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春秋戰國相持幾百年才得以統一,而楚漢之爭只有幾年就結束了?

即使在戰國後期,秦對韓魏具備壓倒性優勢,也是在逐步蠶食而未有決定性戰役發生。而秦末分封的諸侯國及彼此的複雜關係並不比戰國時少。


首先要說一下,戰國後期的統一併不能和楚漢爭霸的結束相提並論,原因見後文。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均勢,誰也奈何不了誰,強如晉,魏,雖然可以滅亡一個諸侯,但想佔有或者統治是不可能的
商鞅入秦時,秦嬴連傳位於嬴渠梁,開始變法,變法據記載,分為兩個階段,其中比較重要的幾條,像廢奴隸制度,重農抑商等,這些變法用現在看來覺得很不科學,但這是當時最適合秦國的方法,秦國人少,傾國之力也不過兵士四十萬,這種國家怎麼能統一天下?很多人放棄種地當商人,本來產糧就少,這怎麼可以?打一場大仗要消耗近十年的存糧,可以說秦當時很虛弱的。

更何況身邊有魏這樣的霸主,魏國當時魏武卒近30萬,這些都是脫產的職業軍人,另外還有屯兵,所以秦收回河西之戰打的太艱難。


即使是魏國,打到趙國邯鄲,圍城許久,還是被圍魏救趙。
當時各諸侯的願望也就是當個伯王而已。


總結一下: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在人力,資源,制度,經濟,文化認知,生產力這些方面都沒有達到可以滅國的要求。這就是為什麼統一這麼慢,可能這麼說比較籠統,但是打天下真的只要軍事強就可以嗎?我想一定不是這樣的。

有時候我會想,秦朝建立之後為什麼倒得那麼快?人們經過那麼多年的戰爭,難道不渴望和平嗎?

而且,秦朝初創,此時應該是最強大的時候,同時有利於統一的政策的實施更應該加強秦朝的政權的向心力。

後來我明白,麻煩就麻煩在秦朝的制度和有利於統一的政策上了。

不過這根本題沒有關係,暫且不表。

----------------------------------------是這麼分的吧?-------------比較長,可著重看黑字旁邊的部分----------

楚漢爭霸,首先要了解一個流程,秦朝建立→二世胡亥昏庸→秦末農民起義→滅秦→項羽分封諸侯→楚漢爭霸→西漢建立。


秦倒下的太迅速,我們都知道農民起義推翻了秦,秦末農民起義也是秦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也知道為什麼農民要起義,因為苛政,收賦稅,服勞役的程度超過了民眾的承受能力。

但是秦朝的統治階層是傻子嗎?為什麼一定要收那麼多的稅?我們都知道二世胡亥昏庸,但李斯不是傻X啊。

一個穩固的王朝,一定會有一個穩定的階層,秦朝也有,秦朝的耕戰制度放出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軍功貴族階層。

在耕戰體制下,整個國家的上升通道就是戰功,秦人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源於對六國這個巨大的蛋糕的垂涎。而在秦朝剛建立之時,儘管統一六國,成為霸主,但北方的匈奴不斷入侵,於是秦始皇大量派軍北擊匈奴,常年戰爭不斷。
秦帝國建立後的幾次對外戰爭,都是遠遠比中原貧瘠的地方,不論秦國勝負,都不能給帝國的子民們提供足夠的上升通道。
所以在秦朝建立三年之後,秦陷入了史上最大的經濟危機。
大批軍人轉業需要安置,城市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滯留在咸陽,洛陽等大城市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因為六國混戰時迅猛發展的軍工企業也因為訂單的突然消失而大量倒閉,大批工人一夜之間失去了工作,只能回到家鄉種地。造成大量的民工返鄉潮。

為什麼秦始皇要修建宮殿?為什麼要修長城?為什麼要做兵馬俑?想想一個詞就明白了:凱恩斯主義。
倘使如此,也就罷了,問題是秦始皇為了籠絡人心,前六國時期的官員全部留用保持原位,形成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公務員隊伍。為了安撫他們,秦朝不斷給公務員加薪,三年翻番。而為了養活公務員隊伍,秦朝制訂了極其嚴苛的賦稅制度。
另外勞役的主要人口是關東人。
這個時候秦朝還有救嗎?有的,當時秦朝統治階級內部存在著三大派別,一方面是以公子扶蘇為代表的新貴族派,這些人有長遠的眼光,掌握著兵權和國防軍隊,主張休養生息,恢復國力,鞏固政權,穩定局面;第二派是以李斯為代表的官僚派,掌握著國家的一些政事和權力,這些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欺壓百姓,提倡常年作戰;第三派是以趙高為代表的宦官派,這些人雖然沒有實權,卻是最親近皇帝的,企圖謀權,嚴重打擊前兩派,並且對百姓更是殘暴欺壓。
後來的事情,你也知道了,胡亥不可能同意改革的。
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讓前貴族們看到了希望,民眾已經開始反抗秦朝的統治。
項羽,劉邦才得以有條件去滅秦。

接下來我們說楚霸王分封諸侯,他分了十八路諸侯,如下圖


項羽摒棄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實行分封制,恢復戰國時期的封建割據,疆土分裂,天下不能真正統一,埋藏戰爭隱患。

他分封的方案是有私心和嚴重缺陷的。

首先他按軍功分配土地,又把是否隨從入關作為衡量軍功的基本尺度。但這僅是他個人認定的尺度,並沒有為所有的義軍將領所接受。如齊相田榮、趙將陳餘等人因沒有入關,未被封王,但他們自認在反秦鬥爭中有很大的功勞,因而對分封之事滿腹怨氣。


其次項羽沒有考慮到各路義軍將領間的實力對比,他的分封方案牽扯到各諸侯國領地的重新劃分,方案公布後,許多心懷不服的實力派並不真正買賬,他們恃強凌弱,肆意侵奪,使項羽的分封方案並未完全落實。

最後項羽的分封方案中夾雜著許多主觀感情的因素,方案公布後他自己也並沒有徹底實施的打算,處置中顯示出過多的主觀隨意性,自己破壞了方案的嚴肅性。比如,他要踐行熊心關於「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卻把巴、蜀、漢中妄指為關中,封給劉邦,使人們一眼就看出其中的誑騙;他的方案曾徵求過熊心的意見,大概是想得到來自君上的認可與支持,但不久竟將被尊為義帝的熊心貶徙去郴縣,更將其殺害於途中。熊心曾是他制訂方案時想要藉助的力量,尊其為義帝又是方案中一項特別的內容,這樣的處置雖然一時發泄了個人怨情,但卻嚴重踐踏了自訂的方案。又如他在方案中認可韓成為韓王,但因其未隨入關,認為沒有軍功,就不讓他返回韓國,帶其到彭城後廢黜為侯,最後又殺了他。後來為了阻止劉邦東進,又封原吳縣令鄭昌做韓王。自己這樣隨意破壞分封方案,何論他人的態度。


以上種種,總結一下就是,項羽用自己的方式,為了達到自己所希望的結果,分配了別人的利益


項羽作為反秦鬥爭的領軍人物,秦滅時成為天下敬仰的英雄,他有資格出面安排戰後天下政治格局,可惜啊可惜,小時候讓你不好好讀書。


題主說,分封后的複雜關係不比戰國少,也是這樣的,也不盡然。

戰國初期各國均勢,而項羽分封之後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實力與版圖不劃等號的比比皆是。

諸侯走勢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韓王成因無功,且韓相張良投歸劉邦構成威脅,故項羽將其留在彭城,貶爵為侯,不久殺之。五月,齊相田 榮不滿項羽分封,迎戰回國就任的齊王田都,田都奔楚,項羽殺之。原齊王、新封膠東王田市畏懼項羽,前往膠東就國,田榮憤而追殺之,遂自立為齊王,不久又攻 殺濟北王田安。八月,遼東王韓廣(原燕王)因不願遷徙遼東,燕王臧荼擊殺之,並遼東地為燕國;同時,項羽改封鄭昌為韓王。同月,未及分封的原秦龍川(今廣 東省龍川縣)縣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割據嶺南(今廣東、廣西大部及周邊)。漢二年(公元前206年,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十月,趙將陳餘因不滿項羽分 封,聯合已反的齊王田榮打敗常山王張耳,張耳歸漢。陳余迎立代王趙歇復為趙王,自為代王,命夏說為相守代,自己留輔趙王。同月,項羽密令九江王英布遣將殺 害義帝於郴縣。

而在八月,漢軍亦開始出兵三秦,至此,中原諸侯國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未及分封的嶺南、閩中(今福建大部及浙江、江西部分區域)地,分別為南越王趙佗、閩 中郡長無諸所割據。這十八諸侯及南越、閩中二諸侯中,南越王相對獨立,未參與楚漢戰爭,置身事外,保持中立。衡山王、臨江王雖屬楚國陣營,但從未介入戰 事,楚漢戰爭末期衡山王歸漢。原閩越越王、秦閩中郡長無諸曾從諸侯滅秦有功,因未被項羽封王,後亦率兵抗楚。其餘中原諸侯以及演變而成的諸侯均直接或間 接、主動或被動地參與了楚漢戰爭。

看到這,感覺怎麼樣?是不是很亂?春秋戰國最起碼還堅持的幾百年,你看這項羽分封的,還沒回家呢,都打起來了。

我們說楚漢戰爭,真的就是楚漢戰爭,剛開始並沒有多少諸侯反楚,所以楚漢戰爭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劉邦像秦始皇一樣統一了全國。只有田氏三雄、劉邦一支和楚國有矛盾。剩下的只有張耳不滿,對於和項梁資格相差無幾的老一輩革命家,項羽對於陳余、張耳的不同對待,確實有失公道。

作死的人天生都會作死,小時候不好好讀書,長大不好好聽話,做事還不幹脆

項羽在處理楚懷王和劉邦所謂的漢中王的問題上,項羽就應該當斷則斷,劉邦就不說了,晚了,楚懷王就應該像後來朱元璋殺小明王,就是一個很好的處理辦法。傀儡就是傀儡,沒有用了就該一腳踢開。何況,項羽本身看楚懷王也不順眼。

本來,項羽打田榮、劉邦、彭越的戰爭,應該和劉邦滅英布、彭越一樣,是皇帝討伐反叛,是正義的,諸侯應該支持,至少應該中立的。

現在倒好,成了諸侯之間的紛爭,其他諸侯不是想著要幫皇帝,而是想著怎麼分一杯羹。所以才出現了英布、彭越這種反叛勢力。如果單憑劉邦和韓信,未必能搞得過項羽。
所以,項羽不稱帝,不廢義帝,封劉邦,是三個絕對的策略性失誤。

這件事的問題在項羽。

而後來,是劉邦打不過項羽,才進行策反,大多數諸侯也是持觀望態度。只有英布和彭越支持劉邦,彭越還不是項羽分封的諸侯。

以上問題一明白,就說為什麼那麼快。

劉邦兵出三秦,襲占關中大部地區
在彭城之戰前,齊、趙地都已反叛,準備夾擊項羽
而當時項羽在毆打齊國。

劉邦乘齊、楚兩軍膠著之際,在洛陽接受董公「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服」的建議,以項羽殺害義帝為口實,為義帝報仇討逆為政治號召,令三軍發喪,縞素三日,發檄文布告全國:「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聯絡各地諸侯王,率本部及塞、翟、河南、殷、西魏五國諸侯聯軍56萬攻楚,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高祖為義帝發喪」,並一舉攻佔楚都彭城

項羽得知之後,這怎麼能忍,最討厭這種偷家的劍聖了,留下部隊繼續攻打齊國,反手帶著三萬精銳回歸,打出彭城之戰這副牌。
結果就是,漢軍(包括諸侯之兵)被殲數十萬,劉邦也險些被虜,僅率數十騎突出重圍,逃回滎陽,經此一戰,漢軍元氣大傷。
其實有韓信,張良這樣的人在,只要劉邦不傻逼,軍事上很少可能有失利,但沒辦法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項羽已經完了。
此戰可以說項羽以完勝結局,不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更扭轉了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佔據楚漢戰爭的主動權。在大的政治環境方面,原來投向劉邦的盟軍此時又背叛劉邦,或則投靠項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則重新脫離劉邦的控制走向劉邦的對立面,如魏王豹,陳余。
這也可以說是勇戰派的經典案例,對於項羽來說,他的根本在他的軍隊,彭城是什麼玩意?能吃?劉邦以為佔了老家就贏了,太想當然了。

項羽並沒有抓住戰機乘勝追擊並且利用諸侯反漢從楚的有利形勢聯合反漢勢力進軍關中,有什麼客觀原因嗎?
淮陰侯在京索擊敗了楚軍,隨後劉邦的一系列布置,把戰線穩定在了滎成一線。

之後進入相持階段。

然後就是,

安邑之戰滅魏,井陘之戰趙亡代亡燕降,濰水之戰平定齊國威脅楚國後方,猜猜領軍的是誰?沒錯,韓信。

成皋爭奪戰中,幾次收復成皋,然後廣武對峙,鴻溝議和。

劉邦退守固陵後,採納張良建議,分別給齊王韓信、魏相彭越承諾「并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許以割地封王。

十二 月,果然調集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淮南王英布、劉賈等各路大軍40萬人,以韓信為最高統帥,以並本部共60萬人,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總結一下,為什麼這麼快?

因為經過戰火的洗禮,各個「諸侯國」之間的面積不斷變化,民眾所認同的國別之分沒那麼大了,他們也需要和平,

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討伐非常虛弱,並不能反對劉邦,

劉邦身邊人才濟濟,佔據了當時資源雄厚的地區。

比較致命的一點是:不論是劉邦還是項羽一直在打擊削弱各諸侯,各諸侯的本性貪婪,忽左忽右的,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不同於項羽,劉邦打敗項羽,天下就沒有對手了,而項羽,就算殺了劉邦又如何。

楚漢爭霸的結束,西漢的建立,並不意味著劉邦締造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其子孫幾代人的的努力才使漢朝掌握在皇帝手中。


楚漢戰爭雖然四年就結束了,但漢朝達到秦始皇一統的局面,卻要再過差不多一百年。

其中包括:

高祖和異姓王們的鬥爭。

文景和同姓王們的鬥爭。

漢武和世家豪族們的鬥爭。

不然,晁錯是怎麼死的?


今天和知乎上的歷史大牛們討論之後的感想,感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之前看到一個見解,宋以前的中國歷史,就是只要北方一統一,整個南方無論如何都玩不過北方,宋之後,中國經濟重心徹底南移,才有了洪武和國民政府的北伐成功。放到秦末來說,就是項羽只要不把都城放在北方,那就是妥妥的作死,所以才有人說楚人沐猴而冠(當然劉邦也是楚人,這個地圖炮開的有點大),不過我覺得項羽也不是真的沒腦子,宋之前南方要和北方抗衡,只能是在北方分裂的情況下,他既然已經坑殺了秦軍二十萬,焚燒了秦國宮殿,殺了秦國投降的國王子嬰,已然盡失了關中民心,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尋求制衡手段。你看他把北方分割的一塌糊塗,戰國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齊國秦國都被分成了三部分,燕國趙國都被分成了兩部分,中原更不必說,而東南最開化的地方都作為一個整體被控制在了他的手裡,所以他也還是有想法的。
不過他沒有料到,這固然是方便了他的控制,也方便了劉邦的攻取,三秦本就不得人心,還把他們分割,自然是漢軍一來就勢如席捲,而劉邦一旦有了當時天下形勝關中,又佔了道義上的制高點,北方又都是被項羽割裂的小國,那就可以說楚漢的結局早就註定了。這之後的事情就俗套了,霸王贏得了每一場戰役,卻輸掉了整場戰爭。不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戲玩了一次,就再也不能玩了,韓信也是把後來葛公的路堵死了,此後蜀地的政權就別想出來了。


我回答一些自己的看法,我的回答可能照顧不到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這個問題分2個階段,以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為分割線。
2個階段
1.春秋戰國各諸侯相互征伐兼并幾百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
2.秦始皇統一天下楚漢相爭才短短几年,最終以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朝

以上是背景情況簡單分析,下面是正式回答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春秋戰國,各國勢力互相牽制,很少能不防備其他國家,動用全國的力量相互兼并征伐,直到戰國後期秦一家獨大,也是一步一步慢慢吞併各國最終統一天下。
——我認為這是春秋戰國花了好幾百年才最終統一的最大原因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秦朝,為了避免在出現諸侯相爭的局面鞏固秦朝統治,廢分封、立郡縣、車同軌、書同文、修直道,建長城防匈奴。秦始皇除了這些舉措,肯定對六國舊貴族清洗殺戮了不止一遍,這樣六國舊貴族勢力根基不在,羽翼被剪除一空。——這個在我看來是楚漢戰爭結束很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秦末的農民起義到楚漢相爭,劉邦佔用蜀地和關中,前期雖然節節敗退,但是也不停站起來重新戰鬥,到後面韓信投奔劉邦,這是形式已經發生根本的變化,劉邦在中原河南戰場正面對抗項羽,韓信進攻山西、河北、北京、遼寧、山東最終和劉邦合兵圍項羽與垓下,最終項羽在烏江自刎。

以上基於秦滅六國剪除六國舊貴族勢力,排除了戰國後期諸侯互相牽制,各國王室大臣貴族勢力盤根錯節力量集中的局面,到楚漢戰爭劉邦臉皮厚、佔地利、會用人最終有若變強,一步一步最終戰勝項羽。

楚漢戰爭結束最快的原因其實是項羽不肯過烏江!!

好吧,回答到這裡我自己都凌亂了o(╯□╰)o


春秋戰國,是一個經濟不斷發展和華夏版圖不斷擴大的時代。
早期周能滅商,戰爭集中在今天陝西西安到河南安陽一帶,尤其是在伐紂前,周國的勢力已經東進到洛陽一帶,相距不過300公里,又有沿河東進之便。當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商朝是中國中央政權由半游牧進入定居時代,築城不多,軍隊行進很少受阻礙。
周滅商後,並不能有效佔領和控制周邊大量土地,採取分封制,形成周室分封國家和大量古國並存的狀態。
春秋時,兼并戰爭很難大規模開展,因為各國都有城池堅守,國際干涉又隨時到來,一旦招惹眾怒,很容易陷入被動。擴張主要是向四方蠻夷和古國為主,他們缺少堅固的城池,也沒有道義上的援助,後來的四大強國齊秦晉楚正好處在四邊。其中最強大的是楚國,多次向黃河進軍,受到中原盟軍的夾擊,難有斬獲。
春秋軍事的特點是貴族車戰,大規模步兵出擊是很困難的, 戰爭以車戰為主,因為戰車威力巨大,人員又少,對後勤的壓力反而不如大規模的步兵,戰車集群野戰爭霸是當時的主要形式。
到了戰國,經濟發展,由魏國開始,可以支撐大規模步兵的長期作戰,戰爭規模趨向於激烈。
這時大國已經城池眾多,城池數量反應了一個國家的基本規模,爭奪也主要圍繞城池展開,所以,戰國的戰爭就像一種城池的併購和交易。
到了後期,經濟和軍事力量開始超越地域限制,秦國吞併巴蜀是一個重要標誌,因為這取決於幾個條件:1、秦國的進攻能力超過巴蜀任何一國的防守能力,這使得秦國佔領川中,而且反叛的力量也能夠被繼續鎮壓;2、秦國有能力把巴蜀的財富和資源送到關中,增加秦國戰鬥力。
秦國吞併巴蜀後,控制了漢水、長江的上游,利用水運優勢,大大威脅了楚國,隨後的數次戰爭,楚國無力反擊,不得不把首都遷到遠離漢水和長江的陳地,並失去了大量土地。秦國進一步強大。
隨後,長平之戰開展,長平之戰處在一個離秦國較遠而離趙國核心區較近的地方,這使得趙國幾乎動員了除代地以外所有的人力來防禦,秦國則動員了全部野戰部隊和就近縣的勞動力,打贏了這場戰爭。這表明如果六國如果不能集中兵力,秦國已經具備攻滅他們任意一國的實力。
秦國在不可一世中,也埋下了滅亡的可能。一是趙國胡服騎射後,騎兵的出現,大大增強了一個國家的遠程投送能力,趙武靈王就謀划過襲擊咸陽;二是五國攻秦的嘗試中,能夠繞過函谷關進入關中,這意味著過去堅不可摧的秦關已經不能完全阻擋關外的攻擊。
此後,中國戰爭進入了一個攻遠大於防,蠶食被鯨吞代替的時代。
秦滅六國很快,秦被滅也很快,隨後楚漢相爭也很快,春秋時僅擁有一兩座大城的國家,尚且能生存,到了這時,一個擁有幾十座城池的大國,只要軍隊主力被滅,就能迅速被吞,中國的統一就勢不可擋了,看點就在於誰能穩固統治。
當然,這時距離後來真正的大一統還很遠,秦徹底的廢國立縣失敗,項羽恢復分封也失敗,劉邦搞出一個兼顧封國和郡縣的妥協體制來,勉強穩住局勢。
淮南王劉安被滅時,還引發了朝廷的討論,是廢除國家還是另立國王,因為按照當時制度,老百姓徭役還是到所在國的首都去服,一旦廢除國家,當地老百姓去長安服徭役,是非常吃虧的,可見當時在離朝廷遠的地方設立封國很有經濟基礎。
另一方面,漢朝不斷集中的力量,又使得擴張的能力不斷增強,到了漢武帝時,幾乎把華夏文明實際控制地擴大了兩倍,直到當時以漢族農業經濟形式佔領卻無法收益的土地邊緣,奠定現在漢族的主要分布版圖,此時隨著推恩令封國也陸續消失。
此後中國再也沒有重現春秋戰國那種在中原地區小國林立的局面,後來的分裂和割據多依託山河之險。


戰國七雄有著幾百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算是獨立的國家了,為了不亡國當然上下一心奮力抗爭,而秦末的各路諸侯是趁亂而起,沒有什麼牢固的根基,有點像土匪頭子


春秋不以國與國兼并為主要目的,只是各國謀求霸主地位。。。而戰國雖然是兼并戰爭,但國家太多,相互牽制制衡。就像今天,中國打個越南菲律賓都容易,但美國日本俄國肯定跳出來。。。楚漢就不一樣了,就倆大國,又沒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肯定往死里掐。。。


感覺就是晉國太強了,晉在中間和秦齊楚三家抗衡不落下風,但也沒辦法同時打三家,實質維持了一個平衡


優勢不等於勝勢,秦得勝勢後滅六國摧枯拉朽,分分鐘的事


推薦閱讀:

在冷兵器時代,陣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如何看待近期蒙古國杭愛山發現班固為大破匈奴所書摩崖《燕然山銘》(「燕然勒石」遺迹)?
為什麼會發生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

TAG:歷史 | 漢高祖劉邦 | 楚漢戰爭 | 先秦歷史 |