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趣的歷史小故事?


武則天當政之時,有一段時間,嚴禁文武百官殺生食肉。有一老臣,老來得子。逐偷偷違令殺了一隻羊宴請賓客。席畢,一名受邀同仁就向武則天密報此事。第二天早朝過後,武則天將老臣留下,祝賀其老來得子,並對其言:以後再有宴請,務必識人,某些小人,不請也罷!
ps:老臣叫張德,告密者杜肅。忽然之間感覺有一種老畢地即視感…

《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一之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上長壽元年:

五月,丙寅,禁天下屠殺及捕魚蝦。江淮旱,飢,民不得采魚蝦,餓死者甚眾。右拾遺張德,生男三日,私殺羊會同僚,補闕杜肅懷一餤,上表告之。明日,太后對仗,謂德曰:「聞卿生男,甚喜。」德拜謝。太后曰:「何從得肉?」德叩頭服罪。太后曰:「朕禁屠宰,吉凶不預。然卿自今召客,亦須擇人。」出肅表示之。肅大慚,舉朝欲唾其面。


雍正批年羹堯奏摺,基情四射肉麻無比:「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

後年羹堯被列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皇恩浩蕩,賜其獄中自裁;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遣邊地充軍,家產抄沒入官。雍正盛讚的「千古榜樣人物」家破人亡。

皇帝靠得住,母豬能上樹。


阿加莎的失蹤之謎。

1926年某夜,35歲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突然出走,把車丟在野外,人們焦急地尋找了她十一天,最後在一家小旅店裡找到她。據說她因發現丈夫另有新歡而喪失記憶,但這種說法難以讓人信服。

阿婆終生未對11天的「失蹤」做出過任何解釋,這也是這位推理小說女王一生中最大的懸疑。


謝 @東南偏北 邀,我就講個三國的段子:

簡雍這人呢,比較放蕩無拘。當時天氣乾旱禁酒,凡是釀酒的人都得受到刑罰。官吏在一人家中查出了釀酒的作案工具,有關部門就認為呢,持有釀酒的作案工具和釀酒是一樣得受到刑罰滴。
這天呢,簡雍和自少結交的大耳朵出去玩耍,路上見到了一對男女。
簡雍就對大耳朵說:大耳朵,你看哈,那小伙準備對那個妹子做羞羞的事情誒,為嘛不把他給綁起來啊!
大耳朵奇怪的問道:愛卿你怎麼知道的捏?
簡雍從容答道:他也有作案工具哇,跟那個準備釀酒的人一樣!
於是大耳朵就淫蕩的笑了起來,就免除了那位準備釀酒的人的刑責。

簡雍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卧語,無所為屈。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游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簡雍傳》


謝邀,我搞個大新聞。

辛亥革命前,有一個人,他於1904年在日本成立暗殺社團光復會,專門學習、研究、傳授製造炸彈、毒藥等暗殺當局官員,並培養各種人體炸彈志願者,滿世界搞恐怖襲擊暗殺計劃。並且,他第一個提出女人更容易暗殺成功,因此極力洗腦培養女人體炸彈志願者。

他就是你們的男神,北大第一校長、溫文爾雅學貫中西的蔡元培先生。


謝 @東南偏北邀

既然到了段子時間,那我就講幾個段子吧。

有背景就是不一樣,你能拿我怎麼著

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到車騎將軍桓沖手下擔任騎曹參軍,負責管理馬匹。他不改舊習,還是整天一副落拓模樣。桓沖故意問王徽之:「王參軍,你在軍中管理哪個部門?」王徽之想了想說:「不知是什麼部門,時常見人把馬牽進牽出,我想不是騎曹,就是馬曹吧!」桓沖再問:「那你管理的馬匹總數有多少?」王徽之毫不在乎地回答:「這要問我手下飼馬的人。我從來不去過問,怎麼能知道總數有多少呢?」桓沖又問:「聽說最近馬匹得病的很多,死掉的馬有多少?」王徽之神色如常,說:「我連活馬的數字也不知道,怎麼會知道死馬數呢?」桓沖聽了,卻也無可奈何,便不再問。

又為車騎桓沖騎兵參軍,沖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知馬,何由知數!」又問:「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
——《晉書王徽之傳》

就是有錢,就是任性

石崇和王愷爭比闊綽,兩人都用盡最鮮艷華麗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裝。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常常資助王悄。他曾經把一棵二尺來高的珊瑚樹送給王愷,這棵珊瑚樹枝條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當的。王愷拿來給石崇看,石崇看後、拿鐵如意敲它,隨手就打碎了。王愷既惋惜,又認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寶物,一時聲色俱厲。石崇說:「不值得遺憾,現在就賠給你。」於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裡的珊瑚樹全都拿出來,有三尺、四尺高的,樹榦、枝條舉世無雙而且光彩奪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王愷看了,惘然若失。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悄。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悄,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悄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借,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於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悄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
——《世說新語.汰侈》

我真的不是耍流氓

劉伶經常不加節制地喝酒,任性放縱,有時在家裡赤身露體,有人看見了就責備他。劉伶說:「我把天地當做我的房子,把屋子當做我的衣褲,諸位為什麼跑進我褲子里來!」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字,屋室為揮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
——《世說新語.任誕》


1.因為潔癖殞命的君主

邾莊公有一次和一個大夫一起喝酒,喝到一半,大夫起身去上廁所,站在門口的僕人以為這位大夫是來賞賜自己的(當時有如此慣例),就伸手向大夫要肉吃,這大夫脾氣很爆,不由分說就奪過僕人的木杖來敲了對方几下。(這是前期提要)

後來有一天,邾莊公閑來無事站在門樓上,朝下觀望,忽然發現那個僕人提著一個瓶子正在庭前洒水。邾莊公一見很不高興,找人問那僕人是怎麼回事。僕人回答說:「某某(就是之前敲他的大夫)在這裡小便來著。」邾莊公聽完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去把這大夫抓來。可是或許是這大夫提前聽到了風聲,前去抓捕他的人竟撲空了,邾莊公見手下如此回稟,怒不可遏,氣得直接從床上往下跳,結果一不留神正好跳進了床邊的火爐里,被燙傷了。沒過多久,傷口便因為感染而潰爛,最終一命嗚呼。

《左傳》作者作者評曰:「莊公卞急而好潔,故及是。」

2.被當做動詞了的吳王

春秋時專諸刺王僚的故事很有名,當時還被稱為公子光的闔閭為了當上吳王,於是便找來死士專諸,讓他將匕首藏於烤魚的肚子里,趁給吳王僚上菜的時候出其不意一擊必殺,刺死了王僚。

後來過了很久,魯國的叔孫武叔指示一個叫侯犯的大夫去殺死曾經跟自己作對的另一個大夫公若。可是這事很難辦,侯犯很為難,平日里給侯犯養馬的一個僕人就出主意說:「我拿著劍經過大堂,公若必然問我『這是誰的劍?』我回答說這是主公的劍,公若必然會要求把劍給他看。這時我偽裝成不懂禮數的樣子,遞出去的時候故意將劍尖沖向他,一定可以得手!」侯犯同意了。

之後,僕人按照計劃,果然和公若搭上了話,正當僕人抽出劍來,將劍尖對準公若,要遞過去的時候,公若突然來了一句:「爾欲吳王我乎?」(你是要吳王我嗎?)但很不幸,公若察覺得晚了點,僕人還是刺殺成功了。

3.手足之情不若臣下之歡

宋國的公子地喜歡一個蘧富獵的人,喜歡到將自己的家產的一半都分給了他。宋景公則喜歡向魋,同樣喜歡得不得了。一次,向魋看到公子地家有四匹白馬,特別想要,於是就讓宋景公想辦法。宋景公於是便把那四匹馬從自己弟弟公子地那裡強取了過來,而且還將四匹本來好端端的白馬的尾巴和鬣毛全都染紅了,之後送給了向魋。

公子地得知後很生氣,便讓手下跑去打了向魋一頓,之後將馬又奪了回來。向魋被公子地教訓後,心裡恐懼,就想要出奔去外國,宋景公得知後,連忙命人關緊大門,痛哭流涕地求向魋留下來不要走,哭得眼睛都腫了。

公子地的弟弟公子辰聽說後,就找到公子地勸說:「您能將自己的家財分給蘧富獵,而獨獨瞧不上向魋,這也是不公平的。您平日里對國君有禮,(國君不會太為難您),您頂多只要出國去待兩天,國君必然就會阻止您,讓您回來的。」公子地一聽這話說得在理,於是便出奔去了陳國。

然而,宋景公卻並……沒……有……發布召回他的命令。直到死公子地也再沒能回到宋國。

4.免三死,不免三死之後

衛國的公子蒯聵本來一直出奔在外,後來終於在一個小人物渾良夫的幫助下回到衛國當上了國君,是為衛後莊公。渾良夫出身微賤,為了扶蒯聵上位也沒少幹壞事,蒯聵當初曾答應他如果他能幫助自己當上國君,就可以讓他「穿大夫穿的冠冕,乘大夫坐的車」,並免他三次死罪。

後來,渾良夫給蒯聵出主意要殺死太子,卻不想這太子和自己父親一樣狠,聽說後立即帶人綁架了蒯聵,要和他盟約,並且要他下令殺死渾良夫。蒯聵為難道:「我和他發過誓,免他三次死罪。」太子道:「那就請讓他犯三次死罪之後再殺。」蒯聵一拍大腿:「就這麼定了!」

後來,蒯聵果然隨便找了渾良夫三條罪狀,頂了他倆的誓言,之後又用第四條罪狀把他殺了。


說點正經有趣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在海、陸兩方面都恥辱的失敗。1895年2月13日清廷派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赴日開始馬關和談。
李鴻章力勸日方談判人員伊藤博文與陸奧宗光牢記西方帝國主義時代亞洲的更大利益,並請求,中日同文同種,不應相互拆台。李鴻章想在他年輕的對手面前倚老賣老,他已經73歲高齡,而伊藤博文55歲,陸奧宗光52歲。
但在實際談判中,他卻很難說服對手慈悲為懷,尤其在賠款上,日本堅持要賠款3億兩。
就在這一艱難時刻,李鴻章突然得到了其外交努力無法獲得的「不幸中之萬幸」:當某天李鴻章從會場返回時,他被一名日本狂熱份子狙擊。子彈擊中了他左眼下方,但傷勢並不致命。此事使日本政府十分尷尬,便主動宣布休戰。日本天皇派御醫為李鴻章診治,日本報紙對李鴻章的態度也由攻訐轉為稱讚。在李鴻章遇刺的第二天,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前往拜會李的兒子——使團的一名隨員,稱:「令尊之不幸實為大清之幸事。自今起,議和條款的商定將較之前更容易了,日清之戰也將停止。」然後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具體內容就不說了,當然,有一條是向日本賠款二億兩。——————————————————————分割——————_—
然而,七十七年後的1972年9月,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為首的代表團訪問中國。在機場的簡短歡迎儀式和檢閱儀仗隊之後,是午後在國賓館嚴肅、坦率的談判。晚上的歡迎宴會,周總理首先致辭,簡要的談了一下日本的侵略,強調「中國人民嚴格地區分極少數軍國主義者與日本的人民大眾」,並宣稱「現在是我們完成恢復外交關係這一歷史性任務的時候了」。
田中在致辭中強調未來關係的重要性,並為過去的行為道歉:
遺憾的是,過去幾十年中,中日關係有過不幸的過程。其間,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對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日關係停滯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關係上。我們只能坦率地承認這個歷史事實。
歡迎宴會之後,毛澤東在擺滿圖書的書房接見了田中角榮約一個小時。從前當過關東軍騎兵軍官的田中角榮顯得很緊張。毛澤東覺察到了他的拘謹,便半開玩笑的說:「那麼,你們(田中和周總理)打架打完了?」田中禮貌的回答說會談很好,毛澤東馬上回答說:「不打不行啊,不打不成交嘛。」。。。最終經談判達成《中日聯合聲明》。當周恩來在告別宴會上提議乾杯時,田中錯舉起一杯日本米酒而不是中國的茅台酒。周恩來不落痕迹的提示了他。田中自責的拍了一下腦門,立即更換了酒杯。
就在這裡,此情此景——73歲的周恩來與54歲的田中角榮相遇,與中國甲午戰敗後的談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年,73歲的李鴻章在日本馬關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面前哀求和平。當年的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傲慢、自大和不妥協的態度,與田中角榮對周恩來的謙遜、悔悟態度及他對毛澤東的敬畏之情截然相反。
以上。


列寧在1924年逝世後,他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一度按照列寧遺囑支持以托洛茨基為首的左翼反對派。對此性格粗暴的總書記斯大林不耐煩了,直接了當地威脅克魯普斯卡婭說:「如果你繼續支持反對派而不是支持黨,那麼我就會讓黨宣布,說你不是列寧的妻子。黨是什麼奇蹟都能創造出來的,不是嗎?」面對列寧活著時候都敢在電話中辱罵自己的流氓「柯巴」,天性溫良的克魯普斯卡婭只好妥協了,收回了自己的主張。最後,她鬱鬱而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李闖王已經攻下潼關之後,京師大震,崇禎皇帝已經覺得,明王朝日子不多了,到底前路如何,要問問神仙。

崇禎皇帝:「我測個字。」

先生:「說吧,哪個字?」

崇禎皇帝:「就測這個『有』字吧。」

先生:「問國事還是家事呢?」

崇禎皇帝:「問國事。」

先生一看,說:「這字不好,為什麼?你看這個『有』啊,上面是『大』的一半,下面是『明』的一半,這意味著大明江山去了一半了,你說這國事能好嗎?」

崇禎皇帝一咬牙,說:「不對,我說的不是這個『有』,我說的是朋友的『友』。」

先生看了半天,說:「問國事問家事?」

崇禎皇帝:「問國事。」

先生:「我告訴你更不好,為什麼,你看朋友的『友』,是反賊的『反』字出頭,反出頭不是朋友的『友』嘛,更不好。」

崇禎皇帝一咬牙一跺腳,說:「我問的不是這個『友』,問的是申酉戌亥的那個『酉』。」

先生看了半天,說:「問國事問家事?」

崇禎皇帝:「還問國事。」,

先生:「更不好,為啥?因為你看這個『酉』,是九五之尊的那個『尊』字,砍頭砍腳,皇上都沒了,你說這個國家還能好嗎?」


在抗戰時期,蔣介石當時在四川,他仔細鑽研了下毛的《論持久戰》,加上八路軍的游擊戰效果極為不錯,於是就組織一批人到四川峨眉山訓練游擊戰

蔣介石接到電報說訓練進展非常順利,他就準備赴身前去查閱,這時他的手下就說了:「峨眉山的猴子非常多,而且個個生性頑劣,喜歡向行人討要食物,您身為領導要去了恐怕有些不合適。」

蔣介石聽了這話就有點不高興了,就對那人說:「猴子要食物,給它們就是了。」

當蔣介石一行人走上峨眉山,他們覺得很奇怪,這一路上沒遇到一隻猴子。

但誰知那些猴子都聚集在一個路口上,好像知道他們要來似的

蔣介石一行人遇到等候多時的猴子群,於是就拿出事先準備的食物扔向他們。

可能他的手下智商有些問題,他們拿來的食物都是罐頭,而且以前的罐頭沒有拉環,人都難得打開,更別說猴子了

猴子們這時就怒了,上竄下跳的,蔣介石他們一行人見猴子不肯散去也沒有辦法,只有在原地干著急

這時蔣介石把頭上的帽子摘下,猴子們立刻就四下逃竄,一條寬闊大路展現在他們眼前

蔣介石的手下見狀,就開始拍起了馬屁,說是身為最高領導人果然有其威嚴,猴子看到您脫帽子了就立即散去。蔣介石聽到這話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事過多年,峨眉山的老方丈就出來解釋這件事,說是因為猴子們平時都是他們餵食物,所以看到光頭潛意識裡都有些尊敬

感謝評論區指正


楊繼盛略傳 ————《明朝那些事兒》
楊繼盛,即使再過五百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楊繼盛,字仲芳,河北容城人,正德五年(1510)生,家裡很窮。
楊繼盛不但窮,還很苦,因為他七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也沒閑著,給他找了個繼母,更不幸的是,這位繼母也不是省油的燈,缺少博愛精神,沒把他當兒子,只讓他做雜役。
在苦難的童年中,楊繼盛開始成長。
童工楊繼盛的主要工作是放牛,他沒有父母的疼愛,也沒有零花錢,犯了錯還要挨打,然而楊繼盛沒有辦法,日子只能這樣一天天地過。
突然有一天,他牽著牛回家的時候,對家裡人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想讀書。」
在沒有希望工程的明代,這句話對於楊繼盛的家人而言,大致是一個笑話。
家裡沒有錢,即使有,也輪不到你。
楊繼盛的哥哥隨即給了他一個輕蔑的答覆:
「你才多大年紀,讀什麼書?」
「我能放牛,就不能讀書嗎?」一個倔強的聲音這樣回答。
然而倔強不能解決問題,楊繼盛還是不能去上學,但在他的堅持下,父母最終准許他去私塾旁聽,但前提是必須干好本職工作(放牛)。
於是每天放牛之後,楊繼盛都會把牛系在學堂門前,然後站在窗外,或是躲到角落裡,忍受著那些交過學費的學生鄙視的目光,認真地聽著課。
這對他而言,已經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站了六年之後,楊繼盛的熱情終於感動了他的父母,於是他們把十三歲的兒子送進了私塾。在這裡楊繼盛努力學習,不負眾望,先後考中了秀才和舉人。
可是舉人楊繼盛依然是個窮人,雖然不用再交賦稅,但他不會鑽營,生活依然窘迫,為了節省費用備考,他進入了有國家補貼的國子監。
在這裡,他遇見了那個和藹的國子監校長(祭酒)徐階。
徐階如以往一樣,認真細緻地慰問每個學生的情況,當然,也和以往一樣,他並沒有記住其中的大多數人。
楊繼盛就在被忽視的大多數人中,作為一名國子監的普通監生,他沒有官僚的背景,也沒有庶吉士的前途,自然也沒有被徐階牢記的理由。
但徐階沒有想到,十年之後,這個貧寒而不起眼的學生,將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他打開那道勝利之門。
在明代,要想陞官,是要考試的,但這一關實在太難,官僚子弟吃不了苦,只好另覓他途,而要繼承父親的世襲官位,必須等到老爹死掉或是退休,是不太靠譜的。
所以國子監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因為監生可以直接做官,雖然名額極少,但總比沒有強。
於是在官僚子弟彙集的國子監,楊繼盛成為了一個孤獨的異類,同學們奢侈享樂、揮霍無度,楊繼盛卻只能每日讀書,按時就寢,因為他沒有錢,只能靠監生那點可憐的補助。
但楊繼盛從未自慚形穢,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當權貴子弟為了那幾個可憐的名額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楊繼盛卻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科舉中一舉中第,成為了一名進士。

楊繼盛的運氣實在一般,他被分配到冷衙門南京吏部,當上了六品主事,之後又改任兵部員外郎。和他的同學相比,既沒有庶吉士的光輝前景,也沒有地方官的油水實惠 然而楊繼盛沒有怨言,他只是默默地工作,努力地幹活。
楊繼盛不是一個聰明人,至少比張居正還差得遠,雖然他很勤奮,但勤奮是永遠無法彌補天分的。他缺乏大局觀,不會搞同事關係,不會拉幫結派,政務能力也很一般。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但他不以為意,因為對於出身貧寒的他而言,這一切已經足夠了。
雖然這個世界很複雜,官場很狡詐,但在他那裡卻十分簡單,因為他的為官之道只有一條:報效國家、體恤百姓。
這是大多數新官員們口頭禪和必喊口號,很多人喊得比楊繼盛響亮,卻沒有記住。
楊繼盛記住了,而且他照做了。作為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他很知足,很感恩,他所期望的,只是踏踏實實地為國為民做幾件事而已。
所以當「庚戌之變」後,仇大將軍要開「馬市」再次妥協退讓裝孫子的時候,楊繼盛當即站出來,憤然上書,反對馬市。
仇鸞十分惱火,就告了楊繼盛的黑狀,將其關進詔獄,並貶官發配偏遠地區狄道。
狄道十分荒涼,少數民族聚居,本地人不愛好讀書,只喜歡鬧事,到這裡做官基本相當於勞改。
然而楊繼盛毫無畏懼,因為他是一個簡單的人,用簡單的方式,過簡單的生活。
他吃粗茶淡飯,住簡陋的房子,教當地人識字讀書,解決紛爭,不收一文不取一物,連蠻夷之地的鄉民也被他感化,大家都稱他為「楊父」。
居廟堂之上,處江湖之遠,皆憂其民者,方可為官。
不久後,仇鸞密謀敗亡,嘉靖想起了楊繼盛的忠言,便詔令他復官,先升他為知縣,一月後升南京戶部主事,三天後升刑部員外郎。
坐著直升飛機的楊繼盛還沒有到頂,很快他又回到了京城,這一次他的任職地點是兵部武選司。
兵部最窮的地方是職方司,而最富的無疑是武選司。武將升遷謫降,手中大筆一揮即可,又閑又富,肥得流油。
而毫無背景的楊繼盛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職位,完全是因為嚴嵩的推薦。
[861]
嚴嵩之所以保舉楊繼盛,自然不是欣賞他的正直無私,只是因為仇鸞是他的敵人,而楊繼盛曾經反對仇鸞,在他看來,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可是嚴嵩並不知道,在楊繼盛的敵人名單上,仇鸞只排第二,第一名的位置一直是留給他老人家的。
嚴嵩認為自己能夠利用楊繼盛與仇鸞的矛盾,能夠用官位和利益收買這個人,能夠將他收為己用,然而他錯了,因為他並不了解楊繼盛。
這是一個沒有私仇的人,他的心中只有公憤,即使整他個人,只要有益國家,他也毫無怨言,此即所謂大公無私。
大私無公的嚴嵩自然是無法理解這種品格的,他正在家裡等待著新同黨的加入,卻沒有想到,毀滅之路已然就此打開。
當嚴嵩自信十足的時候,楊繼盛卻已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朝局黑暗、民生凋敝,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嚴嵩,這位本應用心勤政的內閣首輔貪污受賄、結黨營私,干過的好事可謂罄竹難書(不是寫不完,是不太好找),心中裝著他自己,唯獨沒有全世界。
於是楊繼盛決定上書彈劾這個人。
在明代,彈劾可謂是家常便飯,比如你看某人不順眼,可以上書彈劾,和某人有仇,可以上書彈劾,政治鬥爭需要,可以上書彈劾,閑來無事找點活干,也可以上書彈劾。彈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比如不講個人衛生、衣服沒穿對、腰帶沒系好,長相難看也可以彈,總之是只要想得到,就能彈得了。
而在這種環境下,明代的官員們已經養成了習慣,大凡一個官員干到三品副部級,如果檔案里沒有十幾份彈章,那就是件極不正常的事情。
你彈劾我,我彈劾你,幸福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幾十年混下來,一次也沒被彈劾過的,不是人,是神。
在彈劾如吃飯穿衣的時代,平凡而不起眼的楊繼盛卻因此萬古流芳,是因為他使用了最為特別的一種彈劾方式——死劾。
在很多情況下,彈劾是一種政治手段,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大家同朝為官,混個功名也不容易,彈劾貪污,下次就少貪點,彈劾禮儀,那就注意點形象,就算是彈劾長相不佳,最多不過是去整容,你來我往,相敬如賓。
而死劾,並非是簡單的文書,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彈劾的罪狀是足以置對方死地的罪名,彈劾的對象是足以決定自己生死的人,彈劾的結果是九死一生.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生命為賭注,冒死上劾,是為死劾。
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若非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類的糾紛,是斷然不會有人用這一招的,嚴嵩沒有殺楊繼盛的爹,更不會搶他的老婆,相反,他提拔了楊繼盛,並希望將他收入門下。
然而楊繼盛拒絕了升官發財的機會,他已經下定決心,死劾嚴嵩。

嚴嵩不是他的仇人,他卻依然不忿,為夏言不忿、為朝局不忿、為死在蒙古馬刀下的萬民不忿,為天下不忿!
以天下為己任者,是然。
他並非不知道這樣做的下場,沈鏈的遭遇就在眼前,並非沒有人勸過他,深通王學,熟悉鬥爭之道的唐順之及時看出了苗頭,作為楊繼盛的朋友,他曾寫信勸告:
「願益留意,不朽之業,終當在執事而為。」
作為王學左派的嫡傳弟子(聶豹、徐階屬右派),唐順之十分清楚當時的政治環境,所以他苦口婆心相勸,希望楊繼盛不要出頭,以避禍患。
楊繼盛看了信,卻只是笑而不答,
他的人生只剩下了一件事情。
在上書彈劾之前,楊繼盛齋戒了三天。
這是他一生中最後的自由時光,四十二歲的楊繼盛回顧了他的過去,從童年的貧寒,到青年的求索,熬過了繼母的虐待,熬過了仇鸞的陷害,現在的他,是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前景光輝,仕途遠大。
然而現在他準備放棄所有一切,去完成那件必死無疑的大業。
因為放牛的楊繼盛、歷經磨難的楊繼盛、看盡官場黑暗的楊繼盛,依然是同一個楊繼盛。
在黑暗中的楊繼盛,是一個純潔的人。而面對這片窒息的黑暗,他無力反抗,只能發出那最後的吶喊。
楊繼盛雖然不聰明,卻也不笨,他十分明白,唐順之的話是對的。
死劾確實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但他沒有更好的方法。他沒有錢財,沒有權勢,沒有庶吉士的背景和入閣的希望,更沒有張居正和徐階的智慧。歸根結底,他只是個出身農家、天賦平凡的普通人。
他唯一擁有的,只是他的性命。
而彈劾後的流程他也很清楚,嚴嵩的誣告、錦衣衛的拷打、詔獄的長期關押,如果運氣好,可能還有行刑人的大刀。在這樣恐怖的環境下,
根本不用指望什麼九死一生,只有十死無生。
然而他依然決定這樣做。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說來這種行為有著很多稱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這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為。
而在中國古老的哲學中,這種行為有著一個恰如其當的名稱: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我深信,這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

楊繼盛已經了無牽掛。
他拿起了筆,在鋪開的紙張上寫下了悲憤的心聲:
臣孤直罪臣楊繼盛,請以嵩十大罪為陛下陳之!
當楊繼盛將這封千古名疏封存妥當,遞送內閣轉交西苑之時,他已經完成了一個偉大的轉變,昔日那個放牛的貧農子弟,歷經幾十年的風雨,終將成為一位不朽的英雄。
就在嘉靖收到這封上疏後不久,消息靈通的嚴嵩便從皇帝的侍從那裡得知了奏疏的內容。
面對這個從五品小官義正言辭的控訴,嚴嵩害怕了,他雖然是內閣首輔,雖然是皇帝的寵臣,卻依然害怕這個來自最底層的無畏的聲音。
而且根據多年的從政經驗,他迅速作出了判斷——這人是來玩命的。
但就在他驚惶不定的時候,獨眼龍軍師嚴世蕃又出場了,聽完那慌不擇言的講述後,他卻只是鎮定地說了一句話:
「奏疏在哪裡,拿給我看。」
仔細閱覽之後,嚴世蕃露出了笑容,他告訴自己那慌張的父親,不用害怕,其實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幾乎就在嚴嵩知曉奏疏內容的同時,徐階也知道了,這也是沒辦法,十六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想在保住腦袋,混碗飯吃,就得時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動態。
徐階驚嘆於楊繼盛的勇氣,他萬沒想到,當年那個沉默的學生竟然有如此的血性,如此的勇敢,孤軍突起,去挑戰那個他絕對無法戰勝的對手。
他敬佩這個人,因為這個人做了連他都不敢去做的事情。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危險已向自己逼近。
因為楊繼盛是他的學生,而在那年頭,師生關係就是政治關係,楊繼盛上書,他雖然並不知情,卻也絕對脫離不了關係。而目前政局敵強我弱,還遠不到攤牌的時候,如此時與嚴黨開戰,必定功虧一簣。
徐階坐卧不安,直到他拿到奏疏全文,這才鬆了一口氣。
因為在這封奏疏的末尾,楊繼盛還加上了這樣一句話——「大學士徐階蒙陛下特擢,乃亦每事依違,不敢持正,不可不謂之負國也」。
真糊塗也好,假聰明也罷,這句關鍵的話最終挽救了徐階,保存了他的實力。
政壇的地震看似已經不可避免,嚴嵩驚慌失措,徐階忐忑不安,而楊繼盛卻只是鎮定自若,靜候處理。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在這件事情中,最為恐慌的並不是以上三位,而是另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人——高拱。
無論是嚴嵩還是徐階,高拱都是以禮相待,所以這件事對高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然而就在他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打開奏疏的抄本,看到那句要人命的話時,頓如五雷轟頂,馬上抄起文書去找徐階。
他所看到的那句話,正是嚴世蕃所注意的那一句。
看著面無人色,氣喘吁吁的高拱,徐階十分納悶,然而當他順著高拱的指向,仔細研讀那句話時,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句讓嚴世蕃笑顏逐開,讓高拱嚇破膽的話是這樣寫的——願陛下聽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問裕、景二王。
徐階的臉白了,他很清楚,這是一句授人以柄的話,很容易被理解為裕王指使楊繼盛,借攻擊嚴嵩之名逼宮犯上,若被嚴黨利用,後果不堪設想。
高拱之所以跑來找徐階,原因在於他認為楊繼盛是徐階的學生,上書必定是徐階指使,準備藉此和嚴黨決戰。
而徐階敢於攤牌,必然有著全盤計劃,但無論你徐兄有何打算,也得給兄弟劃個道出來,讓我早有準備,免得無故遭殃。
然而徐階誠懇地告訴他,自己並不知道這件事,也沒有後著。
這下子高拱傻眼了,一直以來,裕王和嚴黨的關係並不好,而皇帝寧可信任他身邊的道士,也不願相信自己的兒子,以嚴世蕃的智商,絕不會放過這個一網打盡的機會。
看著團團亂轉的高拱,徐階也是焦急萬分,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還算是某種程度上的盟友,裕王如果倒了,對他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
千鈞一髮,面對幾近絕望的高拱,徐階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最後的辦法:
「事已至此,只能去找那個人了,聽天由命吧。」
徐階和高拱到底是政治老手,此時的嚴世蕃確實正打著裕王的主意,準備一箭雙鵰,借刀殺人。在他的指點下,嚴嵩把禍水引向了二王。
這個話題徹底觸痛了嘉靖的神經,他立刻派人前去詔獄質問楊繼盛(此時已經下獄):與二王有何種關係,為何要引出二王?
楊繼盛雖然耿直,卻並不笨,他意識到了問題中隱含的巨大風險,大聲答道:
「除了二王,朝中還有人不怕嚴嵩嗎?!」
聽到答案的嘉靖這才鬆了口氣,但危機還遠未結束,因為嚴世蕃先生從來就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也從未期盼楊繼盛會頭腦發熱,主動配合。事實上,他的計劃才剛剛開始。

嚴世蕃深知,雖然朝中嚴黨勢力龐大,但要想除掉楊繼盛,拉裕王下水,必須藉助另一個人的力量,而對於那個人,他是有把握的。
算盤打得確實不錯,可惜他的對手是徐階。
據說在象棋中,能看到後兩步的就是高手,看到後三手以上的就是大師水平,而在政治這種特殊的遊戲中,徐階是當之無愧的特級大師。他不但算出了嚴世蕃的企圖,還算準了他的預定目標。
於是在嚴世蕃動手之前,他搶先一步,找到了那個關鍵的人——陸炳。
楊繼盛和裕王的命運,就握在陸炳的手中。因為這位仁兄不但是特務頭子,還是詔獄的監獄長,在監獄裡做點手腳,搞份假口供,然後派出個把錦衣衛,深更半夜栽贓一下裕王,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陸炳是嚴黨的同盟,無論如何,他沒有拒絕嚴世蕃的理由,然而徐階依然登門拜訪了,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
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判斷——陸炳還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已沒有別的方法。
面對陸炳這樣的老江湖,講客套或是談交情,無異於是自取其辱,徐階開門見山:
「此事不宜牽涉過廣,望三思而行。」
陸炳看著徐階,沉默不語。
他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他不願表態,也不能表態。
反正已經說了,徐階又提出了另一個要求:
「那個人還望老兄多加保全。」
聽到這句話,陸炳終於開口了:
「此人之事上通天子,非我所能為。」
意思是,這件事情已經通天,我是罩不住的。
這是句實話,徐階也只能嘆氣了:
「唯望老兄多加留意。」
陸炳點了點頭,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徐階走了,嚴世蕃來了。
當然,他的來意和徐階完全相反——把楊繼盛整死,順帶梢上裕王。
陸炳熱情地接待了他,還不斷點頭表示同意。
嚴世蕃滿意地走了,然而事情的發展並非如他所料。
此後嚴嵩父子天天在家裡等待著好消息的到來,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陸炳那邊卻毫無動靜。
嚴世蕃沒有再去找過陸炳,作為官場老手,他很清楚對方的這種態度所代表的意義——拒絕。

沈鏈離去時的背影,是陸炳永遠無法忘懷的,所以在關鍵的時刻,他作出了這個關鍵的抉擇。
他雖然沒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卻依然堅守著僅存的良知。
外面大風大浪,斗得你死我活,而事件的中心人物楊繼盛卻是異常的平靜,他鎮定地呆在牢房中,等待著即將來臨的暴風驟雨。
在陸炳的授意下,詔獄的看守並沒有難為楊繼盛,但嚴嵩的能量卻並不是陸炳可以左右的,很快,楊繼盛就為他的勇敢付出了代價。
他被拖出了牢房,接受了廷杖一百的處罰。
廷杖是用大棍子打屁股,一般說來,如果是所謂「用心打」,六十廷杖就足以將人活活打死,即使不死也脫層皮,極為痛苦。
一位同僚實在看不下去了,他託人送給楊繼盛一副蛇膽,告訴他:用此物可以止痛。
然而楊繼盛再次表現了他的無畏與勇氣:
「我楊椒山(楊繼盛號椒山)自己有膽,用不著這個!」
有種,實在太有種了。
楊繼盛沒錢買通行刑人,又得罪了財雄勢大的嚴嵩,一般說來是必死無疑了。
可讓人驚嘆的是,楊繼盛挨了一百杖,雖說皮開肉綻,傷筋動骨,竟然還是保住了一條命。除了他身體好外,估計也有某些場外因素——行刑者是錦衣衛。
不過一百杖還是結結實實的一百杖,不是打在棉花上的,楊繼盛依然只剩下了半條命,等待著他的不是救護車或高幹病房,只有潮濕而散發著惡臭的詔獄。
然而正是在這個恐怖陰森的地方,楊繼盛干出了一件聳人聽聞、挑戰人類極限的事情。
雖說是硬漢,畢竟不是鐵人,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經昏迷的楊繼盛被拖回了牢房,沒有人給他包紮,在蠅蟲滋生,骯髒陰冷的空氣中,他的傷口開始惡化感染。
在那個深夜,楊繼盛被腿上的劇痛喚醒,借著微光,他看見了自己的殘腿和碎肉,卻並沒有大聲呻吟叫喊,只是叫來了一個看守:
「這裡太暗,請幫我點一盞燈借光。」
這是一個並不過分的要求,看守答應了,他點亮一盞燈,靠近了楊繼盛的牢房。
就在光亮灑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這位看守看見了一幕讓他魂飛魄散、永生難忘的可怕景象:
楊繼盛十分安靜地坐在那裡,他低著頭,手中拿著一片破碎碗片,聚精會神地刮著腿上的肉,那裡已經感染腐爛了。
他沒有麻藥,也不用鐵環,更沒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帶著一副平靜的表情,不停地刮著腐肉,碗片並不鋒利,腐肉也不易割斷,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然而楊繼盛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在這個深夜,那枯燥的摩擦聲始終回映著在陰森的監房裡,在寂靜中訴說著這無以倫比的勇敢與剛強。

在昏暗的燈光下,楊繼盛獨立完成著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以肯定)的手術,當年關老爺刮骨療毒(真假還不一定),也還有個醫生(特級醫師華佗),用的是專用手術刀,旁邊一大群人圍著,陪他下棋解悶。
相比而言,楊繼盛先生的手術是自助式的,沒有手術燈,沒有寬敞的營房,陪伴他的只有蒼蠅蚊子,他沒有消毒的手術刀,只有往日吃飯用的碎碗片。
楊繼盛繼續著他的工作,腐肉已經颳得差不多了,骨頭露了出來,他開始截去附在骨頭上面的筋膜。
掌燈的看守快要崩潰了,看著這恐怖的一幕,他想逃走,雙腿卻被牢牢地釘在原地,動彈不得。
他曾見過無數個被拷打得慘不忍睹的犯人,聽到過無數次凄慘而恐怖的哀嚎,但在這個平靜的夜裡,他提著油燈,面對這個鎮定的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和震撼。
於是他開始顫抖,光影隨著他的手不斷地搖動著。
一個沉悶的聲音終於打破了這片死一般的寂靜:
「不要動,我看不清了。」
二十年前,曾有一部極為轟動的電影《第一滴血》,後來還拍了續集,裡面的蘭博兄極為彪悍,曾把火藥灑在傷口上,給自己消毒,國人為之側目,皆視其為硬漢偶像。
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在四百多年前,有一個叫楊繼盛的人曾經比蘭博還要蘭博,而他們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蘭博是假的,楊繼盛是真的。
楊繼盛就這樣活了下來,就這樣名震天下,就這樣永垂青史,因為他的堅忍、頑強、以及正直。
嚴嵩明白,陸炳是指望不上了,但刻骨的仇恨與畏懼是不會消弭的,楊繼盛非殺不可!
此時案件已經轉到了刑部,侍郎王學益是嚴黨成員,嚴嵩指使他從速解決楊繼盛,因為罵人是沒法殺頭的,嚴大人送佛送上天,指定了罪名:詐傳親王令旨。
可是副部長報上去,部長何鰲卻不批,郎中史朝賓還明確表示,絕不執行。
嚴嵩發怒了,他撤了史朝賓的官,並託人告訴何鰲,再不聽話,你就跟史郎中一起走。
何鰲妥協了,刑部就此遞交了處理意見——依律處決。

然而嚴嵩萬萬沒有想到,他費盡心機的這份文書竟然還是無法執行,而他也無可奈何——皇帝不批。
嘉靖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鋒銳少年了,他已經做了三十年皇帝,經歷了無數風波,鬥倒了無數權臣,該吃的吃了,該玩的玩了,該整的也整了,剩下的唯一願望就是多活幾年。
所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修道事業中去,把國事交給手下的大臣。而這位聰明的皇帝之所以敢於放權,是因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所有的大臣都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沒有人能猜透他的心思。
一般說來,老闆越聰明,員工也就越難受,嘉靖老闆是不好伺候的,他不但天資聰慧,而且善於耍詐,你說東,他就偏往西,你讓他吃飯,他偏要睡覺,總之是讓你摸不著他的譜。
然而情況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日積月累的折騰中,大明公司的幾位頂尖員工終於超越了老闆的水平,成為了真正的領導者。
在這些足以掌控老闆的超級員工名單中,有著嚴嵩和嚴世蕃的名字,當然,還有徐階。在此之後不久,兩個更為厲害的人也將被列入這個名單,而他們所掌控的,將是天下。
耍猴的時代即將結束,被猴耍的時代即將開始。
但至少在楊繼盛的問題上,嘉靖暫時還沒有被耍弄,他十分清楚此案奧秘,畢竟楊繼盛的目標只是嚴嵩,嚴嵩想借刀殺人,他卻不想被人當槍使。
楊繼盛的案子就這麼拖了三年,懸而不決,直到三年後的那起群眾事件。
嘉靖三十四年(1555),楊繼盛仍在獄中頑強地堅持著,外面的同僚同事們卻忍耐不住了,人關了這麼久,吃了這麼多苦,連個說法都沒有,你當言官們是飯桶不成?
於是一時之間群臣上書,要求釋放楊繼盛,聲勢浩大,甚囂塵上。
嚴嵩沉不住氣了,此時,嚴黨的中堅人物,著名貪官鄢懋卿向他進言:
養虎為患。
嚴嵩點了點頭。
恰在此時,嚴嵩看到了他的乾兒子,嚴黨的另一幹將趙文華送來的一份論罪奏疏,在這份奏疏上,寫著兩個人的名字。
嚴嵩思索片刻,拿起了筆,在這兩個名字的後面,又加上了三個字:楊繼盛。
因為他十分清楚,名列這份奏疏上的人,必死無疑。而皇帝在盛怒之下,是不會注意到這個小小的筆誤的。
嚴嵩充分地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歷時三年,用盡手段,他終於把自己的死敵楊繼盛送上了黃泉之路。
然而他萬萬不會想到,在他寫下楊繼盛名字的那一刻,他已犯下了一個最為致命的錯誤,覆亡之門就此打開。

在隱忍的日子裡,徐階時刻注意著嚴嵩的言行,而他遲遲不動手,是因為他一直未能發現嚴嵩的破綻。
縱橫官場四十餘年的嚴嵩是真正的精英,他雖然貪污受賄,雖然結黨營私,卻無人能抓住他的把柄,因為他知道哪些錢可以拿,哪些不能拿,哪些人要打,哪些人要拉。
所以這麼多年來,他只受到過一次真正的威脅,然而那位慈悲為懷的夏言先生放過了他,此後他變得更加謹慎小心,狡詐無情。
然而他終於大意了,楊繼盛的死劾激起了他的憤怒,混淆了他的思維判斷,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殺死楊繼盛。
楊繼盛就是奔著死來的。
他不受嚴嵩的收買,不聽朋友的勸告,明知毫無勝利的希望,卻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以死罪彈劾嚴嵩,因為他的目的很明確:
只求一死!
用死來表達他的憤怒,用死來喚醒膽怯的人們,如同春秋時的鑄劍師那樣,楊繼盛用他的生命鑄就了那柄斬殺姦邪的利劍。
事實證明,楊繼盛的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圈套,而嚴嵩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
嘉靖三十四年(1555)九月,正如嚴嵩所預料的那樣,憤怒的嘉靖批示了這封奏疏: 秋後處決。
消息傳出之後,一個女人在自己簡陋的房中,完成了另一封奏疏。
這個女人是楊繼盛的妻子,偉人的老婆自然也不是常人,在上書里,這個弱女子提出了一個公平的交換條件——倘以罪重,必不可赦,願即斬臣妾首,以代夫誅。
一命換一命,很公平。
嚴嵩看到了這封奏疏,然後扔進了文書堆里。
楊繼盛的妻子文化不高,這封文書是她口述,由王世貞代寫的,在臨刑前,他再次來到獄中,去向他的同年兼好友告別。
王世貞是個講義氣的人,之前他曾多次探監,給楊繼盛送來湯藥,幫助他熬了下來。
可是事已至此,回天乏術,於是在詔獄中,王世貞和他的朋友見了最後一面。
眼前的楊繼盛已經不成人形了,他沒有父母的疼愛,眾人的追捧,他很平凡,即使在那支光榮的進士隊伍中,他也只是一個為人忽視、沉默寡言的人,輝煌顯赫從未屬於過他。
而今的他,只剩下了殘肢破衣、遍體鱗傷,還有即將到來的死亡命運。
楊繼盛卻只是平靜地提出了最後的要求:
「我的後事,就勞煩你了。」
楊繼盛沒有錢,他的妻子也沒有錢,對他而言,要想找口棺材入土為安,是比較困難的。
王世貞用力地點了點頭,這已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完了,楊繼盛即將走向他人生的最後舞台——刑場。

在這最後訣別的時候,王世貞終於不禁放聲大哭:
「椒山,事情怎麼會到這個地步啊!」
然而此時的楊繼盛笑了,他倚著牆壁,用殘腿支撐著自己的身體:
「元美(王世貞字元美),不必如此,」在昏暗的牢房中,他的臉上映射出無比自豪的光芒:
「死得其所,死又何懼!」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十月初一日,楊繼盛英勇就義。
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中,手無寸鐵的楊繼盛,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只憑藉他的信念和勇氣。
臨刑前,他賦詩一首: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之餘,還常常開玩笑。
  1、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遊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遊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鬍鬚,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後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雲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住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2、一天傍晚,東坡與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時值深秋,金風颯颯,水波粼粼,大江兩岸,景色迷人。飲酒間,佛印向東坡索句。蘇東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說。佛印望去,只見岸上有條大黃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頭。佛印知道蘇東坡在開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摺扇拋入水中。兩人心照不宣,撫掌大笑。原來他們是作了一副雙關啞聯。
  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詩(屍)


這個可以寫一個小合集。
先講一個teddy bear 的故事。對於我這種對毛絨絨的玩偶毫無抵抗力的人來說,泰迪熊簡直萌進我心坎兒了。然而泰迪熊的得名來源於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不是羅斯福新政的羅斯福,是泰迪羅斯福總統。
羅斯福總統小名泰迪,酷愛打獵的總統在密西西比州獵熊時時經三日一無所獲之後終於有了一個目標,一隻黑熊,一番折騰後發現這隻黑熊是老弱病殘,羅斯福總統拒絕獵殺這隻黑熊。此事被漫畫家畫入圖冊,又被一個個性店主DIY出了一隻玩具並且寄到了白宮。饒有興緻的總統先生給送給它自己的昵稱。從此泰迪熊問世。

第二個故事頗有些冷門,但仔細看來還是很有意思的。
在貨幣金融學中,大家都聽說過金本位,即每單位貨幣與多少黃金掛鉤,因為紙幣本身價值不大,因而需要與貴重金屬例如,黃金白銀掛鉤。那大家一定沒有聽說過小米本位吧。然而歷史說是的,這是我們可愛的中共搞出來的貨幣政策。
這個事故告訴我們,你有黃金,who cares?我有小米,我的地盤我做主。


第三個故事大概很多人都知道。
我最喜歡的一位政治家是溫斯頓.丘吉爾。我知道他一堆可愛的糗事。比如他考試成績很差,又比如他和我一樣有抑鬱症。當然我們最相似的事情是拍照片都喜歡豎起兩根手指假扮兔子耳朵,明明一臉嚴肅,卻忘不了尖銳的逗比情懷。
以上是開玩笑,歷史淵源是這樣的,「V」字手來源於二戰時,比利時人為了鼓勵淪陷區的人民,號召大家用「V」字手勢。「V」是英語「victory",法語「victoire",荷蘭語「vrijheid"的首字母,表達必勝的決心。1941年,萌萌噠的丘吉爾先生在一次演講中,使用了「V」字手勢,從此深入人心。(比利時人說法語,荷蘭語以及德語)


第四個故事。
相信大家記得鴻篇巨製電影「亂世佳人」,那個溫婉動人的韓梅蘭扮演者,奧利維亞.德.哈維蘭和另一位希區柯克女郎,瓊.芳登是同胞姐妹。然姐妹鬩於好萊塢。
兩人從小就暗地比較,比較美貌,才華,受寵愛程度。當然第一次撕破臉就是因為,姐姐哈維蘭的男票跟芳登求婚了。進入好萊塢這個名利場後,對奧斯卡獎的爭鬥就沒在姐妹倆之間停止過,兩人在各自領獎時對方都嗤之以鼻。在婚姻愛情方面,倆人的較量也從未停止。母親的過世最終導致倆人徹底決裂。隨著芳登離世,兩人的較量才算真正平息。


第五個故事。
在看臉的時代,長相不亮眼的姑娘總會心hin痛,且看傑奎琳.肯尼迪面臨這一尷尬時的化解方法:
敝人身高五英尺七英寸,棕色頭髮,方正面孔,兩隻不幸的眼睛相距遙遠,為配一副適合我鼻樑的寬大眼鏡得花去我三個星期的時間。生就一副難以令人激動的身材,若服裝選擇得當,尚能顯得苗條。可以聊以自慰的是,當我走出家門的時候,可惜母親常常追出門來提醒我,左腳的長襪已經開線,或者外套右上角的紐扣就要掉了。我深知『這都是不可饒恕的罪』。
就是這樣其貌不揚的姑娘,撩到了才華出眾的肯尼迪總統,並且成為美國歷史上風采魅力極佳的一位第一夫人,甚至希拉里引以為榜樣。


第六個故事。
在美國制裁古巴前,肯尼迪總統憂心忡忡,制裁意味著享有盛名的古巴雪茄無法再在美國市場出現。於是,他面目嚴肅的交代下手去買了1000根雪茄。
而這位下手也十分聰明,一下子買了1200根。肯尼迪看到雪茄,內心無比充實,拿出筆在制裁協議上面簽字。


第七個故事。
共和元年聽上去是不是很像新紀元的紀年方式?事實上,早在周厲王時代就有的紀年方式。
公元前841年,爆發了「國人暴動」,周厲王逃離鎬京,周公和召公共同攝政,行天子事,號「共和元年」。

第八個故事。
我們熟悉的漢人的宗法制,比如嫡長子繼承父親的地位。為此,社會嚴格規範女性的操守,譬如貞節牌坊之類的彰顯女德行為。
但對於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來說,女性更加開放,但是男性繼承人還是要保護血統純真性。為此,他們流行的繼承製是幼子繼承製。


第九個故事。
關於滿族兩大姓氏。愛新覺羅氏和葉赫那拉氏。這兩家是世敵。
建部時,葉赫那拉部已經在葉赫河邊建立一個部落,但是愛新覺羅部也看重葉赫那拉所在的肥沃土地,於是發動戰爭,愛新覺羅部落首領傲嬌極了,說,我們姓氏是大地上的金子。葉赫那拉部很鄙視的回應,我們的姓氏是天上的金子(太陽)。結果以愛新覺羅部戰敗。
然而後來,努爾哈赤崛起,想娶女真第一美女葉赫那拉氏。葉赫美女性情倔犟,為報父仇,多次毀婚。努爾哈赤藉由征服女真多個部落。莫須有的七大恨中,葉赫美女也是其中一恨。滅葉赫部時,葉赫部的貝勒,發誓,滅愛新覺羅者為葉赫之女。
且不說真實與否,清朝的確滅亡在葉赫那拉之女的手中。
弔詭的史實,引人心頭一驚。


第十個故事。
大家一定好奇古人是怎麼解決一些生活的小細節。比如,拉粑粑後怎麼擦屁股。三國時,人們用竹片或者木片來擦屁股,因為紙張是奢侈品,直至元代,才用紙張擦屁股。
當然還有一件趣事,我們現代人都有蹲馬桶看手機的習慣。然而,這不是我們現代人的首創,據記載,古人的廁所的牆壁上會貼上圖畫,可供觀賞。。。。。#_#系的,傳聞中被禁的紅樓夢曾一度是宮廷牆面上最受歡迎的讀物。ps:嗯嗯的時候順著故事進入通暢階段QAQ(*^0^*)


第十一個故事。
北齊開國皇帝高洋是高歡和婁昭君的二子,也是六個兒子中唯一一個長得難看的。不僅如此,他憨憨的樣子與一家子帥哥美女加高智商家族格格不入。因而母親不喜歡他。
然而,小時候一次父親給兒子們出題,讓兒子們解決一團亂麻應該如何解開。唯有高洋拿出一把劍展開繁複的麻繩。
此後高洋的一生都是踐行兩個標準,搜羅天下美女和快刀斬亂麻。


第十二故事。
穿越女主最愛的男主大概就是雍正了。
看慣無數女主傷心,掙扎,大家都覺得小禛禛嚴肅,冷酷,無情。正如他在批奏摺的時候說,朕就是這樣的漢子。ㄟ( ̄▽ ̄ㄟ)略萌。
然而更加萌的是他還是一個cosplay達人。他是道士,是小偷,是傳教士,是獵戶,是漁翁。。。。o(≧o≦)o
皇上,我要是穿過去也會愛你吧,這麼會玩兒&>_&<


第十二個故事。
很多都熟悉碳酸飲料,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碳酸飲料的鼻祖可口可樂至今保持著非常保守的傳承方法,秘方。
對,沒錯,老少皆宜的可口可樂至今沒有幾個人知道秘方是什麼。
攤手,可口可樂這麼牛逼也是保密功夫極好。


第十三個故事。
講講一些愛國人。
當年火燒趙家樓的青年也是愛國青年,最後成了漢奸。
刺殺攝政王載灃的汪精衛最後投靠日本人。
憂心天下的錢謙益在愛妾執意殉國時,不忍就死。
這幾個故事並不搞笑都是諷刺,對於人物評價只給一個詞,蓋棺定論。


第十四個故事。
講講開襠褲。
古人用裙裾遮蔽下半身,就是圍一條裙子。後來戰爭中需要使用馬匹,雙腿需要分開,人們為了禦寒保暖,想出用布條包裹腿部的方法。這是開襠褲的起源。
然而這僅是男士的穿著,只有上層女士也有這層講究,中下層則完全沒有。
到了西漢,漢昭帝時期,上官皇后年僅六歲便入宮為後。皇后背後勢力交錯複雜,外戚為了保存家族勢力,讓後宮女子將褲子前後相縫,形成褲子。這樣皇帝在慾火攻心之下,只會皇后了。
自此,褲子誕生。
捂臉,中間可以腦補小黃文,冒冒不會寫o_O
O_o

第十五個故事。
講一講「且」字。
人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對男根進行崇拜的。因而造字也反映出這一特點。
^_-,且字正是反應了這個特點。且是勃起的男性生殖器的象形狀態。


第十六個故事。
冒冒很喜歡一個地名叫蘭陵,聽上去雅緻清秀,符合江南氣韻。這也是現常州的古稱。然而,蘭陵這個詞兒還是北方人的發明,蘭陵原在山東境內,前兩年火爆的蘭陵王就是以山東境內蘭陵作為封號。
衣冠南渡期間,有一望族落族常州一帶,為了紀念家鄉,亦稱此地為蘭陵,俗稱南蘭陵。
魏晉南北朝後世家大族也是皇族之一的蘭陵蕭氏就是這個家族。

第十七個故事。
關於吃醋。
唐太宗有一賢相,房玄齡。房是妻管嚴,尤其不敢納妾。
唐太宗要送給房一美人,房只能忙不迭的請求陛下收回成命。唐太宗對房內院之事早有耳聞。
於是,召見房夫人,準備用皇帝的威儀震懾一下河東獅。便對房夫人要求,如不同意房相納妾,便要喝下毒酒來謝罪。房夫人性情剛烈,毫無遲疑的喝下了剛呈上來的酒。
此事傳揚出去,喝毒酒變成了喝醋,後來演變成了吃醋。
當然,唐代的醋有一別名叫苦酒。
冒冒覺得,逗比的是唐太宗,你特么太愛管閑事了好哇。


第十八個故事。
黃山有一盛景,溫泉。冒冒去過其中一個景點,情人谷。
情人谷的來名頗有點浪漫之位。
在八十年代,當時此谷還不叫情人谷,因為水色清峻,如碧玉一般純美。因而叫翡翠谷。
可惜,當時翡翠谷還未開發,一群年輕人迷路進入了翡翠谷。谷在山腳下,氣候溫潤,草木豐潤,處處生機勃勃,也充滿殺機。
而這群年輕人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到底走出了翡翠谷。不僅如此,這群年輕人還出現了十對cp。
此後,這翡翠谷便成為了情人谷。


第十九故事。
最近熱成燙手山芋的王寶強事件讓冒冒想到梁朝蕭繹的妃子徐妃。
這徐妃赫赫有名,有一名句叫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便是出自此女。
徐妃姿容甚妙,但是丈夫雖貴為天子,卻只是獨眼。徐妃好美色,一看自己丑陋的丈夫來到宮殿要寵幸自己,就畫上半面妝以此嘲笑丈夫獨眼趕走丈夫。不僅如此,她經常與一些出沒宮廷的清秀道人相好。
這樣有個性的女子,蕭繹也是很能忍,居然僅僅是生氣,到最後忍無可忍才將徐妃殺了。


第二十個故事。
上廁所和下廚的故事。中國人很喜歡方位化,一個家也經常四四方方,在北面設廁所,在南面設廚房,而人是在正中央,因而叫(北)上廁所,(南)下廚房。


第二十一個故事。
曾國藩教子。曾國藩雖然是名臣,官場沉浮多年而不倒,本人卻十分厭惡官場。曾國藩有子二人,長子自幼聰慧好讀書,曾家大家族都看好這孩子。因而,不少長輩兄弟給曾國藩寫信,讓其早日讀八股應試,光耀門楣。曾國藩回信推諉說孩子太小,又聰明,只要在十三四歲好好教導就可以立見成效。到了孩子十三四歲,曾國藩依舊不鼓勵兒子讀八股,甚至寫信給孩子,謹記不能碰八股。一家子無可奈何,都感嘆一個好苗子就這麼給毀了。曾國藩本人卻很高興,他的理念是,讀書在於明理,如果只為仕途,那不少人都給毀了。
在清朝秀才的錄取比例為百分之零點四八,不少人一直讀書,讀到中年還考不中,又清高。以至於一事無成還靠妻子養著。
當然不要小瞧曾國藩兒子,在左宗棠平定伊犁事件中,與沙俄據理力爭,保住國土的就是這位曾紀則。
曾國藩一直希望後代多讀書,讀書明理養心而不為仕途這樣過多的利益所遮蓋。因而曾氏家族一直人才輩出。


第二十二個故事。
這次冒冒在關注一個韓國電影的問題。很多人都感嘆,韓國電影改變法律,中國法律改變電影。
對於這一點冒冒有話說,韓國和中國都屬於大陸法系,以成文法為主。但是韓國受美國法律影響較深,美國法系是判例法。
冒冒在學習經濟法的時候,曾經被老師講的一則案例感動。當時美國決定對商家和顧客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進行嚴懲。正好那個時間段內,有一個美國人去買熱飲,當他將熱飲放在車內發動車子時,熱飲撒在了此人的褲子上,熱飲溫度很高,燙傷此人的皮膚。美國法庭以此為典型案例,判罰熱飲店十幾萬美金。
對於這個案例,冒冒一直很感動,但是法系不同,解決途徑也不同。但是普法任重而道遠是事實。


第二十三個故事。
關於跳水運動。其實在宋朝以前有一項運動叫水鞦韆。即人在盪鞦韆是藉助鞦韆騰空然後在空中完成各種動作,最後入水,想想都覺得有點酷。


第二十四個故事。


是有趣的故事,但不是有趣的歷史故事,出自《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只截取片段:
一日,庄生出遊山下,見荒冢累累,嘆道:「『老少俱無辨,賢愚同所歸。』人歸冢中,冢中豈能復為人乎?」嗟咨了一回。再行幾步,忽見一新墳,封土未乾。一年輕少婦人,渾身縞素,坐於此冢之旁,手運齊絝素扇,向冢連搧不已。庄生怪而問之:「娘子,冢中所葬何人?為何舉扇搧土?必有其故。」那婦人並不起身,運扇如故,口中鶯啼燕語,說出幾句不通道理的話來。正是:
  聽時笑破千人口,說出加添一段羞。
  那婦人道:「冢中乃妾之拙夫,不幸身亡,埋骨於此。生時與妾相愛,死不能舍。遺言教妾如要改適他人,直待葬事畢後,墳土幹了,方才可嫁。妾思新築之土如何得就干?因此舉扇搧之。」庄生含笑想道:「這婦人好性急!虧他還說生前相愛,若不相愛的還要怎麼?」乃問道:「娘子要這新土乾燥極易。因娘子手腕嬌軟,舉扇無力,不才願替娘子代一臂之勞。」那婦人方才起身,深深道個萬福:「多謝官人!」雙手將素白絝扇遞與庄生。庄生行起道法,舉手照冢頂連搧數扇,水氣都盡,其土頓干。婦人笑容可掬,謝道:「有勞官人用力。」
  將縴手向鬢旁拔下一股銀釵,連那絝扇送庄生,權為相謝。庄生卻其銀釵,受其絝扇。婦人欣然而去。
  莊子心下不平,回到家中,坐於草堂,看了絝扇,口中嘆出四句:
  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相聚幾時休?
  早知死後無情義,索把生前恩愛勾。
庄生又道出四句:
  生前個個說恩愛,死後人人慾搧墳。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後面更精彩,莊子自個裝死試探嬌妻……


謝沒有人邀。


高緯(556~577年),字仁綱,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五位皇帝,565~576年在位,後主。北齊武成帝高湛的長子,母親為胡皇后。
馮小憐為高緯非常喜愛的妃子。
高緯認為像馮小憐這樣可愛的人,只有他一個人來獨享未免暴殄天物,如能讓天下的男人都能欣賞到她的玉體豈不是美事?於是他讓馮小憐果體躺在朝堂上,讓大臣都來一覽秀色。
後李商隱有詩: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小玲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玉體橫陳 便由此而來。


明朝正德年間有位狂放不羈的秀才號「西坡」,大概是仿擬「蘇東坡」之名號吧。

這年天旱,太守設壇齋戒祈雨,西坡秀才賦詩一首:
太守祈雨澤,
萬民多感德。
昨夜推窗看,
見月。

這明明是與太守求雨唱對台戲,太守大怒,立即派人將他抓來,厲聲責問:你狂言惑眾,可知罪?秀才當即又作詩一首:
百姓受苦累,
太守哪有水?
作詩說真話,
何罪?

太守更惱火,責令打他十八大板,秀才不討饒,反而吟詩:
作詩十七字,
被打一十八,
若上萬言書,
打殺!

太守又氣惱又好笑,責令他作詩自嘲,秀才出口成章:
古人號東坡,
今人號西坡。
若將兩人比,
差多。

這時太守夫人也來看熱鬧,秀才見夫人是雙大腳,脫口而出吟詩:
太太出廳堂,
環佩響丁當。
金蓮三寸小,
橫量!

舊時婦女纏腳,以「三寸金蓮」腳小為美;而太守夫人要「橫量」,腳大得嚇人了。太守暴跳如雷,依仗權勢,將秀才發配鄖陽。秀才自幼父母雙亡,由舅父撫養成人,而舅一目失明,發配時舅甥兩人抱頭痛哭,想不到秀才又作詩:
發配去鄖陽,
別舅如別娘。
兩人齊下淚,
三行!

我只是個搬運工。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個晉景公,巫師給他算命說他命不久矣,恐怕吃不到明年新麥子了。但是他堅強的活到新麥成熟,於是他招來巫師,想著讓巫師看著他吃完新麥就kill了他。正準備吃飯他覺得腹痛難忍,便去上廁所,一不小心掉到坑裡淹死了(論馬桶的重要性)。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不久之前有個太監夢見自己背著景公登天了,便大肆宣揚。所以經大家研究決定由他將景公從坑中背出來,還殺了他給景公殉葬,以便他背景公上天堂。


清朝末年,河南安陽洹河南岸的小屯村。
村裡有個叫李成的剃頭匠,身上突然生了好多疥瘡,又疼又癢,無比難受,但是李成卻苦於沒錢醫,只能默默忍受。
李成看到人們在耕地的時候刨出很多白片片的東西,農民們不知道是什麼就隨手扔掉了,李成撿起來一捏便成了粉末,他把粉末塗在長疥瘡的地方想用來止癢,沒想到這些粉末啊,一塗到瘡上面很快就起來作用!而且疥瘡很快的就好了!
李成十分的高興啊,立刻跑到田間去把別人扔掉的白片片狀的東西收集起來,賣給成立的藥店鋪,說這是藥材,能治疥瘡! 呵呵,藥店老闆一開始可不信,後來藥店老闆翻閱了《本草綱目》才知道,這就是中藥里的龍骨(上古爬蟲類動物的化石)。

後來,消息傳開了,鄉親父老們都知道了這種白片片的不知何物乃是藥材,能賣錢!紛紛跑去地里埋頭苦挖,然後興奮奮地趕去城裡面的藥店鋪換成白花花的銀兩。但是這種藥材用量卻也不大,供大於求,藥鋪很快就不想收了,就挑毛病說「凡有刻畫的龍龜一律不收」,於是...李成等人就用刀子刮掉了龍骨上的刻畫繼續賣錢..到後來後來,藥鋪是真的一塊也不收了。沒想到李成這傢伙跑到廟會上擺了個攤,專賣刀槍跌打葯 ,「刀槍跌打葯!龍骨神葯,生肌止癢,一包就好!」,原來是他把龍骨弄成了細粉,包成小包繼續賣錢。
故事來到了1899年,北京一位叫做王懿榮的官員得了瘧疾病,吃了很多的中藥都沒有效果。一位老中醫給他開了一個藥方,上面有一種叫做龍骨的藥材,王就覺得很好奇,怎麼還有叫做龍骨的這種葯呢?後來他的朋友范卿前來探望他,送給了他幾片龍骨。王懿榮發現龍骨上的刻畫和字有點相似,難道這是古人的字嗎?王懿榮陷入了沉思,突然。王懿榮發現了一片龍骨上的刻畫很像「雨」字,再看看其它的刻畫,有的像「日」有的像「月」。王懿榮欣喜若狂,衝出屋子對家人大喊「我發現古人的字了!我發現古人的字了」。他讓家人立即把全京城中藥鋪的龍骨買了下來,王懿榮翻閱了大量的史料典籍,發現這些龍骨就是古人占卜所用的龜板!這些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的中國最古的文字終於被發現了。
後世的學者們把它稱為「甲骨文」。(源於:《中國通史》,有刪改)
(PS:商朝時,商王盤庚堅持遷都到「殷」,從此商朝便沒有再度遷都,經過3000多年的漫長歲月,商朝的國都就變成了廢墟,也就是故事中的「河南安陽小屯村」)


有趣的小故事多了。
世說新語、閱微草堂筆記一抓一大把,我就不說了。
說個(可能)比較小眾的:
晉侯夢大厲,被發及地,搏膺而踴,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於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漲,如廁,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趣味 | X 的有趣故事 | 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