故事一:

《晉書·惠帝紀》
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
帝曰:「何不食肉糜?」
其蒙蔽皆此類也。


編外故事二:
永嘉之亂
晉惠帝時,朝廷腐敗,發生八王之亂。國力耗空,蠻族重新崛起。
晉懷帝永嘉五年,劉聰殲晉軍主力十餘萬人,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同年攻破洛陽俘虜懷帝,殺太子司馬詮、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餘人,挖掘陵墓和焚毀宮殿。
建興五年,劉曜滅西晉。
鎮守建康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

-------------------------------------
後記: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
北方戰亂災荒,餓殍遍野;南方浮誇成風,士族專權,我族進入 最黑暗的三百年編年史。
蠻夷四起,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這是 @姬軒亦擅長的了。


從前有一個北大的圖書管理員。。。。


「亡秦者胡」
秦始皇因此大舉進攻匈奴,結果最後亡秦的是胡亥。


作為一個歷史盲來講一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好了。。
薄姬
也就是漢文帝劉恆之母。

薄姬被她媽送進魏王宮 然後還帶她去算了命,相士說薄姬將來能生下天子。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及諸侯畔秦,魏豹立為魏王,而魏媼內其女於魏宮。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雲當生天子。
魏豹也就是魏王,知道了這麼回事之後很高興,
想著薄姬生下天子 那他不是就是天子的爹了么?
本來他是跟劉邦一起打項羽的,聽了相士的預言之後,他就背叛了劉邦 開始坐山觀虎鬥,估計琢磨著要給兒子打天下了。
劉邦被背叛了心裡不痛快 於是先把魏豹滅了,薄姬就給送進織布工坊去了。

(哈哈 其實到這裡 「猜中了開頭卻猜不到結局」的故事就已經算是可以講完了。
魏豹以為薄姬能生下天子就是跟自己有關係的,其實結果呢……)

後來有天劉邦正好去織布工坊看見了薄姬,就覺得她長的不錯,就給納入後宮了。(果然什麼年代都是要看臉的)
但是納入後宮之後 劉邦就把這事給忘了,一年多都沒搭理她
薄姬以前有兩個閨蜜,她們三個當初說好了以後誰要發達了不要忘記互相幫助什麼的
自古閨蜜不可靠,這兩個閨蜜被劉邦寵幸了之後把以前的事拿來說笑,
正好被劉邦聽見了,劉邦覺得這都是人家說好的了,得幫人實現約定啊(我怎麼那麼不信呢)
於是薄姬的運氣就來了
就這麼一次 就懷了兒子。
劉邦本來就不怎麼喜歡她,薄姬自己也本分,所以劉邦死了以後呂雉也沒為難她,大大方方的就把薄姬娘倆送去代國享清福去了,喜歡作死的比如戚夫人的這種 都被呂后秋後算賬了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從如代。
後來呂后死了,大臣們就商議著 這再找個皇帝可不能像呂后這樣的娘家了,得找個娘家沒什麼勢力的
這找來找去 就發現了薄姬娘倆,於是就迎回劉恆立為皇帝,薄姬也就從王太后變成皇太后啦。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代王立十七年,高後崩。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彊,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號曰皇太后,弟薄昭封為軹侯。


上面的都是我憑印象外加百度湊合的打的,可能哪說的不對,畢竟我對歷史也不太了解。。

還有個也是相士算命當皇后的就是孝景皇后王娡了,漢武帝的媽
不過薄姬感覺像是命運的牽引,,王娡就比較傾向於主動出擊實現預言了
有興趣的還是百度好了。。


這是個滿滿正能量感人至深的故事???????????·??·????????????


汪精衛:被一泡屎毀掉的暗殺計劃

1910年4月,北京發生了一個轟動全國的大案,汪精衛、黃復生刺殺攝政王未遂。好傢夥,熱衷暗殺的革命黨,終於炸到北京來了。儘管沒得手,汪精衛卻從此聲名大噪,即使後來投敵做了漢奸,人們也會感喟,卿本佳人,奈何做賊。作為此案的副產品,汪精衛還因此贏得了一位南洋富商小姐的芳心,從此不離不棄,一直到在南京老虎橋監獄關到死,也不肯說汪半個字的不是。

暗殺往往是讓歷史拐彎的轉機。1914年6月,如果不是塞爾維亞青年普林齊普刺殺奧地利王儲費迪南大公,第一次世界大戰即便遲早要爆發,肯定也要推遲幾個月。這幾個月里,能發生什麼事情,誰說得清?當日如果汪精衛刺殺成功,攝政王連同刺殺者汪精衛一命歸西,日後的歷史,就不好說了。晚清的親貴政權也許不會因此有本質的改變,但國民黨的歷史會很不一樣,至少後來日本侵華時,不大可能找出汪精衛這樣的人,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傀儡政權。但是,這一切的變化,都因為1910年4月2日這天夜裡,一個北京鴉兒衚衕的居民出來拉了一泡屎,全都給毀了。


在北京的醇親王府,即攝政王載灃的家和鴉兒衚衕之間,有座很簡單的石板橋,是攝政王每日上朝的必經之路。這地方很僻靜,沒有什麼人家。4月2日這天夜裡,一個鴉兒衚衕的居民到這邊來解大便——按新政時期的法規,這是違法行為,北京的衚衕已經設置了公共廁所,隨地大小便要罰款的。但是,深夜上公共廁所,畢竟不方便,於是這個內急的北京人,就來到這個僻靜之處出恭。沒想到,蹲下來之後,居然發現小橋下面有倆人影晃動。這要是在別的地方,也許看見就看見了,害怕則換個地方,不怕則拉完屎走人就是,但是老北京人好管閑事,覺得深夜在橋下活動者,非奸即盜。於是,這人方便完之後,提上褲子,還大著膽子到跟前張望了一下,然後撒腿就跑,跑回大雜院就嚷嚷起來。


隨即,街坊們就通過街坊管理渠道報了警。警察過來一看,人早就驚走了,橋下已經挖好了一個大坑,坑裡有一個二尺高的大鐵罐,蓋子上有一螺絲,擰著一根電線,一直通到旁邊的一條陰溝里,連著一部電話機,明擺著是一件暗殺陰謀,想要炸人,炸的人十有八九是攝政王。案件層層上報,驚動了九門提督毓朗,警察內城總廳廳丞章宗祥 ,以及內務部尚書善耆,即有名的肅王爺,後來更有名的川島芳子,就是他的女兒。


炸彈起出之後,還是請了日本使館的技師,才把引發裝置卸下來。發現罐里的炸藥,都是外國來的黃色炸藥,威力強大,取下一小塊,試爆之後,居然炸出一個大坑。埋炸藥的地點是攝政王上朝的必經之地,由此推定,如果攝政王從那裡經過,肯定被炸得稀爛,連引爆者也必死無疑。拆彈雖然靠外人,但破案功夫,北京的警察卻已經有了。畢竟,新式的警察已經辦了五年,西方的刑偵技術,也學會了一些。警察們以物找人,找到了打造鐵罐的鐵匠鋪,鐵匠提供了訂貨顧客的線索。同時,在小石橋附近蹲守的暗探,也發現了前來探風的可疑外鄉人。顯然,暗殺者犯了大忌,出了事,不趕緊撤走,反而到事發地點探風。這蠢得有點類似北大荒傳說的傻狍子——說是狍子這種動物具有特別的好奇心,往往被獵人打一槍,如果沒打著,狍子驚走之後,還會回來看個究竟,難免被補一槍。


幾位暗殺者都是廣東人,即使打扮得再北京,相貌神情舉止也跟北京人有太大的差異,事發之後回來探頭探腦,不暴露才見鬼。但是,革命黨弄進來這麼多的炸藥不容易,一時失手,還幻想著能不能挽回,故出此冒險的下策。於是,兩條線索都追蹤到琉璃廠東門火神廟西夾道衚衕一個剛開張的照相館,裡面一堆革命黨。汪精衛和黃復生就這樣被抓了個正著。這些膽大包天的暗殺者,就是以這個照相館為掩護,安裝炸彈的。還好,出事之後,暗殺團的其他人,陳璧君、喻培倫、黎仲實都已經離開去找炸藥了,因此只有兩個「主犯」被捕。

這次行動,主導者無疑是汪精衛,黃復生和喻培倫都是作為炸彈專家,安裝調試的,那天按電鈕的人,也是汪精衛,他是存心了要跟攝政王同歸於盡的。他們事先設計時,不是沒想到更好的辦法,但只有這樣,才可能保證爆炸的可靠,當時還沒有發明無線引爆裝置,只能靠手搖電話引爆,註定要犧牲一人,汪精衛就決定犧牲自己。可是,面對審訊,他們兩個卻競相爭做主犯,拚命地把對方說成自己的跟班。汪精衛的供詞洋洋洒洒數千言,文辭之美,立意之正,加上互相爭死之義,汪精衛又是一帥哥,令審訊者章宗祥和善耆感慨不已,愛才之心陡起,有心成全。加上清朝的刑律改革已經初見成效,原來十惡大罪,已經取消。所以,在善耆和章宗祥的斡旋下,兩人居然沒有被判死刑,而且在監獄裡,還頗受優待。汪精衛在獄中的著名詩句:「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也得以流出監獄,被人廣為傳誦。武昌起義,清政府亡羊補牢,大赦黨人,汪、黃二人得以出獄,汪精衛直接參与了南北議和。據說,汪精衛出獄時,路人爭睹風采,道路為之阻塞,大有看煞衛玠的古風。


就這樣,汪精衛和攝政王載灃,加上那位夜半出恭的市民,都好好地活了下來,歷史,拐了彎了之後,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歷史之所以拐彎,往往會因為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比如那天夜裡那泡屎。


參見張鳴 《辛亥:搖晃的中國》


當初呂后把戚夫人弄成人彘,結果弄巧成拙,把惠帝嚇死了,應該算是一個了。

西漢初,高祖劉邦得了天下後,呂后由於年老色衰,已為劉邦所厭煩。劉邦每次出遊、出征,都由戚夫人陪著。而把呂后留在宮中,很少見面,相互感情日漸淡薄。他寵幸戚夫人,日日攬在懷中調情取樂。戚夫人貌比西施,身材修長。會彈奏各種樂器,舞技高超,她擅跳「翹袖折腰」之舞,從出土的漢畫石像看來,其舞姿優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當的技巧,且花樣繁複。
戚夫人有一子名叫如意,是為趙王。言談舉止都有劉邦的風範,她日夜在劉邦前顰眉淚眼,求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劉邦不免心動,且因太子劉盈秉性柔弱,不若如意聰明,且性格不像自己,索性趁早廢立,既可討好戚夫人,又可保全社稷。呂后也隨時提防太子被廢,視戚夫人母子為眼中釘。呂后為了確保太子的地位,求教於張良,張良出計,請出商山四皓,以使太子在朝廷的地位顯得益發莊重而不可動搖。所謂「商山四皓」是商山之中的四位白髮隱士,先後為避秦亂而結茅山林,以前劉邦請了幾次都沒出來。一次劉邦置酒宮中,召太子侍宴。太子應召入宮,四皓一同進去。劉邦心中很驚異,當聽說他們就是商山四皓時,便知道太子羽翼已成,已不可廢。
劉邦死後不久,呂后把戚夫人抓起來,先當下人使用。她讓人剃光戚姬的頭髮,用鐵鏈鎖住她的雙腳。又給她穿了一身破爛的衣服,關在一間潮濕陰暗破爛的屋子裡。讓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數量的米,就不給飯吃。接著,呂后又把戚姬的兒子趙王如意從封地上召到京城裡來,準備殺害他。漢惠帝聽說母親呂后把如意召來,就知道呂后想要對如意下毒手。他趕緊派人把如意接到皇宮裡,吃飯睡覺都跟他呆在一起。兩人從小呆在一起玩耍,惠帝對這個弟弟非常疼愛,所以就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護他。呂后雖然氣得咬牙切齒,但有好幾個月都沒有機會對如意下手。
有一天,漢惠帝清早起來出去打獵,如意由於睡懶覺,沒起來跟著去。呂后終於找到了可乘之機,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給害死了。漢惠帝打獵回來一看,如意口中、鼻子全部流血,變成了一具直挺挺的殭屍。如意剛死,哪知余哀未了,又起驚慌。忽有宮監奉太后命,來引惠帝,去看「人彘」。惠帝從未聞有「人彘」的名目,心中甚是稀罕,便即跟著太監,出宮往觀。宮監曲曲折折,導入永巷,趨入一間廁所中,開了廁門,指示惠帝道:「廁內就是『人彘』哩。」惠帝向廁內一望,但見是一個人身,花臉,沒有頭髮,既無兩手,又無兩足,眼內又無眼珠,沒有鼻子、耳朵,只剩了兩個血肉模糊的窟窿,那身子還稍能活動,一張嘴開得甚大,卻不聞有什麼聲音,沒有舌頭。看了一回,又驚又怕,不由的縮轉身軀,顧問宮監,究是何物?宮監不敢說明。直至惠帝回宮,硬要宮監直說,宮監方說出戚夫人三字。一語未了,幾乎把惠帝嚇得暈倒,勉強按定了神,要想問個底細。
及宮監附耳與語,說是戚夫人手足被斷,眼珠挖出,熏聾兩耳,葯啞喉嚨,方令投入廁中,折磨至死。惠帝不待說完,又急問他「人彘」的名義,宮監道:「這是太后所命,宮奴卻也不解。」惠帝不禁失聲道:「人彘之事,非人所為,戚夫人隨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慘苦?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他回去後大病一場,一年多卧床不起,從此日夜飲酒作樂,不久死去。


「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


張須陀任齊郡丞時,當地鬧饑荒。

張須陀決定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屬下人認為須先稟告皇上,再行放糧。

張須陀則說:「汝今陛下在遠方,派遣使者往來,必定要一年的時間。百姓有倒懸之急,如果等待報告上去,百姓就要填坑去。我如果以此獲罪,雖死無恨。」

於是乎其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煬帝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反而獎賞了他。

也許就是這時決定了張須陀對隋朝的忠心吧。

————————————……——————
不久全國捲起了大規模的叛亂之潮,張須陀以太守身份將各地叛軍紛紛打敗。

而在張須陀募集義軍時,有一個十四歲的少年也要求加入,張須陀以沒有其的盔甲要求其回去。

可少年並沒有離去,他不服輸地當場穿上了兩倍重的鎖甲,腰間掛上兩壺箭,飛身上馬。

穿著大人的鎖甲,還穿了兩層的少年此時就像笨重的企鵝,卻仍然不服輸地騎於馬上。

不久後上陣殺敵,少年馳馬沖入賊陣,連殺數人,斬下一人首級,挑於矛上,無人敢近其身。

報功時,少年一臉興奮地拿出了自己的「戰功」——一堆鼻子。原來他每殺一人,便割下其鼻子藏好。

看著眼前的少年,張須陀忍不住地笑了出來,朗聲道:「我知道了,就把我的馬送給你吧!」

這個少年就是後來一直追隨著張須陀,直至其戰死的羅士信。


————————————……——————
隋朝名將張須陀中了李密計謀,被李密、翟讓與叛軍將領徐世勣、王伯當合圍。

張須陀奮力突圍……

可看到部下仍被圍,他又返了回去,將敵軍殺得人仰馬翻,再次突圍。

然而他還是放不下自己的部下,又一次沖回敵陣,一陣廝殺,營救部下突圍。

可當他再回頭望去,仍有部下被圍,於是乎張須陀將軍又殺了回去,拼殺出一個缺口,率部下突圍。

成功脫出後,他竟然第四次衝進包圍圈。這次終於幾乎救出了剩下敗散的部下。

我原以為他會像趙子龍一樣廝殺出圍,可他沒有,他下馬與敵軍交戰,直至竭盡全力,最後被李密等人斬殺。

誰能想到一個將領會那麼重視士兵的性命呢?


看題目以為進來會看見各種歷史故事
卻沒猜中票數居高都是段子手的機靈


他自幼聰穎好學,享有神童之譽。十歲縣試拔擢超群,十九歲中舉,二十六歲時更是以全國第五的成績被選入翰林院。

他剛正不阿,面對滿朝奸佞當道,毅然辭官,隱居山林。朝廷下旨請他回京當官,他斷然回絕:「奸人當道,在下不堪與之為伍!」

他才華橫溢,隱居期間銳意名山大川,填詩作詞,著書立說。清朝紀曉嵐曾評價他:「其詩在流輩之中,乃獨為迥出。」

隱居十年後,奸佞剷除,他的老師擔任內閣首輔,親自邀請他回京,他權衡再三,決定出山。

然而出山之後的他依然不改正直本色,屢次批判朝政,故長期不得重用。

幸運的是,金子終究會發光。在官場沉寂十餘年後,他終於因文采極佳、擅寫青詞而引起皇帝重視,藉此一步一步踏入內閣,成為首輔。

擔任內閣首輔後,他已年過花甲,但卻依然勤懇工作,盡職盡責,連家也顧不上(精爽溢發,不異少壯。朝夕直西苑板房,未嘗一歸洗沐)。

他一生忠心耿耿,即便位極人臣依舊毫無二心。對他的結髮妻子他也一樣忠誠,他從未納過妾,與妻子恩愛一生,患難與共。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才華,雖然身體殘疾,但聰慧過人,深得聖寵,人稱第一鬼才。如無意外,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將會接替他的位置。

然而,就在他達到人生最頂峰時,他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他的兒子被誣陷謀反,而幕後主謀竟是他曾經最信任的人。儘管他在朝廷上再三申辯,但卻仍舊敵不過道士一句毫無根據的讖言。最後的結果是兒子被斬首,自己被削籍為民,家產盡抄。八十多歲了只能靠沿街乞討維生,受盡旁人白眼,不到兩年便病死街頭。

你問他是誰?他就是嚴嵩。


真替汪峰高興,多年苦苦追尋,終於抱得美人歸,同時也上了頭條,今天的情侶裝選擇的也很到位,最後祝汪峰和那英幸福。

真替汪峰高興,多年苦苦追尋,終於抱得美人歸,同時也上了頭條,今天的情侶裝選擇的也很到位,最後祝汪峰和那英幸福。

真替汪峰高興,多年苦苦追尋,終於抱得美人歸,同時也上了頭條,今天的情侶裝選擇的也很到位,最後祝汪峰和那英幸福。


推薦閱讀:

齊桓公到底叫姜小白,呂小白還是齊小白?
古人黑夜都會做什麼?
《羋月傳》有哪些史實錯誤?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關稅都被取消了,那麼貧富差距會變小嗎?
齊國為什麼不滅亡魯國?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