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卓別林?

卓別林是絕無僅有的藝術大師,表演精湛絕倫,還兼任導演,編劇,製片,配樂。也有著偉大的心靈和超人的勇氣。經典作品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熠熠生輝。那麼我們如何系統的評價這位大師呢?大家最好能夠各自找到立論點,比如從演員角度,或從歷史地位方面,來說說你心中的卓別林


也許一個人的偉大不在於他擁有多麼高貴的品質,而在於他明知道、已經知道事情的真相,卻仍敢於說真話,這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他看透了美國社會,但敢於在他的作品中去抨擊,去引導社會往正確的方向走。


接觸到的第一部卓別林的作品是《摩登時代》,看完之後,沉默了很久。

後來下載了卓別林不同時期的電影,連著看了幾天,越看心裡越難過,是的,我看的是卓別林的喜劇,但看完之後總感覺不是滋味。

單純而無私的愛情彷彿總是卓別林電影的主題,《摩登時代》《馬戲團》《大獨裁者》《城市之光》等等都牽涉到這一主題,他可以是個傻子也可以是個無賴,但他會毫不猶豫把自己的一切給喜歡的姑娘,甚至談不上喜歡,可能只是他很善良,而不求回報。《城市之光》的結尾部分深深打動了我,純粹的感情,不求結果,只要你好,我自開心。

但總會使人莫名的傷感,傷感在何處,也許是為他感到不值,本不必如此,本可以過的很好,這般的付出,這樣的結果,怎能說是值得!但他是開心的,發自內心的幸福,這便是令人敬佩的地方。

小愛之外,還有大愛。

小愛之外,還有大愛。

小愛之外,還有大愛。

《大獨裁者》是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拍攝期間曾受到德國外交人員和美國法西斯組織的施壓,但卓別林依然不改初衷,冒著被暗殺的風險,公開向納粹挑戰。

電影的結尾卓別林冒充希特勒做了一段精彩的演講,說真的,被震撼到了,這是他本人對法西斯的宣言,對世界的吶喊,對勞苦人民的呼喚,我對著翻譯看了不下20遍,不知道為什麼,總想站起來為他鼓掌!

這便是卓別林,電影中的卓別林,也是現實中的卓別林。

這便是卓別林,電影中的卓別林,也是現實中的卓別林。

這便是卓別林,電影中的卓別林,也是現實中的卓別林。


來個不太一樣的評價,豆瓣看到的一篇關於《凡爾杜先生》的影評...
原文地址:冷酷的心短暫融化 (凡爾杜先生 影評)


卓別林作為一個「美國人」有很多軼事,但作為喜劇演員,台上的他們有趣而幽默,台下的他們也都有各自的不容易....岳雲鵬和賈玲也是如此....


世界就像個巨大的馬戲團,它讓你興奮,卻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有限溫存,無限心酸。

——查理·卓別林

說起愛笑和帶來笑聲的人,當然首推那些喜劇大師了,比如說——卓別林。

卓別林是世界三大喜劇大師之一。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在無聲的年代,他為無數人帶來了有聲的歡笑。

然而你能想像他患有抑鬱症嗎?

卓別林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得了很重的憂鬱症之後去看病,醫生跟他說:「最近我們城裡來了一個特別幽默的人,已在街上講了三天笑話,導致全城的人這幾天都過得特別開心。我建議你去找找他。」這個人說:「我就是你說的那個特別幽默的人。」

雖然卓別林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感情上,卻一路坎坷。在很小的時候,卓別林的父母分居,他被送入貧童習藝所。後來,父親酗酒去世,而母親,患上了精神病。

母親的精神失常,初戀的痛苦回憶,婚姻的數次失敗,給他帶來了壓力和創傷。

除了卓別林,還有許多看似幽默的喜劇大師們也經歷過抑鬱症的困擾。


·凱瑞:喜劇才能完全來源於絕望

知乎不能上傳動圖,但是這個人的表情包真心好玩兒啊!!


「變相怪傑」金·凱瑞逗樂了無數人,然而,在這些笑聲背後,卻是不為人知的悲傷,金·凱瑞曾表示自己已經服用一種抗抑鬱葯很長時間了,然而這種藥物並沒有徹底治癒他的病症:

「抑鬱症襲來時你會感覺絕望,找不到問題的解決辦法。藥物可能會讓人在一段時間之內忘記自己的煩惱,但用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可能會更加煩躁。」

——金·凱瑞


金·凱瑞的喜劇天賦來自於悲傷的童年,16歲時,因家庭貧困他不得不輟學,而媽媽一直身體不好,長期卧病在床。為了使躺在床上的媽媽舒服一 點,他表演著撞牆、從樓上摔下來的滑稽動作,甚至向蟑螂祈禱。這些造就了他卓越的喜劇能力,也帶給了他一生的陰影。

在他看來,這種喜劇才能完全來源於絕望。


憨豆先生:拍喜劇像是一種病

「憨豆先生」羅溫·艾金森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喜劇演員,他的那張橡皮臉讓他成為世界級的喜劇明星,但他從來不覺得自己長了一張卡通的臉。他曾被曝因為嚴重的抑鬱症入院治療,後來憨豆先生表示這些報道言過其實,但承認自己那段時間確實處於低落和抑鬱的狀態,因為他主演的電影接連公映後,被影評家和媒體批得體無完膚。

艾金森是英國最富有的喜劇演員之一,他的個人財產估計有近8400萬歐元。但是因為抑鬱症,他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不拍攝任何作品。他對妻子說,他需要時間來進行自我調節,連金錢也不能讓他快樂。他曾說:「拍喜劇對我來說壓力很大,因為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它像一種病。」

過多使用幽默的人,往往不善於流露負面情感,長期以往累積於心。許多看似幽默有趣的喜劇演員,內心都十分抑鬱,除了上面提到的卓別林、金·凱瑞、憨豆先生,還有羅賓·威廉姆斯、周星馳,以及以幽默著稱的崔永元。

面對負面情緒,不要一味的用幽默的防禦機制去處理,時間長了容易抑鬱,正如《頭腦特工隊》里的joy和sadness,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接受完整的自己。

關愛朋友圈裡的那些逗比們吧,也許他們有著不為人知的悲傷。

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

——查理·卓別林


以上內容引自一點資訊公眾賬號(yidianzixun2013),圖片來源為一點資訊【抑鬱症】頻道,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聽說過一個關於他的故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一次,卓別林走在一個偏僻的路上,突然,一個人從背後拿槍頂著他的頭說,把錢交出來,不好,遇到劫匪了,卓別林想,不過卓別林很快就鎮定下來,他把錢包遞給劫匪,還懇求劫匪說,這錢是我老闆的,你這麼拿走,我的老闆一定以為是我把錢私吞了,你拿槍在我的帽子上開兩槍吧,這樣老闆就不懷疑我了。劫匪一聽,心想這人這麼誠懇,就答應他吧,於是就在卓別林的帽子上開了兩槍。卓別林看著帽子上的兩個窟窿,又對劫匪說,老兄,為了顯得更逼真,請你在我的衣服和褲子上各開兩槍吧,劫匪又照做了,這時卓別林一看槍里的六發子彈打完了,揮起拳頭照著劫匪的頭上打去,劫匪當時就暈了,卓別林拿起錢包,喜笑顏開地離開了。只能說,這個故事不管真假,卓別林的喜劇幽默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本來一直出演舞台劇的他,是如何開始接觸電影的呢,我找到一段資料,是記者採訪卓別林的孩子,「我只能想像,他的父母都是舞台劇的演員,他媽媽在那個時代被認為是lunatic,被當成瘋子抓起來。他父親為了謀生,只能繼續演出,而且讓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很小就開始登台表演。有一天的時候我爸在舞台表演的時候被人發現並且邀請他去美國,於是他寫了封信給他的兄弟說:有人跟我說讓我試試看一個新玩意兒,叫電影,我準備去洛杉磯試試運氣,搞不定的話我再回來。謝天謝地,他到最後也沒有回來演舞台劇。」就是這樣神奇的經歷,才讓上個世紀出了一個名導演,有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傑出導演,沒有被時間的河水給沖刷掉。


卓別林在他的電影道路上,一直都是寂寞的,看過他影片的觀眾都知道,每一部電影中,他幾乎都是獨自一人出場,雖然他的表情很滑稽,人們都認為他是開心的,但其實他的內心真的很孤獨,開朗的外表下總有一顆脆弱的心。甚至在卓別林的電影中,每一個結尾,似乎都是他一個人,但直到《摩登時代》,他顯得好像沒有那麼寂寞了,不知道是不是在他的生命中發生了什麼,最後的結尾,是他和女主角一同走向了光明。

卓別林是創造電影藝術的偉大先輩之一,他常常描寫受苦受難的窮人。當然,卓別林這個不朽的人物既不是受剝削的工廠工人也不是勞動的農民,而是一個流浪的無產者,為了免遭商人的殘害,他採用各種可愛的狡猾手段,並用一些可憐的辦法來進行復仇。從整個來看,不管怎樣,這些都是傾向民主的,我個人理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資產階級藝術,是一種精神。


我在巴拉滋的《電影美學》中讀到過這樣一段話,「喜劇這一名詞在概念上和理性上的特徵使有聲喜劇片成為一個相當特殊的問題。變了形的可見形象之所以會給人以變形的感覺,只因為我們還記得它的原來形狀,還能從漫畫中認出它來。要不然,我們只會覺得這是另一個跟任何存在物都毫無關係的形狀而已。漫畫愈近似原物,就愈有效果。但是一種聲音,如我們已經指出過的,卻不可能從各個角度來錄製。一種聲音發生任何改變,結果都只會產生跟原來的聲音毫無關係的另一種聲音。」這段話提到了有聲喜劇片問題,那麼卓別林的電影當然大部分都是無聲默片鬧劇,在有聲電影出現後,卓別林的確稍微顯得跟不上了時代潮流,但是對於聲音來講,卓別林在他的電影中使用音樂,可以說是用到了極致,很少能有電影大師像他一樣,在無聲片時代,拍出這麼多偉大的作品。


卓別林當初也是反對有聲片的,這樣保守的做法使他的電影技巧越來越過時,卓別林擅長使用鏡頭,比如他經常使用的特寫,你總是能看到銀幕上那閃閃發光的動人的大眼睛,緊扣人的心弦。卓別林想要拍出有聲片真的很困難,他的這樣一個搞笑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這樣的他要怎麼說話呢,很多書中都曾討論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答案都很一致,這樣一個滑稽人物必須有一條相應的滑稽嗓子和說話方式。


可以說,卓別林這一生創作的東西數不勝數,他的第一部處女作《謀生》在1914年拍攝,後來又自導自演了許多作品。卓別林生於19世紀,剛滿9歲的他就成為了一名專業舞台劇演員,可能舞台劇對他的影響也比較深,所以在今後的電影里,多多少少給了卓別林一定的啟發。在他父親去世之後,他便開始獨立起來,為了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他做過許許多多的雜活,這可能也是每一個偉人所要經歷的事情。在他的青少年時期,他表演了很多舞台劇,也進行了簽約,後來拍了電影以後又和一些電影廠鬧矛盾,之後便有了自己的製片廠,因為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在後期拍攝了大量優秀影片,最後在一個聖誕節的早上,卓別林安然離開塵世。


大家都知道埃徳娜普文斯,曾經是卓別林的情人,後來與其分手。她前後主演了卓別林的許多電影,即使分手之後,她也一直是卓別林電影的女主角,而後卓別林的感情生活也 是比較坎坷,我相信,埃徳娜普文斯在卓別林今後的生活中一定起了不小的影響,因為初戀總是這麼的美好。


卓別林本是一個演員,那個被人熟知的形象無人能忘,頭上戴著禮帽,手上拿著拐杖,穿著一雙大皮靴,走路很搞笑,而這個幽默的形象第一次出現是在電影《陣雨之間》中,因為這一次,這個搞笑的形象徹底留在了觀眾心中,成為卓別林喜劇的標誌。在演了許多舞台劇和電影后,他自己也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於是開始自己製作電影,自導自演的生活便從此開始,比如一些很成功的作品,《摩登時代》、《城市之光》、《淘金記》、《尋子遇仙記》、


卓別林的紐約愛情故事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的第七十五部影片,也是他最後一部無聲片。這部電影的時代意義恕不贅言,在這裡打算用現代人的眼光重新審視一遍此片。

影片初始一段是個人與工廠流水線作鬥爭的傳世經典,但是聯繫全片的話,可以看作一位男屌絲的血淚史。中學畢業的他像一頭綿羊般茫然惶然走進工廠,在富士康龐大的生產流水線上充當一顆小小螺絲釘,每天只有午飯時間可以歇息片刻,否則想在洗手間抽顆煙都可能遭到工頭申叱。工廠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還引進「自動喂飯機」,看起來比較好欺負的男屌絲受命充當小白鼠,被機器虐謔一番。

由於無法適應工廠的機械呆板,男屌絲彷徨失落,惴惴不安,調戲工友,對抗廠衛,終於被送進精神病院診治。在經歷了失業風波與牢獄之災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女神——一位流落街頭的女屌絲。

女屌絲的父親在參加工人遊行時被警察不慎打死,兩個妹妹被送到福利院,自己則混跡街頭摸爬滾打。在一次小偷小摸中結識男屌絲,並對他仗義相助打昏警察的行徑大為傾慕。從此兩個人過上了躲躲藏藏但其樂融融的流浪生活,女屌絲一度在大飯店找到舞女工作,男屌絲則幾度當上夜班保安,維修工助理,餐廳侍者,過程雖然艱辛,現實雖然殘酷,但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矢志不移。男屌絲沒有自甘墮落,女屌絲也不會見異思遷。

這部電影可以看作是卓別林的《紐約愛情故事》,立意遠在《北京愛情故事》之上,當然,也許《北京愛情故事》的諷刺意味相比之下更濃烈些。


一個造詣很高的表演藝術家,
可惜他不會講故事。

有空可以看看「藝術家」這部片子。
-------------慢慢看----------
好像現在吃飯,吃東西好像是感受的一種氛圍和文化了。多年前不知道誰說的,演員只是電影的一道調料而已。當時覺得很對,可後來發現並不是這樣的,每個演員都有自己演電影的風格,那種風格變了,好像就變的沒特色了。就像是你專門去一個餐廳吃它那裡的一道招牌菜,你去了後飯店才告訴你已經賣完了,不管你點了什麼,吃了什麼,或者換一家,但心裡總是會有些遺憾。

很多人都喜歡特別的東西和人,可是經典是特別的嗎。也許它是很平凡的一樣物件,但是陪你走過了那段歲月,照亮了那時的你,你就發現當時不在意的變的有些特別了。

像李小龍,哥哥,和周星馳,說到周星馳,好像以前看他演的每部片子都會有他的那種無厘頭的味道,後來才知道他是有配音的,他常常在洗澡的時候去想一些動作和想法,然後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現實總跟理想不一樣,他生活中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嚴謹認真,不苟言笑,還好後來轉型去當導演開公司了。

可惜卓別林沒那麼好的命,在轉型的時候沒抓住重點,被別人抓住了痛點。看他的電影少,自傳貌似看過一本,可能因為那個時代和他本人的局限性吧。也可能太捨不得放棄堅持,放下了又感覺是力不從心了。

有的人看電影只是看劇情,和演員;
但有的人卻看到了那些人背後的故事,
才發現無不讓人動容和感傷的地方。結果大多是苦盡甘來,卻又一無所有,到不請自來,劇情通常是一波三折,現實會告訴你自暴自棄是沒用的,感情會讓你戒驕戒躁的,而最後就像電影里的那句台詞說的:「恭喜您,全賣掉了,你一無所剩了!」

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讓我們飽食一頓之後,再好好的消化,就很難去品味其中的味道了,因為當時只知道餓,所有能吃的都是極好的。少食,多餐,這也是醫院給許多病人的一劑良方。

一首老歌勝似一瓶好酒,經得起時間的陳釀,喝下去才值得回味,才能稱得上是一計好葯,治癒那時間帶給我們的麻木。

最後用電影里的導演的一句台詞總結一下:「George是個默片演員,他現在默默無名了。」
一瞬間,感覺整個世界都清靜了。


還是來點正面的吧:
Ka,Perfect!
Good looking,can come to a child。


作為導演,堪稱電影藝術殿堂里的雨果。

作為一個演員,迄今為止,刨去技術進步的因素,就作品的表現力而言,無人可以超越。迄今為止,最卓越的喜劇大師,沒有之一!


搬過來一篇我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吧

--—------------------------------

在世界喜劇史上,卓別林是無法超越的巔峰,一是因為他的藝術高度和表達的思想深度不是一部常規喜劇題材電影所能夠企及的。同時,默片的這種電影形式也是使後人無法超越他的一個原因,因為現在電影里可利用的元素越來越多了,所以靠語言的無厘頭,靠包袱及段子的表達等等更多的方式來詮釋喜劇,追求的外在表象的東西多了,內在的高度和深度就少了。而默片想要拍得好,就要發掘出更深刻的東西,使人產生共鳴,並在開懷大笑中領悟了片子的諷刺意義。如果以後有人能夠超越這個巔峰的話,我覺得前提就是以默片的形式來做才有可能了。

高級的喜劇應該是一種諷刺的藝術,而如果只是在觀影時哈哈大笑,轉身之後就忘在腦後的就僅僅是娛樂了。

說個親身經歷的事情吧,事情發生在非洲的旅遊勝地。當時我是坐船去島的途中,船艙里給我們播放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船中黑人居多,同時還有歐美、阿拉伯、東亞等各色皮膚、各種語言的人。我們都被這個電影中故事情節和搞笑橋段所吸引,不時的引起一片笑聲。在諷刺資本剝削和壓迫的場景時,大家也跟著一起附和。這種跨越時間、跨越種族、跨越語言、跨越文化的共鳴就是一種極高的藝術體現。至此,卓別林在我這裡已然封神。


用小人物的滑稽、善良和可愛來諷刺政府和富人的冷漠、愚蠢,是天才喜劇大師,更是偉大的人性大師。


默默地給大家帶來笑聲的抑鬱者。


集現實主義批判精神與浪漫情懷為一身的詩人,洞悉人性的哲學家。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世界級的電影大師


幽默 風趣和滑稽 扮丑 有本質區別吧。


左派幼稚病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隋煬帝?

TAG:電影 | 好萊塢(Hollywood) | 演員 | 歷史人物 | 歷史人物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