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黑夜都會做什麼?

就是好奇古人的生活~


樓上求不文藝,知識分子和市民在古代才佔比多少啊?百分之99的農民你讓他們下棋、讀書、喝酒、甚至是看月亮,德謨克利特都哭了。
我的外公外婆,農村人,地地道道的農民,還不是古時候的,生活於上世紀30年代到現在,早年我去外婆家,他倆晚上7點40睡覺(為啥是7點40呢?因為我外公要看新聞聯播後面的天氣預報,庄稼人最關心天氣,古人沒電視睡的更早),早上4點起,餵豬,餵雞鴨,煮早飯,砍柴,摘菜,等我起來的時候,我外婆都拉了一車菜趕了10里路進縣城賣完回來瞭然而那時候也才8點半左右。並且大好的早上才剛剛開始呢,下地、餵豬(是的,豬一天要吃好幾遍)、春天插秧,壟田,秋天割稻、燒荒、堆草,割完稻要刈谷,刈完谷要拉上5里地去隊里的碾坊碾米,然後再拉回來,然而這一切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做完了。反正那些年我在我外公外婆家,他倆就是整天神龍見首不見尾,一會兒我外婆挎著一攬子嫩菜從田埂上款款而來了,一會兒外公肩挑兩擔柴,腰別柴刀從後山上下來了,並且還有時間再帶我上一趟竹林砍竹子作打狗棒滿足我的中二病,一會兒出了林子又看見我外婆提著一大籃子不知道哪個梯田坡子上剛挖出來的新鮮番薯,儘管還沒煮都饞的我下巴要掉了,一會兒番薯出爐,香飄四溢,我還在剝番薯皮皮,而外婆已然又喂完一遍豬(吃吃吃,吃死你!)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而外公又不知從哪個深井冰,哦, 不,深井挑了兩大缸的水回來然後其中一缸都被我糟蹋了。
哇,一天居然能做這麼多事情,然而他們這對史密斯夫婦還沒有盡興好嗎?等到傍晚,日落西山的時候,外公會招呼我一聲「帶你去放牛」,然後我就屁顛屁顛跟著老人家一路走啊蹦啊跳啊,來到牛欄跟前,門打開,我去,臭死本寶寶了。然後外公嫻熟的牽著牛繩,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好幾次那個牛都不鳥他,外公就讓我在牛欄外面賣騷,然後牛就出來了。那牛犟的很,一步三回頭,顧盼生姿,一副回眸一笑百媚生,老娘最美爾等退下的架勢走的慢吞吞。然後就來到一處水潭邊,看著老牛喝那水我都覺得恰似瓊漿玉露,恨不得趴上去跟它搶。水潭旁邊有一片青草地,老牛喝完水嫻熟地漫步在草地上開始啃草,我一直很好奇為神馬那草好像永遠啃不完,第二天來又會重新長出來。順便外公還會黑我老媽一下,說你媽當年放牛的時候被牛給頂了不過她壯實沒被頂死,以及我吐槽外公你醬真的好么?
一切做完,回到家,哇塞,外婆已經把晚飯都做好了,然而也才5點而已,農村吃飯真是早。對了,好像還有什麼事要做,是的,那幾頭該死的豬又要餵了,於是這個時候我會很開心的跑到門外拿閘刀剁豬草,因為豬晚上要加餐!!!(是有多能吃)對了,外婆廚房三口大鍋,其中專門有一口用來煮豬飼料的,有一次我好奇(好了,以下省略一萬字)
說到吃晚飯我要多說一句,我外公作為一個老黨員,每次吃完飯,吃干抹凈之後都要面朝東方,一臉肅穆,莊嚴地說一句「社會主義好」,懵懂的我深受感染,直到多年後才知道,這叫信仰啊!!
等吃完飯,我媽幫著把碗筷洗完,新聞聯播差不多要開始了呢,這簡直是外公外婆一天最重要的娛樂活動,當然,外公還是更關心新聞聯播後面的天氣預報。7點40,天氣預報放完,外婆說,不早了,要睡覺了。我:.................
好了,現在請你們來告訴我,古時候的人「漫漫長夜」都幹嗎?
李紳的名句大家都很熟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
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少一些: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農民,辛辛苦苦耕作一輩子都吃不飽飯,哪有那麼多閒情逸緻考慮多餘的時間該怎麼浪費?


前段時間我翻譯了一本書,裡面剛好寫到電燈發明出來之前西方國家人們的一些生活情況,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事先貼一小段文字出來放在這裡,希望和大家分享,算是給書做個小廣告吧,但願出版社不要告我侵犯權利。只一小段。。。

只要想想1700年新英格蘭①一個農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就不難想像為什麼人們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在家裡製造蠟燭。冬天的時候,下午五點太陽就落山了,接下來是長達15個小時的黑暗,直到東方再度泛起魚肚白。太陽落山之後,周圍的世界漆黑一片,沒有街燈、手電筒、電燈泡、熒光燈,甚至連煤油燈也還沒有發明出來。只有壁爐里搖曳的火光,以及牛油蠟燭的滾滾濃煙。

那樣的夜晚給人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於科學家們相信,在夜晚照明普及之前的時代,我們的睡眠模式與現在相比有著顯著的不同。2001年,歷史學家羅傑·埃克奇(Roger Ekirch)發布了一份彙集上千條日記和專業資料的優秀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指出,人類歷史上曾經將漫長的夜晚劃分為兩段不同的睡眠時間。黑夜降臨後,他們會進入「第一段睡眠」,睡四個小時之後醒來吃些點心,上廁所,做愛,或者在壁爐邊聊聊天;然後進入「第二段睡眠」,再睡四個小時。19世紀出現的照明打亂了這一古老的節奏,提供了一系列日落之後可做的現代活動,例如看戲、下館子、加班幹活,各種活動不一而足。埃克奇記錄了單獨的八小時連續睡眠由19世紀的風俗習慣建立起來的理想模式,以便適應照明出現後人居環境的顯著改變。就像所有的調整適應,它的益處也伴隨著無可避免的成本。例如,困擾全世界幾百萬人的半夜失眠,確切而言,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身體自然的睡眠節奏固執地遵循它們19世紀的傳統。凌晨3點驚醒的時差反應,其實是由人造光引起的,而不是由空中旅行引起的。

①新英格蘭,當地華人常稱之為「紐英侖」,是位於美國大陸東北角、瀕臨大西洋、毗鄰加拿大的一塊區域。新英格蘭地區包括美國的六個州,由北至南分別為:緬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希爾州、馬薩諸塞州(麻省)、羅得島州、康涅狄格州。馬薩諸塞州(麻省)首府波士頓是該地區的最大城市以及經濟與文化中心。新英格蘭地區擁有全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環境。——百度百科


另一個古人啊。

當然偶爾也有動物,主要是家畜,如今多改成寵物了而已。

清褚人獲《堅瓠續集》引《文海披沙》

磐瓠之妻與狗交。漢廣川王裸宮人與羝交。靈帝於西園弄狗以配人。真寧一婦與羊交。沛縣磨婦與驢交。杜修妻薛氏與犬交。宋文帝時,吳興孟慧度婢與狗交。章安史悝女與鵝交。突厥先人與狼交。衛羅國女配英與鳳交。陝石販婦與馬交。宋王氏婦與猴交。臨安有婦與狗奸。京師有婦與驢淫。荊楚婦人與狐交……

有植物。

《笑林廣記》納茄

  一婦晝寢不醒,一人戲將茄子納入牝中而去。婦覺,見茄在內,知為所欺,乃大罵不止。鄰嫗謂曰:「其事甚丑,娘子省口些罷。」婦曰:「不是這等說,此番塞了茄兒不罵,日後冬瓜葫蘆便一起來了。」

還有些亂七八糟的。

《子不語》木皂隸

  京師寶泉局有土地祠,旁塑木皂隸四人,爐頭銅匠,咸往祀焉。每夜,眾匠宿局中,年少者夢中輒被人雞姦,如魘寐然,心惡之而手足若有所縛,不能動,亦不能叫呼。旦起,摸穀道中,皆有青泥。如是月余,群相揶揄,終不知何怪。後祀土地,見一隸貌如夜間來淫人者,乃訴之官,取鐵釘釘其足,嗣後怪絕。

話說問這種問題不是好羞羞嗎…

…等等,我是不是會錯題意了?


謝邀。
睡覺。


鑿壁偷光時,人約黃昏後。
閑來榻上鼾,單于夜遁逃。
夜來風雨聲,寂寞沙洲冷。
興盡晚回舟,對影成三客。

和現代人一樣:
有人在用功苦讀,有人開始了約會。
有人呼呼呼,有人打架忙。
有人聽雨聲,有人常嘆息。
有人夜店回來了,有人只能月下喝悶酒。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躺在床上沒事幹,於是干!干!干!
狂勁地干!
猛烈地干!
忘我地干!
咱平民百姓哪來什麼對影成三人紅泥小火爐……古人只吃兩頓飯。到了夜裡,大字不識也沒能力吟詩對賦,正常狀態應該是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好嗎。
不過,宋朝以後,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普遍開始吃一日三餐,花市燈如晝的夜市場景也開始逐漸出現。經濟發達的城市裡,手工業者、商人們會在夜間開市;經濟條件好的市民們在夜間可以選擇出來轉轉,買點東西吃點夜宵。只不過因為條件所限,不會像現在那樣搞得這麼晚。
什麼?你說青樓?這東西我怎麼可能了解啊我這麼單純的一個少女。


鳳毛麟角的文人之外,何來如此多的浪漫故事。給你們講個真實生活吧:摸紅豆。

在強調節烈的古代,有個剛剛守寡的婦人問當地有名的節婦:「除了照顧公婆,我們不能隨便出門,惹人說閑話,尤其是晚上。長夜漫漫,您是如何一天天一年年打發時間、剋制慾望熬過來的呢?」

年老的節婦面無表情,拿出一袋紅豆,豆子一個個都被摸得油光發亮。

「這裡一共三百八十一顆紅豆。每天夜幕降臨,就把紅豆撒在房間里。不要點燈,閉著眼,一顆一顆將它們從地上撿起來。數目不對,絕不睡覺。」

各版本故事中細節略有出入(還有銅錢、圍棋棋子版本)。漫漫黑夜,這真是很多古人對抗時間的無奈歸宿。

-


在我小時候,大概8歲之前把,我們村是沒有電,沒有自來水的,1998年左右有的自來水,99年有的電。(對,我們就是落後的西北貧困山區……)
那時候用的是煤油燈,水是從村裡的一口井裡打的,當時還小,口渴了是直接趴在溪邊喝溪水的……
那時村裡普遍起床早啊,雞叫一般都是天亮前1個小時左右,無論冬夏。那時候我上一年級,冬天經常遲到,因為全家只有爸爸有一塊上發條的機械錶看時間,沒有鬧鐘,早起全憑大公雞,所以我遲到過,也凌晨3點多到過校門口。早起先去挑足了一天的水(每家都有一口司馬光砸缸的那種大缸,我家的現在還在用),然後給各種家禽餵食,白天基本就是在地里忙活。下午天最熱的時候睡覺,然後放羊,給豬割草,之後做飯。
吃完飯一般還有1個小時天會黑,這一個小時候印象中最快樂的時間了,因為那時候村裡家家門都是大木門,這時也基本都開著,大人們大多在村頭開始飯後的茶話會,聊天或打牌-那時沒有撲克,大人玩的用我們方言叫牛勁兒-----一種長10公分,寬3公分,牌面印著水滸人物的牌。小孩們當然是挨家串門,叫其了其他小夥伴,聚眾到處亂跑,玩123不許動或捉迷藏之類的。到天完全黑了之後小孩們喊著臘月二十八,各回各的家,然後開始陸陸續續的回家,那時是完全沒啥夜生活的,煤油燈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較貴的,沒啥事基本回家收拾一下就睡覺了。
應該說那時候是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的,主要是看太陽和天黑情況,有時候月圓,且晴朗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晚睡。
所以,我猜古人,除了大戶人家有錢燒的起蠟燭的之外,正常人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除了偶爾造小人,都是沒有什麼夜生活的.


[點贊的諸位手下留情,我還沒寫完]
[我沒棄坑,只是宋能說的太多,不知從哪開始]
[正在整理東京夢華錄和武林舊事以及宋詞]
[相信我一定會填坑的]
藝術類的學渣嘗試一答。

先祭出知乎傳說中的很俗套的大招
「實名發對最高票數回答「
題主問的古代明顯不是您姥姥姥爺的年代,恐怕題主指的古代里沒有可能有您尚且活著的親戚。
沒有電燈就是古代嗎?
那題主為何不問「沒有電燈的年代裡人們的夜生活是怎樣的?」
我尚且認為題主所指的古代是古裝劇里的那些古代。

也就是從夏朝到清朝這段時間裡
人們的夜晚。

要回答這個問題真是不容易,幾乎要了解從夏到清所有的民俗歷史,法律知識,照明燈具發展歷史,城市規劃,以及書畫文學史書佐證。甚至還有基礎物理。才能勉強重現古代人的夜晚。


書到用時方恨少,學生一時好奇,知乎大神若有異議,隨時指正。

這事先得分成有錢的有權的和沒錢沒權的勞動人民,後者不用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油燈也是要花錢的,不到不得已恐怕不會一夜點到天亮。

然後得分成城市和郊區,也就是人口密集區和人口稀少區。人口稀少的地方即使有大戶人家也沒有室外的夜生活。

然後就得分成室內和室外的夜生活。說實在,室外的夜生活確實不可能像影視劇里一樣。因為中國古代的朝代大多有嚴苛的宵禁制度(宵禁也有區分,不等於不能出門),室內的夜生活就沒人管的著了,你想開趴體開趴體,想開live開live

至於這個,不得不拿出這張著名的南唐趴體達人自家豪宅舉辦不插電音樂會圖。
《韓熙載夜宴圖》







比死宅我的夜生活精彩多了。

[照明燈具的歷史]
每次看到這些圖和描寫夜晚笙歌燕舞的詩詞,我都會懷疑,看得見嗎?每個人家裡停電的時候都點過蠟燭,那個光晃晃悠悠,永遠有黑暗的角落照不到。
古人真的看得清楚嗎?
事實上,古人還沒蠟燭這麼高級的東西。
蠟燭是真正近現代產物。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在西方,有一段時期,寺院中都養蜂,用來自製蜜蠟,這主要是因為天主教認為蜜蠟是處女受胎的象徵,所以便把蜜蠟視為純潔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壇上。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
《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朝時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有蠟燭,有說法認為當時在寒食節禁火的時候君王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以蠟燭,說明當時的蠟燭極為稀少。
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稍微應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層社會,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
唐朝時也記載了在晉州上貢時的貢品當中有蠟燭,另外唐朝的官員還專門設置一個官員來管宮廷蠟燭。

宋朝記載有當時和西夏的邊境貿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蠟燭。蠟燭作為外貿、對外交換的一種東西,說明雖然當時用的比較普遍,但還是比較珍貴的。
到了明清以後,蠟燭才漸漸地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較多了,但是一般的燈具,像油燈、火把依然不能和蠟燭同日而語。】
現代蠟燭來自石油副產品石蠟,沒發現石油前沒有蠟燭,所以真正完整的蠟燭出自1825年。

所以古代照明用具主要是油燈也稱豆,下次看見古裝劇里白晃晃的蠟燭可以笑了。

但是這能說明古代照明條件不足以進行夜晚活動呢,並不。
有興趣的朋友請閱讀
稍後上鏈接

這裡為了說明豆燈的亮度。需要引入兩個物理光亮單位——流明和堪德拉
堪德拉真的亮度單位但是不是這麼累積的,也不清楚蠟燭的堪德拉單位,只知道流明的,姑且一算吧
【所謂的流明,是指一燭光(cd,坎德拉Candela,發光強度單位,相當於一只普通蠟燭的發光強度)在一個立體角(半徑為1米的單位圓球上1平米的球冠所對應的球錐所代表的角度,其對應中截面的圓心角約65°)上產生的總發射光通量。考慮整個圓球的立體角為4π,1燭光總發射的光通量為4π(約12.57)流明。】
【一個40瓦的普通白熾燈泡,其發光效率大約是每瓦10流明,因此可以發出約400流明的光。40瓦的白熾燈220伏時,光通量為340流明。】
暫且算豆燈製作質量能達到現代蠟燭的光亮,一盞豆燈≈12流明
普通照明亮度的40瓦白熾燈需要28.3333333盞豆燈。
現在來看燈具的歷史發展到哪一步出現了不佔地方又支持多燈的燈具。
古人的智慧真是超出想像。
這是戰國出土的銀頭銅身人形燈


來看細節


仔細看燈盤


每盤有三支燈釺,也就是一燈亮九處,這亮度不簡單了。放個三盞這個燈就差不多是40瓦的白熾燈了,湊個整數放4盞差不多能抵消我們多算的豆燈亮度。
哈哈,還沒結束呦。
這是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五連枝燈


兩個這個就夠了,大宮殿放個四個不要太亮哦。
感覺物理單位沒什麼鳥用,最後古人用數量達到了趴體需要的亮度。

既然室內不成問題了,我們來看看室外。
街燈可不是現代發明的。
唐代寺廟裡常有的石燈。


設計圖,每個石燈都有專人把守


再來看下圖

室外照明不是問題了,何況我們還有燈籠。




肯定沒上面亮,但也差不多。

然後我們再來看傳說中的「宵禁」制度。
這個還挺重要,我把我找到的資料貼下
【中國自商周到近代兩千年間,除了極少數的時間外,一直有著「宵禁」的制度。 一般在各個城鎮,都有巡夜的制度,有的地方則以鼓樓來控制和指示夜晚的時間和生活。
《周禮 ·秋官司寇》列 「司寤氏」一職:「掌夜時,以星分夜 ,以詔夜士夜禁 ,御晨行者 ,禁宵行者 、夜遊者。」專門負責夜禁事宜。
漢代亦行宵禁 ,由執金吾負責 。 即薄暮之後,城門關閉,居民不得無故夜行。治安官員率卒巡夜,遇到夜行者即何呵止之,盤查可疑即抓捕。
《三國志·魏書》卷1《武帝紀》引 《曹瞞傳》:「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 ,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曹操能以違反宵禁棒殺皇帝寵臣,足見兩漢時宵禁之嚴。
《南齊書》卷22《豫章文獻王傳》載蕭嶷與齊武帝 「同輦夜歸 ,至宮門,嶷下輦辭出,上日:『今夜行 ,無使為尉司所呵也 。』嶷對日:『京輦之 內,皆屬臣州 ,願陛下不垂過慮。』上大笑。」身為皇帝的蕭賾仍擔心夜行遭到官員的呵斥 ,說明在南朝宵禁並無鬆弛。
《北齊書》卷16《段榮傳附子孝言傳》言段孝言 「曾夜行,過其賓客宋孝王家宿,喚坊民防援,不時應赴 ,遂拷殺之。」驕奢放逸的段孝言召喚坊民增援 ,將不能按時抵達者拷打而死 ,既可說明段氏的兇殘,也可看到當時聚坊民以備盜的組織模式以及宵禁的嚴厲 。
唐代實行嚴格的夜禁制度,「昏而閉,五更而啟」。黃昏時刻,承天門擊鼓四百下,京城城門關閉。鼓聲再響六百下後,城內的坊門一律關閉,行人也禁止夜行。夜鼓過後而曉鼓至之前,諸人在街上行走,即為犯夜,違反者笞打二十。 但是在每年的上元燈節,解除宵禁,萬民同歡。
然至僖宗以後 ,宵禁逐漸鬆弛。雖無直接的詔告 ,卻能從載述中明其蹤跡。《唐語林》卷 2載武宗時,王式初為京兆尹 ,「長安坊中有夜攔街鋪設祠樂者遲明未 已,式過之駐馬寓 目,巫者喜 ,奉主人杯跪獻於馬前 ,……式取而飲之。」夜晚當街聚眾鋪設祠樂 ,王式身為京兆尹視而不見。
五代時期 ,宵禁制度再無恢復。《舊五代史 ·唐書》卷 32《庄宗紀》載後唐同光二年 (924年),唐庄宗根據有司的建議,因 「熒惑犯星二度 ,星周分也 ,請依法禳之。於京城四門懸東流水一罌,兼令都市嚴備盜火,止絕夜行」。此事在秋天 ,需要另外提出畫區域 宵禁 ,說 明後唐都城並無嚴格執行宵禁制度。《新五代史》卷 65《南漢世家 ·劉隱世家附奧子玢世家》言劉龔尚在殯 中。劉玢就 「衣墨繚與倡女夜行,出入民家」。後漢也並無嚴格宵禁 ,娼女、民家與官宦之間來往自由。
北宋初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解除宵禁成為達官貴族和底層人民的共同需要。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詔令開封府三鼓以後不禁夜市,百姓在三更前可以外出行走。熙寧年間(1068-1077年),開封府的鼓樓已不再擊鼓,京師的警衛也不再執行夜巡制度。政府禁令鬆弛,阻礙商品交換和限制生活自由的坊牆紛紛被推倒或拆除,封閉式的坊市制徹底崩潰。
元朝重新實行嚴格的宵禁。《通制條格》記載至元七年太原路禁止嫁女娶妻時夜晚飲宴,「今後會親,止許白日至禁鍾」。皇帝更直接頒下聖旨,禁止那些「夜間聚首眾人唱詞的、祈神賽社的、立集場的」,嚴令「將為頭的重要罪過也者、其餘唱詞賽社立集場的」要「比常例加等」進行處罰。
明朝《大明律》以及內容相沿的《大清律》對京城及外郡城鎮的夜禁皆有具體的規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點,鐘聲已靜之後,五更三點,鐘聲未動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若犯夜拒捕及打奪者,杖一百;因而毆人至折傷以上者絞,死者斬」。
清朝的官員同樣要規範地方民眾的這種時間秩序,除了在鄉間建立保甲制度外,還要「立禁止夜行木牌,時刻叮嚀各處甲長,大家堤防,看明這一村的出路去路。於要津路口埋伏鄉夫,如遇此村人黑夜行走,即行綁鎖,次日稟官嚴審」。順治初年更針對京城的夜間巡邏,詳細規定如下:京城內,起更後閉柵欄,王以下官民人等不許任意行走。步軍尉負責分定街道界址,輪班直宿,而步軍協尉則往來廵邏。至於夜行之人,除非有奉旨差遣及各部院差遣,或是「喪事、生產、問疾、請醫、祭祀、嫁娶、燕會」等特別狀況,直宿的官兵須詳細詢問事故,記錄其旗分、佐領、姓名、住址,才可以開柵放行。
以上內容參考以下文獻:
【1】馮之餘 《古代中國的黑夜秩序》
【2】朱紹侯 《中國古代治安制度史》
【3】曹勝高 《論晚唐宵禁制度的鬆弛及其文化影響》
總結
從商周到隋唐時期,由於宵禁的存在,飯店在天黑之前必須關門。除了隋唐時期的上元節,且僅限京城中,解除宵禁,萬姓臚歡,飯店一般不關門。
晚唐時期,宵禁鬆弛,夜市開始出現,飯店可以選擇關門很晚,甚至不關門。
五代及宋朝時期,宵禁幾近廢除,夜市異常繁榮,北宋時期開封幾乎成為不夜城。飯店自然關門很晚甚至通宵營業。
元明清三代,夜禁的規定更加嚴厲和明確,尤其明清時期,在京城街頭巷尾甚至設置柵欄,晝開夜閉,大柵欄因此得名。按照規定,飯店關門的時間應該是在一更三點之前。】
也就是除了北宋之外都宵禁。
但宵禁不等於不能外出。
來看下面關於唐朝城市的回答
鏈接稍後上



更別說晚唐幾乎擺設的宵禁制度。
不然那麼多古詩詞不都是造假了。

【隋唐時期,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夜市。唐人方德元在他的《金陵記》中就記載了金陵(今南京)的夜市:富人「盛金錢於腰間,微行夜中買酒,呼秦女,置宴。」這時,夜市的發展已向南方推進,全國的大中城鎮都有一定規模的夜市活動。詩人杜牧在《泊秦淮》詩中云:「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中就描寫了金陵秦淮河邊紙醉金迷的夜市景象。】

這裡說的是平日里,要是一年只有一天不宵禁的上元夜,那就是狂歡節。
重頭戲是放煙花。
且看蘇軾的唐朝老祖宗蘇味道最著名的詩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譯文:
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艷的花朵一般;
由於四處都可通行,所以通往皇城的鐵鎖也打開了。
人潮洶湧,馬蹄下塵土飛揚;
月光灑遍每個角落,人們在何處都能看到明月當頭。
月光燈影下的歌妓們花枝招展、濃妝艷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

蘇味道和武則天同處一個時代,他筆下的上元夜如同站在一個深宮少女初次出宮的好奇視角。
是不是很像《大明宮詞》里少女太平公主第一次出宮,遇見了薛紹

這一段拍的似幻若真,很有詩意。


理論上說,中國古代宋代以前城市都是宵禁的。但是不準上街,可以坊內聚會的,但普通人晚上的活動具體也挺難考證。
不過我可以從以前農村裡的夜生活印象說些舊時農村的夜生活,從我小時候以及聽長輩的一些描述那時夜生活無非以下幾點:

1.扯淡。
這是主要的,大人們分享見聞,小孩子聚堆嬉鬧,婦女們在邊上一邊做些零碎活。
扯淡分兩種,比較正式的叫「講古」,就是講些老故事,老規矩,包括神話傳奇演義故事,這些都是當真實歷史來講和聽的。有時候還會講一些生產知識和生活經驗。正所謂「老人不講古,後生會失譜」。
但是這些講古內容的主要內容現代人很難想到的是:它是各種繁文縟節。
繁瑣的「禮儀知識」都是後輩大多都是在晚輩扯淡裡面學到的,這點很重要。哪家晚輩掌握的規矩最到位,說明這家子「有教養」。
哪有那麼多規矩?有的是!走親戚時何種場合的言行舉止,包括怎麼走怎麼站位,怎麼回復對方的客套話,吃飯怎麼坐(有尊卑位次的)等等……
更顯「學識」的是參與紅白喜事的時候,那時候做這些活動都是親友一起幫忙操辦,大點的喜事從上山砍竹子搭棚,到弄完歸還各家器物(大多是各家借湊過來的)都有各種繁瑣禮儀,就連擺桌子擺碗都很有講究,比如桌子的紋理和桌子的擺放方位有關,上菜時怎麼拉扯原有的碗碟,新上菜的位置(細緻到魚頭雞頭的朝向)等有嚴格規定,就連最沒技術含量的你幫忙打掃衛生,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該掃什麼時候不該掃,掃地時的忌諱(比如不能朝哪個方向掃,不能對著某些人掃,不能嘴上說什麼話,有時候還最好說什麼吉利話),等等等等…這麼多規矩有的學了。
基本上附近誰家一場喜事辦過來,附近晚上扯淡就有話題了,誰家哪個小夥子很懂禮、有譜。哪個人是個粗漢愣頭,鬧了笑話能說好一陣。
當然,絕大部分規矩最近幾十年都丟掉了,不講究了。

扯淡的另一部分就是婦女小孩最愛的「講白話」了。
「白話」包括故事,笑話,八卦。笑話內容以人情世故關係衝突為主,比如怕老婆的,傻媳婦的,惡婆婆的,還有就是上面講的禮儀笑話。還有一些嘲笑小氣鬼、書獃子的。如果主角是傻瓜的笑話,一般冠以「地域攻擊」,比如我們那裡的笑話的傻主一般都是「北鄉人」,後來我接觸過不少北鄉人,他們兒時的笑話傻主一般都冠以我們「西鄉人」,內容則大同小異,很多是同一個笑話換了個名頭。這裡的北鄉西鄉不是具體地名,而是我們那的粗泛地域概念,類似於中國的南方人北方人…那東鄉人和南鄉人呢?他們相互這樣講笑話,哈哈。另外笑話中還有很大比例的泛黃色笑話,比例大小根據那天在場長輩的尺度而定。
故事則以志怪鬼故事為主,聽起來很嚇人,倒不是故事情節多麼複雜,而是當時的鬼故事大多都是有名有姓有地點,聽起來覺得有鼻子有眼。那時候封神演義的故事,和聊齋故事在民間普及度是大於四大名著的。我讀書時首先還奇怪,聊齋志異很多故事情節簡單雷同,為啥比三國水滸還受歡迎?後來想想因為民間大部分人聽聊齋也是當真實八卦在聽的,一下故事的魅力就倍增,他們感覺上三國水滸反而更遠,就好比現在社會新聞的收視率一定高於時政新聞。
八卦則更離譜,很多八卦甚至和鬼故事是重合的,誰家誰誰誰上山砍柴撞上鬼了,誰家生孩子生了個猴子竄窗戶就跑了之類,玄乎得很,還真名真姓。很多八卦故事的主人公比今天八卦事主更百口莫辯,說你生過猴子你就生過猴子,再怎麼解釋別人也將信將疑…

2.文藝活動
那時的文藝活動不多,下棋唱戲曲的都是少數。但是敲鑼打鼓是很常見的,因為鑼鼓也是禮儀活動的重要部分,長輩時常要教晚輩學一下。不過這種活動比較正式,那時一套鑼鼓相當金貴,一般都是大家族裡這家一個鼓,那家置辦一面鑼,要合起來操練要長輩出面。但是傳統的鑼鼓就那麼幾個調調,顯得很乏味。
但是二胡和笛子的曲子就多很多,會的人很多。尤其是笛子,其實製作還聽方便便宜的,很多年輕人都會。所以你看古代繪畫里放牛的小屁孩都可以來一曲么。所以說解放前別看很多農民伯伯五大三粗的,他們中很大比例可以吹一曲。不過現在是基本沒人會了,笛子都看不到了。

然後就是時間地點,時間一般是天黑後兩個小時左右,地點是院子里。所以舊時,一般夏天八九點,冬天七八點就各回各家了。地點是室外,所以一般是晴天,有月亮的夜晚才聚堆。畢竟那時點燈還捨不得油呢。下雨天基本沒人出來,自家人吃完晚飯扯淡幾句就洗洗睡了。


以我多年在農村的生活經驗,我來告訴你古人在晚上會幹嗎!——本人12歲之前一直生活在農村,那是千禧之年以前。
每天晚上必須要做的就是,吃晚飯!洗碗筷!——其實吃晚飯還沒那麼早呢。

傍晚——

吃晚飯之前,家裡有養豬,必須去割豬草,然後燉豬食,燉好之後拿著桶去喂它們。
家裡有養雞的,同樣必須給雞準備吃的。有養鴨的,就看是什麼鴨子了,如果是生蛋的鴨子,一般會放養在田裡,你得去找它們,然後把它們趕回家裡。有的鴨子是有感情的,會認得回家的路,是不是很神奇!在找鴨子,並把它們趕回家的途中,一般會遇到它們下的蛋,然後撿回來。就像撿七龍珠一樣,如果你撿到七顆,可以召喚出葫蘆娃,合體之後會變成可達鴨。話說這種鴨子很少見,一般一百隻裡頭才會出現一隻,它就是鴨王!
如果是肉鴨子的話,一般也是圈養的,那麼跟養雞是一樣的,過得很舒服。畢竟沒殺死它之前,我們都是它的僕人,把它們養好供好嘍。

秋天的時候,農家人都是要收割稻穀的,稻穀割回來是要晒乾的。所以家裡必須在太陽下山之前把出去曬的稻穀都給收回來,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工作量,因為量很多啊。而且收稻穀身體會很癢,有粉塵啊有稻穀屑等。
鄙人以前就是干這個的,畢竟我是家裡的男孩子,承擔了家裡最重要的活兒。我的妹妹負責煮飯,我的姐姐負責采豬草,而我的爸爸在外面打工,我的媽媽在農田裡割稻穀。
這就是曬稻穀的場景(圖來自網路):我一個小孩子要把這些一個個都收拾好,人小鬼大。


這些都忙好之後,吃飯~~~當然有時候煮的飯好難吃啊,沒什麼肉。古人的生活也是,沒有什麼重大的節日是不是殺豬殺鴨殺雞,甚至煮個雞蛋都算是很奢侈的了!
吃晚飯之後,好孩子還要去燒熱水,讓辛苦的媽媽洗澡。

好了,夜晚終於來臨了——

農村的夜晚基本沒什麼火的,夜晚的農村有四個主要活動:喊話、做賊、偷人、讀書。

喊話:我所在的那個小村莊是在南方的大山裡,只有幾戶人家。村民之間的交流就是喊話,對著山喊話。有的村民晚上會哼著歌,或者有事情的時候都是大聲喊,挺有意思的,還有回聲。「翠花,翠花,翠花....."要喊好幾遍,有人回了。「什麼事啊?」「吃了嗎?」「早吃過啦」「哦,那沒事了。」呵呵。

做賊:白天光天化日不好下手,到了晚上都是黑壓壓一片,做賊最好啦。去山裡偷點別人家的水果、或者打點筍回來。還有一個就是,春夏時節農田是需要水的,遇到乾旱時,爭奪水資源成了村裡的大戰。有的人會偷偷半夜去山裡挖小水道,把水流引到自己的田裡。當然這樣的話,第二天就會發生喊話了。「翠花,翠花,翠花.....吃了沒""吃過了」「昨晚你又去偷水了,你他媽的要不要臉啊「」安紅,你別他媽血口噴人啊,不是我乾的。你哪隻眼睛看到我偷水啦!」「不是你還會有誰。」

偷人:這個真是一個駭人聽聞的話題呢。農村的性生活是很亂的!沒有你想不到,只有你不敢想。你看看那些少婦和狗狗做ai的,該明白了吧。而且不止呢,在農村有很多壯漢都是外出打工的,留下一些少婦啥的,但也有一些男的留在村裡。這些男的就會勾搭村裡的少婦,晚上偷情,那是常有的事,而且在農村基本沒啥人會發現,比如《鬼子來了》裡面就出現過。有趣的是,兩個女人會因為一個不是老公的人,就是情夫啦,吵架。我曾經親眼目睹!會在村裡放出謠言說誰和誰亂搞,搞的全村人都知道,有的少婦比較脆弱,選擇自殺!(具體的我就不細說了)

讀書:沒燈怎麼讀啊,有火啊,孩子比如我要做點作業啊。估計古人是點煤燈看會書。一般八點多就睡了。

——————————古代農村人的夜生活就講到這——————————————

至於城裡人的夜生活,母雞啊~


瀉藥,樓上滾床單滾的一點也不美!!除了啪啪就是啪啪啪,要不就是喪心病狂的乾乾干,往死里干!(這種答案還不給她摺疊是為了啥。)( ̄▽ ̄)

摘一段我覺得最美的,也是我最喜歡的,三白與芸娘。

原文:
芸卸裝尚未卧,高燒銀燭,低垂粉頸,不知觀何書而出神若此,因撫其肩曰:姊連日辛苦,何猶孜孜不倦耶?遂與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戲探其懷,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春乃爾耶?芸回眸微笑。便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帳,不知東方既白。

是夜,夜幕四垂下來,我來到卧房中,屋中紅燭搖曳,金猊香暖,卻看到芸姐仍然羅衫素裹倚在桌邊,手捧書冊,正讀著出神,就著那星星點點的熒輝之光,將她粉白的脖頸勾出一個美好彎下的弧度。心神一動間,身下樹苗也隨之起伏,於是湊上前去撫著她的肩頭笑道:「芸姐這幾天奮發圖強,為什麼如此孜孜不倦呢?」她橫我一眼,「噗嗤」一笑,眼波流轉間,我的樹苗也愈加不爭氣地搖擺起來,又調笑幾句,她以手掩口,直笑得花枝亂顫、鬢亂釵橫,原本整齊的襟口不知什麼時候散落開來,隱隱現出胸口那一片膩白,我不顧芸姐剜我腰肉的手指,伸出手,一把攥住衣下那縷薄汗滑膩的清香,細細品玩之下,芸姐的心越發跳得狠了起來,聲音也有些喘,我俯下身去在她耳邊,輕輕問她:「姐,你都心旌蕩漾到這樣了呀……」芸姐暈著臉回頭來看我,唇邊咬著嗔怪的笑,此時,我的樹苗已經成長成參天巨樹,於是再不含糊,熄了春燈,被翻紅浪,夢繞青鸞,安知東方之既白。

……妹的一個個看完評論完不留贊,匿了匿了。

—————————————————正兒八經的分割線——————————————————
《浮生六記》作者沈三白一生活出了福貴、浪蕩、情痴、悲戚、落魄、求道的境界,家有千金財不抵有情飲水飽,他擔得起芸娘對他的愛,卻擔不起著芸娘離他而去的生死悲愁,情真意慟,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相比起陸遊、唐婉那兩首《釵頭鳳》,我更欣賞沈復這種勇於奮爭、為愛破門而出的《六記》。

可惜華露情濃的開頭,往往是情深不壽的結局,這是亘古不變的悲劇。


睡覺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發獃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喝酒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等人下棋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會基友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嘆氣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織布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洗衣服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聽小曲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想媳婦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想老公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睡別人老公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偷東西
聞有狗盜者,晝伏夜潛行。摩弓拭箭鏃,夜射不待明。

逛青樓
英英妙舞腰肢軟,章台柳,昭陽燕。

各種爬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爬)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我爬)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再爬)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還爬)

看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拉屎
鬱金堂北畫樓東,換骨神方上藥通。

打灰機
獨坐書齋手作妻,此情不與外人知,若將左手換右手,便是倚妻再娶妻。

打獵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打仗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文來源網路,侵刪


洞仙歌·冰肌玉骨

蘇軾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不用費力的想像,現在依舊有很多人過著和古人相差無幾的生活,前幾日看到的故事,印象深刻。

清朝末年,剛剪了辮子頭的王樹爺爺帶著新婚妻子和一挑子家當翻過大山外出謀生,被山這邊秀美風光吸引便在此紮根。夫妻倆在山坳坳里搭起柴草棚,男耕女織,在荒蕪的大山裡添了七子兩女。作為家族的第三代,王樹一出生就生活在這裡。如今,63歲的他也到了花甲之年。

環繞著王家祖屋,一塊塊用粗石壘成的梯田錯落有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從清朝開始,王樹的爺爺在此開墾荒山,辟出的一排排整齊的梯田養活了3代人。遠離了世俗繁雜,山裡的日子簡單而又快樂,八十年代國家推動聯產承包責任制,王樹和老伴花3350元將三代人自清朝開始居住的大山承包了50年,每年67元,分25年交清,同時也成為了一名護林員。

屋子裡唯一的一個相框內,擺著從王樹父親一代開始三代人的照片。老人比較遺憾的是爺爺生活的年代家中沒有條件拍照,現在家中沒有一張爺爺的照片。

山裡的時光像靜止了,生活方式還停留在古老的年代。山中的一日,從給牲畜餵食開始。天剛蒙蒙亮,王樹的老伴張桂華就從炕上爬起來,穿戴嚴實出門,給羊餵食。寒冬里,產奶的母羊要靠填料哺育小羊。

近幾年,山羊成為王樹家中數量最龐大的成員。這400多隻羊也是老兩口主要的收入來源。除此之外,老兩口還養了四頭幹活的毛驢,兩隻小貓,一條尾隨身後的小狗看家護院。

北方冬日裡的大山地荒樹枯,除了放羊,沒有農活可乾的王樹主要肩負森林防火的任務。

放羊途中,老人坐在山腳下休息,旁邊是爺爺當年打的井。

老伴則在家料理已經收穫的油葵。秋季一畝地豐收的油葵,可以榨出老人一家人全年的食用油。

靠山吃山,鍋里的土雞蛋是自家養的柴雞下的,燒火的柴火是冬季里的枯枝,幾代人就是這麼生活過來的。

山裡的泉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即便是在冬天,王樹也是拿起水管就喝。喝著山泉水,吃的是純天然蔬菜,連食用油都是自家榨的油葵,大山純凈的空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讓王樹老兩口很少感冒。

許多人嚮往隱居深山、摒棄了世俗煩惱的生活。但現實中的王樹不這麼看,雞飛到屋頂啄了白薯、獾來地里掰走了棒子、自家的驢也經常翻過大山去青龍縣地界溜達一圈,大自然中的各種動物經常和老人「鬥氣」,去年冬天,老兩口忙活半宿抓到了一隻來偷雞的山狸子。圖為傍晚,王樹要去溝里找驢,老伴在身後叮囑。

老人對下午出門的溜達的驢嚷嚷,驅趕其回家。王樹自己說,一天天也挺忙活,晚上往床上一躺,又不知道忙的是個啥。

這神秘的大山幾年前還曾帶給王樹一段奇遇。那是一個漆黑的晚上,他在山坳里的井口圈羊飲水,看到遠處一個發著白光的「大鍋蓋」懸在山脊上空,幾十年來,大山之上能發光的只有星星月亮,而這一次王樹卻終因害怕而選擇逃離。「這鍋蓋究竟是啥」在王樹心裡一直是個謎。每當提起這事老伴就笑話他膽子小,自那時起王樹再也沒有晚上去過井口附近。圖為老人比劃著當時的情景。

看著長城外落日的餘暉,老伴張桂華開始拾柴生火做飯。在山中生活久了,獲知時間基本上都是依靠看太陽。

常年沒電,一入夜,老兩口就只能靠點蠟燭照明。

沒有電視,沒有網路,除了出山,王樹和老伴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只有一台可以接收到周邊縣城電台頻道的收音機。這台收音機還成了家中的「小大夫」,家中的各種治療風濕的藥物,基本上都是通過聽廣播買來的,只是葯吃了不少卻不怎麼見效。

隨著歲數的增大,老伴張桂華也曾嚮往過山外的生活。前些年,張桂華曾在山下的兒子家生活過兩年,可最終因為放不下老伴而回到山裡。圖為老兩口在山裡住了一輩子,基本上沒拍過照片,面對鏡頭時,兩人露出酣甜的笑容。

站在漫天繁星下,王樹的身影有些孤單。作為王家生活在山裡的最後一輩兒人,等到他故去的那一日,也意味著王家幾代人山居生活的終結。這段經歷,最終成為一個家族的歷史符號和時代記憶。

更多圖片盡在:在人間_資訊頻道

註:文章來自鳳凰網《在人間》,秦皇島晚報 楊寬、姜濤/攝 周磊/文。


我來吧,我看沒有哪位認真回答的。 農村生活不代表古人生活,建國後的農村生活經歷小農生活,生產合作社生活,文革不種地生活,包產到戶生活,土地流轉生活,外出打工只剩留守老人兒童生活。等等這些,哪樣是古代人經歷過的?
你們真以為沒有電的日子就回到古代了?
下面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題主你的古代是多古啊?你是不是以為夏商周以來到1840年之間的人都過同一種日子——沒有電?你時間跨度這麼大別人該怎麼回答呢? 工作中,手頭也沒有更多資料,以下引用內容來自《唐朝穿越指南》,作者森林鹿時間坐標在唐朝,地點坐標在長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或者不要之一):
您如果想穿越回唐朝,在長安城裡逛逛夜景什麼的,那除非是每年的正月 十五「上元節」三天,或者您面子大,能弄到特別通行證,才能日落以後在街上合法行走。否則的話,半夜出門,非奸即盜,無論是官民,抓著了,沒商量先抽一頓。 長安城的夜禁主要針對的是三十八條縱橫主幹道,有城管巡邏隊禁止夜裡在大街上走動。各個坊門一關,坊里內部的夜禁倒不是那麼嚴格了。您在坊里的十字街上行走,一看對面來了片兒警,趕緊掉頭往小巷小曲里跑,彎彎折折繞幾個圈子,武侯們真未必能抓到您,往往也就睜一眼閉一眼算了。前面提到的坊里小吃店,天不亮,街鼓沒響就開門打燒餅營業,那也沒人管不是嗎?(我估計店主給片兒警們的好處費是免不了的。)於是這就造成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黃昏時,街鼓響起,大約要分五波擊鼓八百下,夜色降臨,坊市關門。長安各條大街上唯余月色茫茫,兩大CBD里黑燈瞎火、人聲絕跡,各坊小區里倒還熱鬧著。一些達官貴人在自家的豪宅里通宵達旦、飲宴作樂,住旅舍的客人在同坊酒樓食店裡喝點兒酒,跟侍酒的胡姬調調情、QQ視頻一下,也不會被公安掃黃。
還有一些里坊,情形更特殊一點,比如東市西側緊鄰的平康坊,那是長安城裡最著名的紅燈區,俗稱的北里名花集中居住在此坊。唐代沒有官員不準嫖妓的規定,至於來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到平康坊探訪紅顏知己簡直就是半官方的活動,哪位要是不去,那不叫潔身自好,那叫土佬村氣。所以入夜以後,平康坊坊門雖然關了,坊內秦樓楚館還是紅燭高照,歌舞蹁躚,出雙入對,淺斟低唱……
東市西北的崇仁坊,是一個旅店集中地。您穿越以後,如果有錢有勢,但還沒在長安買房子,我勸您去崇仁坊找一家邸舍先住下來。這一坊西面就是皇城(政府機構所在地),去選官考試很方便;東南角是東市,逛街方便;南面則是平康坊,找藝妓娘子們談心方便……因為有這些好處,這一坊就成了外地來長安選官考評和參加科舉考試的文人們的居住集中地,附屬而生的酒樓飯店等服務業也異常繁榮發達,晝夜喧呼,燈火不絕,儼然長安城的夜生活中心。
您如果住在這一坊的話,就可以邀請認識的朋友過來吃個晚飯什麼的,不愁找不到開門營業的酒店。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您朋友家住別坊,那吃完飯可就回不去了,您得在自己下處給人家準備房間或床位,再不然同榻而眠,從窗口往外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好好享受來之不易的長安夜生活吧。
以上,是唐朝一線大城市的夜生活。 至於農村,夜晚通常沒有集體的夜生活。有的話,也非奸即盜,比如盜竊、偷情、聚眾賭博、密謀造反之類的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干一天農活的感受誰體會誰知道。男耕女織,夫妻之間白天沒有交集,到了晚上吹燈拔蠟才能有時間說說話溫存溫存,生活不容易。
越過中原往北方去,景色陡然變化,但夜生活恐怕變化不大。哈薩克族直到今天主要過著放牧生活。早上男人騎馬出門放牛放羊,直到晚上才回到家裡。女人是家裡所有夥計的勞動者。


你們啊,真是 too young。古人夜生活之豐富,比你們這些只會躲在被窩裡刷手機擼啊擼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1 先來看一個瀟洒哥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這說的是啥?有一天夜裡突然下起大雪,王子猷打了個寒顫(怪怪的( ⊙ o ⊙ ))醒了,於是開了大門,命令僕從酌酒。這下雪夜北風哇哇的,竟然還開著門喝起酒來了。大雪夜裡獨自一個人喝酒,必然是會鬱悶的,王子猷獨自唱了一首搖滾歌曲《招隱》,忽然就想起了基友戴安道(注意不是妹紙,是基友)

戴安道就在隔壁縣,王子猷念上心頭,叫人備好船隻,連夜就趕去找戴安道了,這一路獨釣寒江雪的風景想是美極了。直至凌晨方才到了戴安道的家門,竟然不進門掉頭就要走。

僕從就不有點搞不明白了,問他原因。王子猷說: You Know nothing! Night Snow ! 我覺著夜裡想爽一下就出來了,現在我已經爽夠了?為什麼要見他?You Know nothing!

2 再來一個執行帝

晉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許。帝時為太子,好養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曉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

晉明帝特別喜歡修建池塘樓閣,但是他老爹元帝不允許,說你這敗家玩意兒不學四書五經、經緯濟世之道整天搞房地產是咋回事兒。明帝當時很痛苦,深遠的目光其實早就已經看到未來必須是房地產的世界。還好當時家中養了一群武士,於是一夜之間便挖好了池塘,到現在已經成為一道觀光景點各種賣門票了。

你看看人家夜裡都在幹嘛,有 idea 有夢想你別留在夢裡,你可以夜裡把他做出來啊!

3 晚上攪基給媳婦兒看的

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山濤和嵇康、阮籍何許人也?三者都是竹林七賢,嵇康更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而且風華絕倫。山濤是這麼誇讚他的,

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一聽這話,就宛如看見一個醉酒的男子散漫慵懶地半靠在樹上,風華無限身影秀揚,一抬眸就醉了千古風月,可謂古今第一美男子。對於這樣的美男子,別說女人了,估計男人也擋不住這樣的魅力。

山濤的妻子起疑心,覺得他們三個男人的交往很不正常。山濤就解釋自己只願意跟他們做朋友。他妻子疑心更重了,就要求丈夫把他們帶到家裡來給自己也看看。不過,妻子要求見丈夫的男性朋友,這於禮法有悖,山濤之妻於是引用了一個典故:

春秋年間,晉公子重耳在狐偃和趙衰的追隨下流亡到曹國。曹國國君聽說重耳身體非比尋常,除了重瞳,還是個駢脅,就是脅骨連在一起。於是曹國國君在僖負羈夫婦的協助下,在牆上挖了個洞,趁重耳洗澡時偷窺。

山濤妻子引用這個典故,用意非常複雜:一、證明自己想看看丈夫的男朋友是有先例可依的,所以不算為過;二、傳說狐偃和趙衰是一對同性戀,這暗示山濤妻子懷疑嵇康和阮籍是否也是;三、女人本身對優秀出眾的男人的好奇。

後來,嵇康和阮籍應邀來了,山濤的妻子爬到牆頭偷窺二人,看了整整一夜也看不夠。她確實覺得他們比自己丈夫好,並且還這麼對丈夫說了,山濤並沒有表示憤怒,反而表示贊同妻子的看法。

待續....


如果是我的話,我想我應該會批閱奏摺

————————————————————————————————
評論區的騷年們,你們夠了!這是在逼我放大招上高清五碼丁丁大圖嗎?
————————————————————————————————
高清五碼丁丁圖:

http://weixin.qq.com/r/hHVVWiDEFh5phzE5nyC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想起我的一位大學同學。此君畢業一年以後突然精通周易看相奇門遁甲五行八卦,整個小區都盛傳,在六單元住著一位不世出的真人。後來我到他家裡拜訪他,問起緣由,他嘆了口氣對我說:「我也沒有女朋友,你再看我租這房子,一無電視二無寬頻(當時手機還不能上網),連煤氣都得自己換罐兒,我也懶得做飯了。在這樣的地方住著,每天下班除了看書我還能幹什麼?好在樓下有個推車買盜版書的,我每個月花二十塊錢買四本書,閑著就看書背書,腦子裡也沒別的東西,一張嘴凸魯出來的也就是這些詞兒了。」我看他的桌子上,厚厚的一摞充斥著盜版風的煌煌巨著:《周易與命理》、《梅花易術與商業實戰》、《十分鐘學會麻衣神相》……
最後,此君長嘆一聲:「唉,想來孔聖人當年也就是這麼憋出來的……」


我問過我爸,說以前沒電視沒電腦,晚上能做啥。
我爸曰:黑燈瞎火啥也做不了,只能造人了。


推薦閱讀:

《羋月傳》有哪些史實錯誤?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關稅都被取消了,那麼貧富差距會變小嗎?
齊國為什麼不滅亡魯國?
為何春秋戰國相持幾百年才得以統一,而楚漢之爭只有幾年就結束了?
在冷兵器時代,陣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TAG:歷史 | 發散思維 | 古人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